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舒婷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论舒婷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论舒婷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论舒婷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论舒婷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摘要

舒婷是一个天才式的抒情诗人。她的诗,是用真情谱写的一曲美丽而忧伤的歌!她的诗歌,将感情和艺术融合得天衣无缝,和谐的音韵性、优美的形式感、飞驰的想像、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都是那样信手拈来、自然天成,将浪漫主义的审美特征发挥到了极致,给单调的中国现代诗歌带来清新的空气。本文从舒婷诗歌的情感和意向入手,探讨其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全文分为引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正文部分围绕舒婷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分两章加以阐述。浪漫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和丰富的想象。第一章主要论述舒婷诗歌忧伤的情感。舒婷的诗诞生在中国的苦难岁月,忧伤是她情感和创作的一大特色。她的诗,既是对时代忧伤的抒写,也是对爱情忧伤的诠释,同时亦流露着温婉柔情的母性情怀;她把个人忧伤与大众的忧伤结合在一起,在忧伤中又蕴含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第二章主要分析其诗歌的意象艺术。她的诗歌意象十分丰富,其意象的变化与组合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自然天成,具有?因情臵象?的特点。

关键词:舒婷,忧伤,音韵节奏,意象,抒情艺术

Abstract

Shu Ting is a genius of the Lyric poet. Her poetry, is a beautiful and sad song which composes with the true feelings! Her poetry, the feelings and

art have a seamless heavenly robe, sound rhyme, graceful

form harmoniousfeeling, flying imagination, rich imagery,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is that kind of have one's words at

hand, naturalTiancheng,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Romanticism to play to the extreme, to the Chinese modern poetry monotonous bring

fresh air. This paper from the emotion and intention of Shu Ting's poetry of the romantic characteristics, discusses its poetry.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epilogue. The romantic features around Shu Ting's

poetry is divided into two chapters to elaborate. Romantic is the

biggest lyricism and rich imagination.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Shu Ting's poetry feeling of sadness. Suffering the poetry of Shu Ting was born in China, sad is her feelings andthe creation of a special color. Her poetry, both times sadexpression, but also to love sad interpretation, but also show a mild tenderness maternal feelings; her personal sorrow and mass sadness together, in sorrow but also contains infinite longing for the future.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the image art of poetry. Her poetry images of ten rich,chang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mage changes, along with the changes of

mood natural Tiancheng, with "because oflove is like".

Keywords: Shu Ting, blues, rhythm, imagery, lyric art

引论

舒婷,一个满蕴诗意的名字:舒婷的诗,?文如其名?,是缪斯腾飞的杰作! 她的诗总是浸透着真挚的感情,充满忧伤的旋律。正如她自己在诗中所言,她的诗是?忧伤的花朵?然而,在忧伤的旋律中,希望的蓓蕾也悄然绽放!忧伤和灼热、失望和希望、伤感和浪漫、痛苦和理想,都在其诗歌中融为一体。除此之外,她的诗歌,充满大量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她将被否定已久的浪漫主义重新发扬光大,成为新时代诗坛的代表人物。她的诗,是自我真情的流露!她用自己的一支秀笔抒写出人间普遍的忧伤,将个人的忧伤与大众的忧伤、时代的忧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她又是一名?歌?手,将感情和艺术融合得天衣无缝。和谐的音韵性、优美的形式感、飞驰的想像、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都是那样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几十年来,学者们对舒婷的研究从未间断过。1980年《福建文艺》刊登了舒婷的《心歌集》,紧接着于2月开始,以舒婷诗歌研究为切入点,进行了长达―年多的?关于新诗创作问题的讨论?。孙绍振的《恢复新诗根本的艺术传统一一舒婷诗歌创作给我们的启示》、刘登翰的《一股不可遏止的新诗潮一从舒婷的创作和争论谈起》及其《通往心灵的歌一记诗坛新人舒婷》就是代表性文章。在这一讨论时期,评论者都还处于对舒婷诗风的惊奇之中,评论文章虽然很多,但都集中在对其存在的合法性的争论上,思路并不是很开阔。这也不难理解,人们刚刚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对于浪漫主义心存疑虑。1983年以后,关于舒婷诗歌的讨论表面上不如盼两年热烈,但实际的研究却不断深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周良沛的《殊途同归一一读舒婷几首诗有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几篇与之?商榷?的文章。从80年代后期开始,对舒婷的研究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刘登翰的《会唱歌的鸢尾花:论舒婷》和谢冕的《在诗歌的十字架上:论舒婷》就对舒婷诗歌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进入90年代,关于舒婷诗歌的研究不断深入, 进一步探索她在当代文学史的作用和地位。宋耀良《十年文学主潮》一书中就认为舒婷在语言上对当代汉文学语言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任萍的《论舒婷诗歌对民族诗美传统的继承》一文也对此进行了专门讨论。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对舒婷诗歌的研究开始集中在思想情感层面,罗关德的《论舒婷诗的复调情感》、孙秀华《论舒婷诗歌的情感思维方式》、榻展图《舒婷:悲剧情感的凸现》、刘广涛《痛苦的升华、泪水的结晶》等文章就对舒婷诗歌的情感尤其是忧伤情调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深入到了浪漫主义的本质。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舒婷诗歌的

艺术特征研究,尤其是她诗歌中丰富的意象。本文着重探讨的,就是舒婷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体现在忧伤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之上。

第一章直率的情感

浪漫主义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强调抒发个人情感,以情动人。舒婷的诗歌,充满忧伤,这种忧伤不止是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个时代、一代人的忧伤,它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1.舒婷诗歌的感情基调一忧伤

舒婷是一个天生的抒情诗人。著名的评论家孙绍振曾这样评价:?舒婷的全部天赋,全部冰华都集中在她的抒情上,先天的敏感和后天的多情都使她不费劲地在抒情上取得成就,她写出了那么多我们天天感到却说不出來的平凡的、不起眼的、被颂歌和战歌遗忘的情感……她美化了这些情感,以优美的旋律和璀灿的色彩,使我们的感官和心灵震惊。?①^的确,舒婷的感情丰富而真挚、热烈而优美, 与此同时,因为时代的感伤氛围,个人身世的不幸和善良脆弱的天性,她的诗歌便自然而然地打上了?忧伤?的烙印。

翻开舒婷的诗集,满纸浸染的都是一种忧伤的情愫。从?我献出了,我的忧伤的花朵?到?我的痛苦变成忧伤,想也想不够,说也说不出?,从?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唤醒普遍的忧伤?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从?我还不知道有这样的忧伤?到?叫我怎能不哭泣呢??……诗人的?泪水?洒满了她个人建筑的诗苑,也敲打着读者的心灵之弦。经过笔者的统计,在其代表作《舒婷的诗》中,第一辑一?痛苦使理想光辉?共有诗歌33首,而出现?忧伤、悲伤、哭泣、泪水、痛苦、荒凉、牺牲、死亡?等带明显感伤色彩的诗歌就有26 首,比例竟高达799^。由此,我们可以在?量?上将舒婷诗歌的感情基调锁定在?忧伤?二字。

?忧伤?,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忧愁悲伤?,它是一个满蕴情感的词语。这恰恰与舒婷的艺术气质不谋而合。舒婷是一个情感型诗人,她曾这样说:?尽管我明白作品要有思想倾向,但我成不了思想家,起码在写诗的时候,我宁愿听从感情的引领而不大信任思想的加减乘除。?也许正因为此,舒婷才能在历史的转折期,在诗风的转折期,成为读者目光的焦点。舒婷的诗歌,是在?在历史的聚光灯下?,由心灵最真实的情感打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声音?。情感的真实成就了其诗歌?质?的忧伤。事实上,舒婷诗歌忧伤的艺术风格也是众多评论者的共识。赵树勤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名家研究》一书中,就认为舒婷诗歌具有?美丽而忧伤的抒情风格?;罗振亚在论文《心灵与历史的同构》中说,?舒婷总是用美丽的忧伤曲调,诉说理想被阻隔的忧郁痛苦。?杨景龙在《忧伤的花朵一舒婷诗与唐宋婉约词的对比解读》中写到:?舒婷诗歌总体的美感特征亦是‘忧伤执著的悲美’?。

无论是从对诗歌?量?的统计,还是从情感的?质?之所在,以及评

论家的评论來看,我们都可以毫无疑虑地说,舒婷的诗歌的确贯穿着一股

忧伤的主旋律。正如她自己所概括的那样,她的诗歌是?忧伤的花朵?。2一代人的忧伤

鲁迅说:?诗是民族的声音,对于时代精神,诗应该是最敏感的水银柱。?^舒婷的诗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她的忧伤带着浓厚的时代色彩,当我们探讨其诗歌的忧伤内涵时,让我们首先从她在那个时代的经历开始。

文革,这样一个思想禁锢、艺术封锁、个性缺失、人情冷漠的时代,对于老百姓来说,绝对是一种纯粹的灾难。正如评论家谢冕所说:?一个让人猝不及防的变态时代,颠倒了由革命胜利而建立起来的生活秩序。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这场空前的动乱中蒙受了耻辱与灾难。?②舒婷也不例外。

文革给舒婷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苦难,她经历了今天的年轻人所无法体验到的磨难和不幸:早在50年代,她的父亲就被打成了?右倾分子?,母亲承受不了这种苦难生话的打击,忧郁成疾,过早地逝去了。在这段时间里,她时常满头大汗地从噩梦中惊醒,然后?收拾些衣物和食品,送去给被监禁的家人?,③从一个噩梦?走进另一个充满喝斥、白眼的噩梦?。1969年,初中还未毕业的她便与她的同代人一起,?将英语课本和普希金诗抄打进她的背包在撕裂人心的汽笛声中,走向异乡?到农村插队落户。1972年,舒婷被照顾回城。即使如此,这一段待业的经历,仍给她?留下了千疮百孔的记忆?,?疼痛深植骨髓?。③在最初的小石铸厂里,因为她的?苍白、消瘦和高度近视眼镜惹來了猜忌和讥嘲的目光。随后,她又曲折辗转地换了很多工作:水泥预制品厂、漂染厂、织布厂、灯泡厂。的确,破碎的家庭、噩梦般的世界、痛苦的经历,使舒婷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灵的创伤。因为在她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的这一场?史无前例?的文革风暴,她的理想,就像那个时代所有人的理想一样,化为了泡影。

文革的这段坎坷经历,让舒婷成为了一个真诚而本色的时代歌者。④她在散文《生活、书籍与诗》中这样写道:?我曾经发誓要写一部艾芜的《南行记》那样的东西,为被牺牲的整整一代人作证?。在《一代人的呼声》中,诗人写道:?我决不申诉,我个人的遭遇,错过的青春,变形的灵魂?, 她将个人的经历臵于一代人的惨痛遭遇之中,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唱出他们心中的委屈和幽怨、不满和质问。在《船》中,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逾越的一步之遥,被诗人诠释得淋漓尽致。?无垠的大海,纵有辽远的疆域,咫尺之内,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为了?纪念一位被迫害致死的老诗人?,舒婷写下《悼》。在诗中,诗人向时代发问:?你为什么牺牲?你在哪里倒下??,继而又给予这样的回答?时代垂下手无力回答,历史掩起脸暂不说话。?在这精彩的一问一答中,那个指鹿为马、黑白颇倒、扭曲变态的时代再也无处藏身,只能在众人的目光中羞愧不己。这是

生命的无端毁灭,这个时候,谁能说,?老诗人?不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3 直率的个人情感

除了对历史的反思,诗人还在诗歌中大胆抒发个人感情,表现对爱情的渴望和呼唤,及由此带来的痛苦。这种情绪在诗歌《赠》和《无题》中表现得非常深刻。?我?沉浸在初恋的热烈情感之中,而?爱人?却没有察觉——?你没有察觉到,我在你身边的步子放得多么慢?,但单相思的痛苦并不能阻止诗人对爱情执着的追求——?如果你是火,我愿是炭?,?如果你是树,我就是土壤' 。在《无题》中,?我?因为能?转动你胸前的纽扣?,能?拽着你的胳膊在堤坡上胡逛?而快乐着。但是又因为你的木愣而?悄悄叹气?。我的?害怕?、我的?快乐?、我的?爱?都只属于我自己,却没有人与之分享,这是多么忧伤的爱情啊。短短三节诗将热恋少女的激动与惊慌、羞怯而含蓄、甜蜜和痛苦展示得入木三分。

另外,类似的诗歌还有那首《四月的黄昏》:?四月的黄昏,好像一段失而复得的记忆,也许有一个约会义至今尚未如期;也许有一次热恋永不能相许。要哭泣你就哭泣吧,让泪水流呵,流呵,默默地?。整首诗表达的是失恋的痛苦,爱情的无法实现仿佛宿命一般,折磨得人痛苦不堪。既然?单恋者?爱情的伤痕无法治愈,那么,选择?哭泣?也许是一种最佳的缓解痛苦的方法吧!

正如这些诗歌中所展示的那样,舒婷的爱情诗,更多的,是带着疼痛的爱恋。有学者认为,?理想和爱不能如愿是舒婷20世纪70年代对人生痛苦的真切感受,也是她悲剧情感体验的主要特征之一。?①当然,舒婷是否真的经历过爱情?单相思?的不幸,还无法考证。但是,其诗歌中始终无法掩饰的悲剧爱情色彩,却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个?单恋者?对于感情的痛苦、惆怅和无奈。而这种真挚而直率的情感表达,契合了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精神特质。

第二章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意象

浪漫主义的第二个特点是大胆的想象,这一点在李白的诗歌中就有充分的体现。李白的诗歌情感是张扬豪放的,这一点和舒婷截然不同。不过想象的自由翱翔并无二致。

舒婷注重用意象来表现感情,所以在她的诗歌中,?眼泪?、?落叶?、?黄昏?、?忧伤的花朵?、?泥泞?、?阴云?、?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伤痕累累的乳房?……一系列被忧伤情感濡染浸透的诗歌意象在诗行中接踵而至,形成了庞大的忧伤意象体系。

在本章,我们将主要通过诗歌意象的丰富与变化、事意象的擷取、哀婉意境的营造等方面来观察舒婷在意象运用方面的特色。

1意象的丰富与变化

正所谓?立象以尽意?,意象的运用成为诗歌审美传达的主要手段之一,这在舒婷的诗中体现得非常突出。舒婷注重通过丰富和富于变化的意象来传达情感。她把深沉的思考、诚挚的感情融于清新独特而又丰富的意象之中,寓于意象的变化与组合艺术之中,给人以情的感染,美的愉悦。

舒婷十分重视诗歌的意象艺术,注重通过意象的精心选择和营构来对诗情进行表达。她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运用的意象十分丰富,这在一方面体现为意象的数量非常庞大,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取象角度的丰富性一也就是说,当某些诗人只能用个别的意象来表现某种情感时,舒婷却能从各个角度,用丰富变幻的意象进行立体化的表达。

舒婷诗歌意象的数量是极其庞大的,她擅长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注重在生活中选择意象、提炼意象,甚至通过想象來创造意象,由此使得其诗歌意象异常丰富。在其整个诗作中常出现的具有泛化性的类别意象就有十多种,臂如大海、土地、眼泪、落叶、雨水、母亲、肩膀、花朵、星星、黄昏、灯、水、树、梦、窗、雨等;而独创性的个体意象则更多,如鸢尾花、凌霄花、三角梅、双桅船、黄昏星、方尖碑、仙人掌、白手帕、羽绒衣、神女峰、万花筒、橡树、木棉、水仙等等。当然,整体数量的繁多并不能成为意象丰富性最主要的证明,真正的丰富性体现在每一首诗歌当中。

舒婷常常在每一首诗歌中运用多样的、富于变幻的意象,其意象的丰富程度让人惊叹。臂如诗歌《这也是一切》:

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断翅膀。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仅指示黑暗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

都只掠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这是诗歌的第一节和第三节,一连串的意象在诗行中接踵而至,数量之大令人惊奇。在第一节中出现了?大树?、?种子?、?真情?、?梦想?等四个意象,在第三节中又出现了?火焰?、?星星??歌声?等三个意象。富于变化的意象多层面、多视角地喊出了诗人心中对处在痛苦

之中的一代青年的鼓励。告诉他们: 生活虽然遍布荆棘,但希望还在,我们要披荆斩棘、憧憬未来。意象的丰富将这种忧伤和憧憬并存的多元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毫无疑问,这是任何单一的意象所无法企及的。

又如诗歌《初春》中,诗人同样运用了一连串的意象,有象征残酷现实的泪水、乌云、霜、狂风等意象,也有代表希望的太阳、花、鸟、惊雷、梦、杜鹃等意象。丰富意象的使用,加强了诗歌情感的表达,预示着时代即将走过寒冷的严冬、迎來温暖的春天,在忧伤中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类似的诗歌在舒婷诗集中俯拾即是、信手拈來。例如《也许》中就连续出现了?心事?、?路?、?灯笼?、?生命?、?泪水?、?太阳?、?肩?等意象,《心愿》同样运用了?表格?、?朱笔?、?遗产?、?民间故事?、?潮粮的眼睛?、?辗转的鸣鸟?、?隐秘的小路?等意象。此外,《怀念》、《致橡树》、《思念》等诗歌中也有着丰富的意象。舒婷总能用变幻万千的丰富的意象来加强情感的表现,这就是她的高明之处。

上面所说的是舒婷诗歌意象在数量上的丰富性,与此同时,其诗歌意象还具有?繁复性?的特点,即取象角度的丰富性。当然,这种?繁复性?是与意象数量的庞大密不可分的。正因为取象角度的多样性,才成就了意象体系的庞大。?繁复性?,换句话说,就是为了抒发某种情感,诗人能够从多角度选择意象加以表现。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对特定诗歌的分析来体会舒婷诗歌意象的?繁复性?。以《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为例,在这首诗中,这种取象角度的丰富性体现得非常明显。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道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旁;

祖国呵!

这是诗歌的第一节,为了体现祖国的古老、贫穷和落后,诗人从?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写到?额上熏黑的矿灯?,从?干瘪的稻穗?写到?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五个迥异而又相互联系的意象将诗人对祖国落后的深深的沉痛表现得淋漓尽致。取象角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将祖国破旧、黑暗、衰败、苦难、贫穷的形象立体化地体现出来,一种悲哀之情也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祖国呵!

这是诗歌的第三节,为了讴歌祖国的新生、复苏、欢乐和光明,诗人选择了?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意象,这连续出现的五个类似却又视角不同的意象多侧面、多色调、立体化地勾画出了祖国的蓬勃希望和灿烂绚丽。总的來说,这两组相反意象的选择,本身就是取象角度的不同。与此同时,在每一组意象内部,诗人又从多个角度来选择意象。意象的?繁复性?使诗人对祖国热忱的爱在读者面前一目了然。

又如《母亲的方尖碑》一诗,为了表达那种对已经辞世的母亲的想念和心中难以言说的忧伤,诗人从多个角度选择了很多与母亲有关的意象:?乌柏树?、?逆光的湖水?、妈妈唇边的?笑影儿?、?红玫瑰?、?她照料过的香橙树?以及香橙树的?果实?等等。这些意象事实上就是母女之间相依相偎的证物,使诗歌的忧伤情感更耐咀嚼,读来也更意味深长。从这两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她的大多数诗都是如此。

舒婷的诗歌意象不仅丰富,同时又富于变化。意象富于变化的特征是与其丰富的特点相辅相成的。⑤因为意象的丰富,所以这种变化就更加灵动自如;又因为意象富于变化,所以舒婷诗歌的意象体系就显得更加丰富。舒婷诗歌的意象富于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可以说是自然天成、毫无矫揉造作的痕迹。她能很好地根据诗歌的情感强度安排意象密度,使意象密度随情感强度的变化而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以此推动情感节奏,控制情感的宣泄力度。这在诗歌中一般表现为:情感浓烈处,持久处,意象密度高一些;情感疏淡处,意象密度相对低一些。意象疏密有致的变幻,形成了诗歌特有的节奏感。一连串变幻的意象既造成诗境又形成诗情的流动感,引起我们类似乐感的情绪波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音乐美。如《致橡树》:我如果爱你一一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诗的前三行用?凌霄花?这一意象,集中表现了缺乏独立人格和具有依附性的爱情观。这时,诗人的情感还比较疏淡。

我如果爱你一^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萌重复单调的歌曲;

接下的三行,诗人以相同的句式表现了另一象征奉献式爱情观的?鸟儿?。此时,诗人的情感还停留在原来的疏淡程度。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相对于前两节三行一意象的形式,?泉源?和?险峰?这两个代表奉献式爱情观的意象,出现的密度相对加强,变成了两行一意象的形式。

甚至曰光。

甚至春雨。^

随着诗人情感的不断加强,诗歌的意象密度明显增高,由两行一意象变成了每行一意象。诗歌意象越来越密的变化淸晰地折射出诗人愈演愈烈的批判情感。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通过前面对?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0光?、?春雨?等象征依附式和奉献式爱情的意象的强烈批判,诗人最终将全诗的中心意象一?木棉?搬上诗歌荧幕,从而将自己的爱情观定格在?独立?二字。诗人的情感趋向稳定,意象密度也随之由密转疏。

这种疏密有致的意象变化艺术在舒婷的诗歌中运用得十分广泛。除了《致橡树》外,在《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这也是一切》、《土地情诗》、《会唱歌的莺尾花》、《心愿》等诗歌中也有十分明显的表现。诗歌意象疏密有致的组合,勾画了一条诗情运动的优美曲线,谱写了一曲诗情流动的唯美旋律,增强了情感的节奏性和诗歌的音乐感。也只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构筑如此丰富的意象。

结语

在现代诗歌历史上,舒婷也许是唯一一位能与李清照相媲美的优秀女诗人。她是在中国当代诗坛诞生的一颗明珠,其光芒足以辉耀中国当代诗坛。

舒婷是一个天生的抒情歌手,浓厚的抒情性是其诗歌最重要的特质。在她的诗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她诗歌中力透纸背的一个?情?字。她的感情丰富而真挚、热烈而优美,她用自己的真诚和博大的母性情怀奏出了忧伤而芙丽的旋律。⑥其如泣如诉、凄婉低徊的诗句超越了字句的局限,数十年来在无数的读者中引起共鸣。

舒婷的诗歌是情感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她为自己的情感找到了最佳的外在表现形式,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上,都能做到随情赋形、因情臵象。舒婷在中国诗歌艺术的传承上,具有其重要的地位。谢冕曾这样评价舒婷:?她是新诗潮最早的一位诗人,也是传统诗潮最后的一位诗人。她是沟,她更是桥,她体现诗的时代分野。?孙绍振先生也指出:?她代表着我们的未来,但是她的风格却来自我们的过去。?⑦事实也的确如此。舒婷的诗,是汲取中国传统诗歌和中国新诗、尤其是新月派和现代派的艺术养料成长起来的。其忧伤哀婉的情感基调隐现婉约词的浸染,其诗歌的音韵

节奏艺术和意象艺术又传承了中国新诗、尤其是新格律诗的基因。?她把几十年前新诗的优良传统一下子带到我们面前?,⑧她继承了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对诗歌外在格律形式的追求,继承了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何其芳等对诗歌音乐性等艺术的追求。

与此同时,她的诗又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诗歌的抒情艺术上,她拋弃了新月派诗歌格律形式追求上的刻意痕迹,使诗歌音韵、意象艺术既富于形式感而又自然天成,其诗歌有一种与生俱來的歌唱性和朗诵性。此外,舒婷对国外的诗歌艺术也有所吸取。她的诗歌,标志着浪漫主义的回归,呼唤着美好的人性,表达着真挚的情感,也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时代的到来。参考文献

1〕艾青诗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陈晓阳舒婷傅天琳比较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0

3〕陈敢,肖宇冰,戴望舒与舒婷诗歌比较,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0

4〕何世龙,舒婷诗歌的抒情技巧.安徽师专学报,2005

5〕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洪子诚,杨登翰中国当代诗歌史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8〕金钦俊新诗三十年⑷.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9〕黎阳阳试析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新余高专学报,2006,

10】林平乔舒婷诗歌写作特征论.文史博览,2006

11吕进.中国现代诗学.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12〕罗关德,论舒婷诗的复调情感宁德师专学报,1995,

13〕沈仁康,抒情诗的构思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8。

14〕舒婷.你丢失了什么.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摘要: 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他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本文主要从语言上大胆的夸张艺术、生动形象的比喻、丰富奇特的想象、清新质朴的语言几个方面来阐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的。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夸张艺术比喻想象清新质朴 正文: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被后人誉为“诗仙”。“狂”是他人生的写照,他的侠肝义胆、仙趣、狂醉畅饮极大的激发了其个性中的高傲狂放,形成了他独有的浪漫主义情怀、狂放不羁、豪爽达观的性格。尽管在其诗歌中总是流露出人生如梦、应该及时行乐的感慨,但其出于内心深处的是对自由自在洒脱人生的向往,对随性、融入自然的渴望。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傲世独立的人格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在浪漫主义诗人中,李白是伟大的,独一无二的。杜甫称赞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正说明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

浅谈舒婷诗歌的语言特色

浅谈舒婷诗歌的语言特色 任何诗歌的外在形式,无不是由诗人的内在情感律动而决定的,直接服从于对一种复杂情感状态的传达。舒婷诗歌中的语言结构的明显特色就是运用转折、假设、选择和虚拟等句式。这都是为了表现她独特的内心情感的纠结、缠绕、冲突,以及为矛盾冲突的情感寻找解脱、出路的努力。她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与读者产生共鸣,原因即在此。 在她的诗中,经常出现连接性虚词:如果……纵然……却……、虽然……但是……、与其……不如……、不是……而是……、也许……等等。如“如果有一个晴和的夜晚,/也是这样的风,吹得脸发烫”(《寄杭城)));“无限的大海/纵有辽远的疆城/咫尺之内/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船》);“呵,母亲,/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晨曦把梦剪成烟缕/我还久久不敢睁开眼睛,”纵然呼喊能够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呵,母亲》)。 以及《致橡树》的前半部分也出现了“绝不”、“也不止”、“甚至”、“不”、“必须”等几个虚词,它们不仅把诗中的多个意象连贯起来,而且是诗作塑造意象表情达意的重要法宝。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其中,攀援的凌霄花所象征的是“攀高枝型”女子的情爱模式。诗人把那些凭借紫色嫁与豪门而依附对方过奢华生活的女性喻为“攀援的凌霄花”,她们之所以要在人前炫耀自己春藤缠绕的幸福,也许是要掩盖出售美貌与青春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或是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或是失去人格与尊严的悲哀。诗人对这类“攀高枝”女子的情爱观嗤之以鼻,因为它根本谈不上爱,与诗人心目中理想的爱情根本不沾边,所以诗中用了语气副词“绝不”,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爱情”断然否定的态度。 在《寄杭城》中,用一个假设出来的美丽清新的意境,来表达诗人心灵深处的序幕,真挚的友谊被赋予了诗情画意般的色彩,如此迷人而令人神往,纯洁的友情,犹如湛蓝的江水,清澈如流;《呵,母亲》中抒情主人公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挚、神圣的爱,用了一系列的转折假设句式,“企图”寻找表达这种爱的最恰当的方式,但终究为没有找到充分传达这份深挚的爱而感不安。而在那个连血缘伦理也受到侵犯的年代里,也只能将爱抑制在悲凉的心境中。在《神女峰》中用“与其……不如……”构成的选择句式,传达和表现了带有忧伤成份的柔和细腻,委婉的情感中透露着觉醒后的坚强。 舒婷是位抒情诗人,她的情感的美丽多半也是由于她自然地托出一颗矛盾冲突的内心真实:一半是“多么寂寞我的影”,一半是“多么骄傲我的心”(《致大海》)。也正是如此矛盾的心情,舒婷采用了富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释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和特色。全文通过分析“李白的人格、气质与浪漫主义”和“李白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探寻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原因;通过论述李白诗歌“独特的感情表达方式”和“独特的想象方式”,探究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概而言之,李白狂放不羁、飘逸洒脱的独特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相融合,形成了他的诗歌激情奔放、想落天外的浪漫主义风格特征。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使我国浪漫主义这面传统的伟大文学旗帜在唐诗中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在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相融合,形成了其诗歌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感情奔放,豪迈不羁;善于驰骋想象,恣意挥洒。 一、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独有的人格、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

(一)李白的人格、气质与浪漫主义 李白幼年所受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造就了他丰富多样的生活情趣和才能。蜀中(李白青少年时代在此地度过)的紫云山和青城山都是道教胜地,因受其影响,李白从少年时代起就喜好道教神仙之说;唐朝盛行的游侠风气也在李白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李白独特的人格和气质便逐渐形成了,并对他的诗歌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李白的人格、气质特征 作为一位天才诗人,游侠、刺客、隐士、道士、策士和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者行径,李白兼而有之。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 李白鄙视儒生那种拘泥守常的生活,倾慕着一种慷慨悲歌、豪迈放浪的生活。他敢于蔑视封建秩序和礼教,敢于打破传统偶像,以傲岸的作风蔑视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权贵,不断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同时,他还希望人与人之间重义气,贵相知,建立起平等互助的融洽关系。 总之,李白是一位主观性极强的诗人。他纯任天心,不耐拘束,追求平等自主的人际关系。

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 姓名: 专业: 班级: 起止日期: 指导教师: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学生填写) 题目: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实习及论文等用纸 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是我国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其中丰富的想象以及奇妙的语言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从他的诗篇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众多诗词中都给人一种万千瑰丽的想象空想,无不让世人赞叹他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而正是李白的这种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将就诗人李白诗歌的风格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进行探析。 一、风格特征分析 (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由于李白爱好游历山川,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很多是描写山川以及风景的,这些诗歌具有气势磅礴的特点,表现了慷慨激昂的气势,“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当中的诗句,这句诗深刻的表现出了诗人郁郁寡欢的心情,而“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又转而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秋空图,顿时体现出了豁达的胸怀。同样,在《行路难》当中依然反映出了诗人的丰富情感,以及变化莫测的风格特点。 纵观李白的诗歌,绝大多数的诗歌都是对仕途的创作,因此也反应出了复杂的情感。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正是反映出了诗人的不满于生活的心理状态。更对社会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所以,李白的诗歌在情感表现方面较为直接,其中的磅礴气势和变化多端的气势留溢在诗歌当中,题浪漫主义特点十分明显[1]。 (二)万千的瑰丽想象 这一特点也是李白诗歌的又一突出表现。在他的很多诗歌当中都反映出了对于解放个性以及追求自由的的内容。尤其是在心理上的表现更为明显。而就具体的诗歌来说,那些对于山川等的写作对个人情感表现的十分明显。《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一夜飞度镜湖月”是诗人的想象,想象自己一夜间成仙,这种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2]。“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充分的将古今衔

唯美主义(王尔德)

什么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19世纪30年代,法国诗人、小说家奥菲尔·戈蒂埃最早抛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唯美主义的形成 唯美主义思潮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浪

漫主义诗人济慈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他说:“美的东西就是永久的欢乐。”法国作家戈蒂埃是由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过渡的作家。他反对艺术的功利主义,主张纯艺术,追求形式美,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戈蒂埃成了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 奥斯卡·王尔德作品:《坎特维尔的幽灵》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 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奥斯卡·王尔德(1856-1900),他是唯美主义创作的实践者,又是唯美主义理论的倡导者。就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说,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现实的事件都是艺术之敌。一切艺术的坏处都是从实感产生。自然就是明白,明白就不是艺术。”一切拙劣的艺术都是从复归自然的描写和客观地描述人生而产生的。因此,认为凡是“回到生活和自然”的艺术都是坏的,

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mantic Poetry ---by He Zhi English Romanticism, as a historical phase of literature, is generally said to have began in 1798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Wordsworth and Coleridge's Lyrical Ballads and to have ended in 1832 with Sir Walter Scott's death and the passage of the first Reform Bill in the Parliament. The romantics asserted that reliance upon emotion and nature provided romantic movement typically asserts the unique nature of the individual, the privileged status of imagination and fancy, the value of spontaneity over “artifice” and “convention,” the hu man need for emotional outlets, and a desire to return to natural primitivism and escape the spiritual destruction of urban life. Their writings are often set in rural or Gothic settings and they show an obsessive con cern with “innocent” children, young lovers, and animals. The major romantic poets included William Blake, William Wordsworth, John Keats, Percy Bysshe Shelley, and Lord Gordon Byron. This essay describes two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mantic poetry, namely, nature and emotion. Nature The romanticism poet's poetry mostly originates from the nature. The romanticism poets almost all advocate the nature. Nature is not only the major source of poetic imagery, but provides the dominant subject matter. Wordsworth conceives of nature as “the nurse, the guide and guardian of my heart and soul.” Nature to the romanticists is a source of cleanliness and spiritual understanding; it is a teacher; it is the stepping-stone between man and god, so romantic poets mostly take describing the nature to eulogize the nature as the subject. Wordsworth is regarded as a "worshipper of nature." He can penetrate to the heart of things and give the reader the very life of nature.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is perhaps the most anthologized poem in English literature. Wordsworth wrote this beautiful poem of nature after he came across a long belt of golden daffodils tossing, reeling and dancing along the waterside. There is a vivid picture of the daffodils here: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A host,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Ten thousand saw I at

舒婷诗歌赏析

双梔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我的理解:通读全诗,作者以一艘双梔船的角度,描写了它离开岸边的不舍与缠绵。 表达了一位漂泊无依的游子浪迹天涯对故乡的痴恋,然而,心中的故乡却无时无刻不在我心 中,在我的梦中,也许明天,就会与你相遇,我痴念这着故乡,故乡也牵挂着我。另一方面,我还认为这首诗中透露着诗人对未来美好阳光的憧憬,暂时离开岸漂泊,却会在明天,又与 彼岸相遇。尽管途中会有风暴,美好的未来总会在风暴后与我们偶然邂逅。人生,也像这一艘双梔船,在不如意后,总会有光明、美好不期而遇。既然如此,不如扬上希望的帆,向着花开的明天远航!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一一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一一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一一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我的理解:在这首诗中,诗人化作一棵木槿,用紧紧相依诠释自己眼中的爱情一一不是利用功名、不是无病呻吟、不是风花雪月。只是与相爱之人拥有同一形象,不卑不亢,含情脉脉,紧握双手,同甘共苦。爱,是两个人的契约。因爱一个人的某些特点而爱某个人,那便不是真爱,真爱是爱一个人的一切,爱一个人本身。就像木槿和橡树,永远相依,永不分离。 向北方 一朵初夏的蔷薇 划过波浪的琴弦 向不可及的水平远航 乌云像癣一样 布满天空的颜面 鸥群 却为她铺开洁白的翅膀 去吧 我愿望的小太阳 如果你沉没了 就睡在大海的胸膛 在水母银色的帐顶 永远有绿色的波涛喧响 让我也漂去吧 让阳光熨贴的风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内容摘要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扬了浪漫主义的传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技巧,并使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在诗作中达到高度的统一,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本文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阐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研究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重点应了解他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才能真正得到李白诗歌的精髓。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特色诗歌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是唐代诗坛的一位最杰出的诗人,李白在继承庄子、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浪漫主义的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的确是他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因此,本文在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的同时,重点探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一、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成因 将李白放在盛唐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来分析其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无疑会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1.时代的影响 诗歌是时代的产物,李白在诗歌上取得巨大成就更是与时代密不可分。 首先,由于统治集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唐玄宗元年间,国家高度统一,国力空前强大,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相对安定,这就极大地激发了人们乐观上进的信心,高度的民族

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精神,而这种乐观向上的社会心态正是培养浪漫主义诗歌情调的优良温室。 其次,唐王朝采取了开明政策,社会思想文化比较开放活跃,封建礼教相对松驰,人们主观精神昂扬奋发,它与诗人们宣泄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那种慷慨激昂、奋进敢为的精神特质。只是这种精神特质在李白的身上,反映得更强烈,而且也更艺术性一些。 2.李白个人的经历 李白的经历,对其诗歌创作,尤其是诗风形成,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李白饱赏了祖国的壮美山河,由此诗兴大发,用他那饱含深情的妙笔,描绘了蜀道的险峻,长江黄河的壮阔与雄伟,留下了众多的名句。这些诗句,想像力惊人,夸张大胆,有的还善用了一些神话传说,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主观色彩。李白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且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十分自负,总想依靠自己的才能学识以获得帝王的特殊赏识,一步而跃居卿相的高位,去建立赫赫功业,但在求仙访道中,他又深受道家影响,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蔑视王侯富贵和世俗平庸。李白为了表达这种矛盾所造成的强烈感受,必然在创作上要选择易于表达自我主观色彩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二、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分析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综而论之,是豪放飘逸,这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定论。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使诗歌具有无比神奇

浅析舒婷的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舒婷的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女性三部曲(《致橡树》、《神女峰》、《惠安女子》) 英林中学语文组洪金杯 【摘要】朦胧诗人舒婷的诗歌创作,独具女性特质,开创了新时期女性诗歌的新纪元。舒婷的诗歌,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以鲜明的女性意识,构建出崭新而独立的女性意象,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带着女性话语的芳香气质,独具女性魅力。 【关键词】女性意识舒婷朦胧独立的宣言爱情 舒婷是我国当代最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创作具有明显的个性,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寻求人的自我价值,对祖国、对人民的炽热的爱,是舒婷诗歌创作的源泉,她在诗歌除中,以深沉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关切。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于清隽蕴藉之诗意境界,传达她独自深入的灵魂的歌吟,将传统面影与现代气质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在女性诗歌的创作还比较凋零的季节,作为一位真诚而本色的女诗人,舒婷用她温婉细腻而饱含着淡淡忧伤的笔调,深沉而冷静地吟唱着一曲曲动人的女性之歌。她谱写的女性诗歌以其对人的尊严的倾诉与提升,对爱的世界的理想与渴求,对意象的自然景物化及疏密有致的组合,对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及平朴、纯净、接近口语的诗歌语言的追求,显示了她独特的艺术个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舒婷女性诗歌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她诗中所蕴含的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爱情理想。这两者是相辅相依的,正是舒婷用她的女儿心时刻关切生命,维护人的尊严,追求人的价值和人类关系的平等,基于如此伟大的人格力量才使她具有了一种平等的建立在人格独立之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崇高理想,而其人格力量又因理想而更加光辉。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的扭曲,形成了对男性的根深蒂固的依附心理:相夫教子成为女人的生活内容,夫唱妻随成为女人的生活准则,夫荣妻贵成为女人的生活理想。几乎所有的女人都默默忍受甚至盲目屈从,只有舒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致橡树》这首诗可视作新时期女性人格的骄傲宣言,它集中体现了诗人崇高的爱情理想。诗中的“凌霄花”象征依附式的爱情观,“鸟儿”象征奉献性的爱情观,诗人通过对这两种爱情观的批判来确立自己的爱情理想。在诗人的心目中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也就是说,爱情并不是一个人的进身之阶,更不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建立在双方保持独立人格的基础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扶持。女性不再是陪衬,不再是附属,而是首先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身份出现,他们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人然后才是女人。正如诗人所言:花和蝶的关系是相悦、木和水的关系是互需、只有一棵树才能感受到另一棵树的体验,感受鸟们、阳光、春雨的给予。因此,相爱的双方不仅是心灵的相通,更是人格的相映,又是命运的“分担”和“共享”。也因为“两个人

李白和威廉布莱克浪漫主义诗歌的比较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论文 题目: Comparison of Romantic Poems of Li Bai and William Blake 姓名: 汪彩红 学号: 201152010318 班级: 2011级3班 日期: 2013年12月 评 语 成绩 教师签名:

Contents Abstract........................................................................... .. (Ⅰ) 摘要................................................................... (Ⅱ) 1.Introduction ……………………………………......................... (1) 2.Similarities of Li Bai and William Blake’s romantic poems (1) 2.1 Poems written to eulogize the joy in our life (1) 2.2 Poems written with rich imagination (2) 2.3 Poems written to expose the darkness of the society (3) 3. Differences of Li Bai and William Blake’s romantic poems (3) 3.1 Difference in style (4) 3.2 Difference in character (5) 4. Conclusion (6) Referenc es (8)

王尔德人物介绍

奥斯卡·王尔德 (英国作家、诗人、散文家)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19世纪出生在英国(准确来讲是爱尔兰,但是当时由英国统治。)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1] 人物生平 王尔德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是家中 的次子。他的父亲威廉姆·王尔德爵士是一个外科医生,他的母亲是一位诗人与作家。 1864年,王尔德就读位于恩尼斯其林的普托拉皇家学校,在男孩间并不特别受欢迎。在校期间,他钟情于花朵,落日与希腊文学。虽然经常被老师斥为怠惰,但他在此校最后一年仍获得代表古典文学成绩最佳荣誉的普托拉金质奖章。[3] 1871年,以17岁之龄获得都柏林三一学院奖学金。他在这所学校遇见马哈菲教授,教授对王尔德一生有相当影响。多年后,他还回忆说马哈菲“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是个善于运用辩才与生动字眼的艺术家。”[3] 王尔德自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毕业后,获得全额文学奖学金,于1874年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学习。在牛津,王尔德受到了沃尔特·佩特及约翰·拉斯金的审美观念影响,并接触了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进化论和拉斐尔前派的作品,这为他之后成为唯美主义先锋作家确立了方向。在出版首本《诗集》后,他在文坛开始崭露头角,并来到伦敦发展。虽然年轻的王尔德还没有获得一个文学奖项,但服装惹眼、谈吐机智、特立独行的他在伦敦社交界已经小有名气,一些杂志甚至刊登着讽刺他的文章1875年,王尔德在暑假期间到意大利旅游,并仕写卜早期诗作之一《圣米尼亚托》《SanMiniato》),不过这首诗要到数年后才得以出版。1877年,王尔德与另外两位年轻人陪马哈菲教授一同到希腊旅游,为希腊的自然景致和精美建筑倾倒,以致于流连忘返,延误了上课。回到牛津后他被校方罚款45英镑,次年罚款因他学业的优异而返还。1878年,王尔德在牛津就读的最后一年极为风光,不但学业成绩名列前茅,也以诗作《1876年在牛津大学。 拉芬纳》赢得校内一项诗歌比赛。得奖的诗作由学校出资付梓,成为王尔德第一本出版的作品。王尔德从牛津搬到伦敦,自称为唯美主义的教授。1880年,此时王尔德已经在伦敦社交圈崭露头角,《笨拙》杂志开始拿他的外表开玩笑。他的第一出剧作《薇拉》于同年完成,但没有大的反响,最后也因政治原因并未在伦敦上演。1881年,由吉尔伯特与沙利文所写的唯美主义幽默短剧《佩心丝》无意之间为王尔德带来不好的名声。王尔德诗集于同年出版,可能是诗人自费发行。[3] 1882年,王尔德在美国作了一个精彩的巡回讲座,两年后他与康斯坦斯·劳埃德(Constance Lloyd)恋爱成婚,两个儿子西里尔(Cyril)与维维安(Vyvyan)亦分别在1885年与1886年出生。[2] 1887年,王尔德成为一家名叫《妇女世界》(原名叫《淑女世界》,王尔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起源于屈原的楚辞,浪漫主义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小说、诗歌、戏剧等,其中在诗歌和戏剧中取得较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这些方面讨论我国古代文学中浪漫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戏剧具有较多的浪漫主义的特色。诗歌源远流长,体制宏富,发展变化,绵延不绝,构成了古代文学的主体。屈原而降,才人代出,曹植、阮籍、郭璞、鲍照、李白、李贺、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诗词作家,各以其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为古代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的光彩。其中屈原和李白更是群山起伏中的两座高峰。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就使他由宫廷放逐到了民间,和山水的灵异、人民的疾苦打成一片,并有机会接触、熟悉、吸收和利用楚国丰富的神话和祀神之歌,创作了《九歌》、《天问》、《离骚》等不朽的作品,象《诗》三百篇开辟了现实主义传统一样,成为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的源头。李白生当盛唐,却也遭时不遇,因而啸傲山水,学道求仙,以其“天上谪仙人”的天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个性,“一生好入名山游”的经历,“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白发三千丈”的夸张,“仰天大笑出门去”的飘逸,“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放,“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的奇想,写下了《古风》、《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吞吐日月、荡气回肠的诗篇,把浪漫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屈原的浪漫主义

舒婷诗歌赏析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注释】 [1]凌霄花:又名“紫葳”,木本蔓生,茎攀援他物而高升,高可数丈。夏秋开花,橙红色。 [2]木棉:常绿乔木,产于热带,高可数丈。 [3]虹霓: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有七种颜色。这种圆弧常同时出现两个。红色在外,紫色在内,颜色鲜艳的叫“虹”;红色在内,紫色在外,颜色较淡的叫“霓”。 【赏析】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诗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

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摘要: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具有浓 厚的浪漫主义特色,洋溢着火焰般的激情,具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构建起古代 浪漫主义的新高峰,其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文坛、诗坛具有重大而 深远的影响。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 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 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 有强烈的浪漫主义。 关键词:李白 ;诗歌; 浪漫主义; 特征 一、浪漫主义的含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二、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的内涵 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他以天才的艺术创造,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运用多种手法,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 李白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的诗歌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发出的时代的强音。李白诗歌绝大部分是抒情诗,在这些诗中,诗人不是冷静细致地表现生活,而是侧重于抒发个人炽热的内心情感,他以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表现出自己鲜明的独创性。比如他在批判政治黑暗时,愤怒地斥责“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古风》其五十一);在批判安史叛乱时,沉痛地呼喊“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表达他的强烈愤怒。他在抒写理想时总是十分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其一),而在表达追求自由的心情时,更是十分狂放:“何时腾风云,搏击串所能?”(《赠新平沙年》)“大鹏一旦同风起,搏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都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傲岸不屈的精神。特别是当他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发生无法解决的矛盾时,他的诗歌主观色彩就更强烈了,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陡然的发端,直抒内心郁结,可见其精神苦闷的强烈。接着转入描写登楼所见所感,酒酣兴发,飘然欲飞,似乎所有的烦忧一扫而空。然而现实的黑暗依然存在,感情也未平静。所以,后面的诗句反跌入更大的苦闷,希望在消极避世中寻求解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人就是这样抒写自己内心苦闷、抑郁以及追求与希望。上述这种炽热感情的抒发,使李白的诗歌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表现出鲜明的傲岸不屈的个性特征,体现了李白诗歌“壮浪纵恣,摆去拘束”(元稹语),以气夺人的特色。 (二)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抒写情感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还体现在善于运用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来描写形象,抒写感情。他有时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美丽的理想世界,抒写自己鄙弃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助梦境描写天鸡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龙吟、霓衣风马登超现实意象,渲

从中国诗歌里看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从中国诗歌里看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在谈论中国诗歌创作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之前,我想先得看看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定义是什么。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而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由此可见浪漫主义偏向于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心理感受及理想抱负,现实主义则是注重对现实社会生活环境和人们生存现状的描写。可以说虽然同为艺术创作类型和思潮,二者却各走各路分向而驰以至于截然不同。 我们要知道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说法是在20世纪才从外国传入中国的,也就是说这两个概念是西洋舶来品,传入我国后遂得以广泛流行为人所用。如此说来在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说法,我们现在说古代的谁谁是浪漫主义诗人或现实主义诗人都是我们在知道这两者的定义之后给古人的文学创作风格类型下的定义贴的标签。言归正传,我们现在就通过一些具体例子去看看中国诗歌创作历史上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第一位诗人是屈原,他的《离骚》开创了“楚辞”和“香草美人”的传统。其诗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多用香草美人比喻君王美政,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个人情感。套用二者概念可得《诗经》和屈原的诗歌都是浪漫主义作品。不过在屈原生活的时代由于诗歌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绝大部分诗歌都是表现诗人的主观情感个人理想,鲜有现实主义诗歌作品的出现。因此我们直接跳到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去比较二者的区别。众所周知唐代“诗仙”李白是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其诗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这点表现在“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和“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中,而最有名的诗句莫过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了,他渴望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心理可见一斑。还有,李白为人狂放不羁生活上纵酒狂歌“一生好人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

舒婷的诗歌的特色

舒婷的诗歌的特色 舒婷,原名龚佩瑜,是当代“朦胧诗”创作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创作受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影响,诗风开阔、刚柔并进,把女性的敏感和细腻带入到诗意的境界,传达出她灵魂的歌咏,将中国传统诗歌与现代诗歌完美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致橡树》和《双桅船》就是她的代表作,以下从舒婷的这两部作品来分析她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一、舒婷的诗歌抒写着人生的理想 舒婷的诗歌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隽永着人生的体悟,例如在诗歌《致橡树》中,作者坦诚又热情地歌唱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独立的姿态。以“木棉”和“橡树”的形象象征相爱双方真挚的爱情以及相对立的人格。“橡树”象征着刚毅的男性,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则象征着具有审美气质的新时代的女性人格,她充溢着刚健、丰盈的生命气息从旧式女性妩媚和纤柔中走出来,由于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立人格,所以“仿佛永远分离”,但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经历及信仰,又致使他们“却又终相依”。这是诗人对爱情的理想,也是她对自我价值以及高尚人格的追求。 二、诗歌表达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舒婷的诗歌充盈着理想和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时代、对人生及爱情等重要问题的思考与关注,既充满着激情又温馨平和。例如:在《双桅船》中,诗人利用具体的形象“双桅船”来替代诗人自己的复杂的情感。一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面又是爱情向往的“岸”。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与“岸”相遇与别离,既和谐又矛盾。让诗人感到了前行得沉重和艰难。“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歌中表现出诗人自我的、个性的情绪与心态,也是那个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的时代紧迫感所带来的动力。另外,诗中的“岸”象征着女性最终的爱情归宿,而“风暴”则象征着那个时代的人所经历的不平常风云,“灯”代表着诗人坚守的光明信念。 三、诗歌的创作具有探索精神 舒婷在诗歌创作的艺术表现上具有探索精神,她的探索主要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也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观来抒发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在《双桅船》中,诗的题目“双桅船”,就是用于一种象征手法。诗歌的目的不描写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着双桅船来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双重的心态。在语言又上将“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了完整的动态画面。整首诗组合自然、意象清新,让诗人强烈的内在情绪得到自然的流露,成功的体现出诗歌从生活到艺术的转换。 总结以上可以看出,舒婷的诗具有女性的柔美、委婉和细腻,在面对人生的苦难时,她选择永不放弃,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入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