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感知,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通过生活情景,运用类比法,理解压强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4.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生活中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压强概念的生成及理解

2.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强概念的生成及理解

【板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教案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1.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2.在教学中,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所以,能动手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多媒体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大气有压强;

·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用具】 矿泉水瓶1个,玻璃杯1个,玻璃管1根,烧杯1个,水槽1个,量筒1只,吸盘1个,乒乓球1只,硬纸片1块,水适量,弹簧测力计1只,注射器1只,细尼龙线若干,刻度尺1把;多媒体。 【教学重点】 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与指导,实验与讨论相结合的综合启发式。 【教学流程】 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投影并解说)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处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 实验演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说明: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第3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测量原理,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气压的存在、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大气压的测量。

很难分开。让球内部进气,不费吹灰之力 这有力证明了大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演示: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使水能随着容器上升?如果容器足够长,水能否升高到任意高度?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投影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开始时,水银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引导学生讨论: 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 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水银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回水银槽? 学生阅读: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了解高压锅的道理。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 识到:水能随着容器上升 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 管中的水压。当管内水压 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管内 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 管子了。通过测量大气压 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 可以间接地测量大气压的 大小。 刚开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大于大气压,所以水银会 下降。当水银柱产生的压 强等于大气压时,水银会 停止下降。所以大气压就 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 压强。 学生讨论得出:因为 ,液体压强与水 银柱的高度有关,而水银 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 细、倾斜与否、上提、下 压无关。 破洞后的玻璃管与水银槽 成了连通器,管内的水银 将向下落回水银槽。 托里拆利实 验的巧妙之 处在于利用 大气压托起 液体,通过测 量大气压能 托起液柱的 最大高度,间 接地测量大 气压的大小。 为了降低学 生认识的难 度,有必要增 加几个过渡 性的实验。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 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 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 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 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 巩固掌握。提 升学生的交 流表达能力。

高中物理第4章气体第1节气体实验定律教学案鲁科版3

第1节气体实验定律 第1课时玻意耳定律 对应学生用书 P30 气体的状态 [自读教材·抓基础] 1.状态参量:物理学中研究气体的性质时,通常用气体的压强、温度和体积这三个物理量来描述气体的状态。 2.研究方法:控制一个参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变量之间关系,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跟随名师·解疑难] 1.温度: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t+273。 2.如何确定封闭气体的压强? (1)液体封闭气体模型: ①直玻璃管中液体封闭气体的压强:设气体压强为p,大气压强为p0,液体产生的压强为p h,则 图4-1-1 ②“U形管”中封闭气体的压强: 1.物理学中研究气体的性质时,常用气体的压强、温度、 体积来描述,这三个量叫气体的状态参量。 2.玻意耳定律(等温变化):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 变的条件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即p∝ 1 V 。

图4-1-2 (2)气缸活塞模型:设活塞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活塞面积为S ,气缸质量为M ,则 图4-1-3 ③气缸在光滑水平面上 图4-1-4 ????? F =M +m a F -p ·S =ma p = MF M +m S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 在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 c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由于管中混有少量空气,水银柱上方有一段空气柱,如图4-1-5所示。这时管中稀薄气体的压强相当于下列哪个高度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 图4-1-5 A .0 B .60 cm C .30 cm D .16 cm 解析:选D 气体压强p =p 0-p h =76 cmHg -60 cmHg =16 cmHg 。 玻意耳定律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大气压强教案2

9.3 大气压强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学习了压强。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请大家看书第121页(两分钟) 1.实验。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周被空气层包围,空气层的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大气层里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强。这是一个茶杯,装满水,杯子里还有空气吗?用一个硬纸片盖住杯口,轻轻的把茶杯倒过来,大家看,硬纸片为什么不落下去?(配合板图)小纸片一定受到了来自大气层中的空气对它的压强。 2.实验。这是一个中医针灸科用的小瓷罐。这是一个煮熟的去皮鸡蛋。把鸡蛋放在罐口,将将落不下去。现在把一块棉花用水粘在罐的内壁用火柴将棉花点燃后立即把鸡蛋放在罐口,注意观警有什么现象?(配合板图)鸡蛋进入罐内。鸡蛋一定受到很大的压强才被压进去。这个压强是大气中的空气的压强。 3.实验。一个大试管,管内装水。把这个小试管放在大试管的水中,小试管内没有水。用食指托住小试管,将大试管倒过来,注意观察小试管如何?小试管上升。(配合板图)。此实验说明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 二、大气压强 以上的几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再做一个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1.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两个金属半球,合拢后很容易拉开。现在把阀门打开,把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去一部分(抽气),再将阀门关闭,现在请两位大力士来拉拉看(学生操作)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在公元1654年的最初实验时,用十六匹马才把半球拉开。我们这个实验由于半球小,真空度不高,拉开它不必用十六匹马,但是已经足以证明了大气中存在着压强。 2.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压强。诸如马德堡半球拉不开,鸡蛋进入罐内,小试管的上升,小纸片的不落都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 一、教材分析: 教材依据: 本节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第九章《压强》第三节《大气压强》 教材内容分析: 《压强》这一章讲述了压强和流体力学的内容。它是力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 《大气压强》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分“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量”两部分内容。本节内容在本章的结构中则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不仅从内容上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而且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上也与前几节内容衔接得很好,也为后面学习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气体浮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知识:学生学习过液体压强,具备中立,平衡等知识 能力: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形象思维为主,概念的建立主要依靠生活经验 情感:初中生表现欲望强,好奇心强,容易接受直观明显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有压强 2、知道大气压强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3、了解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大气有关的现象 2、设计实验探究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3、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2、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的测量原理 难点:感受大气压的客观存在;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讲授法 学法:观察讨论;实验探究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物理 相关实验器材:玻璃杯,水槽,蓝墨水,塑料板,矿泉水瓶,针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视频:马德堡半球试验,托里拆利实验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教案 《气体的等温变化》

气体的等温变化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知道什么是等温变化; (2)知道玻意耳定律是实验定律;掌握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 (3)理解气体等温变化的 p-V 图象的物理意义; (4)知道用分子动理论对玻意耳定律的定性解释; (5)会用玻意耳定律计算有关的问题。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从实验得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当需要研究两个以上物理量间的关系时,先保持某个或某几个物理量不变,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研究,得出某些规律,然后再进一步研究所涉及的各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并掌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理解 p-V 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玻意耳定律的适用条件。 2.学生往往由于“状态”和“过程”分不清,造成抓不住头绪,不同过程间混淆不清的毛病,这是难点。在目前这个阶段,有相当多学生尚不能正确确定密闭气体的压强。 三、教具 1.定性演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保持不变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橡皮膜(或气球皮)、直径为5cm左右两端开口的透明塑料筒(长约25cm左右)、与筒径匹配的自制活塞、20cm×6cm薄木板一块,组装如图。 2.较精确地演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保持不变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仪器如下页图示。

或使用玻意耳定律演示器。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对照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过程先m一定,a∝F;再F一定,a∝ 现在我们利用这种控制条件的研究方法,研究气体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二)教学过程设计 1.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八年级上册科学大气压强教案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点评:试验时要注意,不要让空气进入杯子中,使用的纸要尽量的硬一些,否则实验可能会失败。 剖析:让同学们猜想纸为什么不会脱落,水为什么不会掉下来?“覆杯实验”的结论:是大气压强的作用,大气压支撑着水和纸才没有脱落的,证明大气压强的确存在,而且各个方向都有。 2.教师:刚才的这个实验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那么还有没有其它实验或者生活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呢? 学生思考并且举例说明。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给予肯定并补充。(吸盘挂钩、吸管、注射器、抽钢笔水)

3.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 教师:我们同学可以设计好多实验用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而历史上为了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可费了些周折。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的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告诉学生历史上首次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教师和学生一道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三)、大气压强的测定 1.根据P=F/S,将一个吸盘压在玻璃板上,然后有弹簧测力计拉,直到将吸盘拉起,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洗盘的面积。即可求出吸盘受到的气压大小。 2.托里拆利实验 ①在一根一米长的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灌满水银,用食指堵住管口

②将玻璃管倒置在水银槽中,在液面下将食指移开 ③管内水银面下降,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位760mm. ④将管慢慢倾斜,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 ⑤将管慢慢提起一点,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 ⑥换更粗的管做实验,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 注意:液面的高度差与管的粗细,管子在水银里的高度,管子是否倾斜无关,它体现的是当地大气压的大小。 思考:①刚开始为什么水银柱下降? 水银柱受重力,大气压支撑不了那么高水银柱 ②水银柱下降后,玻璃管剩余的空间是什么状态? 真空 ③什么力量支撑起水银柱? 大气压强支撑起水银柱 ④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多少? 剖析:大气压的数值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根据P=ρgh,用刻度尺测出高度(大气压托起水银柱的高度),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气体的压强》教案

三、气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存在压强,并能举出生活中大气存在压强的实例; 2、了解估测大气压的值的方法; 3、知道大气压的变化,并知道流涕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通过实验,让学生重新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感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有关大气存在压强的现象解释; 2、大气压值的估测; 3、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关系的现象解释。 难点:1、大气存在压强的现象解释; 2、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关系的应用。 教具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易拉罐、橡皮泥,马德保半球,弹簧测力计和 针筒 教学过程: 一、大气压强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液体对处于其中的物体有压强,那我们生活在气体中,气体对我们是否也存在压强呢? (请同学们回忆检验液体存在压强的实验,液体可以底端、侧面、内部的橡皮膜发生形变,那气体是否也有类似的现象?) 我们首先来看大屏幕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易拉罐,想一想,不用工具能不能把它压扁? (组装实验器材,并点燃酒精灯,待罐口出现白气时,撤去酒精灯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 请问:实验中你注意到什么现象? →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存在压强,这种压强叫作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能说明大气存在压强呢? (覆杯实验、吸盘、马德堡半球实验、喝饮料时为什么能吸上来、钢笔吸墨水、离心式抽水泵等) →解释:1、大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对其中的物体有压强作用; 2、大气具有流动性,所以在各个方向上均有压强。 注:最早用实验验证大气存在压强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P85) 二、估测大气压的值 大气既然存在压强,那其大小时多少?我们如何测量? 1、首先请同学们阅读P86第一段话:

第3节大气压强优秀公开课教案

2016年春季学期公开课教案 第3节大气压强公开课教案 陆孔森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测量原理,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2.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难点:大气压的测量 3.教学过程: 演示实验1:取一个饮料瓶,向里面倒一些热水,然后把热水全部倒出去,迅速把瓶盖拧紧。让学生观察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活动2【导入】导入新课 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是谁把饮料瓶压瘪的呢? 演示实验2:取一个装满水的饮料瓶,把瓶盖拧紧,然后在饮料瓶的侧壁上扎一个小孔。 活动3【导入】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瓶子里面的水会怎么样?指出上述发生的不可思议的现象,都与大气压强有关。 活动4【讲授】新课教学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1.液体压强是怎样产生的?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思考:大气是否受重力?大气是否具有流动性?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是否也有压强? 指出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具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与液体压强一样,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活动5【活动】小实验 “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把瓶子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活动6【活动】课件展示 多媒体课件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之大,简单分析其中的道理:向外抽气的目的是使球内部气体压强减小,球外面的大气压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很难分开。让球内部进气,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半球分开。这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活动7【讲授】大气压的测量 演示:将装满水的试管倒置放入水中,学生观察水是否会流出,解释原因? 提出问题:大气压能支撑起多高的水柱呢?是不是无限高呢?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投影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开始时,水银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活动8【活动】引导学生讨论 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 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水银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回水银槽? 活动9【活动】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活动10【作业】课后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

_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气体的压强》教案

三、气体的压强 主备人:14号 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存在压强,并能举出生活中大气存在压强的实例; 2、了解估测大气压的值的方法; 3、知道大气压的变化,并知道流涕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通过实验,让学生重新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感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有关大气存在压强的现象解释; 2、大气压值的估测; 3、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关系的现象解释。 难点:1、大气存在压强的现象解释; 2、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关系的应用。 教具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易拉罐、橡皮泥,马德保半球,弹簧测力计和 针筒 教学过程: 一、大气压强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液体对处于其中的物体有压强,那我们生活在气体中,气体对我们是否也存在压强呢? (请同学们回忆检验液体存在压强的实验,液体可以底端、侧面、内部的橡皮膜发生形变,那气体是否也有类似的现象?) 我们首先来看大屏幕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易拉罐,想一想,不用工具能不能把它压扁? (组装实验器材,并点燃酒精灯,待罐口出现白气时,撤去酒精灯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

请问:实验中你注意到什么现象? →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存在压强,这种压强叫作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能说明大气存在压强呢? (覆杯实验、吸盘、马德堡半球实验、喝饮料时为什么能吸上来、钢笔吸墨水、离心式抽水泵等) →解释:1、大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对其中的物体有压强作用; 2、大气具有流动性,所以在各个方向上均有压强。 注:最早用实验验证大气存在压强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P85) 二、估测大气压的值 大气既然存在压强,那其大小时多少?我们如何测量? 1、首先请同学们阅读P86第一段话: 最早完成大气压的实验时由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完成的,他测出的大气压值相当于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等于1.0×105pa。 人们通常把这个大小的大气压叫作标准大气压。 2、请同学们阅读P86的“活动”并试着完成相关实验 a、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底端,排尽空气,并封住小孔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的在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知识注入生命,把学生领到美好的学科殿堂去遨游。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创设一个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现自我、施展创造才能、实施探究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物理新课改下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我认为在物理的课堂教学应重视以下三个环节: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情景,它是“引线”,旨在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

3.注重应用。这一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升华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新旧知识的整合,知识与方法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让学生感受们到知识的价值和奥妙,对激发其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本节课的知识整合中,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测量大气压强有哪些方法?原理分别是什么?两实验中都用到了哪种科学方法?等等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自己来总结两实验的异同点,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测定的方法、实验的原理、实验过程和结论。 (4)能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通过实验探究测定大气压强,使学生感受到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体会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猜想、实验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物理教案)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教学示例之二

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教学示例之二八年级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把水从低处送到高处的。 2 .常识性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简单工作过程和原理。 3.常识性了解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和打气筒的简单原理。 4.常识性了解压缩空气的应用。 (二)教具 演示用:玻璃管、注射器、红水、活塞式抽水机模型及挂图、离心泵模型及挂图、玻璃杯、打气筒。 学生用:玻璃杯(或其他口杯)、小竹筒两端开口约10厘米长(或毛笔的竹笔筒)。(以上器材由学生课前自带)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1标准大气压约为多少帕?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银柱?(学生举手回答) 2.1标准大气压又能支持多高的水柱?(请全班同学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算一算,另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算) 二、新课引入: 1 .对在黑板上算的结果进行讲评。 2.问:既然1标准大气压可支持约10米高的水柱,那么,能不能利用这个大气压强把水从低处送到高处呢?本节课将对这一问题及其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活塞式抽水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1)学生随堂实验:将竹笔筒竖直插入口杯内的水中,然后提出水面,竹筒内是否有水流出(实验结果:没有);又竖直插入水中,用手指堵住上端的口,提出水面一定高度后,放开堵住竹筒口的手指,竹筒中是否有水流出(实验结果:有一大滴水从竹筒中流出)。 ⑵讲述: 第一次竹筒口未堵住,筒内水面与大气相通,杯内水面也与大气相通而平衡,竹筒提起后没有水留在竹筒内

第二次竹筒上端开口处被手指堵住,杯内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支持着一段水柱;手指放开后,筒内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流出筒来。 ⑶讲述和演示:将注射器(去注射针),活塞推到底端(讲述: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插入红水中,保持注射器在水中,提起活塞,红水随着活塞的提起进入注射器内(讲述:因为排出了注射器内空气,注射器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红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进入注射器内);将注射器整个拿出水面,注射器内的水,并不流出来(讲述:表明注射器内的水,由于大气压的作用而支持着)。 (4)教师设置疑问,弓I起学生思考,刺激求知欲:问:当活塞再往下压时, 水从注射器插针孔喷出。能不能设计一种活塞向上提,水进入注射器,活塞向下压,水不会流出,也就是说,只准水进,而不准水出,谁能想出办法来,请举手回答。当学生说出在下面安装一门,这个门又只能向上开让水进,向下关闭而不能让水流时,接着又问:水越进越多,总要找个出口,这个出口要开在什么位置,就能达到把水从低处送到高处的目的? (5)讲述和演示: ①出示活塞式抽水机模型,讲述它的简单构造和阀门的关闭情况(并肯定同学们刚才的积极思考,而想出的办法),拿出挂图,讲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并进行演示。 ②学生读课文中的图11—12,并填写图旁的空格,填好后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强的作用,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测量原理,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由于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也容易被人们忽视。大气压强更为抽象,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很难感受到,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深或纠正学生的认识。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来说难度也比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以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规范表达的能力。大气压的测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但不是重点。教学中,可以采用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大气压的存在、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大气压的测量。 三、教学策略 本课的基本教学思想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大气压确实存在;知道大气压以及大气压对生活的影响。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其基本教学思路是──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后展开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及幻灯片的展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增强学生对大气压知识的了解。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只空杯、吸盘两个、饮料瓶、水、大小试管等。

【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气体的压强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气体的压强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教学时间】________ 【教者】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2.知道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学会估测大气压的值。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二、目标定学: 三、预习探学: 1.大气对有压强,这种压强叫作大气压强,简称。 2.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完成的。他测出的大气压的值,相当于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等于Pa。 人们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作大气压。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 (一)大气压 1.活动10.6 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1)在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点燃酒精灯对易拉罐加热,待罐口出现白

气的时候用橡皮泥封住口,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冷却,出现的 现象 是。 (2)将玻璃杯中灌满水,在杯口覆一硬纸片,按住纸片将瓶子倒过来,松 开手,观察纸片(会/不会)下落,并将纸片朝着各个方向观察 纸片(会/不会)下落。 (3)将少量热水灌入矿泉水瓶摇晃几下,倒去热水后迅速拧紧瓶盖,用自 来水冲瓶子,出现的现象是。 (4)用吸盘在光洁的表面上挤压,将中间的空气挤出,再将吸盘拉离表面 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很大的力? 2.讨论:(1)什么是大气压?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大气压方向是怎样的? (2)例举生活中一些能够说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 3.读一读: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历史上证实的最著名的实验,同时说明大气 压。 学生活动:两人一组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二)估计大气压的值 1.实验一:托里拆利实验

气体的压强_教案

气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大气压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学会估测大气压数值的方法,学会研究未知问题的方法,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4.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 教学重难点重点:大气压强的大小、实验证明、实验测量。 难点: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准备 玻璃杯,水,硬纸片,矿泉水瓶,易拉罐,铁架台,橡皮泥,塑料吸盘挂钩,弹簧测力计,注射器,金属盒气压计。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教师:出示一空牛奶盒,有什么办法使其瘪掉呢? 学生:用手将牛奶盒压瘪。 将吸管插入牛奶盒中,吸口气。 二、讲授新课 1.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教师:演示图实验,当易拉罐自然冷却时,外壳被压瘪,此现象说明什么? 把准备的实验器材摆在讲台上。 师:利用所给器材,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证明大气有压强?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说明大气有压强。 学生设计实验并演示。 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估测大气压的值 (1)感受大气压的大小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实验:两个学生拉衣钩,体验用力的大小 (2)估测大气压 讲述历史上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将两个吸盘式挂钩相互压紧,再将它们沿轴的方向拉开 师:大气压的值有多大呢?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来估测一下。 出示实验器材 (1)把注射器活塞推至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并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2)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说明:这种方法测出的大气压值不精确, 学生思考要测大气压的值,根据压强公式P=F÷S,可先测出大气压力和受压面积。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大气压强的值。 3.大气压的变化 4.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 第一个精确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托里拆利。 大气压的值是否永远相当于76厘米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呢? 讲述:大气压的值会随着高度的变化以及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在海拔2000米范围内,高度每增加12米,大气压下降1毫米水银柱。 师:我们人类很久以前就希望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鸟儿为什么能飞呢?人类模拟鸟的翅膀制造了飞机的机翼,实现了梦想,是什么力量使飞机升空的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演示: 1.气流流过模拟机翼时,机翼上升。 2.用吹风机在折叠的纸张下方吹气,折叠的纸张会怎样呢? 师介绍:通常把液体和气体称为流体。 结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学生:不是 学生讨论什么情况下能感受到大气压发生变化 学生实验: 1.从两张纸条中间向下方吹气,两张纸条会合起来 2.从漏斗口中间向下方吹气,乒乓球会掉下来吗?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 气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教材分析:本节的大纲要求,掌握大气压的估测方法,只要求会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且大气方面的实验难控制,答案多元化,可观性低,因此教材中没安排学生探究实验,但有大量的演示或课后实验。因此教者的主导方向是挖掘实验中的大气压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大气压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学会估测大气压数值的方法,学会研究未知问题的方法,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 在多次的实验中体验成功,树立信心,感受喜悦。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大气压强的大小、实验证明、实验测量 难点: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三、器材 玻璃杯,水,硬纸片,矿泉水瓶,铁架台, 塑料吸盘挂钩,弹簧测力计,注射器,纸片2张,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看,说,写,做: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名称实验结论(评价) 课本实验压扁易拉罐 趣味实验吞蛋实验 应用迁移马德堡半球实验 拓展实验覆杯实验 2.估测大气压 学生浏览书:P86页活动10.7 ①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 (1)把注射器活塞推至底端,______筒内的空气,并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2)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刚开 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F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取注射器的容积V,用刻度尺测量长度L,则S=_________ (4)计算大气压值P=____________。 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N 注射器的 容积V/ cm3 注射器全部刻度 的长度L/cm 活塞的横截 面积S/cm2 大气压的值P/Pa (6)提高:此方法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测大气压 第一个精确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托里拆利;

9.3《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教材来源: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 主题:大气压强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刘丰凯/巩义市康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材分析 人类生活在大气层中,依赖大气生存,因此有必要学习大气压强,了解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节分“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量”两部分。大气压强的存在书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用大气压强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以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规范表达的能力。 3.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强的存在。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强的存在。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投影并解说)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处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 实验演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说明: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活动1] 学生选择器材,仿照上述演示实验和课本图动手实验并思考下列问题:(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 [活动2] 师生分析实验: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学生代表分别说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 (3)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为了给学生强烈的感受冲击,可以由学生来做“马德堡半球”实验。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活动3] 师生回顾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 (1)在刚才的实验中,你碰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克服困难并完成实验的?(2)学生汇报完后,教师作说明。 [活动4] 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的在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知识注入生命,把学生领到美好的学科殿堂去遨游。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创设一个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现自我、施展创造才能、实施探究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物理新课改下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我认为在物理的课堂教学应重视以下三个环节: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情景,它是“引线”,旨在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可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如实验、史料、故事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本节课中就利用实验的趣味创设情景来作“引线”,教学效果较好。 2.渗透方法。注重科学探究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为薄弱,这需要我们作老师适时的引导。例如在讲到“大气压强的测定”这一环节时,小组讨论交流为实验设计开启了思维,教师在学生的交流的基础上稍加引导分析:什么时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能和大气压力相等,要获得大气压强的大小我们还需要知道哪些量等等,这样适当的点拨不仅为学生的设计带来思路,也为他们的思考问题提供了方法。 3.注重应用。这一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升华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新旧知识的整合,知识与方法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让学生感受们到知识的价值和奥妙,对激发其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本节课的知识整合中,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测量大气压强有哪些方法?原理分别是什么?两实验中都用到了哪种科学方法?等等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自己来总结两实验的异同点,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课题大气压强授课人赵玲艳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指导教师庄国先、翟磊、颜季州、陈谦、孔德英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物理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索,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 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因此,本课的教学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 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教学同 等重要的。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过程一方面对新知识进行意义的 建构,另一方面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改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 识。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大气压强” 一课,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后进行的, 既是对以往固体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复习巩固,又是对压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也为后面大气压强的变化和大气压 强应用及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生情况: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气体压强更为抽 象,所以容易被忽视。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气压强没有深刻的体会,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 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和运用,突破难点。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要逐步引导学生 完成估测大气压值的探究实验,放手让学生完成,并对实验进行评估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和多媒体使 用,以实验为基础、感性认识为依托,逐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生完全能够完成本节 内容的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固体以及液体的压强的认识基础上,针对证明大气压强是否存 在以及如何测量大气压值这两个主要问题问题,进行的一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验探究为主线 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本节课在一定的力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方法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分析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一定的体验和提高。在教学中,按照“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