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济南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教育学基础论述题精编

2021年济南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教育学基础论述题精编

2021年济南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教育学基础论述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一、2021年济南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教育学基础论述题精编1.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异同。

【答案】这两大流派的分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和课程方面的分歧。

形式教育的观点在古典中学、文科中学教育实践中体现,主张课程设置应该偏重于古代语言、数学、逻辑,忽视一般学科,尤其轻视自然科学。带有很强的新人文主义色彩,目标是以培养包含古代历史研究和美育的更丰富的人性。

实质教育的观点在当时新出现的实验中学或城市中学中体现。课程设置重视自然科学,现代语言,轻视古代历史和古代语言,非常重视适应大机器生产的需要,强调社会经验方面的因素,培养目标是实用人才、技术人才。

(2)偏重知识和偏重能力的分歧。

形式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所谓悟性或理性能力、思维能力。他们认为语言是最好的形式,尤其古代语言的学习获得文法上的修炼,能很好地训练思维。这是他们重视语言尤其是古代语言、数学、辩证法等学科的理由所在。

实质教育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教给学生对生产、生活实际有用的知识,至于能力的培养则是无关轻重的事情。这是他们重视机械技术、自然科学知识的道理所在。

(3)在哲学认识论是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分歧。

形式教育的哲学认识论基础是唯理论,看不到经验是第一位的,以为可以脱离实际知识而凭空地训练能力。实质教育的哲学认识论基础是经验论。看不到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力动性,夸大了经验和实际知识重要性。

(4)心理学上官能派和理想派的分歧。

形式教育论有一个支柱就是心理学的官能派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的各种能力,如感觉、思维、记忆等是彼此分别独立的实体,这些官能可以分别进行训练,提高能力以后,可以迁移到任何别的对象上去。

实质教育论也有一个心理学根据,就是所谓联想心理学,或经验心理学、观念心理学。这种理论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一系列经验、观念的联系或联结。在教学中就表现为各种知识的积累、联系和系统化,实际上就是认为无所谓能力的培养。

2.论述一下你对终身教育思想的理解。

【答案】(1)终身教育的含义。终身教育思想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国际上流行于60年代,特别是《终身教育引论》(保罗·郎格郎)和《学会生存》出版后,成为指导未来教育的时代理念。此后所出现的“学习化社会”“回归教育”思潮与实践,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所谓终身教育,就是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而非仅在儿童和青少年期。不仅包括学前教育、青少年教育,以及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既是一个贯穿于一切教育的理念,更是构建未来教育体系的一种制度实践。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其含义就是,人的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走向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自学本领,以便走出校门能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不同的新的工作要求。终身教育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的特点。

(2)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终身教育使教育获得全新的全释,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彻底改变了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的观念。

②终身教育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改变将学校视为唯一教育机构的陈旧思想,使教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从而扩展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个空间。

③它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革新。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已有的文化,更要培养个人对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性。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将发生根本变化,代之以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开放式的关系。

④它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终身教育的

发展是实现教育平等的制度基础。

(3)终身教育的实践:法国于1971年制定了“使终身教育成为一项全国性的义务”的法案,其他国家也竞相仿效,制定终身教育的法令,着手建立终身教育制度。与终身教育相联系的是,还提出了“回归教育”、“继续教育”的构想,并付诸实施。瑞典的一些著名大学不直接招收高中毕业生,而招收那些中学毕业后工作过一两年的青年,还可以在进了大学以后,休学一个时期去参加社会工作,然后再回来上大学。美国每年有12%?15%的工程师接受继续教育。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多种形式的业余大学以及利用无线电、电视、计算机网络进行的远距离教学,都是实施终身教育、回归教育的有效形式。

我国也在积极建立学习社会,在实践终身教育思想,作为一个公民,也要有极强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方式。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不管是对个人的发展,还是对国家、社会而言,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美国经济学家桑德伯格(L.G.Sandberg)曾经对经济增长与教育的关系进行跨国的动态比较。他以欧洲各国1850年的成人识字率表示人力资本存量,然后动态比较1913年和1970年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其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中数据说明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特点。

(2)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产生这种教育影响及其特点的原因。

表欧洲国家识字率与收入水平

【答案】(1)①影响:表中数据显示了教育影响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即成人识字率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越快;成人识字率越低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越慢。由此可见,欧洲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资本投人差异所导致的结果。

②特点:1850年,有些成人识字率超过70%的国家(如瑞典、芬兰)收入位次很低,有些识字率约50%的国家(如英格兰和威尔士、比利时)收入位次颇高,甚至有些识字率低于50%的国家(如西班牙)的收入位次不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人识字率高的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超过识字率偏低的国家。这表明,教育对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其经济功能具有滞后性。

(2)①影响: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是人的资本形态,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生产起促进作用,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教育之所以具有上述经济发展功能,是因为教育能够提高劳动力的总体素质,具体表现为:提高劳动的自觉性,缩短掌握新技术和转换工种的必要时间,形成解决复杂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增强创造发明、参与生产管理、革新技术的意愿和能力。

②原因:教育的经济功能之所以具有上述滞后性特点,是因为:第一,一代人的教育水平影响下一代人的素质,从而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发展。第二,教育水平起点高的国家,在国际劳动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时间越久远,这种由教育带来的经济优势就越明显。第三,随着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教育发展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强,教育水平起点越高的国家,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就越快。

4.试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这一德育原则。

【答案】(1)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

(2)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要求: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

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5.有校长说:“如果没有升学率的压力,我真想好好做德育。”试从学校教学和德育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论点的看法。

【答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就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的。没有较好的德育工作基础,学生学习就没有动力,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也就不可能真正提高学习质量。只有德育工作抓好了,学生才可能增强自律意识,这样教学工作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学质量也就会随之提高;反之,没有坚实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质量上不去,德育也会失去根基。没有学习质量作保证的德育是空的德育,应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就学生成长而言,切不能只重智育抓教学,也不可只重德育抓活动;就教师而言,当然既要做好德育工作者,又要当好教学工作者。

(1)课堂应是实行德育的主阵地,应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战场。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但这是有条件的。第一,教学往往只是专注于知识的教与学,这就意味着德育在教学中没有到位或没有完全到位。第二,在教学中,既有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对象活动关系,又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

(2)德育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它必须落实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始终。德育工作只有促进了教学,才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才算是真正的德育,否则只能算是假大空。如果我们的德育工作不能落实在教学中,不能促使学生安心地学习,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能为国家培养出有用的人才,这样的德育只能是失败的教育,是必须拋弃的不切实际的教育。因此,我们的德育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