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历史教师技能课课堂回顾

中学历史教师技能课课堂回顾

中学历史教师技能课课堂回顾
中学历史教师技能课课堂回顾

中学历史教师技能简报(第四期)

——三维目标的制定和撰写2014年3月21号是杨朝晖老师中学历史教师技能课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的第四节课,所讲主题为“三维目标的制定与撰写”。

进入主题前,杨老师为课前安排了一个小插曲,由历史学科教学研究生孔婷同学用三分钟时间进行一个成语故事讲解,孔婷讲解了“阳春白雪”这一成语的由来,讲完之后,在座同学进行了简要点评,认为,第一,孔婷学姐教态稳重,语言亲切;第二,准备充分,但略显紧张;第三,引入得当,适时适景;第四,讲解具体,通俗易懂。

杨老师点评说,“虽然仅仅是三分钟的课堂小预热,但对教师勇敢站上讲台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我们以后的课将会延续这一习惯,每堂课前有一名同学上讲台预热讲解三分钟,给大家一个充分锻炼自己的机会,机会不多,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锻炼自己。”

随后,杨老师向大家展示了第三次作业的完成情况,摘录了较为优秀的同学的作业作为例子进行展示学习,乔静同学的教学设计是其中的佼佼者,这篇教学设计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多角度进行了设计,最为突出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内容充实,图文并茂,并有学生预设,详略得当,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

乔静同学谈了自己设计时的感想,她说:“这篇教学设计做了两遍,感想有二,第一,必要时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第一遍完成时并不满意,觉得毫无创新之处,所以和同学进行不断交流讨论,这样会得到很多启发,思路会不断清晰;第二,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没有突出本课的核心价值,因此下次设计时必须有一个主线,围绕主线进行设计。”

杨老师强调说,对于教学设计中的核心价值,第一要澄清本课核心价值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将其设计为核心价值,我所要求的其实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脚手架,围绕脚手架去做,慢慢就能体会和澄清一些问题。

之后杨老师让低头静思,用关键词罗列自己在教学设计中的种种困惑,通过分享总结,基本困惑总结如下:

1、核心价值的确定;

2、课堂导入;

3、教学目标设定;

4、资料选取;

5、课堂氛围;

6、衔接过渡;

7、课时安排;

8、学生预设;

9、重难点选择;10、学生兴趣。

杨老师总结说,上节课学习了寻找教学价值,确定核心价值,可能同学们还是没有深刻领会,还是不会确立选择,大部同学的共同困惑在于核心价值和教学目标的确立上,那么如何围绕核心价值确立教学目标呢?如何围绕教学目标确立重难点呢?重难点之间又有什么区别联系呢?这些概念大家还是不太清楚。

带着这些困惑,杨老师给大家播放了北京十五中分校优秀历史教师李鹏老师《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这节课的视屏,杨老师要求大家通过记录,思考,分析,看视屏课例能否解决自己的困惑,并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启发。

视屏结束后,杨老师带领大家共同总结:

王威同学说:“我觉得李鹏老师的史料运用很巧妙,他既能在课程讲解中用到,同时又能把它作为过渡和衔接,用得很彻底,衔接很自然,使课程很完整。”

王霞同学说:“李老师的史料运用很规范,所选史料都会标明出处。”

杨老师说:“你们看李老师整体的语言风格,很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怎么能恰当地选择史料,让学生明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还有什么启发呢?”

陈忠毅说:“体态声音上也值得注意,声音方面很洪亮,吐字清晰,语言逻辑性强,不打结。另外,能通过朗诵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对学生情感的升华有一定帮助。”

大家积极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有以下几方面:

1、史料运用方面。讲课中运用了很多文字史料、形势图,图片资料,运用巧妙,便于理解,利于过渡,注明出处,使用规范,选择恰当,符合学生认知基础。

2、地图运用方面。必要时出示地图,创设情境,形象具体,达到了讲解与理解的很好配合,有利于学生理解。

3、体态声音方面。声音洪亮清晰,情感饱满,语言逻辑性强,文白相间,生动的语言描述和体态,能调动学生情感升华。

4、学情分析方面。老师非常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知道学生想要了解什么,什么时候能引起学生反思,能利用学生已知进行引导。

5、直观性通俗性的材料运用,用数据来反映问题。

6、细节处理方面。对必要的名称、名词进行解释,突出了历史的严谨性。

7、过度衔接方面。不生硬,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8、注重情感互动,讲述中让学生进行换位理解,移情移景,情境还原。

9、时间分配上,大家产生了分歧。有的认为整体上详略得当,重难点也比较突出,也比较完整,能完成课时收尾;有的同学认为最后一部分讲解仓促,时间没有安排恰当,讲不完的话可以安排到下节课。

10、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如地图分析时将古代地名和现在名称,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11、学科价值理解到位。老师首先对学科价值要理解到位,并且对学生有一个价值澄清和价值引领,文科会涉及很多价值观的问题,老师为学生提供一种多维,多元的价值取向,也允许学生多元的思考,同时应该注意对学生错误价值的回归引领。

12、教学目标基本实现。知识点讲解基本到位,过程方法上学生主动参与,锻炼了学生概括分析力,地图分析力,情感态度上,升华了核心立意,使学生最后明白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同学们总结了以上的12点体会,在分析和核心立意时,杨老师还强调了两点,第一,除了“得民心的天下”、“用人之道”,辩证分析法等核心理解外,杨老师还补充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点,这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第二,通过分析项羽的故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英雄史观。

总结过后,杨老师提出,通过这些总结,回归到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来,我们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呢?基本步骤又是什么呢?杨老师分析说:第一步,寻意:备教材,多方整合课程资源。寻找产生教育意义的多种可能性。(本课的内容有多少可以实现教育意义的可能性?)

第二步,破意:不断追问,直到揭示出历史教育的意义。(这些可能性到底能够培养学生什么?)

第三步,立意:备课标,衡量所选内容产生教育意义的价值性,确立中心思想。

第四步,学情研究。整体把握课程,分析学生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可

能产生的认知障碍。

第五步:教学决策。整合、取舍、分层预设

第六步,撰写目标:整合、生成具体有逻辑关系的目标。

简言之,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找“课魂”,寻找核心立意,然后围绕核心立意进行搭建框架,框架搭好进行填血补肉,材料填充,找资料,填内容,选方法,血脉打通找衔接,最后反思完善。

具体到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杨老师提出了三位一体的三维目标撰写,并给出了基本参照结构。如“通过学习……,经历……探究,体验……过程,达到……结果”。

谈到为何要进行三位一体,怎么进行三位一体,杨老师进行了理论上的讲解。三维目标是分开表述的,但不意味着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相反,它们是无法分割的一个整体,能力和情感态度是在过程中实现的,忽视过程,能力、情感态度无所承载,忽视知识,能力、态度无所依托。

备课时还须一个大的结构上的理解,在众多教学立意上进行取舍。有些知识要提前给学生提到,潜移默化地堆其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基础。得民心的天下不仅是这节课会提到,之后的历朝历代也要提到,到时候学生会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呢?比如说刘邦的用人之道,本节课可能是核心立意之一,在之后的唐朝还要提到,学生有了之前的基础,就更容易理解了。

教学目标设定中,还要进行分层预设,这是基于学生的差异性进行的。所有目标中,不同的教学目标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的认知水平,做到因材施教。杨老师让大家回去后对李鹏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哪些是浅层目标,哪些是深层目标。这就是在备学情,根据学生情况,恰当撰写。

最后,杨老师阐述了什么是好的教学目标:

第一,明确、具体;第二,适切、精当;第三,整体、有机;第四,灵活、分层。

课尾,杨老师强调了大家在这门课的学习上,一定要不断进行反思,与自己对话,也与别人对话,不断参照对比,对比他人,分析自己,进行对话式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不断提高。

本次课后作业:1、通过李鹏老师的课例学习,进行上节课自己教学设计的反思;2、重新撰写《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课改反思

课改中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韩春艳本学期我校加大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一学期下来,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都知道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数学课堂更是如此,我们不仅要把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数学学科来说,我们紧紧围绕着“少将多学,精讲多练”这八个字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我的数学课堂也在悄悄地变化着。下面,结合者我的课堂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一、教师思想的转变才是真正的课改。 教师的教学思想主导者课堂,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本学期跟随国培小团队走进了哈市一所幼儿园,四所小学,还听了李洪亮老师的业务讲座,还有两位老师的关于信息技术的讲解。一周的跟岗学习结束了。此次学习让我最难忘的是深入不同学校参观学习,现场观摩哈市优秀教师的课堂。课上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很少听到教师直接就讲解知识点的。课堂上看似教师轻松了,其实课前老师做了许多准备,备课、录制学生微信预习的小视频、制作课件等。这些工作都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十节课自然、亲切、真实,学生饱满的精神状态,完整流利的语言表达,都足以见证学校的管理、教师平时的付出。学生就是一所学校的形象,所以,这几所学校的参观学习,使我感触很深。回来后结合着我校的课改精神,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在教学《周长》一课时,我进行了实践——师少讲生多尝试。我先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

初中、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范文(六篇)

初中、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范文(六篇)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职场文秘网一起学习吧!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 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从1998年至今一向从事初三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光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明白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用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必须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

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状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四、加强中招、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招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应对中招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潜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构成习惯。 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决定等诸方面的综合潜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方这句话吧,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总 结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通过教学实践和实地调查,现就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实施策略谈一些认识。 第一、问题。 1、初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和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而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2、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 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 (1)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服务(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和对历史的借鉴); (2)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注意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不可回避的高考应试教学的关系处理好;(3)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自学所需用资料的介绍。如此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去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呢确实是个难题。 3、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问题。 因为新课程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所以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和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问题,都很难把握。而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并培养能力就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补充,课时就显得严重不足。 4、高考方案问题: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第二、实施策略。 (1)、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是适应新课改的前提 观念的更新是一切创新手段实施的根本。没有新理念、新定位、新角色,只有新课标、新教材、新知识,还是旧课程,没有新成效。为此,应该重点转变三个方面观念:一是转变对新课程的认识,即用新思维、新方法,不能守着旧框框、老套套;二是转变自身角色,由传授者变为启发者、引

我的课改反思

我的课改反思 【摘要】作为一名班主任,作为一位一线教师,我知道自己肩负着多重的任务。为了让学生的生命绽放出力量,为了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我们就要加快课改的步伐,并且在课改中不断地反思。 【关键词】班主任;课改;反思 随着全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校也加快了课改的步伐,出台了相应的课改措施与方案,作为一名班主任,作为一位一线教师,我知道自己肩负着多重的任务。为了让学生的生命在新的课堂里绽放力量,为了让学生在新的课堂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那么就要走课改之路。 1 首先转变观念,我们要坚信,课改是正确的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因此,为了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在开学之际,在领导的组织和带领下先后到了新圩中学和文华中学听课,学习,还听了专家报告,通过学习、讨论和反思,我对新课改有了初步的认识,深刻地感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与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课堂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所以,在课改中,我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转变;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合作者,把学生参与教学,探究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由于我认真学习课改资料,到文华,新圩等成功学校现场观摩,积累别人的先进办法,形成自己的课改理念与模式。一开学,我马上进行小组建设培训,先开组长会议,我套用杜郎口校长的话“我们班的课改成在组长,败在教师”作为组长首先要行动起来,组织本组的成员独学,促进对学,有不懂的问题在本组中群学,还是不懂的、或是一题多解的,或有争议的题就板书到本组的展示台上展示,我认为小组建设很重要,组长的作用更是关键,我对组长进行反复培训,鼓励,教育他们既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帮扶,不要恶意攻击。培训好组长是我作为班主任对班级建设的第一步。但是,尽管我经常开组长会议,如我们班的奋斗组,因为经常落后而对本组荣誉表现得无所谓,尽管组长有心“力挽狂澜”但组内成员由于懒惰加上基础较差经常不合作,致使组长“心力交瘁”,成为落后一组,一旦有些组放弃也影响到其他组的情绪,其他组的组长有时也会只顾自己学会而忽视了合作,因此小组建设仍有时流行于形式,因此我要制订相关激励方案,重新任命小组长,把小组建设这一块先做好,做活。 2 我制订好相关的量化评优方案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在历史教学的路上,我们不应是“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华山旅游,而应是“边 走边看”、“经常回头看”。看出点门道,以便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去“伪”存“真”,使我们 的历史教学精益求精。 下面通过我对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教学的回顾和反思,与 同仁们一起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历史课堂教学实践。 一反思我的课堂提问 我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的屈 辱史,同时加深对清政府腐朽、落后挨打的理解,我先后展示了圆明园胜景图、被侵略者破坏后的圆明园遗址图。问:“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清政府怎样的历史现象?”教室里鸦雀 无声。我又引导说:“前一幅图是胜景图,后一幅图是残迹图,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 们的想法还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我把期待的目光聚焦到班里的“历史头号人物”科代表身上,科代表沉默得有点紧张,我感觉有点失望了,只好自问自答,草草收场。 反思这一幕,我的失误,导致了学生该讲时不讲而鸦雀无声。第一,我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提出的问题过于生硬、抽象,初中学生观察两幅图可以直接感受到圆明园的繁荣和圆明园所遭的浩劫,部分学生能得出“清政府腐朽落后挨打”的结论,多数 学生不能由表及里去思考问题,设问没有分层,缺乏梯度,学生思维达不到那么高。第二,我凶神恶杀的表情、急躁易怒的个性,扼杀了课堂应该有的民主、自由、和谐的气氛,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好学生不敢说,中低层次的学生不去想。考虑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设问必须创设问题情境。首先,层层设疑,提问要有梯度,怎么分层,分多少层?这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学情综合考虑,因材施教。其次,我们 引用的材料要直观、有趣,与课标要求相适应,向学生多方面展示历史事实,创设问题情景巧妙设疑。最后,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在,因此问题的设置也应结合现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反思我的课堂讨论 我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为了贯彻新课标,我决定玩点 新把戏,更新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对我的课堂教学形成的类似于“审美疲劳”的“课堂疲劳”。上课开始,我出示了三则材料让学生讨论: 1、清政府为什么要拒绝英、法等国“修约”的要求?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 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 入手: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 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 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 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 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 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 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 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 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

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 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 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 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 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以往 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的。培养创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 富的想象力。怎样培养呢?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 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鼓励学 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 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练习。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 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 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 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精选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 一、眼中有高考 高考是学生考,但离不了老师的引导、指导,所以要让学生考得好,首先老师引得好,“引”的关键是老师时时眼中有高考,事事围绕高考转.我们的做法是: 1.合理安排高考复习时间 为了保证高三有充足的复习时间,在学期初,我就结合以往高三辅导经验,按市统考要求,拟定了三轮复习计划,力争做到一轮夯实基础,二轮狠抓提高,对于第三轮复习,“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补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逐步提高学生成绩及能力. 2.研究高考收集高考试题 高考结束后,我们注意收集各地高考试题,并把它们与前两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分类分章整理,仔细研究试题特点,做到心中有高考、心中有试题.在教学过程中,随进度和教学内容适时调出使用,这样学生既熟悉了近年的高考难易程度新颖程度,对高考不再那么恐惧;同时还可排出一些刚考过的考点,减轻复习的负担. 3.关注社会热点以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去解读热点,编制热点小专题.不过,一些特别热的点往往命题时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复习中也不要太强调,以免淡化对其它基础的掌握. 4.团队协作备战高考 这里的团队包括教师团队,更包括教师与学生的班级团队.与备课组的教师共同研究、分工协作备战高考;与学生多沟通,对学生多帮助,多留时间给学

生,大家齐心协力奔高考. 二、学、练为高考 为了让学生考好,就要让学生把知识烂熟于心,还要让学生把知识用得得 心应手. 1.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一是要将课本读“薄”,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题的前提下,有选择、有针对地将课本里大量的阅读文字和不少孤立、静态的 陈述性语句,以及夹杂在字里行间的相当部分的修饰性词句果断删减,减轻学 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 二是将课本读通,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探求章目、子目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有针对性地自编试题就非常重要和有用.这类考题考查内容主要是与市 诊断考试以及高考同步,试题形式与高考题相同,检测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在每一次诊断考试前准备多套,集中训练,效果很好. 3.考前强化训练高三的考试有点多,综合的月考、学科的单元考、专题考,似乎一个都不能少.但我认为学科检测在日常应减少一些,以增加学生阅读教材、领悟知识的时间. 三.心中有学生 1.赏识、尊重学生 与直属校比较,我们算是二流的学校;与理科生比较起来,我们的学生绝 大多数是三流学生.整理知识体系、记住该记的知识点、有不错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对他们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赏识学生的微小进步,理解学生的一次次的失败,会让学生心理上更能感受学习的快乐与兴趣.

中学课改反思

中学课改反思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自2002年随着国家课程标准的颁布,课改便如一缕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课改赋予了我们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一切从头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我校响应太原市及小店区关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活动的号召,积极按照太原市“343课改模式”和小店区“133区域课改活动”的精神与要求,认真组织了一系列围绕课改的活动——山东昌乐二中经验交流、杜郎口中学教学经验的讨论、赴河南永威学校观摩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华东师大、昌乐二中专家的培训学习;从2012年4月开始,与四十七中共同探讨新课堂教学模式,与2012年6月份,形成了联盟校“三要素六环节”模式,在学校内部先后进行了理论学习、课改动员、课改试点和理论完善等步骤,并且从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在学校内更大范围推广运用“三要素六环节”模式,期待取得理想的成果。 一、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最根本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主要、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学会求知的方法比求得知识本身更重要)、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尊重关心他人,学会与人分享,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没有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从课堂改革入手,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模式的构建切入,华泰中学目前推行的“三自”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汲取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校教学模式的精华,对学校过去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和完善,是科学的、动态的、发展的教学模式。 “三自”课堂教学模式即“自学、自展、自评”课堂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课堂教学的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搜集和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公开课(1)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素质教育目标进行的。历史学科要适应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要提高效率就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历史课往往给人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所谓“贝多芬”(背多分)就是这样来的。学生背得多就可考得高分,这样历史课成为历史只是的单一传授用心记,教和学又基本上变成了机械灌输和死记硬背于是上课时出现了学生做其他科作业的,打瞌睡的,还有一些学生在下方笔聊的,即便有的同学机械的记下一些历史知识,但过不久,也全面还给老师了。怎样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呢?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用心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创造性。历史学科因其资料庞大时光久远,即逝性强的特点被人们当作死记硬背的副科这一偏见造成负面影响。使学生对历史科目不够重视和失去兴趣。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上,要点燃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让

学生在简单,幽默,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仅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简单愉快的学习环境,还就应加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仅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是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透过对教法学法指导进行反思能够让老师找到一种更适合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从而好学。同时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哪怕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攒美,都会给学生以激励,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 透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用心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我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用心性调动起来,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透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和主动性,到达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此刻新课程实施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反思心得体会范文

一、基于“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任务分析是介于“确定教学目标”和“确定学习者达成其教学目标的原有水平”这两个环节间的一个重要教学设计环节。任务分析的结果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任务分析的结果,揭示了学生从起点状态到终点目标,需要逐步习得的使能目标。据此,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的任务以及学生学习的结果状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的,对教学活动能够起到切实的统领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任务分析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结合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从课标、教材、学情、目标四个方面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进行了研究(详见教学设计),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建构了基本的教学框架。主要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对比研究了现行的五套教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起点能力,对教材进行了重构,将本课的终点目标确定为“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实现了教学设计的创新。 2.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加涅的学习结构分类理论和“九大教学事件”,设计了四个模块的教学。第一模块:模拟投篮,引入课题;第二模块:模拟小船过河,建构概念;第三模块:理论分析,探究方法;第四模块:实例研究,反馈评价。 3.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讲授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情景分析、问题教学、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的逻辑性,教学活动重视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师生互动融入科学态度的教育。力求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有所涉及。 二、课堂教学的准备与实施 按照学校“健康课堂”的总体设计,从“教”与“学”两个方面着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备课组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了四次试讲和三次专题讨论,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打磨: 1.教学设计的创新点:从突出核心素养和教师教学特长两个方面考虑,形成了重构教材的主要方向; 2.教学难点的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探究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在研究了大量教学案例和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形成了学生小组活动形成基本印象、抓住物理本质层层诱导的策略; 3.学生活动的组织:结合“健康课堂”的界定,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课堂”,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设备、电子课件等),开发简便易行的学生活动(如改进教材小实验),此外,还在学生活动的指导方面进

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王秀英 当前的课程改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而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与教学以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公民为根本目的他们向往与追求真、善、美,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或者说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其中,科学精神主要表现为坚毅、严谨、求真、求实,怀疑、批判、创新精神;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能和谐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为本、热爱生命,尊重人格、人权,讲究人性、人道。体会最深的是,一旦接触到教学实际,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一组组关系错综复杂,真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无疑,坦然面对、正确理解、尽快理顺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就成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那么,哪些关系是首先要去理顺的呢? 我通过学习《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历史课程研修标准》,高中历史教学的灵魂在于:通过师生共同体验、探讨、领悟历史,从而大力提升师生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这是搞好历史课改与教学需要抓住和理解的关键问题,也是广大历史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认识中摆脱迷惘、走出困惑的指路明灯。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人们的操作有可能是充满个性、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但只要是符合我们培养人的根本目的,其行为就应该肯定,否则,就应当反思与改进。 一:领会课程理念,改变旧观念。 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创新意识。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三点反思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三点反思 我对新课程改革理解还颇有限,但我认为无论是“老课程”,还是“新课程”,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以最快速度适合新课改教学,要时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反思自己每天到底在“教什么” 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离开知识的更新谈理念更新,只能是空谈。语文课程改革,其根本应该是知识的除旧纳新。在所谓新理念、新名词持续涌现的同时,如果不填充进相对应的准确合理的新知识,那么,所谓的新课程改革也必将难以有大的成绩。所以,我以为改革的重心不是“怎样教”(教学法),而应该是“教什么”(教学内容)。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但当前的中心任务,无疑应该是标准的实施。实施,意味着获取成功;而成功的标志,是目标的有效达成。如何达成目标,关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问题,也就是‘教什么’的问题。”他又很焦急的说到:“因为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工作的重心放在目标的研制和新理念的提倡上,客观上对新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建设一时难以兼顾;也因为存有着一些模糊乃至错误的理解,导致对语文知识纳新工作的有意忽视乃至回避。”同时他有清楚的看到:“这种处置方式(指将选文处置为“样本”,并采用孤零零选文或略加指引的编撰策略:引者注),实际上是使语文课程内容直接融化为语文教学内容,‘教什么’全凭教师依学生所遭遇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现场产生,‘教什么’的得当与否几乎完全依赖于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对学生需要什么的诊断水平。……任何听过几堂语文课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教学中出毛病最多的,正是由教师苦思冥想所‘成就’的‘教什么’的‘内容’。”同时面对新课改的现实状况,他又热切的企盼:“既然已经越俎代庖,既然现在还不能不越俎代庖,那么对自己持之以‘庖’的要求,就应该自觉而严格。” 已有很多的包括王荣生教授在内的专家多次说到语文教学要首先注重“教什么”的选择上,并从学理上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在这里作为后辈后学的我没必要再鹦鹉学舌,教师们能够去找相关的书来看。我只想说:“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每天在课堂上总要、总在“教什么”,如果我们对自己所教的那些是否准确、是否合适都不去作学理上的反思,那我们只能是一个浑浑噩噩“混饭吃”的教师,也永远无法真正参与到新课程改革当中去。 二、反思自己想教的与所教的与学生实际所学到的是否一致 上课前教师当然要备课,备课时自然要确定教学目标,然后走进课堂上课,上完课后我们似乎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目的达到了。正如一位教师上完课后说课时所说的那样:“本来备课时我还安排了另外一个学生活动的环节,因为时间不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临时放弃了。”是的,我们常常更多的注重“目标是否完成了”,而有意无意的忽视了“目的是否真正达到”。不过一考试后发现,当初自己在课堂上所讲的那些,好多学生还是不懂,然后我们就开始抱怨:“现在的学生啊……”王荣生教授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很简单的比喻修辞从小学学到高中,还是有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呢?我想,其中的原因当然有很多,

2018中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3篇

2018中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3篇 第一篇 三个月的的地理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以下是针对自己这三个月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我们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性和想象力。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发散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

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自己对气温变化的感受的,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自己身边的地理,进而去思考其变化与差异。 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课前抽查,查找问题,找准切入点。要增加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加强备课,研究每一节课的地理主干知识和考点内容,针对主干内容和考点内容设置情景,找准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缓判断,留给学生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思维方法,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交流讨论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少讲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第二篇 期中考试过去一段时间了,学生又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通过期中考试,有的学生斗志昂扬,有的学生充满失落,安抚学生的心情非常重要。八年级有一个学生的改变尤为明显,他的名字叫**,从一开始我六年级带他们班主任时,他的成绩并不好,身体素质和心里素质比较差,经常生病,等到八年级我重新带他们物理时,他对物理充满信心,在做实验室时需要选实验小组长,他特别的想当,并且班里的同学说“这是他的愿望,他从来没当过小组长”,听到这句话时,我的感触特别深,对于差生他们也有当组长的心,现在按学习成绩分小组长的方法是否正确,这是否扼杀成绩差学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3篇)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3篇)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的指正和批评!以下是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欢迎阅览!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1】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几年的历史教学,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教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

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教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2】 世界历史已基本教完,在复习之际,回顾世界历史上的五次瓜分,浅析对五次瓜分的理解与总结。 在人类历史上,列强对世界的几次主要的瓜分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5世纪-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对世界的瓜分。 1494年,葡、西两国签定了“托尔德西里雅斯条约”,规定在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加处,自北极向南极划一条假想的分界线。此线以东新发现的土地归葡萄牙所有,以西归西班牙占有,此即臭名昭著的“教皇子午线”。1529年,西、葡两国又在萨拉哥萨签订新

初中英语课改反思精选(教学方案)

( 英语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初中英语课改反思精选(教学方 案) Learning English is conducive to making friends, chatting or working together with foreigners, and learning English is very useful for traveling abroad.

初中英语课改反思精选(教学方案)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回顾一下通过一年多以来,学习新课改后在英语教学工作中所得到的一些体会。 一、如何教学音标 《新目标英语》中没有突出音标教学,但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单词,改变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的现状,我们必须进行音标教学。 我认为可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这里所说的集中,即

首先运用3个左右的学时集中识记26个字母,这期间穿插一些日常英语用语和简短易学的英语歌曲;其次,用2-3周的时间进行字母、音素和音标的教学,教学的重点要放在了解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自在拼读单词中的作用,完成48个音素、音标及其相应字母、字母组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过发音、拼读开口关。同时,结合教材生词表上的单词练习拼读,掌握用音、形、义相结合的正确方法识记单词,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拼读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然后是分散教学,即按照教材所编的教学任务施教。以达到在教学中进一步分散巩固前面所学的字母、音素和音标,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并进一步对学习英语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如何教学词汇 《新目标英语》词汇量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我们又必须让学生掌握,否则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靠讲解和机械操练掌握词汇的方法是不行的。尤其在当前乡镇中、小学英语脱节,词汇量大,教学任务重的形势下,我们应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历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文科课程。本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本课程不仅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还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新课程、新内容、新理念和新要求,这对教师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新的挑战。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问题的探讨以及一些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反思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其中案例研究比较重要。“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我在设计《生活在社区里》课堂教学时,首先自问:如何引出“社区”的话题呢?于是设计以“我的家在哪里”引出“社区”的话题。又问:在学习“社区”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和哪些意识和观念呢?又设计了对“多种多样社区”的介绍,其中包含的知识、技能和观念,如学会阅读和绘制平面图、初步了解社区类型的形成和发展、关注身边小区的建设等。再问:怎样使学生的视野由自己熟悉的家庭导向身边的现实社会,启发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环境呢?在此过程中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和能力呢?于是设计了要求学生“画一幅你家所在社区的平面草图”,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描述所在社区的环境和生活”,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如何制图的情况下,每人画一张家庭所在地的平面示意图,并在课上进行展示,由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在讨论谁的地图看得明白、谁的看不明白的过程中,发现了地图应必备的三要素。这时,我再系统地对地图的绘制和阅读技能进行讲解和指导。 经过分析,我得出如下结论:在讲授地理事物时,其一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其二,应将地理图表转换包括图文的转换、图表的转换、分布

(完整)初中科学教师教学反思

初中科学教师教学反思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科学学科的学习实践中,把反思能力的培养与初中《科学》这样一门本身以科学探索、实验为知识获取手段的学科有机的融合,更能体现它的优越性。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中科学教师教学反思,欢迎参考。 初中科学教师教学反思篇一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听学生说:能听懂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例题和相关知识,但自己做题时却无从下手,也就是不知道应用哪些概念,定律等。有时勉强应用某一知识,但并不了解应用这些知识的根据,方法和目的。这就说明学生没有真真地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不但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步骤,更重要的是把解题过程中大脑是如何进行思考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了解教师解题过程中是怎样思考的。如:思考什么?思考的方向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调整方向等一系列思维的方法。把教师内隐的思维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刻记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思”与“问”相结合的好习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的密切辨证关系。告诫大家在学习中要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科学

课程并不象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科学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科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科学问题的能力等。 初中科学教师教学反思篇二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科学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因此,我们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认知过程。 首先,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洋思理念”要求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

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么上?优秀的高中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对照上述历史课“四性”,反思目前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 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加强史实教学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史实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形象。再次是补充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细节越清楚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历史教师要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例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时,给学生讲了胡适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适得到一块上好的鸡血石图章料,决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师傅,刻“胡适之印”即可。篆刻师傅认为胡适是白话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话写文章的大家,影响这么大,怎么刻图章还用“之乎者也”一类的字,于是自作主张地把“胡适之印”改刻成“胡适的印”。三天之后,胡适收到印章,发现上面刻的是“胡适的印”时,哭笑不得。通过这个事故学生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重大 影响印象非常深刻。 二.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与方法 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识视为真理,奉为神圣,要求学生死背史实和结论,质疑意识缺失。 基本史实和历史结论构成历史的陈述性知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即二重性。客观性指史实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结论的主观性。历史结论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史实是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历史真实,可能个别史实也是谬误。历史结论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我们更需质疑。例如,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而今帝国主义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们还要学习借鉴。再如,经济危机在旧教材中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哪个国家能逃脱经济危机的厄运?还有,在旧教材中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是否客观、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