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己亥杂诗》_龚自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己亥杂诗》_龚自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己亥杂诗》_龚自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己亥杂诗》_龚自珍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乡村四月【南宋】翁卷(juǎn)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liǎo)蚕桑又插田。

春日【南宋】朱熹

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时田园杂兴(一)【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二)【南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书湖阴先生壁【北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 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3、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4、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 5、雨后种子容易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6、我国“神舟三号”2002年4月1日成功地返回地面。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 7、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8、在自然界,种子一般在【春季】才开始萌发。 9、怎样制作种子标本盒? ①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2选择好的,并按自己指定的标准分类。○3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分类、分装。○4盒内放干燥剂和防虫药。○5收集各类种子资料制作标签,对号贴上标签。○6说明制作日期及制作人。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4、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弱】。 6、黏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弱】。 7、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8、沙质土:含砂粒较多,土质松散,渗水快,保水能力差,易干旱,用手捏不成团。

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十二课课文解析

第十一课我是小小排版员 学习目标: 1、设置“纸张”大小和页边距 2、设置边框和底纹 3.将文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设置边框和底纹 教学难点: 设置“纸张”大小和页边距 教学过程: 导入: 用电脑可以排版出美观、整齐的版面。图11—1中的《美丽的仙女湖》的版面是用WORD文档排版出来的。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 过度: 给同学们看仙女湖的图片。问:仙女湖美不美?

出示课本55页例文(未排版的): 师:这一段文字看起来密密麻麻,是不是看不进去?怎么样才能让它吸引人的注意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WORD文档几种常用的排版技术。 自主学习: 一、设置“纸张”大小和页边距 要对一篇文章进行排版,首先要考虑“纸张”大小和文字距“纸张”边缘的距离。Word 默认的“纸张”规格为“A4”,即高度为297mm、宽度为210mm。要改变“纸张”的大小,可以通过选择菜单中的“文件”—“页面设置”命令来实现。 (1)设置“纸张”的大小 1.在我的文档中打开《美丽的仙女湖》。 2.打开“文件”——“打印预览”,预览一下文章的打印效果。 3.单击(关闭)按钮,返回编辑页面。 4.打开“文件”——“页面设置”,从而打开了“页面设置”对话框。如图11—1所示,在“页面设置”对话框里,第一个选项卡便是“页边距”。页边距即文字到“纸张”边缘的距离。页边距的值可以点击和按钮进行调整,也可以直接在方框内输入数据。 5.先随意地调整上、下、左、右的页边距,注意观察预览区显示的效果,再点击“确定”按钮,观察你设置的效果。

图11—1 6.再次进入“页面设置”对话框,设置一个合适的页边距。 7.单击“纸型”选项卡,从“纸张”栏中观察一下现在是什么纸型,再单击“纸张”栏右边的按钮,看看有哪几种纸型。(图11—2) 图11—2

五年级科学上册试题-第三单元第11课 人对环境的影响 冀人版(含答案)

第11课人对环境的影响 一、精彩补白,。 1.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存。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环境。 2.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越来越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3.人类的有些行为会使环境遭受破坏,例如(过度放牧)、(滥伐树林)、(围湖造田)、(工业污染)等。 4.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 二、择优录取,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1.下图中对环境破坏的图片,( D )滥伐树林,( B )是工业污染,(C)是过度放牧,( A )围湖造田。 2.自然界中如果某一方面遭到破坏,其他方面会( A )。 A.受到破坏 B.受到保护 C.不受影响 3.人类为了免受大自然的惩罚,必须注意( C )。 A.利用大自然

B.改造大自然 C.保护大自然 三、判断正误,提高对课本内容的掌握。 1.退耕还林是一种破坏环境的行为。(X) 2.开发荒山也是对环境的破坏。(X) 3.人类破坏自然就是毁坏自己的家园。( V) 4.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是为了农业增产,对环境没有影响。(X) 5.禁止在草原上放牧,是保护大自然的有力措施。(X ) 6.用农药来杀灭害虫,可使农产品提高产量,不会造成环境污染。(X) 7.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V) 8.无节制地开荒毁林和过度放牧会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荒漠化。°(V) 四、一一对应, 将下列人类的行为与后果用线连起来。 ①大量喷洒农药 A.污染土壤,杀死益虫 ②大量砍伐森林 B.污染空气 ③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C.污染水源 ④工厂排放污水 D.破坏动物资源 ⑤工厂排放废气 E.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①--A②-E③→←D④←-C⑤→-B 五、习题详解,提高对生活实践的认知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1课《古诗三首》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11 古诗三首 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朔云:北方的云。 B.更催:再次催促。 C.骄虏:骄傲的俘虏。 D.莫遣:不要让。 2.“更催飞将追骄虏”的“更”字读音是,意思是。这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3.用“”画出诗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再改写成现代汉语。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 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担心战争失败的紧张心 情。() (3)全诗表现了边防将帅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

【参考答案】 1.C 2.gèng再次再次催促勇敢善战的将士们去追击敌军 3.画出: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昨夜萧瑟的秋风吹入我军驻守的关塞;北方的流云和边疆的明月遍布西山。 4.(1)√(2)×(3)√ 马上作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横戈马上行。 1.解释词语。 驱驰: 横戈: 2.“报主情”的“主”指的是。“江花边月笑平生”这句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这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3.诵读这首诗时,语气应该是() A.平静 B.豪迈 C.悲凉 D.喜悦 4.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5.查一查戚继光写的其他爱国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策马疾驰。指拿着兵器 2.君主拟人我常年策马疾驰于南方和北方,以报答君主的恩情;南方 江边的花和北方边地的月笑看着我的一生。 3.B 4.在这首诗中,我读出了诗人转战南北,保家卫国的豪情。 5.示例:寄书向知己,不解作家音。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君心。 【参考答案】 1.策马疾驰。指拿着兵器 2.君主拟人我常年策马疾驰于南方和北方,以报答君主的恩情;南方 江边的花和北方边地的月笑看着我的一生。 3.B 4.在这首诗中,我读出了诗人转战南北,保家卫国的豪情。 5.示例:寄书向知己,不解作家音。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君心。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1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1课教案 《小桥流水人家》 目标预设: 1.借想象理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等词义。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和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识作者,引入课题 1、月是故乡明,家乡是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思念家乡课文,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看了课题后,你的脑子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看来,小桥流水人家确实是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画面,那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来读一读这个诗情画意的题目吧。(师可范读) 3、师:这个题目就是一首词中的句子。课件出示词。指名读。 这首《天净沙.秋思》,我们的题目就出自这首词。齐读。 4、现在人们常常用小桥流水人家来指代美丽的江南水乡,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美丽的江南水乡的著名女作家谢冰莹(出示照片简介作者)。她一生命运坎坷,经历了战火纷飞的战争岁月。她曾经深情地说过这样一句话“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5、到底是哪段日子,哪些美好印象,让作者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让我们走进那——小桥流水人家。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打开书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平时老师已经跟大家介绍过,我么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按照这四个步骤来做。来一起先来

读一读。(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1、读准读顺。2、读思结合。3、圈画批注。4、交流讨论。) 2、自由地读读课文,想想谢冰莹奶奶常常怀想的,永远难忘的到底是什么? 3、让我们一起来认认这篇课文里的生字。 4、那么作者常常怀想的,永远难忘的到底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 三、细品“思乡之情” 1、品读“景美” (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评读。 重点体会“婀娜的舞姿”。请大家注意观察“婀娜”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课文中说谁有婀娜的舞姿? (2)(出示句子)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原文及教案 【原文】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有时候,织女也帮助牛郎干些地里的活。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两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们讲些天上的故事。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两个孩子听她这么说,就偎在她怀里,叫一声“妈妈”,回过头来又叫一声“爸爸”。她乐极了,可是有时候也发愁。愁什么呢?她没告诉牛郎。她是怕外祖母知道她在这儿会来找她。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说话了,眼眶里满是眼泪,说:“我快不行了,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我死以后,你把我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老牛没说完就死了。夫妻两个痛哭了一场,留下老牛的皮,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山坡上。 再说天上,仙女们溜到人间洗澡的事到底让王母娘娘知道了。王母娘娘罚她们,把她们关在黑屋子里。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牛郎跟着男孩赶回家,只见梭子放在织了半截的布匹上,灶上的饭正冒着热气,女孩坐在门前哭。他决定上天去追,把织女救回来。可是怎么能上天呢?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不正是紧急事吗?他赶紧披上牛皮,找出两个筐,一个筐里放一个孩子,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起来了,耳边的风呼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辅导与练习

11新型玻璃 一、①多音字tiáo 调节chǔ处理 调折 diào 调动chǔ处所 ②近义词: 珍贵——宝贵特殊——特别阻挡——阻拦 清楚——清晰调节——调整盗窃——偷窃 企图——妄图凉爽——凉快强烈——猛烈 陈列——摆设、陈设 ③反义词: 陈列——收藏急促——平缓集中——分散 坚硬——柔软强烈——柔和集中——分散 珍贵——低廉凉爽——闷热特殊——一般 清楚——模糊陈列——收藏 二、生字组词与注音: 盗[dào]盗窃强盗掩耳盗铃嫌[xián]嫌弃嫌疑嫌贫爱富夹[jiā]夹心夹层jiá夹被gā夹肢窝 恙[yàng]安然无恙别来无恙藕[ǒu]莲藕藕荷藕合色粘[zhān]粘住粘连nián 粘糊噪[zào]噪声噪音噪聒废[fèi]fèi废话荒废半途而废废寝忘食

三、词语解释: 嫌疑:被怀疑有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安然无恙:形容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 噪音:嘈杂、刺耳的声音。 藕断丝连:形容表面上好像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 问世:泛指新产品等与世人见面。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四、中心思想: 本文分别介绍了夹丝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五、感悟心语: 科技改变生活!的确,经过科学家们精心研制,本来平常的玻璃变得如此神奇,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这就是科学的魅力。科学是无止境的,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将来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六、写作手法: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七、课文结构: 夹丝网防盗玻璃——防盗 夹丝玻璃——坚硬 分述变色玻璃——调色新型玻璃功能多新型玻璃1—5 吸热玻璃——吸热现代生活用途广 吃音玻璃——消音 总结:重要作用——美好展望 八、课本习题: 1、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 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 答案: 新型玻璃名称特点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自动报警防盗 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安全可靠 自动调节室内光线变色玻璃能随着阳光强弱改变 颜色 使室内冬暖夏凉吸热玻璃夏天,阻挡阳光;冬 天,阻挡冷空气 吃音玻璃消除嗓音使传到室内的嗓音减 弱 2、举例说一说,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新型玻璃》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新型玻璃》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原文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 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 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 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 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 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 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 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 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你可能会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这样的玻璃 早就问世了,它就是“吸热玻璃”。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 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 处理。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吃 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 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 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知识点1 **【字词学习】** 字:响、粘、挡 词:陈列、报警、盗窃、建筑、防盗、坚硬、建筑、反射、阻挡、噪音、废水、制服、噪音、奇迹、藕断丝连、安然无恙 **【重点句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原文及教案 【原文】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已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鈄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

最新精选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十一

最新精选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十一 第1题【单选题】 下面有光物体的颜色说法正确的是( )。 A、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光决定。 B、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出的光决定的。 C、物体的颜色是由看到它的心理作用决定的。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物体中,( )属于光源。 A、月亮 B、萤火虫 C、夜晚的星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光源是自然光源的有( )。 A、日光灯

C、阳光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镜子能看到物体的成像说明光不沿直线传播。 B、水中鱼的实际位置要比看上去的位置深。 C、镜子中的影像与实物是上下相反的。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凹透镜具有( )的功能。 A、聚光、放大 B、散光、缩小 【答案】:

第6题【单选题】 绿色调蓝色,能产生( )。 A、青色 B、黄色 C、红色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按照光源发出的光的冷热来分,把光源分为冷光源和热光源。(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近视镜是凹透镜。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用红光和绿光混合可以得到黄光。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牛顿将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利用了凸透镜。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判断题】 除了白光,其他光也可以产生彩虹。(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教案设计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教案设计 1种子发芽实验 首案编写者:王xx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第1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孩子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法学法】谈话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等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进一步引导: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 大家的意见不一样,该怎么办? 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 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鸟、蛇、蝗虫、鹰 1草→兔→鹰2草→蝗虫→鹰 3草→鸟→蛇4草→鸟→蛇→鹰 5草→兔→蛇→鹰 6草→蝗虫→蛇→鹰 1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影子总在背光一面,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也越来越长。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0.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潜望镜、反光镜。 11.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2.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反射本领最强的是白色的光滑物体。 13.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4.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热水器。 15.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奥运圣火火种是用凹面镜取得的。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英国科学家用凸透镜汇聚光线制得了氧气 16.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7.牛顿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让白光扩展成了红、澄、黄、绿、蓝、靛、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部编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第十一课练

11、去年的树 [预习提示]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第一次是写鸟与_____________的对话,第二次是写鸟与_____________的对话,第三次是写鸟与_____________的对话,第四次是写鸟与_____________的对话。 [基础达标] 一、读拼音,写词语。 yu?n y? f? m” r?ng hu? sh?n xi? m?i y?u f“ zi ( ) ( ) ( ) ( ) ( ) ( ) 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花一( )树一( )鸟 一( )好朋友一( )歌一( )火 一( )斧子一( )煤油灯一( )工厂 三、词语接龙,比比谁接得长。 例:去年——年纪——纪念——念书——书本…… 地方—( )—( )—( )—( )—( )—( ) 灯火—( )—( )—( )—( )—( )—( ) 朋友—( )—( )—( )—( )—( )—( )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春天来了,地上的雪都化了。 春天来了, 夏天来了,

秋天来了, 冬天来了, 五、比较下面每组里的两个句子,选出意思相同的两项。 A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 B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 鸟儿对树说:“再见了,树!” C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鸟儿天天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第二年春天,鸟去寻找她的树朋友,发现树已经被______________用斧子砍倒,拉到______________去了。在工厂里已被切成______________,做到______________,运到那边的村子里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对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新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新型 玻璃》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原文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 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 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 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 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 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 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 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 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你可能会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这样的 玻璃早就问世了,它就是“吸热玻璃”。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 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 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 处理。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 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知识点1 **【字词学习】** 字:响、粘、挡 词:陈列、报警、盗窃、建筑、防盗、坚硬、建筑、反射、阻挡、噪音、 废水、制服、噪音、奇迹、藕断丝连、安然无恙 **【重点句子】** 1.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企图划破玻璃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工作人员,而是被划破的玻璃! 2.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后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3.有人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这样的玻璃其实早已问世了,它就是“吸热玻璃”。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 4.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 的声音为四十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十二分贝了。 5.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主要内容】** 《新型玻璃》紧紧扣住了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 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知识点2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1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五 年 级 上 册 科 学 教 案

1、小苗的诞生 一、教学目标 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 (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 1、小苗的诞生 适当的水分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当的气温 阳光 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一、教学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三、课前准备 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拓展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二)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4、归纳小结。 (二)指导学生进行渗水比赛。 1、提出问题,交代活动的任务。

2020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七律长征教案语文S版

七律·长征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 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3、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4、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 5、雨后种子容易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6、我国“神舟三号”2002年4月1日成功地返回地面。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 7、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8、在自然界,种子一般在【春季】才开始萌发。 9、怎样制作种子标本盒? ①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o\ac(○,2)选择好的,并按自己指定的标准分类。错误!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分类、分装。错误!盒内放干燥剂和防虫药。错误!收集各类种子资料制作标签,对号贴上标签。错误!说明制作日期及制作人。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4、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弱】。 6、黏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弱】。 7、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8、沙质土:含砂粒较多,土质松散,渗水快,保水能力差,易干旱,用手捏不成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