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42.50 KB
- 文档页数:18
7.3地下水的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一、地下水的剥蚀作用地下水的剥蚀作用是在地下进行的,称为潜蚀作用。
冲蚀作用: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岩石进行冲刷破坏的作用,仅在松散堆积物或胶结较差的沉积物区才具较明显作用。
溶蚀作用: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岩石进行化学溶解和分离的破坏作用。
岩溶作用(喀斯特)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类、硫酸盐岩、卤盐岩)所进行的以化学溶解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从而引起岩石破坏及物质带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过程及其产物。
岩溶地貌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广西桂林与云南路南石林闻名于世。
1. 喀斯特发育的基本条件(1)岩石的可溶性易溶的卤盐岩岩盐(NaCl ),钾岩(KCl ),镁岩(MgCl 2)中等溶解的硫酸盐岩石膏(CaSO 4⋅2H 2O ),芒硝(Na 2SO 4⋅10H 2O )难溶的碳酸盐类石灰岩(CaCO 3),白云岩(CaMg (CO 3)2)(2)水的溶蚀性空气:CO 2水:CO 2+H 2O H 2CO 3H ++HCO3-岩石:H ++CaCO 3HCO 3-+Ca 2+综合:CO 2+H 2O+CaCO 3Ca 2++2(HCO 3-)CO 2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与气压成正比。
纯水的溶蚀作用很弱人类活动———酸雨(3)水的流动性◆滞流的水,由于不能及时补给CO,其溶解力是有限的,2所饱和。
很容易被CaCO3◆流动的水,由于水温、水量及气压条件的不断改变,可保浓度地下水混合,会大大持水的溶解性能,特别是不同CO2提高水的溶解力。
◆湿热地区雨量丰富,地表水不断补充地下水,使溶液不饱和,常保持较高的溶蚀力;而干旱地区则相反。
(4)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与连通性,对可溶岩的透水性来说,裂隙度比孔隙度更为重要。
2. 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1)溶沟与石芽溶沟石芽埋藏石芽半裸露石芽裸露石芽(2)落水洞、漏斗、溶蚀竖井、天坑漏斗河流溶蚀洼地溶蚀竖井(3)溶洞、暗河、溶蚀谷和天生桥潜水面附近,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层面、节理面和断裂带从高水位向低水位作近于水平方向的流动,溶蚀形成近于水平的洞穴称溶洞。
普通地质学湖泊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湖泊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水体之一,它们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地质学过程的影响。
搬运和沉积作用
1. 搬运作用就像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你看那河流把泥沙从上游一路搬到下游,多厉害呀!例子:黄河每年搬运大量泥沙。
2. 沉积作用不就是把搬来的东西放下嘛,就像我们把东西整理好放在一个地方一样。
例子:河口处形成大片的沉积平原。
3. 哎呀,搬运和沉积作用真的好神奇呀,它们一直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呢!例子:沙漠中的沙丘就是风搬运和沉积的结果。
4. 搬运作用难道不是很有趣吗?就像蚂蚁搬食物一样坚持不懈。
例子:冰川搬运巨大的石块。
5. 沉积作用就如同慢慢堆积财富,一点点地形成厚厚的地层。
例子:海洋底部的沉积物逐年加厚。
6. 你想想看,搬运和沉积作用多像一场接力赛呀,一个负责搬,一个负责放。
例子:山脉的形成与搬运沉积作用紧密相关。
7. 搬运作用可真是不辞辛劳呀,把各种物质从这里搬到那里。
例子:海浪不断搬运着岸边的沙石。
8. 沉积作用是不是像个安静的守护者,把搬运来的东西好好保存起来。
例子:湖底的淤泥就是这样沉积下来的。
9. 哇塞,搬运和沉积作用真的是太重要了,没有它们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呢?例子:三角洲就是典型的搬运沉积形成的地貌。
10. 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简直就是大自然的魔法呀,不断创造着奇妙的景象。
例子:溶洞中的钟乳石就是水搬运和沉积的杰作。
我的观点结论:搬运和沉积作用是大自然中非常神奇且重要的过程,它们造就了各种奇妙的地貌和地质现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沉积学Chap1. 绪论Chap2. 沉积结构Chap3.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Chap4. 沉积构造Chap5. 沉积物分类Chap6. 冲积扇环境及沉积相Chap7. 河流沉积环境及沉积相Chap8. 湖泊沉积环境及沉积相Chap9. 冰川沉积环境及沉积相Chap10.风成沉积环境及沉积相Chap11.陆源碎屑型滨海环境及沉积相Chap12.陆源碎屑浅海环境及沉积特点Chap13.深海碎屑沉积环境与沉积相Chap14.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相Chap15.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Chap16.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特点Sediment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搬运介质:1.水坡面流(Overland flow),渠道水流(channel flow)波浪(Waves), 潮汐(tides), 洋流(ocean currents)2.空气(Air)3.冰(Ice)4.重力(Gravity)岩崩(Rock falls) (无搬运介质)泥石流(Debris flows), 浊流(turbidity currents)搬运作用沉积物有三种搬运作用:1.重力(Gravity)— 可能涉及流体2.沉积物重力流(sediment gravity flow)—3.流体流(Fluid flow)— 空气、水、冰流体凡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做牛顿流体,否则称为非牛顿流体牛顿粘性公式该定律可表述为——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即能流动的流体。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越大,则其流动速度也越大,并成正比例关系牵引流(靠自身能量携带载荷向前运动的一种牛顿流体 )属牛顿流体,沉积物重力流属非牛顿流体牵引流牵引流的搬运力表现在两方面:一、流体作用于碎屑颗粒上的推力(即牵引力),推力决定于流体流速,推力越大能搬运的碎屑颗粒越大;二、是载荷力(或称负荷力),其大小决定于流体流量,流量越大。
负荷力越大,则能搬运的沉积物数量越多;三、牵引流搬运颗粒的动力主要是推力,搬运方式包括溶解、悬移、推移。
搬运作用一大体概念搬运作用:自然界中风化,剥蚀产物被运动介质从一个地址转移到另一个地址的进程称为搬运作用。
分选性: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粒度。
圆度:碎屑颗粒在搬运进程中,棱角磨损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浊流:含有大量悬浮物质,比重大,并以较高速度向下流动的水体。
二简述区别1 机械搬运与化学搬运机械搬运,各类营力搬运风化,剥蚀所形成碎屑物质的进程,可分为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四种形式;化学搬运,母岩通过化学风化,剥蚀作用的产物(溶解物质)呈胶体溶液或真溶液形式被搬运称化学搬运,可分为胶体溶液搬运与真溶液搬运。
二者的区别,化学搬运要紧针对风化,剥蚀产生的溶解物质,并以溶液物质搬运。
2 推移和载移推移,流体在运动进程中,对碎屑物质有一个向前的推力,使其沿介质底面滑动或转动,这种搬运方式叫推移;载移,碎屑物质好似一条传送带载运物质,这种冰(确实是冰)的固体搬运进程称为载移。
二者区别,冰川载移对冻结其中的碎屑物质不具改造作用,且因庞大的搬运能力造成异样的海底沉积物散布。
3 跃移和悬移跃移,在搬运进程中碎屑物质沿地面呈跳跃方式向前移动,主若是指细砂,粉砂;悬移,粘土粉砂等较小颗粒,由于流水的紊流作用而呈悬浮状态(紊流引发)。
四回答1 搬运作用的方式?机械搬运,化学搬运,生物搬运2 简述地面流水搬运作用流体具有两种流动形式,层流:质点呈平行层状,不相互混合,流动的层与层之间界限不交织。
紊流:质点以复杂的流线形式交织,质点彼此混合。
河流的搬运能力:河流能够搬运多大粒径碎屑的能力,它决定于流速。
河流的搬运量:河流能够搬运碎屑物质的最大量,它决定于流速和流量且流量占要紧因素;片流的流量和流速均小,洪流的流量和流速均大。
3 地下水搬运的特点?地下水的搬运方式要紧以化学方式进行(溶洞水具较强的机械搬运);地下水搬运的成份和数量,取决于渗流区岩石性质和风化程度。
4 冰川搬运的要紧特点它具固体搬运即载移搬运能力;冻结在冰体内的岩石碎块不能自由移动,彼其间很少摩擦与撞击,只是岩块与岩壁间有摩擦;冰川具有较大的压力,往往形成“丁”字擦痕;由于冰川搬运能力很强,在高纬度的海洋中,将大量的粗大碎屑物带入海洋中沉积,能造成异样的海底沉积物散布。
第六章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第一节搬运作用目的要求地表风化和剥蚀作用的产物除少量留在原地之外,大部分要被运动介质搬离原地,因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
要求学生理解搬运作用的方式,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等,为沉积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时:2学时授课内容∙一、搬运作用的方式∙二、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o(一)地面流水的搬运作用o(二)地下水的搬运作用o(三)冰川的搬运作用o(四)风的搬运作用o(五)海洋(及湖泊)的搬运作用∙三、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重点搬运作用的方式及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冰川是固体,其搬运方式与液体和气体明显不同。
另外,冰川的搬运大多数学生很难见到。
因此,冰川的搬运作用较难理解,应用形象、浅显易懂的事例来说明。
教学方法利用幻灯等以讲授为主,结合部分岩石标本及显微照片说明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搬运作用的方式自然界中风化、剥蚀产物被运动介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因此,它与风化作用、剥蚀作用紧密相伴,是非常重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之一。
搬运作用的方式有三种:机械搬运作用;化学搬运作用和生物搬运作用。
以前二者最为重要。
o(一)机械搬运作用机械搬运作用是各种营力搬运风化、剥蚀所形成碎屑物质的过程,可分为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四种不同形式(图6—1)。
1.推移(traction transport)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对碎屑物质有一个向前的推力,使其沿介质底面滑动或滚动,这种搬运方式叫推移。
小碎屑物易被推移,大碎屑物难被推移;比重大者需要大的推力才能移动;球形颗粒易被推移,椭圆形、棱角状碎屑较难被推移。
2.跃移(saltation transport)在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沿地面呈跳跃方式向前移动的过程叫跃移。
一般说来,细砂、粉砂的搬运方式以跃移为主。
颗粒跃起、降落、再跃起、再降落这种过程反复进行,碎屑颗粒就不断跳跃前进。
3.悬移(supension transport)即是粘土、粉砂等较小颗粒,由于流水的紊流作用而呈悬浮状态进行搬运。
实验表明,如在清水中撒入粘土和粉砂,它们很快散开,水变浑浊,而且每个颗粒运动的途径都是不规则的。
此外还表明,当颗粒的沉降速度小于平均流速的8%或流水的平均流速大于颗粒沉降速度的12倍以上时,颗粒就能成为自由悬浮状态。
粉砂和粘土在流水中因紊流运动,一般都保持着悬浮状态,只有当紊流停止时,它们才能沉落下来。
4.载移碎屑物质恰似一条传送带载运物质,这种冰的固体搬运过程称为载移。
o(二)化学搬运作用母岩经过化学风化、剥蚀作用的产物(溶解物质)呈胶体溶液或真溶液形式被搬运称化学搬运作用。
可分两类:胶体溶液搬运和真溶液搬运。
1.胶体溶液搬运胶体溶液的性质介于悬浮液和真溶液之间,质点常带电荷。
当胶体具有相同符号的电荷时,因排斥力而避免颗粒聚集,而有利于搬运;反之,则不利于搬运。
2.真溶液搬运即易溶岩石及矿物成分溶解于河水,以离子状态进行搬运。
每立升河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约为150—300mg,其中以钙、镁的碳酸盐最多,达盐类总量的7%左右,而钾、钠的氯化物较少。
在沙漠地区河流中NaCl及CaSO4的含量显著增高。
可溶物质的搬运,与溶解度、水介质的PH值、Eh值、温度、压力及CO2含量等一系列因素有关。
二、不同营力的搬运作用特点o(一)地面流水的搬运作用流体具有两种流动形式。
一种是质点呈平行层状,不互相混合,流动的层与层之间界线不交错,称为层流(laminar flow);另一种质点以复杂的流线型式交错,质点相互混合,称为紊流(turbulent flow)。
河水的流动形式基本都是紊流,只有在流速非常缓慢,或水很浅,河床底平滑时可发生层流。
地面流水的搬运作用既有机械搬运,也有化学搬运,但以机械搬运为主。
河流能够搬运多大粒径碎屑的能力称为河流的搬运能力(transport competence),它决定于流速。
资料表明,在平坦的河床上当流速小于18cm/s时,细小的颗粒也难以移动。
当流速达70cm/s时,数厘米直径的颗粒也能搬运。
河流能够搬运碎屑物质的最大量称为搬运量(capacity)。
它决定于流速和流量,更重要的是流量。
测量流量的单位是m3 /s。
长江在一般的流速下携带的仅是粘土、粉砂和砂,但数量巨大;相反,一条快速的山间河流可以携带巨砾,但搬运量很小。
片流的流量和流速均较小,它只能搬运少量的、细小的碎屑颗粒,但在大雨时,片流借助于重力,也能搬运较大的砾石。
洪流的流量和流速均较大,因而具有很强的搬运能力,它能携带大量的泥砂和巨大的石块沿沟谷流动。
o(二)地下水的搬运作用除溶洞水有较强的机械搬运外,地下水的搬运主要是以化学方式进行,包括真溶液及胶体溶液两种形式。
搬运物以重碳酸盐为主,有时氧化物、硫酸盐、氢氧化物、二氧化硅、磷酸盐、氧化锰以及氧化铁等也很重要。
地下水搬运的成分和数量,取决于渗流区岩石性质和风化程度。
地下水的搬运能力,与水温、压力、运移速度、PH值及CO2含量有关。
一般说来,温度高、压力大、流速快、CO2和酸类物质含量高时,其搬运能力强;反之,则较弱。
o(三)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的搬运颇具特色:①它具固体搬运即载移搬运能力;②冻结在冰体内的岩石碎块不能自由移动,彼此间很少摩擦与撞击,只是岩块与岩壁间有摩擦;③冰川具有较大的压力,往往形成“丁“字擦痕。
冰川将刨蚀的产物以及堕落冰面的风化物一并冻结于冰体之中,像传送带一样将它带到冰川的前端,为冰川的搬运作用。
冰川的搬运物都是碎屑物,在冰川中呈固着状态。
除因冰体不同部分运动速度有所差异,某些粗大碎屑物相互之间可以局部发生摩擦,以及位于冰川底部和边部的碎屑物可以和冰床基岩发生摩擦以外,绝大多数搬运物在冰体内不能自由转动和位移,不能相互作用,因而在搬运过程中难以受到改造。
这是冰川搬运和流水搬运的重要区别。
其次,由于冰川是固体介质,尽管其流速很慢,但其搬运能力很强,它可以将直径达数十米的巨大石块搬运很长的距离。
大陆冰川以冰山的形式伸入高纬度地带的海洋中,将大量粗大的碎屑物带入海洋中沉积,能造成异常的海底沉积物分布。
这是冰川搬运和流水搬运的又一重要区别。
冰川的搬运物质通称为冰碛物(ice-moraine)。
搬运物按其在冰体中所处的部位,可分为不同类型:位于冰川表面者称为表碛(surface moraine);陷入冰体内部者称为内碛(internal moraine);位于底部者称为底碛(ground moraine);分布在冰川两侧者称为侧碛(lateral moraine)。
两条冰川汇合后,相邻的两条侧碛在汇合点以下并合成一条,成为位于冰川中间的中碛(medial moraine)。
o(四)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搬运以悬移、跃移和推移三种方式进行(图6—2)。
1.悬移(suspension transport)在紊流及涡流的上举力作用下,细而轻的砂粒悬浮于气流而向前进,简称悬移。
当风速达5m/s时,就能使粒径小于0.2mm的砂粒悬移。
而粒度小于0.05mm的粉砂粒其沉降速度很低(图6-2)。
一旦进入悬浮状态就不易降落而长期随风飘扬。
2.跃移砂粒在气流中以跳跃方式前进,简称跃移。
跃移物往往是粒径0.2—0.5mm的砂。
风力跃移的机理与流水不同。
水的密度比空气大800倍,在粘滞性很弱的空气中,粗砂级颗粒的跳跃通常是由飞跃的颗粒降落时碰撞地面而产生的弹力所引起的,其初始能量来源于与其它砂粒的撞击,这是风力搬运特有的现象。
当风速达到某一临界速度时,砂粒开始以滚动或滑动方式移动,移动的砂粒相互撞击,两个碰撞颗粒或其中之一粒在冲击力与弹力的作用下跃入空气中,并在重力作用下以与地面成10°—16°交角的平缓轨道下落。
如果地面岩石硬,则砂粒撞击地面后会跳回空中,继续向前移动;如果地面是松散的砂,则降落下来的砂粒就撞击地面的砂粒使之跃起,并以抛物线形式向前移动。
通过这种形式,一个个跳跃着的砂粒带动着整个地表的沉积物向前移动。
3.推移(traction transport)当风速较小或者地面砂粒较大(粒径大于0.5mm)时,砂粒不能跳到空中,而是沿着地面滚动或滑动,简称推移。
其动能来自于其它跳跃砂粒的撞击。
跳跃砂粒的撞击所产生的动能很大,能够使地面上较其本身直径大6倍或较其本身重量大200倍的砂粒向前移动。
在风速减小时,它们时行时止,每次只能移动几毫米。
随着风速增大,不但移动巨砾增大,而且移动的砂粒增多,甚至整个地面的砂粒都向前移动。
在上述三种搬运方式中以跃移为主,其搬运量约为总搬运量的70% —80%;推移量次之,约占20%;悬移量最少,一般不超过10%。
占搬运量90%的跃移和推移的物质主要是0.2—2mm的砂,它们主要富集在离地面高度30cm以下,尤其是在10cm以下,紧贴着地面运行,其搬运距离较近;悬移的物质主要是小于0.2mm的碎屑,其搬运距离较远,而且颗粒愈细搬运愈远。
如我国西北的尘土搬运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蒙古中部的尘土吹送到西北的黄土高原,美国西部的细微尘土搬运极远,而砾石等粗大颗粒残留原地,这是风力搬运的重要特征。
如我国风成黄土的颗粒,其粒度自西北向东南有由粗变细的总趋势。
此外,随着风速多变,风的搬运能力,即风运物粒度大小也会改变。
但是就一定地区和一定时期而言,总存在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风速。
o(五)海洋(及湖泊)的搬运作用在海洋中,波浪、潮汐、洋流、浊流是主要的搬运营力。
1.波浪的搬运作用波浪的作用能引起近岸带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
当激浪进击海岸时,形成向陆地前进的水流,称为进流(ingression current)。
如波浪前进方向与海岸垂直,进流就将水下的砂、砾向岸上搬运。
随着进流能量的耗散,部分砂砾留在岸上,部分砂砾随退回外海方向的水流—回流(reflux)又搬回水下。
在进流与回流的往返作用下,砂、砾被磨圆而且得到分选。
2.潮汐的搬运作用海平面发生周期性升降的现象称为潮汐(tide)。
海水(含地球上的一切物体)恒受月地引力及月地系统围绕其质量中心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共同作用(日地引力较弱,也有影响)。
在地球的向月端引力大于离心力,合力指向月球,海水鼓起,发生涨潮(rising tide);在地球的背月端因离心力大于引力,合力背向月球,海水也鼓起,也发生涨潮。
与此同时,在距离向月点90°的地面上,海水面相应降低,发生落潮(falling tide)。
月球绕地球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51分,故同一地点每隔12小时25分就有一次涨潮,在两次涨潮之间即发生落潮。
此外,因地月系统绕太阳运行,当出现新月和满月(农历初一和十五)之后1—2天,月地日三者位于同一线上,太阳的引力与月球的引力叠加,形成大潮(spring t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