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古诗两首 墨梅教案及作业题

24古诗两首 墨梅教案及作业题

24古诗两首 墨梅教案及作业题
24古诗两首 墨梅教案及作业题

《墨梅》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画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我们来一起欣赏欣赏,你觉得画得怎么样,画中的梅花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注意把话说完整。

2.这幅画是元末书画家王冕的《墨梅图》。王冕在这幅画的空白处还题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言题画诗——《墨梅》。看着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古诗,探究字词。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读准“吾、砚、痕、乾、坤”这5个字的读音。

3.指导书写。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仿写。教师相机指导。

注意:乾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痕”是半包围结构。

4.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5.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品读诗歌,了解诗意。

1.初读指导,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2.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①指名试读。

②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③这首是写的是哪里的梅花?从哪里可以看出?

④诗中讲的是什么颜色的梅花?世上有墨梅吗?

⑤这画上的墨梅有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⑥理解诗句的意思。

⑦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⑧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①指名试读。

②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③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人间。)

④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4.学生讲解整首诗的意思。

5.指导诵读。

(1)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2)指名学生试读。

四、学诗知人,感情升华。

1.画是无声诗,诗是无声画。王冕想通过这幅画告诉人们什么呢?其实读诗就是读诗人,你还知道哪些王冕的故事?。

2.学生汇报有关王冕的故事。

3.听了这几个故事后,你发现王冕和梅花有什么的联系?

4.后人对王冕的评价:“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就是由于王冕这种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才有了这净白无暇、冰清玉洁的墨梅。

5.墨梅寄托着王冕的情怀,诉说着王冕的志向,表面写某一事物,其实是在寄托自己的志向,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

五、拓展延伸。

1.王冕人称“梅花屋主”一生写了一百多首梅花诗,你还收集了那些?

2.学生汇报,并集体诵读

3.读着这一首首描写梅花的诗,我们眼前仿佛有一束盛开的繁梅,正敖立于风雪之中,幽幽的散发着它的清香。它就像王冕一样,面对人生的不如意,面对世俗的诱惑,都保留着一种清高的气节,拥有一颗清亮的心灵。愿同学们都有一颗高尚的心灵。

五、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梅花的诗句,办一期以“咏梅”为主题的小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形近字组词。

吾()砚()痕()坤()悟()现()根()神()2.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3.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4.默写《墨梅》。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形近字组词。

吾(吾辈)砚(砚台)痕(伤痕)坤(乾坤)

悟(感悟)现(现在)根(根本)神(神仙)

2.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答:诗中的梅花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3.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诗人借墨梅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4.默写《墨梅》。

墨梅

元王冕

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板书设计】

墨梅

元王冕

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课后反思】

《墨梅》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安排学生欣赏梅花图,并谈谈自己观察图画后的感受,使学生对梅花有了初步理解。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通过抓住“淡墨痕”“清气”等词语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梅花坚贞不屈、乐于奉献的品质。后通过诗人和梅花之间的联系,学生才真正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中体味到了诗人那种鄙薄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最后安排了拓展延伸,介绍王冕其他一些描写梅花的诗,使学生的感受更为深刻。古诗教学中我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将课外的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与梅花有关的资料。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关于梅花的名句积累,还有描写梅花的诗句……给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教师在备课时,除利用好教学参考书的同时,还应通过课前预习,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写作的生平,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同课异构

《墨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情感目标: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的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重难点分析: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的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考你们的课外知识,怎么样?

2.教师提问题:

A“岁寒三友”是哪“三友”?(《青松》、《竹石》、《梅花》)

B、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3.在岁寒三友中,松是坚贞不屈的典范;竹是一个顽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象征;而梅呢,傲霜斗雪,芳香高雅。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岁寒三友: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4.读课题。

释题:墨梅,就是王冕用墨画的一株梅花树。

5.简介诗人:王冕是元朝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多才多艺。他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地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多媒体检查生字的认读。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三、解诗。

(一)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学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1)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

(2)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3)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二)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2)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3)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

四、品诗。

1.品“淡墨”。

(1)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

(出示: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2)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3)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4)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1)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2)正如诗中所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2)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师将古诗编成一个简短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

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等诗,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墨梅》与这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作者借墨梅到底想表明自己怎样的心迹呢?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

出示:王冕资料。

王冕虽然学得满腹经纶,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仅贵,一次次伤尽失意之后,他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沂东九里山,以作画换米为生。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2.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3.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齐诵《墨梅》!

五、拓展。

1.师:同学们,通过品词品句,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等方法,我们走进了王冕的内心,看到了一个不向世俗低头的高洁之士。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也赞美过梅花:

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指导学生了解大意,练习诵读。

3.课后进一步搜集、积累咏梅颂梅的诗词名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