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大学新闻学笔记

四川大学新闻学笔记

四川大学新闻学笔记
四川大学新闻学笔记

?第四章解释性报道

第一节解释性报道简述和历史

一解释性报道(Interpretive Report)

1 含义

运用背景材料来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或预示发展趋势的一种报道文体(李良荣)

“提供新闻、学识、消遣、都是报纸的正当功能。此外还要加一个解释的因素,这对今天的报纸有空前的意义。(J.赫亨伯)

解释性报道是一种作解释分析的报道,也就是那个被过多滥用的词语“有深度的报道”。它是一种加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层意义的报道。

——(杰克.海敦)

所谓解释性报道,就是在报道新闻事件中补充新的事实,即“历史性的、环境性的、简历性的、数据性的、反应性的”事实,这样就能使新闻事件更明白易懂

——(卡尔.林兹持诺姆)

“主观的解释,客观地呈现”(展江,林克勤)

“用相关的事实来解释和分析最新新闻事件的新闻报道方式” (杜俊飞)

2 两种文体的比较

(1)与评论的区别:

用事实来解释某些新闻事件

解释材料是事实而不是观点——客观呈现

评论是主观观点和推理——主观个人色彩

(2)与消息的区别:

消息:局部解释,不影响主题——作者观点少表达

解释性报道:背景材料是主要支撑——材料决定倾向

例:《中青报》2004.3.15《语言学家说“逗号”》

《150年来泰晤士河第一次出现海豹》

二解释性报道的特征

1突出”为什么“的要素,追根溯源,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2纵横联系,在比较种揭示意义

3供给背景材料,用事实解释事实

4夹叙夹议,利用权威观点下结论。叙是根本,议是升华

三解释性报道的特征

1对某事件的解释

2对历史时期的解释

3对人物的解释

4对法律政策条文的解释

四解释性报道的历史沿革

?1929 美国经济危机

“一个为什么变得与是什么同样的时代开始了”

——李普曼

?《时代》的成功

一周重大事件分类,综述,补充分析,图片

?20世纪50年代麦卡锡风潮的教训

?80年代进入我国

五解释性报道的意义

1 深度——报纸的有效文本

2 记者的才华与意义的展现

3 利于受众更好理解事件

4 潜移默化中影响舆论

六解释性报道的不足

1 时效性

2 专家型记者的特殊要求

3 对读者的挑剔

?第二节解释性报道的采访

?1选准题材

?全局型的宏观事物:

?重大的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

?和受众距离较远的事物

?如战争,国际关系

?原因背景复杂的小事

?如一些有文章可做的社会问题

?专业性较强的新闻事物

?如受众强烈关注的科技成果,科学问题

?阅读《三联》,解释了哪些话题?

?新闻事件复杂的各种原因

?专业性强的话题

?2008年(91届)普利策新闻奖国际报道关注解释中国

?“(今年的)国际报道奖授予华尔街日报记者,其对中国资本扩张的负面影响———从社会不公到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尖锐犀利的报道”。

?2001年,《华尔街日报》以一组关注中国的报道获得该奖项

?2007年,《纽约时报》记者约瑟夫·卡恩(JosephKahn)和吉姆·亚德利(JimYardley)以一组展示中国法治化进程的报道获奖

?《“血铅事件”敲响环保警钟》

?《北京城市建设的幕后英雄》

?《地方大兴土木中央难上加难》

?《西藏感受经济发展脉动》

?《不当房奴———中国中产阶级的心声》

?《“长江女神”芳踪已逝》

?《中国汽车业发展令决策层喜忧参半》

?《中国赤脚医生打响环境保卫战》

?《中国未来的改革方向》

?《中国违规电厂、煤矿屡禁不止》。

?解释2009杭州飙车案

?《广州日报》:《杭州飙车撞人案回顾:上升为全国性公共事件》——事件为何上升为公共事件

?《南方周末》:《70码?“欺实马”?》针对的是民众对相关部门的处理结果的质疑;

?《中国新闻周刊》:《杭州飙车案70码背后:民意的红灯》——民意的形成过程;

?《中国青年报》:《分析称杭州青年飙车撞人案演变成公共事件》——“民意”的形成

及其后果

?《时代周报》:《一场车祸的罗生门》——从对车祸真相的追究上讨论公共舆论的形成原因

2 记者的广度和眼界

平时常收集相关资料(平时积累)

3 采访视野关注过去未来,在横向和纵向方面采访资料,回答whyHow

例《中青报》三色报道

《萨达特在开罗被杀》中东和平的过去,未来

《三峡,无法告别》三峡工程的文化影响

4 到现场获取关于新闻事件的深入理解

?到现场发现细节,加深理解

“多年来,Huang和他的妻子一直在存钱准备买房,希望让儿子有一个更大的活动空间。他们的儿子今年七岁。去年年底,他们攒够了可以买一套三居室住房的钱。但是Huang说,他工作很忙,将签约买房的时间一拖再拖。结果他的拖延让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坐在一家咖啡厅里,手指着天花板说,1月份到现在这套房子已经涨价40%。”

——《不当房奴—中国中产阶级的心声》

?描述建筑工地农民工生活场景

“他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发挥着创造力,把铺盖卷起来,将下面的床板当作桌子试用。厨师温凤林(译音)灵巧地用这个地方切菜和削洋葱皮,从旧水桶中舀水冲洗食物和餐具。”

——《北京城市建设的幕后英雄》

?描写受害人之一的村民

?“她掀开衬衣,让记者看到了腹部一道手掌长的疤痕,这是去年手术的结果……她无精打采地卖着商品说道,就算得到了这笔钱也太晚了,不够治病,不够让她恢复健康……她每个月会到张长健(译音)的诊所注射两次止痛药。”——《中国赤脚医生打响环境保卫战》

?丰富的消息来源体现采访的广度深度

A类:非盈利性机构/组织信息源

(1)中国各级政府机构及其官员

(2)外国各级政府机构及其官员

(3)中国非政府组织及其发言人

(4)国际非政府组织及其发言人

(5)官方匿名信源

B类:个人信息源:(1)专家(2)学者/研究员(3)受害者(4)证人(5)普通民众(6)个人匿名信源

C类:媒体/公司信息源:(1)媒体(2)公司

10篇报道涉及信源共121个,最少的4个信源,最多的一篇涉及23个,50%的报道兼用了三类信息源

?第三节解释性报道的写作

1用事实说话

(1)通过数据罗列解释事实

1981年普利策新闻奖《联邦官僚机构是如何运作的》

“出租车司机和居民的话”、一系列的数据来说明“飙车”对杭州市交通的影响

(2)用相关事实解释事实

(杭州飙车)分析各种事实的逻辑联系

(3)引用权威人士的话解释事实(不要乱用有关权威人士说)

《联邦官僚机构是如何运作的》;“杀一儆百”的“民意”冲动

?注重引用事实的平衡原则

?《中国未来的改革方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几乎让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改变。这些变化大部分对中国人都是有利的。数亿民众因为改革而摆脱了每天消费不足1美元的贫困生活……”

?《“长江女神”芳踪已逝》:“白暨豚的境遇凸现了中国为其经济的急速发展所付出的昂贵代价”。。。“缺乏……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也是白暨豚濒临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引用内部人的批评增添报道说服力

?《中国未来的改革方向》:“中国国家环保局副局长潘岳在上个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的环境问题已接近爆发危机前的转折关头。这位以敢于直言而著称的官员说,目前有三分之一的中国人饮用水不达标……”

?《北京城市建设的幕后英雄》:“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我读这些报告时我永远都高兴不起来,’他说。‘北京离不开这些人。’他还说,北京努力为登记在案的农民工提供诸如医疗保健等服务,但是北京这方面的资源已是捉襟见肘。”

2灵活穿插,综合运用各种背景材料

?历史背景

新闻事件的历史背景

与事件相关的历史背景

《中青报》《基因大战》

?社会背景

1995年10月28《法制日报》《辛普森案透视》

?个人背景

《人民日报》《日本社会的怪胎》

?知识背景

《南方周末》1999.10.29

《畸形蛙之谜》

例文萨达特在开罗阅兵时被杀

3善用文学手法

?悬念似结构

《马科斯执政20年》

1978.7.31《时代》《第一个试管婴儿》(外国优秀新闻作品评析)王雷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文学的多种表达方式

抒情《南方周末》2002.12.16《三峡,无法告别》

叙述说明议论等方法并用

尽量不发或少发议论

4 解释性报道的故事化

?华尔街日报体:DEE(Description描写、Explanation 解释、Evalution评价):

从描写某个具体的个人或事实入手,通过对事件进行一些解释和恰如其分的背景交待,进而点出报道主题,最后在引述出当事人或权威人士的话,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做出评价,

指出意义所在,并尽可能预测其发展方向。

?华尔街日报体的启示:

将难以理解的新闻主题化为形象化的个人或事实,帮助受众理解。

例《运用射线疗法治疗心脏病》

?“华尔街日报体”的写作

2018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学硕版)

川大学初试真题 学硕:636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书脊 2.传播流 3.空符号 4.DAGMAR 5.威尼斯手抄小报 6.涵化理论 7.知识劳工 8.后真相 二、简答题 (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与媒介经济、网络与新媒体、符号学专业做) 1.试从受众角度分析弹幕的传播效果 2.简述新闻、舆论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并举例说明

3.简述罗兰·巴尔特(国籍,提出的主要概念) 二、简答题 (编辑出版学专业做) 1.论述民国时期的编辑出版概况 2.简述印刷术造纸术的发明与影响 3.请从《三国演义》《红楼梦》《诗经》《楚辞》《泰戈尔诗选》《傲慢与偏见》《理想国》《老猫学出版》《媒介:人的延伸》等书籍中选出一本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内容简介 三、论述题 1.请举出本世纪以来有关信息传播的重要事件,并说明技术发展对于传播的影响 2.请说明传播学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主要方法,并分别选一个进行阐述 3.不用符号能说明任何意义吗?请举例说明 四、操作题 请根据你的学术积累和个人兴趣,做一份学年论文的研究设计 学硕:916新闻传播业务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新闻专业主义 2.集体记忆 3.元传播 4.蜻蜓FM 5.智能书店 6.延时摄影 7.DeepMind 8.全民阅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互动广告增加了广告投放的精准性,但也带来了扰民的问题,你怎么看? 2.数据可视化是什么?列举五种常见的可视化工具 3.简述媒介帝国主义在世界电视传播领域的表现特征 4.简述IP版权保护与网络文化产业运营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编码可以反映文化态度,你认为中国是弱编码还是强编码?为什么?

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

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内涵 传播媒介:利用电子技术和相关专业设备传递信息,传播手段隐藏于传播方式和传播符号中。传播时效:本质性含义(时间性),延伸性含义(时新性、时空性)事实本源: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是新闻本源和灵魂;强调新闻的意义,即新闻价值。传播意义:扬长避短,真正起到“中介”和“纽带”作用。 广播时效性最强(制作周期短) 二、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 (1)传递通道的单一性 (2)音响的现场感 (3)传播过程的排他性 (4)制作过程简单 三、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1)现场的证实价值 (2)画面情节的片段性 (3)现场的制约1、时间制约2、对人事制约3、对环境制约 (4)内容的易受性 四、“电传输”条件下的声音特点 (1)有声语言失去了非语言(表情、体语)的辅助手段 (2)听话人不直接面对说话人,一般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收听的状态 (3)失去了直接反馈,因声音固有的劣势出现的听知障碍就不能通过改善表达,得到及时克服和消除 五、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1、解释的多样性 2、情感的无意识宣泄 3、范围狭小 4、对语言符号的纠正 六、广播语言 1、播音语言:指在写作广播稿件时使用的一种独特的专为口语传播而写作的语言,是用笔写下来的,但其目的是要读给人听的

2、报道语言(解说语言):指没有完整广播稿件的情况下主持人通过谈话解说,讲述以第人称方式进行新闻报道的语言,其目的是说给人听的。 七、广播记者如何在采访中发挥媒介优势 1、快速优势:提高采访效率,力争实现与事件发展同步或几乎同步进行采访,充分的访前准备 2、音响优势:运用精湛的录音技术采集现场事件发展中的典型音响,使人产生如身临其境的联想和感受 3、工具优势:电话、录音笔为广播记者采访提供了新的活动天地 八、解说的作用 1、叙述事实,说明音响 (1)交代新闻要素 (2)解释说明音响 2、补充音响 3、概括音响 4、连缀音响组成报道 九、解说的写作要求(操作) 1、写作解说要兼顾音响内容:解说应该是在音响采录后写作 2、解说与音响要和谐统一 (1)与音响内容一致,不要脱离音响 (2)与音响同步 (3)与音响的情绪,风格一致 (4)不要简单地重复音箱内容 十、伞形导语(软导语) 第一句主要提示内容方向 第二句主要讲述核心事实 十一、音响报道 运用新闻事物和人物自身声音进行报道的广播新闻形式,它一般是由实况音响与解说共同构成,是广播新闻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 十二、字幕的应用形式和功能 (1)标题式字幕

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篇一: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院系班级:新闻传播和影视艺术学院新闻学新闻1403班 姓名:刘铃 学号:2 新闻,是用心感受的“心闻” 读《看见》有感 读完整本《看见》,我最大的触动就是这不是我平时在电视上面看 到的采访,这是心和心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这本书里,柴静将她的那些值得铭记的采访和经历展现给了我们,给我们感动,也给我们力量;但最多的,是鞭策着我们去思考。 我曾经以为,记者这一职业就是简简单单的惩恶扬善的职业。作为 记者,就是当重大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将事件报道出来 使公众知晓。记者,就是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和真相,无需夹杂着 我们的私人情感。唯一需要尊奉的,就是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毕竟,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真实是新闻的本质要求。并且我一直认 为倘若日后我从事了新闻传播行业,客观公正将是我报道的准则。 但是,在《看见》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新闻报道。柴静在“沉默在 尖叫”一章中这样定义采访的: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并且柴静的一句话深切地诠释了这一定义: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在这里,我似乎看到了采访中的人文 关怀。记者这一职业开始在我的心中变得鲜活起来。 作为采访者,倘若不以平等的地位和受访者进行交流的话,恐怕

很难得到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只有我们在采访中倾注了我们的感情,把受访者当成我们的朋友(无论受访者是何种地位何种阶层),我们和受访者才能够进行心和心的交流。就像柴静老师在采访那些 在监狱中的人一样,尽管他们是犯了罪的人,但是在采访中你要得 到他们的真实情感,你就必须平等的看待他们,平等的进行交流。 但是,人文关怀倘若过了度,便会变成感情泛滥。在“真相常流失于 涕泪交加中”柴静老师是这样说的:“泪水和愤怒是人之常情,但我慢 慢觉得公众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要求是揭示这个世界,不是挥舞着拳 头站在什么东西的对面。”而柴静还写出了一位观众对她的批评: “准确是这一种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 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所以,在从事这一职业时, 我们必须得把握好人文关怀这个度的问题,不能硬邦邦的去采访受 访者,也不能让情感冲昏了理智的头脑。 最让我受益非凡的是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个记者,通往人心之路是 如此艰难,你要付出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但又必须 在真相面前放下普通人的情感……在这个职业中,我愿倾尽所有, 但是,作为一个人,我是如此不安。” 作为一个将要从事新闻行业的学子,我不能不为我将要从事的这一 职业付出努力。记者,并不是表面上的光鲜亮丽;你要做一名好的 记者,除了你的职业操守要遵循之外,你还要经受更多艰难的事情。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付出自己的真心。新闻,不仅仅是靠风里 来雨里去做出来的;新闻,更多的是用心去采访,用心去编辑,用 心去 体味。 既然我已选择了这条道路,我就应当用心去面对这条道路上的所有 挑战和感动。首先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这一路上,我要做的是用心感受。 【篇二: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经验

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经验 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世界,朝自己所乐于追求的方向去追求,就是你一生的道路,不必抱怨环境,也无须艳羡别人。凯程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 一、如何调节考研的心态 稳定的心态:其实我觉得只要做到全力以赴,然后中间不徘徊、不彷徨,认定目标,心态基本上都是稳定的,成功的学生,除了刚开始纠结于考不考得上这个问题紧张心绪不稳定之外,后来都挺稳定的,至少从表面上看上去是这样的,或许内心深处还是不太稳定的,而且偶尔还是会出现抓狂的情况,不过很快就好了。还有就是建议大家不要逢人就说自己要考北大,感觉自己考北大挺牛逼,其实,你要想清楚,考哪里不牛逼,考上哪里才牛逼,你考上后再告诉别人才显得你牛逼。因为总有些人会很善意地规劝你要实际点,不要太不自量力,尤其是你的最好最亲的朋友,而这对你的考研的心态有很严重的影响,到初试结束,都没几个人知道我考北大。 效率与时间:要记住效率第一,时间第二,就是说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再去延长复习的时间,不要每天十几个小时,基本都是瞌睡昏昏地过去的,那还不如几小时高效率的复习,大家看高效的学生,每天都是六点半醒,其实这到后面已经是一种习惯,都不给自己设置闹铃,自然醒,不过也不是每天都能这么早醒来,一周两周都会出现一次那种睡到八九点的情况,我想这是身体的需要的,所以从来也不刻意强制自己每天都准时起来,这是我的想法,还有就是当你坐在桌前感觉学不动的时候,出去听听歌或者看看新闻啥的放松放松。 坚定的意志:考研是个没有硝烟的持久战,在这场战争中,你要时刻警醒,不然随时都会有倒下的可能。而且,它不像高考那样,每天都有老师催着,每个月都会有模拟考试检验着。所以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前进还是在退步、自己的综合水平是在提高还是下降。而且,和你一起的研友基本都没有跟你考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的,你也不知道你的对手是什么水平。很长一段时间,都感觉不到自己的进步。可能你某年的真题做了130多分,然后你觉得自己的水平很高了,但你要知道,也有很多人做了135多分,甚至140,所以这是考研期间很大的一个障碍。而且,应该在自己的手机音乐播放器里存一些特别励志的歌曲,休息期间可以听听,让自己疲惫下来的心理瞬间又满血复活。在凯程,不断有测试,有排名,你就知道自己处于什么位置,找到差距,就能充足能量继续复习。 最后,无论以何种方法复习,考生都要全身心投入,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相信广大考生对于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都有自己的理解,也希望以上内容能够给考生带来帮助。凯程考研祝大家考研顺利! 二、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课复习建议 很多同学对于川大新闻传播硕士专业课不清楚怎么复习,在这里凯程老师系统介绍一下如何高效率复习,供同学们参考。 整理笔记对一个跨专业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书有很多,你怎么可能每页都背?所以凯程老师会根据川大近10年的真题找出川大最爱考的史实,然后进行归纳和整理,给同学们提供最优质的辅导讲义,建议同学们配合凯程的远程视频辅导,复习效果事半功倍。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梳理知识,第二可以加深记忆。然后10月份以后就只看这本归纳的笔记了,有什么不懂的或模糊再看看书,加深理解。到12月,时间紧张的时候,你就不用在看书本身了,就看笔记。边看边记忆,不懂得再翻书,再总结,再记忆。 再谈谈这两门专业课怎么学。首先,这种文科类型的东西,没别的方法,就是多记多背,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简版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 一、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 (一)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二)广播电视要反映和引导舆论 (三)广播电视是大众化媒体,具有公共性 二、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 (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播声像符号信息 (二)兼具新闻性和视听艺术综合性 (三)以信息传播为主,兼具监视环境、文化传承和怡情悦性等多种功能三、广播与电视的共同特点 (一)具有直接感受性 (二)时效性强,可实现同步传播 (三)无远弗届,受众覆盖面广 (四)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 (五)时间媒体,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接收 (六)接收方式的非竞争性,可群体接收 四、广播的传播特点 (一)可非专注性接收(二)灵活性强(三)绿色媒体 五、电视的传播特点 (一)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二)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 六、广播电视观念(性质和功能) (一)新闻信息媒介(二)文化教育机构(三)市场竞争主体(四)抑或兼而有

七、广播电视体制 广播电视体制是指在一定的广播电视观念基础上建立的关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的方法。 十、广播电视体制之国家经营型 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它是由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 门。广播电视属全民所有,由政府规定其工作任务,任命领导人。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 款,或兼营广告以筹措经费。国家经营的电台、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宣传党、 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喉舌,也是人民获得信息、知识、娱乐和表达意愿的工具,除执 政党、政府之外,任何人、任何团体均无权插手广播电视事业。电台、电视台以配合党和政 府的中心工作为任,强调电台、电视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以争取社会效益为惟一的或主要 的目标。十一、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 (一)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 (二)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 (三)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 (四)没有商业广告或商业广告比例较小。 十二、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缺点 (一)严肃庄重有余,生动活泼不够 (二)信息来源单一 (三)有些节目说教味浓 (四)节目的知识性、娱乐性不足 (五)节目更新慢

新闻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 第一节 一.新闻的定义: 活动说:即把新闻视为一种报道或传播的活动。 新闻是近来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事实说:将新闻看作一种事实 信息说:认为新闻是一种信息 手段说:将新闻归结为一种手段 二.新闻与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是对新闻进行的报道,新闻是新闻报道的对象 新闻报道是一种对新闻的记录 三.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是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信息 第二节 一.什么是新闻的本源 记者不仅仅需要从事实出发找新闻,而且必须从事实的变动中着手找新闻,因为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二.新闻本源与新闻的来源 新闻的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交代新闻来源的最大目的是让受众了解该新闻的权威性,可靠程度。 新闻来源的途径:1、采访他人2、亲眼目睹3、公众来信4、相关资料5、其他报刊转载 第三节 一.新闻五要素:时间,地点,事情,原因,人物。 二.明确新闻五要素的作用: 1、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中迅速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2、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要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 第四节 一.新闻类别 1、以新闻的内容来分 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军事新闻,法律新闻,社会新闻 2、按照地域分类 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都市新闻,乡村新闻,等等 3、按照写作载体分类 一般新闻报道,解释性新闻报道,深度报道,调查性新闻报道 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 硬新闻,软新闻

第五节 新闻和信息 一、什么是新闻信息 狭义的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息随机影响不确定的东西。 二、信息的特点 共享性(不灭性),扩缩性,自创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第六节 新闻与宣传 一、新闻的最主要目的是传播 二、新闻与宣传的不同 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发生是出于宣传自需要,把一定的观点传播出去,让受众了解,理解,接受从而争取受众的信任与支持。儿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 归宿不同(宣传者传播一定的观点,其最终目的是要人们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新闻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判断,作出决策。) 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的传播是一次性的,宣传是常常需要重复的。) 传播的要求不同(新闻的要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宣传要求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求真实,典型。) 第二章 第一节传播媒介 一.新闻传播媒介及其的作用 1、存在于事实和新闻之间的联系就是新闻传播的媒介 通过它的作用:可以扩大新闻传播的空间范围,如新闻传播在单位的时间内传播的速度,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改善新闻传播的效果。 三.新闻传播媒介的产生和发展 1、口头媒介阶段 2、书写媒介阶段 3、印刷媒介阶段 4、电子媒介阶段 5、光电子和网络传播阶段 四.大众传媒的特点 (一)报纸的特点 优点:1、报纸便于深度报道,可以分展开论题,处理论题 2、报纸选择性强,具有自由度 3、记录性和保存性强,便于查证 缺点:1、传播速度相对较慢,时效性较差 2、读者数量有限 3、不够生动具体,直观 (二)广播电视的特点 1、传播覆盖面广

川大中国文学习题

《中国文学》习题 ※先秦文学 ※魏晋南北朝和唐代文学 ※宋辽夏金文学 ※元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一编五经 1、从用韵与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周易》爻辞中的诗歌因素。 2、分析《周易》爻辞对上古社会的认识价值。 3、何为“伪古文《尚书》”? 4、分析《尚书》古史记载中的神话因素。 5、比较分析《甘誓》与《汤誓》之异同。 6、何为《诗》之“六义”? 7、《国风》是否皆为民歌? 8、如何理解“《诗》无达诂”? 9、背诵《关雎》、《卷耳》、《桃夭》、《汉广》、《氓》、《溱洧》、《鹿鸣》。 10、背诵《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是为大同”一段。 11、《春秋》对中国历史散文有何影响? 第二编 1、何为“《春秋》三传”? 2、分析《左传》的战争艺术描写。 3、阅读《左传》与《国语》相关部分,比较其文学风格。

4、分析《战国策》中“士”的形象。 5、清人于鬯《战国策注序》称《战国策》为“经学之终而史学之始”,你对此有何评价? 第三编 1、《老子》对中国古代美学有何影响? 2、背诵《老子》第一章。 3、如何评价《论语》的文学价值? 4、你如何理解《论语》中的孔子形象? 5、你能否举出汉语成语中出自《论语》的例子? 6、分析《孟子》的论辩术。 7、如何理解孟子的“以意逆志”之说? 8、背诵《齐桓晋文之事》“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未之有也”一段。 9、何理解《庄子》中的“寓言”? 10、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你对此如何评价? 11、背诵《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不亦悲乎”一段与《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七日而浑沌死”一段。 第四编楚辞 1、何为“楚辞”?它与《诗经》在体式上有何不同? 2、分析《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 3、如何评价屈原作品的文化精神? 4、分析屈原在中国文学中的典范意义。 5、背诵《离骚》第一段和《山鬼》全诗。

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

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2015年,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计划招收50人。总体来说,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四川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跨考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分析 本文系统介绍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难度,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辅导,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 一、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 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四川大学在新闻与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四川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四川大学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社会对四川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二、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与学费介绍

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节目主持人笔记

节目主持人 第一节节目主持人的标准和类型 一、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概念 近10年来,我国学者、专家对主持人的定义见解不一。大致有: 一为主持人是广播电视中出场为听众、观众主持各种节目的人员。在节目中,他处于主导地位,主要起着“组织串联”和“传播信息”的作用。 二为主持人是节目方针的体现者,内容的组织者和节目的主播者。 三为主持人是节目之主要操作者,相当于乐队的指挥。其作用不仅仅在台上,更多的工作在幕后,即在登台指挥前进行。主持人应该参与、制定节目的方针、计划,确定选题,应对整个节目负责,否则就称不上是节目主持人。 四为主持人在演播阶段起主导作用,不一定是“露面的主编”。主持人是节目演播阶段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节目和听众、观众之间感情和信息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节目的代言人。 美国哥伦比亚公司(CBS)新闻部经理伦纳德认为:作为主持人,应达到四个方面的要求:1、必须能够在电视上传播消息,胜任报道和写作工作,并且形象较好。2、在屏幕后

有做记者的能力,具有新闻敏感性,能察觉到一些将会成为新闻的东西。3、危急时刻,能理智的做即席报道。4、主持人要具有好的人品。 二、节目主持人的类型 1、“四分法”分类 第一种,是以主持人的工作职责范围和工作形态来分的,也就是所谓的“四分法”:独立型、单一型、参与型、主导型。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此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虽然在一番分析之后,也有认为部分结论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甚至得出相反结论的。 傅成励在《再谈节目主持人的类型》中认为, 1、独立型主持人的特点是可以独立的承担节目采、编、播各个环节的工作,几乎是节目的唯一制作人 2、“单一型”主持人主要是从事话筒前的再创作—播音工作,但是和播音员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由播音员表达编辑(记者)的文章变为编辑为主持人写稿”。 3、参与型主持人“参与节目的采、编、播、控各个环节的工作,这种主持人是和编辑平等合作的关系。 4、主导型主持人:是节目的指导者和领导人,“实际上是个在话筒前、荧屏前露脸的主编”。 然而由于四分法主要借鉴国外的说法,和我国的主持人现状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名单_四川大学考研论坛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名单考生编号姓名报考专业名称 106107030400003张建霞民族学 106107030400008滕昕民族学 106107030400009杨婷民族学 106107030400013郭顺民族学 106107030400021周亚玲民族学 106107030400025陈暄民族学 106107030400026殷敏民族学 106107060100007刘晓雪考古学 106107060100008裴琦考古学 106107060100017程旗帅考古学 106107060100027王红艳考古学 106107060100030吕瑞东考古学 106107060100055张晓雯考古学 106107060100056祝铭考古学 106107060100057胡盛考古学 106107060100060滕逍霄考古学 106107060100066赵敏考古学 106107060100068李发金考古学 106107060100087周懋考古学 106107060100097位灿考古学 106107060200001吴牟江南中国史 106107060200012倪小捷中国史 106107060200014王宝中国史 106107060200015钟永前中国史 106107060200026曾凯昂中国史 106107060200041张孙小大中国史 106107060200046鲁超杰中国史 106107060200049刘一正中国史 106107060200051王越峰中国史 106107060200058冯俊中国史 106107060200061郑昊中国史 106107060200067王桂林中国史 106107060200069孙令风中国史 106107060200078罗君中国史 106107060200084胡莎中国史 106107060200087李菲中国史 106107060200097高龙中国史 106107060200104岳昌强中国史 106107060200106肖冉中国史 106107060200110李黎明中国史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考生姓名拟录取专业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备注 车宇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0.00370172.00 黄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8.39361169.14调剂录取 于淼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7.50384156.40 范圆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7.00375158.00 肖佳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6.65388151.40 张志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5.90363158.40 孙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4.80368152.00 邓睿媛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4.15367149.80 雷锶琪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3.75371146.60 马利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2.30367142.40 杜玉钊编辑出版学75.67371154.29调剂录取 姚乐乐编辑出版学75.20352160.00调剂录取 张雪峰编辑出版学75.07351159.86调剂录取 张永出版83.10405170.40 张双双出版82.30402168.40 张宇轩出版81.75390171.00 李苏雨出版81.20392168.00 王瑶出版81.15384171.00 张旭出版81.00394166.40 王曼琳出版80.10381168.00 李彤出版79.70391162.40 梁诗涵出版78.55380162.20 秦明天出版78.50383160.80 朱丹传播学80.28376170.71 付一梅传播学78.23378161.71 陈娅传播学76.95362163.00 朱世雄传播学76.59368159.14 白心如传播学76.42376155.29

电视新闻导论笔记

电视新闻导论笔记

电视新闻导论(赵淑萍) 第一讲媒介特征与电视新闻的拓展 电视新闻的基本含义: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流动画面、声音、文字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发现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电视新闻的发展历史既是一个在短时期内迅猛发展,变化的惊人历程,又是一个多钟因素相互促动、相互催化的复杂过程 划时代的突破 30年代电视新闻采拍由单一的转播发展到流动的采拍 40年代电视采拍由使用35mm胶片过渡到16mm 50年代电视采拍开始尝试使用达到实用水平的磁迹摄像机 60年代通讯卫星将电视报道推向最高水准——同步化,同时,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在60年代末问世 70年代ENG普遍推广,电视采拍确立优势—

—声画同步 80年代ENG更新换代,一体化摄像机又使电视采访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CNN 24小 时全天候新闻报道,带动全球电视新闻采访活动 90年代数字化金属磁带使画面质量达到更高的标准,卫星直播、大型电缆电视、电视节 目频道化 21世纪高清电视普及,无磁带硬盘录像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大中小型SNG灵活运转, 新闻直播节目朝着常态化发展 国际互联网使用,带动电视节目与观众互动;电视与网络结合,打造新传播平台;台网互动、充分利用电视的信息资源,网络视频直播,进一步彰显电视图像的优势 第一讲重点 *1、电视新闻基本含义【变化】 2、在即时通讯的时代,技术的进步可以使电视记者用过去难以想象的方式、手段、速度进行采访报道。 3、追根溯源,职业记者的采访活动已有500多

年历史,公元15世纪末——16世纪初,就出现了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手抄新闻,活页小报,专门从事采集消息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记者开始了较随意的采访活动。 4、17世纪初至末,定期印刷报纸产生。 *5、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突破了以往的范围,不仅成为新闻节目内容,而且应用于其他类型节目中,新闻报道方式成为节目突出表现形态;电视采访画面不但展现记者提问技巧,而且树立记者形象;电视新闻发挥画面优势,而且利用多种表现元素,在技术推动下,实现采访、报道、播出同步化。 第二讲电视新闻节目类型 一、每日新闻节目 在固定时间播出的以动态性新闻事件为主要内容的节目 每天分为早、午、晚、夜间四个时间段播放我国早、午、夜间新闻为15分钟,晚联播

新闻学基础笔记被考到的

新闻学基础笔记 第一部分:新闻理论笔记 说明: 参考用书: 《新闻理论》雷跃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笔记来源: 本校2006、2007、2008、2009级考生结合往年笔记和雷老师授课笔记综合整理而成。 历年考试涉及情况: 近四年来,新闻理论部分在新闻学基础考试中占50分,占卷面分数的三分之一。本笔记中每个知识点后面的【】内写的标注即表示该知识点被考到的年份及涉及的题型。 新闻理论部分相对枯燥一些,需要大家花时间和耐心进行重复记忆,另外,建议大家注意关注学术类的期刊杂志,如《现代传播》、《新闻记者》、《新闻战线》等,及时了解新闻理论界最新的动态及研究成果。 绪论 新闻学及其研究对象【2007名词解释】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以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 、新闻现象指新闻传播行为的存在形态,包括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报道和新闻事业。 、新闻活动指的是新闻传播行为的运行过程,包括新闻传媒对新闻信息的采写编播过程,社会公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过程,新闻事业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等。 新闻学体系结构 1、广义的新闻学,包括理论新闻学(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历史新闻学(中外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国新闻界名人史)、应用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业务方面的应用知识)。 2、狭义的新闻学,只包括理论新闻学,也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理论——指运用逻辑的方法,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并建立起一定的理论体系,反应新闻现象和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原理、原则和方法论为主要内涵。 新闻学舆论与经济、政治体系的关系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任何新闻传播活动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对精神生产手段的占有和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控制。因此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对新闻学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川大学914中国文学考研历年真题及解析

四川大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914中国文学 主编:弘毅考研 编者:资雍新秀 弘毅教育出品 https://www.doczj.com/doc/7215388321.html,

资料说明 《四川大学中国文学历年真题》、《四川大学中国文学历年真题解析》与《四川大学中国文学模拟试题》作为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系列参考资料,编写初衷在于为广大考生搜集历年真题,提供较为准确的解析,分析命题规律,预测出题角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总之,希望考研“过来人”为师弟师妹们的未来助一臂之力,如是我愿。 1.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概况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文艺与传媒、文化批评、文学人类学、佛教语言文学、广播影视文艺学、新闻学等14个博士点和新闻学、传播学等15个硕士点;有全国首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点1个;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原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获文艺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并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还拥有1个国家“985工程”创新基地,1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个文科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新闻学本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形成了富有特色且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科群。其中,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2.参考书目 四川大学历次参考书目变化相对较大,直至2011年才基本稳定。主要是将其他院校的教材换成自己编写的,或者二者并存。主要书目如下: 古代部分: 《中国文学史》(三卷本),章培恒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四卷本),刘黎明等,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两卷本),周裕锴、谢谦、刘黎明,重庆大学出版社。 古代文学部分给出三套书共九本,可谓工程量浩大。应对任务大时间短最好的办法就是备考过程中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这三套书重要程度不一,难易程度各异。基本策略即是以四卷本为主,以三卷本为辅,两卷本可以无视其存在。这三套教材内容基本一

李岩《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电视新闻实务)【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电视新闻实务 1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电视新闻采访 采访,是指记者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发现新闻,并为解释、阐明这些新闻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它是一切新闻报道的基础、依据与起点。 1.电视新闻采访的形式 电视新闻采访活动囊括诸新闻媒介采访使用的全部手段:笔记、录音、摄影。在具体的采访过程中,常用的形式有: (1)按照采访线索,进行现场采录

信息线索的来源有两种形式: ①记者主动获取式 记者出于职业使命感,按照记者采访的工作路线,依靠党委、依靠群众、深入实际,从有关会议,从有关文件、材料和从基层的调查研究中,主动获取报道线索(或“由头”)。 ②记者被动获知式 电视传播的辐射面大,社会各界都想通过它向公众传播信息,送上门的有新闻价值和无新闻价值的“线索”使记者陷入被动获知状态。 a.好处:为记者提供了选择、发掘新闻的机会。 b.弊端:严重束缚了记者的手脚,影响了采访内容的开拓,一些不受观众欢迎的专业性“会议新闻”,在地方电视台长盛不衰。 (2)抓住机遇性线索,现场突击采访 机遇性线索是指以突发状态出现的事件性新闻,这类新闻大多是在记者猝不及备的情况下出现的,其来势猛,结束也快,要求记者以纯熟的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尽量抢拍现场画面,而后进行新闻背景、事态起因、后果等方面的追踪采访(或文字、或录音、或摄像),以保证新闻内容的准确与充实和积极的社会效果。 2.电视新闻采访顺利进行的要点 (1)巧取画面角度,保证信息容量 以“看”为主的电视新闻,画面形象无疑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记者在拍摄中应尽量突出画面信息的三个特色: ①明确的信息 作为“语言”的画面,其明确的信息特色是有明确的“语言”目的,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说”什么。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客观性)【圣才出品】

第六章 新闻客观性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1.客观性相关概念 (1)客观报道(objective reporting ) 客观报道是新闻实践中的报道手法,是实际操作规程。 客观性相关概念 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9世纪与客观性相关的概念 20世纪20年代的新闻客观性 客观报道的要求 客观报道手法 客观报道的情形 使用客观报道的理由 客观报道是一种策略 客观性作为一种态度 对新闻客观性的评析 客观性作为一种方法 新闻真实性不等于新闻客观性 新闻 客观 性

(2)客观性(objectivity) 客观性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或者是一种理想,是要求记者尽量达到的目标。 (3)客观主义(objectivism) 客观主义是一种新闻观念,是关于新闻是什么的一种判别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是李普曼的“形式彰明论”,它是观念层次的东西。 2.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据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理查德·斯特雷克法斯教授考证,客观性和客观报道这两个词在19世纪并没有成为新闻界的日常用语,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两个词才进入新闻界。 比他更早而且第一个对客观报道进行界定的是纳尔逊·A.克劳福德,在他1924年写的《新闻职业道德》一书中,他明确提出把自然科学方法作为记者的工作方法,并认为这就是客观。 3.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不相信人能够在作主观判断之前来收集事实材料。这种见识主要来自弗洛伊德和沃特森等人的心理学理论。 (2)即使人们能够收集并运用事实材料,宣传家也会加以操纵和利用,使得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事实”变成被污染的东西,也污染公众舆论。这主要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的教训。 (3)当人们不能在现实中使用事实材料来作出正确的判断时,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就存在着极大的危险:人民做主就成了空话,真理最后终究能获胜也成了一句空话。

四川大学博中国文学典籍真题(06-12)

四川大学2012年考博中国文学典籍真题回忆版 一、填空,十三经注疏注者和疏者(每题2分,共10分) 1、《周易正义》,魏晋,唐疏。 2、《礼记正义》,汉注,唐疏。 3、《春秋左氏传正义》,晋注,唐疏。 4、《毛诗正义》,汉注,汉笺,唐疏。 5、《孝经》,唐注,宋疏。 二、名词解释(共十个,其他忘了,每个2分) 尔雅、小雅、摄提贞于孟陬、质而含章、获麟、三坟五典、 三、标点 《礼记》大同篇 四、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雅﹒生民》 五、解释《周易》乾卦卦辞,并进行解说。 乾,元亨利贞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六、结合具体文学作品论证下面一段话。 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固知楚辞者,体慢于三代,而风雅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镕经意,亦自铸伟辞。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远游

天问,瑰诡而惠巧;招魂招隐,耀艳而深华;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亦不复乞灵于长卿,假宠于子渊矣。(出自《文心雕龙·辨骚第五》) 四川大学考博中国文学典籍 四川大学201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写出下列成语出自哪部典籍(每小题0.5分,共5分)、 1,缘木求鱼 2,巧言令色 3,温故知新 4,大器晚成 5,越俎代庖 6,朝三暮四 7,半途而废 8,和光同尘 9,心宽体胖 10,项庄舞剑 二,将下列文具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25分) 1,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故状桃花之鲜,尽杨柳之貌,为日出之容,拟雨雪之状,逐黄鸟之声,学草虫之韵。 2,二人同心,;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子曰:“《诗》三百,,曰:‘思无邪’。” 4,子曰:“,小人长戚戚。” 5,指事者:,。象形者:,。 6,其为人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8,天子死曰,诸侯曰,大夫曰,士曰,庶人曰。 9,妇称夫之父曰,称夫之母为。 10,合抱之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11,,吾将上下而求索。 12,《象》曰:“天行健,。” 三,将下列问句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庄子·逍遥游》 2,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礼记·学记》 3,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孝武爱文柏梁列韵严马之徒属辞无方。(文心雕龙·明诗) 4,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尚书·尧典) 5,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论语) 6,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论语)

四川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业务综合能力考研历年真题及解析

四川大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主编:弘毅考研 编者:包大侠 弘毅教育出品 https://www.doczj.com/doc/7215388321.html, 【资料说明】

《新闻传播学历年真题解析》系四川大学高分考研学生精心编写的新闻传播学考研专业课系列资料之一。适用于报考川大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考试科目为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由于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试指定参考书目与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专业完全一样,所以这份真题解析对于报考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同学参考价值也是非常大的。 由于考研专业课的题目有重复性的特点,因此历年真题是除了参考教材之外最重要的一份复习资料。其实,这也是笔者花费大量心思与精力认真编撰此资料的原因所在。历年真题除了能直接告诉我们历年考研试题中考了哪些内容、哪一年考试难、哪一年考试容易之外,还能告诉我们很多东西。 弘毅胜卷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套由弘毅教育联合本校在读优秀研究生、博士生联合编撰的考研辅导用书,希望通过此书,帮助读者成功考取自己理想中的高校。由于时间、水平所限,资料中难免有不妥之处,尚需考生谅解,欢迎批评指正,资料内容问题请发邮件至xiugai@https://www.doczj.com/doc/7215388321.html,,在此深表感谢! 编者

目录 历年真题 (1) 2013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试题及预测情况 (1) 2013年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试题及预测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2012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试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2012年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试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2011年新闻与传播业务综合能力试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2011年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试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真题解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2013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参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2013年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参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2012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参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2012年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参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2011年新闻与传播业务综合能力参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2011年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参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简版)教案资料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简版)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 一、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 (一)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二)广播电视要反映和引导舆论 (三)广播电视是大众化媒体,具有公共性 二、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 (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播声像符号信息 (二)兼具新闻性和视听艺术综合性 (三)以信息传播为主,兼具监视环境、文化传承和怡情悦性等多种功能三、广播与电视的共同特点 (一)具有直接感受性 (二)时效性强,可实现同步传播 (三)无远弗届,受众覆盖面广 (四)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 (五)时间媒体,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接收 (六)接收方式的非竞争性,可群体接收 四、广播的传播特点 (一)可非专注性接收(二)灵活性强(三)绿色媒体 五、电视的传播特点

(一)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二)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 六、广播电视观念(性质和功能) (一)新闻信息媒介(二)文化教育机构(三)市场竞争主体(四)抑或兼而有之 七、广播电视体制 广播电视体制是指在一定的广播电视观念基础上建立的关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的方法。 十、广播电视体制之国家经营型 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它是由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门。广播电视属全民所有,由政府规定其工作任务,任命领导人。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款,或兼营广告以筹措经费。国家经营的电台、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宣传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喉舌,也是人民获得信息、知识、娱乐和表达意愿的工具,除执政党、政府之外,任何人、任何团体均无权插手广播电视事业。电台、电视台以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任,强调电台、电视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以争取社会效益为惟一的或主要的目标。 十一、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 (一)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 (二)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 (三)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