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铝矾土生产应用工艺技术

铝矾土生产应用工艺技术

铝矾土生产应用工艺技术
铝矾土生产应用工艺技术

1、以高铝矾土为主原料制作刚玉陶瓷制品的方法及其制品

2、铝矾土复合型阻燃发泡剂

3、铝矾土阻燃发泡剂

4、粉状铝矾土发泡剂

5、天然铝矾土矿用于制备精细氧化铝陶瓷的方法

6、利用低品位铝矾土制备陶粒支撑剂的生产工艺

7、一种不沾铝高铝矾土及其制备方法

8、一种适用于棕刚玉冶炼的均质铝矾土的制备方法

9、一种机械激活铝矾土制备自增韧陶瓷的方法

10、用铝土矿生产高铝矾土熟精粉的方法

11、一种纳米铝矾土改性的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密封垫及其制备方法

12、一种用废弃的铝矾土、硅藻土、油页岩渣制备白炭黑的方法

13、优质耐火用高铝矾土浮选分级生产技术

14、利用中低品位铝矾土矿生产均质耐火原料的方法

15、一种利用贫铝矾土制备页岩气专用压裂支撑剂的方法

16、一种含铝矾土的型砂及其制备方法

17、粉煤灰页岩铝矾土综合利用的新方法

18、壳聚糖包覆铝矾土印染废水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19、甲基硅油在铝矾土湿法球磨工艺中的应用

20、一种用吹氧法生产低碳铝矾土基电熔刚玉的方法

21、一种含有改性铝矾土的电容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22、铝矾土复合型发泡剂

23、一种煅烧铝矾土改性的复合吸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4、用铝矾土制取铝酸盐溶液的装置

25、铝矾土高强度支撑剂的制造方法

26、铸造用磷酸盐铝矾土涂料

27、用铝矾土进行脱硫的方法

28、铝矾土环保吸音板

29、一种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铝矾土粘结剂

30、一种高抗冲击的含有纳米铝矾土的皮碗橡胶材料

31、铝矾土竖窑燃烧装置

32、铝矾土尾矿压缩营养土的生产方法

33、一种耐热老化聚氨酯电缆料用改性铝矾土及其制备方法

34、一种变截面隧道窑煅烧高铝矾土的方法

35、酸化后的铝矾土

36、免烧铝矾土发泡吸音板

37、一种汽车塑料件用耐温纳米铝矾土改性聚苯硫醚材料

38、一种用中低品位铝矾土合成莫来石质轻质耐火材料的方法

39、一种综合利用造纸白泥、铝矾土和脱硫石膏制备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方法

40、铝矾土网状凝胶泡沫泥浆防灭火剂

41、一种耐高温高压胶管材料用改性铝矾土及其制备方法

42、一种熔模铸造用铝矾土型壳材料

43、一种铝矾土基致密均化料的原料配比及生产方法

44、铝矾土烧结窑除尘净化装置

45、一种以铝矾土为原料制备白色研磨介质的方法

46、一种炉渣/铝矾土陶粒混凝土空心保温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47、一种含有改性铝矾土的电容器浸渍剂及其制备方法

48、一种连续测定高铝矾土粉中Fe、Al和Ti含量的方法

49、铝矾土均化料的回转窑生产工艺

50、采用铝矾土矿粉反应制浆生产泡沫陶瓷材料的生产方法

51、一种铝矾土均化料泥坯的生产工艺

52、一种铝矾土二级均化料的制作方法

53、铸造用磷酸盐铝矾土涂料的制备方法

54、硅铝矾土陶瓷微珠制备耐高温耐高压油井固井试块的方法

55、一种铝矾土熔块及其制备方法

56、一种铝矾土应用于制备铝陶瓷球时的除铁工艺

57、铝矾土陶瓷滤料

58、一种钛铝酸钙-高铝矾土改性耐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59、利用铝矾土尾矿的硅莫砖制造方法

60、一种新型高铝矾土砖

1、本套技术资料160元

2、资料都为电子版的技术资料,资料包括相关配方制备工艺等,客户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行打印。资料来源真实可靠,为你的创业保驾护航,资料可以邮箱发送或qq传送。也可以邮寄光盘技术资料。现已全面支持全国代收货款!多余费用买家承担。

3、本资料全面价格优惠,资料随时更新,免费为你两年内提供国内能有的相关技术!

生产工艺改进方案(优.选)

生产工艺改进方案 【导语】生产就是人们的基础,没有生产力,社会就运转不下了,本人为你收集了生产工艺改进方案,供您参考和借鉴。 在流程图、精益生产远景图的指导下,流程上的各个独立的改善项目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使员工十分明确实施该项目的意义,持续改进生产流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7种:如果产品质量从产品的设计方案开始,一直到整个产品从流水线上制造出来,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能做到百分百的保证,那么质量检测和返工的现象自然而然就成了多余之举。因此,必须把“出错保护”的思想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也就是说,从产品的设计开始,质量问题就已经考虑进去,保证每一种产品只能严格地按照正确的方式加工和安装,从而避免生产流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消除返工现象主要是要减少废品产生,严密注视产生废品的各种现象(比如设备、工作人员、物料和操作方法等),找出根源,然后彻底解决。 生产布局不合理是造成零件往返搬动的根源,在按工艺专业化形式组织的车间里,零件往往需要在几个车间中搬来搬去,使得生产线路长,生产周期长,并且占用很多在制品库存,导致生产成本很高。通过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布局,把生产产品所要求的设备按照加工顺序安排,并且做到尽可能

的紧凑,这样有利于缩短运输路线,消除零件不必要的搬动及不合理的物料挪动,节约生产时间。 在精益生产企业里,库存被认为是最大的浪费,因为库存会掩盖许多生产中的问题,还会滋长工人的惰性,更糟糕的是要占用大量的资金,所以把库存当作解决生产和销售之急的做法犹如饮鸩止渴。 减少库存的有力措施是变“批量生产、排队供应”为“单件生产流程”。在单件生产流程中,基本上只有一个生产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流动,整个生产过程随单件生产流程的进行而永远保持流动。 理想的情况是,在相邻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库存。当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在某些情况下,考虑到相邻两道工序的交接时间,还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在制品库存,精益生产中消灭库存的理念和方法与准时生产JIT的理念和方法类似。 从生产管理的角度上讲,平衡的生产计划最能发挥生产系统的效能,要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和工作人员,避免一道工序的工作荷载一会儿过高,一会儿又过低。 在不间断的连续生产流程里,还必须平衡生产单元内每一道工序,要求完成每一项操作花费大致相同的时间,使每项操作或一组操作与生产线的单件产品生产时间相匹配。单件产品生产时间是满足用户需求所需的生产时间,也可以认为是满足市场的节拍或韵律。在严格的按照Tacttime组织

深部调驱生产和工艺技术改进与完善

深部调驱生产和工艺技术改进与完善 根据大洼油田的油藏特点和水井吸水剖面情况,应用整体深部调驱技术来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提高二次开发试验区油层动用程度。在特定参数条件下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将调驱剂注入目的层中,利用化学剂在油层条件下发生反应形成堵塞物,从而在纵向上改善吸水剖面,有效地限制高渗透层吸水,提高注水压力,启动新层吸水,在平面上改变后续注入水的渗流方向,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水驱效率。通过现场生产和工艺技术改进与完善,提高调驱应用效果,通过效果分析,调驱对应油井含水稳定,油井液面降低,增油效果明显。本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大洼油田含水上升、水驱效率低、采出程度低的问题。 标签:深部调驱;工艺技术;改进与完善 1 前言 我国陆上油田80%以上是靠注水开发,长期注水开发引发油藏纵向和平面上的非均质性问题,从而降低了水驱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凝胶深部调驱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用于注水井深部处理以改善井组水驱开发效果的一项提高采收率新技术。在复杂小断块油田实施凝胶调驱技术并将其作为三次采油的重大措施,可取得明显的增油降耗效果。 2 地质概况和方案部署 2.1地质概况和开发现状 洼清5块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中央凸起南部倾末带大洼断层西侧。探明含油面积为 2.72km2,石油地质储量758.7×104t,可采储量195×104t,标定采收率25.7%。主力含油层系为东营组。 2.2 存在问题 2.2.1注水利用率低,提高注水波及体积难度大 大部分注入水沿着高渗带推进,被油井采出,形成了注入水的大量无效循环,水驱效果变差,提高注水波及体积的难度很大。 2.2.2 主力层水淹严重 平面上主要受沉积相影响,注入水沿分流河道的主流线快速推进,使得主流线部位的油井水淹严重。纵向上d2I4水淹最严重,该段累积注入量达186×104m3。强水淹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 2.2.3 吸水状况不均衡

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

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简述 【作者:千木】 目前世界PTA生产厂家采用的技术虽有差异,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1)精PTA工艺 此工艺采用催化氧化法将对二甲苯(PX)氧化成粗TA,再以加氢还原法除去杂质,将CTA精制成PTA。这种工艺在PTA生产中居主导地位,代表性的生产厂商有:英国石油(BP)、杜邦(Dupont)、三井油化(MPC)、道化学-因卡(Dow-INCA)、三菱化学(MCC)和因特奎萨(Interquisa)等。 (2)优质聚合级对苯二甲酸(QTA、EPTA)工艺 此工艺采用催化氧化法将PX氧化成粗TA,再用进一步深度氧化方法将粗TA精制成聚合级TA。此工艺路线的代表生产厂商有三菱化学(MCC)、伊斯特曼(Eastman)、杜邦(Dupont)、东丽(Toray)等。生产能力约占PTA总产能的16%。 两种工艺路线差异在于精制方法不同,产品质量也有所差异。即两种产品所含杂质总量相当,但杂质种类不一样。PTA产品中所含PT酸较高(200ppm左右),4-CBA较低(25ppm左右),而QTA(或EPTA)产品中所含杂质与PTA相反,4-CBA 较高(250ppm左右),PT酸较低(25ppm以下)。两种工艺路线的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均用于聚酯生产,最终产品长短丝、瓶片的质量差异不大。目前,钴-锰-溴三元复合体系是PX氧化的最佳催化剂,其中钴是最贵的,所以目前该方面的一直进行降低氧化催化剂能耗的研究。PTA生产过程中所用TA加氢反应催化剂为Pd/C,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工业化的精对苯二甲酸制备工艺很多,但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对二甲苯高温氧化法成为制备精对苯二甲酸的最主要的生产工艺,这种工艺在对苯二甲酸的制备工艺中占有绝对优势。对二甲苯高温氧化工艺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副反应较多;而且由于温度高、压力大对设备本身的要求就高。因此工艺改进主要就集中在降低氧化反应温度和降低氧化反应的压力两个方面。目前,拥有这一专利技术的公司主要有美国Amoco公司、英国ICI公司和日本三井油化公司,我国曾在不同时期引进过这三家公司的专利技术。近年,我国对苯二甲酸的工艺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对二甲苯(PX)高温氧化法。对二甲苯高温氧化法由氧化、精制和辅助系统组成。该工艺以对二甲苯为原料,经空气催化氧化、加氢精制、结晶分离等工序制成。催化氧化是对二甲苯在催化剂存在下,于190-230℃,压力 1.27- 2.45MPa的条件下,用空气氧化得到粗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是将对二甲苯氧化过程中尚未反应完全的4-羟基苯甲醛(4-BCA)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甲基苯甲酸,然后除去。加氢精制反应要在较高压力(约6.8MPa)和较高温度(约280℃)的条件下进行。对苯二甲酸加氢产物再经结晶分离和干燥,就得到可用于纤维生产的精对苯二甲酸。 对二甲苯高温氧化法流程简单,反应迅速,收率可达90%以上。 (2)高温氧化工艺改进。Amoco公司对高温氧化法工艺进行了改进,使氧化反应温度降至193-200℃的范围,反应压力也相应降到1.45MPa。改进后每吨PTA的PX消耗量减少14kg。三井油化公司在Amoco高温氧化工艺的基础上,开发了三井Amoco工艺。该工艺提高了催化剂中钴/锰比和溶剂比,同时为保持溶剂浓度稳定,氧化反应器顶部增加分离塔,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水。这种工艺可将氧化反应温度降至185-195℃,反应压力降至0.9-1.1MPa,相应副反应减少,同时母液循环比相应提高,催化剂可循环使用,减少了催化剂的用量。 (3)温和反应条件的对苯二甲酸工艺。高温氧化工艺需要高温、高压,很多公司尝试开发反应条件温和的对苯二甲酸工艺,这些工艺中比较成功的有三菱公司开发的QTA工艺, 日本丸善公司开发的MTA工艺以及鲜京公司开发的SPTA 工艺。 MTA工艺适当地加大催化剂的锰/钴比、溶剂比和氧化空气用量,氧化后的产品再实行补充氧化,并添加少量三聚乙醛,强化氧化反应设备,使中间产物转化为最终产物。通过充分氧化使得工艺不需要再进行加氢还原精制。这种工艺反应条件温和,但反应时间较长,原料PX、催化剂和乙酸的消耗较高,并且产品中杂质对羧基甲醛的含量较高,产品只能用于制备纤维级聚酯。 QTA工艺采用高活性催化剂进行对二甲苯氧化。催化剂以铈替代高温氧化工艺中的锰,同时附加镧催化荆,并采用了无机溴化物。对二甲苯氧化反应条件较温和,反应过程中还要对中间产品进行补充氧化。该工艺对二甲苯、催化剂

工艺改进方案

某厂生产工艺的调整与改进 https://www.doczj.com/doc/7212466710.html,日期: 2008-08-30 阅读: 882 字体:大中小双击鼠标滚屏 摘自《面粉通讯》08年第4期 张厚明甘肃兰州 某面粉厂2006年6月新建一条120t/d的等级粉生产线,由于其工艺与原粮、产品品种结构不大适应,故生产效益不大理想。该厂针对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加工原粮的实际以及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对清理和制粉工艺进行了局部调整和改进,取得了较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1生产车间基本情况 1.1车间各楼层设备布置概况 该车间设计能力为处理小麦120t/d,厂房为5层框架结构。麦间采用机械提升,2-4层设有9个毛麦仓和3个润麦仓。1楼为配麦器、出仓绞龙、下脚打包;2楼装有头道,2道毛麦筛和净麦筛;3楼装有1台2道打麦机和1台刷麦机和除尘风网;4楼装有1台碟片滚筒精选机和1台毛麦打麦机;5楼为2台重力分级去石机以及麦仓顶部进仓绞龙、电脑控制混合着水机、除尘设备等。粉间与麦间之间为3段式楼梯。粉间1楼为磨粉机电机传动系统与副产品打包;2楼为磨粉机与成品打包间;3楼为清粉机、打麸机与管网分配层;4楼为高方筛层;5层为撞击松粉机、关风器、脉冲除尘器等风运管网。 1.2清理工艺 清理工艺采用3筛2打1刷2去石1精选1次着水润麦等10道工序。未设置初清,毛麦入机后直接进人头道清理筛,然后人毛麦仓,车间灰尘较大。清理流程为:原粮-头道毛麦筛(自振报动筛)- 毛麦仓- 配麦器- 头道去石机- 碟片滚筒精选机- 头道打麦机- 二道清理筛(自衡振动筛)- 电脑控制混合着水机- 润麦仓- 二道去石机- 二道打麦机- 刷麦机- 三道麦筛(平面回转筛)- 磁选机- 净麦柜- 入磨。清理工艺流程见图1。 1.3制粉工艺 制粉工艺为5B8M2S2T4P2D4(4B、lm分粗细)M、S、T磨均采用光辊。主要制粉设备有:FMFQ型磨粉机12台,其中800x2的2台,600x2的5台,500x2的5台,磨辊接触总长1420 em;FQFD型清粉机3台,其中49x2x3,49xlx3,60x2x3各1台,FFPD45x1打麸机4台,FSFG6x24C型高方筛4台;采用一组气力输送风网,7-1.5离心风机1台配55kW和TBLM-1型104筒脉冲除尘器1台以及相关的附属辅助设备。制粉工艺流程见图2。 2调整与改进的主要内容 2.1清理工艺方面 1)改混合着水润麦为分别着水润麦。该厂加工的小麦均系当地与周边地区产的白皮、红皮软质春小麦,生长期短、皮薄、面筋含量低。为解决面粉筋力过低问题,厂方从陕西省购人大量的高硬质红皮冬小麦进行搭配加工。面筋质‘23%的软质小麦与面筋质36%-38%的硬质小麦,分别从不同的毛麦仓出仓混合搭配,然后经着水机着水后进润麦仓。由于原工艺不能分别润麦,高筋小麦着水量大、润麦时间长,而低筋小麦着水量小、润麦时间短,生产过程中着水量与润麦时间依照高筋硬质麦,产量、出率受到影响。如着水量与润麦时间依照低筋软质麦,就形成“干磨面”,粉色暗、质量差。为解决粮质差异过大不宜混合着水润麦

乙炔生产工艺的改进与优化

乙炔生产工艺的改进与优化 摘要:目前,生产乙炔的工艺较多,电石法乙炔生产工艺是我国主要的乙炔生产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不同的乙炔生产工艺方法,指出了这些生产工艺的优点和缺点,其次,分析了我 国电石法乙炔生产工艺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乙炔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优化策略。为实现 乙炔工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乙炔生产工艺改进和优化 一.乙炔的生产工艺分类 按照原料的不同,乙炔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电石法和烃类裂解法。前者是以电石为原料,通 过水解反应生产乙炔,在国外,电石法乙炔生产工艺因其污染较为严重已被淘汰,而在国内 该方法为主要的乙炔生产工艺。 电石法生产乙炔的工艺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生成电石(碳化钙),其次是电石与水发 生化学反应,生成乙炔,其反应式为: 副反应为: 由以上公式可知,电石法生产乙炔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为了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在用该 方法生产乙炔时要注意将反应热排除。根据排除反应热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电石法工艺分为 干法和湿法两种工艺。 (1)湿法工艺是利用水来降低反应产生的热量,即将电石加入水中。其优点是生产的乙炔 较为纯净,安全性高且操作简单,缺点是:①用水量较大。②部分乙炔会因为溶于水中而 造成大量浪费。③生产的乙炔中携带有大量的水,还需要进行脱水。④所需要的设备占地 面积较大。⑤石灰乳中携带大量水分,不利于其回收利用。 (2)干法工艺则是利用水分蒸发吸热而降低生产乙炔时产生的热量,即将水加入电石中。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需要不断搅拌反应器内的材料,防止局部过热而造成乙炔的聚合和分解。干法工艺的优点是:①工艺所需要的设备占地面积相对较小。②乙炔损耗较少。③石灰乳 中含水量低,回收利用较为容易。缺点是:①生产的乙炔杂质较多。②操作程序与前者相 比较为繁杂。③反应温度高。 二.我国电石法乙炔生产工艺的发展现状 电石法乙炔生产工艺是我国主要的乙炔生产方法,而且该方法符合我国能源的特点,因此, 该方法将在我国将长期存在。目前,电石法乙炔生产工艺大多以湿法为主,干法工艺较为少见。20世纪80年代,干法工艺也被引进我国,但是由于效果差强人意而又改为湿法工艺为主要 生产乙炔的方法。而且,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另外,电石法乙炔生产工艺会排放大 量的电石炉气,近几年国内开展了对电石炉气的回收利用研究。少数生产厂家利用电石炉气 做燃料,大部分都是简单处理后排入大气中。 三.乙炔生产工艺的改进与优化策略 3.1电石破碎系统的改进 首先通过延长破碎机加料口的长度,减少卡料现象的发生;其次,加厚破碎机的密封面,加强其固定方式,减少跑料、漏料以及粉尘的发生;最后加强破碎机的保养工作,定期清理检修机器,排除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3.2生产过程中采用计算控制优化技术

松香生产工艺改进方法

松香生产工艺改进方法 摘要:用热熔松香与经熔化为液状的马来酸酐直接起Diels-Alder反应,缩短了生产反应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所得产品色泽浅,质量稳定。 关键词:松香;马来松香;工艺流程;加成反应 中图分类号: TQ351.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3433(2001)06-0038-03 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松香的用途不断扩大。但是,由于松香中枞酸型树脂酸具有共轭双键,因而存在溶剂中结晶倾向性大、易在空气中自动氧化饱和、软化点低、发脆等缺点,限制了它在许多工业部门更广泛的应用,为了消除松香的这些缺点,对松香进行改性,本文所述马来松香就是改性产品之一。以往生产上主要以间歇法为主,用固体松香加热熔化后再加入马来酸酐进行反应,反应时间长导致产品颜色较深,生产能耗大,下面介绍将其生产工艺改造为连续法生产,对工艺条件进行探讨并简化的过程。 2 松香与马来酸酐的反应机理 首先,我们依据生成马来松香的反应机理来探讨工艺条件。马来松香是松香中的左旋海松酸以其二个环内的共轭双键结构与顺丁烯二酸酐(即马来酸酐)起Diels-Alder反应后所得的产物。松香中的树脂酸,除左旋海松酸外,都不直接与马来酸酐发生加成反应,但当枞酸、新枞酸,长叶松酸在加热条件下异构为左旋海松酸后才能与马来酸酐起加成反应。当马来酸酐加到含有微量左旋海松酸的平衡混合物中,即可发生双烯加成反应,并使平衡混合物不断向生成微量左旋海松酸同马来酸酐反应的方向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马来海松酸酐加合物即马来松香,反应式如下[1]: 从马来松香的分子结构中可以看到,因为增加了分子的官能团,使它比其他普通松香有较高的软化点、酸价、皂化价等,从而扩大了其用途,提高了其使用

工艺技术管理

浅析工艺管理----- 讨论稿 工艺管理的主题工作 一工艺工程管理或者工艺技术管理首先要搞清楚管理内容 主要包括:研发技术材料应用管理(材料配方数据库、包装配件数据库)、生产制作工艺数据管理(制造工艺),生产装置管理(设备和工装、模具数据库)、统计报表管理(检查记录、总结工作) 二工艺管理的方针——优质、高产(高效率、高成品率)、低耗(制造费用控制)、高效益(低成本) 三生产工艺管理目的---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四围绕着制作工艺路线(制造工艺方案),对场地、装置进行选择、设计、合理布置。 五现场生产工艺管理定义,围绕着生产6大要素(人、机、料、法、环、测)进行的工艺方案的PDCA 循环(策划、执行、检查、与改进)的管理活动。 市场需求决定于开发标准-----开发标准决定于现场工艺----- 现场工艺决定于现场生产形式----- 现场管理决定一切目标的实现。可见技术研发和应用在生产制造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艺管理的最原始依据和执行标准都是来源于整个技术管理工作的源头操作环节,设计开发和材料应用研发工作。有了规范、严谨、设计开发程序加上科学、准确、可实现的低成本的材料工艺方案;再加上高产、低耗、节能、合理的制造工艺方案,再按照PDCA 循环不断的改进,才能达到最终使企业利益实现最大化的效果。 工艺管理当中首先要明确各个部门在技术研发至生产运营过程当中的职责 工艺管理职责: 一生产主管经理的职责: 1 负责建立全面,统一、行之有效、工艺质量管理体系。 2 负责审批企业技术改进发展规划,工艺发展规划,技术改进规化,重大工艺技术装备组织,引进,安装,验收工作。 二工艺管理科岗位职责: 1. 工艺方案的策划和制定 1.1负责组织合同产品和新开发产品的工艺性评审策划并制定生产工艺 方案,用于指导生产操作; 1.2 根据工艺方案在生产现场的应用情况,修改和完善工艺方案; 1.3负责设计和完善工艺路线(工艺方案)、工艺管理表格、工艺单及作业指导书,其他工艺技术性文件等。开展工艺方案项目的不断改进(包括材料工艺和制造工艺),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促进机械化/工业化水平的提升。

改善生产工序的手法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认识产品工序流程; ●掌握产品工序流程分析方法; ●熟知工序流程改善的ECRS原则; ●能够进行工序流程分析的自主检查。 改善生产工序的手法 一、产品工序流程分析 产品的工艺分析是对企业准备生产的新产品(含自己开发设计、仿制和移植的产品)和改型的老产品(含生产类型和生产方式有较大变动的产品),从工艺角度上分析、审查产品结构的合理和可加工等特性,以及产品制造、使用、维修的难易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1.产品工艺分析的目的 进行产品工艺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产品在满足用户及规定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能以本企业现有的制造条件,采用先进合理的工艺方法所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确保企业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最大收益。 在产品设计中已经考虑了制造的工艺性,但由于专业和分工的局限,难免会出现工艺不合理之处。产品的工艺分析由产品主管工艺师来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共同完成,除了对设计中不切实际的部分加以纠正改进外,还可为编制工艺规范和安排生产提前做好准备。 2.工序流程的分析方法——5W1H 5W1H分析方法的含义 针对工艺本身进行改善,首先要分析产品工艺,其中可以采取5W1H的分析方法,即针对工序流程进行认真分析。5W1H方法记录生产线的每一道工序流程,并针对流程提出问题:Why、Where、When、Who、What和How。5W1H的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 表1 5W1H的含义表

5W1H分析方法的作用 5W1H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制造单位的工序分析中,将工序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目的、内容以及操作步骤合理、有顺序地连接起来,类似于流程图,因此常常被称为“工艺流程分析”。 运用5W1H 分析方法,是为了追求工艺的完美,使得整个产品的生产工艺处于最佳的效能状态。5W1H 分析方法对改善工艺流程的积极作用如表2所示。 表2 5W1H的作用表 二、工序流程改善的ECRS原则 在进行5W1H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寻找工序流程的改善方向,构思新的工作方法,以取代现行的工作方法。 运用ECRS四原则,即取消、合并、重组和简化的原则,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更好的效能和更佳的工序方法。 1.取消(Eliminate) 在ECRS原则中,首先考虑该项工作有无取消的可能性。如果所研究的工作、工序、操作可以取消而又不影响半成品的质量和组装进度,便是最有效果的改善。例如,不必要的工序、搬运、检验等,都应予以取消,特别要注意工作量大的装配作业;如果不能全部取消,可考虑部分取消。 2.合并(Combine) 合并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变成一个。如工序或工作的合并、工具的合并等。合

电石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与优化

新材料与新技术化 工 设 计 通 讯 New Material and New Technology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 ·55· 第44卷第8期 2018年8月 1 传统电石生产工艺介绍 传统的电石生产主要是首先经过石灰窑,将石灰石煅烧成为石灰,之后通过盘式卸料机运输到双辊破碎机进行破碎处理,经过破碎之后,通过滚筒筛得到合适的,能够满足生产需求粒度的石灰颗粒,最后就会将石灰颗粒直接放入石灰料仓之中。焦炭首先需要通过双辊破碎机进行破碎处理,等待破碎之后,就可以利用滚筒筛,获取满足生产需求的焦炭颗粒。之后,满足生产工艺的焦炭或者洗精煤等级可以与石灰直接从贮罐放出,经过自动秤称量直接作为炉料,然后通过转运装置运送到料斗,通过加料器,将炉料定时的投入到电石炉之中。对于35 000V 的高压电,经过电石炉变压器降低成低压之后,进过铜排导入电极。炉中的炉料在经过电极强电弧热作用之后,就会直接生产电石,然后经过炉口流入电石盆进行冷却。装满热电石的电石盆经过行车吊入冷却库之中,冷却之后,经过提升机输送到破碎机之中进行破碎,破碎之中,利用斗式提升机就可以直接输送到电石储藏仓之中[1]。2 电石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 针对电石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本文以电石干法乙炔生产工艺清净技术为例,进行具体的分析。 2.1 工艺原理 原料电石在经过二级破碎之后,将合格的电石放置在乙炔发生器中与水相互反应,从而产生电石渣与乙炔气。产生之后的乙炔气再经过冷却洗涤之后,就直接输送到气柜贮存,经过气柜存储的乙炔气使用压缩机进行压缩处理之后,利用碱浓硫酸或者是次氯酸钠将杂质清除,然后与氯化氢进行反应,直接生成氯乙烯。对于副产物电石渣,则可以用作水泥生产原料,经过循环利用也能够提升经济效益[2]。 2.2 粗乙炔气浓硫酸清洁技术 针对浓硫酸清洁粗乙炔气中的磷化氢、硫化氢等杂质气体,所需要的浓硫酸约50kg/t 的乙炔气体,并且按照年产量为PVC30万t/a 来进行分析和计算,其乙炔气为13.2万t ,那么每年就需要6 600t/a 的浓硫酸,每天出现的废硫酸约为20t ,与电石渣相互反应之后,就会生成石膏,用于水泥生产使用。并且经过清静之后的废碱液,可以直接在废硫酸处理尾气洗涤塔中消耗。这种方法主要是减少废硫酸泄漏,以降低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压力。 3 电石生产工艺技术的优化——全程计算机控制及仿真优化技术 想要确保电石炉始终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下,除开人工的操作之外,其余的所有系统都是经过计算机来控制的,如配料、加料、上料、炉压控制、功率调节、冷却水、烟气净化控制报警等。通过这样的系统研究,就能够让电石炉控制水平以及经济技术指标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针对这一系统,其本身的特点如下: 第一,将电极长度测控行业难题解决,并且还可以准确控制电极长度和电极端头到炉底的实际距离,这样能够确保电石炉始终处于最佳的热效率。这一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输入电极焙烧热、安全间隔、运行负荷等,从而经过计算机来实现控制自动压放电极与升降电极。 第二,能够满足自动优选最佳操作电阻,确保冶炼工艺和电气制度都能够达到最佳的匹配,确保在正常工艺条件下,电石炉可以满足高负荷稳定的运行要求。 第三,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使用,可以将电石炉之中的设备工艺状态与关键参数,利用图形、颜色等方式直接在显示屏上通过定量定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以满足可视化、简单化以及数据化的电石炉操作。 第四,按照电石炉电气与工艺状态变量数据,就可以针对炉况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定量的分析,并且在一个两维坐标系之中还会直接绘制15条重要的,具有因果关系的电石炉电热特性动态曲线。为了能够对炉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并且能够预见的进行电石炉操控,就需要确保在一定条件下,让技术与操作都能够满足最佳状态的要求。 第五,基于输出电石炉特征曲线分析的基础上,其本身拥有最高利润操作分析以及最低电耗的功能。 通过上述对于电石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优化之后,在实际的生产之中能够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并且对于生产企业而言,通过技术的改进与优化之后,也能够更好地应用到生产之中。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于各个方面的技术要求都在不断的加剧。对于电石企业的生产同样也是如此。基于传统电石生产工艺的技术改进,做好电石生产工艺的合理优化,这样就可以满足电石清洁新工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建云.电石法制乙炔生产工艺的改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126. 摘 要:电石行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电石生产技术才能得以促进。目前,电石行业在新的《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14年修订)》实施之后,生产成本上升导致零利润的时代来临。所以,电石行业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需要发展节能减排、原材料以及附加产品综合高效利用的电石生产技术。因此,就电石生产工艺技术进行改进与优化分析,希望可以满足电石生产的需求。 关键词:电石;生产工艺;改进;优化中图分类号:TQ1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490(2018)08–0055–01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ss Technology of Calcium Carbide Production Hu Wen-jun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alcium carbide industry needs to rely on calcium carbide produc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At present ,the calcium carbide industry in the new “calcium carbide industry access conditions (revised in 2014)”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ise in production costs led to the advent of zero profit era.Therefore ,in order to make great progress in the calcium carbide industry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calcium carbid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raw materials and the comprehensive and ef ?cient use of additional products.Therefore ,in this paper ,the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calcium carbide production process technology ,hop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calcium carbide production. Key words :calcium carbide ;production technology ;improvement ;optimization 电石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与优化 胡文军 (新疆中泰矿冶有限公司,新疆阜康?831509) 收稿日期:2018–06–17作者简介: 胡文军(1984—),男,甘肃兰州人,助理工程师,主要 研究电石生产工艺优化和节能、电石炉生产操作及管理。

工艺改进管理制度

副本编号: 本文件从执行之日起同时替代《工艺改进管理制度》编号:SMP—5—036—00 1、目的 建立完善的工艺改进管理制度,评估工艺改进后对产品的生产、质量带来的全面影响,保证经工艺改进有利于增加效益的前提下,保证稳定生产、产品质量。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各品种生产工艺:有利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提高收率。

3、职责 技术部、生产部、质量部负责对工艺改进进行评估和评价 4、管理程序 4.1工艺改进原则 没有获得批准的工艺改进不能应用于生产 4.2提出工艺改进 4.2.1对公司各品种生产工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提高收率的改进提 出申请,填写“工艺改进申请表”交到质量部。 4.2.2原则上任何工艺改进都需要进行验证,工艺改进部门首先提出验证申请并提供 必要的技术资料、验证资料等充分的依据支持工艺改进,同时对工艺改进的必要性进行说明:对工艺改进正负两个方面特别是关于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保、增加收益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价,指明该工艺改进可能的影响程度。供相关部门评估、参考。 4.3验证和评估 4.3.1质量部组织相关部门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对工艺改进进行全面、充分的评估,组 织形式不限。 4.3.2评估内容至少包括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保、增加收益方面,同时对资料的 可行性、完整性及工艺改进的必要性,尤其是工艺改进对各反面的负面影响展开充分、全面的评估,且应提出集体观点,并填写“工艺改进评估表”。 4.3.3经评估,若认为工艺改进的必要性不充足或理由不充分,可放弃工艺改进,通 过进一步验证等手段对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重新进行评估。 4.3.4经评估,若认为必要性充足、理由充分则确定进行小试验证。并对验证工作进 行分工、计划完成日期,质量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跟踪。 4.3.5评估最终形成书面结论并由评估部门签字确认后,交由质量总监批准。 4.4实施小试验证 验证方案起草完毕交质量部,依验证管理程序进行审批。 4.5审核、批准验证报告 小试验证结束后,验证报告交质量部,质量部组织相关部门对验证报告进行评估审核。 质量总监负责批准。 4.6验证报告批准后,质量部通知申请技术改进的部门在车间小范围生产,修改相应

车间生产工艺的改进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212466710.html, 车间生产工艺的改进设计 作者:谢声健 来源:《科技资讯》2017年第27期 摘要:每个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不仅会受到企业内部条件的相关约束,而且也会受到外部 环境的约束和影响。产品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更是多种多样。本次笔者以自身所在的新能源材料生产车间为例,通过对车间生产工艺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对车间生产工艺改进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具体改进措施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期为今后其他相关企业车间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车间生产工艺改进设计 中图分类号:T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9(c)-0095-02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于新能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这也促使新能源行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笔者所在公司与美国著名的新能源材料开发公司——法拉塞斯能源公司合作项目,主要负责新能源材料的生产,比如锂电子电池等。传统生产车间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最终生产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因此需要针对影响车间生产工艺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1 导致车间生产工艺出现问题的原因 1.1 车间工艺常见问题 车间生产工艺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产品生产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工艺规范,但是无作业标准;不少一线的操作人员大多数缺乏技术技能,或者技术过于单一,缺少工艺规范化常识;人员流失率比较高,在人员流失之后还无法进行及时的补充,导致产品的产能和品质都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设备日常出现故障比较多,对生产作业效率产生严重影响,没有使整个现有车间的人员配置达到理想化;车间的管理措施有效性较低,没有建立起专门的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这也导致工作人员对于自己岗位职责不够清楚,以至于缺乏责任感;各个岗位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合作,导致部门之间数据对接出现问题;车间环境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传统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零配件、半成品和成品的随意摆放,对于不必要的废弃物品需要及时的进行清除,使整个生产线和车间都保持整洁,这样才可以为产品生产效率和品质的提高奠定基础;使用工具摆放不够整齐,导致后期维修和调试设备中比较麻烦;生产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产品堆积,对后期产品的清尾结单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工时和加工成本的增加。 1.2 车间生产工艺出现问题的原因 影响车间生产工艺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因素。比如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出现的问题,责任心、归属感和企业认同感等不强以及操作人员在生产过

工艺改善的方法

第9讲改善工序的方法 产品工艺分析 ECRS工序流程的改善原则 工序流程分析的自主检查 新产品试制与量产前的准备 产品工艺分析及分析方法 8D手法是从整个流程的角度出发,组建跨功能的改善团体,适合于解决比较大型、复杂并且跨部门较多的问题。如果仅以制造单位为考虑范围,分析产品生产的工艺工序流程,8D手法就不太适合了。 所谓的产品生产过程,不仅仅包括制造部分,还包含了产品的检验、储存和搬运,形成一个完整的工序流程。如果在产品的实现单位——制造单位的工艺工序流程中,存在有不合理、不均匀或浪费的现象,则需要使用合适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点。以下将着重讨论产品工艺改善的原则和方法。 产品的工艺性分析 产品的工艺分析是对企业准备生产的新产品(含自己开发设计、仿制和移植的产品)和改型的老产品(含生产类型和生产方式有较大变动的产品),从工艺角度上分析、审查产品结构的合理和可加工等特性,以及产品制造、使用、维修的难易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进行产品工艺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在满足用户及规定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能以本企业现有的制造条件,采用先进合理的工艺方法所生产出来的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确保企业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最大的收益。 本来,在产品设计中已经考虑了制造的工艺性,但由于专业和分工上的局限,难免会出现工艺不合理、不经济之处。产品的工艺分析由产品主管工艺师来组织有关的专业人员一起共同完成,除了对设计中不切实际的部分加以纠正改进外,还可为编制工艺规范和安排生产来提前做好准备。 工序流程的分析方法——5W1H 1.5W1H分析方法的含义

既然要针对工艺本身进行改善,那么首先要分析产品工艺。运用5W1H的分析方法,针对工序流程进行认真分析。5W1H分析方法记录生产线的每一道工序流程,并针对流程提出问题:Why、Where、When、Who、What和How。5W1H的具体含义如表9-1所示。 表9-1 5W1H的含义表 2.5W1H分析方法的作用 5W1H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制造单位的工序分析中,将工序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目的、内容以及操作步骤的合理、有顺序地连接起来,类似于流程图,因此常常称其为工艺流程分析。运用5W1H分析方法,是为了追求工艺的完美,使得整个产品的生产工艺处于最合理的最佳的效能状态。5W1H分析方法对改善工艺流程的积极作用如表9-2所示。 表9-2 5W1H的作用表

工艺技术改进管理办法

技术改进管理办法 ━━━━━━━━━━━━━━━━━━━━━━━━━━━━━━━━━━━━━━━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工艺技术改进,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工艺技术改进的应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生产工艺、技术改进、设备工装改进、品质改善等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 3 相关文件 《工艺文件编制规则》 《工艺文件管理办法》 4 术语 采用ISO9000:2000 版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相关术语以及ISO/TS16949:2002 技术规范中相关的汽车行业术语和定义。 5 职责 5.1 工艺技术部职责 5.1.1 负责接收和处理生产、技术、质量、采购、物流等相关单位提出的技术改进申请; 5.1.2 负责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 5.1.3 负责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问题; 5.1.4 负责设备、工装、技术改造方案的制定、评估、确认与实施; 5.1.5 负责不断完善现生产工艺技术文件。 5.2 其它部门及员工职责 生产、技术、质量、采购、物流、生产车间等部门直至全体员工应积极提 出工艺、设备、工装、工卡模具、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材料和工时定额消 耗、降低能耗、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等各方面的技术改进申请;参与技术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 6 工作程序 6.1 更改申请 6.1.1 工艺改进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6.1.1.1 制造技术改进:主要包括工艺方案、工序顺序、刀具、量具、夹具和; 6.1.1.2 相关附具,切削参数、冷却液、工位器具、操作方法等; 6.1.1.3 机器设备技术改进; 6.1.1.4 操作方法、作业流程之改进; 6.1.1.5 品质改进; 6.1.1.6 设备设计更新,功能改进,操作改善; 6.1.1.7 其他涉及工艺制造技术问题之改。 6.1.2 工艺改进申请应填写下列内容: 6.1.2.1 包括:改进类别、时间、名称、所属单位、(可以是个人、数人或团队)、 现行方法(描述现状)、改善方法、预期效果; 6.1.2.2 现行方法应详细描述现状、样品或文字说明,改善方案应具体、可行,

生产计划改进方案.doc

生产计划改进方案 生产计划是依据公司经营目标的要求,合理地制定工厂在计划期的生产规模、方向目标以及计划期的产出量和相应资源的投入量等指标,合理有效的配置生产资源,以最低的成本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期限生产满足市场所需要的最佳质量的产品,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要求。以下是本人通过对工厂生产计划问题的研究,得出方案不合理,从而探讨对生产计划改进方案设计 本公司是一家已经建厂多年的企业,存在的问题一般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致,仔细考虑后发现,之所以生产计划方面会出现这么多不合理的现象,而且此类现象还能一直持续至今,究其根本,都有着其更深层次的大原因,有些属于该行业的“通病”,而有些,则是我们公司所特有的。下面,分别从现状中的各个不足之处开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一、生产计划的不足之处与产生的原因 (1)生产计划的制定依据不全面,且可参考性不高。由于管理方式上的缺陷,再加之内部员工多年来并没有接受相关的知识培训,于是在做计划时往往只是凭借自身的经验来做,时间久了,也就不会去考虑加入其它方面的制约因素作为计划的制定依据了。另外,对于生产能力的考虑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的特殊性所致。我们知道,我们公司既要生产玉石,又要负责金属加工;而且我们公司是批发零售,因此我们公司的订单一般都是采取订单或预投的方式来生产,这样所造成的结果就是给生产部门带来巨大的生产压力,在做计划时不考虑工厂的生产能力,直接下达生产命令。 (2)基础数据不够真实。A)各个工序的生产能力只能使用经验总结的方法来核算;B)就是产品零部件的生产提前周期,计划部不能准确推算出各个产品零部件的出产时间;C)工时定额基本上没有;其原因是:工厂发展较快,产品款式增加、机器设备也在增多等复杂性因素,工厂管理、配套人员未能及时跟进,于是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