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藤野先生优秀获奖教案

藤野先生优秀获奖教案

藤野先生优秀获奖教案

【篇一:藤野先生优质课教案】

藤野先生

永城市高庄初级中学张雷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

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

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

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

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

二、检查预习

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

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

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

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

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

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

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

这一本集子。

3。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

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

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

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

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朗读,学生聆听,完成下列任务:

1.标注出难字难词。

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以

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3.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学生听读后,讨论明确:

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2、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

台后

4、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

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

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学生活动)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

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

生的形象?

回答后明确: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学者形象

2、学生再根据阅读感知,课本扉页后的彩色插图中有藤野先生的

油画肖像,请你为这张画像配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用“藤野先生是

一个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回答,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学生积极思考,发言。教师引导、提示:

⑴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

⑵生活习惯角度:生活俭朴。

⑶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⑷对待学生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3、过渡:这就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的,耳

朵听到的。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

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

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

过这些

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

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

想品质。

4、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

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明确: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

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5、读到此,老师有一疑问,藤野先生就长相,并不是光彩四射,非常普通。就行为,非常平凡,做着老师该做的事。假如你碰着这样的一位老师,你会觉得他伟大吗?那么,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学生讨论:这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非常有关系。就拿“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来看,这些遭遇严重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而在这种情况下,藤野先生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只为学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术。其实,当时,日本人一向看不起中国人的,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所以,作为一名日本教师,他抛开了这些偏见,没有私心,热

【篇二:鲁迅《藤野先生》优秀教案】

藤野先生

鲁迅

教学目标:

1.理解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明确文章明暗两条线索的写法特点和作用。

3.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揣摩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4.训练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材料的写法,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难点: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课型:教读课。

教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阅读、熟悉课文。

2.归纳分析写藤野先生的内容,理解其思想品质,体会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

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引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

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

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赞赏。而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

鲁迅先生却对他非常尊敬,而且评价极高,说他:“在我所认为我师

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

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为什么鲁迅先生对

他有这么高的评价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吧。

三、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方法: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四、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一)在东京(二)在仙台(三)离开仙台

五、分析理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文章内容较多,题目是《藤野先生》,我们就先从写藤野先生的内

容学起。请学生找出写藤野先生的地方,然后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

写了藤野先生,表现了藤野先生那些高尚品质。

明确:写藤野先生的是:第二部分的相识、相交、相别,及第三部

分的怀念。而主要表现藤野先生的是“相识”和“相交”两部分。所以

本节课主要讨论“相识和相交”两部分内容

1.学生浏览6—10段,也可请一位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找出有

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语句并进行分析。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出示投影:

动作行为: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治学严谨

语言:抑扬顿挫穿着:模胡旧外套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

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篇三:《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

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济宁师

专附中朱则光

【文本解读】

鲁迅在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之后,满怀深情地写道:“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

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仅是一所普通医学专科学校的一位普通医学教授,况且鲁

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为什么二十年后,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

先生却用“伟大”这样的字眼相颂呢?

先从两人的交往开始探寻。

初识伴随着留级学生的哄笑,印象是轻松甚至滑稽的。但是通过“订

正讲义”“修改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四件事情的交往,对藤

野先生的尊重关爱学生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我”是“不安和感激”的。但是如果仅凭这样几件事,就让鲁迅先生念念不忘,以至于以“伟大”相称,是不是还有点勉强?——因为这实在不过是一个教师,最多

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本能。

但事实上,很多人至此就停止了解读文本的脚步,而把其他材料统

归为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那样理解,抛却“文不对题”的嫌疑

不说,写老师就是写老师,为什么还要借机“表扬自己”呢?

一个人得到别人的帮助,什么样的情况最使他感动?第一,这个人

非常需要帮助:彷徨,犹豫,甚至走投无路;第二,给了这个人最

需要的东西。

再来看看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他这样写道: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

国去。”

这抱定希望远涉重洋的鲁迅又怎样呢?“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只消

这一句,失望和厌恶之情就跃然纸上了。“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能不能理解成极度失望之后再碰碰运气的无奈呢?可是到了

仙台,一句“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就足以证明虽然“颇受了这样的

优待”,但这并不是鲁迅先生最需要的。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

苦追求,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正是在这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当口,

一个黑瘦的先生便“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以极富个性的抑扬顿

挫的声调,雪中送炭般的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真是“柳暗花明又

一村”。作者暗示我们:第一,他的境遇很糟,确实需要帮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而这时,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学业的,精神的,人格的。

但这种关心仍是个人对个人的,并未完全超出一个教师的职业范围,还不能发自内心地称其为“伟大”,所以文章还没有止笔。接着,作

者又用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不但告诉我们这是促成和藤野先

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给藤野先生做了一个最厚实的反面

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发生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之下——

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在麻木不仁。在这种情况

下还能一如既往的关怀他——这种关怀已上升到一个民族对另一个

民族或是人之为人的大爱、大善、大美!这样的老师不是“伟大”的吗?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

无穷的力量,这样的人格不是“伟大”的吗?

如果说,刚一读到“伟大”,内心涌起的是模糊甚至是疑惑的话,在

读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之后,“伟大”开始变得清晰,而在解读了其

余看似闲笔的材料之后,“伟大”才变得立体起来,丰富起来——他

让我们分明地感受到,一个曾经怎样的鲁迅,在一个怎样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这才是对文本“人化”,而非“圣化”的解读。

【教学设计】

㈠教学设想

1.教学理念:

⑴分析,从矛盾开始:无矛盾无以分析。本文的“矛盾”就在“伟大”

这个词上,抓住这个情感的聚焦点展开教学,更符合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也使教学找到了一个进入文本的最佳切入点。

⑵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以“伟大”为纵线贯穿全课,结构紧凑,

板块清晰;主线分明,不蔓不枝;层层剥笋,循序渐进。

⑶引读:在教师引领下反复朗读文章第37段,不但使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渐入佳境,而且使课堂呈现一种重章复沓之美。

2.教学目标:

⑴理解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⑵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⑶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情谊

㈡教学过程

【教学实录】

㈠拎出“伟大”

师:从小学至今,我们一定都有自己难忘的老师。你能用一两句话

评价他(她)吗?生1:我小学五年级时的数学王老师,和蔼可亲,像妈妈一样。

生2:我小学时的体育老师,篮球打得很棒,我们男孩子都很佩服他。

师:你们是用“和蔼可亲”“佩服”等字眼评价自己的老师的。藤野先生,是鲁迅1904—1906年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一位医学教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这位老师的呢?

生:(找出第37段,齐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