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感诊断标准

流感诊断标准

流感诊断标准
流感诊断标准

流感诊断标准

流感流行期间,单纯型流感的诊断并不难。因为大多数病人的临床比较典型,又有流感流行病学情况及密切接触史供参考。然而,流感流行初期或流行间歇期,单纯型流感和轻型流感的诊断并不容易。因为流感的临床并无特异性,与许多急性发热伴有呼吸道炎症的疾病相类似,如易误诊为普通感冒等。故确诊往往有赖于实验室诊断。(一)常规实验诊断

1 病毒分离与鉴定用棉花拭子采集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或含漱液,接种9-11日龄的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分别收尿囊液和羊水,测红细胞凝集活性,如具有活性,可用当前人群中流行的甲3(H3N2),甲1(H1N1)亚型和乙型毒株的抗血清,用红细胞凝集抑制法(HI) 进行鉴定。如分离物红细胞凝集活性均不被鉴定血清所抑制,则应考虑它可能为新亚型流感病毒或丙型流感病毒。如果分离物来自3岁以下儿童可先用丙型流感病毒抗血清鉴定之,如来自3岁以上患者就得用火箭电泳或免疫荧光或ELISA或型特异的补体结合试验进行型鉴定;如不具有血凝活性,应将所收获的标本混合后,按同法盲传一代,如再查不到HA活性则弃之。

由于当前刚从人群中分离出的甲型流感病毒具有“O”相特性,用鸡胚难分离到并鸡红细胞不发生凝集,故对它们分离时最好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 cells), 或鸡胚与MDCK细胞并用,查HA活性时用豚鼠或人的“O”型红细胞。

2 血清学在同一条件下,同时检查患者急性期(采集于发病后头3天)和恢复期(采集于发病后2-4周)血清,如恢复期抗体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或以上即可确诊。

测定抗原为当前人群中流行的甲3(H3N2),甲1(H1N1)亚型和乙型毒株。常用的测定方法为:红细胞凝集抑制测定;细胞系统上微量中和试验和单扩溶血测定。

(二)快速诊断法由于流感潜伏期短,恢复快,测IgM抗体结果不够理想。因此,通过血清抗体测定来达到快速诊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直接从患者采集的标本中测定病毒颗粒或病毒特异的蛋白亚单位或核酸。常用的方法有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测定法,Directigen Flu A 和RT-PCR法。

(三)群体快速诊断

这种情况在处理疫情时常遇到,主要是通过查抗体来进行判断。1 到一个正在疑似流感流行的地区或单位,可遇到急性期和恢复期病人。这时可采集急性期(正在发病者)和恢复期(得病后已痊愈者)的血清各10-20份,但两组要注意年龄,既往史等均衡。同时测定其对当前甲型和乙型流行株的血抑抗体,也可测补体结合抗体。如恢复期病人血清抗体几何均数≥4倍于急性期病人的血清抗体几何均数,就可认为该地区流感在流行。如高不出4倍,需进行t测定。

2 到达某地区或单位时,流感流行已过去,这时可采集曾经发病过和未发病的血清各10-20份,两组同样要注意各方面的均衡。测定和判断方法可同上。但也可进行型特异的补体结合实验,如发过病的多数补体结合抗体为≥1:16,而多数未发病的均<1:16,就可认为某单位或某地区近期内发生过流感流行。

由于近来已进入信息社会,交通极方便,常常到达疫区时,类流感爆发刚开始。这时就得用常规诊断或一般快速诊断法加以判断。

临床表现

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3日。起病多急骤,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发热通常持续3~4天,但疲乏、虚弱可达2~3周。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肺炎型、中毒型、胃肠型。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是诊断流感的主要依据之一,结合典型临床表现不难诊断,但在流行初期,散发或轻型的病例诊断比较困难。确诊往往需实验室检查。主要诊断依据如下:

1.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2.临床症状: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婴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见高热惊厥;部分患儿表现为喉气管支气管炎,严重者出现气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流感虽少见,一旦发生常呈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常伴有肺炎,病死率高。

3.实验室检查:①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②病毒分离:鼻咽分泌物或口腔含漱液分离出流感病毒。③血清学检查:疾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④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⑤标本经敏感细胞过夜增殖I代后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

4.诊断分类:疑似病例:具备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实验室检查符合

②或③或④或⑤。

鉴别诊断

①普通感冒:流感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与普通感冒相混淆。除了注意收集流行病学资料以外,通常流感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而普通感冒呼吸道局部症状较重。②其它全身或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流感治疗的基本原则

1.隔离患者: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

2.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只有早期(起病13天内)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3.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特别在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重视。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抗生素仅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应用。

4.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大多数能有效改善症状。病程已晚或无条件应用抗病毒药物时,可对症治疗,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物、止咳祛痰药物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因为此类药物与流感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即Reye综合征相关,偶可致死。

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现有抗流感病毒药物有两类:即离子通道M2阻滞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其中M2阻滞剂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治疗患者中约有30%可分离到耐药毒株。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很好作用,耐药发生率低。

1.离子通道M2阻滞剂:有金刚脘胺(amantadine)1~9岁5 mg/kg/d, 分2次,10~16岁100 mg,每天2次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13~16岁100 mg,每天2次。

其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有神经质、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轻微头痛等,其中金刚脘胺较金刚乙胺的发生率高。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和呕吐,这些副作用一般较轻,停药后大多可迅速消失。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调整:金刚脘胺的剂量在肌酐清除率≤50 ml/min时酌量减少,并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必要时可停药,血透对金刚脘胺清除的影响不大。

流感的诊断要点一般情况下,流行性感冒的诊断可根据以下四点确定:

一、接触史及集体发病史:短期内有较多患者出现感冒症状体征;

二、典型症状和体征:流感发病较急,全身症状较重,病人持续高热,体温高达40℃,肌肉关节酸痛,而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出现较迟;

三、流行性:流行性感冒发生突然,传播迅速,同时有明显的地区性流行;

四、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消失,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如合并细菌感染,则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偏高。

病毒分离:早期可获得70%的阳性结果,一般发病七日后即不能再获得阳性结果。

免疫荧光技术:取患者鼻洗液中粘膜上皮细胞的涂片标本,应用荧光抗体技术加以检测,结果出现快,灵敏性高,有助于早期诊断。血清学检查:血凝抑制试验的特异性较高,而补体结合试验的灵敏性较高。

一般情况下,依据前三点就可诊断,实验室检查非诊断所必需,仅作为回顾性诊断,不适于快速诊断。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一、暴发疫情的报告 (一)相关定义。 1、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2、流感样病例暴发: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 3、暴发疫情预警指标: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p1EanqFDPw (二)暴发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1、疫情暴发单位发现达到预警指标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后,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当地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核实,并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DXDiTa9E3d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并在2小时内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及《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附表1)进行网络直报。RTCrpUDGiT 2、流感监测单位发现流感样病例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水平(20%)时,应立即报告上一级监测负责机构。 3、一旦实验室确定为流感等法定传染病疫情,所有实验室确诊或临床诊断病例均要进行个案网络直报,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个案病例的关联。5PCzVD7HxA在“流感/人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承担检测工作的流感网络实验室录入疫情样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当地负责网络直报该起疫情的疾控机构进行实验室样本的关联。jLBHrnAILg 4、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进程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随时对《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首次报告进行相应的更正。并按照《国家突发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 版)》及新版方案修订内容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危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临床诊治工作,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2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二)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引起警惕。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系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流感防治培训测试试题及答案

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培训测试试题 姓名:分数: 一、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关于流感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ABCDE) A.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B.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C.某一时期的流行多由单一血清型引起 D.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 脏器衰竭而死亡 E.咳嗽明显,食欲减退,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2.下列哪些是典型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ABCD) A.突起畏寒、寒战和高热 B.全身酸痛明显,尤以背部和腿部最为明显 C.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D.可有咽喉刺痛、胸骨下烧灼感、干咳 E.头疼及中毒症状明显 3.关于流感患者的肺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CE) A.流感病毒本身可引起病毒性肺炎 B.病程中若持续或反复发热,呼吸道症状加重,提示可能并发细菌性肺 炎 C.并存慢性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迅速致死 D.都必须尽早应用抗生素 E.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

4.流感需与下列疾病鉴别(ABCDE) A.伤寒、麻疹 B.肺炎支原体肺炎 C.钩端螺旋体病 D.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 E.肺炎球菌性肺炎和流脑的早期 5.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ABCDE) A.呼吸衰竭; B.急性坏死性脑病; C.脓毒性休克; D.多脏器功能不全; E.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关于流行性感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 ) A甲型流感易发生变异 B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 C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症状较重 D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2.关于流行性感冒病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B ) A流行性感冒病毒属副粘液病毒 B甲、乙、丙、丁四型 C甲型不变异

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调查报告模板

关于*小学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的初次调查报告 **年*月*日,接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电话报告:*小学近期发生多例发热病例,并已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位于**街道**路**村,共有*个班级,有学生*人,无住校生,每个班级有独立的教室、午休室。除晨练,课外活动时间外,各班学生间很少接触,近期并未举办大型活动,有教学楼2幢。 二、发病情况 病例定义:自*月*日以来,该校学生及教职工中出现发热(体温≥38.0℃),伴咽痛或咳嗽症状之一者。 该校自*月*日至*日累计发生*例符合定义的病例,三间分布如下: 1、时间分布:*月*日*例,***。 2、空间分布:病例分布在*个年级*个班级,其中**班、**各**例,**班、**班和**班各*例,**班和**班各*3例,****班*例,***班*例,病例住址间无明显聚集性。 3、人群分布:男性**例,女生**例,男女比率为1.5:1,年龄均为**岁。 三、首发病例情况及病例临床特征 首发病例:*,女,*8周岁,家住*组*号。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最高体温39.5℃,无其他明显不适。在*儿保就医,被诊断被“感冒”。 其余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热伴咳嗽、部分病例伴有鼻塞、流涕,分别至*院、*儿保、*医院,分别诊断为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目前均已居家隔离治疗。 四、疫情分析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该起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可判断本起疫情为一起校内传播的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 五、预防控制措施

1、所有病例离校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2天,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证明返校上课。 2、班主任老师每日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发现类似病例,立即由家长带回,并上报当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3、其他班级加强晨检及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工作,发现类似病例立即由家长带回,并上报当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4、注意教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5、校内近期避免室内混班的聚集性活动。 6、继续通过黑板报、告知书等形式,加强流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家长充分了解流感防控知识;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7、**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落实好疫情的追踪与报告工作。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月1**日

2021年禽流感考试试题带答案

2021年禽流感考试试题带答案 一、单选题: 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哪类法定传染病?(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 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季节?( A ) A.冬春季 B.夏季 C. 春季 D. 秋季 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易感人群是哪一类?( A ) A.任何年龄 B.12岁以下儿童 C.青年 D.老年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鉴别诊断依据是什么?( A ) A.病原学检查 B.实验室检查 C.影像学检查 D.临床表现 5、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上报时限?( A ) A.2小时 B.6小时 C. 8小时 D. 24小时 二、多选题 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播途径?( ABC ) A.呼吸道 B.密切接触 C.直接接触 D.消化道 E.血液

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治疗原则?( ABCDE ) A.隔离原则 B.对症治疗 C.抗病毒治疗 D.中医治疗 E.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3、H7N9禽流感疫情监测“五早”是?( ABCDE ) A.早发现 B.早报告 C.早隔离 D.早诊断 E.早治疗 4、H7N9禽流感疫情监测“四到位”是?( ABCD ) A.认识到位 B.宣传到位 C.人员到位 D.物资到位 E.治疗到位 5、H7N9禽流感疫情监测“四加强”是?( ABCD ) A.强化联动 B.强化监测 C.强化防控 D.强化培训 E.强化治疗 6、H7N9禽流感的病例分类有哪几类?( CDE ) A.医学观察病例 B. 临床诊断病例 C.疑似病例 D.确诊病例 E.监测病例 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染源有哪几类?(ABCDE) A.患禽流感的鸡 B.携带禽流感病毒禽类 C.野禽 D.患禽流感鸭 E.患禽流感鹅 三、问答题 (一)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的定义?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最新版(2018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2018年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当前处于冬季流感流行高峰水平。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流感活动水平仍呈现上升态势,本次冬季流感活动强度要强于往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来源动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离密切接触可发生有限传播。 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人感染H5N1/H7N9病例排毒可达1~3周。 (二)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8年版)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8 年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处置和管理,提高各级机构对流 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及时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减少续发病例,降低暴发规模,保障公 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特制定本指南。 (二)适用围。 适用于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机构及 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单位开展暴发疫情处置工作。 二、暴发疫情相关定义 (一)流感样病例: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 一者。出现发热的时间应在本次急性发热病程,体温认定包括患 者自测体温和医疗机构检测体温。 (二)流感样病例暴发:指同一地区或单位在较短时间出现 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 三、暴发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一)1 周,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出现 10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及时以或传真等方式向所属地县(区)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 告后,应立即进行疫情核实。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通过“中

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疫情事件的相关信息(附件1)。 (二)1 周,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出现30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 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疾病住院的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2 例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经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实确认后,应当在2 小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三)对于报告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经核实为流感暴发疫情后,所有实验室确诊和临床诊断病例均要进行个案网络直报,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个案病例的关联。在“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承担检测工作的流感网络实验室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录入疫情样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负责暴发疫情调查处置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填报“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采样及检测结果统计表”(附件2),并根据实验室检测开展情况,对填报容进行及时更新;同时,按照要求做好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四、暴发疫情的调查 (一)流行病学调查。 接到疫情报告后,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根据流感样病例定义进行诊断,核实是否为流感样病例暴发,已核实的暴发疫情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1.疫情发生单位基本信息与相关因素调查。容包括:疫情发生的集体单位名称、地址、报告人、联系方式、疫情波及人数;单位部门

中药新药治疗流行性感冒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 中药新药治疗流行性感冒临床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临床特点是起病急,表现为发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可有鼻塞、流涕和喷嚏等症状。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引起暴发或小流行。丙型流感病毒较稳定,常引起散发病例。流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区可全年流行,以冬春季和夏季为流行高发季节。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季节性甲型流感、乙型流感为主的药物研发和试验设计,对丙型流感也可参照实施。 根据流行性感冒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与中医学医籍中记载的“时行感冒”“风温”“时疫”等近似,病因以时邪疫毒为主,常挟有时令六淫之邪“合邪”为患;病机为邪袭卫表,肺失宣降。临 —1—

床上常见的证候类型有风热犯卫证、风寒束表证、表寒里热证、湿热壅滞证等。 本指导原则是用于指导中药新药治疗流感的临床试验设计、实施和总结中的一般性原则,不能代替研究者的临床实践。由于不同年份或地域流行的流感病毒类型可能不同,流感病毒也可能出现变异,临床表现、证候类型、治则治法等各有不同。因此,临床试验应根据法规与技术要求,结合研究药物的临床背景情况、处方来源、立题依据、组方特点、临床定位以及非临床研究结果,确定临床试验目的,并在非临床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学科进展以及临床实际,遵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合理制定临床试验方案,以确保能够评价试验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指导原则中所指流感仅包括自然情况下发生的,病因未明确者不列入本指导原则范围。同时,研究者要提供证明研究期间属地发生流感流行的依据,如辖区地(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提供的能证实本地发生流感流行的证明性材料,材料应载明研究期间属地流感流行的强度与流感毒株类型构成,以说明受试者属地流感流行的真实性。 本指导原则所提出的要求,只是药品监管部门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和认识,具有阶段性的特点;除了药品监管法规和技术要求中所规定的,不要求必须强制执行。采用本指导原则以外的方 —2—

流感试题(参考相关)

流感试题 1.关于流感病毒分型描述正确的是:A A.根据病毒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不同,对流感病毒进行分型。 B.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C.由于都是流感病毒,各型流感病毒可以在一个房间内进行隔离。 D.甲型病毒易发生变异,常引起流行,乙型病毒变型缓慢,流行比较局限,因此,不必重视乙型流感。 2.关于流感的传染源和传染期描述正确的有:D A.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B.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C.一般来讲,不用退热药物体温自行恢复正常后24小时已没有传染性。 D.以上都正确。 3.关于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有:D A.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 B.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C.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D.流感和普通感冒一样,不会引起并发症,预后良好。 4.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有:D A.年龄<5岁的儿童和年龄≥65岁的老年人; B.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C.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大于30,BMI=体重(kg)/身高 (m) 2]和任何阶段的妊娠期妇女; D.以上都正确。 5.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 A.肺炎 B.心脏损害 C.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D.神经系统损伤 6.以下病原学检测方法哪种不能用于流感的确诊:C A.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到流感病毒。 B.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核酸。 C.快速抗原检测方法可采用胶体金和免疫荧光法。 D.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7.以下关于流感重症病例描述不正确的有:C A.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B.合并肺炎,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C.呕吐、腹泻,无脱水表现。 D.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8.关于流感的处置不正确的有:B A.妊娠中晚期妇女感染流感建议住院治疗。 B.为预防细菌感染,应同时使用抗菌药物。 C.居家隔离时,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保持房间通风,照顾患者的家人要配戴口罩。 D.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病死率。

【免费下载】甲型H1N1流感试题(答案)

甲型H1N1流感试题 科(所)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传染期为()。 A 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 B 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 C 发病前2天至发病后10天 D 发病前3天至发病后7天 2、本次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感染人数最多的人群是()。 A 青壮年 B 老年人 C 儿童 D 妇女 3、可用于确定诊断甲型H1N1流感的检查是()。 A 胸片检查显示肺炎 B 血清甲型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阳性 C H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D 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4、在甲型H1N1流感疫点中对手与皮肤的消毒,用()碘伏溶液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时间1 分钟~3 分钟。 A 0.2% B 0.3% C 0.4% D 0.5% 5、卫生部推荐甲型H1N1流感的抗病毒治疗首选药物为()。 A 奥司他韦 B 利巴韦林 C 无环鸟苷 D 干扰素 6、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天。 A 3 B 5 C 7 D 14 7、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和浸泡的方法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一般选择浓度为500 mg/L—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作用时间应不少于()。

A 5分钟 B 10分钟 C 20分钟 D 30分钟8、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检测,原则是先由省级及以下疾控机构进行初步检测,阳性标本送( )复核。A WHO B 相关研究机构C 医学院校D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 )天。 A 1-2 B 1-7 C 5-10 D 14 10、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向哪个部门报告:( ) A 急救中心(120) B 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 当地人民政府D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我国卫生部2009年第8号公告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 传染病,并采取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需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还有 、 、 。2、目前推荐甲型H1N1流感的抗病毒治疗疗程为 天。3、目前WHO 将甲型(H1N1)流感的警告的级别定为 级。4、甲型H1N1流感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 。5、因为可以诱发Reye 综合征,禁止将含 的药物应用于18岁以下患者。6、甲型H1N1流感病毒包含有 、 、 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食用熟猪肉不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 ) 2、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重要措施之一。( ) 3、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 ) 4、 病人一旦被怀疑为H1N1流感病毒感染,应马上由家属陪同,多人监护,并送进医院( )对全过程中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疾病简介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属正粘病毒科,系RNA病毒,直径80~120nm,呈球形或丝状。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特点是容易发生变异,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感染人类,引起爆发或小流行。丙型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散发病例,目前发现猪也可被感染。[1] 发病原因 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甲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其中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患季节性流感(无并发症)期间,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住院的成人患者可以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散播有感染性的病毒。研究发现:婴幼儿流感或人H5N1型禽流感病例中,长期排毒很常见(1-3周)。此外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也会出现病毒排毒周期延长的现象。 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即流感患者在讲话、咳嗽或打喷嚏的过程中,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被周围人群吸入而引起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认。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流感病毒常常发生变异,例如甲型流感病毒在人群免疫压力下,每隔2-3年就会有流行病学上重要的抗原变异株出现。感染率最高的通常是青少年。下列特定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

H7N9防控培训测试题选择题

2017年H7N9防控培训测试题 姓名日期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禽流感病毒属于() A、甲型流感病毒 B、乙型流感病毒 C、丙型流感病毒 D、副流感病毒 E、鼻病毒 2、下列哪个不是流感流行的传染源()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D、病后病原携带者 E、动物 3、流感患者发病几天内的传染性最强 A、1天 B、2天 C、3天 D、4天 E、5天 4、流感样病例标本的采集对象为发病天内的流感样病例。 A、2 B、3 C、5 D、6 E、7 5、关于流感样病例监测标本运送保存正确的是 A、标本采集后4℃以下保存,并于48小时内运送至流感监测实验室,如不能48小时内送到的,应-70℃保存

B、标本采集后-20℃以下保存,并于24小时内运送至流感监测实验室,如不能24小时内送到的,应-70℃保存 C、标本采集后4℃以下保存,并于24小时内运送至流感监测实验室,如不能24小时内送到的,应-20℃保存 D、标本采集后4℃以下保存,并于48小时内运送至流感监测实验室,如不能48小时内送到的,应-20℃保存 E、标本采集后0℃以下保存,并于24小时内运送至流感监测实验室,如不能24小时内送到的,应-20℃保存 6、以下不符合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采样要求的是 A、疫情发生地疾控中心负责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鼻拭子 B、必要时可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 C、每起爆发疫情应采集至少5份左右咽、鼻拭子,如果病例在5例以下,应全部采样 D、对不能明确诊断的可增加采样批次和采样数量 E、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以后,患者可正常上课或者上班 7、流行性感冒的典型临床表现不包括 A、高热伴畏寒或寒战 B、头痛、肌痛 C、急性热病容 D、腹痛、腹泻 E、全身乏力 8、关于“流感样病例”的定义哪个是正确的 A、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B、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和咽痛,缺乏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C、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咽痛或流涕之一,缺乏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D、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流涕之一,缺乏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E、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和流涕,缺乏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9、在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中,内无新发病例,可判定为爆发终止 A、3天

流感样病例暴发调查报告提纲及模板

流感样病例暴发调查报告提纲及模板 一、基本情况 疫情发生地点的一般情况 二、疫情发现报告情况 介绍疫情发生、发现的经过 三、流行病学调查 (一)三间分布 1. 临床症状 [附图或表] 2.时间分布 [附图或表] 3.人群(性别、年龄、职业)分布 [附图或表] 4.空间(居住地/教室分布、家庭聚集性)分布 [附图或表] (二)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 1. 居民居住条件: 2. 禽畜饲养情况: 3. 疫苗接种情况: 4. 学校科室等人口密集场所通风状况: 四、实验室检测 标本采样分数、(阳性标本数)、采样类型、采样和送检日期、检测方法和结果。 五、初步分析 结合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初步检测结果 六、已采取的措施 七、存在问题 八、下一步工作建议

关于XX市XX镇XX小学一起流感暴发疫情 初步调查报告 200X年X月X日下午,XX疾控中心接到XX市疾控中心报告:自X月XX日以来,XX市XX镇XX小学学生中陆续有流感样病例发生;截至X月XX日,共发病XX例。 为进一步掌握疫情动态与趋势,控制疫情蔓延,我疾控中心派出流行病学专业人员X人于X月X~X日到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XX小学地处XX镇XX村,距离XX市约公里,学生来自XX村N个自然村以及邻近HP村的1个自然村。该校共有6个年级,12个班,在校学生776人,教师27人。学校课室较拥挤,卫生状况较差,通风情况一般。学校无食堂及宿舍,学生在家住宿及用餐。学校无校医,学生有病通常在村医处就诊。 XX村共有N个自然村,人口约XXXX人,村民以种田为生。该村饮用水以井水为主,村中垃圾、污水较多,村民卫生习惯较差。部分村民家中散养家禽,无集中养殖。村民居住环境拥挤,卫生状况较差,通风差。 村内有N个村医站,由于村庄偏僻,交通不便,平时村民到村医站就诊。 二、疫情发现报告情况 200X年X月X日上午10时,XX镇XX小学发现近几天学生缺勤人数增加明显,由班主任家访及电话询问多名学生出现感冒症状,遂向XX镇中心小学报告。XX镇中心小学接到报告后于10时30分报至XX镇卫生院。XX镇卫生院进行初步的核实诊断后于X月X日11时47分报XX市疾控中心和卫生局。 接到报告后,XX市卫生局、疾控中心、人民医院的领导及相关专业人员会同XX卫生院工作人员奔赴现场调查,初步确认该校已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X月X日下午1时接到报告后,XX市卫生局、XX市疾控中心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调查。 三、流行病学调查 确定本起暴发调查的病例定义:X月XX日以来(至调查日),N个自然村内,凡发热(38℃以上),同时伴咳嗽、咽痛之一以上者;或明确发热并伴其他症状,

流行性感冒防治常识培训测试试题

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培训测试试题 一、多选题 1.关于流感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B.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C.某一时期的流行多由单一血清型引起 D.可以并发Reye综合征 E.咳嗽明显,咳脓痰或血痰 2.下列哪些是典型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 A.突起畏寒、寒战和高热 B.全身酸痛明显,尤以背部和腿部最为明显 C.全身乏力明显,多数患者感觉十分虚弱而卧床多天 D.可有咽喉刺痛、胸骨下烧灼感、干咳 E.咳嗽明显,咳脓痰或血痰 3.关于流感患者的肺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流感病毒本身可引起病毒性肺炎 B.病程中若持续或反复发热,呼吸道症状加重,提示可能并发细菌性肺炎 C.并存慢性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迅速致死 D.都必须尽早应用抗生素 E.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 4.流感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A.伤寒、麻疹 B.肺炎支原体肺炎 C.钩端螺旋体病 D.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 E.肺炎球菌性肺炎和流脑的早期 5.关于流感的预防与控制,重要的是 A.建立一个规范、灵敏、高效的覆盖全国或全球的流感监测网络 B.大力宣传接种流感疫苗,尤其高危人群 C.对患者的呼吸道隔离 D.首选抗流感药物预防 E.流感流行期间应避免大型聚会和活动,注意室内通风 二、单选题 1.关于流行性感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F.甲型流感易发生变异 G.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 H.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症状较重 I.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2.关于流行性感冒病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J.流行性感冒病毒属副粘液病毒 K.分甲、乙、丙三型 L.甲型不变异 M.乙型及丙型可感染人类及多种动物 3.流行性感冒的确诊的主要依据是

流感防治知识培训考试试题2018

株洲市中心医院 流感防治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血凝素是流感病毒的主要表面抗原,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2.流感病毒不断引起流感流行,主要是其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容易发生 变异所致,HA变异更快(√) 3.乙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4.流感患者气管深部咳痰或气管吸出物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标本。(×) 5.人感染流感病毒时血常规化验,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6.甲型流感血生化检查可伴有酶学的改变及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升高。(√) 7.血凝素能水解细胞膜上各种多糖受体末端的唾液酸,促使流感病毒的释放(×) 8.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 Yamagata系。(√) 9.流感病毒可以说是世界上变异最快的病毒,而乙型流感病毒是变异最为频繁的一个类型(×) 10.甲型流感抗病毒治疗有效,抗病毒药物应尽量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容易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亚型是() A、H7N9 B、H1N1 C、H5N1 D、H5N6 2、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亚型是() A、H7N9 B、H10N8 C、H5N1 D、H1N1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与()结合进入细胞 A、上呼吸道的唾液酸α2-6受体 B、下呼吸道的唾液酸α2-6受体 C、上呼吸道的唾液酸α2-3受体 D、下呼吸道的唾液酸α2-3受体 4、对于甲型流感传染性,描述正确的是() A、容易感染人类,容易在人际间传播 B、不容易感染人类,有限的人传人 C、容易感染人类,有限的人传人 D、不容易感染人类,但容易在人际间传播 5、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传播 D、垂直传播 6、对疑似或确诊禽流感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医务人员应戴()、护目镜及穿隔离衣。 A、外科口罩 B、一次性医用口罩 C、医用防护口罩 D、脱脂棉纱布口罩 7、.对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应采取的措施不适宜的是() A、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 B、病情允许时,患者应戴一次性口罩 C、指导患者注意呼吸道卫生和手卫生 D、患者出院后,需进行终末消毒 8、流感病毒感染后发病几天内应用奥司他韦疗效最佳( ) A、2天内 B、6天内 C、4天内 D、3天内 9、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定义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发热(腋下体温≥38℃); B.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C.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D.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流感个案调查表

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 1.一般情况 1.1姓名:,若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 1.2性别(1)男(2)女口 l.3年龄(岁): 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 (6)餐饮食品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 (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 (17)其他:(18)不详口口 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 (6)大学及以上(7)不详口 1.6现住址: 1.7户口地: 1.8工作(学习)单位: 1.9联系人:联系电话: 2.发病情况 2.1发病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2发病地点: 2.3初诊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4确诊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5诊断医院: 2.6住院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7出院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8转归情况(1)死亡(2)痊愈(3)其他口 3.临床资料 3.1发热持续天口口 3.2最高体温℃口口.口 3.3有无如下症状 3.3.1发热(1)有(2)无口 3.3.2畏寒(1)有(2)无口 3.3.3乏力(1)有(2)无口3.3.4咳嗽(1)有(2)无口 3.3.5头痛(1)有(2)无口 3.3.6腹背酸痛(1)有(2)无口 3.3.7四肢酸痛(1)有(2)无口 3.3.8咽痛(1)有(2)无口 3.3.9鼻塞(1)有(2)无口 3.3.10流鼻涕(1)有(2)无口 3.3.n打喷嚏(1)有(2)无口 3.3.12恶心(1)有(2)无口 3.3.13呕吐(1)有(2)无口

流行性感冒最新版本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医院门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被列入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丙类传染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其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也可以传播。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急起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流涕和喷嚏等上呼吸卡他症状相对较轻。秋冬季节高发。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发病原因 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甲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其中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患季节性流感(无并发症)期间,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住院的成人患者可以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散播有感染性的病毒。此外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也会出现病毒排毒周期延长的现象。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即流感患者在讲话、咳嗽或打喷嚏的过程中,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被周围人群吸入而引起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认。 流行特征 ①流行特点: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常沿交通线传播。通常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率。②流行规律:通常为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根据世界上已发生的4次大流行情况分析,一般10~15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乙型流感呈爆发或小流行,丙型以散发为主。③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区全年流行,高峰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临床表现 潜伏期

重症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重症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 二、临床分型 1.单纯型流感。最常见。 2.中毒型流感。极少见。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病死率高。 3.胃肠型流感。除发热外,以呕吐、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复。 三、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 1. 流感病毒性肺炎: 季节性甲型流感(H1N1、H2N2和H3N2等)所致的病毒性肺炎主要发生于婴幼儿、老年人、慢性心肺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2009年甲型H1N1流感还可在青壮年、肥胖人群、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和妊娠妇女等人群中引起严重的病毒性肺炎,部分患者发生难治性低氧血症。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常可发展成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或ARDS,病死率高。 2. 肺外表现: ⑴心脏损害: 心脏损伤不常见,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心电图异常,而肌钙蛋白异常少见,多可恢复,重症病例可出现心力衰竭。 ⑵神经系统损伤: 包括脑脊髓炎、横断性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局灶性神经功能紊乱及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⑶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在流感中罕见。主要症状有肌无力、肾功能衰竭,肌酸激酶水平升高。 危重症患者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DF)和DIC等,甚至死亡。 四、并发症 1. 继发细菌性肺炎:发生率为5~15%。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复期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咳脓性痰及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及肺实变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或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 2. 其他病原菌感染所致肺炎:包括衣原体、支原体、嗜肺军团菌及真菌(曲霉菌)等,对流感患者的肺炎经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 3. 其它病毒性肺炎:常见的有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中发生率高,并可使病情加重,临床上难以和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鉴别,相关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4. 急性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Reye综合征):偶见于14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使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物者。 1

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

镇卫生院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 培训测试试题 姓名:分数: 一、多选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关于流感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B.病初 2~3 天传染性最强 C.某一时期的流行多由单一血清型引起 D.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和 / 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E.咳嗽明显,食欲减退,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2.下列哪些是典型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 A.突起畏寒、寒战和高热 B.全身酸痛明显,尤以背部和腿部最为明显 C.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D.可有咽喉刺痛、胸骨下烧灼感、干咳 E.头疼及中毒症状明显 3.关于流感患者的肺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流感病毒本身可引起病毒性肺炎 B.病程中若持续或反复发热,呼吸道症状加重,提示可能并发细菌性 肺炎 C.并存慢性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迅速致死 D.都必须尽早应用抗生素 E.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 4.流感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A.伤寒、麻疹 B.肺炎支原体肺炎 C.钩端螺旋体病 D.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 E.肺炎球菌性肺炎和流脑的早期 5.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 A.呼吸衰竭; B.急性坏死性脑病; C.脓毒性休克; D.多脏器功能不全; E.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 况二、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关于流行性感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甲型流感易发生变异 B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 C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症状较重 D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2.关于流行性感冒病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流行性感冒病毒属副粘液病毒 B甲、乙、丙、丁四型 C甲型不变异 D乙型及丙型可感染人类及多种动物 3.流行性感冒的确诊的主要依据是() A发病季节 B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病毒分离 D血凝抑制试验 4.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下列不符合的是()A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 B上呼吸道其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情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