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7《我变成了一棵树》练习试题(附答案)教学教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7《我变成了一棵树》练习试题(附答案)教学教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7《我变成了一棵树》练习试题(附答案)教学教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7《我变成了一棵树》练习试题(附答案)教学教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7《我变成了一棵树》练习试题(附

答案)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希.望(xīxí)抓痒.(yāng yǎng)丁.零(dīn dīng)

秘.密(mìbì) 香肠.(cáng cháng) 白醋.(cùcòu)

二、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告诉你一个mìmì(),húli()妈妈从超市买回了好多líng shí():有qiǎo kè lì(),有xiāng cháng(),有面包,还有牛奶。

三、选词填空。

我()变成一棵树。当我的()实现了,真的变成了一棵树后,妈妈没有认出我,我有些()。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1.“嗵嗵”“丁零丁零”都是模拟________的词,拟声词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我”心跳的声音之大,速度之快,把“我”________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2.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拟声词。

()——雷声越来越响,()——开始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天地间挂起来一道巨大的雨帘。

五、课内阅读。

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1.“我”希望变成一棵树是因为()

A.“我”想让小动物们有个温暖的家。B.“我”想在玩的时候不被打扰。

2.“我”变成了一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树。

3.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仿照课文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淘气包埃米尔(节选)

夜里,埃米尔和阿尔弗雷德到外边去抓小龙虾,他们共抓到1200个。黎明回家时,他们抓的龙虾背都背不动了,但是埃米尔很高兴,一路吹着口哨、唱着歌。

“我要给爸爸一个惊喜。”他想。块米尔很愿意在自己的爸爸面前露脸,尽管总是失败。现在他希望,爸爸睡醒的时候一下子会看到那么多龙虾,所以他把它们倒进一个大铜锅里,把锅搬进卧室,放在他爸爸的床边。

“当他醒来看见这么多龙虾,会有多么惊喜。”埃米尔想,然后他又劳累又兴奋地爬到床上睡觉去了。

卧室里很静,只能听到埃米尔的爸爸轻轻的鼾声。此外还有龙虾互相抓在一起发出的轻轻的沙沙声。龙虾经常这样。

埃米尔的爸爸每天起得很早,这一天也不例外。卧室里的钟一到五点,他就掀开被子,把腿伸到床下边,他要这样坐一会儿,醒醒旽儿。他伸一伸懒腰,打一打哈欠,抓一抓头发,还要活动一下脚趾头。他的左脚拇指曾经被埃米尔放的捕鼠夹子夹过一次,平时有些僵硬,每天早晨要活动一下。但是正当他活动自己的脚趾头时,突然叫了一声,把正在睡觉的埃米尔的妈妈和小伊达从睡梦中惊醒。她们以为有人正在谋杀埃米尔的爸爸。其实不过是一只龙虾爬到他那只挨过夹的脚趾上了。如果让你试一试,让一只龙虾的爪抓你的脚趾头,你就知道了,跟让老鼠夹子夹住的感觉差不多,他肯定要叫喊。龙虾都很倔强,它们死去活来地互相抓在一起,越抓越紧,埃米尔的爸爸拼命叫喊就不奇怪了!顺便说一句,埃米尔的妈妈和小伊达也拼命叫起来,因为她们这时候看到,几百只龙虾在地板上爬来爬去,哎哟,哎哟,足够让她们惊奇了!

1.埃米尔为什么要把龙虾放到爸爸的床边?()

A.为了给爸爸补身子B.为了给爸爸做实验

C.为了给爸爸一个惊喜,在爸爸面前露脸 D.为了吓唬爸爸

2.爸爸为什么惊叫?妈妈和小伊达为什么也叫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短文,我觉得埃米尔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4.请你发挥想象,将故事的后续情节写一写。

一大早的叫喊声,惊醒了熟睡的埃米尔。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网上形考(任务一至五)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网上形考(任务一至五)试题及答案 说明: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课程考核:形考(比例50%、手段网络);终考(比例50%、手段机考)。 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 简答题 1. 简述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答案]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2. 语文课程有哪些功能?其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案]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包括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 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涵盖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的一般认识能力;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答案]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它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与其它课程相区别的特点,也是绝对不容许忽视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 5. 简述语文素养的内涵。 [答案]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6. 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答案]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努力体现出语文的实践性特点。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范和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知识。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重视个性差异,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7.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答案]首先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语文学习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同时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一方面要看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不是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语文课程中的教育要因势利导,要结合在语文 1

2020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下学期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在90分钟内完成满分100分) 姓名:学号:成绩: 第一部分专心聆听(5分) 一、我会听。(听短文,完成练习,5分) 1、短文讲了威仁爵士前半生从事,后半生从事,都取得了成就。 2、别人称誉他。 3、你在故事中明白了。 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53分) 二、读拼音,写词语。(10分) zhàn lán chèn shān fán zhí qínɡ bù zì jīn 教.书(jiāo jiào)弓弦.( xián xuán )窟窿.(lónɡ lonɡ) 复.习(fú fù)否.则( fǒu fǎo )虽.然( suī suí) 四、给多音字组词。(6分) zài( ) dà( ) xiánɡ ( ) 载大降 zǎi ( ) dài( ) jiànɡ ( ) 五、比一比,组成词语。(4分) 蹈()洲()悔()致() 踏()州()诲()至() 六、在()里填上“的”、“地”、“得”。(3分) 光彩夺目()春天时间过()真快快快乐乐()学习 七、把成语补充完整。(4分) 大()小用()口同声和颜()色()雀无声 苍翠()滴落()缤纷勤学()问津津有()

八、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扩写句子。(3分) ①一群()蝴蝶()翩翩起舞。 ②老师()说:“你们的表现太出色了!” (2)照样子写句子。(4分) ①例: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微风吹来,银杏树的叶子轻轻地摇着。 ②例: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是我最喜欢的那本书。 (3)造句。(3分) ①从“舒适”、“纷纷”、“喜出望外”、“应有尽有”中选一个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九、把诗句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6分) (1)“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_______________。”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中的诗句。 (2)“__________________万条垂下绿丝绦。”,诗句的意思是: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出一首你喜欢的课外背的古诗的题目《》。 十、口语交际。(4分) 上学路上,明明把吃剩的馒头随手丢在路上,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对小明说呢?能用上名言警句,古诗句或谚语更好。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20分) 十一、课内阅读。(7分) 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芦杆上了。他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

小学语文教学法试卷及答案

盐城师范学院考试试卷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语文教学法》试卷 函授点年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目前的语文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次改革。 2、语文是,是。和的统一。 3、“三拼法”是指把的拼音方法。 4、汉字是三个因素构成的方块字。 5、写字时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一寸、一拳、一尺。 6、语句训练方式:、、、、 。 7、小学生聚积作文材料,一是从汲取,二是从吸收。 8、改写就是,使之成为一篇文章。 9、、三维评价目标包括。 10、口语交际的总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表意文字 2、直呼法 3、讲授教学法

4、作文讲评 5、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常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背诵的训练方法 3、作文指导的主要任务 4、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的总的要求

5、汉语拼音教学中的演示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口语交际实际论述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 2、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解说自主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实践题(本大题共1题,共30分) 认真钻研后面的这篇小学语文教材,然后根据所学习过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具体实际设计一个阅读教学的方案。 要求:⑴认真研究教材,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⑵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体现

三年级学生的实际;⑶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力求合理、恰当;⑷要体现课改的精神;⑸体现语文教学的原则和特点;⑹教学方案的结构要力求完整;⑺教学过程安排科学、合理、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附:课文 开天辟地(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12课)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 有个叫盘古的大神,昏睡了一万八千年。一天,大神醒来,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项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这样巍峨的巨人,就像根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 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针对案例《送别组诗教学实录》中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效果撰写600字评析文章。 1、多读 阅读教学中最大量的活动应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因为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读中才能实现。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课堂上不仅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质量,注重读思结合。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读的时间,教师要少分析,少提问,包括关于“怎样读”的谈话也不宜多,而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那种过去在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或”一议到底“的做法都是应该避免的。另一方面,实施新课程也应防止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多,而与文本对话过少;非语文活动过多,语文本身的活动太少的倾向。 2、多悟 古诗教学要让小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发展正处于感性阶段,大多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分析推理。小学阅读教学应当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适当地创设情境,通过品读和想像、联想,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悟是一种顿悟。学生在阅读中触类旁通,豁然开朗,突发奇想,幡然醒悟,是一种突变和升华,它不是借助反复训练可以实现的。但是,思想的交流碰撞有助于这种突变和升华。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开展师生、生生对话,有助于学生的感悟。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是教师把统一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学生运用自己先前的知识去构建自己对新内容的理解。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所以,感悟必然是个性化的,要注重个体的独特感受。 3、积累 古诗从重理解到重积累,也是古诗阅读教学观念的一大转变。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重积累,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进而多读多背,而不需要“讲深讲透”和“问个不休”。有的句段和篇章学生一时一知半解也没有关系,应当允许他们随着阅历的增长去逐步加深感悟。 重积累,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在这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一是扩大阅读面,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1—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复述有助于把课文语言转化成个人语言,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手段。复述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种类,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组织形式多样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二、当前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 (一)评价过程不科学 一次规范的小学语文书面考试过程,应包括决定考试目的、制定考试大纲、编制双向细目表、编拟试题、组合成卷、试测、施行及评分、分析考试结果、解释分数等这些步骤。但是目前学校组织的单元考试、期终期末考试,或市区统一命题考试,有的由题库组合成卷,较多是临时组织教师或任课教师凭经验主观命题,无双向细目表,对题库中的题目也不经试测、校正就直接施用,对考试结果不作质量分析,一些基本问题如信度、效度等也无法作科学的回答。 (二)评价内容不全面 目前小学语文考试卷结构有二种。一是由三部分组成:基础知识、阅读分析、作文。二是由单项测试和综合测试两部分组成。这二种结构的试卷都无法反映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能体现现代社会对人际交往之高要求,再加上命题作文无法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写作能力,使语文评价的可靠性下降。此外,评价内容中有关学生语文学习态度和兴趣、习惯的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 (三)试卷编制技术不规范 小学语文考试卷中常有干扰学生正确答题的技术性问题,包括语法性、知识性错误,导语不明确,各类题型的编制不符合题型要求。如判断题本身蕴含暗示性词语,选择题的选项形式不一致或少于三项,填充题的语境不完整等。 (四)评分和分数解释缺乏客观性 现行的小学语文评价中,尤其是一些学校自编考题中评分标准有误时有发生。同时,对评价结果即分数的意义的认

最新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共有5个任务。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一、简答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简述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答案: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2. 语文课程有哪些功能?其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案: 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包括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 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涵盖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 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的一般认识能力;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答案: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它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与其它课程相区别的特点,也是绝对不容许忽视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能结合实际加1分。 5. 简述语文素养的内涵。 答案: 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一) 一、基础达标。(33分) 1.找出每组中错误的读音,用“__”画出来,并在“()”里改正。(4分) (1)崇.高(chónɡ) 伤痕.(hénɡ)距.离(jù)支援.(yuán)() (2)挣.钱(zhènɡ)尊.敬(zūn)拱.形(ɡōnɡ)重叠.(dié)() (3)檀.木(tán) 掀.开(xīn)陌.生(mò)优雅.(yǎ)() (4)罢.工(bà)泄.气(xiè)联络.(luò)纤.细(qiān)() 2.找出下列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用“____”画出来。(4分) (1)遵敬代价贡献贷款 (2)牧童欧州智慧日历 (3)长廊蜡烛衬衫橱房 (4)陈道歉争辩谚语 3.给下列多音字选择合适的拼音。(3分) (1)散.()步的时候,拿上一本散.()文书,随时可以看一看。 (2)他觉得“小灵通”这个称.()号很是称.()心。 (3)小裁缝.()做的衣服真是漂亮,他看了之后,再看看自己做的,很难看, 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 4.读拼音,写词语。(10分)

5.补充词语,并选择词语填空。(6分) 杯()()影滥竽()()掩()盗() ()()矛盾刻()()剑画()添() 杞()忧()邯郸()()()底()蛙 (1)我们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只有拥有真才实学,将来才能有 立足之地。 (2)听完这个故事,小东总是(),疑神疑鬼的。 (3)他总是担心太阳会掉下来,真是()。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珍妮看到了蝴蝶。(加上“这天,彩色的,不少”进行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色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林。(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生来不就是盛东西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学会了许多知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5)梧桐树在摇晃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真说:“没关系。到那时我就把头发烫起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对小学生作文的最基本要求是() A. 有具体内容 B. 有中心 C. 语句通顺 D. 有条理 答案:A 2. 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 A. 生活、实践的观点 B. 自觉能动性的观点 C. 联系、发展的观点 D. 辩证统一的观点 答案:B 3.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 A. 会读

B. 会写 C. 会讲 D. 会用 答案:D 4. 学生作文的源泉是() A. 读课本 B. 读课外书 C. 大脑的思维活动 D. 生活 答案:D 5.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心思想”方面的要求是() A. 中心要明确 B. 中心要突出 C. 不一定非有中心 D. 只要文章有个主要意思就行 答案:D 6. 目前,小学语文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是提倡()

A. 百分制 B. 等级制 C. 评语制 D. 等级制加激励性评语 答案:D 7. 指导学生作文,要() A. 从内容入手 B. 从形式入手 C. 从题目入手 D. 从确定中心入手 答案:A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A. 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B. 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 C. 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 改进课堂教学 答案:C

9.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决定了小学语文的基本功训练是() A. 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 B. 螺旋式上升的 C. 直线式上升的 D. 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 答案:B 11. 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是() A.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B. 培养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 C.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D. 学生自己认认真真的读书 答案:D 1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为指导。” A. 马克思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辩证唯物主义 D. 邓小平理论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作文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3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大有进步。不少学生基本上能按习作要求去做,但也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内容不够具体,语言和标点不够规范,词不达意等。这主要是训练不够扎实形成的。在这一学期的作文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加强各方面的训练。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教材共安排了8次习作,以“乐生、实际”为宗旨,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可以进行多元选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习作,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欲。 三、教学基本要求: 1.能留心周围的事物,继续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交流。 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做过的表述清楚。 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4.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例文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照搬照抄,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 5.以例文为样式,主要是片断练习,根据每次习作的要求,例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 四、教学采取措施: 1.重视对课文范文、写作方法及要点的领会,学习。

2.利用好看图写话,上好看图写话课十分必要,它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认真观察和思维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多看,多思,多想,坚持写日记。 4.通过剪贴小报、图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5.认真上好阅读课,在阅读教学中,重在教给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7.多读、多练、多思。提高写作水平。 8、关心差生,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及时指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 五、习作训练安排: 习作1、看图写一篇习作。 要求: 1.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的写作方法。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点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习作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习作。 4.乐于把自己的习作与他人交流。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标点和词句。重点:怎样把事例写具体、写清楚。 难点:抓住细节把事情写具体。 习作2 、为别人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习作。 要求:

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作业

形考任务一 在班级学习报告会后,提交一份独立撰写的学习和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报告。要求字数:800字。 答:通过学习,我对语文的概念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语文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容,更是提高人在修养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手段,甚至对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都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如今,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同时也要求着人类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谈一谈几点体会: (一) 重新认识语文的重要性一位大教育家曾说过,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进行全面剖析,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阶段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学段都设置了明确的目标和容,而小学一年级则侧重于识字与写字。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其次,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再次,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最后,能借助汉语拼音独立识字。 (二) 转变教育理念,更新课堂授课模式目前最迫切转变的是老师的教育理念,要由"满堂灌"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能与老师平等对话;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主动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的探讨性课堂,开拓学生的视野,变更学生的学习心态,提高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提高评价建议在语文课堂中的地位以往教学特别重视在考试中对人才选拔,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而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善教师教学。现在社会不仅仅要求与文人才具备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更需要的是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语言文字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社会各种文化的相互冲击下,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当然与之并存的还有新的挑战,对此,我们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的修养,促进自身精神的成长。 形考任务二(计分作业) 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在论坛中发帖具体论述以下问题,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15%。 1.如何理解语文课程资源的涵? 答案: 课程资源的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而不是长期以来所认为的语文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具体来说,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等。 2.谈谈你对多渠道开发并利用母语学习课程资源的认识。答案: (1)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2)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语文能力,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4)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将富于生命活力的环境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以熏学生的情

三年级下册语文选择题完整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选择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选择题 1、下列表述没有错的是() A、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叽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这是个比喻句。 B、《翠鸟》一文只描述了翠鸟的外形,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C、《燕子专列》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昊天。 2、与“鱼儿在水中做游戏。”所用修辞方法一样的是() A、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B、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 C、翠鸟蹬开苇秆,你箭一样飞过去。 3、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用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B、因为它飞得慢,所以受过伤。 C、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4、下列表述有错误的是() A、南辕北辙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B、《画杨桃》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论,做事情,看问题都要实事求是。 C、《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误,虽然认真改,但是也晚了。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南辕北辙告诉我们的道理和成语背道而驰的意思差不多。 B、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C、《画杨桃》的作者是叶圣陶。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亡羊补牢的亡是死亡的意思。 B、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C、只要马跑得快,车夫的本领强,路费充足,即使方向相反,也能达到目的地。 7、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是() A、皎洁的月光无限的遐想 B、轻柔地欢呼紧紧地盯着 C、预防疾病开发矿藏 8、下面句子中带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A、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相当,恰当) B、这就多亏了电脑了。(幸亏) C、信函传递十分便捷。(快速) D、天高任鸟飞。(不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大课程——小教学观”认为()。 A.课程不仅包含教学活动,还包含丰富的内容,课程是内容与过程的统一 B. 课程与教学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内容与指涉对象 C. 课程只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对象,即教学内容 D. 教学活动的外延相对而言宽广地多 2.下列不属于“语言文化”说的观点的是()。 A.语言学习、语文课程离不开文化的学习,人的语言能力中包含着一定的文化素质 B. 语言与文化构成了一个民族存在的象征,语言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才是语言的实质性内容 C.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文学教学,语言只是文学的内容与实质而已 D.语文教学应该是“语文教育”,是一种“大语文观” 3. 教会学生规范、准确、流畅、流利地与人交流,教会学生善于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立场与感情,是小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A.基本语文知识学习 B. 基本语言能力训练 C. 语言思维能力训练 D. 基本人文素养教育 4. 有效教学的核心构成要素是()。 A.教学目标 B. 教学方式 C. 教学评价 D. 教学效果 5. 我国现行《大纲》或《标准》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确定为()字左右。 A. 1700 B. 2000 C. 2500 D.3000 6. 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A.语文化 B. 一体化 C. 整合化 D. 简单化 7.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创造的教学进程设计策略是()。 A. 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B.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 C. 自学──辅导式教学设计 D.范例式教学设计 8.下列哪项不是立体多维的知识结构?() A. 教什么的知识 B. 教给谁的指使 C. 如何教的知识 D. 工具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 9.小学生口语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 A. 听话能力 B. 说话能力 C. 表达方式的选择 D. 表达愿望与信心 10.某教师就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中所涉及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这种教学法是()。 A. 教学内容延伸法 B.看图说话法 C. 主题会话法 D.情景创设法 11.狭义上讲,小学语文教材是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建设课题组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7、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张福建,牟树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9、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11、周家骥.教育科研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2、郭思乐.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导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13、吴新武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 14、邵永良等.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15、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6、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17、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8、杨章宏.教育实验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9、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0、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1、李伟胜.实验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3、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4、白芸.质的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5、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作业3

形考作业3:在第五章学习活动的基础上,针对案例《送别组诗教学实录》中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效果撰写600字评析文章。 答: 一、多读 阅读教学中最大量的活动应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因为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读中才能实现。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课堂上不仅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质量,注重读思结合。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读的时间,教师要少分析,少提问,包括关于“怎样读”的谈话也不宜多,而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那种过去在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或“一议到底”的做法都是应该避免的。另一方面实施新课程也应防止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多,而与文本对话过少;非语文活动过多,语文本身的活动太少的倾向。 二、多领悟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发展正处于感性阶段,大多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分析推理。小学阅读教学应当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适当地创设情境,通过品读和想像、联想,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悟是一种顿悟。学生在阅读中触类旁通,豁然开朗,突发奇想,幡然醒悟,是一种突变和升华,它不是借助反复训练可以实现的。但是,思想的交流碰撞有助于这种突变和升华。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开展师生、生生对话,有助于学生的感悟。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是教师把统一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学生运用自己先前的知识去构建自己对新内容的理解。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所以,感悟必然是个性化的,要注重个体的独特感受。 三、积累 古诗从重理解到重积累,也是古诗阅读教学观念的一大转变。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博发”,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重积累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有没词语、精彩句段,进而多读多背,而不需要“讲深讲透”和“问个不休”。有的句段和篇章学生一时一知半解也没有关系,应当允许他们随着阅历的增长去逐步加深感悟。 重积累,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在这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一是扩大阅读面,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1-6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 复述有助于把课文语言转化成个人语言,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手段。复述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种类,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组织形式多样的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试卷(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试卷(三篇) 【导语】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篇一】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liánpéng、chènshān、ōuzhōu、kūlong、shèjiàn bēicǎn、dīngzhu、shúxī、xiànmù、xùnsù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愤()缓()载()慕()瑞() 喷()缘()栽()幕()喘() 三、填反义词(4分) 。 清对()、()对贪、功对()、优对() 勤对()、()对恶、详对()、()对憎 四、我会按要求写词语。(6分) 1.人山人海、()()() 2.零零星星、()()() 3.四面八方、()()() 五、从下列词语中选出恰当的填入句中的括号里(5分) 陆续、继续、连续 1.同学们()地走出了教室。

2.妈妈()工作了三天三夜。 ( 3.小明病好了以后,又()去上学。 珍贵、宝贵 4.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很()的。 5.动物园里,有很多()的动物。 六、我会认真读要求,然后按照要求写句子。(10分) 1.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我也会写出一句:(2分) 2.写出一句和气象有关的谚言(2分) 3.歇后语: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我也会写一句(2分) ¥ 4.写一句本学期学过的古诗佳句(2分) 5.我会写一句表现友谊的古诗(2分) 第二部分阅读感悟(25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地球上的()和(),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méim)有太阳,地球上将 (jiāngjiàng)到处(chǔchù)是(),到处是(),没有风、雪、雨、露(lùlu),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的世界。 1.根据课文内容把短文补充完整。(5分) 2.请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拼音打“√”。(4分) 3.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密切:(2分)

2015年中央电大小学语文教学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共14题,总共32分) 1.综合性学习不是一门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 而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的方式)。(2 分) 2.文献检索主要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种类型。 3.小学语文处处闪烁着(人类文化)的灿烂光辉,要充 分利用它来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2 分) 4.在试卷编制的过程中,编制(双向细目表)的过程是 提高命题科学性的重要一环。(2 分) 5.(结构性表现)测验可以是纸笔表现,也可以是非纸 笔表现。(2 分) 6. 2001年7月正式出台的大纲和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人文)修养。(2 分) 7.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内容。(6 分) 8.(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熏陶是通过优秀作品的耳 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装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2 9.(语文教学研究)指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 有意识地对语文教学领域内的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和认识 语文教学的规律。(2 分) 10. 1953年: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 的倾向。(2 分) 11.作文训练中,小学低年级要通过创造性的(想象作文) 培养学生重现表象技能。(2 分) 12.(名著阅读)可为作文训练提供可资借鉴的技法与范例。(2 分) 13.()是符合儿童言语发展的年龄特点的。(2 分)

14.综合性学习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现)和创造性的发挥。(三、问答题(共3题,总共15分) 1.写字教学的意义? (5 分)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小学生写一手好字,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但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写字草草了事,写不出一手令人满意的字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与我们平时的写字教学不甚得法有很大关系。首先教师本身写字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比较喜爱书法,对书法较有研究的教师在写字指导方面也觉得难以直观地高效地得心应手地 指导学生写字,一些本身对书法了解甚少,个人书法水平不是很高的教师,在指导上就更难更不容易到位。其次教师对写字教学认识和研究不够,有时仅把写字教学作为识字教学的延续,作为巩固识字的一个手段,只求写正确,不求写得好。对于如何使学生写好字,如何突破写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没有很好地思考,传统的写字教学模式停留在枯燥的、周而复始的教师一笔一划地讲解,这使学生提不起劲来,往往把写字看作负担。由于学生对写字兴趣不浓,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往往到了中高年级作业中的写字质量甚至比低年 级有所下降。 写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字如其人,在古代人们就非常重视写字,出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欧阳修、柳公权、颜真卿、怀素等,近代有毛泽东等,好字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你在看好字,其实也在进行一次美的熏陶,而糟糕的字使人看了很累。练字也练人,先练姿势后练字,姿势不对不练字,一手好字能与人终身相伴,能使人终身受益。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1 教研时间: 教研地点:教师办公室 教研人员:全体语文组教师。 教研内容:订本组教学计划 教研记录: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立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组织本组老师,深入学习教学课标,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另外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结合生动的教学课堂实例,进行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探索研究。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中,学习语文,发展语文素养。 二、工作思路: 1、组织本组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实例,继续收集、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进行讨论交流,写学习心得。并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2、依据教学常规要求,认真完成语文教学工作。除了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行政听课、随堂听课,抽查作业及教师备课等各项活动以外,我们教研组还将进行不定期的作业互查、教研组内开展“互听互评”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出年级特色。 3、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习习惯、行为规范)安全教育作为工作重点。 4、努力抓好学生的学习常规,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 5、经常开展交流心得活动,互学互助。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2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组的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就“打造卓越课堂”赛课做好准备 《放飞蜻蜓》集体备课 活动过程: 1、解读教材: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2、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三、探讨教法: 朱红芳: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觉得在这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 孙广琴: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袁爱华: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张云凤: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杨春满: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觉得可以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3 教研时间: 教研地点:教师办公室 教研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学习《教学参考用书》 具体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