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潭民俗文化

平潭民俗文化

平潭民俗文化
平潭民俗文化

中央电视台《有福之州》-----“平潭篇”拍摄素材

(2009-09-17 15:39:43)

转载

分类:文字。文学。文心

标签:

藤牌

海蚀地貌

闽剧

仙人井

詹功显

平潭

文化

【讨论稿】

《有福之州》-----“平潭篇”拍摄素材

平潭地处闽东南沿海,港澳纵横,享有“千礁岛县”之称,它雄踞海上,地平如坛,又称海坛。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沙明水净,岩奇礁秀,又冠有“海滨沙滩冠全国,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盛名。“壳丘头文化“7000年以来,源远流长,自晋中原土族为躲避战乱遁居于此,唐代海坛岛上饲养军马,到宋代开始人丁兴旺,元时即达40000户之众。

【讨论稿】

《有福之州》-----“平潭篇”拍摄素材

平潭地处闽东南沿海,港澳纵横,享有“千礁岛县”之称,它雄踞海上,地平如坛,又称海坛。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沙明水净,岩奇礁秀,又冠有“海滨沙滩冠全国,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盛名。“壳丘头文化“7000年以来,源远流长,自晋中原土族为躲避战乱遁居于此,唐代海坛岛上饲养军马,到宋代开始人丁兴旺,元时即达40000户之众。

千百年来,岛上民风淳厚,农耕渔织,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形成了独有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等民风民俗,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据民国《平潭县志》、《福州府志》,平潭的先民自闽东、闽中、闽南等地迁徙自海岛,不同的乡村语言和习俗上都有所不同,从历史沿革的脉络上看,平潭风俗继承了闽越文化的遗风和古代中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受到佛教与基督教的影响,中原与海外文化习俗的冲突,形成独有的海洋文化。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后人传”,平潭民俗继承了先人的民俗文化遗产,又为新一代年轻人创新民俗,加上当今各种文化活动空前活跃,伴随着许多的非物质遗产挖掘承继,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海岛文明。

平潭作为海岛,其滋生繁茂的海洋文化,与台湾有密切的人文关系,军事文化、渔耕文化底蕴淳厚。7000年前的新石器壳丘头文化就与台湾大岔坑、金富墩文化一脉相承,著名的“碗礁一号”打捞,证明了海坛海峡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平潭人民从明朝开始抗击倭寇的悲壮史迹,从清康乾以降,十二总兵、六提督的历史脉络,到二十世纪30年代本岛“六次光复,六次沦陷“的英勇抗击日本侵略风云传奇,一系列的文化历史人物浮出水面,如同央视《探索与发现》的编导李美忱在拍福州的“三坊七巷”把福州的文化人物与历史串起来,平潭的人文历史的根源,就让我们从一方水土一方人中追溯起来吧!

第一集:海坛啸唱大风歌(平潭历史追踪)

1、独特的地貌

平潭是由126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和礁石组成的,主岛叫做海坛岛。早在80年代中科院的专家考证,在几千万年的岁月变迁中,海坛岛是从海底升起成为岛屿的,如今在岛上的南寨山石林,仍依稀可见当年海底世界的景象。平潭岛海蚀地貌形成的景观有很多种,其中球状同心圆自然风化石蛋就是一个代表。长达50公里的海滨沙滩是大自然对平潭的又一项馈赠。坛南湾还被选为了福建省和福州市帆船板队的训练基地。窗体底端

岛上花岗岩遍布,海侵海蚀,铸就了岛上古代海蚀地貌和现代海蚀地貌,分布广泛,集神、幽、险、趣于一体。平潭距台湾海峡与台湾新竹相距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

2、平潭的历史源流

(1)、7000年“壳丘头”文化,新石器文化的追溯,(现福建省博物馆存放着壳丘头挖掘出文物)。唐代为皇家的养马地,宋代设为牧马监,明朝洪武年间到清朝嘉靖年间倭寇横行海坛,相继有林杨为民举疏、身陷囹囵,泽被三省的史实,戚继光、郑成功的抗倭保国、抗清复明、浴血海坛的故事,平潭籍的江继芸、詹功显为首的抗击英夷的海上战将,清朝产生十二总兵、六提督,这在全国县城历史十分罕见。

(可参考林文照先生的著书《勒马朝天》、《拥抱世界》等书。)

还可参考实物,(平潭风力田的江继芸纪念馆和平潭南街的詹功显故居)。

书籍参考《平潭县志》,又分1999年县志和民国县志,《平潭民间文学三集成》、《海坛胜景说平潭》、《打捞阿波丸》等书籍。

3、海岛人的精神风貌。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了敢拼敢打的海岛精神。平潭人有着北方人的豪迈,闽南人的敢拼敢闯,还有四川人的幽默和上海人的灵光。平潭人综合了南北地域的粗犷与细腻之特点。因此,无论是在民间的资本运作,还是政府的发展前景都有超前的意识,从改革开放后平潭人争相出国淘金,到形成了闻名遐迩的隧道产业,平潭的远洋运输业、海水养殖也有着骄人的成绩,这之间更出了在全国有名的企业家,例如为平潭建设发展捐款达1100万元的东痒岛人王安平、王炎平兄弟,隧道业更是创造了平潭的产业奇迹,遍及全国,成为平潭的支柱产业。隧道工程公司年创收达几十亿元,(可采访一些比较突出的企业家,2009年1月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就有一篇介绍平潭隧道人的文章,作者系平潭县委的信息科科长丁瑞武》

可以点到的平潭历史的名人和现代平潭经济、文化上的领军人物:

历史人物:

林杨、江继芸、詹功显、刘尧宸、

现代平潭新秀和企业家:

文化界:现福州大学校长:吴敏生

企业家:王安平、王炎平

海天隧道公司:林仁生

船舶利亚船厂董事长

(历史人物可参考平潭县志)

第二集:海纳百川的民俗文化

平潭的先民自中原迁移至海岛,在岁月的长河不断演变同化形成独有的民风民俗。每年的正月二十九拗九节就生动体现了古越遗风,而婚丧寿庆风俗中的合婚、定聘等风俗则来自中原文化的影响。

1、平潭的建筑——海岛民居石头城

“石头城”是外地人给平潭县城起的别称,缘由平潭民居民宅独特的建筑风格。当地曾经流传这样的民谣:“平潭岛,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限于平潭原先多风少树的海岛自然环境的约束,历史上平潭人往往就地取材,以花岗岩为主要建筑原料建房修路,从而形成了以石头房为主体的聚居村落。这种石头房从地基到墙面,从门框到梁柱基本都用花岗岩石料,房子配套建筑有石围墙,石头垒砌的猪圈等等,甚至连房顶瓦片压着的也是石头,村道巷子是石板路或石子路,取水的水井是石头井,村庄靠海的码头是石码头,而且每家每户的家中厅堂都有一个石舂臼……“石头城”,这种说法形象地反映了平潭人与石结缘的民居传统。聪明的平潭人盖房子时先建框架,然后再砌墙,与北方人建房不同。因此,在平潭乡村现在还可见到盖了一半的房子叫做“留码头”,何谓“留码头”,就是盖房时由于资金不足,墙体不能一次建完整,便予留部分待以后续建,此种做法,主要是为了石头与石头之间紧密衔接。

老式马鞍形封火墙与后期人字形屋顶高低层次错落,石头房建筑结构大体上有当地人称为“竹篙厝”与“四扇厝”两种模式,前者年代大多较好,据说是依清时平潭屯兵营房模式演变而来,呈几进几落格式,有前后天井,前后大小门,后者出现于民国时期,开始朝两三层楼格局发展,为单进排厝格式。有的老式石头房外墙十分考究,石料规格多为长方形,石面打磨光滑细腻,墙面呈正斜多种垒砌变化,石缝紧咬成线,浑然一体。可想而知,在手工时代,拥有这样的房子一定是村里的殷实之户。而有的石头房虽然选材随意粗糙,但规格色调不一

略显杂乱的墙面在今天看来也别具情趣。[比较有代表的房子是清朝提督詹功显的故居(又称元戎弟,是皇帝直接拔款盖建的房子)另外还有平潭南街的旧房子]

以石头为建材其好处显而易见。岛上丰富的花岗岩资源使石头房建造上简单方便,它的坚固可以抵挡海岛上频繁的台风、海潮各种恶劣天气的侵害,这种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体现在石头城的布局上,村落里的石头房常常挤挤挨挨地连成一片,整体上象巨大的古城堡。现在传统意义上原汁原味的石头城大都分散在平潭的乡下或者小岛。(例如平潭的白青乡、南海岛、东庠岛、大练、小练岛)

随着时光推移,新式楼房逐渐替代旧式的石头房,从新旧房子的对比中,体现了海岛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

1、婚庆习俗:

平潭民间的几种独特婚俗: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个步骤,叫做“六礼”。目前保留为此几项:纳采迎亲关新人房回门。(可参考平潭电视台民俗专题——《岚岛劲吹民俗风》)

3、平潭的多种语言遗存

自唐、五代起先后隶属于福清、福州,其主流、主体语言属于闽中地区福州方言。特别与福清语言相同,民情相融,两地习俗大致相似。但平潭先民,迁徙自闽东、闽中、闽南诸地,一些岛屿、村落仍保留部分祖籍地风俗。如南海乡塘屿岛居民保留兴化语系方言和部分习俗;屿头、大练等岛屿保留长乐、福清习俗和福清海口方言口音;流水镇五星、后田、中楼乡韩厝、澳前镇龙凤头等村,还保留闽南语系方言及部分习俗。

4、平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潭藤牌操舞:此舞源于戚继光在浙江、福建抗倭时创立的鸳鸯阵藤牌操。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戚家军追倭至平潭时,藤牌操传入民间。明末清初,郑成功部属驻军平潭,常操练藤牌军,也传教乡勇,由此逐渐演变成民间健身活动,继而又在民间节庆和祭祀中表演,逐步演变为文娱活动中的藤牌舞。舞路程序共有六阵:一字长蛇阵、双龙戏水阵、三才

定穴阵、四门兜底阵、五虎靠山阵、九官八卦阵和十面埋伏阵。六阵之后即为单打、双打、三打,最后以藤牌手舞狮祝捷结束。(可参照林文照《拥抱世界》)

灯牌蛇:相传“灯牌蛇”的发源缘于明朝嘉靖年间抗击倭寇时排灯行进,倭寇以为是戚继光的戚家军调兵遣将,吓得敌寇不敢进犯。因此,民间相传“灯牌蛇”乃吉祥之物,能驱妖除怪,而后元宵游蛇灯,形成民俗民风演驿一代代传承下来。

闽剧:平潭的戏曲曲种,主要是闽剧。闽剧自清康乾盛世期由邑人浙江水陆提督詹功显从福清引入平潭至今有300多年历史。平潭闽剧拥有丰厚的民间文化积淀,自上世纪30年代抗日烽火,平潭前哨闽剧团为抗战提供了一大批爱国主议题材的戏剧,解放后,前哨更名为解放,迄今走过70多年的风雨沧桑。平潭闽剧在福州闽剧上发展创新创造出一大批优秀的戏剧作品。《汉宫梦》开福建改革开放新编历史剧先河,《天鹅宴》获全国文华奖,《御前侍医》、《凤凰蛋》、《九月无灾》、《南北情》等屡获大奖。

十番音乐:

词名戏和藤牌操列为联合国承认的剧目(具体表演和历史来历,可参考《东岚海韵情悠扬》作者平潭文体局副局长赖民)

盘诗、评讲、排只、东痒剪纸、肩头平、珍珠戏蚌、铁杆阁

五福庙:省文物保护单位。(可参考《五福庙》一书)

詹功显在北厝的墓地

江继芸纪念馆

清代林杨纪碑

平潭42座妈祖庙,也是与台湾文化渊源的联系

5、平潭的特色小吃与海产品

吃也是地域文化的特色,平潭地处海岛吃主要以海鲜为主,大多数土生土长的海岛人喜食地瓜,历史上平潭粮食生产极为单一,除了地瓜就是花生,形成了以地瓜为主打产品的民间小吃,比较典型有以下几种;

1、时来运转(粞)(地瓜皮蒸烂,在石舀上捣成有粘稠状,佐以各种馅包成,可以煮食也可蒸食,是平潭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美食)

2、天长地久(甜饺),用地瓜做坯子,用葱,花生末,糖调和而成甜馅,包成饺子形状,下锅炸成金黄。

3、“一团和气”,即八珍炒糕,就是用各类切成丁状的海鲜加上淀粉炒制成的一种平潭特色小吃。属于不吃不知道,一吃真奇妙的一种食物。

4、“花生结”是平潭乡下的特色小吃。(以花生为原料,佐以地瓜粉)

5、鱼面、鱼丸、鱼饺、料渣(鱼丸)

6、海鲜类:东痒鲟、龙虾、坛紫菜、蛏、海蛎煎、拗拗、蛋燕等等(可到平潭的小吃店品尝,现在的酒店也有推荐这样的小吃)

6、平潭特色支柱产业:

平潭海岛没有工业,爱打拼的平潭男人都往岛外发展,因此构建了平潭的特色产业,特别是有名是:

1、隧道业:省隧道工程公司、海天建筑工程公司、省榕源建筑工程公司和省隆盛...

2、海洋运输业:

3、海水养殖:鲍鱼、紫菜、花蛤、对虾、蛏等

4、砂石出口花岗岩与石英砂蕴藏量丰富,成为平潭两大矿产资源。

5、船舶制造业:利亚船厂、雄赢船厂

第三集:绚丽的平潭风光

海上石帆——石牌洋

在平潭岛苏沃镇看澳村西侧500多米的海面,远远望去有一个圆盘状的大礁石,托着一高一低的两块碑形海蚀柱。整个礁石像一艘大船,两块巨石如两面鼓起的双帆,似乎正在乘风破浪前进。这是平潭最著名的自然景观——石牌洋。又称为“半洋石帆”和“双帆石”。礁石底部是一组平坦完整的岩石。两个石柱均由粗粒灰白色的花岗岩组成东侧的一个高达33米,胸宽9米,厚8米,周长57米;西侧的一个高17米,胸宽15米,厚8米周长39.9米。两个石柱的底部都是近似四方形体,直立在礁石上。据地质学家考证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球状风化海蚀柱。

由于它的奇特壮观,对游人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建设部与中科院的专家称之为:“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明代旅行家陈第曾誉之为“天下奇观”。

清朝女诗人林淑贞诗赞:

石帆绝句三首

共说前朝帝子舟②,双帆偶趁此勾留。

料因浊世风波险,一泊于今缆不收。

双帆饱尽古今风,刻石为舟总化工。

十二万年同此渡,渡残日月转西东。

千寻耸拔大江中,树立遥知造化功。

谁谓末流无砥柱,且看障碍百川东。

①林淑贞,平潭平原乡人,博学能诗,善画花卉,其夫为玉屿村清末儒士吴徽瑶。

(可结合哑巴皇帝的传说与②帝子舟,民间传说哑巴皇帝兵败沉舟,化作石帆。另说,宋末景炎初,端宗赵罡、皇太妃及皇室亲眷,自闽江出海南逃,驻跸于石牌洋,后人故称石牌洋为王母礁。)

南寨石景大观园

独特的海蚀地貌景观——南寨山位于平潭岛南部的北厝镇。在方圆0.6平方公里的低丘陵,遍布着风化花岗岩体,体积硕大、形态各异,其中奇特与象形山石景观40余处。典型景观有骆驼岩、鸳鸯理翅、花豹巡山、神龟石等等,堪称岩石动物园······

南寨石林的海蚀景观集中于五峰一谷,即鳄鱼峰、仙女峰、绵羊峰、神雕峰、青蛙峰与神龟谷,山势不高,易于攀登,景点众多,可拍摄风景,可人景同乐,虽没有张家界的阿斯哈图石林那么险峻,但由于阳光海风石景却添了些旅人的小情趣,或坐,或躺,或倚,慢走,拍摄,悠闲地上山下山让游人流连忘返。

海坛天神

海坛天神与半洋石帆(石牌洋)并称平潭岛奇石“双绝”,位于海坛岛的南面——南海乡塘屿小岛的南端海边,为一巨型灰白色花岗岩,是天然的象形裸体石人。天神头枕沙滩,足伸南海。躺长330米,胸宽150米,头宽35米,头高31米,脖子长18.3米,下身斜翘一柱状风化岩体,如男性特征,其高4.15米,围径4.50米,成为周边渔妇传宗接代膜拜物,相传只要触摸此物,即可生个大胖小子。周身均为花岗岩球状风化造型,如此巨大的球状风化造型世所罕见,天下奇绝。

龙凤头海滨浴场

平潭岛海岸蜿蜒曲折,岸线长达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沙滩。平潭北、东、南面的长江澳、海坛湾、坛南湾三大海滨沙滩,龙凤头海滨浴场,沙质细白,海水清澈湛蓝,符合海滨旅游沙滩的规定要求,而且面积大,相互连接,背后有葱郁的防护林带,海上有岛屿岩礁,湾向性好,旁临旅游休闲山庄——红岩山庄。其中,坛南湾和海坛湾沙滩长度约有

40公里,如果到了平潭,这两处沙滩也是烧烤游泳观星露营的好境地,也是目前国内发现

的最大的海滨浴场之一。

坛南湾与将军山

潮涨潮落,海侵海蚀,铸就了平潭岛古代和现代海蚀地貌并存,险趣自然的景观,如果说平潭岛是东海中玲珑剔透的一方翡翠,那么岛上的坛南湾将军山风景区就是镶嵌在翡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地理位置优越,地处由坛湾海滨度假区、山岐澳海滨度假、青观顶风景游览区三大旅游片区内,形成平潭滨海度假综合区的海上中转点。三面环海,与素有“银滩”之称的坛南湾隔海相望。平潭将军山滨海度假庄园主要景点有:青观顶一片瓦景区:位于敖东乡大福村的东边山。一石倾覆横卧如瓦,长12.8米,宽10米,厚5.8米,三面有壁,形成天然大厅,景观奇特,可纳百人观赏。将军山演习遗址:台海风云军事演习圣地,108位将军莅临,将军题写的摩崖壁画大气磅磅礴,一座高耸的纪念碑如同威武的指挥将军,还建有军事演习纪念展馆等。坛南湾海滩:银白的沙滩,碧蓝的海水,可游泳,可垂钓,可捕鱼。

东海仙境——仙人井

平潭仙人境景区位于流水镇王爷山南麓,在此处,有一直径近50米,深40多米的天然海蚀竖井唤作“仙人井”,井壁陡直,井底有三小洞与海洋相通。“仙人井”旁有似山中间裂开之大峡谷,唤作“仙人谷”。谷外为浩淼之大海,侧有小洞与仙人井相通。潮水未涨之时,游人可沿岩壁进入井中。井底遍布浑圆的鹅卵石,系海水侵蚀自然形成。此时,人若从“井”口观井底,岩壁陡峭、斑驳落离,井底之人状如幼蚁,观井之人心底发虚,脑袋晕旋,恐高症发作而赶紧收兵;人处井底则向上坐井观天,下面浪花奔涌脚底而来,涛声阵阵张弛有致为浪花吻岩霰雪飞散而伴奏,洞中凉气逼人乃至阴风徐来。面对斑驳剥落之巨岩怪貌,人们不禁慨叹大海和岁月沧桑老笔之神奇。

三十六脚湖

三十六脚湖为福建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平潭人民的“生命湖”,位于北厝镇的东部海角,面积2.1平方公里,湖、海、山、林交相辉映,岩、礁、碑、屿穿插交错,湖平如镜,秀色可餐,被称为“海岛明珠”。三十六脚湖周长16.5千米,据说在很久以前,由于地壳上升,海角与广海之间被海沙淤积成坝,后来淡水注入,海水淡化,以至成了淡水湖。也由于地壳的运动,湍急的水流使湖岸的海蚀山石裂缝逐渐加深加宽,天长地久,湖岸曲折,湖水就像有36只脚向湖岸延伸,因此称“三十六脚湖”。

湖滨拱卫着的有照镜山、牛山、海坛山等,层峦叠翠,山光流影,岸草阡阡,怪石峥嵘...

有何连城的诗曰:“万顷波涛一镜开,彩云涌处接天台。敢夸身在层峦上,引得晴光拂面来。”因为海坛岛属海蚀地貌,奇形怪状的岩石就特别多,其中有苍鹰石、雄鸡石、蘑菇石、春笋石、四角风动石,鸳鸯石、牛头石、望归石、青蛙石、蜥蜴石、金猴石、龙角潭、莲花船、天皇玉玺、仙翁观湖、伯牙抚琴等40多处,光怪陆离,妙趣横生。“湖脚”深处有一石礁称“龙屿”,像苍龙昂首,古代乡人敬以为神。清代诗人俞廷萱在此留下了美丽的诗句:“波光如画碧如油,日落风清好泛舟;三十六湖烟波阔,不知领得几多秋。”

历史也最为悠久。史载,早在唐代,就已经是朝廷牧马的地方,马多是名贵的“龙种”,因此三十六脚湖的“龙马”名闻天下。1982年“三十六脚湖”被宣布为自然保护区,得到应有的保护,成为不可多得的旅游区。

雾锁君山

海坛岛中部君山,为全县的最高峰。插云峰白云缭绕,观日台别有风光,锣鼓石声韵铿锵,跃龙岗双龙戏珠,景物不凡。(关于君山故事可参考《平潭民间文学三集成》

登君山插云峰

(清)施天章①

峰插云霄气势豪,登临不厌首重搔。

长风破浪来千鹢,孤障乘边驾六鳌。

两度种桃仙观静,廿年攀桂碧天高。

愧无谢眺惊人句,帝座遥通问讯劳。

注:①施天章,岚城乡霞屿村人。咸丰十一年(1861年)考选拔贡,后任八旗汉教习。奉旨以知县用,擅长诗赋。著有《扶云楼稿》。

从前山有座庙宇,菩萨称为“君山王”。相传,君山下有个身高体壮的青年渔民,名叫闪犭西,从吕山学法回来以后,自以为法术高超,骄横放肆。有一日,他看见有个渔夫肩挑猪头礼品,上君山庙谢愿,便上前拦阻,拿出补网的小刀,把猪舌割下来,一口吞下,顺手把网刀抛向君山庙。君山王早有所觉,把头一偏,那小刀捅进座位后面的板墙上。从此庙里君山的头总是歪的。再说,君山无端受辱,气火难消,想找个机会,教训教训闪犭西。这天闪犭西又去吕山学法,临行时吩咐母亲:“儿身留家里,魂去吕山,要在床上睡七七四十九日,在此之前千万不能动我的肉体。”没想到,君山王装作乞丐来讨饭,悄悄把半碗米饭洒在闪犭西身上,变作无数蛆虫。闪犭西母亲认定儿子死了,痛哭一陈,把他的“尸体”埋在君山坡。君山王又把这“尸体”移到别处去。过了四十九日,闪犭西还魂回家,不见自己的肉体,不免惊慌,便用刚刚学到的拱山法术,拱穿了大半个君山,还是找不到。他知道这是君山王对他的惩罚,只好硬着头皮哀求君山王高抬贵手。君山王见有悔改之心,便把肉身还他,劝他重新做人,莫走邪道。

“平潭形胜,大约肇自君山”,君山旧称罌山,因海上望之“山势如罌浮水”;另因山上常有岚气缭绕,又称“东岚山”。所以说,平潭简称“岚” 以及主岛海坛岛得名都来源于君山。君山

——顾名思义是“王者之山”,据说旧时行船海中,在平潭周边数千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只有该山雄踞一方,朝阳中紫气东来尽显王者风范,故名“君山”。登君山首选主峰插云峰,山峰的最近落脚处在流水山门前村,山坡斜峭,有山间小道盘旋而至山巅。平潭旧十景中排名榜首的“君山插云”“崇台观日”都在这座山上。插云峰海拔434.6米,一年四季常有云雾氤氲萦绕,峰没霄汉,山接云天,成“君山插云”胜景。有时云雾纡结山腰,山顶时隐时现,远望云蔟山黛,峰若轻纱曼舞,渺不可及,又称“罌山晓岚”。站在山巅,四周雾气随风升腾缥缈,湿气阴凉袭人,即使在炎夏三伏天,登山时的难忍躁热也被一洗而去,真印了“山中无甲子,寒暑不知秋”古谚。

凤凰沙坡

凤凰山,是传说中凤凰相恋相栖而或陧槃的地方,还是丹凤朝阳或凤舞九天的景致喻意,或者是说原来的山体造型状若凤凰?凤凰山景色那种与生俱来的美丽、浪漫与神秘却是无可置疑的。

以风为媒,山岩与沙儿千百年来相依相偎的缱绻与缠绵,凤凰沙坡在海坛岛南端山歧澳嘎然而止,凤凰山一山突兀,巨岩横亘。山虽不大也不高,却似张开巨大的手臂面海而抱,山的背北面巨岩崔嵬层叠而起,陡峭险峻,整个山体浑然岩石结构,山体西出段有一缺口,缺口正对西北面从山脚斜弧飞出的十里沙滩,风从海滩上挟沙而来,自山口爬过山坡,顺山体巨岩纠缠飞舞,众沙在沙坡和海滩腾空飞舞成迷离的沙雾带,常年累月,在山的南面形成一片茫茫沙坡。

沙坡宽阔高峻,在山岩的怀抱分两脉而下,中部分界坡低缓南伸一跃入海,在东西沙坡脚各形成一箭之地的平坦沙滩,拥簇在一湾碧海之内。绿水轻盈,沙净如雪,那种“风过沙无痕”的圣洁令人心仪。晴日里,坡上沙白耀眼,疑似跌落下来不可收拾的一地阳光,人在坡上,脚浅脚深间仿佛就有踩破阳光碎片的声音。又有景物“擎天石”与“雷劈石”最是叹为观止。登上凤凰山山顶中部的空旷石台上,迎面而来的就是北边的擎天石柱。二石相叠,一石为基,一石挺立其上,高大危绝,昂视生威。据说当地人还称该石为“金棺材”,缘由是巨石耸立凤凰山颠,背山方圆数里之外可见,每当夕照落在石上,红霞披身,焕发出金黄色的岩彩引人注目。“雷劈石”在山顶西侧,一块巨大的桃状岩石,凭白无故从中间裂开,裂缝朝天,石开两边,裂缝处凹凸相吻可辨,难怪人们推测,只有雷打电劈才能将如此硕大的石头象桃果般

一掰而开。在周围的海岸及北侧环拱的低丘山岭上还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去处,象蝙蝠山的巨型风动石,象飞伸入海四千余米的建民沙堤,其神奇与俊俏都令人叫绝。

平潭10景中以“三十六脚湖”为最,旧时平潭“十景”其十景为:“君山插云”、“崇台观日”、“仙井吼涛”、“片瓦仙踪”、“八阵石营”、“半洋石帆”、“木猴探水”、“美女照镜”、“沙岗月色”、“石壁荷香”。

平潭新10景:“半洋石帆”、“仙人井”、“南寨山”、“将军山”、“三十六脚湖”、“海坛天神”、“坛南湾”、“龙凤头度假村”、“雾锁君山” 、“仙人桥”

“碗礁一号”挖掘

中央10套《探索与发现》曾拍摄“碗礁一号”时长:3分45秒

东海平潭碗礁一号出水瓷器【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书号】7030170008【出版日期】1900 年1月

新华网福州08年11月23日电(记者郑良涂洪长)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福建沿海又一海底文物——“东海平潭大练岛Ⅰ号”元代沉船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于11月初正式启动。

福建省平潭县海域有一座名为“碗礁”的礁石,当地渔民在捕鱼时,渔网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瓷碗、瓷片,起初渔民们并不知道这些瓷器是海底文物,一些渔民将完好的碗带回家喂猫喂狗用,更多的直接将其扔回了海里。

2005年6月,“碗礁”海域下的一只木沉船被当地渔民发现,之前被不断捞上来的瓷器有了新的名称——“古董”。一时间,当地渔民、专业潜水员和各地文物贩子参与其中的海底文物盗捞活动随之上演。一个多月后,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队首次对这艘被命名为“碗礁一号”的沉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出古代瓷器等文物1.6万件。而根据专家估计,从这条船上被盗走的文物超过1万件。

第四集:海峡西岸交流的连接点——平潭岛

平潭称海坛,宋嘉祜四年时即在本岛驻兵;明洪武二十年时设三游营,“岁拨卫军操驾巡哨”;明戚继光于四十三年冒暑险往扫荡倭寇;南明水军都督在设衙署,与广东南澳、台湾澎湖、海坛岛并称“三山之目”的海防要塞,与厦门互为犄角,成为当时反清复明收复台湾的海防基地,长达35年历史。郑成功之子郑经在康熙十九年在海上与清军大战,战败后,清“海坛镇”二十二年;清嘉庆三年二月二十七日,“海坛镇”遂改建军厅为“海坛厅”,设兵防守,又设左、中、右营,每营八百名士兵,并与台湾澎湖的驻兵定期换防。(目前仅有右营名称保存,并成为右营民俗文化聚集点)。

抗日战争,平潭有6次沦陷,6次光复的抗战史实。

可参考书籍《海坛抗日风云录》。

解放战争时期,平潭解放有两次,第一次为:1949年5月5日,(为平潭的游击队自己解放)第二次为1949年9月16日,(为解放大军解放平潭)(因此平潭现在繁荣的“九一六”商业街以此命名)。

解放后,平潭依然作为海防前线,1958年台湾叫嚣反攻大陆,有国民党63号炮艇被我军击沉,后65年有台军乌丘屿海军基地骚扰时永泰号、永昌号相继击伤击沉。平潭因此留下许多军事遗址,招康烽火台、南寨堑壕、龟山营地、101、103坑道等等,历史还有日本战舰“阿波丸”沉没海坛海峡的史实。(可参考《打捞阿波丸》一书)1996年3月的三军演习,有张万年将军为首的百位将军莅临老虎山坐阵指挥,因此平潭有了将军山老虎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现存仅有两座女民兵哨所,一座在福建的惠安,另一座在平潭的青峰村、伯塘村,从这其中不难探寻平潭海防文化的根脉。

平潭与台湾的发展从明清时期到现代一直都保留着经济往来,平潭右营抗倭比戚继光抗倭早220年,(林文照《拥抱世界》、《咏叹人生》中曾考究)

平潭的五福庙的修缮保护目前列为省级保护文物单位,五福庙的渊源就可追溯到与台湾的文化历史发展脉络。(可参考《民间拾零》一书)

平潭海峡大桥的建设拉开了平潭崭新的一页,几十年的大桥梦终于成为现实,平潭海峡大桥可谓是经济低潮中的一剂兴奋剂。海峡大桥将把平潭列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由贸易区作了一个强大的铺垫。

一、平潭海峡大桥

平潭海峡大桥起自福清市东翰镇小山东,跨海坛海峡,经北青屿,止于平潭娘宫,全长4976米,其中跨海峡大桥桥梁长3510米。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双向四车道,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I级标准。大桥设计最高通航水位4.78米,通航净空高度不小于38米,采用双孔单向通航,可通航五千吨级海轮。项目总投资人民币11亿多元,总工期三年半。平潭大桥将于2011年竣工。

平潭海峡大桥的建设,将进一步拉近海峡两岸距离,促进对台贸易;将使平潭更好地发挥沟通两岸的作用,建立更高层次、更加紧密的两岸经贸合作。

长乐古槐至平潭的高速公路,第二大桥正在加快申报,长江澳三期风电、渔平高速、环岛海景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上马,将直通海峡两岸,不仅方便了两岸人民的通行,更成为联系两岸经贸往来的彩虹。从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经贸往来以来,两岸你来我往,经贸关系快速发展,深刻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日前,两岸的经济关系更是纳入了“十一五”

规划建议。建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

可圈可点的人文景观

1、新石器文化的追溯——壳丘头文化遗址

2、惊世考古发现——“碗礁一号”古沉船发掘地

3、第二世界大战之谜——“阿波丸”沉船

4、民族的脊梁——民族英雄江继芸纪念馆

5、十总兵、六提督的历史风云——詹功显故居及墓地

6、一疏泽三省——为民请命的布衣林杨

7、石头垒砌的城堡——平潭的民居建筑

8、大风起兮飞扬——长江澳风力发电群

9、万国公会设立的海上引航灯——牛山灯塔

10、潮平两岸阔——对台港口码头

11、耕海牧渔开新境——海上田园、渔村渔乡

12、一庙两城隍——全国文保单位五福庙

闽籍委员昨交提案在平潭东山建离岛自由贸易区

https://www.doczj.com/doc/7211488848.html, 2009-3-6 9:46:09 来源:福州新闻网

陈绍军全国政协委员省农业厅厅长

本报讯“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就要以福建为主,允许先行先试,并可考虑在平潭岛、东山岛与台湾金马澎列岛建立离岛自由贸易区。”

昨日,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省农业厅厅长陈绍军向大会提交的《建设海峡经济区在海峡西岸先行先试》的提案,提出了上述想法。在提案中,他提出可构建两岸紧密型经贸合作区域。具体做法是,充分发挥厦门保税港区功能,并整合已有的加工区和区港联动功能。还可考虑在平潭岛、东山岛与台湾金马澎列岛建立离岛自由贸易区,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同时,争取参照CEPA(或CECA)模式和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通过两岸关税减让和消除非关税壁垒限制等措施,促进两岸贸易投资便利化,逐步实现商品、人员、资金、服务、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闽籍全国政协委员吴能远:中央拟出台海西好政策

https://www.doczj.com/doc/7211488848.html, 2009-3-3 9:12:26 来源:福州新闻网

本报讯“国务院近期将出台支持海西优惠政策。”昨日在北京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闽籍全国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台湾事务研究所所长吴能远兴奋地向记者透露,这些优惠政策将有助于我省更好地抵御金融危机。吴能远还就“大三通”后福建该如何继续发挥优势、借助区域经济合作提升海西影响等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接受了专访。

提案争取海西更多先行政策

吴能远坦言,“大三通”实现后,在两岸经贸合作方面,福建之前在地缘上的固有优势逐渐弱化,受到珠三角、长三角,甚至广西等周边省区挑战。比如直航后,“天涯变近途”,在客运、货运方面,上海、天津到台湾的时间相较于福建已相差不多。吴能远认为,福建要利用建设海西这个大优势,向中央争取更多的先行先试政策,让福建成为两岸交流的衔接、枢纽地区。吴能远说,今年他提交的提案,将主要围绕如何发挥福建对台战略独特作用,进一步密切闽台经贸合作,争取民心。

“面对大三通,福建要懂得把握地缘优势,只要我们能让台湾民众感觉福建比别处更方便、更开放、限制更少,我们就更能吸引台商投资。”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政府下一步的政策何出?区域振兴计划可能就是答案。经济学家认为一系列区域振兴计划有可能在适当的时机(比如“两会”)推出,这也将给股市带来新的投资机会,目前的迹象显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发已经箭在弦上。

“据我们了解,区域振兴计划之前已经上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但暂时没有通过,最近让发改委继续完善。”近日,日信证券行业研究员庞剑锋分析说,“我们从消息人士那里获悉,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应该基本确定下来。如果国家推区域振兴计划,有可能最早推出海西。”

“今年想呼吁中央尽早构建海峡经济区。在台湾、福建、浙江的一部分,江西的一部分,广东的一部分,构建一个海峡经济区,这样既给台湾经济注入一个强大空间,同时也是对祖国大陆经济一个大的推动。——全国政协常委郑建邦

据新华社电中国政府网14日全文刊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在这份文件中,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的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若干意见》共分9部分,包括“充分认识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意义,明确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发展保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统筹区域内协调发展,促进互动融合”“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

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接连到海西,平潭作为海西的发展重要组成部分。这无疑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发展的大好政策。平潭不仅是距与台湾最近的岛县,还是全国最早设立台轮停泊点和台胞接待站,平潭的平顺公司就是台湾与平潭经济贸易往来的公司,平潭的水仙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海坛景区列入首批国家自然遗产名录。未来的平潭伴着海峡大桥的建成将迎来新的腾飞!伴着海西发展建设大潮中将翻开美好的篇章!

平潭已经拍摄的民俗风光片、

(海上明珠。魅力平潭)

《海上有仙山》福建省电视台拍摄

《华夏掠影》中央电视台拍摄

《走遍中国之走进福州》有平潭篇

《“碗礁一号”》沉船揭秘CCTV探索.发现

《长虹卧波——平潭海峡大桥建设剪影》平潭有线电视台

昆虫与民俗风情

昆虫与民俗风情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昆虫博物馆昆虫频道 世界各地的民俗风情千差万别,而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集居着56个民族的文明古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更是丰富多彩,其中的虫文化也别具一格。 婚礼中的吉祥虫 在众多的昆虫种类中,有一些种类被喻为向往美好和吉祥的象征,其中蜜蜂和蚕是典型的代表。因为蜜蜂可酿蜜、产蜂蜡,蚕能吐丝织茧,是人们发家致富的好帮手。唐代李商隐的著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耐人寻味,常吟常新。因此,人们常将蜜蜂视为甜蜜和勤劳的化身,将蚕喻为无私的奉献者,并将两虫视为婚礼中的吉祥虫。如我国拉古族人有捕蜂制成蜂蜡烛的习俗,在举行婚礼时,一对新人一定要点燃两支蜂蜡烛,以喻示他们婚后生活充满光明、甜蜜与幸福。蜂蜡灯在拉古族人的婚礼中之所以不可缺少,据说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对恋人因双方父母有矛盾而不同意他们的婚恋,无奈二人为情爱双双自杀而亡。后来二人坟上长出一棵七里香花树。不知为何两家长辈所养的蜜蜂都到这棵花树下来采蜜。双方家长吃了蜂蜜,又想念起亡故的儿女,悲悔莫及,不约而同来到这棵花树下握手言和了”。从此往后,晚辈们的婚恋不再受干涉了。人们把蜂蜡烛视为自由、光明和美好的象征。我国的另一少数民族京族人在举行婚礼之日,要有一系列的“歌宴”来欢庆,据说其中最精彩的是“结义歌”,其中男女对唱段“我俩犹如蚕虫,共吃一张桑叶,共一簇草吐丝”(男);“我俩犹如蜜蜂,一在窝内一在窝外(女)”……,将象征婚姻的和和美美与甜甜蜜蜜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增加了婚礼的情趣与热闹。 千古之恋化作蝶 人们经常看到,蝴蝶总是成双成对地飞舞在花丛、田野,画家与作家也常以此为创作素材,赞美人间的爱情之美好。也难怪早在14d0多年前梁简文帝就有“复此从风蝶,双双花飞上;寄语相知者,同心终莫违”(《咏蚊蝶》)的诗句。在民间和许多民族宗教、习俗中,常视死去的人之灵魂终将会化为蝴蝶。我国古典名曲名作《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家喻户晓、名扬海外的佳作,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所表现的纯洁、坚贞,而又凄婉、悲壮的爱情故事最终以二人化蝶双飞而成为千古绝唱。曾令多少耳闻目睹过这一作品的人,在赞美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软木画传统手工技艺 福建· 福州寿山石雕传统手工技艺 福建· 福州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福建· 福州福州伬艺曲艺 福建· 福州福州评话曲艺 福建· 福州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民间音 省级:疍民渔歌(疍民盘诗)、高湖舞龙灯、传统言永(这两字拚成一字)春拳、“米家船”裱褙技艺、苏苏酱鸭制作技艺、洪塘篦梳制作技艺、民天虾油制作技艺、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壶山林氏中医内科、林氏中医骨科世家、石竹山祈梦习俗等11项上榜。 厦门市第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国家级:厦门漆线雕技艺、答嘴鼓、南音、歌仔戏、高甲戏共5项。省级:厦门蔡氏漆线雕技艺、厦门答嘴鼓、厦门南乐(即南音)、厦门歌仔戏、厦门高甲戏、厦门大道公信仰(即保生大帝信俗)、厦门送王船习俗、厦门中秋博饼共8项。 泉州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 泉州南音泉州市2.泉州北管泉港区3.泉州拍胸舞鲤城区4.梨园戏泉州市5.高甲戏泉州市6.泉州提线木偶戏泉州市7.晋江布袋木偶戏晋江市8.惠安石雕惠安县9.泉州花灯泉州市10.德化瓷烧制技艺德化县11.惠安女服饰惠安县。 泉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美术:永春纸织画;民间音乐:泉州南音、福建北管(泉州北管、泉州闽南什音);民间舞蹈:泉州拍胸舞、泉州踢球舞;戏曲:泉州高甲戏、泉州梨园戏、泉州提线木偶、泉州南派布袋戏、泉州打城戏;民间手工技艺:泉州惠安石雕工艺、泉州花灯、泉州德化瓷工艺、泉州李尧宝刻纸、泉州安溪蓝印花布;消费习俗:惠安女服饰、丰泽虫寻埔女服饰;文化空间:南安英都拔拔灯、石狮蚶江端午海上泼水习俗等。 漳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锦歌、漳州木版年画、漳州木偶头雕刻、漳州东山歌册等、 漳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漳州入选的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东山南音、高山族舞蹈、漳州南词、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工艺、漳州八宝印泥传统制作工艺、东山黄金漆画技艺、东山剪瓷雕工艺、东山宋金枣传统制作工艺、岩溪硅塘祭祀民俗、闽台玉二妈信仰民俗。漳州木版年画、漳浦剪纸、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南靖四平锣鼓乐、浦南古傩、漳州芗剧、漳州布袋木偶戏、诏安铁枝戏、南靖竹马戏、

印度尼西亚习俗文化介绍

印度尼西亚习俗文化介绍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或简称印尼,国土总面积1904443平方公里。印度尼西亚北与马来西亚、文莱相连;西北隔着马六甲海峡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相望;东北隔着苏拉委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邻;东与巴布亚新几内亚连接;东南与澳大利亚相对;西南与西面是辽阔的印度洋;东面与北面是浩瀚的太平洋。印度尼西亚俗称“千岛之国”,是世界上拥有岛屿最多、面积最大的群岛国家。 (一)着装 印度尼西亚人的民族服装,一般是着上衣,下身围纱笼(一种长围裙)。女的上衣是对襟长袖,没有衣领,下身是围色彩艳丽的沙笼。男的上衣是有领对襟长袖,下身是围带格图案的沙笼。女的一般要配带丝绸的披肩,男的头上包扎各式头巾,或带黑色无边小礼帽。平时男女都喜欢穿拖鞋或木履。由于天热,印尼人一般不喜欢穿袜子。 男人扎的头巾,料子也很讲究、而且往往印有各种图案。扎的方式随各地而异,扎成四角形、三角形或圆形。头上戴的无边小黑色礼帽,通常是用平绒布制作,颜色发亮。按印尼人的习惯,男人到了成年时就该戴上这种礼帽,表示已长大成人,要讲究礼仪了。 (二)饮食 印尼地处热带、不产小麦,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类,尤其是大米更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欢用香蕉叶或棕榈叶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称为“克杜巴”。不过,印尼人也喜欢吃面食、如吃各种面条、面包等。 印尼人吃饭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时也喜欢用手抓饭。抓饭时,先把米饭盛在盘上,然后用右手指将饭捏成小团,送到嘴里一口一口地吃。饭桌边上要放一碗清水,边抓饭、边不时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饭沾粘在手指上。喜欢手抓饭的人,觉得这样吃很开胃。饭桌边上要放一碗清水,边抓饭、边不时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饭沾粘在手指上。喜欢手抓饭的人,觉得这样吃很开胃。 (三)住房 印尼人的住房,城市和农村不一样,城里的住房一般是现代式建筑,而农村则随各族和各地的习惯,而建造不同式样的住房。 城里的现代式住房,有平房、二层和高层楼房。这些住房大都比较宽敞、有卧室、客厅、饭厅、厨房和卫生间。卫生间大都设有洗澡设备。由于印尼是热带国家,人们每天都要洗一至二次澡,人们称为“冲凉”。随着人口的增加、大城市也开始盖一、二十层的高层楼房,供一般公务员和职工居住。爪哇农村的住房,如爪哇人、巽达人和马都拉人的住房,一般是方形的,多数直接建在地面上,但也有高脚屋,不过离地面不高。富人盖房多用木料和砖瓦,穷人则主要用竹子盖房。 (四)禁忌 1.印度尼西亚人视头部为神圣不可侵犯。除长辈外,如摸别人的头则被认为是对他的侮辱和挑衅。所以不能随便摸别人的头部。 2.传递或接受物品,要用右手,切忌用左手。印尼人认为用左手传递或接受物品很不礼貌。 3.由于印尼人绝大部分是穆斯林教徒,所以在赠送礼品时,要考虑不要送酒类物品,因为伊斯兰教规定禁止喝酒。 4.在餐馆吃饭时,如果同桌有印尼人,切不要点用猪肉炒的菜,因为印尼人绝大多数是不吃猪肉的。

民俗村规划,郑州民俗村规划设计 , 河南民俗文化村规划

关于民俗村、景观、民俗村景观文化民俗村广义是集传统的地域性民族民俗文化特色,自然景观环境或人文景观,具有一定文化欣赏价值,并能提供旅游者吃、住、游、娱的旅游胜地。民俗村具有以下几种形式:原始的传统民族村、主题性民俗村与乡村休闲民俗旅游村(乡村风情民俗旅游与乡村农业旅游)。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它是一个具有时间属性的动态整体系统,它是由地理圈(自然景观)、生物圈(人工环境景观)、和人类文化圈(人文景观)共同作用形成的。 民俗村景观文化是关于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场所的环境景观的文化,包括自然景观、人工环境景观以及人文景观(民俗文化景观)。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定义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地的人工创造物。 民俗村旅游景观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如地域建筑; 也可以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如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民俗村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其中凝聚、体现、寄托着人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思想感情的物质过程和物质产品,是以一种有形的物质形式存在的具民俗特色的旅游资源,如民族建筑,装饰雕塑,景观小品,民族服饰,

民俗手工艺品等等。 民俗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它是关于民俗文化的人文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地域特色浓郁、文化内涵丰富、对旅游者具有较强吸引力、可供开发利用并能使旅游经营者获取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民间民俗风情。 在民俗学学术研究界关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分类的一种公众普遍接受的方法是将其分为: (1)物质民俗(民俗村的物质文化),是指以有形的、可以看到的、物质的形式传播民俗,主要包括民间建筑、民间服饰、民间饮食、民间美术(剪纸、年画、刺绣、风筝、

福建民俗风情

福建民俗风情文化 摘要:本文对福建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主要对福建的饮食,节日, 正文:一、福建的地域风貌 1.1福建地貌 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的90%,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省内有闽西与闽中两大山带大体平行,闽西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斜贯闽、赣两省,长约530千米,平均海拔1千米。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是中国东南地区最高峰。闽中山带从北至南分为鹫峰山脉、戴云山脉、博平岭。 福建海岸地貌格局以多海湾、多半岛的曲折海岸线为主体。闽江口由于山地逼近海岸, 且广泛分布海蚀红土台地。闽东南沿海地带是省内耕地集中区,亦是福建省经济文化最为发达地区。 四大平原:漳州平原、福州平原、泉州平原、兴化平原。 2.1福州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扫墓祭祖节日,但福州的清明节却有其独特的风俗,每年清明节前后,福州市民家家户户都要去郊外踏青,为祖先扫墓、压纸、培土。扫墓完毕后,必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邻人说明本户已履行了扫墓祭祖的责任。

福州人扫墓祭祖还要供奉的供品,供品并不复杂,只有光饼、豆腐和面点等,但有一供品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稞”,所以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稞,如今,清明节前后,街上店铺也大量出售菠菠稞。 菠菠稞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稞皮,以豆沙、萝卜丝等做成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倒是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稞以春天的绿意,扫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稞就成了很好的充饥的点心。 2.2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居住在福建的客家人与其他地区的客家人一样善唱山歌,用客家山歌表达他们的生活、劳作和情爱等情感。客家山歌是用客家人的口头语言演唱,融含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枝一秀。客家人由于所处环境大多是山野峻岭,男女共同劳作,没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地位差别,客家人大都纯朴耐劳,客家人这些独特的背景和文化,也影响着客家山歌。 客家多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东南部山区,日常生活工作都与山有关系,客家妇女与男子同样从事着山间的各种劳作,在长期的山间劳作中,用山歌互相倾诉表达是自然中事。客家人因居住在山区地带,劳作辛劳,一旦走到田野山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唱几首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客家人因没有其他较为普遍的民众娱乐,而唱山歌正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所以客家男女对它都有共同的喜爱。在客家社会里,旧礼教束缚也很严,由于在家里拘束过严,到了山间就精神得到了解放,所以会自然地唱起山歌来。 2.3龙岩客家婚嫁习俗 生活在龙岩的客家人迎娶婚礼别有风趣,男方迎亲队到达女方家,新娘出门要站在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客家民间称为“过米筛”,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立业。接着要背新娘出家门,上车轿时新娘的兄弟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到达男家后,新娘要在手捧盛着柑橘吉祥圆盘的伴娘牵引下跨过火红的木碳炉,表示“火红兴旺”,进入厅堂拜堂后,即入洞房,婚宴开始。 2.4泉州民俗风情 泉州地处我国福建东南沿海,古为闽越族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千百年来泉州民风淳朴,文教昌盛,人们勤奋坚毅,知礼乐善的遗风世代相传,形成独特的泉州民俗民风。 宋代初期,泉州海上交通贸易繁盛,成为“万国衣冠”的时尚之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重镇,不少外国商贾、传教士择地而栖,安居乐业。多种宗教传入,与本地儒道教传统文化相渗透,寺院庙观教堂遍布,信仰逐步世俗化,形成中外多种文化兼收并蓄的泉州民俗习性。 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外来风俗文化的交融,构成泉州独特的文化风俗氛围。诸如衣食住行、婚丧喜庆、岁时节日、信仰崇拜、礼仪风尚等,更多体现出文化古城和

昆虫与人类 论文

昆 虫 资 源 的 价 值 与 利 用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昆虫资源的价值与利用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历史文献与现代报道,结合现代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做了初步的分析,最终得出昆虫分布广、历史悠久、数量大,与人类关系密切,既给人们带来很大麻烦,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又给人类以帮助,带来巨大财富。人类需更好地认识、开发、利用与保护可再生的昆虫资源,为产生、生活服务。 关键词 昆虫资源有益性有害性论述 正文 一、工业用昆虫 昆虫每年为人类生产大量工业原料,如蚕丝、白蜡、五倍子、紫胶、洋红、蜂产品等。 我国是养蚕最早的国家,每年生产大量蚕丝,有家蚕、柞蚕、蓖麻蚕、天蚕;我国生丝出口约占国际生丝贸易额的90%,丝绸占40%。蚕丝用于丝绸工业、医用材料等方面。 白蜡是白蜡虫雄虫的分泌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作布匹、纸张、器皿的磨光之用,可作科学模型、药丸的外壳等,金沙江下游云、贵、重庆接壤的高山地区是白蜡虫最适宜生产基地。五倍子是五倍子蚜虫在盐肤木上产生的虫瘿,含大量鞣酚,是制革,染料的重要原料。紫胶是紫胶虫的产物,可作油漆,唱片等用品,产于南方各省区。 洋红是胭脂虫中提取出的染料。蜜蜂分泌的蜂蜡可制化妆品、地蜡、复写纸、蜡笔,蜂蜜、蜂胶、蜂毒、蜂花粉和蜂王浆用于医药工业等。 二、药用昆虫 药用昆虫作为一类传统中药材资源,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历史。据文献记载,我国已知可供药用的昆虫超过300种,常用的40多种,如蚕蛹、蜜蜂、五倍子虫、冬虫夏草、土鳖虫、桑螵蛸、蝉蜕、螳螂、芫青、蝼蛄、蚂蚁等。在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以昆虫为材料的中成药有26个品种,占全部275种中成药的9.46%。列入《中药志》的昆虫药有

福州民俗民风

福州民俗民风 一、人物轶事 魏杰与鼓山爱好旅游的魏杰魏杰故居在金鸡山易地重建 清代名士魏杰的画像石林则徐对联的特色看林则徐写报告林则徐题匾在福州元帅庙发现林则徐晚年的伴侣缪夫人 林则徐与冠豸山林则徐与寿山石蔡襄与宋代福州水利建设 万寿尚书庙与陈文龙陈文龙尚书庙的名人石柱联 陈文龙尚书庙牌匾琐谈陈文龙与文天祥之比较及其他 郑和给长乐留下四大未解之谜郑和下西洋与明代福州经济的发展 郑和石像有定论郑和下西洋在福州的遗迹 麻将源于郑和下西洋 碧水丹山理学魂——武夷山朱熹遗迹寻踪朱熹在闽侯七里 朱熹悔作广告诗朱熹留迹福清漫步金牛山话张经墓

郑成功与华侨施琅出师统一台湾地 陈若霖与“五福”牌匾 事业有成遭遇悲惨的陈梦雷林与《西海纪游草》 郑所南和他的“露根兰” 一代廉吏———陈玺一代围棋宗师吴清源何振岱与福州《西湖志》《榴花梦》与福州女文学家 拜谒柯尚迁故里朱维干与《四库全书闽人著作提要》 石岗山都督府与抗倭将领严勋曾为慈禧治病的永泰名医力钧 破解方伯谦冤死之谜清末任福州将军朴寿死因质疑 梁克家及其家谱陈宝琛反对建立满洲国 严复在郎官巷故居的日子里严复和林纾的交谊郑孝胥与严复的交往 期待开放林纾纪念馆曾毓隽促成孙中山北上记台湾珠算学者蔡景裕龙江寺与林兆恩 邓拓与文物收藏 真菌学家邓叔群的童年也谈纪念郁达夫及搜集其文物

郁达夫与高云览郁达夫致王映霞的一封佚信夏完淳与长乐 拒绝平庸的郁达夫“红黑出版社”与胡也频故居蒲风的最后岁月 郑振铎与胡也频萨镇冰与闽侯“苏洲桥 ” 郭沫若与郑贞文二三事 三位探索汉字“检字法”的福建学者 柯鸿年和他的诗 林徽因的诗浦口村才女杨琼闽侯五木子联话 洪山桥才女张红桥会日派女谍毒死巴玉藻 蒋介石与1918年永泰战事演戏的福州剧作家 郑奕奏与《孤儿血》武师黄性贤与闽剧《少林寺》 郭功元与“大甲草席”翠屏湖畔访靖姑李世甲推崇陈靖姑文化 福州陈靖姑祈雨处昨动工重建 二、历史文化 王审知纪念馆奠基王审知墓牌坊拟修复

闽南民俗文化

闽南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系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 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其内涵十分广 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 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 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 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 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 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 “搏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1. 普渡与祭祖 闽南据史料载,历史上泉州于元代开始将所管辖范围划分为东、南、西三“隅”;明代沿元制。至清代增设城北隅,并在四隅下设三十六“铺”,每铺下又分若干“境”。这就是今日在泉州常常听到的“铺境”、“三十六铺”一语的初始。据一些后世的文字资料以及老人们的口头讲述,轮流普渡乃起自清朝,因为祭祀行为集中、祭品的需求也集中,七月半市场供求紧张。人们常为买东西打架。清乾隆年间,由地方乡绅出面呈请由抽签决定城厢三十六铺的轮流普渡日期,而七月半节依旧家家祭祀祖先。从那时起,鲤城区以及相关联的部分乡村都以铺境为单位轮流做普渡。而现在的泉州,在整个旧七月里,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几个角落轮到做普渡,但任何角落的住户在七月十五这天都不做普渡而要祭祖先无论哪个铺境、角落,普渡的基本结构主要有三部曲——竖旗?竖灯、普渡、重普,此外还有“结尾缘”。第一仪式从旧历六月开始。最终仪式则在旧历八月至十月之间。近水的铺境和住在水边的人们还要做“水普”。泉州郊区有个渔村,旧历七月十五“七月半”要去祖厝“敬公妈”,七月二十七“普祀?普渡”。普渡时在门口摆酒菜、点香、烧金、放鞭炮。菜肴类里注意不能有带锋利边缘贝壳的海鲜,有则要剥去贝壳再煮菜。摆好祭品后要卜问,卜问普渡公之后才可以烧金、放炮送普渡公走。渔村的各家则是普渡日上午去家庙烧香、供奉酒菜、“烧金”。下午在家门口供酒菜、烧金祭普渡公。 闽南城区旧式住房的普渡和乡村类似,都是在天井或靠大门的里面或大门外面摆桌子、放酒菜祭品、烧金。随着高层多户杂居式楼房的增加,产生了一个 普渡祭祀地点的问题。从个案看到的楼房住户的普渡方 式现有三种: ●在自家大门内面向楼道摆祭,到楼外面烧金; ●在楼道内自家大门外摆祭,到楼外面烧金; ●下到一楼露天处摆祭并烧金。 这是居民们在新的居住方式与传统祭祀行为之间调节的 结果。三种类型做法里,烧金行为都要在楼房外面做,这 不单单是出于安全或通风的考虑,而是人们对传统意识的 承袭。祭祀仪式一般在下午四五点开始。无论城区还是乡村,左邻右舍总要前后呼应式地开始做普渡仪式,理由是怕一家一户的酒、菜“供不应求”引得普渡公生气对自己家人不利。 祭祀后邀亲唤友来“吃普渡”也是泉州城乡共同的特点,祭祀仪式结束后的晚饭,除亲戚外还广邀朋友来喝酒,人们常常吃了这家又赶到那家去吃,这里刚吃着,那里的催促电话就打来了。不拘城乡,热闹的“吃普渡”成为泉州地区普渡全过程的一个高峰。有人说,各家各户请很多客人是为了显示自己,也有人说是怕普渡公吃完祭不走,叫来很多人壮胆,可以吓走普渡公。我想,后者的理由也许是比较原始的,前者则是派生出来的一种客观效果。事实上“吃普渡”表现出今日的普渡活动兼有很大的社交功能。由于轮流做普渡,使人们有更多互访机会以及参加“吃普渡”的自由度高,普渡时节的社交圈大于春节,这是普渡的

全国村庄规划示范案例

全国村庄规划示范案例】就地解决三农问题, 建设景区型民俗接待村——富泉村村庄规划 2014-10-14 13:38:33 绿维创景字号:T|T 项目背景 、项目背景 我国有大量的山地村庄,不可能全部搬迁进城镇,也不能够全部拆迁后集中到一个社区中居住。这些村庄如何发展,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次规划的蒙山旅游区富泉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山旅游区大洼艺术写生基地入口处,总面积790.5 公顷,由池家寨村和城泉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四个散点分布,共有318 户946 人,山地多,耕地少, 是典型的山村,也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区依托型村庄。此外,该村古迹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耕读文化丰富且保存完好。例如,千年古墓群及穆桂英点将台,还有八路军蒙山大队的根据地楼子石等等,资源组合度很好。 但项目组通过多次对村庄进行实地考察,发现福泉村在资源、经济收入与就业、人口、产业、村庄环境与村民住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具有典型山村特征的三农问题。 核心思路 二、核心思路

面临山村的发展问题,如何在保护村庄风貌的基础上让村民过上城市人水平的生活, 实现不离村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富泉村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对于全国无数山村而言, 可能会 找到一种借鉴与模式。因此,绿维创景认为,要达到以上目标,这次村庄规划,不能局限于 土地基础设施及房屋改造等硬件建设, 还必须按照三农问题解决方案的逻辑, 形成三大基础: 可持续的产业基础、卫生方便的现代生活基础、城市水平的社会保障基础。 基于此,本次规划充分发挥富泉村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以 业结构合理、功能配套完善、交通便捷畅通、生产生活便利、村容村貌整洁 标,充分发挥富泉村的位于大洼景区入口处的交通节点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 区山村原味、 艺术风情浓郁、 产业结构合理、 功能配套完善、 交通便捷畅通、 生产生活便利、 村容村貌整洁 ”的村庄,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增加村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村 庄生活环境,提升村庄活力,打造 “生态山村型民俗旅游接待村 ”,以 “蒙山富泉村 ?石屋艺术 谷”唱响沂蒙大地,树立全国旧村改造提升典范。 解决策略 三、解决策略 绿维创景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一)以问题为导向,三农问题解决方案为基础,形成发展架构 以三农问题解决方案为基本架构进行富泉村村庄试点规划工作。 二)确立旅游产业主导地位,实现特色化发展 乡村风情浓郁、产 ”为规划总体目 打造 “沂蒙老

浅谈昆虫与人类社会

浅谈昆虫与人类社会 会计一班刘明夫学号:201341906122 【摘要】 昆虫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类群,其作为一类特殊的生物群体,具有种类多,种群数量大,繁衍十分迅速等特点。同样生活在地球这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中,昆虫与人类社会存在诸多联系,人类从古代就对昆虫世界的种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加以研究。近代,随着科技等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昆虫记昆虫的价值更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分析,昆虫学研究也由此衍生出其他分支。昆虫与人类社会究竟应该相处呢?诚然,在和谐理念下,昆虫与人类社会三、昆虫价值分析 昆虫是经过长期进化而演化而来的一类特殊的生物,昆虫的许多具有社会性特征,称之为社会昆虫;通过对昆虫生殖方式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生殖繁殖的 规律。昆虫的拟态、保护色等可为生物进化和演替等研究提供有益的材料;仿生学、医药科学、食用昆虫……昆虫具有很高的科学意义和经济社会价值,在产业化方面更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昆虫仿生学是研究如何模仿昆虫的结构和功能,来制造设备或物件以造福人类的一门科学。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昆虫发展出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具有特殊构造和功能的器官系统,它们有各自的生存技巧,有些技巧连人类都自叹不如。如:蝴蝶,有人把它称作“昆虫界的西施”,它利用翅膀花纹的色彩斑斓作为一种伪装。科学家通过了对蝴蝶的研究,为军事、航天、生活等带来了极大的裨益。 医药昆虫,随着对昆虫类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药用昆虫的不少新作用、新用途。药用昆虫是指昆虫虫体或其产物可直接用来治疗疾病的昆虫,是中医中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代科学的进步,特别是昆虫学、生物化学、营养学、药剂学、生物技术等学科的发展,为人类向广度及深度开发昆虫资源提供了条件由于昆虫种类繁多,不少昆虫的药用价值尚未被发现,因此昆虫在开发新药源方面极具潜力,应努力发掘。根据昆虫的亲缘关系,从药用昆虫的近缘发掘新药源是一个重要的、可行的方法,如北虫草的开发利用及斑蝥素资源动物的成功寻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此外,还有食用昆虫,诸如:中华稻蝗、蛴螬、家蝇、黄粉虫…;工业原料昆虫——家蚕、五倍子蚜、白蜡蚧、紫胶蚧…;传粉昆虫——蜾蠃、蜜蜂、熊蜂、蝇、凤蝶、芫菁…;文化昆虫——观赏、发音、发光、争斗昆虫…等等。昆虫的科学、经济和社会价值等待着人类去发现、认识和创造,五彩缤纷的昆虫世界是一座神秘的知识和资源宝库! 四、促进昆虫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在传统观念中,昆虫令人讨厌,给人类带来疾病,与人类争夺赖以生存的粮食,破坏森林、破坏生态环境,在地球上扮演极不光彩的角色。甚至于说:人类一直在和昆虫作斗争,在消灭、控制、管理昆虫到可持续控制的控制。诚然,人类控制昆虫的理念在不断进步,但将昆虫视为有害生物的理念基本没有发生改变。人类绞尽脑汁的与昆虫较量,为了控制害虫而滥用化学农药,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人类与昆虫的关系需要重新认识,对昆虫的观念和策略要进行反思和调整。纵观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昆虫之于人类,一直都扮演着两方面的作用。首先,昆虫的有害方面(一)、危害栽培植物及其产品:农业害虫、林业害虫、其它果、蔬、花卉…(二)、传播植物病害:如叶蝉、飞虱、蚜虫…(三)、危害人、畜健康:1.直接危害——蚊、蚤、臭虫、体虱;蜂、蚁、隐翅甲2.间

关于地方特色的 民俗文化

关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专题的考点解读与辅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明确规定: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而语文中考“考试说明”对这方面的要求是:“关注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提高民俗文化素养。” 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应该指:当地的名胜古迹、旅游特色、传统节日、民俗风情、习俗习惯、非物遗产等等内容。这个专题属于“语文实践活动”的范畴,主要考查学生的表述能力,当然也有可能考查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以及对民俗文化知识的识记能力。 这个专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A.表述题:设置成简答题,考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答案。 【例】(2007年来宾市语文中考题) 近年来,来宾市以她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着四海宾朋。中央电视台特意为她拍摄了系列专集《走遍中国——来宾》,展示了她独特的文化魅力。奇石文化是来宾文化的一株奇葩。请你阅读下面材料,为来宾奇石拟一则广告语。(15字以内,2分) 来宾奇石形、色、质、纹、声五大要素俱全。其形千姿百态,其色瑰丽璀璨,其质晶莹坚硬,其纹清晰如雕,其声宛如洪钟。这些奇石小者仅几克,大者迭数吨,都各领风骚。形像人物者,惟妙惟肖;形像动物者,若奔若飞;形像景物者,似画似诗。 广告语: B.选择题:提供可以选择的项,考生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2007年福州市语文中考题) 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上联:商贸繁荣两塔擎天光禹域 下联:三山载福毓榕城 A.人杰地灵 B.四季如春 C.人文鼎盛 D.海西明珠C.填空题:题干中有相关的提示语,考生根据提示语,填出符合要求的答案。一般情况下,这类题型多考查当地民俗文化的基本常识,或者名胜古迹中的对联等。 【例】(2007年南京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画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结合文段考查。题目有删改) 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1)分别写出句中隐含的历史故事和传统习俗。 历史故事: 传统习俗: 纵观这些题型,在命题上,它们可以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是填空题的形式命题。但更多的是以纯表述题的形式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当它以这种形式出现时,大多数情况是结合现代文语段阅读设题,而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必须要结合语段内容,因为问题的设置与语段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2008年中考题中就很有可能出现富有柳州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的考题。下面就逐个举例说明: 一、柳侯公园与柳宗元文化 【命题角度】 (1)结合某个景点谈柳宗元 (2)与柳宗元有关的文言文或现代文语段导游词 【命题形式】表述题。出于强调考生的独特感受,尊重考生的个性差异等方面的考虑,这些题目的答案一般都是多元化的。 【题型示例】 1.请把你认为柳侯祠中最有特色的景点介绍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 2.阅读余秋雨《柳侯祠》,回答问题。(问题,略。文章见七年级上〈阅读〉读本) 3.下列是柳宗元衣冠冢和柳侯祠大门的对联,请选出正确的搭配。 (1)无私济世世兴矣, (2)山水来归黄蕉丹荔, A.春秋报事福我寿民B.有德于民民祀之 4.柳侯祠内,堂中并立的两块“荔子碑”引人注目。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柳宗元和荔子碑的情况,写一则导游词。 二、龙潭公园与环保(旅游)文化 【命题角度】 (1)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景点介绍 (3)导游词 【命题形式】表述题。出于强调考生的独特感受,尊重考生的个性差异等方面的考虑,这些题目的答案一般都是多元化的。 【题型示例】 1.龙潭公园免费开放后,出现一些不文明、非环保的现象。为了让市民与龙潭公园的关系更和谐,请你向有关部门提一两条解决这种“不和谐”现象的合理化建议。 2.龙潭风雨桥、鼓楼、雷塘庙、美女照镜……你最喜欢哪一个景点?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向四海宾朋作介绍。 3.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段导游词。 三、百里柳江与碧水蓝天工程 【命题角度】 (1)向环保部门提合理化建议 (2)建设“百里柳江”的建议 (3)营造碧水蓝天工程的宣传标语或广告语

菲律宾民俗风情介绍

菲律宾民俗风情介绍 在菲律宾首都大马尼拉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装饰漂亮,富有特色的集尼车。这种车起源于美军二战吉普车,车身进行改装,加上富有个性的装饰。集尼车成为马尼拉街头的一大景色,为城市添了不少色彩,也为居民提供了便利便宜的交通工具。 菲律宾融和多元文化的民族风情。菲律宾人既传承了亚洲人的勤劳与朴实,又吸收了西班牙人和美国人的轻松与活泼,东西合壁,形成了独特气质。他们性格随和爽朗、生活悠闲、能歌善舞、热情奔放。 菲律宾人的服饰颇具特色。男子国服名为巴龙装,是一种丝质衬衣,绣有抽丝镂空图案。女子国服叫“蝴蝶服”。菲律宾饮食也反映出多元文化特色,常用的椰奶源自马来祖先,中国特色的烤乳猪很受欢迎,另外有不少西班牙风味美食。 斗鸡是老百姓喜好的娱乐,其场面很惨烈,鸡爪绑上锋利的刀子厮杀,直斗到流干最后一滴血。斗鸡大多伴随赌博,每次都有许多观众参与。据说一位现任众议员靠斗鸡起家,家中养了不少斗鸡,建有斗鸡场,在平民中颇有影响。 菲律宾节日庆典很多,终年不断,并且充满民族宗教特色。最著名的要数圣婴节。1565年4月,西班牙将军德雷加尔斯率殖民军登上宿务岛,发现了麦哲伦在1521年赠给当地酋长接受天主教洗礼纪念的少年耶稣雕像。于是他就地修建了圣尼诺(西班牙语意为圣婴)大教堂,将那尊圣婴放在教堂内。宿务人把他看作保护神,每年都上街游行庆祝,后来逐渐发展为全国性节日。 现在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万人空巷,当地人身首节日盛装,手捧圣婴,沿街跳波浪舞。跳舞者退一步,进两步,徐徐前进,蔚为壮观。圣婴节游行声势浩大,游行队伍和长达几公里。每个游行方队以装饰华丽、风格各异的花车打头,以千姿百态的舞蹈者断后。 队伍中有涂面纹身,沾满羽毛的土著;有穿戴西班牙服饰的混血儿;还有舞动小旗,身着短裙的美式少女。圣婴的衣着更显示了菲律宾人的幽默与随意,有的圣婴头顶羽毛,有的穿上牛仔装,军官学校的队伍甚至给圣婴穿上了军装。 菲律宾人对宗教有极虔诚的一面。菲律宾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着对教徒进行鞭打与钉掌活动的地方。每年耶稣受难日,几十个年轻男子头缠黑布,脊背裸露,在烈日下游行,边走边用竹鞭抽打自己的脊背,打得鲜血迸溅。另有一些男女自愿躺在十字架上接受钉掌,执行者拿8厘米长的钉子,用锤子敲进手掌和脚掌。受钉者出于不同动机,有人为自己赎罪,有人为家人祈福。 菲律宾,风情万种。菲律宾,美丽迷人! 菲律宾旅游部官员17日表示,预计今年全年菲律宾接待外国游客数量超过375万人次,菲国内旅游市场也将“显著增长”。 菲律宾旅游部助理部长齐考伊·艾内里奥当天接受电视台访问时称,菲旅游部目前正在与其他部门一起努力,吸引更多投资建设更多的国内机场,以便向外国游客开放更多的旅游景点。 数据显示,2010年菲律宾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达到350万人次。菲律宾政府去年制定的一项“游客倍增计划”则提出,到2016年要把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提高到600万人次。艾内里奥坦言,菲律宾旅游业发展仍然落后于邻国。他呼吁地方政府好好管理各自的旅游产业,“把旅游业当成一个大的经济增长点来看待”。

民俗文化村策划方案

民俗文化村策划方案 一总论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文明源远流长,漫长的耕作历史,积淀了丰富的农业遗产。而今农耕时代渐行渐远,乡村生活日趋式微。轰鸣的机器、崛起的高楼以不可逆转之势正在终结五千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把我们推进了物质供给极大丰富的商业文明社会。人们在享受电视、手机、汽车、互联网、酒吧等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同样深切感受到废气、噪音、有害食品、快节奏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带来的郁闷、烦躁和劳神。在都市冷面的钢筋水泥丛林之中,我们不由得回忆起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向往世外桃源里的宁静与舒适。 本项目依托千亩村河边组十余万平米原生态绿柳竹林,以及周边田野乡村风貌(可视景观面积达三十余万平米),以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为设计元素,构筑一个古代某一太平盛世时期的村镇集市或自然村落,试图全景式恢复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图景,再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中庸和谐的小农经济社会的民风民俗,表达人们珍爱生命,缅怀祖先,敬畏天地神灵的由衷之情,表现自然经济状态下人们勤劳朴实、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安乐心态。“千亩万福”民俗文化村-----一间现代都市人的精神家园,正是基于以上时代背景而策划。

二、项目概况: 项目实施地距市区四公里约十分钟车程,距规划中的五里埠商贸区二公里约五分钟车程。中津河呈“S”型由西南向东北蜿蜒,河水清澈,波光鳞鳞。中津河南岸气势雄伟、飞渡而过的宜黄公路大桥新添一景。东南与万福村油坊村民组隔河相望。西为皖赣铁路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为一字排开的河边村民组民宅,民宅后为广柔的千亩良田。林地缘中津河而走,主体部分在“S”型中段,由北面约80亩竹林和约100亩杨树林组成。林地位置优热、生态原始、环境友好,是一处天然的“森林氧吧”。有白鹭驻足,野兔乱串,虫蛇出没。春夏则绿草如茵、蛙鸣蝉噪、欣欣向荣,秋冬则安逸古朴、萧瑟悠远、静谧幽深。 本项目充分依据现有的竹林、树林、河流等原生态的地形地貌,以及周边道路桥梁、村庄农舍、田野风光,建设一个集食、宿、游、乐于一体的民俗村落或集市。“吃农家饭、睡农家榻、庭院捉家鸡、溪里摸鱼虾、林中摘野菜、月下听神话”,把这种体验式的休闲娱乐作为主要经营项目,并将农业生产工具、手工业工具、农家生活用具,如犁、耙、耖、风车、水车、石磨、木榨等,民俗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七巧节、中秋节、七月半鬼节、冬至、小年,以及敬祖、拜佛、拜寿、婚礼、听大古书、看露天电影、社戏、斗鸡、演皮影戏等民俗活动有机结合于一个整体。进入民俗村,鸡犬

闽台文化: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及其影响

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及其影响 闽南文化大体是指由闽南人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闽南人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域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闽南文化包括闽南方言、民间信仰、民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传统建筑风格等方面。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古越族人在闽南居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土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晋时期,大批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隋唐时期,闽南地区汉民人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了发展。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泉州经商,带来了伊斯兰文化,闽南文化得到了丰富。明清时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东来,传入了西方文化,闽南文化进一步得到繁荣。千百年来,闽南文化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内涵丰富的地域文化,成为中华民系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闽南与台湾一水之隔,闽南文化随着闽南人到台湾而广为流播,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这一问题入手,对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此求教于前辈与同仁。 一、闽南人移居台湾的几次热潮人是文化最忠实、最积极、最活跃的传播者,而文化远距离的传播,有赖于人口的迁移。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是通过闽南人移居台湾来实现的。历史上,闽南人移居台湾源源不断,并形成几次热潮,这对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闽南人移居台湾的第一次热潮早在唐宋时期,据史料记载,就有一些闽南人自发移居到台湾的澎湖列岛,他们带去了早期的闽南文化,成为闽南文化在台湾传播的使者。南宋乾道六年(1 17 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就到澎湖屯垦。元代时期,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巡检司,隶属于泉州路的晋江县。这时从泉州去澎湖的闽南人日益增多,以至澎湖曾一度被称为“泉州外府”。①明朝天启年间( 1 6 2 1 - 1 6 2 8年)福建漳州人颜思齐和泉州人 郑芝龙带领闽南人,以台湾北港为中心,开发台湾本岛。那时,漳州和泉州沿海旱灾频繁,闽南人纷纷前往台湾,投奔颜、郑二人。虽然,这种移民是没有组织的,但结伴而去的人有时多达数千人,这就形成历史上闽南人移居台湾的第一次热潮。这一时期闽南人以开发澎湖列岛和台湾北港为主,相应,闽南文化就在这些地区开始传播。 (二)闽南人移居台湾的第二次热潮明朝崇祯六年(1628年),郑芝龙归顺明朝,当上了明朝的官吏。郑芝龙在当时福建巡抚熊文灿 的支持下,召集福建沿海饥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船载至台湾”,让他们定居下来,开垦荒地。②这些移居台湾的闽南人,把大陆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台湾,帮助台湾原住民发展生产,对台湾的早期开发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陆民众有组织地向台湾移居,也是闽南人移居台湾的第二次热潮。 (三)闽南人移居台湾的第三次热潮 1 6 4 4年明朝灭亡后,郑芝龙之子郑成功以闽南地区为中心,屯兵厦门,开展反清复明活动,兵源以闽南人为主。16 6 1年,清朝政府为了剿灭反清复明的力量,实行北起山东南至广东,所有沿海3 0 里以内不得住人,居民一律内迁,严禁船员出海,违者处死的野蛮的“迁界”政策。闽南地区是清政府实行“迁界”的重点地区。“迁界”③因此,被迫“迁界”的闽南人,除了一部分迁入内地和前往东南亚谋生外,更多的是投奔郑成功。1661年4月,郑成功挥师东进,1662年1月,从荷兰殖民主义手中夺回台湾,并在台湾建立政权,实行“寓兵于农”的政策,鼓励屯垦开荒。这一时期,大量闽南人前往台湾,形成历史上闽南人移居台湾的第三次热潮。据史学家估计,当时有20余万闽南人前往台湾,他们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地区。④相应,闽南文化也在这些地区传播。 (四)闽南人移居台湾的第四次热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奉清政府之命收复台湾,郑氏在台湾的政权结 束,大陆和台湾出现了政治上大统一的局面。清政府设立台湾府,将其划入福建省进行管理。从1684 年到1 8 8 3年,是中国历史上长达2 0 0年之久的“闽台合治”时期。这一时期,清政府先后开放了福建泉州、福州等地港口与台湾对口通航。特别是由于地缘、血缘密切关系等原因,闽南人前往台湾持续不断,几乎遍布全岛。这就形成历史上闽南人移居台湾的第四次热潮。据1 9 2 6年调查资料显示,这一时期,台湾人口中的8 0%以上祖籍是泉州或漳州的,其中泉州籍约占4 5%,漳州籍约占3 5%。⑤相应,闽南文化也在台湾全岛广为传播。 (五)闽南人移居台湾的第五次热潮1893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腐败无能

昆虫文化与欣赏学习心得

昆虫文化与欣赏学习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的“昆虫文化与欣赏”课的学习以及老师精彩的讲解,我对昆虫世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深刻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好。昆虫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几乎分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昆虫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相关,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昆虫世界的自然之美,它的精彩神奇令人陶醉。以前对昆虫都不太了解,而且也不清楚昆虫,总认为昆虫很多都是有害的,但是经过此次选修课,学习到了很多昆虫的知识,了解昆虫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在一般人眼中,昆虫与文化似乎是两条不着边际的平行线,很少会有人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然而,昆虫与文化却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谓之为“昆虫文化”。或许,有人会感到疑惑,小小的昆虫能有什么样的文化,能对我们人类产生多大的影响。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稍作留意,就会发现昆虫文化随处可见。无论在文化艺术、还是民俗风情方面,都可以看到昆虫的踪影,如昆虫邮票、昆虫钱币、昆虫食品、昆虫书画、昆虫文字、昆虫节日等等。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民族众多的国度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昆虫文化。有些昆虫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我国养蚕历史悠久,在古代“丝绸之路”中,丝绸有着很好的美誉,这得益于蚕丝的运用。在现实社会中,昆虫不仅还可以用作食物,还可以用做医药,许多药如:僵蚕,九香虫,蜜蜂,冬虫夏草等既是可以治疗某些疾病,还可以对人生体进行滋补。蜂蜜在很多人群很流行,老人小孩都很爱

喝,不仅是因为它的滋润爽口,也缘于它的滋补作用,而且在国内外也有很多人提取蜂毒来治疗人体的风湿等疾病。 昆虫不仅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为文学艺术创作充当素材,也出现在传说中,寄予着美好的期望。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唐代王维所写的。杜牧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等等。人们经常看到,蝴蝶总是成双成对地飞舞在花丛、田野,因此人们常以蝴蝶双飞赞美人间的爱情之美好。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故事最终以二人化蝶双飞而成为千古绝唱。曾令多少人,在赞美与同情之中,对二人的亡魂双双化作蝴蝶飞向美好爱情艳慕不已。 俗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常用来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然而,在昆虫的世界的蚂蚁也是充满神奇色彩。通过老师播放关于蚂蚁的视频,我对蚂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人们的世界观里,蚂蚁是弱小的,但是在昆虫的世界里,它们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片中的行军蚁没有固定的巢穴,不断地迁移,习惯于在行动中发现猎物。他们每天都在不断的行军,发现猎物,吃掉和搬运猎物。晚上,行军蚁就互相咬在一块,形成一个巨大的蚂蚁团,抱在一块休息。工蚁在外圈,兵蚁和小蚂蚁被围在里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它们的下一代。行军蚁行动非常迅速。虽然每一只行军蚁都非常小,一滴水就可以就可以将它冲走或者淹死,但是它们合起来的力量太大了,没有什么东西能将它们挡住。这无疑向我们展示了团结的力量。但是,当它们进攻白蚁的巢穴之时,它们既是那么的勇猛,又是那么的无奈。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