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人教,浙教)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人教,浙教)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人教,浙教)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人教,浙教)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温馨提示:本册书共有5个章节: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其中,第三章透镜与第五章节电学较为抽象,其他适中。在下学期,我们将会进一步深入到电学的学习中,希望本学期同学们打好基础。下面是米尔国际的一些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de 产生与传播

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V固 > V液 > 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4.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声:频率低于20Hz。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①激光准直。②日食月食的形成③射击时瞄准目标。

④小孔成像。⑤影子的形成。⑥排纵队看齐。

3.光速: C = 3×108m/s = 3×105km/s

与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v气>v液>v固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即: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2.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即: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速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与法线的夹角越大。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光线在里面的夹角最大。

ɑ气体﹥ɑ液体﹥ɑ固体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

1.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

2.透明的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六、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

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

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

3.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用来杀菌,促进骨骼生长,应用它的荧光效应还可以进行防伪。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

3.凸透镜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镜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

物距等于像距( u = v = 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照相机:物距大于像距( u > 2f ,f < v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物距小于像距( f< u < 2f ,v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眼睛和眼镜

1.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此应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远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因此,应该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1.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热力学温度与常用温度的换算关系T=t+27

3.15 K

3.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液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

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凝固时的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3.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三、汽化和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的形式。它们都需要吸热。

①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⑴液体温度的高低;⑵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蒸发的作用:蒸发吸热致冷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液化有两种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C)

元电荷 1e=1.6×10-19C

7.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8.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路的组成:①电源:提供电能②用电器:消耗电能

③导线:输送电能④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②各个元件之间相互影响。

③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其控制作用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

2.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

②各元件之间互不影响。

③开关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它所处的位置。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电流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

1. 1A=103mA 1mA=103μA

2.测量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与电路中各用电器大小无关)

I=I1=I2

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相等时I1=I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不等时I1≠I2

加油:everything is

possible!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总分60分,时间60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一转眼半学期已经过去。逝去的是光阴,播下的是辛勤,收获的是喜悦。这份试卷将带你走进知识的乐园,请尽情采摘自己的甜蜜果实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如图所示,把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 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 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 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均选填“音调”、 “响度”、“音色”) 2、仲秋的夜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我们漫步 在林荫小道上,微风和煦,传来阵阵树叶的沙沙声。月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大地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好像在大地上撒了一地碎银……在这美好的夜晚,你可曾想到: ⑴树叶的沙沙声是由于树叶的产生的,这个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 ⑵大地上的圆形光斑实际上是月亮的(填“实像”或“虚像”), 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称作。 3、小明同学用蓝色墨水笔在白纸上写了一些字,他在只有红色灯光的暗室 里,看到的纸是 色,看到的字是色。 4、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跟镜面成35度角,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5、有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甲和乙,已知甲的焦距大于乙的焦距,则对光 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 6、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 镜的________处。 7、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8cm处的屏上成一侧立 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 8、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 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9、下列物体哪一个属于光源() A.地上的雪 B.月亮 C、通电的探照灯 D.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1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 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入后面的答题栏中,选对得2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溅起水花,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B.在足够长的铁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两次响声,说明声音会反射 C.医学上利用超声波碎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D.击鼓的力量越大,声音越洪亮,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 A.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声音的音调变高 B.改变发生体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响度增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 D.缩短医生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的音调变高3.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一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

4.下图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6.阳光和水平方向成60°,要用一平面镜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则镜面放置应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为 A.一定是60°B.一定是30° C.可能是60°或30°D.可能是75°或15° 7.小王同学是一个集邮爱好者,他在用焦距较小的放大镜观察一枚风光邮票时,在不移动邮票的情况下,想让观察到的像更大一些,同时要保证观察到的像仍是清晰的,则他可以 A.将放大镜向靠近邮票的方向移动较小的距离,眼睛向远离邮票的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B.将放大镜向靠近邮票的方向移动较小的距离,眼睛向靠近邮票的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C.将放大镜向远离邮票的方向移动较小的距离,眼睛处于适当的位置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 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T,距离L= S/2(注意:请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审题再下结论) 四、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上海版物理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八年级上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下图1所示,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高 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4、下列现象不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栽小树时用眼检查可栽成一条直线; C.在岸边可看见水中的月亮;影子。 5、医生在诊断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能 A.减少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调 变调 C.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一些 () B .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 D.使心脏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6、如图2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3、卜列说法中止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成像为虚像 B.物体在平面镜中 C.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大于入射角 D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 “震耳欲聋”主要是指 D.声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 〔〕 B.日食现象; D.灯光下物体的

8、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 30cm 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 当物体放在离 凸透镜20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 〔 〕 A.倒立的缩小实像 B .倒立的放大实像 C .正立的放大虚像 D .无像 9、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 (如图3甲),往茶杯中倒 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 (如图3乙)。造成“看不见”“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宜朗据豈叫昔位” T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的传播速度总是_ J.:[二 B ?太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光组成的 C.物体经过平面镜成等大的实像 D.过强的紫外线照射会伤害人的眼睛和皮肤 B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10、如图4所示, A.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E C

2017-2018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2小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3分;第13~15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2.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B.听说话声就知道来者是我们班的班主任,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C.今年滨州市学考英语考试由上午调整到下午,目的是减少喜宴鞭炮声对听力测试的影响 D.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4.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C.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 D.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 5.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 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00C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2020八年级物理上期中测试卷(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 班别: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 2.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 3.下图所示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4. 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5.下面所列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A.蜡 B.冰 C.玻璃 D.松香 6.以下描述的各种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常有小露珠 C.衣箱内卫生球越来越小D.冬天树上出现雾凇 7.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8.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 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 D.孕妇作“B超” 9.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 膀平均每秒振动约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 A.声音的音色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声音的音调不同 D.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 10.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的状态是()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体积无关,人们通常利用密度大小来物质. 2.常言道“秋冬雾杀人刀”,景德镇的初冬也出现了雾霾,雾与霾不同,雾是低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的小水珠附着在尘埃上形成的,而霾即PM2.5,指肉眼看不到、直径约为2.5(填上合适的物理量的单位)的空中漂浮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会有较大的影响. 3.“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音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1)音响声通过传播进入人耳;(2)调小音量,属于在处减弱噪声. 4.如图是景德镇陶溪川美丽的夜景,古朴的建筑物在水中形成了倒影,这个倒影是由于光的所形成的像,该像(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5.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在摄氏温标中,把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的温度规定为100℃. 6.液体汽化两种方式是和. 7.每年的冬天人们都会期待第一场雪.当刚飘起雪花时,雪花落到地面会成水,在此过程中需要(填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而不能很快形成积雪.8.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会患上近视,通常需要佩戴镜(选填“凸透”或“凹透”)来进行矫正.现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些(选填“强”或“弱”). 9.晶体二极管是由(选填“半导体”或“超导体”)材料制成的,具有的属性.10.如图是一定质量的水,体积随温度变化图象.由图象可知,在严冬时河面冰封,可河底水是流淌的,水在℃时密度最大,而冰层下接触冰的水的温度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物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超检查身体疾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拉琴时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太空中宇航员间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2、如图是学习声学知识时所做的三个探究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图可以探究真空能不能传声 B.乙图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C.丙图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D.丙图还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3、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的正常体温 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D.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 4、如果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5、有两支用后都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它的示数都是37.5℃,分别用来测量两位病人的体温.若两位病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8℃,那么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为() A.37.5℃、38℃ B.37℃、38℃ C.37.5℃、37.5℃ D.37℃、37.5℃ 6、医生在诊断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能() A.减少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B.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一些D.使心脏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7、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A. 先增大后减小 B. 先减小后增大 C. 一直增大 D. 一直减小 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图5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 1.许多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描述。下列成语中描写声音响度的是() A.声如洪钟 B.曲高和寡 C.悦耳动听 D.余音绕梁 2.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 A.蒸发 B.升华 C.液化 D.沸腾 3.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 B.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 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 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树荫下的光斑B.手影 C.月亮的“倒影” D.笔“折断” 5.如图所示,小华用照相机对着平面镜中的“她”拍照.当小华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平面镜中成实像,像大小不变 B.平面镜中成虚像,像逐渐变小 C.照相机中成实像,像逐渐变小 D.照相机中成虚像,像逐级变小 6.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把物体向透镜 方向移8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 cm B.10 cm C.9 cm D.5 cm 7.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苏州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25℃ B.一本初中物理书的质量约为3kg C.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2s D.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3cm 8.周末,小明乘坐“今世缘”号有轨电车去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在有轨电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轨道旁的行道树 B.沿途的路灯杆 C.有轨电车的车厢 D.迎面来的轿车 9.用高速摄影机拍摄于子弹穿鸡蛋前后的两帧画面,如图所示,已知拍摄两帧画面的时间间隔为 6.0×10﹣4s,则子弹的速度约为() A.80m/s B.180m/s C.280m/s D.380m/s 10.对密度定义式ρ=m/V的下列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密度由质量和体积共同决定 D.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11.铜常被用来制作导线,因为它具有() A.良好的导电性 B.良好的导热性 C.良好的弹性D.较大的硬度 12.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当小强正通过关卡1左侧9m远的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同学以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坐在飞机上航行的乘客以 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2、物理学上把物体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用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月考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声音是由于声带的 产生的,是通过 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4、物理学中用 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5、如图6所示,甲、乙分别是从 、 控制噪声的。 6、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程度的物理量。 7、融雪天比下雪天冷,是因为雪熔化要________,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__ __现象。 8、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 。 9、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2、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 .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 3、2012年国际田联110m 栏比赛送,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纪录夺得冠军。如果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刘翔 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C.地面 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 4、正常运行的客车速度是20m/s ,这句话的意义是( ) A.客车每秒钟运动的速度是20m B.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m/s C.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m D.客车通过的路程是20m 5、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福建省福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

6.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 (完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每小题 2分,共32分) ) B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D .玻尔、普朗克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 ) B ?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D .在气垫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 “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歌手 (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三者均可 4.下列关于图1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A.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 图乙中,人配带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腚、紫七色光 D.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如图2所示,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 C.虚像,像大小不变 D .实像,像大小不变 “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 成功对接后,以下列哪一个作为参照物, “天宫一号”是静止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下列关于物理学史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 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 C.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 3. CCTV 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有道辩听题: 它在湖水中的像是( A .实像,像逐渐变大 ) B .虚像,像逐渐变大 图2

6. B .“神舟十号”飞船 D .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 A .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C .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7. 下列情况中,质量会发生改变的是( A. 铁水凝固成铁块 B 8. 由于洗衣机没有放稳所产生的振动噪声,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 调节洗衣机的底脚,使其平稳着地 B ?在房间里戴上耳塞 C.关上房间的门窗 D .在洗衣机里加更多的水 9. 关于一名中学生,下列相关的数据合理的是() A. 脚掌长度约为40cm B .步行速度约为5m/s C .体重约为500N D . 1min 心跳20次 10?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通过的路程 s 和时间t 的关系图像是( ) D. 12?如图3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 ( ) C.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13?如图4所示,一长方体木块置于同一粗糙水平面上, 甲木块竖放,乙木块平放,丙木块平 放并在其上加一重物,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 匀速拉动长方体所需的水平力分别为 F 甲、 C.把一包密封的鱼丸从福州带到北京 D ?将铁丝用拔丝机拉长 A.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块寿山石被雕刻成一件艺术作品 11.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 以下四幅光路,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图4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初二一定要看看!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试题 时间:60分钟分数:70分 一、单选题(24分)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2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3.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C ) A.音色好坏B.音调高低C.响度大小 D.乐音三要素 4、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下列哪些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B )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弱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摩托车排气管装有消声器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5.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D ) 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6下列实例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B ) A.用凸透镜取火B.影子的形成 C.镜中花水中月 D.海市蜃楼 7池中水的深度是3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D ) A. 3m B.6m C.7.6X10^5km D.3.8X10^5km 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 B.当人离平面镜距离变小时,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变大 C.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D.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的 9下列关于不可见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 光谱中,靠近红光的不可见光是紫外线 B. 紫外线可以诊断疾病 C. 可以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解答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A.凸透镜的大小 B.观察者的位置 C.物体的大小D.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 2.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是水 D.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地上的暗处都是水 3.日常生活中,处处可听到声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C.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mm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5.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离物体45cm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 A.凸透镜的焦距是90cm,像是放大的

B.凸透镜的焦距是18cm,像是放大的 C.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像是放大的 D.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像是缩小的 6.以下四种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5km/h D.脉搏正常跳动3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 8.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 C.太阳 D.火星 9.在银行和商场,人们用验钞机来辨别钞票的真伪,这主要是利用() 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B.紫外线的穿透力很强 C.紫外线可以传递光能D.紫外线可以杀茵 10.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 A.纯水 B.酱油 C.酒精 D.植物油 1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C.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会变得越来越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