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列举法求概率说课稿

用列举法求概率说课稿

用列举法求概率说课稿
用列举法求概率说课稿

《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说课稿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列举法求概率》(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用列举法求概率》是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本节内容分三课时完成,本次课设计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学习用列表法求概率。

2、地位与作用: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了解和掌握概率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因此,初中教材增加了这部分内容。了解和掌握一些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是学生初中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高中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3、教学难重点:学习运用列表法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两步实验事件过程较为复杂,直接列举实验的所有等可能结果常常会出现遗漏,而利用列表法就可以有条理的列举出所有等可能结果,从而达到求解简单事件概率的目的。因此我将掌握用列表法求简单事件的概率的方法作为本节教学的重难点。

目标分析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确定以下三方面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意义,学习用列表法计算概率,并通过比较概率大小作出合理的决策。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实验、列表、统计、运算、设计等活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事件,计算其发生的概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经历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难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欲望。他们更希望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知识,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过程分析

首先我通过教材133页的例题的练习对概率的意义和等可能性事件的两个特点进行回顾,并对上节课掷一个骰子的例题进行分析(当时我们是把可能的结果一一列举出来的),把例1(教材第134页)掷两枚硬币出现的可能结果一一列举出来引出今天的课题《用列举法求概率》。

然后告诉学生,当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了不重不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如例1也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表示试验可能的结果:

如例2(教材P135):同时掷两个质地均匀的骰子,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

(1) 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同;

(2) 两个骰子的点数的和是9;

(3) 至少有一个骰子的点数为2。

这个例题难度较大,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有36种。如果让学生一一列举出事件的所有可能结果的话,学生就有可能出现漏掉的,但是采用列表法就不会有漏掉的这种情况出现。再总结表格构造的特点,从而知道列表格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某个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而较方便地求出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接着有三个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做,可以让学生回顾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的方法。通过对较为复杂地概率问题地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用科学知识辨别真伪的意识,使我们所学的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

教法分析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借助多媒体演示,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新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过程中特别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启发、引导学生在探索和研究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例如:

1、情境激智法: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

2、自主探究法:从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到归纳总结,很多环节

都是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自主活动;

3、以用促学法:从引例、例题、练习、思考题,无一不体现在实际生活中用数学。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参与活动。

4、设疑求新法:设立“游戏规则公平吗?”等疑问,要求学生设计游戏规则和提出合理建议,激励学生用创新的思维参与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地呈现图片和游戏过程,加强课堂的趣味性以及生动性。同时及时、完整地展示了解题过程,既加大课堂信息量,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初浅认识,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各位老师的指导,谢谢大家!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1 第一课时 ★新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 1.当事件的试验结果不是有限个或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要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2.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进一步发展概率观念.过程与方法: 通过试验及分析试验结果、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的试验过程,体会频率与概率的联系 与区别,发展学生根据频率的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概率是描述不确定事件规律的有效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习惯. 2.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教学难点:对概率的理解. 设计教学程序: 一、问题情境: 教师提出问题:周末市体育场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老师手中只有一张球票,小强与小明都 是班里的篮球迷,两人都想去.我很为难,真不知该把球给谁.请大家帮我想个办法来决定把球票 给谁. 学生:抓阄、抽签、猜拳、投硬币,…… 教师对同学的较好想法予以肯定.(学生肯定有许多较好的想法,在众多方法中推举出大家较认 可的方法.如抓阄、投硬币) 追问,为什么要用抓阄、投硬币的方法呢由学生讨论:这样做公平.能保证小强与小明得到球票 的可能性一样大.在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归纳. 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分配球票是个随机事件,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 还上“反面朝 上”,但同学们很容易感觉到或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所以小强、小 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 质疑:那么,这种直觉是否真的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以投掷壹元硬币为例,不妨动手做投掷硬币 的试验来验证一下.说明:现实中不确定现象是大量存在的,新课标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 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的” ,设置实际生活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容易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教师应对此予以肯定,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也为下 一步引导学生开展探索交流活动打下基础. 二、合作游戏: 1.教师布置试验任务. (1)明确规则. 把全班分成10 组,每组中有一名学生投掷硬币,另一名同学作记录,其余同学观察试验必须在 同样条件下进行. (2)明确任务,每组掷币50 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统计“正面朝上”的频数及“正面朝 上”的频率,整理试验的数据,并记录下来. 2.教师巡视学生分组试验情况. (1)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试验活动、是否愿意交流等,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勇于克服困难. (2)要求真实记录试验情况?对于合作学习中有可能产生的纪律问题予以调控.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所以有可能有些组试验获得的“正面朝上”的频率与先前的猜想有出入.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人教版数学必修3中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研究事件的分类,概率的意义,概率的定义及统计算法。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作为“概率统计”这个学习领域中的第一节课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同时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等方面,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 (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 的区别与联系; (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发现法教学,经历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的过程,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2)通过三种事件的区分及用统计算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概念的提炼和小结的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做”数学的精神,享受“做”数学带来的成功喜悦。三、学情分析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学习数学缺少主动性,少动手解题。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事件的分类;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概率的稳定性;正确理解概率的定义。 难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 由于概念比较抽象,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是注重它们的实际意义,通过实例、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五、学法与教学用具: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分析,结果可定性地分为三类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无意识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 2、教学用具:硬币,幻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概率初步说课稿

篇一:概率的意义说课稿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九年级上册 概率的意义 赵丽涛 郾城实验中学 二零一一年十月 《概率的意义》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概率的意义》,内容选自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学习概率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统计知识,掌握方差、频率等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学习概率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另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这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1)、学生初学概率,面对概率意义的描述,他们会感到困惑:概率是什么,是否就是频率?因此辩证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2)、由于本节课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因此丰富的问题情境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会对这节课的学习带来障碍,因此正确理解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是教学中的又一大难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概率的意义;2.理解事件三种分类3.理解概率的定义及统计算法。 (2)能力目标:1.能区分三种事件;2会用统计算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2.体会“理论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分数的基本性质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了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例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分别出示每一个圆,让学生说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 (1)把这个圆看做单位1,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2)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3)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2、观察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 (1)从4 幅图上看,阴影部分的大小怎么样?(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2)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3、分析、推导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1)4 幅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那么,表示这4 幅图的4

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这4个分数的大小也相等)(2)它们的大小相等,也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4个分数用等号连起来)。 4、观察、分析相等的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观察转化成,的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的分子、分母都乘上了2或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2倍。)(2)观察例2.比较的大小。 1、出示图:我们在三条同样的数轴上分别表示这三个分数。 2、观察数轴上三个点的位置,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从数轴上可以看出: 3、观察、分析形式不同而大小相等的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变化规律。(1)这三个分数从形式上看不同,但是它们实质上又都相等。(教师板书:)(2)你们分析一下,、各用什么样的方法就都可以转化成了呢? 三、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1、观察前面两道例题,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为什么要零除外? 3、教师小结: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基本性质) 4、谁再说一遍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字母公式: 四、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版)用频率估计概率讲解

10.1《用频率估计概率》导学提纲 一、情境切入———激活思维现涟漪 我们在七年级时曾用掷硬币的方法决定小明和小丽谁去看周末的电影: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如果正面朝上,小丽去;如果反面朝上,小明去. 1、这样决定对双方公平吗? 2、如果是连续掷两次均匀的硬币,会出现几种等可能的结果,出现“一正一反”的概率为多少呢? 二、学海导航———提纲挈领把方向 1、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用统计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渗透转化和估算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试际问题的分析,培养使用数学的良好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完全解读———品尝知识享盛宴 (一)试验探究: 准备两枚质地均匀、大小相同的硬币,做下面的掷币试验: 1、抛掷其中一枚硬币,落定后,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2、连续抛掷两枚硬币,落定后,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你认为这几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 3、连续抛掷两枚硬币,称为一次试验,如果做100次试验,猜一猜各种结果可能分别出现多少次?如果做200次试验呢? (二)合作探究 1、每两名同学一组,由一名同学连续抛掷两枚硬币,做50次试验,另一

名同许分别记录落地后各种结果出现的次数,然后二人交换,再进行试验,分别统计100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发生的频数与频率,将数据填入下表中: 2、将两个小组的试验次数分别相加,相当于做了多少次试验?分别统计三种结果发生的频数与频率,然后填写在下表中。 3、将全班所有小组的试验次数分别相加,这相当于做了多少次试验?请统计“两枚硬币正面均朝上”发生的频数与频率,分别汇总4个小组、6个小组、8个小组......的试验结果,然后填写在下表中 “两枚硬币正面均朝上”试验结果 【温馨提示】: 试验时要避免走两个极端既不能为了追求精确的概率而把试验的次数无限的增多,也不能为了图简单而使试验次数很少。由于众多微小因素的影响,每次测得的结果虽不尽相同,但大量重复试验所得的结果却能反应客观规律。 4、利用上表,根据“两枚硬币正面均朝上”出现的频率,绘制折线统计图。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1

§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分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出现的确定性现象有其必然的结果,而随机事件现象因其不确定性吸引着人们不断探索。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教材编排中本章放在了“统计”之后,“计数原理”之前,结合古今现实生活的实例展开的,“统计”一章让学生掌握的分析实例的统计方法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为后续概率部分的学习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通过试验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发现式教学,通过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3)明确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 (4)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掷币”,“游戏的公平性”,、“彩票中奖”等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并通过数学史实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抛掷硬币了解概率的定义、明确其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 四、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实践教学法,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试验,让学生自然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 教学用具:硬币数枚、粉笔

33.1用列举法求概率(第二课时)说课稿.

《 33.1用列举法求概率》说课稿大石岭一贯制学校 教师 :傅秀红 《 33.1用列举法求概率》说课稿 大石岭一贯制学校傅秀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列举法求概率》 ,这节课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数学 (上册第三十三章第一节第 二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手段、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应用十分广泛 . 因此 , 初中教材增加了这部分内容 . 本章是在七年级第 19章可能性的大小和八年级第 27章概率的基础上探讨计算一些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了解和掌握一些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 , 是学生初中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的需要 , 也是高中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 , 更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2、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 , 以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为出发点 , 确定以下三方面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学会通过列举出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以及其中所关注的结果,求出某一事件的概率。 2.通过用列举法求概率,认识抽签的公平性。

过程与方法: 小组讨论探究如何画出适当的表格, 列举出事件的所有等可能结果, 从而正确求出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 , 交流成功的经验 ,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 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抽签的公平性问题。 难点:了解概率的意义,能根据实际问题,列举出事件的所有等可能结果,从而正确求出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教学方法选择: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 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 我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 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学法指导: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在借鉴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 解放学生的大脑, 解放学生的时间”的思想,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在“猜想——操作——验证——总结——应用”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引导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作业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学理念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等情感态度。 2、一定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3、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以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为基础,又与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更是分数的约分、通分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及合作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及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九年级数学25.3.1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当事件的试验结果不是有限个或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要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2. 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进一步 发展概率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及分析试验结果、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的试验过程,体会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根据频率的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概率是描述不确定事件规律的有效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习惯。 2. 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 教学难点:对概率的理解。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学情分析:整体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在竞争意识方面还需加强。主要表现在:优秀生缺乏相互竞争性,中等生学习较稳,目标较低,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困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应付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要针对性查漏补缺。使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学困生吃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一家篮球俱乐部准备补充2名善于投3分球的队员,由于俱乐部此前对报名的队员依据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初选,确定了30名备选队员,这次着重考察的是投篮命中率(概率),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帮助俱乐部能从这30名队员中选出2名善于投3 分球的队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用不少于5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形成共识,最后以小组为单位阐述各自的方案。 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最佳的方案是:让这30名候选队员分别投篮,每人投100次,看各自的命中率是多少,选命中率高的前两名。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同学们明白,这是用(现在投篮命中的)频率估计(将来投篮命中的)概率。 二、合作游戏 1、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开展实验(P141),用抛掷硬币时正面向上的频率估计概率。以小组上黑板展示,在表格中填入统计数字。试验次数要在100次以上。 老师组织学生观看黑板上各小组的统计结果。结果发现,当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后,正面向上的频率稳定在0.5这个常数,所以我们说,只要试验次数足够多,就能用频率估计概率。 2、体验生活中有关用频率估计概率的例子 (1)某批乒乓球产品质量检查问题(出示ppt) (2)某种油菜籽在相同条件下的发芽试验(出示ppt)

《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中数学教材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三章、第1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入门课,也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概率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模型。概率已经成为一个常用词汇,为人们做决策提供依据。 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研究概率涉及了必然与偶然的辨证关系,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良好载体。 2.重点: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 难点:①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 虽然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概率的定义过于抽象, 学生较难理解。 2.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1)初中已经学习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概率可能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3)学生思维比较灵活,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较好的实验基础。 3.动机和兴趣 概率与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知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由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理解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 (2)通过抛掷硬币实验,正确理解频率、概率概念,及其两者关系。 (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试验,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总结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理论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强化辨证思维,通过数学史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随机事件的概率》。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刚刚学习了统计内容,了解了频数、频率等概念,因此本节课是对已学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同时,本节课对于后面学习的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以及选修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等内容又是一个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本教材第二章刚刚学习了频率的内容,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结构; 2、能力方面:必修三是在高一下学期学习的,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方面:多数学生态度积极,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但少数学生的主动性还需要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加以带动。 三、目标定位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里特征,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发现法教学,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用列举法求概率(第1课时)(教案)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第 1 课时)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用列举法求概率》是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本节 内容分四课时完成,本次课设计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学习 用列表法求概率。 2、地位与作用: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初中教材增加 了这部分内容。了解和掌握一些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是学生初中毕业 后参加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高中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在教材 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活泼好动、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都非常强;在初一,初二学习基础上,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学习新知识速度快模仿能力强,具备一定的探索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但课后复习巩固的效果较差。为了加强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根据他们的特点,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方式完成学习,选择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适合学生的习题,由浅入深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一定练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包含两步,并且每一步的结果为有限多个情形”的意义。 (2)会用列表的方法求出:包含两步,并且每一步的结果为有限多个情形,这样的试验出现的所有可能结果

(3 )学习用列表法计算概率,并通过比较概率大小作出合理的决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经历实验、列表、统计、运算等活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事件,计算其发生的概率。 (2)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 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地用列表法计算出现结果数目较多时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难点】如何灵活地列表表示出试验所有等可能的结果 五、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尺 学生准备:尺 六、活动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 习的主人。”为了向学生提供更多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设定为以下六个环节: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唐霞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商不变的性质有密切联系,它以分数的意义为基础,同时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不仅在单元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学生的后继学习也有重要影响。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据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就是:在探究中获得发展。在理解了教材编写意图,确定教学思路后,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发现、归纳过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渗透迁移的教学思想。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主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分数的基本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依据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难点是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我将创设情境,动手体验、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运用“操作——发现法”、“观察、归纳”法进行探究。为此,无设计了四个

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情境引入,提出问题。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设计了一个老爷爷给三个儿子分地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小组实验,获得前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的大小相等这一概念为基础的,所以得到—==是探究得以继续的前提。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分组实验中自主探索。有的学生可能会用长方形纸条分别折出这三个分数,并涂上颜色,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我再请学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使==这个结论让学生自己“做出来”,而不是老师讲出来。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改变学生原有的一个整数对应一个大小的习惯性思维,初步体会到分数“形变值不变”的独特之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三个环节是深入探究,得出规律,既然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那这三个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之间藏着什么秘密呢?首先,我让学生自己观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接着,我将引导学生从变中看到不变,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具体的知识条理化,指导学生探究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我又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理解,让学生体会“同时、相同、0除外”这些词语的重要性……最后,我问学生:由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联想到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启发学生用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如何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如何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在苏科版初中数学课本里所学习的概率计算问题有 以下类型:第一类是可以列举有限个等可能发生的结果的概率计算问题(一步试验直接列举,两步以上的试验可以借助树状图或表格列举),比如掷一枚均匀硬币的试验;第二类 是用试验或者模拟试验的数据计算频率,并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概率计算问题,比如掷图钉的试验。在八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概率的计算,主要是第二类题型,我们知道频率是研究概率的基础,所以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试题频频出现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下面以中考题为例,来剖析这一类题型的解法。 一、填空题中的用频率估计概率 例1.在课外活动中,小明同学在相同的条件下做了某种作物种子发芽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此估计这种作物种子发芽率约为(精确到0.01). 解:由公式种子的发芽率= 可求出种子的发芽率为0.939,因为精确到0.001故答案为0.94. 点评:本题考察了百分率问题(1)种子的发芽率= ;(2)注意括号的中的要求为精确到0.01 例2.有一箱规格相同的红、黄两种颜色的小塑料球共1000个.为了估计这两种颜色的球各有多少个,小明将箱子

里面的球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箱子中,多次重复上述过程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约为0.6,据此可以估计红球的个数约为. 解:解:∵摸到红球的频率约为0.6,∴红球所占的百分比是60%.∴1000×60%=600. 故答案为:600. 点评:本题考查用频率估计概率,因为多次重复上述过程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约为0.6,所以红球所占的百分比也就是60%,根据总数可求出红球个数. 二、选择题中的用频率估计概率 例3.“六?一”儿童节,某玩具超市设立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开展有奖购买活动.顾客购买玩具就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当转盘停止时,指针落在哪一区域就可以获得相应奖品.下表是该活动的一组统计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n很大时,估计指针落在“铅笔”区域的频率大约是0.70 B.假如你去转动转盘一次,获得铅笔的概率大约是0.70 C.如果转动转盘2000次,指针落在“文具盒”区域的次数大约有600次 D.转动转盘10次,一定有3次获得文具盒 解: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只有“转动转盘10次,

《概率》说课稿

《概率》说课稿 说课教师: 浠水县汪岗中学胡秋实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汪岗中学的胡秋实,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一节第二小节---概率.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师生自我评价等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学情分析 1、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求法,是概率初步这一章十分重要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两个方面.从知识技能上来讲,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等知识的基础上,来探索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也为后面要学习的用列举法求概率及用频率估计概率奠定了基础,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思想方法上来讲,教师应注意让学生逐步理解概率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方法. 2.学情分析: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应掌握简单的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并会计算.而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学生希望老师能创设便于观察和思考的学习环境,也希望结合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 3、根据学生的各自发展水平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情,制定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概率的定义求简单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阐明理由.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和准确计算事件的概率. 关键: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类比归纳,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制定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学生应将“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这三点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本节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能够运用概率的定义求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通过活动、观察、分析、交流等教学活动,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随机事件概率计算方法的探索,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用列举法求概率 说课

用列举法求概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参加这个活动与大家一起交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用列举法求概率》的第三课时。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决定从以下六个方面向大家做个介绍。 一、背景分析,二、教学目标设计,三、课堂结构设计,四、教学媒体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背景分析 1.1学习任务分析 《用列举法求概率》是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中第二节内容的第三课时,在这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随机事件、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用列表法求随机事件概率。在此基础上本节课介绍了利用“树形图法”求解在一个试验中,涉及到3个或更多个因素时某事件发生的概率。这样的安排能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的同时,丰富求解随机事件概率的方法。 而树形图法求概率的解题过程中所蕴涵的分类、分步的思想,为学生在下一个学段中学习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做了很好的铺垫,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树形图法求概率。 1.2 学生情况分析 认知结构与新内容之间的关系: 上节课刚学了“用列表法求事件发生的概率”,学会运用列表法求解“在一次试验中包含两步并且包含多种结果时,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计算其关随机事件的概率”。因此,本节课我决定通过实际问题,创设问题冲突,让学生意识到在一个试验中,如果涉及到3个或更多个因素时,已学过的列举法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让学生感觉到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方法——自然地推出“树形图法”。这样的层层深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逐步掌握“树形图法”求概率的步骤。 而当问题的背景变化时,能正确理解题意,鉴别出一次试验中是否涉及3个或更多因素,进而写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能否正确解答的关键点。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鉴别一次试验中是否涉及3个或更多个因素,并利用树形图法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学背景的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用频率估计概率》练习1(有答案)

2.3 用频率估计概率 一、仔仔细细,记录自信 1.公路上行驶的一辆汽车车牌为偶数的频率约是()A.50% B.100% C.由各车所在单位或个人定D.无法确定 2.实验的总次数、频数及频率三者的关系是()A.频数越大,频率越大 B.频数与总次数成正比 C.总次数一定时,频数越大,频率可达到很大 D.频数一定时,频率与总次数成反比 3.在一副(54张)扑克牌中,摸到“A”的频率是() A.1 4 B. 2 27 C. 1 13 D.无法估计 4.在做针尖落地的实验中,正确的是() A.甲做了4000次,得出针尖触地的机会约为46%,于是他断定在做第4001次时,针尖肯定不会触地 B.乙认为一次一次做,速度太慢,他拿来了大把材料、形状及大小都完全一样的图钉,随意朝上轻轻抛出,然后统计针尖触地的次数,这样大大提高了速度C.老师安排每位同学回家做实验,图钉自由选取 D.老师安排同学回家做实验,图钉统一发(完全一样的图钉).同学交来的结果,老师挑选他满意的进行统计,他不满意的就不要 二、认认真真,书写快乐 5.通过实验的方法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大小,必须要求实验是在的条件下进行. 6.某灯泡厂在一次质量检查中,从2 000个灯泡中随机抽查了100个,其中有10个不合格,则出现不合格灯泡的频率是,在这2 000个灯泡中,估计有个为不合格产品. 7.在红桃A至红桃K这13张扑克牌中,每次抽出一张,然后放回洗牌再抽,研究恰好抽到的数字小于5的牌的概率,若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则要在的范围中产生随机数,若产生的随机数是,则代表“出现小于5”,否则

就不是. 8.抛一枚均匀的硬币100次,若出现正面的次数为45次,那么出现正面的频率是. 三、平心静气,展示智慧 9.一个口袋中有10个红球和若干个白球,请通过以下实验估计口袋中白球的个数: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球,记下其颜色,再把它放回口袋中,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实验中总共摸了200次,其中有50次摸到红球. 10.如图,某商场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并规定:顾客购物10元以上就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当转盘停止时,指针落在哪一区域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品.下表是活动进行中的一组统计数据: (1)计算并完成表格: 转动转盘的次数n100 150 200 500 800 1 1000 落在“铅笔”的次数m68 111 136 345 564 701 落在“铅笔”的频率 m n (2)请估计,当n很大时,频率将会接近多少? (3)假如你去转动转盘一次,你获的铅笔的概率是多少?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的第三节。它是学习了前两节概率和用列举法求概率的基础上,即学习了理论概率后,进一步从试验的角度来估计概率,让学生再次体会频率与概率间的关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试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概率已是考查的热点,同时,对此内容的学习,也是为高中深入研究概率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 1.理解当事件的试验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要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进一步发展概率观念。 2.进一步理解概率与频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根据频率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能力。方法与过程目标: 1.选择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加强对概率的认识,突出用频率的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思想,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渗透转化和估算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生活实例,介绍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2.结合试验的随机性和规律性,让学生理解试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重点:1.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学会依据问题特点,用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难点:1.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2.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 学习统计概率的学生并不是难在用频率估计概率,而是难在多大程度上感受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以及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所蕴含的基本思想,然后自觉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验,在实践中感悟。 【教学方法】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问题生成评价单》,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并通过小组讨论、组际竞赛等多种方式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启发和讨论方式,发扬教学民主,关注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发展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发生的某些现象,从中建立起数学模型,抽象为数学问题,探究和发展其中的变化规律。 【教师准备】 《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

教案及说课稿: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课题: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运用枚举法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引入来创设情境,将一些生活问题构建成一个等可能性事件模型,学生的构建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归纳定义时用到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在解题时利用类比的方法,举一反三。通过枚举法、图表法、排列的基础知识来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学生对古典概型有个更深刻的理解。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到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了解部分数学史,知道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有规律性,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及其求法。 三、教学难点: 等可能性事件的判断以及如何求某个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索法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问题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请问:事件分为哪三类? (生)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 (师)好! 问题2、(师)我们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实验来求值。 是不是所有的随机事件都需要大量的重复试验来求得呢? (生)不一定。 (师)好!请同学们观看视屏(播足球比赛前裁判抛硬币的视频)。 问题3、(师)刚才的视屏是足球比赛前裁判通过抛硬币让双方的队长猜正反来选场地,只抛了一次,而双方的队长却都没有异议,为什么? 2、逐层探索,构建新知 问题4、(师)这是一个均匀的骰子,抛掷一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每一种结果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通过前面抛硬币和掷骰子这两个随机事件的实例,大家观察到只做了一次试验就可以求出其概率,其结果与大量重复试验相吻合。 问题5、(师)这两个随机事件有什么共性呢?(尽量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生)(1)、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个的;(2)、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我们把具有这两个特征的随机事件叫做等可能性事件;为了方便描述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我们引进一个概念----基本事件的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