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2016.06.18

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2016.06.18

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2016.06.18
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2016.06.18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及技术要求

新能源汽车补助标准 一、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推广应用补助标 质量能量消耗量和纯电动续驶里程划分,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含增程式)补助标准按照上表纯电动续驶里程划分。其中,6米及以下客车按照标准车0.2倍给予补助;6米<车长≤8米客车按照标准车 0.5倍给予补助;8米<车长≤10米客车按照标准车0.8倍给予补助;12米以上、双层客车按照标准车 1.2倍给予补助。 三、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等专用车、货车推广应用补助 标准:按电池容量每千瓦时补助1800元,并将根据产品类别、性能指标等进一步细化补贴标准。 四、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单位:万元/辆)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 一、新能源汽车纯电动续驶里程要求(单位:km) 注:1.超级电容、钛酸锂等纯电动快充客车不按上表续驶里程要求执行。 2.M1类是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车辆。 N1类是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车辆。 二、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车速要求 纯电动乘用车30分钟最高车速应不低于100km/h。 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综合燃料消耗量要求 (一)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综合燃料消耗量(不计电能消耗量)与现行的常规燃料消耗量国家标准中对应目标值相比小于60%; (二)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含货车、客车)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现行的常规燃料消耗量国家标准中对应限值相比小于60%。

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评价指标说明 为更科学地评价纯电动客车技术水平,特提出“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 kg )”指标,单位Wh/km·kg ,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两位。计算公式如下: M E kg E E 表示电能消耗率,试验检测项。电动汽车GB/T 18386《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试验中消耗的电能除以行驶里程所得的值,单位Wh/km 。 M 表示附加质量,车辆基本参数。GB/T 18386检测试验中的所需附加质量,单位kg ,具体计算如下: 1.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小于或等于180kg ,附加质量=最大允许装载质量; 2.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大于180kg ,但小于360kg ,附加质量=180kg ; 3.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大于或等于360kg ,附加质量=1/2最大允许装载质量。

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标准要求

充电接口技术要求 充电接口是指用于连接活动电缆和电动汽车的充电部件,由充电插座和充电插头两部分构成。其中,充电插头是在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过程中,与充电插座的结构和电气进行耦合的充电部件,它与活动电缆装配连接或一体化集成组成充电电缆;充电插座是安装在电动汽车或供电设备上用于耦合充电插头的部件。 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过程中,充电接口的标准化至关重要。充电接口应该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①结构要求 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易触及的表面应无毛刺、飞边及类似尖锐边缘;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应有配属的保护盖,这些保护盖与其配属的部件之间应有起固定连接作用的附件装置(如链、绳等),且不使用工具时应不能拆卸。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的外壳上应标有制造商的名称或商标、产品型号、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等信息。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的端子应用标志符号加以标注。充电插座在电动汽车上安装后,其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的标志应易于辨识。在充电插头的明显区域(如锁紧装置的控制按钮表面)应有不同颜色来表示不同的充电模式。 充电接口应有锁止功能,用于防止充电过程中的意外断开。在锁止状态下施加2倍的规定插拔力的拔出外力时,连接不应断开,且锁止装置不得损坏。 充电电缆的导线宜采用铜或铜合金材料,导线的横截面积应按表1选择。 表1 充电电缆的导线规格要求 充电插头应装配电缆固定部件,使电缆与充电插头连接处受到外力时不会造成对端子的额外受力。充电接口内置的端子应以足够的接触压力将导线夹紧于金属表面之间,同时不造成导线的损坏。正确连接充电电缆后,不同极性端子之间或端子与其他金属部件之间不得有意外接触的危险。 充电接口可以使用助力装置,如果使用助力装置,则进行插入和拔出操作时,助力装置的操作力应满足上述条件。

2017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附件3 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序号检验项目标准名称标准号备注 1 储能装置(单 体、模块) 电动汽车用锌空气电池 GB/T 18333.2-2015 6.2.4、6.3.4 90°倾倒试验对水系电解液 蓄电池暂不执行。 车用超级电容器QC/T 741-2014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 法 GB/T 31484-2015 6.5工况循环寿命结合整车可靠性标准进 行考核。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5-2015 6.2.8、6.3.8针刺试验暂不执行。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6-2015 储能装置(电 池包)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 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 GB/T 31467.3-2015 对于由车体包覆并构成电池包箱体的, 要带箱体/车体测试;电池包或系统尺寸 较大,无法进行台架安装测试时,可进 行子系统测试。 2 电机及控制 器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18488.1-2015 5.6.7电磁兼容性结合GB/T 18387-2008 电磁兼容考核;5.7可靠性试验结合整车 可靠性进行考核;附录A不执行。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18488.2-2015 10可靠性试验、9.7电磁兼容性暂不执 行。 3 电动汽车安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GB/T 5.1.2(除乘用车和N1类车辆外的其他汽 1

全系统(REESS)18384.1-2015 车)绝缘电阻测试条件,可在室温条件 下进行; 5.2污染度暂不执行; 5.3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排放暂不执 行。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GB/T 18384.2-2015 6用户手册涉及项目暂不执行; 8紧急响应涉及项目暂不执行。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18384.3-2015 6.3.3电容耦合暂不执行; 7.2B(除乘用车和N1类车辆外的其他汽 车)绝缘电阻测试条件,可在室温条件 下进行; 9用户手册涉及项目暂不执行。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 24549-2009 4 电磁场辐射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宽带,9kHz~30MHz GB/T 18387-2008 5 电动汽车操 纵件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 4094.2-2005 6 电动汽车仪 表 电动汽车用仪表GB/T 19836-2005 4.2电磁兼容试验结合GB/T 18387-2008 标准的方法和要求进行。 7 能耗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GB/T 18386-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9753-2013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9754-2015 2

新能源汽车技术阶段划分表(2016年12月31日前适用)

附件1:新能源汽车技术阶段划分表(2010年12月31日前适用) 1.技术阶段的划分主要以储能装置种类为依据。 2.采用电-电混合方案的汽车,其技术阶段的确定以储能装置中技术阶段较低的一种为准,如:采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电-电混合方案的纯电动商用车,其技术阶段确定为起步期;采用燃料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电-电混合方案的乘用车/商用车,其技术阶段确定为起步期。 3.目前表中所列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括锰酸锂型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和磷酸铁锂型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两种类型。如果有企业申报采用其它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产品,需临时提请专家委员会确定技术阶段。

附件2: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

1.表中准入条件要求分为否决项和一般项两类,标注“*”的条款为否决项。 2.判定原则: (1)现场技术审查全部否决项均符合要求,一般项不符合的比例不超过20%,审查结论为通过; (2)当现场技术审查结果未达到本注中第(1)条要求时,申请企业可在2个月内针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经验证后达到本注中第(1)条要求的,审查结论为通过;验证未达到第(1)条要求的,结论为不通过,申请企业6个月后方可重新提出申请。整改验证只能进行一次。

附件3: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标准目录(收录到2009年4月1日) 附件4: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准入申请书 申请企业名称(盖 章): 联系地 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职 务: 电话:传 真: 电子信 箱: 填表日期:年月日 填表须知 1.填写本申请书应确保所填资料真实准确; 2.本申请书用墨笔或电子方式填写,要求字迹清晰; 3.本申请所有填报项目(含表格)页面不足时,可另附页面; 4.请在本申请书所选“”内打“√”。 企业声明 1.本企业自愿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 2.本企业自愿遵守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及相关文件的规定; 3.本企业自愿如实提供开展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现场技术审查、管理、监督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并为其审查工作提供方便。 申请企业法人代表(签名): 申请企业(盖章): 年 月日

中国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中国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2011《汽车与配件》-平安证券新能源汽车研讨会系列报告(二) 何云堂:教授级高工,全国标委会电动车分委会委员、灯光分委会主任委员、全国燃料电池标分委委员、联合国《燃料电池汽车全球技术法规》(HFCV-GTR)专家组中方负责人、联合国灯光专家组(UN/ECE/WP29/GRE)中方负责人、ISO标准《电动摩托车术语》负责人、起草人。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整车标准,有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和电动摩托车;二是电动汽车部件标准主要是储能装置——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还有电机及控制器;第三部分是基础设施标准,有能源动力、站车通信及接口、能源补给(见图1)。 在制定我国电动汽车标准时应做一下分析: ·电动汽车标准是汽车标准体系新的组成部分,传统燃油汽车及部件标准也在不同程度上适用于各类电动汽车。 ·以现有的国际标准法规(ECE、ISO、IEC)和应用较广泛国外先进标准(如SAE、EN、JEVS)为参照,结合我国电动汽车产品研发情况制定。 ·针对燃油汽车标准不适用电动汽车的结构、部件特点,除提出基础标准、结构安全要求及部分部件性能要求,大部分为测试方法标准,避免对产品设计和技术发展的限制。 ·标准仍有待完善和提高,依赖于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积极跟踪,参与国际标准法规的制定,如燃料电池汽车标准在国际上非常少,很多是国家自行制定的。 因此,制定电动汽车标准是环境保护及能源安全需要,是节约能源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需要。国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重点进行燃气汽车、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初步建立了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并进行了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的研究,“十一五”期间重点进行燃料电池汽车、替代燃料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及基础标准的完善。 我国在制定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时得到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国家标委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国家多项政策制定,促进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制定工作。 电动汽车标准制定机构和制定 1.电动汽车标准制定的组织机构(见图2)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下设29个分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使其中的一个。 ·1998年经过国标委批准,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组建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27)。 ·负责全国电动车辆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研究。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标准的研究制定。 *对口ISO/TC22/SC21(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电驱动道路车辆分委会),TEC/TC69(国际电工委员会,电驱动道路车辆和电动工业用载货车技术委员会)开展工作。

2018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标准

附件4: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标准 一、新能源汽车纯电动续驶里程标准 单位:km 注:1.超级电容、钛酸锂快充纯电动客车无纯电动续驶里程要求。 2. M1类是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车辆。 N1类是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车辆。 二、新能源乘用车技术标准 纯电动乘用车和燃料电池乘用车不属于车船税征税范围。免征车船税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应符合以下标准: 工况纯电续驶里程低于80km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B状态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现行的常规燃料消耗量国家标准中对应限值相比小于

70%。工况纯电续驶里程大于等于80km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按整车整备质量(m)不同,其A状态百公里耗电量(Y)应满足以下要求:m≤1000kg时,Y≤0.014×m+0.5;1000kg1600kg时,Y≤0.005×m+13.7。 三、新能源客车技术标准 免征车船税的新能源客车应同时符合以下标准: 1.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 kg)不高于0.24Wh/km·kg; 2.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电池系统质量能量密度要高于95Wh/kg,快充类纯电动客车快充倍率要高于3C,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客车节油率大于40%。 四、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技术标准 免征车船税的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应同时符合以下标准: 1.装载动力电池系统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5Wh/kg; 2.纯电动货车、运输类专用车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 kg)不高于0.49Wh/km·kg,其他类纯电动专用车吨百公里电耗(按试验质量)不超过10kWh。 五、燃料电池商用车技术标准 免征车船税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符合以下标准: 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不低于驱动电机额定功率的30%,且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不小于30kW。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规范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技术。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重点介绍额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本课程授予学生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原理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基本结构、组成和原理,,并对新能源汽车用的电动电池、电动机等各部分的有机联系有清楚的认识。了解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提高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的应用能力和发展本专业的能力,提高和专业有关的工作适应性。 (2)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较强的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知识体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共六大部分。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包括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知识领域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次,代表一个特定的学科子域。每个知识领域用字母表示,如A1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部分,A2表示电动汽车用电动机,A3表示纯电动汽车, A4表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A5表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A6表示其他新能源汽车。知识单元是知识体系结构的中间层次,表示知识领域中独立的主题。每个知识单元用该知识领域名称后加一个字母表示,如A1a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分类、性能指标和要求,A1b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之铅酸蓄电池。知识单元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是最基本的、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单元,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学习部分选修知识单元。知识点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底层,表示知识单元中的某个具体问题。 汽车构造知识体系由6个知识领域和32个知识单元构成,其中核心知识单元28个,选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性;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并达到以下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 ●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 ●掌握它们常见故障、日常维护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下面列举两个教学活动设计供参考:

5、实施建议 5.1 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以任务引领型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项目活动组织编写内容。项目活动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材应图文并茂,循序渐进,讲解清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城市燃气概况的认识。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在本标准基础上有所拓展,将城市燃气的新发展、新成果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在教材编写中要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以适应燃气行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

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 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6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100%降到80%,为了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能源领域无疑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热点。随着环境保护概念的深入人心和国际原油供应的持续紧张,多数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汽车厂商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投资,以替代传统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形成了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局面,其中部分技术已经在商业化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功。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特别是通用、福特、大众、宝马、丰田、本田等主要汽车厂商根据本国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策略,成功研发了多款新能源概念车型和应用车型,其中一些成熟的技术己经投放 市场,实现量产。新能源汽车包括的范围较广,大致分为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FCEV、燃气汽车(Gas Vehicles,GV、生物燃料汽车(Biological Fuel Vehicles,BFV等类型。美国将新能源汽车研发重点放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同时推广生物燃料汽车的产业化,日本在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方面技术最为先进,德国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方面都有独特技术,同时也努力推广生物燃料汽车产业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之后,从2002年开始,我国汽车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状态,直到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1360万辆,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产销更是双双突破1800万辆,继续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的位置。但是在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增长率居高不下,汽车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能源消耗、大气污染、危害安全等方面问题。在我国,汽车对石油需求约占石油总需求量的35%,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0%按照目前的汽车普及速度,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无论是石油产量还是石油进口量都将面临严重负担。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汽车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源头之一。鉴于此,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主题下,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 车。

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目录》

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目录》 来源:国标委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 GB/T 25319—2010 汽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技术条件2009-11-10 2010-5-1 2 GB/T 16311—2009 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2010-11-30 2011-4-1 3 GB/T 24552—2009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 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2009-10-30 2010-7-1 4 GB/T 23645—2009 乘用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2009-4-21 2009-11-1 5 GB/T 24347—2009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2009-9-30 2010-2-1 6 GB/T 24548—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2009-10-30 2010-7-1 7 GB/T 24549—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2009-10-30 2010-7-1 8 GB/T 15088—2009/ISO 8716:2001 道路车辆牵引销强度试验2009-3-23 2010-1-1 9 GB/T 23335—2009 天然气汽车定型试验规程2009-3-23 2010-1-1 10 GB/T 18437.2—2009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第2部分:液化 石油气汽车 2009-3-9 2010-1-1 11 GB/T 18437.1—2009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第1部分:压缩 天然气汽车 2009-3-9 2010-1-1 12 GB/T 15087—2009/ISO 8718:2001 道路车辆牵引车与牵引杆挂车机械 连接装置强度试验 2009-3-23 2010-1-1 13 GB 23255—2009 汽车昼行驶灯配光性能2009-3-6 2010-1-1 14 GB 6095—2009 安全带2009-4-13 2009-12-1 15 GB/T 14172—2009 汽车静侧翻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2009-3-23 2010-1-1 16 GB/T 23339—2009 内燃机曲轴技术条件2009-3-19 2009-11-1 17 GB/T 23301—2009 汽车车轮用铸造铝合金2009-3-5 2009-9-1 18 GB/T 5054.1— 2008/ISO 4141-1:2005 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1部分:普 通护套电缆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2008-9-24 2009-7-1 19 GB/T 5054.4— 2008/ISO 4141-4:2001 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4部分:螺 旋电缆组件的弯折试验方法和要求 2008-9-24 2009-7-1 20 GB/T 5054.2— 2008/ISO 4141-2:2006 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2部分:高 性能护套电缆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2008-9-24 2009-7-1 21 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 测量方法,宽带,9 kHz~30 MHz 2008-1-22 2008-9-1 22 GB/T 10485—2007 道路车辆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环 境耐久性 2007-4-30 2007-12-1 23 GB/T 8243.12—2007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第 12部分:采用颗粒计数法测定滤清效率 和容灰量 2007-6-25 2007-11-1 24 GB/T 10826.1—2007 燃油喷射装置词汇第1部分:喷油泵2007-6-25 2007-11-1 25 GB/T 21085—2007 机动车出厂合格证2007-9-10 2008-4-1

完善标准化体系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

30 民生关注/ FJQTS 文/关 景 完善标准化体系 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 自2012年6月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从国务院到省政府都陆续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2014年7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意见》从8个方面提出30条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具体措施,其中明确指出,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科研生产,通过市场竞争更好地引导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运用。 2014年9月,福建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八条措施》中也提出了明确目标,今明两年全省推广新能源汽车1万辆。至明年底,全省公交车、出租车等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应全选用新能源汽车。同时,2014年至2016年,全省各级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新 增或更新机要通讯、公安巡逻(城区)、城管执法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每年占比应不低于30%,以后逐年扩大应用规模;环卫、物流、机场通勤等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不低于30%。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目前已发布的高规则、高标准,更多地是针对已有一定造车基础的汽车企业,而新进汽车企业在纯电动车技术方面,将要比现有生产企业达到更高的标准。在此背景下,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对整个产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那么,目前我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处在什么状态?标准的出台对行业管理起到哪些支撑作用?未来我国的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又将走向何处? 我国电动汽车正处于研发、试点示范向大规模推广的关键过渡期,整个过程发展迅速,国家层面也不断地完善相关政策和管理体系,以加快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自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即会同国标委、科技部、能源局等部委,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电动汽车标准体系规划文件,如《电动汽车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及设施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等,完善了标准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 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我国按步骤、分重点加快标准制定工作,目前已正式发布75项电动汽车标准,涵盖电动汽车基础通用、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总成、基础设施、充电接口和通讯协议等各个领域,明确了电动汽车的分类和定义、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的测试方法和技术要 求,规定了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规范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统一了车与设施之间的充电接口和通讯协议。目前我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对规范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出台对新能源汽车的行业管理还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首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引用了整车、电池、电机等22项电动汽车标准,作为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的技术支撑和依据。其次,通过电动汽车标准,在新能源汽车推荐车型目录、国家补贴政策、863课题和创新工程的立项和验收中统一了测试基准。最后,在新能源汽车车船税优惠、车购税免征政策中,也都直接用电动汽车标准作为审核产品是否满足鼓励政策要求的依据。显然,在支撑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管理中,标准 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然气汽车国家及行业标准-新能源汽车标准清单

已发布部分天然气汽车国家及行业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 GB 19204—2003液化天然气的一般特性 GB 20368—2006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存和装运 ·车用储气瓶 GB 17258—1998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 GB 17926—1999车用压缩天然气瓶阀 GB 19533—2004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 GB 24160—2009车用压缩天然气钢质内胆环向缠绕气瓶 GB 24162—2009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金属内胆纤维环缠绕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SY 5853—1993石油工业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安全管理规定 —液化石油气汽车相关标准— ·整车 GB / T18437.2—2009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第2. 液化石油气汽车 QC / T 256—1998液化石油气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JT / T 511—2004液化石油气汽车维护、检测技术规范 ·发动机 QC / T 693—2002液化石油气发动机技术条件 ·专用装置 GB / T18364.1—2001汽车用液化石油气加气口(螺旋式) GB / T18364.2—2005汽车用液化石油气加气口第2 部分:快插式 GB / T 19239—2003液化石油气汽车专用装置的安装要求 GB 20414—2006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的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 GB 20912—2007汽车用液化石油气蒸发调压器 QC / T 247—2002液化石油气汽车专用装置技术条件 QC / T 673—2007汽车用液化石油气电磁阀 QC / T 745—2006液化石油气汽车橡胶管路 ·车用燃料 GB 19159—2003车用液化石油气 ·车用储气瓶 GB 17259—1998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 GB 18299—2001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集成阀 GB 20561—2006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 CJ / T 33—2004液化石油气钢瓶热处理工艺评定 —在用燃气汽车相关标准— GB 19344—2003在用燃气汽车燃气供给系统泄漏安全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加气站及专用设备— ·加气站 GB 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_图文(精)

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刘毅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州 510330 摘要:为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步伐,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确保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本文以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为研究内容,客观评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的现状,阐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框架及主要内容,并从我国政府部门、标准化机构、科研院所、相关协会及企业间紧密合作,加紧培养标准化人才,加强新能源汽车基础研究工作,加快制修订目前急需的相关标准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建设需要的具体发展策略。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发展策略;节能减排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Standardization System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LIU Yi (Guangdong Testing Institute for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Guangzhou 51033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standardization work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completion of China’s energy saving &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the standardization work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is main research contents in this paper. The paper summarizes current standardization situ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nalyzing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framework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giving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rom six aspects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ation system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Keywords: new energy vehicles, standardiz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strategy, energy-saving & emission reduction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 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2 课时,实践课时为20 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 3 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 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内容标准 第一章绪论 1. 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4.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1. 石油短缺 2. 环境污染 3. 气候变暖 第三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 1. 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3.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第二章 新能源汽车类型 1. 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20190515工信部:2019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2019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9-05-15 来源:工信部装备工业司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切实把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突出抓好重点急需标准的研究与制修订工作,装备工业司组织全国汽标委编制了2019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主要内容如下: 一、优化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创新发展 1.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建立新能源汽车强制性和推荐性国家标准相协调的体系框架,加快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标准子体系建设,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编制为契机,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通信等融合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 2.及时更新电动汽车标准化路线图。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结合在研标准项目进展情况,适时修订《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保持时效性、科学性和准确性,持续发挥路线图对标准体系的基础支撑作用。 二、研究重点领域,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1.电动汽车安全领域:完成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充电连接安全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安全等标准的征求意见;完成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标准的技术审查。开展《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宣贯实施。 2.电动汽车能耗领域:结合中国工况及乘用车第五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的研究成果,完成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技术条件等标准的征求意见,开展增程式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标准的预研工作。 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领域:完成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标准的技术审查,加强低温起动性能、能量消耗量及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等标准的试验验证,加快车载氢系统、加氢口、加氢枪、加氢通信协议等标准的制修订,开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标准的预研工作。 4.充电设施及加氢系统领域:完成传导式车载充电机、充电耦合系统电磁兼容等标准的技术审查,启动无线充电系统及互操作性、车辆传导放电要求等标准的制定。基于对大功率传导充电技术的研究,推进充电连接装置通用要求、电动客车接触式充电系统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5.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完成动力电池的材料回收要求、包装运输规范、拆卸要求、梯次利用要求等标准的报批工作,完成汽车用废旧动力单体电池拆解技术规范的技术审查,加快推进放电规范和梯次利用产品标识等标准的制定,开展回收拆解指导手册和可梯次利用设计指南等标准的预研和立项工作。 三、强化国际参与,提升国际影响力 1.深入参与全球技术法规制定。履行联合国世界车辆协调论坛(WP29)框架下的电动汽车安全(EVS)、电动汽车与环境(EVE)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HFCV)等法规制定工作

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标准要求

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标 准要求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充电接口技术要求 充电接口是指用于连接活动电缆和电动汽车的充电部件,由充电插座和充电插头两部分构成。其中,充电插头是在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过程中,与充电插座的结构和电气进行耦合的充电部件,它与活动电缆装配连接或一体化集成组成充电电缆;充电插座是安装在电动汽车或供电设备上用于耦合充电插头的部件。 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过程中,充电接口的标准化至关重要。充电接口应该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①结构要求 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易触及的表面应无毛刺、飞边及类似尖锐边缘;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应有配属的保护盖,这些保护盖与其配属的部件之间应有起固定连接作用的附件装置(如链、绳等),且不使用工具时应不能拆卸。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的外壳上应标有制造商的名称或商标、产品型号、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等信息。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的端子应用标志符号加以标注。充电插座在上安装后,其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的标志应易于辨识。在充电插头的明显区域(如锁紧装置的控制按钮表面)应有不同颜色来表示不同的充电模式。 充电接口应有锁止功能,用于防止充电过程中的意外断开。在锁止状态下施加2倍的规定插拔力的拔出外力时,连接不应断开,且锁止装置不得损坏。 充电电缆的导线宜采用铜或铜合金材料,导线的横截面积应按表1选择。 表1充电电缆的导线规格要求 充电插头应装配电缆固定部件,使电缆与充电插头连接处受到外力时不会造成对端子的额外受力。充电接口内置的端子应以足够的接触压力将导线夹紧于金属表面之间,同时不造成导线的损坏。正确连接充电电缆后,不同极性端子之间或端子与其他金属部件之间不得有意外接触的危险。 充电接口可以使用助力装置,如果使用助力装置,则进行插入和拔出操作时,助力装置的操作力应满足上述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