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测量使用手册

地质测量使用手册

地质测量使用手册
地质测量使用手册

地质测量计算机数据处理及辅助成图系统

版本: V2.3

使用手册

软件设计:王康年

2006年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地质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矢量化图件已成为当今地质图件的最终提交成果。因此,AutoCAD、MapGis、Mapinfo和方正智绘等等这些专业的绘图软件在地质绘图行业中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它们不但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和促进地质资料的标准化、数字化和精确化。

但是,这些专业的绘图软件并不是万能的。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大多数具体的野外地质测量工作,我们始终还摆脱不了“原始数据处理—手工绘图—绘图软件清绘”这个工作流程。如果我们利用这些专业绘图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功能对其进行二次开发,不仅功能强大,而且还能实现仅用这些软件不能或不易实现的功能和效果。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就能免去手工绘图环节,直接用原始数据成图。很多工作能带着笔记本电脑在野外完成,不仅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节省工作经费,更重要的是能促进野外地质资料的程序化、数字化和精确化。

鉴于AutoCAD有较完善的二次开发功能,其图形格式与MapGis的图形格式可以方便地相互转换,笔者用Visual Basic进行AutoCAD二次开发,开发了“地质测量计算机数据处理及辅助成图系统”(简称“地质测量”)这套软件。它作为AutoCAD在一些地质工作中应用的辅助工具,能提高我们野外地质工作者的计算机绘图技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地质测量”软件界面简单,使用方便,采用了通用的原始数据输入和保存格式(文本文件、电子表格等),集原始数据处理和辅助成图为一体,希望能给广大的野外地质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实惠。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软件缺陷多、功能少,迫切希望广大地质工作者或同行提出宝贵的建议,使本软件日趋完善、优化和扩展更多功能。

王康年

2005.01.

说明:

1、由于软件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当中,所以手册中的示例窗体与软件的实际窗体可能有所不同。

2、AutoCAD、MapGis、Mapinfo、方正智绘和Visual Basic等均为已注册商标,手册中仅作引用。

3、软件的主界面设计和其它界面控件均来自网上,在此表示感谢!

“地质测量”软件菜单及功能一览表

目录

第一章软件运行环境、参照标准 (1)

一、地质测量V2.3运行环境 (1)

二、地质测量V2.3参照标准 (1)

三、安装地质测量V2.3 (1)

四、地质测量V2.3主菜单 (2)

第二章实测剖面 (3)

一、程序菜单项 (3)

(一)[文件]菜单 (3)

(二)[编辑表格]菜单 (4)

二、参数设置 (4)

1.基线刻度间距 (4)

2.剖面线型 (5)

3.剖面方向标注样式和展布原则 (5)

4.投影方式 (5)

5.剖面样式 (5)

6.基线高度 (6)

7.地形线插值点数 (6)

三、作图流程 (6)

第一步录入原始数据 (6)

第二步作框架图或计算 (7)

第三步标注样品 (10)

第四步标注断层 (11)

第五步填充岩性花纹 (11)

第六步添加图例和图签 (12)

四、ACAD填充图案简述 (13)

第三章图切剖面 (15)

一、参数设置 (15)

1.基线刻度间距 (16)

2.剖面线型 (16)

3.剖面方向标注样式 (16)

4.剖面样式 (16)

5.基线高度 (16)

6.地形线插值点数 (17)

7.纵基线样式 (17)

二、作图流程 (17)

第一步新建或打开CAD图形 (17)

第二步确定作图参数 (17)

第三步录入剖面基本数据 (17)

第四步作剖面主体框架图 (19)

第四步标注地层界线或断层 (19)

第五步标注地界或拟建物 (20)

第六步填充岩性花纹 (21)

第七步添加图例、图签 (22)

第四章构造解析 (23)

一、程序菜单项 (23)

(一)[文件]菜单 (23)

(二)[编辑表格]菜单 (24)

(三)[绘图]菜单 (24)

二、作图步骤 (24)

第一步录入原始数据 (24)

第二步绘图 (25)

第五章矿区测量 (27)

一、程序菜单项 (27)

(一)[文件]菜单 (27)

(二)[编辑表格]菜单 (28)

(三)[数据导入]菜单 (29)

二、矿山井下测量原始数据的处理和辅助成图 (29)

〈一〉原始数据的录入格式 (29)

〈二〉实例 (31)

三、矿区范围 (32)

四、生成矩形图框 (34)

五、查询矿区所在1:1万、1:5万和1:20万底图图幅编号 (35)

六、探矿权区块图 (38)

七、探矿权设置表 (39)

八、采矿权设置表 (39)

九、探矿权设置坐标E XCEL电子表格 (40)

十、坐标转换 (40)

第六章图例图签 (41)

一图例工具 (41)

三、图例块文件制作要求 (43)

四、生成图签 (43)

五、地层代号工具 (44)

第七章常用计算 (45)

一、视倾角计算 (45)

二、圆台柱体积计算(底面积法) (45)

第八章常用图表 (46)

一、资源量计算结果表 (46)

二、样品分析结果表 (47)

第一章软件运行环境、参照标准

一、地质测量V2.3运行环境

图1-1 软件运行环境

二、地质测量V2.3参照标准

图1-2 软件参照标准

三、安装地质测量V2.3

1、首先,必须安装有AutoCAD 2000或以上版本。如果您安装有多个AutoCAD的版本,那么,“地质测量”只能运行您最后一次运行的那个AutoCAD版本。

2、“地质测量V2.3”无须安装。但首次运行“地质测量V2.3.exe”时,请先运行同目录下的“控件注册.exe”。

3、把“地质测量V2.3”文件夹下“地质测量V2.3.exe”(可执行文件)通过鼠标右键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

(注:不要移动或删除“地质测量V2.3”文件夹下的任何文件和更改它们的文件名,否则程序可能会出错。)

四、地质测量V2.3主菜单

图1-3 软件主菜单

第二章实测剖面

单击主菜单(图1-3)中的[实测剖面],打开窗体如图2-1:

图2-1

一、程序菜单项

(一)[文件]菜单

a b c

图2-2 [文件]菜单

1.新建

(1) 新建CAD图形文件:菜单 [文件] / [新建] / [CAD图形](图2-2a);

(2) 新建表格:菜单 [文件] / [新建] / [数据表格](图2-2a)。

2.打开

(1) 打开CAD图形文件:菜单 [文件] / [打开] / [CAD图形](图2-2b);

(2) 打开txt文本:菜单 [文件] / [打开] / [txt文本](图2-2b)。

3.保存数据为

(1) 保存为txt文件:菜单 [文件] / [保存为] / [ txt文件](图2-2c);

(2) 保存为Excel2000:菜单 [文件] / [ 保存为] / [ Excel2000](图2-2c)。

(二)[编辑表格]菜单

图2-3 [编辑表格]菜单

1. 在表格最后增加一行:菜单 [编辑] / [增加一行] 或按Ctrl+A键(图2-3);

2. 删除一行:单击需要删除的一行,菜单 [编辑] / [删除一行] 或按Ctrl+D键(图2-3);

3. 插入一行:单击需要插入行的位置,菜单 [编辑] / [插入一行] 或按Ctrl+S键(图2-3)。

二、参数设置

单击图2-1中的[参数设置]选项,打开窗体如图2-5:

图2-5 参数设置窗口

1.基线刻度间距

横基线刻度间距:程序默认的横基线刻度间距为2cm;

纵基线刻度间距:程序默认的纵基线刻度间距为1cm。

2.剖面线型

剖面线型即为地面线的线型。

程序默认的剖面线型为—折线。

如果考虑到CAD图形要转换为MapGis的图形,必须使用折线型,因为MapGis不能转换CAD的样条曲线。

3.剖面方向标注样式和展布原则

程序默认的剖面方向标注样式为—两端标注剖面方向。

剖面方向的展布原则:

1)左西右东、左南右北的原则;

2)剖面方向取值始终为:0°≤剖面方向<180°。

剖面方向按以上原则的展布在程序中自行完成,无须手工设置。

4.投影方式

由于走向投影在实际工作中实用性不高,程序目前只提供垂直投影方式。

5.剖面样式

样式1:如图2-5的剖面样式预览窗口所示,剖面的纵基线用刻度表示高程值(单位为m),剖面的横基线用刻度表示剖面长度(单位为m)。

样式2:如图2-6a的剖面样式预览窗口和图2-6b所示,剖面的纵基线用刻度表示高程值(单位为m),横基线标注直角坐标网线值(单位为m)。须在窗体下方文本框中输入剖面的起点坐标。

在剖面样式2中,如果剖面方向为东西向,则只标注横坐标(Y坐标);如果剖面方向为南北向,则只标注纵坐标(X坐标)。

程序默认的剖面样式为—样式1。

图2-6a 剖面样式2预览

图2-6b 剖面样式2

6.基线高度

输入文本框位于图2-1窗体中的左下方,它是地形线上最低点到横基线的取整距离,以cm为单位。可以通过过调整基线高度来调整剖面图的理想高度。如图2-6c所示:

图2-6c 基线高度示意图

7.地形线插值点数

输入文本框位于图2-1窗体中的左下角,在选用样条曲线为地形线型时,可以通过改变插值点数来调整地形线的失真性。

三、作图流程

第一步录入原始数据

在窗体2-6中输入起点坐标(也可不输,默认值均为0)。

在图2-1的表格中输入数据或打开一个格式相同的文本文件(如图2-7)。

特别注意:

1)图2-7表格中的“测站号”项一定要使用每一尺的末站号,而且必须为数值型,不能为字符串,否则程计算可能会出错。样品标注等亦同。

2)表中各项与上一行相同时,可不必输入,以保持表格的清晰性。

3)“岩层倾向”和“岩层倾角”项如果为空格,则计算引用上一行的值,所以必须慎重处理,以免影响岩层厚度计算结果。

图2-7

第二步作框架图或计算

在图2-7的相应的文本框中输入图名、作图比例尺等参数。如果要作图,需新建一个CAD图形。

1)原始导线图

单击图2-7中的[原始导线图],作原始导线图如图2-8:

图2-8 原始导线图

2)实测导线剖面图

单击图2-7中的[导线剖面图图],作导线剖面图主体框架如图2-9:

图2-9

3)实测剖面图

单击图2-7中的[剖面图图],作剖面图主体框架如图2-9:

图2-10

4)岩层厚度计算

单击图2-7中的[厚度计算],则计算结果在表格中输出如图2-11:

图2-11

如果要作实测导线剖面图或剖面图,需继续完成以下步骤。以下以第三步的实测剖面图为例继续:

第三步标注样品

单击图2-12中的[样品标注]选项,显示窗体如图2-13:

图2-13

在图2-13的表格中输入相应的数据或打开一个格式相同的文本文件如图2-14:

图2-14

注:如果样品标注样式为“单点标注”,则图2-14的表格中不必输入“终点(m)”项。

如果同时选择[分析结果表]选项,并输入分析项目、分析结果等,则程序可以用鼠标在图形中插入样品分析结果表。

单击[确定],则程序在剖面图中标注样品位置及编号如图2-15:

图2-15

第四步标注断层

单击图2-14中的[断层标注]选项,显示窗体如图2-16:

在图2-16的表格中输入相应的数据或打开一个相同格式的文本文件如图2-16:

图2-16

单击[标注断层],则程序在剖面图中标注断层如图2-17:

第五步填充岩性花纹

圈定区域进行岩性花纹填充(参考有关AutoCAD教材),成图如图2-17:

图2-17

第六步添加图例和图签

参考本文第六章。

如图2-18为一张比较完整的实测地质剖面图:

图2-18 一张比较完整的实测剖面图

说明:程序在CAD中自动标注测站号、分层号、样品编号等文本时,不一定为最理想的位置,必要时可在图形中进行调整。

四、ACAD填充图案简述

这套软件之所以在AutoCAD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就是因为AutoCAD的填充图案有着它独有的优越性——AutoCAD的填充图案可以任意设置角度进行填充,这是MapGis和方正智绘等软件还做不到的。

AutoCAD2002及以前的版本的填充图案文件通常放在其安装目录下如C:\Program Files\AutoCAD 2004\Support文件夹中,其文件名分别为acad.pat和acadiso.pat(如图2-20),其中acad.pat为备份文件。它们都是文本文件格式,扩展名*.pat意为填充图案文件。

图2-20 AutoCAD填充图案文件

打开acadiso.pat文件如下所示:

;;

;; (C) Copyright 1996-2000 by Autodesk, Inc.

;; Ver. 1.1 - AutoCAD Hatch Pattern File

;; Customized for ISO scaling

;;

*SOLID, 实体填充

45, 0,0, 0,.125

*ANGLE,角钢

0, 0, 0, 0, 6.985, 5.08, -1.905

90, 0, 0, 0, 6.985, 5.08, -1.905

*ANSI31,ANSI 铁、砖和石

45, 0, 0, 0, 3.175

*ANSI32,ANSI 钢

45, 0, 0, 0, 9.525

45, 4.49013, 0, 0, 9.525

*ANSI33,ANSI 青铜、黄铜和紫铜

45, 0, 0, 0, 6.35

45, 4.49013, 0, 0, 6.35, 3.175, -1.5875

*ANSI34,ANSI 塑料和橡胶

45, 0, 0, 0, 19.05

45, 4.49013, 0, 0, 19.05

45, 8.98026, 0, 0, 19.05

45, 13.4704, 0, 0, 19.05

………………………………

它们对应的图案如图2-21所示:

图2-21

这些都是机械行业的国际标准(ISO)图案,以上文本文件格式的含义为:;注解说明

*图案名,注解

填充线角度, 填充线起始点X坐标, 填充线起始点Y坐标, 平行线方向的位移, 垂直平行线方向的位移, 短划线长度, 短划线空格间距

详细资料请参考AutoCAD有关教材。

地质测量软件光盘目录下\地质测量V2.3\填充图案\acadiso.pat文件为笔者收集整理的一套常用岩性花纹填充图案(尚未完善和标准化),把它复制到AutoCAD的安装目录如C:\Program Files\AutoCAD 2004\Support文件夹中。其图案花纹如图2-22所示:

图2-21

注:图案名后面的数据为较理想的填充比例系数。

第三章图切剖面

该功能适用于单方向直线的图切剖面图。

单击主菜单(图1-3)中的[图切剖面],窗体如图3-1:

图3-1

一、参数设置

单击图3-1中的[参数设置]选项,打开窗体如图3-2:

图3-2

(整理)地质测量常识

经纬仪的轴系及其关系 经纬仪的主要轴系是:仪器旋转轴也称竖轴或纵轴VV,望远镜旋转轴HH,望远镜视准轴CC,照准部水准管轴LL。 根据水平角的定义和观测原理,其轴系之间应满足下列条件: 1 水平度盘应位于水平位置,竖盘应在竖直面内。 2 望远镜上、下转动时,视准轴形成的视准面必须是竖直面 3 十字丝的竖丝应与横轴平行 4 竖盘的标差应接近于零 高程基准 国家第二期一等水准网高程起算点为水准原点。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系统”,共有292条线路、19931个水准点,总长度为93341公里,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高程基础控制网(台湾资料暂缺)。 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水准基面,通常理论上采用大地水准面,它是一个延伸到全球的静止海水面,也是一个地球重力等位面,实际上确定水准基面则是取验潮站长期观测结果计算出来的平均海面。中国以青岛港验潮站的长期观测资料推算出的黄海平均海面作为中国的水准基面,即零高程面。中国水准原点建立在青岛验潮站附近,并构成原点网。用精密水准测量测定水准原点相对于黄海平均海面的高差,即水准原点的高程,定为全国高程控制网的起算高程。 54国家坐标系与80国家坐标系 一、54国家坐标系 建国初期,为了迅速开展我国的测绘事业,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将我国一等锁与原苏联远东一等锁相连接,然后以连接处呼玛、吉拉宁、东宁基线网扩大边端点的原苏联1942年普尔科沃坐标系的坐标为起算数据,平差我国东北及东部区一等锁,这样传算过来的坐标系就定名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因此,P54可归结为: a.属参心大地坐标系; b.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的两个几何参数; c.大地原点在原苏联的普尔科沃; d.采用多点定位法进行椭球定位; e.高程基准为1956年青岛验潮站求出的黄海平均海水面; f.高程异常以原苏联1955年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结果为起算数据。按我国天文水准路线推算而得。 自P54建立以来,在该坐标系内进行了许多地区的局部平差,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80国家坐标系 C80是为了进行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而建立的。根据椭球定位的基本原理,在建立C80坐标系时有以下先决条件: (1)大地原点在我国中部,具体地点是陕西省径阳县永乐镇;

莱卡TCA2003测量机器人操作手册

TCA2003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操作手册 王海滨刘朋俊 (黄委会设计院测绘总队,郑州450003) 一、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得地位与作用 近年来电子工业得迅速发展,带动新型得精密电子测量仪器不断出现,为测绘行业提供了新得技术与方法。随着精密电子仪器得出现,变形监测也出现了新得变革与发展。工程测量常规得经纬仪与电磁波测距仪已经逐渐被电子全站仪所替代,电脑型全站仪配合丰富得软件向全能型与智能型方向发展,形成了TPS(Totalstation Position System)系统。带电动马达驱动与程序控制得TPS系统结合激光,通讯及CCD技术,可以实现测量得全自动化,集自动目标识别、自动照准、自动测角、自动测距、自动跟踪目标、自动记录于一体得测量系统,该系统可自动寻找并精确照准目标,在1 s内完成一目标点得观测,像机器人一样对目标点进行自动观测,配合内处理软件,可以实现变形监测内外业一体化、全自动化,被称为测量机器人。 二、系统得构成及附件 2.1硬件构成 主机、GPH1单棱镜、GZT4觇牌、内置GEB87电池、GEB71备用电池、数据及电源电缆、SRAM存贮卡(512K)、GST20脚架、GDF21基座、背带、仪器箱。 2.2软件构成 2、2、1 系统软件(Syytem Software)包括所有得基本功能;

2、2、2 随机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支持特殊得应用测量; 2、2、3 机载Inspector V1、0数据采集软件。 2、2、4 变观准备应用软件 三系统得特点与优点 3.1 TCA2003得精度及功能特点 ?TCA2003标称测角精度0、5秒,测距精度(1mm+1ppm*D)(D为被测距离),测程范围:在一般条件下,单棱镜可达2500米,三棱镜可达3500米。TCA仪器由马达带动,在望远镜中安有同轴得自动目标识别(ATR1)装置,采用内置得ATR1发射激光束,经过反射后由内置得CCD像机接收,相对于CCD像机中心点位置被计算,其偏移量被用来控制仪器马达,转动仪器以便精确照准棱镜,并可对水平角与垂直角进行改正。 TCA2003测量机器人在望远镜中安有同轴自动目标识别装置ATR(Automati cTarget Recognition),能自动瞄准普通棱镜进行测量。 ?内置得ATR与望远镜同轴安装,并向目标发射激光束,返回得激光束被仪器中得CCD相机捕获从而计算出反射光点中心得位置,驱动马达步进到棱镜得中心位置,并对水平角与垂直角进行改正。 垂直轴里安有激光对点器,投在地面上得红色激光点使仪器对中更加容易。?可采用电子气泡精确整平仪器,将用图形与数字显示垂直轴得纵、横向倾斜量。 可向仪器内部得Flash存贮器装载应用软件,并独立运行于仪器上,数据存贮在SRAM存贮卡上,外业不需要笔记本电脑即可控制仪器与存贮数据,降低了该系统得成本。 可以自动进行气象改正、折光改正、加乘常数改正、克服气象代表性误差。3.2机载Inspector V1、0软件得功能及特点 机载Inspector软件得作业模式与限差控制就是按照我国现行得有关规范要求,可进行边角网、测边网、测角网与极坐标网得全圆多测回作业。 机载Inspector软件独立运行于仪器上,不需要附加额外得笔记本电脑与电源、电缆等外部设备。 Inspector软件就是充分利用了徕卡高智能、高精度TCA型全站仪电子计算、马达驱动及目标自动识别、照准、跟踪等各项高科技自动化性能,根据大

煤矿地质测量图例规定(全,特好)

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制定 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实施补充规定 煤炭工业出版社

关于印发《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和《<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实施补充规定》的通知 中煤总生字[1992]第15号 各直管公司、矿务局、各省(区)煤炭厅(公司)、北京矿务局: 现将《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和《<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实施补充规定》印发给你们,请从即日起与《煤矿地质测量图例》一并执行。 各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依据以上两个规定制定新图例的实施细则,并报各公司备案。确因地质采矿条件特殊,对新图例及两个规定的个别条款不能执行而需自定时,须经省级管理部门批准,报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备案。 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 1992年1月11日

目录 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矿图的种类 (3) 第一节一般规定 (3) 第二节矿区(矿务局)必备的专用矿图 (4) 第三节生产(建设)矿井必备的基本矿图和专用矿图 5 第四节生产(建设)露天矿必备的矿图 (6) 第三章矿图的绘制 (8) 第一节基本要求 (8) 第二节图纸的材质及分幅 (8) 第三节矿图的精度 (9) 第四节矿图的绘制 (10) 第五节矿图的管理 (11) 第四章矿图的管理 (12) 第五章交换图 (13) 附录各矿图的绘制内容及注记要求 (14)

《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实施补充规定 第一章总则 (34) 第二章一般要求 (34) 第三章符号的绘制 (35) 第四章注记 (36) 第五章《煤矿地质测量图例》的补充规定及说明 (37)

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煤矿地质测量图(以下简称矿图)是煤矿的重要技术基础资料,是地质测量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为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加强矿图技术管理工作,实现矿图标准化,更好地为煤矿生产、建设服务,特制定本规定。 第2条本规定是依据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以及煤矿地质、测量的各种现行规程和各矿务局(矿)的实际情况制订的,是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所属各矿务局(矿)绘制矿图的技术依据。 第3条绘图工作的主要任务 1.汇集各种地质、测量的基础资料,编绘成各类矿图,为煤矿设计、建设、生产、安全等部门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图纸资料。 2.将生产,建设的进度和变化情况,及时填绘在图上,反映生产建设的真实面貌。 3.学习和研究绘图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绘图技术,以满足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 第4条绘图工作必须在各级总工程师和地测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各级领导应重视绘图工作,按质量标准化要求,

MSA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doc 204页)

内部资料严禁翻印测量系统分析 参考手册 第三版 1990年2月第一版 1995年2月第一版;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 2002年3月第三版 ?1990?1995?2002版权 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

测量系统分析 参考手册 第三版 1990年2月第一版 1995年2月第一版;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 2002年3月第三版 ?1990?1995?2002版权 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

本参考手册是在美国质量协会(ASQ)及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主持下,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供方质量要求特别工作组认可的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组编写,负责第三版的工作组成员是David Benham(戴姆勒克莱斯勒)、Michael Down (通用)、Peter Cvetkovski(福特),以及Gregory Gruska(第三代公司)、Tripp Martin(FM 公司)、以及Steve Stahley(SRS技术服务)。 过去,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各有其用于保证供方产品一致性的指南和格式。这些指南的差异导致了对供方资源的额外要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特别工作组被特许将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使用的参考手册、程序、报告格式有及技术术语进行标准化处理。 因此,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同意在1990年编写并以通过AIAG分发MSA手册。第一版发行后,供方反应良好,并根据实际应用经验,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这些建议都已纳入第二版和第三版。由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批准并承认的本手册是QS-9000的补充参考文件。 本手册对测量系统分析进行了介绍,它并不限制与特殊生产过程或特殊商品相适应的分析方法的发展。尽管这些指南非覆盖测量系统通常出现的情况,但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应直接向顾客的供方质量质量保证(SQA)部门提出。如果不知如何与有关的SQA部门联系,在顾客采购部的采购员可以提供帮助。 MSA工作组衷心感谢: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副总裁Tom Sidlik、福特汽车公司Carlos Mazzorin,以及通用汽车公司Bo Andersson的指导和承诺;感谢AIAG在编写、出版、分发手册中提供的帮助;感谢特别工作组负责人Hank Gryn(戴姆勒克莱斯勒)、Russ Hopkins (福特)、Joe Bransky(通用),Jackie Parkhurst(通用(作为代表与ASQ及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国际ASTM)的联系。编写这本手册以满足汽车工业界的特殊需要。 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于2002后取得了本手册的版权和所有权。如果需要,可向AIAG订购更多的本手册,和/或在得到AIAG的许可下,复制本手册的部分内容,在各供方组织内使用。(AIAG联系电话:248-358-3570)。 2002年3月

硬度测试系统操作手册

显微硬度计及图像测量系统 显微硬度计电脑操作手册 显微硬度计对于研究金属组织,产品质量管理及出具商品证明资料均是不可欠缺的试验机。对于精密机械类的小零件,金属组织及表面硬化层、电镀层等可对被限定的微小部分进行测定,并且对被测部分基本上没有损伤,具备了极高的测定可靠性。

此测量分析软件特点 可以作连续加载后连续读取压痕的连续试验,并且可以进行每次加载荷和每次读取压痕的逐次实验。采用了观察方便的ccd摄像头、视频线或USB接口的数码摄像头,可在显示器上直接观察测量压痕,用鼠标测量精确度高。对于设定试验条件,显示结果等均可清楚快捷地操作及显示。通过测量软件,可用计算机进行操作方便,实现单点测量可随机测量多点、统计测量数据,任意设定两点或多点测量点的间距作渗层深度测量可沿X或Y两个方向测量、统计测量数据,根据用户输入的判定值(如550)自动计算硬化层深度.统计演算、换算、显示曲线、判断是否合格等.可测量零件长度图形保存打印。

操作手册 一、软件系统 1、主机系统:32或64位系统主机,Windows2000、Windows xp、Windows7软件平台,全中文操作界面,支持彩色打印 机输出。 2、 1024×768分辨率显示器32位彩色显示器 二、操作说明 (一) 系统界面介绍

该界面主要由7部分组成,左部为图形显示工作区和测量数据显示区。该部分显示所摄取的压痕,以手动/自动采集时用于点取。除这两个区域外右部分为 A:功能区 1.手动测量(推荐):此按钮用于切换是否测量压痕对角线。

2.打开图片:可将原来保存的图形读出,以便观察或重新进行测量分析。 3.图像保存:可将目前正在显示区显示的图形保存起来(保存图像时可选择图像的格式),以便将来观察和分析。 4.动态采集:可由静止状态切换为活动状态。 5.图像静止:此按钮可让活动的图像静止,以便测量。6.放大镜:打开后会出现一个数码放大的窗口,以便更精确测量。 7.图像设置:可调整显示区显示图像的分辨率、对比度、亮度等数据。 8.修改:按此键后可修改正在测量的四条刻线位置,修改方法为:wsad四个键分别代表上下左右四条刻线,‘-’和‘=’两个键代表的是移动方向。如果要移动右边的线就先按‘d’键,再按‘-’和‘=’移动至正确的切线位置。 B:硬度换算功能区

测量工操作规程

测量工 一、适用范围 第1条本操作规程适用基本建设、生产矿井地面、井下测量工作。 二、上岗条件 第2条必须学习《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测量规程》,掌握井下工作的一般安全知识和专业业务知识,熟悉仪器性能,掌握其操作办法,熟悉现场工作情况和有关的作业规程,了解工作地点的具体要求;经专业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第3条必须掌握测绘资料整理方法、图纸填绘及对算等项工作。 三、安全规定 第4条严格执行《测绘法》,遵守《煤矿安全规程》,按照《煤矿测量规程》中各项技术要求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操作、汇总测量资料。 第5条观测方法及要求应视等级、工程类别而定。各项观测限差,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及《煤矿测量规程》的规定和要求。 不得在地质测量、成果计算、资料汇总、图纸绘制、统计、工作总结中弄虚作假。 第6条不得在地质测量、成果计算、资料汇总、图纸绘制、统计、工作总结中弄虚作假。 第7条测量工作以施工设计、规程、任务通知单为依据。对于没有书面依据的测量工作,测量工有权拒绝执行。 四、测量准备 第8条观测前,应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级别的测绘仪器,

并按规程进行各项检验与校正。 第9条工作前必须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及记录本等。现场施工测量、搬站运输、上下井时应切实保证仪器设备安全,完工后及时清点、擦拭,整理好使用过的工具和记录本,严防损坏和丢失。 第10条在有矿车或其他机械运输的巷道内侧作业时,应事先与有关部门、人员联系,在测量作业区段内禁止车辆通行、机械运转。测量作业中应加强前后了望,做好监护,保证仪器与人员安全。 五、经纬仪观测 第11条在搬运、测量时,必须妥善保护仪器、工具,不得磕碰;观测时,仪器架设后,测站(和镜站)不准离人;测站搬家时,必须卸下仪器装进仪器盒。如测站距离较短,可以不卸下仪器,但必须怀抱仪器,用手托住架脚。进行时,不得跳跃或快跑。 第12条测量外业观测应选择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的时间内进行。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像模糊或跳动剧烈,不应进行观测。三角高程测量还须选择大气折光比较稳定的时间观测。 第13条在高标和建、构筑物上设点观测时,作业人员应佩戴保险带。仪器上下搬运应采取有效措施,仪器箱和其他用具须放置牢靠,严防坠落,确保仪器和人身安全。 第14条观测时,要按以下要求进行: 1、仪器转动要平稳,用望远镜垂直丝照准目标时,应将目标置于水平丝附近;并按观测顺序依次观测其他目标。使用微动螺旋照准目标或用测微螺旋对准分划线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应为旋进。

7-地质勘察及测量要求

《工程》 地质勘察及测绘工作技术要求 一、工程概况 二、本要求依据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市政工程勘察规范(2007版)(CJJ 56-9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011-2001)及其它规范。 三、一般性要求 1、查明该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2、查明沿线路基及边坡地质构造、岩土类型、性质及其分布、基岩风化层厚度及风化破碎程度等。边坡岩土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和等级、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闭合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和临空面的关系等。 3、查明沿线土基及边坡土体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如液限、塑限、平均含水量,各土层承载力及地基回弹模量(包括现状人工填土)等。如遇淤泥质土应分析其中有机质含量;填土路段应进行击实试验,测最优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等。 4、实测地下水位并查明其类型性质、补给来源、水位以及排水条件,并取水样进行分析,评价地下水有无腐蚀性。论证地表水、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5、查明沿线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包括淤泥),及其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6、查明沿线现有不良回填物(包括疏松的回填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的性质,范围、面积、厚度及其压实度。 7、钻孔位置如遇到现状管线、沟渠、高压线铁塔基础及房屋处可适当偏移,但不得超出拟建道路范围或边坡范围。 9、道路钻孔深度按详细勘查阶段相关要求确定。所有钻孔如遇人工填土、淤泥质土、淤泥等不良土层时,应适当加深并钻穿该层不小于2m。 10、主要岩土层和软弱层应采取试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宜采用三轴试验获取。每层岩土主要指标的试样数量:土层不少于6件,岩层不少于9件,软弱层宜连续取样。边坡南侧边坡各勘探线处按规范要求测量横断面,范围为

测量工、实验工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846 测量工、实验工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测量工、实验工安全操作规程通用 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戴安全防护用品。 (2)作业时必须避让机械,躲开坑、槽、井,选择安全的路线和地点。 (3)上下沟槽、基坑应走安全梯或马道。在槽、基坑底作业前必须检查槽帮的稳定性,确认安全后再下槽、基坑作业。 (4)高处作业必须走安全梯或马道,临边作业时必须采取防坠落的措施。 (5)在社会道路上作业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并据现场情况采取防护、警示措施,避让车辆,必要时设专人监护。 (6)进入井、深基坑(槽)及构筑物内作业时,应在地面进出口处设专人监护。 (7)机械运转时,不得在机械运转范围内作业。 (8)测量作业钉桩前应检查锤头的牢固性,作业时与其他人员协调配合。不得正对人员抡锤。

地质测量技术要求

第二节地质测量方法及质量评述 地质测量主要采用1:1万和1:1千地质草测两种方法。 一、1:1万地质草测 首先实测2—3条1:2千地质剖面或1:5千地化剖面,填图单元主要依据地层时代和岩性组合、矿化蚀变进行划分,路线观察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对矿化蚀变露头、脉岩、矿化蚀变带等重要地质体尽可能实际圈定,断层构造无论规模大小均标绘于图上。地形底图系用1:10000地形图,以手持GPS和微地形法对观测点定位。 对点线密度不做具体规定,以能满足地质需要为原则。1;1万地质草测要求基本反映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化蚀变的的分布、产状等特征。 二、1:2千地质草测 在矿区完成1:2千地质草测0.5Km2。工作方法是首先将矿区内的矿(化)体位置、探矿工程等用仪器法联测后标绘于地形底图上,然后根据已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标志层和成图单元,以追索法为主,穿越法为辅进行路线地质测量,对主要地层界线和构造线、控矿和容矿构造、矿化蚀变带等实际圈定;基本查明区内矿体、矿化体及矿石类型的分布。 选用地形底图用1:2000地形图,观测点定位采用仪器法测定。 观测路线不做硬性要求,但对主要的地质界线都要以追索路线圈定,实在无法以追索路线圈定时,尽量以20-40米间距的穿越路线控制地质界线。观察点密度也不做硬性要求,但在路线上对宽度大于2

米的地质体的两侧界限都要定点,对宽度大于0.5米的矿化蚀变体,都要在路线上定点控制。地质点总体密度控制在每平方千米200点以上。 第三节化探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普查工作所采用的化探工作方法主要为1:1万土壤测量及少量1:5千地化剖面测量等。 一、1:5千地化剖面测量 主要用于化探异常检查评价工作。工作方法是在测制地质剖面的同时,按10—20米间距系统采集岩石或土壤样,采样方法为多点组合法,但同一条剖面的采样介质必须一致。剖面位置必须穿越异常和重要地质界线(矿化蚀变界线、断层等),剖面方向尽可能垂直或基本垂直主构造线和异常长轴方向。 地化剖面线、起始点位置及采样点位置、地质界线点以仪器法测定。 二、1:1万土壤测量 矿区完成1:1万土壤测量5 Km2。 采样方法用测网法,网度为100×50米。以罗盘定向、测绳量距的半仪器法测量。采集B层土壤,采样记录统一使用土壤测量记录本。成图方法沟系法用滑动平均值勾绘等值线,测线法用原始数据勾绘等值线。 工作质量经三级检查采样点分布较均匀、定位准确,采样层位、物质、深度正确,工作质量较好,获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冰箱测试系统使用说明书

冰箱测试系统使用 说明书 1

冰箱测试系统使用说明书

第一章,设备框图 1.1计算机局域网图:由服务器、交换机、登录验关电脑、后台查询 电脑、返修查询电脑、静态抽检电脑构成一个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2,动态测试子系统框图:

1.3,静态测试子系统框图:

第二章,系统概述: 本系统是为XX公司设计、制造的专用冰箱制冷性能检测系统,系统能够在线检测220v/50Hz、冰箱制冷性能,系统检测项目为:冰箱制冷温度(箱内4路,管路2路,)、冰箱的有效功率、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检测工位:动态120个、静态40个;整个系统分为3部分,⑴计算机局域网。⑵动态测试子系统。⑶静态测试子系统。 2.1计算机局域网。采用5台计算机、1台服务器、一个交换机组成 一个小型局域网进行数据管理。 1台测试系统应用服务器,负责整个计算机局域网的文档管理。 1台动态验关计算机,负责动态子系统的登录和验关,以及动态 163个测试盒的数据采集处理。

1台静态计算机,负责静态测试房60台测试盒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1台后台管理计算机,进行冰箱标准建模、查询、统计等; 1台维修计算机,负责维修工位的信息采集管理 1台入库计算机,负责入库的冰箱数据采集管理。 2.2动态测试子系,包括163个能够采集冰箱性能参数并与动态基站 进行无线数据交换的测试盒,一个无线电的数据收发基站,1个 在登录位置的光电开关,1台有2个显示器的验关计算机。 2.3静态测试子系统,包括60个能够采集冰箱性能参数并与动态基站 进行无线数据交换的测试盒,一个无线电的数据收发基站,1台静态计算机 第三章,动态测试子系统 3.1动作流程 如图所示,动态测试过程流程图如下:

施工测量技术员 安全操作规程 - 制度大全

施工测量技术员安全操作规程-制度大全 施工测量技术员安全操作规程之相关制度和职责,1、注意学习各种知识,熟练撑握GPS 的配套说明书及GPS的操作方法。2、测量技术员接到图纸后,要认真分析图纸,撑握地形特点,以便更好地施工。3、在绘制段面图、计算工程量时要按国家标准进... 1、注意学习各种知识,熟练撑握GPS的配套说明书及GPS的操作方法。 2、测量技术员接到图纸后,要认真分析图纸,撑握地形特点,以便更好地施工。 3、在绘制段面图、计算工程量时要按国家标准进行,做到有依据可查。 4、计算工程量时一定认真谨慎,减少错误,结果出来后要进行核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5、进行交班时,交班者要将施工情况、施工中的测量技术问题跟接班者交待清楚。 6、测量技术员要与当班班长及各员工积极配合。在不妨碍测量技术人员工作的情况下,所有员工有权利学习各种测量及相关知识,测量技术员有向员工传授测量知识的义务。 7、接班技术员开机时,先接通电源,打开电脑,打开GPS的基准站与移动站,当GPS的电源灯为绿色,红色指示灯按一定的频率闪动时,在电脑中打开测量软件,进入测量状态。 8、接入GPS电源时,电池插头的红点对准GPS电源插口的红点才能插入,严禁胡乱操作,以免插头、插口被弄坏。 9、拔出GPS插头时,一手抓住插头的伸缩弹簧头部,另一手按住GPS主机轻轻拔出,切勿抓住电源线拔、拉插头。 10、注意更换电池,给电池及时充电。 11、给电池充电时,先插充电器插头,待红灯亮再将充电池插头插入。插入时注意红点对红点。 12、测量定位时,要按步骤按情况指挥,指令要简明清楚。指挥用的话筒不能靠近电子罗经仪,以免受磁场干扰。 13、定位要准确,尽量减少偏差,确定位置后,下指令可开钻。 14、在钻进中注意观察钻机船的位置情况,当发现有爬锚或测量技术问题时,有权下令暂停钻进,并立即汇报当班领导,采取措施。 15、做好记录,写出钻进数据。记录内容可为开、停钻时间、开钻情况、设计标高、实际标高、爆破时间,潜水记录等,以便为以后查询。 16、负责整理当班的各机组记录表,每月的10日和30日进行各钻机记录表的统计,上报项目经理部。 17、每班后要关闭测量、电脑设备电源并进行测量室的整理或清扫工作。工作结束后要关窗锁门。 18、注意进行各测量设备的保养与维护。GPS严格按说明书进行维护,经纬仪、测距仪等设备每次用过后要擦拭干净,风干,注意防潮、保养。 19、基准站电池要保持有足够的电能,基准站工作时通风要良好,必要时用风扇吹风散热。 20、工程施工结束后,测量设备、通话设备等由技术员进行封存保管,并按说明书进行保养维护产。 临床制度事业部制度事务所制度

地质技术要求

第一章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1 地质剖面 Geological profile 垂直或大致垂直地层(地质体)走向,显示在一定深度内的地质、构造情况的断面。 1.2 地质填图 Geological mapping 按矿区填图单元,采用穿越法及追索法,用地质观察点、线结合的形式,辅以少量探矿工程揭露,将各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地形图上。 1.3 大比例尺化探 Large-Scale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指矿区1∶10 000~1∶25 000土壤测量、岩石原生晕剖面测量及外围的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 1.4 探槽 Prospecting trench 为了揭露基岩而在地表施工的一种槽状工程,其深度一般不超过3m,底宽≥0.6m。探槽主要用于观察地质现象和采取岩矿样品。 1.5 探井 Exploratory shaft 基岩埋藏较深,探槽无法达到地质目的或受地面条件影响,无法施工探槽时采用的一种占地面积较小的浅部地质工程。探井分为园井和浅井。园井直径为0.8~1.0m,深度不超过5m。浅井一般长1.2~1.7m,宽0.8~1.3m,深度不超过20m。 1.6 坑道 Gallery 为追索、圈定矿体,了解矿体埋藏条件和矿石质量,对相关地质体进行浅部或深部掘进的工程。坑道按坡度分为平硐、斜井和竖井;平硐按与矿层的走向关系,分为穿脉坑道和沿脉坑道。 1.7 钻孔 Drill hole measuring 为追索和圈定较深部矿体,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埋藏条件和矿石质量,用机械岩心钻探设备向深部钻进而获取岩矿心的探矿工程。钻孔直径数厘米至二十几厘米,孔深一般数十至数百米,个别达千余米。 1.8 工程测量 Engineering 用测量仪器对矿区的地质剖面、勘探线剖面、探矿工程、重要的地质界线、物探与化探样点及剖面进行一定精度空间定位的操作。 1.9 原始地质编录 Initial geological logging 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 1.10 地质现象 Geological phenomenon 由天然或人工露头、岩心(粉)及标本、样品等所反映的宏观和微观自然地质信息。 1.11 信息记录手段 a means of information recording 通常是指记录地质信息的方式。如文字、数字、素描、照片、音像、光(磁)盘等。第二章矿区地质观察点、地质剖面、探矿工程代号、编号及编录工作用品2.1 矿区常用地质编录用语及代号 矿区常用地质编录用语及代号见表1。

地质与测量技术管理

地质与测量技术管理 第一条必须及时为各项采掘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地质说明书。采区地质说明书应在采区方案设计前三个月提交。回采说明书应在开采前两个月提交,作为编制作业规程的依据。掘进地质说明书应在一个月前提交,作为编制作业规程和施工的地质依据。 需要掘进和回采地质说明书的施工单位,先要提交委托书。需要地质说明书的施工单位,先要提交委托书,并经生产技术科、总工程师签字后转交生产技术科。生产技术科按上述规定时间提交、转交的时间不超过三天。 零星小型设计所需的地测资料需事先联系,商定提交期限。 第二条要开展地质预报工作。预报分为掘进巷道地质预报、采煤工作面地质预报以及单项地质预报(如断层、钻孔及水区等),预报不及时罚责任人50元。 在穿层巷道(竖井、暗井、石门及穿层巷道),岩层巷道(平巷、倾斜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必须进行原始地质编录工作。 第三条必须及时填绘矿井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每月25日前填绘地面、井下对照图和采掘工程平面图。井巷出水点位置及其水量、老窑积水范围、标高都必须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第四条对开拓准备巷道掘完后要及时填绘地质剖面图,不及时填绘罚地质人员50元。对回采巷道要及时描述,描述点应不大于40米。对穿层巷道开口和交叉点处必须有描述点,必要时可加密,不及时描述的罚地质人员10元。 第五条及时统计、汇报、分析储量动态,并提出提高回采率的合理化建议。

第六条对回采工作面每旬要调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每月月末要有剖面图,不及时做,罚地质人员50元。 第七条每月必须对涌水量观测一次,雨季汛期要加密观测次数,建立健全观测台账。 汛期到来之前要对地面及井下各防排水系统认真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提出针对性意见。 汛期编制具体措施观测防洪工程和水位情况,并做好记录。 第八条对强含水层或老空区承压水探放之前必须有探放水设计。 第九条保证井上下控制系统健全完整,达到精度要求,并及时按规程延长导线。保证矿图齐全,内容完整达到精度。 第十条矿井测量成果资料齐全可靠,每半年整理一次。各种原始记录本齐全,不少页,每本按顺序打印编号,准确及时填绘图件和提供测量数据。 第十一条测量人员接到设计后要认真核实,必要时进行复测,发现问题及时和技术部门取得联系,待修改设计后方可放线施工。 第十二条新掘巷道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标定,掘到4-8米时应及时检查或重新标定中腰线,不及时标定罚测量人员50元。 第十三条巷道施工过程中每天沿线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按要求做好记录,同时向施工队组下达整改通知书。延线不及时,罚测量人员50元,发现问题不汇报,记录不及时,罚责任人50元。 第十四条新掘巷道开口掘进50米内要用经纬仪(全站仪)标定一次,必要时可加密测点。 第十五条掘进队的技术人员要每5天向测量工程师反馈一次

XXX软件用户手册

XXX软件用户手册 (软件版本:FMS2.1)

目录 用户手册 (3) 概述 (3) 功能特点 (3) 系统要求 (3) 软件安装 (3) 硬件安装 (4) 请用户在阅读本手册及操作本软件前先详读《RTS-8型四探针测试仪》

用户手册 因有的概念跟理论要了解后,阅读此手册和使用本软件时更容易理解、操作。 概述 RTS-8型四探针软件测试系统是一个运行在计算机上拥有友好测试界面的用户程序,程序操作直观易用。测试程序在计算机与RTS-8型四探针测试仪连接的状态下,通过计算机的并口实现通讯。 测试程序控制四探针测试仪进行测量并采集测试数据,把采集到的数据在计算机中加以分析,然后把测试数据以表格,图形直观地记录、显示出来。用户可对采集到的数据在计算机中保存或者打印以备日后参考和查看,还可以把采集到的数据输出到Excel中,让用户对数据进行各种数据分析。 功能特点 可以选择进行手动测量或者是自动测量; 对可疑测量点的数据进行重测; 详细记录被测试材料各种参数,结合测试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以直方图形式统计分析数据; 打开、保存、打印测试数据; 把测试数据导出到Excel中进行更详细的数据统计分析; 系统要求 请确定你的电脑是IBM PC兼容型并具备以下最低的系统要求: Intel兼容586DX-500MHz中央处理器或者更高; 一个IEEE-1284标准并行通讯端口; 显示卡分辨率支持1024*768模式; 软件安装 本软件可安装在Win98、Win2000、XP操作系统上。请按以下步骤进行安装。 1.将四探针软件测试系统的安装光盘放入光驱中,执行光盘目录下的【Setup.exe】进行安

测量人员操作规程

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测量人员操作规程 一、作业组织及仪器配备 井下导线测量一般由5人组成,测角时,观测、记录,前后视照明各1人,测角时,符合《煤矿测量规程》要求,量边时,两人拉尺,两人分别读数,一人记录并测记温度, 二、导线点设置 1、永久点应设在碹顶上或巷道顶底板的稳定岩石中,一般每隔300-500米设置一组,每组至少应有三个相邻点。 2、临时点可设在顶板岩石或牢固的棚梁上,相邻三个点间距在1.5米以上。 3、相邻导线点应通视良好,间距尽量大而均匀,凡巷道分岔、拐弯、变坡点和已停止掘进的工作面等处均应设点。 三、水平观测 井下测角时,在测站将仪器整平对中,需在前后视点上悬挂垂球线作为瞄准标志来观测水平角,并用自定的“灯语”进行联系。 在倾角大于30°的井巷中,各项限差可为上表规定的1.5倍,在倾角大于15°或视

线一边水平而另一边的倾角大于15°的主要井巷中,水平角宜和测回法,在观测过程中水准气泡偏离不提超过一格,否则应整平后重测。 四、竖直角观测 井下导线中,测量竖直角均采用中丝正侧镜观测,测量时,需在垂球线上作业记号,作为瞄准标志,通常测量竖直角与测量水平角一起进行,丈量仪器中心到瞄准标志间的倾 五、边长测量 用钢尺丈量基本控制导线边长时,必须采用经过比长的钢尺,应按下列方法操作。 1、分段丈量时,最小尺段长度不得小于10米,定线偏差应小于5cm。 2、对钢尺施以比长时的拉力,悬空丈量并测定温度。 3、每尺段应以不同起点读数三次,读至毫米,长度互差应不大于3mm。 4、导线边长必须往返丈量,丈量结果加入各种改正数的水平边长互差不得大于边长的1/6000。 5、丈量采区控制导线边长时,可凭经验拉力,不测温度,采取往返丈量或错动钢尺位置一米以上的方法丈量两次,其互差均不得大于边长的1/2000。 六、井下采用光电测距仪测量边长时,应遵守下述作业要求: 1、作业前,应对测距仪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校正。 2、气压的测定应读至100Pa,温度应读至1℃。 3、每条边的测回数不得少于两个,采用单向观测或往返观测时,其限差为:一测回读数不大于100mm,单程测回间较差不大于15mm,往返测同一边长时,化算为水平距离后的互差,不得大于该边长的1/6000。 4、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并按测距仪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操作和维护仪器。 5、仪器严禁淋水和拆卸,应建立电源仪用卡片,定期充电。 6、仪器在井下使用时,应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七、导线的延长 井下导线随巷道掘进,分段测设,亦可逐段向前延测,采区控制导线随巷道掘进每30—100米延测一次,在延测之前,必须对上次所测量的最后一个水平角按相应的测角精度进行检查,对于井下7″、15″和30″导线的限差分别为20″、40″和80″,如不符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表4.2.1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地㎜ 4 12 4 20 6 30 — 表4.2.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 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2 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 );n 为测站数。 3 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相同。 表4.2.4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 1 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 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 。 2 三、四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3 数字水准仪观测,不受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指标的限制,但测站两次观测的高差较差,应满足表中相应等级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的限值。 表4.2.6 跨河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 一测回的观测顺序:先读近尺,再读远尺;仪器搬至对岸后,不动焦距先读远尺,再读近尺。 2 当采用双向观测时,两条跨河视线长度宜相等,两岸岸上长度宜相等,并大于10m ;当采用单向观测时,可分别在上午、下午各完成半数工作量。 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每条水准路线分测段施测时,应按(4.2.7-1)式计算每km 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4.2.1中相应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1/2。 M ? = 4.2.7-1 式中,M ? ---高差偶然中误差(㎜);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 L---测段长度(km); n---测段数。 2 水准测量结束后,应按(4.2.7-2)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4.2.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M W = 4.2.7-2 式中,M W---高差全中误差(㎜); 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L---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N---附合路线和闭合环的总个数。 3 当二、三等水准测量与国家水准点附合时,高山地区除应进行正常位水准面不平行修正外,还应进行其重力异常的归算修正。 4 各等级水准网,应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并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5 高程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应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水准应精确至1mm。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4.3.1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宜在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 4.3.2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4020 4030 注:1 D为测距边的长度(km) 2 起讫点的精度等级,四等应起讫于不低于三等水准的高程点上,五等应起讫于不低于四等的高程点上。 3 路线长度不应超过相应等级水准路线的长度限值。 4.3.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表4.3.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主要技术要 注:当采用2秒级光学经纬仪进行垂直角观测时,应根据仪器的垂直角检测精度,适当增加测回数。 2 垂直角的对向观测,当直觇完成后应即刻迁站进行返觇测量。 3 仪器、反光镜或觇牌的高度,应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并精确至1㎜,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度。 4.3.4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计量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23381 计量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计量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操作人员经过技术培训,熟悉和了解各种监视、计量、检测设备的构造、性能,掌握各种监视、测量和试验装置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计量室和试验室应首先保持规定的环境条件,非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禁止存放任何无关的物品,并应注意做好防火、防爆、防毒、防触电工作,所有计量和试验人员都应掌握有关救护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工作场所有的消防器材应经常保持完备良好状态。 3. 计量室和试验室的琐匙应由专人保管,在工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doc 10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ZBDl0001—89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Specifications Of survey for Geologicai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1 总则 1.1 一般规定 1.1.1 本规范规定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1:1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标准。 1.1.2 本规范适用于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进行大地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使用,并可供相应精度的矿山设计及生产利用。 1.1.3 在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基本精度时,可采用其它作业方法或新技术作业,并制定补充技术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 1.1.4 作业前,应根据任务要求,充分收集测区各项有关资料,分析测区自然地理及交通情况进行测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作业结束后,应编写测量成果工作报告,进行成果成图验收。 1.2平面控制测量 1.2.1 平面控制点是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基础。根据测区的面积及测图比例尺可布设三、四等和一、二级三角或导线测量。各等级三角点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m,各等级导线网最弱点与起始点或相邻路线中最弱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m。1.2.2 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测制地形图,均应布设满足相应测图比例尺所需密度和精度的平面基本控制点。 1.3高程控制测量 1.3.1 测区的高程基本控制应为三、四等水准或四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小面积测区且无发展远景时,亦可布设等外水准或等外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1.3.2 各等级水准网(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对起始点不大于0.05m。1.3.3 各等级三角点(导线点)的高程,采用水准、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或三角高程测定,其高程中误差不大于l/20等高距,当采用0.5m等高距时,不大于1/10等高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