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贸地理作业

经贸地理作业

经贸地理作业
经贸地理作业

中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摘要】文章在中俄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中,采用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优势指数及国际市场占有率。结果表明:中国和俄罗斯在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业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在新兴服务贸易中,中国和俄罗斯的服务都是比较薄弱的。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一中国和俄罗斯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随着服务业逐步开放和GDP不断增长,中国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

1.服务贸易的总体状况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及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全球金融危机也使中国服务贸易面临严峻挑战。2009年之前,中国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增长较快,服务进出口总额由1982年的45. 36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3 044. 5亿美元;服务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由1982年的20. 24亿美元和25. 12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1 580亿美元和1 464. 5亿美元;服务进口额和出口额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40位和第28位均升至2008年的第5位。

由于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进出口额出现“双降”的局面:服务进出口总额为1 257. 4亿美元,同比下降14. 4%。其中:出口额为545亿美元,同比下降24. 1%;进口额为712. 4亿美元,同比下降5%。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服务贸易正面临严峻挑战。

2.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

中国服务贸易产业发展不平衡,服务进出口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产业。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等传统服务产业在中国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而建筑、金融、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及特许权使用等项目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比重相对较小。

其中,排名前两位的旅游和运输服务进口额和出口额为393. 4亿美元和304.1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31.3%和24.2%。

也就是说,这两大传统服务产业进出口额占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的55. 5%;而现代服务产业,包括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及特许权使用等项目占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却很小

3.服务进出口的市场分布

中国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不均衡,服务进出口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08年,中国服务进出口主要集中于中国香港、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服务进出口额达2 082. 5

亿美元,占当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的68. 4%。其中,中国香港、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为中国前五大服务出口市场;中国香港、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为中国前五大服务进口来源地。

更具体地说,名列运输服务出口第一位和第二位的中国香港和美国分别占中国运输服务市场约1/3和20%的份额;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等占中国旅游服务出口市场近60%的份额;美国和东盟占中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总额的一半。

(二)俄罗斯服务贸易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俄罗斯服务贸易也有了较快发展。但从服务贸易总体趋势、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和服务贸易地区分布来看,俄罗斯服务贸易具有如下3个特点: 1伴随着服务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增长速度的逐年加快,服务贸易逆差也呈逐

年增长趋势。有数据表明:俄罗斯服务进出口总额从2004年的559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985亿美元(出口额由206亿美元增至393亿美元,进口额由333亿美元增至592美元),服务贸易逆差由2004年的127亿美元扩大到2007年的198亿美元。

2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贸易仍是俄罗斯服务贸易的重头戏

在俄罗斯服务贸易产业结构中,运输、旅游、建筑和其他商业服务等四大服务产业占绝对地位,几乎占俄罗斯服务出口的90%和服务进口的85%左右。2006年,俄罗斯服务出口总额为309. 27亿美元,其中运输、旅游、其他商业和建筑业服务出口额占俄罗斯服务出口总额的89. 8%。3.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服务贸易趋向非独联体国家。

3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服务贸易趋向非独联体国家。

俄罗斯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非独联体国家,美国、德国、英国、瑞士、土耳其、塞浦路斯和芬兰等国家是俄罗斯服务贸易的主要伙伴。

二中国与俄罗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

(一)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比较分析

这一指标是一个相对值,可以有效剔除国家出口总量以及世界出口总量的波动对可比性的影响,因此,可以比较准确地衡量一国在当期该产业或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水平的相对位置以及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这个指标可以从宏观层面,即服务贸易总体上做出定量评价。中俄服务贸易各行业RCA指数可得:中国的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行业的竞争力比较弱。俄罗斯的保险,金融,计算机行业的竞争力比较弱。中国的旅游业要比俄罗斯要好的多,而在其他方面俄罗斯比中国更具竞争力。

(二)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比较分析

在使用市场占有率指标时应该注意,在有些情况下,它反映了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自然发展趋势是逐渐退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进入资本密集型产品领域,还有些情况下是一国消费结构变化所引起的。中国和俄罗斯服务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都很低,在国际市场上整体竞争力都较弱;俄罗斯在世界服务贸易市场所占的份额非常小,出口所占比重较低,自2006年起,俄罗斯服务贸易的进口和出口在世界市场中所占的份额都在逐年缓慢增加。中国服务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表现为一种稳步提高的趋势,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服务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变化不明显,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未有显著变化;中国服务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远高于俄罗斯

(三)服务贸易净出口及出口规模比较

服务净出口是服务出口总额与服务进口总额之差,反映一国或地区从世界服务贸易中取得的净收入。在通常情况下,净出口为正数,则表示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净出口为负数,则表示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须结合同期的服务出口规模及其增长来加以分析。服务出口规模及其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及趋势变化。

从服务出口规模及增长来看,中国和俄罗斯的服务出口规模都呈上升趋势,分别由2004年的621亿美元和206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1 216亿美元和393亿美元,但中国服务出口规模几乎是同期俄罗斯服务出口的3倍;中国和俄罗斯的服务出口增长也呈上升趋势,并大大高于同期世界服务出口增长水平。以上分析表明:中国和俄罗斯服务贸易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国际市场上都不具备整体竞争优势;中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优势要大于俄罗斯。

三结论及启示

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总体上看,中国和俄罗斯服务贸易均有较快的增长,但服务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不高,参与世界服务贸易的程度较低,都处于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发展状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相应的竞争优势。

第二,中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要强于俄罗斯。

第三,中国和俄罗斯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产业,其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均衡。

第四,除了运输服务业具有略微的竞争优势以外,俄罗斯其他产业服务贸易竞争力均低于中国。

第五,中国和俄罗斯服务贸易不管是从整体上看,还是从具体产业看,都缺乏竞争优势,与服务贸易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要改变中俄两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低下状况,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创新国内服务业管理体制,消除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把加快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作为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

其次,不断开放国内服务市场,提高服务贸易开放度,积极参与世界服务贸易的竞争;

再次,有效改善服务贸易产业和地区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加快传统服务贸易向现代服务贸易的转变,促进服务贸易产业和地区结构的均衡发展。

只有这样,中国和俄罗斯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得以提升。

主要参考书目:

1.潘广云、车玉娟:《俄罗斯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国际竞争力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年第1期。

2.郑吉昌、周蕾:《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评价》,《经济问题》2005年第11期。

3.郑吉昌、夏晴:《服务业、服务贸易与区域竞争力》,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知识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走近洣水河关注水环境 一、主题的确定 1、主题的来源 偶尔看到一片学生的作文: 我是一名从小在攸县洣水河边成长的男孩,我的家就在株洲市攸县大和村靠近洣水河边,所以一直以来对家乡的那片热土,那片山水有一种难言的情感。记得从小的时候洣水河段有着美丽的沙滩,有着秀丽自然的容貌,而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沙滩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原本的模样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沙石淘尽后的残留,工业、农业废水,河流里漂浮的鱼。 我读后,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所以让他在班上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同学们听。同学们对此非常惊奇,也很感兴趣,都想针对这种现象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并把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为——走近洣水河,关注水环境。 2、设计理念 洣水河是湘江三大支流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先祖的安息之地炎帝陵,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摇蓝,所以洣水河有"历史长河"、"红河"的美称。洣水河发源于罗霄山脉西麓的炎陵县枝山。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源炎陵,绕茶陵,穿攸县,于衡东新塘镇洣水河口流入湘江。对于洣水河,无论从其情感方面还是历史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方面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然后如今环境的破坏已经使得洣水河满目疮痍。因此需要呼吁人们更加重视和关注那条曾经养育我们的清澈如眸的河流。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当前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2.了解水污染对生活造成的危害。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 2.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三)情感目标

国际贸易地理总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国际贸易地理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奴隶制社会西方的贸易中心首先是腓尼基、迦太基然后是古罗马和古希腊,在东方则是殷商王朝。 2封建社会的贸易中心,在南欧是意大利诸城市,北欧是汉萨同盟诸城市,在东方贝卩是长安。 3.西方人的四次地理大发现包括迪亚士的好望角探险之旅,达伽马的印度之 行(新航路发现),哥伦布的新大陆的发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4?自然地理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和水文等。 5.人文地理包括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 6.经济地理包括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资源状况。(以上在总论里面) 7.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8.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亚洲南部。 9.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是白种人。(以上在P9) 10.发展中国家包括石油输出国、新型工业化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三种类型。(P11) 11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12世界上主要的多边国际关系包括南北关系、南南关系和东西关系。(这个 不确定) 13世界贸易中心分布主要在欧洲和美国。 14世界商品交易所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

15世界市场的主要形式包括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16资本市场的表现形式包括外汇和黄金市场、证券市场17海上运输占国际贸易运输量的80%,其特点是运量大、运价低、易受天气影响和速度慢,适合于大运量的运输。 18铁路大陆桥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陆桥、新欧亚大陆桥、北美大陆桥、南美南咅E 大陆桥和非洲南部大陆桥。 19.日本吞吐量1亿以上的港口有神户、千叶和横滨。 20国际三大航空线是西欧-北美的北大西洋航线、西欧-中东-远东航空线和远东-北美的北太平洋航线。 21. 中国亿吨大港上海、宁波、广州、天津、深圳、青岛、秦皇岛、大连、南京、苏州、日照和南通。 22.2009年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排名新加坡、上海、香港、深圳、釜山、迪拜、广州、舟山、鹿特丹、青岛 23.按照产业结构和人均收入水平来划分,东亚和东南亚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行列的有日本、韩国、新加坡。 24亚洲地区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有日本、韩国和土耳其。 25.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亚洲地区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经济发达国家和地 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余发展中国家。(不确定的) 25亚洲分为五个地理区,即东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和南亚。 26^韩国的两个最大港口是釜山和仁川。 27韩国工业的主要产业包括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电子产业、造船工业、 (P58)石油化学和能源、纺织服装工业。 28韩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有电子产品、船舶、汽车、钢铁、化学 制品、服装和鞋类等。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绘制学校平面图”教学案例 设计人:刘振兴 一、案例背景: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即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初一、初二,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还不甚了解,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应定位

在:(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为此,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我尝试设计《绘制学校平面图》的活动。 二、案例描述: 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河流中学鸟瞰图》和《河流中学平面图》(见附录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讨论如何绘制学校平面图。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⒈确定绘图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学校平面图的范围以校园为主,可适当兼顾学校附近的道路及周边的主要建筑物;图幅大小可定为16开纸等。 ⒉用什么工具:指南针(罗盘)、卷尺等 ⒊一幅完整的平面图应绘制的内容: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 ⒋确定工作计划: (一)明确分工:分小组进行实地丈量并记录实物名称、方位和距离。

世界经贸地理国家解析——芬兰

世 界 经 济 贸 易 地 理 —— 芬 兰 应用国贸BCU09-2 3090827236 陈琪

芬兰 芬兰共和国(芬兰语:Suomi,瑞典语:Finland)是北欧国家,陆地上与瑞典、挪威和俄罗斯接壤,西南面被波罗的海环绕,东南部为芬兰湾,西面则为波的尼亚湾。芬兰亦是世界高度发达国家,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 芬兰总面积共338,000 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七大国。南北最长距离达1,157 公里,东西最宽为542 公里。 芬兰被誉为“千岛之国”与“千湖之国”,精确来说全国共有187,888个湖泊(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和179,584个岛屿。芬兰地势平坦,拉普兰北部地区位于芬兰、挪威边界的哈尔蒂亚峰(Haltitunturi)海拔1,328米,为芬兰最高点。芬兰最长的河流是凯米河(Kemijoki),长512 公里。除了湖泊之外,全国为大片森林覆盖,占国土面积的69%。可耕种面积较少,仅占8%。岛屿大多在西南部以及芬兰半岛南岸地区,著名的有奥兰群岛。水力资源丰富。有铜、锌、金、铬、钴、钛、钒等矿藏。 芬兰全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海洋性气候。因为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芬兰的气候与其它相同纬度的地区相比较(如西伯利亚、格陵兰)要温和许多。例如在七月,芬兰南部气温跟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地方相似,又因为天气干燥,即使冬季的温度较低,给人的感觉也并不会太冷。芬兰的夏季是六、七、八3个月。在特别温暖日子,温度可达25-30摄氏度之间,全夏季的平均温度是18℃。夏天的湖水温度十分暖和,南部的水温平均在18℃至20℃之间,北部的则约16℃至18℃。 芬兰地处北温带,冬天寒冷,有时严寒,夏天则比较温暖。芬兰地处北纬60 度到70 度之间,有四分之一的地方处在北极圈内,最北的地区夏天有73天太阳不落于地平线下,冬天则有51天不出太阳。 芬兰拥有世界上纬度第二高的首都赫尔辛基,仅次于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 参考文献:国家概况-人口地理-地理概况. 芬兰国家旅游局. 2006-08-04 1.自然资源 芬兰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6.7%。森林覆盖率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丰富的森林资源使芬兰拥有“绿色金库”的美称。矿产资源中铜

国际贸易地理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运往西非,租用了外国商船,沥青包装则采用5层牛皮纸袋。当商船沿印度洋穿过亚丁湾、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后,沥青逐渐融化。红海位于干燥炎热的亚热带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周围是干旱的荒漠,没有大河流入,主要靠从曼德海峡流经印度洋的海水补给,因此,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很高,表层海水的最高温度可达32℃ ,含盐度一般都在4%以上,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内海之一。由于红海气温高,沥青开始融化,并透过纸袋粘在货仓地板上。该商船顺序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大西洋后,沿途气温有所下降,使粘在货仓地板上的沥青又凝固起来。结果到目的港后,卸货十分困难,清理打扫船舱更困难,最后结算,卖沥青赚来的外汇用于洗舱费还不够。 问题:为什么我国公司会得不偿失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将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如果由你来运输沥青到西非,你将如何安排 要点解答: 显然,我国公司在安排此单运输时,忽略了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以及对贸易运输和商品质量的影响。所以损失是必然的。 气候变化会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例如,商品输往冬季气候寒冷的国家或地区,储存、包装、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冻;而易腐烂、霉变的商品在输往气温高、降水多的国家时,则要注意防腐、防霉和防雨。 其实,此单运输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要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商品质量特性及包装、运输工具。考虑的沥青的质量特性,如果是在冬季运输,自然不会有问题;如果是在夏季运输,从我国通过传统海运运

往西非,那么就要首先设计好包装,最好使用桶装,而不应是纸袋包装;如果包装无法改变,就要选择好路线与运输工具,最好通过陆运运往西欧或南欧,再转海运运往西非。 第六章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我国加入WTO后,粮食生产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同时在立足粮食自给的基础上,也多了一种通过贸易方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备选政策方案。那么,国际市场对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的空间有多大,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量大致上是2亿吨或者更少些,这个数量基本上只是为了满足具有购买力的那些粮食进口国的有效需求,而不是为了解决世界的缺粮或饥饿问题。因为农场主明白:世界市场上粮价不景气的时候,多生产粮食是不合算的。换言之,现有粮食可以保障粮食安全。但是,这并不等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有一个供给充裕的国际市场条件,因为世界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贸易优势的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粮食严重不足的矛盾及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多等方面。 世界粮食供应依靠少数发达国家是粮食安全的“巨大隐忧”。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其作为世界粮食主要供给的地位。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粮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过大的比重,会由于这些国家粮食生产、储备状况及有关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世界粮食安全。70年代初的世界性粮食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世界粮食储备量下降到了不安全的边缘;由于美国粮食受灾减产,使本已脆弱的粮食市场急剧恶化,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 问题:我国应如何改革和完善现存的贸易政策、贸易方式及策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初中地理实践活动的案例

初中地理实践活动的案例 观察我身边的月亮 一、本年度综合实践课活动目标 1 .探究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性规律,深刻理解月相产生的机理; 2 .培养通过观察法研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的地理研究方法; 3.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初步的实验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4 .培养同学养成坚持不懈观察的毅力,热爱科学、寻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5.通过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帮助同学们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6.热心参与研讨,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月相的变化。 2.通过描绘月相的形态,得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3.分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 地理词汇:月相、上弦月、下弦月、满月、新月。 (三) 活动工具与资料: 1.工具:绘图纸、记录本、铅笔。 2.资料:课本、书、报刊等。 (四) 活动过程: 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教师在活动前再次向学生讲清楚月相的的基本知识,如月相的概念、月相的成因、月相变化的规律,利用月相计量时间、确定地理方位等,指导学生根据有关图表完成表一: 同时将各个不同时期的月相图片(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再次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将每个教学班级分成十个小组,成立“月相观测”小组,并推荐一名学生为组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表二、表三进行观测。再次教师要求学生在观测的同时完成下列任务: ①每个小组在观测的时间里准确的绘出月相在空中某位的简图并附上月相的名称。

②每个小组说明在观测时间里看到月相不同的原因(重点说明日、月、地三者位置关系。) ③第1-5小组把傍晚时观测到的月相放到一起组成一幅在农历上半月傍晚时,月相随每天而变化的动态图;第5-8小组把观测到的月相粘贴在一起,组成一幅在农历下半月日出前月相随每天而变化的动态图。 ④第9小组把观测到的月相粘贴在一起,组成一幅下弦月不同时间月相位置的变化图; 第10小组把观测到的月相图粘贴在一起组成一幅上弦月不同时间月相位置的变化图。 表一

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必背经纬度

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必背城市经纬度 各个地区的经纬度经纬度仅仅是帮助确定地区、判断地区区位特点的工具。掌握下列城市经纬度不是仅仅背经纬度,要做的有: 1、在地图上找到各个城市 2、描述该城市的区位特点(自然、社会) 3、该城市所在地区的区位特点(地形区、行政区划) 4、了解该城市周边的城市及其特点 城市名经度纬度 北京直辖市E116° N40° 上海直辖市E121° N31° 天津直辖市E117° N39° 重庆直辖市E106° N29° 东北:哈尔滨 E127° N46° 内蒙古:呼和浩特E112° N41° 黄土高原:兰州 E104° N36° 华北平原:郑州 E114° N35° 宁夏平原:银川 E106° N38° 天山旁边:乌鲁木齐 E 88° N44° 四川盆地:成都 E104° N31° 云贵高原:贵阳 E107° N27° 珠江三角洲:广州 E113° N23° 青藏高原:拉萨 E 91° N30° 渭河平原:西安E109°N34° 长江中下游:武汉E114° N31° 闽浙丘陵:厦门 E118°N24° 广西:桂林 E110°N25°

◎欧洲各地经纬度简表 国家城市经度纬度时区 德国柏林东经13 北纬52 东一区 英国伦敦东经0 北纬51 中时区 法国巴黎东经2 北纬49 东一区 意大利罗马东经12 北纬42 东一区 ◎美加各地经纬度简表 国家城市西经度纬度中时区 加拿大多伦多西经79 北纬44 西五区 加拿大温哥华西经123 北纬49 西八区 美国纽约西经74 北纬40 西五区 美国华盛顿西经 77 北纬38 西五区 美国匹兹堡西经80 北纬40 西五区 美国底特律西经83 北纬42 西六区 美国芝加哥西经88 北纬42 西六区 美国旧金山西经 123 北纬38 西八区 ◎中南美各地经纬度简表 墨西哥墨西哥城西经 99 北纬19 西六区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西经 58 南纬35 西四区 巴西巴西利亚西经 48 南纬16 西三区 巴西里约热内卢西经 43 南纬23 西三区 巴西圣保罗西经 47 南纬24 西三区 ◎非洲各地经纬度简表 国家城市经度纬度时区埃及开罗东经31 北纬30 东二区 南非开普敦东经18 南纬36 东二区 ◎南半球经纬度简表 国家地名经度纬度时区澳大利亚堪培拉东经 149 南纬35 东十区 澳大利亚墨尔本东经 144 南纬38 东十区 ◎俄欧各地经纬度简表 国家城市经度纬度时区俄罗斯莫斯科东经38 北纬56 东三区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东经 33 北纬69 东三区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绘制学校平面图”教学案例 设计人:刘振兴 一、案例背景: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即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初一、初二,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还不甚了解,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

活动方案应定位在:(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为此,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我尝试设计《绘制学校平面图》的活动。 二、案例描述: 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河流中学鸟瞰图》和《河流中学平面图》(见附录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讨论如何绘制学校平面图。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⒈确定绘图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学校平面图的范围以校园为主,可适当兼顾学校附近的道路及周边的主要建筑物;图幅大小可定为16开纸等。 ⒉用什么工具:指南针(罗盘)、卷尺等 ⒊一幅完整的平面图应绘制的内容: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 ⒋确定工作计划:

国际贸易地理 复习重点

1、地理大发现和国际贸易的形成:新航路的发现(1487 迪亚士好望角;1497 达伽马 新航路) @新大路的发现(1492 哥伦布) @ 环境航行成功(麦哲伦 1519) 2、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1扩大了世界市场2 促进了西欧各资本主义的 原始积累过程,促进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3 世界贸易航线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由地中海移向大西洋) 3、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是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任何国家 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地理环境下进行的。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有 关的自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2、人文地理环境 指由与世界结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文实务和条件在空间上的组合结构,包括人口与劳动力,民族宗教信仰,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国际政治与军事,国际经济与 联系等。 4、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6大洲,人口分布不均,其中亚洲人口最多。世界 人口最密集的地带:(1)亚洲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2)欧洲人口密集区,(3)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 5、世界上的种族与民族可分为:1、黄色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 及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居民2、黑种人也称尼格罗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白种人也称欧罗巴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亚洲西亚洲南部 4、棕色人种分 布在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克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群岛上 6、世界的国家类型(按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超级大国经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就其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最不发达国家 7、南美经济的特点: @南美关联的相互依赖更加密切 @发展中国家债务依然沉重 @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义愈演愈烈 @ 南美差距缩小多极化格局更趋清晰 8、南北联系主要表现在 1 南方国家群体组合出现大调整,引起北方国家群体利益分歧2一些南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向北方国家靠拢并与之联合争取政治经济利益,与另一些南方国家产生利益冲突。 3 一些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信任危机使之凝聚力削弱,影响力下降。 4 大多数南方国家和 北方国家共同构成主张世界和平,维护地区稳定促进互利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坚力量 9、南南关联的含义: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发展中国家为摆脱发达国家在经济、 贸易等方面的控制与掠夺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关联方向 10. 世界性经济组织(经济支柱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联合国贸易和 发展会议UNCTAD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 4)世界贸易组织WTO …………….

(完整版)国际贸易地理习题带答案

实用国际贸易地理复习 一、填空题 1、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介于(国际贸易)与(地理)之间的边缘学科。 2、地理环境包括(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地理环境。 3、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扩大)的结果、 5、2007年中国大陆主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俄罗斯。 6、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世界各国中人口超过1亿的有10个国家,它们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8、世界主要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9、解决国际商事的法律主要有(英法美系)和(大陆法系),(英法美系)以判例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 10、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产能力越大,消费能力越强。可以从(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程度)四个方面划分国家类型。 11、四大文明古国指(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和(中国)。 1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 13、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4、国际经贸组织按照成员国范围分为(全球性经贸组织)、(大西洋沿岸经贸组织)。 15、(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16、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其储量分布及其不平衡,且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和(欧亚大陆)、(亚洲太平洋地区)、(北美洲)的煤炭储量较为集中,非洲、中南美洲、中东的储量很少。 17、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玉米带),生产了时间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到罗马尼亚。 18、大米的出口国集中地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美国、印度、乌拉圭、阿根廷、中国、巴基斯坦等国;进口国相对比较分散。(泰国)是世界著名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大米出口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出口额约占世界市场稻米交易额的三分之一,其香米闻名于世。 19、俄罗斯、巴西、加拿大三国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进60%,主要出口国有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智力、俄罗斯、利比里亚、秘鲁等。(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3,其次是西欧和美国。 20、美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亚太地区)电子信息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印度等,它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和最大的出口市场。(西欧地区)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和第二大出口市场。 21、服务贸易通常被分为(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三大类别。

地理实践活动报告

地理实践活动报告 地理研究报告篇一:乡土地理调查报告——乡土地理调查报告 学校:杏坛中学 班级:初二班 指导老师:廖淑清老师 组长:苏志聪 成员:苏佳乐,苏志聪,何冠卓,胡海刚,曾志成,粱俊贤, 陈志康,黄智鹏,粱兆基 一、调查目的 更好地了解家乡经济情况,希望能用在学校里学的知识为未来家乡的建设出一分力.希望能通过这次调查能有更多的人更好的认识这真实的杏坛.希望人民以后能实施一些更好的措施来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给我们. 二、调查方式 实地调查上网查资料 三、成员分工: 前线工作者:苏佳乐,苏志聪,何冠卓,胡海刚,曾志成,幕后工作者:粱俊贤,陈志康,黄智鹏,粱兆基 四、调查时间安排 五、调查报告

、杏坛的概况 杏坛镇位于顺德区西南,西江之滨,距广州区约50公里,香港80海里,澳门108公里。境内为冲积平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 达,水陆交通非常顺畅,杏坛镇距顺德港客运码头15公里,距货运码头17公里,客货运码头分别有快速喷射式客轮和集装箱货船直达香港。邻近杏坛-7公里的勒流海关办事处为集装箱进出口业务提供方便。镇区内公路四通八达,顺番公路横贯东西,百安公路纵穿南北,直通澳门、香港、佛山、广州等地。新涌大桥、百丈大桥和七滘大桥的相继开通,使杏坛一改“孤岛”的历史,由古老的水乡变成水陆交通畅旺是广东省的工业卫星镇之一。 杏坛镇向来重视经济发展,坚持以工业立区,科技兴镇的宗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塑料包装、纺织制衣、五金家电、饲料及食品加工等五大区域性支柱产业,初步显示出产业聚集效应的优势,其中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有德冠包装公司、康宝电器、威和电器、东方罐头、昌宝电缆、金丰漂染、粤星饲料、恒业化工、华丽宝公司和盈通公司等企业,在我区乃至全国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杏坛近年经济发展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杏坛镇委、镇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认真

芬兰经贸地理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国际经贸地理论文 芬兰的经贸地理 姓名:赵坤 班级:会计09 学号:01309936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经济系国际经贸地理的论文 一、芬兰国家简介 国名:芬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inland,Suomen Tasavalta)。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8∶11。旗地为白色。稍偏左侧的十字形蓝色宽条将旗面分为四个白色长方形。芬兰以“千湖之国”著称,西南临波罗的海,旗上的蓝色象征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说象征蓝天。芬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领土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征白雪覆盖着的国土。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兰历史上与北欧其他国家的密切关系。该国旗是1860年前后根据芬兰诗人托查里斯·托佩利乌斯的建议制作的。 国徽:为红色盾徽。盾面上为一只头戴王冠的金色狮子,前爪握着一把剑,后爪踩着一把弯刀。九朵白色的玫瑰花点缀在狮子周围。狮子象征芬兰人民的勇敢和力量,九朵玫瑰花代表芬兰历史上的九个省。 国歌:《祖国》 面积:33.8145万平方公里。 人口:520.6万人(2002年底)。芬兰族占92.1%,瑞典族占5.6%,还有少量萨米人(曾称为拉普人)。芬兰语和瑞典语均为官方语言。86.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1.1%信奉东正教。 首都:赫尔辛基(Helsinki),人口56万人(2002年)。夏季平均气温16℃,冬季平均气温-5℃。 国家元首:总统塔里娅?哈洛宁(Tarja Halonen,女,社民党人),2000年3月1日就任。 重要节日:独立纪念日(12月6日) 简况: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海岸线长110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冬季-14℃-3℃,夏季13℃-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 约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兰人的祖先从南方和东南方迁居至此。12世纪后半叶开始隶属于瑞典,14世纪中叶正式成为其一部分。1809年俄瑞战争后成为俄国的大公国。1917年12月6日独立,1919年成立共和国。1939-1940年芬苏战争(芬称“冬战”)之后,芬被迫同苏联签订向苏割让领土的芬苏和约。1941-1944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芬

荷兰经贸地理概

荷兰经贸地理概

————————————————————————————————作者:————————————————————————————————日期:

荷兰经贸地理概要 一、地理环境 (一)自然地理环境 1、位置与行政区划。荷兰位于欧洲的荷兰本土与美洲加勒比海 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属圣马丁4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共同组成“荷兰王国”而实质上荷兰是荷兰王国内其中两个地区(Holland,今南荷兰省、北荷兰省),所以古代中国就称之为“荷兰”,荷兰有“风车之国”、“牧场之国”、“郁金香王国”的美誉。 全国划分为12个省,省下设489个市镇(2003年)。各省名称如下:格罗宁根、弗里斯兰、德伦特、欧弗艾塞尔、格尔德兰、乌特勒支、北荷兰、南荷兰、西兰、北布拉邦、林堡。另有荷属阿鲁巴和安的列斯两个海外领土。 2、地形、气候与资源。荷兰国土总面积为41526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海岸线长1075公里。全境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面,沿海有1,800多公里长的海坝和岸堤。十三世纪以来共围垦约7,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全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莱茵河、马斯河。西北濒海处有艾瑟尔湖。 低平是荷兰地形最突出的特点。除南部和东部有一些丘陵外,绝大部分地势都很低。南部由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的三角洲连接而成。“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而得名,部分地区甚至是由围海造地形成的,比如弗莱沃兰省的大部分地区。这些低地都修建了海堤来保护。 荷兰的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月平均气温:1月2~3℃;7月18~19℃。由于地低土潮,荷兰人接受了法国高卢人发明的木鞋,并在几百年的历史中赋予其典型的荷兰特色。年降水量650~700毫米。有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蕴藏。 (二)人文地理环境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方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方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方案 【地理实践的目的及意义】 1.目的:(1)理论联系实际,让课堂从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到现实之中去实践,从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进一步认识自然、社会,体现地理科学的奥秘;(2)体现乡土地理教育的价值观;(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4)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2.意义: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以丰富的自然、社会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接获得经验的一项生活体验性活动。在地理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感受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之一。 【实践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次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在校外指导学生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鉴定;识别城市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现状;调查荒废土地的演化历史,探寻其荒废的原因;了解社会对荒废土地的认知态度和期望;目前政府对荒废土地的管理、长远规划等。此外,学会判读地图,在地图上定点;绘制调查路线和简易的区域素描图;学会采访和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编写课外实践报告。 【实践时间与集合地点】 时间: 集合地点:江津二中校园 【实践人员】 指导教师: 活动学生: 【实践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考察活动路线、活动环境及安全因素估计,实地探测。

2.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做“地理实践活动方案”。 3.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4.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活动纪律教育。 5.实践活动小组划分。 二.走访调查阶段 本次综合实践内容为高中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涉及地图判读、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交通、经济、国家政策等诸多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地点一:德感滨江路 第一小组: (一)活动内容 1.观察、记录废弃土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面积、形状。 2.观察、记录废弃地目前利用状况。 3.观察、记录废弃地周边土地利用状况、交通状况。 (二)作业 1.记录并整理废弃地的利用现状; 2.亲手绘制废弃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3.采集和整理相关图片。 4. 结合自然地理要素总结该片土地废弃的原因 第二小组: (一)活动内容 1.走访当地居民,了解记录该片废弃土地利用状况、废弃时间、废弃原因; 2.了解记录当地居民对该废弃地的看法、期望或建议。(二)作业 1.记录整理废弃地利用过程及废弃原因。 地点二:德感街道镇政府 第三小组: (一)活动内容 1.走访政府相关部门,了解该片土地搁置、荒废的原因,土地管理状况及未来规划。

国际经贸地理实践教学大纲

《国际经贸地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本大纲主笔人:陈惠芳 一、课程所占的学时、学分,实践课所占学时、学分 总学时:54,总学分:3,实践时数:12,实践学分:1。 二、实训配套教材 《国际贸易地理》,李先维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实验教学性质、任务与目的 本实验课的内容通过课内实践来完成,辅助理解理论课程的业务知识,任务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地图演示,让学生掌握经贸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四、实验教学的基本理论 本课程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 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包括世界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因素 分布、特点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当前经济特点、对外 贸易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线和港口等。本 实践教学的内容也是建立在以上理论基础上的。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实验方式:案例分析,演示和分组讨论。 2、基本要求:通过地图演示及案例分析,了解主要经贸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文地理状况,熟练掌握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经贸发展特点和主要进出口商品结构。 六、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序号实验项目实验 学时 每组 人数 实验 类型 实验 要求 内容提要 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24综合 多媒 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和社会文 化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对国际贸易 发展的影响

七、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1、考核方式:考试。 2、评分办法:课堂表现和作业成绩计入平时分数,平时分数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 2 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 2 4 综合 多媒体 国际贸易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国际贸 易新格局区域集团化形成的原因和现状,目前国际贸易大宗产品的产销格局,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发展现状 世界经济性特区及在全球的分布 2 4 综合 多媒体世界经济性特区的含义和类型,区位特点及主要经济特区的地区分布,经 济型特区对各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我国经济特区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取得 的主要成绩。 世界原材料及贸易地理 2 4 综合 多媒体 世界石油和农矿原材料生产国的储、产、销地理分布特征。 世界主要国家的经贸地理 4 4 综合 多媒体 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亚洲四 小龙、非洲、美洲等国家的经贸地理情况、经贸特点及在世界经贸中的地位及影响。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1.世界人口增长的三个特点. 答:①世界人口增长速率加快②世界各地人口增长很不平衡③全球城市化速度惊人。(P8) 2.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包括哪11个国家?答:中国、印度、美国、印尼、 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俄罗斯、日本和墨西哥。 3.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的6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包括哪些?答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墨西哥、新加坡 4.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答: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的生产和贸易,做出积极的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预期经济相应的份额。P17 5.世界市场?答:世界市场是各国之间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场所。P21 6.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答:世界市场经历了从萌芽时起到迅速发展时期的两个阶段。 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包括18世纪60年代。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地理大发现以及殖民地贸易,为世界市场的建立准备了条件。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促进了市场的发展,这个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从英国的产业革命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供应世界市场需求的货物二、从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出现其他工业化国家。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世界市场的形成时期。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的资本主义,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把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连接起来,构成了世界各国市场及其在货物流通中产生的经济联系总体,世界市场终于形成。P21 7.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不包括p23第(七)条)。 答:一、世界市场国家结构变化显著。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三、世界市场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四、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五、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有所加强。六、跨国公司对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不断加强。七、世界市场的垄断与竞争更为激烈。P22-P23 8.什么是国际多式联运?答:一般以集装箱为媒介,把海上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内河运输等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构成一种连贯的过程,来完成国际间的运输。 9.什么是美国微型陆桥?是指国外货物装船运至美国西海岸港口,再铁路运用输至美国落基山以东八个州等内陆地区。 10.国际大洋航线与近洋航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航行通过一个或属各海区的航线称为近洋航线;贯通一个或数个大洋的航线称为国际大洋航线。、 11.中国年吞吐量超过1亿的港口有哪些?答:上海、宁波-舟山、广州、天津、深圳、青岛、秦皇岛、大连、南京、苏州、日照和南通。 12. 国际大洋航线有哪些?答:一、北大西洋航线二、北太平洋航线三、苏伊士运河航线四、巴拿马运河航线五、南非航线六、南美航线七、南太平洋航线八、加勒比海航线。 13.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地理、资源和人口分布有什么区别?答:朝鲜半岛北部为盖马高原,东海岸平直,多沙丘,少岛屿,少良港;南海岸与西海岸曲折,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国际贸易地理》是高职高专类院校英语营销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职业技能课程。在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本课程集国际贸易地理基础知识、港口航线、主要国家地理概况于一体,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国际贸易地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外经贸行业相关职业的职业资格、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生产和分布的特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的特点及商品结构与主要国家的风俗等的相关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夯实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商务英语; 2、在修课程:管理理论与实务; 3、后续课程:进口业务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业务综合实训。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应用、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本技能、突出应用”。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外贸跟单、外贸制单、外贸业务三个职业岗位进

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外经贸行业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为依据,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按照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以工作内容为主线与并列式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情景显现、仿真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项目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项目教学、主题讨论法、头脑风暴、搭档拼图等多种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法:主要应用在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创造适合的教学环境,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国家的业务员来模拟实际商务洽谈过程以便学习各国的风俗礼仪。可以利用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来完成情景模拟练习。 案例分析法:地理位置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主题讨论法:不定期的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学会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此过程中一定注意教师的身份,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通过主题讨论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搭档拼图法: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先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两人互相教授对方所学的内容。通过搭档拼图法,可以增强学生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并培养自学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国际海运的主要航线、港口和国际贸易中的主要货流等基础知识;具备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点、经济结构、主要工农业部门生产和分布的特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的特点、商品结构、人文风俗等的能力。调动提高学生学习外贸地理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一)知识目标 能够指出国际贸易货物的主要海运航线、空运航线和铁路线;

贸易地理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运往西非,租用了外国商船,沥青包装则采用5层牛皮纸袋。当商船沿印度洋穿过亚丁湾、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后,沥青逐渐融化。红海位于干燥炎热的亚热带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周围是干旱的荒漠,没有大河流入,主要靠从曼德海峡流经印度洋的海水补给,因此,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很高,表层海水的最高温度可达32℃,含盐度一般都在4%以上,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内海之一。由于红海气温高,沥青开始融化,并透过纸袋粘在货仓地板上。该商船顺序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大西洋后,沿途气温有所下降,使粘在货仓地板上的沥青又凝固起来。结果到目的港后,卸货十分困难,清理打扫船舱更困难,最后结算,卖沥青赚来的外汇用于洗舱费还不够。 问题:为什么我国公司会得不偿失?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将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如果由你来运输沥青到西非,你将如何安排? 显然,我国公司在安排此单运输时,忽略了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以及对贸易运输和商品质量的影响。所以损失是必然的。 气候变化会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例如,商品输往冬季气候寒冷的国家或地区,储存、包装、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冻;而易腐烂、霉变的商品在输往气温高、降水多的国家时,则要注意防腐、防霉和防雨。 其实,此单运输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要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商品质量特性及包装、运输工具。考虑的沥青的质量特性,如果是在冬季运输,自然不会有问题;如果是在夏季运输,从我国通过传统海运运往西非,那么就要首先设计好包装,最好使用桶装,而不应是纸袋包装;如果包装无法改变,就要选择好路线与运输工具,最好通过陆运运往西欧或南欧,再转海运运往西非。 第七章世界农产品贸易地理 我国加入WTO后,粮食生产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同时在立足粮食自给的基础上,也多了一种通过贸易方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备选政策方案。那么,国际市场对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的空间有多大,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量大致上是2亿吨或者更少些,这个数量基本上只是为了满足具有购买力的那些粮食进口国的有效需求,而不是为了解决世界的缺粮或饥饿问题。因为农场主明白:世界市场上粮价不景气的时候,多生产粮食是不合算的。换言之,现有粮食可以保障粮食安全。但是,这并不等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有一个供给充裕的国际市场条件,因为世界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贸易优势的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粮食严重不足的矛盾及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多等方面。 世界粮食供应依靠少数发达国家是粮食安全的“巨大隐忧”。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其作为世界粮食主要供给的地位。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粮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过大的比重,会由于这些国家粮食生产、储备状况及有关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世界粮食安全。70年代初的世界性粮食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世界粮食储备量下降到了不安全的边缘;由于美国粮食受灾减产,使本已脆弱的粮食市场急剧恶化,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 问题:我国应如何改革和完善现存的贸易政策、贸易方式及策略,充分利用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