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版高中生物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1)

2015版高中生物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1)

2015版高中生物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1)
2015版高中生物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1)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生物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练习新人

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D.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 D

[解析] 吞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种免疫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着摄取、处理、传递抗原的作用,在细胞免疫过程中,也进行吞噬、处理抗原的作用,因此它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而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B.体液免疫对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的散播起阻止作用

C.人体可通过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

D.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答案] C

[解析] 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在被病原体侵染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体液免疫对病原体的散播起阻止作用。抗体只能作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

3.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免疫效应的是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

B.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C.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D.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答案] C

[解析] 效应淋巴细胞包括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对特异性免疫均起作用,但浆细胞是通过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效应T细胞是攻击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靶细胞)。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4.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 D

[解析] 依据体液免疫过程可知,a表示T细胞,b表示B细胞,c为浆细胞,d为记忆细胞,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5.如图所示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所以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B.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的增殖速率成正比

C.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D.艾滋病病人的T细胞大量减少,免疫系统功能被破坏,该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答案] D

[解析] 解题时,要看清图示中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然后再联系HIV 和T细胞的关系、细胞免疫过程进行解答。图中表示HIV与T细胞之间的消长关系,初期HIV攻击免疫系统时,T细胞受到刺激增殖,T细胞增多,HIV浓度降低;HIV攻击T细胞后,T细胞大量死亡,HIV浓度随之增长。由此可看出,HIV刚侵入人体时,机体仍有细胞免疫功能。由图可知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的增殖速率并不成正比。当T细胞因被HIV攻击大量减少时,免疫功能被破坏,其他病原体乘虚而入,最终导致机体死亡。

6.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自身免疫病,痉挛

C.过敏反应,肌无力D.过敏反应,痉挛

[答案] A

[解析] 人体的抗体在消灭外来物质的同时,对自身造成伤害为自身免疫病。由于乙酰

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抗体作用于递质受体后,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而不能使肌肉收缩,表现为肌无力。

二、非选择题

7.根据人体免疫的相关概念图回答问题。

(1)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的各种免疫细胞形态和功能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能参加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加特异性免疫的是[ ]____________。

(3)概念图内的细胞中,具有分化能力的是______。

(4)形成[c]的途径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a]吞噬细胞

(3)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缺一不可)

(4)①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②抗原经T细胞呈递给B细胞③记忆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

8.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并回答:

(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

(2)③过程是在X的刺激和a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这属于________免疫。与③过程相比,④过程的应答特点是________。

(3)参与Y合成并分泌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等。

(4)若X是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去裂解________。

[答案] (1)分化(2)体液更快、更强(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4)

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

[解析] (1)图中a、b、c表示T细胞、血细胞和B细胞,造血干细胞转变成上述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2)③过程是在抗原的刺激下和T细胞等的参与下进行的体液免疫。

(3)Y是抗体,参与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4)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起作用,病毒进入细胞后,效应T细胞先把靶细胞裂解,然后靠体液免疫消灭病毒。

一、选择题

1.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下列有关曲线中,哪一项最有可能是错误的( )

[答案] B

[解析] 当相同的抗原再次感染时,因为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而使患病程度降低。

2.(2014·重庆检测)禽流感是由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是一类对家禽和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

①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

②在人体内使禽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③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④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禽流感病毒⑤将患病的家禽深埋处理

A.①②④B.①②⑤

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体液免疫最后的阶段就是抗体发挥作用的效应阶段,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再被吞噬细胞消化;或抑制病毒的活性,使病毒失去对人体细胞的感染能力。

3.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不同种类细胞的功能,其中正确的是( )

A.a为浆细胞,其受到抗原刺激后分泌抗体

B.b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C.c为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中的抗原裂解死亡

D.d为吞噬细胞,经其摄取、处理的抗原可呈递给T细胞

[答案] D

[解析]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可分泌抗体,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淋巴因子不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并不是导致抗原裂解死亡;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呈递抗原的功能。

4.(2014·信宜检测)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①④⑤⑦B.①②③⑦

C.③④⑤⑦D.②③⑥⑦

[答案] C

[解析] 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自身的癌变、衰老的细胞也能成为抗原。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对部分抗原进行初步处理。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在组织液、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5.下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细胞A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细胞B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

B.移植的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①、②、⑥、⑦有关;预防接种主要与①、②、

③、④、⑤、⑧有关

C.⑤、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导致细胞内DNA分子数量的减少

D.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⑦或⑧的过程,进而产生G或E,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知识,进一步考查考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A选项正确,图中的细胞A、B分别是吞噬细胞和T细胞;B选项正确,移植的器官发生排斥反应与细胞免疫有关,免疫预防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C选项错误,⑤、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内遗传物质保持不变;D选项正确,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会刺激记忆细胞,发生更强、更快的二次反应。

6.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答案] 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在免疫中所起的作用。A选项中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但特异性免疫可以进行,因为抗原也可以不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而直接传递给T、B细胞,从而完成特异性免疫过程;B选项中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可以通过细胞免疫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C选项中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但体液免疫中抗原是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从而完成体液免疫;D选项中淋巴因子通过激活溶酶体释放相关的酶而加强了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作用。

7.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上清液中含有51Cr,说明被LCM病毒感染的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已经破裂,而导致该细胞(靶细胞)破裂的只有效应T细胞,因此本题选D。从中可推知,该免疫过程为细胞免疫,题中的分离淋巴细胞指的是效应T淋巴细胞,而不是B 细胞或浆细胞,病毒能够刺激相关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不是单纯的增殖。

8.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答案] D

[解析] 方法①是通过注射相应的抗体来增强人体免疫力,方法②是注射抗原后让人体自身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人体免疫力。由于方法②能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B 细胞再产生抗体,故比方法①有更持久的免疫力,所以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但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①进行免疫比较好,因为这种方法的见效快,效果好。

二、非选择题

9.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I表示________________。

(2)②过程表示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________并呈递给T细胞,③过程表示________。

(3)在图中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

(4)已免疫的机体,再次遭遇同种病毒侵入时,其免疫过程主要是________(填图中序号)。

[答案] (1)记忆细胞(2)摄取和处理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3)浆细胞(4)①→③→⑤

[解析] 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有关知识。T细胞和B细胞均能形成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抗原再次入侵时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侵入机体的抗原首先由吞噬细胞对其进行摄取和处理并呈递给T细胞;在图中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只有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已免疫的机体,再次遭遇同种病毒侵入时,其免疫过程主要是通过记忆细胞发挥作用。

10.近年来,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共同研制出了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联合疫苗”。这种“联合疫苗”由两种疫苗组成,其中一种负责刺激免疫系统,使其做好攻击艾滋病病毒的准备;第二种则担当“助攻手”,负责增强免疫反应。下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图示①②③中可能发生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

(2)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早已认识到,研制疫苗是抗击艾滋病最有效的良方。科学家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首次注射该疫苗后,人体主要发生图示编号中________过程。

(4)图中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

(5)研究人员说,这种疫苗针对的是泰国流行的艾滋病,是否对美国、非洲或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有效现在还不清楚。若该疫苗对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没有效果,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③(2)效应T细胞抗体(3)抗原③⑦(4)④⑥和⑤⑦反应快而强(5)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RNA为单链,容易发生变异(美国、非洲或其他地区的艾滋病病毒与泰国的艾滋病病毒类型可能不同)

[解析]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注射疫苗时,疫苗相当于免疫学上的抗原。④⑥和⑤⑦过程都属于二次免疫反应,具有反应更快、更强的特点。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单链RNA容易发生变异,一旦发生变异后,体内的记忆细胞和相应抗体就不能对其发挥作用。

11.下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

(2)图1中的③表示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免疫。

(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_______细胞(填字母)。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________(填字母)能_____________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答案] (1)f、Y (2)B细胞增殖、分化体液

(3)e (4)k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会进一步产生大量的抗体

(5)同种且生理状态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教案 一、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以外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的杀灭作用。 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异性免疫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而泪液、胃液、唾液属于第一道防线的分泌物,故也属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屏障,是指机体体表的皮肤和所有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黏膜,是机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结构,微生物只有通过皮肤和黏膜才能侵入体内,因此皮肤和黏膜构成了动物体防御外部入侵者的第一道防线。正常健康的皮肤黏膜,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是不能通过的。皮肤和黏膜的机械阻挡和排除是主要作用,如呼吸道纤毛上皮的摆动,尿液、泪液、唾液的冲洗。 此外,皮下和黏膜下腺体的分泌液中含有多种抑菌和杀菌物质,如汗腺分泌的汗液中含有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泪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等,都具有抑制或杀灭局部病原菌的作用。再者,皮肤黏膜上存在着正常菌群,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拮抗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物质: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2、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3、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总结

名称来源功能 具有特异性 识别功能 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和抗体复 合物 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 成熟)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记忆 细胞 √ 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 成熟)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 记忆细胞 √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 疫效应 √ 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 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 三、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 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一段时间后,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消化。 四、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刚开始与体液免疫的开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效应T细胞还释放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来加强免疫效应。 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word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

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 制作人:张洪芬审核人:高一生物组适用范围:高一全体学生使用日期: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见的原核生物有硝化细菌、乳酸菌、霍乱弧菌、酵母菌等 B.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但含有细胞膜结构 C.原核生物所有的细胞中都没有细胞核,真核生物所有的细胞中都有细胞核 D.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但DNA存在的主要部位不完全相同2、下列生物中,都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A.大肠杆菌、蓝藻、噬菌体B.根霉、蓝藻、大肠杆菌 C.酵母菌、噬菌体、发菜D.乳酸菌、念珠藻、大肠杆菌 3、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正确的是() A.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面积B.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直径范围内可看到一行相连细胞2个C.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D.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物像时,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4、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的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1所示.图2是图1中a组合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组合视野最暗 B.d组合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C.b组合比c组合看到的细胞数少 D.由a组合转变为c组合进行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5、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念珠藻②酵母菌③蓝球藻④大肠杆菌 ⑤乳酸杆菌⑥发菜⑦颤藻⑧SARS病毒A、①③④⑤⑥⑦ B. 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⑥⑧ D、③④⑤⑥⑦⑧ 6、有关细胞学说的建立,正确的是() A.该学说认为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的 B.施旺和施莱登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即“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D.该学说认为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7、下列哪一项既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结构,又属于种群的基本单位()A.蓝球藻小球藻黑藻 B.乳酸菌酵母菌大肠杆菌 C.洋葱青蛙小鼠 D.烟草花叶病毒土壤农杆菌肺炎双球菌 8、某同学在物镜和目镜都是10×的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列细胞有16个,将物镜换成40×后,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一般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下列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①衣藻②颤藻③酵母菌④放线菌⑤水绵.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⑤ D.③⑤ 10、细菌和酵母菌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 A.细胞膜B.核被膜C.细胞壁D.核糖体 11、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和人肝细胞都是真核细胞,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颤藻与发菜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 D.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核酸等 12、下列各生物与相应的结构描述正确的是() ①噬菌体②蓝藻③大肠杆菌④草履虫⑤番茄⑥衣藻. A.除①②③外,其余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B.以上生物中,只有⑤⑥两种生物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C.①中只有一种核酸,其余均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D.除⑤⑥两种生物外,其余生物都需进行寄生生活 13、下列选项中,属于基本的生命系统的是() A.蛋白质分子B.大肠杆菌C.噬菌体D.蛙 14、下列关于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乘以物镜放大倍数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和宽度被放大的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C.显微镜下所成的像与实物相比是倒置的像 D.显微镜的视野中,如果物像偏向右下方则应该向左上方移动至视野中央 大洼高中高一生物习题案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 “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 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5.①在免疫反应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②在免疫反应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6. 二次免疫: 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B.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C.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7. 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是通过记忆细胞来发挥作用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练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节: 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组成。 2、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和_____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9、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 。 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 习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4.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

第四节免疫调节教案(文科班第一课时) 教案背景: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在中学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高中文科班的生物一直在被大家忽视。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应对会考的情况下,让我们的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扩大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本节课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利用教师的亲和力,拉近师生距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多联系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兴趣,语言尽量通俗易懂; (三)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教材的分析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体液免疫;第2课时,细胞免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学习完免疫调节可以形成稳态调节机制的整体网络。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对象分析 文科班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对理科的不重视,所以对于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他们基本无视。所以课堂45分钟显得尤为重要。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 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B细胞、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③概述免疫的类型; ④阐明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⑤说出体液免疫的过程(为本节重点及难点)。 2能力目标 进行观察、分析、识图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学业水平测试具体内容与要求 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了解水平) 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理解水平) 教具准备

人教版必修三 免疫调节 教案

第4节免疫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屏幕展示两幅有关艾滋病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图中展示的正是目前肆虐全球的疾病艾滋病,对于艾滋病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谁能说一下你对于艾滋病有哪些了解? 生:略,(对于所答给予评价) 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大家请注意艾滋病毒攻击的是人体的什么细胞? 生:T细胞 为什么攻击这种细胞后人体的免疫功能会全部丧失?T细胞在免疫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先来学习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大家看课本35页,并完成导学提纲中的前3个问题,给你2分钟时间 (学生看书,填提纲,同时教师板书) 大家抬头看大屏幕,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我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T细胞和B细胞是因何而得名的? 生:略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正如他所说的是根据成熟的场所来命名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些免疫细胞是在哪个免疫器官中生成的? 生:略(学生可能会答错,提醒大家看T细胞是迁移到胸腺成熟,说明不是在这里生成)师:所有的这些免疫细胞都是在骨髓处生成,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有关免疫系统组成,我们就先说这么多,我们来做一个练习(屏幕呈现) 想出答案的请举手,(如果没有人举手要鼓励大家,我相信在座各位都是很优秀的,请大胆举起你的手,)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如何保卫我们的身体免受伤害的呢?因为由它们组成了人体的三道防线,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 节知识点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习题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鉴别一株黄色子叶的豌豆是否为纯合子,常用的方法是()A.杂交B.测交C.检查染色体D.观察性状 2.隐性性状是指() A.测交后代中未显现的性状B.杂种F1中未显现的性状 C.自交后代中未显现的性状D.后代中始终未显现的性状 3.下列关于性状分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性状分离就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 B.性状分离就是指杂合的F1产生的两类配子 C.性状分离就是指杂合的F1的后代出现不同的性状表现 D.性状分离就是指同一生物个体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类型 4.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与卷毛B.蚕豆的高茎与豌豆的矮茎 C.玉米叶鞘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D.兔的长毛与短毛 5.水稻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关系的是() ①有芒×有芒→有芒②有芒×有芒→有芒215 + 无芒70 ③有芒×无芒→有芒④有芒×无芒→有芒101 + 无芒97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某种基因型为Aa的高等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A.雌配子︰雄配子= 1︰1 B.雌配子︰雄配子= 1︰3 C.A雌配子︰a雄配子= 1︰1 D.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 7.两只杂合子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3只小羊是白色。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B.一定是黑色的 C.是白色的可能性大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8.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 C.实验2的后代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9.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代中纯合体比例为10.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 3 () A.1/8 B.7/8 C.7/16 D.9/16 二、非选择题: 1.下图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示意图,请据图分析。 (1)写出有关操作步骤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豌豆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把标号④杂种种子作为亲本种下,F1的 基因型为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 (3)孟德尔通过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揭示出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人教版2019-2020年高二生物必修三限时训练:免疫调节(含答案)

限时训练(完成时间3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1.(2019·江苏四校联考)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剖腹产的小鼠幼崽只拥有较低数量的用于增强免疫系统的细胞类型,此细胞类型在防止反应性免疫细胞对来自机体本身、饮食分子和无害肠道细菌的响应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淋巴细胞产生也可以由吞噬细胞产生 B.吞噬细胞、记忆细胞起作用时均具有特异性 C.无害肠道细菌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 D.自然分娩婴儿可能比剖腹产婴儿出生时遇到更多的抗原刺激 2.(2019·南通一模)为预防甲肝的发生,我国目前接种的是自主研发的甲肝减毒活疫苗。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不会发生() A.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疫苗,并呈递抗原 B.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T细胞特异性识别疫苗后直接攻击靶细胞 D.疫苗在人体细胞内增殖,维持较长的免疫时间 3.(2019·海南卷,14)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 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 4.登革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产生的主要免疫反应如图所示,患者初次感染14天后可在体内检测到G抗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浆细胞受到登革病毒的直接刺激后,可产生能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B.受病毒刺激产生的M抗体对患者的康复是不利的 C.若再次感染登革病毒,患者机体内大量产生G抗体的时间应少于14天 D.据图可知登革热患者康复主要依靠体液免疫 5.(2019·江苏七市三模)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与细胞甲相比,细胞丙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发达 B.细胞乙、己是记忆细胞,细胞中DNA、RNA种类相同 C.过程④的完成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D.HIV侵入人体后,图示两个过程都会发生 6.(2019·盐城三模)(多选)T细胞易被HIV侵染,与其表面的CCR5蛋白有关,该蛋白由CCR5基因编码。某骨髓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将其骨髓移植给一名患白血病、并感染HIV的患者后,不仅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体内的HIV。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可以通过增殖与分化过程产生T细胞 B.HIV可能通过与CCR5蛋白结合,进而特异性地侵染T细胞 C.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细胞缺乏编码CCR5蛋白的基因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及习题(含详解答案)

必修三 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组成。 2、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和_____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9、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 。 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 习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2.(20XX年湘潭高三第一次模拟)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3.(20XX年高考上海卷)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 A.细胞间隙积聚组织液 B.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 C.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 D.细胞外液Na+浓度是内液的12倍 4.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

生物必修3课后练习答案(人教版)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 Mg2+、Fe2+、Cl-、HPO 42-、SO 4 2-、HCO 3 -)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 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 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四)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五)思考与讨论2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 2 与H 2 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 2 +H 2 O H 2 CO 3 H+ + HCO 3 -。 HCO 3 -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 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 2 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 2分压大于肺泡中CO 2 的分压,CO 2 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六)练习 基础题 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管的重吸收。(4)皮肤。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问题探讨 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生物必修3第一章练习

2014-2015学年度???学校9月月考卷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图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甲图的c点将降低 B.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②、⑦ C.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高于细胞膜内侧 D.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膜蛋白 2.下图表示信息分子对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调节实例,A~D表示信息分子。下列选项匹配的是( ) 3.右图表示动物体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

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C.激素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 D.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4.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环境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促胰液素 B.饮水过多——抗利尿激素 C.食物缺碘——促甲状腺激素 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 5.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现持续高热,在一昼夜中持续维持在39.5°C,则该病人在一昼夜中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之间的关系是 A.基本相等 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不确定 6.激素在调节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含量升高会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7.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 A.下丘脑和脑干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小脑和下丘脑 8.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脑干 9.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增加 B.皮肤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二、双选题(题型注释)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

免疫调节教案 教学课题:免疫调节 高考考点:考点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 考点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 教学内容:1、免疫和免疫系统 2、特异性免疫 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 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 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 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目录: 1、免疫和免疫系统 (1)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类型(3)免疫系统:①物质基础(内容)②功能 2、特异性免疫 (1)物质基础:免疫系统(2)类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过程 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 (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反应的两重性: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 (2)免疫学应用 二、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1:免疫和免疫系统 1、免疫的概念: 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出“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注意: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等

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 3、免疫系统:(免疫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是免疫的物质基础) (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①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其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内可发育成T细胞,在骨髓中可发育成B细胞。 :能产生胸腺素(是一种多肽),能诱导造血干细胞转变为T细胞,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甚微;能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②免疫细胞: -抗体结合体,但其认识作用不具有特异性;能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具有非特异性识别功能) 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能识别、传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核记忆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能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 效应T细胞(专一性):来源于T细胞和记忆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并分泌淋巴因子;能参与细胞免疫(对体液免疫也起一定的作用)。 浆细胞(专一性):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能分泌抗体(是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淋巴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 记忆细胞(专一性):来源于T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只能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但不能将抗原消灭。 例1、以下能识别抗原的一组细胞是(A)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浆细胞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 D.①⑤ 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位于体液和外分泌液中) a、抗体: (a)、概念: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注意:来源:浆细胞作用: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 本质:球蛋白特性:专一性 (b)、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注意: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正常体液免疫中的抗体的比较: (c)、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 P5:活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1)本实验是探究2,4-D浓度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所以要用不同的浓度,以进行对比。 (2)1号与2号烧杯中分别装有不同浓度的2,4-D,由两者结果可以判断不同浓度的2,4-D对插枝重要是否有不同的作用,或进一步判断是否低浓度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 (3)3号烧杯内装的是蒸馏水,起对照作用,观察枝条在蒸馏水中是否生根或生根快慢,以确定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如何。 (4)与上题同理,可以确定2个烧杯中哪个浓度的2,4-D对插枝生根有作用。 (5)(5)设计赤霉素对插枝生根的实验可以参照教科书中的本实验。可以重点考虑和观察以下问题: 1.赤霉素对插枝生根是否有作用。 2.赤霉素的相应作用与2,4-D相比有什么不同?如根生长的快、慢,根的粗、细等。 3.赤霉素浓度对插枝生根是否有影响?是低浓度抑制生根?还是高浓度抑制生根?还是都没有作用。 P11: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1.(1)根冠(2)抑制剂(3)有根冠弯曲多,去掉不同部分的根冠影响不同,似乎根冠产生的生长抑制剂影响根的生长。戊向下弯曲。己向上弯曲。庚不弯曲。(4)黑暗(5)造粉体使生长素运至根的下侧,而生长素浓度过高则抑制根一侧细胞的生长。 2.D 3.C 4.(1)B (2)顶端不是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3)下部叶片是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4)C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P16: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1.B 2.C 二、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肝脏把肝糖元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肝脏就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元,使血糖浓度维持在恒定水平。 三、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主要指细胞外液,其中有细胞生存必须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前者不能减少,后者不能增多,否则超过一定限度,细胞就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死亡。所以必须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内环境的稳定需要经过生理过程细致的协调,主要是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相应器官来完成的。

必修三 第二章 免疫调节 专项练习题

免疫调节 1、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填下列代号) 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 D.记忆细胞E.浆细胞F.效应T细胞 (4)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 (5)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相应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消化。 (6)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内后,首先通过免疫的作用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免疫将SARS 病毒彻底消灭。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现分别向正常人和甲亢病人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并于注射前和注射后连续取血测定血淸中促甲状腺激素(TRH)的浓度,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通常采取抽取血样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是利用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注射TRH后,与正常人相比,甲亢病人的血液中TSH浓度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甲亢病人体内高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产生。 (2)临床上80%以上甲亢是由Graves病引起的,Graves病患者体内存在TSH受体的抗体,所以Graves病属于病。 (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甲减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的原因可能有(填器官,有三种)功能下降。若给某甲减病人注射TRH,结果血淸中TSH无明显变化,表明病变的器官可能是。

3、Ⅰ、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1是突触2抑制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图2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中b点时膜外是电位。 (2)研究人员发现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阴/阳)离子内流,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 处,从而抑制疼痛。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ABA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甲表示。 (3)图2中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图2中三种糖尿病都属于病。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Ⅱ、黄河三角洲是现存中国乃至世界最典型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生物资源非常丰富。请回答下列问题: (4)调查该湿地中猫头鹰的种群密度常用法。 (5)该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能力,它的基础是。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 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 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效应T 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 细胞通过表面FasL 与靶细胞表面的Fas 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人体内的效应T 细胞可以来自(2 分)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效应T 细胞来杀伤靶细胞的。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细胞分泌的。 (2)图 1 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 细胞产生并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选填“流入”或“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