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变色龙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117131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变色龙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117131

变色龙

导学目标:理清奥楚蔑洛夫“变”的过程,把握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把握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的作用

感受批评现实主义小说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点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介绍变色龙:蜥蜴的一种,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

2、19世纪末,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的俄国著名批评现实主义(揭露批评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小说家契诃夫以“变色龙”为题,创作了世界短篇小说中的一部不朽名作。

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思考:“变色龙”在文中指谁?他被称为变色龙的原因是什么?

答: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根据形势变化反复改变自己对案件的裁判,如同变色龙一样。(板书:变色龙——奥楚蔑洛夫)

2、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一共“变”了几次?完成表格

原因对小狗对赫留金

起初听赫留金

申诉,

不知狗主

人是谁

野畜生,疯

狗,把它弄

死好了

肯定赫留金

被狗咬

了。

一次变有人说好

像是将军

家的狗

它是那么小,

它怎么会咬

着你的?

你那指头一

定是给小钉

子弄破的。你

们这些鬼东

西。

第二次变巡警说不

是将军家

的狗

下贱胚子赫留金,受了

害,我们绝不

能不管

第三次变巡警说是

将军家的

名贵的狗。狗

是娇贵的动

你这混蛋,不

用把你那蠢

手指头伸出

来!怪你自己

不好

第四次变厨师说不

是将军家

的狗

野狗,弄死它

算了。

第五次变厨师说是

将军哥哥

的狗

这小狗还不

赖,怪伶俐

的,一口就咬

破了这家伙

的手指头!

我早晚要收

拾你

3、奥楚蔑洛夫每次变化的依据是什么?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变化的依据:狗主人的身份

变的是对事实的态度,不变的是他的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卑劣人格。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奥楚蔑洛夫“变色”的本领高强吗?圈划文中的句子谈谈你的见解。

四、拓展延伸(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奥楚蔑洛夫在变色时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省略号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五、新得困惑(学习得失,自我小结。)

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刻画了赫留金和观众形象,揭露他们猥琐庸俗、顺应时势的痼疾,不仅映衬了沙皇警官的专横和善变,而且展现了小市民的劣根性,促使人们正视现实,客观上显示了这种劣根性不改造,社会就无法长进的思想意义。

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教案人教版

7 变色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契诃夫及其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重难点) 3.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民网莫斯科2015年5月19日消息,根据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俄国19世纪末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著名作家契诃夫同名小说《世人看不见的眼泪》改编的电影即将拍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变色龙》就是该作家的又一力作,让我们带着对这位大师、巨匠的无限崇敬,走近他、走进他的作品吧! 二、预习展示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同时又是一位喜剧革新家,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变色龙》写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2.识记字音字形,理解重点词语。 盛.满(chéng)胚.子(pēi)咳.嗽(ké) 恐吓.(hè) 赔偿.(cháng) 中.看(zhōng) 戳.(chuō) 戮.(lù) 筛.(shāi)子 恐吓: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离奇。 无缘无故:没有原因。 荒谬:有荒唐错误、非常不近情理之意。 3.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反复(变化)判了几次?都是怎样判的? 明确:奥楚蔑洛夫处理了六次:不是将军家的狗时,狗是疯狗、下贱胚子、野狗;是将军家的狗时,狗是那么小、名贵的、怪伶俐的。 4.奥楚蔑洛夫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狗的主人是谁。 三、合作探究 (一)理清故事情节 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 明确:首饰匠赫留金被一只狗咬伤了,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这件事。一开始,警官答应要处死这只狗,严惩狗的主人。但当人群中有人说这是将军家的狗时,警官立刻换了脸色,

部编人教版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教案

6变色龙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情节,把握文本内容。 2.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该形象把握“变色龙”的含义,感受其社会意义。 3.学习本文所运用的对比、夸张手法,体会文本运用此类手法达到的讽刺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变色龙是什么吗?(展示变色龙图片) 变色龙是一种生活在热带森林中的爬行动物,样子十分奇特,它最大的特征是能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颜色,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不过,今天我们的任务可不是认识这种动物,而是认识一种像变色龙一样的人。大家也许会问,难道人也会变色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的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

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 作品背景:《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在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在这个时代,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目标导学二:阅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故事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明确:故事围绕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探究狗的主人是谁展开的。 2.小说中,随着“狗的主人是谁”的猜测不断改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和裁断也左右摇摆,请你结合课文思考探究第一题,梳理本文故事情节。 不知是谁家的狗——错在狗——弄死狗,惩罚主人 将军家的狗——错在人 不是将军家的狗——错在狗——教训狗及其主人 也许是将军家的狗——错在人 不是将军的狗——错在狗——弄死狗 是将军哥哥的狗——错在人——恐吓赫留金 目标导学三:分析文章,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1)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触摸感悟(27分) 1.下列各项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安其居,乐其业”是《老子》里的语句。 B.“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是《庄子》里的话。 C.“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是老子说的。 D.“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是梁启超说的。 2.根据课文填空。(8分) (1)《敬业与乐业》中,作者说:“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试举例加以说明。 (2)《致女儿的信》中,作者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怎样理解这句话? 3.下列用词造句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酝酿:这次班会经过大家的充分酝酿,组织得非常好。 B.拮据:她的性格十分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常常拮据不安。 C.怂恿:在朋友的极力怂恿下,我决定今年暑假去西藏旅游。 D.精致:文具店里摆放着几个精致的笔盒,我很想买一个。 4.同样一句话,说话时重音不同,强调的意思也不一样。按照括号里的要求,下面这个句子应该怎么说?请你用着重号(·)给它标上重音。(3分) A.你为什么这么高兴?(询问原因) B.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强调程度) 5.下面这个病句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请你改好它。(每种改法只能改动一处,不得改变原意)。(4分) 近日,有关部门发出紧急通知,严禁一切猎捕、出售、收购果子狸和其他野生动物。 修改 (1) 修改 (2) 不超过55字(含标 6.请把下面的一项关于乘飞机的规定压缩为一句话。要求符合原意,不超过55字(含标点)。(5分) 乘坐国际民航班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乘坐国内民航班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 查。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他们携带的行李物品,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检查时间在登机之前。经过有关部门准许的,可以免予检查。 7.下面的诗句中,体现诗人积极人生追求和无畏探索精神的一句是( )(3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变色龙 教案(完美版)

2021年春季2021年春季第二学期人教部编版(统编)语文 变色龙教案 [教材分析]: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 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也即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独特 之处。 教读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抓 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 导学生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以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 学生深透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 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德育目标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 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契河夫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取胜,语言有显著的特色。课文 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 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激疑探究法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理解课文 思想内容。同时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 格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第二单元测试题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等级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A. 轻觑.(qù)濡.养(rú)矗.立(zhù)气吞斗.牛(dǒu) B. 麾.下(huī)窗棂.(lín)妖.娆(yāo) 一抔.黄土(pōu) C. 亵.渎(xiè)摇曳.(yè)箴.言(zhēn)惟余莽.莽(mǎn g) D. 恪.守(kè)娉.婷(pīn g)飘逸.(yì)自吹自擂.(lèi)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陨落强聒不舍心无旁鹜红装素裹 B. 愕然十拿九稳怒不可遏形销骨立 C. 遵循鸠占雀巢随机应变相得益彰 D. 嬉闹扭捏作态言行相顾一代天娇 3. 选出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________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 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寂静敏捷焦躁 B.与众不同沉静敏锐浮躁 C.标新立异沉静敏捷浮躁 D.标新立异寂静敏锐焦躁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作者是毛泽东,词的上片主要写景,词的下片主要议论抒情。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英国作家雨果,代表作有《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我看》选自《穆旦诗文集》,穆旦,原名查良铮,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D.《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词,作者是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盼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979年 3月,上海(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_____,胡风称他为“________”。 (2)这首诗的两个象征性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3)诗中所描述的海员们的两种“盼望”表达了什么?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_____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________________。(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4)而现在,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5)《行路难》中借用环境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②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上升趋势。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合集 变色龙

6. 变色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 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德育目标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戏剧革新家。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新娘》等。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生字新词教学 (1)应掌握的字: 劈开(pǐ)戳(chuō)戮(lù)胚子(pēi)蔑(miè)恐吓(hè) (2)应掌握的词: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非常奇怪,完全不切实际。 洋溢:充分流露。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娇贵:看得贵重,过度爱护。 四、理清故事情节 1、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断进行艺术概括,以此来反映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色。那么,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文章又是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主要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2.学生速读课文,讨论作者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划分课文的段落,了解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目标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制义务教材 九年级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单元目标测试 语文试卷(上册第二单元) 一、基础整合。(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陨.落(yùn )繁衍.(yǎn )恪.尽职守(ké) B、伫.立(zhù)刹.那(shà)怒不可遏.(è) C、睿.智(ruì)忐.忑(tǎn)弥.留之际(mí) D、亵.渎(xiè)惩.罚(chéng)穿凿.附会(zu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你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 蹈覆辙 ...。 B、母亲对我的抚育之恩,至深至厚,刻骨铭心 ....,是我终生回报不完的。 C、我在想像中,仿佛看到你一个人登上舞台,面对上千观众演奏,孤军奋战 ....,实在感人。 D、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 ....的明证。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你第一次干这样的工作,难免不出差错。 B、李明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C、歌坛新秀雨菲小姐当上了本届十佳青年歌手的荣誉称号。 D、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4、根据文段内容,在文中横线上补写一个支撑句。(3分) 我体会较深的是要用文学的眼光来观察事物;观察中要有感情。同样是写白杨树,茅盾笔下的《白杨礼赞》就技高一筹,写出了当时人人眼中皆有、然而却人人笔下均无的“白杨树”,成为青少年必读的名篇。同样是游西湖,苏轼眼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别具匠心,脍炙人口。同样是写观楼,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记》就超过了所有描写岳阳楼的诗文,成为千古绝唱。同样是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 (1)

2020年春季部编版 变色龙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题。 2、学习本文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能利用自身的特性保护自己,变色龙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可以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的颜色,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经有一篇小说就借用变色龙这种动物来描写一位堂堂的警官,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契诃夫一同走进他的这篇讽刺小说《变色龙》,去认识他笔下的这位警官。 二、介绍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先找学生读屏幕上的生字,之后齐读2遍加以巩固。 醋栗咳嗽胚子崽子伶俐魁梧 四、简介作者: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之后教师归纳总结,屏幕展示,学生朗读。(大屏幕出示) 作者: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巨匠,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五、整体感知:请学生帮助老师断案: 一个首饰匠拿着烟头去戳一条小猎狗,结果被狗咬了一口,一个手指头被咬伤,现在狗被抓住,只是此时还不知道狗的主人是谁,假如你是一位警察,你怎样处理这桩案件呢?(学生活动)这时你旁边突然有人说这条狗的主人是一位将军,你又将做何处理?(学生活动)其实这个案件不不难处理,但就是这样一桩简单的案件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俄国却让一位警官丑态百出,让人啼笑皆非,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学生读课文,同时在书上圈点勾画相关信息,教师巡视,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情况加以适时的引导)(屏幕出示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全过程。 2、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案的过程中有几次变化?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变?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学生活动,教师选择板书如下) 是将军家的狗 奥 2、小狗 4、名贵 6、伶俐 楚 蔑——————————————————————————→ 洛 夫 1、疯狗 3、下贱胚子 5、野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关雎》) 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④________________,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⑤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⑥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沁园春·雪》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困厄,但也有看不完的白桦林。你不必羡mù别人的成功,也不必灰心,丧失了自我。如果一个人终日闲游浪荡,不遵循社会准则,轻觑事业对精神的儒养,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那么,精神小屋就会鸠占鹊巢,李代桃僵,他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你能恪守“敬业乐业”的不二法门,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羡mù( ) 轻觑.( ) 鸠.( )占鹊巢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3)“恪守”的“恪”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代桃僵”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把文中的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艾青原名__________,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富有代表性的诗人。他是以《________________》这一力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变色龙第一课时

《变色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了解俄国沙皇警犬的丑恶灵魂,认识沙皇统治的腐败和黑暗。 二、学习运用精彩的对话刻画人物,进一步理解和学习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写作方法。 三、理解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一、本文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这一典型形象的。教学本文应采用分角色朗读,从不同的语调、停顿、语气中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以便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重点: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有条件的可将本文改编成课堂剧或小品,以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理解。 四、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与时代背景;阅读思考;学习运用对比进行讽刺。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作者:(引导学生看课文前的“阅读提示”) 二、时代背景: 《变色龙》写于1884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生活中的一种应诅咒的现实。 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革命浪潮冲击着沙皇的专制统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们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革命运动服务。本文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三、自读指导 (一)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二)自读课文,提示阅读要求:(出示小黑板) 1 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 2 文章可分几部分?那几段最能表现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 3 文章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4 试从文中找出有关细节描写的部分,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三)讨论后明确: 1 本文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2 根据短篇小说的情节特点,本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这一案子的发生。(开端) 第二部分(6—27 段)是全文的重要部分。作者以极其辛辣的讽刺手法对奥楚蔑洛夫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文学常识归纳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文学常识归纳练习 6《敬业与乐业》语文常识及练习 (一)生字词听写注音。 禅(chán)师征(zhēng)引蛀(zhù)虫赦(shè)免精徽(huī)旁骛(wù)秘诀(jué)佝偻(gōulóu)承蜩(tiáo)羡慕(xiàn mù)亵渎(xièdú)浪(làng)荡骈(pián)进妄(wàng)想杜绝(jué)调和(tiáo hé)敬业乐(lè)群断章(zhāng)取义不二(èr)法门言不及义言行(xíng)相顾强聒(guō)不舍 (二)作家作品填空。 1、《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2、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作者的观点和看法;(2)论据:论述论点的依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3)论证:论据论述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可以摆事实(举例论证),也可以讲道理(道理论证)。 (三)据意写成语。 1、敬业乐群:敬业:专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意思是专心于学业,与朋友和睦相处。 2、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断,截取。章,篇章。 3、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

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 4、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5、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谈不到正经的事情。 6、心无旁骛:形容专心致志,一点不分心。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骛,追求。 7、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语言和行为相符。 8、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常识及练习(一)生字词听写注音。 给(jǐ)予赞誉(zàn yù)恍(huǎng)若缀(zhuì)满绸(chóu)缎琉璃(liúlí)珐琅(fàláng)惊骇(hài)晨曦(xī)瞥(piē)见剪影(yǐng)劫(jié)掠赃(zāng)物箱箧(qiè)制裁(cái)眼花缭(liáo)乱不可名状(zhuàng)荡然无存(cún)富丽堂皇(huáng)丰功伟绩(jì) (二)作家作品填空。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三)据意写成语。 1、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 2、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敬业与乐业文章分析: 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其中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①(2~5段)有业之必要。②(6~7段)敬业之重要。③(第8段)乐业之重要。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发展中领略乐;奋斗中感知乐;竞争中体味乐;专注中享受乐。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最高境界。“安其居,乐其业”的本意:使人民安居乐业。提炼成语:“安居乐业”的意思: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 分析感知: 1、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1.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第七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3、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作者在第八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接着,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论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

人教版九年级下《变色龙》优质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九年级下《变色龙》优质教学设计- 《变色龙》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的写作背景;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过程与方法: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树立正直、表里如一的做人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2、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1课时 教学要点:诵读、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蜥蜴图片)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其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

发生的故事。 二、资料助读 有关契诃夫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三、诵读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结合文意解释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沉静:指环境寂静。 魁梧(kui wu):(身体)强壮高大。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荒唐:(1)(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2)(行为)放荡、没有节制。着重于及其荒唐,令人难于理解。 洋溢(yang yi);(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伶俐(ling li):聪明、灵活。 恐吓(he):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径自:副词,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顾自,任意地。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3、自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思考: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文章又是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 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主要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6敬业与乐业 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3.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男主角阿米尔·汗为塑造形象先增肥28公斤再暴瘦25公斤,只为了拍好适应不同年龄的角色。不过,为了一部电影付出如此努力,你们觉得是否有此必要呢?(引导学生稍做讨论) 是的,有必要,因为这正是他敬业精神的体现,正是他的敬业精神,让他的电影一次次取得成功。敬业,不仅是阿米尔·汗独有的话题,在近代,我国思想家梁启超就已经很深入地探讨了敬业甚至乐业的重要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位思想家的演讲稿——《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 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目标导学二: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1.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的语句。 明确:(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 【学法指导】 如果在一段当中出现这样几个词语,如“总之、总而言之、所以说、归根结底”等,这些词语所引出的那句话很可能就表述了作者的观点。 2.在以上观点里面,你觉得哪一句话最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演讲意图? 明确:“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围绕上述观点,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作者首先论述有业之必要,因为“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重要;最后归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 4.请在此基础上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明确:本文行文可分为三个部分,以“总——分——总”为结构模式。先在第一段揭示全篇论述的中心,然后分别论述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与乐业之重要,最后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目标导学三:分析论据,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一)分析有业之必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 教学目标 课后评价知识目标把握故事主要情节,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能力目标体会对话、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通过本文的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及步骤一、课前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新课 由小说《变》导入新课《变色龙》。通过图片介绍变色龙。 变色龙,蜥蜴的一种,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物体颜色的不同而改变。我们用它来比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并欣赏课本剧,要求思考: 这篇小说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一点? 明确: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他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善变, 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2、学生小组讨论: 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的根据是什么? 他是怎样判决这个案件的? (从他对狗、对赫留金的语言以及动作描写上分析)

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奥楚蔑洛夫表面上一直变来变去,实际上有一样东西一直没变,是什么? ⑴学生代表回答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小结并板书。 ⑵师生讨论奥楚蔑洛夫的“变”与“不变”。 在这来回的变化之中,他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不知羞耻的沙皇的忠实的走狗的本质特征不变。 四、拓展研究 课堂小练笔:《狗眼看人》 请你以小说中的小猎狗为第一人称,以小猎狗的感受为出发点,叙说这个案件的处理过程。 五、作业设计 1、完成同步练习册。 2、小说续写。 假若张乡绅拜会范进时,突然报喜人上门说“这个范进并没有中举”,请你联系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态度变化,想象一下此时胡屠户会有怎样的表现? 六、教学后记 【创意说明】 两个板块: 了解常识──读品结合。 研读探究。小说还借助一个特殊的道具──军大衣来表现人物善变的心理。研读探讨小说文本的现实意义,应该怎样为人处世。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测试卷 总得分________ 基础知识及运用 (30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4分) ①解剖( ) ②旁骛( ) ③承蜩( ) ④佝偻( )( ) ⑤骈( )进 ⑥强聒( )( )不舍 ⑦亵渎( )( ) ⑧扶掖( ) ⑨睿( )智 ⑩繁衍( ) 2.给下列同音字组词(3分) ???)捡( )拣( ???)园()圆( ???)淌()倘( ???)废()费( ???)绿() 碌( ???)澈()辙( 3.选出对“度”解释最正确的一项( )(2分) 一年一度 度日如年 审时度势 置之度外 A .超过 衡量 估计 程度 B .次 过去 衡量 分寸 C .超过 安排 考虑 限度 D .次 过 估量 所打算或计较的 4.在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应填入的一组汉字是( )(2分) ________然他已经丧失了明________是非的能力,那么______使跟他争_______得面红耳赤,恐怕也无济于事。 A .即 辩 既 辨 B .既 辩 即 辨 C .既 辨 即 辩 D .即 辨 既 辩 5.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征引 陨落 灵柩 脑羞成怒 B .凌驾 庸碌 谀词 重蹈复辙 C .凭吊 忐忑 垂手 怒不可遏 D .层累 解剖 余 恪尽职守 6.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字,构成四字短语。(2分) ①敬业乐( ) ②断( )取义 ③言行相( ) ④( )留之际 ⑤( )民百姓 ⑥自( )之明 ⑦涕( )横流 ⑧无与( )比

7.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中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2分)爱心是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受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8.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2分) 齐白石的画大体是某植物和一两只草虫结合在一起,植物用意笔,草虫用工笔,那些莲叶啦,树丛啦,①,好像使用大笔饱蘸了墨汁随便挥洒而成;而那些蝉啦,蚱蜢啦,则画得细致极了,那真是②描绘出来的,纤细的触须,虫翅上的脉络,都③。这两种笔墨结合在一起,彼此衬托,④:植物更显得欣欣向荣,草虫更显得⑤。 A.①用墨如泼②惜墨如金③清晰可见④相映成趣⑤生气蓬勃 B.①浓墨重彩②轻描淡写③依稀可见④相映成辉⑤勃勃生机 C.①粗犷豪放②刻意求工③历历可辨④相得益彰⑤栩栩如生 D.①寥寥数笔②煞费苦心③历历可数④相互配合⑤呼之欲出 9.修改下面句子的画线部分,使它和未画线部分形成对偶。(2分) 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水塘中闪闪的碧波,就像锦缎一样。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份试卷中第一小题他花了10分钟的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B.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1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3分) 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___________________,依旧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12.说说下边诗句的意思及其蕴含的哲理。(4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40分)

九年级下册《变色龙》

《变色龙》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课题:变色龙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第七十五中学九年级学生 设计者:郑州市第七十五中学孔臻祎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要求: (1)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教材分析: 本文是九年级下册小说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也即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单元导读要求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学习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学习。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阅读与学习,了解小说的三要素,能初步理清小说的情节,对小说主要人物形象有自己的认知,需要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以了解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但对首饰匠赫留金、围观群众的认知和评价还需要老师深入引导,通过对人物的全面分析,对社会环境的了解,自然而然地了解作者要表现的主题。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与交流理清故事情节; 2.重点仔细研读文中的“变”,了解人物形象; 3.通过研讨赫留金及群众对判决结果的满意度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 试题及答案 来源:语文网作者:匿名 Section targeting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狡黠(jié)强聒(ɡuō)不舍黎民百姓(lí) 媚上欺下(mèi) B.参(cān)差恪(kè)尽职守恼羞成怒(nǎo)气吞斗牛(d?u) C.栖(qī)息重蹈覆辙(chè) 弥留之际(mí) 孤军奋战(ɡū) D.造诣(yì)矫(jiǎo)揉造作刻骨铭mínɡ心涕泗(sì)横流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与原意不符。 B.枘凿:比喻两不相容。 C.亵渎:轻视,瞧不起自己。 D.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敬业与乐业》一文,梁启超阐述了人生与事业的关系。 B.雨果的演讲,是对人类先贤伏尔泰关于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礼赞。 C.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书信形式,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反对女儿早恋。 D.通过书信形式,傅雷劝慰、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高峰。 4、从下边的句子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并改正。(1分) 这是睿智的微笑。这微笑,我在说一遍,就是伏尔泰。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蕴函有哲理的忧伤。 (1)______改为______ (2) ______改为______ 5、在下边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1)以嘲笑对付权贵;以怜悯百姓。 (2)做一个人,我们要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3)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 (4)人能从自己职业中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6、读下面语句,任选其中一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