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3章 旋转 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3章 旋转 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3章 旋转 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3章 旋转 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3章旋转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

1. 下列四个银行标志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 如图,将△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OA′B′,使点B恰好落在边A′B′上.已知AB=4 cm,OB=1 cm,∠B′=60°,那么A′B的长是()

A.4 cm B.3 cm

C.2 3 cm D.(4-3)cm

3. 由图中的三角形仅经过一次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变换,不能得到的图形是图中的()

4. 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DC上一点,把△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到△ABF的位置,若四边形AECF的面积为20,DE=2,则AE的长为()

A.4 B.2 5

C.6 D.2 6

5. 如图,两个半圆分别以P,O为圆心,它们成中心对称,点A1,P,B1,B2,O,A2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对称中心为()

A.A2P的中点B.A1B2的中点

C.A1O的中点D.PO的中点

6. 把△ABC各点的横坐标都乘-1,纵坐标都乘-1,符合上述要求的图是()

7. 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1B1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作△B2A2B1与△OA1B1关于点B1对称,再作△B2A3B3与△B2A2B1关于点B2对称……如此作下去,则△B2n A2n+1B2n+1(n是正整数)的顶点A2n+1的坐标是()

A.(4n-1,3) B.(2n-1,3)

C.(4n+1,3) D.(2n+1,3)

8. 如图,将△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α,得到△EBD,若点A恰好在ED的延长线上,则∠CAD的度数为()

A.90°-αB.αC.180°-αD.2α

9. 2020·河北模拟如图所示,A1(1,3),A2(3

2,

3

2),A3(2,3),A4(3,0).作

折线OA1A2A3A4关于点A4中心对称的图形,得折线A8A7A6A5A4,再作折线A8A7A6A5A4关于点A8中心对称的图形……以此类推,得到一个大的折线.现有一动点P从原点O出发,沿着折线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

间为t秒.当t=2020时,点P的坐标为()

A.(1010,3) B.(2020,

3 2)

C.(2016,0) D.(1010,

3 2)

10. 如图,在Rt△ABC中,∠ACB=90°,将△ABC绕顶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A′B′C,M是BC的中点,P是A′B′的中点,连接PM.若BC=2,∠A=30°,则线段PM的最大值是()

A.4 B.3 C.2 D.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

11.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格点△ABC绕某点顺时针旋转角α(0<α<180°)得到格点△A1B1C1,点A与点A1,点B与点B1,点C与点C1是对应点,则α=________°.

1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ABC的直角顶点C的坐标为(1,0),点A 在x轴正半轴上,且AC=2.将△ABC先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变化后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为________.

13. 如图,把Rt△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40°,得到Rt△AB′C′,点C′恰好落在边AB上,连接BB′,则∠BB′C′=________°.

14. 如图所示,在Rt△ABC中,∠B=90°,AB=2 5,BC= 5.将△ABC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C′,连接B′C,则B′C=________.

15. 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50°,得到△ADE,这时点B,C,D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则∠B的度数为________.

16. 如图,AB⊥y轴,将△ABO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B1O1的位置,使点B

的对应点B1落在直线y=-

3

3x上,再将△AB1O1绕点B1逆时针旋转到△A1B1O2

的位置,使点O1的对应点O2落在直线y=-

3

3x上,依次进行下去……若点B

的坐标是(0,1),则点O12的纵坐标为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

17. 如图,将一个钝角三角形ABC(其中∠ABC=120°)绕点B顺时针旋转得到△A1BC1,使得点C落在AB的延长线上的点C1处,连接AA1.

(1)写出旋转角的度数;

(2)求证:∠A1AC=∠C1.

18. 2018·眉山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请解答下列问题:

(1)作出△ABC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A1B1C1,并写出点C1的坐标;

(2)作出△ABC关于原点O对称的△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

(3)已知△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A3B3C3的顶点A3的坐标为(-4,-2),请直接写出直线l的函数解析式.

19. 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OEF的直角顶点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点C,D 分别在OE和OF上,现将△OEF绕点O逆时针旋转角α(0°<α<90°),连接AF,DE(如图②).

(1)在图②中,∠AOF=________;(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猜想图②中AF与D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0.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且PA=2,PB=3,PC=1.求∠BPC 的度数和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3章旋转培优训练-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

1. 【答案】C

2. 【答案】B[解析] ∵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AB=4 cm,OB=1 cm,∴A′B′=AB=4 cm,OB′=OB=1 cm.

在△OB′B中,∵∠B′=60°,OB′=OB,

∴△OB′B是等边三角形,∴BB′=OB=1 cm,

∴A′B=A′B′-BB′=4-1=3(cm).

3. 【答案】B[解析] A可以通过平移得到,B无法通过三种变换中的任何一种得到,C可以通过轴对称得到,D可以通过旋转得到.

4. 【答案】D[解析] 由旋转可得,S正方形ABCD=S四边形AECF=20,即AD2=20,∴AD=2

5.

∵DE=2,∴在Rt△ADE中,AE=AD2+DE2=2 6.故选D.

5. 【答案】D[解析] 因为P,O是对称点,所以PO的中点是对称中心.

6. 【答案】C

7. 【答案】C[解析] A1(1,3),A2(3,-3),A3(5,3),A4(7,-3),…,

∴点A n 的坐标为?

??(2n -1,3)(n 为奇数),

(2n -1,-3)(n 为偶数).

∵2n +1是奇数,∴点A 2n +1的坐标是(4n +1,3).故选C.

8.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可得∠CBD =α,∠C =∠EDB.

∵∠EDB +∠ADB =180°, ∴∠C +∠ADB =180°.

由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得∠CAD +∠CBD =180°. ∴∠CAD =180°-∠CBD =180°-α.故选C.

9. 【答案】A

10. 【答案】B

[解析] 连接PC.

在Rt △ABC 中,∵∠A =30°,BC =2, ∴AB =4.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A′CB′=90°,A′B′=AB =4. ∵P 是A′B′的中点,∴PC =1

2A′B′=2. ∵M 是BC 的中点,∴CM =1

2BC =1. 又∵PM≤PC +CM , 即PM≤3,

∴PM 的最大值为3(此时点P ,C ,M 共线).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

11. 【答案】90 [解析] 连接AA 1,CC 1,分别作AA 1和CC 1的垂直平分线,两直线相交于点D ,则点D 即为旋转中心,连接AD ,A 1D ,则∠ADA 1=α=90°.

12. 【答案】(-2,2)

[解析] △AB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后,点A 的对应点的

坐标为(1,2),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点A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2).

13. 【答案】20

[解析] ∵AB =AB′,∠BAB′=40°,

∴∠ABB′=70°.∵B′C′⊥AB ,∴∠BB′C′=20°.

14. 【答案】5

[解析] 由勾股定理,得AC =AB 2+BC 2=5.过点C 作CE ⊥AB′

于点E ,则四边形ABCE 是矩形,∴AE =BC = 5.又AB′=AB =2 5,∴AE =EB′=5,∴CE 垂直平分AB′,∴B′C =AC =5.

15. 【答案】15°

[解析]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AB =AD ,

∠BAD =150°,∴∠B =∠ADB =12×(180°-150°)=15°.

16. 【答案】9+3

3 [解析] 将y =1代入y =-3

3x ,解得x =- 3.

∴AB =3,OA =2,且直线y =-3

3x 与x 轴所夹的锐角是30°.

由图可知,在旋转过程中每3次一循环,其中OO 2=O 2O 4=O 4O 6=O 6O 8=O 8O 10=O 10O 12=2+3+1=3+ 3. ∴OO 12=6×(3+3)=18+6 3. ∴点O 12的纵坐标=1

2OO 12=9+3 3.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

17. 【答案】

解:(1)旋转角的度数为60°.

(2)证明:由旋转的性质知∠ABC =∠A 1BC 1=120°,∠C =∠C 1,AB =A 1B.∵点A ,B ,C 1在同一直线上,∴∠ABC 1=180°,∴∠ABA 1=∠CBC 1=60°,∴∠A 1BC =60°,

∵AB =A 1B ,∴△ABA 1是等边三角形, ∴∠AA 1B =∠A 1BC =60°, ∴AA 1∥BC ,∴∠A 1AC =∠C. 又∵∠C =∠C 1,∴∠A 1AC =∠C 1.

18. 【答案】

解:(1)如图,△A 1B 1C 1为所作,C 1(-1,2). (2)如图,△A 2B 2C 2为所作,C 2(-3,-2).

(3)因为点A 的坐标为(2,4),点A 3的坐标为(-4,-2), 所以直线l 的函数解析式为y =-x .

19. 【答案】

解:(1)∵△OEF 绕点O 逆时针旋转角α, ∴∠DOF =∠COE =α.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AOD =90°, ∴∠AOF =90°-α. 故答案为90°-α. (2)猜想:AF =DE.

证明:∵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AOD =∠COD =90°,OA =OD. ∵∠DOF =∠COE =α, ∴∠AOF =∠DOE.

∵△O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F =OE.

在△AOF 和△DOE 中,

???OA =OD ,

∠AOF =∠DOE ,OF =OE ,

∴△AOF ≌△DOE(SAS), ∴AF =DE.

20. 【答案】

解: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BP′A(如图).连接PP′,由旋转的性

质知△BPP′为等边三角形,AP′=PC=1,

∴PP′=PB=3,∠BPP′=∠BP′P=60°.

在△APP′中,∵AP′2+PP′2=12+(3)2=22=PA2,

∴△APP′是直角三角形,且∠AP′P=90°,

∴∠BP′A=∠BP′P+∠AP′P=60°+90°=150°,

∴∠BPC=∠BP′A=150°.

在Rt△APP′中,∵PA=2,AP′=1,

∴∠APP′=30°.

又∵∠BPP′=60°,

∴∠APB=90°,

∴在Rt△ABP中,AB=PA2+PB2=22+(3)2=7,即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7.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培优体系讲义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预习归纳 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 .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 例题讲解 【例】把方程(3x -2)(2x -3)=x 2-5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及常数项和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基础训练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21 10x x =++ B .2110x x =++ C .210xy -= D .22 0x xy y =-+ 2.方程()45x x -=化为一般形式为( ) A .2450x x =-+ B .2450x x =++ C .2450x x =-- D .2 450x x =+- 3.方程23740x x =-+中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及常数项分别是( ) A .3、7、4 B .3、7、﹣4 C .3、﹣7、4 D .3、﹣7、﹣4 4.(2014菏泽)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 +ax +b =0有一个非零根-b ,则a -b 的值为 ( ) A .1 B .-1 C .0 D .-2 5.(2014哈尔滨)若x =-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x +m +1=0的一个解,则m 的值为 . 6.把一元二次方程2(x 2+7)=x +2化成一般形式是 . 7.下列数中-1,2,-3,-2,3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的根是 . 8.若方程x 2-2x +m =0的一个根是-1,求m 的值. 9.(2013牡丹江)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为ax 2+bx +5=0(a ≠0)的解是x =1,求2013-a -b 的值.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压轴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l: 1 6 2 y x =-+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B、C, 且与直线2l: 1 2 y x =交于点A. (1)分别求出点A、B、C的坐标; (2)若D是线段OA上的点,且COD △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的函数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设P是射线CD上的点,在平面内里否存在点Q,使以O、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如图,⊙O的直径AB=26,P是AB上(不与点A,B重合)的任一点,点C,D为⊙O 上的两点.若∠APD=∠BPC,则称∠DPC为直径AB的“回旋角”. (1)若∠BPC=∠DPC=60°,则∠DPC是直径AB的“回旋角”吗?并说明理由; (2)猜想回旋角”∠DPC的度数与弧CD的度数的关系,给出证明(提示:延长CP交⊙O 于点E); (3)若直径AB的“回旋角”为120°,且△PCD的周长为24+133,直接写出AP的长.3.如图1,Rt△ABC两直角边的边长为AC=3,BC=4. (1)如图2,⊙O与Rt△ABC的边AB相切于点X,与边BC相切于点Y.请你在图2中作出并标明⊙O的圆心(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 (2)P是这个Rt△ABC上和其内部的动点,以P为圆心的⊙P与Rt△ABC的两条边相

切.设⊙P的面积为S,你认为能否确定S的最大值?若能,请你求出S的最大值;若不能,请你说明不能确定S的最大值的理由. 4.在长方形ABCD中,AB=5cm,BC=6cm,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终点B以1/ cm s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终点C以2/ cm 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C时,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t为何值时,PQ的长度等于5cm? (3)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五边形APQCD的面积等于2 26cm?若存在,请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BC=2cm,AB=23cm,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AD上,点E由A向B运动,连结EC、EF,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EC⊥EF,△EFG为等边三角形. (1)求证△AEF∽△BCE; (2)设BE的长为xcm,AF的长为ycm,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线段AF长的范围; (3)若点H是EG的中点,试说明A、E、H、F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并求在点E由A到B 运动过程中,点H移动的距离. 6.如图,在Rt△ABC中,∠A=90°,0是BC边上一点,以O为圆心的半圆与AB边相切于 点D,与BC边交于点E、F,连接OD,已知BD=3,tan∠BOD=3 4 ,CF=8 3 . (1)求⊙O的半径OD; (2)求证:AC是⊙O的切线;(3)求图中两阴影部分面积的和.

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5,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将△ADE 沿DE 折叠,点A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若BF =2,则BD 的长是( ) A .2 B .3 C . 218 D . 247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的一部分,给出下列命题:①a +b +c =0;②b >2a ;③方程ax 2+bx +c =0的两根分别为﹣3和1;④b 2﹣4ac >0,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分别写有数字0,﹣1,﹣2,1,3的五张卡片,除数字不同外其他均相同,从中任抽一张,那么抽到负数的概率是( ) A . 15 B . 25 C . 35 D . 45 4.为了比较甲乙两足球队的身高谁更整齐,分别量出每人身高,发现两队的平均身高一样,甲、乙两队的方差分别是1.7、2.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队身高一样整齐 B .甲队身高更整齐 C .乙队身高更整齐 D .无法确定甲、乙两队身高谁更整齐 5.如图,////AD BE CF ,直线12l l 、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 B C 和点D E F 、、.已知AB =1,BC =3,DE =1.2,则DF 的长为( )

A .3.6 B .4.8 C .5 D .5.2 6.二次函数()2 0y ax bx c a =++≠的图像如图所示,它的对称轴为直线1x =,与x 轴交点 的横坐标分别为1x ,2x ,且110x -<<.下列结论中:①0abc <;②223x <<;③421a b c ++<-;④方程()2 200ax bx c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⑤13 a > .其中正确的有( ) A .②③⑤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⑤ 7.如图,ABC △内接于⊙O ,30BAC ∠=?,8BC = ,则⊙O 半径为( ) A .4 B .6 C .8 D .12 8.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2,则它们的面积比等于( ) A .1:2 B .1:2 C .1:3 D .1:4 9.如图, O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垂足是点E ,22.5CAO ∠=,6OC =,则 CD 的长为( ) A .62 B .32 C .6 D .12 10.如图,分别以等边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为圆心,以边长为半径画弧,得到的封闭图形是莱洛三角形,若AB=2,则莱洛三角形的面积(即阴影部分面积)为( ) A .3π+ B .3π C .23π- D .223π-11.一元二次方程x 2=-3x 的解是( )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培优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培优 新人教版 1.已知抛物线y =ax 2 +bx +c (a ≠0)经过点(-1,0),且顶点在第一象限.有下列三个结 论:①a <0;②a +b +c >0;③- b 2a >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只有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2.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 值为48,我们发现第一次输出的结果为24,第 二次输出的结果为12,…,则第2011次输出的结果为 。 3.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 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且DE ∥BC ,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①BDF ?是等腰三角形 ②BC DE 2 1 = ③四边形ADFE 是菱形 ④2BDF FEC A ∠+∠=∠ 4.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1,PQ 是⊙O 的直径,n 个相同的正三角形沿PQ 排成一列,所有 正三角形都关于PQ 对称,其中第一个111C B A △的顶点1A 与点P 重合,第二个222C B A △的顶点2A 是11C B 与PQ 的交点,…,最后一个n n n C B A △的顶点n B 、n C 在圆上.求正三角形的边长1a = , 2a = , n a = . (2题)

5.类比学习:一动点沿着数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相当于向右平移1 个单位.用实数加法表示为 3+(2-)=1. 若坐标平面上的点作如下平移:沿x 轴方向平移的数量为a (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平移a 个单位),沿y 轴方向平移的数量为b (向上为正,向下为负,平移b 个单位),则把有序数对{a ,b }叫做这一平移的“平移量”;“平移量”{a ,b }与“平移量”{c , d }的加法运算法则为}{}{}{d b c a d c b a ++=+,,,. 解决问题:(1)计算:{3,1}+{1,2};{1,2}+{3,1}. (2)①动点P 从坐标原点O 出发,先按照“平移量”{3,1}平移到A ,再按照“平移量” {1,2}平移到B ;若先把动点P 按照“平移量”{1,2}平移到C ,再按照“平移量” {3,1}平移,最后的位置还是点B 吗? 在图1中画出四边形OABC . ②证明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 (3)如图2,一艘船从码头O 出发,先航行到湖心岛码头P (2,3),再从码头P 航行到码头Q (5,2),最后回到出发点O . 请用“平移量”加法算式表示它的航行过程. 6.如图,已知抛物线42 12 ++- =x x y 交x 轴的正半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 (1)求A 、B 两点的坐标,并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2)设),(y x P (0>x )是直线x y =上的一点,Q 是OP 的中点(O 是原点),以PQ 为 (第5题) 图1

九年级数学上培优提高试卷一

九年级数学培优提高试卷一 一、选择题 1、Rt△ABC 中,∠B =90°,AB =3,BC =4,则cos A =( ) A 、 45 B 、 34 C 、 35 D 、 43 2、下列各组数中,成比例的是( ) A 、-6,-8,3,4 B 、-7,-5,14,5 C 、3,5,9,12 D 、2,3,6,12 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B 、所有边长相等的菱形都相似; C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D 、当2 40b ac -=时,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与坐标轴只有一个交点. 4、已知反比例函数)0(<= k x k y 的图像上有两点A(1x ,1y ),B(2x ,2y ),且21x x <, 则21y y -的值 ( ) A 、小于0 B 、等于0 C 、大于0 D 、不能确定 5、如图,以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一边AB 为直径作⊙O ,若⊙O 过点 C ,且∠AOC =80°,则∠BA D 等于( ) A 、160° B 、145° C 、140° D 、135° 6、一扇形的半径等于已知圆的半径的3倍,且它的面积等于该圆的面积,则这一扇形的圆心角为( ) A 、20o B 、40o C 、100o D 、120o 7、将24y x =的图象先向左平移 1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 4 个单位,则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 A 、2134()24y x =++ B 、 2134()24y x =-- C 、 213(4)24y x =+- D 、 213 4()24 y x =+- D

A B P 第8题 8、如图,若P为△ABC的边AB上一点(AB>AC),则下列条件能保证△ACP∽△ABC的有() ①∠ACP=∠B②∠APC=∠ACB③ AC AP AB AC =④ AB AC BC PC =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如图,矩形ABCD中,AB=8,BC=4.点E在边AB上,点F 在边CD上,点G、H在对角线AC上.若四边形EGFH是菱形, 则AE的长是() A.2 B.3 C.5 D.6 10.如图,PA,PB切⊙O于A、B两点,CD切⊙O于点E,交 PA,PB于C,D.若⊙O的半径为r,△PCD的周长等于3r,则tan∠APB 的值是() A.B.C.D. 二、填空题 11、在圆O中,弦AB的长为6,它所对应的弦心距为4,那么半 径OA= . 12、根据下面物体的三视图,填出该几何体的名称:__ __. 13、如图,已知抛物线和直线l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直线x=-1,P1(x1,y1),P2(x2,y2)是抛物线上的点,P3(x3,y3) 是直线l上的点,且-1

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 ,母线长为13cm ,则这个圆锥的全面积是( ) A .265cm π B .290cm π C .2130cm π D .2155cm π 2.一元二次方程x 2=9的根是( ) A .3 B .±3 C .9 D .±9 3.如图,点P 为⊙O 外一点,PA 为⊙O 的切线,A 为切点,PO 交⊙O 于点B ,∠P=30°,OB=3,则线段BP 的长为( ) A .3 B .33 C .6 D .9 4.关于2,6,1,10,6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 B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C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 D .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0.2 5.将二次函数2 2y x =的图象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所得新的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2 241y x =-- B .()2 241y x =+- C .()2241y x =-+ D .()2 241y x =++ 6.已知一组数据2,3,4,x ,1,4,3有唯一的众数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2 B .3 C .4 D .5 7.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福禄寿喜”图(如图)由四个图案构成.这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8.将二次函数y =x 2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沿x 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y =(x +3)2+2 B .y =(x ﹣3)2+2 C .y =(x +2)2+3 D .y =(x ﹣2)2+3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B .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C .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D .所有矩形都相似 10.如图是二次函数y =ax 2+bx+c 图象的一部分,图象过点A(﹣3,0),对称轴为直线x =﹣1,下列结论:①b 2>4ac ;②2a+b =0;③a+b+c >0;④若B(﹣5,y 1)、C(﹣1,y 2)为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则y 1<y 2.其中正确结论是( )

九年级数学培优专题

九上考点复习专题 1、 如图,△ABC 的高CF 、BG 相交于点H ,分别延长CF 、BG 与△ABC 外接圆交于D 、 E 两点,则下列结论:①AD=AE ;②AH=AE ;③若DE 为△ABC 的外接圆的直径,则BC=AE.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 2、如图,Rt △ABC 中,∠ACB=90°,∠CAB=30°,BC=2,O 、H 分别为边AB 、AC 的中点,将△A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120°到△A 1BC 1的位置,则整个旋转过程中OH 所扫过部分的面积(即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____. 3、如图,已知点E 在Rt △ABC 的斜边AB 上,以AE 为直径的⊙O 与直角边BC 相切于点D 。 (1)求证:AD 平分∠BAC ;(2)若BD=2BE=4,求AC 。 4、如图,已知AB=4为⊙O 的直径,弦C D ⊥AB 且CD 过AO 的中点。 (1)如图1,求线段CD 的长度; (2)如图2,P 为优弧CD 上一动点,Q 为△ACP 的内心,当Q 点恰好在线段CD 上时,求DQ 的长度; (3)如图3,点M 与点O 关于直线AC 对称,当点P 在优弧AC 上运动时,试求 2 2 2PM PC PA 的值。 A H C B C 1 B 1 A 1 O 1 A B C D E H F G A B C D O E B C D O A B C D O A B C D O A P Q M P

5、如图,AB 为直径,PB 为切线,点C 在⊙O 上,PO 交⊙O 于D ,AC∥OP。 (1)求证:PC 为⊙O 的切线。 (2)过D 点作DE⊥AB,E 为垂足,连AD 交BC 于G ,CG=3,DE=4 (3)在(2)下,求半径。 6、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ADE=90°,AC=2,AD=1,F 为BE 的中点。 (1)如图1,当边AD 与边AB 重合时,连接DF ,求证:DF ⊥CF ; (2)如图2,若∠BAE=135°,求CF 的长; (3)将△ADE 绕点A 旋转一周,求点F 运动路径的长。 7、在直角坐标系中,M 为x 轴正半轴上一点,⊙M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C 、D 两点,P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不含B 点),连接PC 交⊙M 于Q 点,连接DQ ,若A (-1,0) ,C (0,3)。 (1) 如图,求圆心M 的坐标; (2) 如图,过B 点作B H ⊥DQ 于H 点,当P 点运动时,线段CQ 、QH 、DH 有何数量关系, 证明你的结论; (3) 如图,R 为⊙M 的直径DF 延长线上一个动点(不包括F 点),过B 、F 、R 三点作 ⊙N ,CF 交⊙N 于T ,当R 点在DF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FT-FR 的值是否变化?请 说明理由。 D C B A F E D C B A F E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培优讲义精编

一元二次方程 概念、解法、根的判别式(讲义) 一、知识点睛 1. 只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思考次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一元二次方程 的_______形式,其中____,____,____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_____,_____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 3.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设法将其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来处理.主要 解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 配方法是配成_______公式;公式法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 分解因式法是先把方程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然后把方程左边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出方程的根. 5. 通过分析求根公式,我们发现___________决定了根的个数,因此 _________被称作根的判别式,用符号记作_________;当___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解);当___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一个解); 当__________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无根或无解). 二、精讲精练 1. 下列方程:①3157x x +=+;② 21 10x x +-=; ③2 5ax bx -=(a ,b 为常数);④322 =-m m ;⑤2 02 y =;⑥2(1)3x x x +=-;⑦22250x xy y -+=.其中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是____________. 2. 方程221x =-的二次项是________,一次项系数是____,常数项是 ______. 3. 若关于x 的方程2 1(1)230m m 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为 ___________.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期末复习试卷培优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期末复习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ABC 中,AD 是中线,BC =8,∠B =∠DAC ,则线段 AC 的长为( ) A .43 B .42 C .6 D .4 2.将一副学生常用的三角板如下图摆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四边形ABCD ,连接AC ,则tan ACD ∠的值为( ) A .3 B .31+ C .31- D .23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B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C .圆的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D .圆的对称中心是它的圆心 4.小华同学某体育项目7次测试成绩如下(单位:分):9,7,10,8,10,9,10.这 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 A .8,10 B .10,9 C .8,9 D .9,10 5.方程x 2﹣3x =0的根是( ) A .x =0 B .x =3 C .10x =,23x =- D .10x =,23x = 6.在六张卡片上分别写有 1 3 ,π,1.5,5,0,2六个数,从中任意抽取一张,卡片上的数为无理数的概率是( ) A .16 B .13 C .12 D .56 7.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C 的边AB 、AC 上,不一定能使△ADE 与△ABC 相似的条件是( ) A .∠AED=∠ B B .∠ADE=∠ C C . AD DE AB BC = D . AD AE AC AB =

8.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20个红球,2个黑球,1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若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则() A.摸出黑球的可能性最小B.不可能摸出白球 C.一定能摸出红球D.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最大 9.已知一组数据2,3,4,x,1,4,3有唯一的众数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2 B.3 C.4 D.5 10.如图,BC是O的直径,A,D是O上的两点,连接AB,AD,BD,若 70 ADB? ∠=,则ABC ∠的度数是() A.20?B.70?C.30?D.90? 11.一组数据0、-1、3、2、1的极差是() A.4 B.3 C.2 D.1 12.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边BC、CD的中点,AE、AF分别交BD于点G、H,则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与□ABCD的面积之比为() A.7 : 12 B.7 : 24 C.13 : 36 D.13 : 72 13.如图,△AOB为等腰三角形,顶点A的坐标(2,5),底边OB在x轴上.将△AOB 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得△A′O′B,点A的对应点A′在x轴上,则点O′的坐标为() A.(20 3 ,10 3 )B.(16 3 ,45 3 )C.(20 3 ,45 3 )D.(16 3 ,3 14.二次函数y=ax2+bx+c的y与x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x…0134…

九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训练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训练试题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九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训练试题,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训练试题 一、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 1. 二次根式: 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放数 0. 2. 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中不含有 . (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例: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下列各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 (A) (B) (C) (D) 3. 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 ,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例:下面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 (A) (B) (C) (D) 下列根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 (A) (B) (C) (D) 二、二次根式的性质 1. 非负性: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 0,且 0. 2. ( 0).

3. . 三、二次根式的运算 1. 乘法公式: ( 0). 2. 积的算术平方根: ( 0). 3. 除法公式: ( 0, ﹥0). 4. 商的算术平方根: ( 0, ﹥0). 5. 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化成 ,再将合并. 四、典例研习 【例1】 x取怎样的数时,下列二次根式有意义? 【变式探究】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 . 2.使式子无意义的的取值是 . 3.使式子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 . 4.能使式子有意义的的取值范围是 . 5.若 ,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_. 6. ,则的值为 ( ) (A) (B) (C) (D) 【例2】若 1,化简等于 ( ) (A) (B) (C) (D) 【变式探究】 7.计算: .

九年级上下册数学培优讲义

一元二次方程㈠ ★知识点精讲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⑴ 只含有 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且二次项系为_____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⑴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二次项系数为 ,一次项系数为 ,常数项为 .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⑴直接开平方法:针对() ()02 ≥=+an n a m x ⑴配方法:针对()002≠=++a c bx ax ,再通过配方转化成())0(2 ≥=+n n m x a 注: ① 配方法的目的是将方程左边化成含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右边是一个非负 常数的形式; ②配方法常用于证明一个式子恒大于0或恒小于0,或者求二次函数的最值. ⑶ 公式法:当0≥?时(=? ),用求根公式 ,求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根的方法. ⑶ 因式分解法:通过因式分解,把方程变形为()()0=--n x m x a ,则有m x =或n x =. 注: ⑴ 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提公因式、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在这里均可使用,其中十字相乘法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⑵ 此法可拓展应用于求解高次方程. 典型例题讲解及思维拓展 ●例1 ⑴方程()0132=+++mx x m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 . ⑴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122=-++-a x x a 有一个根是0,则a = . 拓展变式练习1 1.关于x 的方程03)3(7 2 =+---x x m m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__________. 2.已知方程012=-+mx x 的一个根121-=x ,则m 的值为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培优检测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培优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手机软件图标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2.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方程是() A.(x-1)2=0 B.x2+2x-19=0 C.x2+4=0 D.x2+x+1=0 3.(2018·北部湾)从-2,-1,2这三个数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相乘,积为正数的概率是( ) A.2 3B. 1 2C. 1 3D. 1 4 4.在矩形ABCD中,AB=16,按如图所示裁出一扇形ABE,将扇形围成一个圆锥(AB和AE重合),则此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

A .4 B .16 C .4 2 D .8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5.如图,在?ABCD 中,AE ⊥BC 于点E ,AE =EB =EC =a ,且a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0的根,则?ABCD 的周长为( ) A .4+2 2 B .12+6 2 C .2+2 2 D .2+2或12+6 2 6.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AB =AC ,∠BCA =65°,作CD ∥AB ,并与⊙O 相交于点D ,连接BD ,则∠DBC 的大小为( ) A .15° B .25° C .35° D .45° 7.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个点O (0,0),A (-1,1),B (-1,0),将△ABO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则点A 的对应点A 1的坐标为( ) A .(2,0) B.? ????22,0 C.? ????0,22 D .(0,2)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B 为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若28BCD ∠=?,则ABD ∠= ( ) A .72? B .56? C .62? D .52? 2.如图,点I 是△ABC 的内心,∠BIC =130°,则∠BAC =( ) A .60° B .65° C .70° D .80° 3.分别写有数字0,﹣1,﹣2,1,3的五张卡片,除数字不同外其他均相同,从中任抽一张,那么抽到负数的概率是( ) A . 15 B . 25 C . 35 D . 45 4.如图,P 为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称中心,以P 为圆心作圆,过P 的任意直线与圆相交于点M ,N .则线段BM ,DN 的大小关系是( ) A .BM >DN B .BM <DN C .BM=DN D .无法确定 5.如图,△ABC 中,AD 是中线,BC =8,∠B =∠DAC ,则线段 AC 的长为( ) A .3 B .2 C .6 D .4 6.如图,以AB 为直径的⊙O 上有一点C ,且∠BOC =50°,则∠A 的度数为( )

A .65° B .50° C .30° D .25° 7.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1 2 DE BC = B . AD AE AB AC = C .△ADE ∽△ABC D .:1:2ADE ABC S S = 8.若一元二次方程x 2﹣2x+m=0有两个不相同的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1 B .m≤1 C .m >1 D .m <1 9.抛物线y =x 2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新的抛物线解析式是( ) A .y =(x+1)2+3 B .y =(x+1)2﹣3 C .y =(x ﹣1)2﹣3 D .y =(x ﹣1)2+3 10.方程2x x =的解是( ) A .x=0 B .x=1 C .x=0或x=1 D .x=0或x=-1 11.不透明袋子中有2个红球和4个蓝球,这些球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从袋子中随机取出1个球是红球的概率是( ) A . 13 B . 14 C . 15 D .16 12.如图,在O 中,AB 是O 的直径,点D 是O 上一点,点C 是弧AD 的中点,弦 CE AB ⊥于点F ,过点D 的切线交EC 的延长线于点G ,连接AD ,分别交CF BC 、于点P Q 、,连接AC .给出下列结论:①BAD ABC ∠=∠;②GP GD =;③点P 是ACQ 的外心;④AP AD ?CQ CB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压轴题 1.问题提出 (1)如图①,在ABC 中,42,6,135AB AC BAC ==∠=,求ABC 的面积. 问题探究 (2)如图②,半圆O 的直径10AB =,C 是半圆AB 的中点,点D 在BC 上,且 2CD BD =,点P 是AB 上的动点,试求PC PD +的最小值. 问题解决 (3)如图③,扇形AOB 的半径为20,45AOB ∠=在AB 选点P ,在边OA 上选点E ,在边OB 上选点F ,求PE EF FP ++的长度的最小值. 2.如图1:在Rt △ABC 中,AB =AC ,D 为BC 边上一点(不与点B ,C 重合),试探索AD ,BD ,CD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小明同学的思路是这样的:将线段A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 ,连接EC ,DE .继续推理就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1)请根据小明的思路,试探索线段AD ,BD ,CD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2,在Rt △ABC 中,AB =AC ,D 为△ABC 外的一点,且∠ADC =45°,线段AD ,BD ,CD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又是如何的,请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3,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D 是⊙O 上的点,且∠ADC =45°. ①若AD =6,BD =8,求弦CD 的长为 ; ②若AD+BD =14,求2 AD BD CD 2???+ ? ??? 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O 的半径. 3.如图,点A 和动点P 在直线l 上,点P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Q .以AQ 为边作 Rt ABQ △,使90BAQ ∠=?,:3:4AQ AB =,作ABQ △的外接圆O .点C 在点P 右

初三数学培优

1 初三数学培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含有45?角的三角板的其中一个锐角顶点置于点A (﹣3,﹣3)处,将其绕点A 旋转,这个45?角的两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x 轴,y 轴的正半轴于点B ,C ,连结BC ,函数y =(x >0)的图象经过BC 的中点D ,则( ) A . B . C . D .k = 2.如图,在Rt △ABC 中,∠A =90°,AB =6,AC =8,点D 为边BC 的中点,点M 为边AB 上的一动点,点N 为边AC 上的一动点,且∠MDN =90°,则sin ∠DMN 为( ) A . B . C . D . 3.二次函数y =2x 2﹣2x +m (m 为常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如果当x =a 时,y <0,那么当x =a ﹣1时,函数值( )A .y <0 B .0<y <m C .m <y <m +4 D .y >m 4.对某个函数给定如下定义:若存在实数M >0,对于任意函数值y ,都满足|y |≤M ,则称这个函数是有界函数,在所有满足条件的M 中,其中最小值称为这个函数的边界值.现将有界函数y =2(x ﹣1)2+1(0≤x ≤m ,1≤m ≤2)的图象向下平移m 个单位,得到的函数边界值是t ,且≤t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1≤m ≤ B .≤m ≤ C .≤m ≤ D .≤m ≤2 5.如图,△ABC ∽△ADE ,∠BAC =∠ADE =90°,AB =4,AC =3,F 是DE 的中点,若点E 是直线BC 上的动点,连接BF ,则BF 的最小值是 . 6.如图,AC 是□ABCD 的对角线,且AC ⊥AB ,在AD 上截取AH =AB ,连接BH 交AC 于点F ,过点C 作CE 平分∠ACB 交BH 于点G ,且GF =,CG =3,则AC = . 7.已知二次函数y =3x 2+2x +n ,当自变量x 的取值在﹣1≤x ≤1的范围内时,函数与x 轴有

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在半径为3cm 的⊙O 中,若弦AB =32,则弦AB 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 ) A .30° B .45° C .30°或150° D .45°或135° 2.下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方程的是( ) A .x 2+1=0 B .x 2+2x +1=0 C .x 2+2x +3=0 D .x 2+2x -3=0 3.要得到函数y =2(x -1)2+3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2x 2的图像( )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 B .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 C .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 D .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 4.在九年级体育中考中,某班参加仰卧起坐测试的一组女生(每组8人)测试成绩如下(单位:次/分):46,44,45,42,48,46,47,4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 A .42 B .45 C .46 D .48 5.若直线l 与半径为5的 O 相离,则圆心O 与直线l 的距离d 为( ) A .5d < B .5d > C .5d = D .5d ≤ 6.如图, 点A 、B 、C 是⊙O 上的三点,∠BAC = 40°,则∠OBC 的度数是( ) A .80° B .40° C .50° D .20° 7.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8.如图,在Rt ABC ?中,90C CD AB ∠=?⊥,,垂足为点D ,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点D 重合,这块三角板饶点D 旋转,两条直角边始终与AC BC 、边分别相交于 G H 、,则在运动过程中,ADG ?与CDH ?的关系是( ) A .一定相似 B .一定全等 C .不一定相似 D .无法判断

九年级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压轴题 1.已知P 是⊙O 上一点,过点P 作不过圆心的弦PQ ,在劣弧PQ 和优弧PQ 上分别有动点A 、B(不与P ,Q 重合),连接AP 、BP . 若∠APQ=∠BPQ. (1)如图1,当∠APQ=45°,AP=1,BP=22时,求⊙O 的半径; (2)如图2,选接AB ,交PQ 于点M ,点N 在线段PM 上(不与P 、M 重合),连接ON 、OP ,若∠NOP+2∠OPN=90°,探究直线AB 与ON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2.点P 为图形M 上任意一点,过点P 作PQ ⊥直线,l 垂足为Q ,记PQ 的长度为d . 定义一:若d 存在最大值,则称其为“图形M 到直线l 的限距离”,记作()max ,D M l ; 定义二:若d 存在最小值,则称其为“图形M 到直线l 的基距离”,记作()min ,D M l ; (1)已知直线1:2l y x =--,平面内反比例函数2 y x =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记作,H 则()1,min D H l = . (2)已知直线2:33l y x =+,点()1,0A -,点()()1,0,,0B T t 是x 轴上一个动点, T 的半径为3,点C 在T 上,若()max 243,63,D ABC l ≤≤求此时t 的取值范 围, (3)已知直线21211k k y x k k --= +--恒过定点1111,8484P a b c a b c ?? ??+-+? +,点(),D a b 恒在直线3l 上,点(),28E m m +是平面上一动点,记以点E 为顶点,原点为对角线交点的正方形为图形,K ()min 3,0D K l =,若请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 3.已知,如图1,⊙O 是四边形ABCD 的外接圆,连接OC 交对角线BD 于点F ,延长AO 交BD 于点E ,OE=OF.

九年级上下册数学培优讲义

DS 金牌数学专题一 一元二次方程㈠ ★知识点精讲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⑴ 只含有 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且二次项系为_____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二次项系数为 ,一次项系数为 ,常数项为 .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⑴直接开平方法:针对() ()02≥=+an n a m x ⑵配方法:针对()002≠=++a c bx ax ,再通过配方转化成())0(2≥=+n n m x a 注: ① 配方法的目的是将方程左边化成含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右边是一个非负 常数的形式; ②配方法常用于证明一个式子恒大于0或恒小于0,或者求二次函数的最值. ⑶ 公式法:当0≥?时(=? ),用求根公式 ,求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根的方法. ⑷ 因式分解法:通过因式分解,把方程变形为()()0=--n x m x a ,则有m x =或n x =. 注: ⑴ 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提公因式、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在这里均可使 用,其中十字相乘法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⑵ 此法可拓展应用于求解高次方程. 典型例题讲解及思维拓展 ●例1 ⑴方程()0132=+++mx x m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 . ⑵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122=-++-a x x a 有一个根是0,则a = . 拓展变式练习1 1.关于x 的方程03)3(72=+---x x m m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__________. 2.已知方程012=-+mx x 的一个根121-=x ,则m 的值为 .

九年级上培优 数学试题

九年级上册培优数学试题2020.11.8 一、单选题班级姓名学号 1.如图是一张矩形纸片ABCD,若将纸片沿DE折叠,使点C落在AD上,点C的对应点为点F ,若AB=3cm,BC=8cm,则BE的长是() A.3cm, B.4cm, C .5cm, D .6cm 2.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6cm2,则它的对角线长为() A.4 cm, B.4cm, C.8cm, D.6cm 3.两条对角线分别为,的菱形的周长是() A., B., C., D. 4.如图,矩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E平分∠BAD交于BC边上的中点E,连接OE.下列结论:①∠ACB=30°;②OE⊥BC;③OE=BC;④S△ACE=S?ABCD.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 5.若关于x的方程(m+1)x2﹣3x+2=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 A.m>﹣1, B.m≠0, C.m≥0,D.m≠﹣1 6.2017﹣2018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采用双循环制(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两场比赛),比赛总场数为380场,若设参赛队伍有x支,则可列方程为() A. x(x﹣1)=380, B.x(x﹣1)=380 C. x(x+1)=380, D.x(x+1)=380 7.定义: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满足a+b+c=0,那么我们称这个方程为“凤凰”方程.已知ax2+bx+c=0(a≠0)是“凤凰”方程,且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c, B.a=b, C.b=c, D.a=b=c 8.方程x2+ax+7=0和x2﹣7x﹣a=0有一个公共根,则a的值是() A.9, B.8, C.7, D.6 9.代数式2x2﹣4x+3的值一定() A.大于3 B.小于3 C.等于3 D.不小于1 10.如图,∠BAD =∠CAE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不能确定ABC 和ADE 相似的是()A.∠B =∠D, B.∠C =∠AED, C., D. 11.如图,线段AB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2,2)、B(3,1),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AB扩大为原来的2倍后得到线段CD,则端点C的坐标分别为()A.(3,1), B.(3,3), C.(4,4), D.(4,1) 12.如图,一张矩形纸片的长,宽.将纸片对折,折痕为,所得矩形与矩形相似,则 A., B., C., D. 13.如图,中,,,,若,则 A., B., C., D. 1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点是边的中点.交对角线于则,则等于()A.1:1, B.1:2, C.3:2, D.3:17 15.如图,有一块直角边AB=4cm,BC=3cm的Rt△ABC的铁片,现要把它 加工成一个正方形(加工中的损耗忽略不计),则正方形的边长为() A.B.C.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