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高考新课标卷回顾分析与2012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

五年高考新课标卷回顾分析与2012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

五年高考新课标卷回顾分析与2012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
五年高考新课标卷回顾分析与2012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

五年新高考试题回顾分析与2012年复习备考建议

西安市西光中学杨四利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坐在这里,我感到很荣幸,又很忐忑,因为我也和大家一样,只是一名普通教师。何况咱们榆林市的语文成绩并不很低,请看下表

榆林市与全省高考语文成绩对比表(括号里的数据是全省平均成绩):

但盛情难却,我就把我这些年对高考试题的理解与分析、复习备考的做法与心得,与大家交流一下。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我主要谈三个部分:

一、五年高考新课标卷回顾分析与2012年复习备考建议。

二、我校近几年复习备考的基本做法。

三、对复习中一些问题的体会和思考。

第一部分、五年高考新课标卷回顾分析与2012年复习备考建议

2011年是实施新课改后的第五次高考。研究一下五年来的新课标全国卷,把握其命题规律和试卷特点,将对我们2012年的复习备考有一定的益处和指导作用。

下面,我们按照试卷的先后次序分板块具体研究一下2007年——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的情况,并对复习备考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即科学类(论述类)文章阅读

一、五年试题回顾

1、选材。这五年的选文都是社科类:2007年是关于文学创作方面的、2008年是关于艺术创作中的“变形”问题(摘编自曾祖荫、曾新的《怪异:明清启蒙文学之特征》)、2009年也是文学创作方面的(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2010年的选材是关于书法方面的(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2011年对诗经的理解,均属于社科类文章的范畴。

2、赋分。分值固定在9分。三个小题,每题3分。

3、题型。定格在客观单选题上。

4、考点。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点。一直固守在对词语与句子的理解、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四个方面。其中,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出现3次(2008、2009、2010);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在2007年有两个小题(分值在6分),2011年再次出现;筛选并整合信息出现3次(2008、2009、2010);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出现两次(2007年、2008、2011年年有两个小题);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出现2次(2009、2010)。

二、2012年试题预测

从选材看,2007年——2011年,全国每年共有18套题左右,出现社科类文章的试卷份数分别是14、13、12、14、13,这就是说,社科类的选文占绝对优势,只有个别高考试卷选的是自然科学类文章。新课标全国卷这五年的选文都是社科类,这和全国总的发展趋势一致。说实在的,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选择对文科考

生非常不利,作为大范围使用的选拔性试卷,这也是有失公允的。社科类文章无论对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而言都是不错的选择,在复习备考中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相信明年出现的还会是社科类文章。

从题型上来说,新课标全国卷四年来一直定格在客观单选题上,3个小题每个3份共9分,这和全国的形势也完全一致:四年来全国完全采用这种体型的试卷数分别是10、11、12、10、8,明显占优势。这种题型比较保守呆板,并不能真正考查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再者,部分学生在做单选题时难免有蒙的情况,所以这种题型也不能达到预期的考查目的。2011年的北京卷、浙江卷、湖南卷和湖北卷等7省市都采用了客观题和主观题并存的形式,虽然目前尚未过半,但这代表着一种方向、一种趋势,范围在逐年增加。新课改与以前的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作为检测其进行成果的高考试卷也应当在这方面有所表示。但考虑到使用新课标卷的省市的教学实际水平,估计明年不会有所变化,采用的还应该是难度不大的纯单选择题的形式(3个小题共9分),但也不排除出现主观题的可能。

三、复习建议

2007—2011年新课标卷对“现代文阅读”部分考查题型和知识点相对稳定。因此,我们2012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新课标卷连续五年考查的都是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的复习仍然是备考的重点,但对自然科学论述文的复习不能舍弃。

2、练就科学的答题程序

首先速读全文。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将文章速读第一遍,摄取全文大概意思,为下一步做题打下基础,即泛读,囫囵吞枣地读。这时,不要精读,切忌逐字逐句地读,因为这时的阅读不以摄取知识为目的。

其次要坚持“三字方针”:读(题干选肢,审清题意)、找(即“对题读文”,找出选肢在原文中的位置范围)、比(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有无漏、衍、换现象——张冠李戴,或然当必然,将来变现在,以偏盖全,强拉因果,夸大其词,指代不清等)。

再次,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解题技巧,如排除法,两难时以第一印象为准等。

3、建议引导学生多阅读社科类文章,尤其是文学、历史、考古、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文章,结合文章练习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一)五年试题回顾

1、选材。五年的选材全是史传类人物传记:2007年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2008年节选自《晋书·嵇绍传》、2009年节选自《宋史·朱昭传》、2010年节选自《明史·花云传》2011年《宋史·何灌传》。

2、赋分。固定在19分,单选题3个每个3分共9分,翻译题有两个小题共10分。

3、题型。前三个是客观题:单选题,第四个小题是主观题:文言翻译。没有出现其它形式的主观题。

4、考点。这五年的新课标全国卷比较固定,只有四种:文言实词词义辨析、信息筛选、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翻译。文言虚词和文言断句则没有出现。

(二)2012年预测

1、选材。五年来,全国各省市区所选用的材料大多数还是人物传记,尤其是史传类人物传记占绝对优势。这五年的宁琼卷也是清一色的史传类人物传记。相对于其它题材来说,史传类人物传记比较容易,容易

找到出题和答题的规律,做题难度不大。考虑到宁琼两省区的教学实际和史传类人物传记的特点,我们完全有把握说:明年不会有什么变化,还会和以前一样。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选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高考应该在文体和题材上有进一步的突破。近几年随着各省自主命题的增加,文言文选文的体裁、题材正逐渐丰富。除了仍占据优势的人物传记类作品之外,开始出现了论说文、文言小说、游记、序文、墓志铭等,且大多以叙事为主,叙议结合,可读性强,且有利于测评。

2、题型。这五年共有37套(分别是5、9、6、8、9)试卷采用的是三个客观单选题和一个主观翻译题的形式,包括新课标全国卷。个别试卷有断句题填空题、简答题。考虑到改卷的因素,客观题好操作,明年的新课标全国卷还会继续这样的题型。

3、考点。五年来,全国考查断句的试卷共有17套(分别是

4、4、3、

5、5),考查虚词的共有47套(分别是12、9、9、8、9)。考查的虚词主要是:以、于、之、而、其,其次是乃、则、者、与、焉)。共有37套(分别是5、9、

6、8、9)试卷考查的知识点一样:实词词义辨析、信息筛选、内容的理解分析、文言翻译,包括新课标全国卷。从数目上说尽管刚超一半,但明年课标卷不会有什么变化,还会是这几点。

(三)复习建议:

1、立足课本,夯实基础,注重迁移。高考文言命题充分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原则,一直是“考题在课外,知识点在课内”。这一点可从高考原题中得到证明。如2011年大纲全国卷的实词考查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

答案为C 。“延”在初中教材《桃花源记》中学过:“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是邀请的意思。课文知识掌握好了,可以很快作出判断。

因此,考生要依“考纲”扣“课本”,充分利用好课本这个“例子”,如对文言实词的记忆,可结合例句掌握义项,学会举一反三。平时梳理好知识点,注意积累,尤其对实词中容易误解的义项要重点记,对考试规定的120个实词强化记忆,对于重要实词在课本中出现的常用意义要整理记忆。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知识要理解掌握。提醒一下,实词是高考的重点,不光此题考查,翻译题实际上也是重点考查实词。总之,考生要立足课内,打好基础,夯实基础,扩展课外,在认真掌握课文的基础上,还要精选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选段有针对性的训练(高考试题最好),触类旁通,在学习中训练,在训练中提高能力,扎实有效地训练,考试时才能顺利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知识迁移,从而取得好成绩。

2、以练带读增强语感

文言文需要一定“量”的积累,才有“质”的突破与飞跃。“多读多背多练”是丰富积累,提高阅读的重要途径。可是不少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往往重视“练”而忽略“读”,更不注重积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复习复习好课文,该背的要熟背,其它的也要读熟,而且要准确理解词句。其次,不要做完一套题,对下答案就完事,那样题练得可能不少,可收效会不大。建议考生在做完题对完答案之后,再做两件事:一是认真地把文言原文再读两遍,加深理解,增强文言语感;二是把文言材料中的常用的、自己不理解的文言实词摘抄在笔记本上,并附上原句,查下古文词典,记下词义,附带再看下这个词还有哪些义项,一一记下,拓展一下知识面。如此积累,就会由少到多。如果一篇积累5个,十篇便是50个。这样看似费时间,其实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实践证明,收效是十分显著的。

3.掌握最佳解题步骤

(1)浏览全文,了解大意,不究细处,可做记号。

(2)审视试题,回扣原文。

(3)观照全文,逐题求解

(4)利用内容分析题信息,借“题”解“文”。

4、实词的推断技巧:

(1)代入法,即把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代入原句,依靠语境来判断该解释的正确与否。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例如2011年四川卷第8题B、C两项:

B.安可厕.诸君子间厕:置身

C.惠.之谷惠:赠送

将“厕”的解释代入文中,显然合乎语境,B项正确。将“惠”的解释带入文中,结合文章的下句“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来判断,就相对容易多了,正因为有“赠送”,才有主人公的严正拒绝:“我岂取不义之财?C项也正确。

(2)联系法:

①联系课文。高考所考的文言词语,大部分在中学课本中出现过。考生只要平时学得扎实,做题时就会很快联想到课文中的词句,然后以已知来推断未知,进而作出准确判断。例如2011年福建卷第2题A项:“舟次.彭泽次:排列”。如能联想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一句,此题就迎刃而

解了:两句中的“次”意思相同,是“驻扎、停驻”的意思。

②联系成语。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其中许多词语的含义就是文言词义。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词语含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例如2011年湖南卷第5题B项:“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拔:拔除”。可联系成语“出类拔萃”的“拔”字来判断,二者是一个意思,“超出”。再如2011年山东卷第9题B项:“泽命不渝.,信也渝:坚持”。可联系成语“矢志不渝”,“渝”,改变。联

系成语解答此二题,就能很快选出答案,事半功倍。

③联系古诗文名句。例如2011年江西卷第10题D项:“亦不能夺.之矣夺:强取”。可联系《论语》

名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两个“夺”字的意思来判断,“夺”应为“改变”的意思,从而顺利选出答案。

④联系现代汉语双音词。现代汉语双音词大多是从古汉语单音词发展而来的,所以,不少双音词就保留了古汉语单音词的部分意思,这点在解题中可以利用。当然,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结合原文语境。例

如2011年辽宁卷第4题A项:“仍充.岭南采访使充:代理”。可联系现代汉语双音词“充当、充任”来试,结合语境,二词均符合,故判断该项错。再如2011年北京卷第6题D项:“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

而求小善略:简略”。“简略”修饰“行”(人的行为、品行)有点牵强,可联系“大略”一词来解释,显然“大略”的意思,符合文意。

(3)分析字形、字音

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读音,从字的形旁就可以推测字义。例如2009年全国卷II的D项:“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爨:做饭。”“爨”字比较陌生,如能联系其形旁“火”,结合前文“买

籴”的语境(“籴”字是个会意字,“入米”即买粮食),就很容易判断出“做饭”是准确的。再如2007年湖北卷翻译题“时作糜,餔饿着于其(代树)下”,句中“糜”和“餔”就要联系形旁“米”和“食”来分析,可推断出“粥”和“吃”的意思。

而对个别词语,当运用各种方法也难以理解时,应改变思维方式,从语音角度去分析(因为通假字的原

则是音同或音近),看它是不是通假字,即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如2004年湖北卷第11题D项“昌宗从旁趣说”,这里的“趣”就是通假字,通“促”,意为“催促”,否则就讲不通。再如2009年全国卷II的B项:“行闲.木功,佣赁以供给养闲:熟习。”“闲”本身与“熟习”无关,但如果联

系其同音字“娴”,就会豁然开朗了,此项判断是对的。

(4)分析搭配对象

词语的意思往往和它的搭配对象有密切关系,解题时,如果该词的搭配对象明确,可以联系该对象来判断该词的解释是否正确。例如2011年安徽卷第4题D项:“先生赎而归.之归:归还”。该句的语境是:

“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句中,“归”的搭配对象是“之”,“之”指代的是上句的“诸子”。联系“之”的意思,可以作出判断:“归”不能解释为“归还”,因为“归还”的对象一般是物,而不是人。其实,“归”应该是使动用法,使他们回家。再如2011年重庆卷第8题B项:“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趣:通‘趋’,前往”。“趣”在句中的搭配对象是“发饷”,而该词是动词,表示一种行为,而不是地点,因此不能与“前往”搭配。该词实际应解释为“急速、赶快”(也可理解为通假字“促”)。

(5)作语法分析

语法分析在理解文言词语中很有必要,而且并不困难,只要能搞清主谓宾就够用。例如2011年广东卷第5题B项:“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纵:腾跃”。“纵”在句中作谓语,带了宾语“之”(代“群猴”),显然不能解释为“腾跃”,因为“腾跃”不能带宾语。再如江苏卷第5题B项:“以公少年易.之易:更换”。

找到文中的相关文句:“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可以看出,“更”的主语承前省略,应是“老吏”。而从常识推断,他是不可能“更换”一位县官的,从而判断该项解释是错误的。

语法分析还包括词语活用。例如前点所举的2011年安徽卷第4题D项:“先生赎而归.之”的“归”,就

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6)利用文言句法特点

文言中排比句、对偶句较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对相反。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实”与“虚”相对,“沉”与“浮”相对,意思就显得明白了。再如2011年湖北卷地10题A项:“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离:遭受”。该句上下句对举,“离”与“被”对应,应该是同义词,都解释为“遭受”。

再如前文所举的2011年北京卷第6题D项:“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略:简略”。也

可用此法来理解:“总其略.行”与“计其大功”对举,“略”与“大”对应,应是同义词,解释为“大略”。

(7)以文解文(即利用文中同义词、反义词等)

词句在语段中常常是互证、互补、互释的关系。例如2011年湖北卷第10题D项:“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顾:回头”。原句的语境是:“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显然这里与“回头”没任何关系。实际上,句中“顾”与“而”是同义词连用,均表示转折,译为“但是、却”。

(8)以理解文

即考虑情理、事理因素,因为,无论怎么解释,不能违背“理”,因此,判断时,要注意运用自己的常识。例如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题C项:“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从原文看,敌人是惊畏何灌神奇的射箭技艺而“逡巡敛.去”,“逡巡”即犹豫徘徊,“去”即离开,所以把“敛”解释为“躲藏”不当,应解释为“收拢、收缩”。

(9)排除法

此法适用于冷僻字或常见字的冷僻义项。例如2011年四川卷第8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至庭前徐:缓慢 B.安可厕.诸君子间厕:置身。

C.惠.之谷惠:赠送。 D.刺.船而去刺:乘坐。

解答此题要直接选出答案,很难,“刺”当“撑船”讲,考生压根就没见过。只有通过直接理解并运用代入法来肯定A、B、C的正确,才能判断出D项的错误。

当然,实际做题时,常常是有意无意地综合运用几种手法的。

5、“筛选并提取信息”题的解题步骤及技巧

在做题时,首先要看清并理解题干要求,然后找出对应的阅读区间,再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并对照比较,作出是否符合题干要求的判断,最后运用排除法,化难为易,快捷准确。具体说,所供的6个句子中,有的观点较显露,有的不显露难识别。只要从容易识别的句子入手,找准2个不能表现观点的句子,即可排除3个错误选项。当然,能与正面肯定相结合,则答案会更确切。

解答这种题型还要注意一点: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有些题的要求有些特别,如“正面表现”、“直接表现”,或“表现某人的行为”之类。如果对这些要求视而不见,就会落入命题陷阱。

6、“内容的概括与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这类题在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这“不正确的一项”并非全错,而是大部分正确,只是个别小地方与原文不一致。一般是将测试点放在一些关键词语的理解、时间的推移和地点、人物、事件的变化上,因为选项里所说的人和事是文中确实有的,只是因为试题移花接木、偷换概念、张冠李戴而隐含错误,所以考生不细心推敲,很难发现。因此,在阅读时,对有关的词句应特别敏感,可以用笔勾出,在做题时不要只检查选项中所说的人和事符合不符合事实,还要看看是否能够与原文相关表述对上,即按“图”索“骥”。

7、“文言文翻译”题,要坚持“直译”,培养语境意识。

理解翻译句子时注意要逐字逐句直译,字字落实;要联系语境理解句意,高考考查词语句子都离不开具体语境,即“动态意义”,而非“静态意义”——词典中的意义。翻译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去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对不太理解的词语应运用前述方法去推测,而不能忽略不计,因为阅卷是按关键词给分的。有时实在不行,可将对一个词的两种理解同时写上,大体读得通就行。

这道题得分率很高,例如2009年全省平均得分:文史7.77,理工7.75。2010年全省平均得分:文史8.23,理工8.25。

要牢记“六字法”,即“留”、“对”、“换”、“删”、“补”、“调”。

二、古代诗歌阅读

(一)五年试题回顾

1、赋分。两小题,共11分,是这五年所有高考试卷中分值最高的。第8题5分,第9题6分。

2、题型。全部采用主观简答题的形式,没有选择题和填空题。

3、特点。其它方面的特点见下表: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体裁方面:诗歌最多,计4首,词1首。曲则没有出现。

朝代方面:2007年——2009年均是宋代,2010年是南朝。作品方面:命题者出于有意回避热点——名家名作,因而入选的名家极少,作品或者是名家的非名作,或者是非名家的非名作。这样更有利于考查考生的鉴赏能力,有利于公平竞争。从整体考查形式上看,均为单篇诗、词的鉴赏,并没有出现对比鉴赏,且更多的考查点设在意象、意境、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综合考查上。

(二)2012年预测

从上表可以看出,出现最多的还是宋诗、唐诗和宋词。明年的新课标全国卷用宋诗、宋词的可能性较大,唐诗的可能性次之,曲的可能性很小,比较鉴赏更不会出(这几年只有个别试卷是两三首诗歌的比较鉴赏)。

分值11分,这个明年不会有变化。考点,重点是意境意象、语言(主要是炼字方面)、思想感情、表达技巧四个方面。

(三)复习备考建议

1..了解一些意象的文化内涵。

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或引导学生阅读现成的资料,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并掌握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

第一个角度,各个击破。例如:

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亮——离愁别绪

柳树——折柳表惜别蝉——喻品行高洁

芭蕉——孤独忧愁芳草——喻离恨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梧桐、芭蕉——凄苦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梅花——高洁人格的象征杜鹃——悲苦、乡愁乡思

猿啼——悲伤长亭——送别

第二个角度,分门别类,集中掌握。例如:

(1)送别类(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别后思念之情):杨柳、长亭、南浦、酒。

(2)思乡类(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对亲人的牵挂之情):月亮、鸿雁、双鲤、捣衣。

(3)愁苦类(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落日。

(4)抒怀类(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菊花——坚强、清高、素雅、淡泊;梅花——清高不俗、坚强不屈;

松柏——坚贞不屈竹——挺拔坚定、不屈不挠、顽强向上

黍离——抒发对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冰雪草木——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5)爱情类(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6)战争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投笔——弃文从武长城——守边的将领楼兰——边境之敌

柳营——军营请缨——杀敌报国羌笛——触发思乡之情

2.积累并识记一些鉴赏术语。

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分三个层次:

(1)修辞手法:①比喻②拟人③借代④互文⑤通感⑥夸张

(2)表达方式:①描写: A.远景与近景 B.动静结合 C.以动(闹)衬静 D.白描与工笔

②抒情:A.直接抒情 B.间接抒情:第一,借景抒情第二,托物言志

第三,借事抒情第四,用典抒情

(3)表现方法:①赋、比、兴②烘托③象征④实虚结合⑤乐景写哀情

⑥渲染⑦烘托⑧点化(化用) ⑨用典⑩抑扬

3.了解一些重要作家的艺术风格、语言特点。

4.训练学生培养以下三种意识:

(1)培养审题意识。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下笔前一定要吃透题干要求。

(2)“五看”意识: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诗歌,四看注释,五看试题。只有这样,才能读懂原诗。例如2011年,抓住了题目中的“怀古”和注释②中“极其哀愁”,就能将第8题基本答对。另外,读懂诗歌要注意反复默读,要求学生至少默读三遍。

(3)规范答题意识。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答题步骤:

(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3)结合诗句,阐述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1、炼字

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关键词

答题步骤: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3、语言艺术手法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分析思想内容型

答题三步骤:指出诗歌塑造的形象,说明作者表达的情感,诗歌孕含的思想意义。

在具体作答时,往往可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第六种模式:辨析不同观点型

答题步骤:先亮明自己的的看法,一般以赞成原诗为佳,否定原诗要慎重;其次在原诗中找根据,分条作答。

最后再强调两点:

1.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不要不顾题目随意发挥,造成答非所问的后果。

2.先用规范、准确的术语回答,再结合诗句作具体的分析,不要只详细分析而不用术语概括,或只答概念而不作分析,空洞无物。在答卷时间允许的前提下,不妨多写一点,多中取胜。因为主观题阅卷一般只管对的,不管错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

(一)五年试题回顾

1、赋分。固定在6分。2007年和2008年是四选三,2009年到2011年均是三道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两个空,没有选择余地。

2、题型。均采用传统的默写形式:“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比较呆板。没有理解型的。也没有文学常识出现。

3、特点。涉及15篇诗文均是名家名篇。涉及的教材出处、朝代、体裁详见下表:

4、从所考的篇目看,有两点要注意:(1)所考查的内容都在考纲推荐背诵的64篇古诗文之内。(2)前四年所考篇目决不重复,今年却有《蜀道难》《醉翁亭记》与2007年和2008年重复。因此到了今年还不可以说,高考考名句名篇不重复出现。因此背诵要全面覆盖。当然,没考过的在来年出现的可能性更大。建议到了明年三四月份再告诉学生,将到重点放在那些还没考过的篇目上,以帮助那些没下功夫背诵或记忆力低下的学生缩小背诵范围,优秀学生则毫无疑问地全部背过,告诉他们这一题历年来都是拉开差距的关键试

题。比如该题的得分率2009年是:文史1.81,难度0.36。理工1.89,难度0.38。2010年是:文史3.32,难度0.55;理工3.40,难度0.57。如果此题得分高,则有助于你在总分上脱颖而出。

(二)2012年预测

1.从上表可见,初高中的比例是10:7,初中的占优势。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是新课标全国卷最大的败笔。初中要求背诵的诗文在中招时已经考过。高考理当偏重高中部分,若再以初中的为主,岂不是重复和浪费。我们相信,事不过三,在明年的高考试卷中这一点会有所纠正和改善。我们的备考应当以高中部分为主,但初中部分要求背诵的50篇诗文也绝不能放松。

2.题型采用传统的默写形式,虽然比较呆板,缺乏生气和灵动性,但明年,他们还会继续这样的默写形式,而不会采用难度偏大的理解性题型,也不会象个别试卷那样和文学常识一块考试。

(三)复习备考建议

1.过去五年试题,就涉及的题材而言,诗歌7、词2、文8,以选自诗歌和文章的居多,因此我们的复习重点应该是高中阶段的14篇,特别是诗文,如屈原《离骚》、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苏轼《念奴娇》以及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等。

2.默写题考查难度不是太大,不过这类题评卷要求高,错写、多写、漏写一字均不得分。而许多学生虽然会背诵,但一旦默写时,个别字句往往不是写不出来,就是写成了错别字,或增减字词,或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为了克服因记忆模糊而导致的失分,建议引导同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记住生僻难写字

“名句名篇”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如:①水何澹澹

..。②吴楚东南坼.③云无心以出岫.

..,山岛竦峙

(2)区分同音异形字

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字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着,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点,平时复习时有意识地多做分析比较,能够既知其形,更知其义。

如:①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②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出有人家。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区分同音近义字

读音相同、意思相近而字形迥异的字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如:①出师未捷身先死,;②,两朝开济老臣心, 。

③连峰去天不盈尺,。

以上三题答案是:“长使英雄泪满襟”“三顾频烦天下计”,“枯松倒挂倚绝壁”,其中“长”“烦”“倚”容易与音近字“常”“繁”“依”混淆。

(4)通假字不要写成本字

默写要保证“原汁原味”,不能更改,即使知道是古人写的错别字,也要保持原貌。特别要注意那些有时通假,有时又不通假的字。如“一尊还酹江月”的“尊”,在其他诗文里却不通假,即使同一作者、同一时期所写的《赤壁赋》里也不是:“举匏樽以相属。”而《师说》里更绝,“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里“受”通“授”,“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一句里却不用通假字。这些,都要注意归纳比较,逐个掌握。

(5)背诵古文,不要增字掉字,尤其要注意虚词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如使

..,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也!

如此种种,的确要死记硬背。

(6)要留心语句顺序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这个原因,一部分学生往往只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白白丢掉了分数,

如: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③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讲究背诵方法

诚然,名句名篇主要靠的是点滴积累,但在高三复习有限的时间里,多些方法,多些技巧,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复习名句名篇,在复习时,不妨讲究以下方法:

①逐步“缩小包围圈”,即每次复习时都要动笔将自己掌握的排除掉,下次复习时“集中火力”对准没有掌握的;

②注重平时复习,心理学实验证明,分散复习要比集中复习效果好,名句名篇的复习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

③根据个人实际,还可以采用诸如分组进行、回忆与记忆相结合、互相提问和反复复习等方法。

④加强理解记忆。这里的理解包括两层意思:其一,理解诗文内容,名句名篇考查的内容大多是那些表现积极进取意义的句子,诸如治国治家、志向追求、友谊亲情等表现传统美德的。其二,理解字词,理解之后,记忆当然准确、快速、深刻,也是克服写错别字、多字掉字等现象的有效办法。

第三、四大题、现代文阅读

一、五年试题回顾

这一部分是选考题,文学类现代文阅读和实用类现代文阅读各一篇,赋分相等,都是25分,题型一样,都是一个选择题(5选2)三个主观题,其中最后一个题是开放性的新题型——探究题(对文中某一问题或者重要人物某一方面问题等的探究。)。其中选择题考查的都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五年不变,所不同的是2007年和2008年选择的都是不正确的两项。2009年到2011年选择的却都是最恰当的两项。

(一)文学类现代文阅读

1、题型、赋分:选择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第一个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选择题,分值5分,第二、三个题是主观简答题,分值均是6分,第四个题是探究题,分值8分。2007年和2008年的题号是11到14,2009年到2011年是11(1)到11(4)。

2、体裁:所选全部是小说:中国当代小说两篇(铁凝的《孕妇和牛》2009、台湾林海音的《血的故事》2011)、中国古代小说一篇(《林冲见差拨》,节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2007)、外国小说两篇(欧·亨利的《二十年以后》2008年、莫泊桑的《保护人》2010年)。作者均是名家。

3、考点。由于所选的材料都是小说,体裁一样,所以主观题考查的内容也基本一致:第一个题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第二、三个题是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第四个题是评价探究。从另一方面来说:

①作用类。每年都有。情节的作用两次(2007、2010)、重要语句的作用两次(2008、2011)、物象的作用一次(2009)。②人物类。2007年、2010年和2011年都是关于人物形象的分析,2008年和2009年是关于人物性格的分析。对于环境描写、文章布局则没有涉及。

(二)实用类现代文阅读

1、题型、赋分。选择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第一个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选择题,分值5分,第二、三个题是主观简答题,分值均是6分,第四个题是探究题,分值8分。2007年和2008年的题号是15到18,2009年到2011年是12(1)到12(4)。

2、体裁。五年所选都是人物传记类文本,2007年、2008年和2009、2011年所选都是社会科学教育方面的,2010年所选的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传主均是现当代名人——叶圣陶、陶行知、盛宣怀、袁隆平和黄宾虹。

3、考点。主要考查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筛选并整合信息、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分析。具体说来,这五年的考查重点没有变化,集中在对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两个方面。其中,对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出现两次有三道题(2007年1道题,2010年两道题),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连续出现四年计七道题(2007年1道题,2008年和2009年各有两道,2011年两道题)。

二、2012年预测

文学类现代文阅读所选全部是小说,中外均有,都是名家。考虑到已经连续五年考查的都是小说,估计明年考小说的可能性最大,但也有可能有所改变,不会照着一条路走到底的。在复习备考中我们除了继续关注小说以外,不要遗忘散文。

实用类现代文阅读都是人物传记类文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1年所选都是社会科学教育方面的,2010年所选的则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传主有现代的,也有当代的。预计明年考传记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考点方面集中在对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两个方面努力的考查。

现代文阅读这一部分,最大的亮点,最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就是在每个阅读文本后面的那道探究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明确要求我们应“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又个性地发展”,可见,探究能力是语文学习所应培养的三大能力之一;新课标有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探究又是语文学习的三大方式之一。探究,既是语文能力,又是语文学习方法,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探究题依照字面的意思就是指探索研究,就是在翔实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分析、推理,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范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甚至发现新问题。灵活多样的探究题的出现,充分体现了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出的一个命题方向,明年肯定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压轴题。

三、复习建议

2007—2011年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连续五年考查的都是小说、“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考查的都是传记,题型和考查点相对稳定。因此,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小说、人物传记,为备考的重点,但对散文和新闻报道的复习不能舍弃。

(二)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一个系统的阅读、解答的思路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教给学生具体、实用、见效的阅读方法。

1、阅读的顺序:先快速浏览,后看题,再回文中去找答案;

2、阅读的搜索:寻找关键词句,用铅笔轻轻进行勾连,可在旁边作简要点评;

3、阅读的表述:删繁就简后如何将关键词句连缀好并在卷子上表述;

4、看赋分,配答案。每题赋分都在6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一般情况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应明确分点写答案。

平时要训练学生掌握相关名词术语,其实小说散文的表达技巧与诗歌大体相同,也应分三个方面来掌握,即修辞、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三)探究题的主要特点、题型及答题要领

1、探究题的主要特点

(1)题干有标志。一般出现“探究”字样,有时出现“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请联系实例”等字样。

(2)思考有依据。要求依据文本内容(或全文或部分)作一定程度的探究,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发挥。

(3)观点有创新。要求有自己的思考,有不同于作者的看法,且稍有深度。

也就是说,解答探究题,既要能钻进文本,又要能走出文本;既要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又要结合现实、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有所阐发,有所创新。

(4)答题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思考,答案要表述的意思一般不会只有一层。

(5)“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考查的侧重点和考察目的是不尽相同

“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于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侧重于探讨小说艺术技巧的某一个方面,比如10、11连续两年考点都是小说的标题艺术,09年考的是对小说塑造人物的一处描写加以辨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于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2011年的探究题是:“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009年的探究题是:“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2、探究题的主要题型

(1)理解类——从不同层面发掘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意蕴。

例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赏析类——该题型是对文本的一些亮点,如篇章结构安排、语言特色、文学艺术处理等方面进行探究与赏析。

例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3)辨析类——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辨析判断的能力。

例如08年宁夏、海南卷14题:“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4)拓展型

这里所谓的拓展,就是题目把涉及的内容扩大、延伸。要求学生从文本出发,按照题目设定的某种拓展方向去思考回答。这种题型重在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联系实际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更鲜明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例如07年山东卷第22题:“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等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阐发启示类——要求学生就文中人物形象、或人物的某一方面、或文章中的某一句话谈谈自己的启示。这类题常见于实用类文本。

例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再如2009年全国新课标卷: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3、答题要领

(1)先写出明确的观点。

(2)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即使是阐发启示题也要从文本出发。

无论是分析综合,还是鉴赏评价,抑或是阐发启示,都强调贴近文本,思维起于文本归于文本。超越文本的妄加发挥,是不适宜的。而整体感知,说白了就是不要将文本的组成“要件”肢解,而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读。例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题第(4)小题答案:

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

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该题答案就联系标题词语的含义、小说的词句、内容及主题来辨析。

(3)联系现实,联系自身,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去“思考”、“判断”、提出“见解”。

(4)分点列出,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写工整。

总之,探究题等于写一篇小论文,要有观点,有论据,要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分点表述。

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

一、五年试题回顾

1、赋分与题型。这一板块比较固定。五道小题20分。成语辨析、病句判断、语句衔接、句子仿写这四道题连续五都年固定不变。成语辨析题2007年是选择使用恰当的一项,近三年是选择使用不当的一项,病句判断题每年都是选择没有语病的一句。句子仿写题每年考仿写加修辞(比喻、排比)。

另外一道题每年都在变化。2007年是将一则推荐材料补充完整,2008年是虚词填空,2009年是应用文改错,2010年是将一段文字中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2011年是长句变短句。这些题中,有传统的题型,也有新颖的题型。

2、考点。?成语题。?病句题。搭配不当近四年连续出现4次,杂糅2次,成分残缺两次三题,句式杂糅2次,其它如并列不当、语序不当、表意不明和用词不当各出现一次。而2009年的第16题应用文改错主要是用词不当。?连贯。2007年和2008年是主观排序题,近三年是客观选择题。?仿写和修辞题。?填词、变换句式等题间或考到。

二、2012年预测

既然成语辨析、病句判断、语句衔接、句子仿写这四道题连续五都年固定不变,我们当然明白明年这一情况不会改变。至于另外一道年年都在变的题,可能出现在还没考过的考点里,如扩写、缩写、简明、得体;更可能出现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新颖的题型上,如图文转换、新闻点评、画外音、串联词、网上留言等。

三、复习建议

1、淡化甚至省去字音、字形和标点符号这三个知识点的复习。

2、成语辨析、病句辨析、语言得体、仿句等四个考点应作为重点,常抓不懈。

3、总结规律,掌握技巧。

第一、关于成语的解题技巧

(1)看清题目要求。高考中熟语题常有两种要求:“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做题时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

(2)从成语的来源、关键字的意思等角度尽可能准确地理解成语的意思,这是解答成语题的关键。

例如: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

....地忙乎着。“我”一个人只有两只手两只脚,怎么会“七手八脚”呢?这样可判断“七手八脚”是形容众人忙乱的。

(3)重点成语注意法

①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例如“洛阳纸贵”本来是比喻著作风行一时;“文不加点、罪不容诛”。这些词容易望文生义。

其他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火中取栗、从长计议、耳提面命、不足为训、感同身受、可圈可点、三人成虎、不刊之论、海外奇谈、曾几何时、首当其冲、屡试不爽、不忍卒读、危言危行、如履薄冰、胸无城府、要言不烦、不赞一词、妙语解颐、明日黄花、持之有故、久假不归、坐地分赃、登堂入室、如坐春风、不名一钱、目无全牛、差强人意、万人空巷、振聋发聩、涣然冰释、细大不捐、不绝如缕”等。

②容易混淆的近义成语。例如“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与“不以为意”(不当一回事,满不在乎的意思)、“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与“不孚众望”(不能让大家信服)。

其他容易混淆的词语还有:“鱼龙混杂”与“鱼目混珠”、“颇有微言”与“颇有微词”;“一蹴而就”与“一挥而就”、“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不胜其烦”与“不厌其烦”、“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无可非议”与“无可厚非”、“一泻千里”与“一日千里”、“不容置疑”与“不容置喙”等。

③感情色彩鲜明的成语,尤其要注意褒贬两可的成语即两性成语如“登峰造极、按部就班、标新立异、粉墨登场、左右逢源”等的辨别和使用。

④有固定陈述对象的成语。例如“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它的陈述对象是“技艺”;“妙手回春”是称赞医生医道高明。其他如“甚嚣尘上”只用来指言论、传闻嚣张,“风度翩翩”一般只形容行

为举止洒脱优美,“秋毫无犯”只用来比喻军纪严明,“汗牛充栋”比喻书多,“稍纵即逝”用来形容机会和时间,“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美轮美奂”用来修饰高大的建筑物(现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用于形容文学艺术,“青梅竹马”“破镜重圆”“相敬如宾”则用于男女尤其夫妻间,而“豆蔻年华”“巾帼英雄”“蕙质兰心”“倾国倾缄”只用于女性。

⑤有习惯用法的成语。例如“莘莘学子”不能受具体的数量词修饰;“津津乐道、求全责备、司空见惯、漠不关心”都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多用于否定句、疑问句中,如“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闲视之”等;有的只用于否定句,如“望其项背、吹灰之力、万应灵丹”等;有的多适用于诙谐讽刺句,如“神通广大、五体投地、寿终正寝、衣冠楚楚、洗耳恭听、沐猴而冠、冠冕堂皇、乌呼哀哉、一命呜呼”等。

⑥多义成语。有的成语不止一种含义,有的考生往往只注意其一,忽视其他,造成判断失误。例如“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可形容都市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淋漓尽致”既可形容谈话或文章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彻底。其他常见双解成语还有:苦心孤诣、想入非非、拭目以待、左右逢源、不翼而飞、秀色可餐、惨淡经营、按图索骥、暗送秋波、不绝如缕、清静无为、按兵不动、如虎添翼、瞻前顾后、终南捷径、体无完肤,等等。

⑦有谦敬色彩的成语。

谦词。表示谦虚之言辞,大多用于自身;敬辞,表示尊敬之意,要用于对方。这些成语也是考查的重点。例如“蓬荜生辉”是一个谦辞,只能用于自家;“鼎力相助”是敬辞,敬称对方相助。

其他常见的谦辞有:不情之请、雕虫小技、恭敬不如从命、贻笑大方、千虑一得、抛砖引玉、问道于盲、敝帚自珍、管窥之见、挂一漏万、略知皮毛、力薄才疏、一孔之见、凡桃俗李等;有些表贬义的成语有时也可表自谦,如“滥竽充数、管窥蠡测、东涂西抹、信笔涂鸦“等。

常见的敬辞有“不吝赐教、鼎力相助、屈尊驾临“等。

(4)对自己没见过、不理解的冷僻熟语应慎重处理。

①通过排除法判断,即通过另外三个熟悉的成语的排除,来确定另外一个冷僻的成语。

②对那些字面意思与句意吻合的成语要警惕,这儿往往是陷阱,如1993年的“差强人意、不刊之论”,1997年的“万人空巷”,2001年的“安步当车”,2005年湖北卷的“诚惶诚恐”和浙江卷的“摩肩接踵”皆属此类。

(5)看了前一个或两个句子,有了感觉就匆忙下判断,而不再看后面的句子,这样做,虽然提高了速度,但有可能选错。其实,应将后面的句子看完,有可能发现更明显的符合题目要求的项,或者促使你对前面的选项再作斟酌。

(6)出现了两可答案时不知怎么办。其实,应再从不同角度审视一下,选更有把握的一项;实在还不能取舍,就以第一印象为准。

第二、关于病句题的解题技巧

第一招,用语感。

请相信自己十多年辛勤读书所形成的语感吧,解题时先将句子速读一遍,感觉一下是否顺口,而不一定要准确分析其错误。一般来说,语感正常的人可凭此排除一两句。例如2011年新课标卷D项: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第二招,用理性分析。

理性分析包括语法分析和逻辑分析两种。

1、语法分析。

这种分析主要是分清句子主干,抓住主谓宾,并不需要深奥的语法知识,所以一般考生不必望而生畏。其操作步骤是:第一步,通读全句,分析主谓宾,这就是所谓“紧缩法”;第二步,看主要成分是否齐全或赘余,看搭配是否恰当。例如:

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营养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2006年四川卷。该句第二分句可紧缩为“营养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很明显主谓搭配不当,应该将“营养”改为“早餐”)

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要再深入一步,分析定状补这些“枝叶”,看它们与主干是否搭配恰当,多层定语或状语内部的次序是否恰当。

2、逻辑分析。

如果说语法分析主要针对结构性语病,那么,逻辑分析则主要针对语义性语病。主要是检查句子是否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前后矛盾及有歧义等毛病。例如:

①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长沙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2010全国新课标卷。“道路、交通”并列不当)

②很多人利用长假外出,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2005年江苏卷。此句否定不当,“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应改为“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保障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③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2005年江西卷。这句话有意思,“反科学的人”“戴上伪科学的面具”岂不是自我暴露?显然不合逻辑。应将“伪”字去掉)第三招,易错词句重点注意法。

有七种词和短语、三种句式容易出错,作题时应予以重点关照。

1、七种词和短语

(1)介词。介词用在句首,有可能与句中主语组成介宾短语,取消了主语的独立性,造成主语残缺。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还要注意介词与“上”“下”等词的搭配习惯。例如:

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2006年广东卷。“对……上”搭配不合语言习惯,应将“对”改为“在”)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2011年山东卷。“据”多余,于“显示”杂糅)

(2)程度副词:有些形容词本身就包含了程度,如果再用起同样作用的副词,就会造成语义的重复。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非常”“很”“酷”“过分“等。如: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溺爱”是“过分宠爱”的意思,“过于”有重复之嫌。

(3)两面性词语。两面性的词是指词语本身表达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的语意。如“成败”、“得失”、“好坏”、“高低”、“能否”、“是否”等。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者语意。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对称。例如:

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2006年全国卷II。该句前面“是否”从肯定否定两方面说,而后面只从否定方面说,前后照应不周,表意不明)

(4)指代性的词语。代词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

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看是否是歧义句。例如: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2011年江苏卷。“其他”指代不明)

(5)关联词。注意其是否搭配不当、位置不当、不合逻辑,或是否滥用。例如: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2006年湖南卷。“不只是”表示在前一分句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与句意不符,改为“不是”,与“而是”配合)

(6)并列的短语。并列短语,也是一个很容易出错的地方,做题时,只要见到并列短语,就要先看能否并列,看词序是否妥当,还要将短语拆开,逐词检查,看搭配是否都恰当。例如:

①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2006年江西卷。“提高和培养”词序不对,应先“培养”后“提高”;且“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②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搭配顾此失彼,不能说“创造服务”)

③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2006年天津卷。“能力和水平”并列,但可以说“水平高低”,而不能说“能力高低”;另外,“决定”与“标志”也不宜搭配)

(7)数量短语。看是否有歧义、位置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的词语重复或矛盾等问题。例如:

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2006年广东卷。表示数字的降低或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可表述为“下降了九成”)公园门票定价过高,像世界公园和中华民族园的门票均在50至60元上下。(去掉“上下”)

2、三种句子

(1)判断句。即“是”字句。命题时,往往在较长或结构复杂的判断句中出现主宾意义上不一致或缺失宾语的错误。所以遇到判断词“是”也要适当留心。

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2005年湖南卷。该句可紧缩为“生物入侵是物种”,其主语与宾语不能构成从属或同一关系,因而搭配不当)

(2)否定句。否定句主要应该关注双重否定句和反问句中嵌套否定形式的句子,否定词主要有“忌”、“不”“没有”“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禁止”、“否认”等。这些句子和词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且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易造成误判。例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2005年天津卷。“所缺乏的是勇气不足”,意即“有勇气”,显然意思说反了。应将“不足”和“不当”删去)

否定词用在反问句中,不易辨清正误。遇到这三种情况要仔细寻找否定词,反复思考,确定正误。

(3)“把”字句和“被”字句。“把”字句和“被”字句中,否定词要放在“把”字和“被”字的前面。例如:

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2004年湖南卷。“把”字句中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第四招,另造语境法(即造句比较法)。

有些语病不易诊断,可在不改变句子结构的前提下,用常用语词替换陌生的语词,或另造几个类似句子,使陌生的句子变得熟悉。如: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2004年天津卷)如对句中“本月中旬前后”拿不准,可另造短语:“本月前后”、“本年前后”。比较一下,其错误就显而易见。

当然,在实际作题中,上述四种招数是常常综合运用的。一般是先通读凭语感判断,然后再作理性分析加以印证,再辅之于另造语境法、排除法等,就一定能得到准确的答案。所以,平时作题时应有意识地从上述几个方面注意,积极训练自己快速判断病句的习惯和能力,日积月累,必定熟能生巧。

第三、关于连贯题的解题技巧

新课标卷近三年考连贯,都是排序选择题,所以主要研究这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应对语句排序题只需走出一个误区,掌握三个解题技巧即可。

解题误区:先排序后看选项

很多同学在做语句排序题时,会先将6个句子排序,然后按照所排的顺序在选项中找答案,这种方法

既浪费时间,又极容易做错。正确的做题顺序是,先看选项,根据选项设置结合排除法做题。

技巧一:纵向对比分析,确定首句,用排除法排除两项

做题时,先看四个选项的首句。这类题一般是填空题,如果空前还有文字,要“瞻前”,看前文选首句,就是看四个选项所列的两个首句哪一句能承接照应前文;如果没有前文,则看四个选项所列的两个首句哪一句适合作首句,首句一般交代时间、地点、行踪或话题。如果能确定首句,则可以一下子排除两项。例如:(2009年新课标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的融入其中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④②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⑥①③② D.⑤③②①④⑥

纵向比较四个选项的首句,第⑤句承前文,描写会徽造型的具体样子,然后第④句阐发这种造型所阐发的象征意义,以“阳光运动”照应“阳光少年”,所以首句应该是⑤。可排除A、B。

代词一般不做首句,因为代词往往指代其他内容,放在首句易造成语义不清晰。如选项中首句是代词,可直接排除。排除干扰项。

技巧二:抓语言标志,抓关键词语,把握句子间的关系,利用分群归类可排除1—3项。

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关系。而这些关系往往体现在一些语言标志上,如:①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②暗示性词语的使用。“也”“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③有指代意义的词语。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往往紧跟在所指代的内容后面。④陈述对象前后一致。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可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⑤那些反复出现的词语或短语,既要注意在同一个句子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又

要注意不同的句子中反复出现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这几个句子先后顺序的标志,由此来把握作者的意义指向,顺藤摸瓜,巧解题目。

例如上例“阳光运动”和“阳光少年”就属于关键词语,因此可将⑤④归在一起,而利用这一点可排除其他三项,选出正确答案。再如:

(2011年新课标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该题中第②句的“环节多”和第⑥句的“各环节”前后呼应,联系紧密,据此,可排除B、D两项。

技巧三倒着看,可排除1-3项

倒着看,先看材料的下文,再看选项的句子,有时可发现与材料下文紧密衔接的位于句子。据此可排除1-3项。例如:

(2009年全国卷II)依然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 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 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 “中国结”的起源可能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 它是中华民族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 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 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①②④⑥⑤① B. 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 ④③②⑥①⑤

材料的下文有“服饰”一词,观察6个句子,只有第⑤句“依着、服饰”与之照应,因而可以确定第⑤句为末句,这样可以很快选出答案D来。

最后,联读语感检验。将初步排成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即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第四、关于仿写的解题技巧

(1)要努力做完,此类题得分率很高。2009年全省平均得分:文史4.73,难度0.79;理工4.61,难度0.77。2010年全省平均得分:文史4.98,难度0.83;理工4.94,难度0.82。

(2)审清题目,弄清题干中的明示要求和仿写对象的隐含要求。比如,是否另选话题,在内容和修辞、

2012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熊易寒 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的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②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论文〔〕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的;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 ③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 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 .. 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④为什么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多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这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是你在驾驭文献,而是文献在驾驭你。我们(特别是初学者)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常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有时甚至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面对不同观点的学术论争,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免犯糊涂,此乃“段位”不够所致。最后,这类文献综述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除了要总结现有研究,还需要高屋建瓴,指出现状的不足及其根源所在,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此看来,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由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学术权威撰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⑤为什么要尽可能间接引用?间接引用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文的核心观点。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重新表述需要我们先将对方的观点吃透,然后围绕自己的核心问题和行文思路,重新加以组织,这样可以使论述更加紧凑有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找出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它们的分歧是什么,共识是什么,然后将众多的观点进行整合、归类。二是间接引用突破了原文的限制,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有效节省篇幅。 ⑥规范的文献综述,要求学者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也需要学术刊物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因为有了文献综述,论文的篇幅势必扩大,有限的版面会更加紧张,但论文质量将更有保障。因版面限制而砍去综述,实在是削足适履的不智之举。

2012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真题及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 b. 人寰.(huán)攫.取(jué)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è) C.抵牾.(yǔ)横亘.(gè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īn) D.鞭挞.(tà)骨骼.(gé)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ēi) 答案B 解析: A悚然C牾D辗注意错误均排除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 ....,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 ....,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 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 ....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 ....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答案D 解析: 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 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 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 三项均不符合语境。 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 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陕西卷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

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或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买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物品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

2014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明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笑靥(yè)盥(guán)洗粗犷(guǎng)暮(mǜ)然回首 B. 书箧(qiè)装帧(zhēn)碑帖(tiè)博闻强识(zhì) C. 敷(fú)粉脂(zhi)肪烙(lào)印刀耕火种(zhòng) D. 采撷(jié)竹笋(sǔn)咋(zé)舌拈(niān)轻怕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俸禄切磋投桃报李一笑泯恩仇 B.发轫枢纽并行不悖久旱逢甘霖 C.花哨原委如雷贯耳时事造英雄 D.调剂伸张促不及防真人不露相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湖北的国画创作受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的,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当今的湖北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A.滋润绚丽多彩顽固框定 B.滋润绚丽多彩稳固锁定 C.滋润多姿多彩稳固框定 D.滋润多姿多彩顽固框定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张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 自1993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市60 周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已达到145.6 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 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0 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 万公里、在建规模 1.2 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D. 随着国家信用体制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2017 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离娄》:“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意思是观察一个人,在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内心的丑恶,正如俗语所说,眼睛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全国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 A. 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 b. 人寰(huán)攫取(ju?)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a) C.抵牾(wǔ)横亘(ga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īn) D.鞭挞(tà)骨骼(g?)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ē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亲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 b. 人寰(huán)攫取(ju?)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a) C.抵牾(wǔ)横亘(ga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īn) D.鞭挞(tà)骨骼(g?)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ē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201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缜(shèn)密感喟(kuì)紫蔷薇(wēi)暗香盈(yínɡ)袖 B.镶(xiānɡ)嵌驰骋(chěnɡ)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án)飞C.热忱(chén)别(bié)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 D.菜肴(yáo)酣(hān)畅蒲(pú)公英春风拂(fó)面 【答案】B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 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 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 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选A项。B项中,“博奕”错误,本意是下棋的意思。所以应为“博弈”。C项中,“灸手可热”错误,应为“炙手可热”。D项中,“溃乏”错误,应该是“匮乏”。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的小麦粉加以调试。[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7214065197.html,] 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 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

C.甄别色泽最终适当 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 【答案】C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选D项。A项中,谓语动词“是”缺少主语,将“实施了”改为“实施的”还原主语即可。B项中“前者”指代不明。C项句式杂糅,“确保”和“为……奠定坚实基础”两种句式杂糅。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这两句

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A.舟楫/编辑道观/冠名权濒临/彬彬有礼B.蹒跚/珊瑚嫁接/度假村布帛/并行不悖 C.慑服/拍摄昭示/软着陆荒诞/肆无忌惮D.忏悔/阡陌储蓄/处方药复辟/刚愎自用 答案:A [解析]B项“帛(bó)”与“悖(bèi)”读音不同,C项“昭(zhāo)”与“着(zhuó)”读音不同,D项“忏(chàn)”与“阡(qiān)”读音不同。 [评点]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有形近字(共四组)、同音字(共八组),而且以同音字考查为主导,这是比较少见的,这也体现了命题人的胆识;在读音不相同的选项中只设一组读音不同,做到了命题的规范,也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因而一上来就给考生坚定了信心。但是,同音字考查过多,并且同音字除了同音之外之间再没有其他任何联系,比如“嫁”与“假”,“帛”与“悖”,“昭”与“着”,等,并组考查根本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给人的感觉好像只是两个同音字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已,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对人才选拔性的考查。所以从此题内容上说,命题有些低幼化,也间接地帮扶了不愿识记的当代中学生,而且还“促进”了当代中学生识记能力逐步退化的倾向。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和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__。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 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

2013年陕西省高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臵,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皇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

2012年普通高考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灵.秀磷.光玲.珑剔透聆.听教诲 B.诞.生旦.角淡.泊明志担.当重任 C.宿.营诉.说夙.兴夜寐素.昧平生 D.咨.询滋.生芝.兰之室孜.孜不倦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羞涩袅娜歌声渺茫荷塘薄雾 B.霜天廖廓峥嵘岁月浪遏飞舟 C.细腻萧索落蕊残叶秋蝉嘶叫 D.嫩黄葱茏婆娑起舞繁茂苍翠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咬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诗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且将它地挥洒出来。这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的不慌不忙的起来,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 A.趣味痛痛快快当是溜 B.滋味淋漓尽致便是走 C.意味兴致勃勃自是逛 D.韵味尽情尽兴恰是晃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A.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相遇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中响声一片,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C.当今已经很少有人回想以前那样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到尾阅读一遍,欣赏其委婉动人的故事。 D.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 ...的一项是 A.《孔乙己》描写了科举考试失意者的命运。作者对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因窃书而被赶出鲁镇的悲惨遭遇,寄予了同情。 B.已知杀父娶母的实情却迟迟不采取复仇行动,这一情节构成《哈姆莱特》中著名的“延宕”,体现了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 C.宋词至苏轼,让人耳目一新,苏轼拓宽了词的题材,提升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开创了具有革新意义的豪放词派。 D.意识流小说以心理时间作为叙述的主要时序,代表作品有《墙上的斑点》、《追忆逝水年华》等。斯特林堡的《半张纸》也有一点意识流的味道。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解析:语文大纲卷难度下降,内 容整体变化不大 高考终于拉下了序幕,上午率先考试是语文这个科目,每年语文的作文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第一时间腾讯高考联合腾讯视频为大家请到了拉朋友天利教育语文老师陈耀文老师。您好。 陈耀文:您好。 主持人圆圆:先跟广大家长打一个招呼。 陈耀文:各位网友朋友们好,家长们好。 试卷整体稳定性比较强内容只有细微变化 主持人圆圆:其实节目一开始,私下我跟陈老师聊了,今天的语文科目难易程度来说是怎么样的,包括您对于语文这个科目的作文和题目,对于孩子来说难易成为,给大家介绍一下。 陈耀文:今天看了手头已经有的语文试题,感觉语文试题的特点还是非常清楚,非常鲜明的。第一,语文在去年的基础上稳定性比较强,全国大纲卷,起来的语文试卷和今年的语文试卷没有大的变化,仅仅是语言的应用题有一点变化。北京卷我虽然没有看见语文的整个试卷的全部内容,但是从作文题里面可以看到推断出北京卷和去年相比变化不是很大。再比如山东、广东等等这样一些省市的题目也都在去年基础之上有一点微调,但是总的是稳定性强。 第二,今年语文试题特别突出能力。因为高考要考察的就是能力,所以高考试卷能力是不变的一个方向,不管哪一套试卷,六种能力的考察都非常清楚。 第三,所有语文试卷几乎都把语文这个学科刚刚在实行的新课标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每一个语文试题,对于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都有很好的体现。

主持人圆圆:今年是新课改第三年,北京是第三年。 陈耀文:北京已经有好几年了,北京卷对新课标提出的理念都很好的体现出来了。第四个特点就是语文试卷,尤其是高考语文试卷,核心要求就是选拔新生,就是刚才说的难易问题。高校选拔新生有一定的难度,和去年信笔,今年的语文试题全国大纲卷难度有一点降低,北京卷和去年相比差不多。 全国大纲卷难度比去年降低课标卷难度上升 主持人圆圆:您针对去年的难易程度来说,今年稍微容易了一点。 陈耀文:全国大纲卷有一点降低,但是课标卷和去年相比有一点提升难度,总的趋势就是高校选拔新生的需要,所以有一定的难度。 北京卷作文弘扬一种精神考察学生认知水平彰显学科价值 主持人圆圆:今天上午我看微博,好多网友在网上就说了,北京的作文题目争议非常大,我个人觉得,就全国来说,北京的这个作文题目,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好的,不知道陈老师是怎么看待的? 陈耀文:应该说我们北京的高考作文题已经形成了自己非常鲜明的风格,不管是看哪一年的,首先是它比较大气,这一种大气并不是说它的选材有和人家相比有多大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那种出题的方式,我觉得今年北京作文题三个方面的特点应该比较鲜明。一个就是弘扬主旋律,尤其是弘扬北京刚刚提出的北京精神,这个作文题体现很充分。北京精神有一句话是厚德,我们这个作文题对于学生品德的考察非常重要。当然还强调爱国,因为这个材料弘扬的就是要爱国、厚德。 主持人圆圆:一种精神。

2012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试题(word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昵(nì)称质(zhǐ)量衣钵(bō)因噎(yē)废食 B、刍(chú)议熟稔(rěn)露(lù)脸瘙(sào)痒难忍 C、奇葩(pā)笑靥(yǎn)当(dàng)真物阜(fù)民丰 D、绮(qǐ)丽木讷(nè)顷(qǐng)刻入不敷(fū)出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

2014年陕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 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 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 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 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 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2012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昵(nì)称质(zhǐ)量衣钵(bō)因噎(yē)废食 B、刍(chú)议熟稔(rěn)露(lù)脸瘙(sào)痒难忍 C、奇葩(pā)笑靥(yǎn)当(dàng)真物阜(fù)民丰 D、绮(qǐ)丽木讷(nè)顷(qǐng)刻入不敷(fū)出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 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葬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

2012高考语文湖北卷答案及解析

2012高考语文湖北卷答案及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精心校对版) 手打录入:青峰弦月 本试卷共六大题,8页。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s(“left_con”); 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灵秀磷光玲珑剔透聆听教诲

C.宿营诉说夙兴夜寐素昧平生D. s(“left_con”); 咨询滋生芝兰之室孜孜不倦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羞涩袅娜歌声缈茫荷塘薄雾 B.霜天廖廓峥嵘岁月浪遏飞舟 C.细腻箫索落蕊残叶秋蝉嘶叫 D.嫩黄葱茏婆娑起舞繁茂苍翠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许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且将它地挥洒出来。这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的起来,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 A.趣味痛痛快快当是遛 s(“left_con”); B.滋味淋漓尽致便是走 C.意味兴致勃勃自是逛 D.韵味尽情尽兴恰是晃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四川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语文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折(zhé)耗绰(chuò)约水泵(bèng)流水淙(cóng)淙 B.募(mǜ)集缜(zhěn)密慰藉(jiè) 风驰电掣(chè) C.露(lòu)面纤(xiān)细抚恤(xǜ) 弦(xuān)外之音 D.栅(zhà)栏蜷(juǎn)缩款识(zhì) 敷衍塞(sè)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讳疾忌医微言大义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B.罄竹难书两全其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掷地有声曲意逢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至高无上原型必露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B.2011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聆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C.一项对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无论他们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用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C.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创造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警惕汞污染 1953年,日本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怪病”,称为“水俣病”。这种病症最实出现在猫身上,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而死。不久,陆续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步履蹒跚,手足麻痹乃至变形,神经错乱甚至死亡。后来发现,这不是传染病,而是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湾一家化工厂生产氯乙烯和醋酸忆烯使用了含汞的催化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其中有的是甲基汞,有的是无机汞,而无机汞会与水体或水生物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甲基汞。甲基汞的脂溶性非常强,可以在生物体内逐渐富集并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人的中枢神经细胞。公司和政府对水俣病的认定只

2018年陕西省高考语文试题真题(精校 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省卷) 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学·科网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

【精选】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不同的一项是() A、鞭笞懈恕舌苔心旷神怡百战不殆 B、隔阂遗骸弹劾惊涛骇浪言简意赅 C、癖好薜荔巨擘穷乡僻壤劈波斩浪 D、茁壮罢黜拙劣咄咄逼人相形见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恣意虎视眈眈迁徒暴殓天物 B、陨落蓬荜生辉针砭流言蛮语 C、赡养毛骨悚然烦燥蓬头垢面 D、寒暄好高骛远松弛如火如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养成了习惯,才是____________的、自觉的行为,道德建设才会见到实效。 ②该校在培养音乐、美术、体育特长生方面有着_________特点和____________优势。 ③在评价标准上,____________要看数字,_________不能只看数字,要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 A、稳固明显/鲜明虽然/但是 B、稳固鲜明/明显既/又 C、稳定明显/鲜明虽然/但是 D、稳定鲜明/明显既/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里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这里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这里有我生命的根。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为了缩短时间,突击队躲开楼房林立的大院,潜入瓦房鳞次栉比的胡同,出其不意,取捷径,奔袭望海楼。 D、木船在风浪中剧烈地摇晃着,那人却稳稳地站立着,就像一个身怀绝技的骑士,骑在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上,任凭野马狂奔,他却泰然自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报《没有苗圃的园丁》一文,报道了宁夏海原县一位代课教师每月只拿50元工资,在没有校舍的情况下挤出自家一间房坚持办学的感人事迹。 B、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期及国家文物局近期分别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表明,永定河这条天然走廊是“古人类移动的路线”。 C、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D、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她认真地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