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 代谢调节复习过程

第十三章 代谢调节复习过程

第十三章 代谢调节复习过程
第十三章 代谢调节复习过程

第十三章代谢调节

一、填空题:

1.生物体内的代谢调节在三种不同的水平上进行,即、和。2.代谢途径的终产物浓度可以控制自身形成的速度,这种现象被称为。

3.酶对细胞代谢的调节是最基本的代谢调节,主要有二种方式:和。4.不同代谢途径可以通过交叉点代谢中间物进行转化,在糖、脂、蛋白质及核酸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三个最关键的代谢中间物是、和。沟通糖、脂代谢的关键化合物是。

5.1961年,法国生物学家Monod和Jacob提出了关于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及表达调控的学说。6.正调控和负调控是基因表达的两种最基本的调节形式,其中原核细胞常用调控,而真核细胞常用调控模式。

8.许多代谢途径的第一个酶是限速酶,终产物多是它的,对它进行,底物多为其。

9.原核细胞酶的合成速率主要在水平进行调节。

10.乳糖操纵子的诱导物是,色氨酸操纵子的辅阻遏物是。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过程除哪个外都发生在线粒体中?()

A、糖酵解

B、三羧酸循环

C、脂肪酸的β-氧化

D、氧化磷酸化

2.在什么情况下,乳糖操纵子的转录活性最高?()

A、高乳糖,低葡萄糖

B、高乳糖,高葡萄糖

C、低乳糖,低葡萄糖

D、低乳糖,高葡萄糖

3.催化糖酵解与磷酸戊糖途径的酶主要分布在细胞中什么部位()

A、核

B、胞质

C、线粒体

D、质膜

4.各种分解途径中,放能最多的途径是:()

A、糖酵解

B、三羧酸循环

C、 —氧化

D、氧化脱氨基

5.操纵子调节系统属于哪一种水平的调节?()

A、复制水平的调节

B、转录水平的调节

C、转录后加工的调节

D、翻译水平的调节

6.下列关于操纵基因的论述哪个是正确的?()

A、能专一性地与阻遏蛋白结合

B、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C、是诱导物和辅阻遏物的结合部位

D、能于结构基因一起转录但未被翻译

7.以下有关阻遏蛋白的论述哪个是正确的?()

A、阻遏蛋白是调节基因表达的产物

B、阻遏蛋白妨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C、阻遏蛋白RNA聚合酶结合而抑制转录

D、阻遏蛋白与启动子结合而阻碍转录的启动

8.阻遏蛋白结合的位点是:()

A、调节基因

B、启动因子

C、操纵基因

D、结构基因

9.在乳糖操纵子模型中,操纵基因专门控制是否转录与翻译。()

A、结构基因

B、调节基因

C、起动因子

D、阻遏蛋白

10.按照操纵子学说,对基因转录起调控作用的是:()

A、诱导酶

B、阻遏蛋白

C、RNA聚合酶

D、DNA聚合酶

三、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对蛋白质进行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共价修饰是真核细胞代谢的重要方式。()

2.共价修饰调节酶被磷酸化后活性增大,去磷酸化后活性降低。()

3.操纵基因又称操纵子,如同启动基因又称启动子一样。()

4.别构酶又称变构酶,催化反应物从一种构型转化为另一种构型。()

5.细胞内区域化在代谢调节上的作用,除把不同的酶系统和代谢物分隔在特定区间外,还通过膜上的运载系统调节代谢物、辅助因子和金属离子的浓度。()

6.组成酶是细胞中含量较为稳定的酶。()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

2.举例说明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

3.举例说明什么叫级联放大作用。

五、名词解释:

操纵子阻遏物

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代谢调节

一、填空题:

1.生物体内的代谢调节在三种不同的水平上进行,即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多细胞整体水平。

2.代谢途径的终产物浓度可以控制自身形成的速度,这种现象被称为反馈。

3.酶对细胞代谢的调节是最基本的代谢调节,主要有二种方式:酶活性的调节和酶量的调节。

4.不同代谢途径可以通过交叉点代谢中间物进行转化,在糖、脂、蛋白质及核酸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三个最关键的代谢中间物是乙酰CoA 、丙酮酸和6-磷酸-葡萄糖。沟通糖、脂代谢的关键化合物是乙酰CoA 。

5.1961年,法国生物学家Monod和Jacob提出了关于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及表达调控的操纵子学说。6.正调控和负调控是基因表达的两种最基本的调节形式,其中原核细胞常用负调控,而真核细胞常用正调控模式。

8.许多代谢途径的第一个酶是限速酶,终产物多是它的别构抑制剂,对它进行反馈抑制,底物多为其别构激活剂。

9.原核细胞酶的合成速率主要在转录水平进行调节。

10.乳糖操纵子的诱导物是乳糖,色氨酸操纵子的辅阻遏物是色氨酸。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5:A A B B B 6-10:A A C A B

三、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对蛋白质进行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共价修饰是真核细胞代谢的重要方式。(√)

2.共价修饰调节酶被磷酸化后活性增大,去磷酸化后活性降低。(×)

3.操纵基因又称操纵子,如同启动基因又称启动子一样。(×)

4.别构酶又称变构酶,催化反应物从一种构型转化为另一种构型。(×)

5.细胞内区域化在代谢调节上的作用,除把不同的酶系统和代谢物分隔在特定区间外,还通过膜上的运载系统调节代谢物、辅助因子和金属离子的浓度。(√)

6.组成酶是细胞中含量较为稳定的酶。(√)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

答:①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CO2和H2O的途径。

②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③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乙酰CoA可进

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④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

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后合成必需氨基酸。所以,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共同通路。

2.举例说明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

答:基因表达调节的机制。可以用Jocob和Monod提出的操纵子学说来解释。以乳糖操纵子为例,说明分解代谢的调节。乳糖操纵子由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组成,此外,还有一个调节基因,它编码产生阻遏蛋白。当培养基中有乳糖存在时,乳糖作为诱导物与阻遏蛋白结合,阻止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结构基因得以表达;结果培养基中的乳糖被分解供给细胞。

再以色氨酸操纵子为例,说明合成代谢的调节。当细胞中色氨酸过量时,由调节基因表达产生的阻遏蛋白与色氨酸结合成为有活性的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阻止结构基因表达。色氨酸的调节基因与操纵子结构基因不连锁。

3.举例说明什么叫级联放大作用。

答:含氮类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剂量是非常小的,但是一旦与靶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就会导致多个腺苷酸环化酶活化生成多个cAMP;每个cAMP可激活多个蛋白激酶,每个蛋白激酶也可激活多个底物;这样下去就可导致非常明显的生理效应发生,这种逐级放大作用称为级联放大作用。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以及其它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激素都是用这种方式进行作用。此外,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通过磷酸肌醇级联放大作用,在细胞内引起一系列的反应。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2014年“生物化学”(科目代码805 )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了解生物化学的涵义、生物化学的研究范围、其与基础学科以及生命科学的关系、生物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医药中的应用 第二章糖类化合物 了解单糖、寡糖、多糖和糖复合物的概念。 第三章脂类化合物 了解脂酰甘油类、磷脂类、萜类和类固醇类、前列腺素及蜡类、结合脂类以及生物膜的结构与功 能。 第四章蛋白质化学 了解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及与功能关系、蛋白质的性质以及蛋白质研究技术。 第五章核酸 了解核酸的种类和生物功能、核苷酸、DNA和RNA 的结构、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核酸的研究的 技术。 第六章酶化学 了解生物催化剂的基本概念、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活力测定、酶作用的机制与药物分子的设计、寡聚酶、同工酶和固相酶的概念以及酶的应用 第七章生物氧化 了解生物氧化的特点与方式、线粒体的生物氧化体系、生物氧化过程中能量的转变以及非线粒体 的生物氧化体系 第八章糖代谢 了解糖的消化与糖的中间代谢的概念、了解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己糖旁路)、糖的合成代谢(糖异生、糖原的合成、光合作用)以及如何利用代谢调节生产发酵产品的概念 第九章脂类代谢 了解脂类消化和中间代谢的基本概念、脂肪的分解代谢(β-氧化)、脂肪酸及脂类的合成代谢第十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了解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脱氨、脱羧)以及氨基酸代谢产物的进一步代谢(尿素循环、一碳基团代谢等) 第十一章核苷酸的代谢 了解核酸的酶促降解、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从头合成与补救途径)、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从头合成与补救途径)、以及核苷酸合成与

能量代谢调控-下丘脑食欲调节神经肽综述

能量代谢的调控-下丘脑食欲调节神经肽 2006-12-8 9:31:00 来源:中华首席医学网频道: 随着肥胖在全球的广泛流行,人们对能量代谢调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下丘脑作为摄食中枢在能量代谢的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所发现的各种增强食欲的神经肽和降低食欲的神经肽在人类长期形成的食欲调节网络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这个在人类长期与饥饿斗争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食欲调节网络,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却暴露了它的不足和缺陷——即促进能量储存和减少能量消耗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减少能量储 存和促进能量消耗的作用。正是在这种古老的遗传和现代的环境条件下,肥胖的流行才让人们感受到束手无策,毕竟,要改变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需要一个长期的进化和文明。但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了根治肥胖的曙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能量代谢调控的机制深入的了解以加快肥胖治疗的步伐,这也是这篇综述的目的。 1 增加食欲的神经肽 1.1神经肽Y(NPY)NPY最早是在1982年被分离出来的[1],是一个由36个氨基酸组成的高度保守的多肽,是摄食最强的刺激因子。其神经元在下丘脑弓状核(ARC)表达并有神经纤维投射到室旁核(PVN)、腹内侧核(VMH)及下丘脑外侧区(LH)形成神经环路。NPY共有6种受体亚型,与摄食关系最密切的是Y1和Y5受体,Y2可能也参与能量调控作用。 ARC神经元在禁食、运动量增加、寒冷及妊娠等需要能量的情况下,NPY合成增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使NPY合成增加,因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其实质是机体应急时需要能量,尤其是需要保证葡萄糖的利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与Ⅱ型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刺激NPY基因表达增加,同时葡萄糖异生、糖原分解作用均增强以保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2]。 ghrelin是从胃分泌的一种激素,是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S)的内源性配体[3]。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相似,其分泌增加提示能量缺乏并影响NPY表达。在空腹及想吃肉时ghrelin分泌增加,而在肥胖患者或进食高脂肪食物后其分泌减少[4]。在幼年易肥胖大鼠ghrelin水平及ARC的GHS-R mRNA的表达减少。脑内注射ghrelin可以增加食欲及PVN的c-Fos神经原免疫活性,提示其任务是恢复能量亏空及改善瘦素引起的厌食。小剂量的外周或中枢给予ghrelin均可刺激摄食增加体重并通过减少脂质的利用而增加机体脂肪的含量。由于只有将ghrelin注射到ARC的NPY神经原附近使NPY的表达增加,其增加摄食的作用才表现出来,且这种作用可以被NPY抗体或拮抗剂所阻断,提示NPY可能介导了ghrelin的刺激摄食作用。但是在NPY基因敲除小鼠[5],ghrelin受体激动剂的反映正常提示,ghrelin可能尚有其他的作用途径。 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及ghrelin相反,瘦素和胰岛素则是外周提示能量充足的信号[6],它们通过饱和传输机制(saturable transport mechanism)进入脑内,经特殊的受体起到调节摄食和能量平衡的作用。经脑内注射瘦素及胰岛素研究发现,其作用的位点也是ARC,可以产生减少摄食、降低体重及脂肪量、刺激能量消耗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同时也发现NPY的表达降低,因此认为瘦素及胰岛素作用在弓状核NPY神经原上瘦素及胰岛素受体,引起NPY减少达到减少摄食及降低体重的作用。然而令人感叹的是这种瘦素的抑制作用在正常体重的易肥胖大鼠却显得非常微弱,而一旦短暂禁食则NPY的刺激摄食的作用又风采依旧,这或许符合人们常

最新生物化学复习资料重点试题第十一章代谢调节解读

第十一章代谢调节 一、知识要点 代谢调节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条件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生理机能。通过调节作用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及能量代谢得到协调和统一,使生物体能更好地利用环境条件来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根据生物的进化程度不同,代谢调节作用可在不同水平上进行:低等的单细胞生物是通过细胞内酶的调节而起作用的;多细胞生物则有更复杂的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因为生物体内的各种代谢反应都是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完成的,所以,细胞内酶的调节是最基本的调节方式。酶的调节是从酶的区域化、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三个方面对代谢进行调节的。 细胞是一个高效而复杂的代谢机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物质代谢和能量的转化。细胞内的四大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在功能上虽各不相同,但在代谢途径上却有明显的交叉和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代谢的复杂性要求细胞有数量庞大、功能各异和分工明确的酶系统,它们往往分布在细胞的不同区域。例如参与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和脂肪酸合成的酶主要存在胞浆中;参与三羧酸循环、脂肪酸β-氧化和氧化磷酸化的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与核酸生物合成有关的酶大多在细胞核中;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有关的酶主要在颗粒型内质网膜上。细胞内酶的区域化为酶水平的调节创造了有利条件。 生物体内酶数量的变化可以通过酶合成速度和酶降解速度进行调节。酶合成主要来自转录和翻译过程,因此,可以分别在转录水平、转录后加工与运输和翻译水平上进行调节。在转录水平上,调节基因感受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诱导物和辅阻遏物可以调节基因的开闭,这是一种负调控作用。而分解代谢阻遏作用通过调节基因产生的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P促进转录进行,是一种正调控作用,它们都可以用操纵子模型进行解释。操纵子是在转录水平上控制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由启动子(P、操纵基因(O和在功能上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组成;转录后的调节包括,真核生物mRNA 转录后的加工,转录产物的运输和在细胞中的定位等;翻译水平上的调节包括,mRNA 本身核苷酸组成和排列(如SD序列,反义RNA的调节,mRNA 的稳定性等方面。

第十四章 代谢调节综述

第十四章代谢调节综述 知识点: 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代谢途径的区域化,酶活力的非共价修饰调节,酶活力的共价修饰调节,酶量的调节 二、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激素的化学本质,激素的两类受体,激素的作用特点, 三、常见代谢途径及相互影响:关键交叉位点, 名词解释:区域化、别构调节、别构激活剂、别构抑制剂、共价修饰调节、第二信使,酶的级联系统酶的共价修饰反馈抑制诱导酶组成酶 填空题 1.酶促化学修饰的特点有:(1)除黄嘌呤氧化酶外,属于这类调节方式的酶都有两种形式。(2)化学修饰会引起酶分子的变化。而且,其是酶促反应,故有效应。(3)是最常见的酶促化学修饰反应,一般是耗能的。 2.细胞内酶的数量取决于和。 3.许多代谢途径的第一个酶是限速酶,终产物多是它的,对它进行,底物多为其。 选择题 1.各种分解途径中,放能最多的途径是: A、糖酵解 B、三羧酸循环 C、 —氧化 D、氧化脱氨基 2.下面关于共价修饰调节酶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A、共价修饰调节酶以活性和无活性两种形式存在 B、两种形式之间由酶催化共价修饰反应相互转化 C、经常受激素调节、伴有级联放大效应 D、是高等生物独有的调节形式 3.指出下列有关限速酶的论述哪个是错误的? A、催化代谢途径的第一步反应多为限速酶 B、限速酶多是受代谢物调节的别构酶 C、代谢途径中相对活性最高的酶是限速酶,对整个代谢途径的速度起关键作用 D、分支代谢途径中的第一个酶经常是该分支的限速酶 是非题 1.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对蛋白质进行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共价修饰是真核细胞代谢的重要方式。 2.共价修饰调节酶被磷酸化后活性增大,去磷酸化后活性降低。 3.别构酶又称变构酶,催化反应物从一种构型转化为另一种构型。 4.固化酶的缺点是稳定性不如天然酶。 5.细胞内区域化在代谢调节上的作用,除把不同的酶系统和代谢物分隔在特定区间外,还通过膜上的运载系统调节代谢物、辅助因子和金属离子的浓度。 6.组成酶是细胞中含量较为稳定的酶。 7.诱导酶是指当特定诱导物存在时产生的酶,这种诱导物往往是该酶的产物。 问答题:

第十三章 代谢调节复习过程

第十三章代谢调节 一、填空题: 1.生物体内的代谢调节在三种不同的水平上进行,即、和。2.代谢途径的终产物浓度可以控制自身形成的速度,这种现象被称为。 3.酶对细胞代谢的调节是最基本的代谢调节,主要有二种方式:和。4.不同代谢途径可以通过交叉点代谢中间物进行转化,在糖、脂、蛋白质及核酸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三个最关键的代谢中间物是、和。沟通糖、脂代谢的关键化合物是。 5.1961年,法国生物学家Monod和Jacob提出了关于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及表达调控的学说。6.正调控和负调控是基因表达的两种最基本的调节形式,其中原核细胞常用调控,而真核细胞常用调控模式。 8.许多代谢途径的第一个酶是限速酶,终产物多是它的,对它进行,底物多为其。 9.原核细胞酶的合成速率主要在水平进行调节。 10.乳糖操纵子的诱导物是,色氨酸操纵子的辅阻遏物是。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过程除哪个外都发生在线粒体中?() A、糖酵解 B、三羧酸循环 C、脂肪酸的β-氧化 D、氧化磷酸化 2.在什么情况下,乳糖操纵子的转录活性最高?() A、高乳糖,低葡萄糖 B、高乳糖,高葡萄糖 C、低乳糖,低葡萄糖 D、低乳糖,高葡萄糖 3.催化糖酵解与磷酸戊糖途径的酶主要分布在细胞中什么部位() A、核 B、胞质 C、线粒体 D、质膜 4.各种分解途径中,放能最多的途径是:() A、糖酵解 B、三羧酸循环 C、 —氧化 D、氧化脱氨基 5.操纵子调节系统属于哪一种水平的调节?() A、复制水平的调节 B、转录水平的调节 C、转录后加工的调节 D、翻译水平的调节 6.下列关于操纵基因的论述哪个是正确的?() A、能专一性地与阻遏蛋白结合 B、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C、是诱导物和辅阻遏物的结合部位 D、能于结构基因一起转录但未被翻译 7.以下有关阻遏蛋白的论述哪个是正确的?() A、阻遏蛋白是调节基因表达的产物 B、阻遏蛋白妨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C、阻遏蛋白RNA聚合酶结合而抑制转录 D、阻遏蛋白与启动子结合而阻碍转录的启动 8.阻遏蛋白结合的位点是:() A、调节基因 B、启动因子 C、操纵基因 D、结构基因 9.在乳糖操纵子模型中,操纵基因专门控制是否转录与翻译。()

第十一章 糖类代谢--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十一章糖类代谢 第一节概述 一、特点 糖代谢可分为分解与合成两方面,前者包括酵解与三羧酸循环,后者包括糖的异生、糖原与结构多糖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还有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糖代谢受神经、激素和酶的调节。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组织,其代谢情况有很大差异。脑组织始终以同一速度分解糖,心肌和骨骼肌在正常情况下降解速度较低,但当心肌缺氧和骨骼肌痉挛时可达到很高的速度。葡萄糖的合成主要在肝脏进行。不同组织的糖代谢情况反映了它们的不同功能。 二、糖的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 淀粉是动物的主要糖类来源,直链淀粉由300-400个葡萄糖构成,支链淀粉由上千个葡萄糖构成,每24-30个残基中有一个分支。糖类只有消化成单糖以后才能被吸收。 主要的酶有以下几种: 1.α-淀粉酶哺乳动物的消化道中较多,是内切酶,随机水解链内α1,4糖苷键,产生α-构型的还原末端。产物主要是糊精及少量麦芽糖、葡萄糖。最适底物是含5个葡萄糖的寡糖。 2.β-淀粉酶在豆、麦种子中含量较多。是外切酶,作用于非还原端,水解α-1,4糖苷键,放出β-麦芽糖。水解到分支点则停止,支链淀粉只能水解50%。 3.葡萄糖淀粉酶存在于微生物及哺乳动物消化道内,作用于非还原端,水解α-1,4糖苷键,放出β-葡萄糖。可水解α-1,6键,但速度慢。链长大于5时速度快。 4.其他α-葡萄糖苷酶水解蔗糖,β-半乳糖苷酶水解乳糖。 二、吸收 D-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可被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不能消化的二糖、寡糖及多糖不能吸收,由肠细菌分解,以CO2、甲烷、酸及H2形式放出或参加代谢。 三、转运 1.主动转运小肠上皮细胞有协助扩散系统,通过一种载体将葡萄糖(或半乳糖)与钠离子转运进入细胞。此过程由离子梯度提供能量,离子梯度则由Na-K-ATP酶维持。细菌中有些糖与氢离子协同转运,如乳糖。另一种是基团运送,如大肠杆菌先将葡萄糖磷酸化再转运,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供能。果糖通过一种不需要钠的易化扩散转运。需要钠的转运可被根皮苷抑制,不需要钠的易化扩散被细胞松驰素抑制。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肌肉和脂肪组织是通过被动转运。其膜上有专一受体。红细胞受体可转运多种D-糖,葡萄糖的Km最小,L型不转运。此受体是蛋白质,其转运速度决定肌肉和脂肪组织利用葡萄糖的速度。心肌缺氧和肌肉做工时转运加速,胰岛素也可促进转运,可能是通过改变膜结构。 第二节糖酵解 一、定义 1.酵解是酶将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生成ATP的过程。它是动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有氧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O2和水,酵解生成的NADH则经呼吸链氧化产生ATP和水。缺氧时NADH把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 2.发酵也是葡萄糖或有机物降解产生ATP的过程,其中有机物既是电子供体,又是电子受体。根据产物不同,可分为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乙酸、丙酸、丙酮、丁醇、丁酸、琥珀酸、丁二醇等。 二、途径 共10步,前5步是准备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三碳糖,消耗2分子ATP;后5步是放能阶段,

第十三章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doc-第十三章骨代谢异

第十三章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 骨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物(钙、磷和镁)和有机基质(Ⅰ型胶原)。骨具有三大主要功能:①机械支撑;②保护脏器;③代谢(参与钙和磷等的储备和代谢调节)。 第一节钙和磷的代谢及调节 钙盐、磷酸盐是机体含量最多的无机盐,约99%的钙、85%的磷以及一半以上的镁存在于骨和齿(表13-1)。它们在血浆中以游离、与蛋白结合或与其他阴离子形成复合物等形式存在(表13-2)。 表13-1 钙、磷、镁在体内的分布 相对分布(%) 组织钙磷镁 骨和齿99 85 55 软组织 1 15 45 细胞外液<0.2 <0.1 1 表13-2 血浆中钙、磷、镁的存在形式 存在形式占总量的百分比 钙磷镁 游离(离子化)50 55 55 蛋白结合40 10 30 复合物10 35 15 总浓度(mg/dL)8.6~10.3 2.5~4.5 1.7~2.4 (mmol/L) 2.15~2.57 0.81~1.45 0.70~0.99 一、钙和磷的生理功能 (一)钙的生理功能 人体内的钙包括细胞内钙和细胞外钙,而骨骼是细胞内、外钙的最大储备库。 1.细胞内钙细胞质内的钙浓度约10-6 mol/L~10-7mol/L,仅为细胞外液的1/1000。细胞内钙的功能包括: (1)触发肌肉兴奋-收缩耦联。 (2)作用于质膜,影响膜通透性及膜的转运。

(3)Ca2+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广泛参与胞内多种信号转导。 (4)Ca2+是许多酶(脂肪酶、ATP酶、腺苷酸环化酶)的辅因子。 (5)Ca2+能抑制维生素D3-1-羟化酶的活性,参与自身及磷代谢的调节。 (6)细胞内钙结合蛋白—钙调蛋白是重要的酶调节物质。 2.细胞外钙细胞外钙指存在于血浆等细胞外液中的钙,亦具有许多重要功能: (1)稳定神经细胞膜影响其应激性。血浆游离钙浓度的降低会增加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发生手足搐搦,游离钙浓度增高将降低其应激性。 (2)血浆Ca2+即凝血因子Ⅳ,参与凝血过程。 (3)细胞外钙是细胞内钙的来源,它为骨的矿化、凝血以及膜电位维持提供钙离子。 血浆钙约一半与蛋白主要是清蛋白结合。这种结合受pH的影响,酸中毒时清蛋白的氨基酸链带更多的正电荷,结合钙减少, 游离钙增多。而碱中毒则产生相反影响。 (二)磷的生理功能 体内磷亦包括细胞内磷和细胞外磷,骨骼是细胞内、外磷的储备库。 1.细胞内磷酸盐细胞内磷酸盐参与多种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包括: (1)三磷酸腺苷(ATP)中的高能磷酸盐,作为能源维持着细胞的各种生理功能,如肌肉的收缩、生物膜上的各种主动转运系统等。 (2)磷酸盐是各种腺嘌呤、鸟嘌呤核苷以及核苷酸辅酶类(如NAD+、NADP+、FMN、FAD、CoA等)和其他含磷酸根的辅酶(如TPP、磷酸吡多醛等)的组成成分。 (3)磷脂在构成生物膜结构、维持膜功能以及代谢调控上均发挥重要作用。 (4)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如磷酸基转移反应、加磷酸分解反应等。 2、细胞外磷酸盐功能血浆中磷酸盐是以磷酸氢盐和磷酸二氢盐两种形式存在,这两种形式统称无机磷,正常成人血浆无机磷含量为0.81 ~1.45mmol/L。细胞外磷酸盐主要功能为: (1)血中磷酸盐(HP 42-/H 2 PO 4 -)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

(整理)代谢调节综述

一、 A 型题 1. 下列描述体内物质代谢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A) 各种物质在代谢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 (B) 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在体内共同参与代谢 (C) 体内各种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转变维持着动态平衡 (D) 物质的代谢速度和方向决定于生理状态的需要 (E) 进人人体的能源物质超过需要,即被氧化分解 2. 关于糖、脂、氨基酸代谢错误的是 (A) 糖、脂不能转变为蛋白质 (B) 三羧酸循环是糖、脂、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途径 (C) 当摄人糖量超过体内消耗时,多余的糖可转变为脂肪 (D) 当摄人大量脂类物质时,脂类可大量异生为糖 (E) 乙酰CoA是糖、脂、氨基酸分解代谢共同的中间代谢物 3. 关于变构效应剂与酶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酶活性中心底物结合部位结合 (B) 与酶活性中心催化基团结合 (C) 与调节亚基或调节部位结合 (D) 与酶活性中心外任何部位结合 (E) 通过共价键与酶结合 4. 饥饿可使肝内哪一条代谢途径增强?

(A) 糖原合成 (B) 糖酵解途径 (C) 糖异生 (D) 磷酸戊糖途径 (E) 脂肪合成 5. 胞浆内不能进行下列哪一代谢途径? (A) 脂肪酸合成 (B) 磷酸戊糖途径 (C) 脂肪酸β一氧化 (D) 糖酵解 (E) 糖原合成与分解 6. 磷酸二羟丙酮是哪两种代谢之间的交叉点? (A) 糖-氨基酸 (B) 糖-脂肪酸 (C) 糖-甘油 (D) 糖-胆固醇 (E) 糖-核酸 7. 长期饥饿时大脑的能量来源主要是 (A) 葡萄糖 (B) 氨基酸 (C) 甘油 (D) 酮体

(E) 糖原 8. 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 脂肪酸 (B) 葡萄糖 (C) ATP (D) GTP (E) 磷酸肌酸 9. 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 (A) 类固醇激素 (B) 儿茶酚胺类激素 (C) 生长因子 (D) 肽类激素 (E) 蛋白类激素 10. 关于酶的化学修饰,错误的是 (A) 一般都有活性和非活性两种形式 (B) 活性和非活性两种形式在不同酶催化下可以互变 (C) 催化互变的酶受激素等因素的控制 (D) 一般不需消耗能量 (E) 化学修饰的方式多为肽链的磷酸化和脱磷酸 11. 酶化学修饰调节的主要方式是 (A) 乙酰化与去乙酰化 (B) 甲基化与去甲基

第十四章代谢调节综述复习课程

第三十九章细胞代谢与基因表达调控 内容 14.1 代谢调节的重要性 531 14.2 酶的调节 532 14.2.1 通过控制酶的生物合成调节代谢 532 14.2.1.1 酶合成的诱导作用 532 14.2.1.2 酶合成的阻遏作用 534 14.2.1.3 分解代谢产物对酶合成的代谢 539 14.2.2 通过控制酶活性调节代谢 536 14.2.2.1 抑制作用 536 14.2.2.2 活化作用 536 14.2.2.3 别构作用 537 14.2.2.4 共价修饰 537 14.2.3 相反单向反应对代谢的调节 538 14.2.4 酶的分布区域化对代谢的调节 538 14.3 激素的调节 539 14.3.1 通过控制激素的生物合成调节代谢 539 14.3.2 通过激素对酶活性的影响调节阻遏 535 14.3.3 通过激素对酶合成的诱导作用调节代谢 540 14.3.4 参与代谢调控的激素 540 14.4 反义核酸的调节 541 14.5 神经的调节 541 总结性思考题 542

提要和学习指导本章是将散见在前面各章中有关代谢调节的内容 作总结性的综合叙述,使读者能认识到全书各章内容都是相互有关,而且是如何通过这些内容的有机联系以阐明生命过程中的化学现象。在学习本章的同时应复习酶、激素、维生素和代谢各章中的有关内容配合学习。这样联系具体实例学习理论,就比较容易体会。神经调节代谢,在生物化学方面研究甚少,因而资料缺乏,读者如能参阅一点动物生理学的神经生理,当可得到一些启发。 14.1 代谢调节的重要性 一切生物的生命都靠代谢的正常运转来维持。机体的代谢途径,异常复杂,一个细菌细胞内的代谢反应已在一千种以上,其他高级生物的代谢反应之复杂就可想而知了。正常机体有其精巧细致的代谢调节机构,故能使错综复杂的代谢反应能按一定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如果有任何原因使任何调节机构失灵都会妨碍代谢的正常运转,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生理异常,产生疾病,甚至死亡,所以代谢调节对生命的存亡关系极大。 代谢的主要途径,已基本阐明,但有关代谢调节的知识还很不全面。本书对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调节已分散地在有关各章中作了介绍,为了使读者对代谢调节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本章特就目前已有的代谢调节资料,再简要地作综合性的阐述。 代谢的调节机构甚多,可概括为下列4项:1.酶的调节;2.激素的调节;3.反义核酸的调节;4.神经的调节。通过这4种调节机构的协作、机体的代谢才可能正常运行。 14.2 酶的调节 一切代谢反应都有酶参加,酶在代谢反应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与其浓度和活性密切相关。细胞的酶浓度取决于酶的合成速度,因此,控制酶的生物合成和活性是机体调节自身代谢的重要措施。 14.2.1 通过控制酶的生物合成调节代谢 直接参加代谢调节的关键性酶类统称调节酶。机体必须保存调节酶的一定含量,防止过剩和不足,才能维持其代谢机能的正常运行。通常是用诱导物(inducer)以促进酶的合成,用阻遏物(repressor)以降低酶的合成。 酶本身是蛋白质,酶的合成也就是蛋白质的合成。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调节方式,在蛋白质代谢章中(11.4)已作了扼要介绍,现以大肠杆菌为例,较为详细地说明微生物如何利用酶合成的诱导和阻遏来控制有关酶的生物合成。

第十一章 代谢和代谢调控总论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代谢和代谢调控总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2.同化作用:从外界环境摄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吸收并在体内进行一系列复杂而有规律的化学变化,转化为自身物质,就是同化作用; 3.异化作用:机体自身原有的物质也不断转化为废物而排出体外的作用; 4.基础代谢:指人体处于适宜温度以及清醒而安静的状态中,同时没有食物消化与吸收活动的情况下,所消耗的能量称为基础代谢; 5.抗代谢物:指在化学结构上与天然代谢物类似,进入人体可与正常代谢物相拮抗,从而影响正常代谢的物质; 6.代谢激活剂:指能激活机体代谢某一反应或某一过程的物质; 7.代谢抑制剂:指能抑制机体代谢某一反应或某一过程的物质; 8.激素:指体内的某一细胞、腺体、或者器官所产生的可以影响机体内其他细胞活动的化学物质。 二、填空题 1.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的特点主要有整体性、途径多样性、阻止特异性、可调节性。 2.体内能量的直接利用形式是ATP 。在生物体内可产生能量的物质有 糖、脂肪、蛋白质等。 3.常用的物质代谢研究方法主要有利用正常机体方法、使用病变动物方法、器官切除法、立体组织器官法、组织切片或匀浆法、酶及其抑制剂法、同位素示踪法、使用亚细胞成分的方法、致突变法、分子生物法。 4.细胞或酶水平的调节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酶活力的调节,属快调节;另一种是酶含量的调节,属慢调节。 三、简答题

1.简述蛋白质与糖代谢的相互联系。 答:①糖是蛋白质合成的碳源和能源:如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许多α-酮酸,通过氨基化或者转氨作用可以生成对应氨基酸; ②蛋白质分解产物进入糖代谢: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除亮氨酸和赖氨酸外,均可产生糖异生的中间产物,经糖异生作用生成糖。 2.简述糖与脂类代谢的联系。 答:①糖转变为脂肪:如乙酰CoA是唐分解的重要中间产物,正是合成脂肪酸与胆固醇的主要原料; ②脂肪转变为糖:脂肪分子中的甘油可通过糖的异生作用转变为糖; ③能量的相互利用。 3.简述蛋白质与脂类代谢的联系。 答:①脂肪转变为蛋白质:脂肪酸β-氧化所产生的乙酰CoA,虽然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而生存α-酮戊二酸或草酰乙酸,后者可通过转氨作用二成为谷氨酸或天冬氨酸,但十分有限; ②蛋白质转变为脂肪:无论是生成糖氨基酸或者酮氨基酸,其对应的α-酮酸再进一步代谢过程中都会产生乙酰CoA,然后转变为脂肪或者胆固醇。 4.简述核酸与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答: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而这些代谢又以三羧酸循环为枢纽,其成员又是各种代谢的共同中间产物。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代谢调节(推荐文档)

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代谢调节 一、选择题 1、糖酵解中,下列()催化的反应不是限速反应。 A、丙酮酸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己糖激酶 D、磷酸丙糖异构酶 2、磷酸化酶通过接受或脱去磷酸基而调节活性,因此它属于()。 A、别(变)构调节酶 B、共价调节酶 C、诱导酶 D、同工酶 3、下列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途径不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 A、三羧酸循环 B、脂肪酸β氧化 C、氧化磷酸化 D、糖酵解作用 4、关于共价修饰调节酶,下列()说法是错误的。 A、这类酶一般存在活性和无活性两种形式, B、酶的这两种形式通过酶促的共价修饰相互转变 C、伴有级联放大作用 D、是高等生物独有的代谢调节方式 5、阻遏蛋白结合的位点是()。 A、调节基因 B、启动因子 C、操纵基因 D、结构基因 6、下面哪一项代谢是在细胞质内进行的()。 A、脂肪酸的β-氧化 B、氧化磷酸化 C、脂肪酸的合成 D、TCA 7、在乳糖操纵子模型中,操纵基因专门控制()是否转录与翻译。 A、结构基因 B、调节基因 C、起动因子 D、阻遏蛋白 8、有关乳糖操纵子调控系统的论述()是错误的。 A、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模型也是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形式 B、乳糖操纵子由三个结构基因及其上游的启动子和操纵基因组成 C、乳糖操纵子有负调节系统和正调节系统 D、乳糖操纵子负调控系统的诱导物是乳糖 9、下列有关阻遏物的论述()是正确的。 A、阻遏物是代谢的终产物 B、阻遏物是阻遏基因的产物 C、阻遏物与启动子部分序列结合而阻碍基因转录 D、阻遏物与RNA聚合酶结合而阻碍基因转录 10、脊椎动物肌肉组织中能储存高能磷酸键的是()。 A、ATP B、磷酸肌酸 C、ADP D、磷酸精氨酸 11、下列不属于高能化合物的是()。 A、磷酸肌酸 B、乙酰辅酶A 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D、3-磷酸甘油酸 12、下面柠檬酸循环中不以NAD+为辅酶的酶是()。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α-酮戊二酸脱氢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琥珀酸脱氢酶

17_23_血脂和血压的代谢调节(教师版)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内容回顾 1、体温、血糖、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调节; 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调节及免疫学应用。 知识精讲 知识点一:血脂 【知识梳理】 1. 血脂的概念:血浆中的脂类统称为血脂。 血脂的组成成分:胆固醇、甘油三酯(TG)、磷脂(PL)、游离的脂肪酸(FFA)。 2. 血脂的来源:外源性(从食物中吸收获得)、内源性(肝细胞等组织细胞合成后释放入血液)。 血脂的影响因素:血脂的含量受膳食、种族、性别、年龄、职业、运动状况、生理状态以及激素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波动范围较大。 3. 脂蛋白的概念:血浆中的脂质与蛋白质结合后所形成的一类大分子复合物,溶于水,通过血液运输。 脂蛋白的组成成分: 蛋白质(载脂蛋白)

脂类: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及其酯 脂蛋白的结构: 图1-1 核心成分:甘油三酯(TG),疏水,只能在脂蛋白内部 脂蛋白结构 磷脂:由一层磷脂分子构成膜骨架,兼性分子 膜成分蛋白质:稳定脂蛋白结构,识别受体并被吞噬 胆固醇:参与构成膜结构,是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原料,参与脂质的运输 4. 脂蛋白的种类与功能: 表1-1 脂蛋白种类形成部位功能 乳糜微粒(CM)小肠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肝脏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 极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浆运输肝脏中的胆固醇至周围组织,动脉内膜下积累 高密度脂蛋白(HDL)肝、小肠吸收外周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运至肝脏,形成胆汁酸排出 【例题精讲】 例1.(2015年高考·上海卷)将血液中胆固醇运送到全身组织的主要脂蛋白是()A.乳糜微粒 B.低密度脂蛋白

C.高密度脂蛋白 D.极低密度脂蛋白【解析】低密度脂蛋白携带胆固醇,并将其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一旦低密度脂蛋白与受体结合,并进入细胞后,被传送到溶酶体,在溶酶体内蛋白质被降解,胆固醇释放出来被细胞利用,答案选B。【定位】本题考点脂蛋白的类型及作用 【点评】知道脂蛋白分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知道各种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答案】B 例2.(2016年奉贤区一模)图为脂蛋白结构图,下列关于脂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X为磷脂,与蛋白质等共同构成亲水性微粒 B.图中Y含量相对少于胆固醇与胆固醇酯时,脂蛋白密度增高 C.HDL进入肝细胞被加工成胆汁酸排出体外,血液胆固醇含量降低 D.VLDL主要在小肠细胞产生,主要运输Y至肝脏储存 【分析】分析图示,表示脂蛋白结构图,其中X为磷脂,与蛋白质等共同构成亲水性微粒;Y含量相对少于胆固醇与胆固醇酯时,脂蛋白密度增高;Y含量相对大于胆固醇与胆固醇酯时,脂蛋白密度降低。VLDL为极低密度脂蛋白,LDL为低密度脂蛋白。VLDL主要形成于肝细胞,功能是输出肝细胞合成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还有少量形成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LDL是在血浆中由VLDL转化而来,功能是向肝外组织转运胆固醇。HDL是高密度脂蛋白。 【解析】A、据分析可知,图中X为磷脂,与蛋白质等共同构成亲水性微粒,A正确。 B、图中Y含量相对少于胆固醇与胆固醇酯时,脂蛋白密度增高,B正确。 C、HDL高密度脂蛋白进入肝细胞后被溶酶体小囊泡消化,血液胆固醇含量降低,C正确。 D、VLDL极低密度脂蛋主要形成于肝细胞,功能是输出肝细胞合成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D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答案】D 【课堂练习】 1.(2016年黄浦区一模)下列关于脂蛋白和血脂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外层是磷脂双分子层 B.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有甘油三酯,不含胆固醇 C.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偏高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D.肝细胞既能合成胆固醇,又能将多余胆固醇加工后排出体外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上海市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主题二《内环境与自稳态》中的第五节,介绍内环境中脂质的存在形式,含量是怎样通过自身调节达到相对稳定,怎样进行代谢等内容,以及由于调解活动出现障碍引起的高脂血症、肥胖症等知识。同时本节内容与第四节《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以及高一第一册中《营养物质的转化》一节前后呼应,联系密切。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人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及其调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血脂的概念,脂类在人体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并能够准确辨识脂蛋白的各部 分结构 2)理解人体内血脂的来源和去路及其平衡 3)联系血糖的激素调节过程理解激素在血脂平衡中的调节作用 4)能够准确解释血脂调解活动出现障碍后人体的病变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和比较判断体检个体血脂的健康状况 2)学会计算体重指数的方法,并能以此为依据判断超重和肥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人体的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协调之美 2)通过学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到合理膳食,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血脂平衡及其调节 难点:理解血脂的代谢与人体内脂类物质、糖类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策略: 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血脂的来源和去路,及其平衡 以问题“血液中是否存在脂质呢?”引起学生思考,得出血液中的脂蛋白是脂类在人体内主要的运输形式,根据人体内脂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分析,逐步分析出血脂的来源和去路,再由人体内脂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正常情况下是保持平衡的,而得出结论“血脂的含量在正常人体内也应该是动态平衡的”。 2、如何使学生理解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也可以调节血脂的平衡?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第十三章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第十三章骨代谢异

(生物科技行业)第十三章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 断第十三章骨代谢异

第十三章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 骨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物(钙、磷和镁)和有机基质(Ⅰ型胶原)。骨具有三大主要功能:①机械支撑;②保护脏器;③代谢(参和钙和磷等的储备和代谢调节)。 第壹节钙和磷的代谢及调节 钙盐、磷酸盐是机体含量最多的无机盐,约99%的钙、85%的磷以及壹半之上的镁存在于骨和齿(表13-1)。它们在血浆中以游离、和蛋白结合或和其他阴离子形成复合物等形式存在(表13-2)。 表13-1钙、磷、镁在体内的分布 相对分布(%) 组织钙磷镁 骨和齿99 85 55 软组织 1 15 45 细胞外液<0.2 <0.1 1 总量[克(mol)] 1000(25) 600(19.4) 25(1.0) 表13-2血浆中钙、磷、镁的存在形式 存在形式占总量的百分比 钙磷镁 游离(离子化)50 55 55 蛋白结合40 10 30 复合物10 35 15

总浓度(mg/dL)8.6~10.3 2.5~4.5 1.7~2.4 (mmol/ 2.15~2.57 0.81~1.45 0.70~0.99 L) 壹、钙和磷的生理功能 (壹)钙的生理功能 人体内的钙包括细胞内钙和细胞外钙,而骨骼是细胞内、外钙的最大储备库。 1.细胞内钙细胞质内的钙浓度约10-6mol/L~10-7mol/L,仅为细胞外液的1/1000。细胞内钙的功能包括: (1)触发肌肉兴奋-收缩耦联。 (2)作用于质膜,影响膜通透性及膜的转运。 (3)Ca2+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广泛参和胞内多种信号转导。 (4)Ca2+是许多酶(脂肪酶、ATP酶、腺苷酸环化酶)的辅因子。 (5)Ca2+能抑制维生素D3-1-羟化酶的活性,参和自身及磷代谢的调节。 (6)细胞内钙结合蛋白—钙调蛋白是重要的酶调节物质。 2.细胞外钙细胞外钙指存在于血浆等细胞外液中的钙,亦具有许多重要功能: (1)稳定神经细胞膜影响其应激性。血浆游离钙浓度的降低会增加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发生手足搐搦,游离钙浓度增高将降低其应激性。 (2)血浆Ca2+即凝血因子Ⅳ,参和凝血过程。 (3)细胞外钙是细胞内钙的来源,它为骨的矿化、凝血以及膜电位维持提供钙离子。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编写)

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 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糖、脂、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 二、糖、脂、蛋白质及核酸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二节物质代谢的调节 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二、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三、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

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 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代谢调节是生命存在的三大要素。生命体都是由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四大类基本物质和一些小分子物质构成的。虽然这些物质化学性质不同,功能各异,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影响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彼此交织在一起的。机体代谢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生命之所以能够健康延续,并能适应千变万化的体内、外环境,除了具备完整的糖、脂类、蛋白质与氨基酸、核苷酸与核酸代谢和与之偶联的能量代谢以外,机体还存在着复杂完善的代谢调节网络,以保证各种代谢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糖、脂、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 糖类、脂类及蛋白质都是能源物质均可在体内氧化供能。尽管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的代谢途径各不相同,但乙酰CoA是它们代谢的中间产物,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是它们代谢的共同途径,而且都能生成可利用的化学能ATP。从能量供给的角度来看,三大营养物质的利用可相互替代。一般情况下,机体利用能源物质的次序是糖(或糖原)、脂肪和蛋白质(主要为肌肉蛋白),糖是机体主要供能物质(占总热量50%~70%),脂肪是机体储能的主要形式(肥胖者可多达30%~40%)。机体以糖、脂供能为主,能节约蛋白质的消耗,因为蛋白质是组织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由于糖、脂、蛋白质分解代谢有共同的代谢途径限制了进入该代谢途径的代谢物的总量,因而各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又相互制约,并根据机体的不同状态来调整各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代谢速度以适应机体的需要。若任一种供能物质的分解代谢增强,通常能代谢调节抑制和节约其它供能物质的降解,如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主要依赖葡萄糖氧化供能,而脂肪动员及蛋白质分解往往受到抑制;在饥饿状态时,由于糖供应不足,则需动员脂肪或动用蛋白质而获得能量。 二、糖、脂、蛋白质及核酸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体内糖、脂、蛋白质及核酸的代谢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其中三羧酸循环不仅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共同途径,也是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联系、相互转变的枢纽。同时,一种代谢途径的改变必然影响其他代谢途径的相应变化,当糖代谢失调时会立即影响到蛋白质代谢和脂类代谢。 (一)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 糖和脂类都是以碳氢元素为主的化合物,它们在代谢关系上十分密切。一般来说,机体摄入糖增多而超过体内能量的消耗时,除合成糖原储存在肝和肌外,可大量转变为脂肪贮存

2019年,华东理工大学,805生物化学,

2019年华东理工大学805生物化学(自命题)考研大纲 “805-生物化学(自命题)”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了解生物化学的涵义、生物化学的研究范围、其与基础学科以及生命科学的关系、生物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医药中的应用 第二章糖类化合物 了解单糖、寡糖、多糖和糖复合物的概念。 第三章脂类化合物 了解脂酰甘油类、磷脂类、萜类和类固醇类、前列腺素及蜡类、结合脂类以及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章蛋白质化学 了解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及与功能关系、蛋白质的性质以及蛋白质研究技术。 第五章核酸 了解核酸的种类和生物功能、核苷酸、DNA和RNA的结构、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核酸的研究的技术。 第六章酶化学 了解生物催化剂的基本概念、酶促反应动力学、酶活力测定、酶作用的机制与药物分子的设计、寡聚酶、同工酶和固相酶的概念以及酶的应用 第七章生物氧化 了解生物氧化的特点与方式、线粒体的生物氧化体系、生物氧化过程中能量的转变以及非线粒体的生物氧化体系

第八章糖代谢 了解糖的消化与糖的中间代谢的概念、了解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己糖旁路)、糖的合成代谢(糖异生、糖原的合成、光合作用)以及如何利用代谢调节生产发酵产品的概念 第九章脂类代谢 了解脂类消化和中间代谢的基本概念、脂肪的分解代谢(β-氧化)、脂肪酸及脂类的合成代谢第十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了解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脱氨、脱羧)以及氨基酸代谢产物的进一步代谢(尿素循环、一碳基团代谢等) 第十一章核苷酸的代谢 了解核酸的酶促降解、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从头合成与补救途径)、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从头合成与补救途径)、以及核苷酸合成与抗代谢物的关系。 第十二章核酸的生物合成 了解DNA的生物合成(半保留、半不连续复制;DNA的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质;DNA复制的基本过程;逆向转录;基因突变和DNA的损伤修复);RNA的生物合成(RNA聚合酶;RNA的转录过程;转录后的加工;RNA的复制)。 第十三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了解mRNA和遗传密码、翻译相关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氨基酸的活化;肽链合成的起始、肽链的延伸、终止与释放;肽链合成后的加工与折叠等。 第十四章代谢调节综述 了解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激素水平的代谢调控和神经水平的代谢调控;常见代谢途径及相互影响。

血脂及脂蛋白的组成及代谢

血脂及脂蛋白的组成及代谢 一、血脂 血脂就是血浆或血清中所含的脂类。它的组成复杂,包括胆固醇(cholesterol, Ch)、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磷脂(phospholipid, PL)与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等。胆固醇又分为胆固醇酯(cholesteryl ester, CE)与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 FC)两者相加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血脂的来源有两个途径:(1)外源性途径:即从食物中摄取的脂类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2)内源性途径:即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她组织合成 后释放入血。血脂含量受多种因素饮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等的影响。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组成 血脂在血浆中不就是以游离状态存在,而就是与血浆中的载脂蛋白(apoprotein, apo)结合,以脂蛋白(lipoprotein, LP)的形式进行转运与代谢。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按超速离心法,可将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 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与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四类。此外还有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 IDL),就是VLDL在血浆的代谢物,其组成及密度介于VLDL及LDL 之间。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 血浆脂蛋白主要由载脂蛋白、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组成。各类脂蛋白 都含有这四类成分,但其组成比例及含量却差别很大。乳糜微粒含三酰甘油最多,达80%~95%,蛋白质最少,约1%;VLDL含三酰甘油约50%~70%,蛋白质含量约10%;LDL含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最多,约40%~50%;HDL含蛋白质最多,约50%。 三、载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载脂蛋白(apoprotein, apo),迄今已从人血浆中分离出18种之多。主要有apoA、B、C、D、E等五类,其中apoA又分为apo AI、AⅡ、AⅣ;apoB 又分为B100及B48;apoC又分为CⅠ、CⅡ、CⅢ。不同的脂蛋白含不同的apo, 它们主要功能就是结合与转运脂质。此外还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等。如apo AI激活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