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井下无线人员定位系统通信09-1

井下无线人员定位系统通信09-1

井下无线人员定位系统通信09-1
井下无线人员定位系统通信09-1

目录

1. 前言 (1)

1.1 煤矿生产管理中的问题 (1)

1.2 选题意义 (2)

1.3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发展现状 (3)

1.3.1 国外研究状况 (3)

1.3.2 国内发展现状 (3)

1.4 井下无线通信人员定位系统设计的难点问题 (4)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 (6)

2.1 定位系统相关技术 (6)

2.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 (7)

2.3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备 (9)

2.3.1井上部分的设备 (10)

2.3.2井下部分的设备 (10)

2.4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软件 (11)

3井下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15)

3.1 KT106型矿用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15)

3.2 KTW118K(B)型无线基站结构特征及工作原理 (16)

3.2.1 结构特征 (16)

3.2.2 工作原理 (17)

3.3 KTW117K(B)型矿用本安手机 (17)

3.3.1 KTW117K(B)型矿用本安手机 (17)

3.3.2 手机设置 (18)

3.4 KJJ103矿用网络交换机 (19)

3.5 SIP服务器 (19)

4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无线通信系统 (20)

4.1.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 (20)

4.2几种无线通信方案的比较 (21)

4.3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功能 (22)

4.总结 (23)

参考文献 (24)

1. 前言

1.1 煤矿生产管理中的问题

煤矿的生产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而我国95%的煤矿开采是地下开采作业,而地下开采的危险性较之露天开采要大的多。我国煤层自然赋存条件复杂多变,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众多,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时刻都在威胁矿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都可能是造成事故的客观因素,矿井重大灾害及伤亡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据调查煤矿事故占工矿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的72.8%至89.6%(2002~2005年)。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对能源的需求增大,煤炭行业的开始复苏,我国煤炭开采在规模和产量上都逐年扩大,但是通过以上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却看到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的形势非常严峻,造成的损失是极其惨重的。特别是煤矿重大及特大瓦斯(煤尘)灾害事故的频发,不但造成国家财产和公民生命的巨大损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团素,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实际上,这些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集中暴露,涉及许多方面。既有自然因素、科技投入和研究的不足,也有人为因素以及国家的体制、煤矿企业管理不善等因素。更让人担忧的是,煤矿井下普遍存在入井人员管理困难,难以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及作业情况,一旦事故发生,对井下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信息,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

目前国家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各大、中、小煤矿的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陆续在装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系统的装备大大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和安全生产管理效率。但是,现有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监测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环境安全监测:监测各种有害气体及工作面的作业条件,如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氧气浓度、风速、空气温度、压力、粉尘浓度等等;二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监测:监测主要生产环节的各种生产参数和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如煤仓料位、水仓水位、水泵、提升机、扇风机、压风机、胶带输送机、采煤机等运行状态和参数等运行状态和参数。可以看出,井下矿工并不是现有监控系统的监控对象,他们在井下的位置和运行轨迹仍然是不得而知的,一旦发生突发性灾难营救工作将无从下手。矿难事故发生后,对遇难的

井下工作人员生命的抢救成为首要任务,决策指挥人员必须全面分析灾情及其灾变趋势,迅速组织侦察工作,准确探明事故性质、原因、影响范围、遇险人员数量和所在位置,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路线进入灾区,营救灾区遇险人员。然而,目前国内煤矿正在使用的该类监控系统,并不能实时提供井下工作人员的具体位置与分布情况等重要数据,加之井下地形复杂,国内大部分矿井救护技术装备落后,人员素质较低,这些都给侦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在搜寻井下遇险人员的过程中,救护队员只能依靠反映矿井现实情况的有关图纸以及事故现场侦察得来的各种信息展开抢救工作。在缺乏准确数据的情况下,无法迅速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营救方案与措施,结果错失最佳的营救时机,甚至是盲目营救。1.2 选题意义

面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是走新型煤炭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煤矿的现代化管理和煤矿的安全生产是煤炭行业举足轻重的大事。在煤炭行业管理和安全方面,人的管理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长期以来,大部分矿井,尤其是现代化的矿井,井下都是连续生产,然而煤矿井下的员工状况如何,一直是较难查清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即使是我国的现代化矿井的管理,也只能是依据传统矿灯管理、领取工作牌等考勤方式来了解下井人员的数量和情况。随着无线通信、自动识别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监测应用领域中的不断发展,如何确定灾害事故中遇险人员的具体情况和分布位置得到进一步地解决。特别是在国内射频识别技术的引进和发展,使得对下井人员进行实时跟踪变得可行。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对井下人员进行跟踪定位不仅能方便决策人员快速准确了解井下遇险人员的具体分布位置、赢得抢救的宝贵时间,还可以用于煤矿的日常考勤、生产调度等方面。不仅加强了煤炭行业的生产与安全管理,使生产调度及时、准确,更得使煤矿的安全生产保障系统大大提高。

在建立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后,若井下发生突发事件,可立即通过地面主机实时查出井下各位置的人员状况,这样就能够做出及时的抢救决策,使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平时可以用来指挥生产做出优化决策,使生产指挥高效。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将在矿井的防灾、减灾以及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高性能的计算机矿井监

测系统的应用前景尤为的广阔。

1.3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发展现状

1.3.1 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研制矿井计算机监控系统始于20世纪60年代,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世界主要产煤国(如美国、英国、德国、波兰、前苏联等)从50年代开始,陆续地把监测、监控技术应用到安全生产管理上。随着射频识别技术的兴起,国外也加快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并成功地将其应用到了井下人员定位监控系统中。英国的Davis Derby Limited公司采用最新的无线射频技术开发了专门用于煤矿井下应用的多标签读取系统;戴维斯德比公司在地面和井下RFID系统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已拥有十几年的丰富经验;澳大利亚芒特艾萨矿业公司开发了一种人员探测系统,用于监测矿工进入危险地带;在南非的德里方月(Driefontayne)矿,安装了一种人员跟踪系统,它使用由澳大利亚ISD公司制造的一种射频识别系统源信标;这个系统使用顶板安装的天线,用来监控装在每个矿工帽上的小型无源信标。1990年8月,美国安菲斯公司利用超低频信号的穿透力研制开发的世界唯一套可实现超低频信号穿透岩层进行传输的无线急救通讯系统(PED,即Personal Emergeney Device系统)在悉尼附近的一所煤矿投入使用。PED系统的先进技术工艺和优越的性能得到了矿区领导的一致肯定。该系统能够提供一些预先编制好的紧急信息,这些信息在紧急情况出现时自动生成。该系统可以直接连接现有的监控设备,可以监控多种输入。这些警告信息由矿井工作人员预先指定,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替告发送给井下全部或相应的工作人员。

1.3.2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监测监控技术起步较晚,自1974年以来,仅有几种单一的瓦斯监测仪器投入使用,如AYJ-1,AWBY-1.2,MJC-100等,实现了对瓦斯的连续监测。为了加快实现煤炭工业现代化管理的步伐,我国先后从波、法、德、英、美等国批量引进了安全监控系统并装备了部分煤矿,如美国的SCADA系统、英国的MINOS系统、德国的TF200系统、法国的CTT63/40/u系统、加拿大森透里昂系统,这些系统在我国煤炭行业中发挥了作用,也为我国研制矿用监控系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国内曾由中国煤炭部安全司、中国国际技术咨询公司连手与安菲斯

公司确定合作关系,决定三方共同在中国煤炭领域推广PED系统。1998年,人同矿务局在人同煤峪口矿安装了中国第一套PED系统。结果证明PED系统信号可以穿透岩层传播并覆盖到全部生产区,发出和收到信号准确率为100%,最远穿透距离达2.8公里。

80年代后期,在引进外国设备的同时,消化、吸收了制造技术,并结合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先后研制出自己的监控系统,如KJ1,KJ2,KJ4,A-1,KJ10,KJ11,KJ22,KT,KJ95及焦作工学院研制的KJ93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等,并在我国煤矿大批使用,有的系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系统主要也是侧重于安全参数的检测,而没有对下井人员进行实时监控。

随着自动识别技术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应用,国内一些煤炭科研机构不断推出新一代的人员自动识别系统,并成功应用于下井人员的管理。到门前为止国内部分矿井,尤其是现代化矿一井都安装了识别系统,用以取代以前依据矿灯管理来对下井人员进行管理。人员识别系统从最初的条形码、光电孔卡式到现在的指纹、红外线式考勤形式各不相同,这些技术装备利用不同的识别原理对下井人员进行监控、记录。深圳世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一起,于2003年8月开始研究“矿井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经过资料收集、调研、方案论证、设计、试验室试验、样机加工、性能测试、防爆送检及井下工业性试验等阶段,历时近一年半,完成了全部研究内容。矿井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在完成了全部开发设计、样机生产加工、实验室性能测试和防爆检测检验后,成套产品于2004年10月在重庆松藻煤电集团公司二矿、西山焦煤集团屯兰矿、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朱家店煤矿第二坑口等地进行了现场安装和工业性试验。

我国现在研发的新型人员定位系统主要以有源射频卡为基础,提高了射频卡的使用的方便性,但由于基于射频识别耦合原理的有效通信距离仍然相对较短。普遍用于远距离射频识别的2.4G频段的信号对障碍物的穿透力很弱,信号衰减快。而矿山的井巷往往错综复杂,环境十分恶劣,当多人同时经过井下同一射频阅读基站时,往往出现漏读率较高,系统稳定性不够等问题。

1.4 井下无线通信人员定位系统设计的难点问题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有以下几个难点问题:

1. 矿井下环境恶劣,通信条件复杂,并且属于易燃易爆场所,因此对通信问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正是井下的通信问题。目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多是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井下建立无线监测网络,对持有射频标签的工作人员进行位置信号采集,然后送到地面进行处理、显示。但限于发射功率和通信环境,井下的无线通信距离较短,又由于地质结构复杂,电磁波信号不能有效的穿透岩层,造成无线通信局限在狭窄的巷道中。

2.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还必须要考虑电源的供电问题,所有电气设计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井下与地面的通信可以采用工业现场总线,增强通信抗干扰能力,同时满足通信需求。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

2.1 定位系统相关技术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目的一是为了矿井正常运作时对井下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另外一个目的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以为救援队提供被困人员的位置和状态信息,赢取宝贵的救援时间。因此从这两个目的出发来考虑定位系统的设计方案。从目前的应用看,定位系统有多种形式。

1. GPS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等特点,是最常见的一种定位系统,主要为船舶、汽车、飞机等运动物体进行定位导航。GPS定位系统正常工作需要空间部分(卫星)、地面控制部分(主控站、监测站、地面控制站)和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按照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

2. 短距离定位技术

短距离定位是相对于全球定位而言的,其工作原理和GPS定位原理都是基于电磁波定位技术。短距离定位技术的应用范围一般为几十公里,其定位系统主要由分布在定位区域边缘的基站和定位区域中的移动接收站组成。移动站通过测量到基站的距离,然后根据基站的位置信息按照定位解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计算出移动站在定位区域中的位置。

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系统是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FRFID技术的井下定位系统。能够及时(无轮巡、无延时)、准确(无错码、无漏卡)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井下人员可以通过持有的定位卡片向地面机房求救,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上海聚来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2.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

井下人员定位跟踪及考勤管理系统涉及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电子电路、防爆本安电源、数字通讯、无线识别RFID技术、井下工业以太网、井下施工等方面。因此,在设计方案时,除了考虑其功能外,在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容错能力及异常保护等方面也进行了充分考虑。项目方案确定利用现有成熟的高速工业以太网系统作为主传输平台,开发相应的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基站、人员无线编码发射器等设备与系统挂接,通过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基站及考勤管理专用软件与主系统以标准的专用数据库进行后台数据交换从而实现井下作业人员的跟踪定位和安全管理。系统总体设计主要体现在:

实现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进出的有效识别和监测监控,使管理系统充分体现"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实现数字矿山的目标。

为煤矿管理人员提供人员进出限制、考勤作业、监测监控等多方面的管理信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通过该系统可在事故现场10~30米范围内可立刻探测该作业面工作人员及其数量,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的高效运作。

系统设计具备安全性、可扩容性、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

由上述可知,GPS定位系统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但对于井下定位系统的实现有一定难度。首先由于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的无线信号不能穿透到矿井井下,因此不能直接实现井下与井上的无线通信,为了通信还要建立井下移动通信网络;另外使用GPS定位系统的成本较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煤矿众多,井下工作人员众多的国家不太实用。

实际上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正是基于短距离无线定位技术,但由于煤矿井下环境与地面差别较大,信号在传输路径衰减严重,干扰较多,且不易穿透巷道,无线传输只能局限在巷道中。目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一般采用在井下巷道中建立多处无线通信基站,由井下的工作人员携带无线收发装置,以此实现井下的无线通信。实际上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关键环节正是井下的无线通信问题,一旦建立起无线通信系统,即可实现许多附加的功能,其中包括定位功能。

图2-1为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原理图。图中BS为无线通信基站,基站沿煤矿井下巷道分布,覆盖井下工作人员的活动范围;MS是移动站,即井下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的无线收发装置,能向基站发送自身ID以识别工作人员;现场总线

部分负责把所有的基站连接起来和地面进行通信,及时将井下的无线定位数据传送到地面进行处理和显示;地面的处理显示中心将接收的定位数据与基站的实际物理位置进行比对,判断出对应数据的位置,再通过查询人员ID 号得到人员的位置数据。为了直观显示结果可以采用GIS 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对人员的位置进行显示;远程监控部分方便各个管理层及时了解矿井的工作情况,实现多级监管。

图2.1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原理框图

BS

BS BS 无线通信

MS

MS MS 避雷器

网关 地面处理与显示中心

远程监

控部分

矿井巷道 地面 现场

线

Tag1

Tag2数据处理

巷道A

巷道A

BS1BS2

Tag1

Tag2

Tag1->张山

Tag2->李四

煤矿井下

地面监控中心BS1

BS2

图2.2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工作示意图

图2-2为系统的工作示意图,井下不同的巷道中分别安装有一些BS (基站),BS 安装的物理位置是确定的,这样井下位置就可以反映到电子地图上。Tag (电子标签)由工人携带,工人在巷道中工作时,其携带的Tag 会被某个BS 所识别到,由于Tag 与实际的工人人员是一一对应的,因此BS 就能识别出工作人员。当BS 的数据传输到地面后,参照BS 的物理位置和Tag 的人员对应列表就可以获得工作人员的定位信息,同时可以将监控数据实时进行显示,达到定位的目的。

2.3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备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采用RFID 识别技术,识别载体由电子识别卡、读卡器组成。

1) 电子识别卡

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载有标签的身份编码(ID )信息;

2) 读卡器

接收电子识别卡反射回的微波合成信号后,读取电子识别卡中的ID 信息,然后将信息发送到地面监控中心;

3) 监控主机

数据信息经分析处理后,将井下人员(或机车等移动目标)动态分布在主计算机界面中得以实时反映,从而实现井下安全状态在井上数字化管理。

图2.3定位方案图

图2.3为定位方案图,电子识别卡芯片在井下工人的身上,含有工人基本信息,读卡器无线天线发射信号读取电子识别卡(人员定位卡),将信息发给监控主机。

2.3.1井上部分的设备

井上部分根据接收的各个员工和设备身份编码,匹配数据库中各身份编码对应的身份信息,如姓名、班组、工种等,并实时显示在监控屏幕上和存储在电脑数据库中备用。

井上部分以以太网为主要传输的途径,包括位于监控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监控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数据库服务器存储了对应电子识别卡的人员姓名或设备名称、编组、班号、考勤记录等数据信息。通过实时采集到的电子识别卡信息,匹配记录在数据库服务器的个人和设备信息,可以实时地完成井下人员与设备的跟踪定位工作。利用局域网,也可以使安监局、矿务局以及相关的客户端(相关部门),实时了解井下人员和设备情况。

2.3.2井下部分的设备

井下部分实现员工或者设备身份编码数据的读取,并经防爆电缆实时传输到井上部分。

井下部分以防爆电缆作为主传输途径(CAN总线形式),主要由读卡分站、电子读卡器、防爆电源等组成。读卡分站固定安装在各主要巷道的进出口,汇总

该读卡分站下读卡器的数据信息。电子读卡器安装在井下主要位置或危险位置,如交叉道口、工作面、危险场所(如盲巷、掘进头等)、地面主要出入口等需要监测的地方安装,不断地进行数据巡检和信号采集。整个井下系统以分布式形式安装,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电子识别卡分为员工识别卡和设备识别卡。员工识别卡由员工随身佩戴(如安装员工的安全帽上、腰带或矿灯等),不需要附加携带设备,设备识别卡安装上下井需要监控的大宗设备或移动目标上,如车辆等。

图2.4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工作示意图

图 2.4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分为井上部分和井下两部分组成,监控中心实现实时了解井下工人的位置,工作时间,工种等信息。

2.4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软件

采用目前先进https://www.doczj.com/doc/703177280.html,开发平台开发,结合功能强大的SQL SERVER 数据库。基于B/S结构的网络监控软件,可通过IE浏览器即可在网络上浏览、查询、打印矿井人员定位及考勤管理等相关信息。

软件共分为十大功能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1、图形显示功能:提供丰富的表示方式。系统图采用SVG矢量图形格式,支持界面无闪烁刷新,无极放大和缩小,具备任意漫游功能。根据图形的局部细化可以知道矿井巷道分布,各巷道的人员分布,人员的滞留时间。直观的显示设备的通讯状况。当有人员超时或通讯异常时动态模拟图实现不同的图形符号闪烁显示(同时系统会自动声光报警),并有详细的报表描述,根据矿方需要可以自动进行语音报警。如果矿方具有短信发送平台,系统软件可以根据用户要求设置短信报警。

图2.4.1人员定位考勤管理系统示意图

2、人员跟踪功能:该功能是本套系统定位部分的核心功能,使用本功能可以实时跟踪到特定人员的当前井下位置,当天上班途经的地点和时间,在各位置的滞留时间,并可对其运行轨迹在巷道分布图上进行形象直观的回放。使用该功能可以对特定人员进行迅速定位,核查相关领导是否进行了跟班作业,监督特殊工种;对于井下特定位置财物遗失和损坏可以圈定相关责任人;事故发生时,可以迅速确定相关遇险人员的数量,最近出现位置和时间,为事故抢险提供可靠依据;事故抢险过程中,地面指挥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抢险人员与被困人员当前所在位置,为事故的抢险赢得宝贵时间;事故发生后可以根据该系统保留的历

史数据,进行事故分析和责任界定提供参考依据:

●选择跟踪:本功能对任意指定编号或者姓名的员工进行实时跟踪(可对跟踪人员

进行增减);指定人员一旦在井下移动了位置,可以第一时间进行自动报告。这

对于监督特殊工种当前的作业状况非常实用,是调度人员有用的跟踪工具。

●实时跟踪:本功能对当前经过目标识别器的人员进行实时显示;可以知

道当前指定时间内处于活动状态的员工。直观形象的表示出人员的实时

流动状况。

●活动轨迹:本功能可对下井人员任意时间的活动轨迹进行查询。

●位置查询:本功能可对指定人员当前井下位置进行查询。

●个人定位:此功能是在巷道布置图上快速的标识出特定人员的位置。与

位置查询功能是一个互补。位置查询是以文本报表方式提交给用户,而

个人定位是将结果以图形的方式展现。

●轨迹回放:本功能实现任一员工某指定天的运行轨迹在背景图上进行回

放。形象的反映了其当天所行走的轨迹,给出了图形表示,也提供了数

据报表,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图形演示工具。

●分站人员查询:查询特定分站上当前人员的信息,来源地以及滞留时间;

知道某个特定工作面附近分布的人数及时间。当事故出现时,为特定区

域人数统计和明细提供依据。

3、查询统计:

●井下员工查询:可以按照自定义组合条件查询出井下员工当前位置和来

源位置及滞留时间。可以方便的打印相关报表和导出为EXCEL文件。

使用此功能可以动态掌握当前井下员工的信息。

●员工分布查询:对井下分布各分站进行相关统计,点击相关地址可以获

得分布人员明细;

员工分布查询

●井下人数统计:对当前和当天下井人数进行汇总;使领导及时把握全矿

下井人员情况;此统计人数可自定义显示在图形界面上。

井下人数统计

●区域人数统计:可以任意设置和管理相关采掘区域,自动进行区域人数

统计。使管理人员可以方便的知道特定区域的工作人数。点击相应区域可以获得相关人员明细。

区域人数统计

●未到达区域查询:此功能用以督察和考核相关领导跟班情况,特殊工种

是否循检了其工作范围的所有区域。点击相关状态,可以得到到达人员和工作的明细记录。使监督考核变得简单可行。

●超时员工查询:在人员定位系统设计中使用了多种报警机制。可以根据

矿方的实际工作情况设定额定工作时间。在超过正常工作时间范围,此

人如果没有上井,软件自动在此人最后出现的地方以人员超时图标进行

提示,并为此人提供当天的详细运行记录报表。

3井下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3.1 KT106型矿用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KT106型矿用无线通信系统(以下简称KT106系统)是新一代的矿井无线语音传输系统,不同于传统的有线电话通信和无线窄带语音通信方式。该系统将Wi-Fi技术与IP技术相结合,利用SIP协议提供语音服务,通过PBX语音网关NGN技术与传统PSTN程控交换机联网,可在煤矿井下实现传输速率达到54Mbps 的无线语音及数据传输。在实现语音通信的同时也为煤矿搭建起了一个宽带无线传输平台。

KT106系统以光纤有线网络为骨干,以无线网络为延伸,在井下安装无线基站,通过无线局域网络覆盖井下巷道,使用矿用本安手机、固定电话等终端接入设备来实现群呼、组呼等功能,从而实现井上对井下的语音调度以及井下对井上的信息反馈。本系统采用标准的工业以太网络结构,为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数字化视频监控及各种井下传感器(例如:瓦斯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等)数据的集中采集与综合处理提供了一个共用的平台,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的“三网合一”,为生产调度、应急救援、安全监控与督察提供科学手段。

KT106系统采用信号设备本安和近程本安供电的方式,使设备满足在回风巷道和工作面全天候工作的安全等级和技术要求,语音数据通过工业以太网平台进行传输,通过配套的系统管理软件、语音网关及地面基站等设备,形成一套完整的以矿井工业以太环网为传输主干,高速无线信号进行空间覆盖的宽带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使我国煤矿无线通信技术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KT106系统的主要组成设备有:KTW118系列井下通信基站、KTW117系列手机、Wavion地面基站及CPE、KJJ103矿用交换机、SIP服务器、ETG3008地面数字语音网关。其典型组网模式如图3.1所示:

图3.1 系统设备组网结构图

图3.1井下人员间、井下与井上之间的通信,用本安手机将信号传到无线基站,通过地面基站矿用交换机到服务器在语音网关下通信。

3.2 KTW118K(B)型无线基站结构特征及工作原理

3.2.1 结构特征

KTW118K(B)型矿用无线通信基站采用接口、电源一体化设计,外型结构为长方体。基站内主要包括电源模块、无线信号转换板(以下简称AP)、IP信号调

制模块(网络延迟器)、定位模块、指示灯等零部件。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图3.2 基站结构图

3.2.2 工作原理

KTW118K(B)型矿用无线通信基站采用调制解调原理转换和发射无线信号。基站接收到手机的无线信号后将其调制打包,通过矿用网络交换机送到地面的管理主机,经主机处理后又经交换机送到覆盖呼叫目标所在区域的基站,呼叫目标手机接收信号后解调成语音信号给与持机者,完成通话。

3.3 KTW117K(B)型矿用本安手机

3.3.1 KTW117K(B)型矿用本安手机

KTW117K(B)型矿用本安手机(以下简称手机)是KT106型矿用无线通信系统的语音终端,实现持机者之间在地面及煤矿井下的无线语音通话。手机主要由射频部分、逻辑部分和电源部分组成,其中射频部分由接收信号部分和发送信号部分组成。手机在接收信号时,首先利用专用芯片把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与发射信号分开,使收发互不干扰,然后经过滤波、放大、混频及A/D转换后送数字信号处理器处理。发射信号时,由数字信号处理器给出信号,经振荡电路产生载波信号,然后经分频、鉴相、放大后送天线发射出去。

3.3.2 手机设置

图3.1矿用本安手机

手机外观如上图所示,手机开机后,需要设置基本参数才能正常使用。按左功能键进入菜单,通过左方向键与右方向键选择菜单选项,选择“设置”,按确定键后进入设置选项,在“设置”里进行电话设置、WLAN设置、VOIP设置。

a)电话设置:

电话设置里有音量设置、提示模式、语言、编辑问候语等,编辑问候语可以设置为手机号码。

b)WLAN设置:

输入密码(000000),选择“1 Default1”,然后选择“4 WLAN搜索”,搜索完成后,按两次确定键,选择“3 IP设置”,选择“2使用静态IP”,然后选择“1 IP地址”(IP地址设置为10.1.2.×××,手机IP地址根据矿上实际情况确定),选择“2 掩码”(掩码设置为255.255.0.0),选择“3 网关”(网关设置为服务器

地址),然后返回到“更改”,选择“4 自动连接”,选择“2 启用”后返回到“WLAN/IP设置”,按确定键选择“1 使用”,返回到“设置”。

c)VOIP设置:

输入密码(000000),选择“1 Default1”,选择“2 更改”,选择“1 VOIP 帐户”,选择“2电话号码”(填写分配的手机号码,手机号码根据矿上要求填写),选择“3 SIP域”(SIP域设置为服务器地址),选择“3 VOIP服务器”,选择“1 SIP 服务器”(SIP服务器设置为服务器地址),然后返回选择“1 使用”,此时返回首页显示日期(2000/1/1)则设置成功。

3.4 KJJ103矿用网络交换机

KJJ103型矿用网络交换机是集数据交换与信息管理于一体的井下工业以太网传输的关键设备,具有高传输速率,可同时传输数字、语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在保证煤矿井下数据可靠传输的同时还能为井下设备维护提供非常便利的管理功能。

3.5 SIP服务器

为适应煤矿管理的特殊需要,对地面服务器配套的系统管理软件在数据结构、实时处理、存储方式、软件功能、逻辑控制、网络功能、图文显示等主要部分进行了全面优化设计。

系统软件采用Linux平台开发,比常规软件有更强的防错、防病毒、纠错能力,运行稳定可靠。系统软件在开发中采用多线程并行通信,异步通信等先进技术,为煤矿用户量身定做,采用Web管理界面,操作简单,界面简捷明朗。

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预留端口,具有很好的扩展能力,可根据需要添加各种功能。

地面管理软件的主要作用是对KT106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调度和管理,类似于煤矿监控系统的中心站。

目前系统服务器软件主要功能包括:

1.基站设置管理

2语音网关设置

3.号码注册授权

4.紧急呼叫报警

024矿用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方案

矿用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方案

1煤矿无线建设需求 1.1 通信需求 煤矿通信需求: 当前需要建设一套稳定可靠的无线调度通信系统,来提高煤矿的生产调度水平和安全性。并能够搭载该系统能融合高速数据传输,为后期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矿井搭建先进、稳定、可靠的系统平台。 为了提高煤矿的生产调度水平和安全性,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和业界的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供基于LTE技术的无线调度通讯系统,组建矿区无线调度通信专网,实现井上井下的移动通信,提供语音、视频通话和高速的数据传输。为煤矿数字化矿山建设提供统一的移动高宽带信息平台,进一步实现煤矿生产管理智能化、移动化,推动国内煤矿向数字矿山演进。 该系统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煤矿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水平,提升该矿的通信效率和调度水平,提高矿井作业人员的安全和整体管理工作效率。 2矿用无线调度通信系统技术分析 2.1 矿用无线通信技术分析 目前市场上应用较广矿用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无线通讯系统、3G 无线通讯系统(TD-SCDMA)。本次拟采用4G通信的技术,现对于4G通信技术做了如下分析。 对各矿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技术分析,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述分析: 1) WIFI的主要优点:数据传输速度较快;主要缺点:语音质量较差、业务 移动性较差,小厂家众多不掌握核心知识产权,服务参差不齐。2) TD-SCDMA的主要优点:语音通话质量高、业务丰富、业务移动性好、

大众技术、产业链完整丰富、中移动开放接口的情况下,可以与公 网互通、一机漫游。主要缺点:在传输高清视频时数据传输略有不 足。 3) LTE(4G)具备WIFI和TD-SCDMA(3G)的优点,具有数据带宽大、业务 移动性好、抗干扰性高等优点,能够充分满足井下的无线通信的需 要。在特殊地点的视频如井下机车运输的无线视频监控,具有其他 制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4) LTE(4G)作为通信的发展方向,为煤矿数字化矿山建设提供高速数据通 路,充分满足煤矿的无线通信需求。 2.2 4G无线通信技术 4G无线通信技术具有高数据率、低时延和网络扁平化结构的特点。中国工信部于2013年12月4日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LTE)”经营许可。随着LTE的正式商用,产业链的成熟,使得LTE在煤炭的应用成为趋势,为数字化矿山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符合数字化矿山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对于以前的通信系统,4G(LTE)主要的技术优势如下: 1)更高的速率 LTE在20MHz带宽下可实现下行峰值速率可达150Mbps,上行峰值速率可达50Mbps 2)低时延 LTE系统控制面时延小于100ms,业务面时延小10ms。 3)大容量 每小区激活用户数最大400,在线用户数最大1200. 4)支持多种小区带宽 5MHz\10MHz\20MHz,更方便组网,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5)覆盖和移动性能好 采用不同的格式,地面覆盖距离最高可达100km。

煤矿井下无线通讯

矿井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煤矿井下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因此,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不同于一般地面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本安型电气设备。煤矿井下具有瓦斯等可燃性气体和煤尘。因此,无线通信设备要求是安全性能好的本质安全型、防爆设备。 (2)传输衰耗大。煤矿井下空间狭小、巷道倾斜、有拐弯和分支、巷道表面粗糙,且有风站、机车等阻挡体,传输衰耗大。 (3)发射功率小。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的发射功率一般为10mW-40mW左右。 (4)抗干扰能力强。井下空间窄小、机电设备相对集中、功率大,电磁干扰严重,故设备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5)防护性能好。应有防尘、防水、防潮、防腐、耐机械冲击等性能。 (6)抗故障能力强。煤矿井下环境恶劣,设备故障率高,人为破坏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矿井无线通信系统应具有较强的抗故障能力,当系统中某些设备发生故障时,其余非故障设备仍能继续工作。 (7)信道容量大。煤矿井下是一个移动的工作环境,现有有线调度电话受到局限。随着无线通信系统可靠性、通信质量的提高、功能的完善、成本的降低,它将在生产调度特别是抢险救灾中起到主要作用,故需具有较大的信道容量。 (8)移动速度慢。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中手持机的移动速度较慢,这主要是矿井人员及运输工具特性确定的。 2矿井无线通讯系统的建设原则 根据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炭工业局、煤矿安全监察局统一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我们形成了井下无线通讯系统的建设原则如下: (1)坚持以《煤矿安全规程》为依据来确定井下无线通讯系统技术方案的原则;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应用成熟的井下通讯产品的原则; (3)坚持新老兼顾,避免重复建设,力求少投入、高效益的原则; (4)坚持网络、数据资源共享,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原则。 3系统应用定位及建设思路 (1)井下无线通讯系统是当前有线调度通讯系统的有机补充,是安全生产调度通信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管理。因此,新建无线通讯系统要与原有有线调度通讯系统、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等进行有机、无缝结合,已经形成的系统要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逐步完成各个系统的集成。 (2)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作为调度通讯系统的有机补充,要充分考虑投资承受能力,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分析井下场点的重要程度,对信号覆盖点进行提前规划,并结合系统技术参数,提出信号覆盖率要求。 (3)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作为调度通信系统的一部分,要重点分析其专用调度功能的提供能力,保证与有线调度通讯系统的统一调度。已经形成无线通讯系统的单位,要统一到这个要求上来。(4)井下无线通讯系统的应用必须与GIS技术有机结合,并深入开发与地质测量、通风防尘等专业信息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井下自控系统的接口,为提高井下工作效率及应急处理能力奠定基础。 4现有系统 煤矿井下的特殊性,制约了矿井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在地面上广为应用的GSM、CDMA以及卫星电话等无线通讯方式,受其自身工作原理、发射功率、建设成本等方面影响,至少到目前来看,基本不适合煤矿井下应用。 截止到二十一世纪初,国内煤矿井下采用的主要有用于井筒、工作面、胶带输送、电机车等局部的无线通信系统,可用于全矿井的无线通信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软件使用手册2.0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用户手册2.0 深圳市哲扬科技有限公司 2012-02-09

前言 系统简介 本系统是以监控与定位一体化为主要特点的管理系统,以此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加快矿山生产工作现代化进程,在保障矿山安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矿用人员定位系统是深圳哲扬科技有限公司为矿井、矿山隧道等场所的人员和移动设备进行实时定位、跟踪监控和考勤管理开发的完整解决方案。本系统能及时、准确将井下各个区域的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矿用人员定位系统可对矿井入井人员/设备进行实时定位、跟踪监测,随时清楚掌握每个人员/设备在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如果发生灾变,还可以立即从监控计算机上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具体位置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和他们的姓名。利用系统的日常考勤管理功能,能对下井人员进行考勤管理。 《培训手册》简介 本手册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篇系统概述 系统概述介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2.0》的结构,工作原理。 第二篇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篇指导系统管理员完成对软件运行环境的配置、软件的安装、及初始化设置等。第三篇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篇指导不同角色权限的用户使用不同的功能,对每一项功能操作的具体过程、步骤进行描述,它旨在描述操作的功能及流程,是本手册的核心部分。

目录 前言..................................................................................................................................................... I I 第一篇系统概述 (4) 第一章系统架构 (4) 第二篇人员定位系统功能 (5) 第一章界面概述 (5) 第二章查询 (9) 第一节实时查询 (9) 第二节历史查询 (11) 第三节人员报警查询 (13) 第四节基站报警查询 (17) 第五节查询统计 (19) 第三章管理 (20) 第一节信息管理 (20) 第二节地图设置 (23) 第三章系统管理 (28) 第四章系统操作流程图 (30)

井下人员定位概述

井下人员定位概述 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煤矿数量超过世界上其他要紧产煤国家的煤矿总数,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支柱产业。安全是煤炭生产的头等大事,安全对煤炭生产起着保证、支撑和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家针对煤矿安全咨询题采取了多方面的有力措施,但由于长期以来煤矿安全投入明显不足,煤矿企业安全装备严峻缺乏,安全治理手段极其落后,国家煤矿安全形势仍旧十分严肃。因此,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推广采纳先进的煤矿安全装备与手段已成为煤炭行业迫在眉睫的必定需要。 煤矿安全最重要的是保证矿工生命的安全,煤矿安全治理最重要的也是对矿工安全的治理,其中对矿工在井下工作位置的准确监测是实现保证矿工安全目的的差不多前提。为此,国内外专门多企业投入大量精力,纷纷研制出一批针对井下人员的考勤定位系统,但从技术和性能等各方面都存在专门多咨询题和缺陷,不能满足对井下人员位置准确监测的要求。 针对现代矿井生产企业迫切的安全治理与人员治理需求,西安凯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应用最先进的射频识别与无线监控技术,历时5年半,潜心研制出国际领先的井下目标定位跟踪系统——KJ133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治理系统。该系统的明显特点是可实现井下各种巷道条件下的信号“全覆盖”,实现对井下人员、车辆、设备等目标的“全程的、实时的、连续的、精确的定位跟踪”,同时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实时双向无线通讯”。该系统的应用,可极大提升矿井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治理水平。目前,公司产品已成功应用于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分公司、铁法煤业集团、阳煤集团、鹤壁煤业集团、澄合矿务局等国有大型煤矿企业,并得到用户一致高度认同,为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调度、安全监管与应急救援等信息化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有力保证。 2、系统总体方案

无线通信系统运行管理制度11-

关于印发《井下无线通信系统 运行管理规定》的通知 矿属各单位: 为确保我矿无线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宁夏煤矿安全监察局《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及《煤矿安全生产最新技术与国家强制性标准推广系列—井下人员定位与无线通讯技术实用手册》,特制定本使用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遵照执行。 一、总则 1.无线通信系统由调度交换机、中心站电脑、UPS电源系统、地面无线路由器、地面读卡器基站、井下本安型电源箱、井下本安型通信基站、井下通信电缆及配线设备、手持无线本质安全型手机等组成。 2.规范无线通信系统设备的管理、运行、维护工作,定期检查,迅速、及时排除通信障碍,确保电路畅通和设备完好,提高管理、运行维护水平,保证无线通信系统设备的可靠、稳定运行,是通信维护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 二、职责范围 1.调度中心通信维修组职责 调度中心通信维修组负责组织、编制矿内无线通信系统网络

的月度、年度测试、维修计划和大修、更新计划,制定优化无线通信系统网络组织方案和电路调配方案,组织对无线通信系统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2.调度中心通信维修组维修人员职责 (1)调度中心通信维修组担负无线通信系统及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 (2)调度中心通信维修组维护人员要定期检查基站的运行情况,发现运行异常的无线通讯设备马上进行处理,保证各项指标和性能符合要求。 (3)无线通信系统发生通信中断、严重故障时,立即报告调度值班员和调度中心通信维修组,并迅速查明原因,排除故障,恢复通信。 (4)调度中心通信维修组检修人员定期对无线通信系统设备和电路进行测试,确保通信畅通。需要停电检修时,要提前通知各单位,并保证重要用户的通信。 (5)维护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按计划检查、测试,把技术维护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到日常维护工作上。 (6)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施工时,必须根据无线通讯系统的布局,科学合理给出安设方案,不得以破坏系统总体性能与结构为代价而擅自施工。

聚来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具体实施方案模板.doc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1.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1.1 系统概述 基于第三代RFID 技术研发的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系统是采用目前国际上最 先进的 BEST-RFID技术的井下定位系统。能够及时(无轮巡、无延时)、准确(无错码、无漏卡)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 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 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井下人员可以通过持有的定位卡片向地 面机房求救,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上海聚来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 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 作的效率。 第三代RFID 技术 ---BEST RFID--- 又称卓越RFID。是从第一代RFID 不能准确无 误识别人员信息—-- 到第二代RFID 只能单读头较准确识别,再到第三代BEST RFID--- 卓越 RFID 能网络化、多方向、多读头,(两个以上、单一子网即多可达上百个,整个网络可达上千个)同时准确识别人员定位信息的本质性飞跃。 第三代 RFID 技术 ---BEST RFID ,又称卓越RFID,应用 0.13um 芯片制造工艺, 依靠世界顶尖的射频电子技术专家,整合国际上最领先的天线技术、光通信技术、工 业以太网传输技术、数据库处理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互联网 技术、工程结构学技术、井下应急救灾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课题攻关,全面、 完善、彻底地解决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遇到的前两代RFID 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问题。 前两代 RFID 技术虽然在一些应用中能解决单一读头识别,但当系统要求两个以 上读头组成系统网络,用于识别人员信息和定位时,会出现人员信息、定位数据延 时达 10 秒、 10 个以内读头数据延时就达30 秒, 10 个以上读头,数据延时高达三、 五分钟以上甚至十数分钟的不治之症。并且,多读头时数据传输较慢。因数据轮巡,各读头数据只能分批上传,造成井下人员的定位信息忽前忽后,定位轨迹上下乱窜。根本不能即时有效反应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更突出的问题是,整套子系统读头数 量不能超过 30 个,超过时就要增加通信箱,造成数据延时成倍增加,延时达五分种甚至十几分钟,井下 30 秒,人就可能移动一百米,五分种以上的人员定位信息,人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doc

xxxxx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1 山西xxxx煤矿 KJ278 矿用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设计方案 全力打造数字矿山管理平台 北京凯瑟新起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Beijing capstone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目录 第一部分KJ278矿用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介绍·······4-13 一、系统概述(4) 二、系统组成(4) 三、系统工作原理(5) 四、系统管理功能···························5-10 五、系统主要技术指标························10-13第二部分xxxx煤矿应用设计方案及报价···········14-19 一、项目基本情况简介(14)

二、方案设计遵循的原则(14) 三、方案设计思想(14) 四、系统方案设计依据(15) 五、项目设计介绍(16) 六、系统效果图(17) 七、人员定位设计安装位置表格(17) 八、相似成功案例(17) 九、项目报价表............................18-19 第四部分质量控制....................20-21一、电路板的生产. (20) 二、元器件的保证(20) 三、产品的生产···························20-21 四、生产过程的质控(21) 五、产品的出厂检验(21) 六、产品的包装运输及现场调试(21) 第五部分项目的实施、调试与验收··············22-25 一、项目管理(22) 二、施工计划(22) 三、与客户的配合(24)

KT135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使用手册

KT135井下无线通讯系统 一、项目概述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各级政府行业监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同时也为了切实提高煤矿的现代化应急救援水平,山西华润联盛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决定建设下属煤矿的井下无线通信系统。 本次项目为山西华润联盛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属关家崖煤矿建设井下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附属设施,通过该套系统的建设,能够全面提高煤矿调度通信能力,帮助煤矿在生产及抢险救援过程中随时随地保证通信联络的畅通。 二、设计目标及原则 1、设计目标 本次山西华润联盛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属关家崖煤矿的井下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将采用Wifi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Wifi手机与井上井下有线调度通信系统之间无缝通信,并可以与矿用广播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在实现基本语音业务的同时,为视频、数据及其它可拓展业务提供可复用平台,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生产安全环境,真正的实现一次性投资多种应用同时实现。 2、设计原则 无线通信系统井下设备除满足以下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规定要求外,在结构、隔爆接合面、外壳机械强度、坚固件、引入装置及电气安全等方面均符合各自产品标准规定的要求。 三、总体设计内容 1、系统技术规格 ? 系统采用软交换技术,注册用户数不小于5000门,基站不小于1000台。 ? 系统采用双服务器结构,支持双机热备,使用Linux操作系统,在扩展性和防病毒性都有很好的表现。 ? 传输介质:光缆、通信电缆 ? 单基站同时通话手机数:20部 ? 基站间切换:无缝切换 ? 备用电池的持续工作时间:≥2小时。 ? 手机:WIFI(Wireless Fidelity)手机,采用802.11a/b/g标准 ? 手机待机时间:不小于96小时,连续通话时间:不小于8小时。 ? 无线通讯系统能与调度程控交换机能通过E1口对接,实现2个通讯系统的互打互通。 ? 系统维护功能:系统应具备计算机管理及维护、系统测试。并能进行远程维护。 ? 系统应具有话单记录功能:

济宁二号煤矿井下无线通讯系统情况说明

济宁二号煤矿 井下无线通讯系统情况说明 一.项目的由来 根据山东省煤监局的文件要求,各矿必须在2008年上半年完成矿井无线通讯系统。集团公司为了各矿无线通信系统项目的顺利实施,由煤业公司组织,王振平副总工程师主持,于2008年10月21日在兴隆庄煤矿召开了“井下无线通信系统技术交流会”,参与单位人员有集团公司通防部、计财部、机电部、总调度室、物资部、信息中心和集团公司下属9个煤矿的相关负责人,6个厂家代表(杭州北辰、大唐电信、中兴通讯、济南蓝动、华三通信、常州自动化所)分别对各自系统的技术路线和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双方就一些技术和应用问题进行了交流。2008年11月11日至11月13日,由通防部夏孝明主任工程师带队,总调度室王猛、信息中心刘坤、吴成方及北宿矿韩向兵、鲍店矿肖秀顺、济二矿朱丙月等组成的调研组,对山东省内部分已使用矿井无线通信系统的单位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研。调研完毕后写出了详细的调研报告。2008年12月20日,集团公司为八矿无线通讯系统的进行了统一招标,我矿无线通讯系统中标单位为煤科总院重庆分院,中标系统为KT106矿用无线通讯系统。 二.KT106矿用无线系统简介 KT106系统以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高保真))无线网络和IP 协议为基本架构,以矿井工业以太环网为整个系统的主干传输平台,形成有线主干与无线终端相结合的方式,覆盖矿井部分或全部巷道及地面相关区域,最终实现煤矿宽带无线通讯。KT106系统由地面管理服务器、矿用无线通信基站、矿用本安手机和电源箱组成,搭载在煤矿工业以太环网平台上运行,与其它设备复用平台资源。通过网关设备,本系统与用户原有程控交换机实现无缝连接,从而实现与行政电话、调度电话的互联互通。 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1、系统基于工业以太网平台传输,系统总容量不低于1000部手机用户,最大支持基站数不少于200台,系统传输距离不小于30km ;

矿用无线通信系统使用说明书

矿用无线通信系统使用说明书

1、概述: 1.1 用途 KT201矿用无线通信系统做为新一代的矿井无线传输系统,采用WIFI与TCP/IP技术相结合,在煤矿井下实现了无线数据的高速传输,为煤矿提供了一个宽带无线传输平台。该系统根据长春东煤机电研究所企业标准《Q/DMJD 30-2011 KT201矿用无线通信系统》研制、生产、配套和使用,以光纤网络为骨干(接入现有工业环网或独立组网),以无线网络延伸,在煤矿井下设立若干基站,通过无线通信手段,为实现人员的语音通信、人员管理、数字化视频监控及环境监测等提供了一个共用的平台;也为实现生产调度、应急救援与安全监控与督察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基础。系统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灵活配置,它的推广应用将使煤矿通信走上新的台阶。 KT201矿用无线通信系统可根据煤矿企业的不同需求,配备不同的功能模块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通过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实现煤矿企业的通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数据交换的一体化、数据存储与使用的一体化。避免了采用多个单独系统所带来的数据格式不一、交换效率低下、安全性差等诸多问题。 KT201矿用无线通信系统分地面和井下两部分。地面部分由无线控制主机、语音服务器、KJJ127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环网交换机以及专用监控软件组成,可配中英文打印机、远程终端、大屏幕投影仪等设备构成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中心。井下部分主要由KJJ127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环网交换机、KT201-F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无线基站、DXB18矿用隔爆型电池箱、佩带在作业人员身上的KT201-S矿用本安型手机以及矿用通信光缆等构成通信网络。 1.2 系统型号含义如下图1所示: 1.3使用环境条件

KJ128A井下人员定位系统_技术方案书

KJ128A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技术方案书 江苏三恒科技有限公司 2012年11月

目录 一、总体描述 (2) 二、设计依据、目标和原则 (2) 2.1设计依据 (2) 2.2设计目标 (3) 2.3设计原则 (3) 三、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介绍 (4) 3.1概述 (4) 3.2系统特点 (5) 3.3系统组成 (6) 3.4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12) 3.5系统功能 (13) 3.6覆盖区域 (18) 3.7无线数据收发机的配置原则 (19) 3.8系统布置说明 (19) 3.9系统设备运行环境 (20) 四、项目设备清单 (21) 五、场地及环境准备 (22)

一、总体描述 安全是煤炭生产的头等大事,安全对煤炭生产起着保证、支撑和推动作用,煤矿安全生产也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的日益重视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大中型煤矿及广大乡镇小煤矿已大量装备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这些安全装备的推广应用大大改善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但目前由于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车辆等动目标流动性大,一旦下井后,就无法确切地知道他们所在的位置,当矿井发生透水、火灾等事故时,对井下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信息,同时矿山机车的实时定位难以确认,不利于矿山机车运作的安全,将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4部委《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216号)要求,为了克服现有安全监控系统功能单一、品牌繁杂、互不兼容、使用、维修不便等弊端,使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具备技术先进、功能齐全、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进一步规范、提升安全监控系统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突发事故损失,夯实整个矿务局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我们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矿井人员考勤定位系统的实施要求,规划设计新一代的定位跟踪系统,来满足煤矿井下人员监测与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要求,同时系统可将有关数据传至各级管理部门,为各级领导监督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设计依据、目标和原则 2.1设计依据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2000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路和电气设备要求》GB3836.2-2000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要求》GB3836.4-2000 《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通用技术要求》AQ6210-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 《矿用分站》MT/T1005-2006 《矿用信号转换器》MT/T1006-2006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 系统设计原理 井下人员定位管理及搜救系统是由地面监控中心主计算机在系统软件支持下,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和沿巷道铺设的通讯光/电缆,无间断、即时地对井下安装的无线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信息采集,无线数据采集器将自动采集有效识别距离内的标识卡的信息,并无间断、即时地通过传输网络将相关数据传送至地面中心站。数据信息经分析处理后,将井下人员(或机车等移动目标)动态分布在主计算机界面中得以实时反映,从而实现井下安全状态在井上数字化管理的目的。 遵循“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将标识卡视为“上岗证”或“坑道准入证”,按准许上岗人员实行“一人一卡”制。 根据矿井监测需求,在井下坑道、峒室、作业面等地点安装无线数据采集器,并通过电缆/光纤数据传输接口相互连接为井下高速工业以太网,从而构成完整通讯线路。 煤矿生产单位输入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后,向下井工作人员颁发并装备标识卡。系统数据库记录该标识卡相对应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进入坑道的工作人员必须随身携带标识卡,当持卡人员经过设置识别系统的地点时被系统识别。系统将读取该卡号信息,通过系统传输网络,将持卡人通过的路段、时间等资料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并可同时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墙上出现提示信息,显示通过人员的姓名。如果感应的无线标识卡号无效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生产单位可根据生产计划,对该标识卡进行授权管理。授权范围包括:该员工可以准入的坑道或作业面。为防止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进入坑道或作业面,系统设置该卡准入坑道或作业面的时效管理模块及卡的失效、报失等。 坑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内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救险队使用移动式远距离识别装置,在10-30米的范围内方便探测遇险人员的位置,便于(进行安全高效的救护、救助工作)救护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运作,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开展。 系统可自动生成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等方面的报表资料,提高管理效益。 1.3.2系统设计依据 (1)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2)MT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3)国家安监总局《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管理系统标准(建议)稿》 1.4系统功能及特点 1.4.1系统功能:

煤矿井下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井下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方案 工程概况 1、概述: 针对矿区信息化建设需求,XX设备有限公司根据多项技术对比论证结果,以及现场实地勘察,研制了基于统一标准的工业以太网结构的通讯系统。本系统以光纤有线网络为骨干,以无线网络为延伸,在井下设立若干基站,通过无线通讯手段,从而实现生产调度管理及信息交流等功能。并为实现位置监测与管理、数字化视频监控以及各种井下传感器数据的统一采集与综合处理,提供了一个共用的平台,为实现语音、定位、视频、数据的多网合一,以及生产调度、应急救援、安全监控与督察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基础。 2、系统配置 根据要求井下无线通讯系统在井下、地面共计安装( )套基站。其中( )套井上基站。井下基站分布在各大巷重要入出口、采区的顺槽、皮巷、硐室等处。 主要工程数量 (一)、地面设备安装 (1)、井下电源、基站、交换机安装 (2)、光纤、电源线的铺设 (二)、井下设备安装 井下分站安装分布表

(

(三)、具体施工 1、井底主光纤的铺设 井下主交换机到机房的主光缆铺设 2、井下基站的安装 井下基站的安装固定 3、井下电源的安装 井下电源的安装固定 4、各基站到交换机光纤的铺设 主要敷设基站到交换机,交换机到交换机之间光纤的铺设。 5、井下电源的取电 主要敷设各个电源到取电点的电源线 (四)、施工细节 施工必须按照标准化矿井建设进行。 线缆施工:走线要分清层次,标准挂钩,过顶处特别注意美观、MHYVP1*2*7双绞线缆过顶要用pvc管穿,无挂钩处要亲自打线缆钩。 分站安装施工:分站按先期定好位置施工,连接线用pvc管穿,电源尽量安装在变电所内。固定要牢固、美观。 二、编制依据

煤矿井下无线通讯系统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井下无线通讯系统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神宁集团金凤煤矿无线通讯系统工程井下设备安装 施工安全措施 根据金凤煤矿矿井施工需要,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现场施工人员人身安全,防止煤矿事故和施工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工程安全施工技术措施。根据招标文件要求,预在金凤煤矿011802中央变电所安装井下无线中心控制器(KTW12)1一套,矿用电源(DXB127/220B)1套, 主斜井井口400米处安装1台井下防爆基站(KTW13); 主斜井井口550米处安装1台井下防爆基站(KTW13); 在主斜井约900米安装1台井下防爆基站(KTW13); 在主斜井约1050米处安装1台井下防爆基站(KTW13); 在主斜井与副井第一联络巷附近安装1台井下防爆基站(KTW13);变电所内安装1台井下防爆基站(KTW13); 缓坡副斜井2800米处安装1台井下防爆基站(KTW13); 缓坡副斜井底安装1台井下防爆基站(KTW13); 在主井与风井第一联络巷处安装1台井下防爆基站(KTW13)11802皮带巷巷口、400米、800米、1200米、1600米、2000米、2400米处各安装一台井下防爆基站(KTW13)、共安装7台。 附:井下安装示意图一张

其他安装地点待定。 为确保系统安装工作顺利安全的实施,特此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所有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以下措施,并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进行施工。 施工劳动组织 为保证现场施工安全,保证本措施得以落实,项目组成立了施工领导小组,人员编制如下: 施工负责人:黄连超 运输负责人:梁国荣 技术负责人:叶帅 质量检查员:朱明祥[换行]安全员:李刚 施工地点及施工时间 施工时间:2011年7月15日至2011年7月25日 施工地点:神华宁煤集团金凤煤矿井下各巷道。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矿安全部门培训,考试合格领取《安全工作资格证》后方可进行井下作业。 施工人员入井前不得饮酒,精神状态差的人员不得安排入井。 入井前要检查安全帽、矿灯、自救器、手套、工作服等的正确使用,落实作业工具否到位。

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模板

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03-04 随着国家和政府对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日益高度重视, 企业的安全可靠的通信系统建设也被列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兴通讯作为通信设备提供厂商, 依靠自身强大的通信产品研发能力专门为煤炭行业研制开发出了性能质量优越, 功能应用全面的井下无线通讯系统和终端设备, 提出了一整套安全、经济、先进、有效的综合通信网络解决方案。 一、用户需求

近几年煤炭企业频繁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政府和企业因此共同将煤矿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工作提上空前的高度。煤矿企业的调度通信和行政通信系统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 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可是缺乏成熟的井下移动通讯解决方案。矿井工人和工作人员的实时无线语音数据通信要求非常迫切, 井下人员所处位置更新、井下生产的动态数据上报、地面通知的实时下达等都显示出井下通信系统业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根据这些业务要求, 中兴通讯开发出了基于PHS(无线公话系统)技术的、专门用于井下安全生产的通信系统KT25 型设备。该系统设备能够解决矿井语音通信、人员监测、定位、数据传输等的综合应用问题。

网络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如下 ZXPCS 系统由核心控制设备 CN 、操作维护中心OMC 、基站控 制器CSC 、基站CS 和无线移动终端 PS 组成。CN 经过七号信令 或者中国1号信令和原PBX 相连。从结构层次上分,中兴防爆 PCS 系统由无线接入层、 核心控制层和业务提供层构成: 1)无线接入层: 由基站控制器子系统iCSC/CSC 、基站CS 和终端PS 组成,为 PHS 用户提供无线接入的通道。集成基站控制器 iCSC 提供内部F5TN Hl FI/AIIC ILP/P IGW/SSP CMC S TCP ;IP T 亘甘理巌 QCFM 沁 /J ! R 定 征 业 务言 理 平台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投资环境分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 专业编写: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建议书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申请报告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环评报告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商业计划书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键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 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为客户提供国家发委甲级资质 第一章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总论 第一节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背景 一、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名称 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承办单位 三、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主管部门 四、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位置监测)系统方案

上海齐维 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位置监测)管理系统 方 案 书 上海齐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二零零九年一月

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管理系统 1、系统的技术方案 1.1 系统概述 上海齐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第三代RFID技术和GIS技术研发的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系统是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RFID技术的井下定位系统。能够及时(无轮巡、无延时)、准确(无错码、无漏卡)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井下人员可以通过持有的定位卡片向地面机房求救,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上海齐维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第三代RFID技术是从第一代RFID不能准确无误识别人员信息—--到第二代RFID只能单读头较准确识别,再到第三代REFINERFID能网络化、多方向、多读头,(两个以上、单一子网即多可达上百个,整个网络可达上千个)同时准确识别人员定位信息的本质性飞跃。 第三代RFID技术应用0.13um芯片制造工艺,依靠世界顶尖的射频电子技术专家,整合国际上最领先的天线技术、光通信技术、工业以太网传输技术、数据库处理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互联网技术、工程结构学技术、井下应急救灾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课题攻关,全面、完善、彻底地解决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遇到的前两代RFID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问题。 前两代RFID技术虽然在一些应用中能解决单一读头识别,但当系统要求两个以上读头组成系统网络,用于识别人员信息和定位时,会出现人员信息、定位数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应用背景: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现有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监测设备技术上的不足和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已经影响到煤矿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显现出了自身强大的优势和在煤矿安全信息化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产品概述 矿山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软硬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自动化控制等多技术、多学科综合应用为一体的自动识别产品。该产品通过对矿山坑道内的移动目标,非接触式的远距离自动数据采集、处理、实现对人、车、物等移动或静止状态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概括如下: ◆矿山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可实现对目标的准确识读 ·井下总线和井上网络形成联网系统 ·软件实现人员监控、统计分析、查询及其它管理功能 ◆实现人员安全监控和矿山数字信息化 ·下井人员情况监控和定位 ·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和安全管理 ·矿山数字信息化 该产品是结合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特点及RFID技术的特性,通过自身技术力量设计并生产制造的适用于煤矿使用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定位设备,整套系统的软件平台以紫金桥监控组态软件为基础。具有隔爆安全设计,系统作用距离远、可根据需要调整系统的识别范围、识别无盲区、信号穿透力强、安全保密性能高、对人体无电磁污染、环境适应性强、可同时识别众多目标、便于网络连接等性能优点。这种崭新的信息采集、存贮、传递和处理技术,已迅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司自助研发的“煤矿”系列组态软件和实时数据库系统目前已经推出3.6版本,它们设计起点高、适应性强,应用面广。软件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先进性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内外同类软件的水平。价格与国内外同类软件相比更是有绝对的优势,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石化、炼油、冶金、电力、化工、汽车、环保、时政、交通、智能楼宇、水利等诸多行业。二.产品组成及其功能 整个产品由井下数据采集系统和地面安全监测管理系统构成。 井下数据采集系统由智能定位器和射频安全卡两部分组成,具有如下特点: ◆带有射频安全卡的对象经过智能定位器时即被自动识别和读取 ◆远距离、多卡同时、完全自动读取 ◆矿用智能定位器可联网组成多点监控系统并进行定位 矿用智能定位器 ◆整体置于防爆壳内 ◆通过RFID模块实现读取 ◆通过控制板实现数据过滤、存储、转发、通讯、联网 ◆485接口/可选光纤接口 ◆矿用智能定位器可联网组成多点监控系统并进行定位在所有重要监测点安装矿用智能定位器,当携带有射频安全卡的井下工作人员经过监测点时,系统自动识别人员信息,同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这安全监测中心。一旦发生事故,可迅速查询被困人员最后出现的地点及时间信息。

全矿井无线覆盖通讯系统

全矿井无线覆盖通讯系统 一、概述: 由于新建矿井一般地处山区,通讯不畅,再加上煤矿生产设备特殊性,部分设备在生产中出于移动状态,位置变换给电缆敷设和接线造成很多不便,所以建立一套无线覆盖的局域网络就变得尤为必要。 以有线网络为骨干与无线网络相配合,系统采用统一标准的工业以太网络架构,通过设立基站,实现无线局域网覆盖,提供了一个共用的网络平台,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的三网合一,井上、井下网络一体化,有线无线相兼容,用户井上、井下漫游无死角。实现与矿井上下信息化数据网络的互联互通并接受统一管理,方便、灵活的无线通讯,为现场调度指挥提供可靠保障。无线分布式系统架构由多个接入点无线桥接组成。网络架构可以一对多进行桥接,拓展无线覆盖区域。

二、矿用无线通讯系统可以在不改变当前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与井上井下以太环网无缝对接,实现与矿井上下信息化数据通讯、语音通讯和视频通讯。 2.1数据信号的无线接入 在无线覆盖的区域,可以通过笔迹本无线上网,也可以通过以太网无线客户机模块将一个带有以太网接口的移动设备无线连接到无线网络。以太网客户机模块可以自动、透明地从一个网络接入点切换到另一个网络接入点。所以对于移动车辆的监控具有明显优势,如下图所示: 2.2视频信号的无线接入 通过可视化终端,调度员可以监控现场图像。视频监控终端还可以和语音设备进行联动,可进行同步的语音视频通话,每个无线通讯带宽:54M,视频经过压缩之后可以同时传输多路视频。 2.3 语音信号的无线接入

WiFi语音是VoIP与WLAN的有机结合,使低成本与移动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IP数据网络传输语音信号,具有通信资费低廉的优点;而WLAN具有拥有移动性、自由性的优势。WiFi语音利用WLAN 网络实现无线的VoIP通话能力,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网络利用效率并降低了通话成本。802.11协议中定义了客户端漫游功能,使WiFi终端能够在不同AP之间进行自动切换和移动。系统如下图所示: 通过WiFi手机终端和语音系统、WLAN系统的结合,不但可以实现基本的WiFi语音通话,还可以通过在语音系统上对WiFi手机号码和用户手机号码的一对一绑定,当用户离开WiFi覆盖区域且有人呼入时,语音服务器可自动把呼叫转接到用户的私人手机号码上。对方无需重新拨号,即可实现呼叫自动转接。无线定位、无线对讲、视频通话、短信等增值功能。 2.4应急预案 目前WiFi无线网络部署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其拥有高带宽、安装方便、易于部署、良好的网络兼容性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