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项物流国家标准

八项物流国家标准

八项物流国家标准
八项物流国家标准

物流英才网是最专业的物流行业招聘网站

八项物流国家标准

1、《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 19680-2013

《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 19680-2013)是2005年3月23日正式发布,并于同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标准规定了物流企业的分类原则、物流企业类型与评估指标,适用于物流企业的界定、分类与评估,也适用于物流企业的规范与管理。标准自颁布实施以来,通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A级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工作得到了全面贯彻实施。伴随着A级物流企业评估工作的持续有序推进,对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作用日益显著,正在成为社会各界了解和评判一个物流企业的重要依据。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标准中的评估指标体系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存在着落后于实际发展,界定的范围过于局限等情况。为了便于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物流企业分类评估工作,使之为我国物流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2008年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标准的修订申请,并于2009年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列入2009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

本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依据现阶段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当前物流行业的发展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企业提出的新要求,以物流企业的客观实际为基础,在继续保持现行国家标准的大框架和大类别的基础上,在细节及具体操作流程上以微调为总原则,导向为辅地进行调整和补充解释说明。为了使新旧标准能够有效衔接,物流企业评估工作能够持续合理地推进,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目前正在依据新标准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

2、《仓储绩效指标体系》(GB/T 30331-2013

《仓储绩效指标体系》(GB/T 30331-2013)是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列入2010年国家标准制订计划的国家标准项目。标准规定了仓储活动绩效管理中仓储绩效指标体系设立的基本原则、仓储绩效指标体系、可测量的关键绩效指标(KPI)以及绩效评价方式,适用于仓储经营活动的绩效评价。服务与绩效是企业管理的两大重要方面,服务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形象与声誉、客户对企业的认可,作业绩效与经济效益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根本,二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此标准将与《仓储服务质量要求》(GB/T 21071-2007)国家标准形成配套标准,为仓储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3、《仓单要素与格式规范》(GB/T 30332-2013

《仓单要素与格式规范》(GB/T 30332-2013)是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列入2010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项目。标准规定了仓单类型、要素、印制与填写要求,适用于仓储活动中使用的普通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期货交易中的可流转仓单等。

仓单是仓储保管人对存货人所交付的仓储物品进行验收之后出具的权利凭证。我国199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首次出现“仓单”概念,实际仓储服务业务中至今沿用“入库单”与“出库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产生期货交易与动产质押融资后,“仓单”才在这两个领域普遍使用,但至今没有专门的仓单标准。由于法律概念与实际单据脱节、且没有仓单标准,直接影响到仓储服务与质押监管业务的规范发展。标准的制订对于促进我国现代仓储业及其与商品交易、金融和资本交易等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障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4、《物流服务合同准则》(GB/T 30333-2013

《物流服务合同准则》(GB/T 30333-2013)是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列入2010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项目。规定了物流服务合同的基本要求、条文编排和主要内容,规定了物流服务合同的基本构成要素、物流服务内容的条款设计、物品验收内容、费用与结算

表述、违约条款设计、不可抗力处理及保险(放心保)的约定等物流服务合同的各主要方面和关键事项,适用于企业编写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及方案设计和规划等主要的物流服务的合同文件。

第三方物流从产业特征上决定了物流服务的开展过程涉及更多的利益相关方,不仅是物品的供方、需方、物流服务提供方,还常常牵涉到具体运作过程中更多环节上的相关方,物流服务合同作为体现物流服务各当事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约束了物流服务契约关系设立、变更、终止的全部内容,是处理物流服务民事关系中一切事宜的依据,一个科学合理的物流服务合同才能更好的保护合同各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并在意外情况下提供明确的解决方案以避免纠纷。而目前在物流服务过程中出现纠纷,并在纠纷发生后无法根据合同准确划分责任及相关赔偿,对纠纷解决不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归结为物流服务合同标的描述不准确、内容约定不完整、履行条款不完善、责权表述不清晰、意思表达不明确等。标准的发布对于规范物流服务合同行为,减少物流服务过程中的法律纠纷和由此产生的损失,保护物流服务合同相关方合法权利,从而进一步规范我国物流市场,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引导物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GB/T 30334-2013

《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GB/T 30334-2013)是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列入2009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中的项目。标准主要规定了物流园区的基本要求、服务保障要求和服务提供要求,给出了物流园区的评估指标,此标准与《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GB/T 21334-2008)、《物流园区统计指标体系》(GB/T 30337-2013)两项国家标准形成物流园区的系列标准,适用于对物流园区的服务与管理。

当前,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作尚未形成理想的成熟模式,一些物流园区正在开始发挥集中基础设施、集聚物流资源、集约物流业务的作用,提高了物流运作的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但是,在用物流园区的物流服务水平不高、运行效率低下、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也较为突出。物流园区的规范运营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行业组织的自律和物流园区自身的科学管理,标准制定的目的在于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园区自身提供一种科学导向、规范运营和提升服务的可测量工具,通过本标准的实施来推进我国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作的规范化进程,促进物流园区发挥“集中基础设施、集聚物流资源、集约物流业务”的社会功能。

6、《药品物流服务规范》(GB/T 30335-2013

《药品物流服务规范》(GB/T 30335-2013)是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列入2009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国家标准项目。标准规定了药品物流服务的基本要求,仓储、运输、配送、装卸搬运、货物交接、信息服务等作业要求,以及风险控制、投诉处理、物流服务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适用于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药品物流服务。药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药品物流服务亦可参照执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日益提升,药品流通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水平逐年提升,社会作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长期实行以药补医体制,以及准入门槛较低、行业规划管理欠缺、市场竞争不充分等因素,导致药品流通行业流通组织化、现代化水平较低,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相对滞后,管理水平、流通效率和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等问题。2012卫生部审议通过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并于2013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范》是药品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准则,《规范》要求企业应在药品采购、储存、销售、运输等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药品质量,《药品物流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充分参考了新修订《规范》,是对《规范》要求的补充和细化。

7、《物流景气指数统计指标体系》(GB/T 30336-2013

《物流景气指数统计指标体系》(GB/T 30336-2013)是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列入2010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项目。标准规定了物流景气指数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基本原则及体系框架,给出了物流景气指数统计指标的内涵及指数计算方法,适用于全国、区域、行业的物流运行统计监测和预警。标准为我国物流景气指数调查和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和工作规范,为科学地

反映物流业整体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周期性特征,实现对物流行业发展及对经济运行状况的定量判断、动态监测和预测预警,从而为推动我国物流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和与国际接轨提供技术保障

8、《物流园区统计指标体系》(GB/T 30337-2013

《物流园区统计指标体系》(GB/T 30337-2013)是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列入2010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项目。标准规定了物流园区统计指标体系设计基本原则与体系框架,以及物流园区运营基础类指标和运营状况类指标的构成,适用于各类物流园区经济活动的统计和管理。通过对物流园区统计指标体系进行规定,为我国物流园区的统计提供技术支撑,使统计数据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物流园区的运行特点和经营效益,使各地区、各部门的物流园区统计工作进一步规范,从而更好地支持物流园区的管理和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作者:来源:时间:2007-1-19 9:20:04访问次数:6210 1 范围 本标准确定了物流活动中的物流基础术语、物流作业服务术语、物流技术与设施设备术语、物流信息术语、物流管理术语、国际物流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物流及相关领域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亦适用于相关的法规、文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8226—1987 公路运输术语 GB 12904—2003 商品条码 GB/T 1992—1985 集装箱名词术语(neq ISO 830:1981) GB/T 4122.1—1996 包装术语基础 GB/T 12905—2000 条码术语 GB/T 13562—1992 联运术语 GB/T 15624.1—2003 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第一部分总则 GB/T 16986—2003 EAN、UCC系统应用标识符 GB/T 17271—1998 集装箱运输术语 GB/T 18127—2000 物流单元的编制与符号标记 GB/T 18768—2002 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 GB/T 18769—2003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 GB/T 19251—2003 贸易项目的编码与符号表示导则 3 物流基础术语 3.1 物品goods ☆ 经济活动中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回收品以及废弃物等。 3.2 物流logistics ☆ 为物品及其信息流动提供相关服务的过程。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GB/T 18354-2001 3.2] 3.3 物流活动logistics activity ☆ 物流过程中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与信息处理。 3.4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 为了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正向及反向的物流活动过程及相关信息

物流管理名词解释

物流管理名词解释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物流的定义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2物流管理的微观定义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3 7S目标:1服务目标2快捷目标3节约目标4规模化目标5库存控制目标6安全目标7总成本最小目标 4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它通过与第一方和第二方的合作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的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 5回收物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由于变质、损失、或使用寿命终结而失去了使用价值,这些排泄物一方面可以回收并且再利用形成回收物流 6谓装卸是指随物品运输和保管而附带发生的作业.(是物流作业中的一项职能) 搬运是指承受负载并运送到另一个地方。通过一段较长距离将(如货物)从一地运送到另一地。可用以人工搬运或者机器搬运,有网络用语指转载国外网站的作品。

7流通加工: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是物品在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8ABC库存管理法基本原理:ABC分类管理 ABC classification 将库存物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的库存(B类);不重要的库存(C类)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 9配送: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10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常用名称,有多个意思,配送中心是接受并处理末端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上游运来的多品种货物进行分拣,根据用户订货要求进行拣选、加工、组配等作业,并进行送货的设施和机构。 11物流信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12供应链: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叫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13物流成本:物流成本(Logistics Cost)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的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搬运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航空物流术语表

业务术语表 一.货运角色: 承运人: 航空公司是与托运人或代理人订立货物空运合同的企业,它通过销售舱位并利用舱位达到运输收益的最大化。承运人可通过直销或代理分销的途径进行舱位销售和管理。通常(但不是全部),这家空运运输企业即是该货物航空运输的第一承运人。 外航: 相对于国内航空公司,外航是由外国及港澳台地区组织投资成立的航空公司。外航通常在国内没有自己运营基地。 航站: 即机场,也称飞机场、空港、航空站,除了跑道之外,通常还设有塔台、停机坪、航空客运站、维修厂等设施,并提供机场管制服务、空中交通管制等其他服务。 货站: 航空货站是机场内处理货物的场所和机构的统称。货站是进行航班货物地面保障的单位,同时负责在航班起落地衔接航空和代理人之间进行货物的交接。货站分为航空公司基地货站和机场货站,航空公司基地货站一般立足服务本家及其联盟的航空公司。航空公司一般不会在中小城市的机场设立基地货站,所以,这些航站的机场货站一般代理当地全部航空公司的地面处理业务。地面操作代理((Ground Handling Agent))是货站的最核心最重要的角色,但相当一部分国内货站还开展舱位销售、报关、机场市内运输等其它延伸类服务。 地面操作代理(Ground Handling Agent): 简称GHA,指为航空公司进行地面操作和地面保障服务的角色。地面操作代理一般会完成收运、计重、仓储、组装、理货、场内转驳、文件处理、站坪服务等职能。 销售总代(General Sales Agent): 简称GSA,指在某城市或某区域内为航空公司代理销售全部货舱的总代理。与一般销售代理

不同的是,除了通过代理舱位销售赚取佣金,GSA还具备所代理航空公司航班在当地装载舱位的管理(配载、吨控?)权。 国内大部分年处理量小于2万吨的机场,其货站基本也是代理航空公司在当地的GSA,且GSA业务的收入比例占货站总收入的比例很高。而货量越大的货站,尤其是年处理量大于10万吨的货站,基本上则只有GHA角色。由于不做销售业务,因而在出港货物的地面服务与处理上处于中性立场,因此这类只开展GHA业务的货站也被称之为中性货站。国内中等货量规模的机场货站,其中一部分,也是大多数正在向中性货站过渡,其GSA角色逐渐减弱,销售功能趋同于社会代理人,另一部分,由于销售业务基础很好,仍然是当地的销售总代或重要的销售代理之一,这类货站一般都有独立的销售部门或机场销售公司。 海关(Customs): 对出入国境的一切商品和物品进行监督、检查并照章征收关税的国家机关。在航空货运业务中,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运输、仓储过程实行监管。 销售代理人(Sales Agent): 航空货运销售代理人是受承运人的委托,帮助进行舱位销售并收取相应报酬的代理。 一类航空运输销售代理资格,是指经营国际航线或者港澳台地区航线的名用航空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销售代理资格。 二类航空运输销售代理资格,是指经营国内航线除港澳台地区航线的名用航空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销售代理资格。 航空铜牌是指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认定以上资格和颁发的认定证书。 在实际操作术语中经常使用的一代和二代,并非以上一类和二类的含义,而是指与航空公司销售代理关系中的一级和二级,与航空公司直接签销售代理人协议的为一级,一级代理人从航空公司领单并在返单时结算。与一级代理人签销售代理协议的为二级,二级代理人主要负责揽货,之后交由一代开单(航空运单)。在国内实际操作中,二级代理人可以从一级代理人处分领空白运单并在开单后返给一级代理,一级代理人之间也有拆借运单的行为。 与航空公司签销售代理协议的销售代理人包括航协颁发铜牌的代理人和一部分航公公司自己认可的没有铜牌的代理人。(李总这么说,但不确定) 运单上的填开代理人(Issuing Carrier’s Agent)处应该填写与航空公司进行结算的代理人名称,但纸质运单上的填写并非规范。 交运代理人 是指将货物和货物对应的航空运输文件交付给始发货站的代理。交运代理可以是一级代理,也可以是揽货的二级或三级代理。

国家标准-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

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Array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下载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T X X X — 200x 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 Classification and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of Logistics park (讨论稿) ICS

200x-xx-xx发布200x-xx-xx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 B/T X X X—200x 前言 本标准是对物流园区给予了初步界定、对物流园区的发展和规范提出了评价原则和评价指标。 本标准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西北物流园区、上海外高桥物流园区、上海物流学会。

G B/T X X X—200x 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我国物流园区评价原则,明确了我国物流园区的分类与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物流园区的界定、政府主管部门或物流市场对物流园区的评价,也可以作为对物流园区进行规范与管理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8354 物流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 18354确立的以及以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物流园区 logistics park 也称物流基地,是由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形成的产业集聚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特定区域,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来实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等目标的具有产业集约功能的经济功能区。 物流信息平台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物流术语修订版T

物流术语修订版T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物流术语》(修订版)G B/T18354-2006 1 范围 本标准确定了物流活动中的物流基础术语、物流作业服务术语、物流技术与设施设备术语、物流信息术语、物流管理术语、国际物流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物流及相关领域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亦适用于相关的法规、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992—1985 集装箱名词术语(neq ISO 830:1981) GB/T —1996 包装术语基础 GB 8226—1987 公路运输术语 GB 12904—2003 商品条码 GB/T 12905—2000 条码术语 GB/T 13562—1992 联运术语 GB/T —2003 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第一部分总则 GB/T 16828—1997 位置码 GB/T 16986—2003 EAN、UCC系统应用标识符 GB/T 17271—1998 集装箱运输术语 GB/T 18041—2000 民用航空货物运输术语 GB/T 18127—2000 物流单元的编制与符号标记 GB/T 18768—2002 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 GB/T 18769—2003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 GB/T 19251—2003 贸易项目的编码与符号表示导则 3 物流基础术语 3.1 物品 goods 货物

经济与社会活动中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 3.2 物流 logistics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3 物流活动 logistics activity 物流过程中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的具体运作。3.4 物流管理 logistics management 为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正向及反向的物流过程及相关信息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3.5 供应链 supply chain 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组织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3.6 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3.7 物流服务 logistics service 为满足客户需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产生的结果。 3.8 一体化物流服务 integrated logistics service 根据客户需求对物流项目进行全过程、多功能的服务。 3.9 第三方物流 third party logistics (TPL,) 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3.10

{物流管理}物流术语

(物流管理)物流术语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修订第三稿 1范围 本标准确定了物流活动中的物流基础术语、物流作业服务术语、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术语、物流信息术语、物流管理术语、国际物流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物流及关联领域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亦适用于关联的法规、文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于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均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8226—1987公路运输术语 GB12904—2003商品条码 GB/T1992—1985集装箱名词术语(neq ISO830:1981) GB/T4122.1—1996包装术语基础 GB/T12905—2000条码术语 GB/T13562—1992联运术语 GB/T15624.1—2003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第壹部分总则

GB/T16986—2003EAN、UCC系统应用标识符 GB/T17271—1998集装箱运输术语 GB/T18127—2000物流单元的编制和符号标记 GB/T18768—2002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 GB/T18769—2003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 GB/T19251—2003贸易项目的编码和符号表示导则 3物流基础术语 3.1物品goods☆ 经济活动中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回收 品以及废弃物等。 3.2物流logistics☆ 为物品及其信息流动提供关联服务的过程。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GB/T18354-20013.2] 3.3物流活动logisticsactivity☆

物流术语英汉对照

物流术语 1-差不多术语 3.1 物品 article 经济活动中涉及到实体流淌的物质资料 3.2 物流 logistics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淌过程。依照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差不多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3 物流活动 logistics activity 物流诸功能的实施与治理过程。 3.4 物流作业 logistics operation 实现物流功能时所进行的具体操作活动。

3.5 物流模数 logistics modulus 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尺寸基准。 3.6 物流技术 logistics technology 物流活动中所采纳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方法,以及设施、设备、装置与工艺的总称。 3.7 物流成本logistics cost 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3.8 物流治理 logistics management 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中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打算、组织、协调与操纵。 3.9 物流中心 logistics center 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应差不多符合以下要求:

a) 要紧面向社会服务; b)物流功能健全; c)完善的信息网络; d)辐射范围大; e)少品种、大批量; f)存储\吞吐能力强; g)物流业务统一经营、治理。 3.10 物流网络 logistics network 物流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与设施的集合。 3.11 物流信息 logistics information 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3.12 物流企业 logistics enterprise 3 / 128

(完整版)物流园区建设要求(国家标准)

物流园区建设要求 一、定义 物流园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其包括8个功能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其中,综合功能的内容为: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可以全面处理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作业方式以及不同作业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即:交通枢纽+物流服务集成=物流产业区 重视选址、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的建设、重视 通过硬件的建设和服务配套来实现物流企业的积聚 二、国内物流园区发展概况 东部沿海经济区的物流园区的数量在八大经济区位居首位,有52个物流园区,占到26%的比例;全国物流园区总投资在1—10亿之间的物流园区数量最多,45个,占50%;全国物流园区的占地面积在0.1—1平方公里之间的数量最多,62个,占47%(2009年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制定时的统计数据)。 三、物流园区国家标准 1、分类 根据物流园区的依托对象为划分依据,以物流园区规划指标为推荐性要求,可分为: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 2、园区建设基本要求 <1>、规划与评审 规划应结合国家物流产业规划要求、所属地的物流产业导向;根据所属地的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和交通设施规划等进行选址。 应做好各功能区的规划,建设适合物流企业集聚的基础及配套设施。 应加强土地集约使用,单个物流园区总用地面积宜不小于1平方公里;物流园区所配套的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占园区总用地面积的比例,货运服务型和生产服务型应不大于10%,贸易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应不大于15%。 <2>、交通规划要求 应开展建设项目对区域内各类交通设施的供应与需求的影响分析,评价其对周围交通环境的影响,并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检验。 按交通影响评价的要求,提出减小建设项目对周围道路交通影响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处理好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衔接,提出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 应建有能满足入驻企业活动所需的由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辅助道路构成的道路系统,

2014年1月物流标准化动态

物流标准化动态 (2014年1月刊) 目录 【标准化工作动态】 01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物流标准动态】 01正式发布的八项物流国家标准介绍 05 2013年完成并已报批的国家标准情况 05联合会承担的“家电物流等重点物流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研究”质检公益科研专项课题通过专家现场验收 06《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研究》课题研讨在京召开 【相关标准动态】 07《煤炭物流发展规划》发布实施 08标准化是未来物流信息化发展重要方向 09两江新区国家级内陆港口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获批 【相关新闻】 09十二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4% 10何黎明: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全面打造中国物流“升级版”10蔡进:快递物流引领我国现代物流新变革 11 2014物流业壮大将有力带动叉车销售量增速 12阿里巴巴服务站打造新型校园物流末端配送体系编委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标准工作部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地址: 北京西城区月坛北街26号恒华国际商务中心C 座 邮编:100045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李红梅 010-******** 衣薇 010-********-158 申少侠 010-********-126 传真: 010-********-126 邮箱: bzb1311@https://www.doczj.com/doc/7211662125.html,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物流标委会)成立于2003年,是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在物流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编号:SAC/TC269),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秘书处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标准化工作部。主要负责物流基础、物流技术、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工作。 物流标委会下设六个分技术委员会,包括:物流作业分技术委员会(SAC/TC269/SC1)、托盘分技术委员会(SAC/TC269/SC2)、第三方物流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AC/TC269/SC3)、物流管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69/SC4)、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69/SC5)和仓储技术与管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69/SC6)。

现代物流管理名词解释

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管理:在社会再生产过程,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 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 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物流系统▲建立其可解决“效益背反”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流动的物资、各种物流设施如仓库、运输工具等若干相互制约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效益背反"是指"对于同一资源(例如成本)的两个方面处于相互矛盾的关系之中,想要较多地达到其中一个方面的目的,必然使另一方面的目的受到部分损失"。 绿色物流 (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运输 (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5R=5个right 多式联运? 根据实际要求,将不同运输方式组合成综合性的一体化运输。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张单证、一次保险,由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全过程运输。 迂回运输是舍近求远的一种运输。不选择可行的短距离运输,而去选路程较长路线运输 的一种不合理形式。 对流运输又称“相向运输”“交错运输”,指同种货物,指同一种货物,或彼此间可以互 相代用而又不影响、技术及效益的货物,在同一线路上或平行线路上作相对方向的运送,而与对方运程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重叠交错的运输。 倒流运输:倒流运输又称返流运输,是指货物从销地或中转地向产地或起运地回流的一 种运输现象。 重复运输是指一种货物本可以直达,但由于某种原因而在中途停卸重复装运的现象。 库存 (在仓库中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用于未来的、有经济价值的物资。) ABC分类管理法,基本思想(为使有效时间、资金、人力和物力等企业资源能得到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

中文索引 A ABC分类管理....................................6.9 安全库存.......................................4.16 B 班轮运输.......................................5.34 搬运...........................................4.22 包装...........................................4.25 保管...........................................4.12 保税仓库.......................................5.5 报关...........................................5.40 报关行.........................................5.41 C 仓库...........................................5.1 仓库布局.......................................6.4. 仓库管理.......................................6.3 叉车...........................................5.19 储存...........................................4.11 船务代理.......................................5.36 D 大陆桥运输.....................................5.33 单元装卸.......................................4.24 第三元物流.....................................3.25 电子订货系统...................................6.10 电子数据交换...................................3.31 订货处理周期...................................4.19 定量订货方式...................................6.7 定牌包装.......................................4.27 定期订货方式...................................6.8 定制物流.......................................3.26 堆码...........................................4.21 F 发货区.........................................5.14 废弃物物流.....................................3.19 分拣...........................................4.37 G 公路集装箱中转站...............................5.28 供应链.........................................3.29 供应链管理.....................................6.21 供应商库存.....................................6.26 供应物流.......................................3.15 共同配送.......................................4.35 国际多式联运...................................5.32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5.39

论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

53 信息技术 论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也已逐步向物流信息化方向发展。由于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局限性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目前仍难以实现物流系统智能化、物流信息化的目标,使得物流信息化必将走向现代化发展阶段。本文结合物流信息的特点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 关键词: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信息 叶雷锋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215104) 物流信息技术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物流信息技术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从数据采集的条形码系统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微型计算机、互联网、各种终端设备等硬件,以及计算机软件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同时,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物流理念和物流经营的方式,推进了物流的变革。 物流信息技术主要由通信、软件、面向行业的业务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基于各种通信方式基础上的移动通信手段、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化仓储管理技术、智能标签技术、条形码信息技术、射频技术、信息交换技术等现代尖端科技。在这些尖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以移动通信、资源管理、监控调度管理、自动化仓储管理、业务管理、客户服务管理、财务管理等各种信息技术集成的一体化现代物流管理体系。 物流信息技术通过直接切人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来实现对物流企业各生产要素(车辆、仓库等)进行合理组合与高效利用,降低经营成本,直接产生明显的经营效益。它有效地把各种零散数据变为商业智慧,赋予了物流企业新型的生产要素——信息,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业务预测和管理能力。通过“点、线、面”的立体式综合管理,实现了物流企业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供应链的统一管理,有效地帮助物流企业提高服务素质,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整体效益。现代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起着神经系统的作用, “牵一发而动全身”。它的作用体现在许多不同方面,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信息是物流活动的组织基础。物流活动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系统,由许多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之间通过物资实体的运动相互联系在一起,相互沟通则要通过物流信息来实现,其基本资源的调度也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的。因此,组织物流活动必须有信息作为基础。只有保 证物流信息的畅通,才能使物流活动正常而有规律地进行。 (2)信息是物流系统计划决策的依据。计划是任何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职能。计划决策是为了确定经营管理活动的目标。编制计划是预先决策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实现目标。编制计划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各类可靠的信息。物流系统的计划决策信息一般包括市场信息、环境信息和内部信息。这些是编制物流系统计划的重要依据,对物流活动有着全局性的影响。 (3)信息是进行物流控制的手段。在物流系统的控制过程中必须掌握反映标准和执行情况的信息,以期对物流活动进行控制。控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指挥调度,使物流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以及各项标准顺利进行;另一种是利用信息的反馈作用。利用在物流活动中产生的信息反馈,了解物流活动状态,并与标准信息相比较,找出偏差,及时对物流活动进行调节或是修正计划,从而实现对物流过程的控制。和物质、能源一样,信息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一种极 其宝贵的资源。信息反映了物质和能源的运动。社会正是借助信息流来管理物质和能源的流动,对它们进行科学的分配,实行有效控制,使其发挥最大效力。 (1)信息是物流的重要功能。在物流活动中,信息是重要的要素。物流信息对于物流活动来讲,犹如灵魂和生命一样的重要。可以说,物流活动中没有信息的支撑,就如同没有物流系统。这是因为信息提高了物流各个功能环节的效率。在运输环节中,由于使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对地面运输车辆和水运船只进行精确的跟踪定位,同时还提供交通气象信息、异常情况报警信息和指挥信息,不仅确保了车辆、船只的运营质量和安全,而且也能进行各种运输工具的优化组合、运输网络的合理编织,大幅度提高了运输效率;在货物保管环节中,由于使用了条形码信息技术,使商品的出入库、库存保管、商品统计查寻、托盘利用等所有保管作业实现了自动检测、自动操作 1 物流信息的作用 2 物流信息技术的重要地位 收稿日期:2008-11-15修回日期:作者简介:2008-12-08 叶雷锋(1983-),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术语中英文

基础术语 物品goods 物流logistics 物流活动logistics activity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供应链supply chain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服务service 物流服务logistics service 一体化物流服务integrated logistics service 物流系统logistics system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物流设施logistics establishment 物流中心logistics center

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 分拨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 物流园区logistics park 物流企业logistics enterprise 物流作业logistics operation 物流模数logistics modulus 物流技术logistics technology 物流成本logistics cost 物流网络logistics network 物流信息logistics information 物流单证logistics documents 物流联盟logistics alliance 物流作业流程logistics operation process 企业物流internal logistics

供应物流supply logistics

生产物流production logistics 销售物流distribution logistics 社会物流external logistics 军事物流military logistics 项目物流project logistics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 虚拟物流virtual logistics 精益物流lean logistics 反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 回收物流return logistics 废弃物物流waste material logistics 货物运输量freight volume 货物周转量turnover volume of freight transport 军事物资military material 筹措raise 军事供应链military supply chain 军地供应链管理militar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军事

物流术语缩写英汉对照

物流术语缩写英汉对照 PD 物流,EDI 电子数据交换,SCM 供应链管理 OEM 合同加工商,MRP 物料需求计划,EAN 通用商品条形码Internet 互联网络intranet 内部无纸化信息传输MIS 封闭管理信息系统Extranet 合伙企业间的无纸化信息传输技术CRM 客户关系管理 EOS 电子订货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 GDP 国内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GB/T 国家标准 COSU 中国远洋运输公司集装箱重量系列:5 t--5D、20t--10D、10t—1CC、30t—1AA ITF-14/ITF-6 储运单元条码TEU 20英寸集装箱FEU 40英寸集装箱 ISO 国际标准MAD 平均绝对误差,用于采购环节预测误差大小 JIT 及时采购策略、准时生产ABC分类法重点管理法 CVA 关键因素分析法Q 订货批量s 报警点、订货点 S 最高库存量L 最低库存量ss 安全库存量、保险储备量Q* 平均库存量=1/2Q+s T 订货间隔期R 记账间隔期 EOQ 经济批量模型(注意计算公式)VSP 车辆安排程序方法 PLC 可编程序控制器集装箱包箱费率:FAK、FCS、FCB MRP 物料需求计划MC (多品种)大批量定制生产 ETO 面向订单设计MTO 面向定单制造ATO 面向定单装配 CAD、CAM 现代产品设计技术PDM 产品数据管理技术 MP 大批量生产模式LP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MPS 主生产计划 BOM 物料清单、产品结构信息ERP 企业资源规划

集装箱的交接地点和方式中:Door 门、CY 场、Hook 钩、CFS 站 BALTIME 1939 巴尔的摩统一定期租船合同NYPE 纽约土产交易所定期租船合同SINOTIME 1980 中租1980年定期租船合同GENCON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ALTIME FORM C 巴尔的摩C式、北美世界整船谷物 NORGRAIN 北美谷物航次租船合同,美加谷物出口 AUSTRAL 澳大利亚世界谷物整船运输 SCANCON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用于斯坎迪纳维亚地区杂货租船 美国威尔士煤炭合同:煤炭航次租船 POLCOALVOY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的煤炭航次租船 FERTIVOY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和国际航运委员会用于化肥航次租船 N/R 装卸准备就绪通知书,10:00-17:00和10:00-12:00 Demurrage 滞期费Dispatch 速遣费 Caltex Form(德土古格式)、Shell Form(壳牌格式),用于油轮航次租船 GSM 全球个人通信SMS 短消息网FLEX 高速寻呼网 PDA 个人数码助理、掌上电脑

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

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物流师 1.2 职业定义:在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中从事采购、储运、配送、货运代理、信息服务等操作和管理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分四个等级,分别为:物流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室内外,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有一定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形体知觉好,听觉正常,色觉敏锐,动作协调性强。 1.6 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含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1.7 培训要求 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物流员不少于80学时、助理物流师不少于100学时、物流师不少于120学时、高级物流师不少于160学时。 培训教师:培训助理物流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物流师的教师应具有高级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 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物流师的教师应具有高级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培训场地设备:标准教室和具有物流机械、物流设备及相关设施,并能满足演示要求的实际操作培训场所。 2.鉴定要求 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申报条件: ——物流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经本职业物流员正规培训达到标

准规定学时数,并取得毕业(结)证书者。 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班学员,经本职业物流员正规培训达到标准规定学时数,并取得毕业(结)证书者。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者。 具有初中以上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的物流企业职工,经本职业物流员正规培训达到标准规定学时数,并取得毕业(结)证书者。 ——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高级技工学校、大专相关专业毕业班学员,经本职业助理物流师正规培训达到标准规定学时数,并取得毕业(结)证书者。 高级技工学校、大专相关专业毕业,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者。 大学本科相关专业毕业班学员。 取得本职业物流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者;或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的物流企业职工。 取得本职业物流员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职业资格四级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助理物流师正规培训达到标准规定学时数,并取得毕业(结)证书者。 ——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物流师正规培训达到标准规定学时数,并取得毕业(结)证书者。 (2)取得本职业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3)具有相关专业大专、高级技校以上学历,取得本职业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或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物流师正规培训达到标准规定学时数,并取得毕业(结)证书者。

(完整版)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系___专业___姓名__班级___成绩___ 一、名词解释(共10题 20分) 1、物流标准化 2、物流管理 3、“四号定位”法 4、流通加工 5、企业物流 6、第四方物流 7、EDI 8、物流信息技术 9、供应链管理 10、储存合理化 二、单选(共10题 10 分) 1、()是指在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发生的物流活动,带有自身特殊制约的因素。 A、特殊物流B、一般物流C、企业物流D、区域物流 2、现代物流管理的目的是() A、包装最简便B、配送合理化C、运费最省D、企业整体最优3、下列对物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流体系是一个单独的系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单独存在 B、物流体系存在一定的目标 C、构成物流系统的各种要求要素达到最优,即可使整个物流系统达到最优 D、物流系统按一定标准可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4、()是对物流活动或功能要素的管理 A、物流作业管理 B、物流组织管理 C、物流成本管理 D、物流战略管理 5、电子数据交易的英文缩写为() A、EOS B、EDI C、VMI D、GPS 6、铁路运输的最大特点是() A、适于长距离的大宗货物的集中运输 B、适于长距离的杂货小件运输 C、适于短途的大宗货物的集中运输 D、适于短途的杂货小件运输 7、物流的两大支柱是运输和() A、储存 B、包装 C、搬运 D、配送 8、适用于包装货物、大件货物、散粒货物的装卸搬运方式是() A、连续装卸 B、间歇装卸 C、垂直装卸 D、水平装卸 9、流通加工是() A、生产加工的补充与完善 B、残次品的返工 C、回收旧货的改造 D、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再加工 10、ERP的全称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