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洲际导弹自述_图文.ppt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5
《洲际导弹自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洲际导弹自述》。
下面我将从整体设计思路、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对本课实行说明。
一.整体设计思路说明练习”这个设计思路展开教学。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是现代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朱毅麟于1980年刊登于《光明日报》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以自述的方式,亲切自然地介绍了洲际导弹的构造、性能和发展过程,拉近了洲际导弹这个陌生事物与读者的距离。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次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对于刚刚接触说明文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本文是学习事物说明文的很好的范例,但同时也存有很多学习难点,基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水平相对薄弱。
可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尤为重要。
既要协助学生理解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科普说明文的好处,又要协助学生领会这些说明方法对介绍事物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本次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习说明文,去体会说明文语言和内容的特点。
由此,结合学生和课文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水平:(1)学生能够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能够了解洲际导弹的相关知识;(3)学生能够理解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科普说明文的好处。
(4)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找出使用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内容,并领会说明方法对其介绍事物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描绘洲际导弹的轮廓,课中合作讨论为洲际导弹建立“明星档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初步了解洲际导弹的一般知识,明白新式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从中激发他们热爱尖端科学,增强国防意识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19.洲际导弹自述(朱毅麟)》导学案语文版【学习目标】1、读顺课文,按要求积累词语2、体会本文的表达方式和有特色的语言3、初步了解洲际导弹的一般知识,激发热爱科学的兴趣,增强国防意识【学习重点】各种说明方法和本文表达方式的分析【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朱毅麟,男,研究员,1934年8月17日生。
1953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土木系,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1955~1957年任大学助教;1958年起从事火箭与人造卫星的研究设计工作,先后任研究室副主任、设计部科技委副主任、国家高技术航天(863-2)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综合专题组成员:1989年至今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我国“实践2号”一箭三星卫星系统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立2等功;早年主持完成了“长征1号”运载火箭和返回式卫星的方案设计。
1987年以来,主要从事我国空间技术和人造卫星的发展战略研究,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
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1964年起从事业余科普创作,编著出版“太空中的多面手”等航天科普书7本;发表航天科普文章250多篇,多次获全国及省、部级优秀科普作品奖,《洲际导弹自述》一文被作为范文收入多种中学语文课本。
现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2、我国核武器与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概况20世纪50~60年代,面对西方霸权主义和技术封锁,我国核工业的科技人员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于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西北地区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当量2万吨级,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1967年6月17日,我国在西北地区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爆炸当量为百万吨级。
1958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指示,成立了由钱学森、赵九章领导的581组,开始进行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9《洲际导弹自述》导学案语文版【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种子选手:体育比赛进行分组淘汰赛时,被安排在各组的实力较强的运动员。
这里是比喻说法。
比拟n :比较。
贻y 误:耽误。
首屈一指:弯下手指头计数时,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居首位。
威慑sh :用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
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
我行我素:照着自己一向的做法去做。
先发制人:先动手以制服对方。
措手不及:临时来不及应付。
高不可攀:高得无法攀登。
形容很难达到。
摇身一变:神怪小说中描写人物或妖怪一晃身就变成别的形体,现指坏人改换面目出现。
防不胜防:要防备的太多,防备不过来。
一纸空文:指没有效用的文书。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朱毅麟,男,研究员,1934年8月17日生。
1953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土木系,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1955~1957年任大学助教;1958年起从事火箭与人造卫星的研究设计工作,先后任研究室副主任、设计部科技委副主任、国家高技术航天(863-2)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综合专题组成员:1989年至今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我国“实践2号”一箭三星卫星系统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立2等功;早年主持完成了“长征1号”运载火箭和返回式卫星的方案设计。
1987年以来,主要从事我国空间技术和人造卫星的发展战略研究,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
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1964年起从事业余科普创作,编著出版“太空中的多面手”等航天科普书7本;发表航天科普文章250多篇,多次获全国及省、部级优秀科普作品奖,《洲际导弹自述》一文被作为范文收入多种中学语文课本。
现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2、我国核武器与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概况20世纪50~60年代,面对西方霸权主义和技术封锁,我国核工业的科技人员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于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西北地区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当量2万吨级,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洲际导弹自述名校讲坛1.主题解说这篇科普说明文,以拟人的手法,亲切自然地介绍了导弹的类型、构造、功能及威力,具体地说明了洲际导弹的外形、速度和威慑力量,并指出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是洲际导弹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2.重点突破怎样理解作者采用导弹“自述”的方式说明事物?提示:洲际导弹是非常复杂的尖端武器,对许多人来讲不熟悉,采用拟人手法,拉近了读者与洲际导弹这一陌生事物的距离,这样就使说明更加具体形象,更容易受少年读者的喜爱。
3.难点攻克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说明的?提示: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洲际导弹,抓住它的射程远、威力大、速度快、威慑力大、类型多、构造复杂和命中率高等特点来说明的。
4.拓展延伸我国航天技术发展概况1970年,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
1999年,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将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送上太空。
2001年到2002年,试验飞船“神舟”二号、三号、四号连续发射成功。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2005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并于10月17日成功返回。
2008年,“神舟七号”升空,翟志刚出仓进行太空行走。
2009年发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与“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
2010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2011年到2013年陆续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系列。
2014年,成功发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贻.误()威慑.()比拟.()中枢.() 冤.家() 伺.机()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首屈一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鞭长莫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先发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行我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临沂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语文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19课《洲际导弹自述》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语文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19课《洲际导弹自述》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课内阅读我们导弹大家庭中有许多成员。
按起飞位置和攻击对象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空对地等,按飞行方式可分为弹道式和巡航式,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
我是属于地对地、弹道式、射程超过一万公里的洲际导弹。
我们导弹和炮弹虽然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不仅外形尺寸比炮弹大得多,而且内部构造的复杂程度也远非炮弹所能比拟。
我锥形的脑袋里装的是核弹,人称弹头。
接近目标时,弹头同身体分离,冲向并炸毁目标。
身体呈细长圆柱形,由发动机、制导系统和弹体结构三部分组成。
有时弹体末端还有几片尾翼,在飞行时起稳定作用。
发动机使我能在空中一边飞行,一边加速,越飞越快。
我自己带有氧化剂,能保证发动机在真空中也可以燃烧工作,直到推进剂烧完为止。
制导系统是我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它指挥我沿着规定的路线飞向目标。
弹体结构把身体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
当我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时,人们叫我液体导弹。
当我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时,人们叫我固体导弹。
固体导弹的尺寸和重量都比液体导弹小。
打起仗来要分秒必争,时间就是胜利。
液体导弹在临发射前要加注推进剂,容易贻误战机,所以,原有的液体导弹都纷纷复员、转业,去做发射人造卫星的运载工具,而留在部队和新参军的全都是固体导弹。
无论就身高、体重、射程和威力而言,我们“洲际”这一分支在导弹家族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我身高有二三十米,胸围三到五米,使用液体发动机时体重一百多吨,使用固体发动机时体重二三十吨。
弹头的重量一般在一吨左右。
爆炸的威力有的相当于一百万吨梯恩梯炸药,有的相当于几十万吨。
1.语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属于地对地、弹道式、射程超过一万公里的洲际导弹。
《洲际导弹自述》教学目标:1、理解、识记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了解作者及有关洲际导弹的一般知识。
2、了解本文采用拟人手法说明事物以及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对说明事物的作用。
3、了解课文中有关洲际导弹的构造、性能和发展过程,把握新时期航天事业发展的趋向。
4、激发热爱尖端科学的兴趣,增强国防意识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实现了。
回顾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充满了曲折。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尖端武器的发展,就令全世界为之轰动。
今天,我们来了解洲际导弹,从它的自述中了解航天器的发展。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洲际导弹”是导弹中的一种,射程多在10000公里以上,可以从一个大洲袭击另一个大洲的目标。
“自述”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导弹自己讲述自己,类似于人的自我介绍。
2、作者:朱毅麟,1934年生。
科学家、科普作家。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1964年起从事业余科普创作,编著出版《太空中的多面手》等航天科普书7本;发表航天科普文章250多篇,多次获全国及省、部级优秀科普作品奖。
3、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军备竞赛,都想称霸世界,于是洲际导弹首先在苏联问世。
为了让世人了解洲际导弹这种先进武器,激发人们热爱尖端科学的兴趣,增强国防意识和维护和平的意识,作者写下了这篇科普文章。
4、学习生字:贻.误(yí) 威慑.(shè) 首屈一指.(zhǐ) 比拟.(nǐ) 尾翼.(yì)措.手不及(cuò) 赋予..(fù yǔ) 锥.形(zhuī) 鞭长莫及.(jí)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洲际导弹自述》教案语文版教学目标1.了解近年来新式武器的发展的概况,以及我国发展自己的核研究及运载工具的2.领会课文内容,了解洲际导弹的构造、性能和发展过程。
3.学习课文的自述式写法,体会生动、形象说明的语言风格。
了解课文中有关洲际导弹的构造、性能和发展过程,把握新时期航天事业发展的趋向,这是学习的重点。
领会课文以自述形式、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写法,来介绍复杂的内容的写作特色,这是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通读课文,初步理解内容2,给下列加点的宇注音。
贻误(yí) 威慑(shè) 首屈一指(zhǐ)比拟(nǐ) 尾翼(yì) 措手不及(cuò)赋予(fùyû) 锥形(zhuī) 鞭长莫及(jí)3.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
(2)我行我素:照着自己一向的做法去做。
(3)先发制人:先动手以制服对方。
(4)威慑:用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
(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为佛家语,告诫修行者警惕外界诱惑,现比喻两种敌对力量,互为条件,交替消长。
二、导入新课xx年10月16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实现了。
回顾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充满了曲折。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尖端武器的发展,就令全世界为之轰动。
今天,我们来了解洲际导弹,从它的自述中了解航天器的发展。
三、正课1.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2.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有关洲际导弹的什么内容?明确:介绍洲际导弹的产生及重要地位。
3。
提问:第二自然段洲际导弹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明确:分类别,使导弹分类富有条理性。
4,提问:在第三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中,作者介绍了洲际导弹的哪些知识?明确:介绍了洲际导弹的弹头,发动机及制导系统。
5.学生分组朗读第七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
19.洲际导弹自述☆随堂演练1.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项有()①贻误:耽误②首屈一指:表示第一,居首位②临阵磨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④措手不及:临时来不及应付⑤高不可攀:高得很难攀登。
形容很难达到。
⑥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得到。
⑦我行我素:按照我平时的做法去做⑧一纸空文:指一张空白的文书1.辨析下面几组词语异同,各自造句。
①比拟:比较:②迷惑:迷惘:③监视:监督:3..课文采用自述的方式,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试结合下面的句子,具体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⑴我锥形的脑袋里装的是核弹,人称弹头。
⑵白天在太阳照射下,我那高大的身体会在地面上映出一条细长的影子,侦察卫星在天上一眼就能识破我的真面目。
4.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⑴我身高二三十米,胸围三到五米,使用液体发动机时体重一百多吨,使用固体发动机时体重二三十吨。
()⑵在总的爆炸当量相等的情况下,多弹头摧毁目标的效果比单弹头大好几倍。
()⑶从此以后,我就成了超级大国军备竞赛场上的第一号种子选手。
()⑷按起飞位置和攻击对象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空对地等,按飞行方式可分为弹道式和巡航式,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5—8题。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有矛必有盾”。
虽然我很厉害,但在预警雷达网和导弹预警卫星的监视下,我也不敢轻举妄动。
另外还有专门用来打我的反弹道导弹,更是我的冤家对头。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的本领也在不断提高。
七十年代,人们赋予我“分头术”,在快接近攻击目标时,我摇身一变,变出好几个子弹头,叫对方的预警雷达和反弹道雷达真假难分,防不胜防。
几个子弹头能分别沿着不同的路线去打击多个目标,在总的爆炸当量相等的情况下,多弹头摧毁目标的效果比单弹头大好几倍。
最多时我可以带上八到十个子弹头。
这就叫做“分导式多弹头”。
“分导式多弹头”大大提高了我的使用价值,一个能顶几个用。
这样一来,苏、美两家在“限制战略武器协议”中关于洲际导弹数目规定的条款就成了一纸空文。
《洲际导弹自述》导学案学科:语文课型:新授设计:马希英时间:2014.5.22[学习目标]1、领会课文内容,了解洲际导弹的构造、性能和发展过程。
2、学习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学习课文的自述式写法,体会生动、形象说明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1、洲际导弹的构造、性能和发展过程。
2、学习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学习难点]自述式写法,体会生动、形象说明的语言风格。
[学习方法]诵读法、批注法、讨论法[知识链接]关于导弹弹道导弹是一种无人驾驶的无翼飞行器。
它沿一定的空间轨迹(即弹道)飞行,攻击固定的目标。
根据射程远近弹道导弹可以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四种。
洲际弹导导弹的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
根据发射位置的不同,它可分为地对地弹道导弹和潜对地弹道导弹两种。
所谓潜对地,即从导弹核潜艇上对准目标发射。
导弹点火以后,先垂直向上飞行,几秒或十几秒后,导弹进入安全预定高度,开始调节弹道曲线,向指定目标飞行。
当导弹的位置和速度符合预先设定的曲线后(能保证导弹命中预定目标),发动机熄火。
这时,导弹的弹头与弹体分离,依靠惯性飞向目标。
因为这一段飞行是在大气层外,弹道受地心引力影响。
呈椭圆形。
这一段飞行的最大高度离地面100公里以上,约飞行30分钟,最大速度每秒7公里。
[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与基础知识积累,做一做,我一定能过关1、常识填空《洲际导弹自述》作者,家,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将四字短语补完整,认读、书写3-5遍比拟()贻()误威慑()伺()机迷惑()赋予()中枢()防御()锥形()()必争()一指我()我()()磨枪()()长()及()举()动()手不()先发()远高一尺()3、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带点词造句首屈一指我行我素先发制人措手不及轻举妄动鞭长莫及二、理清思路,能说出洲际导弹的构造、性能和发展过程(B级)一试身手,我最棒(学法:读课文,画重点句子,小组交流)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介绍了它哪些方面的知识?2、洲际导弹的结构是怎样的?(有哪几部分组成?)3、洲际导弹有哪些性能?它的发展过程怎样?性能:发展:三、学会分析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相信自己,我能成功(学法:判断的依据,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