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这反映了

A. 封建导致政权衰亡

B. 宗室拱卫专制王权

C. 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D. 封建体制日趋完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封建”均是依据血缘关系进行的分封,以血缘关系来维护统治,反映出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C项正确。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封建王朝衰亡的根源,与材料反映分封制危及政治统治不符,排除A。材料反映分封制危及政治统治,而不是“宗室拱卫专制王权”,排除B。材料反映分封制危及政治统治,而不是封建体制日趋完善,排除D。

2.下表是有关孔子诞辰的记载,据此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推论是

A. 《公羊传》成书最早,故说法最可信

B. 《史记》记载最详细,故说法最可信

C. 海昏侯墓葬文物是地下最新发现,故说法最可信

D. “纸上之材料”应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公羊传》是史学记载,具备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不能以成书时间最早,故推断出说法最可信,A项说法错误,排除。《史记》属于史学记载,但不能以记载内容最详细来作为推理的论据,说法可信与否,关键是看史料是否真实,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海昏侯墓葬文物是地下最新发现,排除C。关于孔子诞辰的记载,既要考究《公羊传》、《史记》等史学记载,同时要关注历史文物,要多重史料互证,D项正确。

3.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

A. 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

B. 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

C. 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

D. 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乡、里、亭是秦朝最基层管理机构,地方推选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担任乡、里、亭的官吏,有利于让皇帝或政府的命令直达百姓,故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A项正确。材料反映乡、里、亭的官吏由地方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不能体现其它官员也是这种情况,排除B。材料反映秦朝通过设置乡、里、亭官吏,加强对最基层的管理,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制度继承的信息,而是强调秦朝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排除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结合秦朝郡县制的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4.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A. 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 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C. 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 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粟的收获量要远远高于欧洲粟的收获量,主要由于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项正确。同时期的中西方农业经营方式基本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排除A。6世纪时,我国农业生产尚未出现曲辕犁,排除C。南宋时期,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点睛】本题以中西方农业收获量进行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结合精耕细作的内容分析材料即可。

5.在唐朝,“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材料说明“政事堂”的出现

A.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 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

D. 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和所学知识可知皇权受到政事堂的限制,政事堂是唐代宰相的总办公处,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D 项正确。材料体现皇权受到政事堂的限制,而不是加强皇权,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而是强调“政事堂”的出现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排除B。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并不是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排除C。

6.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

A. 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

B.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

C. 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D. 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在国家收入中,钱的数量逐年上升,而谷物和布帛逐渐降低,从侧面反映出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收入减少,而是强调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钱币收入增加,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南移信息,且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与材料不符,排除D。

7.中国古代的朝会制度历史悠久,皇帝上朝与否历来被当做是皇帝是否勤政的标志,与王朝兴衰治乱关系密切。但多位皇帝不上朝的明朝却延续了276年,寿命仅次于唐朝。这主要得益于

A. 政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B. 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C. “无为而治”治国模式有效

D. 宋明理学迅猛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和官僚体系已经日益完善,建立起十分完善的国家管理制度,故皇帝不上朝但统治还能延续,A项正确。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但与材料不符,排除B。古代封建王朝在建立之初,一般实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模式,但随着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就会从“无为”向“有为”转变,排除C。材料强调皇帝不上朝但统治还能延续的原因与政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有关,而不是宋明理学迅猛发展,排除D。

【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但多位皇帝不上朝的明朝却延续了276年,寿命仅次于唐朝”,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政府运行机制的内容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8.“俺娃亲,俺娃蛋,俺娃长大了捏兰炭,捏不回兰炭吃不上饭”。“俺娃蛋,俺娃亲,俺娃长大了走关东,深兰布,佛头青,虾米海菜吃不清(罄)”。这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山西祁县、太谷一带的婴儿摇篮曲,反映了祁县、太谷一带,民风崇尚

A. 鼓励务农,艰辛但温饱

B. 鼓励经商,艰辛但富足

C. 提倡务农,艰辛且不温饱

D. 反对经商,艰辛且不富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山西祁县、太谷一带的婴儿摇篮曲”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山西祁县、太谷的民谣体现了民众从小就培养孩子崇尚经商意识,不畏艰辛,以获得将来生活的富足,B项正确。材料强调山西祁县、太谷一带,民风崇尚经商,而不是鼓励务农,排除ACD。

9.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而设的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对象为华商,最初试行于扬州,后推行全国。厘金的推行

A. 增强了土货的竞争力

B. 便利了洋货的倾销

C. 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

D. 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在水陆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实行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但由于厘金中商税完全出自华商而不及外商,所以这一制度阻碍着本国货物在市场上的流通,有利于外国洋货的倾销,B项正确。厘金制度的推行阻碍了本国货物在市场上的流通,降低土货的竞争力,排除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与各国重订新约,分别与西方各国缔结了《关税条约》、《友好通商条约》等新约,各国基本承认了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但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彻底收回关税自主权,排除C。厘金制度的商税都是对中国商人征收的, 严重阻碍了商品的流通,抑制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排除D。

【点睛】关于属于概念型选择题,每一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本题考查厘金制度,解题的关键是对厘金制度分析和运用。

10.1909年,清政府在各省设立咨议局。议员们通过咨议局“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审核政府参政收支等方面,积极参政,提议案,论改革”。这说明

A. 责任内阁制在中国初步形成

B. 中国开始迈入民主政治的门槛

C. 咨议局议员发挥代表民意的作用

D. 清政府积极主动迎合民主潮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议员们向咨议局提出了参政、改革等要求,这是民意的体现,说明咨议局议员发挥代表民意的作用,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议员们向咨议局提出建议,无法体现责任内阁制在中国初步形成,排除。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使中国开始迈入民主政治的门槛,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设立咨议局,企图以所谓的“议会民主政治”来缓和社会矛盾,以维护清朝统治,不是积极主动迎合民主潮流,排除D。

11.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该诏书

A. 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和待遇

B. 标志着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

C. 任命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D. 表明了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等信息可知,《清帝退位诏书》颁布宣告清王朝灭亡,宣告着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B项正确。《清帝退位诏书》颁布宣告帝制结束,而不是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排除A。1912年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不是皇帝任命,排除C。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要早于溥仪退位,排除D。

12.李大钊在《青春中华之创造》一文中号召青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弱者之伦理为强者之人生,变庸人之哲学为天才之宗教,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这说明李大钊

A.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明

B. 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

C. 对东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认识

D. 主张有选择的吸收西方文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弱者之伦理为强者之人生,变庸人之哲学为天才之宗教,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可知,李大钊否定传统历史文化,肯定西方文明,这是对东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认识,C项正确。AB 项只涉及李大钊单方面的态度,与材料强调对东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认识不符,排除。材料反映李大钊主张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而不是有选择的吸收西方文明,排除D。

13.下图是1927年5月前后的中国形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北京政府由冯玉祥发动政变而建立

B. 武汉政府由广州国民政府北迁而来

C. 三政权并存说明国民革命形势向好

D. “宁汉合流”最终实现了国家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驱逐溥仪出宫,与材料不符,排除A。1926年7月由广州出发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至1926年10月全部占领武汉三镇;为适应革命形势需求,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于11月8日作出原则决定,把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迁往武汉,B项正确。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并存,说明中国革命面临曲折,排除C。“宁汉合流”并不意味着实现了国家统一,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实现形式上的统一,排除D。

14.据史料统计,从1938年底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曾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近500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一半左右,以伤亡101万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近30万人。材料旨在说明

A.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战场

D.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在抗战相持期间仍在积极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容,而是强调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排除B。在抗战期间,既存在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的信息,而是强调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排除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从1938年底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曾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近500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一半左右,以伤亡101万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近30万人”即可知道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

15.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 “历史都是思想史”

D.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孔子命运”,这说明各个历史时期根据时代的需要对孔子进行不同的改造,体现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项正确。“历史就是一家之言”没有突出历史的时代性,排除A。“历史都是思想史”说法过于片面,且材料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排除C。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忽视了历史事实的客观性,排除D。

16.1987年,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若干问题的意见》获批准,允许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的技术权益、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业余从事科学技术兼职工作。此举

A. 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兴起

B. 阻碍了乡镇企业技术革新

C. 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

D. 体现了行政命令作用明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科技人员可以从事科学技术兼职,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技术潜力,推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C项正确。材料强调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兼职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而不是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兴起,排除A。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兼职有利于推动乡镇企业技术革新,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行政命令的信息,而是强调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兼职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排除D。

17.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1、500、700、1001到1500、2000、2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这一规定,力图

A. 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

B. 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

C. 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发生

D. 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是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主要体现公民法庭力图避免权力误用,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格拉底的悲剧的内容,而是强调民众法庭力图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信息,而是强调民众法庭力图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排除C。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而不是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排除D。

18.“在古罗马,由于法律规范众多,每一个当事人都可以选择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法律,这必然导致法规之间的竞争,而竞争也使得法律规范在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内容上也更

加趋向合理。”这说明古代罗马法具有

A. 公正性

B. 无序性

C. 权威性

D. 开放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每一个当事人都可以选择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和“而竞争也使得法律规范在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内容上也更加趋向合理”可知罗马法具有开放性,故D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法律审判的公正和客观,而是强调罗马法具有开放性,排除A。由材料“而竞争也使得法律规范在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内容上也更加趋向合理”可知是有序,而不是无序,排除B。罗马法具有权威性,但与材料强调开放性不符,排除C。

19.下表1700-1800年欧洲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医疗技术的进步

B. 国家政策的刺激

C. 工业革命的推动

D. 农业生产的进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欧洲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导致17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最重要的因

素是农业生产力的进步,D项正确。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国家政策的刺激是欧洲人口增长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排除AB。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70年代,与材料部分时间不符,排除C。

20.下图为某学生在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单元所做的课堂笔记。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共和之路举步维艰

B. 议会粉饰君主专制

C. 国家权力间制约与平衡

D. 虚位君主统而不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皇帝”相当于电源,说明皇帝拥有一系列实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图示应是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内容。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统一,颁布1871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共和之路举步维艰,排除A。德国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权力不大,皇帝拥有一系列实权,故B项正确。德国的内阁对皇帝负责,国家权力间制约与平衡的现象不明显,排除C。德国皇帝拥有一系列实权,而非虚位君主统而不治,排除D。

21.1923年5月,苏维埃政府规定,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此规定

A. 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

B. 体现了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

C. 体现了苏联政策的长期性

D. 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经济政策实施,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联农业税制度的影响,而是强调该规定有利于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排除B。这种税收政策仅在新经济政策时期适用,实施农业集体化后该政策被取消了,排除C。该政策出台时,工农联盟已经联合,苏联已经成立,排除D。

【点睛】本题以新经济政策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分析即可知道答案。

22.下图是自2011年3月19日开始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国际联运列车——中欧班列线路图。据图可知,中欧班列的开通

A. 由独联体的建立直接促成

B.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 受到“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

D. 有力地促进了欧盟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欧班列的开通,有利于连接亚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项正确。独联体建立于1991年,与中欧班列开通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中欧班列建立于属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容,而不是影响,排除C。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与中欧班列开通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6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在地方监察体制上,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至十五人。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

——张晋藩《察吏是治国之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2018年3月5日《北

京日报》)材料二英国议会是政府施政的监督者,议会监察专员署是议会的代理办事机构。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中国监察》2004年

第15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监察制度的相似之处。

【答案】(1)意义:

①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监察制度的经验;

②整顿吏治,防治腐败,保障了国家机构正常运转;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④为后世监察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相似之处:

①政府高度重视;

②监察体系多元,监察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③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

④制定监察法规,规范监察权力运行。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等信息可从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监察制度的经验、整顿吏治和防治腐败、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监察制度改革提供借鉴等方面回答唐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即可。

(2)关于中、英两国监察制度的相似之处,首先找出中国和英国监察制度的内容,然后找准比较的角度,归纳相似之处即可。根据材料一、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府态度、监察体系、监察力度、监察法规等方面归纳即可。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美国政府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 (1928)

年,世界贸易总额已达到601亿美元,但到1938年,仅为246亿美元,缩水超过60%。

——文亭《80年前的货币战争:<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文史参考>2010年第22期材料二1933年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世界贸易得以复苏的原因,并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1)原因:

①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②美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刺激出口,提高关税,实行美元贬值,引发各国效仿。

③美国不愿承担国际责任,不能使各国协调一致,克服危机;

④世界贸易的衰落延缓了美国走出危机的速度。

(2)原因:

①二战后,西方国家吸取战前经济危机的教训,克服各国各自为政的损人不利己的贸易和金融政策,认识到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积极谋求建立世界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机制。

②西方国家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达成了关贸总协定,维持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促进了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启示:开放的贸易政策和稳定的金融体系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发展。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等信息和结合经济危机的史实可从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美国的贸易政策、美国不愿承担国际责任、世界贸易的衰落延缓了美国走出危机的速度等方面回答美国“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的原因即可。

(2)第一小问,关于原因,根据材料二“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背景、内容等方面回答原因即可。第二小问,关于启示,本小问属于开放性问题,紧扣贸易自由和稳定金融秩序方面思考作答即可。【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

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等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938年)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观点: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发展

阐释: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开始出现,民族意识开始萌芽,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②中日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民族意识日益觉醒,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救亡斗争。

③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不断扩大侵华,中国人民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极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④1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观点符合题意,史实准确,史论结合,亦可得分。)示例二:

观点: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阐释: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渐进过程。

①器物层面——洋务运动

②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③文化——新文化运动

(观点符合题意,史实准确,史论结合,亦可得分。)

示例三:

观点:近代中国的救亡之路

阐释:

①洋务运动——师夷长技

②戊戌变法——君主立宪

③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扶清灭洋)

④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⑤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

(观点符合题意,史实准确,史论结合,亦可得分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观点评论型试题,以疑问“中国人能近代化吗?”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根据材料和结合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可概括论题为“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西学东渐促进民族意识觉醒和发展;抗日战胜胜利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总之,解答此类主观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主题,以明确解题方向,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即可。另外也可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近代中国的救亡之路”等角度概括论题,阐述过程,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即可。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学制系统图

注:①太常:职官名。掌理宗庙礼仪、考核荐举博士和博士弟子。②宫邸学、鸿都门学、大学为官学。③蒙学(书馆)(识字习字)、精舍(精庐)(经师讲学)为私学

——郭齐家《中国教育史》材料二《壬子癸丑学制》与清朝最后出台的癸卯学制(1904年1月13日颁布,农历癸卯年)相比,有了明显进步。比如基本上废除了教育权利上的两性差别,女子教育正式列入了学制系统;取消了专门为贵族设立的各类学校;取消了按学校等级奖励毕业生出身的制度;规定小学废止读经课、大学取消经科,增加了大量自然科学课程和劳动生活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上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适合儿童身心特点,反对体罚学生;缩短了学制年限;除高等师范学校外,其余各级各类学校都允许私人创立。

——摘编自吴洪成、苏国安《我国第一部现代学制的诞生——民初《壬子癸丑学制》探

析》材料三1949年,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在教育建设上作了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对教育机构与学校作直接的政治清理;第二,为工农及其子女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加快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第三,改革学制,制定试行新的中小学暂行规程,形成学校教育的稳态;第四,大力推行苏联教育学理论与教育经验。

——摘编自叶澜《“新基础教育”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代学校教育制度。

(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民国初期与新中国初期在教育变革上的相似之处。

【答案】(1)评析:

①经济:国家统一,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帛和纸作为书写工具的出现,为汉代教育学制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政策: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指导。

③学制:官学和私学空前发展(各类学校纷纷出现),学制系统初具规模。

④影响:汉代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为后代封建王朝的学制奠定了初步基础。(2)相似之处:改革学制;对教育做政治管理,培养新政权所需人才;注重教育普及(平民化)。

【解析】

【详解】(1)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两大系统,官学又可以分为由中央政府直接主办的中央官学和由地方政府办理的地方官学。教育是属于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关于评析汉代学校教育制度,需要结合汉代的经济、政府政策、教育体系、学校教育的影响等方面思考作答。

(2)关于民国初期与新中国初期在教育变革上的相似之处,首先找出民国初期与新中国初期在教育变革方面的内容,然后找准比较的角度,归纳相似之处即可。根据材料二、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改革学制、教育为政治服务、注重教育普及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A察举制B军功爵制度 C宗法制D郡县制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 B.专制主义体制开始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3.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4.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此法”应为: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5.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D.致良知,知行合一 6.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 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7. 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这表明: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8.“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国民政府的推动 9. 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

018-2019学年上期高2019届高三年级模拟测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海淀八模 2019届高三文综模拟测试卷(二) 命题:北京京星教育中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民本”二字出自《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democracy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历史上两者 A.都排斥君主在国家中的作用 B.都维护当时多数人的利益 C.都是宝贵的人类政治文化遗产 D.都持续影响各自社会几千年 25.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橘、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儒学地位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B.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C.正史比文学作品接近历史真相 D.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26.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B.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C.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D.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27.图示为“吴门四家”之一仇英(?一1552年)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当时苏州的 社会生活场景,这幅画有助于人们 A.认识宋代风俗画的特点 B.看到当时摔跤运动发展 C.了解明朝的风俗与服饰 D.发现四轮驱动车的原型 28.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B.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C.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D.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29. 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 A.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 B.是近代自创报刊的开端 C.体现了晚清统治的腐败 D.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 30.有学者通过坐标的方式,以生产力发展为横轴,经济体制演变为纵轴,将古代自然经济、原始工业化经济、计划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四种经济类型定位。以下坐标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

陕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及参考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联考 文科综合 (考试时问:150 分钟试卷满分:300 分) 注意事项: I.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E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口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白 3. 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元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囚。 第I卷 本卷共3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大多数鞋企赴内地及东南亚设厂的大背景下,华坚公司远赴“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建厂,成为中国制鞋业第一个走进非洲的企业口那里经济欠发达,渴望外来投资带动经济发展。华坚公司的负责人表示,通过在国外投资办厂,该公司将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转移国外,而在赣州则致力于研友和打造世界鞋业平台。据此完成1 -2 题 1. 华坚鞋业首选埃塞俄比亚建广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大生产原料来源、 B.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D. 解决当地就业难题 2. 与东南亚相比,非洲吸引华坚鞋业建厂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A. 原料丰富 B. 距欧美市场近

c. 政策扶持D. 海运便利 青海潮是青藏高原的内流湖,湖中盛产裸鲤,近年来水位有所上升口经研究发现,该湖蒸发量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图1 示意公元1000-2000 年之间青海湖盐度和流域内某地降水量变化。据此完成3 -4 题。 3. 1500-1600 年青海湖盐度变化及主要影响是 A. 升高一一湖面冰期延长B 降低一一湖面不易结冰 C. 升高一←裸鲤数量减少 D. 降低一一鸟类数量增加 4. 近年来青海湖盐度呈减小趋势,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流域内降水量增加 B. 流域内蒸发量减少 c. 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大D. 流域面积增加,人湖水量增多 图2 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 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 -160 天,积雪深度可达20 cm 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据此完成5 -6 题。

广东省六校联考2019届地理高三第三次联考(解析版)

广东省六校联考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第Ⅰ卷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沙县小吃是汉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2018 年 11 月沙县小吃登陆美国纽约,小食店客似云来。不仅是沙县小吃,还有煎饼、黄焖鸡米饭等中国传统美食亦风靡美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中国传统美食风靡美国、食客如云的主要原因是() A. 价格定位适宜 B. 美食历史悠久 C. 食品美味可口 D. 中美文化差异 2. 沙县小吃店选址在美国纽约第八大道,主要原因是() A. 临近金融中心 B. 临近交通枢纽 C. 靠近消费市场 D. 靠近原料产地 3. 沙县小吃纽约店与国内店相比,推测其成本差异最大的是() A. 食材价格 B. 技术水平 C. 餐厨用具 D. 劳动力价格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沙县小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起源于夏商周、晋、宋中原黄河流域中华饮食文化,在民间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尤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著称,由于中美文化差异,传统饮食习惯及制作方法不同,所以中国传统美食风靡美国、食客如云,虽然中国小吃价格定位适宜、历史悠久、食品美味可口但不是食客众多的最主要原因,故选D。 【2题详解】 纽约8大道位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区,是纽约3大唐人聚集地之一。纽约布鲁克林日落公园8大道华人商业区人口暴涨,商业已朝湾脊区的方向发展,沙县小吃店选址该地主要是流动人口众多,靠近消费市场,故选C。 【3题详解】 纽约店与国内店相比,食材价格和技术水平以及用具都不存在差异,而美国经济发达,劳动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1—6单选,7—10多选,共40分) 1. 如图所示,A、B两质点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质点沿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 B. B质点沿正方向先减速后加速 C. 经过4s,A质点的位移小于B质点的位移 D. 0~4s内,两质点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2. 测速仪上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固定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670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和B相距710m.已知声速为340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0m/s2 B. 10m/s2 C. 5m/s2 D. 无法计算 3. 在t=0时,A、B两物体在同一地点以相同的初速度沿同一方向运动,A物体 的v-t图象如图,B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运动的时间可能等于A B. 在途中B始终在A的前方 C. 在途中任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不可能相同 D. 在途中任一时刻两物体的加速度不可能相同 4. “竹蜻蜓”是一种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的传统儿童玩具,是中国古代一个很 精妙的小发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外形如图所示,呈T字形,横的一片是由木片经切削制成的螺旋桨,当中有一个小孔,其中插一根笔直的竹棍,用两手搓转这根竹棍,竹蜻蜓的桨叶便会旋转获得升力飞上天,随着升力减弱而最终又落回地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下列关于“竹蜻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竹蜻蜓”从手中飞出直至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始终在加速上升 B. “竹蜻蜓”从手中飞出直至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始终在减速上升 C. 为使“竹蜻蜓”能以图示方向旋转上升,其桨叶前缘应比后缘略高 D. 为使“竹蜻蜓”能以图示方向旋转上升,其桨叶前缘应比后缘略低 5. 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 体m,且M、m相对静止,则此时小车受力个数为() A. 3 B. 4 C. 5 D. 6 6.如图所示,一个“V”型槽的左侧挡板A竖直,右侧挡板B为斜面,槽内嵌有一个质量 为m的光滑球C,“V”型槽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直线运动的一小段时间内,设 挡板A、B对球的弹力分别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 B. 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 C. 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 D. 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 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 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 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3.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 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 D.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驰 【答案】D 【解析】 【详解】干描述了唐宋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由“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不能得出“政府鼓励土地买卖”,故A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偏离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均田制破坏于唐中期,宋代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对人身控制趋向松驰,故D项正确。

江南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科)

2019年安徽省“江南十校”综合素质检测 数学(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2 ,1,0,1,2--=U ,{}U x x x A ∈>=,12,则=A C U {}2,2.-A {}1,1.-B {}2,0,2.-C {}1,0,1.-D 2、复数i i z -=1(i 为虚数单位),则=-z 2 2 . A 2. B 21. C 2.D 3、抛物线22x y =的焦点坐标是 ??? ??21,0.A ??? ??0,21.B ??? ??81,0.C ?? ? ??0,81.D 4、在ABC ?中,角C B A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若C B c b 2,3,72===,则C 2c o s 的值为 37. A 95. B 94. C 4 7 .D 5、已知边长为1的菱形ABCD 中,? =∠60BAD ,点E 满足→ → =EC BE 2,则→ →?BD AE 的值是 31.-A 21.-B 41.-C 6 1.-D 5、我国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祖暅,提出了计算体积的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 意思是:如果两个等高的几何体,在等高处的截面积恒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利用此原理求以下几何体的体积:曲线)0(2 L y x y ≤≤=绕y 轴旋转一周得几何体Z ,将Z 放在与y 轴垂直的水平面α上,用平行于平面α,且与Z 的顶点O 距离为l 的平面截几何体Z ,的截面圆的面积为l l ππ=2)(.由此构造右边的几何体1Z :其中⊥AC 平面α,

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英语试题答案(参考答案及听力原文)

1 衡阳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三)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01-05:ABCBA 06-10:CAABB 11-15:CBACC 16-20:BBACC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21-25:BACAC 26-30:CDBAD 31-35:CCABD 36-40:CGBDF 第三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共两节,每小题1.5分,满分45分) 41-45:ABBAC 46-50:DBACC 51-55:BDACD 56-60:DBACD 61. celebrated 62. selflessness 63. official 64. when 65. a 66. better 67. At 68. is decorated 69. providing 70. places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 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A ship destroyed during a storm at sea and only two of the men on it were able to swim to the small and deserted island. The two survivors had been good friends. They agreed to pray to God separate . The first man prayed for food, a house and clothes. But like magic, all of these were given to them . However, the second man still has had nothing. Finally, the first man prayed for a ship such that he could leave the island and it worked well. As the ship was about to leaving , the first man heard a voice from heaven telling him it was the second man when prayed all his prayers would be answered. He was so touched that he burst into tear . 第二节:(满分25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Mark, How are you these days? Recently, I ’ve done some research on Chinese characters. As a unique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they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various ways of creating new characters and expressing plentiful meanings. Here I ’d like to introduce my favourite Chinese character to you. It is the character “想” that I am talking about, which consists of two parts. “相” is the sound element, while “心” indicates “thought ” and “emotion ”. In addi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character, what attracts me most is its abundant meanings such as “missing”, “thought” and “imagination”, enabling people to express different meanings appropriately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s. So having a good command of Chinese characters can help you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profoundly. If you have any interest in knowing more about Chinese characters, just let me know. Best wishes! Yours sincerely, Li Hua (154 words ) was ∧ a him And so leave that / who tears separately

2019届浙江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浙江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 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 政治与血缘的结合 , 看似牢不可破 , 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 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 立家’, 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 , 就有‘ 国’ 与‘ 家’ 的对立 , 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 ‘ 家’, 只知效忠于‘ 家’, 而不知效忠于‘ 国’ 。” 材料表明 A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2. 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 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以上历史现象产 生的根源是 A .诸侯争霸的推动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分封制走向崩溃 D.法家思想的推广 3.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不断改革中央机构。下列能正确反映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演变过程的是 A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B.都察院——提点刑狱司——御史台——刺史制度 C.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改土归流 D.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 军机处

4. 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载:“ 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 之虚所卖之。’ ……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 之为虚,不亦宜乎?” 从中可以获悉当时 A .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B.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C.草市经营有时空限制 D.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5. 明中叶起,松江“ 布被天下” 的局面真正呈现出来,远销全国各地和海外。但是,江南的棉纺织行业却并未出现手工工场这种集中生产方式。究其原因,可能是 A .棉纺织业出现较晚技术不够成熟 B.小农家庭副业是棉纺织业的主体 C.棉纺织品易损耗不能够集中生产 D.棉花种植分散使集中生产成本高 6. 据道光《苏州府制》记载,晚明苏州府“ 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最完整 的结论是 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 ③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④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7. 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① “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 “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 (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 ③ “ 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 而成之,商而通之。” ④ “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 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 这

2019高三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9高三历史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C.食具 D.货币 2.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后期 C.公元前8世纪前期D.公元前8世纪后期 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6.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

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7.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 C.知府D.枢密副使 8.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9.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10.清代的木兰秋狝(秋天打猎),是在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入关后顺治各朝经常出猎的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可谓清朝的“秋季运动会”。康熙帝在某次行围时强调,从前有人“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宣称其行猎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由此可见 A.木兰秋狝是清朝一直推行的重要政治制度 B.木兰秋狝主要是为了满足君主的娱乐需求 C.木兰秋狝的举行有其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 D.木兰秋狝的制度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1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江西上饶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

江西上饶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 (上饶市一中、上饶市二中、上饶县中、玉山一中、余干中学、天佑中学) 语文 命题学校:玉山一中主命题人:童柳明副命题人:周有忠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后现代写作的叙事实验越来越难以走出小众化的怪圈,回到中国小说传统的声音不时响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传统。那么,中国小说到底有哪些有别于西方的传统? 中国小说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叙事传统。西方小说非常重视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结构的完整性”往往成为评价一部西方长篇小说的标准。中国小说也注重讲故事,但在故事的结构之外,常常还有另一重潜在的结构,例如明清小说中的“四季结构”,或者说“季节的转换”。以《红楼梦》为例,“四季”具有对应人物、家族命运的叙事功能,如写庆寿、看戏、结社、消夏、过冬,以及一应的衣饰、食物。一部《红楼梦》,不过写几年的春去秋来,便写出了中国人“恒常”的人生与面对自然的心灵世界。可以说,“四季”的结构方式是中国小说对小说结构的独特贡献,深具启发意义。而“四季”之类的结构方式又衍生出在讲故事之外的“非叙事性”,常常描写“无事之事”。再加上大量抒情诗的运用,构成了与西方小说传统的标准大异其趣的景观。 另外,注重人物的语言,重视说话人的“声口”,以语言来表现人甚至用来表现故事,是中国小说的又一个优秀传统。西方文学更重“事”,小说注重描写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中国小

说,往往对人物的语言投入更大的关注。我们对中国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使他成为一个活灵活现、神情毕肖的个人,所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好处,认为“《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胡适赞美《海上花列传》是“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认为它的长处在于“语言的传神,描写的细致,同每一故事的自然地发展……”。其中,“语言的传神”是胡适认定这部作品为杰作的重要依据。 当然,小说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小说传统也在不断创新和转化。老舍、张爱玲、沈从文等现代作家融合中国小说传统与西方叙事经验的写作,已经成为中国小说传统的一部分。传统需要更新、生长与创造,传统正是在与创新错综复杂、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时,才得以延续的。正如老舍所说,“旧文化的不死,全仗着新文化的输入”。 中国小说传统,应该得到不断的发掘、继承和发扬。中国小说唯有继承发扬自身的传统,才有可能产生世界性的优秀小说作品。正如昆德拉所说的,“伟大的作品只能诞生于它们所属艺术的历史中,同时参与这个历史”。 摘编自《将中国小说的传统重新擦亮》《光明日报》(2018年11月16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当前有些中国小说偏离了中国小说优秀传统,越来越难以走出小众化的怪圈。 B. 中西方小说都注重叙述故事,但中国小说在叙事结构上有自身独特的传统。 C. 《红楼梦》中的“非叙事性”情节结构虽然没有叙事功能,却深具启发意义。 D. 张爱玲、沈从文等作家的小说创作既继承了中国小说传统,又丰富了中国小说传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篇以“回到中国小说传统的呼声响起”的背景为前提,引出了论证话题。

2019届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建人高复2019届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称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n does the man say the lecture will begin? A.At 7:30 B.At 8:00 C.At 7:40 2.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At the post office B.At the airport C.At the hospital 3.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big travel company B. A job opportunity C.An inexperienced salesman 4.What does the man mean? A.Bill isn’t ready to help others B.Bill doesn’t want to listen to him C.Bill is actually in need of help himself 5.What does John think of his holiday? A.Wonderful B.Awful C.Boring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y didn’t the woman show up for class? A.She met a traffic accident B.She talked with the man C.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her car 7.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A.Have her car repaired B.Rent a car C.Buy a new car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5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l.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2.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渗之乡,所乏粮耳…… (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做人村闯”。他们共同强调( )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加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4.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6.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7.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 ) 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9.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10.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 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 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治行为的根源是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 B.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C.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D.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地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 12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浙江省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打印版

浙江省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答题,在本试卷纸上答题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场(cháng)院四周都岑(cén)寂了下来,只有苇塘里蛙声一片:老书记望着院子里刚收获的玉米,感慨地说:“真是堆积如山哪!” B.南曲柔缓婉转的曲调,和北方遒劲(jìn)朴实的声调不能互相调节,只好改弦更(gng)张,但无论南曲或北曲,都并未超出杂剧的范畴。 C.众多大牌导演在蜇伏了一年以后,在市场的召(zhào)唤下纷纷“出山”争霸天下,使得今年的华语片市场格外热闹;影片(pin)各具特色,不会混淆。 D.这是一幅饱蘸(zhàn)着大师才情的作品,无论谁见到,都会感到运筹帷

幄的豪迈席卷而来,可以说它至今依然是我国这一领域的翘(qiào)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中华山河表里形胜,自然的奇迹似乎是顽皮的山鹿率性奔跃之后留下的斑驳蹄印。 两千余座石窟、十万余尊佛像从北魏开始启程,一路逶迤走到唐的时空廊坊。一代复一代的工匠勒绳搭架在山崖钎凿锤打,劳作的汗渍在衣衫上形成片片云图,他们湿漉漉的发髻几近浸透了半个洛阳城。[甲]诸佛、菩萨、罗汉、力士、夜叉、飞天……,或立或坐或卧,姿态万千,神情自若,既悲又悯,俯视世间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乙]佛的目光要把这一切包涵,无论你是谁,从哪里来,在智慧与光明的化身面前,多舛的肉身都俨然一粒尘埃。[丙]光明使所有的物象透明空盈,苦思冥想日日追求的重如泰山的名利权势,在此且放下——因为,你在佛的面前永远是孩子。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几近 B.芸芸众生 C.包涵 D.俨然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摩拜单车因为通过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半小时仅收取1元人民币,押金也随时可以退,所以用户们认为租用它方便实惠。

宁夏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

绝密★启用前 宁夏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英语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白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亳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写在草稿纸上、超出答题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保持卡而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选择题)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五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下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The man can't smoke at all. B.The man can smoke? C?Neither of them can smoke here? 2? Where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o? B.The Art Museu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