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新思考

作者:汪行福发布时间:2014-04-02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字体:大 | 中 | 小今天的资本主义不仅与马克思的时代相比,而且与半个世纪前相比,也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主义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似乎每次都能在危机中起死回生。对资本主义的思考必须与时俱进,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思考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2003 年,詹姆逊说: “想象世界的终结比想象资本主义的终结要容易得多”,我们似乎只有在人类灭亡时才能见证资本主义的灭亡。2005 年,齐泽克说: “想想今天处境的奇特性。在三四十年前,我们仍然在谈论什么是未来: 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资本主义,如此等等。但是在今天,已经没有人辩论这些问题了。我们默默接受了全球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要呆的地方。……事情显得如此悖谬: 想象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终结比想象对资本主义极其温和的改造要容易得多。”但是,在金融危机和占领华尔街等抗议运动之后,时代精神似乎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为: 一是资本主义批判主题的回归; 二是阶级斗争语言再次回到思想的中心; 三是“另一个世界”的可能性受到严肃的对待。无可否认,今天的资本主义不仅与马克思的时代相比,而且与半个世纪前相比,也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主义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似乎每次都能在危机中起死回生。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具有自我调整的无限弹性,是否具有消化自身造成的破坏的强大能力? 资本主义是否仍然包含着矛盾,而这些矛盾是否仍然像马克思相信的那样,包含自我超越和走向另一世界的可能性? 对资本主义的思考必须与时俱进,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思考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金融资本主义”批判

对金融资本主义( finance capitalism) 的讨论是与对当前危机的诊断和批判联系在一起的,当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主要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而是金融泡沫的危机。科斯塔斯·拉帕维塔斯( Costas Lapavitas) 认为,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金融化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冲突和不平衡所导致的,它“起源于向美国最贫困和最边缘的人的抵押借贷,由于证券化和相应的金融资本创新而获得了全球性的影响,由于美国和欧洲生产资本的衰落最终演变为一场衰退,由于投资和信贷的紧缩严重影响到发展中国家,最终演变为欧洲范围的私人和公共债务危机,暴露出以共同货币为基础的欧盟的不平衡特征”。从金融危机到今天欧洲债务危机的因果链表明,资本主义的全球性危机并没有过去,而是以其他的形式在延续。理查德·皮特( Richard Peet) 在《金融资本主义的矛盾》一文中指出,虽然金融资本被希法亭定义为“由银行支配而由工业家运用的资本”,但这一概念今天有了新的含义。上个世纪流行的“管理资本主义”理论,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资本家只是食利者,真正的所有权属于管理者。但是,今天看来,这两者又重新合而为一了。公司高管就是公司股东,他们更重视公司股票的升值,而不是真实产值的增加。金融资本主义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不平等: “一方面,我们在少数人那里见到过度积累; 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人真实收入的停滞和下降。”二是出现了新的剥削形式。工业资本主义主要剥削生产工人,金融资本主义除剥削生产工人外也剥削消费者,使消费者成为金融机构债务的人质。作者认为,金融资本主义是灾难性的,它依赖于短期记忆以及不计后果的投机和消费,“为当下活

着,不考虑环境的未来。生产、消费、经济和环境越来越屈从于远离现实的主体、远离现实的计算,增加短期金融利润的能力成了关注的主要问题”。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John Bellamy Foster) 等人认为,金融化是由资本主义积累危机带来的,20 世纪70 年代,资本主义进入新的危机和萧条时代,实体经济的投资机会大大减少,资本日益流向金融部门,在这个意义上,新自由主义可以被视为垄断—金融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产物。法国经济学家热拉尔·杜梅尼尔( Gérard Duménil)认为,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它颠覆了战后几十年形成的资本与劳动妥协的体制,重新确立了资本家阶级的领导地位。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包括资本家阶级、管理层和大众阶级三个部分。二战后的几十年,西方体制的特点是管理者阶级与大众阶级的联合,这种联合抑制了金融资本家阶级的权力,从而形成了有利于工资收入者的相对平等的分配体制。在这种体制中,资本家阶级的金融集团与管理者阶级的上层之间形成新的联合体,不仅通过金融化流向股票的红利和推向资本的利润,而且通过不断流向管理层的收入,形成了一个上层统治者剥削大众阶级的体制。杜梅尼尔分析了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所经历的四次结构性危机,其中19 世纪90 年代和20 世纪70 年代的经济危机是由利润率下降所导致的,而20世纪30 年代的危机以及最近的危机是紧随“金融霸权”而来的危机,是金融资本盲目追求霸权所导致的。在这里,阶级结构和力量的变化成为金融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源。

利奥·潘尼奇( Leo Panitch) 与萨姆·吉丁( Sam Gindin) 的《资本主义的形成》也为金融资本主义批判提供了一种视角。他们认为,当前资本主义有四个特征: 新的金融时代; 制造业者的重组; 高技术的爆炸;工人阶级组织的弱化。这种资本主义与二战之后形成的“嵌入式自由主义” ( imbedded liberalism) 的资本主义有很大区别。在“嵌入式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中,金融市场受到严格调控,就业、工资、物价等受到政府干预,而当前盛行的新自由主义体制解除了对金融资本、劳动市场、工资和物价的社会管理,形成了有利于金融资本主义的条件。但作者认为,我们不能把新自由主义简单地理解为传统自由资本主义的恢复。实际上,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并非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只是干预的领域和工具发生了转移。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是通过国际贸易准入规则和技术标准等途径对市场进行干预的,因而,在这种体制下国家与资本之间的联合显得更加隐蔽和具有欺骗性。

二、“灾难资本主义”批判

“灾难资本主义” ( disaster capitalism)一词是由娜奥米·克莱恩( Naomi Klehin)在《休克主义: 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一书中提出的,但这一概念可追溯到马克思本人。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积累包含着两极化趋势: 一极是剩余价值作为财富在资本家手中的积累,另一极则是创造这些财富的无产阶级的贫困的积累。但是,除了强调资本主义体系的破坏性本质外,克莱恩还特别强调,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有赖于灾难作为其积累条件。在资本主义时代,不仅自然灾难和社会灾难,甚至生态危机,都为资本主义积累和投资创造了新的空间和条件,而且经济危机、公共债务等也为资本强化其对劳动的规训提供了机会。譬如,苏东社会主义解体、拉美债务危机、东南亚经济危机以及最新的金融和债务危机,都为资本主义摧毁非西方国家的市场保护和西方原有的劳动保护、调控经济以及提供社会福利创造了条件。因此,制造灾难和利用灾难是资本主义自身再生产过程的一部分。

“灾难资本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多样的。齐泽克认为,当今资本主义是一个内在对抗的社会,其中的生态灾难、知识财富的私有化、私人资本对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操纵以及被包容者与被排斥者的隔离是四种主要的对抗形式。它们表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劳动者被置于资本的结构暴力之下,而且人类生活所依赖的自然、文化以及人作为生物体的物理条件也受到资本逻辑的支配。在这样的时代,末世学的世界末日不是在将来,而是就在现在。因此,只有把世界末日当作已经来临那样去行动,而不是盲目相信未来还有时间,才有可能阻挡灾难资本主义的毁灭趋势。福斯特在对生态危机的批判中也运用了这个概念。他认为,今天的资本主义不仅是全球资本主义,而且是“星球资本主义”( planetary capitalism) 。在过去的数十年当中,与生命相关的整个星球系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现在是“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福斯特指出,“资本的积累同时也是灾难的积累”,生态危机不仅剥夺了人类发展的机会,甚至剥夺了人类生存的机会。资本主义的生产不仅创造出经济上贫困的无产阶级,而且创造出生态上贫困的环境无产阶级。因此,追求改变世界的社会主义必须与拯救世界的生态运动联合起来。

三、“债务资本主义”批判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包含着各种矛盾,在金融危机之前,这些矛盾处于潜伏状态,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矛盾一一暴露,其中之一就是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近几年,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甚至美国也未能幸免。为减少财政赤字,这些国家纷纷采取冻结工资、减少公共部门雇员、削减社会福利、减少公共支出等紧缩政策,主权债务危机成了自由资本主义强化其统治的工具。乌苏拉·胡斯( Ursula Huws) 指出,2008 年的经济危机是国际资本的转折点,它为资本主义开启了一个以公共服务的私有化和商品化为特征的新的资本积累周期。那些曾经由公共部门以非商品化形式提供的教育、卫生项目等,在危机时代又被重新私有化和商品化了。资本主义新的积累不仅意味着不可异化的生命权利的异化,而且意味着对工人阶级长期斗争成果的掠夺。虽然西方国家普遍爆发了“反削减斗争”,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削减福利是资本主义的深层逻辑,是资本积累的新工具,仅仅反抗公共和福利支出的削减是无济于事的。

对后危机时代财政紧缩和债务危机的分析,在西方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即对“债务资本主义” ( indebted capitalism) 的研究。理查德·狄恩斯特( Richard Dienst) 在《债务纽带———反对公共善的借贷》一书中提出,债务不仅是一个狭义的经济概念,而且是一个广义的社会概念。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债务是攫取的工具,也是人与人相互依赖关系的纽带和渠道。“一切未来之道都是借助巨大债务的叠加。”世界范围的巨大金融债务是人类团结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纽带,虽然债务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剥削和攫取的工具,但债务关系也包含着积极解放的潜能。狄恩斯特对债务经济的积极诊断受到迈克尔·哈特( Michael Hardt) 等人的支持。哈特说: “我们必须寻找到一种拒绝和避免把债务作为统治我们的权力和制度的债务体制,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承认债务是人类的条件,它创造了既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又使人们自由的社会纽带。把这两个任务结合起来是一项令人激动的、甚至是革命的事业。”在他看来,不仅债务,而且资本主义占有和剥削的其他财产形式,也是如此。“财产不仅维持着社会分化和等级制,也产生出我们与他人以及与我们的社会之间共享的最有力的纽带。当代社会和经济生产日益具有了公共特征,它将战胜和超越财产的界限。”正如当年马克思所批判的利润、

地租和利率等剥削形式一样,我们需要分析租金、专利、债务等新的资本控制和人类联系的异化形式。

毛里齐奥·拉扎拉托( Maurizio Lazzarato) 在《债务人的形成》一书中对债务资本主义作了进一步思考: “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关系……不分青红皂白地强化了剥削和统治机制。因为在其中,就业者与失业者、生产者与消费者、工作人口与无工作人口、领退休金者与福利金接受者之间没有差别。他们都是债务人,在资本看来,他们都是有罪的、应该负责的,而资本则成为巨型的、普遍的债权人。”他承认,虽然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关系在任何社会都是人类关系的常量,但是,只有在新自由主义时代才会出现“债务经济”。在此经济中,债务关系不仅是经济联系的纽带,而且是主体即“债务人”的生产机制。债务关系抹去了就业者与失业者、生产者与消费者等等之间的差别,使债务人成为人的普遍身份,债务不仅强化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统治,而且为资本主义的政治统治提供了新的工具。金融不仅是投机资本,而且是社会资本。“在新自由主义看来,我们所说的…金融?其实是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关系不断强化的力量的指标。”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债务人与债权人的权力不对称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所谓的公平交换的基础上的; 不仅劳动主体,而且生命主体,都不得不服务于资本这个巨大的债权人。在对债务与债权关系的分析上,作者运用了从尼采到福柯和德勒兹等人的思想资源,强调债务是新自由主义的“去疆域化和最一般的权力关系”,具体来说: ( 1) 债务经济通过剥夺国家的货币主权改变了资本主义的主权形式; ( 2) 债务经济通过扩大股票持有者对私营企业的控制加强了资本的规训权力; ( 3) 债务经济使生命政治的重心从社会权利转向社会债务,加强了资本对生命权力的控制。总之,作者认为,债务经济使资本以更险恶和更广泛的形式介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因而构成了资本主义批判的新对象。

与“债务资本主义”概念相关,内格里( Antonio Negri) 、齐泽克等人把当今资本主义视为“租金资本主义”,这是因为: 第一,剥削的主要方式已从对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榨取转换为对知识产权的私有化或对其他资源的垄断带来的对租金的占有,因而当代资本主义比以往的资本主义具有更大的寄生性; 第二,结构性过剩所导致的失业是永久性失业,而并非马克思所说的只是作为劳动后备军; 第三,非物质的智力劳动产生了一个新兴的工薪资产阶级,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工薪资产阶级的特征是,他们虽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但分享着新技术带来的工资和特权。在工薪资产阶级看来,资本主义的问题不在于其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制度,而在于其经济体系的不稳定。齐泽克认为,不仅占领华尔街运动,而且中东和其他地区的社会反抗运动,实际上都是工薪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不稳定和危机的抗议,而非工薪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抗议。

四、“技术资本主义”批判

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诊断和批判中,技术是不可缺少的维度,金融资本主义、后福特制、晚期资本主义等概念都与技术有关。

道格拉斯·凯尔纳( Douglas Kellner) 较早地开始运用“技术资本主义” ( technocapitalism) 概念,在他看来,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形成了一个资本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体,技术资本主义不同于工业资本主义,它主要不是依赖对原材料和生产

工具的占有,而是依赖科技创新和无形资产。与此相联系,技术资本主义也产生出新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即相信新技术可以突破旧的资本主义限制,带来高效和无限发展的生产模式。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路易斯·苏维兹- 维拉( Luis Suarez - Villa) 于2009 年出版了《技术资本主义: 对技术创新和公司制的一个批判视角》一书,从公司层面揭露了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2012 年又推出了《全球化与技术资本主义: 公司权力和技术统治的政治经济学》一书,把自己的理论扩展到对全球化和全球权力关系的分析。作者认为,技术资本主义是商业资本主义和工业资本主义之后的资本主义发展新形态。商业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对劳动的剥削以及从被占有的土地和商品交换中抽取剩余价值,工业资本主义依赖以工厂生产为基础的批量生产以及从劳动力和原材料中抽取剩余价值。技术资本主义则建立在技术与科学以及非物质的商品基础上,从知识和技术创新中抽取剩余价值。在技术资本主义中,创意是最宝贵的资源,当前新自由主义的全球经济范式及其金融化体系实际上是由技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所推动的,它代表着新的积累模式和资本主义精神。技术资本主义具有三个特征: 公司是权力和统治社会的资源,而不仅仅是经济工具; 高技术与商品化相互依赖,创意通过公司实现商品化,公司依赖创意进行再生产;由高技术产生的全球权力提高了公司对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控制力。《全球化与技术资本主义》不仅分析了技术创新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关系的作用,而且分析了技术创新在全球权力关系中的作用,认为技术资本主义不仅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技术条件的变化,而且意味着新的社会不平等和全球统治形式。“不平等和统治可以通过与技术资本主义相联系的新的部分观察到。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影像学和其他新兴技术部门将被用来维持由技术资本主义强加的新的全球现实。因为这些部门的新发展可用于军事和监视,它将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加强新的全球秩序及其不平等。”受内格里等人对非物质劳动和“帝国”的分析的启发,作者认为,技术资本主义是一个辩证的现象,一方面,技术资本主义的核心资源如互联网和新技术催生的“不可触摸的”资源是资本积累的新工具; 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激进的革命的颠覆力量,为人类的解放创造了新的条件。“在真正的民主实践中,激进的民主派必须去积累和动员不可触摸的资源( 如创意和知识) ,通过帮助我们理解新技术及其效果来为公共领域提供公共物品。”作者认为,技术资本主义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和左翼提出的挑战是全面而深刻的,既涉及对当代资本主义积累体制的认识,也是理解全球化、社会不平等、社会统治与社会反抗和激进民主解放之间关系的关键。

与技术资本主义的概念类似,斯蒂文·贝斯特( Steven Best) 等人提出了“快速资本主义”( fast capitalism) 的概念,试图研究快速信息和交往技术对21 世纪自我、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他们认为,资本主义不仅意味着“抽象化的暴力”,即把一切社会存在和关系都还原为抽象的价值关系,而且通过社会的电子化带来了“速度的暴力”,即把人类的生活全部裹挟到金钱和资本极速运动的漩涡之中,因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对象。

法国经济学家莫里埃·布当( Yann Moulier Boutang) 则提出了“认知资本主义”( cognitive capitalism) 理论。《认知资本主义》一书法文版出版于2007 年,2012 年被翻译为英文出版。该理论认为,资本主义不是静态的或自主进化的过程,而是不断地根据阶级斗争和技术条件的变化来改变自身形态的。资本主义正经历其第三种形态,因此,我们必须在研究上实现“总体的范式转移”。作者认为,认知资本主义大约出现在1975 年前后,它标志着一种新的以知识和技术积累为基础的资本积累体制,

这一体制的特征是:知识、信息、电子货币和其他形形色色不可触摸的物体成为“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不可触摸的物体类似于天文学的“暗物质”,虽然看不到、摸不着,是虚拟的现实,但是,这种虚拟的现实却是塑造社会的重要力量。作者认为,认知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虽然最近的经济危机使一切与虚拟经济有关的现象都受到指责,但是,从认知资本主义退回到以往的商业资本主义或工业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布当对认知资本主义持乐观态度,他认为: “虽然资本主义受益于知识的储备、星球的自然资源和重力——正如任何统治阶级一样,但是,财富( 或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价值) 的生产是极其确定的,相对来说是受人类物质关系限制的。”只要我们从认知资本主义中看到张力,就能认识到认知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从而为新的社会反抗和斗争提供潜能和希望。

荷兰鹿特丹大学的乔蒂·迪恩( JodiDean) 在《博客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传播资本主义( communicative capitalism)的批判理论。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不仅是金融资本主义,而且是媒体资本主义,金融和电子媒体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重要工具。新的媒体实现了把使用者纳入到享受、生产和监控的严密网络之中的目标。借助阿甘本、鲍德里亚、德波、齐泽克和拉康等人的后现代理论,作者主张,对网络资本主义进行反思性把握的最好依据是精神分析的“冲动”概念,在拉康等人的理论中,冲动和欲望不是先于语言的,而是由符号和象征体系所塑造的,在这里,“欲望”是他者欲望的欲望,而塑造这种欲望的正是电子媒体和虚拟的金融工具。《博客理论》一书代表着媒体理论的新发展,它从关注大众文化的主题转向更为根本的主体性和政治问题。作者认为,日常传媒的交流不仅瓦解了民主的能力,而且使我们陷入到统治的循环网络之中。

五、“文化资本主义”批判

自从鲍德里亚提出“仿真”、“虚拟”和“超现实化”等概念以来,欲望、符号、想象等概念就进入到对资本主义的解释和批判之中。正如詹姆逊在《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所指出的,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与文化之间的界线已被消除,文化不再是抵制商品化的特殊领域,而是作为商品化的中介直接参与到商品化过程中,成为商品支配人的欲望和想象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当代资本主义不仅是一种经济体制,而且是文化和想象的体制改革。

吕克·博尔坦斯基( Luc Boltanski) 和夏娃·夏佩罗( Eve Chiapello) 合著的《新资本主义精神》也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与文化的特殊联系。他们把近代以来的西方社会理想分为家庭之城、灵性之城、公民之城、商业之城、工业之城和创意之城。其中,后三个概念与资本主义历史紧密相关。商业之城与自由资本主义相联系,崇尚那些靠自己的产品或成功的商业运作而获得财富的人,亚当·斯密是商业之城的教父。工业之城代表着工业资本主义的理想,崇尚那些主宰大公司和官僚机构的管理者,圣西门是其主要的阐述者。今日的新资本主义是“筹划之城” ( city of project) ,崇尚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史蒂夫·乔布斯等网络和IT界英雄。作者强调,新资本主义精神的特征是: 以适合网络时代资本积累的方式将反资本主义的批判能量结合到自身的体制之中,从而既为新资本主义体制提供了合法性辩护,也消除了其潜在的颠覆性能量。作者认为,与网络化、扁平化、弹性生产等特征相联系的“新资本主义”是工业资本主义遭到批判和抵抗之后出现的。面对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对工业资本主义的等级化和同质化的艺术式批判,新资本主义将本真性、差异性、个性、流动性等价值要求中立化和

商品化,“使资本主义承认了批判的有效性,并通过把它结合到自身的机制中而成就自身:聆听批判所表达的要求,做一个通过产品和服务满足它并能够出售它的创业者”。新资本主义精神是悖论性的,它一方面对工业资本主义的异化和非人道化持批判态度,另一方面却把这一批判所追求的价值商品化,结果本真性本身被转化为对商品的差异性和多样化的追求,于是,“欲望的解放不再敲响资本主义的丧钟”。在这个意义上,当代资本主义不仅有效地同化了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而且把对工业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转变为新资本主义的心理动机和文化资源。

菲利浦·皮涅阿( Phillipe Pignarre) 和伊莎贝拉·斯唐热( Isabella Stengers) 在解释资本主义秩序时也注意到了文化的作用,并提出了“资本主义魔法”( capitalist sorcery) 的概念。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从危机中死而复生,在于它可以找到一种魔法,把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扣为人质。在我们这个时代,资本主义魔法的咒语就是: “如果不削减赤字,我们将永远不再有竞争力。”这种魔法把资本主义危机转化为资本进一步扩张和强化的条件。正如本雅明把资本主义视为“没有神的宗教”一样,当今资本主义体制是没有魔法师的魔法体系,是一种使古代巫术与现代制度相结合的体系。作者受到德勒兹和瓜塔里在《千高原》中的“捕获机器”概念的启发,认为资本主义魔法体系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意识形态,是一个与客观和真实相分离的表演剧场,在这里,通过观赏表演,人的欲望和生命能量被资本积累的机器所捕获,从中获得资本主义体系的行动指令和思考方式。因此,反资本主义的关键首先必须破除魔咒和解除魔法的控制。

安迪·梅里菲尔德( Andy Merrifield)在《魔幻马克思主义: 颠覆政治学和想象》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概念:“魔幻马克思主义” ( magical Marxism) 。他指出,资本主义的劳动和日常生活是单调沉闷的,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总是存在着各种“反抗的宝典”。在某种意义上,梅里菲尔德的观点与约翰·霍洛威( John Holloway) 的思想是一致的。霍洛威在《敲打资本主义》一书中指出: “社会的真实决定物是隐藏在国家和经济背后的: 它是一种组织我们的日常活动的方式,是我们的行为对抽象劳动即价值、金钱和利润的屈从。这种抽象归根到底就是国家的存在本身。如果我们要改变世界,就必须中止我们的行动对抽象劳动的顺从,以别样的方式行事。”霍洛威强调,对任何要求,我们总是保留着说“不”的可能性,因为我们是人,而不是物。梅里菲尔德也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诸如“公平交易”、“食物主宰权”、“全球无地者组织”、“自由软件运动”等活动,表达对资本主义的不满和抗议。这种建立在即兴的、想象的、创造性的反抗活动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他所说的“魔幻马克思主义”。他认为,魔幻马克思主义“关乎发明,而不是发现,关乎非理性,而不是理性。在这里,不存在任何拜物教以及潜存于虚构和幻想的世界图景之下的绝对真理”,它的“批判力量不是来自批判,而是来自争议、再发明的能力,来自创造欲望和激发想象的能力”。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只辩论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等,而且应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发明新的政治活动和辩论模式。在他看来,魔幻马克思主义来自马克思本人的思想。马克思指出,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因为他具有蜜蜂所不具有的想象和创造能力。人类应该发明未来的生活场景,左翼应该成为“软心肠的梦想家,理智的工程师”。颠覆政治学要求的主要不是对世界的科学知识,而是对世界的诗意想象。

马克斯·哈文( Max Haiven) 明确把金融资本主义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和想象体制。他认为,金融资本不仅是一种经济形式,而且是一种社会的想象形式,对资本主义不仅需要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而且需要想象政治学的批判。那么,如何进行想象政治学的批判呢? 作者指出: ( 1) 社会合作、创造性和再生产是社会价值不断沟通的结果,这

一过程总是被精神的综合和创造力所支配的想象活动所强化,由于资本主义盗用了这种想象力并置于自己的逻辑之下,因而是一种对想象力的专政。( 2)由于想象力受到资本的专政,因而资本主义必然使得其社会合作和人的能动性处于毁灭的逻辑之下。( 3) 金钱是这种毁灭逻辑的物质链接形式,它通过把丰富的、质性的、稠密的社会价值世界置于无所不包的量化的经济逻辑之下,毁灭了人类合作和想象力所创造的意义和价值世界。( 4)金融是金钱的复杂性和抽象性的加倍,它创造了一个符号母体的世界,从而构成了对世界的总体性和未来性的综合理解形式,因而强化了资本主义。( 5) 当今新自由主义金融化的出现,既依赖于又生产出日常生活层面和更广泛社会层面的金融化想象,这种金融化想象是以牺牲激进的想象力为代价的。基于上述思考,作者认为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是一场支配想象力和价值的辩证法的斗争。

结语

当代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内容丰富、视角多样,无论是其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还是其理论中所蕴含的难题,对我们深思资本主义都有重要的意义。金融资本主义和债务资本主义批判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矛盾的当代表现形式。马克思在《大纲》中明确指出: “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而他们以前是互相依赖的。”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异化的形式,其特征是,人们是受匿名的抽象的规则统治的,而非像以前一样直接受他人统治。在这里,“毫不相干的个人之间的相互的全面的依赖,构成他们的社会联系。……每个人行使支配别人的活动和支配社会财富的权力,就在于他是交换价值或货币的所有者。他在衣袋里装着自己的社会权力和自己同社会的联系”。马克思的核心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只是这种抽象依赖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马克思的时代,这种抽象的机制主要体现在商品的交换价值和货币上,在今天,则进一步发展为日益抽象化和符号化的金融媒介和债务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类历史是在矛盾中展开和发展的,社会依赖关系的抽象化和媒介化是一种物化和异化现象,但是,它们也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更多的社会联系。由于异化与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因此金融资本主义和债务资本主义本身也为未来丰富的、全面的和新的社会依赖关系创造了条件。

灾难资本主义和文化资本主义的批判则指向了另一个方向。这些理论比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更为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破坏性及其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性后果。灾难资本主义概念表明,资本主义不仅破坏了人类合理生活所需要的合作和团结的条件,而且正在摧毁着人类个体和整体的生存前提和基础,因而,资本主义不仅是反文明的,而且是反自然的。文化资本主义批判并揭示了资本主义不仅是对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剥削,而且是对人的欲望和想象力的剥削,因而,人类的解放不仅是政治和经济体制的解放,而且是创造性、想象力、艺术和文化的解放。

但是,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也包含着明显的弱点。虽然绝大多数理论仍然坚持马克思的辩证立场,强调资本主义的剥削、异化和支配形式中包含着矛盾和未来解放的可能性和条件,但是,这些理论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是,资本主义具有极大的自我调整的弹性和消化其消极后果的能力。即使那些积极探索反资本主义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如魔幻马克思主义和霍洛威主张的“不服从”的行动政治学,也更多地停留在修辞层面。在这里,马克思主义更多地还是“幽灵”,对资本主义的理论批判与争取“另一个世界”的现实政治仍然是脱节的。(注释略)

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简析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柴前勇 20090301200802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重庆 400031) [摘要] 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占有形式、经济运行、分配形式和资本的运行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资本主义的国家干预和自我调节、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以及资本主义发展还有潜力。所以,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一是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共生存、共发展;二是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寻求和维护自身利益中的合作与抗衡;三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关键词] 新变化原因关系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占有形式出现了社会化的特点。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资本主义最核心的经济基础。然而,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所有制关系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出现了国有经济、合作经济、股份经济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力由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出现了更加社会化的趋势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即资本所有权日趋社会化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

中不断生成社会主义发展因素。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的特点。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从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干预者。国家或者利用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或者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实行一定的发展计划,直接投资某些产业特别是公共设施,交替实行国有和私有,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或者实施一定的税收政策和社会再分配政策,限制过高收入和过度垄断,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所有这些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的分配形式出现了“兼顾公平”的特点。由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根本性质所决定,当代资本主义的分配不可能具有真正公平和真正平均的特点。但是战后几十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分配关系方面确实发生了一系列早期资本主义未曾有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在剩余价值规律依然占统治地位的同时,在某些西、北欧国家中出现了收入均等化的趋向;在阶级剥削依然存在的同时,出现了社会福利制度普遍化的趋向。同早期资本主义相比较,当代资本主义在分配关系的变化最令人瞩目。 第四,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资本全球化的现象。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为资本的扩张和增殖开辟了新的天地。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继续存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甚至军事优势,扩大资本输出,进行不等价交换,甚至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

祝立子:西方思想家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

祝立子:西方思想家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 .TRS_Editor P{line-height:2;font-family:宋 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2;font-family:宋 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2;font-family:宋 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line-height:2;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随着欧洲东部地区的民主化、苏联的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逐渐陷入低谷。美国的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他的著作《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之人》中提出“历史终结论”。陶醉在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与资本主义胜利的喜悦中,西方人士高呼:马克思主义死了,共产主义死了!资本主义万岁,市场经济万岁!然而,还未等到他们的欢呼声音落下,刚刚步入21世纪,就爆发了全球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就宣布资本主义必然灭亡;20世纪初,列宁又认为,资本主义进入了腐朽的垂死的阶段。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在20世纪,资本主义尽管发生过世界性经济危机,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但没有灭亡,反而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明显地占有优势。相比之下,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却遇到了严重挫折。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资本主义的论断呢?资本主义是否真的像少数西方学者预言的那样,已进入了一个“无限制”的、“长期繁荣”的发展阶段呢? 1.老店延续貌有新色 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资本主义已有360多年的历史了。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今天所面对的资本主义,既与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深刻剖析过的资本主义有所不同,也与20世纪初列宁曾精辟论述过的资本主义有所不同。 那么,当代资本主义究竟有哪些新变化呢?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例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一般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目前,不少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税收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以上,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社会福利开支,从而

使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状况也相应改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 第二,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尽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仍然存在,但这种波动性在减小,经济危机的破坏力明显下降。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相对的稳定发展,有时还呈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了全世界的3/4,仅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约占世界的l/4。 第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有了长足进步。 第四,产业结构、工人队伍结构出现新的变化。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已出现了转向信息化、服务化和高科技化的趋势。以金融、信息和其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占据的比重已上升到2/3。 2.新的变化事出有因 资本主义发生了新变化,主要原因就在于它采取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手段。 具体地讲,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进行了社会改良。为了缓解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内在矛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其根本制度所许可的限度内,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作了一些较大幅度的调节、改良,包括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做法,推行了许多在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改革,实行劳动法、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了解;考查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 1.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1)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2)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形式,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关系。 2.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1)法人资本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手中,法人股东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2)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①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②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3)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仍体现着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从进入生产过程开始已经隶属于资本,表面是平等的交换关系,背后是资本对劳动的实际支配和控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此外,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了劳动者的社会状况。【考点: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1.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拥有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人为生。 2.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3.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1.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考点:资产阶级国家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 2.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1)危机对社

当代资本主义的总体危机

当代资本主义的总体危机 2013-07-05 15:08《江苏社会科学》任铃 字号: 在当代,资本主义陷入了根植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总体危机。面对总体危机,单一向度的批判是远远不够的。现在,需要的是一种总体危机理论,需要的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的总体批判。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总体性批判的有效工具。 一、当代资本主义总体危机的历史画面 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资本主义面临的诸多危机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的产物。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矛盾,使得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得迅速和充分,其不合理性也越是暴露得明显和全面。因此,资本主义危机的范围和程度是同资本主义发展的范围和水平高度相关的。当代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历经数百年之后进入的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通过全面的、整体性的危机表现出来。 资本主义总体危机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前后相继、相互交织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的总体危机最先在经济领域爆发,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的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自从1825年资本主义爆发首次经济危机以来,经济危机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常伴常随的现象。纵观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具体展开形式在科技革命中演变的结果,就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而这些矛盾本身也就构成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发生的机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的经济萧条和工人贫困直接引发资本主义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而根源于私有制的人的异化则导致人的精神阵地的失守。最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何谓新资本主义新资本主义有三个主角:跨国公司,参与者,与作为旁观者、伙伴和人质的国家。这里主要讲跨国公司、参与者这两个角色,国家这一主角就自然明了了。跨国公司我们注意到跨国公司的几个要点:(1)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它到世界各地寻求市场份额取得市场地位;它收购兼并企业。但是收购和兼并的目的不在于获利和增加生产能力,而是为了增加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2)跨国公司不是自然而然产品的社会化。80年代跨国公司主要是扩大生产领域,铺开经营阵线。现在则是想搞专业化生产,发挥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优势,扬长避短。这就意味着风险也增大了。这样一来,跨国公司就面临一对矛盾的两个诱惑:获利的专业化和减少风险的多样化。 (3)跨国公司也会涉足到金融业务。生产性跨国公司也拥有自己的金融部门,它们就在做着股票买进卖出的工作。参与者主要的参与者有如下几类:一是国际投资者。他们占有世界58%的金融资本,控制了按世界平均人数计算每人四千美金的财力。其主要分布于保险、退休养老基金、互冲基金等领域。二是家庭式资本主义。三是二战后繁荣过30年的资本主义。如福特公司的流水作业线、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等。这类公司的管理人员其理念是,利润不是唯一目的,目的是把业绩做上去,扩大量。四是我们指称的新资本主义。这类资本主义是建立在信贷基础上而不是直接把钱投进去。新资本主义的基础就是直接金融。据资本市场的直接需求而决定策略。新资本主义的另一特点是资本股权的高度分散。所以公司的精力放在股票价值上而不是公司的眼前利润上,通过发行股票而占有资本,获利更大。投资人关心股价升涨。因此,体制性投资人想取得最大的收益。对于新资本主义的反对意见新资本主义的特征就是把自己大众化。即搞人民资本主义。但是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这不可能,反对意见如下:金融市场制造了不平等。大投资者制造市场;大投资者投资引导大家的投资;因此我们面临的是垄断而非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反对对企业认知的肤浅,及对整个经济认知的肤浅。这种肤浅导致他们对经济的评估是从外部去看经济的运作。金融资本的银行评估企业则是从资金进出账情况来评估。这样,作为体制性投资者的银行往往就大错特错。另外也存在一些金融委员会,只是听企业领导的话,他们对子公司的内幕也是不了解的,知之甚少。第二种就是经济审计部门。搞审计可能对公司的状况也知之不多。审计师对跨国公司的作弊防不胜防。第三种就是金融顾问(分析师),如会计事务所。可分析师对于企业资产的评估也是没有太大客观依据的。直接金融投资总的来讲成本要贵得多。因为在金融市场中需要中介人。而中介人的收费是令人咋舌的。他们需要的报酬比公司上层所要花的费用还大。因此,金融市场实际上是高风险的市场。投资人有风险,企业也有风险。为了保护自己,就需要一个衍生产品。问题是,当今世界上衍生产品市场经济已经到了非常大的规模。只要把金融市场参与者加起来,他们每一环节都要捞一把。有一个提法是,这种金融投资的回报达20%-50%。但买股票的人可能只能拿到5%,甚至5%都拿不到,所以直接投资方法要比信贷的成本大得多。现在的金融市场助长了腐败。投资人买不买股票决定因素是什么呢?是对股票的预期。生活中有一个现象,因特网上股票还很热门,而企业实际已经开始亏本了。往往在买股票时有很高的期望值。因为买股票的人是指望将来升值的可能性。这样一来,腐败和贿赂就不可避免了。企业的领导人对公司情况再清楚不过了。但他们越做假对他们的好处越大。只要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问题资料

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资本主义的定义 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四.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问题 姜鲁鸣 三、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与发展过程长期性的统一,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就要把握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从哲学意义上讲,任何事物都有生有死,都要完成它从生到死的历史过程。那么,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趋势的科学分析集中体现在他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分析的五个逻辑链环上:一是基础,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价值增殖的源泉是什么,这就是劳动价值论;二是实质,由于劳动是价值增殖的唯一的、真正的源泉,所以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实质是他在生产过程中榨取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三是关系,由于剩余价值的存在,从而导致了资本与雇佣劳动根本对立的关系;四是矛盾,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五是趋势,既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由此而衍生出来的三个具体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解决不了的,所以必须用社会主义取而代之。这就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趋势分析的基本框架。今天,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不是变了?没变,它只不过是被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掩盖了,被现阶段社会主义一时的不发达、不完善掩盖了。观察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就要拨开资本主义发展和变化的迷雾,抓住它的基本制度进行分析。 客观地看,当代资本主义在诸多的发展变化中又有一些实质并没有发生变化的东西。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变。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依然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以国家所有和其他经济形式为补充的经济结构 这里有两个问题无法回避:(1 )福利制度是战后西方国家以税收的形式把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而后用于社会上收入不高的居民,以部分改善他们在初次分配中收入过低状况的一种制度,而福利国家就是福利制度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以瑞典的制度最典型,它号称已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福利体系。客观地说,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使一部分劳动群众、特别是社会弱者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的现象,同时也部分改善了社会分配过于不均的情况。但是,福利制度最本质的东西是为维持资本利润的增长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福利制度最为盛行的时候也就是资本家利润大幅度增长的时候。1996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大公司中,有18家利润的增长少则10—20%,多则在40—60%,其中微软公司达57%,而这些大公司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要小得多。这就是说,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更大部分落入了大资本家的手中,这说明实行福利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两极分化,并不能消除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经济根源。(2 )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是不是意味着劳动者与雇佣者对立关系的改变?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复习资料.doc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原始积累:就是采用暴力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集中到少数 人手中的过程,这一过程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的起点,所以马克思把它叫做原始积累。 2、集体谈判:是指工会代表与资方代表就有关就业待遇和劳动条件进行谈判,缔 结协议的一种制度。 3、民主管理:是相对传统的管理理论而言,把工人看做“社会人”,满足工人在 物质上、精神上、心理上等方面的动机和社会需要,从而提高劳动效率的一种管理理论。 4、福利国家制度: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适应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需要,缓 和阶级矛盾,稳定资产阶级统治,普遍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大力推行以福利国家为目标的社会福利制度。 5、南北经济关系:从广义上讲,是泛指战后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从狭义上讲,是专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课本从狭义上分析) 6、南北对话:是指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为解决南北问题而进行的协商和谈判,包 括多边、双边、集团性对话以及全球性等不同范围的对话。 7、南南合作: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也指在 国际事务尤其是世界经济事务处理中,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加强团结、协调立场、联合斗争的行动。 二、问答题: 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研究对象: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把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规律进行揭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总体研究,重点放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对当今重大的专题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方法:(1)根本的方法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具体的方法是科学抽象法、定量分析、动态分析、历史逻辑分析与综合。 2、科学技术革命发展的标志、原因及影响。 答:标志:第一次,始于18世纪70年代的英国,以蒸汽机、纺织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它奠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第二次,始于19世纪70 年代的美国,以电、电动机、内燃机、化学品和炼钢的发明为标志,使人类进电气时代;第三次,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5()年代初的美国,以信息技术、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海洋开发、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利用为标志,它比前两次的内容更丰富、规模更广大、影响更深远。 原因:(1)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的特点;(2)垄断资本追逐 备竞赛起到极大的刺激作用;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6)教育的推 垄断高额利润是内在动力;(3)市场竞争是外在压力;(4)战争和军

当代资本主义的噩梦开始了——读《资本的终结》有感

当代资本主义的噩梦开始了——读《资本的终结》有感 现今的学术专著多如牛毛,值得一读的却凤毛麟角。然而,有一本关于资本主义未来命运的书,却值得大家花点时间去阅读。这本书的名字叫:《资本的终结——21世纪大众的经济学》(注1)。“终结”加“大众”,可以说是名副其实。什么意思?就是说,这本书是分析预测资本主义命运的专著,而且是写给21世纪大众看的专著。全书虽然重在理论分析,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G R O U N D B R E A K I N G . C N — 卢映西教授这样评价《资本的终结》(注2): ——“这是一本立足当代现实弘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著作,深入浅出地勾画了资本主义的整个生命历程:‘资本主义制度从16世纪在欧洲起源,19世纪称霸全世界,到了21世纪,已经开始走进历史的死胡同了。’(第201页)资本主义目前的‘这一次’到底怎么不一样?《资本的终结》明确告诉大家,这一次是资本主义的终场演出,没有续集!”——“不掉书袋,只讲常识,让所有违背常识的‘宏大叙事’相形见绌”。 ——“《资本的终结》现在就来揭开谜底,确实有点振聋发聩。更大的麻烦还在于,这本书会让人们蓦然惊觉,原来我们正处于资本主义即将失败,而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已经失败

的当口,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完全没有现成的答案!不过,这正是此书浅易行文风格背后蕴涵的深意:只有认清我们面对的困境,才有可能丢掉幻想,重新上路。” 卢映西的思想和文风历来一针见血,她的评价十分中肯,非常到位。很多人喜欢听“讲故事”,却不喜欢听“讲道理”。《资本的终结》把道理写的如此深入浅出,读者一定会从阅读中获得海量信息和巨大收获,我就不一一点评了。在这里,我想为读者提供一点相关的背景故事,从另一个侧面或能增加对本书的了解。 李民骐老师,美国犹他大学经济学教授;张耀祖老师,著名的左翼学者。二位我都曾有过交流,他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不仅有着理论上的深刻性,更有着经验把握上的精准性(“精准”是现在流行的说法,我借用一下)。尤其是李民琪教授,他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危机内在逻辑的分析和挖掘,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相比李民骐教授的深刻,张耀祖似乎更有“左翼活动家”的气质。所谓“活动家”,没别的意思,是指在我的印象里,张老师重视底层的经验调查,对基层生活有着非常深入的体验。 许准博士和齐昊博士都是人民大学的青年教师,我素未谋面。记得去年在西南财大召开政治经济学年会,齐昊博士有一个发言,题目是《国有企业是增长之咒吗》。学界都知道,国企效率问题,除了唠叨其低效率的故事可以不断重复之

论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论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内容摘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的溯源同以往任何社会一样,资本主义社会历经了产生、发展的过程,也必将有一个逐步衰亡、为新的社会所代替的过程。这是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如何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如何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这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作出科学回答的新问题。 关键词: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历史趋势 正文: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如何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如何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这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作出科学回答的新问题。下面我就究其资本主义新的变化作浅要分析。关于当今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该如何定位,以下是相关的各学术名家针对关于资本主义的多方面变化的原因和实质作的简要论述。 首先是生产力方面的变化,所有论者都认为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种发展进行了概括。 卫兴华、陆象淦等认为,在经济发展层面上,当代资本主义特别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加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也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在产业结构层面上,出现了转向信息化、服务化和高科技化的趋势。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大幅度下降。庞仁芝、周敏凯、陈国新等从生产力要素的新变化论述了生产力的变化。劳动者:劳动力结构变化很大,脑力劳动者比例攀升,素质显著提高;劳动工具:发生革命性变革,由传统的“三机系统”(动力机、工作机、传动机)发展为“四机系统”(增加了电脑控制机);劳动对象:人工合成材料的问世,新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信息资源这一非物质资源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对象的物质范围。此外,作为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管理,由于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论、系统工程等的运用,而获得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其次是生产关系方面的变化。毅飞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一系列调整: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建立和发展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企业股权分散化。在劳资关系上,采取包括允许部分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等多种形式,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在分配关系上,许多发达国家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求是》课题组则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政府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进行干预;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实行福利政策;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庞仁芝认为,生产关系的变化,首先表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发展资本主义国有企业;国家干预、管理和调节经济生活各个方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表现出很多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卫兴华、陆象淦认为,在资本的国际化层面上,拓展了国际贸易空间,生产经营和资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练习题

第五章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国际经济关系本章练习与思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A.自由竞争 B.垄断利润 C.垄断统治 D.资本主义私有制 2?垄断是: A.私有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B.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必然趋势 D.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私人垄断资本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最根本的目的是: A.促进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使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利润 B.稳定币值,防止通货膨胀 C.保证国家获得巨额的财政收入 D.限制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4?金融资本是: A.通过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资本 B.通过工业垄断资本和商业垄断资本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资本 C.通过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资本 D.通过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资本 5?垄断资产阶级对外输出资本是因为: A.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B.各部门投资已饱和 C.已无落后部门需要投资 D.劳动力短缺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托拉斯 D.跨国公司 7?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已经自我否定 B.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 D.本质未变,但有局部调整 8?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是: A.资本原始积累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 D.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10?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特征

浅谈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认识 06历史庞向南 0603400017 摘要:当代资本主义以罗斯福新政为分水岭,与古典资本主义大相径庭,有其自身鲜明的特征。谈及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就不能不谈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术语已经在现代被广泛使用,但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使用中的歧义显而易见。人们不能越过马克思来谈论资本主义,或许只有回归马克思的《资本论》,才能弄清这个问题。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马克思 一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认识,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界定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术语已经在现代被广泛使用,但使用中的歧义是显而易见的。有时指的是一种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有时指的是一种经济制度,即资本主义经济;有时指的是一种国家类型,即资本主义国家。对此,李伯重先生在《资本主义萌芽情结》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一词,尽管是当代世界政治语汇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术语之一,但涵义却一向不很明确。”那么,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呢?《大辞典》第4573页这样解释道:“资本主义(capitalism),以生产机关私有为基础,资本家投入巨大资本购置机械,雇佣劳动者从事生产事业。所得的利润归资本家,劳动者只得到工资。这种生产组织和相互结合的政治、社会制度,叫做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肇因于16世纪的新大陆、新航路的发现,导致产业革命,发生生产过剩的现象,必须借政治势力开拓国外市场,国际战争、帝国主义随之产生。”可以看出,这种解释似乎着眼于资本主义在经济方面所具有的剥削性质,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许多西方学者来说,“资本主义”只是用来指称西方国家经济制度的一个方便用词,而为了区别当今资本主义和传统资本主义,还用许多形容词来加以描述,如“网络资本主义”、“新资本主义”、“后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等①。这样一来,关于什么是资本主义的问题也就有必要加以界定。作为一个概念,按照《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最早使用“资本主义”这一术语的是萨克雷,他 ①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2001年6月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78页。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 【摘要】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但在当今中国,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人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本文将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着手,描写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上,论述资本主义最终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关键字】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展取代 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然而,时至今日,资本主义并没有灭亡,还在发展。它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新特点和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等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以及政治制度的变化等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等关系方面做了一系列调整: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建立和发展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企业股权分散化。在劳资关系上,采取包括允许部分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等多种形式,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在分配关系上,许多发达国家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在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不再亲自经营企业,而是依靠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为生;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性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工人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高。在政治制度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又有新的拓展,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这表明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这些新的变化是很深

5.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思路: 课程标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 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讲述战后美国经济从黄金时期——滞胀——复苏连续增长——持续增长的新经济时代的全过程。教材主要通过三目讲述美国在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过程。罗斯福新政中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对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战后,美国针对经济发展的时代和情况的变化,对经济政策不断加以调整,实际是对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的形成和策略的调整。本课还介绍了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概况,这些国家二战后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不同程度上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促使经济复兴并持续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教学中只要讲透美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新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模式依托美国经济模式,教学中可采取略讲。 重点: ⒈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原因及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⒉二战后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及历届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 ⒊战后的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难点: ⒈理解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理论。 ⒉美国“新经济”时代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原因和表现,知道二战后美国重要的经济政策和重要历史人物,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的过程,认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机制的新特点。 认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是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主要原因,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和调整实际上是对新政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认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深刻认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和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本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 比较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运作模式,培养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根据教科书和收集的资料,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数字材料)获取信息,知道二战使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分析国家的调节和干预是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主要原因,理清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调整至20世纪90年代经济出现新特点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进而加深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变化调整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2、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料,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精心设计针对性、启发性和互动性强的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考虑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适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二战后美国不同历史阶段美国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调整的了解、探究和认识,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调整实际上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形式和策略的变化。 2、认识美国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充满生机和活力,进一步认识美国国家全面干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揭示这些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个体资本所有制到十九世纪末二十年代初股份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资本法人资本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指挥下的劳动只是形式上隶属资本。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主要表现有: 1、职工参与决策 2、终身雇佣 3、职工持股 4、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1、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2、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3、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 市场调节不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制,资产阶级国家开始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它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进者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金融危机、债务危机频繁发生,危 机突发性显著。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1、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2、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3、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 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凡是和方法。 这一切表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 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从根本上产生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 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痼疾。

徐琴: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

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 作者:徐琴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6期 摘要:本文力图阐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特点和成绩之一,是在生态主题上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它主要从资本的逻辑本身、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这三个方面,来揭示生态危机的本质根源,并就此根源对当代世界的各种“反生态”现象进行批判性的分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力图突破现代性意识形态的局限,主张危机的真正克服在于变革资本主义的扩张逻辑及生产方式,从而对仍滞留于资本逻辑中的技术决定论和环境经济学的经济简约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本文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缺陷在于:它将解决危机的根本设计主要地置放在观念领域,无法批判地发现一条从观念领域抵达现实世界的道路,因而仍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倾向。 关键词:生态危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一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也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生态运动的蓬勃兴起,生态学话语被西方马克思主义纳入视野并加以吸收,从而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力图把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绿色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交互影响和发展的产物,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既要求将自己表述为一种社会主义思想,又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来剖析当今生态危机的根源,以寻求克服环境退化、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产生至今,经历了其形成、体系化及发展等多个不同的阶段。在这些不同的发展阶段,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虽然有着不同的理论取向和思考重点,但还是表现出一些重要的和持续的共同特点——其根本特点之一就

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单迭题共15题咅对11题 第1题企业在生产上、法津上、商业上和财务上各自抽立,根据协设来划分消售市场和消售价格的垄断组织形式被称为: —1945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对付战争和经济危机的应急措施,其特点第2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 是: 第3题资本主义甶自甶竟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取代产业资本,成为国民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资本形式。 D 第4题政府或資本家在国外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矿山、银行等企业,此种输出方式是: 第5?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统治的主要手段是: 第6题垄断组织向非垄断企业或小生产者购买原材料时所釗定的大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的行为被称为: 第7题垄断利阅主要通过()来实现。 第8题生产过刺的经济危机根源在于: 第9题垄断形成的过程和基本路径是: 第10题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惟一目的和动机是: 第11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的前奉。 第12题突破生产部门的界眼,甶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企业联合形成的垄断形式,(包括工让企让、贸易公司、银行、运输公司和保险公司等)被称为: 第13题参加康采恩的企业形式上保持抽立,实际上受占统治地位的資本家集团(一般是大银行家)通过参与釗加以控制。以哪国为代表。 第14题形成过程和基本路径:

第9题垄断形成的过程和墓本路径是: 第10题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惟一目的和动机是: 第11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的前奏。 第12题突破生产部门的界眼,甶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企让联合形成的垄断形式,(包括工业企让、贸易公司、银行、运输公司和保险公司等)被称为: 第13题参加康采恩的企让形式上保持抽立,实际上受占统治地位的資本家集团(一般是大银行家通过参与制加以控釗。以哪国为代表。 第14题形成过程和基本路径: 第15?1:握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數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称为。 多迭题共5题咅对5题 第1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手段: 第2题下列对托拉斯表述正确的有: 第3题国际垄断资本对世界经济的调节主要通过哪些途径来逬行? 第4题比较常见而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有: 第5题有人认为:垄断不能消除竟争,反而使竟争越加夏杂和剧烈。其原因在于: A A B C A B C A B C B C 关闭页面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争论及其实质_吴茜

2010年第3期社会主义研究No.3,2010 (总第191期)SOC IALISM STUDIES Serial No.191 综合研究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争论及其实质 吴茜 =摘要>二战后,随着两次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运行机制、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新变化。 国外学术界围绕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提出了/人民资本主义论0、/新工业国理论0、/后工业社会论0、/全球资本主义论0、/涡轮资本主义0、/金融垄断资本主义0、/失败的资本主义制度论0等代表性观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由于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而引起的重大变化加以理论分析,却有意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私有制的弊端;西方左翼学者则更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争论;实质 =中图分类号>D0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27(2010)03-0121-05 =作者简介>吴茜(1975-),女,云南昆明人,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最显著的特征,国际垄断资本借助经济全球化之势日愈控制世界经济,金融垄断资本加紧全球性金融投机和金融掠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剥削和统治形式愈加完备和隐蔽化。与此相反,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崩溃瓦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世界阶级力量对比朝着不利于无产阶级的方向发展。人们对此产生了种种质疑:当代资本主义究竟发生了什么新变化?为什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没有被社会主义所替代,反而在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所导致的长期稳定是否预示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消失?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0的论断,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0、帝国主义/寄生性0、/腐朽性0、/垂死性0的论断是否已经过时?二战结束以来的几十年中,西方学术界围绕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历史定位、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20世纪下半叶,涌现了一大批研究资本主义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著作,仅以资本主义为书名的、影响广泛的著作就有:莱思特#梭罗的5未来资本主义6、阿里夫#德里克的5全球资本主义的危机6、苏珊#斯特兰奇的5赌场资本主义6、保罗#霍肯等的5自然资本主义6、海尔布隆纳的521世纪的资本主义6、丹#希勒的5数字资本主义6、瑞坎特伯雷的5华尔街资本主义6、阿兰#科塔的5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6、约翰#邓宁的5全球资本主义正走向末路6、阿尔特法特的5资本主义的未来6,等等。1一些学者从纯科学技术发展的层面,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新发展概括成/新工业国0、/后工业社会0、/信息社会0、/知识社会0、/第三次浪潮0、/科学社会0。另一些学者利用当代资本主义某些新变化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永恒性作辩护,先后提出过/有组织的资本主义0、/人民资本主义论0、/股东资本主义0、/技术资本主义0、/新资本主义论0、/社会资本主义论0、/趋同论0,等等。这些理论敏锐地观察到当代资本主义由于新科技革命而引发的重大变化,并进行理论分析,却回避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剥削的问题,有意掩盖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拨开这些纷繁复杂、五光十色的理论的外 1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