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化设计的探索和实践_江欢成

优化设计的探索和实践_江欢成

优化设计的探索和实践_江欢成
优化设计的探索和实践_江欢成

浅谈老年大学的发展方向

浅谈老年大学的发展方向 老年,是人生的必由之路。老年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重大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目前我区现有老年人9.6万人,其中城镇户口2万人左右,多数居住在乡镇农村、社区。二十年来,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两级老年大学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遵守党的教育方针 ,积极为老年人的幸福健康服务,办出了特色和水平,全区老年教育事业呈现出了崭新的局面,在构建文明淄川、和谐淄川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展望未来,老年教育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如何在创建“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社会中发挥引领作用,如何为淄川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满怀深情、主动服务,老年教育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自1989年成立老年大学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市委老干部局和市老年大学的指导下,老年大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原来的一间教室、3个专业3个教学班发展到了现在校舍面积2600平方米、拥有六室一厅、9个专业15个教学班的规模,逐步走上了规范化道路。基层老

年大学也得到了同步发展,目前全区建有基层老年大学18所,在校学员多人,离退休干部占学员总数的63%,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创新发展,逐步进入了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新阶段。回顾多年的老年教育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确保了老年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全区各级始终高度重视、关心、支持老年教育工作,党政领导定期听取汇报,加强指导、把握方向,并经常深入老年大学现场办公,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对老年大学工作给予大力支持。老干部局把做好老年教育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指导、帮助老年大学完善教育机制,健全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老年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区老年大学以争创省级示范学校为契机,细化工作目标和措施,把责任明确到个人,使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切实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推动了老年大学规模化发展。为给全区老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我们投资540余万元,对原来的区老年大学进行了重新建设,新的老年大学占地9200㎡,建筑面积达到2600㎡,拥有3个普通教室,三个专用教室,一个多功能厅,一个图书室,能一次容纳600人同时上课,1000余人同时参加室内外活动。去年年初,又投

(完整版)最新小学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科教案.docx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科集体备课教案 年月日 科目综合实课主题活动一课 新授课共 2 课时践活动题型 我的小书包 参加人员 主备人地点 教具布偶娃娃、书办公室 包。 课件等 知识技能 1、认识常用的学习用品,了解它们的用途,学会正确使用; 教 学过程方法2、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能爱惜它们 目 3、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 标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学 知道常用的学习用品的用途,并能正确使用,懂得爱惜学习用品。 重点 教学 懂得爱惜学习用品 难点 教师教法: 教法 学法学生学法: 板书 设计 教法 第一课时 点拨教学法 指导听听说说,了解常用学习用品的用途 1、创设情境,请学生说说书包的用途 师;(出示:书包) 2、指名交流,感受书包的作用; 师:小书包如果真的离开了小主人,会发生什么事呢?(生各抒己见)

学过 引出各种学习用品.(学生说一种,师从书包中拿一种) 板书:学习用品 3、选择一样最喜欢的学习用品,说说理由; 师:这么多的学习用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件呢?老师最喜欢这支红水笔 啦,瞧,它的颜色多漂亮,而且它是我工作中最好的帮手,批改作业,我离不开它,我真喜欢它。唉,你也一定有一件自己最喜欢的学习用品吧,请你打开自己的小书包,找到它,学着老师的样,来向自己的好伙伴介 绍一下。 程 (1)同桌交流 (2)指名大组交流 4、教师小结并补全课题。 教师小结:小小的书包里装着这么多对我们有帮助的学习用品,所以我们 平时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补充课题:我的)小书包呢?(做做:轻拿轻 放) 第二课时 看看、评一评、做一做,学会正确使用和整理学习用品,体验学习用 品的来之不易 1、师:小书包中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它们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方便, 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2、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 学习用品是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爱惜他们.(板书:爱惜) 3、了解如何爱惜学习用品; 师:同学们,通过听一听,说一说,知道了学习用品的来之不易,要爱 惜他们,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4、师:铅笔用完了,要马上放回铅笔盒中,前面说到的书包用时要(生:

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建设我献计 ——大学文化建设的深度调研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响应校团委“决定今年寒假组织开展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以“学习践行十八大,青春奉献闪光彩”为主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党史国情、省情、校情,增长经验阅历,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树立远大理想,提高综合素质。我利用寒假时间回到家乡的高校,通过访谈、查找资料等多种形式掌握家乡高校的发展情况、特色优势、办学条件、校园文化建设等,同时充分考虑我校的实际情况,形成了本篇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希望能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调研背景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承担着引领整个社会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赋予高校新的责任和义务。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作为民族振兴

基石的教育事业显得日益重要,作为教育基地的学校建设就成为重中之重。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深入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造就一大批不同类型的拔尖创新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基地。 我国高校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制度和学术环境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相当差距。加快提升高水平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要坚持走“有特色、高水平”发展之路,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既要体现国情,又要坚持国际公认的标准;既要在可比办学指标上有世界一流大学相当,更要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既要拥有世界一流学科,更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和先进文化。 二、调研方式 1、在寒假期间,走进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等几所家乡的高校,亲身体验不同高校的办学条件、文化氛围。 2、利用同学聚会的机会,了解到全国各地的大学,如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3、通过阅览报纸杂志、上网查找资料,参考《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共河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北京大学精品课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

浅谈老年大学的发展方向

老年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重大的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 目前我区现有老年人9.6万人,其中城镇户口2万人左右,多数居住在乡镇农村、社区。 二十年来,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两级老年大学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遵守党的教育方针,积极为老年人的幸福健康服务,办出了特色和水平,全区老年教育事业呈现出了崭新的局面,在构建文明淄川、和谐淄川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 展望未来,老年教育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如何在创建“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社会中发挥引领作用,如何为淄川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满怀深情、主动服务,老年教育工作取得了新成效自1989年成立老年大学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市委老干部局和市老年大学的指导下,老年大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原来的一间教室、3个专业3个教学班发展到了现在校舍面积2600平方米、拥有六室一厅、9个专业15个教学班的规模,逐步走上了规范化道路。 基层老年大学也得到了同步发展,目前全区建有基层老年大学18所,在校学员多人,离退休干部占学员总数的63%,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创新发展,逐步进入了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新阶段。 回顾多年的老年教育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效:一是

领导高度重视,确保了老年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全区各级始终高度重视、关心、支持老年教育工作,党政领导定期听取汇报,加强指导、把握方向,并经常深入老年大学现场办公,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对老年大学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老干部局把做好老年教育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指导、帮助老年大学完善教育机制,健全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老年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区老年大学以争创省级示范学校为契机,细化工作目标和措施,把责任明确到个人,使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切实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推动了老年大学规模化发展。 为给全区老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我们投资540余万元,对原来的区老年大学进行了重新建设,新的老年大学占地9200㎡,建筑面积达到2600㎡,拥有3个普通教室,三个专用教室,一个多功能厅,一个图书室,能一次容纳600人同时上课,1000余人同时参加室内外活动。 去年年初,又投资150余万元,购置了电脑、音响、钢琴、电子琴、多媒体等教学及服务设施,并进行了校园的美化绿化,不断增强了老年大学的吸引力。 各基层也不断加大对老年大学的经费投入,目前基层老年大学都有固定的学习场所,校舍总面积达到7800㎡,实现了老年大学的规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 2 页,不能加页) (一)理论价值 ( 1)自译活动是一个特殊而显著的翻译现象。由于学术体制与政策的原因,中外翻译史的研 究通常只关注单语作家和译他译者,而且自译本身的相关概念很难做出科学界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自译没有引起翻译理论界应有的重视。通过对自译理论基础、本质特性、运作机制、标准 策略等分析研究,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关注自译活动,确立自译研究的学术地位,从而推进自译理论 与实践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 (2)研究文学自译现状,探究文学自译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廓清自译的概念和内涵。借助 对自译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研究,并通过梳理自译理论,旨在分析出自译这种翻译方式存在的特殊性, 以及发现其对翻译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启示,并希望能指导翻译实践,揭示文学自译在翻译研究 中的实际价值和理论意义。 (3)译者的创作与翻译思想决定着翻译的过程。自译作家的创作与翻译思想在其自译作品中 有着明显体现。自译作家的创作在语汇、句式、节奏等语言形式上对翻译有促进。其创作为翻译提 供了丰富的语汇,特别是在翻译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以前的创作可以为其带来灵感。 (4)自译者的翻译与创作相互影响,相互调和。主要表现为译中有作、亦译亦作和作中有译 等三种情况。由于翻译与创作存有互动,所以译作与创作之间存在巨大相似性。 (二)实际应用价值 (1)研究自译者的自译行为及其自译作品,目的在于分析出自译这种翻译方式存在的特殊性 并揭示其本质属性,不仅能丰富翻译研究内涵,还能揭示自译在翻译理论中的价值和意义。 (2)本项目以文学自译研究为主题,并选取我国著名自译作家林语堂、白先勇、张爱玲、萧 乾等四位自译作家为例,通过考察其个人创作观与翻译观,对比分析其自译作品是如何在各自创作观 与翻译观的引导下得以实现的,试图解释翻译过程即译者是如何进行自译的?自译和译他究竟有何不同? 进而试图揭示同为“环境性转换语者”的自译家们的自译活动有何“共性”与“个性”。 这对推动文学自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对翻译理论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3)在国内翻译领域中,对自译研究较少。通过本项目研究,可以启发更多学者从理论上对 自译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述评 在国外,自译活动历史悠久,国外学者主要在三方面进行了研究: (1)关于自译定义。对自译下过定义的主要有 Grutman( 2004)、Popovic( 1976)、Whyte( 2002)等学者。其中 Grutman 的定义不仅“准确” ,还超出关于自译是否是真正翻译的讨论,深入到自译 更为广泛的层面。他不仅认为自译是“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或者是这样一种行为的结果” ,指出了自译可指翻译过程也可是翻译结果,并暗示自译常常用于文学翻译,还将自译分为即时自译和延时自译两种状态,并强调自译文本的内部互文关系。更具参考价值。 ( 2)双语写作视域的自译理论。西方自译研究一个显著特点是立足双语写作视角,如Fitch (1988)、 Beaujour ( 1995)、 Beatson ( 1999)、 Scheiner ( 2000 )、 Liberman ( 2005)、 Trzeciak ( 2005)、 Hokenson & Munson ( 2007)等。最值一提,Hokenson & Munson ( 2007)将自译文本和 自译者同时并置于西方中世纪以来的社会和学术发展史中,从自译实践活动描述和自译理论分析两 个角度,详述了西方翻译史上自译现象:①首次清晰梳理了西方自译史并科学划分为中世纪与文艺 复兴时期( 1100-1600 )、近代时期(1600-1800 )和现当代时期(1800-2000 )等三个发展阶段。 ②对自译与双语写作进行平行研究,认为自译文本的关系可以视作在一个转化性语者的共同带中,以 文化间代表的方式展现了两个文本间的策略性关系。如果把自然双语者称为自然性双语习得者,那么 自译者则可称作策略性双语习得者。这一视角为双语和自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③从“作者中

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问卷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问卷 您好,非常感谢您参与我们的调查,这是一份针对我校“校园文化”的问卷调查。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该问卷答案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您只需根据自己对校园文化的真实看法作答。 1、性别: A. 男 B.女 2、您的身份: A. 学生 B.教师 C.管理人员 D.其他人员 3、您的年级(如第2题选择非A则本题跳过):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四年级 4、您本学期参加或组织了多少次校园活动: A.没时间参与 B.1~2次 C.3~5次 D.5~10次 E.10次以上 5、提到校园文化,您最先想到是什么: A.学术类 B.体育类 C.实践类 D.文艺类 E.公益类 F. 6、您认为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是什么类型: A.严谨 B.活跃 C.沉闷 D.其他 7、从整体上看您认为我们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A.文化氛围浓厚 B.一般,有待建设 C.人文气息淡薄 D.其他 8、从学生活动方面来看您认为我们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如何: A.团委工作开展的丰富多样

B.学生社团自身发展很好 C.一般 D.很差,几乎没有什么有意义的活动 9、在学术氛围方面您认为我们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如何: A.很好 B.一般 C.很差 10、在教学方面您认为我们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如何: A.好,老师总能让你有兴趣认真 B.一般听下去,水准很高 C.老师作用不大 D.很差,老师上课很枯燥,让人反感 11、师生道德素质建设方面您认为我们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如何: A.素质很高,能体现高校水准 B.素质一般 C.道德水准低 12、硬件建设方面您认为我们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如何: A.很好,场馆设施先进、文献资料齐全 B.一般,基本能满足你的要求,最好能尽快配备 C.很差,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难题 13、在软件建方面设您认为我们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如何: A.经常有名家大师讲学交流 B.学生老师自身言谈举止风范 C.文化活动的开展顺利和谐 D.学校生活民主程度较高 14、您更喜欢什么形式的校园活动:

建构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建构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课程资源的充分体现,更是国家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所在的福安市八一小学,于1996年与武警福安中队共建,是闽东唯一的一所少年警校。多年来,学校以国防教育课程的实施为平台,进行了校本课程建构的大胆实践与探索,朝着自主、有特色的课程改革方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明确“军魂铸人”的总体框架 小学生正处在国防观的形成时期,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笔者所在学校在做好国家与地方规定课程设置的同时,着眼国防特色品牌,通过开设国防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初步掌握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 以学校文化理念为灵魂。“八一人”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砥砺出“育根铸魂、品质人生”的办学理念,孕育了“品德优良、团结奋进、敢于担当、严格要求”的八一精神,秉承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校训,形成了“严谨、和谐、求真、向上”的校风。学校整合校训、校风、办学理念、精神文化等各种资源,为国

防教育校本课程确立了“军魂铸人”的纲领。 以学校办学特色为追求。笔者所在校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警校共建”的军旅文化。学校把优秀的军容、军威、军纪、军风融入课堂,创设了二十多个拓展型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参加某一课程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军旅文化的洗礼。学校所有活动围绕这一特色开展,打造国防教育办学特色,树立学校军旅文化品牌。 以学生素养提升为核心。国防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关心国家建设和发展,具备更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合格的公民。在笔者所在校的国防教育教学体系中,学生通过参观、调查、体验、设计、模拟等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校还根据学生对校本课程包含的科目或专题等的需求,对国防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增减,增强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自主感和拥有感。 二、构建“五位一体”的基本模式 八一小学凸显国防教育特色,打造军旅文化,形成“机制、师资、课程、活动、环境”五位一体的基本模式,构建无缝对接的课程链。 机制创新。课程开发是慎思的过程,为做到“细”“实”“严”,学校专门成立了“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委员会”,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和现有条件,从国防知识、军事技能、国防观念三个方面进行整合,编写出一套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又具备学校特色的军校共建校本教材。学校还以“可爱的军人”为实践活动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军营,创编《童心畅想美丽家园》《少年武警手册》等补充性校本教材。

浅谈集体备课的方法与策略

浅谈集体备课的方法与策略 [摘要]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弥补每位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该备课方式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集体备课;高校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学校坚持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也较好地促进了教师们教学方法的改革,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为了更好地交流学习,我将自己的一些做法叙述如下,供各位老师探究交流。 一、集体备课基本要求 1、学期初,同学科备课组组长协同本组成员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并认真落实。备课组长要按照规定的时间,组织本备课组的全体教师,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体备课,不得迟到和缺席。若因特殊情况,确实不能进行集体备课,必须提前到教导处请假,并安排好备时间。 2、每一个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活动,重点是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及重点突破等带有共性问题的研讨和新课程如何实施的学习培训。制定好一学期的备课计划,确定备课主题,明确集体备课主讲人员。 3、备课组长和教师应施所长,充分利用自己积淀的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教学理论,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积极发挥指导和互动作用。 4、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教学设计要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知识构建的引路人,学会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合理成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尝试,逐步掌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 5、正确处理课堂三维目标,把课堂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备教法、学法和教学重点。改革注重知识传授的满堂灌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活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6、备课组活动要事先做好“三定、四统一、五必须、六备”的准备工作。“三定”:定地点、时间、内容;“四统一”:统一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资料和考查考试;“五必须”:主备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议课教师必须亮出自己的观点;主备课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后形成教学文本预案;其他教师必

浅谈老年大学班级管理-精选模板

浅谈老年大学班级管理 浅谈老年大学班级管理 [摘要]班级是老年大学的基本构成单元。研究班级管理办法,科学搞好班级管理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关键。每一所老年大学都有必要研究这一课题。本文作者希望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三纲五常”的中国式道德管理模式,并通过调研,总结和介绍一些班级管理办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步入老龄化社会后的养老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老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提高,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成为了一种必然。据报道:我国现有离退休人员亿之多。在国内各种模式的养老机构供不应求的情况下,80%的退休老人选择了居家养老。为了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老人们都会在第一时间选择上老年大学学习。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方面这一批老人大部分年轻时受上大学深造的条件限制,现在可以在老年大学实现年轻时的梦想。另一方面老同志可以通过在老年大学的学习过程,结识一些老年朋友,让自己孤独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起来。另外,还有一些退居二线的老同志、精神旺盛且能够有时间提升自己的部分上班族、长期居家的中年女同志,等等生源,也因为各种原因来老年大学求学,使老年大学这个刚刚诞生还没有准备好的新生事物一出现就被推上了历史舞台的前沿,承担起了老龄化过渡时期的历史重任,安康老年大学为了适应历史的要求,今年以来不仅新建了校舍、充实了专科的师资力量。还充分利用了现有条件,尽可能的扩招学员。为了满足求学者的要求,学校通过扩招,现设立了的8个专业系,形成了62个班,招收了近2000名学员。安康老年大学扩招后学员结构复杂,层次参差不齐;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给安康老年大学行政管理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考验。寻找一套适应老年人的学校管理办法,就成为当前重中之重的问题。本文对安康老年大学的班级管理进行了调研和总结。希望老年大学在管理工作运作过程中借鉴。使得这一新生事物能够不断发展,承担起历史重任。 二、在班级管理中系主任应该如何去做 为了很好的联络学员与学校的关系,安康老年大学面对往届毕业生和在职聘用人员中,招募及委派了多位系主任,让系主任代表学校对学员实施管理。在

小学综合实践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有东宋门小学、军王小学、西宋门小学三校进行“综合实践”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 一、活动目的: 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和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资源共享、合作互动的有效途径。围绕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整体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熟悉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使教师的备课逐步适应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紧紧围绕“自主、合作、探究”这条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活动形式: 1、集中讨论。在集体备课会上,主备教师作“中心发言”,解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即说课),与会教师再集思广义、相互切磋,对“原始教案”或者不同主讲人的不同思路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初步形成“集体教案”。 2、形成集体教案。主备教师辨证吸收其他教师的教学建议,博采众长,对原始教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形成一个单元教学或课时教案的整体框架。会后,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集体教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并根据个人、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整和再补充,使之更贴近自己的教学实际。 3、形成教案反思。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上课教案”进行批注,并认真撰写“教后反思”,以便为下一轮的集体备课提供参考。 四、活动要求: 1、综合实践课程注重活动生成过程而不注重结果。这样,这项学习活动就摆脱了分数和功利性的束缚,使得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给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下,特别强调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活动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是容易实现的,而让学生在自行探究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形成各种能力,教师适时、适度的组织引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新的课程理念之一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它可以作为一种工具,也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环境。它不仅能使学生自

五步尝试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有效尝试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临河区第二小学 二〇一三年三月

有效尝试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有效尝试是一种教育思想,有效尝试是一种教学原则,有效尝试是一种教学理论,有效尝试是一种教学模式,有效尝试是一种教学方法,有效尝试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的共同精髓:让学生去试一试,在尝试中学习。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一、有效尝试教学理论基础 尝试教学的理论是从古今中外的一些有影响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中吸取的积极因素,又密切结合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和教育革新的实际需求升华而成的一种教学理论。孔子提倡启发式,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先愤后启,先悱后发”,这就是“先试后导”。孟子主张“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学记》提倡:“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这就是“先练后讲”,概括之:“先学后教”。 尝试教学理论提出一个基本观点:“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而且能成功”。两个基本方法:“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有效尝试的三个基本特点:阶段+阶梯,有效+方向,体验+探究。有效尝试提出四大基本准则: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练为主线,会为主旨。基本模式的五大环节是:一步尝试,情境导入,以旧引新;二步尝试,尝试导学,探究新知;三步尝试,模拟导练,生成智能;四步尝试,课堂训练,矫正评价;五步尝试,拓展延伸,提升技能。 遵循尝试教学的六大原则是:准备铺垫原则、尝试指导原则、问题探究原则、合作互补原则、即时矫正地原则、民主和谐原则。并提的尝试成功的七大因素: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师生之间的情谊作用。 尝试教学体现三大优势:一是尝试教学克服“满堂灌”,取缔“注入式”,引入体验、探究和合作学习,强调要让学生“尝试”,在尝试中学习,有指导地尝试,力求取得成功。这就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找到一种切实可靠的途径和方法。二是尝试教学对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成绩显著。要让学生尝试,教师必须先尝试,要让学生尝试成功,教师必须充分准备,这就大大促进教师去研究学生实际,钻研教材内容,设计辅助手段,充分发挥尝试成功的各种因素,这就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学方式,端正教育思想。三是尝试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探索精神、尝试精神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参与度,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有效尝试教学的基本模式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搞好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县教育局的精神,我校实施了以“让环境绿起来、让校园亮起来、让山里的孩子活起来”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文化创新,突出了自己的个性。一、形成管理理念,强化校园观念文化的导向作用 观念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内核,它包括师生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理想追求,[莲山课~件]它反映了学校师生的群体精神、文明气质、学校风貌,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工程”。我校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寻到了德育、艺术特色教育之路,逐步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精细管理强内涵,规范提质促发展”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师生之间情感融洽——尊师爱生、平等相处、教学相长、密切合作;同学之间亲近友爱——团结互助、相互理解、互勉互励,学生的安全、归属与爱、自尊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整个校园中有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气氛。

为了加强观念文化的导向作用,我们提出了以下口号: 办学(教育)理念:尊重信任,个性发展。 校风:文明、自信、求实、创新。 教风:勤业钻研,大胆尝试。 学风:博学、勤思、好问、钻研。 形成了,一个追求:尊重信任,个性发展。三个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三维目标:学校有特色,教师有风格,学生有特长。 以上理念的形成,对提高教师的凝聚力,鼓舞师生的斗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抓实规范管理,发挥制度文化的激励作用 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是校园文化的“行为工程”。 1、学校常规管理上求规范 一所学校有正气、有活力,少不了一个团结奋进、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因此,在我校当中,积极实行学校领导责任制,努力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学校提出:班子成员必须作风正派,正气凛然,光明磊落,要求老师做到的,班子成员务必做好。此外,为加强班子成员

对地方课程的认识和实践体会

对地方课程的认识和实践体会 通州区小务中学 唐昊原

对地方课程的认识和实践体会 【摘要】在课改浪潮中,地方课程犹如一股甘甜的清泉,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进了一丝活水。它以开发地方资源为教学内容,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更关注各学科和生活的结合,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如何让学生爱上它,乐于参与其中,培养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现就将本人在使用和教授《通州地理》时的感悟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地方课程《通州地理》实践体会 课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人们对课程的理解常取决于个体对知识和经验、工具性和内在性、学科和活动的认识和选取,不同的认识产生的课程理解也就不一样。我国传统的课程观多认为课程就是学科,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就认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在传统的课程理解中,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是脱离的,对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是不够的。新课程改革力图改变课程与生活脱离的现状,认为课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生成性的,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而对“地方”的理解主要是对划分地方标准的理解。地方课程产生的外在形式是课程管理权力的下移。但如果把“行政标准”作为划分“地方”的标准就会忽视文化标准对区域划分的意义。这一方面割裂了课程与文化的相互依存关系,另一方面也把教育活动的终极取向──人的发展,转向了社会的发展,从而走向了“社会本位”甚至“政治本位”。由此,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地方课程定义为: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人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课程资源所开发形成的实践性课程,地方课程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组成国家的课程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地方课程开发的终极性价值──对人的全面提升。教育具有发展人和促进社会两大功能。从宏观层次来讲,两者在一定标准下可以达成统一。但就教育活动而言,其直接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成了教育直接的、永恒的追求。理想教育所追求的人的发展泛指“个人和文化的变化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形式”,是人的全面提升。依据我国现行的课程结构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的关系,我们可以把人的全面提升分为普遍性发展和地方性发展。普遍性发展是在国家课程中所要实现的所有学习者都能得到的发展,主要指的是学生共性部分的发展;而地方性发展则主要是指的人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情感、观念等的地方性特征,体现的是地方文化资源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是国家课程所承认、追求却难以实现的。人的普遍性发展与地方性发展既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两者在共同构成教育终极价值追求──人的全面提升的同时,又在其发展的内容、载体、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2、地方课程开发的基础性价值──地方文化的选择、传承和创新 文化是个十分繁杂的概念,我们这里所指的文化是“与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有关的方面”,侧重于精神层面。那么地方文化则主要指由地方所生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与地方性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有关的方面,主要包括地方的历史传统、地理特征、风俗习惯、工艺美术等。这其中,独特性是地方文化的基本内涵。

浅谈集体备课对青年教师的作用

浅谈集体备课对青年教师的作用 作为年轻教师,我每天都在学习着、实践着、反思着、成长着。只想让自己尽早成熟,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之更加专业化。除了学校领导的不断指导,老教师的不断引领,自己的不断学习之外,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集体备课。 一、提供学习平台,感受和谐的教学研讨氛围 集体备课给我们教师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的研讨环境,强调集思广益,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中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组里每位教师在共同的备课研讨中可以自由选择承担的任务或者由组长分配任务,从而产生一种劳动的幸福与愉悦。教师在合作中互相理解,互相欣赏,形成协调一致的交往互动氛围。另外,集体备课过程中处于弱势的教师决不会三缄其口,甘于自己的见解不被人重视,一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就会积极发言。每个教师都是一扇窗,质量高的集体备课是阳光,会使这扇窗更明亮更绚丽多彩。在这样氛围下的集体研究,我感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二、解决教学疑问,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在集体备课中,我总是被大家关注的对象,因为作为年轻教师,我没有老教师的经验,所以我的教学问题会更多,大多数是关于教学内容,知识的重难点,以及每节课的教学量的问题。此时,由集体备课组全体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及学生特点定出的教学进度,使我可以不再盲目。我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深入地研究了教学理念与方法,目的是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三、规范课堂教学,改善教学方法 教学,不只是老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而且“教”不仅指的是“教什么”,还包括“如何教”。同理,学生也一样。这样一来,一个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所教内容的正确与严谨性,更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更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方法是不断完善出来的。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其他老教师会对自己的课堂导语、教学板块、活动、情境

谈老年大学现状及改进对策

谈老年大学现状及改进对策 老年教育是适应改革开放和人口老龄化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项新兴教育事业,也是我国老龄事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而且为创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自1983年9月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在山东诞生后,在政府和群众的热心支持下,各地的老年大学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 老年学校教育是我国老年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老年学校教育的发展直接体现并带动了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由老年学校教育性质的特点决定的。我国的老年学校教育首先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成人学校教育,是根据我国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兴办的,目前老年大学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的主要依靠力量。进一步探索老年教育事业的理念,探索新的办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完善教学设施,为老年教育事业的开拓创新、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把老年大学办成老年人“终身学习的校园,晚年生活的乐园,温馨和谐的家园,老有所为的田园。其次老年学校教育具有社会福利属性,不仅法律规定国家是发展老年教育的主体,而且我国老年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面向全社会的老人,学习费用较低或免费,具有康、乐、为、养融合一体的教育特色。 据有关材料显示,全国32700余所老年大学,我国现有老年大学公办的占82.1%,公办民助的占4.7%,民办的占2.2%,民办公助的占11%。其中,公办的基本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既有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系列管理,也有差额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还有社会力量联合办的民营老年大学。党政机关和军队系列主办的老年大学性质基本相同,科研院所、院校和企业老年大学的管理更是呈现多元化模式。各级各地老年大学有党委、政府部门主办的,有企业、事业单位主办的,有社会团体主办的,还有个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本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不同于以前政治课灌输形式的授课方式,本学期政治课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每次课都有不同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使我们领略不同老师的上课风采,又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本学期政治课老师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七个主题,分别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当代中国与实践。每一个专题由最擅长的老师进行讲解,使我们收获颇丰。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这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科学主义密不可分。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之所以发生,从历史原因来说,苏东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改革的成效不大,经济上的困难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使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从现实原因来说,苏东国家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

关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工作概述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XX年秋对我实习所在的小学(*县**基金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掌握当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研目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为加强校际学习联系,进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打开学校德育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三)、调查切入点: 此次调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调查。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县**基金小学及该校部分教师、学生 (五)、学校概况 *县**基金小学原名大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34年的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规模极小,校园破烂不堪,当时的校园面积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还是低矮破烂、阴暗潮湿的一级危房。在校的学生也不过200多人。因为校舍严重不足,周边村庄里的许多学龄孩子都无法入校读书,只能分散在另外几个教学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的土仓库里上课。就在这一年,正在寻找资助对象的洪逸挥先生,在赣州市旅游局的牵线搭桥下,与大埠中心小学结上了不解之缘,大埠中心小学也从此更名为**基金小学。 如今,该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翻了几番,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得到大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学生1167人,教职工46人,且3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3,比原来增加了近三倍。 XX年来,逸挥基金会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关心学校的成长,使学校管理大大加强,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由全县后进一跃进入了先进行列。在XX年举行的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抽考中,该校成绩分别名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第二

浅谈老年大学教学服务原则

浅谈老年大学教学服务原则 安徽省马鞍山市郑浦港新区老教委周广才傅永曙 [内容摘要]教育即服务。乡镇创办老年大学就是为本乡镇老年学员服务。服务者应该想老年人所想,根据老年学员特点,遵循老年人教学服务原则,运用科学性、计划性、针对性、主动性、超前性、长期性等原则,“一切为了老年学员、为了老年学员一切、为了一切老年学员”,做好老年学员教学服务工作,提高老年大学工作实效。 [关键词]老年大学教学服务原则 教育即服务,管理即服务。乡镇创办老年大学就是为本乡镇老年学员服务。服务者应该树立“教育即服务”的思想,心中要有老年学员,想老年学员所想,急老年学员所急。必须根据老年学员的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遵循老年人教学服务原则,“一切为了老年学员、为了老年学员一切、为了一切老年学员”,做好教学服务工作,提高老年大学工作实效。 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判断事物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的标准,富有科学依据。老年大学教学服务工作一定要根据老年学员的性别、年龄等特点,运用科学教育手段,采用科学教育方法,服务老年学员,让其“老有所学”,学得满意。 二、计划性 计划性是做好教学服务工作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服务质量的保证。老年大学每学期要根据老年学员实际情况,结合本校师资资源,制定好教学工作计划。学校要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教师实施教学,服务老年学员,提高教学实效。 三、针对性 乡镇老年大学学员来自多方面,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学习爱好各

有不同,生活习惯各有差异,在实际教学服务中要考虑到个性,针对老年学员不同特点,实施针对性教学,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教,否则事倍功半。 四、主动性 主动性原则就是在教学服务过程中,要主动实施教学计划,主动关心老年学员,主动汇报教学服务情况。坚持主动性原则,既是反映服务者的工作态度,又能说明服务者的水平。主动服务,说明老年大学工作者的态度端正;水平高者能主动服务,不高者,不能主动、不敢主动、不会主动。 五、超前性 超前性是确保教学服务取得实效的前提。老年学员因年龄大,反应慢,学习、做事相对慢半拍,而教师服务则应超前考虑,超前谋划。无论是实施教学计划,还是布置学业任务,都要充分考虑老年学员的年龄及生理特征,在其能接受消化的前提下进行,使其能完成学业,有成就感。 六、长期性 老年大学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都有新学员加入,队伍不断扩大,时间没有截止,是件长期工作,必须“论持久战”。一是思想上要重视,教学服务要长期坚持;二是计划安排要通盘考虑,长远规划;三是深入学员中,和其交朋友,了解老年学员需要。便于长期教学服务。 七、规范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