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

1.测试需求

下面列出了那些已被确定为测试对象的项目(用例、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此列表说明了测试的对象。

[在此处输入一个主要测试需求的高层次列表。]

2.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提供了推荐用于测试对象的方法。上一节“测试需求”中说明了将要测试哪些对象,而本节则要说明如何对测试对象进行测试。

对于每种测试,都应提供测试说明,并解释其实施和执行的原因。

如果不实施和执行某种测试,则应该用一句话加以说明,并陈述这样做的理由。例如,“将不实施和执行该测试。。该测试不合适。”

制定测试策略时所考虑的主要事项有:将要使用的方法以及判断测试何时完成的标准。

下面列出了在进行每项测试时需考虑的事项,除此之外,测试还只应在安全的环境中使用已知的、受控的数据库来执行,可按实际需要进行删减。]

2.1测试类型

2.1.1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数据库和数据库进程应作为<项目名称>中的子系统来进行测试。

在测试这些子系统时,不应将测试对象的用户界面用作数据的接口。对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确定可以支持以下测试的工具和方法。]

2.1.2功能测试

[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应该侧重于可以被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规则的所有测试需求。这些测试的目标在于核实能否正确地接受、处理和检索数据以及业务规则是否正确实施。这种类型的测试基于黑盒方法,即通过图形用户界面 (GUI) 与应用程序交互并分析输出结果来验证应用程序及其内部进程。以下列出的是每个应用程序推荐的测试方法概要:]

[业务周期测试应模拟在一段时间内对<项目名称> 执行的活动。应先确定一段时间(例如一年),然后执行将在该时段内发生的事务和活动。这种测试包括所有的每日、每周和每月的周期,以及所有与日期相关的事件(如备忘录)。]

[通过用户界面(UI) 测试来核实用户与软件的交互。UI 测试的目标在于确保用户界面向用户提供了适当的访问和浏览测试对象功能的操作。除此之外,UI 测试还要确保 UI 功能内部的对象符合预期要求,并遵循公司或行业的标准。]

2.1.5性能评价

[性能评价是一种性能测试,它对响应时间、事务处理速率和其他与时间相关的需求进行评测和评估。

性能评价的目标是核实性能需求是否都已满足。实施和执行性能评价的目的是将测试对象的性能行为当作条件(例如工作量或硬件配置)的一种函数来进行评价和微调。

注:以下事务均指“逻辑业务事务”。这种事务被定义为将由系统的某个主角通过使用测试对象来执行的特定用例,例如,添加或修改某个合同。]

[负载测试是一种性能测试。在这种测试中,将使测试对象承担不同的工作量,以评测和评估测试对象在不同工作量条件下的性能行为,以及持续正常运行的能力。负载测试的目标是确定并确保系统在超出最大预期工作量的情况下仍能正常运行。此外,负载测试还要评估性能特征,例如,响应时间、事务处理速率和其他与时间相关的方面。]

[注:以下事务均指“逻辑业务事务”。这些事务被定义为将由系统的最终用户通过使用应用程序来执行的具体功能,例如,添加或修改某个合同。]

[强度测试是一种性能测试,实施和执行此类测试的目的是找出因资源不足或资源争用而导致的错误。如果内存或磁盘空间不足,测试对象就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在正常条件下并不明显的缺陷。而其他缺陷则可能由于争用共享资源(如数据库锁或网络带宽)而造成的。强度测试还可用于确定测试对象能够处理的最大工作量。]

[注:以下提到的事务都是指逻辑业务事务。]

[容量测试使测试对象处理大量的数据,以确定是否达到了将使软件发生故障的极限。容量测试还将确定测试对象在给定时间内是否能够持续处理的最大负载或工作量。例如,如果测试对象正在为生成一份报表而处理一组数据库记录,那么容量测试就会使用一个大型的测试数据库,检验该软件是否正常运行并生成了正确的报表。]

2.1.9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

[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侧重于安全性的两个关键方面:

?应用程序级别的安全性,包括对数据或业务功能的访问

?系统级别的安全性,包括对系统的登录或远程访问。

应用程序级别的安全性可确保:在预期的安全性情况下,主角只能访问特定的功能或用例,或者只能访问有限的数据。例如,可能会允许所有人输入数据,创建新账户,但只有经理才能删除这些数据或账户。

如果具有数据级别的安全性,测试就可确保“用户类型一”能够看到所有客户信息(包括财务数据),而“用户二”只能看见同一客户的统计数据。

系统级别的安全性可确保只有具备系统访问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应用程序,而且只能通过相应的网关来访问。]

2.1.10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

[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可确保测试对象能成功完成故障转移,并从硬件、软件或网络等方面的各种故障中进行恢复,这些故障导致数据意外丢失或破坏了数据的完整性。

故障转移测试可确保:对于必须始终保持运行状态的系统来说,如果发生了故障,那么备选或备份的系统就适当地将发生故障的系统“接管”过来,而且不会丢失任何数据或事务。

恢复测试是一种相反的测试流程。其中,将应用程序或系统置于极端的条件下(或者是模仿的极端条件下),以产生故障,例如设备输入/输出 (I/O) 故障或无效的数据库指针和关健字。启用恢复流程后,将监测和检查应用程序和系统,以核实应用程序或系统是正确无误的,或数据已得到了恢复。]

[配置测试核实测试对象在不同的软件和硬件配置中的运行情况。在大多数生产环境中,客户机工作站、网络连接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具体硬件规格会有所不同。客户机工作站可能会安装不同的软件,例如,应用程序、驱动程序等。而且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运行许多不同的软件组合,从而占用不同的资源。]

[安装测试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确保该软件能够在所有可能的配置下进行安装,例如,进行首次安装、升级、完整的或自定义的安装,以及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安装。异常情况包括磁盘空间不足、缺少目录创建权限等。第二个目的是核实软件在安装后可立即正常运行。这通常是指运行大量为功能测试制定的测试。]

不同场景23G互操作相关参数配置验证测试方案

不同场景23G互操作相关参数配置验证测试方案 一、测试目的 在目前的3G TD-SCDMA网络还不太完善和成熟的条件下,总是存在一些覆盖空洞和覆盖边缘的场强情况,若在这些区域中现有的GSM网络覆盖较好,那可以选择一些机制使用户在TD覆盖边缘和掉话的前期尽早地进入GSM网络系统中避免掉话现象,这样就减少了系统的掉话率和提高了用户的感知度,从而GSM成为TD-SCDMA网络的有效补充和辅助手段。 用户刚开机的时候,存在三种可能的网络选择方式:优选3G网络、优选2G网络和无优先级。优选3G网络是现在专家们的一个普遍的共识。从网络负荷角度看,优选3G网络可以有效分担2G网络的负荷,提高3G网络的利用效率。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选网方式对比 具体的,TD/GSM互操作的主要目标在于满足如下需求: ◆提升感知:在TD网络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利用2G网络进行有益的补充,提升 客户感知度; ◆优先驻留:保证用户优先驻留在TD网络,享受先进的技术与丰富的业务; ◆总体性能最优:在互操作过程中应保证网络总体性能最优化; ◆网络负荷较低:避免频繁的系统间切换和选网操作,减少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和网络 负荷。 ◆23G互操作参数配置的总体策略:在兼顾用户感受的情况下,使TD用户尽可能使 用TD网络资源。 互操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原驻留在TD网络的UE,在没有TD覆盖或TD覆盖较弱,且2G信号较好时,UE 重选或切换到2G。当UE回到TD网络覆盖区域且TD信号较为稳定后,将选回 TD网络。 ◆对于语音业务,考虑到话音业务的连续性要求,确保TD到2G切换成功率。对于 数据业务,在保证业务不中断的基础上,尽可能让用户留在TD网络。 ◆异系统重选和切换比系统内的重选和切换要复杂而且对客户影响更大,必须避免过 度频繁的互操作。

图书管理系统软件测试方案

软件测试设计方案 2011级软件工程公司 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文档变更记录 班级学号姓名 软件六班 20112601616 文章 软件六班 20112601626 唐晓兰 软件六班 20112601627吴轲 文档信息

版本历史 审核记录得分:签名: 目录 0. 文档介 绍 ............................................................................................................................ 5 0.1文档目的 ....................................................................................................................... 5 0.2 文档范围 (5) 0.3读者对象 ....................................................................................................................... 5 0.4参考文献 ....................................................................................................................... 5 1. 接口-路径测试用 例 ......................................................................................................... 6 1.1被测试对象(单元的介绍 ........................................................................................ 6 1.2测试范围与 目的 . ........................................................................................................... 6 1.3测试环境

内控体系自我测试实施方案.doc

内控体系自我测试实施方案 一、立项依据 按照某部一届四次员工代表大会的部署,以及某部2011年重点工作分解落实的具体要求和2011年度内控工作计划安排,某部综合办公室将牵头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自我测试工作。 二、测试目标 通过对某部内控体系设计有效性和实施符合性进行测试,查找内控体系设计和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 三、组织方式 各单位(处室)自查与某部集中测试相结合。 四、测试范围 某部所属单位、机关处室。 五、测试内容 (一)各单位(处室)自查 各流程建设单位(处室)对照《某部——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中内容,查找本单位(处室)在内控体系建设和内部控制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针对某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二)集中测试

根据某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运行实际情况,本次测试为业务活动层面控制测试,测试内容如下: 对MP01人力资源管理、MP02财务管理、MP04物资管理、MP05资产管理、SP04经营计划、KP17工程管理、KP19矿区服务流程进行测试。 ⑴MP01人力资源管理:MP01.03薪酬福利与保险 ⑵MP02财务管理:MP02.01资金管理、MP02.03油气及固定资产管理、MP02.07无形资产管理、MP02.09期间费用管理 ⑶MP04物资管理:MP04.03存货管理 ⑷MP05资产管理:MP05.07矿区服务资产管理 ⑸SP04经营计划:SP04.29矿区服务年度预算 ⑹KP17工程管理:KP17.01基础设施建设 ⑺KP19矿区服务:KP19.01物业、KP19.02公用事业 ⑻其他流程视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测试。 六、测试期间和测试依据 测试业务期间为2011年1月1日至4月30日之间的经营管理活动。 测试依据《某部—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七、测试组织 自我测试设组长和主审,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测试组的工作,主审负责测试工作的具体落实开展,测试成员按照业务

信息系统项目测试方案

信访局网上信访信息系统项目 系统测试方案 2015年7月 太原新汇科计算机有限公司 Taiyuan New Quick Com puter Co.,LTD 本文档及其所含信息为机密材料 并且由晋中市及所辖各县(市、区)信访局和太原新汇科计算机有限公司共同拥有。 文档中任何部分未经晋中市及所辖各县(市、区)信访局和太原新汇科计算机有限公司书面授权,不得泄露给第三方,也不得以任何手段、任何形式进行复制与传播

目录 1概述 (1) 1.1目标 (1) 1.2假设 (1) 1.3测试范围 (2) 1.4测试方法 (2) 1.5测试步骤 (3) 1.6测试进入准则 (3) 1.7测试结束准则 (4) 2测试地点、人员与环境 (4) 2.1测试的地点和人员 (4) 2.2测试环境 (4) 3组织结构 (5) 3.1组织结构 (5) 3.2职责范围 (5) 4计划任务与时间 (6) 4.1计划任务 (6) 4.2时间表 (7) 4.3安排 (8) 4.4测试更新安排 (13) 5人员的岗位职责 (13) 6缺陷管理 (15) 6.1缺陷管理流程 (15) 6.2缺陷的严重度和修改的优先级(此问题请见测试报告) (18) 7测试报告总结和分析 (20)

1概述 《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测试方案》(以下简称《测试方案》)是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编码、单元测试完成后,在进行系统测试之前,针对优化版的业务功能进行功能和集成测试的计划安排。 《测试方案》主要明确系统功能和集成测试的有关规定和原则,其目的是提供系统功能和集成测试所依据和遵循的原则、方法和组织结构。 1.1目标 用户测试阶段应达到并完成以下的主要目的与任务: 目的在于检查优化需求版系统功能能否满足实际业务要求,流程是否符合各级信访机构日常业务程序。 对系统的业务功能进行测试,以验证是否达到了用户设计的业务要求,保证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这里的业务需求指的是《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需求变更》、《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需求深化》、《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需求补充》) 对系统存在的业务及功能错误进行纠错,保证系统运行的正确性。 1.2假设 假设有足够容量的服务器资源。 假设有足够的测试工作站设备。 假设人员可以分班轮流,一个实际工作日能够测试多于一个的测试营业日。

软硬件测试方案

1.1.1软硬件测试方案 1.1.1.1测试目的和要求 1.1.1.1.1测试目的 作为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软件测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和编码各阶段产品的最终检查,是为了保证软件的正确性、完全性和一致性,从而检测软件错误、修正软件错误的过程。随着软件开发规模的增大、复杂程度的增加,以寻找软件中的错误为目的的测试工作就显得更加困难,因此要求测试计划和测试管理更加完备。本次测试安排在项目进行编码过程中和编码完成后进行,测试的内容包括系统界面风格、主要功能、容错能力、模块间的关联等等,依据正规步骤完成单元测试、边缘测试、整体测试。通过测试,及时发现存在于程序中的错误并根据测试结果对程序进行修改,从而确保提交给用户的程序是经过检验并能顺利运行的。 1.1.1.1.2测试的总体要求 软件测试可运用多种不同的测试策略来实现,最常用的方式是自底向上分阶段进行,对不同开发阶段的产品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进行检测,从测试开始,然后进行功能测试,最终进行系统测试。 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 保证系统风格与界面统一。 保证各系统联接正确,数据传送正常。

抽检程序的内部编写情况无误。 测试用例应由测试输入数据和对应的预期输出结果两部分组 成。 程序员应避免负责测试自己编写的程序。 测试用例,应当包括合理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 应当检查程序是否有不希望的副作用。 程序流程和接口内容绝不可忽视。 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体现象。 严格执行测试计划。 对每个测试结果严格检查。 妥善保存文档。 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同等重要。 1.1.1.1.3测试人员及组织分工 参加测试人员包括技术支持组部分人员、开发小组全体成员、质保组测试成员和用户人员。组织分工如下: 单元测试:由实施组成员在编码过程中,各自以及交叉进行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由质保组两名测试成员、实施组两名成员进行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由技术组项目技术负责人、系统设计师、用户人员进行系统测试。

2G3G4G互操作简介

2/3/4G互操作简介 一、4G/3G/2G互操作方案示意图 二、2G/3G/4G互操作参数原理简介 1.重选测量启动与门限判决 2/3/4G系统间、E/D/F频点系统内重选首先需要确定优先级。

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设置的优先级越高,配套参数带来的效果是:终端越容易驻留在该小区。为了确保用户尽量驻留4G,将优先级最高的5、6、7分配给4G,4G中的室外D/F频点和室内E频点可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5、6、7不同优先级,如希望室分尽量多吸收业务,可设置E频点优先级高于D、F,希望控制室分信号外泄,可将D、F频点优先级设置高于E。 重选分两个过程:测量启动判决和重选门限判决 启动条件: ●同频重选,服务小区电平低于SIntraSearch; ●向高优先级的异频/异系统重选,始终进行测量; ●向低优先级的异频/异系统重选,服务小区电平低于SNonIntraSearch。 判决条件: ●同频、同优先级重选,目标小区比服务小区高于某一相对值(Qhyst(服务小区)、Qoffset(目标小区)),则触发重选; ●对高优先级重选,当目标小区高于某绝对门限(ThreshXHigh),则触发重选; ●对低优先级重选,当服务小区低于绝对门限1(ThreshServlow)、目标小区高于绝对门限2(ThreshXlow),则触发重选。

注:4G对低优先级小区的异频重选和异系统重选,启动测量门限(SNonIntraSearch)和服务小区判决门限(ThreshServlow)是同一套参数,同时影响异频和异系统重选,仅依靠不同的目标小区判决门限(ThreshXlow)进行区分,故参数配置需兼顾异频和异系统性能。如:高优先级D频点向低优先级F 频点、3G重选 2 切换测量启动与门限判决 切换策略与重选策略的原理相似。 ■测量启动判决:A1、A2: ◇A1事件:当服务小区电平(或质量,下同)高于某门限,则停止上报测量事件 ◇A2事件:当服务小区电平低于某门限,则开始上报测量事件(与SIntraSearch / SNonIntraSearch 相同) ■切换门限判决:A3、A4、A5,三者选其一: ◇A3事件:当邻区比服务小区高于某一相对值,则触发切换(与同优先级小区重选门限判决相同) ◇A4事件:当邻区高于某绝对门限,则触发切换,(与对高优先级小区重选门限判决相同) ◇A5事件:当服务小区低于绝对门限1、邻区高于绝对门限2,则触发切换,(与对低优先级小区重选门限判决相同) ■A3、A4、A5均可以用于LTE系统内同频、异频判决门限,为确保空闲态和连接态的一致性,在确定两个小区之间的优先级高低后,同频/同优先级切换使用A2+A3,优先级低到高使用A2+A4,优先级高到低使用A2+A5。 3. 重定向测量启动与门限判决 连接态下的2/3/4G系统间互操作叫重定向。 重定向通过RRC release消息携带目标小区信息,UE根据目标小区信息重新发起接入。 4G向2、3G是优先级高向低的重定向,应该使用实现难度更大的A2+B2策略,而不是相对容易实现的A2+B1。 3G向4G是优先级由低向高的重定向,测量始终开启,使用3C事件,如果使用3A,则将服务小区电平门限RSCP设置为小于0,可以达到相同效果。 2G向4G没有重定向,只进行重选。

软件系统测试规范方案

上海兴汉科技公司软件测试规范

目录 一.概述 (1) 二软件测试理论 (2) 1.什么是软件测试 (2) 2.软件测试的目标 (2) 三.软件测试流程 (4) 1.软件测试流程图 (4) 2.软件测试流程细则 (5) 3.软件测试注意事项 (6) 四.软件测试类型 (8) 1.模块测试 (8) 2.子系统测试 (8) 3.系统测试 (8) 4.验收测试 (8) 五.黑盒测试方法 (10) 1.等价类划分 (10) 2.因果图 (12) 3.边值分析法 (12) 4.猜错法 (13) 5.随机数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测试错误类型 (14) 八.测试标准 (16) 附录一单元测试报告 (17)

附录二集成测试报告 (18) 附录三测试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四测试大纲附录 (22) 附录五测试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六程序错误报告 (23) 附录七测试分析报告 (24)

OA办公自动化系统测试方案

O A办公自动化系统测试 方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OA办公自动化系统测试方案 办公自动化系统擅长处理类似公告、公文等流转类型的行政办公类应用需求、设计及相对独立的个人相关资料、通讯录、记事本等个人事务类的需求、设计。另外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的权限管理是其不同于其他应用软件的另外一个特点。系统需要为使用人员提供设置不同的权限和访问许可的功能,管理员可以通过调整各功能模块的访问权限,设置一般用户某些功能可以用,某些功能不允许用;并为员工创建、注销帐号及访问权限。提高了企业系统的资料的安全度,阻止非授权人的非法进入系统。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测试时主要着重于对流转型的行政办公需求、设计和对独立型的个人事务需求和设计来组织测试工作。一、测试方法: 从整体来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一般包括公文管理、网上审批、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公共信息管理四个大的模块,在对每个模块的测试过程中我们将针对对每个模块的需求、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具体在以后的测试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 1、公文管理、网上审批: 公文管理和网上审批都是以流转型业务为主,在此对于此类功能点我们将以收文管理为例,简要说明我们测试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方案。 例如oa公文管理主要对公文进行登记和处理。在登记收文过程中直接输入,并将登记后的收文送领导阅读或批示(批示的流程完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自己定义,也可以使用系统管理员已经定义好的公文批示流程),处理结束后将文件进行归档。管理人员可以对收文处理全过程进行监督、催办、重定位,也可以随时进行文件流程跟踪及查看其所有领导的批示意见、批示时间。针对这些情况,在进行测试分析和设计时,我们首先按照上面提到的根据现成的公司体制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测试数据,然后将各个领导是否兼职的情况区分开来。测试过程中我们准备了两套数据: 1) 领导不兼职 领导不兼职的情况,相对较简单,即每个领导只负责一个批示。 2) 领导兼职

系统测试方案

校园招聘系统测试方案

目录 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2测试资源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硬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3测试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性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界面(UI)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性与访问控制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兼容性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回归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4测试通过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5测试需求及测试用例追溯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6测试用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7测试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xxx系统总体测试方案

xxx系统总体测试 方案

XXX系统测试方案

编制: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日期:年月日 版本历史

目录 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测试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进入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测试参考文档........................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约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测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测试完成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暂停标准和再启动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错误级别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测试工作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测试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系统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测试编码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测试人员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测试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测试方案模板2018年

XX项目 软件测试方案 编号:XX XX公司 2018年10月

目录 1 文档说明 (1) 1.1 文档信息 (1) 1.2 文档控制 (1) 1.2.1 变更记录 (1) 1.2.2 审阅记录 (1) 2 引言 (2) 2.1 编写目的 (2) 2.2 读者对象 (2) 2.3 项目背景 (2) 2.4 测试目标 (2) 2.5 测试参考文档和测试提交文档 (2) 2.5.1 测试参考文档 (2) 2.5.2测试提交文档 (3) 2.6 术语和缩略语 (3) 3 测试要求 (5) 3.1 测试配置要求 (5) 3.1.1 硬件环境 (5) 3.1.2 软件环境 (5) 3.2 测试手段 (6) 3.2.1 测试方法 (6) 3.3 测试数据 (6) 3.4 测试策略 (6) 3.4.1 单元测试 (6) 3.4.2 集成测试 (7) 3.4.3 系统测试 (7) 3.4.4 验收测试 (11) 3.5 测试资源 (11) 3.6 测试阶段及范围 (11) 3.7 通过测试的标准 (11) 4 软件结构介绍 (12) 4.1 概述 (12) 5 用例表格 (14) 6 关注点 (14) 6.1 文本输入框 (14) 6.2 下拉列表 (15) 6.3 增加数据 (15) 6.4 修改数据 (15) 6.5 删除数据 (15) 6.6 查询数据 (16) 6.7 数据导入导出 (16)

6.8 数据接入与处理 (16) 6.9 其他 (16) 7 附录 (16) 7.1 附录1审批记录表 (16)

1文档说明 1.1文档信息 文档基本信息参看表 1-1文档信息表。 表1-1文档信息表 1.2文档控制 1.2.1变更记录 文档变更记录在表1-2文档变更记录表中详细记录。 1.2.2审阅记录 表1-3审阅记录表中详细记录了审阅记录。 表1-3审阅记录表

OpenStack互操作认证方法及内容

1. openStack互操作性认证内容 DefCore(OpenStack CoreDefinition)是OpenStack 董事会在2014 年11 月提出的一个项目,即认定厂商的部署为合法OpenStack 的最基本的功能。OpenStack 希望基于这一项目实现不同OpenStack 商业解决方案之间的互操作性。OpenStack 的云计算运营商可以选择在其云计算部署许多其它部件,但它们都必须通过测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功能。 根据OpenStack 官方网站显示,OpenStack 互操作性测试包括三项不同的官方许可程序,包含OpenStack 软件的产品都可以申请运行这些程序,通过者就可以获得“OpenStack Powered”官方标识。 三项官方的许可程序分别是, ●OpenStack Powered Platform ●OpenStack Powered Compute ●OpenStack Powered Object Storage。 其中,OpenStack Powered Platform 的测试结合了OpenStack Powered Compute 和OpenStack Powered Object Storage 的技术要求。 2. 互操作性测试工具- Refstack Refstack 是一个工具集用于OpenStack 云之间的互操作性测试。它由两部分组成:服务器和客户端。Refstack 服务器通过API 收集来自私有云和公有云供应商的互操作性的测试数据,使用UI 展现用户上传的数据并查看前面提到的DefCore 定义的基本功能的测试结

软件测试方案

软件测试方案 软件测试是指使用人工或者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软件产品系统的过程,其目的是在于检验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者弄清预期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区别。本文主要描述软件测试的一些类型。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是基于代码的测试,测试人员通过阅读程序代码或者通过使用开发工具中的单步调试来判断软件的质量,一般白盒测试由项目经理在程序员开发中来实现。白盒测试分为动态白盒测试和静态白盒测试 静态白盒测试 利用眼睛,浏览代码,凭借经验,找出代码中的错误或者代码中不符合书写规范的地方。比如,代码规范中规定,函数必须为动宾结构。而黑盒测试发现一个函数定义如下: Function NameGet(){ …. } 这是属于不符合开发规范的。 有这样一段代码: if ((i<0) & (i>=0)) … 这段代码交集为整个数轴,IF语句没有必要 I=0; while(I>100){ J=J+100; T=J*PI; } 在循环体内没有I的增加, 错误产生。

动态白盒测试 利用开发工具中的调式工具进行测试。比如一段代码有4个分支,输入4组不同的测试数据使4组分支都可以走通而且结果必须正确。 if(I<0){ P1 }else{ P2 } 在调试中输入I=-1,测试P1程序段通过; 再输入I=1, 测试P2程序段,这样的测试属于动态白盒测试的缺陷。白盒测试通常在单元测试的时候进行。 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指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对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应侧重于所有可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规则的测试需求。这种测试的目标是核实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的实施是否恰当。此类测试基于黑盒技术,该技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或者测试脚本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并对交互的输出或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应用程序及其内部进程。功能测试的主要参考为类似于功能说明书之类的文档。 UI测试 UI测试指测试用户界面的风格是否满足客户要求,文字是否正确,页面美工是否好看,文字,图片组合是否完美,背景是否美观,操作是否友好等等 用户界面(UI) 测试用于核实用户与软件之间的交互。UI 测试的目标是确保用户界面会通过测试对象的功能来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访问或浏览功能。另外,UI 测试还可确保UI 中的对象按照预期的方式运行,并符合公司或行业的标准。包括用户友好性,人性化,易操作性测试。UI测试比较主观,与测试人员的喜好有关 比如:页面基调颜色刺眼;文字中出现错别字;页面显示范围超过屏幕范围等都属于UI测试中的缺陷。 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主要测试软件测试的性能,包括负载测试,强度测试,容量测试,基准测试以及基准测试 负载测试 负载测试是一种性能测试指数据在超负荷环境中运行,程序是否能够承担。

新国标GBT 34657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性测试方案解读

新国标GB/T 34657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性测试方案解读 《GB/T 34657.1-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1部分:供电设备》、《GB/T 34657.2-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2部分:车辆》已经于2018年5月份正式实施,电动汽车及充电桩行业具备一个详细的测试标准,在新测试标准的监督下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兼容匹配性将会大大提高。本文将为解读新国标GB/T 34657.1交流桩互操作性测试。 一、测试项目 《GB/T 34657.1-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1部分:供电设备》规定的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项目 二、测试系统组成 标准中提及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主要包括车辆控制器模拟盒(测试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控制过程、异常充电状态以及连接控制时序等)、交流电源(模拟电网供电特性)、负载(模拟电池消耗充电桩的输出能量)、测试仪器(测量充电桩的电气特性及控制信号状态等)、主控机(控制车辆控制器模拟盒模拟充电过程的不同状态、采集记录测试仪器的测量数据生成测试报告)。这几部分对充电桩进行有序的联动测试可以大大提高测试效率。

图1、交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检测系统 群菱能源新国标的技术要求推出便携式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设备ACTE-2240H ,设备采用6U标准模块化设计,可安装于便携箱,现场测试方便快捷;满足GB/T 34657.1-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1部分:供电设备》标准要求,包括连接确认测试、充电准备就绪测试、启动及充电阶段测试、正常充电结束测试、充电连接控制时序测试、CC断线测试等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内容;设备可以实现充电电压、电流、功率、CC阻值、充电状态实时监控。 图2、ACTE-2240H 交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测试系统结构 ACTE-2240H 交流充电桩互操作测试设备带有63A标准交流充电枪插座,插座定义满足GB/T 20234.3-2015标准规定的要求;设备带有具备S2和不具备S2两种车辆状态模拟功能;设备带有L1、N、PE、CP、CC各个触点回路通断开关以及CC接地短路开关可实现各路通断、短路故障状态仿真模拟功能;设备带有电动汽车车辆交流充电控制导引仿真电路,具有R2、R3等效电阻仿真功能。

自平衡检测方案

济南西部会展中心(展览中心部分)工程自平衡桩基施工方法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2016年月日

目录 1.1编制依据 (1) 1.2执行标准 (1) 1.3试验桩选桩原则 (1) 1.4检测压力 (2) 1.5检测要点 (3) 1.6仪器设备 (3) 1.7试桩要求 (3) 1.8荷载箱位置 (4) 1.9试验加/卸载方法 (5) 1.10试验后注浆 (6)

1.1 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见下表1.1。 表1.1编制依据汇总表 1.2 执行标准 方案所执行的标准见下表1.2。 1.3 试验桩选桩原则 本工程桩基分为8个检测区段,不同类型桩现场静载试装数量为本类型桩数的1%,且大于等于3根;本工程直径800mm及以上的桩基采用自平衡试桩,800mm以下的桩基采用静载法,具体抽检数量见下表1.3。 表1.3桩身承载力检测抽检数量

1.4 检测压力 自平衡测桩法是在桩身平衡点位置安设荷载箱,沿垂直方向加载,即可同时测得荷载箱上、下部各自承载力。荷载箱的位置一般在桩身下部1/3处,具体位置还需要根据第三方检测单位计算结果确定。 自平衡测桩法的主要装置是一种经特别设计可用于加载的荷载箱。它主要由活塞、顶盖、底盖及箱壁四部分组成。顶、底盖的外径略小于桩的外径,在顶、底盖上布置位移棒。将荷载箱与钢筋笼焊接成一体放入桩体后,即可浇捣混凝土成桩。 试验时,在地面上通过油泵加压,随着压力增加,荷载箱将同时向上、向下发生变位,促使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由于加载装置简单,多根桩可同时进行测试(图1.4)。 图1.4 桩承载力自平衡试验示意图 数据采集P P

OA办公自动化系统测试方案

OA办公自动化系统测试方案 办公自动化系统擅长处理类似公告、公文等流转类型的行政办公类应用需求、设计及相对独立的个人相关资料、通讯录、记事本等个人事务类的需求、设计。另外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的权限管理是其不同于其他应用软件的另外一个特点。系统需要为使用人员提供设置不同的权限和访问许可的功能,管理员可以通过调整各功能模块的访问权限,设置一般用户某些功能可以用,某些功能不允许用;并为员工创建、注销帐号及访问权限。提高了企业系统的资料的安全度,阻止非授权人的非法进入系统。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测试时主要着重于对流转型的行政办公需求、设计和对独立型的个人事务需求和设计来组织测试工作。一、测试方法: ? ?从整体来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一般包括公文管理、网上审批、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公共信息管理四个大的模块,在对每个模块的测试过程中我们将针对对每个模块的需求、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具体在以后的测试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 1、公文管理、网上审批: ? ? 公文管理和网上审批都是以流转型业务为主,在此对于此类功能点我们将以收文管理为例,简要说明我们测试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方案。 ? ? 例如oa公文管理主要对公文进行登记和处理。在登记收文过程中直接输入,并将登记后的收文送领导阅读或批示(批示的流程完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自己定义,也可以使用系统管理员已经定义好的公文批示流程),处理结束后将文件进行归档。管理人员可以对收文处理全过程进行监督、催办、重定位,也可以随时进行文件流程跟踪及查看其所有领导的批示意见、批示时间。针对这些情况,在进行测试分析和设计时,我们首先按照上面提到的根据现成的公司体制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测试数据,然后将各个领导是否兼职的情况区分开来。测试过程中我们准备了两套数据: 1) 领导不兼职 领导不兼职的情况,相对较简单,即每个领导只负责一个批示。 2) 领导兼职 领导兼职的情况,即每个领导可能负责不同过程中多个批示,这是流转型模块测试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对此进行了重点测试。 2、个人事务 ? ? 个人事务通常包括:待办工作、日程安排、个人资料、个人通讯录、个人记事本、外出声明等模块。例如批阅各部门上报的各种公文,评阅同事交流的各种文件内容,起草各类报告,查看个人的活动日程、外出等安排,同时系统能自动提醒待办事项。 ? ?以个人通讯录为例,用户可将朋友、同事名片登记并进行管理查询。每个人只能看到自己的通讯录,通过对所有个人通讯录的查询,自己可很快地找出所需要联系的人员信息,并方便地通知他们参加会议或发送邮件等等。在进行测试分析、设计和执行中我们将特别考虑以下几点: 1) 新建或修改通讯录时对于输入重复的信息系统是否给予提示警告; 2) 新建或修改信息时个人维护的私有名片是否能被其他人看到或修改; 3) 个人删除私有通讯录信息时是否影响到其他用户的通讯录信息; 4) 需要联系的通讯信息主人联系时,是否可以正确联系上,其联系内容是否显示正确; 3. 公共信息管理 公共信息通常分两部分:一部分为一般用户的浏览操作,在此用户只能浏览、查阅。一部分为管理级别的

软件测试方案模板(by LJ.)

测试方案模板 Edit by LJ.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本测试方案的目的是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软件工程师、系统维护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提供关于**系统整体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测试指导。] 1.2 读者对象 [本测试方案可能的合法读者对象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软件工程师、测试组、系统维护工程师] 1.3 项目背景 [可以如下那样简单说明,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方案编写者也可以进行详细说明 项目名称:*** 简称:*** 项目代号:*** 委托单位:*** 开发单位:*** 主管部分:***] 1.4 测试目标 [说明进行项目测试的目标或所要达到的目的] 1.5 参考资料 [列出编写本测试方案时参考的资料和文献]

2 测试配置要求 2.1 网络环境 [在此说明应用系统的网络环境,如果应用系统是网络版的,必须具有本节内容。] 2.1.1 网络硬件 [此处给出网络硬件的拓扑图、名称、规格、数量、配置等信息。] 2.1.2 网络软件 [此处给出网络软件的名称、协议、通讯和连接方式等信息。] 2.2 服务器环境 2.2.1 服务器硬件 [此处给出服务器硬件的名称、规格、数量、配置等信息。] 2.2.2 服务器软件 [此处给出服务器软件名称、协议和版本等信息。] 2.3 工作站环境 2.3.1 工作站硬件 [此处给出工作站硬件的拓扑图、名称、规格、数量、配置等信息。] 2.3.2 工作站软件 [此处给出工作站软件的名称、协议和版本等信息。] 2.4 测试手段 [在此参照《测试计划》说明测试方法和工具,注明执行测试时,必须同时填写《测试记录表》]

2.5 测试数据 [在此简要说明测试数据的形成,如以客户单位具体的业务规则和《***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参考《***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和《数据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运行限制,设计测试用例,作为整个**系统的测试数据。] 2.6 测试策略 [在此说明测试策略,可以如下这样说明: 测试过程按三个步骤进行,即单元测试、组装、系统测试,根据不同阶段测试的侧重点不同,分别介绍测试策略: A)单元测试 首先按照系统、子系统和模块进行划分,但最终的单元必须是功能模块,或面向对象过程中的若干个类。单元测试是对功能模块进行正确检验的测试工作,也是后续测试的基础。目的是在于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因此需要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着重考虑以下五个方面: 1)模块接口:对所测模块的数据流进行测试。 2)局部数据结构:检查不正确或不一致的数据类型说明、使用尚未附值或尚未初始化的变量、错误的初始值或缺省值。 3)路径:虽然不可能做到穷举测试,但要设计测试用例查找由于不正确的计算(包括算法错、表达式符号表示不正确、运算精度不够等)、不正确的比较或不正常的控制流(包括不同数据类型量的相互比较、不适当地修改了循环变量、错误的或不可能的循环终止条件等)而导致的错误。 4)错误处理:检查模块有没有对预见错误的条件设计比较完善的错误处理功能,保证其逻辑上的正确性。 5)边界:注意设计数据流、控制流中刚好等于、大于或小于确定的比较值的用例。 B)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通常,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需要将所有的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系统,这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1)在把各个模块连接起来的时候,穿越模块接口的数据是否会丢失。

基站射频自动测试系统解决方案

【导读】基站射频自动测试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对其组成、工作原理以及该方案的优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站射频自动测试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对其组成、工作原理以及该方案的优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该基站射频自动测试系统由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信号源、功率计、装有自动测试软件的服务器、射频开关、不同规格的滤波器和衰减器组成。能够根据我国目前基站/直放站射频行业检测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家无线电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完成CDMA2000基站、CDMA基站、MA直放站、CDMA基站、基站、SM直放站和PHS基站共七种常见类型基站和直放站的自动测试,同时具有手动测试的功能。自动测试系统通过GPIB总线与测试仪表进行通信,当被测设备连接到测试系统后,系统会根据被测设备的类型和测试项目自动选择射频开关通路,并通过相应的衰减器和滤波器连接到测试仪表上。运行前系统首先进行自校准,测试结束后能对结果自动生成Word文档,自动存储和打印。本系统支持标准测试和自定义测试两种模式。自定义测试允许非标准参数设置及限值的修改,并具有实时监视功能。同时,系统提供手动测试功能模块,用户可以自行设置参数,通过频谱分析仪对被测设备进行分析,并可以完成峰值功率、信道功率、占用带宽、邻道功率比、谐波等常用功能的测试。系统软件可以提供通过LAN对仪表的远程操作功能,能够通过LAN实现中控室对试验室的远程控制测试。本系统使用50Ω射频连接,最大输入功率60W(CW)。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图1基站射频自动测试系统构成

测试系统可全面涵盖各通信系统基站射频的各项参数的测试,并可最大限度的实现测试的自动化。其优点主要表现为:涵盖范围广,测试类型全;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界面友好;配置灵活,易于随测试依据标准的修改而升级;具有自动校准系统,测试精度高;具有LAN 接口,能把多个分散的实验室组成网络,实现测试数据共享。 一、测试标准 该测试系统所采用的测试标准主要依据基站/直放站射频行业检测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家无线电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在测试过程中,对于同一个被测设备可以选择不同的测试标准进行测试。对于同一个测试标准,既可按照标准要求测试全部的测试项目,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部分测试项目,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另外,测试系统还提供了testcase的存储功能,,通过该功能可以很方便的调用以往的测试项目和参数。系统采用文本方式记录测试项目和对应测试标准的限值,便于随标准的更新对测试参数进行调整。 二、测试仪表的选择 该系统所采用的测试仪表主要有: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信号源和功率计。第二代、第二代半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检测和基站设备检测系统的测试频率范围应满足 400MHz~2600MHz.。杂散发射测试范围应高于12.75GHz。综合考虑目前主流的无线综合测试仪各自的优势,系统所采用仪表见表1。 三、射频开关系统 射频开关系统是整个测试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集成了射频开关、滤波器、衰减器、隔离器、环形器等射频器件以及射频开关控制电路,完成测试通路选择、滤波等功能。射频开关系统的面板连接情况如图2所示。 图2射频开关系统面板

资产管理系统测试方案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测试方案

目录 1.概述 (1) 1.1编写目的 (1) 1.2测试范围 (1) 1.3项目背景 (1) 2.测试任务 (2) 2.1测试目的 (2) 2.2测试参考文档 (2) 2.3测试提交文档 (2) 3. 测试资源 (3) 3.1 硬件配置 (3) 3.2软件配置 (3) 3.3人力资源分配 (3) 4. 功能测试计划 (4) 4.1 Web端整体功能模块划分 (4) 4.2 移动端整体功能模块划分 (8) 5. 测试整体进度安排 (12) 6.相关风险 (13)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方案文档是为了给测试人员一个合理的测试方案和步骤,指导测试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Bug提交和测试总结编写的顺利进行。 阅读对象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参加测试用例设计和测试执行的测试工程师、测试项目经理及相关的开发人员。 1.2测试范围 本次测试采用运行系统的方法,通过跟踪运行时的系统变量值,来逐步判断测试系统是否具有相应的功能。根据对系统功能的划分,测试方向大致为:登录模块测试、资产管理模块测试、个人办公模块测试、基础资料模块测试、系统管理模块测试、参数配置模块测试。 1.3项目背景 在科技信息快速发展时代,实现资产的电子化管理,是任何一个企业的需求。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提高资产管理的准确性,方便查询和维护,提高工作效率。本系统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资产的管理,并确保本系统的安全可靠。

2.1测试目的 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测试,寻找、总结本系统在功能、操作上仍存在的缺陷,保证系统正确地、有效率地运行,使系统满足客户需求。 2.2测试参考文档 资产管理系统需求说明书 技能大赛软件测试比赛任务书 正规测试设计模板 2.3测试提交文档 本次测试过程中,需要提交的档案如下: ①测试方案.doc ②测试用例.xls ③Bug缺陷报告清单.xls ④测试总结报告.do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