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复习资料

10.岳阳楼记

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写岳阳楼重修之后的变化的句子是: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写作记缘由的句子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4.文中概括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象(描写洞庭湖全景;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衔、吞。

6.文中从空间角度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7.文中从时间角度描写洞庭湖景象(简练而又生动地概说洞庭湖阴晴变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8.“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照应的句子是: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9.文中点明洞庭湖四通八达的句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0.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句子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1.概括说明迁客骚人的悲的句子(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2.文中描写明媚春光里鸟类活动的句子是:沙鸥翔集。

13.文中描写明媚春光里鱼类活动的句子是:锦鳞游泳。

14.文中描写植物的句子: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5.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跃金。

16.描写无风时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静影沉璧。

17.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写湖光月色交相辉映;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微波与无风时水面月光月影)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8.在写春天景色时,写动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从视觉写夜景的句子是: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从听觉写夜景的句子是:渔歌互答。

19.概括说明迁客骚人的喜的句子(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0.第五段概括三、四段两种景物激发的两种感情的句子是:二者之为。

21.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2.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以物喜,以己悲。

23.表现作者旷达胸襟(“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的心态)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4.文中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之心内涵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5.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表现进亦忧,退亦忧;具体阐述古仁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6.由古仁人旷达的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得出的论断是:是进亦忧,退亦忧

27.“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28.表现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人生理想;表现作者忧国忧民高尚情怀;全文的中心句;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9.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乐其乐”意境相同的句子是:后天下之乐而乐。

30.写出体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在于劝喻友人(作者为了表示自己政治上孤独苦闷没有志同道合者)的句子是: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问题探究

第一段

1.首段交代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1)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代作记缘由。(2)为后文的阔大胸襟做铺垫。

2.第一段中哪个句子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说明了什么?

明确:(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把政治治理得井井有条。

3.请你谈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的意义和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高度概括了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5.滕子京重修岳阳楼都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第二段

6.第二段哪些句子描写了洞庭湖全景?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感受:洞庭湖气势非凡,宽阔无边,气象万千。

7.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句子作简要赏析。

明确:运用拟人、对偶、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浩渺、湖水波澜壮阔的宏伟气势。

8.“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

明确:示例:“衔”“吞”两字使洞庭湖充满生命力,生动描绘出洞庭湖的广阔浩渺。(从拟人、夸张修辞角度,或词语运用角度,表现洞庭湖气势磅礴回答即可。)

9.文中作者为何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试用原文的话回答。

明确:前人之述备矣。

10.第二段中的“前人之述”指的是什么?“多会于此”的“此”指的是什么?

明确:(1)“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人诗赋。(2)“此”指的是岳阳楼。

11.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明确: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第三、四段

12.二段与三、四段的的结构关系如何?

明确:二段与三、四段结构为总分关系,三、四段结构并列关系。

13.第三、四段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各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它们不同的特点。

明确:第三段:阴暗萧瑟或萧条凄凉;第四段:晴朗明丽或春光明媚。

14.第三、四段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试举一例,并说明美在何处。

明确:示例:“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一句,点面结合,动静相生,生动而形象地勾勒出洞庭湖夜月图。

15.第三、四段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

明确:第三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四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开阔喜悦的情感。(能答出“阴和晴,悲和喜”且表意正确即可)

16.文章三、四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

明确:(1)登楼时的环境不同(以物喜)。(2)个人的遭遇不同(以己悲)。

17.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明确:看到阴惨可怖的景象,联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人生坎坷,于是心生悲情。

18.阅读第三、四段,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写迁客骚人情随境迁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1)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意在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操,从而突出文章主旨。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文章第4段写景优美、描绘生动,请你结合本段内容,简要分析其写作手法。(至少两点)

明确:(1)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2)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3)与前一段文字形成对比。(4)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为下文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作铺垫。第五段

20.全文两次写到“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分别指什么内容?

明确:前一个“异”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后一个“异”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明确:(1)指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3)持否定态度。

22. “古仁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明确:(1)“古仁人”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指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23.文章写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两种不同的感情,这两种感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感情有什么目的?

明确(1)迁客骚人的感情是“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感情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写两种感情的目的:通过这两种感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4.迁客骚人胸襟的实质是什么?古仁人旷达胸襟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1)忧己。(2)忧国忧民。

2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明确: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26.“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明确:有。“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了滕子京虽遭遇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27.选文“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何不同。

明确:前者因自然景物的“好”和个人的“得”而乐,“以物喜以己悲”,是一己之乐,为一种比较狭隘的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以大局为重、心系天下的乐。

28.“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有怎样的览物之情?作者又有怎样的览物之情?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明确:(1)“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因天气或阴或晴,洞庭湖不同的景色而产生或悲或喜的心情。

(2)作者则上追“古仁人之心”,提出了与迁客骚人不同的看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不计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3)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29.“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1)“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古仁人”则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优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襟怀。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与民同乐”观念的发展,更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30.文中“迁客骚人”和“古仁人”各有所“乐”,迁客骚人“乐”的到底是什么?请用原文的词语作答。(每空限填一字)

因“物”而乐因“己”而乐

31.“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字面上指谁?也含蓄地兼指谁?以达到作者的什么目的?

明确:(1)字面上指古仁人。(2)也含蓄地兼指滕子京。(3)以达到作者规劝友人的目的。

32.作者在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有哪些蕴意?(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明确: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33.第五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1)议论、抒情。

(2)揭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34.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这一名句传诵千古,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名句的时代意义的?

明确: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这两句话,以天下为己任,胸襟阔达,境界崇高,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学习的。

35.结合中华民族历代志士仁人的事迹,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明确:示例:清朝思想家龚自珍看到朝廷的弊端,呼吁政治,但不受重视,抱负无法施展。后辞官还乡办学,为国为民尽自己一份心力,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同时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36.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这句话的本意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安居乐业之后自己才会觉得快乐。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发愁,为天底下人民的幸福出汗流血。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切勿忘忧,更不能大肆挥霍,为一己之乐,而损害他人和国家的利益。我们作为学生必须加强品德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向历代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学习,汲取其精神滋养。.

37.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明确:示例:天下兴亡,人人有责,不能说与我们无关。作为普通人,我们要跳出小我,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关心国家。

示例:我不赞同。因为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3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光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

明确:示例:文天祥国难当头,临危不惧,誓死卫国,忠贞不渝,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绝唱。

39.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请联系本文,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①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平常心。②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40.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明确:我不赞同那些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我们要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即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同时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整体:

41.本文主题是什么?(本文写岳阳楼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借描写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的感情,表达了自己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也借以劝勉滕子京。

42.本文线索:事——景——情——理

43.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44.本文各段表达方式是怎样的?

明确:(1)段记叙;(2)(3)(4)描写、抒情;(5)段抒情、议论。

45.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明确: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地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与抒情的融合。如第2段概写洞庭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庭春晴,后面都接以抒情;第5段则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文章最后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即“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样,写景与议论抒情互相映衬,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46.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明确: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作者另辟蹊径以湖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用湖的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景物特点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作铺垫。

47.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表达了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表达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旷达胸襟和心忧天下的远大抱负。

拓展:

48.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明确: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49.比较阅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文的第二段,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明确: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观点。

50.比较阅读《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说说“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与欧阳修的“览物之情”有何不同?明确:“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是以物喜,以己悲;而欧阳修的“览物之情”是与民同乐。前者立足于个人的得失与荣辱,后者则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51.《醉翁亭记》末段中所说的“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请说说太守都“乐”些什么。简要分析欧阳修的“乐”和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不同含义。

明确:①太守有三乐: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与民同乐)。

②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有百姓;范仲淹的“乐”是先忧后乐,忧国忧民,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立意更深。

52.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未能释然,范仲淹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明确:示例一:我更欣赏范仲淹的人生态度。因为他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也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

示例二:我更欣赏柳宗元的人生态度。因为他这种直面人生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意对即可)

53.阅读以下链接材料,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谈谈范仲淹的思想和行为对我们青少年的启示。

[链接材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①再适:改嫁。②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③昃(zè):太阳偏西。

明确:(1)提示:范仲淹从家世贫苦了解了人民的疾苦,从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爱”思想。

(2)思想上,我们青少年应该像范仲淹一样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以天下为己任;行为上,我们要发愤读书,刻苦学习,并严于自律,学好本领,长大后才能报效国家。

5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结合本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分别是什么?再说说范仲淹的政治理想与孟子的政治理想有哪些相同之处。

[链接材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明确:(1)孟子的“忧乐观”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的“忧乐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都有爱民、重民、为民的民本思想,心忧天下,与民同乐。

55.链接材料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课文《岳阳楼记》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节选自王仕性《广游志》)

注: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明确:(1)链接材料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滕王阁,武昌黄鹤楼与岳阳楼对比,突出强调岳阳楼“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岳阳更雄”的特点。

(2)链接材料通过描绘,表达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岳阳楼记》通过对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突出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凸现了文章的主旨。

56.下列链接材料中,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岳阳楼记》一文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在链接材料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链接材料]初,范文正公①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③扶病:抱病,带病。

明确:《岳阳楼记》中范公之“贤”表现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链接材料中,范公之“贤”是通过王质抱病饯行的行动和对范公赞美的语言,从侧面表现出来的。

57.读《岳阳楼记》,人们会赞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称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也有人欣赏其中的规劝艺术,你能结合选文说说文中范仲淹的规劝艺术吗?

明确:(1)选择恰当的时机。范仲淹规劝滕子京选在他“重修岳阳楼”并“属予作文以记之”的时候,非常恰当。

(2)运用巧妙的方式。范仲淹劝滕子京可谓一片诚心,以受贬之人的情性体现出来,在记中自然地把“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显优劣,寄褒贬,寓规劝,方式非常巧妙。

(3)含蓄蕴藉的语言。含蓄蕴藉的主要表现是规劝之意含而不露,虽然本文的目的是规劝,但自始自终没有一句规劝的话,规劝之意含而不露地蕴含在“记”中,但又能使被规劝者体会到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58.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你对选文中“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的理解,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一:“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链接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明确:示例:志趣高洁、品德高尚的人都会有知音难觅的感慨。(意思接近即可)

5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宋史·范仲淹传》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

材料一:(范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材料二:夷简①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材料三:延州②诸砦③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注释: ①夷简:人名。②延州:地名③砦:同“寨”。

明确:范仲淹心系百姓,在乡族中设置义庄,赡养族人,自己及家人却过着“非宾客不重肉”,“衣食仅能自充”的简朴生活;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私怨;为了边境安宁,主动请缨,抵御为敌等,这些都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体现。

三、疏通文意。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在上面刻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

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它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景象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如此,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吟诗作赋的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有时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隐藏起了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在吼叫,猿猴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心情,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日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而青翠。有时湖面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有时湖面上波澜不惊,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情开朗,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是由于他们不因为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他们在朝廷做官也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担忧。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9月15日)。

四、字词小结:

(一)一词多义:

极南极潇湘(至、到达)

此乐何极(尽头)

感极而悲者也(到极点)

初极狭(非常)

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通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到达)

中通外直(贯通)

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阡陌交通(相通)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知晓)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面山而居(居住)

为或异二者之为(表现)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

胜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

高处不胜寒(禁得住)

空浊浪排空(天空)

而或长烟一空(消散)

夫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嗟夫(语气词,表示感叹)

何然则何时而乐耶(什么)

何哉(为什么、什么原因)

此乐何极(哪里)

一一碧万顷(一片)

而或长烟一空(全)

在洞庭一湖(整个,全部)

则然则何时而乐耶(那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就)

开连月不开(天气放晴)

旁开小窗(开设,设置)

开我东阁门(打开)

和政通人和(和乐)

春和景明(和煦)

(二)古今异义:

增其旧制

制古义:规模

今义:制度

前人之述备矣

备古义:详尽

今义:准备

至若春和景明

景古义:日光

今义:景物

去国还乡

去古义:离开国古义:国都今义:前往今义:国家微斯人,吾与谁归

微古义:如果没有

今义:细小

越明年

明年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薄暮冥冥

薄古义:迫近、接近

今义:跟“厚”相对

沙鸥翔集

集古义:停息

今义:集合、聚集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进古义:在朝廷做官

今义:向前移动

退古义: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今义:向后移动

然则北通巫峡

然则古义:如此……那么

今义:转折连词,然而

气象万千

气象古义:景象

今义:指大气的的状态和现象

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古义:写文章

今义: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

(三)词类活用:

百废.具兴(形容词用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用作名词,贤明之人)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忧谗.畏讥(名词用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

或异二者之为.(动词用作名词,表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用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

(四)通假字: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五)文言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或异二者之为。(省略“异”后的介词“于”)

2.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

3.倒装句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居高之庙堂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处远之江湖则忧其君”)

微斯人,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吾与谁归”)

(六)出自本文的成语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浩浩荡荡气象万千迁客骚人淫雨霏霏薄暮冥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碧万顷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喜气洋洋先忧后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五、翻译下列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译文: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在上面刻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译文:它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阔无边。

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文: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景象无穷无尽。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6.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译文:如此,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吟诗作赋的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8.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译文:有时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

9.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译文:太阳和星辰隐藏起了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10.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译文: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11.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译文: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在吼叫,猿猴在悲啼。

1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心情,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1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到了春风和煦,日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

1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15.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译文: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而青翠。

16.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译文:有时湖面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有时湖面上波澜不惊,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

17.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情开朗,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1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1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是由于他们不因为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担忧。

2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译文:这样他们在朝廷做官也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担忧。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2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3.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

10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及节奏并背诵全文。 2.赏析精练、生动的语言及精彩语段。 3.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4.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

格执行政令等,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一职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作。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目标导学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义 1.请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2.积累文章中常见的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1)和: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2)通: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4)空: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赏析

范仲淹《岳阳楼记》赏析 范仲淹(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逸事(王耀辉) 范仲淹在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前,其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大体是在攻苦食淡的艰难生活中度过的。景德初,仲淹随继父至淄州(今山东淄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岳阳楼记》课文、译文、知识点汇总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十课《岳阳楼记》课文、译文、知识点汇总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 二、相关资料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庆历四年被贬,谪守岳州(今湖南),第二年范仲淹被贬,谪守邓州(今河南)。滕子京心里有些愤慨,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借题发挥,写出自己所推崇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翻译课文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注释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及、到。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通,顺利。和,和乐。 具:同“俱”,全、皆。 旧制:旧时的规模。 属:同“嘱”,嘱托。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时

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注释 胜状:胜景、好景色。 汤汤:水流大而急。 涯:边。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早晚阴晴变化,景象变化多端。晖,日光。气象,景象。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完全。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会:聚集。 得无异乎: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译文:我看那巴陵郡的胜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水流大而急,宽阔无边;清晨湖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向北通向巫峡,向南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霏(fēi)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部编人教版《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教学目标 1、识记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4 、理解《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不衰的名篇原因。 5、学习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 襟。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识记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句。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不衰的名篇原因。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示范朗读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预习导学] 1、上网或查资料了解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26岁登进士。为官以后,始终严于律己,以人民疾苦为念。并以所得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族中贫寒,死后无余财。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建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他屡立战功。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 2、上网或查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庆历四年被贬谪守岳州(今湖南),第二年范仲淹被贬谪守邓州(今河南)。滕子京心里很有些愤慨,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知识点清单

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赏析 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教材原文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 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 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 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 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第一部分(第1段):叙 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 记一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g)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 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 阔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万千,这是岳阳 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如此北面通 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那么被降职到外地 的官员和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 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第二部分(第2段):描 写洞庭湖全景。由洞 庭湖的“大观”过渡 到“迁客骚人”登楼 的“览物之情”。 若夫淫雨霏(fēi)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有时)连绵不断的雨纷纷而下,接连几个月天 气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 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商人旅 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 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 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 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 极点而悲伤了啊。 第三部分(第3、4段): 写洞庭湖的阴晴景 象,以及这不同的景 象在“迁客骚人”心 中的不同反响。 第3段:写洞庭湖阴 天的景象,以及“迁 客骚人”的“览物之 悲”。 第4段:写洞庭湖晴 天的景象,以及“迁 客骚人”的“览物之 喜”。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到了春风和煦、日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 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 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做官,则为 第四部分(第5段):全 篇重心。兼有抒情和 议论的意味,抒发作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霏、浩浩汤汤”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朗读、背诵全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柳州有幸,拥有柳宗元;岳阳亦有幸,拥有滕子京和范仲淹。柳宗元和刘禹锡因为同举进士,遂成为莫逆之交,演绎了文学史上一段佳话;而范仲淹和滕子京这两位同榜进士,也是情同手足患难与共,共同谱写了岳阳人民百世的荣耀和骄傲。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所谓的政绩,也是一份文化遗产,更是一个精神家园。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岳阳楼记》知识梳理

《岳阳楼记》知识梳理 一、写作背景及内容概括。 《岳阳楼记》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课文第一段,简要记叙作记的缘由、背景,为后文埋下伏笔。第二段,概括描写由岳阳楼、洞庭湖的景色并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第三、四段分别描写阴晦和晴朗时的景色,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第五段的议论,点明文章的主旨。 二、文体常识。 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作者作品。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 四、字音字形 滕(ténɡ)谪(zhé)守日星隐曜(yào)浩浩汤汤(shānɡ)淫(yín)雨薄雾冥冥(bó mínɡ)偕(xié)樯倾楫摧(qiánɡ jí) 岸芷(zhǐ)汀(tīng)兰心旷神怡(yí)宠辱xié(偕)忘 朝huī(晖)薄暮míng míng(冥冥)皓(hào)月 属(zhǔ)予作文樯倾楫摧( qiáng qīng jí cuī) 五、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浩浩汤汤 ....:水势浩大的样子。 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有关资料

岳阳楼记有关资料1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二、范仲淹逸事(王耀辉) 范仲淹在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前,其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大体是在攻苦食淡的艰难生活中度过的。景德初,仲淹随继父至淄州(今山东淄博),就读于长白山澧泉寺,每日里只以粟米熬粥,待冷凝之后分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至于佐食的菜肴,就更谈不到了,常常只能“断数茎,入少盐以啖之”。二十三岁时得知身世,感泣辞母,只身赴南都应天府(今南京)书院,其后直到进士及第,更是过了五年的“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据仲淹《年谱》,仲淹在应天府书院“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宋史》列传第七十三记仲淹这一段时间的生活,与《年谱》所记也大体一致。其实,即使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他的生活状况也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晚年在《告子弟书》中仲淹回忆这一时期的生活时就谈道:“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这应该是确实的。天禧元年徙集庆军节度推官离开广德时,仲淹无一点积蓄,只得卖掉唯一的一匹马以充行资。 (选自《范仲淹:忧乐人生》,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三、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知识点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 二、相关资料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庆历四年被贬,谪守岳州(今湖南),第二年范仲淹被贬,谪守邓州(今河南)。滕子京心里有些愤慨,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借题发挥,写出自己所推崇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翻译课文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注释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及、到。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通,顺利。和,和乐。 具:同“俱”,全、皆。 旧制:旧时的规模。 属:同“嘱”,嘱托。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时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注释 胜状:胜景、好景色。 汤汤:水流大而急。 涯:边。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早晚阴晴变化,景象变化多端。晖,日光。气象,景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岳阳楼记-教案(全)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霏、浩浩汤汤”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朗读、背诵全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柳州有幸,拥有柳宗元;岳阳亦有幸,拥有滕子京和范仲淹。柳宗元和刘禹锡因为同举进士,遂成为莫逆之交,演绎了文学史上一段佳话;而范仲淹和滕子京这两位同榜进士,也是情同手足患难与共,共同谱写了岳阳人民百世的荣耀和骄傲。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所谓的政绩,也是一份文化遗产,更是一个精神家园。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二、自主预习 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知识链接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谪(zhé)属(zhǔ)霪雨(yín)霏霏(fēi)樯(qiá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译文及赏析

《岳阳楼记》译文及赏析 【译文】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如果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到了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赏析】 饮水思源,解文寻根。这个根,就是作者写作之缘由。《文中说的明白:“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之。”滕子京虽谪但却使巴陵“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足见滕实为国之栋梁,他到任不到一年,便政绩卓著,遂重修岳阳楼。在古时,修造亭台楼阁,往往撰文记叙建筑、修葺的过程和历史沿革,滕子京便请朋友范仲淹写记。朋友相邀,焉有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0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重要加点字词。 2、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结合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4、背诵全文。 教材分析: 重点 1、掌握重要加点字词。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难点 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咱们这节课接着来学习《岳阳楼记》,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凭借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而名扬天下。同学们提的问题当中有一个问题特别集中,就是范仲淹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说起这篇文章还有个小来历呢!范仲淹和滕子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滕子京被贬官在巴陵郡后,把巴陵郡治理的井井有条,于是他重修岳阳楼。在古代,修造亭台楼阁,往往会请名人写篇文章来记述一下,滕子京便请朋友范仲淹来写。好朋友相邀,岂有不答应的道理?此时的范仲淹,也正被贬在邓州,真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但他和滕子京的性格有很大差异。滕子京很有才华,但是他的脾气很大,也不够洒脱,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被贬始终耿耿于怀,作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总想对他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这次滕子京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岳阳楼写记,范仲淹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所以他欣然答应,于是有了这篇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 二、范仲淹及时代背景:

1、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出身贫寒,自幼丧父。因喜读书,于宋真宗八年考中进士,宋任宗时,西夏犯边,范仲淹和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长达数年,功高至伟。后还朝任枢密副使,参加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后改革失败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2、岳阳楼:屹立在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年)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阳楼记>>。岳阳楼所处的位置极好。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 3、关于“记”:记是古代的一种不定体。一般地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地写出来,都可以叫做“记”。它可以全是叙事,如《桃花源记》,还可以全是写景,如《小石潭记》,还可以全是说明,如《核舟记》,还可以兼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等各种成分,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有游记兼抒情的,如《满井游记》。 三、课文内容和结构: 第一部分(1)叙述重修岳阳楼和作记的缘由。(先背景谪守、政绩;后缘由——记叙)第二部分(2-4)描写岳阳楼的景观及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一层:(2段)总写洞庭远景,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描写 二层:(3、4段)详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因景而异。(一阴一悲;一晴一喜)描写、抒情。 第三部分(5)表现作者的旷达胸怀及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议论) 四、写法赏析: 1、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2、骈散句结合,富有韵律节奏,朗朗上口。 3、构思精巧独特,借事而表心志。 (修岳阳楼是因子;赏洞庭湖景是寄托志士仁人的情感;赞古仁人抒己志。由记入景,由景抒情,由情表议。一步步揭示主题:借作记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怀及政治抱负。) 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对比 6、本文有两种对偶句,一种是两句相对,如“北通巫峡”对“南极潇湘”;一种是本句自对,如“迁客”对“骚人”。试从文章中各找出几组对偶句来,并说明它们是怎样构成对偶的。 两句相对:衔远山——吞长江;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岳阳楼记》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岳阳楼记》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1.作家:范仲淹,北宋(朝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二、课文分析 1.主旨:本文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描写“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既是自勉,也是与友人共勉。 2.内容梳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以及作记的缘由。(叙述)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了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色,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悲喜之情。(描写、抒情)●第三部分(第5段):抒发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议论) 三、巩固习题 (一) 阅读《岳阳楼记》第一、二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选文出自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人名)的《岳阳楼记》。(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他)嘱托我写文章以便记录这件盛事。(关键词:属、作文、以、之;注意补上主语) 3.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B(错在“可见大兴土木,劳命伤财”。))(3分) A.“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B.重修岳阳楼的盛况是“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可见大兴土木,劳命伤财。 C.“衔远山……际涯”从空间上写洞庭湖广阔浩淼;“朝晖……万千”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景象千变万化。 D.第二段“前人之述备矣”与前文“唐贤今人诗赋”相照应。 (二) 阅读《岳阳楼记》第三、四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上文节选自课文《岳阳楼记》,作者是北宋/宋朝(朝代)的范仲淹。(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商人和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关键词:倾、摧) 3.下列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C(A错在“自己登楼”,应是“迁客骚人登楼”;B错在“鱼影”,应是“月影”;D 错在这两段应是情景并重,而非主要为写景。此外,“先天下……”一句应是议论而非抒情))(3分)A.作者在这两段中写了自己登楼时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或喜或悲。 B.“静影沉璧”生动地描写出夜晚平静的湖面中,鱼影渐渐沉入湖底的恬静情景。 C.这两段文字中景物一阴一晴,情绪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 D.这两段主要为写景,并由此过渡到后文的抒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课前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朝晖夕阴迁客骚人 霪雨霏霏薄暮冥冥 潜形岸芷汀兰皓月 心旷神恰宠辱偕志浩浩汤汤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名师教案

岳阳楼记 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品味文章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4.正确理解和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优美文字,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因此,有人说,岳阳楼就是一部文学史,连范仲淹也说“前人之述备矣”。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范仲淹没有像李白登临黄鹤楼时那样“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是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一纸文章天下传。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有气势。(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朗读 (1)读出骈句的节奏感、散句的错落有致。 (2)准确把握情感,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 其中,第①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第②段写洞庭湖景的文字,气势雄壮,应读得开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转入平缓。“然则”引出新意境,语调应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第③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若夫”以下描写了一段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第④段从“至若”领起写景,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色彩明丽,生机盎然,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此乐何极”一句把喜悦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楼也,则有……”应读出超脱、挥洒自如的情味。第⑤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注意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意味深长的感觉。 2.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谪.守(zhé) 朝晖.夕阴(huī) 迁客骚.人(sāo) 淫.雨霏.霏(yín)(fēi) 薄暮冥冥.(míng) 潜.形(qián) 岸芷.(zhǐ) 皓.月(hào) 心旷神怡.(yí)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案设计

岳阳楼记 课题岳阳楼记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 学 目 标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全文。(重点) 2.理解并评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难点) 3.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重点)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在江苏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工 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优美,气度豁达。有 《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 背景 本文选自《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 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而恃才傲物,被权 贵忌妒,贬谪到岳州做太守。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 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 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读准 字音 谪.守(zhé)朝晖.夕阴(huī)迁客骚.人(sāo) 淫.雨(yín)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ɡ) 潜.形(qián)岸芷.(zhǐ)汀.兰(tīnɡ) 皓.月(hào)宠辱偕.忘(xié)心旷神怡.(yí) 浩浩汤.汤(shānɡ)樯.倾楫.摧(qiánɡ jí)

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连词,就) 词类活用百废.具兴(形容词做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做状语,在……之前, 在……之后)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做名词,贤明之人) 或异二者之为.(动词做名词,指心理活动) 文言句式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 省略句: 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了主语“滕子京”)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更是成为了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新课展开【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0 岳阳楼记 范仲淹

10岳阳楼记范仲淹学习关键词:详略得当、情景交融、骈散结合、叙议结合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预习自测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é( 谪)守朝晖.( huī)怒号.( háo) 浊.浪( zhuó) 潜.形( qián) 诗fù( 赋) 冥.冥( míng) 汀.兰( tīng) jiē( 嗟)夫 浩浩shāngshāng( 汤汤)一碧万顷.( qǐng)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 1 )越.明年越:到 ( 2 )朝晖.夕阴晖:日光 ( 3 )前人之述备.矣备:全面,详尽 ( 4 )去.国怀乡去:离开 ( 5 )沙鸥翔集.集:停息 ( 6 )微斯.人斯:这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多义词。 ( 1 )明越明年 至若春和景明 次于今天或今年的明媚 ( 2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动词,观看名词,景象

( 3 )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连词,有时连词,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注意体会它们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常用义的区别。 ( 1 )属予作文 ..以记之作文:写文章 ( 2 )气象 ..万千气象:景象 ( 3 )南极 ..潇湘南极:向南面到达 ( 4 )至若春和景.明景:日光 ( 5 )微.斯人微:如果没有 5.文学常识。 ( 1 )本文作者范仲淹是北宋( 或:宋代)(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谥号文正。 ( 2 )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的楼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6.根据要求填空。 ( 1 )本文中,从空间角度表现岳阳楼“大观”的语句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2 )本文中,描写明媚春光中鸟和鱼活动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 )本文中,写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句子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写迁客骚人览物而喜的句子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4 )本文中,与“进”“退”二字相照应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5 )本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体现了作者超越个人忧乐的宽广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 6 )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用本文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