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销售行业常见涉税风险点及识别

汽车销售行业常见涉税风险点及识别

汽车销售行业常见涉税风险点及识别
汽车销售行业常见涉税风险点及识别

汽车销售行业常见涉税风险点及识别

第一节收入确认的风险点及识别

一、隐瞒或分解主营业务收入

就整车销售而言,由于目前汽车销售对象多为直接消费者,因此汽车经销(修理)企业通过不开具发票进行偷税的可能性较小,但却不乏不据实开票、少开发票的现象。由于缴纳车辆购置税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计税价格与发票价孰高来确定,而实际成交价往往高于国家规定的最低计税价,因此应按实际成交价作为缴纳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依据。部分客户(尤其是个人客户),在按实付款的情况下,经销(修理)商利用消费者希望降低车购税的心理,只针对部分价款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通常高于最低限价标准),分解销售收入。将整车销售款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另一部分价款开具收款收据等自制凭证,开具收款收据部分的收入不入账,以达到少缴相关税费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4S店一般只按发票金额计帐,将实际收款与发票金额的差价不计收入。将销售整车取得的收入长期挂在往来帐户,未按规定结转收入。此外,部分经销(修理)商往往利用“预收账款”、“其他应收/付款”等往来科目,有意推迟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在年度间调节应税收入和所得,逃避或滞后应纳税额的实现。

就维修及零配件销售而言,大部分汽车经销(修理)商为扩张品牌汽车保有率,提高市场信誉,而不断以售后促销售、以销量带维修,积极抢滩汽车服务领域,除了提供自有品牌汽车保养维护、维修外,还通过取得一类维修资质以提供

跨品牌汽车售后服务,并常伴有多品牌的零配件及装潢件的销售。据调查发现,部分汽车4S店售后维修和零配件销售等收入不入账,但成本照常结转,由于零配件及装潢件品种繁多、型号各异、单位价格较低,容易被忽略。

另外,无论是整车抑或是零配件还存在“体外循环”经营的情况,即直接从厂家销售到购货方,资金流、物流均不入账,完全脱离母体进行帐外循环。账外隐匿收入。运用账外资金进行经营,进货、销货均不在账面反映,销售整车时以代销的名义提供外地《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或提供伪造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风险点识别:对于销售开票不及时问题,可重点审核出库单、发运单、销售发票开具时间及销售合同对销售收款的约定等内容,根据仓库明细账和盘点表等原始资料结合往来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对存货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核实,以确认是否存在不及时申报销售的问题。

对整车销售收入的监控。可以从整车的购销存数量入手,核对销售部门的业绩表与财务帐是否一致、核对管理系统中整车的库存帐。

对维修收入的监控。通过核对管理系统中配件的购销存数量,重点检查维修金额和财务上是否一致、并从耗用的配件数量情况来推算收入是否完整。

对服务收入与返利收入的监控。通过查询4S店所提供各项服务的内容,检查相关的代办合同及返利条款。

1.调查掌握有关情况。到汽车销售展厅询问了解经销的主要车型、销售价格、

售后服务、近期的优惠活动、购车手续、银行按揭等基本经营情况;到经销同类别的汽车销售商处了解同期同类车型的销售价格等情况。

2.调取客户资料档案。从销售部门获取详细的客户资料档案,将其与“主营

业务收入”明细账和发票记账联、存根联进行核对,查找是否存在隐匿销售收入的问题。

3.盘点实际库存数。根据汽车对应发动机及车架号码唯一性特点,对库存账

面数量和实际数量进行核实,确认整车销售数量。

4.通过购车者进行调查。对账簿、发票存根联进行检查和分析,选取一部分

车辆线索到购车者处进行外围调查,核对购车者的发票、支付的购车款与汽车销售企业据以作账的发票和购车款是否一致。

5.检查资金流向。到银行查询购车者付款的资金流向,查明汽车销售企业存

入购车款的账户,查清该账户是否属于汽车销售企业正常的结算账户,进一步核对每笔款项的进账单,核实有无隐匿收入的问题。

6.比对部门信息。到车辆购置税办公室、车管所、保险公司比对汽车销售发

票,查看汽车销售企业开具的发票、价款与购车者持有并办理车辆购置税、挂牌和办理保险的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是否一致,有无使用外地他人《机动车统一销售发票》或伪造的《机动车统一销售发票》办理交税和挂牌首先等情形。

7.检查异常往来账。针对“预收账款”等往来账的贷方余额长期挂账的情况,

注意审查贷款的具体来源,结合库存商品明细账、发货单、汽车销售合同、企业代办银行按揭和挂牌记录等资料进行检查,核实企业有无汽车已经销售,而未按时结转收入的情况。

二、收取各种代办费用和价外费用未按规定申报纳税

目前,车贷政策的推行直接带动和刺激了汽车行业的兴旺和保险业的发展。汽车经销(修理)商为了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加大利润考虑,更是使出全身解数,竭力推出按揭、保险、上牌等“一条龙”服务以提高整体认知度。但是服务范围的向外扩展也为汽车经销(修理)商聚敛“隐性收入”提供了便捷途径,如汽车经销(修理)商在整车销售的同时为购车者提供按揭、挂牌、保险等服务时,在

正常车价外,向顾客收取的装潢费、加急费、代办费、服务费、试车费、运输费等价外收入,都普遍存在不开票、不入账、不申报现象或未按规定申报纳税。将收取的代办费等价外费用不入账、长期挂在往来账或申报缴纳营业税等。以保险费为例,根据行业惯例,汽车保险有明佣和暗佣之分,通常明佣多为服务收入的10%。明佣暗扣大量存在于办保、理赔过程中,间接成为了汽车经销(修理)商的隐形收入。我们在抽样调查中发现,某些经销(修理)商在代理理赔过程中,通过组合开票等形式,以高于实际维修费用向保险公司理培,达到从中渔利。然而,实际操作中,由于汽车经销(修理)商对于这部分价外收入多是采取按销售人员个人独立核算,而并不纳入企业正常收入,从而给税源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代办保险费、车辆购置税、牌照费征税问题

纳税人销售货物的同时代办保险而向购买方收取的保险费,以及从事汽车销售的纳税人向购买方收取的代购买方缴纳的车辆购置税、牌照费,不作为价外费用征收征增值税。

风险点识别:

1.实地调查、了解掌握代办事项的种类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检查。

2.核实入账科目。检查纳税申报资料,审核“其他业务收入”账户,看有无将应征增值税的价外费用,故意按营业税税目申报。

3.核查往来账。结合售车记录和凭证所附原始单据,审核借、贷方收付款的业务往来,着重检查其他应付款等往来账,看有无将收取的价外费用隐匿在往来账中。

4.获取各种代办费记事簿等有关资料。获取汽车销售企业记录的各种代办费记录簿和经办人员散落在外的有关记录资料。

5.外围调查。通过突击检查或正面交锋方式让其提供客户资料档案。从中选取一部分,到购车者处调查其支付各种价外费用的证据。

三、收取销售返利未按规定冲减进项税额

汽车销售行业“平销返利”作为整体行业的显性规则,其所产生的税收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调查中,我们发现经销(修理)商对进货发票上以负数列明的返利收入,都作了相应的帐务处理,其中一些企业作为收入项目入账,一些企业则直接将返利部分冲减进货成本。但事实上,其账面反映的返利收入并不全面,存在部分返利未入账,亦未按规定冲减当期进项税额现象,或虽按规定入账,但按营业税项目申报缴纳营业税。

目前,汽车生产厂家向经销(修理)商的返利形式五花八门,有货币返利,也有实物返利,通常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货币返利;②折扣返利,即开具发票直接注明折扣额,抵减商家采购货款;③费用折扣,常表现为商家向厂家收取的相关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④报销折扣,即商家在厂家直接、间接列支或报销有关费用;⑤补偿折扣,多为厂家向商家支付的费用补偿款。当然,对于由总机构实行统一核算的分支机构从总机构取得的日常工资、电话费、租金等情况,应当排除在外。据有关资料统计,汽车生产厂家对其经销(修理)商的返利,主要依据商家当期销售量的一定比例,通常这个比例约维持在5%-10%。同时,受厂家销售政策计算时差的影响,经销(修理)商同一类型车辆因返利的时点不同,成本结转也会有所不同。此外,厂家为适应当期销售政策的需要,还会额外增加对商家的附加考核,如年度、季度、月份的表现奖,达标奖、顾客满意奖、价格管理奖等,并伴以固定资产、福利品等形式返利,而商家处理返利品则或使用、或发放、或再销售,“账外账”的体外循环,造成企业经营严重失真,扰乱正常税收秩序。这类问题在日常税收监控中应予以重点关注。

关于平销行为

平销行为,即生产企业以商业企业经销价或高于商业企业经销价的价格将货物销售给商业企业,商业企业再以进货成本或低于进货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生产企

业则以返还利润等方式弥补商业企业的进销差价损失。

在平销活动中,生产企业弥补商业企业进销差价损失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生产企业通过返还资金方式弥补商业企业的损失,如有的对商业企业返还利润,有的向商业企业投资等。

二是生产企业通过赠送实物或以实物投资方式弥补商业企业的损失。有些生产企业赠送实物或商业企业进销此类实物不开发票、不记账,以此来达到偷税的目的。(一)自1997年1月1日起,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无论是否有平销行为,因购买货物而从销售方取得的各种形式的返还资金,均应依所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计算应冲减的进项税金,并从其取得返还资金当期的进项税金中予以冲减。应冲减的进项税金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应冲减进项税金=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所购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二)对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如以一定比例、金额、数量计算)的各种返还收入,均应按照平销返利行为的有关规定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不征收营业税。

风险点识别:

1.了解有关返利政策。要求汽车销售企业提供购销合同和生产厂家与汽车销售企业之间的汽车销售奖励办法等有关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

2. 调查上游企业。如汽车销售企业不能提供返利政策和有关资料,可以采取到汽车生产商调查,活动上游汽车生产商的返利奖励办法,汽车销售企业取得返利的时间、金额、以及收到返利而不入账的有关证据。

3. 注重关联企业的检查。注意与其有关联关系的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检查与之相关的专门汽车维修企业,检查它们之间的资金往来、借款、还款、划款等账务的真实性、查清汽车销售企业将返利转移的情况。

4. 审查重点账户。注重对企业往来账户的检查,分析该账户所附原始资料

是否真实、合理,是否隐藏返利款。

5. 盘点库存商品中的汽车配件,调查是否存在由于汽车生产商无偿提供汽车维修配件而造成汽车配件盘盈的问题。

四、视同销售收入调整不到位

一是外购商品无偿赠送给客户未视同销售。调查发现,随车配送现象普遍存在于汽车4S行业中。通常,商家会专门设立一个“精品”项目部来单独核算配送成本费用,当然,诸如像配件、装潢件、低值易耗品等都会成为配送的对象。汽车经销(修理)商在整车销售中,随车销售或赠送的汽车装潢件、内饰等,大多不作销售,直接结转成本费用。此外,商家为达到促销、广告宣传目的,也会不定期地向客户赠送礼品或是免费保养等,也多为不计提销项税额,只结转礼品费用或耗材成本等,这些会直接影响应纳税所得额。

在销售汽车时向购车者赠送装饰物品、油品、掌上电脑、倒车雷达、GPS等物品,未按视同销售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未按规定申报纳税。

二是同业或关联企业间汽车调拨未视同销售。如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总分公司,将机动车移送异地其他机构用于销售(总分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或是同业间友情帮销等情形,往往缺乏现实的资金流与票据流,常常仅一句口头承诺,实际操作中商家多在代销方确认销售后移送,存在很大的隐蔽性,因而作视同销售者寥寥无几,税法遵从度受到极大的挑战。

风险点识别:

1.掌握赠品的品种和赠送方式。到汽车销售展厅了解企业的销售优惠政

策,掌握随车赠送的物品和赠送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

2.核实赠品的入账科目。检查“库存商品”或者“原材料”等存货类科目,

核实企业购进和发出货物的品种、数量、金额,到仓库查看、盘点库存,

确认赠品是否申报纳税。检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损益类科目,

判断费用发生是否合理,是否属于赠品还是自用。

3.查实赠品的数量和金额。通过检查进货单据、资金往来等线索,进一步

通过供货方核实,确认赠品的数量和金额。

4.随车外围调查。通过获取客户资料档案,到购车者处调查取证物品赠送

情况。

五、隐匿售后服务取得的收入

为购车者提供汽车装饰、更换零配件、汽车维修等售后服务,隐匿取得的收入,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

1.混淆应税项目,将增值税应税收入申报缴纳营业税。

2.从汽车生产企业取得售后服务费,长期挂往来账户,未按规定结转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增值税。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销售货物应纳增值税,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也应缴纳增值税,除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外的其他劳务才缴纳营业税。根据税法的界定,汽车维修属于修理修配范围,应按税法规定缴纳增值税;在汽车维修过程中,既有销售汽车配件,也有提供维修劳务,这两项均属于增值税的征收范畴,必须按税法规定缴纳增值税。

风险点识别:

1.现场调查。直接到销售现场调查,了解具体的售后服务方式。

2.外围调查。根据客户档案资料,找到该公司的购车客户,进行外调,取得接

受售后服务的证据资料,核实汽车销售企业是否从汽车生产商获得“三保收入”而不入账,变相从消费者以超出“三保”期限而收取费用不入账。

3.核对申报资料。检查纳税申报资料,查看是否将应缴纳增值税的售后服务项

目,错按营业税申报。

4.审核往来账。注意异常往来账的检查:账户余额长期挂账不变或只有借方(贷

方)发生额;往来账二级明细科目混乱或未设,无法直接辨别七核算对象。

六、购进汽车用于非应税项目,未按规定转出进行税额

将购进的汽车用于固定资产的试驾车、汽车租赁、运输等非应税项目,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

风险点识别:

1.分析法。对汽车销售企业的库存商品进行检查是,应注意是否存在库存

量过大或者有某种车型上期结存不动的问题,应与其资金流动情况进行

对比分析。企业库存量大,占用资金也大,势必会造成汽车销售企业资

金周转不畅,因此应从中寻找破绽,发现存在的问题。

2.实地盘点法。对汽车销售企业库存进行实物盘点,找出账面数量和实地

盘点数量是否有差异,再通过内查外调对差额部分进行核实,查明原因

和去向。

七、其他

经销(修理)商所取得的一些营业外收入,如向客户收取的违约金、违约提车罚款以及事故车维修置换下的废旧零配件等,多被抛于企业账外经营之外,影响了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收入成本不配比。汽车4S店的销售成本一般都是根据管理系统的数据确认,但相应的收入是按开具发票、业绩报表、收款情况来确认,因此存在收入还没确认但成本已结转的情况。经营项目未分别核算、国地税发票混开等。

第二节成本费用扣除的风险点及识别

一、工资核算范围任意扩大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企业对工资发放可据实列支,不再有任何比例限制。企业为增加成本,利用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工资发放无限制规定,或者将产生的税后分给本企业职工的红利提前至税前,以工资形式发放,由此增加本企业成本,减少利润,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也是值得警惕和防范的税收风险点。

汽车4S企业工资支出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一是将应由福利费开支的费用作为工资性支出在税前扣除,如支付的医药费、旅游费等直接在费用中列支;二是对汽车销售人员的销售奖励、销售提成等直接作为营业费用,未并入工资总额进行纳税调整;四是以虚开、多开劳务发票的方式补偿工资总额的不足,增加税前扣除标准。

风险点识别:审核企业内部工资制度,对据实扣除的工资可结合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判断工资是否合理。

二、不按规定摊销长期待摊费用

部分4S店为租赁房屋经营,在租赁房屋的装修费上企业往往钻税收政策的空子,在与出租方签订真实合同外,会再签订一份虚假租赁期限的合同,以应付税务机关的检查,如故意缩短租赁期限,将租赁合同一年一签,将原本应分几个纳税年度摊销的装修费用在一年内全部摊完,增加当期费用开支,由此增加本企业成本,减少利润,达到逃避缴纳企业所得税,也是值得警惕和防范的税收风险点。

三、混淆支出性质

资本性支出与经营性支出划分不清或一次性列支应资本化的支出。如开办费中列支应作为固定资产的支出;将试驾车、备用车、清障车的车辆购置税、装潢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分期折旧;将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发生的利息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将应予资本化的支出列入期间费用税前扣除,未按规定资本化。

例:某家汽车销售企业将建造工程期间的贷款利息支出43600元,记入财务费用,还有家公司将购买的手机和支付自用车的购置附加税20065元,列入管理费用,而未做固定资产处理。

风险点识别:对全年没有发生利息资本化的企业应进一步查明原因,查看企业的借款合同,确认该借款是专门用于在建工程等项目,还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不足;结合在建工程项目的合同支付情况,同时根据前期资产负债表来判断在建工程应分摊的利息。

四、部分费用项目划分不清

有些企业将税法上有比例限制的费用故意转化为无比例限制的费用。如将业务招待费转化为会议费进行列支,以差旅费补贴的形式发放工资性支出,广告费、宣传费直接作为一般的销售费用列支,将一些已支付但账上无法列支的费用通过办公费、会议费等无比例限制的费用科目进行入账等。

风险点识别:审核企业的申报表和财务报表,重点审核有比例限制的费用的调整情况和无比例限制的费用的金额,如期间费用和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的附列资料中的费用列支情况。

五、未按规定取得运费发票

非法取得运输发票入账。要求承运方开具超过实际支付金额的发票,或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运费发票入账。

以加油发票代替运输发票。由承运方以汽车销售企业的名义取得货物名称为油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风险点识别:

1.观察票面。在检查汽车销售企业运输发票时,可以通过观察票面印刷质

量、纸张、水印、发票监制章、发票号码等防伪特征,发现疑点,必要

时送相关部门进行鉴定。

2.调查分析。在市场运价起伏不大的情况下,根据市场单车运费和汽车销

售企业的进货数量估算出年度运费总额,与账面数比对,如有差异,可

分析原因并进行重点检查。也可以按运输公司名称将运费分户统计,帅

选出不符合营业常规的业务进行重点检查。如企业某时间段突然更换承

运人,短时间发生大量业务,之后不在合作,有可能是虚构的运输业务。

3.对比查证。要求汽车销售企业提供与运输公司签订的运输合同和业务往

来资料(如送货人签单等原始凭证),与账面资料进行对比;并对其资金

流向进一步检查,从而发现疑点。

4.协查发票。对外地有疑点的运输发票,可以发函到其主管税务机关,请

求对方协助调查发票的真伪、是否有真实业务。

六、列支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支出。

如将投资者个人的支付费用作为企业的费用开支,将外单位费用作为本企业的费用列支,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

六、纳税调整不到位的情况较为普遍。

如开办费、不符合税法规定的预提费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捐赠、无合法凭

证的支出等未能进行足额调整。

第三节资产税务处理的风险点与识别

一、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模糊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标准及确认条件是:(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为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由于没有对固定资产金额设定标准,因此,只要是和生产经营有关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都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这给企业界定和管理固定资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风险点识别:审核企业固定资产认定标准,与税法规定是否存在差异。按照新税法规定,对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单位价值较小,数量较多,总金额较大的工具、器具等,如何在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之间合理划分,将是税务部门执行新税法后的一个难点。

二、未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或时间性差异不作纳税调整

该行业一般固定资产规模较大,部分企业不按税法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将不应计提折旧的资产也计提了折旧,减少了当期所得;擅自缩短折旧年限,多提折旧;将应列入长期投资的项目列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以下两种风险:一是一些企业规定的折旧年限与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存在差异,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未作纳税调整;二是对符合加速折旧条件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到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否则存在税收风险。

风险点识别:了解汽车销售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结合企业年度申报资料,建立并定期维护固定资产台账中的时间性差异。

三、存货常管理混乱导致报损环节不符合政策规定

汽车销售企业在购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碰撞、毁损等非正常损失车辆,因此,库存与账面数要认真核实。对企业发生的盘亏、毁损、报废等情况,若不能查明原因,或不能取得有关技术部门的认定结果,则较容易产生税收风险。

风险点识别:对于企业发生的非正常财产损失,要审核是否符合税前扣除规定,是否取得相关证明材料并及时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

四、机动车维修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

机动车维修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已损坏的大型配件,如换下的总成、废弃的车驾、车壳等,企业一般按废铁出售并且不入账。

风险点识别:可根据机动车维修企业购入的上述大型配件出库记录结合实地查看方法,查找维修换下的已损坏大型配件,通过约谈等评估方法评估企业是否帐外隐瞒销售。

第四节关联交易的风险点及识别

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汽车销售企业可能利用关联关系调节企业利润,达到逃避税款的目的。

一、利用关联关系人为调节企业利润

存在关联关系的4S企业有时存在以支付关联方资金占用费、管理费、技术咨询费的形式列支相关费用;关联企业间拆借资金未按规定收取或支付利息费用等现象;另外与关联企业分摊共同费用时,也会通过人为多承担租赁费、水电费、物业费等手段来达到减少利润从而少缴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同业或关联企业间汽车调拨未视同销售。如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总分公司,将机动车移送异地其他机构用于销售(总分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或是同业间友情帮销等情形,往往缺乏现实的资金流与票据流,常常仅一句口头承诺,实际操作中商家多在代销方确认销售后移送,存在很大的隐蔽性,因而作视同销售者寥寥无几,税法遵从度受到极大的挑战。

风险点识别:日常税收征管中要关注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是否有违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收入或所得额的情况。实践中,可通过企业报送的关联交易申报资料掌握企业关联业务基本情况;对企业历史各期的关联交易类型、金额和定价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异常,如果明显异常,则考虑移送反避税管理部门进一步处理;重点关注企业及有业务往来的关联企业是否享受税收优惠。对企业之间分摊的租赁费、水电费、物业费等核查是否按独立企业之间的交易价格合理作价,以及同业或关联企业间汽车调拨是否及时确认销售收入。

税收风险

浅析风险管理在税源管理中的作用 引进风险管理理念,细化税收分析监控指标,通过基础信息采集、税收风险的分析识别、税收风险度的确定以及税收风险的排除、控制和化解,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的风险,尽可能地使实征税收接近法定税收、实际税负接近法定税负,逐步完善税源管理“四位一体”联动机制,使税源管理取得明显的成效,进一步深化税收管理安全责任区创建工作。 一、建立税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解决税源管理中“干什么”的问题 根据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和税收征管的现状,我们认为,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联动管理机制运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税收风险的识别、控制和化解的过程。从税收政策法规的要求,企业产、供、销的过程,企业纳税义务履行情况,对地方经济及财政影响等层面入手,建立分行业税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开发风险评估软件,为基层管理分局和管理员提供一个面上扫描,线上分析,点上解剖的管理方法。 (一)统一设置税收风险评估的分析指标。把税收风险评估指标分成静态和动态两个部分的指标。静态指标包括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投资、纳税信用等级、经营规模、职工人数、发展趋势、经营管理水平等;动态指标包括纳税人的主要原材料耗用率、辅助材料耗用率、产品完工率、产成品耗电率、产成品燃料率、产成品工资率、产品销售率、产品销售费用率、产品销售利润率、产品外销(自营出口)率、非防伪税控发票进项税率、其他业务收入率、税收负担率等。 (二)搭建税收风险评估平台,加强对税收风险的分析预测。开发一套风险评估软件,以此作为全局数据整合发布的统一平台。该软件应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效益状况、税款缴纳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这些指标应是针对辖区各行业的经营特点设置的,以此提升评估预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精确性。利用这个平台,综合运用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进行分析,寻找和识别对税收流失构成风险的各类因素。 (三)细化各层级的工作职责,明确各自的工作重点。县局内设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整合发布信息,定期测算并发布全局面上和线上的税收风险预警值,定期召开税源管理点评会,对管理分局税源管理进行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定期向全局通报税源监控、督导和考核情况;管理分局主要根据上级局发布的相关信息做好本级的税收风险比较分析,有计划地组织管理员具体抓好税源的监控分析工作,对管理员所属责任区的管理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总结征管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向县局报告税源监控、督导和考核情况;税收管理员主要针对县局、管理分局发布的本责任区的税收管理的风险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及时排除、化解税收风险,对存在风险较高的企业或行业但管理员无权处理的,应及时向管理分局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层级之间的纵向联动实行下管一级的原则。上一级国税机关主要对下一级国税机关整合下达工作事项和发布相关信息,针对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点实行税收流失三级风险预警提醒,下一级国税机关和管理员对上一级国税机关反馈税收风险排除、化解的情况和信息。 二、以风险流程管理为重点解决税源管理中“怎么干”的问题 (一)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基础信息的采集不仅是首要环节,而且是关键环节,数据是否真实、可靠,直接影响到指标的可比性、真实性。设计《税源管理基础信息采集表》,统一必须采集的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在每个申报征收期内,由管理员逐户一次性采集纳税人上个月的基础信息,并按照“谁采集、谁负责”的原则,由征纳双方的责任人共同签字,从而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将信息录入到税收风险评估软件。 (二)风险预警指标计算发布。在管理员采集录入基础信息后,定期运用税收风险评估软件计算并发布全局税收风险管理的“面”上预警指标和“线”上预警指标,作为管理分局和税收管理员对税收流失风险识别的警戒值。县局、管理分局、管理员通过该软件查询全局不同行业、不同管理分局、不同责任区、不同纳税人、不同所属期的各项指标,从而达到税源管理良性互动的效果。 (三)税收流失风险的分析。利用税收风险评估软件计算并发布的分行业、分管理分局、分责任区、分纳税人的预警指标,并参照总局和省、市国税局发布的相关预警信息,各层级按照三级监控的原则进行税收流失风险分析。县局级按行业、按不同指标横向分析到不同的管理分局,甚至到具体的重点税源企业,纵向分析到不同的所属期;管理分局级按行业、按不同指标横向分析到不同的责任区和具体的纳税人,纵向分析到不同的所属期;管理员按行业、按不同指标横向分析到不同的纳税人,纵向分析到不同的所属期。这样,通过同一个数据信息平台,在各管理分局之间,各管理分局不同责任区之间,各责任区不同纳税人之间以及不同所属期之间进行同行业指标分析比较,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高低就会一目了然,工作质量的好坏由图表和数字说了算。 (四)税收流失风险的确定。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计算确定税收管理的风险度,各层级一要充分利用ctias2.0系统汇集的信息,二要参考日常巡查采集的信息,三要依据税收风险评估软件生成的数据,来确定纳税人税收流失风险的级别。规定从一级到三级,风险程度越来越高,将税收流失风险度一至三级分别与绿色、黄色、红色对应。按月或按季

004 往来账的常见五大涉税风险,需小心!

往来账的常见五大涉税风险,需小心! 您知道纳税评估案头分析、约谈举证、实地核查一般都要核查哪个会计科目吗?——往来科目! 这是为什么呢?曾经听到有的会计说:“往来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但这样装会有啥风险呢?今天以相关的实战经验与你说说! 往来账的常见涉税风险 一、延期做收入 看看案例: OK公司是一家商贸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对A公司持股30%,为关联企业。该公司在2016年与甲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合同约定100万元的货款(不含税,成本80万元)于2016年12月1日发货,甲公司于当年的12月31日前支付货款,由于甲公司逾期未支付货款,OK公司也就未向其开具发票,同时未将该笔收入在相应会计期间进行申报。2017年2月1日,OK公司收到甲公司发出的117万元货款,同时向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于当期申报该笔收入。 解析

OK公司按照发票开具时间确认收入是对还是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其中,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所以OK公司应在2016年12月按规定申报该笔收入。(赊销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销售,卖方与买方签订购货协议后,卖方让买方取走货物,而买方按照协议在规定日期付款或分期付款形式付清货款的过程) 正确的会计分录为: 2016年12月1日 借:发出商品 80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0 2016年12月31日 借:应收账款 1,1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0 这里请各位会计注意!延期做收入不是小事,不单违反了相关规定需重新更正申报,还得加收滞纳金,严重者将被处以罚款。

企业纳税情况自查及常见风险

企业纳税情况自查及常见风险 临近年终,企业非常有必要对全年企业所得税纳税情况进行纳税检查,通过对各项业务的凭证以及财税账务处理进行熟悉,发现并纠正存在的纳税问题,保证企业年终财税健康无忧,避免多交税或者少交税引起的稽查风险! 一、税务机关常用的纳税评估分析指标 (一)分析指标 1.税负率=应纳税额/(主营业务收入+其他增值税应税收入) 2.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周转的次数。 3.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该指标反映企业获取销售毛利的能力,销售毛利率的持续下降或在同行业中显著偏低,则对税负率有不利的影响。 4.材料成本率=本期生产领用外购原材料等/本期生产成本借方发生额 该指标反映当期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耗水平,物耗内容含外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物耗水平的上升对税务率有不利影响。 5.销售利润率=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该指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不受投资损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收支的影响,其中的营业利润指标取自利润表。 6.资产负债率=期末负债余额/期末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的非正常增长可能显示一些异常信息。 7.本期购货负债率=本期存货沟进行成本(借方发生额)/应付账款贷方发生额 该指标用以反映企业当期购货中的现购与赊购比。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大量虚计购货同时虚计应付账款,会导致该指标的急剧下降,而虚计购货则会多抵进项税额,降低税负。(二)分析方法 1.同行业比较分析 2.趋势分析 3.勾稽分析 4.账实比对 5.三流信息 二、纳税自查和风险防范 (一)销售退回、销售折扣和折让自查 会计处理:只要发生了销售退回与折让,或发生商业折扣,即直接冲减会计收入,在折让争议为解决前,不得确认收入,现金折扣计入财务费用。 纳税处理:必须填制或取得规定凭证或证明材料,否则不得冲减应税销售额。 (二)价外费用自查 会计核算:据其性质进行会计分类,分别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应付款”或冲减”财务费用”。 税法规定:着眼于反避税的需要,要求作为商品销售额的组成部分计税。 (三)收入分类自查 会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将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作为”利润”要素。

税收风险管理指标说明

税收风险管理指标说明 风险指标设计主要遵循三项原则。一是规范企业从税务登记到税务检查流程中税务相关行为的要求。如未按规定时间办理税务登记,未按期纳税申报,未按规定开具、使用、取得发票,拒签税务文书的行为等。二是企业财务报表反映的相关数据违背经营常规的要求。如应收账款大于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毛利率等。三是申报税款低于当期各项税收平均指标或最低指标。如城建税税负率,所得税贡献率,所得税税收负担率,房产税变动率等。 根据上述原则选取的风险指标按照企业的行为结果、财务核算结果、申报结果可分为:行为指标、财务指标、税种指标三大类,三十七个指标。以后,随着对各种风险指标的研究,成熟一个添加一个,以满足风险监控的需要。 现将有些指标详细分述如下: 一、应收账款大于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是核算企业销售后未收回的货款,出现应收账款大于销售收入,说明除本期销售没收回货款外,上期销售也有大量没收回的货款,这就是只销售货物不收回货款(或基本不收回货款)的情况。一个没有经营性现金流的交易行为我们有理由怀疑其交易的真实性。 二、期间费用总额大于销售收入的30% 企业毛利率一般不会超过30%(个别企业除外),如果期间费用

大于销售收入的30%,则企业经营根本无利可图,是不能正常运转的。企业期间费用大于30%一般是由于非正常费用挤入造成的,最常见的一是多列运费,二是多列过桥过路费,三是虚构工资津补贴等,四是多列其他各项杂费等。 三、存货大于销售收入的30% 商业企业存货是库存商品,工业企业存货是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按照存货周转率的要求,企业的存货一年至少要周转5圈以上,即存货为销售成本的20%。在企业存货周转率考核中,低于3(圈)的为不达标,即存货为销售成本的33%以上为不达标,反映为存货太大。 存货周转率=当期累计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平均存货=当期累计销售成本/存货周转率 假定当期累计销售成本为100,若周转率最低为3,则平均存货=100/3=33.33。 假定企业销售毛利为10%,则存货最高(剔除个别特殊企业)应占销售收入的30%,超过30%则为异常状况。 另外,从实际经营情况看,存货达到销售收入30%,则意味着存货够3.6个月销售,已经超出企业一般备货2-3个月储量的要求。 企业超大库存往往是货物已经销售,但不记销售、不转成本、不申报纳税而长期趴在库存中隐藏,使账面库存与实际库存不符,形成库存虚数。有的企业库存商品明细账记载某商品进货后几年都不动,实际早已无货,且数额巨大,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库存,

企业进行纳税风险管理的方法

近几年来,层发现,纳税方面的麻烦问题越来越频繁在公司会议讨论内容中被提及。来自社会和投资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公众和舆论开始纷纷指责企业的偷税行为,投资者经常从关心自己投资的安全角度而不允许企业在纳税方面犯错误。税务机关的检查结果和企业预料的情况经常存在较大差别,随着税收征管环境越来越严格,税务机关内部责任落实逐步明晰,检查后的协调工作也越来越难做。以往仅仅依靠和政府、税务机关搞好关系来处理纳税问题的思路似乎已经不合时宜,面对繁杂、专业的税收政策,层处理纳税问题时经常感觉到力不从心,比较被动。企业做大做强以后,该交的税交足了没有?以后会不会因偷税被罚款?该用的优惠政策用足了没有?有没有多交税?层开始考虑评估纳税对企业利润和未来经营目标的影响。 安然事件之后,美国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sarbanes-oxley)法案,对上市公司制定了许多严厉的法律措施。随着越来越多国家的效仿,新法案的出台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公司治理行为日趋严谨的标志性事件。国外公司为了顺应这种趋势,逐步加强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商业风险的一类,有效管理企业纳税风险问题已经被广泛接受。而在我国,由于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加之纳税意识的匮乏,企业对于纳税风险问题的认识刚刚处于萌芽状态,下面介绍一些有关纳税风险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企业纳税风险 企业纳税风险是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结果就是企业多交了税或者少交了税。 概括来讲,企业的涉税行为大致可分为三类:税收政策遵从、纳税金额核算、纳税筹划。其中税收政策遵从就是纳什么税的问题,纳税金额核算就是纳多少税的问题,纳税筹划就是如何纳最少的税的问题。 上述三类行为中和企业关系最密切的是税收政策遵从和纳税金额核算,它们是企业涉税行为的主体内容。毕竟,企业每日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是先要解决经营行为和经营事件到底该纳什么税和纳多少税的问题,企业因纳税风险而带来的利益损失更多是和税收政策遵从和纳税金额核算有关。而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的纳税筹划行为较少,相关的纳税风险发生的几率也较小。虽然我国的税收法规体系非常繁杂,但是具体到单体企业能够适用的税收政策毕竟有限,企业的经营行为可供选择适用税收政策的余地比较小。因此,从目前笔者知悉的情况看,很多企业对于纳税筹划仍然停留在概念和愿望阶段,一些财务人员已经发现过分追求纳税筹划而忽视税收政策遵从和纳税金额核算工作是舍本逐末,结果是税款没有节省多少,可是每年因为纳税违规问题仍在补交金额不菲的罚款和滞纳金。 企业纳税风险的类型 企业纳税风险的大小因企业的状况不同而不同,它既决定于企业周围的客观因素,也取决于企业内部的主观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1、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各种商业交易行为和交易模式因本身特点可能影响纳税准确性而导致未来交易收益损失的的不确定因素。例如: 重要交易的过程没有企业税务部门的参与,企业税务部门只是交易完成后进行纳税核算。 企业缺乏适当的程序去评估和监控交易过程中的纳税影响。 除继续对企业提供的财务账簿进行纳税检查外,税务机关越来越多关注记录企业交易过程的资料。 交易风险的发生可能有以下影响,例如: 企业在对外兼并的过程中,由于未对被兼并对象的纳税情况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等兼并活动完成后,才发现被兼并企业存在以前年度大额偷税问题,企业不得不额外承担被兼并企业的补税和罚款。 企业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由于未能对供货方的纳税人资格有效控管,导致后来从供货方取得大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不得不额外承担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和上升的原材料成本。

几个常见涉税风险提示

几个常见涉税风险提示 1、新税法实施后补计2008年之前发生的收入或冲销2008年之前列支的支出,未按照当期适用税率进行核算。 核查建议: 核查企业是否将2008年前应作收入推迟到2008年及其以后年度作收入,以及2008年及其以后年度应计费用提前至2008年之前扣除。 2、总部期间费用纳税申报时全部分摊到高税率的东部地区扣除,未在适用优惠税率的西部地区摊销。 核查建议: 核查企业2008年共同负担的期间费用是否在不同税率的东、西部企业合理分摊。 政策依据: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二条规定: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的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当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3、在销售费用中折扣额与销售额不在同一张发票的,未作纳税调整。 核查建议: 核查销售费用等科目,对列明折扣额的进一步审核销售发票、销售合同,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应作纳税调整。 政策依据: 折扣额与销售额在同一发票上注明方可抵减应税额 有部分地区反映,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虽在同一发票上注明了销售额和折扣额,却将折扣额填写在发票的备注栏,是否允许抵减销售额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于近日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折扣额抵减增值税应税销售额问题通知》(国税函[2010]56号,下称通知),就有关问题作出进一步明确。 通知指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154号)第二条第(二)项规定:“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是指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的“金额”栏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未在同一张发票“金额”栏注明折扣额,而仅在发票的“备注”栏注明折扣额的,折扣额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 4、不合规抵扣凭证,未作纳税调整。 核查建议:

企业涉税风险自查要点

增值税政策执行情况涉税风险点自查提纲 1 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收到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未作销售收入处理。 2 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未作销售收入处理。 3 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或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货物发出的当天未作销售收入处理。 4 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货物发出的当天,或生产销售生产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货物,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未作销售收入处理。 5 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当天未作销售收入处理。 6 销售应税劳务,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的凭据的当天未作销售收入处理。 7 有无账面已记销售,但账面未计提销项税额,未申报纳税。 8 有无账面已记销售、已计提销项税额,但未申报或少申报纳税。 9 有无将以物易物不按规定确认收入,未计提销项税额。

10 用货物抵偿债务,有无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 11 有无未按规定冲减收入,少报销项税额。 12 有无将向购货方收取的应一并缴纳增值税的各种价外费用,未计提销项税额。 13 有无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 14 采取还本销售方式销售货物,有无按减除还本支出后的销售额计提销项税额。 15 采用以旧换新销售方式销售货物,有无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计提销项税额(金银首饰除外)。 16 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包装物,有无不计或少计收入。 17 有无将应税包装物押金收入不按规定申报纳税。 18 有无将销售残次品、废品、材料、边角废料等直接冲减原材料、成本、费用等账户,未计提销项税额。 19 有无出售应税固定资产,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或未按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 20 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有无未作视同销售处理。 21 销售代销货物有无未作视同销售处理。 22 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有无未作视同销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自查与规避案例精析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自查与规避案例精析 课程简介: 两天纯实战案例课程! 本课程为栾老师倾心打造的一堂与众不同的企业税务风险识别与规避课程,三年来深受纳税人喜爱,最近全新升级!升级内容:1、根据最新税法政策全面更新案例;2、根据税务审查及咨询案例新增部分案例及涉税风险点;3、新增加“税案赏析”部分,选取了部分真实稽查、审计、评估、法院判决税案。不管怎样升级,永远不变的是实战特色! 本课程精选数十个税收案例,涉及数百个主要税务风险点,均以近三年几百家大中型企业的真实税务风险案例为基础,根据最新税收政策精心打造而成。本课程基本上包括了一般企业日常账务处理中可能涉及的常见税务风险点,每个案例均极具操作性和实战价值,每个税务风险点都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采取“融法于例、以例讲法、举一反三”的方式,真正提升您的税务风险识别与规避的能力。 本课程从纳税人角度出发,为纳税人服务,以“快速提高财务人员税务实际操作水平、真正降低纳税人税务风险、切实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为目的进行设计,本课程具有如下特色: 1、案例贴近实际,来源于生活。精选的税务风险案例均是在对近三年来参与纳税检查和税务咨询的几百家大中型企业的真实案例梳理、汇总、分析、精选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税收政策精心设计而成。 2、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课程舍弃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将理论融汇于案例之中,将大量的案例场景展现在您的面前,通俗易懂,明白透彻。融法于例,以例讲法,不但能够激发您的兴趣,更便于您学习领会和实际操作。 3、案例清晰,讲解权威。每个案例都精心设计“案例资料”、“税收政策”、“税务风险”、“案例延伸”“税案赏析”几个部分,每一案例,每一税务风险点基本都有明确的税法依据。对少数没有明确税法条文依据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在参考总局意见、政策答复、地方性文件等资料的基础上也进行了认真分析并给出最没有风险的合理化建议。 课程大纲: 案例1、视同销售 本案例主要涉及税务风险点: 1、视同销售情形。 2、视同销售收入和视同销售成本的确定。 3、自产资产和外购资产视同销售的计税依据。 4、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视同销售范围和计税依据的区别。 5、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销售费用(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的扣除与视同销售成本扣除是否存在重复扣除问题? 案例2、销售货物 本案例主要涉及税务风险点: 1、销售收入确认的条件。 2、各种商品销售方式确认收入实现时间。 3、退货期内退货怎样纳税调整。 4、退货期满没有发生退货怎样纳税调整。 5、折扣销售、销售折扣、销售折让、售后回购、售后回租企业所得税纳税处理。

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一、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所处宏观环境诱发税务风险 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主要有: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税收法规或地方法规的适用性与完整性,行业惯例,上级或股东的越权及违规行为等。具体来讲,经济环境、政策和法规环境、执法环境发生变化,以及社会意识、税务执法等都会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 为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税收

政策、法规等将会不断调整和更新,在对财务、税收知识进行理解、认知、掌握和运用过程中,企业财务人员难免因为对新出台的政策理解出现偏差而给企业带来风险;不同税务执法机构和人员对同一企业的同一涉税行为的判断和裁定往往存在不同看法,尤其在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税务机关在涉税实务中具有的自由裁量权,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可能性。 (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税务风险 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经营者税务规划及其对税务风险的态度,企业经营理念与发展战略,经营模式或业务流程,部门间的权责划分与相互制衡,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与执行,企业信息的基础管理情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管理层的业绩考核,监督机制有效性等。 当前,企业管理者涉税意识有待加强、财务工作者业务水平偏低、内部审计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以及近年来税务代理服务质量偏低,都是企业在微观上所面临税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增值税进项税常见涉税风险

增值税进项税常见涉税风险 1、非油气田企业的非增值税应税劳务取得的进项不得 抵扣,未作进项转出。如接受技术服务、装卸、含油污泥处理和废催化剂处理等劳务,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核查建议核查应交税金-进项税等科目,审核相关劳务合同等资料,对不属于增值税劳务范围内的其他劳务抵扣的进项税不得抵扣。 2、购进材料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不得抵扣,未作进项转出。如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加油站所购进的彩钢瓦、涂料、地砖、铝塑板、卫生洁具、墙面漆等货物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核查建议核查应交税金等科目,审核erp系统的“ps模块”(在建工程)核算的材料领用情况,将应作进项税转出而实际未转出的材料费进行归集。 政策依据: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 (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 (五)本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 《增值税条例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条例第十条第(一)项所称购进货物,不包括既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不含免征增值税项目)也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以下简称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 前款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

第二十二条条例第十条第(一)项所称个人消费包括纳税人的交际应酬消费。 第二十三条条例第十条第(一)项和本细则所称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是指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 前款所称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均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 3、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为载体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取得的进项不得抵扣,未作进项转出。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13号)。 核查建议核查应交税金-进项税额、固定资产等科目,审核安装合同等,对于不符合税法抵扣规定的,应作纳税调整。政策依据: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9]113号)《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

纳税人风险自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纳税人风险自查报告 篇一:涉税风险自查报告 税务自查报告根据*地税直查(20XX)20XX号文件要求,我公司高度重视*省地税局直属分局对企业所 得税的此次稽查,成立专门的自查工作小组,组织相关财务人员学习,采取了自查与聘请税 务师事务所税务专业人员协助相结合的方式,于20XX 年7月13日-17日针对企业所得税进 行自查。目前,自查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本次自查的时间范围和涉及的税种范围本公司本次自查主要为20XX至20XX年度的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情况。 二、自查工作的原则 1、高度重视,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国家财经税收相关法规,对本公司20XX至20XX年度 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各类税种进行彻底的清查,力求做到不疏忽、不遗漏。

2、把握契机,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工作,提前化解税务风险。我公司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认真全面的自查,彻底清理违法及不规范涉税事项,并以此为契机,加强我公司税务基础管 理工作,并改善我局税务管理工作的盲点弱点,提高我公司的税务工作管理水平。 三、自查结果 经过为期一周的自查工作,我公司20XX年—20XX年税务工作基本遵守国家相关税收及 会计法律法规,依法申报缴纳各项税费。但工作当中难免存在疏漏,问题主要反映在未按照 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 年分摊所属费用、购买无形资产直接费用化、无须支付的应付款项未计 入应纳税所得额等。通过此次自查,我公司20XX年—20XX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3,096.18 元;其中:20XX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4,580.76元;20XX 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8,515.42元。 具体情况如下: 1、20XX年度 我公司所得税自查问题主要反映在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年分摊所属费用上面,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少调增

税务风险提示

税务风险提示 根据相关税务政策,结合账务处理实际情况,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为尽量降低税务风险,向各单位提示以下几点,望密切关注: 1、自行清理银行存款一般账户,如开立了一般账户,但未纳入会计核算,请按规定及时补缴税金。税务检查时已将查询账户开立情况作为一项检查程序。 2、每月要及时打印各账户银行对账单,以便于及时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编制余额调节表,对调节不符金额及时作出处理。要绝对保证入账的银行存款账户明细与银行核对相符。 3、要严格检查发票来源,杜绝虚开发票和取得虚开的发票。对取得的发票进行初步查验,询问对方发票真假情况,自觉杜绝假发票,假发票包括发票本身是假的和发票的来源是假的(即没有真实的交易而虚开进来冲账的发票)。我们在入账环节也会继续在网上核验发票本身的真假。 4、银行支票付款时,收款单位和发票开具单位要保持一致。杜绝以“劳务费、备用金”等各种名义将单位银行存款以转账支票或网上银行方式转入私人账户,否则,在税务检查时将作为公司对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如确需支付,请对方在税务所开具“劳务费零份发票”。 企业所得税实行核定征收的单位,材料费要有发票或收据,人工费要有工资表。 5、严格规范股东个人向公司借款,已借款要及时归还或进行报销冲账,否则,超过纳税年度税务检查时要视为“分配利润”征收个人所得税。 6、每月提供真实的工资表。工资表中领工资人员必须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后附职工身份证复印件。所有工资表必须是工资人员本人签字领取,拒绝代签工资表。 7、收入、成本、费用要及时提交票据入账。

收件单位(盖章):,年月日 松开的记忆,飘落的莫名的尘埃,像起伏的微风,拂过脑海,留下一份情愁。一条街,没有那些人,那些身影,却能来回徘徊穿梭。街,行走时,纵然漫长,漫长,有时只为听一颗流动的心的呓语。沉默,倔强,回望,忘记,记住,一切像断了的弦,有时希望生活简单就好,有时却又莫名的颓废其中。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去经历。粗读加缪、萨特的存在主义,它告诉我,人就是非理性的存在。光秃秃的枝桠、清寂的清晨、流动的阳光,飘落于心,或快意,或寂寥,映照心境,然而,有时却只属于那一刻。总之,一切只是心情。 人生的画面一幅幅地剪辑,最后拼凑出的是一张五彩斑斓的水彩画,有艳丽的火红色,凝重的墨黑以及一抹忧郁的天蓝色。人的记忆很奇特,那些曾经的过往,就像一幅幅的背景图,只有一个瞬间,却没有以前或以后。比如,只能记得某个瞬间的微笑,只能在记忆的痕迹寻觅某时刻骑着单车穿过路口拐角的瞬间,却都不知晓为何微笑,为何穿过街角。 一切,有时荒诞得像一场莫名情景剧。然而,这就是生活。 曾经的梦,曾经的痛,曾经的歌,曾经的热情相拥,曾经的璀璨星空。 也许,多年以后,再也见不到的那些人,和着记忆的碎片飘荡而来,曾经伴着我们走过春华秋实。天空蔚蓝,杜鹃纷飞,飞过季节,曾经萍水相逢,欢聚一堂,蓦然回首,唯歌声飘留。让人忆起《米拉波桥》里的诗句:夜幕降临,钟声悠悠,时光已逝,唯我独留。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书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书 生产加工制造业涉及的税种最常见的风险点:一、企业所得税常见涉税风险点(一)收入项目常见涉税风险点1、收入计量不准。2、隐匿实现的收入。3、实现收入入账不及时。 4、视同销售行为未作纳税调整。 5、销售货物的税务处理不正确。(二)成本费用项目常见纳税风险点1、利用虚开发票或人工费等虚增成本。2、资本性支出一次计入成本。3、将基建、福建等部门耗用的料、工、费直接计入生成成本等以及对外投资发出的货物,直接计入成本、费用等。4、擅自改变成本计价方法,调节利润。5、收入和成本、费用不配比。 6、原材料计量、收入、发出和结存不正确。 7、周转材料不按规定的摊销方法核算摊销额,多计生产成本费用。 8、成本分配不正确。 9、人工费用的核算不准确。(三)费用项目常见的风险点1、费用界限划分不清2、管理费用的列支问题3、销售费用的列支问题4、财务费用的列支问题(四)税金及附加的涉税风险1、应资本化的税金税前扣除2、将补提补缴的以前年度税金直接税前扣除3、将企业所得税额和应由个人负担的个人所得税额进行了税前扣除。(五)损失的涉税风险1、虚列财产损失2、已作损失处理的资产,有部分或全部收回的,未作纳税调整。3、发生的损失应审批的不审批,自作账务处理。(六)其他业务成本的涉税风险点1、销售材料的成本结转不正确2、出租财产的成本结转不正确3、计提的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各项准备金未做纳税调整(七)营业外支出的常见涉税问题1、不符合条件或超过标准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未作纳税调整2、违法经营的罚款、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及各种赞助支出、与收入无关的支出,未作纳税调整3、非正常损失未扣除个人负担或保险公司的赔款。(八)固定资产常见的涉税风险点1、虚增固定资产计税价值。2、属于固定资产计税价值组成范围的支出未予资本化。3、计提折旧范围不准确。4、折旧计算方法及分配不准确。5、固定资产处置所得未并入应纳税所得额。(九)无形资产涉税风险点1、无形资产计量、摊销不准确2、自行扩大加计扣除无形资产成本的范围。3、无形资产处置所得未并入应纳税所得额。二、个人所得税常见涉税风险点1、未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发给职工的奖金、实物以及其他各种应税收入,是否足额、准确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2、以发票报销方式或定额发放交通补贴、误餐补助、加班补助、通信补贴等,是否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交通补贴、通信补贴如果所在省制定了税前扣除标准的,在标准限额内的部分可免征个人所得税)。3、为职工购买的商业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是否按规定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4、是否以发票报销的方式套取现金,支付给个人奖金、回扣、提成等,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5、支付给无用工手续的临时工工资,是否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三、房产税1、经营自用的房屋,是否按规定缴纳房产税。2、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是否按规定缴纳房产税。3、对房产进行改造、扩建,增加的房产原值是否按规定缴纳房产税。4、同房屋不可分割的附属设施是否计入房产价值,按规定缴纳房产税。5、是否按规定将相应的土地价值计入房产原值据以征收房产税。

企业税务风险自查报告

企业税务风险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能有效针对企业自身的存在的问题,并自我反省和改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企业税务风险自查报告,一起来看一下吧。 企业税务风险自查报告篇一根据*地税直查(20xx)20xx号文件要求,我公司高度重视*省地税局直属分局对企业所得税的此次稽查,成立专门的自查工作小组,组织相关财务人员学习,采取了自查与聘请税务师事务所税务专业人员协助相结合的方式,于20xx年7月13日—17日针对企业所得税进行自查。目前,自查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本次自查的时间范围和涉及的税种范围 本公司本次自查主要为20xx至20xx年度的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情况。 二、自查工作的原则 1、高度重视,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国家财经税收相关法规,对本公司20xx至20xx年度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各类税种进行彻底的清查,力求做到不疏忽、不遗漏。 2、把握契机,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工作,提前化解税务风险。我公司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全面的自查,彻底清理违法及不规范涉税事项,并以此为契机,加强我公司税务基础管理工作,并改善我局税务管理工作的盲点弱点,提高

我公司的税务工作管理水平。 三、自查结果 经过为期一周的自查工作,我公司20xx年—20xx年税务工作基本遵守国家相关税收及会计法律法规,依法申报缴纳各项税费。但工作当中难免存在疏漏,问题主要反映在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年分摊所属费用、购买无形资产直接费用化、无须支付的应付款项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等。 通过此次自查,我公司 20xx年—20xx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3,096、18元;其中:20xx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4,580、76元;20xx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 8,515、42元。具体情况如下: 1、20xx年度 我公司所得税自查问题主要反映在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年分摊所属费用上面,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少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3,881、10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额4,580、76元,具体调增事项明细如下: 项目金额 未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分摊所属费用13,881、10 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小计13,881、10 应补缴企业所得税4,580、76 (1)未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分摊所属费用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我公司20xx年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分摊所

我公司收到收到了国税局税收风险提醒告知书,请问如何填写一些相关项

我公司收到收到了国税局税收风险提醒告知书,请问如何填写一些相关项 二、存货周转变动率(以存货周转天数):我公司2013年主营业务成本为313921.29元,期初存货为23189.56元,期末存货为31855.8 4元;2012年度产品销售成本为90329.19元,期初存货为20819.19元,期末存货为23189.56元。则: 报告期存货周转天数={360*[(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销售成本=31.56天基期存货周转天数={360*[(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销售成本=87.69天存货周转变动率=(报告期存货周转天数-基期存货周转天数)/基期存货周转天数*100%=(31.56天-87.69天)/87.69天*100%=-64%.由此看出:1、计算结果: 变动率<0,呈下降趋势,存在异常。3、分析原因:报告期原材料存货采购与基期比较升降幅度?市场因素导致原材料存货投入因素?因而影响报告期库存 变化?或其他生产经营方面原因等。 4、重点排查:①、是否存在少计或未计收入 期费用推算最低收入差异率=(本期收入汇总-本期费用推算最低销售收入)/本期费用推算最低销售收入 其中:本期费用推算最低销售收入=(本期营业费用(损益表)+本期管理费用(损益表)+本期财务费用(损益表)) / ((本期汇总主营业务收入(损益表)-本期汇总主营业务成本(损益表))/本期汇总主营业务收入(损益表)=(27819.91+24202.42)/{(372650.65-313921.29)/372650.65}=329255.25 期费用推算最低收入差异率=(本期收入汇总-本期费用推算最低销售

房地产业税收风险分析

房地产业税收风险分析 房地产业税收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14江西省地税局房地产业税收实现征收数为412.4亿元,占地税全部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3.4%,房地产业税收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可谓举足轻重。而与之同步增长的是近年来,房地产业税务违法、违章越来越多,金额越查越大。究其原因,与很多因素有关,既有房开企业由于销售不景气资金紧张,为达到延迟纳税的目的或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形成的税收风险,又有税务人员惰于怠政而形成的执法风险。那么房地产业到底有哪些税收风险点?一般来说,一个房地产项目在时间流程上主要包括土地获取、规则设计、融资、建筑施工、房屋销售、项目清算六大环节,笔者结合税收工作实践,对房地产企业这六大环节之中,主要存在的风险点予以归纳和分析。 一、在土地取得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点 1、以收购股权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根据评估价值入账的风险。房开企业通过股权收购方式获取土地使用权,税务机关应重视收购后土地成本的计量。从账务处理来看,土地评估增值部分无法在股权交易过程中得到账面确认,交易行为属于股权投资,而非土地使用权交易。因此,账务处理上,溢价支出仅能计入相关投资成本,而不能将溢价支出计入土地成本。也就是说如果房开企业按经评估确认后的价值确定有关资产的成本,将无形资产评估增值部分计入土地成本,就会存在少缴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风险。 2、虚增拆迁安置费,逃避缴纳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风险。拆迁款这种不要发票的成本容易造出来,正是出于这种原因,房开企业多采用虚列拆迁补偿费,虚增成本的方法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主要手法是虚增拆迁户数,多列拆迁补偿费或虚增补偿金额存在较大风险。例如有新闻媒体报道,某地百余官员联手拆迁户借全运会套取3亿补偿款。违规抢建房屋,“空挂户”造假,变更用地性质……在大规模农村土地征收拆迁过程中,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公职人员

最新房地产企业主要涉税风险点提示

房地产企业主要涉税风险点提示

房地产企业主要涉税风险点提示 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过程中主要涉及的税种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契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房产税等,存在的主要税务风险点总结如下: 营业税 (1)销售开发产品收取的价款和价外费用未按规定入账,少计收入。 ①在开发产品完工前,取得的预售收入(包括定金)没有全部计入“预收账款”进行申报缴纳税款;将预售收入计入“预收账款”以外的往来科目,长期挂账不申报纳税; ②将售房款冲减成本、费用或直接转入关联单位,未按规定入账;将售房款打入个人储蓄账户或信用卡账户,存在账外收入等情况; ③总机构没有将分支机构的未完工开发产品的销售收入合并计入; ④私改规划,增加销售面积的收入未按规定入账; ⑤销售阁楼、停车位、地下室以及精装房装修部分单独开具收款收据,取得的收入没有按规定入账;

⑥拆迁补偿收入未按规定确认收入,没有按补偿标准面积的工程成本价与超出补偿面积部分的差价款之和计算缴纳营业税; ⑦与包销商签订一个价格较低的包销合同,按约定的包销价格开具发票,高于包销价格的房款由包销商收取并开具发票或收据,未计入收入; ⑧收取的定金、违约金、诚意金等,未按规定确认收入; ⑨向对方收取的手续费、基金、集资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未按规定确认收入。 (2)开发项目完工后,将收入挂在“预收账款”等科目,长期不结转收入。 (3)按分期收款合同约定的时间应收取而未收取的销售款未及时申报纳税。 (4)采取委托销售方式销售开发产品,不及时收取售房款,或者部分售房款由中介服务机构收取并开具发票或收据,开发企业未计入收入。 (5)以银行按揭方式销售开发产品,开发企业在收到首付款,银行按揭贷款到账后,未按规定计税;将收到的按揭款项以银行贷款的名义记入“短期借款”账户,不做收入。 (6)对将待售开发产品转作经营性资产,先以经营性租赁方式租出或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以后再出售的,租赁期间取得的价款未按租金确认收入,出售时未按销售资产确认收入。对将待售开发产品以临时租赁方式租出的,租赁期间取得的价款未按租金确认收入,出售时未按销售开发产品确认收入。

税务风险诊断服务说明

税务风险诊断服务说明书 通过与贵司负责人面谈,我们初步了解贵公司的财务、税务方面的情况,现根据交流情况提供如下税务服务意见,我们愿就任何条款进行磋商: 一、服务目标 对贵公司2010-2012年度涉税业务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协助企业消除潜在的税务风险,合理争取税收利益。 二、服务内容 1、税务风险现状诊断:通过对贵公司的经营业务、纳税情况等方面的分析,评估企业涉税处理出现异常的地方。 2、税务风险成因诊断:对贵公司所处内、外部税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产生税务风险的根源。 3、税务风险应对方案设计:在前述工作基础上,设计具体的风险应对和规避方案,协助贵公司控制税务风险。 4、出具税务风险诊断报告,并辅导贵公司实施方案。 三、服务流程 由于税务风险诊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必须按合理的步骤,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我们拟按以下方式开展工作: 1、税务风险诊断前期准备工作: (1)、进一步了解贵公司的经营情况,确定诊断工作日程和计划; (2)、搜集和整理贵公司所处行业税收政策,明确税务部门检查的重点; (3)、贵公司按清单整理和准备所需资料; (4)、成立诊断项目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做好内部分工和协作。 2、组织实施税务风险诊断: (1)、委派2名税务专家到贵公司进行现场工作,外勤时间初步计划2天; (2)、收集贵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税务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等加工处理,以形成完整的税务风险诊断工作底稿; (3)、现场参观贵公司生产车间及仓库,与生产、采购、销售等部门进行访谈,了解企业生产工艺及日常采购、生产及销售操作流程; (4)、组织税务风险测评问卷调查(将从股权结构、组织结构、融资、研发、采购、生产及仓储、销售、分配、投资、人力资源管理、土地及不动产、集团业务、税收优惠、税企争议、存在问题等十五个方面进行测试); (5)、运用定量和定性相接合诊断技术,识别贵公司潜在的税务风险,提出初步税务风险评估报告; (6)、在广泛征求贵公司各方意见及成本效益评估基础上,优选出可行性强、经济效果好的方案,提交正式风险评估报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