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至2012法理学导论试卷

2011至2012法理学导论试卷

2011至2012法理学导论试卷
2011至2012法理学导论试卷

名词解释:一、二句话。

简答题:几点:简便解释每一点。

论述:几点的展开。

注意事项:

一、不求字多,求整洁

二、不要空白

三、卷面清晰。

四、先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法学本科实验班

《法理学导论》(课程号301010012——01)试卷(A)

院级班学号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法律责任的竞合

2.法律事件

3.行为能力

4.法律规则

5.非正式法源

二、单项选择(请把下列选项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10分)1.我国《刑法》第1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该规定在法律溯及力上采用下列哪一原则?

A.从轻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原则

2.我国《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该规定在法的效力上采用下列哪一原则?

A.保护原则

B.属人原则

C.属地原则

3.我国《继承法》第19条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该条所规定的内容属于下列哪一项?

A.委任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准用性规则

4.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该条所规定的内容属于下列哪一项?

A.法律原则

B.法律规则

C.法律责任

5. 我国《民法通则》第50条第2款规定:“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经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该条所规定的内容属于下列哪一项?

A.法律权利

B.权利能力

C.法律职权

6. 我国《物权法》第20条第2款规定:“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该条所规定的内容属于下列哪一项?

A.假定

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

7. 我国《立法法》第92条规定:“其他接受备案的机关对报送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审查程序,按照维护法制统一的原则,由接受备案的机关规定。”该条所规定的内容属于下列哪一项?

A.义务性规则

B. 准用性规则

C. 委任性规则

8. 我国《合同法》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该条所规定的内容属于下列哪一项?

A.法律制裁

B.违约责任

C.侵权责任

9. 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该条所规定的内容属于下列哪一项?

A.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条件

B.法律责任的免除

C.法律事实的形成

10. 我国《物权法》第85条规定:“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该条所规定的内容属于下列哪一项?

A. 公共政策的适用

B.判例的适用

C. 正式法源和非正式法源的适用

三、多项选择(请把下列选项中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些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

A.黄某因手术在医院接受输血的血浆

B.刘某和邓某签订的买卖毒品交易中的毒品

C.王律师受张某委托出庭为其辩护而写的辩护词

2.下列有关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关系的表述正确的观点是哪些?

A.一个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可以在一个条文中得到表述

B.一个法律条文可以表述不同法律规则的不同要素

C.一个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可在不同的法律条文中表述

3.我国《立法法》第83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这一规定体现了下列哪些原则?

A.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蒋评:提法不规范,应该是新法与旧法)

B.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

C.下位法优先适用的原则

4.下列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哪些?

A.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B.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

C.人民法院的判决书

5.下列有关法律部门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哪些?

A.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就是一个部门法

B.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规定不同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

C.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法律规范,可以归属于相同的法律部门

6.下列哪些不符合自然法学的观点?

A.恶法亦法

B.法与道德没有关系

C.只有国法才是法理学研究的对象

7.甲某因贪污数额较大被判处徒刑,并被开除公职。根据法律责任的理论,甲某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下列哪些?

A.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与宪法责任

C.过错责任

8.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我国法的渊源?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B.行政规章

C.政策和习惯

9.下列有关法的可诉性的观点哪些是不成立的?

A.正式法源不具有可诉性

B.不具有可诉性的法没有法的效力

C.一切法律都是具有可诉性的

10.下列有关法的公布与法的效力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A.所有的法律一经公布即有效

B.在现代国家,法律若要生效,必先公布

C.“法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是法的生效时间的一种形式

四、简答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哪些法律是宪法相关法?

2.法律责任的归结原则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共20分)

案情:

2011年8月12日应朋友张某之邀,马某出席了对方岳母70岁的寿宴。席间,刘某与马某同在一桌吃饭,主人热情,大家频频举杯。一来二去,就有点喝高了。在喝酒的过程中,马某告诉刘某以前他和他的弟弟有矛盾。刘某不愿意听,就随口对马某说:“你们两个有矛盾跟我没有什么关系,我不愿听。”两人言语不合随即发生争吵,被同桌吃饭的人劝开。14点多,几个人结束饭局走出饭店,马某拉住刘某说:走,咱俩单独较量,不信,我毁不了你。刘某毫不示弱,双方相互拉扯来到饭店附近的停车场,你一拳我一脚的互相对打起来。在对打中,刘某将马某的右臂打伤。随后,同来吃饭的几人将两人劝拉开,并将马某送往医院治疗。

经鉴定,被害人马某右臂骨折,其所受损伤为轻伤。随即,刘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2011年11月25日,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案件审理期间,经法院调解,被告人刘某积极赔偿被害人马某各项损失共计人民币7000元,被害人不再要求追究被告人的法律责任。法官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刘某故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致人轻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告人积极与被害人达成赔偿协议,得到了被害人家属的谅解,归案后悔罪表现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之规定,判处被告人刘某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一年。

相关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问题:

1.这个案件中存在哪几种法律关系?请具体列出这些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5分)

2.在该案的判决中,法官使用了什么法律推理?请说明理由。(5分)

3.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看,“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所规定的属于法律规则的什么要素?如果完整地表述这个规则,其内容应该怎么规定?(5分)

4.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你认为法官对此案的判决是否公正?为什么?(5分)

六、论述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共20分)

材料一

据报道:我国煤矿系统患“尘肺病”者呈上升趋势。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一项调研显示:“全国煤矿有265万接尘人员,据测算,每年有5.7万人患上尘肺病,因尘肺病死亡的则有6000余人,是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两倍。”

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农民工用工制度不规范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有抵触等原因,致使农民工职业病“摸底”难,目前全国或一省甚至一县范围,都还没有较全面、详细的农民工职业病数据,估计还有大量没有调查到的个体私营企业使用农民工情况。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体系不健全,日常监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违法行为处理不力等现象,是尘肺病和职业危害未得到根本扭转的主要原因之一。

材料二

张海超是新密市刘寨镇老寨村村民,2004年6月,他到新密曲梁乡的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振东公司)上班,先后从事过杂工、破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种。2007年下半年,他感到身体不适,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他也没太在意,一直当做感冒来治,但效果不好。2007年10月,张海超从振东公司离职不久,又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检查,医生怀疑他是肺结核,但不能确诊。此后,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张海超先后去过郑州市二院、省胸科医院、省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数家医院检查,医生们都给出了一致的结论:职业病——尘肺。但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振东公司)却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在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投诉后,张海超取得了去做正式鉴定的机会,但郑州职防所为其做出了“肺结核”的诊断。为寻求真相,28岁的他跑到郑大一附院,不顾医生劝阻,坚持“开胸验肺”,一时引起全国关注。

问题:

根据法理学有关法的作用、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等方面的知识对上述事例进行评述。

答题要求:

1.就法的作用、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角度作答;也可以选择有关法的作用、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三方面的知识作答;

2.观点明确,逻辑严谨,说理充分,层次清晰,文字通畅;

3.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

4.总字数不少于500字。

2011年12月英语四级真题及答案

2011年12月英语四级真题 Part Ⅰ Writing (30 minutes) 注意:此部分试题在答题卡1上.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short essay entitled Nothing Succeeds Without a Strong Will by commenting on the humorous saying, "Quitting smoking is the easiest thing in the world. I've done it hundreds of times."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but no more than 180 words. Part 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mming and Scanning) Why Integrity Matters What is Integrity? The key to integrity is consistency--not only setting high personal standards for oneself (honesty, responsibility, respect for others, fairness) but also living up to those standards each day. One who has integrity is bound by and follows moral and ethical standards even when making life's hard choices, choices which may be clouded by stress, pressure to succeed, or temptation. What happens if we lie, cheat, steal, or violate other ethical standards? We feel disappointed in ourselves and ashamed. But a lapse of integrity also affects our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Trust is essential in any important relationship, whether personal or professional. Who can trust someone who is dishonest or unfair? Thus, integrity must be one of our most important goals. Risky Business We are each responsible for our own decisions, even if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has been undermined by stress or peer pressure. The real test of character is whether we can learn from our mistake, by understanding why we acted as we did, and then exploring ways to avoid similar problems in the future. Making ethical decisions is a critical part of avoiding future problems. We must learn to recognize risks, because if we can't see the risks we're taking, we can't make responsible choices. To identify risks, we need to know the rules and be aware of the facts. For example, one who doesn't know the rules about plagiarism may accidentally use words or ideas without giving proper credit, or one who fails to keep careful research notes may unintentionally fail to quote and cite sources as required. But the fact that such a violation is "unintentional" does not excuse the misconduct. Ignorance is not a defense. "But Everybody Does It" Most people who get in trouble do know the rules and facts, but manage to fool themselves about the risks they're taking by using excuses: "Everyone else does it," "I'm not hurting anyone," or "I really need this grade." Excuses can get very elaborate: "I know I'm looking at another's exam, even though I'm supposed to keep my eyes on my own paper, but that's not cheating because I'm just checking my answers, not copying." We must be honest about our actions, and avoid excuses. If we fool ourselves into believing we're not doing anything wrong, we can't see the real choice we're making--and that leads to bad decisions. To avoid fooling yourself, watch out for excuses and try this test: Ask how you would feel if your actions were public, and anyone could be watching over your shoulder. Would you feel proud or ashamed of your actions? If you'd rather hide your actions, that's a good indication that you're taking a risk and rationalizing it to yourself.

自考5677法理学小抄.自考笔记.自考预测押题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法学绪论 1、释义:法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1)法是社会科学,具有科学性。 (2)法学的产生以法的产生为前提。 法学产生的前提,一般地说就是:第一,立法已发展到相当复杂和广泛的程度;第二、社会上已出现了专门研究者。 (3)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的法学有那些区别? 马克思主义法学使法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它与以往的法学具有原则的区别。 首先,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它认为,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这种意志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也就是说,法由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第二、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并不是超阶级的,它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制定出来的,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意义上的法并不是超历史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她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 2、法学是历史和国情的范畴 法学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深化为专门的学问和学科的。 法学一词,源自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共和时期的拉丁文。 不过,在法学究竟是什么样的学问或学科的问题上,至今信用证有种种歧视。同人胶所处环境和所受传统的影响联系在一起。这些见解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把法学同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而其差异,则主要是由两大法系的不同传统,对其法学学人产生不同影响所造成的。 在中国古代,法学曾经是关于刑名法术的学问,故称“刑名法术之学”或“刑名之学”。后来,中国古代法学在很长时期里主要采取了律学的表现形式,法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官方注律为基本形式的律学。 在当代中国,关于什么是法学的问题,一般都认为:法学,又称为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问,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

深圳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深圳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语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角jiǎo 号角.角.落头角.群雄角.逐 B.笼lóng 笼.子牢笼.笼.屉烟笼.雾锁 C.量liáng 思量.打量.测量.量.体裁衣 D.削xuē剥削.削.减瘦削.日削.月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A.按照上级部署,深圳市对口援助四川地震灾区德阳市。深圳市政府表示,对德阳市人 民遇到的困难,我们将鼎力相助 ....。 B.现在是高考冲刺的黄金时段,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利用好每一分钟,等到高考结束后再 做事后诸葛亮 .....,后悔可就晚了。 C.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日子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处心积 ...

《法理学》历年真题 主观题

2002-2013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解析——主观题 案例分析题: (2003年) 案情: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 元-300 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 问题: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答题要求: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 -1000字。 解题思路:这一题按照要求从合法性、合理性两方面进行认识。合法性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立法和执法的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2)法律渊源、法律效力方面,下位法不能违反上位法;(3)委托社会组织、个人执法的合法性。从这些方面衡量,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的这一通告应当说有合法性依据。 合理性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1)法律价值。如秩序与自由,维持秩序与限制自由关系的处理,是否考虑了价值排序原则、比例原则;如正义与效率,提高行政效率与实现社会正义关系的处理,是否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2)法律与道德。法律的道德基础,法律规定与社会常理的一致,善法与恶法的判断。(3)法治社会的权利保障。法治的目的、意义。从这些方面考虑,交通管理部门的这一做法缺乏合理性根据。 论述题 (2009年)

2011-2012-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国家发改委面试真题及部分答案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国家发改委面试真题 1 农业科技下乡不能盲目,要结合农村发展情况深入基层。对于“把论文写在土地上”你怎么看? 2 农业技术人员短缺,现在要招一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领导让你针对此次培训进行前期的调研,怎么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 3 你是分管农业的工作人员,一天你在聚会时,突然听到有几个农业大学学者在谈论他们正在研究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这时你应该怎么办? 4 你是一个农业技术方面的推广人员,有一项种子种植技术,需要在农村推行试种,但是农民积极性不高,你怎么鼓励农民进行大规模试种?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国家发改委面试真题 2012年2月25日上午 第一题: 某邮递员26年如一日穿梭于山区进行邮寄工作,从没有投递错过一封信,但收入微薄,家境贫寒,你怎么看? 第二题: 你是卫生局网络公告栏的负责人,有个网友在公告栏上发帖子,写下了他在你所管辖区域内的某医院的不愉快经历并被大量评论转发,影响很不好,请问你怎么办? 第三题: 你是环保局工作人员,你所在城市小区垃圾处理改成按量收费,实施一段时间后,领导让你去调查实施的效果以及居民对此的意见,你怎么进行调查? 第四题: 你是招商局的工作人员,陪同一外籍考察团来考察你市的投资环境,在考察过程中考察团团长的笔记本电脑被盗,里面有很多信息,于是团长对你们当地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投资环境提出了质疑,不想再进行投资,请问你怎么办? 第五题: 市里要组织年轻干部到农村去锻炼一年,领导让你负责,但是很多同事找到你说要照顾家人,不愿意去农村,同时还有很多同事有了抵触情绪,请问你怎么劝说?

2012年2月25日下午 第一题: 你是县社保代表,要参加省社保大会,你会做什么准备. 第二题: 某省出台规定,综合电视台应减少娱乐节目播放,增加新闻节目播放,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第三题: 你在服务窗口工作,现在正在评选先进窗口,有观摩团来你单位参观,这时有群众与一个窗口的工作人员发生争吵,周围群众指指点点,观摩团也有人在录像,如果你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第四题: 选派能工巧匠、科技人员到农村去服务,你觉得应该着重注意哪几项? 第五题: 你在做一个方案,这个方案要与其他部门配合完成,已经做到了一半,此时你发现一个更加合适的方案,请问你怎么办? 2010年国家发改委面试真题及答案 1.谈谈对4万亿投资的认识。 【试题分析】综合分析类试题中的社会现象题目,主要是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时政把握能力。 【解题思路】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答此题:阐述出台此政策的背景、积极意义——介绍4万亿元资金的投资去向——如何确保此政策的贯彻执行。 【参考答案】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的一揽子计划,这不仅仅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带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是一剂强心剂。

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

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 葛洪义主编的版本 一、名词解释 1、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法的形式渊源,即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的法的各种表现形式。 2、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对已经制定、颁布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根据一定的要求和规则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形式规范,内容协调的成文法系统。 3、法律编纂:又称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全部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内部的加工整理而使之成为一部系统化的新法典的活动。 4、法律清理:亦指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对一定时期制定的或一定范围内的法律文件从体系、内容上进行审查、分析和整理,并作出继续适用,需要修改、补充或废止决定的活动。 5、法律体系: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各个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在一致的统一体。 6、法律部门:又称为部门法,是对一国现行的法律规范按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7、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8、权力:权力是合法确认和改变人际关系或者处理他人财产或者人身的能力。 9、人权:人权是指那些直接关系到人得以维护生存、从事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权利,是人类社会最高形式的、最普遍的权利。 10、法的规范作用: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11、法律的指引作用:法律为本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标准和模式,引到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方式,也可以预测到自己在某种情况下选择何种行为方式。 12、法律的预测作用:根据法律的规定,人们可以预先推测出,在特定情况下别人将会如何行为以及自己应如何行为。

2016年司法考试真题——法理学

2016年司法考试真题——法理学 8.《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15条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实施罚款处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收缴的罚款应当全部上缴国库。”关于该条文,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表达的是禁止性规则 B.表达的是强行性规则 C.表达的是程序性原则 D.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法律后果 9.全兆公司利用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便利,在搜索引擎讯集公司网站的搜索结果页面上强行增加广告,被讯集公司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全兆公司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构成不正当竞争。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诚实信用原则一般不通过“法律语句”的语句形式表达出来 B.与法律规则相比,法律原则能最大限度实现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和特殊性 D.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当中 10.甲和乙系夫妻,因外出打工将女儿小琳交由甲母照顾两年,但从未支付过抚养费。后甲与乙闹离婚且均不愿抚养小琳。甲母将甲和乙告上法庭,要求支付抚养费2万元。法院认为,甲母对孙女无法定或

约定的抚养义务,判决甲和乙支付甲母抚养费。关于该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判决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B.甲和乙对小琳的抚养义务是相对义务 C.判决在原被告间不形成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 D.小琳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 11.有法谚云:“法律为未来作规定,法官为过去作判决”。关于该法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的内容规定总是超前的,法官的判决根据总是滞后的B.法官只考虑已经发生的事实,故判案时一律选择适用旧法C.法律绝对禁止溯及既往 D.即使案件事实发生在过去,但“为未来作规定”的法律仍然可以作为其认定的根据 12.在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中,刘贵之妾陈二姐因轻信刘贵欲将她休弃的戏言连夜回娘家,路遇年轻后生崔宁并与之结伴同行。当夜盗贼自刘贵家盗走15贯钱并杀死刘贵,邻居追赶盗贼遇到陈、崔二人,因见崔宁刚好携带15贯钱,遂将二人作为凶手捉拿送官。官府当庭拷讯二人,陈、崔屈打成招,后被处斩。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话本小说《错斩崔宁》可视为一种法的非正式渊源 B.邻居运用设证推理方法断定崔宁为凶手

整理2011-2012年重庆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和标准答案 重庆公需科目

整理2011-2012年重庆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和标准答案重庆公需科目 2011-2012年重庆公需科目考试(科学素养和科研方法)单选题 1.长江与黄河的发源地在我国()省。青海省 2. 科研规程共分五步,第二步是什么技术 3.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期间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应不少于()学时。100 4. 按调查的目的来划分,除现状调查和相关调查外,还有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5.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记录表的编制要依据:观察的目的 6.2011 年 11 月 3 日,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器()与天宫一号顺利实现对接,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神州八号 7. 关于概念的定义方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定义项应直接或间接包换被定义项 8. 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记录表的编制依据:观察的目的 9. 下列属于逻辑的分析方法特点的是概括性 10. 应用研究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 11. 主,客观条件和时机问题等属于确定选题的基本要求中的问题要有可行性 12.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期间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应不少于()学时。80 13. 有严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观察指标体系,对观察情境有严格的要求,这种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是实验室中的观察 14. 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指的是测量工具的区分度 15.仅表示研究对象属性的顺序的是等级数据资料 16.资料整理的基础工作是资料的审核 17.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指的是测量工具的区分度 18.仅表示研究对象属性的顺序是等级数据资料

19.科研规程共分五步,第一步是什么决策 20.博士学文获得者,可初定为()职务任职资格。中级 21.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反战而形成的教育试验,相关的教育家除佩斯泰洛奇。福禄贝尔外,还有蒙台梭利和杜威 22.科研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继承性 23.2011 年 11 月 22 日,全国第()次文代会、第()次作代会在北京举行,台湾首次以代表身份参会,与其他代表一样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九、八 24.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提取专技人员的继续教育经费。 2.5% 25.案调查的目的来划分,除现状调查和相关调查外,还有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26.结论比较可靠,但由于个别事实繁杂,难以——考察,这是归纳法哪一具体方式的特点完全归纳法27.2010-2011 年公需科目课程名字叫: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 28.我国目前最先进的北极科考船为()号。雪龙号 29.抽签,随即数目表属于简单随即取样 30.下列不属于中东地区国家的是:利比亚31.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实验,相关的教育家除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外,还有蒙台梭利和杜威 32.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是做出创新 33.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期间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应不少于()学时。90 多选题 1.实验结束后没有结果的原因有: 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实验方案不对 2.科研阻碍的成因有: 技术发展滞后势力阻挠传统的观点科学管理方法不科学有效 3.作为团队的核心人物,团队的leader(领导者)要具备哪些能力:

[重点]法理学重点笔记

[重点]法理学重点笔记 法理学重点笔记 (约占卷面分值的10%一12%) 基本要求 应试人员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能够准确地把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念和价值;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大纲的内容,能够对相关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判断;能够运用法理学的基本知识来分析法律事件、案件或现行制度;注意法理学知识与法律应用学科知识的结合。 第一节:重点难点 一、法的本体 (一) 法 1、法的特征 (1)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所谓法的规范性,是指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强制性。 (4)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因而具有普遍性。 (5)法是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的规范,具有程序性。 2、法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表现。法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或根本意志,是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的反映。不仅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而且包括法本身,都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法的阶级意志性和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法的不同层次的本质属性,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 3、法的作用 (1)法的作用的概念: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行为和社会生活发生的影响,分为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 (2)法的规范作用:根据行为主体的不同,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 第一,指引作用。 第二,评价作用。 第三,预测作用。 第四,教育作用。 第五,强制作用。 (3).法的社会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具有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表现为: 第一,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 第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这些事务与统治阶级并无直接联系,在客观上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 (4).正确认识法的作用 那种“法律虚无主义”是错误的,但法律也不是万能的,应看到法的作用的有限性。表现在:?法只是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法的自身特点所带来的有限性。法有主观意志性、概括性,且讲究程序,不能具体、迅速、及时地解决问题。?实施法律受人员与物质条件的制约。 (二)法律价值 1、法的价值的含义

嵊州中学20112012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江省嵊州中学2011-2012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Ⅰ、试卷Ⅱ,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答题前,先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的密封线内规定位置上填写学校、姓名、 考号;答题时,把试卷Ⅰ的答案字母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试卷Ⅱ直接做在答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试卷Ⅰ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是() A.莎士比亚 B.达·芬奇 C.马丁·路德 D.但丁 2.15、16世纪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封闭和孤立态度的重大事件是()A.亚历山大东证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三角贸易 3.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工程师 B.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C.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 D.石油工人——宇航员一轮船修理工 4.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意义有() ①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②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③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A.①③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在甲午战争中,“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为哀悼下列,哪位民族英雄而撰写的() A.郑成功B.戚继光C.林则徐D.邓世昌 6.列强在中国强占的租界中设有“会审公廨”,它损害了中国的() A.关税自主权B.司法自主裁判权C.国防自主权D.领土完整权

2017司法考试法理学真题

2017 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视程序, 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 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 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 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 罪 D. 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 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喝他**** 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 .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 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 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答案】ABC 【解 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 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 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和法律规 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 。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表现为法 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 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 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 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 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 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A.法律事件 B. 法律事实 C.事实行为 D.事实关系【答案】B 【解析】法律事实就是 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意志行为,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的表现。题中魏明与桂敏登记结婚的行为引起婚姻关系的产生,是一种法律行为。 6[单选题]“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 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这段话是由谁阐述的?A.马克思B.恩格斯C. 列宁 D. 亚里士多德

2011年—2012年1月自考国贸真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 课程代码:001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国有丰裕的资本,故它应专门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 ) A.要素禀赋说B.比较成本说 C.绝对成本说D.产品生命周期说 2.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 A.上层建筑B.资本流动 C.自然条件D.社会生产力 3.一定时期内,当一国的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时称为( ) A.贸易顺差B.贸易平衡 C.贸易出超D.贸易入超 4.在商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加强了关税的保护作用的关税征收方式是( ) A.从量税B.从价税 C.混合税D.差价税 5.我国海关从1992年起采用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是( ) A.《协调制度》B.《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 C.《国际贸易标准分类》D.《海关税则目案》 6.在下列的进口许可证制度中,最具灵活性和隐蔽性的是( ) A.公开一般许可证B.特种进口许可证 C.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D.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7.出口国政府减免出口商品的直接税的做法属于( ) A.出口直接补贴B.出口间接补贴 C.出口信贷D.出口行业产业政策 8.世界贸易组织实行的最惠国待遇是( ) A.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B.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C.“美洲式”最惠国待遇D.“亚洲式”最惠国待遇 9.根据关税同盟理论,下列属于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的是( ) A.贸易转移效应B.促进技术进步 C.加速经济成长D.刺激投资

司法考试法理学法的作用与价值复习笔记

司法考试法理学法的作用与价值复习笔记 一、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泛指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法的作用分类 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 (二)法的规范作用的种类{重点掌握} 1.指引作用: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1)对人的行为的指引有两种形式: ①个别性指引;②规范性指引。 (2)从立法技术上看,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①确定的指引(义务性指引);②不确定的指引(权力性指引) 2.评价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 3.教育作用:指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作用又具体表现为示警作用和示范作用。 4.预测作用:凭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相互之间会如何行为。 5.强制作用:指法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 (三)法的社会作用主要涉及三个领域和两个方向{一般掌握} 法的规范作用取决于法的特征,法的社会作用是由法的内容、目的决定的。 1.三个领域: (1)社会经济生活(2)政治生活(3)思想文化领域 2.两个方向: (1)政治职能(阶级统治的职能)(2)社会职能(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四)法的作用的局限性(反对法律万能论){重点掌握} 1.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创造”或改变社会;

2.法律是社会规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会规范以及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制约; 3.法律规制和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有些社会关系(如人们的情感关系,友谊关系)不适宜由法律来调整,法律就不应涉足其间; 4.法律自身条件的制约,如语言表达力的局限。 二、法的价值 (一)法的价值的含义与意义{一般掌握} 1.法的价值的含义 法的价值是指法这种规范体系(客体)有哪些为人(主体)所重视、珍视的性状、属性和作用。简而言之,法的价值就是法对人的有用性。 2.法的价值的意义 具体而言,法的价值这一范畴包含如下意义: (1)同价值的概念一样,法的价值也体现了一种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2)法的价值表明了法律对于人们而言所拥有的正面意义。 (3)法的价值既包括对实然法的认识,更包括对应然法的追求。 (二)法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法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在2008年的大纲中已经被删除了,但它是理解许多法理学问题的关键,故在此加以说明。 1.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含义 价值判断,是指法律所拟定的原则、规则、制度等客观存在,人们必须从它们能否体现和满足人们的需要、能否有更为理想的原则、规则、制度存在等角度予以分析,从而涉及法律的应然状态和理想追求的问题。 事实判断,是指对客观存在的法律原则、规则、制度等所进行的客观分析与判断。在法学思潮上,代表事实判断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类:规范分析方法,以凯尔森所创的纯粹法学为代表;社会实证方法,以法社会学为代表;历史实证方法,以历史法学为代表。 2.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区别: (1)判断的取向。价值判断是作为主体的人所进行的相关判断,它以主体为取向尺度,随主体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别;事实判断是以法律制度为判断的取向,判断的维度价值判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事实判断应尽可能做到“价值中立”。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经典选择题(1)

1.下列有关法律作用、法律观念等问题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2005年卷一第53题—多选) A.“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这说明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B.“恶法亦法”观点强调法律的权威来自于法律自身,与法律之外的因素无关 C.“徒法不足以自行”,因此法律不是万能的 D.“有治人,无治法”,反映了中国古代“以法治国”的法治观 [考点]法的作用和法律观念 [分析]1在法律社会中,法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法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类生活发生着重要的影响:首先,自从有了国家之后,法律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逐渐代替了宗教、道德、习俗等社会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中原有的影响力,成为最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其次,法律是社会运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稳定和平衡的工具,它以其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为激变的社会生活确立相对稳固的规范基础。第三,法律具有其他社会规范所不具有的优点,例如它的国家强制性、权威性、公开性、程序性等等。但法并非无所不能,它也有其有限性,表现在:(1)法只是众多社会调整手段中的一种。(2)法作用的范围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3)法自身特点而产生的有限性。“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的观点充分认识了法律对自由的保障作用,而孟子“徒法不足以自行”的观点说明了法的局限性。因此,A、C两项正确。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否定法与道德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认为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民族的永恒不变的正义或道德准则。法学作为科学无力回答正义标准问题,因而是不是法与是不是正义的法是两个必须分离的问题,道德上的善或正义不是法律存在并有效力的标准,法律规则不会因违反道德而丧失法的性质和效力,法律的效力来自于法律本身,与法律之外的因素无关,即使那些同道德严重对抗的法也依然是法,即“恶法亦法”。因此,B项正确。 “有治人,无治法”的涵义是只有善于治国的人,不存在善于治国的法。国家的治乱取决于是否贤人当政,而不在于有没有良好的法律。该观点认为:(1)决定国家治乱兴亡的是充当统治者的人,而不是法令。(2)法是人制定的,作为统治者的人决定着作为国家制度的法律的好坏。这是一种“人治”而非“以法治国”的法治观。因此,D项错误。 [命题思路]本题要求考生在掌握法的作用和法律观念的相关概念、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不同的名言所反映的思想内涵。 [常见错误]陷阱——很多考生对“徒法不足以自行”、“有治人,无治法”等名言的涵义未能准确把握而难以判断。 [法理导读]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相对应的是自然法学派,认为法与道德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法在本质上是内含一定道德因素的概念。实在法只有在符合自然法、具有道德上的善的时候,才具有法的本质而成为法,而同道德严重对立的邪恶的法是丧失了法的本质的非法的“法”,因而不是法,即“恶法非法”。 1答案:A、B、C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山西省实验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 高一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们在晴朗夜空看到的“星星”绝大部分是: A、行星 B、卫星 C、恒星 D、流星 2、太阳系中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是: A、金星和水星 B、木星和火星 C、木星和水星 D、金星和火星 中新社莫斯科2011年10月19日电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及俄罗斯火星探测器“火卫-土壤”预计于11月9日凌晨自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升空。另据8月10日消息,美国“机会号”火星探测器已到达火星巨大陨石坑边缘,进行新一轮探索。据此回答3-4题: 3、“机会号”在火星的探索,表明人造天体已经能够离开: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4、目前人类探索宇宙能力仍然十分有限,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就是: A、总星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太阳系 5、下列有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且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D、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6、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A、紫外线区 B、可见光区 C、红外线区 D、X射线区 7、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重力势能 B、生物能 C、太阳辐射能 D、风能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消息,一个直径达到6.2万英里(约合1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10倍的太阳黑子正产生巨大的太阳耀斑,为英国夜空送上壮观的极光秀。据此回答8-10题: 8、黑子和耀斑分别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和色球层 B、色球层和日冕层 C、日冕层和光球层 D、光球层和光球层 9、当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不.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B、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卫星电视信号受到干扰 D、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10、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 A、76年 B、11年 C、15年 D、1年 “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25分发射成功。据此回答11-14题: 11、我国发射“天宫一号”时,美国纽约(西五区)居民观看发射的当地时间是: A、30日8时25分 B、29日8时25分 C、30日7时25分 D、29日7时25分 12、相同经度的地方: A、地方时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日出时刻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3、关于时区或区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共划分了12个时区,东边的区时总比西边的区时早 B、西五区比西四区早1小时 C、“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

法理学笔记-重点

新编法学教程复习笔记 1. 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①法的本体; ②法的运动; ③法与社会现象的关系 2. 法学,又称法学或者法科学,是以法现象及其发展规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社 会科学的一个学科。 3.法学的性质: ① 具有科学性,它属于社会科学,因为运用法来管国家和社会,是有规可循的; ② 具有阶级性,因为法的产生是与阶级的统治要求直接相联系的,法学产生于统治 阶级有效运用法实现统治的要求。 4. 法学的职能: ① 意识形态的职能; ② 认识论的职能; ③ 应用的职能 5. 法学的产生以法的产生为前提,又以文字的表述和记载为重要条件。 6. 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所组成的有机体。 7. 社会调整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为建、保护和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对集体 的或个人的社会为按照一定规则进指导、管、监督和制约的活动。 10. 法产生的主要根源: ① 法产生的经济根源: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 法产生的政治根源:由于社会分为益用、甚至对的阶级,少数奴隶主阶级 的统治取代原始的民主管。原始的氏族制最终被一种驾于社会之上的由职 业官所组成的,以有组织的为基础的特殊公共权所代替; ③ 法产生的文化根源 法的起源是社会内部生产的发展引起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

关系的变革,进而引起整个上层建筑,包括调整社会关系的社 会规范的变革。 11. 法产生的一般规: ① 法的形成表现为由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调整的过程; ② 法的形成经历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的过程; ③ 法的形成经历与道德、宗教等社会规范的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独的过程。 12.法产生的标志: ① 国家的产生;②权和义务的划分;③解决纠纷的专门机关的出现 15. 广义的法,是指国家制定、认可,并以国家强制保障实施的为规范的总称;狭义 的法,即特定或具体意义上的法,专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 。 16. 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为规则,它包括法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 范、社会规章、习俗礼仪等。 17. 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 ①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所谓制定,是指掌握政权的阶级,通过国家机关,按照一定 的权限和程序,创制成文法;所谓认可,是指掌握政权的阶级,根据其需要,由国 家机关承认在社会上早已存在并起作用的某些为规则(如风俗习惯、宗教信条、 道德礼仪等)为现的法规范,赋予法效,如判法、习惯法。 ② 法以权和义务为基本内容。所谓权,亦称法权,是指法所确认和保障的人 们可以从事某种为的权能;所谓义务,亦称法义务,是指法所规定的人们必须 某种为的责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