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共济会 在中国险恶政治目的 -02 - 共济会财团的跨国兼并阴谋01

共济会 在中国险恶政治目的 -02 - 共济会财团的跨国兼并阴谋01

共济会     在中国险恶政治目的 -02 - 共济会财团的跨国兼并阴谋01
共济会     在中国险恶政治目的 -02 - 共济会财团的跨国兼并阴谋01

目录:

共济会为控制中国经济,假手内应鼓吹反垄断,欲拆解摧毁中国残存大型国企

人民邮电报头版文章驳央视对电信联通涉嫌价格垄断报道

别拿反垄断瞎忽悠,难道华尔街的垄断不是垄断?

孙锡良:中国为什么要用“混合所有制”改造国企?

混合所有制是新卖国主义

共济会的代理人为什么在中国反垄断?

你垄断了我就没法控制了,而他们在美国正是通过这个反垄断法达到目的的,

重要民生部门:铁路、公交、水厂、电厂,如果由外资控制,看看兰州吧,你还用得起水吗?

军工部门如果由外资控制,你还有什么机密可言?

民营资本基本上就等于是外资,只要不是国营,外资都可以通过强大的资本来买到一切!

民营资本基本上就等于是共济会,这些道理共济会太懂了,所以一直在大力报道国企做得不好的一面,好象他就是我儿子一样的关心我的利益,他为什么不去报道兰州政府水厂卖给法国人之后,水价涨得都用不起水了?!!

共济会为控制中国经济,假手内应鼓吹反垄断,欲拆解摧毁中国残存大型国企

何新按:近十几年来,在共济会经济学教唆下,通过大规模私有化运动,中小型国企基本上都卖光、分光、送光了,数以千万计的员工也都失业下岗了。只剩下国防、铁路、石油能源和电信、烟草等最后几大板块,一直成为金融共济会的眼中钉。今年夏季,共济会在中国的代理集团发起一轮铁路私有化的鼓吹,最近又把矛头指向了电信集团。谁是全球经济中最大的垄断集团?就是一小撮犹太金融家罗斯切尔德、洛克菲勒、摩根、高盛等十几家犹太共济会家族所控制的全球跨国垄断企业。(详情可参看本博数日前转帖的瑞士经济学家的有关调查。)共济会假手中国舆论代理人和政治经济代理人发起的对中国铁路、石油能源、电信等最后几个国企集团的打击和拆解,是其早就在囊中的既定战略。请看最新事态发展:

人民邮电报头版文章驳央视对电信联通涉嫌价格垄断报道

“我好想哭啊,我只能装一家的有线电视、用一家的电、使一家的煤气、以别人商量好的价格加两家的油,价格一天天飞涨的时候,没有人说垄断;当有一种业务几家运营商比着提速、比着降价的时候,却有人说,你垄断了!”这是在11月9日12时央视《新闻30分》节目曝出国家发改委正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进行反垄断调查的报道后,一些通信员工发出的微博。这突如其来的当头棒喝,令两家公司的股票狂跌,也让几十万电信与联通员工难以接受,震惊!冤枉!委屈!无奈!

而更多的人也觉得这事荒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体改所主任史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很疑惑:电信行业这些年一直在改革,这些年资费一直在下降,为中国经济发展、解决国内通胀出了力,凭什么拿最好的行业来开刀?

就连各投行也感到吃惊,摩根大通和中金都认为,在中国内地的宽带业务市场,联通和电信不能被称作为“垄断者”,他们还面临着铁通、广电等的竞争。

还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通信行业在国企里是体制改革最彻底的。十几年来,通信行业按照国家要求进行了多轮分分合合的体制改革,形成了目前三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的市场竞争主体,三家公司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本报记者通过调查与采访,发现央视报道完全是片面之词,错误百出,与事实严重不符。

基本概念厘清了吗?

【央视报道】发改委已经基本查明,在互联网接入这个市场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合在一起占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份额,肯定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如果证据确凿事实成立,将处以上一年度营业额的1%~10%的罚款,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为此将遭到数亿到数十亿元的罚款。

【事实真相】好一个混淆视听的“互联网接入”!正是因为央视采用了这一广义概念,才得出了“罚款数十亿”这一骇人听闻的结论,在业界和网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事实上,“互联网接入”分为不同领域,发改委此次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起的调查,是针对SP接入市场而不是公众市场的,SP接入市场不涉及普通用户,与公众市场完全不同。据了解,中国电信或中国联通每年从SP接入业务中获得的收入只有不足2亿元,因此,即便是“证据确凿事实成立”,所处罚款也应以此为基数,而绝非数亿到数十亿元的天文数字。

垄断事实查明了吗?

【央视报道】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对于跟自己有竞争关系的竞争对手给出高价,对于没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给出的价格更优惠。

【事实真相】这种说法显然是已经认定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带宽专线接入上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然而这种结论无数据支撑,因此并不成立。

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在互联网专线接入市场,其实除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还有其他几家互联网骨干网经营单位,包括中国移动、中国铁通以及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等。此外,还有转租的众多增值电信企业,例如电信通、长城宽带、歌华等。

因此,这个市场完全不是想象的只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独霸天下,由于众多网络提供商的存在,对客户争抢激烈程度可谓白热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然而专线接入市场到底收入是多少,至今没有任何部委和机构发布过数据,因此电信与联通到底在其中占有多大比例,完全没有数据支撑。所以所谓垄断之说也就无处立脚。

至于央视报道提到的向SP出租带宽价格的差异,打个比方说,同样是一个房地产商旗下的商品房,同样是100平方米,北京和上海的价格差达40万!奇怪吗?当然不!因为民众很容易理解,由于商品房的楼盘定位、所处地段、小区配套,甚至交易时间的不同,有价格差异很正常。电信运营商对SP出租带宽也是一样的道理,由于交易条件的差异(区域因素、时间因素、产品细节、客户要求、服务质量等),出租带宽的价格也是由市场来调节的。垄断何谈之有?

全球行情吃准了吗?

【央视报道】截至2010年,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位列全球71位,不及共济会英国日本等三十几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是,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4倍。

【事实真相】暂且不说该报道采用的数据是不是与此次反垄断调查有关,也先不争论数据是否已经过时,仅就这样不考虑背景的简单比较而言,绝对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公平的。这就好像让刚刚学会走路的孩童与成人赛跑一样。

宽带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之一,是与国情和人均GDP相匹配的。论国情,中国地域宽广,农村和偏远地区所占面积大,宽带建网的难度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不可同日而语,单是西藏和新疆的电话村通服务就耗资巨大,何况宽带普遍服务。更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国家宽带战略,以政府直接投资或者鼓励投资等方式推动宽带发展。而我国尚未把宽带上升到国家战略,宽带建设主要靠行业推动和企业投资拉动。

论人均GDP,2010年中国在世界排名95位(IMF数据),但是央视报道拿来比较的却是排名靠前的经济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导致某一产品服务的价格和普及率差异,是很自然的。按照全球通信行业的发展规律,一项业务的

左右。不同的市场,其发展阶段不同,产品生命周期不同,发展规律当然不会相同。

如果与国情更为相似的俄罗斯和印度相比,我国的宽带服务价格较低、速率更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国的电信运营商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我国国家宽带战略尚未成形之时,中国电信先行一步,提出了“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计划,预计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所有城市的光纤化。中国联通也在大力推动宽带接入的光纤化。

事实上,仅在2011年中,我国的宽带服务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举两例,在江苏的很多地区,8M宽带如今每月仅需60元,而广东全省的平均宽带上网速率超过3M。近几年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宽带资费每年下降6%~10%,这一幅度,早已大大高于央视报道的“如果能够推动市场上形成有效竞争,未来5年可以促使上网价格降低27%~38%”。以中国电信为例,按照其“宽带中国?光网城市”计划,宽带用户的接入带宽将在3~5年内跃升10倍以上;资费在3年左右迎来“跳变期”。而这些为民谋利的发展目标,并不是在政府强制要求下做的,而是企业主动执行的。

新闻素养丢掉了吗?

【央视报道】相关部委已就宽带接入问题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展开反垄断调查,并有可能对两家企业进行反垄断处罚。记者根据初步推算,如果事实成立,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为此将遭到数亿到数十亿的罚款。

【事实真相】“可能”、“如果”等在新闻体裁中十分忌讳的用词,组成了央视这段新闻的大部分内容。

11月9日,发改委对两家运营商进行的反垄断调查还未结束,发改委还没有作出最终结论和处理意见。根据反垄断法第44条,反垄断执法机构对涉嫌垄断行为调查核实后,认为构成垄断行为的,应当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并可以向社会公布。然而此时,央视抢先一步在当天中午的“新闻30分”播出了报道。就连投行高盛都认为:“这次的事件让我们非常惊讶。惊讶的是,在任何官方定论还没有出台之前,央视的报道就进行了一些类似于巨额罚款的推测。”

央视此举是否违反相关规定,自有专门的部门去裁定。但是单就这一报道本身,也是漏洞百出,只要稍有新闻素养的人就能看出破绽重重:其一,近4分钟的报道只对发改委进行了单方面采访,根本没有给另一方当事人澄清事实的机会,有悖于新闻的公正性,从而误导公众,引发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其二,记者在基本概念都没有厘清的基础上,用想象代替采访,用推测代替事实,大量使用“如果”、“可能”句型,将结论硬拧向耸人听闻的方向,有悖于新闻的客观性。此报道虽然取得了一时的轰动效应,但却因缺乏事实依据根本站不住脚,违背了新闻工作的基本职业道德和准则,不仅与国内新闻战线正在提倡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精神相冲突,更与央视国家级传媒的地位不符。

别拿反垄断瞎忽悠,难道华尔街的垄断不是垄断?

作者:叶风寒

转帖:wanshi

发表日期:2011-10-9 7:27:00 回复

我没看出共济会的华尔街大银行和中国的垄断国企有什么大的区别。

两者都是处于垄断地位,中国是依靠权力垄断一个行业,比如两桶油。共济会的大银行

也都一样,国际金融规则都是他们定的,更不用说共济会的财长都是出自大银行了,有威胁

了就用各种手段搞死你,别忘了美元还是世界货币。

两者都是闯祸后全民买单,中国的国企海外亏损后,还不是国家买单,比如这次缅甸

的水电站或者沙特的铁路。共济会的金融危机发生后,一样是拿人民的钱填本来应该破产的

两者都号称太大不能倒,倒了国家要出现危机。

两者的高层一样奢侈和无耻,国内的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共济会的银行也不差,拿

国家救济的钱发奖金,度假。把银行搞破产的CEO照样拿千万年薪。

两者都是与政府盘根错节,很多国企的领导人去职了当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共济会大银

行的CEO去职了也占据了白宫的经济部门。

其实两者都一样,垄断带来危机,怎么解决,大家说说哦吧

孙锡良:中国为什么要用“混合所有制”改造国企?作者:龙哥

有关国企的改革,网络媒体自然是最热情的。网络媒体为什么最热情?因为几大门户网站的性质摆在那里,因为网络媒体是未来私有经济试图主导中国的宣传依靠。(那么他们热情的时候,我们就可双反观它的目的)为什么政府会顺应网络媒体的呼声走?表面看是网络媒体首先用十几年的时间把国企弄臭了,臭了就要改,尤其是近几年火力全开,只要有一丁点负面信息,必定要把整个“国企”当耙子拿出来批判。从深层次看,把国企当包袱看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者不相信马克思了,社会主义的宣传者不相信社会主义了。

为什么“混合所有制”会脱颖而出承担改革国企的任务?“世行方案”和“383方案”都不是百姓凭空制造的,都是在宠大经费支持下的重大项目,它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国企,他们的主要指导原则就是转制,再往深里思考一下,后面的话就不必多言了。

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讲,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够阻止“混合所有制”的前进,正如前三十年导致几千万人员下岗的改制过程一样,面对现实,成了唯一选择。对于中国出现这样的一个趋势,作为共产党员,本想说说自己对国企改革的看法,现在纯属多余,目前能做的最大努力也就是分析分析平民应该持有的思想观点,哪怕一毛钱的作用都没有。

第一、“混合所有制”到底是基于哪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共产党搞社会主义是理想、是信念、是追求,因而,新中国一成立,便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对旧社会私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成了重要的一项任务,其中就经历了“公私合营”这么一个过程,虽然与我们今天所提的“混合所有制”不完全相同,但本质上是归一的,也就是公与私的短暂共生关系。搞了将近70年的社会主义,经历了几十年的全民所有制国企,突然又要回归曾经作为过度性阶段的旧企业模式中去,这种创新到底有何作用?更直白一点讲,到底有何目的?

第二、“混合所有制”到底是不是宪法框架下的改革?实事求是地讲,我并不排斥私企的发展,只要合法经营的私企,国家应当给予其合适的法律空间。但是,我也非常注重审视宪法,宪法总纲第六条明确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用“混合所有制”逐步改造国企到底符不符合宪法呢?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经济制度的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继续被削弱还是得到加强?好端端的国企为何一定要硬性减少公有制比重?如果是削弱了,则明显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退还给资本家并让其重新掌权的倾向。

客观地讲,如果中国国民整体上认为公有制已经不很重要,需要向私有制方向发展,我认为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我们要尊重民意。如果中国整体上接受了私有化方向,我认为现在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尽快修改宪法条文,必须让国家的根本大法适应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如果走经济发展脱离宪法的不入轨方式,最终会出大问题,因为“依法治国”的大原则被破坏了。

第三、“混合所有制”到底如何个混法?有何法律法规作为约束?按目前的信息看,私人占比是不超过30%,这个比例是谁定的?凭什么由他(他们)说了算数?五年后呢?十年后呢?会不会达到60%甚至是直接达到100%?占比的多少到底由谁说了算?另外,要控股一个企业,也并不需要50%以上,10%甚至更低就有可能达到控股的目的?谁来保证国有股不在改革中被逐步稀释和吞噬?没有任何法律法规,突然就来了一个“30%”的初步设限,是拍脑袋的结果还是精确计算的结果?

第四、“混合所有制”是改革国企的良方吗?我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是。在判断国企与私企到底孰优孰劣的问题上,不要去做一对一的比较,那没有意义,把华为的特例来比较某劣质国企也没有指标意义,我们必须从整体上看,目前,能够承担与外资企业进行竞争的主要力量毫无疑是国有大型企业,尤其是国家战略产业和国防产业。最为值得关注的是,现在剩存的国企多数都经历了几十年的运转时间,有些企业甚至是与新中国同龄,而中国现有的有竞争力的私企则一般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除华为外,绝大部分为代工企业,转瞬之间都有可能从眼前消失。

某些经济学家偏执于用“混合所有制”改造国企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防止腐败,形成“用私权制约公权”的局面。理想地看,这种说法是成立的,但从事实经验看,这必然会走向失败,要论监督,扩大国企的“全员议事制”比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好百倍,取之于日本私有化背景下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只学到了毛皮,除了文书做得差不多,其它都不象,国有企业的关键决策和人事制度还是个人说了算,99%的员工当了“不管先生”。

私企凭什么要出钱进入国企?这个问题非得要搞清楚。它进去就是要赚钱的,并且还要赚大钱,甚至还打着必须吃掉国企的算盘。这样的资本家进入国企,国企将发生什么样的改变,结果还预料不到吗?

忽略枝末看本质,任何企业的竞争力都来源于科技水平,不管国企还是私企都是一样,索尼、松下曾经辉煌得要上天,现在也不怎么行了,不是它们管理水平不行了,是它们再也没有领先世界的科技支撑了,管理再出效益,碰到技术变革飞速发展的时代,顶多也就出点人力效益,绝不是决定性效益。

第五、“混合所有制”到底有何战略性功效?直白地讲,中国未来的方向就是权贵化方向,其决定性因素是私有制的快速发展。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私有制社会定性为坏的社会,因为私也是人性共有之物,但是,私有制社会一定是权贵社会,一定会有大部分人因为在“私欲”的竞争中力不从心而沦为中下层人士。中国第一波权贵产生于国企改制和股份制公司上市,第二波权贵产生于前十多年的房地产井喷,第三波权贵将产生于“混合所有制”改造国企的过程,并且这一波权贵将是终极权贵,是大权贵,他们有一部分源于前两波人士,另外,还会产生一大批新贵。当所有权贵构筑起属于他们的权利架基础时,中国的未来形势就无须揣测了,质言之,“混合所有制”的战略目标是制造贵族。一个小平民百姓,再怎么混合所有,也不关你的事,把国企分光了,你也不可能获得改制的任何红利,这根本就不是递给你的面包。

在提出上面五个问题之后,还想给朋友们提几个建议:

其一、想尽一切办法参与到国企私改的大浪潮中来。不管是资本大的还是资本小的,紧靠政策吃饭是最聪明的办法,小资本人士可以联合起来先组建有一定能力的集团公司,进而才有资格成为分食国企的一只蝗虫,大资本的人士都是老江湖了,绝不会对本轮改革过程袖手旁观。

其二、国企员工应当做好被挤压的心理准备。我曾经说过,国企领导再怎么腐败,他都是偷偷摸地搞些钱,再贪都不可能把赚的钱都卷走,尤其是大型国企。私企就不一样了,每一个利润都是他私人的东西,你还不能说他腐败,他想在中国花就在中国花,他想存到共济会,你也拿他没一点办法。

私企入国企不是去做慈善的,他要赚大钱,“减员增效”这句老话又会被祭出来,下一批人的岗不算什么大新闻。有人说,减员增效不好吗?我说不一定好,单从利润来讲是好,但是,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不能象欧美一样比人员多少,同样技术水平、同等规模的企业,在日本可能用1000人,在中国可能用3000人,是不是中国企业就劣质了呢?不是。如果每个中国企业都采取日本式低劳动力用人模式,中国才要出大事,巨量的劳动力将变成失业大军,给社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远超其就业正能量。从另一个方面讲,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而言低几倍,人数给企业竞争力影响并不大。

私企是不是就一定高效呢?完全不是。除了华为等少数私企,中国99%的规模性私企都是处于低效管理水平,绝大部分没有走出家庭模式和江湖模式,甚至有些私企还是黑社会模式,因为他们都处于产业低端,没有可以用来支持高端竞争的高技术平台,这样的私企获得竞争力的最好方式是压低工资和漠视社会责任,要么就是以破坏环境资源为目标。

其三、一般人请独立于“国企”与“私企”的争论之外。不少网友一听国企腐败就恨国企,就恨不得立马解散国企。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不是客观公正的心态,我已经多次分析过这个问题,今天不再分析。我们在设定对企业的感情时,一个最核心的标准是责任,不管你国企还是私企,你承担了什么责任?经济责任、就业责任、劳动者权益责任、社会责任等方面,谁做得好就支持谁。如果私企能够做到国企同样好甚至比国企更好,那当然要支持这样的私企,如果私企只能以一己之私为出发点和归宿,你运转得再好,也不必支持,因为赚得越多,说明他压榨得越多,他个人的帐户越厚,与国民主体关系不大。

其四、请马列主义者尽量独立于自己的理论爱好。在网络世界,活跃着大量马列主义信仰者,他们执着于研究和宣传马列理论,同时也宣传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现在,我认为这些人不必再那么执着了,至少二十年内可以放放,硬是要执着,权当个人爱好为上,不必费劲地去喊推广了。你想想,人家正统界的那么多人,研究了90多年,形成了无数“新理论”,出版了无数宏篇巨著,现在,他们自己也不信了,“公理论”已经不被纳入到行动指南了,仅仅只有口号意义了,业余的信仰者何必硬撑呢?撑也撑不住的。

混合所有制,只有五个字,但它代表一种方向——新一部分人将要大富起来!

混合所有制是新卖国主义

一、混合所有制概括

中石化是国有独资企业,业务范围涵盖油气勘探、石油炼制、油品销售、化工生产、研究开发五大领域。

在油品销售领域拥有自营的加油气站3万余座、成品油管线1万余公里、储存库容1.5千万立方米。境内成品油经营量1.7亿吨、零售量1.1亿吨。有2.3万家便利店,销售额133亿。

油品销售领域占中石化总营业收入的50%以上,2013年底的油品销售收入是1.5万亿。

所谓的混合制改革就是将油品销售板块整体以中石化销售公司的名义引入“社会和民营”投资者,分为如下步骤:第一步,资产剥离。将最赚钱的,占总收入50%以上的油品销售剥离,单独成立销售公司,这个步骤已经完成。

第二步是给中介费。这个费用也是不菲的,但具体给多少目前还不知道。但中介人已经决定,共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德意志银行集团、中信证券有限公司、共济会银行集团。官方称呼分别是投资银行和财务顾问。

具体分拆起来,这其中得利的是美资、德资、港资、新加坡资金和部分中国金融资本。

第三步是定向私募。私募人有以最低价格出资并分享资产的权利。譬如1元钱每股,甚至可能以优先股的方式打八折。这是所有投资人梦寐以求的好事。但绝大多数土鳖中国人和土鳖中国公司无份。目前私募人已经确定,有阿里巴巴、腾讯、壳牌、道达尔等十余家。

壳牌就不必说了,世界大石油公司,英国和荷兰的。道达尔也是世界大石油公司,法国的。阿里巴巴,日本软银占35%、雅虎占23%。腾讯,南非资本占38%。

第四步是上市。就是由新股东做主进行上市操作,把分享重组的、混合制的销售公司上市。这个阶段,就是土鳖国人和土鳖公司可以参与的阶段。但前提是在中国股市上市。

二、混合所有制利益分析

(一)中石油最低经营和资产价值

中石化的销售公司值多少钱呢?按一般资产收购分析来看,中石化油品销售收入一年1.5万亿,那么最低经营售价在1.5万亿。

就3万座加油站衡量,中型和大型加油站在1千万左右。则中石化加油站资产3千亿(未计算土地资产)。

便利店实际就是超市,一座超市按200万计算,则2.3万座便利店资产约460亿。

储油库建造是一种特殊钢材,每吨约800美元,10万立方约1930吨钢材,1.5千万立方共需钢材成本约15亿,造价不低于20亿。

输油管道全国有10万公里,中石油仅占1万公里,按每公里造价500万计算(天然气线每公里1000万),则管线价值500亿。

加油站占地在1000到20000米不等,这里按取中数略下的8000平米左右。平均地价按5000元平米计算。则全部土地价值是4千万乘以3万座,土地价值约计1.2万亿。

中石油油品销售实物资产=油站+便利店+储油库+管线+土地=1.6万亿。

所以,中石油销售公司最低售价=最低经营售价+实物资产价值=3.1万亿。

(二)投行或顾问送利

以国际惯例的尿性,不计管理费,仅按销售额5%费用计,在私募阶段,1000亿销售额就是50亿。按上市总资产价值3.1万亿计算,则为1550亿。也就是说,混合制一开工,中石化已经损失1600亿。

(三)私募资产利得

直接是外资的壳牌、道达尔和间接的外资阿里巴巴、腾讯等的私募1000亿进入以后占比多少呢?按占49%计,则以1000亿买下了1.57万亿资产。按31%计,则以1000亿买下了0.99万亿。按21%计,则以1000亿买下了0.67万亿。

从实际出资1000亿,占3.1万亿原资产看,私募出资仅占总资产的3.1%。仅占原营业收入的6.7%。对于中石化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能解决中石化任何问题。

但按上市以后,股价7.9元计算,则1000亿就翻了7.9倍,变成7900亿,若股价以21元开盘,则1000亿就变成了2.1万亿。仍然是一本万利。

(四)混合所有制的实质

混合所有制实际就是拿国有独资企业玩一盘,由国有独资企业出资给国际银行,再由国际银行把其他外资石油公司和外资控股公司的肮脏之手伸入国有独资企业之中。假如反对声音不是很大,则以混合所有制之名鲸吞1.57万亿到0.67万亿的国有资产,达到蛇吞巨象的目的。

鲸吞成功,则做到了以一搏十,至少以一搏五的目的。再通过上市则达到以一搏百和以一搏千的目的。

假如侵吞的目的没有达到,那么,仅仅依靠借船出海的目的,仍能达到以一搏十、至少以一搏五的目的。

尽管这次不叫引进战略投资者,但从利益输送的对象看,无论是作为顾问的投资银行还是作为私募的“社会和民营资本”,实质都是外资公司或者外资控股公司。所以,实质很明了,混合所有制就是出卖国有资产,而且还绝不卖给土鳖和土鳖公司。

现在都在讲道德,中国国务院应该在道德上坦白一些,大声地告诉世界:中国国务院继续向外国公司资本和控股资本出卖国有企业。这样,我们普通土鳖在情感上和智力上也不会觉得受到什么侮辱!

————————————————————————————————————————以上文章全部来自何新博客:

给每一位中国同胞:当你看到这些,我希望你把它发给你周围的人,让大家都清醒,这很重要!!!!

世界各族人民绝大多数都是善良的,战争的制造者就只有一小“撮精英分子”,美国人民同样恨他们!

不了解的人整天说要干日本、干菲律宾、干美国佬。其实这些国家都只是共济会的木偶,他们都错了,美国总统都只是个牵线木偶,他们的背后是共济会!共济会的背后,是那七个犹太人!!!!!

看看新闻的评论上有多少傻子、又有多少共济会的马仔。

更多内幕,请关注何新新浪博客……

全国政协委员:何新新浪博客

https://www.doczj.com/doc/7213964600.html,/s/articlelist_1265708323_0_1.html

俄罗斯历史重大揭秘:共济会曾经隐性控制苏共高层

俄罗斯历史重大揭秘:共济会曾经隐性控制苏共高层 如果在1991年,我知道祖国会发展到现在的状况。我宁愿斩断自己的双手,也不会签署别罗维日协议!!!! 乌克兰前总统克拉夫丘克俄罗斯历史学家О.А.普拉托诺夫在《俄罗斯荆棘之冠:共济会历史1731-1995年》一书第25章“共济会一览”中揭露,自1945年至1994年,原苏联体制内约有400名以上的党政高级官员加入共济会或隶属共济会的国际组织(如“彼得伯格俱乐部”、“大欧洲”委员会、“国际俄罗斯俱乐部”等),其中包括最高领导人如M.戈尔巴乔夫、A.雅科夫列夫、Э.谢瓦尔德纳泽、Б.叶利钦等均是国际共济会会员。 该书披露大量事实,讲述了共济会秘密组织以及中情局(CIA是隶属美国共济会体系的情报和行动机构)斥巨资在苏联寻找和培养利益代理人的详细内幕,以及这些美国利益代理人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 现将该书有关内容摘编如下: 一 一些苏共领袖与共济会建立联系,并非始于80年代改革时期,而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60和70年代。

戈尔巴乔夫与共济会的最初联系,可能是发生在他在意大利休假时期。А.Н.雅科夫列夫与共济会的联系是他在美国和加拿大出任大使的期间。有关戈尔巴乔夫作为“自由石匠”(即共济会员)身份的消息,1988年2月1日首先在德国一份发行量不大的杂志《光明普照》(“Больше света”)上被透露。类似消息也披露在纽约的报纸《新俄罗斯言论》(“Новое русское слово”,1989年12月4日) 。该报甚至得意地刊登了一幅照片,图中美国总统布什和戈尔巴乔夫见面时,互相做出典型的共济会密语手势。 但关于戈尔巴乔夫共济会身份最有分量的证明,是关于他与世界共济会高层代表的密切接触,和1992年所披露的戈尔巴乔夫是共济会最高国际机构“彼得伯格俱乐部(三边委员会)”的成员。 据西方透露,戈尔巴乔夫和三边委员会联系的中间人是著名的犹太金融家、共济会高级会员、以色列特工机构“摩萨德”的著名间谍索罗斯。由于与“摩萨德”的关系,70--80年代索罗斯曾被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驱逐出境。 共济会资金供养的美国情报机构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招募了一批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苏联实习生,其中包括未来的“改革”领导人A.雅科夫列夫以及O.卡卢金。

控制共济会最高层的13豪族财团

控制共济会最高层的13豪族财团 谁在真正统治着当今世界?是联合国么,不,众所周知那是个无权无势的傀儡组织。是美国么?不,美国负债累累,美国总统也只是一个被操控的工具。 控制当今全球政治局势和金融大盘的是国际共济会。 控制共济会的是国际性的13大世袭的豪族集团,数百年来基本没有改变。参看下图: 这13个家族的金融财团组成的共治集团,是国际共济会的最高层控制者。这个金融共治集团在共济会中联盟合作已经数百年,根深蒂固。他们也是光明会——光照帮(Illuminati)的首领集团。这13大家族是: 羅斯切爾德家族Rothschild(Bauer or Bower)(德裔犹太系统)集团的“Pindar” 布魯斯家族Bruce (犹太系统) 卡文迪許家族Cavendish (Kennedy 肯尼迪,美系爱尔兰系统) 麥迪西家族De Medici (犹太系统) 漢諾威家族Hanover (日耳曼系统) 哈布斯堡家族Hapsburg (欧洲王室系统) 克虜伯家族Krupp (条顿骑士—日耳曼系统) 金雀花家族Plantagenet (法兰克—法兰西系统)

洛克菲勒家族Rockefeller (盎格鲁撒克逊系统) 羅曼諾夫家族Romanov (俄罗斯、瑞典) 辛克萊家族Sinclair,St. Clair 華伯家族(沃伯格)Warburg del Banco美籍犹太系统 溫莎家族Windsor ,Saxe-Coburg-Gothe(英国王室系统) 共济会—光明會(Illuminati)的大首腦叫Pindar。Pindar這個封號是“Pinnacle of the Draco”(Draco的塔尖)的縮寫,也被稱為是“Penis of the Dragon”(龍陽),象徵性地代表權力的頂峰。 目前的Pindar是羅斯切爾德家族(the Rothschild family)的首領,近300年來一直是。罗氏主要的據點在德國的法蘭克福。 控制美国共济会的是一个名为路西弗的基金会(Lucis Trust,原称Lucifer)。该会地址座落在纽约市联合国广场第666号(选择这一数字是有特定神秘涵义的)。路西弗基金会的老板就是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这两个家族也是美联储的最大控股人,是当今全世界最有钱和最有权势的家族。 金字塔(13層)和它頂端那只眼睛——美元鈔票上的圖形——正是一種控制的象徵。 眼睛(荷鲁斯之眼)代表上帝之眼和权力之眼。而共济会的13個統治家族,每一個家族對應一種特定的控制領域,比如:全球金融系統,軍事科技/軍工系统,医疗系统,意識控制系统,宗教系統,大眾傳媒及体育系统等等。 共济会13家族下面一級是著名的”三百委員會“(Committee of 300),三百委員會,包括一系列强力机构、造势机构和智囊机构為共济会的Pindar和13豪族提供顶层设计、智库资源以及操作支持。 三百委員會中包括許多著名的跨国性機構,例如: 黑手黨組織Mafia 羅馬俱樂部Clue of Rome 中央情報局CIA 彼得伯格俱乐部Bilderberger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

能源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中铝并购力拓分析

能源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中铝并购力拓分析 一、并购过程 (一)过程概述 两个公司由于占据着国内外铝业市场极大的份额,所以必然会在中国矿业集团进军世界的过程中发生战略交叉,以下是他们在并购失败之前的合作背景。 1、2007年11月8日,力拓公司提出以该公司3比1的比例和力拓公司换股。 2、2008年2月1日,中铝公司携美国铝业以140.5亿美元闪电参股矿业巨头力拓英国公司12%股权。 3、2008年11月25日,力拓公司正式撤回了对力拓公司的并购。 4、2008年12月,传出中铝将进一步注资力拓的消息。 5、2009年2月2日,力拓与中铝双双确认谈判合作事宜。 6、2009年2月12日,中铝、力拓发布公告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7、2009年2月16日,中铝和力拓的“联姻”新增变数。据外媒报道,力拓的部分机 构投资者向必和力拓摇起了“橄榄枝” 8、2009年3月26日,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委员会明确表示将不反对中国铝业公司注 资力拓的交易。 9、2009年3月27日,国内四家银行将向中铝提供约210亿美元贷款,用以支付对力拓 投资对价和其他有关本次投资的资金需求。 10 、2009年3月29日,中铝公布2008年业绩,该公司2008年利润总额下跌99.17%,被港媒称为“最差蓝筹H股”。中铝高层称不影响收购力拓。 11、2009年4月2日,德国政府放心中铝投资力拓,这是继澳大利亚反垄断部门批准后, 该交易获得的第二个权威部门的认可。

12、2009年5月15日,中铝与力拓宣布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力拓拟向中铝发行 可转债以及中铝对肯尼科特犹他铜业公司进行投资交易的批准。 13、2009年6月4日,力拓宣布股票周五暂停交易,可能将发表公告宣布废除与中国铝 业的195亿美元交易。 2009年6月5日,中铝确认,力拓董事会已撤销对2月12日宣布的双方战略合作交易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分手费。 14 、2009年6月5日,力拓与力拓宣布达成协议,合资经营铁矿石业务。 (二)并购中的各种阻碍 1、政治阻碍——澳大利亚的警惕性 对于国有公司中铝,澳大利亚的盎格鲁—撒克逊血统决定了他们对中国的信任一定是有限的,于是中铝收购力拓的过程中,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延长了审查周期,就在中路铝获得力拓的上市公司12%现有股份之后的24小时之内,世界第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的董事长、澳大利亚最有势力的商界领袖——69岁的奥吉斯即刻奔赴澳大利亚的政治中心堪培拉,并和记为重要的联邦部长举行了一个聚会,商讨“如何抵制外国资本入侵”的问题。 2、商业阻碍——力拓的威胁 在力拓面临资金链危机的时候,不只中铝,必和必拓也觊觎力拓很久了。并且其曾表示只要是力拓的收购要约,无论是整体收购还是部分收购,都将要优于来自中国铝业的投资,而考虑到力拓的巨额债务将成为其资产出售的最大阻碍,我们将通过新发股权方式来为潜在买家提供资金帮助。在这个时刻,中铝没有任何说明,以一贯的国有企业的标准模式等待结果。一旦必和力拓成功允诺为力拓解决资金链危机,将又加重中铝并购力拓阻碍。 3、铁矿石博弈阻碍 力拓担心在经济危机时期,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出台的同时,恢复了经济但也可能对铁矿石价格造成影响。故而要求力拓将有关的股东特别大会决议案,由普通决议案(超过50%投票赞成通过),改为特别决议案(超过75%投票赞成通过),从而加大了谈判阻碍。

光荣革命与共济会不可不说的秘密

光荣革命与共济会不可不说的秘密 引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但是,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于英国伦敦 “我们在这里得到了一个像数学一样精确的证明:为什么资本家在他们的竞争中表现出彼此都是虚伪的兄弟,但面对着整个工人阶级却结成真正的共济会团体。”(《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21页)

如果说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共济会就是资产阶级“先锋队”,特别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共产主义幽灵出现之前的上千年,一直都是共济会这个古老幽灵徘徊在欧洲上空,它一直在苦苦寻找禁锢思想的天主教教权以及残酷剥削的封建王权的软弱空档,伺机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光荣革命”,正是共济会这个古老幽灵获得形体的关键事件,它从此获得了巨大的力量,彻底击败王权和教权,在受到千年压迫之后,终于翻身获得解放!共济会成为了打倒顽固反动旧势力的大英雄!然而,历史到这里并没有终结……在古老的“勇者斗恶龙”的传说的某一个版本中,一个叫做佛瑞·梅森的平凡少年,他住的村子附近有一条贪财的恶龙,喜欢到处打劫。他的父母都被恶龙杀死,他立誓要杀掉恶龙为父母报仇。历尽千辛万苦,他获得了神力变成勇者,又经过九死一生的搏斗终于杀死了恶龙,解救了受苦受难的乡亲,成为万众景仰的大英雄!可是在若干年以后,他却渐渐发现,对于金灿灿的东西越来越爱不释手,看到了不弄到自己手里,心里就像猫抓了一样难受;自己头上长出了角,身上长出了鳞片。于是,他做了一件宽大的袍子,把角和鳞片小心地遮掩了起来……(注:佛瑞·梅森为“Free-Mason”,共济会的英文名称) 正文: 根据通常史料(辉格党人提供的史料),光荣革命(Glorious

跨国并购失败的五大因素范文

跨国并购失败的五大因素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不稳定的环境中,中国公司正在以创纪录的速度走向世界,然而其对专业化商业服务及其在收购兼并交易中的重要性却缺乏相应的认识。 在美国,按法律和商业惯例的规定,律师、咨询师、投资银行家、会计师等专业服务人士在投资交易中,承担比中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更多的专业责任。因此,在美国优秀的专业服务成为了交易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正如任何其他商业决策,专业服务的选择要以其经验和对项目的价值为先,而不是只要牌子响亮。 本文旨在为有计划在海外扩张的中国公司的领导层、董事会、企业战略规划部门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相关的经验参考,以有效帮助中国企业提高海外投资的回报。 过去10年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推动了全球对更高股东回报和竞争优势的追逐。各公司竞相收购技术和自然资源等战略性资产,以及新的产品、市场或客户,以实现持续的营收增长。此外他们还购买价值被低估的资产和企业,对其进行兼并后重组和整合,从而实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以增大经营规模和增强竞争力。同时私有化、放宽管制、公司重组以及经营全球化等其他趋势也促进了跨国并购活动的空前增长。 虽然跨国交易数量众多且增长迅速,其成功率却很低。据历史统计,大约一半的并购交易以失败告终。大多数在完成收购一年之后未能改善经营绩效。通过对失败原因的研究,我们将主要原因归为五类,并对他们的有效克服和预防给予描述。 不完善的战略理由 在并购失败的五大原因中,拥有符合公司战略的清晰收购理由被视为最重要的问题。根据对1700项并购交易和250位首席执行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的CEO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拥有清晰的收购战略理由或者理解交易会对其公司的长期财务造成的影响。 以较早的一项并购事件为例,1989年索尼收购了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当时索尼首席执行官Norio Ohga 认为索尼的核心VCR制造业务将会与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的电影制作和分销业务产生巨大协同优势。索尼向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支付了32亿美元并且在此次交易中承担了后者的16亿美元债务。索尼为这家公司支付了每股27美元,而在收购公布之前这家公司的股价仅为每股12美元。收购后不久,索尼花费了数亿美元投资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的制作工作室。但是仅过了五年,索尼便从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的投资中减记了27亿美元。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企业需要对本企业和类似企业的相关收购案例进行调研;其次,参考第三方和专业人士中立的意见;再次,针对收购策略,企业应选定多个收购目标,全面权衡,综合考虑和投标。 “胜者的诅咒”

美国那些总统是共济会成员

“共济会“英文为FreeMason,全称是Free and Accepted Mas ons,传说最初是中世纪欧洲石工的一个行业协会,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演化为历史最悠久的秘密社团之一。共济会自称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跨宗教的有神论组织,尽管共济会与基督教有深厚的联系,但是实际上,共济会有其独特的一神论世界观,与其他宗教都不完全不同。更追求理性和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深受古希腊哲学,印度宗教,甚至中国天人合一的影响。 共济会的近代化历程从英国开始,伴随着英国殖民者迅速遍布世界,居信从18世纪开始的历代英王,孟德斯鸠、歌德、海顿、萨德侯爵、达芬奇,莫扎特、菲特烈大帝、华盛顿、富兰克林、马克·吐温、柯南道尔、加里波第等都是共济会员,共济会员几乎参与了18,19世纪的所有重大事件,而对历史影响最深,最广的是美国独立。 看过“国家宝藏“的人可能会对美国钞票上怪异的符号有所了解,其实这个符号原本是共济会所用的,那么为什么号称基督教国家的美国会用这样一个符号呢?原因是,当年不只华盛顿是共济会员,签署独立宣言的56人中有50多名共济会会员,可以说当时美国的政府完全被共济会掌握,据说历届美国总统中,公开不公开的共济会员占到一半以上,而现今总统布什的家族男性几乎都是共济会员。 共济会今天在美国拥有庞大的势力,囊括了政,经,学界相当多的名人,共济会员对美国的国内国外政策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虽然今天的共济会是一个半公开性的组织,但是因为其复杂的入会手续,古老的历史,各种神秘的仪式,不公开的会员的身份,使其仍然被一层迷雾所笼罩。 共济会(Freemasonry)是个非常神秘的组织,它的成员身份都是保密的。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消息都没有官方的确认。 以下是资料: 签署《独立宣言》的56位美国开国元勋中,有53个共济会会员。历任美国总统中,从华盛顿开始,只有被暗杀了的林肯和肯尼迪不是共济会会员。而林肯还递过申请,后来出於政治原因主动撤回。 共济会正式出现的最早记载始于1717年的英国。共济会于1721年开始筹备编纂自己的宪章。当时的新教长詹姆斯·安德森牧师完成了这项工作。安德森根据共济会的古代条文《传统宪章》进行编纂,1723年正式出版第一部共济会的宪章――“The Constitutions of the Free-Masons”(共济会章程)。 这部宪章分为历史、责任义务、通则三个部分。宪章中将共济会的英文名Freemasonry解释为“一批自由石匠”,这些石匠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并洞晓造物主的奥秘,跟神只差那么一点点。正是那帮试图建造通天之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的石匠,在神变乱了他们的口音之后,他们分散到世界各地,荒废了造塔大业。从此,他们把掌握到的伟大学问深藏心底,默默无闻地从事地下工作。 他们在耶路撒冷建了所罗门王的神殿,中世纪时更是造了无数的教堂和其他石头建筑。他们秘密结社,互称兄弟,精诚团结,同舟共

中国海外收购案例5篇

中国海外收购案例5篇 篇一: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 2011-04-29 16:17:04 来源:一大把网站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中海油联合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竞购加纳Jubilee油田%股权交易失败。 2010年,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2010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通用汽车表示,因为四川腾中无法在拟议的交易时间里,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许可,因此这项交易无法完成。 2011年1月,光明食品集团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的谈判。光明食品与GNC的交易破裂,是因为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 2011年3月21日,光明食品证实,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已与通

用磨坊公司签订了排他协议,其竞购优诺公司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2011年2月11日,华为美国并购受阻,美国国会小组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剥离已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华为公司曾一度拒绝此项提议,表示退出该交易将会对其品牌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最终决定。不过随后,华为公司宣布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美国三叶公司技术资产的收购,这意味着华为第二次进军北美市场的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综合媒体报道) 编辑:张一帆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 注明来源:“一大把”网站 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 成功案例一览: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 吉利以18亿美元的“彩礼”成功迎娶了沃尔沃公司,为这场中国最大的海外收购案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中国企业收购安迪苏 2006年1月17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蓝星)以4亿欧元完成对法国安迪苏集团的收购,填补了中国蛋氨酸生产的空白。图为坐落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安迪苏集团厂房。 中航并购奥地利FACC公司 从中航工业收购的首家海外航空制造企业奥地利FACC公司获悉,归于中航工业西飞旗下之后,FACC公司财务状况迅速好转,业务持续稳定增长,不仅实现扭亏,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2011-04-29 16:17:04 来源:一大把网站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中海油联合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竞购加纳Jubilee油田23.5%股权交易失败。 2010年,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2010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通用汽车表示,因为四川腾中无法在拟议的交易时间里,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许可,因此这项交易无法完成。 2011年1月,光明食品集团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的谈判。光明食品与GNC的交易破裂,是因为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 2011年3月21日,光明食品证实,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已与通用磨坊公司签订了排他协议,其竞购优诺公司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2011年2月11日,华为美国并购受阻,美国国会小组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剥离已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华为公司曾一度拒绝此项提议,表示退出该交易将会对其品牌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最终决定。不过随后,华为公司宣布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美国三叶公司技术资产的收购,这意味着华为第二次进军北美市场的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综合媒体报道) 编辑:张一帆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一大把”网站

共济会资料:光明会简介

共济会资料:光明会简介 现代光明会是隐身于共济会体系内的一个神秘组织,其会员包括西方众多知识精英和政治精英。 光明会起源于光明和太阳崇拜,其最早的系统宗教来自古代埃及的日神拉——荷鲁斯崇拜和波斯的祆教,与犹太教中的光明宗也有关系。 在罗马时代,这种光明崇拜的密教曾经渗透到早期基督教的支派信仰中,形成各種自稱獲得上帝特別光照啟示的基督教神秘主義派別。 文艺复兴以后,在威尼斯、佛罗伦萨等新兴独立商业城市的金融家支持下,作为天主教异端的启蒙光明会蓬勃发展,并流传到天主教的国家和地区,如:14世纪拜占庭帝國的“赫西卡派”(Hêsukhia);15世纪 西班牙加尔默罗会和方济各会修士中的“阿隆白郎陶斯派”(Alumbrodos)等。但是这些秘密光明会会门作为异教和异端后来受到了宗教裁判所的取缔和追查。 但是在16世纪,光明会鼓吹的启蒙思潮仍然在传播和发展,许多自然 研究者包括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炼金术士及化学家都秘密加入了光明会。光明会的启蒙思想的传播使得天主教的信仰受到被弃信的威胁。罗马教会通过宗教裁判所和建立“耶稣会”等秘密组织加以对抗和追查,西班牙成立宗教裁判所对光照信徒进行严厉迫害,很多信徒被置于火刑架上烧死。

1776年法兰克福因戈尔施塔特大学法学教授魏斯豪普于1776年在罗斯切尔德家族资助下,建立了一个在普鲁士共济会兄弟内部的光照秘密社团,以在知识分子和精英中传播近代启蒙学说和天启思想为宗旨,此即近代巴伐利亚的光明会。该会主張发动革命以推翻教会和王室贵族特权制度,从而恢复卢梭等启蒙学者所追求的基于人性原始状态的自由平等。 1780年,荷兰贵族、共济会员阿道夫·科尼格Adolph FreiherrKnigge加入光明会,他将光明会体系引入欧洲共济会,进一步扩大光明会在共济会中的影响。 此时德国共济会的传统贵族体系的圣殿骑士制度已经式微,在1782年的威斯巴登共济会大会上宣布废除。而科尼格和一些光明兄弟会领袖取代玫瑰十字团在新的共济会体系中获得了领导地位。 光明兄弟会仿照共济会组织结构进行改组,核心领导机构称作阿瑞斯圣山Areopag,由魏斯豪普和科尼格等社团领袖组成。此后,越来越多的共济会员开始加入光明兄弟会,包括很多贵族,如黑森亲王Karl von Hessen-Kassel,普鲁士将军Ferdinand von Braunschweig-Lüneburg,萨克森-魏玛伯爵Karl August von Sachsen-Weimar-Eisenach。 而科尼格因对光明会的控制权问题与罗斯切尔德家族发生矛盾。看到自己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回报,他开始抱怨,并威胁将光明兄弟会的秘密公布宣扬出去。1784年光明兄弟会在魏玛召开会议,决定组建新的阿瑞斯圣山,将科尼格驱逐出会。

跨国并购案例解析分析

浙江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案例一 并购方:浙江龙盛 被并购方:德国德司达公司 并购年份:2010年 双方企业介绍: 浙江龙盛 公司简介 浙江龙盛成立于1970年,目前已成为化工、钢铁汽配、房地产、金融投资四轮驱动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龙盛现在已是国内染料行业的龙头企业。龙盛创始于1970年,前身是浬海公社微生物农药厂。1979年,由农药厂转型开始生产纺织助剂。1993年,又由助剂生产转向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的生产,企业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7年,龙盛组建了正式的股份制公司。1998年,龙盛分散染料的产销量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并逐渐开始构筑集活性、酸性等多种染料品种和染料中间体为一体的大染料格局。2003年8月1日,龙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染料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如今,龙盛已成为横跨化工、钢铁、房产、金融股权投资四大产业,总资产超过150亿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所属控股子公司50多家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2010年,龙盛通过启动债转股控股德司达全球公司,开始掌控染料行业的话语权。在全球的主要染料市场,浙江龙盛拥有超过30个销售实体,服务于7,000家客户,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在所有的关键市场都有着销售和技术的支持,在50个国家设有代理机

构,拥有在12个国家的18家工厂,龙盛世界客户群包括知名国际品牌如NIKE、ADIDAS、SWAL-MART、LEVIS等。 现在的情况补上 德国德司达 德国德司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染料供应商,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染色解决方案、高性能化学品和定制生产特殊染料、颜料,它在全球12个国家拥有18家工厂,服务于7000家客户,2008年销售收入约8亿欧元。德司达是由3家昔日染料制造业巨头的染料部门合并而成的。1995年,有近百年染料生产史的德国拜耳公司和赫斯特公司的染料部门合并建立了德司达公司。1999年11月,德国巴斯夫公司的纺织用染料和颜料部门也加入了进来,组成新的德司达公司,并于2000年10月1日正式挂牌运行。2004年8月,美国白金公司从德司达原先3家大股东拜耳、赫斯特和巴斯夫手中全面收购了德司达的股份。 并购过程 这样一家由世界顶级染料企业组成的公司,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德司达近破产,中国企业浙江龙盛把握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司达陷入资金流动性不足的困境。2009年9月,德司达德国公司向法兰克福法院申请破产保护,2010年2月,印度吉里(KIRI)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支付4000万欧元收购了德司达除美国以外的全球业务。接着,龙盛在2010年初出资2200万欧元认购了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的可转换债券,约定在5年之内随时可以转成股份。债转股后,龙盛将持有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62.4%的股份。也就是说,龙盛和印度吉里公司是德司达重组后的两大股东,而

【最新文档】跨国并购失败转型绿地投资,成功案例-范文word版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跨国并购失败转型绿地投资,成功案例 篇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与失败案例大汇总 中企海外并购 成功案例 联想:并购IBMPC业务 201X年12月8日,联想用12.5亿美元购入IBM的PC业务,自此,位于全球PC市场排名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这次并购从品牌、技术、管理、产品、战略联盟和运营等各方面对于联想本身都有巨大的提升。并购后,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全套研发体系归联想所有,联想的采购和营销成本则由于借助了IBM原有的分销渠道得到大大优化。 点评:联想的经验告诉我们,民族企业尽管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相比国外企业处于低位,但如果敢于抓住时机,取己所需,那么,借助这种品牌并购迅速上位也是未来中国企业迅速扩大海外影响的可取之道。 海尔:居高临下,步步为营 201X年底,海尔在总裁张瑞敏制定的名牌化战略带领下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走出去”的主要特点是:经营范围——海尔自己的核心产品;发展进程——从创造国内名牌、国际名牌着手,到出口,再到跨国投资,渐进性发展;对外投资方式——以“绿地投资”即新建企业为主;跨国投资效果——成功率高,发展快。如今的海尔已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201X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点评:拥有像海一样宏大目标的海尔,不仅伸开臂膀广纳五湖四海有用之才,更具备了海一样强大的自净能力。它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战略方向,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是海尔如今不断演绎全球神话的筹码。 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 吉利在成功实施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名牌战略之后,开始了以海外收购为主的品牌战略。201X年4月,吉利汽车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制造企业澳大利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总结

思考题: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1、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买下来。跨国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一国企业”是并购企业,“另一国企业”是被并购企业,也叫目标企业。并购的“渠道”包括两种,一种是并购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并购的“支付手段”包括现金支付,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方式。 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轨迹与特点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1996年 2)发展阶段:1997年至2007年 3)活跃阶段:2008年至今 2、早期阶段 1)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国策,对外开放就要求我们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随着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交往日渐紧密,出于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之间的跨国合并也在慢慢的开始发生。 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手收购了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公司——康力投资有限公司。 1992年首钢收购了美国加州钢厂和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 1996年4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2.46亿美元并购了香港龙航公司38.5%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2)特征:这一时期我国企业并购数量少,规模小。 并购目标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印度、香港等地区。 所涉及的行业主要是航空、矿产资源等带有垄断色彩的行业。 进行海外并购的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 3、发展阶段 1)自1997年开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迎来了一次热潮。当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区位是邻国,目标集中在石油、电信和交通等国家资源与基础设施行业。 2001年我国加入WTO,第二次海外并购热潮兴起,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海外并购事件。例如: 2001年6月,海尔集团出资2亿港元,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一家冰箱厂。

《俄罗斯荆棘之冠:共济会历史1731-1995年》

罗斯历史重大揭秘:中情局隐性控制苏共高层 俄罗斯历史学家О.А.普拉托诺夫在《俄罗斯荆棘之冠:共济会历史1731-1995年》一书第25章“共济会一览”揭露,自1945年至1994年,原苏联体制内约有400名以上的党政高级官员加入共济会或隶属共济会的国际组织(如“彼得伯格俱乐部”、“大欧洲”委员会、“国际俄罗斯俱乐部”等),其中包括最高领导人如M.戈尔巴乔夫、A.雅科夫列夫、Э.谢瓦尔德纳泽、Б.叶利钦等均是国际共济会会员。 该书披露大量事实,讲述了共济会秘密组织以及中情局(CIA是隶属美国共济会体系的情报和行动机构)斥巨资在苏联寻找和培养利益代理人的详细内幕,以及这些美国利益代理人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 现将该书有关内容摘编如下: 一 一些苏共领袖与共济会建立联系,并非始于80年代改革时期,而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60和70年代。 戈尔巴乔夫与共济会的最初联系,可能是发生在他在意大利休假时期。А.Н.雅科夫列夫与共济会的联系是他在美国和加拿大出任大使的期间。 有关戈尔巴乔夫作为“自由石匠”(即共济会员)身份的消息,1988年2月1日首先在德国一份发行量不大的杂志《光明普照》(“Больше света”)上被透露。类似消息也披露在纽约的报纸《新俄罗斯言论》(“Новое русское слово”,1989年12月4日) 。该报甚至得意地刊登了一幅照片,图中美国总统布什和戈尔巴乔夫见面时,互相做出典型的共济会密语手势。 但关于戈尔巴乔夫共济会身份最有分量的证明,是关于他与世界共济会高层代表的密切接触,和1992年所披露的戈尔巴乔夫是共济会最高国际机构“彼得伯格俱乐部(三边委员会)”的成员。 据西方透露,戈尔巴乔夫和三边委员会联系的中间人是著名的犹太金融家、共济会高级会员、以色列特工机构“摩萨德”的著名间谍索罗斯。由于与“摩萨德”的关系,70--80年代索罗斯曾被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驱逐出境。 共济会资金供养的美国情报机构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招募了一批在哥伦比

中国跨国并购失败案例跨国并购失败案例以及分析

中国跨国并购失败案例跨国并购失败案例以及 分析 跨国并购失败案例篇 1 2021年6月2日,腾中重工与通用汽车就并购悍马品牌签署谅解备忘录,腾中重工将获得悍马品牌所有权益以及高管和运营团队。但此项并购最后的实现,尚需要获得中国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批准。 2021年7月15腾中重工日表示,公司已经向发改委提交了申请,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一事正式进入官方审批阶段。对收购悍马和悍马国产两个步骤的审批,分别由商务部和发改委担任之责。就审批腾中重工收购悍马方面,发改委态度尚待明确。油耗问题是发改委不能通过悍马国产的关键问题。 2021年08月14日由于腾中和通用在商议悍马资产的具体价格上出现了分歧,所以一再延期签约时间。 2021年08月21日腾中重工为了准备接受悍马,正在积极部署相关工作,并挖来奇瑞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奇瑞汽车国际公司副总经理黄志强,准备在上海成立悍马中国的运营团队,主要负责进口悍马在华的销售工作。

2021年08月24日腾中高管准备飞抵底特律与通用展开最后的谈判。悍马的正式出售协议也将于此次商旅中签订并对外公布。但交易生效前还需通过中美双方监管部门的批准。 2021年0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已经彻底回绝了腾中的收购申请,理由为腾中上报的收购报告中,仅仅收购悍马的品牌,不属于发改委核准项目。 2021年10月10日腾中重工与通用汽车9日宣布,双方就通用汽车旗下高端全路面品牌悍马业务的出售签署最终协议。腾中将以1.7亿美元左右获得悍马品牌、商标和商品名称的所有权,拥有生产悍马汽车所必须的具体专利的使用权。 2021年02月01日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已和美国通用汽车达成协议,将悍马收购交易的最后期限延期一个月。即将该笔收购交易在1月31日到期最后期限延长到2月底,并同时等待中国监管层的批准。 2021年02月25日(美国东部时间2月24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 跨国并购失败案例篇2 2021年5月,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在美国以200万美元收购一家即将破产的美国三叶系统公司的特定资产,其中包括若干涉及云计算(Cloudputing)领域的核心专利技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型收购却遭遇了“安全魔咒”,2021年2月,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华为收购

世界的统治者:共济会-推荐下载

转载自天涯 About孔整理 老来思淡泊。上年除夕的时候,作六十自述,同时发了三项志愿: 一、以后不出国,也不出远门。 二、不接受采访,不讲学讲演。总之不做吸引眼球之事。 三、述而少作,专心整理旧学。 两会期间患流感,请假数日。拒绝了几起采访。年初收到两封英文电子邮件。一封是关于“盎格鲁撒克逊计划”,一封是关于1974美国控制全球人口的总统200号文件。读完之后,一身冷汗。而一个陌生的字眼反复跳跃出现——“共济会”。 共济会究竟是什么东东?我只记得,年轻时读《战争与和平》、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血字的研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近年看丹·布朗的小说中曾见过这个词。读时不甚了了,后来也未求甚解。但在读了那个“2005年伦敦共济会高层会议纪要”后,我感到有必要搜寻有关共济会的详细资料。首先惊讶的是中文资料何其之少。更神秘的是,网上揭露共济会的文字,往往不久就会蒸发。① 在《大英百科》以及80年代的《国际知识辞典》中查到了“共济会”的释名。2007版的《大英百科》称共济会为全球最大、历史最久的秘密组织,遍布英联邦(英属殖民地地区),为大英帝国扩张服务,至今还在活动。后来陆续找到了英美共济会网站,竟然发现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1917革命都与共济会有关。启蒙时代的代表人物,例如伏尔泰、莫扎特,也都与共济会或光明会有关。 然而,在堂而皇之的世界历史书中,共济会一直隐然无名。如此重要的一个全球性金融及政治组织,何以行藏如此诡秘?干了那么多大事,何以竟然“功成而不居”,“大音而希声”,“大象而无形”?韬光养晦如此之深,于是,我停下手边的其他工作,这一年中的多数时间,专注研究共济会问题。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提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开始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本文在对国际跨国并购发展历程进行简短回顾的基础上,以TCL集团先后三件跨国并购实际案例为样本,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企业在今后参与跨国并购有所帮助。 一、世界跨国并购发展历程 跨国并购的基本涵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跨国并购是跨国收购和跨国兼并的统称。跨国收购是指在已经存在的当地和外国附属企业获得占有控制权的份额;跨国兼并是指在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或合并成为一家现有的企业。本文所提到的跨国并购主要是指跨国收购而不是跨国兼并。因为跨国收购的目的和最终结果是改变目标企业的产权关系和经营管理权关系,而不是改变公司(即法人)的数量。跨国兼并却意味着两个以上的法人最终变成一个法人,这种情况在跨国并购的案例中是十分罕见的。 跨国并购是近半个世纪来,伴随着企业并购的深入和向外拓展而产生并发展壮大的。20世纪六十年代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萌芽和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的舞台从国内拓展到国际空间,跨越国界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多了起来。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跨国并购浪潮蓬勃兴起,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1989年的跨国并购占全世界企业并购总数的36%,九十年代至今,跨国并购逐渐成为整个企业并购浪潮中的焦点。参与并购的企业的规模都非常大,它们之间的“强强联合”使企业的竞争力迅速提高。从国际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的情况看,以跨国并购方式流入东道国的国际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在1987~1992年6年中约为52%,1993~2001年猛增至79%。1987~2001年15年中,以跨国并购方式流入东道国的直接投资所占比重约为74%,也就是说,这15年中投向全体东道国的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是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的。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TCL集团为例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是在西方跨国公司大举抢占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萌芽于20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具有规模小、次数少、目标地区小等特点。九十年代末,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数据显示,1988~2003年我国企业累计跨国并购总金额为81.39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1997年之后。1988~1996年,跨国并购年均仅有2.61亿美元,而从1997年开始,并购金额逐渐增加,2003年高达16.47亿美元。我国的跨国并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并不是一帆风顺,在这里本文选取了TCL集团的跨国并购案例,以期对我国现阶段的跨国并购现状有一个认识。 (一)TCL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2002年9月,TCL集团以820万欧元并购了德国施耐德的生产设备、研发力量、销售渠道、存货及多个品牌,同时协议租用位于Tuerkheim面积达2.4万平方米的生产设施,建立其欧洲生产基地。施耐德是一家113年历史的家电生产厂家,号称“德国三大民族品牌之一”。 此次并购帮助TCL获得高达41万台彩电的市场份额,绕过了欧洲对中国彩电的贸易壁垒。同时施耐德的品牌效应及其遍布全世界的销售渠道和强大的技术力量,也将有助于TCL 进一步开拓欧洲乃至世界市场的业务。 (二)TCL与法国汤姆逊合并重组。2003年11月TCL集团与汤姆逊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拟由双方共同投入电视机和DVD资产,设立一个合资公司TTE,TCL集团将持有该

《何新:共济会正在准备战争》

何新:共济会正在准备战争 【说明】本文是何新近年研究共济会问题的简要总结。不提供资料和证据(已经有何新的书籍和本博博文资料在)。仅立此存照,为未来做一备忘录。 (7-22修订稿) (1)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史,就是犹太银行家和垄断商人的联合组织“共济会”一步一步击败教会和国王、贵族,主导了欧美,进而图谋主宰世界的历史。 1649年的英国革命,就是控制伦敦城的共济会金融家和商人发动的。美国是共济会建立的。法国大革命、建立德国的容克骑士团(圣殿骑士团的分支)、建立近代独立意大利的加里波第等,20世纪初的俄罗斯革命(参看《共济会与近代俄国政治变迁》,复旦大学出版社);无不与共济会有直接关系。 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共济会的历史,就是近代世界史。 [英王政府从都铎王朝Tudor dynasty时代以来,就逐步被伦敦金融城(法权独立的经济特区——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共济会银行家和商人们所控制。 1649年国王被克伦威尔砍了脑袋,不太听话的克伦威尔后来又被共济会干掉。此后,没有英国国王、女王敢不听共济会的话。 1716年英国共济会总部的建立,标志着共济会的近代化、公开化并与王权直接结合。 在英国决策的不是女王政府,而是隐身幕后的共济会。] 图片说明: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身穿共济会大Master的法服油画(美国华盛顿共济会纪念馆)

(2)共济会起源于以犹太银行家和大垄断商人为核心的一个神秘盟会组织。共济会员之间表面以“兄弟”相称(号称世界最大的兄弟会),但实际上内部存在13—33级的复杂而森严的等级分隔。共济会没有单一的最高领导人,做出最终决策的是十几个垄断和掌控了全球金融体系的世袭家族(有一种说法是存在所谓“共济会13家族”,其中大部分是犹太人)。 共济会最高层存在一个三百人左右的最高秘密跨国会议。其中囊括了全球的顶级富豪、英美法日德意等发达国家的政治家及元老,宗教领袖、全球主要传媒及网络的控制者,若干有实用意义领域的学术精英也被不固定地邀请到会。 三百年来,这个组织一直在致力于做以下几件事: 一、控制全球金融体系 二、以金融和财政手段控制各国政府 三、以资本手段控制大众娱乐和媒体, 四、建立掌控世界的情报系统 五、以基金会控制大学和教育体系 六、以基金会控制医疗保险金,控制全球卫生和医疗体系 七、以金融手段控制和垄断全球资源和粮食市场 (3)国际共济会的最终目标,是打破各国的主权体制,拆解各个国家,将全球组合为共济会所控制的跨国区域(类似现在的欧盟和未来的美洲共同体),最终建立一个在国际共济会控制下的世界统一集权政府,建立全球新秩序。 在这一目标达到后,共济会要对世界人类做种族和宗教分类,遗弃所谓“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