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棚蚜虫有哪些危害 怎么防治大棚蚜虫

大棚蚜虫有哪些危害 怎么防治大棚蚜虫

大棚蚜虫有哪些危害 怎么防治大棚蚜虫
大棚蚜虫有哪些危害 怎么防治大棚蚜虫

大棚蚜虫有哪些危害怎么防治大棚蚜虫

最近,很多菜农反映蚜虫爆发,但农户多遍农药仍不见效,尤其是目前各地区有部分大棚的蚜虫口数量较大,危害较重,形成多点卷叶,严重影响了大棚作物的产量,那蚜虫打不下去怎么办,打蚜虫什么药有特效呢?

危害状况:

白粉虱主要危害茄果类、豆类蔬菜及草莓等。成虫、若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使叶片褪色、变黄、萎蔫,植株生长衰弱,甚至萎焉、死亡。另外,成虫、若虫分泌大量蜜露,堆积于叶面及果实,引起煤污病的发生。同时,白粉虱还可传播病毒病。

发生特点:

温室外以卵越冬。温室内一年发生10余代。温室条件下约一月一代,温室内无滞育或体眠现象。成虫对黄色具有强烈趋性,忌避白色和银灰色。种群数量呈现春秋两个高峰。成虫具趋嫩性,总是随着植株的生长而到顶部嫩叶群居和产卵。因此,随着寄主的生长,成虫向上部叶片迁移,各虫态在植株上呈垂直分布:上部叶片上是新产的绿卵,稍向下部叶片是黑卵,再向下依次为初龄若虫、老龄若虫(伪蛹)和新羽化的成虫。10月下旬后,由露地向温室内迁移危害。由于温室、塑料棚和露地蔬菜生产的衔接和交替,白粉虱可周年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把育苗场所与生产温室分开,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虫口,通风口用尼龙纱密封,培育“无虫苗”。避免黄瓜、番茄、菜豆混栽。

油菜蚜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九龙镇油菜蚜虫综合防治 蚜虫是九龙镇油菜主要虫害,在九龙镇全镇辖区均有发生,冬春干旱严重时,在缺乏灌溉条件的山地油菜上虫害较重。蚜虫危害主要发生在油菜抽苔至成熟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不当会造成一定的产量损失。在九龙镇受9月份油菜播种以后,相继会出现上一个月以上的干旱天气影响,当年度油菜蚜虫比较容易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将会以虫口密度大为特征的大面积发生,对油菜籽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蚜虫的防治已成当前油菜抗旱保产的有效措施之一,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 1、蚜虫形态特征 蚜虫俗称蜜虫、腻虫、油虫等。隶属于半翅目(Homoptera),包括球蚜总科Adelgoidea和蚜总科Aphidoidea。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热带地区分布很少。油菜蚜虫主要有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蚜(又称菜缢管蚜)(Lipaphis erysimi)和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3种。 甘蓝蚜的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mm,具翅2对、足3对、触角1对、浅黄绿色,被蜡粉,背面有几条暗绿横纹,两侧各具5个黑点,腹管短黑,尾片圆锥形,两侧各有毛两根。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5mm,无翅,具有3对足、1对触角、体呈椭圆形、体色暗绿,少被蜡粉,腹管短黑,尾片圆锥形,两侧各有毛2根。 箩卜蚜的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6mm,具翅2对、足3对、触角1对、体呈长椭圆形,头胸部黑色,腹部黄绿色,薄被蜡粉,两侧具黑斑,背部有黑色横纹,腹管淡黑,圆筒形、尾片圆锥形,两侧各有长毛2-3根。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8mm,黄绿色、无翅,具足3对、触角1对。躯体薄被蜡粉,腹管淡黑,圆筒形,尾片圆锥形,两侧各有长毛2-3根。 桃蚜的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mm,头胸部黑色、腹部绿、黄绿、褐、赤褐色,背面有黑斑纹。腹管细长,圆柱形,端部黑色;尾片圆锥形,两侧各

家庭盆栽花卉蚜虫防治方法

家庭花卉蚜虫防治方法 蚜虫又名粘虫,是最常见的农作物害虫。草本花卉,木本花卉,都受蚜虫的危害。 家庭盆栽花卉同样常遭受蚜虫的危害。由于家庭花卉量较少,农药防治用药量少,配制不方便。现将一些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环保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养花者参考。 1、人工防蚜虫法,蚜虫发生初期,采取人工防蚜,用毛笔、毛刷把蚜虫刷掉, 埋在盆土里。 2、植物驱蚜虫法,韭菜浑发的气味对蚜虫有驱避作用,将其与花搭配栽植,可 减轻蚜虫数量和危害。 3、辣椒防蚜虫法,用鲜辣椒或干红辣椒50克,加水30至50克,煮半小时左 右,用其滤液喷洒受害植物有特效。 4、洗衣粉防蚜虫法,洗衣粉3至4克,加水100克,搅拌成溶液后,连续喷2 至3次,防治效果达100%。应选中性洗衣粉使用。 5、风油精防蚜虫法,用“风油精”加水600至800倍溶液,用喷雾器对害虫仔 细喷洒,使虫体上沾上药水。杀灭蚜虫及介壳虫等害虫的效果都在95%以上,而对植株不会产生药害。 6、黄板诱杀防蚜虫法,选用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硬纸板或木板一块,上面 贴上黄纸,然后在黄纸上涂一层黄油,制成诱杀板,将诱杀板插在花盆间,利用蚜虫对黄色的趋性,将蚜虫粘在诱杀板上,达到消灭蚜虫的目的。 7、大葱液防蚜虫法:取大葱叶1公斤,晒干研成粉末加入7.5公斤水,浸泡过 滤后喷洒,可防治蚜虫和蜗牛。 8、尿洗合剂防蚜虫法,取清水适量,加少许洗衣粉和尿素,配制成尿洗合剂, 随配即用小喷雾器喷于花卉上,每天下午5时以后进行喷洒,连喷2—3天,可有效的防治蚜虫。 9、天敌灭蚜法,有些瓢虫(俗称"花大姐")吃蚜虫,是蚜虫的天敌。从室外捉来 七星瓢虫(背壳上有7个彩色斑点)、异色瓢虫,放到花株上,用来吃蚜灭蚜。 有时瓢虫会自动飞到花株上,不要伤害,加以保护、利用 10、草木灰滤液法,取1千克草木灰加水5千克,浸泡24小时,取滤液喷洒, 可有效的防治蚜虫为害。 11、干草木灰防蚜虫法,将草木灰研末过筛,清晨露珠未干时(或先洒水)喷施草 木灰于蚜虫体上,也可用纱布装灰抖撒,隔三五天再撒一次,连撒2至3次。 12、大蒜制剂防蚜虫法,取新鲜大蒜1千克加水适量捣成蒜泥,榨取大蒜汁液, 然后将1千克大蒜原汁加水10千克,搅拌均匀,均匀喷洒在花卉叶片背面,可有效防治花卉蚜虫,若在其中加入适量大豆粉或洗衣粉等粘着剂,则效果更好。 13、韭菜防虫法,用新鲜韭菜1千克加少量水,捣烂后榨取韭菜汁液,每千克原 汁加水6千克进行喷雾。 14 、烟叶防治蚜虫法,用干制烟叶1千克加水20千克,浸泡24小时,过滤后 喷洒。也可将烟杆切碎加水,浸泡48小时,过滤喷洒。对花卉蚜虫有较好的

15种防治蚜虫的方法

15种防治蚜虫的方法 随着夏季到来,温度回升,湿度加大,各种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以蓟马、蚜虫、飞虱、跳甲、青虫、吊丝虫等为代表的小虫难防问题最为突出,成为种植户的“心病”。由于其具有个体微小、繁殖速度快、活动隐蔽、寄主植物广等特点,其对作物的危害程度更大且用常规的防治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今天我们来重点说一下蚜虫的危害。 蚜虫危害 蚜虫又叫腻虫,常常吸食植株的幼芽和嫩叶。 蚜虫的危害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的汁液,造成叶面卷缩,嫩茎扭曲,生长点坏死,造成减产;间接危害是指蚜虫

在直接危害的同时,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黄化、变形,造成更严重危害。 蚜虫为什么难防难治 1、天气导致蚜虫大发生。偏高的气温、偏少的降水,较低的相对湿度对蚜虫的发生、繁殖非常有利(蚜虫发生的适温度24-28℃、适相对湿度50-85%)。3-5天即可繁殖一代,一头蚜虫一生可繁殖50-70头,且世代重叠,造成防治难度大。 2、天敌的数量减少导致蚜虫大发生。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喷洒的大量农药,导致七星飘虫数量减少,草蛉更是很少发现,天敌数量减少,控制不了蚜虫的蔓延,是导致蚜虫发生的主要因素。 如何有效防控

在蚜虫的防治管理上,应当按照“见虫就防、早防早治”的原则,以及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天敌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另外,防治最佳时期是蚜虫初发期的早春。有效防治蚜虫的具体方法如下: 1、品种与耕种模式防治蚜虫 使用抗病性强的作物品种,进行轮茬换作种植方式,能够大幅减少田间蚜虫的数量,比如说与韭菜等具有强烈气味刺激性、对蚜虫具有驱赶性的农作物进行轮作或套种,在夏季时尽量避免种植容易诱招蚜虫的十字花科类作物。 2、清洁田地防治蚜虫 保持田间清洁,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或者果实采摘后或整枝修剪后,要及时对田间的秸秆、枯枝、落叶、杂草、乱物等进行彻底清理,移出田外进行集中焚烧或深埋,并对土壤进行30公分左右的深翻晒墒,以此来灭杀和控制蚜虫传播的源头。 3、加强施肥管理防治蚜虫 因为蚜虫喜嫩喜甜,比较喜欢刺吸作物苗株中碳水化合物,所以在施肥时,应当根据土壤肥力高低、不同作物生育期内的养分需求规律,尽量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农家肥、生物菌肥,适量增施磷肥和钾肥,一定要科学合理的控制使用或少用氮肥,在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抗病虫能力的同时,以防作物枝

吡虫啉防治和拌种

吡虫啉创新用法,造就奇迹 imidacloprid IUPAC 作用机制: 主要是通过选择性控制昆虫神经系统烟碱型乙酰胆碱酯酶受体,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从而导致害虫出现麻痹进而死亡。 吡虫啉特性: 生物抽提迅速被植株根系吸收 代谢物活性加强咪唑衍生物提高16倍,亚硝基衍生物提高6倍亚致死作用趋避作用 系统分部机制分布于植株全身 逆境屏蔽改善植株对恶性环境的抵抗力 诱导抗性获得对病害的免疫力 靶标害虫:(杀虫谱广,高活性) 同翅目:飞虱,蚜虫,蓟马,烟粉虱,叶蝉,介壳虫类 鞘翅目:金龟子、叩头甲幼虫 鳞翅目:微型鳞翅目幼虫 双翅目:蝇类幼虫

两种作用: 内吸胃毒杀虫活性,触杀活性 两个结果: 直接杀死,趋避作用 适用作物:(安全性高) 大田作物:水稻,玉米,小麦,高粱等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向日葵等 蔬菜:黄瓜,茄子,菜豆,香菜,生菜,瓜类,辣椒,番茄,土豆等果树:柑橘,芒果,香蕉,梨,葡萄,核果,草莓等 使用方法:(多样性,系统活性,长持效性) 叶面处理:喷雾 土壤处理:沟施,撒施,淋/滴灌 其它处理:躯干注射,拌种 高性价比: 吡虫啉价格从140万/吨,下滑到08年的8万每吨,到现在的13万每吨。 推荐使用 水稻浸种: 1、预防黑条矮缩病; 2、持效防治前期白背飞虱,具有很好的趋避作用 3、健壮秧苗,提升秧苗抵抗力; 4、增发新根,可提前移栽返青,防坐蔸。 黑条矮缩病:分蘖期发病对产量影响最大,产量损失高达85.16%。这主要是因为分蘖期发病可导致禾苗死亡或严重矮缩抽穗很少。拔节期

发病的矮缩l/3以上,不能够完全抽穗,结实率低,产量损失48.04%。 棉花 1、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系统抗逆性——抗旱; 2、持效防治前期蚜虫,蓟马,盲蝽象和棉蓟马——45-60天; 3、提高棉花产量; 使用方法:苗床土壤处理,移栽前一个礼拜,每3000株,施用卡美乐5克兑水浇灌;7-8月叶面处理,5克/亩喷雾。 吡虫啉对棉花高温生理生化反应:见下图 图1、叶绿素荧光降低; 图2、光合能力增强明显; 图3、过氧化物酶比不处理低,说明忍受高温压力小;

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21212797.html, 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作者:李芹英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第23期 摘要:该文介绍了太和县2015年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小麦蚜虫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今后防治小麦蚜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蚜虫;发生特点;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3-62-02 小麦蚜虫又名腻虫,在太和县麦区常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小麦苗期,多集中在叶背、叶鞘及心叶处危害;小麦拔节后,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刺吸为害并排泄蜜露,影响呼吸和光合作用,被害处呈浅黄色斑点,造成叶片黄化,甚至整株枯死;小麦灌浆、乳熟期,则是麦蚜发生为害的高峰期,造成小麦灌浆不足,千粒重下降,导致减产。 1 发生特点 2015年受气候、小麦生育期等多种因素因素等影响,太和县小麦蚜虫为大发生年份,发 生面积10.13万hm2,发生特点是冬前基数高、春季发生早、持续时间长、为害重。从小麦蚜虫近年冬前基数可以看出,2015年小麦蚜虫冬前平均有蚜株率和蚜量分别较近年同期均值增 加3.28倍和2.02倍(表1)。 2 原因分析 2.1 气候条件有利 2014年11~12月太和县冬季没有明显的低温气候,冬季气温高,有利于提高虫口越冬基数。2015年2月份平均气温为1.3~8.2℃,多年平均气温4.96℃,2~4月份多阴雨天气,气温缓慢回升,雨水适宜,给麦蚜的越冬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对麦蚜发生起主导作用,中温、低湿是麦蚜猖獗的主要条件。开春以来,气温阶段性回升,蚜虫(下转64页)(上接62页)增殖较快。小麦拔节期,天气以多云为主,加之普施拔节肥,植株长势嫩,食料及气象条件非常有利于小麦蚜虫的繁殖和为害,蚜虫的活动期得以提早。 2.2 受栽培因素的影响一是播种偏早,播量大。太和县小麦适宜播期在10月10日~15日,由于土壤墒情、外出务工等原因,大部分田块适期早播而且播量大,再加上大量施用氮肥,使小麦群体大,植株长势嫩绿,为麦蚜提供了良好的食料和繁殖环境。二是小麦单一品种种植面积增大,为蚜虫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2.3 忽略早期防治近年来太和县苗期蚜虫发生轻,农民普遍认为苗期蚜虫不会造成危害,从而忽视了苗期防治时间,为蚜虫的繁殖提供了条件,也给后期的防治带来影响。

果树蚜虫防治措施

2.3加强病虫害防治一是刮除老树皮,消灭在树皮裂缝中越冬的害虫。二是铲除杂草,清理落果、病僵果,刨除病株。三是深翻树盘,消灭土壤中越冬的虫蛹、虫茧,集中烧毁。三是枣树萌芽前(3月上旬),全树喷3~5度石硫合剂,杀虫、杀螨、杀菌,减少叶螨、介壳虫、锈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四是生长季及时喷药,控制病虫危害。 2.4适时采取保花保果措施一是花期环剥。在盛花初期使用环剥(开甲)技术,切断韧皮部,使树上积累营养,满足开花和果实发育对养分的需求,减少生理落果,提高枣果品质。环剥宽度一般为0.3~0.7cm,大树、旺树适当宽些,小树、弱树窄些。二是花期喷水。枣树花粉萌发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喷水时间以傍晚最好,因为傍晚气温低、水分蒸发慢,喷水后树冠内高湿度维持时间长。 巧治石榴裂果 崔秋斋 (河北省蠡县林业局071400) 1裂果原因 在果实发育前期,外果皮延展性好,不易裂果。经夏季久旱、高温、干燥和日光直射,外果皮组织受到损害,果皮老化失去弹性,丹宁含量增加,质地变脆,分生能力变弱。果实近成熟期,突然降水或灌溉,根系迅速吸水输导至植株的根、茎、叶、果实,种子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处于老化且基本停止生长的外果皮,籽粒迅速膨大的张力导致果皮内外生长速度不一致,当外果皮承受不住时,导致果皮开裂。 2预防措施 2.1树盘地膜覆盖、园地覆草春季土壤的温度达到20℃时,树盘覆盖厚度为0.01~0.02mm的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或覆盖10~20cm厚的绿肥、山青草、树叶、稻草秸秆等,离枝干10cm间隙。覆草后表面压些土,防止大风刮起并有防火作用,待覆盖结束时,将半腐烂覆盖物翻入土中,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防上园地板结,减少石榴裂果。 2.2合理施肥石榴园施肥,应优先施用优质农家肥,如牛粪、羊粪、鸡粪、鸽粪、马粪、猪粪、秸秆肥及各种绿肥等。即使追施化学肥料,最好选用果树专用复合肥。尤其果树发育后期,切勿追施氮肥。果实膨大期,用0.3%磷酸二氢钾液或0.5%氯化钙溶液叶面喷施2~3次,有利于增强果皮韧性,防止裂果发生。 2.3注意浇水和控水一般在幼果快速增长或膨胀期(5~7月份),每隔10~15d灌1次水;临过雨季,逐步增加灌水次数,并每隔7~10d给树冠喷1次水,以增加园内空气湿度,湿润果皮,增强果皮对连续阴雨、高温环境的适应性,防止裂果发生;在果实快要成熟前1个月左右,只要不是天气或土壤过于干旱,要尽量不浇水,即使过于干旱,也应浇小水。 2.4果实套袋套袋对温、湿度的剧烈变化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保护果皮,减少干旱干燥期日光对果皮的灼伤和持续高湿对果皮韧性的损伤,是防止裂果的较好办法。以套双层专用果袋(如日本小林氏苹果专用袋)效果最好,塑膜袋效果也较好。套袋前全树细致喷1次大生M-45杀菌剂800倍液混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以消灭石榴果实病菌和桃蛀螟等病虫害。果实套袋一般在幼果期,要在6月1日前套完。 2.5适期采收石榴成熟期,早的在8月中旬,晚的要到10月中旬。根据各品种成熟期适时采收。由于石榴籽粒生长发育在落叶前一直不停止,每天都在长大,若采收过晚,即使抗裂果的品种也会有裂果发生。 果树蚜虫防治措施 许文西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林业局053000) 1物理防治 1.1黄色板诱蚜利用蚜虫的趋黄性,将纤维板、木板或硬纸板涂成黄色,外涂10号机油或凡士林等粘物,诱捕有翅蚜,后及时更换色板。 1.2银灰色避蚜银灰色对蚜虫有较强的趋避性,可在园内挂银灰色塑料条或铺银灰色地膜趋避蚜虫。 1.3蚜虫性信息素避蚜将蚜虫信息素(400mL)滴入一棕色塑料瓶中,把瓶子悬挂在园中,在它的下方放置水盆,使诱来的蚜虫落水而死。 2植物防治 2.1烟叶1kg干烟叶浸泡在10kg热水中,揉搓后捞出,加10kg水浸泡1夜,揉搓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与含有0.5kg石灰的水溶液10kg均匀混合喷雾。 2.2橘子皮辣椒干橘皮1kg与干辣椒0.5kg,混合后捣碎,用10kg清水煮沸,泡2d后,滤出的浸出液即可喷施。此液体有触杀作用,蚜虫受药后很快死亡。 2.3蓖麻叶用新鲜的蓖麻叶浸泡于2倍的水中,煮 ?55 ?

蚜虫综合防治措施

桃树蚜虫综合防治措施 蚜虫是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种类多,发生代数亦多,繁殖快,危害重。常造成桃花不能开放,叶片卷缩,新梢弯曲,甚至整株树生长滞缓,严重削弱树势及树冠的扩展。本文根据桃蚜的发生规律探讨一系列防治措施。 桃蚜属同翅目蚜虫科。该虫具有迁飞转主危害的特点。山东地区一般危害桃树的蚜虫有桃粉蚜、桃赤蚜、桃瘤蚜等。在桃树上这些蚜虫生长快、繁殖代数多, 被害桃叶叶绿素含量低,苍白卷缩,不能展叶,光合作用下降,最后脱落,影响桃果产量及花芽形成,严重削弱树势,在农业生产中为控制其为害,使用化学农药已成为重要手段。然而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特别是高毒农药的使用会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因此,选用无公害防治措施控制蚜虫危害十分必要。现介绍一些蚜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1蚜虫特征与为害规律 1.1主要特征桃赤蚜: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 mm,绿色、黄绿或红褐色;有翅胎生蚜体长1.8~ 2.1 mm,头和胸黑色,腹部中央有黑斑。卵长椭圆形,初为绿色,后变为黑色。桃粉蚜:无翅孤雌蚜长2.3 mm,草绿色,体被白粉;有翅孤雌蚜长2.2 mm,头胸黑色。 1.2主要发生规律两种蚜虫在10月为害农作物与禾本科植物后,分别产生有翅蚜迁飞到桃树上为害,产卵越冬。3—4月孵化为害叶片,其他农作物上一些成蚜也会迁飞转移到桃树上为害。4月下旬至5月是为害盛期。5—6月两种蚜虫分别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其他农作物与

禾本科植物上为害。桃树被害叶片苍白卷曲,严重时叶片与幼果纷纷脱落,影响产量与花芽形成,严重削弱树势。 2 蚜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2.1化学防治措施主要采用无公害生物农药与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蚜虫,以利生产无公害果品。蚜虫越冬卵一般在桃树萌芽期孵化,结合防治病害,萌芽期喷一次波美5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虫卵,萌芽期与花期前后一般不会发生蚜虫严重为害。花后,如天敌较多,能控制蚜虫为害,则不用喷药;如天敌量较少,要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因此,在花后要及时监控蚜虫发生为害情况,在蚜虫发生严重前用10%吡虫啉 6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6 000倍液进行防治。秋季10月,蚜虫又从其他作物迁飞到桃树枝芽上产越冬卵,此时用2·5%敌杀死3 000倍液,杀灭蚜虫成虫与产下的卵,可减轻翌年春季发生为害量。 2.2农业防治措施秋季在桃园行间空地、周边空地种植越冬作物,如蚕豆类豆科作物、苜蓿等,创造植物多样化生态环境,有利于天敌越冬。这些农作物早春一般先有蚜虫活动为害,为春天出蛰的瓢虫提供食料,以后这些瓢虫能在早期转移到桃树上控制蚜虫为害。在萌芽期喷过石硫合剂的桃园,一般蚜虫大发生为害的时间会向后推移。在花后先有少量蚜虫为害,并由点向面扩散。因此,喷过石硫合剂的桃园在田间做好观察,早期蚜虫刚开始为害时,发现有蚜虫为害的卷曲叶片,要及时剪除,带到园外深埋或烧毁,可推迟蚜虫发生为害。 2.3生物防治措施本地桃树上蚜虫的天敌较多,常见的种类有瓢虫、草蛉、食蚜蝇和蜘蛛等。优势天敌为瓢虫,主要种类为龟纹瓢虫、

蚜虫的防治及综合介绍

蚜虫的防治及综合介绍 蚜虫-号称繁殖最快的昆虫蚜虫为瓜蚜,又称腻虫或蜜虫等。同翅目的1科。前翅4~5 斜脉,触角次生感觉圈圆形,腹管管状的蚜虫。含107 属2280种。分布遍及世界各地。 中国已知260种,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小蚜属、黑背蚜属及否蚜属为中国特有属。 【形态特征】 体长1.5~4.9毫米,多数约2毫米。有时被蜡粉,但缺蜡片。触角6节,少数5节,罕见 4节,感觉圈圆形,罕见椭圆形,末节端部常长于基部。眼大,多小眼面,常有突出的3 小眼面眼瘤。喙末节短钝至长尖。腹部大于头部与胸部之和。前胸与腹部各节常有缘瘤。腹管通常管状,长常大于宽,基部粗,向端部渐细,中部或端部有时膨大,顶端常有缘突,表面光滑或有瓦纹或端部有网纹,罕见生有或少或多的毛,罕见腹管环状或缺。尾片圆椎形、指形、剑形、三角形、五角形、盔形至半月形。尾板末端圆。表皮光滑、有网纹或皱纹或由微刺或颗粒组成的斑纹。体毛尖锐或顶端膨大为头状或扇状。有翅蚜触角通常6节, 第3或3及4或3~5节有次生感觉圈。前翅中脉通常分为3支,少数分为2支。后翅通 常有肘脉2支,罕见后翅变小,翅脉退化。翅脉有时镶黑边。 【类型】 蚜虫分有翅、无翅两种类型,体色为黑色,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植物叶背面、嫩茎、生长点和花上,用针状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使细胞受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心叶生长受阴,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株萎蔫枯死。蚜虫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上,引起霉菌病发生,使叶片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减少干物质的积。 【繁殖】 本科蚜虫的寄生植物几乎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松柏纲的所有的科。有些种类则以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木贼科植物为寄主。部分种类营异寄主全周期:在木本寄主与草本寄主间循序转换寄主植物,以木本寄主为第一寄主,在其上以受精卵越冬,春季孵化为干母,孤雌繁殖2或3代。初夏发生有翅迁移蚜转移到草本的第二寄主上孤雌繁殖数代至二十 余代,秋末发生有翅的性母蚜和雄蚜从第二寄主迁飞到第一寄主上。有翅性母卵胎生出雌性蚜,雌蚜与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多数种类为同寄主全周期,没有上述木本与草本寄主间的转移,只在同类寄主植物间转移。雌雄性蚜均无翅,有时雄蚜有翅,以受精卵越冬。许多种类或种以下的单元在热带、亚热带、温室或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不出现越冬的受精卵。常造成寄主植物组织变形或变色,或节间变短。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生

油菜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方法

油菜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09生物王兴晶 2009023134 摘要油菜是一种适应性强、用途广、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油料作物, 而且它在食用油料作物中是唯一的冬季作物,不与其他油料作物争地, 容易安排茬口,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油菜在整个生育期都会遭到多种病虫的为害, 本文简要描述油菜的病虫害,并总结其综合防治方法。 关键词油菜病害油菜虫害综合防治 1油菜病害 1.1油菜霜霉病 1.1.1主要症状 油菜幼菜受害,子叶和真叶背面出现淡黄色病斑,严重时苗叶和子茎变黄枯死。该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致受害处变黄,长有白色霉状物。花梗染病顶部肿大弯曲,呈“龙头拐”状,花瓣肥厚变绿,不结实,上生白色霜霉状物。叶片染病初现浅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多角形的黄色斑块,叶背面长出白霉。 1.1.2发病规律 是我国各油菜区重要病害,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受害重。春油菜区发病少且轻。本病由寄生霜霉真菌芸薹属专化型侵染所致。病菌孢子囊萌发的温度为3~25摄氏度,16摄氏度有利病菌侵入,24摄氏度有利病菌生长发育。病菌孢子囊形成和侵入需要有水滴和露水。棚室内冬季密闭性较强,昼夜温差大、湿度高,因此结露时间越长,对发病越有利,连阴雨天气或浇水后不及时放风,栽植过密或偏施氮肥,均会加重病情。 1.2油菜白锈病 1.2.1主要症状 叶片表面生淡绿色小病斑,叶背面病斑处长出白色泡状斑,即病原菌的孢子堆。后期泡斑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状的孢子囊。茎和花序上也可生白色泡斑,并肿大弯曲呈畸形。 1.2.2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株残体上、土壤中和种子上越夏、越冬。秋播油菜苗期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溅至叶上,在水滴中萌发从气孔侵人,引起初次侵染。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又随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冬季以菌丝或卵孢子在寄主组织内越冬。白锈病是一种低温病害,只要水分充足,就能不断发生,连续为害。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1.3油菜菌核病 1.3.1主要症状

花生蚜虫怎么治 花生蚜虫的防治方法

花生蚜虫怎么治花生蚜虫的防治方法 蚜虫不仅吸食花生汁液,也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蚜虫主要为害花萼管、果针,使花生植株矮小,叶片卷缩,严重影响开花下针和结果导致花生严重减产,阻碍了花生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那么,花生蚜虫怎么办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花生蚜虫的防治方法。 花生蚜虫的危害 花生“顶盖”尚未出土时,蚜虫即钻入土内为害幼茎嫩芽。花生出土后,多在顶端心叶及嫩叶背面吸取汁液,始花后聚集在花萼管和果针上危害,使花生植株矮小,叶片卷缩,影响开花下针和正常结实。严重时,蚜虫排出大量蜜汁,引起霉菌寄生,使茎叶变黑,能致全株枯死。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45%~55%,甚至绝产。此外,蚜虫是花生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往往带来暴发性的病毒病害。 花生蚜虫的发生规律 花生蚜虫1年发生20~30代。主要以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蚜在背风向阳的山坡沟边、路旁的荠菜等十字花科和地丁等豆科杂草或冬豌豆上越冬,少量以卵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在越冬寄主上滋生,3月中下旬当地温回升到14℃时,产生大批有翅蚜,先后向荠菜、春豌豆等寄主植物上迁飞,形成第1次迁飞顶峰。 4月中下旬花生出土后,田间的荠菜等寄主植物延续老熟枯败,又产生大批有翅蚜,向花生田迁飞,形成第2次迁飞顶峰。进入5月中旬,随着气温的升高,气候条件有利于蚜虫滋生,大批有翅蚜在花生田内

外蔓延,形成第3次迁飞顶峰。在干旱、少雨、高温的适宜条件下,蚜虫滋生很快,通常4~7d就能完成1代,田间虫口密度剧增。这是蚜虫对花生猖狂危害的时期,也是花生病毒病发生的顶峰期。花生收获后,有翅蚜又从花生落粒自生苗和菜豆上移向荠菜等寄主上危害和越冬。 花生蚜虫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种植地块选择。宜选择砂壤、排灌条件好的种植地。 (2)合理轮作。避免2年以上在同一地块种植花生。 (3)覆膜栽培。覆膜花生保水、保温、保肥性能好,实现减少病虫害的危害,可提早收获。覆膜栽培花生,苗期具有明显的反光驱蚜作用,特别是使用银灰膜覆盖,可以有效减轻花生苗期蚜虫的发生与危害。 (4)加强肥水管理。花生属喜钾作物,故底肥可施氮磷钾复合肥。花生田多为砂壤土,保水性能差,应适时排灌。 2、生物防治 花生蚜虫的天敌种类多,控制效果比较明显,在使用药剂防治蚜虫时应避免在天敌高峰期使用,以充分利用和保护蚜虫天敌。花生蚜虫的主要天敌有草蛉、瓢虫、食蚜蝇等。 3、物理防治 (1)使用银灰膜覆盖反光驱蚜。由于蚜虫对银灰色有负趋性,播种

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介绍蚜虫生活习性及发生特点,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微生物农药防治)2个方面提出防治技术,以为蚜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蚜虫;生活习性;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2013年冬季至2014年春季,延安气温较往年相对偏高,加之初夏气温回升快,为蚜虫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2014年5月,延安城区的国槐、垂柳、月季等植物发生严重蚜虫,虫口密度居高不下,引起部分植株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虽对人体无直接伤害,但其高密度迁飞和分泌的蜜露溅落在人的头部、衣物或车窗玻璃上,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烦恼。与往年相比,2014年蚜虫的发生具有繁殖快、暴发性的危害特点。现将蚜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生活习性 蚜虫俗称腻虫、油旱,半翅目,多态昆虫,同种有无翅或有翅,有翅个体有单眼,无翅个体无单眼。体小而软,大小如针头。腹部具有1对腹管,用于排出可迅速硬化的防御液,吸食植物汁液。不仅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虫瘿,传布病毒,而且造成花、叶、芽畸形。 蚜虫生活史复杂,在木本与草本间循序转换寄主植物,以木本寄主为第一寄主,在其上以受精卵越冬,春季孵化为干母(无翅雌虫),孤雌繁殖2代或3代,卵胎生。初夏发生有翅迁移蚜转移到草本的第二寄主上孤雌繁殖数代至20余代,秋末有翅的性母蚜和雄蚜从第二寄主迁飞到第一寄主上。有翅性母卵胎生出雌性蚜,雌蚜与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1]。 2 发生特点 蚜虫的繁殖力很强,当连续5 d的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 ℃以上时开始繁殖。气温为16~22 ℃时最适宜蚜虫繁育,干旱或植株密度过大亦有利于蚜虫危害。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和晚秋,完成1个世代需10 d,在夏季温暖条件下,只需4~5 d。在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不出现越冬受精卵。一般年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雌性蚜虫刚出生就能够生育,而且蚜虫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1]。 3 防治技术 3.1 化学防治 随着科技的发展,蚜虫的化学防治已逐步进入高效低毒农药时代。防治时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主要有氟氯氰菊酯类、氟氰菊酯类、吡咯类杀虫剂等。其特点是简单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谱广,对人畜毒性小,对蚜虫防治

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为害油菜的主要病害有油菜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和病毒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猿叶甲和跳甲等。其中菌核病和蚜虫的为害最重,如果防治不力,对油菜产量损失可达20%―30%。 一、油菜菌核病 1.为害与发生特点:油菜菌核病又名油菜菌核软腐病,是油菜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油菜的茎、叶、花和菜荚,以茎秆受害损失最大。油菜在开花结荚时,常常一株一株发病枯死,剥开下部茎秆,里面有许多像老鼠屎一样为菌核。苗期发病,先从幼苗的基部发生软腐,以后扩展到全苗,叶片变青灰色似烫伤状腐烂常常引起成团枯死或整窝枯死;成株期发病,茎秆受害后,病部出现淡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干燥时表皮破裂象麻丝,后期病秆腐烂成空心,并生有白色菌丝和鼠屎状菌核。油菜籽受害,褪色变白,种子瘦瘪,无光泽。油菜菌核病菌在田里或混杂在油菜籽、土壤肥料里越夏或过冬,当温湿度条件适合时,越夏或过冬的菌核萌发长出象蕈子一样的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成为本病的初次侵染源。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内喷出,随风传播到油菜株上萌发产生菌丝,通过伤口或衰老组织侵入,子囊孢子只能侵染衰老的叶片和花瓣。受害茎、叶的菌丝,通过油菜枝叶的相互接触而蔓延邻近健株,进行再次侵染。根据观察,油菜菌核病发病盛期一般出现两次,一次在11月下旬到12月,一次在次年的3―4月(此期正值油莱期易感病的花期,也是油菜受害的主要时期),如果在这段期间又遇多雨、潮湿、温暖的天气,油菜菌核病就将发生严重。

2.防治方法:采取以消灭菌源,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和重点施药保护的综合防治方法,控制油菜菌核的发生和为害。 首先,选用抗病丰产良种,具有茎秆坚硬、抗倒伏、花期短的抗性特点,对控制或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危害,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通过筛选、水选,以清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然后用10%的食盐水选种,清除漂浮的菌核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第三适时喷药保护,控制菌核病的发生。用药时间为两个时间:一次是在11月下旬左右,第二次是在3月中下旬。药剂可选用速克灵、多菌灵、克菌清等对口农药在刚始花时喷治,隔7天再防治一次。或选用25%富力库或30%爱苗乳油3000倍液喷雾。 二、油菜蚜虫 1.为害与发生规律:危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和桃蚜两种。这两种蚜虫都以成、若蚜密集在油菜叶背、茎枝和花;轴上刺吸汁液,破坏叶肉和叶绿素,苗期叶片受害卷曲、发黄;植株矮缩、生长缓慢,严重时叶片枯死。油菜抽苔后,多集中危害菜苔,形成“焦蜡棒”,影响开花结荚,并使嫩头枯焦。 桃蚜一年发生20多代,萝卜蚜一年发生30多代。两种蚜虫在冬季田间(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都有发生,秋季迁入油菜田。盛期一般是在10―11月中旬,因此,油菜播栽越早,从其它作物上(十字科等)飞来的蚜虫越多,受害就越重。萝卜蚜由于适温范围比桃蚜广,故秋后油菜上以萝卜蚜居多,而春季又以桃蚜居多。如果秋季和春季天气干旱,往往能引起蚜虫大发生;反之,阴湿天气多,蚜虫的繁殖

一般人都不知道蚜虫防治小偏方

一般人都不知道蚜虫防治小偏方 对于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保护地,家庭种植的花卉苗木,或者有些朋友不想使用化学药物,那么我们有没有其他比较生态安全又经济实惠的蚜虫防治方法呢? 农业的智慧是无限的,当然也有相关的防治小妙招。我们可以使用身边和家庭常见常用的物料,在通过简单的处理自制后,即可用来防治蚜虫,而且十分的经济环保。下面和大家分享几种比较有效的小方法: 1、洗衣粉尿素水溶液防治蚜虫 把洗衣粉、尿素、清水按照1:4:400的比例掺混搅拌均匀,然后按照每亩50-60公斤的用量喷施作物即可。 2、肥皂水溶液防治蚜虫

把家里用的肥皂切成小片,然后加入10倍清水和1.5倍的柴油,用锅沸煮半小时后倒出冷却,然后再按照1斤原液均匀掺兑400公斤清水的比例喷施作物即可。 3、食盐石灰水溶液防治蚜虫 先用1公斤的温热水把1公斤食盐溶解,然后把1公斤石灰用4公斤水溶解,过滤掉渣滓后,再把食盐水和石灰水掺混均匀,最后按照1公斤食盐石灰水均匀掺兑4公斤清水的比例喷施作物即可。 4、酒精水溶液防治蚜虫 把酒精、清水按照1:200的比例稀释,掺混均匀后喷施蚜虫表面即可。 5、风油精水溶液防治蚜虫 把风油精按照1:700的比例稀释,掺混均匀后喷施蚜虫表面即可。 6、烟草滤液防治蚜虫 把1公斤烟叶用10公斤清水浸泡2天,然后反复揉搓,滤出所得清液后稀释10倍后喷施即可。 7、辣椒水溶液防治蚜虫 把辛辣味比较强的辣椒与清水,按照1:20的比例放在锅中熬煮半小时或者浸泡24小时,然后滤出清液冷却后在中午高温时喷施皆可。

8、大蒜泥滤液防治蚜虫 把大蒜去皮捣碎成泥,然后把蒜泥用等量的清水浸泡半个小时,最后滤出清液稀释50倍喷施即可。 9、西红柿水溶液防治蚜虫 把新采摘的西红柿茎叶或幼果捣碎成泥,然后把西红柿枝叶果肉泥加入1倍的清水浸泡4-6个小时,再放在锅中小火熬煮2-3个小时,最后滤出清液加水1倍稀释后喷施使用即可。 10、果皮(柑橘、橙子、柠檬等)滤液防治蚜虫 把柑橘、柠檬橙子等果皮研磨捣碎,然后用3-5倍的清水浸泡1-2天,最后滤出清液喷施即可。 11、桃叶/夹竹桃叶水溶液防治蚜虫

蚜虫的危害有哪些怎么防治

蚜虫的危害有哪些怎么防治? 蚜虫又叫做蜜虫、腻虫,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害虫,繁殖速度也非常快,对于农林业的危害非常大,常常出现在温带地区,会随着风而进行扩散,听起来就很可怕。蚜虫所侵害的植物不同症状也会有所区别,像小麦和蔬菜表现就不一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蚜虫的危害有哪些?怎么防治? 一、蚜虫的危害有哪些? 前文说到了蚜虫侵害不同植物的表现不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蔬菜蚜虫和小麦蚜虫的危害有哪些? 1、蔬菜蚜虫 蔬菜蚜虫主要是会出现在菜叶的背面或者嫩叶上面,从而使叶片出现畸形、蜷曲、整株偏小的现象,如果是结球类蔬菜的话,会影响其包心,从而出现减产、减损现象。 如果是留种菜受到蚜虫侵害的话会出现不开花、不结籽的现象。

除此之外,还会传播病毒病,那么带来的危害比蚜虫厉害多了。 一般蔬菜蚜虫会出现在比较温暖的地区或者大棚种植,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 2、小麦蚜虫 麦蚜的危害主要是包括直接和间接两个地方:直接为害主要是说蚜虫汲取小麦叶片、茎秆、嫩麦穗上面的汁液,形成一定的枯斑,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汲取了小麦叶片汁液以后,光合作用就会减弱,从而出现大面积枯黄的现象。 间接危害主要是说麦蚜虫在危害小麦的同时,又传播小麦病毒病,带来的危害更大,可能会出现成片减产或者倒伏现象。 二、蚜虫怎么防治? 1、用蚜虫的天敌防治蚜虫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蚜虫的天敌有哪些。像瓢虫、小花蝽、食蚜蝇、蚜茧蜂、草蛉、蚜小峰等都是蚜虫的天敌,可以通过引种、繁殖等措施,控制蚜虫危害。当然,前提是田间有一定数量的益虫,最好不要乱用农药,以免误伤了蚜虫的天敌。 2、利用粘虫黄板捕杀蚜虫 粘虫黄板放在大棚里面或者农田旁边,可以诱杀一定量的有翅膀的蚜虫。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只要用一点薄的塑料膜,然后涂上黄色的颜料,再涂上一层机油即可。没有机油的话也可以选择凡士林,效果一致。 3、用草木灰液进行避蚜虫 草木灰混入一定量的农药或者不加农药都是可以的,等到混匀以后喷洒在蔬菜或者小麦上面就可以防治一定量的蚜虫,大概一周或者半个月喷洒一次,一共喷洒三次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病害篇——蚜虫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繁殖最快植食性昆虫,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 下面是园林绿化植物常发生的几种蚜虫: 1、月季长管蚜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危害月季、蔷薇等蔷薇属植物 成、若蚜群集于新梢、嫩叶、花梗及花蕾上刺吸汁液,使新梢伸展和发育受到抑制,开花不正常,引起煤污病,影响生长和观赏。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0~20代,从4月上旬起开始危害嫩梢、花蕾及嫩叶,叶片反面有时盖满一层蚜虫;4月中旬起,有翅蚜陆续发生,被害株率和虫口密度都明显上升,5月中旬出现第一次繁殖高峰期,7~8月高温若连续下雨,虫口密度逐渐下降,9~10月份平均气温20度左右,出现第二次繁殖高峰,即5月和10月前后繁殖最快,虫口逐渐回升,繁殖最快,危害普遍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秋后11月上旬割除10~15cm以上所有茎干并予以烧毁,减少越冬虫口。 2、生态防治:保护瓢虫、草蛉等天敌,让其发挥控制蚜虫的作用。 3、药剂防治--产品末将

2、桃粉芽 分布与危害: 分布北起黑龙江,男迄广东、广西,西至甘肃、宁夏、青海、四川、云南,东达沿海各省和台湾等地 危害桃、杏、榆叶梅、红叶李、碧桃、樱桃等 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蚜群集于树梢和嫩枝背吸汁危害,被害叶向背对合纵卷,叶片常有白色蜡状的分泌物为蜜露,常引起霉污病发生,严重时枝叶暗黑,影响植株生长和观赏价值。 生活习性: 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华北年发生10余代,江西南昌1年发生20代以上,冬季以卵在桃、李、杏、梅等果树枝条芽腋和树皮的裂缝处越冬。常数粒或数十粒在一起。翌年桃树萌芽时卵开始孵化。产生无翅胎生雌蚜,群集嫩梢新叶背面吸汁危害,5月大批有翅蚜出现,迁移至芦苇等禾本科杂草上危害,秋季迁回桃、李、梅等越冬寄主上,产生两性蚜,交配,产卵越冬。

蚜虫的无公害防治

蚜虫的无公害防治 aphid of Non-pollution control 蚜虫是蔬菜栽培中发生量最大、危害时间最长的害虫。采用无公害蚜虫防治技术,一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投入,增加经济效益;二可降低农药残留,提高蔬菜品质,达到无公害生产的目的。蚜虫的无公害防治主要讲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讲述无公害防治的概念及发展;介绍蚜虫的种类;形态特征、危害及习性、发生规律;虫情调查和预测;六种防治蚜虫的无公害方法及药剂防治等相关内容。通过蚜虫的无公害防治的学习,对于更好地了解园艺蔬菜的种植及防治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无公害的概念及发展 无公害农业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域提出的,是指在无污染区域内或已经消除污染的区域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限制外源污染物进入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出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产品,同时,生产及加工过程不对环境造成危害。由于生物防治能克服化学农药的种种弊端,成为无公害治理中优先采用的方法,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也日益受到重视,在蔬菜、水果、粮食、油料等农产品中均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生产技术体系。 二、蚜虫的种类 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种类很多,主要有桃蚜(又名烟蚜)Myzus persicae Sulzer、菜缢管蚜(又名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均属同翅目,蚜科。 1.桃蚜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危害茄科蔬菜、桃、李、杏、梅、石榴、柑橘、月季、菊花、海棠、牡丹、兰花、蜀葵、茉莉、蔷薇等300多种植物。 2.萝卜蚜是寡食性害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偏嗜萝卜、白菜。国内除西藏、新疆、青海不详外,其它各省均有发生。 3.甘蓝蚜也是寡食性害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为主要寄主,偏嗜甘蓝、花椰菜、芸苔等叶面无毛但蜡质多的种类,是新疆的优势种,在陕西、宁夏及东北等地也有发生。近年来在华北一些地区有所发生和发展。

如何杀灭蚜虫

2006-10-15 20:54 提问者采纳 蚜虫零星发生时,可用毛笔蘸水轻轻刷掉并杀死。 蚜虫发生数量多时,需及时喷药。防治蚜虫的药剂很多,例如喷40%乐果或8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液,或喷2.5%鱼藤精1000倍液,或姻草石灰水60倍液(另加0.1%洗衣粉) 等等。 还有: 一、大蒜汁液。取紫皮大蒜0.5千克,加水少许浸泡片刻,捣碎取汁液,加水稀释10倍,立即喷洒,可防治蚜虫、红蜘蛛、蚧虫若虫;将大蒜汁液浇入盆土中可防治线虫、蚯蚓。 二、烟叶水。取烟叶50克或烟梗、吸剩的烟头100克,加水1.5千克,煮沸半小时,或浸泡一昼夜,用手反复揉搓后,用纱布过滤,并加入0.1%-0.2%中性洗衣粉喷洒,可防治蚜虫、红蜘蛛、叶蝉、蓟马、卷叶虫及其它多种食叶害虫。 三、辣椒水。取干红辣椒50克,加清水1千克左右煮沸10-20分钟,过滤后取其清液喷洒,可防治蚜虫、红蜘蛛、白粉虱等。 四、花椒水。取花椒(或胡椒)50克,加水1千克左右,煮沸30-40分钟,过滤后喷洒植株,可杀死蚜虫。 五、白头翁煮水。取白头翁球根500克,加水5千克煮沸半小时,过滤后喷洒花卉,可杀死蚜虫。 实用小方法: 1、烟头(一瓶子水 2、3十个)泡水12小时,喷洒。 2、少量洗衣粉兑水喷洒(生产上用量一般是1000倍,也就是一斤兑水1000斤)。 取新鲜辣椒50克,加30-50倍清水,加热半小时,取滤液喷洒,可有效防治蚜虫、地老虎、红蜘蛛等到病虫害。或取辣椒叶加少量水捣烂后去渣取原液,将7份原液与13份水混合,再加入少量肥皂液搅拌喷雾,对蚜虫、红蜘蛛防效显著。化学防治;可用吡虫啉,啶虫眯等 防治方法:可用毛笔蘸稀释后的大蒜汁液刷掉蚜虫;或用软刷轻轻刷除介壳虫;或人工摘除皮虫囊袋;或以稀稀的皂粉抹在叶面上清除粉蠹等,可结合修剪、剪去虫枝。如害虫发生量大时,可用80%敌敌畏乳油稀释1000~1500倍液喷杀蚜虫,稀释800倍液喷杀蓑蛾,稀释1000倍喷杀介壳未形成的介壳虫。 用洗衣粉3~4克,加水100克,搅拌成溶液后,连续喷2~3次,防治效果达100%或用“风油精”加水600~800倍溶液,用喷雾器对害虫仔细喷洒,使虫体沾上药水。洗衣粉水应该有效的,你可以试试看。

蚜虫的危害与防治

新疆农业中蚜虫的危害与防治 摘要:蚜虫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其特点为:种类多、分布极广且均为全球性种类,寄主植物多,危害大等。我国是农业大国,由于蚜虫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对我国农业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当代农业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蚜虫的防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以新疆地区为主,介绍了农业种植中出现的蚜虫的种类和危害,并就蚜虫的防治措施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新疆;蚜虫;种类;危害;防治 引言:蚜虫类属于同翅目(Homopetra)蚜总科(Aphi-doidea),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已知的种类达4 000多种,除五倍子蚜外大都是害虫,是世界上农林第一大害虫。蚜虫传播非持久性病毒主要是通过蚜虫口针完成的【6】。蚜虫取食方式为口针刺吸式,口针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高度地适应这种取食方式———穿刺植物组织、吸食植物汁液,这种刺吸式取食方式从客观上有利于植物病毒的传播。所以蚜虫能广泛、大量地危害农林经济作物,成为重要的农业害虫【1】。蚜虫吸取植物汁液,为害植株的嫩叶和茎尖,引起叶片皱缩、卷曲、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大发生年份若防治不及时,减产可高达50% 以上。蚜虫不仅直接危害作物,还是许多重要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2】。 1.新疆地理特点与蚜虫的分布 1.1新疆地理特点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欧亚大陆的中部,位于东经73°40′—96°21′北纬34。40′—49°50′之间。新疆南面及西南有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面及东北有阿尔泰山,西北有准噶尔山,天山横贯中央,将新疆分为北疆和南疆两大区域。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共同作用的影响,新疆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山区,尤其是西部和北部草原,气候特征总体上干旱少雨且不同地区在降水、气温、蒸发和水文等诸多方面差异显著。 受气候和土壤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植被主要分布在洪积-冲积扇中下部、冲积平原、河流三角洲、山间盆地、低山和前山丘陵。通过了解新疆蚜虫的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格局,在理论上不仅可以使人们对该地区蚜虫多样性的现状和形成原因有清楚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了解蚜虫的扩散机制及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其扩散的影响;在实践上也有助于把握不同蚜虫的发生时期,有助于做好重要农林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