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

浅谈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

浅谈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
浅谈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

浅谈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目前,在我国小学生中独

生子女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所以独生子女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众多家长和教育者的重视。中国的独生子女是一群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社会群体,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对教育界来说也是长久以来研究的对象。从当前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开始,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由此提出相应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独生子女心理特点教育方式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以来,无同胞兄弟姐妹,或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收养的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的数量日以增多,尤其是我们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的苏南地区,独生子女的家庭已达95%以上,大量独生子女的出现不但使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一、当代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当前城市由于受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影响,经济繁荣,资源开放,各职业岗位,竞争激烈,发展的脚步比以往十年更加快速。在这种趋势下,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只有唯一的“独苗”,家庭教育的重心就指向了这一个孩子。在家庭中,孩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父母们又缺乏先进教育的理论作指导,虽然对养育子女投入了很大的的心血,但事实上却存在盲目性,出现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望过高

适当的期待会成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如果他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过低都不能达到期望的最佳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期望与独生子女身心特点的关系。人们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是愿望。但是,如果目标定得高不可攀、伸手而不及,或是目标太低,实现起来太过容易,都不会使人产生兴奋来启发内部动力。教育学上讲,当我们期待让孩子达到某种目标时,首先定下的目标就应该是“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桃子”。桃子太高孩子够不到,力所不及,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桃子太低,不费力气,太过容易又达不到效果。所以,我们期望孩子达成的目标应该是恰当高度的桃子。但是,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是多年来太普遍的现象。独生子女家长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希望子女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培养孩子成为众人眼中的优秀的人是所有中国父母所梦寐追求的。现代社会处处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知识是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砝码。为了帮助自己唯一的孩子获得更多的砝码,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独生子女家长们最关心的事。于是投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必要支出,如今也成为了家庭开销的重要支出。即使能力不及,也要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教育力量投入越来越大,也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主要负担。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

人们经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和处事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也有着很多影响。在家庭中,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不恰当的主要有两种类型。

1.娇惯放任型。娇惯放任型的教育方式最典型的就存在于“6+1综合症”的家庭。“6+1综合症”是指两家三代的六个长辈都以一个孩子为中心,一切都围绕着孩子转,孩子成为了这样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家长们对孩子的一切要求,哪怕是不切实际的,也会尽可能满足,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种娇惯放任型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了很多心理缺陷。一部分的原因

是由于父母的补偿心理造成的,父母辈希望将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于孩子身上,从而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和补偿。尽最大力量想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受到最好的的教育,将来找到好的工作,过上好的生活。这样父母觉得才对得起孩子,才算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结果给孩子过度享受,过度保护,过度疼爱,恶性循环,从而造成一系列教育问题。

2.专制严厉型。很多父母在对独生子女的学业要求方面就多采用专制严厉型的教育方式。作为父母来讲,对子女的期望很高,要求严而不切实际。父母不能客观的要求和评价孩子。一方面,主观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赋和发展,就要去培养。就当前的教育体制来说,孩子本身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了,而父母们还要给孩子买各种辅导材料,请家教,平日里限制孩子休闲娱乐的时间,为孩子的每天都做好详尽的计划,要求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另一方面,孩子的某些缺点一旦被发现,父母们就用各种方法管制、压抑,而不是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问题。同时父母的比较心理也是形成专制严厉的源泉。因为中国的父母们聚在一起时大多谈论的话题是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如何如何,各方面的才能如何如何,相比较之下有些孩子因为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孩子,父母们觉得在其他父母面前很“没有面子”,于是对孩子更加严加管教,经常训斥孩子却达不到期望的效果。专制严厉型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过早的承担了心理的重负,失去了童年应有的欢乐。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达不到父母为他定下的标准而自暴自弃,对待生活也丧失了信心,对父母和家庭的仇视,转向了社会并仇视一切,这对于孩子、家庭和社会都是很危险的。

二、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面对这一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许多在教育教学的一线的老师们,都做了很多的观察和研究。本人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和自身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发现这群孩子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而这些特点也具有两面性。

(一)优点:聪明伶俐、善解人意、能听从家长、老师的教诲,责任感强。

国内外的各方研究表明,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独生子女智力较好,聪明伶俐,思维活跃,才思敏捷,观察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精力旺盛,活泼开朗,兴趣广泛,情感丰富等品质。形成以上良好心理品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独生子女能获得优越的经济物质条件。他们能得到大脑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身体健康。家庭中的资料较为丰富,有各种书刊。能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拓宽知识面,使思维得到拓展。

2、独生子女享有充分的爱。“独生”不存在偏爱的问题。四个老人,加上父母共六人只爱一个小孩,这爱既集中又强烈。一位心理卫生学家指出:“爱比维他命还更重要。”爱能使孩子智力、情感、个性得到顺利发展。

3、独生子女教育条件好。目前,年轻的父母文化程度高,能较好地接受优生优育的知识。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能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和最佳期教育。

(二)缺点:娇气任性、自私冷漠、节俭观念的缺失、叛逆性、耐挫力差等。

出现以上这些心理特点也是正常的,只是在以前的学生中表现面积较小。一般发生在一些男孩子身上。这些男孩在家中也大都是独子或者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而这些孩子与现在的独生子女也有着较大的共性。所以也不难发现这种心理特点形成的原因:

1、过分的溺爱。我们知道医学上用药,是要有一定的计量的。过分的使用一种药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使病情恶化或者死亡。同样,由于是独生子女或者是最小的孩子。家长往往也是疼爱有佳,对待孩子就存在着事事顺从,无论是大事小事家长都一一办好解决。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娇气和任性的特点。同时也开始滋生一种优越感和特殊感,“只知人为我,不知我为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而形成懒惰、好激动、爱发脾气的不良习惯。

2、忽略了孩子的节俭教育。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人对580名小学生进行了调

活变得更加和谐美满;只有学会爱的人才会去去爱祖国,爱社会;才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人生的各种挫折和苦难都能坦然面对,使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有一种不畏艰难的勇气。一方面,父母要为孩子作出表率。同时,家庭要配合好学校教育、社会教化和别人的帮助来共同引导孩子,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孩子稳固的思想情操,做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三)要舍得放手舍得孩子吃一点苦,培养他们独立。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任何人都是在生活的体验中获得发展的。父母的责任不是让孩子紧紧的跟在后面依赖自己,而是解开束缚,放开双手,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在生活中锻炼自己,习得经验。哪怕是困难艰苦,要孩子去多多体会,这样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的独生子女更加独立。而过度的爱护只会扼杀子女们的独立要求,给孩子太多的要求和命令,为孩子做好一切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任务只会损害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国的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就应当教儿童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当让他们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因此,与其我们费尽心思的包办孩子的一切,不如放手教育,让孩子去发现去锻炼。如果孩子们遇到某些问题时,我们的父母能给他们一些机会去思考、行动,自己想办法去处理问题,便能养成他们的独立性和判断力。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急于告知答案,更不能包办代替。能力感强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来,遇事总是着眼于如何处理而不是一味担忧。独立性的培养,父母应先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开始。生活自理是一个人自立的起点,孩子总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自立的。所以,我们的父母要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学习独立做家务,学会生活生存的基本本领,有意识要求孩子出外办理他所能办的事。

不经磨难不成才,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逆境造就人才,顺境往往使人变得平庸,这是值得父母和我们每个人深思的。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今天,我们要想方设法的创造一个小小的逆境,让孩子们体验到逆境的磨难,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这一点上,我们需向日本人学习,日本人很看重一个人忍受痛苦,不怕困难的意志。他们认为,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让他们经受一点生活的磨练,长大以后才知道怎么样把握自己,怎么样做人。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独生子女应当多给他们一些磨练的机会。培养坚强的意志,最好的老师就是各种艰难困苦。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吃苦的人是不怕困难和挑战的,也是最能走向成功的。因此,我们要创设各种环境给孩子提供吃苦的机会。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品尝些苦难。只有学会吃苦,学会经受磨难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孩子身上的娇气、任性等不良性格特点。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的环境,或是制造一些逆境、难题,使孩子经受失败与挫折的考验。同时,父母们要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各种野外训练活动,比如少年军校,夏令营之类的磨练。家庭条件越好,越要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使其懂得获得财富并不是容易的事,这对教育好独生子女是非常必要的。

(四)对孩子教育坚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如果成人对孩子的教育坚持一致性,孩子感到教育的合理性、坚决性,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家庭由于成人之间彼此不一致,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常常引起大人之间不愉快,甚至争吵不休。我国有句谚语“吵闹多的家庭孩子也会变坏。” 所以家长应互相尊重,有分歧也不可当着孩子面前表露出来,事后再商讨,统一认识,这样有助于增进父母感情,在孩子面前没有感情的家长,是无法教育孩子的。

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态度前后也要一致。此一时、彼一时,不能高兴时就无原则,一味宽容,不高兴时就一概禁止,斥责。不能说话不算数,前后矛盾,家长说错了,应当认错,甚至道歉,为孩子树立知错改的好榜样。家长的威信会更高,教育效果也就强了

参考文献

1、网络资料:

①《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

https://www.doczj.com/doc/724063726.html,/Age06Public/Homepage/Class/sinanlu/ViewArticle.aspx?ArticleID=419 976

②屈崇涛《浅析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方法》

https://www.doczj.com/doc/724063726.html,/sh/news_view.asp?newsid=268

2、崔伊薇,高文华,王桂英.《独生子女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探讨》[G]. 《中国学校卫生》1994年04期

3、陈丽娜; 《儿童青少年感觉寻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D];东北师范大学; 2003年

4、马健《独生子女的特点及教育》北京师范大学马健心理咨询与亲子教育研究室

5、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

6、林崇德,《中国独生子女教育百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

浅谈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数量大增,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问题,影响了独生子女的健康发展。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家长错误的教子观念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原因之一。要改变这一现状使独生子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用科学的教养方式,以促进独身子女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概述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含义: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是指独生子女所在的家庭根据独生子女具体生长、发育变化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及其表现特点,考虑社会的影响因素和独生子女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等实际情况,所实施的最基础、最初步、最有配合力、最有影响力和最有教育效果的教育。.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点: 1.从教育观念上来看,家长普遍重视对其子女的教育 父母再忙再累,也要挤出时间和精力来关怀子女的成长,安排好他们的各种活动,如带孩子参观、游览,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给他们解答各种问题,教他们背诵儿歌等等。这些都开阔了海子们的视野。 另一方面,年轻的父母一般都缺乏一定的教育经验和知识,在教育观念上往往失于偏颇,偏重于养育而非教育,以“期望子女身胖体壮”作为育儿的主导动机,导致了对孩子的过分娇惯、宠爱,致使“独生子女的任性、娇惯有发展愈来愈严重的趋势”。 2.从经济条件上来看,独生子女在经济上有可靠的保证 他们在生活营养、玩具、图书、学习用品、服装等方面都比非独生子女优越得多,这为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3.从家庭结构上看,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是“独苗”一个 这一方面使父母的关爱集中到了唯一的孩子身上,使孩子在感情上得到充分的满足。 (三)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作用 1.通过家庭教育的实施,训练和培养独生子女克服孤独感、娇惯感、依赖感,增强融入感、亲合感、自立感; 2.训练和培养独生子女学会学习和玩乐,学会体谅和关心家人、别人和小伙伴,学会自律、自护、自强、自立、自省、自尊、自重、自爱、自学和创造;3.训练和培养独生子女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事,当“德、智、体、美、劳”兼优的好孩子。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第一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 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腋毛相继出现。 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 小结: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第二课时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始写日记,对《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 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及时小结。 1、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

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就好比一条蜿蜒的长河,时而激起奔腾的波涛,时而静静地流逝。人的发展也会有起有伏,有激流勇进,有平静流淌;循环往复,循规变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自身的发展,只有了解了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才能健康成长。心理的发展,就是我们人格的发展,只有健康的人格发展,才能塑造出健康的自我成长。 在这一章,我们将引用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对一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大家介绍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任务。 第一节各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一、婴儿期(0—1)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这个阶段的婴儿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的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者能以慈爱的方式来满足婴儿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的需要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婴儿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婴儿出生后会有种种的生理需求,要吃、要抱、要有人逗他说话,当他的这些需求获得了满足,就会对周围的人,尤其是照料他最多的母亲产生一种信任感,感到世界是可靠的,人是可靠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得不到成人应有的照料,婴儿一涉世就会对人和世界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这一阶段要求培养婴儿的信任感,并不等于说不能有不信任感,而是说信任感要超过不信任感。 如果这一阶段发展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相反失败就会形成惧怕。 二、儿童期(1—3)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在这个阶段中。儿童迅速形成许许多多的技能。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控制儿童行为的精心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换言之,父母必须具有理智的忍耐精神,但仍然必须坚定地保证儿童的社会许可行为的发展。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父母鼓励、允许儿童做力所能及的行为,如吃饭、走路,儿童可以发展自主性;如果父母对幼儿尿床或尿裤子批评过多,就会使儿童产生羞耻感。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其家庭教育问题的 不断凸现,己逐渐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论文范文,欢迎前来阅读查看。 摘要: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不仅影响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也决定了家庭的未来,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本文起始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即偏重智育,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等。然后就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家庭教育全面关心独生子女;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素质观念 引言 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我国独生子女人口的数量将近1亿。如今处于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物质丰富,大众流行文化、信息技术和和电子媒体发达的时代。社会变迁和转型期的矛盾困惑,无不反映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之中,并对成长中的一代独生子女们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给新时期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带来全新的挑战。 第1章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如今愈发完善的教育制度下,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日渐多样化,教育观念现实化,教育成果凸显化,使得青少年学生逐渐孕育形成了许多崭新而进步的道德品质,如重时间、讲效益、讲实际、求进取,肯定开拓,鼓励竞争,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等等??但是,理性地审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时,不难发现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面临许多困惑:孩子生活条件更好了,身材越来越胖,但动手能力却越来越差,责任心不强:孩子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好,知识更丰富,多才又多艺,但心灵更脆弱,心理问题更突出??。当今学生身上独生子女的习气太重,表现为不合作、过于自我、追求享受、怕吃苦。??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在个人道德特别是在创造性、独立性和勤劳节俭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独生子女身上出现的种种不良情况,足以说明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不断凸现,己逐渐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若不及时矫正,不仅会影响到独生子女自身的发展,破灭家长们的幻想,也将会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1.1偏重智育 1.1.1以分数衡量孩子的成功 在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使得众多家长形成了分数决定命运的不合理观念。分数几乎成了孩子立足家庭的支柱,家长的喜怒哀乐几乎都系于孩子的考试分数和升学情况。因而一些家长为了促使孩子提高成绩,对孩子的成绩实行奖惩措施,就连过年的压岁线也根据孩子的成绩发放。他们用金钱和物质刺激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种不注重孩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只关心孩子学习的家教方式,既不符合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社会对现代人

浅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浅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独生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不但在今天,而且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向来以家庭子女数量多,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来说,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如:家庭经济相对优越,享有父母充分的关爱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等,但同样也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如: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错误的教育思想;不良的家庭环境给独生子女造成的性格、行为、交往、心理方面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本文九以上问题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如改变观念、摆正独生子女与成人的关系、加强独生子女的友好往来,锻炼独生子女的坚强意志、培养起健全人格等。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家庭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始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家庭子女的数量日益减少,并且出现了一些独生子女。时至今日,我国独生子女的绝对数量已大大增长,独生子女家庭在我国家庭中的比例也大大挺高了。据有关部门统计表明,我国每年大约要生育独生子女1000万左右。独生子女的大批出生,是我国儿童、少年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儿童、少年成分逐年发生变化。独生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不但在今天,而且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独生子女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谓独生子女问题,本质上是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方式问题。独生子女身心发展状况如何,首先取决于奠基作用的家庭教育的成效,因此,每一个独生子女的家长都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当作是一件大事来抓。所以,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优势 (一)独生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 经济条件是家庭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家庭教育维持正常生活的前提,也是家庭教育得以正常运行、儿童身心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般情况下,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便舍得投资,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更为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其次,家长也会尽量的满足儿童心理的发展需要,保证了独身子女的智力开发用品,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家庭条件好,家庭关系和谐,家长不为生活的奔波劳碌,也就有培养教育孩子的情趣、积极性和精力,这一切都对独生子女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独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爱 一位心理专家曾提出“爱比维生素还重要”,由此可见,父母的爱对孩子的重要性。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幼儿是在父母充分的爱的阳光中成长的,这种爱会使孩子的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思想活跃、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多数幼儿容易形成活泼、开朗、大方、敢说、敢做的性格特点,有利于儿童智力和才能的发展。 (三)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比较重视 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关心子女的教育。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每一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随着对早期教育的研究,家长逐渐认识了早期教育对于幼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时间:2009-5-6 16:02:02 来源: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俗话说的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一说起教育,总以为这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其实,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交活动。广泛的说,凡是有目的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散的,都是教育,而家庭作为社会最小的细胞,在教育方面更是有它不可磨灭的作用。按照传统的说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孩子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只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从幼年时期开始教育是不那么困难的,但以后矫正缺点的再教育就困难得多。因此,家庭教育把好第一关,打好教育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家庭教育的影响最深刻。 父母是儿童的亲人,他们是儿童最亲密,最信赖的人。同时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接触的时间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所以,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儿童心灵上起着决定作用。 第三,儿童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接受教育。 过去有些教育家把儿童比作一张白纸,可以任凭你在上面画什么画。这种比喻虽然不很确切,因为儿童的发展要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这种比喻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因为,遗传素质只是发展的前提,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而教育更是起主导作用的。它可以改变一定的环境,或者利用一定的环境,使它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所以,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可以根据儿童的先天素质和环境设计最美好的图画。 第四,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 儿童从出生到他能够不依赖家庭而独立生活以前,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家庭教育,越是年龄小的时候接受家庭教育越多。儿童上了学校,家庭教育的影响就逐步让位给学校教育,但家庭教育仍然在起作用,直到他自立为止。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教育环节,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长自身的素质家长的素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青少年正处在人生旅途中特殊的时期,不仅生理上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且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思考在新的形势下的教育应如何办?近几年,我们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点,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青少年在教育者的心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才智的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青少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民对青少年投入的最多,希望也最大,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然而,长期以来,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青少年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而对时下青少年问题日益增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都还很不够,其中潜在着许多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抓好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对头、专业人员训练有素等方面的工作,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保证,也就不可能会健康全面的成长,因此,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对策 目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对学生、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繁重的课业任务、激烈的社会竞争、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部分青少年的性格内向,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缺乏开放性,社会又处于转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很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之后,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师资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组织领导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同年还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委员会,委托有关省市和高校进行研究与实验。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再次强烈“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年9月,教育部又在贵阳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制定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上述种种迹象表明,青少年学生的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 从儿童发展到成人,其心理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年龄阶段。除了乳儿期与婴儿期外,从3岁至6-7岁为幼儿期,6-7岁至11-12岁为儿童期,11-12岁至14-15岁为少年期,14-15岁至17-18岁为青年初期。按学习阶段来分,幼儿期是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期是小学阶段,少年期是初中阶段、青年初期是高中阶段,各个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区别。人是有个性差异的,所以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年龄心理特征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但就其每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最基本方面而言,应该是大致相似的,作为教育来说,必须掌握这些特征的个别性与一般性,典型性与多样性。 国外一些心理学者把儿童的年龄心理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动反应阶段,第二阶段是知觉行动阶段,第三阶段为个性社会化阶段,第四阶段为初级智力行为阶段。小学阶段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往往是让别人承认自己,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接着是性成熟的少年期(即初中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个性发展不平衡,出现明显的心理矛盾,表现出爱和恨、自信和怀疑、尊重和轻蔑的感情,同时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了发展,理想在其行为中产生了明显的效力。此后是青年初期(即高中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可以说只是机能的变化,巩固和完善少年时期已形成的心理特征。高中生已处于独立生活的前奏,也是考虑自身前途的关键时刻。因此在他们面前,有作出自决的必要性。这时他们已把生活道路的选择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因此择业(包括升学中对专业的选择)成为高中生心理活动的中心。他们已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立场,并从这一立场出发对社会、政治、生活都具有初步的观点,他们已能从社会需要和自我需要出发来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任务。 这里特别要指出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处于身体成熟的阶段,也是性成熟的完成阶段。但性成熟并不意味着人的社会成熟。所谓青春期,是从纯生理成熟向社会成熟的过渡。社会成熟的主要内容是参与"成年人"的活动,掌握社会的一般规范与准则,一般地说,一个人的社会成熟(与此相应的是心理成熟)是比较迟的,因为要受到必要的相对完整的教育需要较多的时间,还要看这种教育与社会联系的程度和对学生在各方面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激发程度。 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都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而且各个阶段的发展顺序先后不能颠倒和超越。但由于教育在各人身上所起的作用程度不一,所以各人在心理发展的速度上,彼此可能会出现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资料为网络流传经典笔记,并非勤思考研辅导的内部讲义。如果需要详细的资料,和完整的解答,以及在复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咨询我们在线的各专业在线老师!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少年时期:少年时期是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三四年的时间,这一时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又一显著的加速时期,个体身体的各个方面都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但是心理发展的速度却远远赶不上其生理的发展,这就造成少年在身心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和特殊表现,使其面临一些心理危机,这阶段的儿童是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 2)青年期:这一阶段是14,15岁到18,19岁这段时间,这段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都已基本成熟,当此阶段结束的时候,个体已都满18岁,可以获得公民资格,开始考虑如何选择未来的学业和生活道路;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但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

浅谈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

浅谈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目前,在我国小学生中独 生子女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所以独生子女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众多家长和教育者的重视。中国的独生子女是一群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社会群体,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对教育界来说也是长久以来研究的对象。从当前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开始,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由此提出相应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独生子女心理特点教育方式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以来,无同胞兄弟姐妹,或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收养的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的数量日以增多,尤其是我们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的苏南地区,独生子女的家庭已达95%以上,大量独生子女的出现不但使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一、当代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当前城市由于受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影响,经济繁荣,资源开放,各职业岗位,竞争激烈,发展的脚步比以往十年更加快速。在这种趋势下,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只有唯一的“独苗”,家庭教育的重心就指向了这一个孩子。在家庭中,孩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父母们又缺乏先进教育的理论作指导,虽然对养育子女投入了很大的的心血,但事实上却存在盲目性,出现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望过高 适当的期待会成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如果他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过低都不能达到期望的最佳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期望与独生子女身心特点的关系。人们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是愿望。但是,如果目标定得高不可攀、伸手而不及,或是目标太低,实现起来太过容易,都不会使人产生兴奋来启发内部动力。教育学上讲,当我们期待让孩子达到某种目标时,首先定下的目标就应该是“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桃子”。桃子太高孩子够不到,力所不及,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桃子太低,不费力气,太过容易又达不到效果。所以,我们期望孩子达成的目标应该是恰当高度的桃子。但是,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是多年来太普遍的现象。独生子女家长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希望子女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培养孩子成为众人眼中的优秀的人是所有中国父母所梦寐追求的。现代社会处处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知识是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砝码。为了帮助自己唯一的孩子获得更多的砝码,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独生子女家长们最关心的事。于是投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必要支出,如今也成为了家庭开销的重要支出。即使能力不及,也要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教育力量投入越来越大,也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主要负担。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 人们经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和处事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也有着很多影响。在家庭中,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不恰当的主要有两种类型。 1.娇惯放任型。娇惯放任型的教育方式最典型的就存在于“6+1综合症”的家庭。“6+1综合症”是指两家三代的六个长辈都以一个孩子为中心,一切都围绕着孩子转,孩子成为了这样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家长们对孩子的一切要求,哪怕是不切实际的,也会尽可能满足,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种娇惯放任型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了很多心理缺陷。一部分的原因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论文题目: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学生贾惊骁 学号 1215540123002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指导教师江小英

目录 摘要 (3) 前言 (3) 一、独生子女的问题行为表现 (3) (一)过分自我不懂感恩 (3) (二)孤僻胆小缺乏热情 (4) (三)依赖成性抗挫力差 (4) (四)营养过剩品德低分 (4) 二、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 (4) (一)家庭教育与独生子女的成长 (4) (二)学校教育与独生子女的成长 (5) (三)伙伴关系与独生子女的成长 (6) 三、独生子女教育对策 (6) (一)不要“溺养娇惯”,得协调一致 (6) (二)不要“一味表扬”,得严爱并进 (7) (三)不要“拔苗助长”,得循序渐进 (7) (四)不要“重才轻德”,得全面发展 (8) (五)不要“包办封闭”,得家校配合 (8)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摘要 培养子女永远是一门学问,培养独生子女更堪称一门新学问,而随着国家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教育就成了令人关注的问题。从我国目前家庭教育的状况来看,出现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比如偏颇的教育目标影响了孩子的健全发展,不当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孩子不良的心理品格,欠缺的教育知识削减了家庭教育的合理性与实效性等等。如何搞好家庭教育,使孩子有个更好的未来,成了千千万万父母心中最想解决的难题。本文拟从目前独生子女存在的一些基本行为问题出发,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伙伴关系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引起独生子女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并在最后给出关于独生子女问题行为的一些教育建议。 关键词: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对策 前言 独生子女是指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现象。在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后,独生子女问题才成为社会的普遍性问题。[1] 独生子女逐渐成为中国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据统计中国3.2亿个家庭中,独生子女家庭占20.72%,独生子女已达6600多万。这些独生子女大部分生长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大部分将成为未来社会的骨干力量。在世纪之交,独生子女的教育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种实证性的探索和规范性的研究应运而生。 当代的独生子女既是“皇帝”,又是“奴隶”,优越的物质生活使他们像“皇帝”,而在精神、创造力发展方面,他们更像“奴隶”,独生子女正在成长,他们希望独立于父母、教师,对自己的事情有自主权,在任何时候都受到尊重,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时间与朋友交往。而现实生活中,父母的“溺爱”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学校表面上推行素质教育,实际上仍搞应试教育的做法,部分教师推崇的“师道尊严”的认识,导致了独生子女处于一种思想、行动受束缚,满是压力,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的境界中。[2] 一、独生子女的问题行为表现 (一)过分自我,不懂感恩 在独生子女的心中,以为自己就是家里的太阳,谁都要听他的,自己可以一味的支配别人。任性、专横是很多独生子女的表现,一点小事没有顺着自己,就大发脾气。很多孩子不容许别人向他提出不一样的意见,否则就大哭不止,有什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

浅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学知识、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正确把握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对于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当代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有哪些特点呢笔者浅谈如下: 一、情感丰富、强烈,但欠成熟稳定,容易冲动失衡。 进入青少年期后,情感逐步变得丰富、活跃,富有感染力,很容易动感情,这是本期重要的心理特征。一部动人的影视片,一本迷人的小说或一场精彩的演讲,常使中学生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动不已。这是青少年情感特征和大脑兴奋性增强的反映。 青少年中学生脱离儿童期幼稚型情感,逐步从低级、单纯、较为原始的情感活动向高级、复合型、社会性情感发展。具有一定的群体感、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向往美好理想的复杂情感。这是进入青春期教育和道德、理想、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心理基础。 但也应该指出,青少年期情感活动常表现出不稳定,欠成熟,容易冲动失衡的特点。遇到生活中的矛盾,感到不满和委屈时容易激动发怒,呈现出激情爆发状态,男生比女生更为明显。少数男生尤为突出,他们往往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而争吵、谩骂、斗殴、甚至一气之下酿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尽可能将青少年间发生的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 二、兴趣广泛,爱玩好动,广交朋友,由于缺乏鉴别能力,判断力和选择力不强,容易感染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青少年期的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玩好动,故积极参加自己所喜爱的文体活动,群览博阅,从事一种或多种适合自己兴趣的课余活动。 大多数青少年都有自己的一定交友范围。一般都有几个彼此无话不说,非常投机的知心朋友,伙伴朋友之间讲究信义,常常将朋友利益高于家长、教师和社会集体利益,容量讲“哥儿们义气”、“姐妹交情”,因此,我们在交友问题上必须对青少年中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鉴别、判断、选择能力较差,对现实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影响难

城市独生子女的七大特征

(轉存)当今城市独生子女的7大心理特征 長園花事 2015-03-16 00:46:24 本文为近期上海心理学会基础教育专委会秘书长陈默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讲座全文。 来源:哈哈儿童网 现如今的家庭教育之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的教育有太多的悖论和问题需要面对。各位父母,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了解现在的孩子吗?我在这个问题上很有发言权,因为近20年来,我大概接触了8000个家庭案例。当今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当今的孩子是什么人?我们要从本质上来把握。假如我们不能从本质上来把握,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不会在点子上。 从1993年以后孩子们就开始不一样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是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这件事情年纪大的是不是还记得?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里面,取缔了粮票意味着什么?我们吃饭不愁了。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尤其是到我们这样的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我们会愁什么呢?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 我们来看1993年以后的人的基本特征,首先,他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独套公寓里的独子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呢?你可以去试试,到春天的时候,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因为小鸡也会孤独。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孤独会有哪些麻烦?一,人一孤独,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二,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所以麻烦就来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 第一,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其实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我看到

关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 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XXX 一、本次调查目的和意义 独生子女作为一组特殊的人口群体,已大批出现在社会上,如何教育好这一数量庞大的人口群体,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道出古往今来为人父母者的心态。尤其是具有深层稳固宗族血缘心理的中国人,更是把子女的一切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伸。因此,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在我国当代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总体来看,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是好的,但今年我就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走访了几所学校,通过随机采访以及耳闻目睹,发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上,偏重于智育发展,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过分娇宠溺爱,提供过多的关心和帮助,心灵脆弱,心理问题突出,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是期望值偏高;二是教育方法不当;三是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家庭陷入溺爱与过分管理相交织的误区。种种这些困惑,不得不让我们重新认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性,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通过调查分析独生子女教育的现状,以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自强、自立、责任、独立、吃苦耐劳、学会感恩、学会分享,以期为改善独生子女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二、调查活动简介 (一)调查时间:2018年4月-5月 (二)调查地点:第十一小学和第二十一中学 (三)调查方法:随机, (四)调查范围:XXX区一些重点学校 (五)调查对象:学龄前儿童,3-6年级学生 (六)调查人:16秋行专 XXX(学号:XXXXXXXXXXX)我们先看一些事例:在十一小学,我选取四(二)班作为这次调查的对象,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如下; 调查内容是否知道父母工作辛苦吗18% 82% 记得爷爷奶奶的生日吗1% 99% 记得自己的生日吗90% 10% 经常在家做些家务事吗10% 90% 自己的事自己做吗5% 95% 爱父母爱爷爷奶奶吗70% 30% 和同学相处好吗45% 55% 经常有零花钱吗90% 10% 会主动为父母做些事吗10% 90% 喜欢看书么55% 45% 父母对你的学习要求严吗85% 15% 受到委屈或不平的事,能自己处理吗20% 80% 自己提出的要求,爸妈爷奶会满足吗85% 15% 依耐家长吗,80% 20% 上学放学父母爷爷奶奶接送吗90% 10% 父母要求下参加多门学科的辅导吗90% 10%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浅析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浅析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着过度娇宠溺爱、过度强调智力教育、道德培养缺失等问题。改进和加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策略:一是切实转变育儿观念,以培养孩子自立能力为重;二是坚定信念,加强孩子思想道德培育;三是注意身正为范,发挥自身示范作用。 标签: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开始,产生的一个独有的名词,即“独生子女”。从上世纪70年代末实施计生政策至今,这个群体已经达到了一亿之巨。从而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关注的目光。社会变迁和转型期一些复杂因素也渗透到了家庭教育中,所以新情况的出现也势必影响到了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一、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现状来说,在中小学生中所作的调查和了解发现,独生子女的思想品德素质,相比非独生子女,主流还是好的。但是纵观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理性的分析之后,会发现许多让人不解的地方:比如责任心不强,孩子喜欢争强好胜,心理脆弱等等,这些缺陷突出了说明了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才会引起这些不良现象。 1、过度强调智力教育 一句“望子成龙”,让多少家长的目光都盯在了孩子的分数上。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则成了家长对孩子进行填鸭教育的美好借口。由于家里就一个孩子,家长的全部希望都集中到这个孩子身上。由于错误教育理念的支撑,所以孩子成绩的好坏成了家长喜怒哀乐的晴雨表。于是,为了孩子有个好看的分数考上理想的学校,家长使出了浑身解数:请家教,买参考书法、绘画、音乐、作文、英语,家长忙的不亦乐乎,却忘记了孩子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最需要的是什么。 2、道德培养的缺失 虽然现在国家在推行素质教育,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也没有全是学历加名牌。可是,对家长来说,那些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的思维已经在他的脑海里定了性。所以他们认为,学习成绩仍然是唯一认定孩子是否成功的因素。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重视智育的培养而忽视道德培养就成为一种让人担忧的倾向。 3、过分娇宠溺爱 一个孩子一块宝,孩子本来就是家长的心头肉。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把所有关爱的目光都盯在了这一个孩子身上,在给他们诸多压力的同时也给了他

《青少年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 一、填空题 1.形式运算 2.吉尔福特 3.卡特尔 4.效度 5.个别差异 6.执行决定 7.朱智贤 8.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9.智力成分亚理论 10.效度 11.青少年期 12.需要 13.观察学习 二、名词解释 1.测验法: 是指运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个体进行测量,从而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2.同化: 同化就是外界因素整全于一个正在形成的结构,也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3.意志: 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4.顺应: 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5.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是班杜拉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其义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6.第二性征: 第二特征指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第一性征或性激素的影响下出现的男女身体形态的性别差异和性别特征。 7.成熟: 格塞尔认为,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受基因控制的,他把这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 8.生长突增: 在青少年期开始前,身高增加率突然改变,好像一夜之间长了很多,骤然间失去了儿童期体型的和谐外型,这现象称为“生长突增”。 9.焦虑: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当个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的期待情绪。 三、判断改错 1.错不需要改为需要 2.对 3.对 4.对 3.错情感和情绪交换位置 5.错改为:少年和青年初期

独生子女易患哪些心理病

独生子女易患哪些心理病 在二胎政策还没开放之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都会受到家庭的宠爱,独生子女的孤单元素也会增多,也会因此出现很多心理疾病,下面就一起看看独生子女常患的5种心理疾病吧! 1、胆小好哭 整天只与父母打交道,一切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失去了动手能力,也没有与小同伴竞争玩耍的机会,变得胆小、害怕困难,一遇到挫折、痛苦就会哭。这是由过度的保护形成的过分懦弱。 2、神经质,喜怒无常

一不顺心就大哭大叫,发脾气扔东西,表面上非常主观执拗,样样事情自己说了算,否则就吵闹不休,而实质上是情绪不稳定,借机发泄。吵起来胆子很大,离开父母又非常怯懦。孩子所以形成脆弱的感情,是因为大人环境带来了孩子接受不了的刺激,孩子就像玩具一样的生活,得不到自然发展,加上父母不断“灌输”过沉的知识,这都对孩子神经系统的平衡带来危害。过多的“教育”、过多的刻板刺激造成了多得惊人的神经质孩子。 3、性格孤僻 独生子女整天关在家里,与外界和小伙伴很少来往。见到别人家的孩子来了可能开心得不得了,甚至当小伙伴回去时会拉着对方不放手。独生子女心灵的孤独是生活天地狭小造成的。独生子女孤僻的独特性是好自言自语,好像成人一样罗嗦,经常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过了很久,还会向爸爸妈妈问同一个问题。这种追根问底的特点,可能反映了孩子的好学,也许反映了孩子思维的呆板和不易转移。

4、心理早熟 早熟并不是缺点,许多才华聪颖的人都是早熟的。独生子女的早熟具有“小大人”的特点。因为他没有与兄弟姐妹同级心理活动的交往,只得整天与大人打交道。爸爸为什么背着妈妈抽烟,爸爸妈妈为什么吵架,这些本不是小小年纪的人需要了解的事,他都了解,还参与意见。一个4岁的小女孩坐在沙发上评判爸爸妈妈争吵中的是非,让人听起来真要笑破肚皮,可孩子讲起来却一本正经。 5、身体和心理的娇气 娇气往往只被人理解为行为上的撒娇、耍赖,其实娇气意味着软弱无能。现代家长往往忽视耐寒、吃苦、负重对孩子意志培养的重要性,这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可惜的是独生子女得不到方面的锻炼。有人叹息,“现在的男孩、女孩已经没有上一辈人刚强了”,这句话并不是耸人听闻。受了别的孩子的气就跑到家里向妈妈发火,老师要他冲洗厕所就哭鼻子,这都是没志气的表现。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大量增加,引起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由于独生子女家庭情况特殊,家长对这种特殊性缺乏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而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有些人甚至把一些独生子女称为“小皇帝”,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正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大量增加,引起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由于独生子女家庭情况特殊,家长对这种特殊性缺乏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而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有些人甚至把一些独生子女称为“小皇帝”,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独生子女的独特性 国内外对独生子女及其教育的研究结果,几乎一致肯定独生子女的智能是优秀的,而在身体情况、学业成绩、性格特征、社会生活等方面与非独生子女有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独生子女相对非独生子女,智力发展较快,知识面较宽,身高体重达标率较高,但行为习惯缺点较多。至于差别的原因,主要在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教育态度的明显不同。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对独生子女成长的有利条件有: 1、独生子女生理条件比较优越。从遗传因素方面保证独生子女在脑力、体力、智力方面的相比非独生子女总体更为优越。 2、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因而能够尽管满足独生子女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保证了充足的营养和智力开发条件,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独生子女能获得较多的智力激励。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总是能够挤出更多时间陪孩子一起做游戏、教孩子学习、供给智力开发的各种玩具,因此独生子女一般都智力早熟、兴趣广泛、知识面广。 4、独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爱抚。由于充分享有父母的爱,独生子女幼儿容易形成健全的个性,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有利于幼儿智力和才能的发展。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家庭结构的特殊,独生子女家庭往往都存在着家庭教育不当的问题。根据上海市、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在社会性行为方面,存在问题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23-40%。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在教育情感、教育期望、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导致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人际关系聚焦化 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亲子互动来进行的。在传统的多子女的家庭中,子辈除了与由双亲或更多的长辈组成的亲辈之间进行互动,还可以与兄弟姐妹组成的同辈之间互动,孩子在家庭范围内的社会性行为也不仅仅指向家长。但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缺少了多子女组成的同辈群体,原来传统家庭模式中与同辈之间的天然的社会交往行为不再出现,亲辈个体或群体成了独生子女互动行为的唯一指向对象。于是,孩子便成为家庭人际网络的中心,整个家庭的家政规划都围饶孩子进行,传统的家庭伦理规范发生了根本性的倾斜。父母一切都围着孩子转,过分听任孩子的影响,于是,各种各样的“小皇帝”诞生了,与此相关的种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2、过多的宠爱影响独生子女良好个性的发展 对于独生子女,父母都尽量给予一切方面的满足,但是过多的宠爱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和个性发展。过多的食品、过多的营养,容易让孩子养成挑食、偏食、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