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武大考研语言学语法复习资料—超级详细权威概论

2014年武大考研语言学语法复习资料—超级详细权威概论

2014年武大考研语言学语法复习资料—超级详细权威概论
2014年武大考研语言学语法复习资料—超级详细权威概论

第一章汉语语法研究简史

一、古代语法研究

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研究汉字的形音义

传统的语文学包括三个分支:音韵学,狭义的训诂学,章句学,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一)马建忠

1、我国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人是马建忠(1845—1899),他的《马氏文通》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系统的汉语语法学著作。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语法体系——《马氏文通》。。

对马氏语法体系的评价:摹仿西方、但有独创、前无古人、探路开航。

(二)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

《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白话文语法著作,由此开始了现代汉语的系统研究。对这部语法著作的评价:摹仿仍多、体系完善、白话文法、由此发端。

(三)语法改革运动: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此书在理论上提高了一步,对汉语语法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对这部著作的评价是:中西对比,察同辨异,虽有不足,闯出新路。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

邢福义提出,动态验证分析的有效方法是两个三角。

第一个三角是“表——里——值”三角。

值(语用价值:语言结构应用中的价值)

表(语表形式)里(语里意义)

(语言结构的表面形式)(语言结构所蕴涵的意义)

任何一个语法事实都有其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要弄清一个语法事实,有必要由表察里,由里究表,表里互证。这就涉及表里两角。要弄清一个语法事实,往往还要考察它在语言表达系统中特定的语用价值,即语里同义,语表异形,究其语值。

例1:鸡吃完了。(施事主语,鸡吃食吃完了)

鸡吃完了。(受事主语,人吃鸡,把鸡吃完了)

例2:他们喝〈完〉了酒。(他们喝酒,这个动作完结了)

他们喝〈干〉了酒。(他们喝酒,酒被喝完了)

他们喝〈醉〉了酒。(他们喝酒,他们醉了)

例3:小白兔真怕人。(小白兔十分害怕人)

毛毛虫真怕人。(毛毛虫使人十分害怕)

例4:在开会之前我们学个文件。

在没有开会之前我们学个文件。

两句话的时间状语一个肯定,一个否定,但语用价值是一样的。

例5:差一点+动词

他差一点死了=他差一点没有死。语表形式不同

他差一点跌到了=他差一点没跌到。语里意义相同

凡是说话者不希望发生的事,肯定式与否定式都是否定。

他差一点及格了。(他不及格)≠他差一点不及格。(他及格)

他差一点搭上飞机了。(他没搭上飞机)≠他差一点没搭上飞机。(他搭上飞机了)语表形式与语里意义相反。凡是说话者希望发生的事,肯定形式表示否定,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6:“NN地V”式分析

如烧鸡烤鸭地吃、皮鞋西服地经常买、原理公式地背、上海南京杭州地跑。

N必须是两项以上,“N地V”不行;N可以放到V之后,构成动宾结构。

其语价为:A、突出NN,强调NN。这种强调是记实的,却带上了夸张性。B、表示说话人的异常感觉,富于情绪性。

第二个三角是“普——方——古”三角。

方(方言)古(古代、近代汉语)

普(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即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中的一个语法事实,往往可以在方言或古代近代汉语里找到印证材料。研究语法,一方面可以立足于普通话,横看方言,以方证普,这是共时性研究;另一方面可以立足于今(普,现代汉语),上看古代汉语,以古证今,这是历时性研究。

总结:“表里值”是涉及语言本身的小三角,“普方古”是涉及语言外部事实的大三角。两个三角可以结合使用,题目不同,要求不同,要有所侧重。两个三角的验证分析,弥补了静态片断分析存在的缺陷。它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在语法分析上视野的拓宽和对语法结构性质更深入的认识。

一、语法体系

语法体系具有客观性、概括性、渐进性、民族性的特点。

1、客观性

2、概括性:重叠—看看尝尝淡淡的什么意思?

3、渐进性:判断句,从“陈胜者,阳城人也”到“陈胜是阳城人”

4、民族性:朝鲜语:我饭吃

二、语法学体系

语法学家对语言组织结构规律的观察、研究、描写、解释,形成了语法学体系。它与语法体系不是一码事。

1、主观性

语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对语法规律的观察、研究、描写、解释无不打上语法学家主观认识的烙印,具有主观性。如副词到底是实词还是虚词,认识很不一致。

2、多样性

语法系统只有一个,语法规律是客观的、唯一的,但语法学家对语法规律的认识各不相同,因而语法学体系就不止一家,不必要也不可能强求一律。如短语的名称和分类分歧颇大,有人叫短语,有人叫词组。

3、发展性

语法学家对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的认识也不是始终如一的,是逐步加深的,语法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从词无定类到词有定类,从平面的成分分析到立体的多层次分析,语法学一步步向前发展。

第二章、汉语特点语素的界定、词的界定

一、现代汉语语法主要特点

现代汉语最根本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借助于语序、虚

词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一)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词类无形态标志。

名词、动词、形容词进入句子无形态变化。

(二)语序比较固定,语序成为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语序造成的语用变化:

你快走吧!——快走吧,你!

这孩子真聪明!——真聪明,这孩子!

语序造成的语义变化:

他们班不都是中国人——他们班都不是中国人

他很不客气——他不很客气

语序造成的语法变化:

我们理解——理解我们

衣服干净——干净衣服

(三)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1)某些语法结构,有或者没有这个虚词,结构关系以及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

爸爸妈妈——爸爸的妈妈

鲁迅先生——鲁迅的先生

修改书稿——修改的书稿

(2)某些语法结构,添加了某个虚词以后,虽然语法结构关系没有改变,但是,对语义的影响却十分大。例如:

美国朋友——美国的朋友

北京大学——北京的大学

十斤鲤鱼——十斤的鲤鱼

(四)、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汉语的名词,主要充当主语和宾语,但是,它也可以充当其他成分:

(1)木头椅子、石油工人、美国地理、农民住宅(作定语)

(2)今天阴天、明天春节、你傻瓜、她四川人(作谓语)

(3)历史地看问题、现在就出发、本能地跳了起来(作状语)

汉语动词主要充当谓语,但是有相当数量的动词可以充当其他成分:

(1)游泳教练、毕业文凭、报名手续、化装舞会、节约标兵、申请报告(作定语)(2)走是可以的、他喜欢走、修理给他带来很多乐趣、他同意修理(作主语或宾语)

(3)联合开发、公开宣布、同情地说、微笑地说(作状语)

(五)、短语的构造规则跟句子的构造规则基本一致

(1)He flies a plane.(他开飞机)

(2)To fly a plane is easy.(开飞机容易)

(3)Flying a plane is easy.(开飞机容易)

二、汉语语法单位

研究汉语语法,首先要弄清汉语语法单位。汉语语法单位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四个层级,更细致一点又可以分为语素—词—短语—小句—句子—句群六个层级。“篇”和“章”,按照现代的学科分工,已经不在汉语语法论述的范围之内了。汉字是书写单位,也不属于语法单位的研究范畴。

(一) 语素的的界定和类型

一、语素的定义: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一是有义,或具体的词汇意义,或抽象的语法意义;二是有音;三是不可分割;三者俱备,是为语素。

二、语素的确定:可以用置换法来确定。在语法领域里,凡是有独立意义的语法单位,一般都可以用其他的有意义单位去替换。

男人:男子、男生、男性,童男、善男善女/人民、人世、人家,工人、主人、客人。有音有义,男和人是不同的语素。

记者:记录、记事、记忆,游记、日记、笔记/读者、老者、劳动者,者~(×)。

通过置换法,可以看出“记”可以与其他语素构成合成词,位置自由,意义不变,是自由语素;“者”构成合成词时只能放在前边,意义虚化,是词缀,是非自由语素。

运用置换法要注意:要确定双音节的语音片段是否由两个语素组成,必须两端都能替换。苹果:苹?蝴蝶:蝴?

替换前后,所要确定的单位的意义必须一致。

沙龙:两端都能替换,但意义变化了

1、联绵词的语素问题

⑴、两个音节均不能独立成义。如蜻蜓,蜻?、?蜻、蜓?、?蜓,都不成立,只能是一个语素。还有忐忑、蟋蟀、徘徊、尴尬等。

⑵、两个音节能独立成义,但与联绵词的意义无关。马虎、马路、参差等。

⑶、两个音节,其中一个有义,另一个单独无义。骆驼,骆?、?骆,不能置换,是非语素;驼,驼毛、驼绒、驼背、驼峰/骆驼,“驼”可以与其他语素组成合成词,是语素。“驼”单独成语素,“骆”离开了“驼”便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骆驼也视为一个语素。还有蝴蝶、伶俐、伶仃、蚂蚁。

2、外来词的语素问题

⑴、音译外来词。不管原意是多少语素,也不管汉字是什么意思,都视为一个语素,如高尔基、马克思、斯大林、奥林匹克、逻辑、哈尔滨、呼和浩特、珠穆朗玛、贝尔格莱德(。

⑵、半音译半意译的外来词。视为一个语素,如新西兰、南斯拉夫、北爱尔兰。这一点可以讨论,视为两个语素未尝不可,北与爱尔兰有各自的音和义。

⑶、音译加类属词的外来词。视为一个语素,如啤酒、卡车、卡片、芭蕾舞、T衫、夹克衫探戈舞等。语言是发展的。啤酒,啤离开了酒就无义,但时间一长,啤有构词能力,“扎啤、鲜啤、干啤”。的士,“的”具有了构词能力,“的哥、的姐、面的、打的”。

⑷、貌似意译,实为音译的外来词。视为一个语素,如俱乐部、乌托邦、休克、虚脱等。

⑸、纯意译词,不视为外来词,按汉语非外来词划分语素,如电话、话筒、民主、科学、袖珍等。

3、一字多义情况的语素划分

⑴、一字多义,各义相关,不管读音相同与否,都视为一个语素。(同音同义字、不同音同义字)

苦:味苦(与甘相对);难受(与乐相对)。

吓:吓(xià)我一跳;恐吓(hè)。

难:困难(nán);灾难(nàn)。

信:书信;信用、信任。(可以通过信使的信把两者的意义联系起来。)

⑵、一字多义,各义不相关,读音虽相同,视为不同的语素。(同音异义字)

公:公平(形容词);公婆(名词);公侯。

管:管道(名词);管理(动词)。(古汉语是一个语素)

⑶一字多义,各义有不同读音,视为不同的语素。(异音异义字)

长:cháng(形容词);zhǎng(动词)

打:dǎ(动词);dá(量词)

三、汉字与语素的关系

汉字是书写单位,记录语素(音节)的符号;语素是语法单位,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多数是一对一的关系,但也有别的情况。

单音节语素:一个汉字,一个音节,一个语素。这是大多数,书、学、做、了、啊、吗、好、美等。

双音节语素:两个汉字,两个音节,一个语素。如联绵词,音译外来词。

多音节语素:三个以上汉字,三个以上音节,一个语素。如多音节外来词。

其他情况:1、两个汉字,一个音节,两个语素,如儿化词;2、一个汉字,两个音节,两个语素,如海里、千瓦的旧字。

四、语素的分类

按构词能力,语素分为三类:

1、自由语素:能独立成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与其他语素构成合成词时位置不固定。

2、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与其他语素构成合成词时位置不固定。如习、缉、伟、语、言、浴等。

3、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与其他语素构成合成词时位置不固定,如前缀阿、第、初、可、老、小,后缀子、儿、头、师、家、化。

语素的分类有兼类现象,要在语境中作具体分析。

素:朴素、素洁(半自由语素);吃素(自由语素)。

眉:眉毛(半自由语素);画了眉(自由语素)。

老:老师、老虎(不自由语素);人老了(自由语素)。

子:桌子(不自由语素);子女(半自由语素)。

第三章:词的界定和类型

一、词的定义:词相当于英语的word,在汉语里有人叫“字”或“字眼儿”。把词叫作“字”,是有久远的历史的,现代汉语中,“字”和“词”是不同的概念:字是书写单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不一定有意义;词是造句单位,一个词有一定的意义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法单位。

所谓“最小”,是指词不能再分割,一个词用来指称一种事物或现象。单音节词,如走、笑、哭,指某一动作,不可分割。复合词就要注意辨析了。复合词有特定的词汇意义,其构词语素都失去独立性,凝固在一起才表示一个意义。“开关”是指一种机械,不是指开与关;“金鱼”是指一种观赏鱼,而不是金色的鱼。这都是一个词而不是两个词。

所谓“能独立运用”,有三条标准。具备了其中之一,才算是独立运用,应该视为一个词了。A、能单说——单独一个词能构成句子,构成独词句(非主谓句)或省略句;

B、能单用——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在句中能充当主谓宾定状补或独立语;

C、能单独起语法作用,指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可以表示时态、语气、标志等。

二、词的构成

1、两个相同的音节构成的词

A、谆谆饽饽姥姥瑟瑟飒飒翩翩猩猩狒狒潺潺茫茫

B、奶奶星星叔叔偏偏刚刚哥哥姐姐爹爹爷爷爸爸

C、看看听听说说走走/ 好好大大美美轻轻绿绿/ 个个条条

A组是单纯词中的叠音词,由一个语素构成。B组是重叠式合成词,是两个语素;构词重叠不产生附加意义。C组构形重叠,产生附加的语法意义:单音节动词重叠为AA式,表短暂与尝试;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为AA式,表程度加深或强调;量词重叠为AA式,表“每一个”。

2、复杂合成词。由三个以上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叫做复杂合成词。各语素的结合有一个构造层次的问题。

篮球|架总|裁判爱国主义|者包围|圈手|风琴飞毛|腿泡泡|糖工业|现代化

辨别下列句子的语素、汉字、词。

1、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干就是亚克西!

2、新西兰的客人来到工人俱乐部。

3、骆驼队把第一批器材驮进克拉玛依。

3、词类研究

一、汉语词的特点及分类标准

王力在《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55、2)一文提出划分词类的标准:词义在汉语词类划分中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应该尽先应用形态标准(如果有形态的话);句法标准(包括词的结合能力)应该是最重要的标准。因此汉语词的划分标准是:

1、看造句功能:看词在句中经常充当什么成分,不能充当什么成分(在正常情况下)。

2、看组合能力:看词常同哪类词组合,一般不与哪类词组合。

3、看构词特点:看词的重叠形式和所带的前缀和后缀。这是同印欧语言相似的形态标志。如重叠式:动词AA式、ABAB式、一AA式;形容词AA的式、AABB式、A里AB式;量词AA式、一AA式;少数名词也有AA式。词缀:名词,阿~、老~、小~、大~、~者、~员、~手、~、~家、~师、~性、~热、~潮、~霸、~族……;动词,~化、~于;形容词,可~。

二、实词和虚词的划分

为实词和虚词划定界限的,首推马建忠。我国古代把实词和虚词叫实字和虚字,是以有没有实际词汇意义为标准划分的。凭词能否表示具体的概念划分实词和虚词,如果遇到有些词难以判断是否表示概念,就很难确定它们是实词还是虚词。王力《中国现代语法》提出的“半实词”“半虚词”概念,就是根据意义难以划分实词和虚词的体现。

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代词、数词、量词、副词、叹词、象声词等十类是实词。

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可以作为组合实词的手段。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四类是虚词。

三、名词问题

1、名词能不能直接作状语?

古汉语名词直接作状语的例证比比皆是:人立、犬坐、狼吞、虎咽、乌合、龟缩、鸟兽散、鱼跃、蚕食、鲸吞、猴急、蜗居等。一般认为现代汉语名词不可以直接作状语,要通过介词的引介,构成介词短语整个作状语;或者和助词构成比况短语,整个作状语,如“像狗似的坐着”。

表时间、处所的名词作状语较常见,如昨天上班、屋里坐坐。非时间、非处所名词作状语,从状语的名词与所修饰的动词来看,多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凭据,如:(用)电话联系、(呈)直线(状态)上升、(用)一次性(的办法)消费、(用)公费旅游、(呈)螺旋形(状态)上升、(有)针对性(地)抽查、(用)电报通知、(通过)电视征婚。

其实这都是一种简化形式,为经济简约,只要公众明白,便把名词前边的介词动词删去,变成名词直接作状语了。

总的说来,作状语不是名词的主要功能。

2、名词能不能重叠?

有人说单音节名词可以按AA式重叠。

例证之一是:星星、叔叔、姐姐等。,这是重叠式构词法。

例证之二是:县县、班班、天天、年年、月月等。不对,这是借名词作量词使用。单音节量词可重叠为AA式,表示“每一”。天天=每一天、县县=每一个县。因此这不属于名词的重叠。对举使用的某些名词可以重叠,如风风火火、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子子孙孙、男男女女、家家户户、山山水水,但不能类推。如不能说夫夫妻妻、数数木木。

例证之三是:对小孩的称呼“刚刚、毛毛”之类;幼儿呀呀学语时,语音能力尚不健全,多有单音节重叠,猫猫、狗狗、打打、笑笑……。

方言中,特别是陕北方言中。名词AA式重叠的习惯。“羊羔羔吃奶看着妈”“兰花花”“数根根”,表示细小、喜爱的感情色彩。在普通话里,大多数名词是不能重叠的。

3、名词能不能接受“不”的修饰?

一般是不行的,不房子(×)、不学校(×)。但有特例,如不人不鬼=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国将不国=国家将不成国家。这都是熟语中省略了动词。

4、方位词的归类

方位词是单独成为一类,还是作为名词的一小类?一般来说,我们是把方位词作为名词的一个小类。方位词和名词的关系类似介词和动词的关系,但在句法功能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

四、动词问题

动词是语法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在一般汉语句子中又是起关键作用的词。《动词用法词典》对汉语动词功能作可全面的分项考察。

1、动词的运用

英语中的不及物动词是不能带施事宾语的,凡施事者只能作主语。汉语主语宾语的确定是根据语序,忽略了施受关系。虽然汉语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都带宾语,但如果不区分,很可能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用错。因为只有及物动词(即可以带对象

宾语的动词)才能用于“把”字句和“被”字句。如:

①、地震坍塌了许多民房。(震塌)

②、地震把许多民房倒塌了。(震塌)

③、改革的春风把沉睡的山村觉醒了。(唤醒)

④、枣红马被突然开来的火车惊慌了(惊醒)

2、动词内部的分类

①行为他动词:带受事宾语的动词,带宾语才是完整的表意(除非省略句),如看、说、打、考虑、保留。

②行为自动词:带非受事宾语或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如飞、飘、走//哭泣、咳嗽、游泳、休息。

哭,兼以上两类。“哭母亲”,“哭”是行为他动词;“他哭了”,“哭”是行为自动词。

③状态动词:其一是心理动词,爱、恨、喜欢、厌恶、敬佩、希望,可以前加程度副词,后带宾语。其二是生理动词,聋、瞎、痛、饿(饿他三天,“他”用在动词与数量短语之间,是虚指,及物动词兼不及物动词)、病、瘸、痒、困、疲倦,可以前加程度副词,后不带宾语。

④行止动词:表动作状态的开始、进行、行止,如开始、继续、进行、停止等。必须带谓词性宾语,如开始工作。继续监视。

⑤使令动词:表命令过请求,如使令、请、教、让、迫使、命令、请求。后面带兼语,如命令部队停止前进。

⑥有无动词:表事物的存在与不存在,如有、无、没、没有(没和没有兼动词和副词)。可直接带宾语或带兼语,如我有一本书。有人找你。有时前加程度副词,如很有知识、最没办法。

⑦比似动词:表事物之间的比似关系,如像、似、如、如同、仿佛。可以前加程度副词,后带宾语,有时视为介词,要注意分清。

⑧判断动词:表对事物的判断或肯定,只有一个词“是”。有人把“像、姓、成为、等于”也归入此类。可以带宾语,前面一般不加程度副词,个例有“无情最是帝王家”。

“是”有时单独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表肯定语气,有强调作用,去之不损句子的基本意思,这时视为副词。

⑨能愿动词:表行为状况的可能性、必要性、意愿性,又叫助动词,如能、会、能够、可以、可能//应、应该、应当、要//愿意、愿、肯、要。助动词是从英语语法中引进的名称,意思是“辅助性懂得动词”。助动词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这一点要和副词区分开。可以进入“×不×”“不×不”。个别词可作一般动词使用,如要、会。

⑩趋向动词:表动作趋向。

单纯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出、回、开、起;

复合趋向动词,上来、下去、回来、起来。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作补语,也可作一般动词使用,在句中作谓语。

思考:还有哪些复合趋向动词?怎么教?

3、动词重叠式问题

单音节动词:

AA式:表“轻(轻巧或轻松)微(微少或短暂)”义。

A了A:AA的完成体,“了”是词缀。

A一A:有人认为这是动量结构。

A了一A:完成体。

A着A着:从语法意义上说,这种结构不是表示有先后次序的动作,也不表示并

进的动作,所以不是动词连用。它表示的意思是“现在时”进行体。

双音节动词:ABAB式、AB了AB、AABB式。

某些动词可按ABAB式(表动作短暂)重叠,也可按AABB式(表动作延续)重叠。

AABB式重叠有以下类型:

①单纯词:骨碌、嘟囔、咕哝、嘀咕、哆嗦、忽闪、趔趄、踉跄、支吾、哼唧。

②词根+词缀=合成词,后缀读轻声,词义主要由词根表示,如颤悠、晃悠、飘悠、荡悠、轻悠//翻腾、闹腾、慌腾、倒腾//跑哒、溜哒、蹦哒、跺哒//咋呼。

③词根+词根=合成词,相同联合或相反联合,如抄写、修补、遮掩、颠倒、涂抹、拼凑、躲藏、比划、评点、拉扯、哭泣、颤抖//来往、买卖、装卸、收发、上下、出入、起落、褒贬、出没、来回、存取、升降。

④词根+词根=合成词,同第三类,但内部结构松散,可视为两个单音节动词,如说笑、打闹、吃喝//进出、来去、吞吐、断续。

⑤、形式上与三、四类同,但已凝固为四字格成语形式,不可还原成双音节动词,如骂骂咧咧、病病歪歪、跑跑颠颠、哭哭啼啼、推推搡搡、跌跌撞撞。

在此,要分清联合式合成词和联合式短语,两者都有AABB重叠式。

五、形容词问题

1、形容词重叠问题

AA式:单音节一般都可以。AA式表喜欢、亲切的感情。

AABB式:双音节,如坦坦白白、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简简单单、大大方方、认认真真、白白净净、慌慌张张。另有一部分不能这样重叠,如美丽、伟大、勇敢、优秀、小气、吝啬等。这其中的规律值得探讨,似乎和口语有关。

A里AB式:双音节,限于口语和贬义两个条件。这是不完全重叠的形式。

BABA式:雪白、雪亮、血红、细高、细长、湛蓝、乌黑、稀短、漆黑、烂熟、粉红、干冷、惨白、笔直、嫩绿。这些状态形容词程度已经确定,前面不再加程度副词。此类形容词的语义类型:

1、表象……一样,如血红、雪白、笔直;

2、表程度深、严重,如湛蓝、烂熟、惨白;

3、表程度浅,如嫩绿、粉红;

4、表并列,×而×,如细高、细长、干冷。

ABB式:白茫茫、甜津津、红彤彤、绿油油。ABB式的构词方式如下:

A为单音节形容词,BB为一个状态形容词,白皑皑、静悄悄、白茫茫;

A为单音节形容词,BB不是词,沉甸甸、干巴巴、红彤彤;

A为单音节形容词,BB是另一个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乱糟糟、油光光、冷清清;

ABB式可以看作是由一个双音节形容词重叠第二个音节构成的,痴呆—痴呆呆、孤单—孤单单、甜蜜—甜蜜蜜、毒辣—毒辣辣;

ABB式可以看作是由一个双音节动词重叠第二个动词构成的,气喘—气喘喘、赤裸—赤裸裸;

少数ABB式,A是名词,泪汪汪、眼巴巴、水汪汪。

ABB式:白茫茫、甜津津、红彤彤、绿油油。ABB式的构词方式如下:

A为单音节形容词,BB为一个状态形容词,白皑皑、静悄悄、白茫茫;

A为单音节形容词,BB不是词,沉甸甸、干巴巴、红彤彤;

A为单音节形容词,BB是另一个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乱糟糟、油光光、冷清

清;

ABB式可以看作是由一个双音节形容词重叠第二个音节构成的,痴呆—痴呆呆、孤单—孤单单、甜蜜—甜蜜蜜、毒辣—毒辣辣;

ABB式可以看作是由一个双音节动词重叠第二个动词构成的,气喘—气喘喘、赤裸—赤裸裸;

少数ABB式,A是名词,泪汪汪、眼巴巴、水汪汪。

2、形容词与状态动词的区别

形容词和状态动词都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都有程度不同的问题。形容词不具备动词的特征,而状态动词则具备动词的特征。状态动词包括心理动词(及物动词,带宾语)和生理动词(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

形容词和状态动词都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形容词不可带宾语。生理动词也不可带宾语,但它可以带“着了过”及数量短语作补语,形容词则不能。

(很)小:带宾(×),加“着了过”(×)。形容词

(很)爱:带宾,加“着了过”。心理动词

(很)累:带宾(×),加“着了过”,加数量补语生理动词

3、形容词能不能带宾语?

不能!只有兼类动词、活用为动词才能带宾语。如白了少年头、绿了江南岸、红了半个中国、颠簸唐三藏,这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动兼类的,如明白(明白事理)、严肃(严肃法纪)、纯洁(纯洁队伍)、丰富(丰富生活)、端正(端正态度)。

六、区别词问题

区别词,表示事物的特征以区别于其他事物。以前寄居在形容词的名下,叫非谓语形容词,意为不能作谓语的形容词。其实它与形容词很少有共同点,在词类系统中地位非常特殊。区别词大多数成组存在,男—女、正—副、良性—恶性、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功能单一,只作定语,作定语修饰名词时一般不加“的”;否定形式加“非”,这一点接近名词;也可构成“的”字短语作主语和宾语,如“他是副的。”“微型的在这儿。”“专业—业余”有时受程度副词修饰,“绝对专业、太业余”,这是区别词活用为形容词。

七、副词问题

1、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白)布(怪)事(净)水(老)人

[白]吃[怪]好[净]是水[老]说(老师)

?修饰名词,是形容词。

?修饰谓词,是副词。

下面一组词,都带有“然”,都可作状语,有的是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可以作定语),有的是副词。

突然偶然必然坦然自然超然adj

猛然仍然居然依然忽然当然天然adv

2、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借助于介词,或作定语)

练习:下列哪些是名词哪些是副词?

过去(n)已经曾经现在(n)正在眼前(n)未来(n)今天(n)将来(n)即将立刻马上刚才(n)刚刚

3、副词和动词,主要指“没、没有”。

①我没有写信。(副词)

②你写了没写?(副词)

③我没有信纸。(动词)

④信纸没有,信封也没有。(动词)

4、副词和能愿动词

能、能够、会、可以、应该/必、须、必须、得,许多语法著作都说是能愿动词或助动词,只有《中国文法要略》认为是副词。

九、量词问题

量词和数词大概是词类中问题最少的。年、月、天、块、毛、分、卷、章、节、页,是名词还是量词?可以是特殊的名词,直接和数词组合;也可以是特殊的量词,语义上独立,后面接不接名词都行,如三天、三天工夫、一年、一年时间。吕叔湘把它们叫做“自主量词”。

十、虚词问题

1、介词短语能不能充当谓语、主语?

不能。个别特例是有的。如这间房子朝南。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

介词短语联用式可作主语,如从团长到战士都做好了战斗准备。

2、介词和动词的区别何在?

汉语里的介词和西方语言里的介词不一样,几乎全部是由动词演变的。我国语言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汉语没有介词,介词是动词的一个附类,叫“次动词”或“副动词”。但是现代汉语里的介词已经失去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其一,动词可作谓语,介词不能。如他走大路。他从大路。(×)

有的介宾结构看上去像动宾结构,如“我们这样处理是按照领导的意见。”多数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甩掉宾语,如“我看完了这本书,你看不看?”,介词办不倒,不能说“领导的意见在这儿,你按照不按照?”

其二,用“×不×”提问,×是动词,不能是介词。如:走不走路?看不看电影?从不从大路?(×)把不把电影?(×)到不到武汉?在不在家?(“到”和“在”是动词)

其三,动词有重叠式,介词没有。

3、“的”字问题

①、结构助词:作定语的标志,或构成“的”字短语。

②、时间助词:用在动词和宾语之间,强调动作已经成为过去。如他五岁上的学。他刚收的摊。

③、语气词:附在句末,表的确如此的陈述语气。如他(是)会回来的。“的”字省掉,不影响语义

第四章: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马氏文通》之前的小学的语法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虚字的研究方面

如何对虚词进行研究

1、怎样把握虚词的意义。

(1)虚词表示的是抽象的语法意义,一般不宜捉摸。要正确把握虚词的意义,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具体的比较方式:

把彼此同义或近义的虚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辨析。

比较“常常、往往”

[1] 每逢节假日,她常常去姥姥家玩儿。每逢节假日,她往往去姥姥家玩儿。

[2]她常常去姥姥家玩儿。

她往往去姥姥家玩儿。*

[3]你晚上没事的话,就常常过来玩吧。

你晚上没事的话,就往往过来玩吧。*

总结二者的语法意义:“‘常常’强调事情或行为动作发生的经常性和频繁性;‘往往’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所总结出的带有规律性的情况”。

将意义相对的虚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以辨明各自表示的语法意义。例如:“把”、“被”

“把”(宾语是后面动词的受事者,整个格式有处置或致使的意思。突出动作者或责任者)

“被”(用于被字句,表示主语是受事,引进动作的施动者。受事者受到某种动作行为影响有所改变,最常见是用于受事者或说话者来说是不愉快、受损失或失去了什么,突出的是受事。)

把包含有某虚词的句子跟抽掉了该虚词的句子拿来比较,即作有无某虚词的比较,以显示出这个虚词的语法意义。

[1]你拿去看好了——你拿去看

[2]让他去告好了——让他去告

[3]你只管开闸好了——你只管开闸

语法意义:表示不介意、不在乎或尽管放心的语气。

注意:以上提到的几种比较,彼此不是对立的,有时可能要同时运用几种不同的比较。采用哪种比较,要视各虚词的具体情况而定。

(2)要正确把握某个虚词的意义,有时还需注意考察这个虚词使用的语义背景。

如:“况且”一般认为是“表示更进一层”,往往用“而且”来注释“况且”。请看下例。

[1]这次行动就派小张去吧,他很勇敢,而且也很机智。

[2]这次行动就派小张去吧,他很勇敢,况且也很机智。*

[3]这次行动就派小张去吧,他勇敢机智,况且本人也积极要求。

“况且”出现的语义背景:

A、说话人是在申述理由(或叙述原委);

B、说话人已将主要理由摆出来了。

C、说话人为使理由更充分而需要进一步追加或补充某些理由。

总结“况且”的语法意义: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在主要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补充某些理由。

3)在把握虚词的意义是,还要注意防止这一点:把本来不属于某个虚词的语法意义硬加到这个虚词的身上去。

A 你看了,我也看了。(并列)

B就是下雨,也要坚持锻炼。(假设)Array C这种玩意儿不但我没见过,

我妈也没见过。(递进)

D虽然不及格,也被录取了。(转折)

E不管怎么说,他也不听。(条件)

其实这些都不是“也”的语法意义,而是含有“也”的句子格式所具有的语

法意义。但这些格式也有共同的特点,都表示事情的结果不因条件的不同或情况的变化而不同,及条件、情况变了,而结果还是类同的。

2、怎样考察虚词的用法

(1)句类例如:“稍”和“较”都能用于比较、表示程度浅的程度副词,但是“稍”可以用于“比”字句(我比他稍高一点儿),“较”则不能(我比他较高一点。)(2)词类例如:连词“和”和“并”都能用来连接词或词组,但是“和”主要用来连接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有条件地用来连接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而“并”只能用来连接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

(3)音节在汉语用词造句中,常常需要注意音节问题,这是汉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副词在这一点上特别突出。如:副词“过”要求所修饰的成分必须是个单音节词,如“过难”、“过密”、“过静”,同义的“过于”则不受此限制。

(4)人称副词“公然”和“竟然”都表示出乎意料、超乎常情的语气,但是前者不用第一人称,后者无此限制。

(5)肯定与否定:

A 只能接否定形式例如:副词“从”就要求后面必须跟一个否定形式。(从不说谎,从没有听说过)。“万万”也只能修饰一个否定形式(万万不可大意。万万没有想到),同义的“千万”无此限制(千万要注意。千万不可大意)。

B 只能接肯定形式例如:“万分”、“分外”只用于肯定(万分高兴、分外晴朗),分别与之同义的“十分”、“格外”不受此限制。

C 一个虚词的两种意义,在肯、否用法上形成对立。

如:“绝”,表示程度时,只能用于肯定(绝好机会、绝妙的想法);表示加强语气时,则只能用于否定(绝不妥协、绝没有好下场)。

(6)简单与复杂例如:“把”字组成的介词结构后面一定要跟一个复杂形式。另外,“往往”要求修饰复杂形式(他往往在星期二去颐和园。颐和园他往往去);“常常”无此限制。

(7)位置在“把”字句和“被”字句当中,否定副词和能愿动词只能放在“把”和“被”的前面。

(8)跟其他词语的搭配例如:“只有”跟“才”搭配,“只要”跟“就”搭配其他:轻重音。一个虚词往往可以表示多种不同的语法意义,二者有往往通过轻重音来表示或分化。这一点在副词身上表现明显。如:“已经”既可言够,也可言多。“已经三个了”,重音落在“已经”上,是言够,重音落在“三个”上,是言多。色彩搭配。……

第五章:现代汉语短语概说及相关研究

现代汉语短语的类型

短语划分的两个主要角度:

短语是介于词和句之间的一级语法单位,往下看短语怎样由词组成,这是结构的分类;往上看短语在句中能够充当什么成分,这是功能的分类。

1、短语的结构类

(1)偏正结构

属性——实体:新书白手帕

质料——实体:木头房子塑料口袋

领体——属体:公家的财产农场的马

数量——实体:四匹马一本书

时间——实体:昨天的报纸一个小时的会议

处所——实体:武汉的天气东边的球场

用途——实体:喝水的杯子吃饭的碗

方式——动作:仔细研究赶快走

00541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 复习题 (课程代码 00541) 、单项选择题 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学者是 【 】 A . 乔姆斯基 B . 索绪尔 C . 布隆菲尔德 D . 洪堡特 2. 中国将传统的音韵、文字、 训诂、虚词等研究统称为 【 】 A .小学 B .经学 C .语言学 D . 文字学 3. 音高主要决定于 【 】 A .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 ?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 ?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D .发音体振动的声波形式 4. 汉语普通话的j 1 su cn j 1(计算机)可以切分岀的音素数量为 【 】 A ? 3 个 B ? 6个 C .7 个 D . 8个 5. 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可以将拼音 b 和p 区分开来的区别特征是 [ 】 A .送气与不送气 B . 清音与浊音 C .双唇音与舌面音 D . 塞音与塞擦音 6. 北京话中将“慢” [man]+ “慢儿” [mar] 读作“慢慢儿” [mai mar] 属于语流音变中的【 】 A .同化 B 异化 C .弱化 D .脱落 7. 下列不是成语的是 【 】 A .过河拆桥 B .风风火火 C .醉翁之意不在酒 D . 爱屋及乌 8. 在汉语中管某种东西叫“书 sh u” 英语中叫“ book ”, 这反应了语汇在产生时的【 】 A .理据性 B 普遍性 C .任意性 D . 民族性 9. 下列属于借词的是 【 】 A .尴尬 B 看好 C .拜会 D .袈裟 10 .下列属于体词属性范畴的是 【 】 A .体 B .态 C ?数 D ?时 11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论语》中的名句,它至今仍被人广泛引用,且理解起来不大费 力, 这是由于语言的 【 】 A .抽象性 B .递归 性 C .系统性 D .稳定性 12 .词义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 】 A .通俗意义 B 非通俗意义 C .理性意义 D 非理性意义 13. 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 , 这种分类是 【 】 A .句子的句型类 B .句子的句式类 C .句子的功能类 D ?句子的繁简类 14. “天气凉了”和“这汤太热,把它凉一凉”中的“凉”是 【 】 A ?冋音关系 B .多义关系 C .同形关系 D ?同义关系 15. 文字起源于 【 】

全国自考2016年10月00541《语言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 0054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 A.广州话 B.福州话 C.重庆话 D.上海话 2.汉语拼音字母b、p、m都是 A.舌尖音 B.唇齿音 C.正齿音 D.双唇音 3.下面各项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英文字母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希腊字母 4.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 A.单词句阶段 B.语法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5.“叶子岀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 B.仿写 C.夸张 D.比喻 6.下面各项中含有轻声音节的是 A.渐渐 B.妈妈 C.声声 D.人人 7.“在家休息”是一个 A.动宾词组 B.主谓词组 C.偏正词组 D.兼语词组 8.不同行业有自己的“行话“行话”属于 A.地域方言 B.社会方言 C.亲属语言 D.混合语言 9.“半两棉花——免弹(谈)”采用的方法是 A.转移欢关 B.语义汉关 C.语音双关 D.替代双关 10.下面各项属于语言符号特点的是 A.约定性 B.自然性 C.固定性 D.想象性 1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A.母方言 B.底层方言 C.基础方言 D.原始方言

12.谈话体属于 A.书面语体 B.宣传语体 C.文学语体 D.口语语体 13.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便把“世”改为“代'把“民”改成“人”,这是为了 A.避讳 B.图吉利 C.讨口彩 D.自谦 14.中国历史上推行“书同文”措施的是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玄宗 15.汉语中“罗汉、菩萨、塔、阎罗”等词的出现,是因为 A.儒家学说的兴盛 B.道教的兴起 C.名教的影响 D.佛教的传入 16.“弟弟吃苹果”不能说成“苹果弟弟吃'这是受制于语言符号的 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C联想关系 D.分类关系 17.音高取决于声波的 A.振幅 B.数量 C.长短 D.频率 18.“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这个句子是 A.反复句 B.顶真句 C.对偶句 D.回环句 19.中国叫“绥远、定远”之类名字的地方,往往当年 A.水草丰美 B.山川秀丽 C.曾发生战乱后被抚平 D.人口特别多 20.—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 A.语言混合 B.语言转用 C.克里奥尔 D.双语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下面关于语言和民族、国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个民族只能说一种语言 B.—个民族可以说多种语言 C.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 D.—个国家可以有多种语言 E.不同民族可以说同一种语言 22.下面各项中,属于元音的有 A.[a] B.[f] C. [l] D.[o] E.[p] 23.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推理 E.文学 24.下面各项中彼此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有 A.日语 B.葡萄牙语 C.老挝语 D.朝鲜语 E.英语 25.下面各项中,属于借词的有

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语言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B.语言就是说话,说话就是语言。 C.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D.语言具有地方色彩,说明语言不具有社会性。 2.下列说法只有是错误的。 A.汉语的声调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 B.语言中的轻重音是由音重变化形成的。 C.音位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I).音素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3.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老”可以同“新、旧、少、嫩”等构成反义词。 B.“大”和“小”是绝对对立的反义词。 C.“红”与“黑”这对反义词具有非此即彼的关系。 D.反义词“冷”和“热”具有相对性。 4.下列说法只有____正确。 A.意译词如“激光”、“电话”都是借词。 B.仿译词如“机关枪”、“铁路”都是借词。 C.“尼姑”、“和尚”、“玻璃”是借词。 D.“爱神”、“北极熊”、“超人”都是借词。 5.下列词义的变化,属于词义的缩小。 A.“meat”原指菜肴,现在指荤菜。 B.“走”本义是跑,现在指步行。 C.“江”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D.“book”原指一种树木,今指成本的著作。 1.C 2.D 3.D 4.C 5.A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I).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ji【j头沿吉中 5.单纯阋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词缀

自考或考研语言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2008和2009自考语言学概论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B.语言是一种有声符号系统 C.语言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 D.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下列属性中,风声、雨声、喷嚏声、咳嗽声均不具有的一项是() A.生理属性 B.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D.物理属性 3.下列各组元音中,都属于圆唇元音的一组是() A.[i,u] B. C. D.[o,y] 4.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派生构词的一项是() A.rewrite B.cats C.teacher D.unafraid 5.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偏义复合词的一项是() A.妻子 B.国家 C.开关 D.忘记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语”的是()A.惯用语 B.歇后语 C.成语 D.术语 7.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创立的语法理论是() A.结构语法理论 B.功能语法理论 C.生成语法理论 D.认知语法理论 8.在“这道题我们做过”这个语言片段中,“这道题”和“我们做过”的性质是()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 B.是成分,不是组合 C.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D.是组合,不是成分 9.英语“John loves she”这句话是病句,其错误在于() A.性 B.格 C.数 D.态 10.下列关于义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义项只包括词的理性意义 B.义项包括词的临时意义 C.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 D.词的多个义项并非总有关联 11.下列关于语义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B.语义场与上下位词关系密切 C.语义场是一个层级体系 D.不同语义场的系统性是均衡的 12.“行为”和“行径”在词义上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A.感情色彩不同 B.形象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理性意义不同 13.下列文字系统中,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苏美尔文字 B.阿拉伯文字 C.腓尼基文字 D.拉丁文字 14.由意音文字换用表音文字,属于()A.文字的创制 B.正字法改革 C.文字类型改革 D.字符类型改革 15.下列关于“语言转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转用是语言统一的重要形式 B.双语现象并非一定导致语言转用 C.语言转用以民族融合为必要条件 D.语言间的密切接触是语言转用的重要条件16.语汇系统中最为稳固而不易变化的是() A.一般语汇 B.基本语汇 C.通用语汇 D.专用语汇 17.感性思维(前思维)活动不包括()A.视觉和听觉 B.触觉和知觉 C.记忆和想象 D.情感和意志 18.一般儿童能跟成年人差不多一样地说话的年龄是()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5岁左右 D.12岁左右 19.下列关于母语教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语教学主要指中小学阶段的语言教学B.母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学会使用一种语言C.母语教学的任务包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D.母语教学也注重提高文化素质 20.对于中介语的错误类型,目前较多采用的分类是() A.系统前错误、系统错误、系统后错误B.语法错误、语汇错误、语音错误 C.可容忍的错误、部分容忍的错误、不能容忍的错误 D.目标语判断性错误、来源语干扰性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下列关于书面语的表述,正确的有() A.是经过提炼的口语书面形式 B.与口语相比缺少了一些内容 C.不存在与口语严重脱节现象 D.会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历史 E.不会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22.从发音机制上看,辅音的音质决定于() A.发音方法 B.发音部位 C.唇形圆展 D.舌位高低 E.舌位前后 23.“奥林匹克”这个词属于()

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章绪论 1.1语言学概述 1.1.1知识要点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语言的定义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功能)。 (2)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结构)。 2.语言学的定义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对能感知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3.语言学的基本任务和对象 (1)基本任务: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发展规律。 (2)对象:语言。 (3)研究的根本问题: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二、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1.对象:结构+功能。 2.研究方法:描写语言事实,解释一般规律。 三、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1.研究地位的提高。 2.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密切。 语言交际的五大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 四、语言学的分类 1.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 微观语言学:只研究语言的结构本身(语音、词汇、语义、语法)。 宏观语言学:研究语言及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2.本体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本体语言学:类似于微观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语言理论的应用和语言应用理论(传统只有前者→语言教学)。 3.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个别语言学:又称专语语言学,是指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起源、本质和发展,研究语言的内部结构、分类、研究观念和方法,以及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4.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又称描写语言学,研究描写语言每个子系统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共时状态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如现代汉语、现代英语。 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如汉语史、英语史。 五、语言学研究的价值和功用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的建立,使语言学摆脱了过去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科学。 2、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言符号的内容是() 3、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起音和(),但决不可缺少()。 4、方言词是诣()。 5、附加在词根上,一般表示附加性词汇意义的语素叫()。 6、交际的基本单位是()。 7、语法手段可以分力两大类型:()和()。 8、语言发展有两个特点:()和()。 9、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的分类叫做(),也叫做()。 10、文字起源于()。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社会语言学属于() ①理论语言学②广义应用语言学 ③普通语言学④狭义应用语言学 2、元音[]的名称是() ①舌尖后高圆唇元音②舌尖前高圆唇元音 ③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④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3、下列汉字的读音中,包含有三合元音的是() ①邮②欧③玩④农 4、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 ①最长由三个音素组成②最长由四个音素组成 ③最长由五个音素组成④最短由两个音素组成 5、下列词中,属于单纯词的是() ①玻璃②黑扳③语言④红旗 6、下列词中,属于复台词的是() ①傻子②席子③天子④椅子 7、下列词组中,属于多义的是() ①两只学生送的花瓶②两位学生送的花瓶 ③两只学生送的花篮。④两个学生送的花篮 8、下列词中粗体的成分,属于同音关系的是() ①杜鲁门——杜绝②负荆一负担 ③忽然--突然④花朵——浪花 9、英语的‘foot”(脚,单数)变为“feet”(脚,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 ①附加②异根③内部屈折④重叠 10、汉语普通话中的:“卡通片”中的“卡”是一个() ①语素②音节③前缀④词 11、汉语中的:“了、着、过”在古代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到现代变成只表语义的助词,这属于()

考研语言学概论-7.doc

考研语言学概论-7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0.00) 1.语言中任何一个较为复杂的词组或句子,在其生成过程中都可能重复使用过一条或几条结构规则。(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2.英语“books”中的“s”是词尾。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3.“日子”中的“子”是词根语素。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4.“好极了”、“为了明天”属于内向结构。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5.英语“He reads a letter.”中reads中的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数、时和人称。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6.派生构词法在汉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7.汉语中的单音词、联绵词以及音译词都是单纯词。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8.词类划分的重要标准有两个:一是句法标准,二是意义标准。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9.一切语言都有开放性词类,而大多数语言也有一些封闭性词类。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10.变换有助于辨析句法意义之间的细微差别。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二、简答题(总题数:28,分数:90.00) 11.什么是语法?语法的主要性质特征是什么?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语法规则是由哪两种规则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词法和句法有何联系与区别?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形位/语素与词位/词有何区别?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词位/词和词组的区别是什么?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词组和句子有哪些差别?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什么是词根形位?什么是附加形位?后缀与词尾有什么区别?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构词法和构形法有什么区别?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常见的语法手段有哪些?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词的形态特点(语法形式),可把语言大致分成几类?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举例说明什么是语法范畴。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语法范畴中的“性”的概念有什么特殊性?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每一种语法范畴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划分词类对句法描写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什么叫形态?为什么说形态可以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之一?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形态变化有哪些主要形式?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学概论试题

2.最小的言语交际单位是( ) A.语篇 B.句子 C.词组 D.词 3.下列各组元音中,都是前元音的一组是( ) A.[i, u] B.[a, ] C.[e,?] D.[ε, o] 4.下列各组辅音中,发音方法相同的一组是( ) A.[f, s] B.[p, m] C.[n, l] D.[t,?] 5.下列关于语调和声调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语言只有语调而没有声调 B.有些语言只有声调而没有语调 C.有些语言既没语调也没有声调 D.所有语言都既有声调也有语调 6.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的总汇 C.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汇 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7.下列关于一般语汇总体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构词能力强 B.使用范围窄 C.产生历史长 D.大多很稳定 8.区分“单纯词”和“合成词”所依据的是( ) A.词的音节数量 B.词的语素数量 C.词的音形关系 D.词的地位用途

9.下列各组复合词中,构词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 A.热情热烈 B.证明光明 C.口吃胆怯 D.悦耳柔和 10.语法规则的“系统性”是指( ) A.对语言的结构和成分进行类的概括 B.相同规则可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C.语法规则之间可以相互推导和解释 D.语法规则的发展变化过程十分缓慢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印欧语冠词可能的语法作用的是( ) A.区别名词的有定形式和无定形式 B.区别词语的名词形式和动词形式 C.区别名词的性的形式和数的形式 D.区别动词的限定形式和非限定形式 12.英语“Mike take a taxi”这句话是病句,其错误在于( ) A.性 B.数 C.格 D.态 13.下列词组不属于“向心词组”的是( ) A.参加比赛 B.田径比赛 C.认真比赛 D.比赛结束 14.下列关于语义民族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义上的民族特点并不明显 B.词的多义化不受民族特点的制约 C.不同的民族语言在词的理性意义上并无差异

自考或考研语言学概论自考试题与答案

全国2003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 A ) A.任意性 B.强制性 C.离散性 D.线性 2.音高取决于( B ) 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D.共鸣器的形状 3.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D ) A.音素 B.音位 C.音渡 D.音节 4.就词重音而言,不能用来区别意义的是(C) A.自由重音 B.移动重音 C.固定重音 D.不固定重音 5.话“慢”单念时读[man],但“慢慢儿”却有人读做[mai mar],前一音节的语流音变现象是( B ) A.同化 B.异化 C.弱儿 D.增音 6.“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词包含的语素数量是() A.2个 B.3个 C.4个 D.7个 7.英语“worker”中的“-er”是() A.构词语素 B.构形语素 C.虚词语素 D.词根语素 8.下列汉语词语中的“儿”不属于词根语素(实义语素)的是() A.健儿 B.女儿 C.少儿 D.花儿 9.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 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一般语汇 D.基本语汇 10.一般语汇(非基本语汇)最重要的来源是() A.古语词 B.方言词 C.新造词 D.外来词 11.词组的聚合关系分类是指把词组分成() A.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B.联合词组和偏正词组 C.基本词组和特殊词组 D.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 12.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这种分类是() A.句子的句型类 B.句子的句式类 C.句子的功能类 D.句子的简繁类 13.“吓唬”和“恐吓”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A.语气意义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形象色彩不同 14.下列关于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总是一致 B.二者总是不一致 C.基本义比本义更常用 D.本义比基本义更常用 15.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比喻方式的一项是() A.“锁”本指一种器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器具的行为 B.“兵”本指兵器,后引申指使用兵器的人 C.“南瓜”本指一种植物,后引申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D.“后台”本指舞台的后面,后引申指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16.下列关于等义词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等义词是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都完全相同的词 B.等义词一般都能够长期并存 C.等义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同义词大多是等义词 17.“老王说服了小”中“老王”是行为的施事,“小”是行为的受事,这种意义是() A.语汇意义 B.语法意义 C.语境意义 D.蕴含意义 18.从现有文字史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大多是() A.记号 B.笔画 C.音符 D.意符 19.世界上最早的表音文字是() A.元音文字 B.辅音文字 C.意音文字 D.全音位文字 20.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 A.词语的借用 B.语音成分的借用 C.词缀的借用 D.语法结构的借用 21.下列几种类型的社会方言中,具有排他性的是() A.行话 B.黑话 C.官腔 D.贵族语言 22.以下对“思维”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思维既包括思维活动,也包括思维结果 B.思维分为感性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类 C.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 D.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 23.人类开始制造工具这种行为意味着() A.人类已经产生了语言 B.人类已经产生了思维 C.人类已经同时产生了语言和思维 D.人类既没有产生语言,也没有产生思维 24.患“失语症”是因为() A.大脑左、右半球的单侧化功能发生了改变 B.大脑左半球的某个部位受到了损伤 C.大脑的语言获得机制出现了遗传性障碍 D.在语言临界期以前没有接触语言环境 25.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事物的概念知识的一类词典是() A.历史词典 B.信息词典 C.语言词典 D.百科词典 26.从翻译技术的平面看,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从低到高的排序是() A.单词、句法、语义、语境 B.单词、语义、语境、句法 C.单词、句法、语境、语义 D.单词、语义、句法、语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从发音方法上看,一个辅音的特征取决于() A.音高的高低 B.发音部位的前后 C.送气不送气 D.声带振动不振动 E.形成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28.下列关于语义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语义场与上下位词没有关系 B.语义场是具有共同类属义素的义项的聚合体 C.语义场是一个层级体系 D.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E.不同语义场的系统性是均衡的 29.下列关于语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B.有些语素只有语音形式而没有意义 C.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大类 D.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 E.词都是由语素形成或组成的 30.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汉字是一种自源文字 B.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C.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 D.汉字是一种词语文字 E.几千年来,汉字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DOC专业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言语:言语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和结果。 征候: 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指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同一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 音步:语流中大致等距离出现的若干(北京话和英语为两个)音节的节奏单元。 词法:指的是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的规律和类型。 句法:指的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性变化(形态)。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词缀又分为屈折词缀和派生词缀两类。 派生词缀:派生词缀是加在词干上构成新词的词缀。这种构成新词的方法叫派生法,所构成的词叫派生词。派生词缀又根据在单词中的位置分为前缀和后缀两类。 屈折词缀:屈折词缀加在词干的后边,不构成新词,传递不同的语法关系或语法范畴,如数、时、格等。如books中的-s是屈折词缀,传递复数;wiser中的-er是屈折词缀,传递比较级概念,等。 孤立语:又称分析语或词根语,这类语言的特点在于其一般不是通过词的内部形态变化(又称作屈折变化)来表达语法的作用,而是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而且一般而言,分析语缺乏多数的格变化。汉语、彝语、壮语、苗语、越南语都是孤立语。需要注意的是,"孤立语言"与"孤立语"是不相同的,"孤立语言"指的是与任何其它的语言不存在亲属关系的语言。 屈折语:是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俄语、英语为代表。 黏着语:一种语言的语法类型,通过在词根的前中后粘贴不同的词尾来实现语法功能。日语、土耳其语是典型的黏着语。 复综语:按类型分类法分类的语言的一种。特点是把主语、宾语和其它语法项结合到动词词干上,以构成一个单独的词,但表达一个句子的意思。 词义:是词的内容,是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词义所反映的是有关客观事物现象的一般的或本质的特点.特点:概括性--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上下位义: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指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上位义更具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比下位义多。 语义角色:语义角色是根据句中名词与动词的语义关系而抽象出来的,它们反映了人们对古往今来变动不居的人类经验中"物体"与"动程"多种多样具体关系的模式化抽象。基本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主事、致事。外围语义角色主要有:工具、方所、时间。 真值: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词义表达的是"概念",句义表达的则是说话者对现实世界中某个现象或事件的"判断"。句子所表达的"判断"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真实的现象或事件,语义学中看作是"句子真假"或"句子的真值"问题。 蕴涵:通俗的说,句子真值的蕴涵关系就是,从一个句子的句义一定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句子的句义,反向推导却不成立。句义间的蕴涵关系直接与词义的上下位关系相关。(例:a、

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全国名校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武大、中山等)益星学习网提供全套资料 目录 第一部分武汉大学文学院635语言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武汉大学文学院633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3年武汉大学文学院633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2年武汉大学文学院633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2年武汉大学文学院633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1年武汉大学文学院633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1年武汉大学文学院633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武汉大学文学院633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0年武汉大学文学院633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第二部分中山大学中文系612语言学概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山大学中文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中文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山大学中文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 2012年中山大学中文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中山大学中文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 2011年中山大学中文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中山大学中文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 2010年中山大学中文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三部分中国传媒大学705语言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705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705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705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705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705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705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705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705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武汉大学文学院635语言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武汉大学文学院633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辨析下列术语 1.体范畴与时范畴 2.元音与辅音

考研语言学概论分类模拟2

考研语言学概论分类模拟2 一、填空题 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特殊性就在于语言具有______功能和______功能。 答案:交际、认知 2.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______的几种表现。 答案:系统性 3. 从语言的______特点出发,可以解释人类语言的多样性。 答案:任意性 4. 依照语言间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可以把语言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______是最大的类,相互间的亲属关系最疏远。 答案: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语系 5. 语言的亲属关系是用______来确定的,如汉语和藏语是具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它们都属于原始______。 答案:历史比较法、汉藏语系 二、判断题A对B错 1. 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组成的。 答案:A 2. 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结合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答案:A 3. 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 答案:A 4. 音位不是符号,因为没有和某种意义相结合。 答案:B

5. 语言能力只有人类才有,其他动物是没有的。语言是其他动物无法逾越的鸿沟。 答案:A 6. 语言能力是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经过许多代的艰苦磨炼而形成的。 答案:A 7. 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至于运用这种能力学会一种语言,那是后天的事情。 答案:A 8. 抽象的语言并不存在,有的只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语言。 答案:B 9.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答案:B 10. 语言只是抽象思维的工具,动作思维的过程不需要语言。 答案:B 三、简答题 1. 人类为什么选择声音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 答案:第一,声音具有表现方式上的优点。它可以随时产生,随时消失,使用中不占空间,不需要光线等条件,没有携带和储存等负担,不需要占用人的手、眼睛等,从而不影响一般的劳动。 第二,语音具有组合上的优点。它可以在相对无限的时间的线条上组合成相对无数的声音单位,为语言符号提供足够的表现形式。 当然,声音也有它的缺点,看不见摸不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口语中的词清晰度不高,稍微不留意就听不懂。人们经常利用手势、眼神、重复、解释等办法弥补。 2. 聋哑人能不能进行思维? 答案:聋哑人不会说话,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多比较抽象的意思无法准确地表达,但事实证明,聋哑人是能进行思维的。研究表明,失语症患者已丧失了语言能力,但并未丧失思维能力,他们照样能进行思维活动,只是说不出来。多数先天性聋哑儿童,虽没学会手势语和文字,但都能根据“a>b 和b>c”来完成推断“a>c”这样高水平的抽象推理。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language is NOT true? A. Language is a system. B. Language is symbolic. C. Animals also have language. D. Language is arbitrary.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features is NOT one of th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A. Symbolic. B. Dual. C. Productive. D. Arbitrary. 3. What are the dual structures of language? A. Sounds and letters. B. Sounds and meaning. C. Letters and meaning. D. Sounds and symbols.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displacement', one of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language? A. We can easily teach our children to learn a certain language. B. We can use both 'shu' and 'tree' to describe the same thing. C. We can use language to refer to something not present. D. We can produce sentences that have never been heard before. 5.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language? A. Interpersonal B. Phatic C. Informative. D. Metalingual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one of the core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A. Phonology B. Psycholinguistics C. Socio-linguistics. D. Anthropology. 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takes the inner Structure of word as its main object of study? A. Phonetics. B. Semantics. C. Morphology. D. Syntax.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odes of study emphasizes on the "standards" of language? A. Prescriptive. B. Descriptive. C. Synchronic. D. Diachronic. 9. Who put forwar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Langue and Parole? A. Saussure B. Chomsky C. Halliday D. Anonymous 10.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is proposed by __ . A. Saussure B. Halliday C. Chomsky D. the Prague School 11. According to Chomsky, is the ideal user's internalized knowledge of his language. A. competence B. parole C. performance D. langue 12. is a design feature of human language that enables speakers to talk about a wide range of things, free from barriers caused by separation in time and space. A. Displacement B. Arbitrariness C. Duality D. Productivity 13. 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A nice day, isn't it?" is A. informative B. phatic C. directive D. performative 14. General linguistics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A. language of a certain individual

考研语言学概论-10.doc

考研语言学概论-10 (总分:100.01,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 1.下列四个汉语词,不属于借词的是:______(分数:1.00) A.啤酒 B.和尚 C.拖拉机 D.火箭炮 2.下列语言学研究门类中不属于具体语言学的是:______(分数:1.00) A.古代英语 B.理论语言学 C.汉语史 D.现代法语 3.语法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______。(分数:1.00) A.词类的变化 B.词序的改变 C.语法范畴的消长 D.形态的改变 4.中国传统的语文学研究不包括:______(分数:1.00) A.文字学 B.语法学 C.音韵学 D.训诂学 5.下面哪个词具有书面语色彩:______(分数:1.00) A.脑壳 B..歇 C..搁 D.崎岖 6.下列不属于社会方言的是:______(分数:1.00) A.官腔 B.行业语 C.黑话 D.皮钦语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分数:1.00)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8.就语言的谱系分类而言,下列四组语言,哪一组不具有亲属关系:______(分数:1.00) A.壮语、傣语、侗语 B.英语、德语、荷兰语 C.朝鲜语、满语、佤语 D.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 9. 1.00)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10.中古汉语声母[b][d][g]后来并入[p][t][k],合流了,这条规律叫作:______(分数:1.00) A.腭化规律 B.清音浊化规律 C.浊音清化规律 D.浊音送气化规律 11.“木乃伊”一词是:______(分数:1.00) A.一个词根和一个后缀组成的词 B.三个词根语素组成的词 C.前缀加词根加后缀构成的词 D.一个三音节的单纯词 12.下列哪种语言不属于黏着语:______(分数:1.00) A.壮语 B.土耳其语 C.日语 D.芬兰语 13.从文字的类型上讲,阿拉伯文属于______(分数:1.00) A.表音文字 B.音位文字 C.表意文字 D.意音文字 14.下列关于文字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______(分数:1.00) A.所有文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B.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C.文字和语言一样,是全民的交际工具,不具有阶级性 D.用某种文字去记录某种语言,其选择是相对自由的 15.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______(分数:1.00) 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 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 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 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 16.采用拉丁字母的是:______(分数:2.00) A.俄语文字 B.汉语拼音 C.朝鲜文字 D.日语文字 E.英语 17.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分数:2.00)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 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 D.发元音的时候,声带都要振动;发辅音的时候,浊辅音需要振动声带。 E.发元音的时候气流较弱;发辅音的时候气流较强。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分数:2.00) A.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因而只能渐变 B.与语汇和语法相比,语音最容易发生演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