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动脉栓塞患者护理中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的应用

肺动脉栓塞患者护理中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的应用

肺动脉栓塞患者护理中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217859544.html,

肺动脉栓塞患者护理中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的应用

作者:单立婧伍邦翠谭先群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4期

【摘; 要】目的:分析肺动脉栓塞(PE)患者护理中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MDT)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8例PE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39例。A组的护理模式为MDT,B组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B组为25.64%(P结论:为PE患者行MDT可减少其并发症,提高其自护能力,具有较佳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护理;多学科团队协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159-02

肺动脉栓塞(PE)即肺动脉或其分支出现栓子堵塞情况,其会导致肺循环障碍,具有起

病急和病情进展快等特点[1]。其常见类型为血栓性PE,且约有80%的血栓源自下肢静脉,其

死亡率高达26%。临床认为:积极且早期治疗+科学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研究中以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8例PE患者为主体,旨在探究PE患者行MDT的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8例PE患者为研究主体。经伦理委员会直接审查,且得到批准。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39例。其中,A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范围是34~79岁,平均(42.62±0.55)岁。B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范围是35~78岁,平均(41.22±0.49)岁。上述数据对比并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B组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即吸氧护理、监测生命体征、指导饮食和监测凝血指标等。A组的护理模式为MDT:组建护理团队:护理团队人员为护理人员、全科医师和药师,首先应明确团队人员的护理职责:制定系统的工作流程,并明确工作职责,具体为:护理人员负责健康教育与护理,并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和实验室指标。其中病房护士负责影像学检查健康教育与护理。医师负责溶栓与抗凝等治疗,对过度通气与低氧血症患者行及时抢救。同时纠

肺栓塞的介入治疗(完整版)

肺栓塞的介入治疗(完整版)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简称肺栓塞)是指血栓堵塞了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所引起的肺循环障碍。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我国的常见病,由于PE突发率高、易误诊和漏诊等原因,死亡率极高,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处于死因的第三位。其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凝治疗、全身溶栓治疗、经导管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取栓等。其中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理论基础在于:远端肺小动脉的总横截面积是中心肺动脉的4倍多,外周肺血管床的容量是中心肺动脉的2倍多。介入治疗可将栓子吸出或变成碎块而使其进入远端肺动脉,从而开放中心肺动脉,迅速降低肺动脉阻力,明显增加总的肺血流,改善心肺的血液动力学状况及右室功能。 虽然自从1971年Greenfield 等报导PE病人导管血栓吸除术至今已有多年,但在临床中应用并不广泛,在国际上的文章多以单中心为主。汇总35项介入治疗的非随机研究资料表明,在纳入的594例患者中,介入治疗的临床成功率为87%。近年来多国关于肺栓塞的诊疗指南也都提到了介入治疗。其中2014年ESC急性肺栓塞诊断治疗指南指出对于有溶栓绝对禁忌症或溶栓治疗失败的高危PE病人来说,经皮导管取栓或碎解大血管的血栓可以替代手术治疗。2015年中国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治疗专家共识中提出介入治疗可去除肺动脉及主要分支内的血栓,促进右心室功能恢复,改善症状和存活率。对于有溶栓绝对禁忌症的病人,介入方法可以采

用。2016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公布的第10版血栓栓塞症抗栓治疗指南同样指出:导管介入治疗适应于出现低血压的急性PE病人,并同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出血风险高;②全身溶栓治疗失败;③在全身溶栓治疗前即可能由于休克导致死亡,并且需要有相关专家在场可行介入治疗。因此目前临床中肺栓塞介入治疗推荐的适应证是:急性(≤2周以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现低血压和休克(高危以及病情恶化、出现血液动力学变化的中高危病人);溶栓疗法失败或禁忌证;开胸手术禁忌或术后再发或不愿手术者。由于是有创治疗,因此禁忌症同样也需要重视,目前主要的禁忌症包括:存在活动性内脏或颅内出血;近期(2周内)有手术或内脏穿刺检查病史,特别是神经外科和眼科手术史;近期曾做过有创的心肺复苏;存在严重感染;未能控制的重症高血压;存在血管造影的禁忌证。 PE的介入治疗方法有多种,目前主要有以下5种方法: 1,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血栓旋切:将导管置于肺动脉内的血栓部位,通过连接注射器人工负压抽吸或连接机械予以负压抽吸。日本报告的肺动脉内血栓抽吸术,主要使用8F的右冠状动脉导管置于肺动脉内的血栓部位,用10ml注射器负压抽吸,吸住血栓后取出导管,然后从导管推出血栓,需要反复数十次才能完成吸栓。其特点是使用常规导管,方法简单,易于普及,不足之处是所需时间长。 2,流变液压导管装置进行血栓流变溶解:其利用高速喷射盐水在肺动脉内产生涡流及文丘里效应碎栓和除栓,其典型代表为Hydrolyser导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3-19T14:08:31.1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1期作者:廖红英陈小红 [导读] 多学科协作模式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提升,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改善,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专科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出院半年后疾病管理能力明显更优,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更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提升,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改善,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多学科协作;护理 我们以4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间研究分析了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3.2±1.5)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4±0.2)年。观察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4.6±2.1)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4.7±0.5)年。入组对象病情均符合CHD及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精神异常及恶性肿瘤患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特征近似(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开展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1)从心内科、营养科、糖尿病专科、康复科以及老年病科挑选医护人员组建协作团队,并开展团队培训和团队成员个体针对性培训,使之更深入了解团队建立的目的、工作内容、各成员工作职责、CHD诊疗知识以及康复知识。(2)整理各科问题并加以汇总,评估患者具体情况并完善病历。各科护士分别从各自专科角度出发,对患者心血管状况、微循环病变、营养状况、饮食行为习惯、心脏康复等状况进行评估和针对性宣教与训练。另由康复医师负责评估患者肢体功能,并帮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1]。(3)多学科宣教。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利用互动交流、科普宣教来强化患者认知,改善其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个人教育、小组教育及家庭教育等方式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并提供用药指导服务以及疾病管理建议。各科护理成员应给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指导以及饮食要求。出院后定期随访,一般为每2周1次,评估患者在心理、用药、运动以及饮食方面的改善情况,并作出调整和指正。 1.3观察指标 出院半年后参照文献[2]标准评估两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两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皮尔斯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院半年后两组患者疾病管理能力评价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出院半年后疾病管理能力明显更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出院半年后两组患者疾病管理能力评价(x±s,分) 2.2出院半年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出院半年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出院半年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x±s,分) 3 讨论

骨科患者术后急性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骨科患者术后急性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肺栓塞(Pulmonary emblism,PE)是肺动脉机械性受阻使肺循环障碍,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 及病理综合征,肺栓塞发生率在骨科相对较高,骨科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术后卧床等因素 易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据报道,没有保护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的发生率为50%-7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PE发生的主要原因。骨科术后PE常常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后果严重,早期正确识别和及时有效地预防骨科患者术后PE的发生,是术 后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起着重要作用。我院骨外科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655 例肺栓塞高危患者,通过实施肺栓塞的预防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肺栓塞高危患者655例,男390例,女265例,年龄22—94岁,全髋关节置换111例、全膝关节置换33例、脊柱骨折144例、骨盆骨折124例、股骨颈骨折170例、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摘除术73例。 1.2 肺栓塞高危患者的筛选根据世界公认的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因素:血液淤滞,血管内膜损伤,血液的高凝状态,符合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称为肺栓塞高危患者。当患者存在血栓栓塞史,长期卧床患者,血管、下肢手术后,恶性肿瘤,静脉曲张,骨盆或下肢外伤,心、肺疾病,肾病,吸烟,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医源性因 素(中心静脉置管或治疗后下肢过度制动),均为PE高危者。 1.3 结果本组655例患者,发生肺栓塞2例,发病率0.3%。2例患者因早期发现,治疗及时,恢复良好,无死亡患者。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和家属从思想上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 极配合治疗,使其掌握预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2.2 生活护理患者多喝水,可保持或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加快血流速度,增加尿量及排尿次数;给予低脂、低糖、高纤维素饮食,并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出现便 秘时,可以服用番泻叶或使用外用软便剂,必要时灌肠;手术后的患者,在初次起床及拆线 当日,避免下肢突然剧烈运动。 2.3 疼痛护理术后疼痛是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表现,可通过兴奋中枢和交感神经引起多种激 素的释放,引起凝血功能异常,易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护理措 施的实施,可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部分患者通过聊天、听音乐等方法分散 注意力,能缓解疼痛,对痛阈低的病人,必要时遵医嘱适当应用镇痛剂或使用自控镇痛泵以 缓解疼痛。 2.4 制定活动计划依据患者疾病和术式的不同,制定个体化的术后活动计划,遵循由被动到 主动、逐渐增加量和幅度的原则。患者麻醉清醒后,从被动的肢体活动开始,为术后患者进 行肢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导患者进行手指、手腕、足趾、 脚腕的主动运动,3—4小时后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屈、伸、抬等运动,1—2小时做一次,每 次3—5min。以后可在床上经常变换体位、翻身、叩背;不能下床者可在床上进行下肢活动, 加强下肢按摩或抬高下肢,多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并定时翻身,也可较好促进下肢静脉血 流而预防血栓形成。术后第一次下床应十分谨慎(特别是长期卧床患者),需检查或换床时,应使用平车或移动床。 2.5 静脉护理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选用上肢静脉输液,以减少下肢静脉的损伤。提高穿 刺技术,力求一次成功,扎止血带不宜过紧,避免同一部位、同一条静脉反复穿刺。拔针后 按压时间不宜过长。

-肺栓塞抗凝治疗

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的作用:抗凝治疗属于血栓栓塞症的二级治疗,即阻止已形成血栓的延伸及新血栓的形成,并可能由于机体的内源性纤溶作用使已经存在的血栓缩小甚至溶解。 开始治疗的时间:只要是疑诊(不必确诊)肺栓塞而又不存在强烈禁忌症即可开始肝素抗凝治疗,同时进行下一步的确诊检查。 抗凝治疗的主要禁忌症:活动性出血,凝血机制障碍,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以及近期手术史。当确诊有肺栓塞时,上述情况大多属于相对禁忌症。 药物的选择:主要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令。抗凝治疗必须开始于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长期维持治疗可改为华法令。在妊娠头三个月及产前6周不可用华法令,如需抗凝应选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抗凝过程中的实验室监测项目 ①血常规(包括血小板)——肝素治疗期间应当每3天复查血小板。 ②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③凝血酶原时间(PT)——应当以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为准。抗凝开始之前应采血查上述三项指标的基础值。肝素抗凝效果以aPTT监测;华法令疗效以PT-INR监测;低分子肝素不必监测。 治疗方案 方案一:开始时静脉用普通肝素,然后过渡为口服华法令 方案二:开始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然后过渡为口服华法令 方案三:整个疗程一直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非大面积肺栓塞时上述方案可任选。低分子肝素对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尚无足够资料比较。 注意: ①抗凝治疗必须以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速碧林)开始,长期治疗可改为华法令维持。 ②华法令必须与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重叠5天以上,其后若连续2天INR ≥2.0方可停用肝素。

普通肝素(UFH) 适用情况:作为没有严重循环障碍的肺栓塞的首选治疗以及溶栓后的继续抗凝治疗。有溶拴禁忌症的病例仍可考虑用肝素。 作用机制: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使ATⅢ活性增加100~1000倍,肝素-ATⅢ复合物再与因子Ⅱa(即凝血酶)、Ⅹa、Ⅸa、Ⅺa、Ⅻa结合并灭活之。最重要的是抗-Ⅱa和抗-Ⅹa作用。 抗凝目标:使aPTT保持在基础值或正常对照值的1.5~2.5倍;或相当于肝素浓度0.2~0.4U/ml(鱼精蛋白滴定法)。 用法:首剂负荷量5000~10000 U或80 U/kg静脉注射,然后静脉输注18 U/kg/h(一般不低于1250 U/h),4小时后测aPTT,根据化验结果调整肝素的剂量,每4~6小时复查aPTT直到治疗水平,其后每日测aPTT 1次。静脉肝素的剂量调整可参考下表。 初始剂量80 U/kg 静脉注射,然后18U/kg/h 静脉输注 aPTT <35s (<1.2倍正常值) 80 U/kg 静脉注射,然后输注速度增 加4U/kg/h aPTT 35~45s (1.2~1.5倍正常值) 40 U/kg 静脉注射,然后输注速度增加2U/kg/h aPTT 46~70s (1.5~2.3倍正常 值) 剂量不变 aPTT 71~90s (2.3~3.0倍正常 值) 输注速度减少2U/kg/h aPTT >90s (>3倍正常值) 停用1小时,然后输注速度减少 3U/kg/h 在静脉注射负荷量以后也可使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每日30000~40000 U,分2~3次使用,于注射后6~8小时采血查aPTT。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一般提倡使用静脉给药方式。 如果是溶栓后的继续抗凝治疗,则当aPTT回降至1.5倍以下再开始用,并且不用负荷量。 注意:需要强调足量抗凝的重要性。抗凝剂量不足不能阻止血栓的扩大,因而达不到治疗目的。虽然肝素剂量过大伴随出血的风险也增大,但是肝素抗凝治疗导致的出血更主要与病人的其他合并情况有关,如有创操作、凝血障碍、局部病变等。因此,假若肝素剂量的调整可能使aPTT偏离上述目标范围的话,宁可使aPTT略微超出2.5倍也不要低于1.5倍。

泌尿外科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泌尿外科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静脉血栓栓塞是骨外科、妇产科等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尤其对于肺栓塞来说,肺栓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美国是继高血压、心肌梗死排序第3位的循环系统疾病。长期以来,我国医学界一直将PTE视为少见病,以致造成大量的漏诊、误诊,许多病人因此而致残、致死。急性PTE起病急,病死率高,在近期创伤、脊柱、下肢骨折后卧床,骨科手术后的病人中时有发生,而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仍高达80%左右。PTE是住院期间较常见的肺部疾病和致死原因之一。 1、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原因分析 1.1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手术中脊髓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减慢;麻醉时静脉壁平滑肌松弛,使内皮细胞受牵拉而胶质暴露;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以及术中出血、输血等。大手术后,凝血因子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因而处于高凝和抗凝功能削弱状态。大手术后,因切口疼痛或其它问题须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有时膝下垫枕呈屈曲状态,均可使血流缓慢,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手术后的感染可致血管周围组织化脓性炎症,亦可损伤静脉管壁的内膜,使血小板黏附在病变的内膜上,进而发展成血栓。下肢深静脉是最常见的静脉血栓形成部位。由于解剖因素,左下肢DVT 的发生率高。大于35岁,肥胖以及术前长期住院,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常伴有静脉血流缓慢,故DVT 的发生风险也升高。此外,合并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静脉曲张、有静脉血栓形成史及血凝异常疾病,均可增加围手术期发生DVT的风险。 1.2肺栓塞(pulmon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占致死原因的第三位。手术是引起肺栓塞的高危因素。肺栓塞发生的危险程度与手术大小、手术时间和患者年龄密切相关。最常见的是静脉系统的血栓随血流堵塞肺动脉而发生的疾病,血栓多来自机体的深静脉,肺栓塞患者中约80%存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在致死性肺栓塞的病例中,下腔静脉、髂总静脉、股静脉血栓出现的几率是腘静脉、足部静脉血栓发生率的3倍。 2、预防 2.1外科、骨科、妇产科大手术患者需常规进行静脉血栓预防。 1.基本预防措施:(1)手术操作轻巧、精细、避免损伤静脉内膜;(2)规范使用止血带;(3)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4)对患者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教育,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以及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5)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粘度。 2.物理预防措施:足底静脉泵(VFP)、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及梯度弹力袜(GCS),均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避免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病率,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疗效更佳。单独使用物理预防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疾病、有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对于患侧肢无法或不宜采取物理预防的患者,可在对侧肢实施预防。建议应用前筛查禁忌。 3、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治疗措施 3.1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措施DVT 的治疗目的可以归纳为3 个方面(1)预防肺梗死造成的死亡;(2)防止静脉血栓复发;(3)防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目前抗凝溶栓是DVT 的主要治疗方法。(1)抗凝疗法。 (2)溶栓疗法。溶栓疗法主要用药是尿激酶、链激酶及t PA。

肺栓塞抗凝治疗

肺栓塞得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得作用:抗凝治疗属于血栓栓塞症得二级治疗,即阻止已形成血栓得延伸及新血栓得形成,并可能由于机体得内源性纤溶作用使已经存在得血栓缩小甚至溶解。 开始治疗得时间:只要就是疑诊(不必确诊)肺栓塞而又不存在强烈禁忌症即可开始肝素抗凝治疗,同时进行下一步得确诊检查。 抗凝治疗得主要禁忌症:活动性出血,凝血机制障碍,严重得未控制得高血压以及近期手术史。当确诊有肺栓塞时,上述情况大多属于相对禁忌症。 药物得选择:主要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令。抗凝治疗必须开始于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长期维持治疗可改为华法令。在妊娠头三个月及产前6周不可用华法令,如需抗凝应选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过程中得实验室监测项目 ①血常规(包括血小板)——肝素治疗期间应当每3天复查血小板。 ②激活得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③凝血酶原时间(PT)——应当以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为准。抗凝开始之前应采血查上述三项指标得基础值。肝素抗凝效果以aPTT监测;华法令疗效以PT-INR监测;低分子肝素不必监测。 治疗方案 方案一:开始时静脉用普通肝素,然后过渡为口服华法令 方案二:开始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然后过渡为口服华法令 方案三:整个疗程一直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非大面积肺栓塞时上述方案可任选。低分子肝素对大面积肺栓塞得疗效尚无足够资料比较。 注意: ①抗凝治疗必须以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速碧林)开始,长期治疗可改为华法令维持。 ②华法令必须与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重叠5天以上,其后若连续2天INR ≥2、0方可停用肝素。 普通肝素(UFH) 适用情况:作为没有严重循环障碍得肺栓塞得首选治疗以及溶栓后得继续抗凝治疗。有溶拴禁忌症得病例仍可考虑用肝素。 作用机制: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使ATⅢ活性增加100~1000倍,肝素-ATⅢ复合物再与因子Ⅱa(即凝血酶)、Ⅹa、Ⅸa、Ⅺa、Ⅻa结合并灭活之。最重要得就是抗-Ⅱa与抗-Ⅹa作用。 抗凝目标:使aPTT保持在基础值或正常对照值得1、5~2、5倍;或相当于肝素浓度0、2~0、4U/ml(鱼精蛋白滴定法)。

肺动脉栓塞患者护理中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217859544.html, 肺动脉栓塞患者护理中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的应用 作者:单立婧伍邦翠谭先群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4期 【摘; 要】目的:分析肺动脉栓塞(PE)患者护理中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MDT)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8例PE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39例。A组的护理模式为MDT,B组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B组为25.64%(P结论:为PE患者行MDT可减少其并发症,提高其自护能力,具有较佳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护理;多学科团队协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159-02 肺动脉栓塞(PE)即肺动脉或其分支出现栓子堵塞情况,其会导致肺循环障碍,具有起 病急和病情进展快等特点[1]。其常见类型为血栓性PE,且约有80%的血栓源自下肢静脉,其 死亡率高达26%。临床认为:积极且早期治疗+科学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研究中以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8例PE患者为主体,旨在探究PE患者行MDT的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8例PE患者为研究主体。经伦理委员会直接审查,且得到批准。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39例。其中,A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范围是34~79岁,平均(42.62±0.55)岁。B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范围是35~78岁,平均(41.22±0.49)岁。上述数据对比并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B组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即吸氧护理、监测生命体征、指导饮食和监测凝血指标等。A组的护理模式为MDT:组建护理团队:护理团队人员为护理人员、全科医师和药师,首先应明确团队人员的护理职责:制定系统的工作流程,并明确工作职责,具体为:护理人员负责健康教育与护理,并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和实验室指标。其中病房护士负责影像学检查健康教育与护理。医师负责溶栓与抗凝等治疗,对过度通气与低氧血症患者行及时抢救。同时纠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干预体会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干预体会 发表时间:2019-07-23T09:28:56.87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0期作者:张冰 [导读]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干预体会。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中医院河南驻马店 463900 【摘要】:目的: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干预体会。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诊治的84例白内障病患,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应用专科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比对2组病患生活质量、护理后视力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在研究结束后统计2组病患发生的并发症。结果:比对后得知,对照组共计发生18例,百分比42.86,观察组共计4例,百分比9.52,观察组数据均优过对照组。(p值<0.05)。结论:将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应用于白内障手术的病患,能缩短病患住院时间,促进术后视力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加以应用。 【关键词】: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白内障手术 前言:专科护理是目前临床上最主要的护理模式,各学科之间对各自护理领域最为熟悉,但是随着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单一的专科护理已经不能满足病患的需求[1];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的一种可致盲疾病,手术治疗是主要方式,在术后合理有效的护理是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医疗步骤,多学科团队协作(MDT)模式是新兴的医疗模式,据文献报道在应用到护理方面后取得不错效果,本文也将应用此模式对白内障手术后病患进行临床干预,并发表一些个人体会。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诊治的84例白内障病患,分为2组,每组42例,纳入指标:(1)2组病患均经过协商属于自愿加入本研究;(2)2组病患均经过我院医生确诊为白内障;排除难以沟通和恶性肿瘤病患。 【对照组】:男:女=23:19;年龄:47-75(64.23±5.34)岁;病程:1-6(4.23±3.23)年。 【观察组】:男:女=24:18;年龄:46-73(63.52±4.25)岁;病程:1-7(4.75±3.01)年;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专科护理模式,如对症护理、健康指导等;观察组应用MDT护理模式以病患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MDT队伍,队伍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并将护士长和主任医生作为组长[2]。 (2)全面详细的对病患做专科评估,团队讨论病患病史、治疗、存在的问题,就病患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发表意见,并制定出个性化的用药、心理、疼痛、饮食、疾病等方面详细护理计划,将制定的计划在小组会议上进行讨论,听取大家的补充意见[3]。 (3)涉及其他专科问题时可请对应专业人员的到病人床旁进行会诊,比如可以请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做专业会诊,会诊后再一起讨论护理意见,并按照护理MDT会诊后的意见分类作护理计划并分类实施。 1.3 观察指标 对2组病患的生理质量进行评分,指标包括:生理不适、疼痛与不适、行为状态、心理情况;记录2组病患视力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 文中计数(x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代表组间数据有很大差别。 2 结果 如表1,比对2组病患生活质量,观察组显著优过对照组,p<0.05。 研究结束后统计2组病患发生的并发症,对照组视网膜脱落发生7例,百分比16.67,角膜内皮损伤发生5例,百分比11.90;青光眼6例,百分比14.29,共计18例,百分比42.86;观察组视网膜脱落发生1例,百分比2.38;角膜内皮损伤发生1例,百分比2.38;青光眼发生2例,百分比4.76,共计4例,百分比9.52。 3 讨论 专科护理针对不同疾病应用对症的专科知识进行护理照料,能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也有一定作用,但是此方式缺乏与其

多学科协作护理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何雪辉

多学科协作护理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何雪辉康利鸽冯素敏康志敏李燕吕新湖 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疾病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对疾病知晓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高效性、实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传统护理模式;急性心肌梗死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3.01.016 Multi-disciplinary team collaborativ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E Xue-hui,KANG Li-ge,FENG Su-min,et al(The First Hospital of Shijiazhang city,Shijiazhuang050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the nursing modality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to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Methods:Through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ree-hundred cases of AMI,who had experience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300patients of AMI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150cases in each group.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was employed to the control group employs,MDT was adopt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n evaluation indexes such as the door-to-balloon time(DTB),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common complications after interven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ervices and disease related knowledge knowing rate were also compared.Results: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visits to balloon time,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ervice and the disease knowing rat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nursing model is a new model of nursing,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practicability,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ing. Key words Multi-disciplinary team;Traditional nursing mode;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 多学科协作(MDT),是国际上近年来提出的重要医学模式,目的是使传统的个体式、经验式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小组协作、决策模式,由此推动全方位专业化、规范化诊治策略及合理化医疗资源整合配置,最终以质量控制系统来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并进一步推动多学科交叉发展[1]。我中心为进 作者单位:050000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何雪辉:女,本科,主管护师一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建立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建立一套规范的、系统的救治护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7月 2012年6月在我中心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0例,其中男184例,女116例。年 · 63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10卷第1期(上半月版)

急性肺动脉栓塞治疗策略及方案

急性肺动脉栓塞治疗策略及方案 一、急性期治疗策略 (一)合并休克或低血压肺栓塞患者(高危):(1)高危肺栓塞患者,推荐启动静脉普通肝素抗凝 治疗不必延迟(I c)。(2)推荐溶栓治疗(I B)。(3)溶栓禁忌或失败的患者,推荐手术肺动脉栓子清除术(I c)。(4)全剂量静脉溶栓禁忌或失败的患者,应考虑经皮导管治疗作为手术肺动脉栓子清除术的替代治疗(Ⅱa c)。 (二)不合并休克或低血压肺栓塞患者(中危或低危):注射用抗凝剂和VKA联合抗凝治疗:(1)肺栓塞高度或中度临床可能性患者,诊断过程中推荐启动注射抗凝治疗,不必延迟(I c)。(2)对多数患者,推荐低分子量肝素或磺达肝癸钠为急性期注射抗凝治疗的方式(I A)。(3)推荐VKA,与注射抗凝治疗同步进行,使INR达到目标值2.5(范围2.0~3.0)(I B,表7,8)。 再灌注治疗: 1.无休克或低血压的患者,不推荐常规直接静脉溶栓治疗(ⅢB)。2.中一高危患者,推荐严密监测,早期发现血流动力学失代偿,及时启动补救性再灌注治疗(I B)。

3.中一高危肺栓塞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失代偿的临床迹象,应该考虑溶栓治疗(Ⅱa B)。 4.中高危患者,如预期溶栓后出血的风险高,可以考虑手术肺动脉栓子切除术(Ⅱb C)。 5.中高危患者,如预期溶栓后出血的风险高,可以考虑经皮导管介入治疗(Ⅱb B)。 早期出院和家庭治疗:急性低危肺栓塞患者,如果能够提供合适的门诊治疗和抗凝治疗,应该考虑早期出院以及持续家庭治疗(Ⅱa B)。 (三)静脉滤器的推荐:(1)急性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疗绝对禁忌时应考虑下腔静脉滤器置人(Ⅱ a C)。(2)即使抗凝强度达到治疗水平肺栓塞仍复发时,应考虑下腔静脉滤器置入(Ⅱa c)。(3)不推荐肺栓塞患者常规使用下腔静脉滤器(ⅢA)。 二、抗凝治疗持续时间 肺栓塞后抗凝治疗持续时间推荐: 1.继发于短暂(可逆性)诱发因素的肺栓塞患者,推荐口服抗凝治疗3个月(I B)。 2.不明原因肺栓塞患者,推荐口服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I A)。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 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接收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则采取多学科协作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提高对健康教育的依從性,有助于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知晓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标签:多学科协作模式;糖尿病;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model in the nursing of senile diabetes patients. Methods 200 cases of diabetes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used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model,and the changes of anxiety emotion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and the compliance to the health educa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nursing,the differences in the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fter nursing,the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compliance to the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model in the nursing of senile diabetes patients is better,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ental state,thus improving the compliance to the health education,and it contributes to improving the awareness of diseases,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model;Diabetes;Effect 糖尿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年上升发展趋势,此类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为临床中较为常见慢性疾病[1]。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配送服务的完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此同时,糖尿病的发生率也不断增长。目前临床医学无法根治糖尿病,其病程可能持续终身,不但影响患者的健康安全,同时增加了社会负担。如何控制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避免患者疾病的加重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多学科协作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这一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文章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多学科协作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方案(试行) 为适应现代医疗诊疗模式的发展趋势,向肿瘤患者提供综合、全面、全程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医院决定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此方案。 一、MDT的优势: 1.整合各学科专业技术的团队优势,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为患者量身定做诊疗方案,从而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个体化、规范化和全程、全方位的“一站式”诊疗服务。 2.有利于整合医疗资源,有效避免治疗不足、过度治疗、重复治疗、无效治疗,节约时间及经济成本。 3. 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肿瘤专科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团队建设。 二、MDT的内容: 病例讨论、会诊、学术交流等。 三、MDT的目标: 1、为患者量身设计最佳诊疗方案,提高肿瘤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等。 2、提升肿瘤学科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打造肿瘤学科品牌。 3、实现医、教、研融合发展。 四、MDT组织架构

1.主管院领导:杨明辉 2.中心主任:杨瑞萍 3.专家组成员: (1)核心团队成员:杨瑞萍、宝福洲、张建华、刁先民、高艳、冯再辉、陈庆、邓修平、张银、杨胜伟、杨宝和、王家祝等。 (2)支持团队:医院各个学科的专家(科主任或高年资中职以上)。 4. 秘书:陈雪丹 5.记录员:杨月梅 6.参加MDT人员: (1)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胸外科、普外科的医师;(2)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胸外科、普外科的护士长必要时参加; (3)医院相关科室年轻医师、进修医师。 时间:每周三下午15:30 场地:医院3号楼(外科楼)6楼肿瘤内科示教室 五、MDT组织人员职责 1. 中心主任职责: ⑴对MDT项目全权负责,主持并参与讨论,在民主精神基础上,综合各专家讨论的意见,形成最终专业性意见,包括诊治方案,明确每种诊疗手段参与时机和比重。

急性肺栓塞的护理常规

急性肺栓塞护理常规 相关知识 急性肺栓塞(APE)是血栓性或(和)非血栓性栓子突然脱落而堵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的急性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综合征。APE起病突然,病情危急而凶险,病死率较高。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发热等症状。 评估 1生命体征 2指脉搏氧饱和度 3 简短而有目的病史/体检 4实验室检查 5 肺部CTA检查 6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 7重要脏器功能: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慢支等 8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干预措施 1、监测生命体征:严格卧床休息,重症患者应监测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心律、 体温和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 2、氧疗:氧分压低于65mmHg者,应给予高浓度吸氧。严重低氧血症者可给予机械通气。 3、镇静、止痛:酌情给予镇静止痛药物,缓解疼痛、解除紧张焦虑。可给予罂粟碱30mg, 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 4、限制静脉补液量:为避免诱发右心衰,应控制液体输入量在500ml以内。 5、合并休克者的急救:遵医嘱配合抢救,备好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 腺素等抢救药物。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和尿量变化,迅速纠正引起低血压的心律失常,同时积极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 肺栓塞溶栓治疗的护理 1、溶栓前完善患者的各项检查,检查血型并常规备血200ml,尽早做好溶栓的准备工作。 2、溶栓提供安静舒适保暖的病房环境,病人穿着要柔软宽松易穿脱。 3、溶栓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测,建立护理记录。做全导联心电图,溶栓开始后,每小时要 记录一份心电图。溶栓中,避免移动病人,防止再栓塞的危险。 4、注意观察出血征象:牙龈出血、大小便常规潜血检查阳性及穿刺点血肿等。密切观察病 人血压变化和神志情况,防止颅内出血的发生。

肺栓塞护理计划

肺栓塞护理计划 护理诊断: 一、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栓塞导致肺通气与肺换气障碍有关护理措施: 1、根据病情适当给予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并嘱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吸入冷空气 2、xx医嘱给予吸氧,改善通气 3、病情观察,进行血气分析,血氧饱与度监测,水与电解质得情况 4、病情允许时可鼓励患者适当床边活动以提高活动耐力护理目标:Spo2值在正常范围内、主诉胸闷症状减轻 二.舒适得改变:疼痛与手术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能够正确认识疼痛得原因,疼痛能及时有效地缓解。 护理措施: 1、整洁、舒适得环境,并采取舒适卧位。 2、疼痛时转移患者得注意力,如瞧书、听广播等。 3、评估并记录疼痛得次数、程度、病人得耐受能力。 4、xx医嘱使用止痛药,观察药物得疗效。 5、多与病人交流,给予病人心理支持。 护理评价:能够认识疼痛得原因,疼痛能及时有效地缓解。 三:自理缺陷:与创伤与手术有关护理措施: 1、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 2、日常用品放在病人伸手可及得地方。 3、保障患者住院期间安全,使用床栏,防止坠床

4、加强护患沟通,以便及时了解、满足患者需求 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生活需能要能及时得到满足。 四.焦虑与不了解治疗方法、效果,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目标:患者住院期间能保持平稳情绪,积极配合治疗,焦虑减轻护理措施: 1、热情接待患者,做好入院介绍。 2、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介入手术得步骤,术中配合,术后主要注意事项等。 3、完善术前准备(如皮肤准备、床上大、小便) 4、加强病房巡视,及时解决患者所需,解答患者疑虑 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能保持平稳情绪,积极配合治疗,焦虑减轻 五.知识缺乏:功能锻炼、用拐及装配义肢知识护理措施:1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得必要性与方法,指导用拐,交待装配义肢得时间与注意事项。 2锻炼时间:伤口完全愈合(2xx)后。 (1)用弹性绷带每天包扎数次,对残端给予经常得、均匀得压迫,促进残端软组织收缩。(2)对残端进行按摩、拍打,用残端蹬踩,先蹬、踩在柔软物品上,逐渐由软 3、下床时间:(1)上肢术后1-2天可离床活动。(2)下肢术后2-3天练习坐起,若全身情况好,术后5-6天可开始扶拐离床活动。 4用拐:(1)初次下地时需有人扶助,以防病人不习惯,失去重心而跌倒。(2)病人可因初次下床不习惯至情绪低落,必须及时予以鼓励与帮助,并指导正确用拐:①患肢不能完全负重时,单拐置于健侧;②一侧下肢完全不能负重时使用双拐。(3)用拐杖行走时保持两拐及一健肢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4)帮助病人选择型号、功能合适得拐杖:①前臂拐就是靠两上肢支持体重,把手高度依病人上肢得长短调节。②腋拐则就是靠腋下支重,长度为:当病人直立时,拐从腋窝到地面并向病人身体两侧分开,橡皮头距足2c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