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ORDME区域导航方法综述

VORDME区域导航方法综述

VORDME区域导航方法综述
VORDME区域导航方法综述

VOR/DME区域导航方法综述

学生:颜格指导老师:程擎

摘要:

区域导航(RNA V)是一种导航方法,在现代航线飞行中应用广泛,适用于多种航路的飞行,可以建立起短捷的,固定的,和偶然的航线,发挥其优势,可以产生明显的效益。可用于区域导航的现有系统有VOR/DME、DME/DME、惯性导航系统INS/IRS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等。VOR/DME区域导航系统是利用VOR测向,DME测距以及气压高度作为基本输入信号,来计算飞机到某个航路点的航向和距离的导航和引导系统。

VOR/DME区域导航系统作为导航设备,有其实用性和发展空间,即使在当今导航设备的不断更新中,作为一种基本领航方法,VOR/DME导航方式任有其使用价值。本文从分别对VOR、DME 的原理介绍,其在领航过程中的作用入手,加深对VOR/DME RNA V的具体讨论。以及对VOR/DME RNA V 在现代飞机中的现实应用也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区域导航甚高频全向信标测距仪飞行管理系统(FMS)

The method of VOR/DME RNA V

Abstract:

Area navigation(RNA V) is a kind of navigation ,which is widely used by constructing short and convinent, certain and occasional course in modern aircraft’s flight. It’s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s VOR/DME,DME/DME,INS/IRS and GNSS.VOR/DME RNA V system takes VOR, DME, the air pressure of attitude as basic input signals to compute the heading and distance between aircraft and waypoint.

VOR/DME RNA V system has its own valve and development as one basic navigation device. The paper has introduced the principle of VOR and DME and its usage in modern aircraft by discussing how the system works.

Key words:RNA V: area navigation

VOR: VHK omnidirectional radio

DME: 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

FMC: flight management computer

前言

所谓导航,即引导飞机沿着某预定的航线安全而准确地从一点飞到另一点的技术。

要完全成导航任务,必须要选择导航方法,并选用具有高可靠性和精度的导航设备。而导航设备按其任务分类,应分别测出不同的导航要素,即位置坐标,选定目标的飞行速度,目标的方位及距离等。由民航设备构成的导航系统经过对各导航要素进行处理和综合,给出高精度的定位信息,从而达到对飞机的正确、可靠的引导。

导航可分为无线电导航,惯性导航,天文导航,多普勒导航和仪表导航等,其方法主要是测向的测距,从而实现定位。

国际民航组织在国际民航公约附件11中对区域导航(RNA V)的定义:区域导航(RNA V)作为一种导航方法,允许飞机在台基导航设备的基准台覆盖范围内或在自主导航设备能力限度内或两者配合下按任何希望的飞行路径进行。其中台基导航设备,包括传统的以地面电台为基础的陆基导航设备和以卫星导航系统为基础的星基导航设备;区域导航不仅是一种导航方法,同时也涉及航路结构和空域环境。

1.区域导航简单介绍

利用NDB、VOR、DME等无线电导航设备实施导航,其航线计划是按逐台飞越的原则编排的,其航线就是导航台之间的连线,飞行中采用从一个导航台飞向另一个导航台的传统导航方式;无线电定位只能定出相对与电台的位置。随着航空事业的高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日益增长,约束与导航台这种传统的航线结构和导航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限制了飞行流量的增加。自从出现了多普勒雷达、惯性导航以后,导航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无线电定位或其他定位方法可以定出飞机的绝对位置(地理坐标)和/或飞机相对于计划航线的位置(航线坐标),从实践和设备上不需飞向或飞越导航台,因而航线可以由不设导航台的航路点之间的线段连接而成,使得航线编排更加灵活,这种实施导航的方法称为区域导航。区域导航允许在航路上定义航路点而组成航线,实施逐点飞行;也可以跳点直飞、甚至实施出发点和到达点间的直飞,大大缩短了航程;同时也易于建立临时的绕飞、偏航飞行和等待航线等飞行计划。

RNA V在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下,便于发挥多套组合及多种导航设备组合导航的优势。在定位计算中采用了余度技术、卡尔曼滤波技术后,导航精度和可靠性都有明显提高。近代导航计算机可以结合在导航设备内部,也可以在其外部。此外,都能和自动驾驶耦合、和显示器耦合,因而能把航线偏离或驾驶指令送到自动驾驶或自动飞行系统和显示仪表,实现自动制导和显示器监视,还能在到达航路点前给出提示信息。

区域导航的主要特点是能够脱离电台台址的约束,便于编排短捷的希望的飞行路径,便于发挥多套组合及多种导航系统组合的优势。区域导航的特点反映在航线结构上:RNA V的航线就是航路点系列组成的连线,这些航路点是脱离电台台址而自行定义的任何地理位置点,而传统导航的航线是电台台址点系列组成的连续;反映在定位方法上:RNA V定出的是飞机在地球上的绝对位置,传统导航定出的飞机相对于电台的位置;反映在导航计算方法上:RNA V按飞行计划转换到航线坐标,算出向前方航路点飞行的已飞距离或待飞距离和航迹的侧向偏离,所有的计算是在大圆航迹上进行的,而传统导航的计算是在当地地图投影平面上进行的。

区域导航的效益表现在可以建立更为短捷的直接航线,缩短飞行距离和飞行

时间,节约燃油和飞行运行成本;除公布的航线外,还可采用非公布的随机航路,即在指定区域内由飞行计划自行确定的航路,增大选择航路的灵活性;允许建立平行或双线航路,提高空域利用率和交通流量;结合提高导航精度和飞行自动化,可以缩减飞机间的纵向间隔和侧向间隔,即缩小航路宽度,提高航路上的飞机布占率、空域利用率和交通流量;利用全球导航设备可以在海洋及边远地区实施区域导航飞行,因此在这些地区可以建立更多的航线和随时增辟新航线;增加可优化的高度层,减小保护空域尺寸,增加了空中交通管制的灵活性;全面实施区域导航后,卫星和惯性导航都能作为单一导航手段,这样可以逐步撤减地面电台,从而节省大量设施投资和维护费用。

从民航目前所使用的导航系统来看,可以用于区域导航的导航系统有:VOR/DME,DME/DME,惯性导航系统INS/IRS 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VOR/DME区域导航系统具有成本低,航线多,精度高等优点。

1)成本低,由于VOR/DME RNA V系统的地面设备简单,对地面设备的安装场址无特殊要求,而且它可提供直线航线,因而具有成本低廉的明显特点。

2)航线多:由于利用RNA V,使得在某个确定的地理区域内空域容量式航线增加,其原因在于:RNA V能提供机场之间的直线航线;RNA V系统能够在VOR/DME覆盖范围内,对任何航线都可提供导航能力,各条航线可利用同一设备及其一组航路点有效地实施RNA V。

3)精度高:由于VOR/DME RNA V系统的机载设备采用了数字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再加上采用适当的RNA V方式,可使导航精度和可靠性大为提高。2.VOR/DME原理及其应用简介

2.1甚高频全向信标(VOR)原理简介

甚高频全向信标(VOR)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确定的标准近程导航设备,其技术规范、场地要求、干扰等条件均应满足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标准。

对甚高频全向信标的一般要求:VOR信号应使飞机仪表指示从VOR台处测得的相对于磁北的顺时针方向到飞机与VOR台连线的夹角(径向方位角)。VOR 台必须辐射带有两个独立的30HZ调制的射频载波。其中,一个调制信号的相位必须与接收点(飞机)的方位角无关(基准相位),另一个调制的相位在接收点处于不同方位(除磁北外)时与基准相位不同(可变相位),两个调制信号的相

位差角即为接收点相对于VOR 台的磁方位。基准相位信号与可变相位信号在“磁北方位”上应为同相。

对于VOR 的极化和场型准确度,VOR 的射频必须为水平极化波,辐射的垂直极化成分应尽可能小。以VOR 天线系统为中心,在0—40度仰角范围内,在大约四个波长距离上,由VOR 辐射的水平极化波传播的方位信息准确度应在正负两度以内。

甚高频全向信标(VOR )的基本功用是为机载VOR 接收机提供一个复杂的无线电信号,经机载VOR 接收机解调后,测出地面甚高频全向信标台相对于飞机的磁方位即VOR 方位。

所谓VOR 方位,实际上是以飞机所在位置的

磁北方位为基准,顺时针方向转至飞机与地面

VOR 信标台之间连线的夹角QDM ,如图1所示,

并直接显示在飞机上的无线电磁指示器(RMI )

上。如果驾驶员调定某预选航道,在飞机的水平

状态指示器(HSI )上还可以显示出此时飞机偏

离预选航道的情况及飞机是向台或背台飞行。

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二种不同制式的基高频

全向信标CVOR 和DVOR ,对机载接收机是兼容

的。其共同特点是均采用比较基准相位30HZ 信号与可变相位30HZ 信号的相位来实现定向的。

甚高频全向信标台辐射信号中的基准相位在VOR 信标台的各个方位上相位不变;而可变相位30HZ 信号的相位随VOR 信标台的径向方位而改变。而飞机相当于远距观察者。那么,飞机相对于地面VOR 信标台的磁方位角QDM ,就是基准相位30HZ 信号与可变相位30HZ ,信号的相位差α,机载VOR 接收机将测得的α角再加入或减去180°,就是飞机RMI 指示器上显示的VOR 方位角QDM ,即地面VOR 信标台相对于飞机的磁方位,

QDM=QDR ±180°

信标辐射信号中的基准相位30HZ 信号与可变相位30HZ 在磁北方位上是同相的,而在其他任何径向方位上基准30HZ 与可变30HZ 信号的相位是不同的

,

其相位差随径向方位的改变而改变,如在90°方位上两个30HZ信号相位差为90°,在180°方位上两相位差为180°,在任意径向方位σ上,其相位差为σ,但可变相位30HZ信号始终落后于基准相位30HZ信号。

2.2 VOR导航的应用

飞机无线电导航的基本目的是确定飞机在地球上空的即时位置,如利用飞机上的两套VOR接收机,分别接收覆盖范围内的两个地面VOR信标的信号,测得VOR信标相对于飞机的两条方位位置线,其交点即飞机的位置;同样,也可以利用一套VOR接收机和一套DME机载设备分别测得对地面信标的方位位置线和距离位置线的交点也可以确定飞机位置,前者称为角--角系统定位法,后者称为极坐标系统定位法。

2.3测距机(DME)系统

测距机(DME)系统是一种能够测量由询问器到某个固定应答器距离的二次雷达系统。是目前干线飞机普遍装备的一种航空电子设备。它为飞行管理计算机提供距离信息,从而使其实现精确定位和多种导航用途。DME系统的地面信标台通常与能给飞机提供方位信息的甚高频全向信标(VOR)地面台安装在一起。二者相结合就构成了标准的国际民航组织(ICAO)审定的ρ—θ导航系统。

DME系统是一种询问一回答式脉冲测距系统,它由机载设备和地面信标设备组成。机载设备主要由询问器、控制盒、距离指示器和天线等部分组成。地面信标设备由应答机、监视器、控制单元、机内测试设备、天线和电键器组成。

应答机是DME系统地面信标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由接收机、视频信号处理电路和发射机组成。接收机的作用是接收、放大和译码所接收的询问信号;视频信号处理电路的主要作用是对询问脉冲译码,并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延迟后,产生编码回答脉冲对;发射机的作用是产生、放大和发送回答脉冲对。

图2示出了DME系统简化原理方框图,DME测距是从机载询问器向地面信标发射询问脉冲对开始的;地面信标台接收这些询问脉冲对并经过50微秒的固定延迟后,发送回答脉冲对。50微秒延迟,通常称为主延迟。其作用是:一则使对询问的回答时间统一;二则可读出距离指示器零海里处(相应于地面信标台所在机场跑道的接地点处)因此,50微秒延迟也叫做零海里延迟。

图2 DME系统简化原理方框图

询问器的距离计算电路根据从发射询问脉冲对至接收回答脉冲对之间所经过的时间,计算飞机到地面信标台的斜距。

由于电波传播的速度可认为是一个常数,即33108米/秒,所以根据式1,飞机到电面信标台斜距可表示为式2

L=V s t R (1) L:几何距离Vs移动速度,单位厘米/微秒,t滞后时间

R=C(t R-t D)/2 = t R-t D/τ(2) R——询问器与应答器之间距离,海里为单位。

t R——自发射询问脉冲对到接到回答脉冲对之间所经过的时间,微秒为单位。

t R =50微秒——地面信标台接收询问和发送回答之间的延迟时间

τ=12.359——射频电波传输1海里并返回所需要的时间,以微秒为单位。

询问器所提供的斜距对飞机导航用途来说是必需的。除非飞机飞行高度很高,或者接近于地面信标台时,斜距与地面距离之间的差别很小,其误差大约为1%,即

R≈1.01G (3) R——询问器与应答器之间的斜距

G——海面水平距离

2.3.1典型的DME系统的工作过程可归纳如下:

1)由驾驶员选定一个ILS/VOR频率。ILS/VOR频率自动的选择一个与其配

对的DME频率。

2)DME系统的机载询问器收发信机发射询问脉冲对。

3)DME系统地面信标台接收这些询问脉冲对延迟50微秒,然后给询问器发射回答脉冲对。

4)机载询问器距离计算机按照发射询问脉冲对和接收回答脉冲对对之间所经过的时间计算出距离。

5)得到的距离信息送到距离指示器显示,供驾驶员使用。

6)DME系统询问器连续地对地面信标台进行询问,直到它选择其他信道或者飞机飞出DME系统的作用范围为止。

2.3.2 DME系统提供的斜距信息在飞机导航中可有多种用途

1)定位:在现代飞机无线电导航中,DME作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传感器所提供的距离信息,送到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FMCS)用于飞机的精确定位。

2)航路间隔:为确保飞机的飞行安全和正常,所有在航路飞行的飞机均必须按指定的高度层和一定的间隔飞行,而航路间隔可利用DME提供的距离信息来实现。

3)进近到机场:在某些情况下,驾驶员可利用DME提供的距离信息操纵飞机以某个方位飞向DME/VOR信标台,然后转弯以便在新的方位上飞行到某个位置时再做圆周飞行,使飞机最后进入着陆航向。

4)避开保护空域:有时驾驶员为了避开某个空中禁区,可以操纵飞机在距空中禁区某一距离上做圆周飞行,待飞到一个新的径线方位时,再朝向DME/VOR 信标台飞行。

5)在指定位置等待:驾驶员可能据航站DME所提供的距离信息,保持DME 距离指示器读数为常数,即做圆周飞行,以等待进场着陆。

6)计算地速和到台时间:飞机在飞行中,DME询问器连续地测量到所选地面信标台的斜距。当然,这个斜距是随飞机接近或离开信标台而变化的。因此,测量斜距的变化率就可以给出飞机接近或离开信标台的速度。

2.4 DME系统应用

DME系统是飞机无线电导航广泛应用的一种近程导航设备,它既可用做航线导航设备,也可用做机场导航,当它与其他近程导航设备和着陆设备如甚高频全向信标(VOR)或仪表着陆系统(ILS)相配合构成航线或机场导航设备时,

可有多种使用方案。

3.VOR/DME RNAV 原理

现代民用飞机已普遍使用以VOR/DME 为基础的RNA V 系统,即VOR/DME RNA V 系统。它是一种利用VOR 的方位角,DME 的斜距以及气压高度作为基本输入信号,来计算飞机到某个航路点的航向和距离的导航和引导系统。

VOR/DME RNA V 的基本原理是:通

过连续地测得飞机到VOR/DME 地面信标

台的方位和距离信息,从而获得飞往某个

确定的航路点的航向和距离。这一基本原

理可归结为连续地求解一个RNA V 三角形

问题。参看图3的RNA V 三角形,图中A

代表飞机在地面上投影点的位置,B 是

VOR/DME 地面信标台的位置,C 为某个

航路点的位置。ΔABC 就叫做RNA V 三角形。

假定以磁北N 方向作为角度关系的基准方向,则RNA V 三角形的各边与角度如图3

AB=ρ1——VOR/DME 地面信标台与飞机之间的距离;

θ1——从VOR/DME 地面信标台到飞机的磁方位,即飞机方位。

BC=ρ2——VOR/DME 地面信标台与航路点之间的距离;

θ2——从VOR/DME 地面信标台到航路点的磁方位;

AC=ρ3——飞机与航路点之间的距离;

θ3——从飞机到航路点的磁方位。 其中ρ1、θ1可通过VOR/DME 地面信标测得,为已知量;且对某个特定的航路点来说,ρ2、θ2为确定量,可由驾驶员输入导航计算机或从导航计算机数据库中调用。这样,RNA V 三角形的两边(ρ1、ρ2)及其夹角(θ2、θ1)为已知,故可求得ρ3、θ3,即飞机到航路点的距离和磁方位(航迹角)。

RNA V 三角形可用模拟方法来还求解。为此,可将它画成如图4所示的矢量三角形。把RNA V 三角形的每个元素用一个矢量来表示,矢量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代表距离和角度。可用正弦波或者矩形波的振幅和相位来分别代表距离(

ρ

1、ρ2)和角度(θ1、θ2)。由图4所示的RNA V 三角形的矢量解中可见,矢

量ρ3∠θ3为二个矢量-ρ1∠θ1和ρ2∠ρ2之和,即

ρ3∠θ3=ρ2∠ρ2-ρ1∠θ1

式中负员表示ρ2∠θ2与之ρ1∠θ1之矢量差。-θ1表示飞机到VOR/DME 地面信标台的方位,即电台方位。

实际上,现代民用飞机的RNA V 系统均

利用计算机来求解RNA V 三角形。为此,先

要将RNA V 三角形表示在直角坐标系内,然

后再根据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关系写出ρ3、

θ3表达式,并将解RNA V 三角形的有关公式编成程序,连同三角函数数值表均存储在导航计算机的只读存储器(ROM )中备用。

4 VOR/DME 的应用

利用RNA V 系统进行导航时,往往还需要计算航线偏差。这时需要解图6的航线偏差三角形,航线偏差通常以距离而不是以角度给出,这是因为驾驶员总想知道的是究竟飞机偏离预定航线有多远,在航线偏差三角形中,由于其中一边(ρ3)和所有角度均为已知量,故可用正弦定理求得航线偏差距离(ρ):

ρ3/sin90°=ρ/sin(θc -θ3)

得ρ=ρ3sin(θc -θ3)

如果ρ为负值,那么飞机向左偏离预定

航线。如果ρ为正,那么飞机偏右。如图5

中,

若θ3=270°,θc =306.87°, ρ3=50NM,那么

ρ=50sin36.87°=30NM 表明飞机偏右

对于精确导航来说,上述的RNA V 三角

形必须是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遗憾的是飞机到DME 地面信标的距离是按斜距给出的。为了得到水平距离(G),必须解图6所示斜距三角形。信标海拔高度必须从飞行数据存储组件,自动数据输入组件或通过键盘馈送进入设备,而飞机高度可从编码高度计算得到。由图6可知

G=[S2-(A-E)2]1/2

图7 斜距三角形式中

G——水平距离

S——飞机到VOR/DME地面信标台的斜距

A——飞机的海拔高度

E——信标天线离海平面的高度

图6 斜距三角形

4.1按DME系统在RNAV中的作用,可将VOR/DME RNAV分为如下两种方式:

1)ρ—θ方式,参看图7,由飞机位置(A),航路点位置(B)和VOR/DME 地面信标台位置(c)构成的RNA V三角形ABC中,已知AC边长度(DME距离),BC边长度(由数据库得到)和∠ACB(飞机方位角与航路点方位角之差)故可计算出AB边的长度,它给出飞机到航路点的距离;

图7 RNA Vρ—θ方式

并可计算出∠ABC,它给出到航路点的航向或航迹角,这种组合方式叫做RNA V的ρ—θ方式,这里ρ是DME距离,θ是VOR方位角。

2)ρ—ρ方式,ρ—ρ方式是利用两个DME信标的距离信息来实现RNA V 的一种方法。采用ρ—ρ方式RNA V比ρ—θRNA V方式的导航精度高。在ρ—ρ方式时,导航数据库应能提供每个航路点及两个导航设备(DME)的参数。

由于ρ—ρ方式RNA V的导航精度高,相应的定位精度也有所提高,故这是一种更加值得重视的方法,图8为ρ—ρ方式RNA V示意图。

图8 RNA Vρ—ρ方式

为了实现ρ—ρ方式RNA V,飞机上安装两台RNA V计算机,左RNA V计算机接收来自左VOR/DME的信号,右RNA V计算机接收来自右VOR/DME的信号,见图9

4.2典型的RNAV系统从原理上可分为两种

1)模拟式VOR/DME RNA V系统

模拟的VOR/DME RNA V系统是用交流电压的模拟计算来解RNA V三角形的。相位模拟量从接收VOR台得到。距离模拟量有两个:飞机到VOR/DME信标台的距离由DME输出;飞机到航路点的距离可调整为一个电位器,由相应的直流输出得到。

2)数字式VOR/DME RNA V系统

数字式的VOR/DME RNA V系统中,RNA V三角形是用数字计算机来解算的,被处理的量是经过模/数转换的数字量,微处理机是这种系统的核心。除这些以外,原理同模拟式的基本相同。

图9 ρ—ρ方式RNA V计算机

5 VOR/DME RNAV在现代飞机中的作用

5.1典型的基于VOR/DME的RNAV系统

VOR/DME 系统可以在作为独立RNA V系统使用。主要由导航计算机,VOR 接收机,DME询问器,中央大气数据计算机,控制显示单元,机载显示仪表和

自动驾驶仪等组成。如图10

导航计算机是RNA V系统的核心,其作用是接收导航传感器送来的导航信息,包括来自VOR接收机的方位和DME询问器的斜距,以及来自中央大气数据计算机的气压高度;并按预定的程序连续的求解RNA V三角形,得到飞往某个航路点的航迹,包括距离和磁方位。假如VHF系统正确地调谐到VOR/DME 信标设备,RNA V计算机能接收到飞机相对于导航台位置的有关信息。

控制显示组件的作用是:将有关信息(如飞行计划装入信息)输入导航计算机;显示导航信息。在某些RNA V系统中,导航计算机还可以给机载显示仪表发送航线偏差(偏航距离)信号,同时给自动驾驶仪发送操纵指令。

导航数据库存储在导航计算机内,或者是在外部存储器中。它包括:实现VOR/DME RNA V所需要的航线,导航设备(VOR/DME信标台)及航路点的全部信息。每个航路点的参数包括:经度/纬度,VOR/DME台的频率和标高,航路点到VOR/DME地面信标台的磁方位和距离。

这种导航系统是最简单的设备。由飞行员选定一个VOR/DME台,算出方位和距离作为下一个航路点的位置,使飞机根据VOR方位变化飞向该航路点。但此种设备受限于所选台的覆盖范围和接收距离。要批准将此设备用作RNA V,

必须在航路上有足够的VOR/DME台覆盖,能收到50海里以内的电台;计算机至少能接收并对三个预定航路点进行计算。

5.2 VOR/DME为INS/IRS提供位置更新

VOR方位,DME距离分别由机载VOR设备和DME设备测量,用来更新即校正惯导系统测出的位置,从而减少惯性导航定位的积累误差。当飞机进入VOR/DME作用范围内飞行时,惯导系统进行人工或自动调谐VOR/DME频率,将VOR/DME设备测出的方位和距离与惯导系统计算的方位和距离进行比较,其比较的误差信号通过一个反馈系统对惯性位置进行更新,使系统的误差减少到VOR/DME定位的误差范围内。任何时候,系统都可能进行位置更新,但方式选择电门必须在“NA V”位。

5.3 VOR/DME作为FMS的传感器使用

FMS的传感器包括惯性基准系统IRS,大气数据计算机ADC,测距仪DME,全向信标VOR,全球定位系统GPS,仪表着陆系统ILS以及燃油总和器和飞行时钟等,这一系统将实测的飞行,导航和大气数据传输给FMS的计算机系统。VOR接收机通过模数转换器或直接向FMS提供方位和航道偏离信号;DME也通过模数转换器式直接向FMS提供,飞机到某一地面台的距离数据。

1)FMS导航功能中的位置计算:无线电位置计算得出的无线电位置信号以及伴随的表示无线电位置信号是可置信的有效信号,输入到位置过滤器和补偿过滤器中去;位置过滤器还从导航数据库中得到机场区域的导航数据、飞机纬度以及IRS的位置误差数据送到补偿过滤器和导航功能块,把飞机位置的经、纬度误差送去对IRS进行位置修正。补偿过滤器接收来自各处的数据,再对各数据进行修正,最后得到飞机的精确位置输入本地地球半径计算方块,根据飞机现在位置计算本地地球半径,并把飞机经纬度输到制导部分的输入输出总线。

2)FMS导航功能中的速度计算:飞机飞行速度的计算可以使用许多数值,它们有来自IRS的南北和东西速度分量、ADC的真空速以及无线电位置计算得出的飞机位置更新速率等。飞机在空中,主要采用无线电导航数据得来的地速和南北、东西速度分量为计算的主要数据,这些数值非常精确;若采用DME测距数值,即ρ—ρ定位导航时,速度计算值的精度可达±3kt,而用ρ—θ定位导航时,精度可达±6kt;若两种无线电数据都无法获得,则采用IRS信号进行计

算。导航选择功能方块也向速度过滤器输入从新开始计算的信号;当进行一种无线电信号速度计算并固定从两个无线电地面台接受信号时,速度过滤器采用一种误差修正方式,重新调谐,接受另一个或两个无线电信号,或从一种无线电信号导航变为使用另一种导航方式时,由导航台选择功能信号输入信号,重新开始另一种误差修正方法;即使失去无线电信号,仅采用IRS信号进行计算,过滤器的误差修正仍继续进行,甚至当电源中断时,误差修正值也马上储存起来,以便电源恢复后重新开始修正工作。

3)FMS导航功能中的高度计算:飞机高度是根据两种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得出的。一种是来自ADC的气压高度、气压修正高度以及伴随送出的ADC有效信号;另一种数据是来自IRS的惯性高度,它是由测得的飞机沿地球垂线的加速度经两次积分得到的。从ADC来的气压高度有场压高和标准气压高两种,按高度表拨正程序进行转换,为防止高度数据转换或气压调节所产生的瞬变,计算的高度首先经过高度滤波器,对输出的高度数据进行缓冲滤波。高度计算时,采用IRS的惯性高度,若IRS无法提供高度数据,则计算机的自动补缺方式是选择相应的ADC数据。FMC计算的高度非常精确,从起飞到着陆的全部系统误差不超过130英尺。

飞机起飞后,无线电导航系统工作,作为FMS用传感器的无线电导航台接收机是两台DME和两台VOR,采用的无线电定位方法为ρ—ρ定位和ρ—θ定位,FMS优先选择的是ρ—ρ测距定位。FMC每2分钟根据飞机现在位置,从导航数据库中提取在200海里之内,最邻近的20个VOR/DME台,并从中选用作提供位置信息的两个DME台式合装在一起的VOR/DME台,若无法接收两个合格的地面DME台,则只能采用ρ—θ定位,但要求地面VOR和DME台必须安装在一起,否则不能定位。

每台计算机也可得到VOR的方位信息。但一般不用,只是在DME信号丢失时,计算机才自动地恢复到ρ—θRNA V方式。

在具有双重计算机的RNA V系统中,当飞机从一个航路点飞另一个航路点时,两台计算机自调谐到每一侧的VHF导航频率,如果接到自动驾驶仪,飞机将跟踪飞行计划。

通过区域导航系统简单工作原理,计算机根据储存的数据以及各种传感器

的输入数据来计算飞机位置,用经纬度的形式给出飞机的绝对位置,也可以给出飞机相对于所选航线的相对位置,输出的导航参数至飞行仪表,控制显示单元,提供给飞行员目视信号。

5.4 VOR/DME RNAV在飞行中,具体可用于的航路

1)固定航路:在该区域内分布的永久性的区域导航航路,包括某些航路上由于缺乏信号源(陆基导航台)作航迹制导,只能由具备区域导航能力的飞机作RNA V运行,还包括某些高空航路。

2)偶然航路:在该区域内公布的短期性的RNA V航路,只在遇到不寻常的,发生于短期通知的临时需要所选用。

3)随机航路:非公布航路,在指定的随机RNA V区域内由飞行计划自行确定的航路。

4)终端(航站)区航路:包括RNA V标准进场航线,RNA V进近程序,RNA V 标准离场航线,RNA V系统程序等。

结束语

就目前国际航空发展趋势,美国联邦航空局认为在2010年之内VOR/DME,NDB等是主要的航空导航设备,而在2010年以后VOR/DME及NDB(包括GPS)等仍将作为重点导航设备使用。

近代大中型运输机上都已装备RNA V/FMS设备,RNA V方法正在逐步引进,但没有充分发挥设备优势,随着惯性导航和卫星导航的发展,RNA V将全面实施,我国西部地区陆基无线电导航台稀少,大都无雷达覆盖,如果在这些地区采用RNA V,其效益将是明显的,可以建立一些更为短捷的固定的和偶然的RNA V航线。通用航空飞机可以自行选择一些随机航线。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受到领航教研室程擎老师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张焕空中领航(下)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2] 郑连兴倪育德多普勒全向信标

[3] 马士忠测距机国防工业出版社

[4] 袁信俞济祥陈哲导航系统航空工业出版社

[5] 蔡成仁航空无线电科学出版社

[6] 洪伦耀航空无线电导航原理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校

[7]言中、丁子明无线电导航国防工业出版社

[8]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新航行系统介绍

[9]张良云惯性导航国防工业出版社

[10]洪伦耀航空无线电导航原理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校

[11]宜家禄空中领航学下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12]孙仲康、陈辉煌定位导航与制导国防工业出版社

[13]钦庆生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

[14]文传源现代飞行控制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5]飞行管理系统导航功能分析航空学校

[16]周阿荣、郭慧泉DVOR多普勒全向信标中国民航总局、民航广州中等专业学校

[17] Petter Dogan. Instrumert Flight Training Mamual. Aviation Book Company.

[18] J.Powell.Aircraft Radio System.PITAMAN

[19] JOHN DENTON.AIRLINE PILOT

[20] Slutier Ir2P2G, The World of DGPS,GIM V ol7 NO.

[21]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 VSTAR GPS

文献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 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 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 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对于科研部门确定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领导部门制定各项决策,有效实施管理起着参考和依据的作用。这一类综述主

贝叶斯决策分析文献综述

管理决策分析 贝叶斯决策分析文献综述 单位:数信学院管理07 小组成员:0711200209 王双 0711200215 韦海霞 0711200217 覃慧 完成日期:2010年5月31日

有关贝叶斯决策方法文献综述 0. 引言 决策分析就是应用管理决策理论,对管理决策问题,抽象出系统模型,提出一套解决方法,指导决策主体作出理想的决策。由于市场环境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使决策者的决策带有某种程度的风险。而要做出理想的抉择,在决策的过程中不仅要意识到风险的存在,还必须增加决策的可靠性。在风险决策中,给出了很多如何确定信息的价值以及如何提高风险决策可靠性的方法。根据不同的风险情况,要采取不同的风险决策分析的方法。贝叶斯决策分析就是其中的一种。 1.贝叶斯决策分析的思想及步骤 从信息价值的经济效用的角度,讨论贝叶斯公式在风险决策中的应用。首先根据期望值原则,以先验概率为基础,找到最优方案及其期望损益值和风险系数,然后用决策信息修正先验分布,得到状态变量的后验分布,并用后验分布概率计算各方案的期望损益值,找出最满意方案,并计算其风险系数(这里计算的风险系数应比仅有先验条件下计算的风险系数要小),最后求出掌握了全部决策信息值的期望损益值。用全部决策信息值的期望损益值减去没有考虑决策信息时的期望收益,就得到了决策信息的价值。 步骤如下: (1)已知可供选择的方案,方案的各状态概率,及各方案在各状态下的收益值。 (2)计算方案的期望收益值,按照期望收益值选择方案。 (3)计算方案的期望损益标准差和风险系数。运用方案的风险系数来测度其风险度,即得到每个方案每一单位期望收益的离散程度指标。该指标越大,决策风险就越大。期望损益标准差公式: ∑=-= n 12A )()(i i Ai x P EMA CP δ 风险系数: )() (1i i u E u D V =δ (4)利用贝叶斯公式对各种状态的概率进行修正。先算出各个状态下的后验概率,计算掌握了决策信息后的最满意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和风险系数,最后算出信息的价值。 2. 贝叶斯决策分析的应用领域 2.1 港口规划等问题 港口吞吐量()i s 与其预测出现的现象()j z 为相互独立的事件。事件,i j s z 发生的概率分别是()i P s 、()j P z 。在事件j z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i s 发生的概率为(/)i j P s z 。运用贝叶斯公式进行事件的原因分析和决策。根据贝叶斯定理可求得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按照863/CIMS倡导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逐步实施。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企业信息化没有终点。 管理思想现代化 社会和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发展的,适应知识经济的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大规模定制、基于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和排产APS、电子商务、商业智能,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不一而足。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不断增加这些新思想、新方法以适应企业的管理变革和发展要求。 系统应用网络化 我们现在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网络经济的时代,由于互联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经营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和做事的方法。企业对互联网络的依赖将像今天企业对电力和电话的依赖一样重要。离开互联网络的应用就谈不上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只有采用基于互联网络的系统才能方便地实现集团管理、异地管理、移动办公,实现环球供应链管理。 开发平台标准化 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那种封闭的专有系统已经走向消亡。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体系结构,支持标准网络通信协议,支持标准的数据库访问,支持XML的异构系统互联;实现应用系统独立于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实现系统的开放性、集成性、可扩展性、互操作性;这些已成为应用系统必须遵守的标准,反之,不符合上述标准的系统是没有前途的系统。 业务流程自动化 传统ERP是一个面向功能的事务处理系统。它为业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处理功能,但是每个业务处理都不是孤立的,它一定与其他部门、其他人、其他事务有关,这就构成了一个业务流程。传统ERP对这个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一些业务流程被写死在程序里,非此既彼,必须按其执行,否则就要修改程序。许多流程是由人工离线完成的。工作流管理技术是解决业务过程集成的重要手段,它与ERP或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将实现业务流程的管理、控制和过程的自动化,使企业领导与业务系统真正集成,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构。所以工作流管理技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快速的发展。 应用系统集成化 企业信息化包括了很多内容:技术系统信息化包括CAD、CAM、CAPP、PDM、PLM;管理信息化包括ERP、CRM、SRM、BI、EC;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包括NC、FMS、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制造执行系统MES。所有这些系统都是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共享信息和信息交换,在单元技术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它们之间要实现系统集成,使其应用效果最大化。 其他技术有重多的文章报道,这里不再赘述。但是对于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 gexecutionsystems)国内讨论甚少。按照美国AMR研究公司对MES的定义:ME S是一个常驻工厂层的信息系统,介于企业领导层的计划系统与主生产过程的直接工业控制系统之间。它以当前视角向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生产过程的全部资源(人员、设备、材

国外卫星导航应用标准综述概论

国外卫星导航应用标准综述 一、引言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深入到各国安全、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已成为现代高新技术民用的成功典范。以产业化程度最高的GPS为例,已逐步演变为一种世界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它使航空、航海、测绘、时间及机械控制等传统产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它开拓了个人移动位置服务等全新的信息服务领域。随着卫星导航应用的逐步深入及应用领域的逐渐拓展,国外发布了大量卫星导航应用标准,本文将主要针对目前检索到的国外卫星导航应用标准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国际及国外卫星导航相关标准化组织 卫星导航应用范围非常广,涉及卫星导航相关的国际和国外标准化组织也非常多,它们共同研究制定各国在航空、航海等领域赖以遵循、统一通用的导航条约法规、规范等标准。与卫星导航相关的国际级标准化组织主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此外,还有其他比较权威的区域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组织也参与制定和发布卫星导航技术标准。经过调研与分析,共整理出了24个与卫星导航相关的标准化组织,这些标准化组织并不能涵盖卫星导航应用的所有领域,但已反映了卫星导航应用主流领域的标准化组织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美国的标准化组织有8个,欧洲的标准化组织有4个,核心的标准化组织除ISO、IEC和ITU外,还有ARINC、ETSI、FAA、NMEA、RTCM 和RTCA。

三、国外卫星导航应用标准分析 通过对表1中24个组织和机构的调研,共检索到卫星导航应用相关标准191项。经过整理和分析, 表1 与卫星导航相关的国际、国外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组织(双线分割)

可将其归纳为卫星导航系统标准、卫星导航应用基础标准、电子地图标准、接收设备数据格式标准、差分技术标准、接收设备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六类。其中,卫星导航系统标准主要是各卫星导航系统的接口标准、系统性能标准;卫星导航应用基础标准主要为术语类和时空系统类标准;接收设备数据格式主要为应用领域的接收设备通用数据格式要求标准,差分技术标准为增强导航定位精度采用的差分技术和格式标准;接收设备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主要是各类接收机的标准。 1.卫星导航系统标准 1.1系统接口标准 系统接口标准主要是各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国公布的接口控制文件。目前GPS系统、GLONASS系统和Galileo系统都已经公布了各自的接口控制文件。 以GPS系统为例,自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政府提出GPS现代化计划以来,美国军方先后发布了IS-GPS-200、IS-GPS-705、IS-GPS-800和IS-GPS-870四类接口性能规范:IS-GPS-200对GPS空间段与GPS无线电频率链路1(L1)和2(L2)的用户接收机之间的接口要求进行了定义,最新版本为IS-GPS-200G; IS-GPS-705规定了GPS无线电频率链路5(L5)上全球定位系统空间段和导航用户段之间的接口要求,其最新版本为IS-GPS-705C; IS-GPS-800定义了无线电频率链路1(L1)上GPS卫星与导航接收机之间的信号传输特征。虽然广播频段L1内有多个信号,这个接口规范只定义了L1内的民用信号(L1C),其最新版本为IS-GPS-800C;

文本情感分类研究综述

Web文本情感分类研究综述 王洪伟/刘勰/尹裴/廖雅国 2012-9-27 14:55:59 来源:《情报学报》(京)2010年5期【英文标题】Review of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on Web Text 【作者简介】王洪伟,男,1973年生,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本体建模和情感计算,E-mail:hwwang@https://www.doczj.com/doc/7217663715.html,。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 刘勰,男,1985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据挖掘与情感计算。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 尹裴,女,1986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务智能。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 廖雅国,男,1954年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与电子商务。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香港 【内容提要】对用户发表在Web上的评论进行分析,能够识别出隐含在其中的情感信息,并发现用户情感的演变规律。为此,本文对Web文本情感分类的研究进行综述。将情感分类划分为三类任务:主客观分类、极性判别和强度判别,对各自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其中将情感极性判别的方法分为基于情感词汇语义特性的识别和基于统计自然语言处理的识别方法。分析了情感分类中的语料库选择和研究难点。最后总结了情感分类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Analyzing the users' reviews on the Web can help us to identify users' implicit sentiments and find the evolution laws of their emotion. To this end, this paper is a survey about the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on the Web text. We divided the process of classification into three categories: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lassification,polarity identification and intensity identification and respectively summarize the rese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se fields. We also sorted the methods of polarity identification into two types: one is based on the emotional words with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other statistic methods of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hat is more, the choice of corpus and potential research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t las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tatus quo of application and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关键词】Web文本/情感分类/综述/主观性文本Web texts/Sentiment classification/Survey/Subjective text 随着互联网的流行,Web文本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发表观点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来源。特别是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网络社区、博客和论坛给网络用户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来交流信息和表达意见。这些文章和言论往往包含有丰富的个人情感,比如对某部大片的影评,对某款手机的用户体验等,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如何从这些Web文本中进行情感挖掘,获取情感倾向已经成为当今商务智能领域关注的热点。所谓情感分析(sentiment analysis),就是确定说话人或作者对某个特定主题的态度。其中,态度可以是他们的判断或者评估,他们(演说、写作时)的情绪状态,或者有意(向受众)传递的情感信息。因此,情感分

浅谈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浅谈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开始注重文化的学习。这样一来,图书馆对人们来说就越来越重要。随着图书馆书籍类别以及数量的大大增加,光靠人力进行管理的效果不佳,所以就出现了新式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新型图书馆管理系统提高了管理效率,但仍有些不足。本论文根据图书馆管理系统现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预测出将来的发展情况。 标签: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现在所保留的古籍是古人智慧和辛勤劳作的象征,对现代文化教育有重要的影响。而图书馆则是这些古籍保存和学习的地方,对信息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起重要作用,因此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由于旧的管理方式是仅靠人力对图书馆进行管理,所以在管理工作量的增加下,图书馆人工管理的效率明显降低。随着科技的进步,在21世纪,各地的图书馆逐渐实行自动化管理模式,但这种管理方式还有不足之处。因此,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跟随着时代的进步来进行一些改革,以此来实现图书馆新型化、自动化、高效化的管理模式。只有跟随时代改革,才能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并且让读者体会到服务的优质感。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 1.信息孤岛现象 随着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业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现在的图书管理系统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图书馆存在的独立性业务体系,相互之间没有信息交流,就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这种现象使读者不能方便地查找信息资源,造成了图书资源的浪费,服务不到位。例如,大学生在使用个人图书馆进行毕业论文提交操作时,还会出现重复登录的问题,这样耽误读者的时间,影响论文的提交,而读者的论文提交情况图书馆也无法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来获得。 2.集成思路不明显 现在图书馆管理系统把重点放在了对纸质图书和文献的管理上,不关注对数字信息的管理,难以将网络信息服务集中化处理,无法顾及到图书馆的全部业务,集成化思路不明显。例如,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电子文章、资金管理等不能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更加需要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改善。 3.与其他应用系统的关联性和互操作性小 因为图书馆管理业务的增多,图书馆管理系统满足不了全部的需求,若要体现图书馆的集成思路,图书馆管理系统就需要与其它应用进行完美关联和互操作。例如,现在电子书更符合读者的要求,以高效快捷的优点成为人们的首选。

导航系统发展趋势

船用导航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1概述 船用导航技术很多,主要由磁导航、卫星导航、无线电导航、雷达导航、惯性导航和天体导航。我公司主要涉及磁导航和惯性导航,磁导航发展较早,主要产品为磁罗经,惯性导航产品同样有着辉煌的历史,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始惯性导航产品的企业。 磁罗经因其连续工作时间长、自主性强、可靠性强和经济性好等显著地优点,始终是为各类舰艇与传播提供航向和观测物标方位等数据所必备的导航仪器。尽管近年来陀螺罗经、GPS定位设备、船用雷达的技术与精度有了飞跃式发展,但依然不可以取代磁罗经在舰艇上的使用地位。惯性导航设备可以为载体提供航向、位置、姿态、速度等基本物理信息,是信息化装备中最核心的传感设备之一。惯性导航设备仅需要敏感地球自转而不需要借助外界任何的光、电、磁信息的机理决定了它的完全自主的特点,是复杂战场环境中保底的导航手段。惯性导航技术是最重要的军用技术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惯性导航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武器装备的先进性。惯性导航产业起步于军用,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军用领域。不过随着随着成本的降低和需求的增长,其范围已由原来的舰艇、飞机、航天宇航、制导武器、战车等军用或军民两用领域,扩展到大地测量、资源勘测、地球物理测量、海洋探测、铁路、隧道等民用领域,甚至在机器人、摄像机、儿童玩具中也被广泛应用。 2国外发展现状 2.1磁罗经 磁罗经是利用地磁场对磁针具有吸引力的现象而制成的一种航海指向仪器,地磁场是一种天然的矢量场,由地球自身的物理特性所产生,其方向和强度几乎不随时间、天气等的影响。因此,与其它导航方式相比,地磁导航是一种极为稳定,误差不累加(陀螺),不依赖于外界数据交互(GPS)的自主导航方式。虽然历史悠久,直到今日仍然被广泛的用于各类导航领域。并且是IMO(国际海事组织)强制装船的设备。过去,由于弱磁测量技术的限制,一直采用机械式磁罗经,与其他导航技术相比,地磁导航技术并未有真正的突破和发展。Sperry Marine 作为国外老牌导航产品厂商,生产的磁罗经目前依然在销售,其航向精度标称值优于0.5°。

10 乘员保护系统

10 大众汽车乘员保护系统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安全气囊的功能和正确操作的方法; (2)熟悉汽车乘员保护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了解汽车乘员保护的工作原理; (4)了解汽车乘员保护常见故障分析方法。 能力目标 (1) 掌握维修手册的使用方法; (2) 学会汽车安全气囊常见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 10.1概述 1.汽车安全与乘员保护系统 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主动安全性”,又称“积极安全性”。主动就是防范于未然,重点是将车轮悬架、制动和转向的性能达到最好的程度,尽量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舒服性和安全性,减少行车时所产生的偏差。例如安装防抱死制动装置ABS的目的是防止制动时发生车轮抱死而发生的方向失控和甩尾现象;安装驱动防滑装置ASR则是防止汽车产生侧滑,而采用转向动力辅助装置则可以减轻驾驶者的疲劳程度等等。另一类叫做“被动安全性”,又称“消极安全性”。一旦事故发生时,被动安全装置用以保护内部乘员及外部人员的安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属于汽车乘员“被动安全性保护装置”。其中安全带在被动保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安全气囊起辅助作用,属于“辅助约束系统”(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即SRS。安全气囊的作用是弥补佩带安全带不能彻底保护汽车乘员头部、脸部和胸部的不足。 乘员保护系统是汽车被动安全的一部分,它主要有安全气囊和安全带二者共同作用,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后,系统会点燃引爆材料引发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背面气孔排气,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研究表明,驾驶室内未采用任何保护措施的汽车,在高速行使撞击障碍物时,对乘员(特别是驾驶人)的伤害巨大。安装有安全气囊的汽车在撞击障碍物时,通过充气后展开的气囊,对驾驶人和乘员的头部、胸部及腰部起到保护作用,将大大地减轻驾驶人和乘员的受伤害程度。美国一研究所分析了1985~1993年美国7000起汽车交通事故中发现,装有安全气囊的汽车遇到前部撞击时,驾驶人的死亡率中,大排量汽车降低了30%,中、小排量汽车降低了11%、14%。 2.安全气囊简史 安全气囊的使用已有近30年的历史,它对减少撞车伤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早发展安全气囊系统的国家是美国。1953年8月,John W.Hetrick首次提出了“汽车用安全气囊防护装置”,并获得了题为“汽车缓冲安全装置(Safety Cushion Assembly For Automotive Vehicles)”的美国专利。但由于当时技术水平及人们观念的限制,未被广泛接受或认可,当时的美国人更倾向于安装安全带。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欢迎共阅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按照863/CIMS倡导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逐步实施。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企业信息化没有终点。 管理思想现代化 社会和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发展的,适应知识经济的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大规模定制、基于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和排产APS、电子商务、商业智能,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不一而足。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不断增加这些新思想、新方法以适应企业的管理变革和发展要求。 系统应用网络化 我们现在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 我们的经营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和做事的方法。 要。离开互联网络的应用就谈不上敏捷制造、 开发平台标准化 络通信协议,支持标准的数据库访问,支持XML 合上述标准的系统是没有前途的系统。 业务流程自动化 传统ERP 、CAM、CAPP、PDM、PLM;管理信息化包括ERP、CRM、、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制造执行系统MES。所 在单元技术成功运行的基 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s) MES是一个常驻工厂层的信息系统,介于企业领导层的计划系统与主生产过程的直接工业控制系统之间。它以当前视角向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生产过程的全部资源(人员、设备、材料、工具和客户要求)的数据和信息。MES在工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起着中间层的作用,在ERP系统产生的长期计划的指导下,MES根据底层控制系统采集的与生产有关的实时数据,对短期生产作业的计划调度、监控、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产品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模块。在MES下层,是底层生产控制系统,包括DCS、PLC、NC/CNC和SCADA或这几种类型的组合。最近几年国外MES发展迅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惯性导航系统发展综述报告

惯性导航系统发展综述报告 学号:姓名: 摘要:本文介绍了惯性导航系统的主要组成、基本原理、分类以及优缺点。列举了惯性导航系统在当前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惯性导航系统、陀螺仪、加速度计、GPS、组合导航 一.引言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称,美军正在研制新型导航定位设备,以替代现在广泛使用的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PS之所以被美军诟病,主要是由于该系统过于依赖脆弱的天基卫星系统。卫星在战时极易被干扰、破坏,或受到网络攻击,自身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为有效解决GPS安全性问题和美军对精确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需求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美军开始积极寻求GPS 的替代品。据称,基于现代原子物理学最新成就的微型惯性导航技术是未来代替GPS的一个重要的技术解决方案。 惯性导航系统是人类最早研发明的导航系统之一。早在1942年德国在V-2火箭上就率先应用了惯性导航技术。从2009年,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就深入进行新一代微型惯性导航技术的研发与测试工作。据悉,这种新一代导航系统主要通过集成在微型芯片上的三个原子陀螺仪、加速器和原子钟精确测量载体平台相对惯性空间的角速率和加速度信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自动计算出载体平台的瞬时速度、位置信息并为载体提供精确的授时服务。 美军也对该系统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安德瑞·席克尔认为,就像30年前人们没有预想到GPS会发展到目前如此程度一样,在未来20年新一代微型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程度也是无可限量的。 从此报道中可以看出研究惯性导航技术的重要作用。 二.惯性导航系统的概念 惯性导航(inertial navigation)是依据牛顿惯性原理,利用惯性元件(加速度计)来测量运载体本身的加速度,经过积分和运算得到速度和位置,从而达到

无人机导航定位技术简介与分析

无人机导航定位技术简介与分析 无人机导航定位工作主要由组合定位定向导航系统完成,组合导航系统实时闭环输出位置和姿态信息,为飞机提供精确的方向基准和位置坐标,同时实时根据姿态信息对飞机飞行状态进行预测。组合导航系统由激光陀螺捷联惯性导航、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组合导航计算机、里程计、高度表和基站雷达系统等组成。结合了SAR 图像导航的定位精度、自主性和星敏感器的星光导航系统的姿态测定精度,从而保证了无人飞机的自主飞行。 无人机导航是按照要求的精度,沿着预定的航线在指定的时间内正确地引导无人机至目的地。要使无人机成功完成预定的航行任务,除了起始点和目标的位置之外,还必须知道无人机的实时位置、航行速度、航向等导航参数。目前在无人机上采用的导航技术主要包括惯性导航、卫星导航、多普勒导航、地形辅助导航以及地磁导航等。这些导航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在无人机导航中,要根据无人机担负的不同任务来选择合适的导航定位技术至关重要。 一、单一导航技术 1 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是以牛顿力学定律为基础,依靠安装在载体(飞机、舰船、火箭等)内部的加速度计测量载体在三个轴向运动加速度,经积分运算得出载体的瞬时速度和位置,以及测量载体姿态的一种导航方式。惯性导航系统通常由惯性测量装置、计算机、控制显示器等组成。惯性测量装置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三自由度陀螺仪用来测量飞行器的三个转动运动;三个加速度计用来测量飞行器的三个平移运动的加速度。 计算机根据测得的加速度信号计算出飞行器的速度和位置数据。控制显示器显示各种导航参数。惯性导航完全依靠机载设备自主完成导航任务,工作时不依赖外界信息,也不向外界辐射能量,不易受到干扰,不受气象条件限制,是一种自主式的导航系统,具有完全自主、抗干扰、隐蔽性好、全天候工作、输出导航信息多、数据更新率高等优点。实际的惯性导航可以完成空间的三维导航或地面上的二维导航。 2 定位卫星导航 定位卫星导航是通过不断对目标物体进行定位从而实现导航功能的。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影响的卫星定位系统有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拉纳斯。这里主要介绍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导航。

文献综述的类型

一、文献综述的类型、特点及作用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1.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 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文献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文献综述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管理信息系统正在使用新的技 术和方法,突破原有的界限,向更加实用、广泛的领域拓展。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一、引言 现代管理离不开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已成为一项主要的社会活动。在各种业务领域和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信息的查找、收集和整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处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十年来,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水平也迅速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应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学科知识、业务领域和技术广泛,要满足日益提高的应用要求和不断开辟的新的应用领域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下面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做一些总结。 二、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1、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兴起 20世纪60年代末,管理信息系统起源于美国,1968年管理信息系统一词开始流行;直到80年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名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著名教授高登才给出管理信息系统一个较完整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MIS)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指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目标和功能,预示着管理信息系统走向成熟和全面发展的时代的到来,至此,美国科学家开始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与实现技术,从而开拓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新领域新方法、新技术,从90年代开始,管理信息系统进入二次创业、完善、创新阶段。 20世纪90年代开始,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开始研发,许多企业开发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首先在财务软件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并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开发,为我国的管理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到了顶峰。 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适应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应用需求和越来越快地计算机发展的要求,目前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美国白宫行政办公室、美国能源部、世界银行等在其运营的核心部门都采用了管理信息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的全球化发展 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只有通过进行有效的加工管理,建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才能发挥其作用。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也体现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全球化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全球化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空间定位技术作业参考答案

研究生试卷 2013年— 2014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空间定位技术评分:_________ 专业:测绘工程年级: 2013 研究生姓名: * * * 学号:********** 任课教师姓名: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必须写清题号; 2.字迹要清楚,保持卷面清洁; 3.试题随试卷交回; 4.考试课按百分制评分,考查课按5级分制评分; 5.阅完卷后,一周内将试卷、试题、成绩单由任课教师签名后,送有关部门。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简史、基本原理、及其3种基本模式,并且对其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进行了概述。最后,还讲述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主要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合成孔径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微波遥感,影像 1.发展简史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二维成像雷达。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对地观测技术,近20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现已逐渐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遥感手段。与传统的可见光、红外遥感技术相比,SAR 具有许多优越性,它属于微波遥感的范畴,可以穿透云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穿透雨区,而且具有不依赖于太阳作为照射源的特点,,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能力,这是其它任何遥感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微波遥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穿透植被,可以提供可见光、红外遥感所得不到的某些新信息。随着SAR 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已经成功应用于地质、水文、海洋、测绘、环境监测、农业、林业、气象、军事等领域。 L. C. Graham 于1974 年最先提出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三维成像的概念,并用于金星测量和月球观察。后来Zebker、G. Fornaro及A. Pepe等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以解决InSAR 处理系统中有关基线估计、SAR 图像配准、相位解缠和DEM 生成等方面的问题。自1991 年7 月欧空局发射载有C 波段SAR 的卫星ERS- 1 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有关星载SAR 的InSAR 技术研究与应用。由于有了优质易得的InSAR 数据源,大批欧洲研究者加入到这个领域,亚洲(主要是日本)的一些研究者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日本于1992 年2 月发射了JERS- 1,加拿大于1995 年初发射了RADARSAT,特别是1995 年ERS- 2 发射后,ERS- 1 和ERS- 2 的串联运行极大地扩展了利用星载SAR 干涉的机会,为InSAR 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数据保证。目前用于InSAR 技术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有:ERS- 1/2、SIR- C/X SAR、RADARSAT、JERS- 1、TOPSAR 和SEASAT 等。 1979年9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合成孔径雷达原理样机在实验室完成,并在试飞中获得我国第一批SAR 影像。1989年起国家科委设立了“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应用实验研究项目”,拉开了大规模雷达遥感研究的帷幕。目前国内外许多部门和科研机构正积极从事着InSAR 技术机理及其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InSAR 技术的前景日益看好。

分类目录用户研究综述

分类目录用户研究综述 1.分类目录研究现状 1.1分类目录的功能和优势 网络分类目录是应用分类的方法对巨大的网络资源进行组织和揭示的有效 手段。它可以提供浏览方式的信息查询途径,具有直观、易检的优点。分类目录的使用,可以使得用户更易查找到所需信息。 分类检索是以分类目录浏览方式提供信息查询途径, 一般称为网络分类目录。由专家选取一些网页, 以某种分类方法进行组织, 建立主题树分层目录, 并将采集、筛选后的信息分门别类地放人各大类或子类下面, 用户通过层层点击, 随着范围的缩小与查询专指度的提高, 最终满足用户的查询需求。网络分类目录在检索方面有以下优势: 1.分类浏览方式直观。在检索目的不明确、检索词不确定时, 分类浏览方式更有效率, 适合网络新手。 2.检准率高。网络分类目录由人工抓取、标引, 网页学术性强, 检索效果好。另一方面用户参与程度高, 在分类目录的指导下, 逐步明确用户的检索需求, 检索目的性更强更明确, 检索效率提高。尽管网络分类目录较检索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 要提高检全率、检准率, 采用科学的分类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分类标准是提供优质检索服务的重要保障。 1.2 中文搜索引擎分类目录状况 目前中文搜索引擎有70多种。其中, 只有“网络指南针”是采用《中图法》建立网络目录的。目前也只有两级类目的框架、内容不够丰富, 其他的中文搜索引擎都是自编的网络分类目录。由于缺乏统一的网络信息分类标准, 各搜索引擎的分类体系无法兼容, 用户检索需要适应各个搜索引擎不同的网络分类方法。例如, 搜狐的分类目录包括18个大类. 从这些搜索引擎网站分类目录状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网上搜索引擎应用的分类方法较文献分类法检索有其优越性。 2.在分类体系上, 采用以主题、事物为主的聚类方法, 替代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聚类方法。即围绕某一主题、某一事物集中关于这一主题、这一事物的相关信息。例如, 在“雅虎”分类目录中查找“因特网”方面的信息,进人“电脑与因特网”

各类经营研究分类解读

各类经营研发情况指标分类解读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科使用的人员。 港澳台和外籍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并支付劳动报酬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不包括临时访问、讲学和因从事某一课题(或任务)进行短期(半年以内)研究或工作的人员。该指标是按国籍或身份统计。 外籍专家人员:指企业中在大陆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外籍专家人数。 留学归国人员;指出国学习,取得学位的归国人员。 本科学历以上人员;从业人员中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数。 新产品产值(07)指报告期内企业生产的新产品的产值。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新产品既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 总收入;指企业全年的生产产品销售收入、技术性收入和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商品的销售收入、其他收入等各种收入的总和,等于主营业务收入加上其他业务收入。总收入应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不包括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 技术收入: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咨询与服务、技术入股、中试产品收入以及接受外单位委托的科研收入等。 产品销售收入:指调查单位报告期内销售全部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取得的收入。 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报告期内企业销售新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 商品销售收入;指企业销售以出售为目的而购入的非本企业生产产品的销售收入,包括零售和批发。 其他收入: 指企业总收入中扣除技术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以外的所有收入。 软件产品销售收入: 指软件企业在报告期内全年用于软件产品销售收入的总和。包括软件的使用许可费用、独立销售的嵌入式软件产品等。

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 管理信息系统,其实质就是各种管理思想的信息化实现,因此,有不同的管理思想,相应的就有与之对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这就使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层出不穷。现代管理离不开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已成为一项主要的社会活动。在各种业务领域和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信息的查找、收集和整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处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辅助决策系统;工业控制系统(CC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其中,特别是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等都离不开Intranet(企业内部网)的应用。可以这样说,现代企业MIS 不能没有Intranet,但Intranet的建立又必须依赖于MIS的体系结构和软硬件环境。 管理信息系统(MIS)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录入,信息的存贮,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输出(含信息的反馈)五种功能。它把现代化信息工具——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设备及技术引进管理部门,通过通信网络把不同地域的信息处理中心联结起来,共享网络中的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设备等资源,加速信息的周转,为管理者的决策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管理信息系统的历史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是70年代初“后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其发展的初期,是单一的人-机系统,系统功能简单,效率低,对管理的作用有限。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入网络化的发展时期。世界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体系。他们在数十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经验,在企业管理方面也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规范。 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大发展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相继建立起了“金卡”、“金关”、“金桥”工程,多数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局域网和广域网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迈进,无论是基于工业经济的管理信息系统,还有面向少数专家和管理人员的专家系统(ES)或决策支持系统(SS),其处理对象、服务对象、自身的系统结构及处理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