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加入的全球和区域性经济组织汇总

中国加入的全球和区域性经济组织汇总

中国加入的全球和区域性经济组织汇总
中国加入的全球和区域性经济组织汇总

中国加入的全球和区域性经济组织汇总

经济组织名称中国加入时

间经济组织简介中国在此经济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2001.11

.10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总

部设在日内瓦。其宗旨是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以提高生活水平、

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根据可持续发

展的目标合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达成互惠

互利的协议,大幅度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并消除国际

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截至今年10月底,该组织有成员134个,

现任总干事是新西兰的迈克尔·肯尼思·穆尔。

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不同成员之间发挥了桥梁作用,缩

小了它们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中国“入世”,将是“世贸组织”

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从此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

界贸易组织,使它不仅反映发达国家的声音,而且也充分反

映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从而使之面目一新,开始它发展的新

阶段。

亚太经合组织1991.11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建议召开部长级会

议,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经与有关国家磋商,1989年

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

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

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

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

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才使东南亚国家减少了由于亚

洲金融危机而蒙受的损失。中国成为APEC的成员提高了其

作为地区领导者以及在全球舞台上的作用。中国作为APEC

的成员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在经济发展还是贸易

自由化,无论是在反恐还是在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的贡献都是积极而重大的, 发挥着经济和政治主导作

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99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

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

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

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

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

贸区。其目标是1、促进中国、东盟之间的企业对话与合作;

2、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与投资联系;

3、促进各自国家的

经济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与东盟都有着积极

的意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巩固

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与发展

中国家、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也有利于东盟在国际事务上

提高地位、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了中国

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规模,促进区

域内各国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区域市场的发

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为区域

内各国人民谋求福利。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

有利于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增长也有积极作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72.10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是联合国系统促进发展活动的

中央筹资机构和中心协调组织,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多变发展援

助机构。它的工作同各个区域委员会、秘书处、各专门机构密切

配合。其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技术援助扩大方案和1958年设立

的旨在向较大规模发展项目提供投资前援助的特别基金。根据联

合国大会决议,这两个组织于1965年合并成立了今天的开发署。

1966年1月1日开发署开始工作,总部设在纽约。

我国于1972年10月开始参加开发署的活动。1975年至

1977年、1979年至今,连续当选为该署执行局成员。另外,

作为开发署这一多变机构的重要成员之一,我国积极参与该

机构的各项政策决策。截止1999年底,我国共向该署捐款4848

万美元和2730万元人民币,其中1999年味300万美元和250

万人民币。目前,我国是开发署第三大受援国,排在印度与

孟加拉国之后。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973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于1945年10月在加拿大召

开的第一届大会上宣告成立,二战后最早成立的国际组织。1946

年,粮农组织与联合国签订了协议,成为联合国系统内的一个专

门机构,总部设在罗马。粮农组织现有179个成员国和1个成员

组织(欧盟)。其宗旨是:提高营养和生活水平;增进一切粮食

和农业产品的有效生产和分配;改善农村居民状况从而租金世界

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粮农组织创始会员国之一。自1973年恢复了在粮

农组织的合法席位以来,我国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参与其活动,宣传了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成就,扩

大了我国的影响,增进了我国与其它国家的想和了解和友好

合作。1978年,我国开始接受粮农组织的技术援助。至今年

该组织通过其“技术合作计划”和“信托基金计划”向我国

提供了约3000多万美元的无偿技术援助,实施了近百余个农

业项目,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1980 联合国于1974年11月在罗马召开了世界粮食会议,决定成

立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以便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开发,

首先是粮食生产提供资金。《联合国关于建立国际农业发展基金

会的协定》于1977年11月13日正式生效。农发基金于1977年

12月成立,并从1978年1月1日起开始其业务活动,现已发展

为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的三大机构之一。现有成员国160个。其宗

旨是“筹集资金,以优惠条件提供给发展中的成员国,用于发展

粮食生产、改善人们的食物营养,逐步消除农村贫困现象”

我国与农发基金的往来始于1979年,1980年正式加入基

金,并承诺认捐。1980年下半年,我国提出“北方草原与畜

牧发展项目”的申请,与农发基金开始了实质性的合作。截

止1999年9月。我国共接受农发基金贷款2.615亿个特别提

款权,折合3.4386亿美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9%。175万农

户、计745万贫困农民直接受益。农发基金援助的项目,对

中国的现代化农业建设起着示范作用。已建成的项目有着以

其显著的综合效益和持续发展优势,产生了很强的辐射作用,

吸引着周围地区的农民去仿效,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

国际劳工组织1971 国际劳工组织(ILO)是在1919年4月根据《凡尔赛条约》

第十三篇成立的。1946年通过签订协定成为第一个与联合国建

立关系的专门机构。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为:促进各国间在工业

及劳工法方面的国际合作,改善劳动状况。扩大社会保障措施,

以增进世界和平与社会正义。它的主要活动为拟定有关问题的国

际公约与建议书。自1919年以来。国际劳工大会就有关人权、

结社、工资、最低就业年限、工人工作条件、社会保险、工业安

全、就业服务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了大量的公约和建议。这些公约

和建议成了所谓的国际劳工法典。

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会员国,也是该组织的常任

理事国。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该组织的合法席位。1983年

至今,中国每年均派代表团出席该组织的各种会议,并积极

参与国际劳工立法和技术合作方面的活动。十几年来,开展

了人员互访、考察、劳工组织派专家来华举办研讨会和讲习

班、制定实施技术合作计划以及援助我国建立职业技术培训

中心等各类活动。我国积极参加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基本

上都坚持派出想应得代表出席该组织的大会和理事国会议。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0.6.3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是由国际保护工业产权联盟和

国际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联盟于1967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共同

缔约建立的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主要职能是负责通过国

家间的合作促进对全世界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建立在多边条约

基础上的关于专利、商标和版权方面的23个联盟的行政工作,

并办理知识产权法律与行政事宜。

中国自加入该组织以来,双方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

系。中国现为该组织协调委员会、预算委员会、房舍委员会、

工业产权发展合作委员会以及工业产权情报常设委员会成

员。中国积极派团出席了产权组织的大会、系列会议和有关

会议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国际商会1994 国际商会(ICC)是工商企业、工商界人士及其团体组成的,

具有重要影响的世界性民间商业组织。由1919年在美国新泽西

州大西洋城举行的国际贸易会议发起,于1920年6月在法国巴

黎成立。国际商会是世界唯一代表所有企业的权威代言机构,其

宗旨是以贸易作为促进和平、繁荣的强大力量,推行开放的国际

贸易、投资体系和市场经济,代表工商界利益,争取国际贸易的

更多自由和发展。

中国于1944年加入国际商会,并于1995年正式成立了

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目前,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

会已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商会、工商联

合会、外贸协会和其他经贸组织保持着联系,与上百个国家

和地区的对口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同一些国家的商会建

立了联合商会。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1972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联合国大会常设机构

之一,是审议有关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问题的国际经济组织。其

宗旨是促进国际贸易,特别市加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贸易发

展,制定国际贸易和有关经济发展问题的原则和政策;推动发展

中国家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重大问题谈判的进展;检查和协

调联合国系统其他机构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各项活动;

采取行动以便通过多边贸易协定;协调各国政府和区域经济集团

的贸易和发展战略。

多年来,贸发会议和中国政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

系,贸发会议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很多帮助。

中国也一贯支持贸发会议,积极参与其各项活动,在该组织

有着重要影响。中国派团出席了贸发第三至第十届大会及其

下属各层次的会议,积极宣传我国的对外政策以及对一些重

大问题的原则和立场,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了良好合作

关系。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86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 TT) 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

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

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

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关贸总协定于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1948年1

月1日开始临时适用。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未能达到GATT规定

的生效条件,作为多边国际协定的GATT从未正式生效,而是一

直通过《临时适用议定书》的形式产生临时适用的效力。

中国是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立后,台湾当局占据中国席位。1950年3月台湾退出总协定,

但以观察员身份列席总协定会议。1971年11月总协定取消

台湾的观察员资格。1986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

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上海合作组织2001 上海合作组织(SCO)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上海五国”

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

入“上海五国”。并在次日,6国元首举行首次会晤并签署《上海

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宗旨是加强成员

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发展成员国在政治、经济、科技、

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维护和

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海合作组织对内遵循“互信、互利、平

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对外

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它国家和地区及开放原则。上海合作组织

是致力于经济的政府间区域性国际组织。

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处于领导地位。我国同上海合作

成员国的合作,不仅仅限于能源,我国同这些国家合作的基

本方针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另外,与上合组织成员不仅

有能源合作,还有贸易的合作,以及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

比如,在乌兹别克斯坦,与他们合作改造现有的铁路,提供

中国制造的机车等,都说明了同这些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是全方位的,是互利双赢的,不仅仅限于能源领域。

世界银行1945 世界银行即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

构,负责长期贷款是根据1944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的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于1945年成立的,1946年6月开始

营业。其宗旨概括起来就是担保或供给会员国长期贷款,以促进

会员国资源的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的

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的维持。

中国于1945年加入世界银行,是该组织的创始成员国。

新中国成立后,其席位曾长期被台湾非法占据。1980年,世

界银行声明,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中国之日起,该三机构将只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关系。其后中国代表团参加了该组织的

历届年会,并单独组成一个选区,自行委任执行董事。世界

银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开发协会1980 国际开发协会成立于1960年,宗旨是:帮助世界上欠发达

地区的协会会员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从而提过生活水

平,特别市以比通常贷款更为灵活、在国际收支方面负担较轻的

条件提供资金,以解决它们在发展方面的需要,从而进一步发展

世界银行的开发目标并补充其活动。

我国于1980年恢复了在国际开发协会的席位,成为协会

的第二类成员国,即借款国。截止到1999年9月,协会共向

中国提供了102亿美元无息贷款。截止到1998年6月底,共

执行69个项目,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它是

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

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而

建立起来的。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其宗旨是:促进国

际货币领域的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促进汇率

的稳定;协助取消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外汇限制;纠正国际收支

失调;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失衡时间,减轻失衡程度。

我国是IMF的创始成员国,在IMF单独选派执行董事,

并且是IMF临时委员会的成员。我国始终致力于维护发展中

国家的利益。作为一个政治大国在IMF中起到平衡的作用,

IMF也重视中国的作用。IMF对于改善我国的宏观政策调控

机制,增强宏观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起到积极

作用,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工作和经济政策的正确制定也有促

进作用。

亚洲开发银行1986 亚洲开发银行(ADB)是面向亚太地区的区域性政府间的金

融开发机构。它是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区委员会专家小组

会建议,并经1963年12月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一次亚洲经济合作

部长级会议决定,于1966年11月正式建立的,总部设在菲律宾

首都马尼拉。其宗旨是向其会员国或地区成员提供贷款和技术援

助,帮助协调会员国或地区成员在经济、贸易和发展方面的政策,

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进行合作,以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于1986年加入亚行,成为亚行的第三大股东。在1987

年4月举行的理事会第20届年会董事会改选中,中国当选为

董事国并获得单独的董事席位。同年7月,亚行中国办公室

正式成立。亚行对我国的贷款支持了我国能源、交通、环境

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国家项目的建设,为缓解我国外汇短缺,

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清算银行1996 国际清算银行(BIS)成立于1930年,同年正式开业,是世

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际金融机构,时至今日,它仍然在国际中心

银行的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宗旨是促进各国中央银行

之间的合作,为国际金融运作提供额外的便利,并作为国际清算

的受托人或代理人。

中国人民银行自1984年起就与国际清算银行建立了业务

方面的联系,办理外汇与黄金业务。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该

行年会为中国广泛获取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信息、发展与各

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场所。且中国人民银

行的一部分外汇储备存放于此行,对中国人民银行灵活、迅

速、安全的调拨外汇、黄金储备非常有利。1996年,中国人

民银行成为该行正式成员。

国际海事组织1973 国际海事组织(IMO)是联合国系统中负责处理国际海运技

术专门问题的一个专门机构。1948年在联合国支持下召开,通

过了《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公约》,1959年在英国伦敦正式成立

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并召开了第一届大会。1982年改名为国

际海事组织。其宗旨是:在与从事国际贸易航运技术问题有关的

政府规章和惯例方面,为各国政府提供合作机构;在海上安全航

行效率和防止及控制船只对海上污染的问题上,鼓励各国普遍采

用可行的最高标准;处理与本组织宗旨有关的行政与法律问题。

自1989年国际海事组织第16届大会以来,我国连续第9次

竞选并获选A类理事。中国是海洋大国,也是航运大国。近

年来,中国航运业得到蓬勃发展。中国的海运事业已与世界

海运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一贯非常重视并积极

参加IMO的活动,已批准或加入了IMO通过的几乎所有重要

的公约或议定书并忠实地履行着这些国际文件下承担的义

务。

国际标准化组织1992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世界上最大的标准化组织,1947

年成立于瑞士日内瓦,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协会

国际联合会”。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多国联合组成的非政府性国

际标准化机构。其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

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

领域开展合作。

中国在2005年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理事会成员。理事会

主要由官员和18个选举出的成员团体组成,负责ISO的日常

运行。理事会任命司库、12个技术管理局的成员、政策发展

委员会的主席,决定中央秘书处每年的预算。

二十国集团1999 20国集团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是1999年由八国集团的

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的,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

话的一种机制,由八国集团和十一个重要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组

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该组织的会议。20国集

团(为Group of 20)是在第五次的部长级世界贸易组织(WTO)

会议时首次出现。也有人称为G21、G22及G20+,是在2003年

8月20日确立的发展中国家的集体性称呼。20国集团建立最初

由美国等七个工业化国家的财政部长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

提出的,目的是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让有关国家就国

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

的稳定。

每一次峰会,中国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每一次峰会,

胡锦涛主席的讲话都在国际社会引起热烈反响。二十国集团

峰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全球

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全新的平台上,中国一次又一

次展示着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智慧和力量。胡锦涛主席在峰会

上发表题为《携手合作同舟共济》的重要讲话,提出中方同

国际社会一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具体举措,为峰会取得积

极务实成果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有力提振了国际社会应

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

二十二国集团1998 1998年2月18日,2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

议,讨论有关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从而形成了22国(地区)

集团。该集团包括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998

年4月16日,该集团在华盛顿再次举行会议,讲座了目前国际

金融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宣布将成立三个

工作组,推动国际金融领域的交流,以加强国际金融体系。1998

年10月5日,该集团特别会议在华盛顿举行。本次会议增加了

4个欧洲国家(比利时、荷兰、瑞士、瑞典),使该集团扩大到

26个国家和地区。会议讨论了金融危机及其对全球金融系统的

影响,认为应加强目前为解决一些国家面临的困难和阻止金融危

机进一步扩散所在地进行的努力。

中国财政部长参加了1998年4月16日的会议,该会议

讲座了目前国际金融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会后发表的主席

声明宣布将成立三个工作组,推动国际金融领域的交流,以

加强国际金融体系。三个工作组分别负责三个方面的工作:

增加各国政策秀明度和强化信息披露工作;强化金融体系和

市场机制;在危机发生时让政府和私人部门适当分担责任。

中国财政部长参加了这次会议。

加勒比开发银行1997 加勒比开发银行是地区性、多边开发银行,1969年10月

18日,16个加勒比国家和2个非本地区成员在牙买加金斯敦签

署协议,成立加勒比开发银行(Caribbean Development Bank,

CDB) 。1970年1月26日,协议生效,1月30日,理事会成

立大会在拿骚举行。总部设在西印度群岛的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

顿。该行的宗旨是促进加勒比地区成员国经济的协调增长和发

展,推进经济合作及本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为本地区发展中国家

提供贷款援助。

中国在加行取得了与法、意、德同等的地位,认缴股本

6235股,占总股本的5.51%。中国在加行享有一个董事席位,

代表中国以及在中国之后加入加行的非本地区国家。此外,

中国作为非本地区成员向加行特别发展基金捐资2 400万美

元。1998年1月20日,在完成缴纳股本和捐资手续后,中

国在加行的成员国地位正式生效。法国退出加行后,中国在

加行的份额提高到5.77%。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向加行特别

发展基金第五次增资(2001~2004年)捐资400万美元,同

时中国在双边技术合作协定基金项下向加行捐款100万美

元,以将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与经验介绍给加勒比地区。

中国公司在加行贷款项目中的中标合同金额近年来有很大提

高。据初步统计,自1999年至2002年3月,中国公司中标

合同金额约为2 963.5万美元。

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1991 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xecutives’Meeting

of East Asia and Pacific Central Banks ,EMEAP),成立于1991

年2月,是东亚地区的中央银行合作组织。其宗旨是通过合作与

交流,推动本地区金融体系建设及加深各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间

的关系。目前,EMEAP有11个成员,分别是:中国人民银行,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印度尼西亚银行,日本银

行,韩国银行,马来西亚国民银行,新西兰储备银行,菲律宾中

央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泰国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参加了历届行长级、副手级及工作组会议,

以及包括亚洲债券基金等在内的合作项目。自2007年2月起,

中国人民银行担任了货币与金融稳定委员会首任主席,2007

年4月举办了第32届副手会,并拟在2008年担任EMEAP

行长会主席,负责举办EMEAP系列行长会议及牵头EMEAP

合作机制建设。

亚洲开发银行1986 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ADB 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区

域性金融机构。它不是联合国下属机构,但它是联合国亚洲及太

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赞助建立的机构,同

联合国及其区域和专门机构有密切的联系。根据1963年12月在

马尼拉由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主持召开的第一届亚洲经济合作部

长级会议的决议,1965年11月至12月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二届

会议通过了亚洲开发银行章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总部

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建立亚行的宗旨是通过发展援助帮助亚

太地区发展中成员消除贫困,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亚行对发展中成员的援助主要采取四种形式:贷款、股本投资、

技术援助、联合融资相担保。

中国作为亚行的大股东之一,积极参与亚行事务,在亚

行战略政策制定、业务运作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近10年来,在亚行框架下,中国参与区域合作项

目,并通过东盟“10加3”机制,对推动本地区经济合作的

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

实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亚行政策变化,中国与亚行的

合作开始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为帮助中国应对发展面临的挑

战,亚行的业务战略正朝改善管理机制、加强环境保护和自

然资源管理以及促进经济增长以减少内陆省份的贫困状况等

方向侧重。亚行还将配合中国的发展战略调整对华援助计划,

计划把每年向中国贷款的70%用于中、西部地区,并支持私

营企业的发展。

亚洲再保险公司1979 亚洲再保险公司根据《设立亚洲再保险公司的协定》

(Agreement Establishing the Asian Reinsurance Corporation)成

立。公司的主要职能是作为一个专业再保险公司接受成员国分来

的保险业务;为适应健全的保险技术的需要而投资;收集保险情

报,为成员国保险市场服务。根据该协定,如果公司和任何前成

员之间或在公司终止营业后公司和前成员之间发生异议,应通过

仲裁的方式解决。该协定规定了有限责任原则,即“每个成员国

的责任只限于该成员国所持有的股票的金额。”另外,协定还规

定了其他方面的内容,如股票的认购,向公司办理的分保,财务

规则,股票回收等等。每个成员国向公司办理分保业务的方法则

由协定中的附约一规定;各成员国政府给予公司的豁免和特权则

由协定中的附约二规定。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的会员国或准会员国中的所有发展中

国家都可以通过加入而成为公司的成员国。1979年3月29日

中国政府批准加入,同年5月24日协定对中国生效。

亚非保险再保险联合会1964 亚洲保险再保险联合会于1964年9月5日在开罗成立。其

宗旨是促进和加强亚非国家和其他地区市场的保险和再保险机

构的密切合作;在保险界起亚、非发言人的作用;提倡为保险培

训提供设施。亚非保险再保险联合会在增进亚非地区保险业的友

好合作和交流,推动亚非各国民族保险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

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既是亚非保险、再保险联合会的发起

国成员之一,又是联合会活动的积极参加者,与联合会有着

长期的密切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关系。亚非保险再保险联合会

每两年一次分别在亚、非地区举行全体大会和执委会,中国

人民保险公司均派阵容强大的代表团与会并积极参与联合会

组织的各项活动。

亚非保险再保险联合会的出现,不仅为中国保险界增进

与亚非国家同行的了解,进行业务商洽、经验交流和保险学

术研究,而且也为中国对外扩大政治影响提供了新的活动舞

台。

一九七四年和一九七五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组织代表

团参加了第三、四届非洲保险会议,加强了与非洲各国保险

界的团结合作。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全球化是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供求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供应由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下收入国家;人们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 1、吸引外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能够提供优势劳动

论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论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论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发展趋势,二者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所探讨的。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二者有着本质区别,但又相互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身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并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相互关系 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开放经济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经营者在利益的驱动下,为推动市场的不断扩大,通过弱化国界的限制,各国共享信息、资金、技术等资源,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全面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其本质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使各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球的自由流动。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地理位置上邻近的国家为了维 护他们之间共同的经济或政治利益,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条约或规定,即超越国界的经济协调制度,或建立其共同的机构,从而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最终实现经济及政治上的合作与

联盟。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因邻近国家文化接近、市场结构互补,可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别 很多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过渡,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高阶段。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它混淆了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一)二者的发起主体不同 经济全球化在发展过程中自发的市场机制在起作用,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在国家的主导作用下形成的。 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并不是由社会制度所决定,它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并不含政治因素。经济全球化是通过市场机制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的自发行为,政府的干预程度较低。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是一种制度安排。经济结构相近的主权国家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规避风险,选择签订协议达成共识,这是建立在经济上的政治合作。 (二)二者对风险的规避程度不同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风险是很难规避的;然而风险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是可以得到控制和化解的。经济全

XXX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概念规划设计合同最新版Word可编辑

XXX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概念规划设计合同 XXX国际医学科学中心 概念规划设计合同 杨勇军律师 甲方: XXX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管委会 XXX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乙方: XXX株式会社 鉴于 1. 甲方针对本合同工作内容委托乙方承接【XXX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概念规划设计】业务; 2. 乙方具有进行该项目规划设计的能力和资源,并愿意根据本合同的约定接受甲方的委托; 3. 甲方同意按乙方要求将合同款项按照本合同规定条款支付给乙方指定的账户。 在此基础上,就甲方委托乙方承担【XXX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概念规划设计】相关事宜,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第一条总则 1.甲方的法律地位、确认和保证:

甲方系按照中国法律设立与存续的中国法人。其在本合同上签字的代表已获授权签署本合同,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即对甲方具有约束力。甲方将按本合同规定提供相关的文件及技术资料,支付乙方各阶段的设计费。 2.乙方的法律地位、确认和保证: 乙方系按照日本国法律设立及存续的日本国法人。其在本合同上签字的代表已获授权签署本合同,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即对乙方具有约束力。 乙方将按本合同约定,承担XXX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概念规划设计项目的设计工作。 第二条本合同依据下列文件签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第三条项目概要及设计内容 1.项目范围: XXX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项目规划范围东至京福高速与腊山河西路,西至XX西编组站,北至黄河与北绕城高速,南至XX与市中边界线,总规划面积约XX平方公里。研究范围西至XX西湿地、北至黄河,总规划面积约X平方公里。 2、现状概况: XXX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位于XXX西部新城范围内,紧邻主城区。项目用地狭长,南北长约11km 3.相关依据及参考资料:

《经济学原理:中国故事·全球视角》课堂测验

1.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是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 T 2.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做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B )。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是自私的,所做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3.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A )的研究。 A、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B、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管理企业 C、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 D、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 4.经济物品是有用且稀缺的物品。T 5.《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是哈尔·R·范里安的著作。T 6.下列问题(C)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7.以下话题都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内,除了(D)。 A、香烟税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 B、微软的市场势力在软件定价中的作用 C、反贫困计划在减少无家可归者中的效率 D、政府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8.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资源用于最有效的用途(简称资源配置问题)的一门学科。T 9.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C)。 A、关键资源 B、有效资源 C、稀缺资源 D、优质资源 10.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人们”,包括的个体是(AB)。 A、消费者 B、生产者 C、企业 D、家庭

11.劳动力市场可以看作是工资和闲暇之间的trade-off。T 12.社会会面临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T 13.下列政府活动的动机属于关注效率的是(B)。 A、对收入较高的人实行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B、把标准石油(拥有90%炼油厂)分拆为几个较小公司 C、为被解雇的工人提供失业津贴 D、以上都是 14.从经济学角度看,个人的储蓄是一个跨期的行为。T 15.经济学中片面的追求平等或者效率都是不可取的。T 16.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 成本。T 17.你在比赛中赢得100美元,可以选择花掉或者在利率为5%的银行账户中存一年。如果花 掉,机会成本是(C)。 A、100美元 B、5美元 C、105美元 D、0美元 18.边际变动(B)。 A、对公共政策并不重要 B、是对现有计划的微小增量改变 C、使结果无效率 D、并不影响激励 19.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C )。 A、门票的价格 B、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 C、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 D、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是零 20.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小预期收益。F 21.有经济学家提出,整个经济学的内容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其余的 内容都是对此的解释。T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人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能力,还受到激励水平的影响 B、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做出决策后,当激励引起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行为不 再改变 C、不同的激励会引起人们行为的差异

《浅谈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挑战及其策略》

《浅谈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挑战及 其策略》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其主要的表现是: 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其优势获得较大的利益,发展中国家获益很少,有的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以及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环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化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如何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影响尤为突出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发展的挑战是严峻的。应对挑战的策略可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宏观调控、制度健全完善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外,还对国家经济主权、金融市场、产业结构、市场占有份额、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经济安全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或者潜在的负面影响和挑战。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利用社会主义特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优势,深化改革,健全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和我国国情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加快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社会设施、基础经济宏观调控。 具体说来,第一,国家在制订一个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必须首先从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发展的时序性,不能急于求成。要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一是要保持自身金融健康,防止泡沫经济,引入外资要适当,汇率制度要合理;二是要建立多重金融防线,这些防线应该包括:国际资金与国内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引进的国际资金中的贷款资金与股本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贷款资金中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的适度比例防线,股本资金中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适度比例防线。 第二,我国要抓住机遇,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介绍概要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及 其介绍 张五常 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享誉学界。 中文名:张五常 出生地:中国香港 出生日期:1935年12月1日 职业:教授,经济学家 毕业院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 分校

简介张五常(1935年12月1日-),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张五常教授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935年出生在香港,抗日战争时期曾随父母到广西避难,耳闻目睹中国内地农村之艰苦,从小起就希望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其著作《佃农理论》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奖。 求学生涯他早年师从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大师阿尔奇安和科斯,科斯称张五常是最为了解他的思想真谛的人;他与现代产权大师科斯、巴泽尔共事多年其思想互相影响与激励;他与大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往甚笃,张五常香港的家往往成了他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他多次陪弗里德曼来中国,与国家领导人畅谈中国改革之大要;他也应邀参加诺贝尔奖颁发大典,被奉为嘉宾;他被选为1997

—1998年度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的殊荣,等等。此等际遇,在中文世界的经济学家中,恐怕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最受欢迎的教授“最劣的教师”1991年,在香港大学一些所办的“最差教学奖”的选举中,张五常被选为“最劣的教师”。张五常荣登劣座,几乎全香港哗然!其实,这十分自然,如果按照东方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标准,张五常的教学肯定会与其要求不合。张五常讲课,从来不备课,也没有讲义,更不在黑板上板书。在他看来,自己天天思考的经济学,备课是多此一举。即使是正式场合的演讲他也不会有多少准备(如:1991年到瑞典对众多诺贝尔奖得主的演讲,1998年到美国任西部经济学会会长的演讲)。 中国经济制度分析的第一人 率先将新制度分析系统地运用到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第一人,非张五常莫属了。张五常受著名新制度经济 学大师科斯、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亲传,与诺斯、巴泽尔共事多年,耳儒目染,一代新制度经济学宗师呼之欲出(科斯在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演说中多次提到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科斯,1994)。诺斯也多次提到张五常对他经济思想的影响。)。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大贡献应该是把制度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引入到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张五常将产权制度的分析方法应用在台湾的土地改革上并创立了“新租佃理论”。张五常

《经济学原理:中国故事·全球视角》期末考试

《经济学原理:中国故事·全球视角》期末考试 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下列不属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的是 ( )。 A、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上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因而每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服从递减规律 B、生产过程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 C、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持续上涨 D、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我的答案: C 2自发投资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我的答案: C 3花生酱有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和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如果税收从每磅10美分增加到15美分,政府的税收收入会()。 A、增加50%以下,甚至有可能减少 B、正好增加50% C、增加50%以上 D、答案取决于供给和需求哪个更富有弹性 我的答案: A 4以下哪一种情况会增加供给量,减少需求量,并提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 A、实施限制性价格下限 B、取消限制性价格下限 C、把税收加在生产者一方 D、取消对生产者征税 我的答案:D 5当垄断者从收取单一价格转为完全价格歧视时,它减少了()。 A、产量 B、企业的利润 C、消费者剩余 D、总剩余 我的答案:C 6所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商品价格下降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变化 我的答案:B 7下列政府活动的动机属于关注平等的是()。 A、对有线电视价格管制 B、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向穷人提供购买食物的消费券 D、禁止酒后开车 我的答案:C 8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 )。 A、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出租房子不属于生产行为 B、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按出租可以得到的租金计算 C、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房子由房主本人居住 D、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没有经过市场活动 我的答案:B 9如果一种物品的生产引起了负外部性,那么,社会成本曲线就在供给曲线__,而且社会的最优数量__均衡数量。() A、上方;大于 B、上方;小于 C、下方;大于 D、下方;小于 我的答案:B 10货币供给(M1)大致等于( )。 A、公众持有的通货 B、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活期存款 C、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 D、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存款 我的答案:B 11在完全竞争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或平均收益、边际收益曲线是()。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直线 D、先下降后上升的U字型曲线 我的答案:C 12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 )。 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

全球化治理视野下的中国海关变革与发展

全球化治理视野下的中国海关变革与发展 ——以实施《WCO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 ◆王军 全球化正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特征,而全球化需要全球治理。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是导致人类政治生活从统治走向治理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随着国际货运与人员交流的巨大增长、有组织国际犯罪的剧增以及全球恐怖主义威胁的不断增长,国际贸易的安全与便利问题,已成为全球化治理关注的焦点。面对新形势,世界海关组织(WC0)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战略行动,其中一个重大举措是制定了《WC0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以下简称《框架》),并在2005年世界海关组织理事会年会上获得通过。本文以全球化治理的理论与方法为基本工具,对《框架》的目标原则、基本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治理要素做一简要介绍,在分析中国海关实施《框架》的有利治理条件及现实治理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海关实施《框架》的治理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中国海关在全球化治理的背景下在实现自身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一份可供思考与借鉴的材料。 一、全球化治理与《框架》治理要素的介绍 关于全球治理的要素,有学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全球治理的价值、全球治理的规制、全球治理的主体或基本单元、全球治理的对象或客体,以及全球治理的结果。也有学者认为,全球治理是一个包含着价值基础、规制保证和治理操作三类主要指标的复杂治理体系,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全球治理的价值、规制以及结果是全球治理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从这一分析工具出发,《框架》的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框架》的目标与原则——全球治理的价值 全球治理的价值,就是全球治理的倡导者们在全球范围内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而且从这些倡导者的眼光看来,这些价值应当是超越国家、种族、宗教、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的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从《框架》的名称就可以直观地看出,《框架》全球治理的价值基础就在于世界海关组织成员对于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所达成的价值共识。具体而言,《框架》制定的目标价值共识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制定全球供应链安全与便利的标准,促进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形成适用所有运输方式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增强海关应对2l世纪挑战和机遇的作用、职能和能力;加强成员海关之间的合作,提高甄别高风险货物的能力;加强海关与商界的合作;促进货物在安全的国际贸易供应链无缝流动。与此相联系,《框架》的技术价值体现为以下四个核心要素:第一,《框架》统一了对进口、出口和转运货物提前递交货物电子信息的要求。这是《框架》力图超越各国海关的现行做法与措施并建立一套统一的国际海关标准的制度规范价值基础;第二,加入《框架》的成员承诺采用统一的风险管理方法来对付货物安全方面的威胁。这是《框架》为形成标准统一性的管理范式价值基础;第三,《框架》要求根据进口国的合理请求,出口国海关应基于可比的风险识别方法,对出口的高风险集装箱和货物进行查验,最好使用非侵入式查验设备。这是《框架》要达到的加强成员海关之间合作的最低价值标准;第四,《框架》规定了成员海关要向达到最基本的供应链安全标准并采纳最佳做法的企业提供相应的便利。这是《框架》要达到的加强成员海关与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审慎,趋利避害,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全球化,才能在这一历史潮流中为自己找到适当的位置,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1)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2)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3)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4)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20世纪80,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全球化带来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从实质上说经济全球化是市场体制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必然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影响。现代化的中国所面临的缺陷问题,单一的讲,就是自身的水源不足问题;所具有的优势就是制造也的发达。首先,水源问题;这是我国自身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北方水源日益捉襟见肘,而单靠我国自身解决此事,是有点困难。内蒙,东北,华北,京津地,均可以感觉到严重缺水的窘态。由此带来的就是沙尘暴的日益强大,对整个世界环境也是大为不利的。其解决之道:从我国自身方面来看。一是海水淡化;一是南水北调。在我看来,海水淡化成本太高,而现实的可操作行又太差。这条路在现有的条件下是行不通的。南水北调,南水源于长江之系,南水本身并不充裕。且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看,也并不可取。那解决的方案呢?就是引俄罗斯贝加尔湖水注入我国北方,这样我国整个北方就会有充足的水源,并且有利于全球的环境问题。《世界地理》显示“每年有60亿吨的高清澈高含痒的贝加尔湖天然矿泉水白白流入北冰洋化为海水。”在北极溶入亿万年的冰块,宝贵富足的水资源就这样为人类源源不断的制造着北极的极度寒冷,且贝加尔湖南引对西伯利亚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极度寒冷状态也是大有好处的。对全球化的今天,是资源不浪费,是对环境问题也有利的。其次,中国自身的优势是制造业。1978年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我国与全球化的第一次接触。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是我国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教学总结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 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全球化是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供求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供应由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下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战略选择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大环境。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而且将改变我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一些认识和观念。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时间越来越近,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深入。中国企业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外国企业以更大规模涌入中国,国内竞争将更加激烈、更加残酷,对中国的企业形成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中国企业固步自封,画地为牢,把自己的目标市场锁定在国内,无疑是坐以待毙,在同国际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他们不能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生存能力,必将丧夫越来越多的生存空间。中国企业必须摈弃旧有的观念去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增强危机感与紧迫感,从长计议,制定竞争战略,走出国门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扬长避短,寻求比较利益,创造比较优势,把握机会,大胆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壮大自己的实力。 进入国际市场可以使企业在更大范围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跨国经营中,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由小到大逐步成长为中国自己的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总之,我认为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生存发展下去。 在“走出去”的要求下,我国企业具有以下优势: 1、政策支持优势 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中国企业在政策支持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企业能够有效利用各种规则和

政策支持,来实现走出去的战略发展选择目标。 2、区位优势 一是资源区位,部分资源的区域专有性和区位指定性,形成比较明显的发展优势;二是产业区位,我国的企业总体上是以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资源的比较优势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对特殊资源的开发则形成企业的特殊优势);三是市场区位,中国市场既有与世界市场的同一性,也有其区域市场的独特性,创造了需求的多样性,构成市场的区位优势。 4、海外华人众多的优势 上百年来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华人和由他们编织的已有相当规模的海外华人网络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充分利用这一资产对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5、我国良好的国际关系和信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并广泛开展了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在此过程中树立的良好国际形象和信誉,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如此形势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需要做到以下战略目标与要求:1、企业应有国际化发展的战略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首先应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品牌、技术体系、信息网络、组织管理体系以及企业文化等。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2017年工作总结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坚持“变中求稳、稳中求进、进中求上”总基调,全体员工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开拓创新,以形象提升人气、餐饮提升口碑、会务提升效益为总方向,以五常管理更精细、家和文化更深化为抓手,全面推进中心的管理与服务,顺利完成了全年的服务保障工作和经营目标任务。在2号楼歇业装修的情况下,全年收入合计3236万元,同比增加43万元。客房收入1859万元,同比增加16万元,增加0.87%,全年平均出租率达到74.7%,同比增长6.7%;2017年国交共完成会议接待300余场,较去年增加60余场,其中校内会议170余场(含国际会议12场次),政府部门及机关事业单位会议50余场,企业及社会团体会议80余场,全年接待宾客人近10万人次,其中外宾500人次。全年国交整体运营情况向上向好。 一、变中求稳,确保工程经营两不误 回顾一年,国交面临的校内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市场竞争压力不减、校内市场紧缩低迷、经营市场不可预期,管理骨干支援北京、人员招聘困难重重、管理服务提升遇瓶颈,2号楼装修改造工程任务重,会务承接能力受影响等等。面对这些复杂因素,要让中心2017年平稳过渡,只有持之以恒,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每一项可控的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抓出成效。全年共收集宾客服务意见卡1858张,线上网络反馈402条,其中餐厅服务好评率94.6%客房服务好评率95.8 %,会务服务好评率98.4%。 (一)夯实安全基础,检查培训制度持续健全

安全工作是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安全出了问题,一切皆为“零”。2017年国交上下紧绷“安全”这根弦,以制度约束为前提,建立了三级安全巡查值班制度。一是经理班子每日值班巡查,坚持靠前指挥,坚持走动式管理,坚持每日上传值班记录,次日主持晨会总结;二是主管团队,始终把工作平台放在服务第一现场,发现问题,现场处理纠错;三是基层员工按照操作规范完成规定动作,上传工作现场图片,接受监督(检查)。通过三级值班安全巡查制度,中心每日在管理群中发布、反馈、完成工作指命令40余条,确保安全工作无死角。同时与员工签订宿舍安全责任书,下发了工作日严禁饮酒通知,制定了公共区域严禁吸烟管理规定等。重视消防和水电气设施设备的定期检查、维修及记录,各经营服务场所上传断电、断闸、关气等照片,组织大型消防演练2次,全年参加消防安全培训300余人次。与后厨各层级签订食品安全“军令状”,确保出品安全。强化员工安全意识,严格各岗位的操作流程与规范;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全年新员工安全培训累计达78人次。 (二)主抓工程建设,工程进度质量全面兼顾 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今年共投入了1000万余元用于中心2号楼、5号楼以及两栋职工宿舍的装修改造。此次改造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大小招投标共计30余项:如2号楼的装饰装修工程、钢结构加固、电梯设备购置安装、消防设施安装、家具采购与安装、床垫和布草采购、热水系统改造安装等。在具体的工程管理过程中,还涉及施工现场的协调、设计方案的调整、工程进度的督促、施工结果的验收等等,这都花费了中心班子及工程部大量时间与精力。在集团安全与监察部、修建中心、绿保中心、物业中心的大力支持,顺利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

和生产力的发展。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中国还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促进对外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额中,每年约1/4左右的经济增长是靠对外贸易实现的。贸易顺差从1994年起开始连年增长,。 3、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促进就业。中国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巨大的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始终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遍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加工带,吸收了近两亿农村劳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一批新型的技术工人和具备先进理念的服务人才充实到就业队伍,为国内经济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国际水准的劳动力。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同构成机遇方面相比,经济全球化也必然带来一些挑战。其根本原因是,国际垄断组织经常在损害别国利益的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1、经济全球化加大了我们同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经济全球化为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国际资本开拓了寻求更高利润的地域和空间,在经济实力相差甚大的背景下,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在拉大。 2、经济全球化阻碍了中国经济的产业发展升级。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国家构筑以其为中心的国际经贸基础,它们凭借其经济与技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确保了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特别是在这这次金融危机中,虽然中国也遭受了损失,但仍然以的增长率实现了保八的目标,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了一道强心剂。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 年的一篇经济发展报告指出,通过激进的贸易和金融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经济融合的鼎盛时期。这一股新的全球化浪潮对所有的收入阶层以及各地区居民的经济福祉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备受争议。 如今各国之间交流日益加深,合作也越来越密切,中国应该准确的自我定位,做好自己的角色,不仅要展示自己的大国形象,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的交流中。然而正当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时,却屡屡受到西方国家的阻难。面对这样的重重阻挠,中国经济又该如何发展呢?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楼市 一说起中国的楼市,大家都是有说不完的话,中国的房价自从年开始就是一路飙升,现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经很难找到万元一平米以下的房子,深圳的高档楼盘的房价只用半年时间就涨了倍,从均价的万元涨到了万元,这样的增长速度显然是非常的不合理,也是非常的不正常的,这不仅有大量的国际游资的涌入,也就是海外的热钱冲入到中国的楼市中,引起房价的不正常上涨。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操控造成了中国楼市当前的局面,政府批地卖地,再加上政策上不允许老百姓自己建房,所以造成房地产行业一场火爆,但是很危险的是,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出现了很大的泡沫,如果这个泡沫一旦破裂的话,那对中国的经济将是灾难性打击。 根据郎教授的观点,中国房价暴涨的真正原因就来自于制造业的资金,也就是说制造业在它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恶化的情况之下,他除了炒股之外,就只有炒楼那么年开始到年,为什么制造业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会开始恶化,简单的讲就是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国际通货膨胀所引发的成本上升,《劳动合同法》的推出以及宏观调控误判等问题,使得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急速恶化。而这个恶化的结果,使得大量资金从制造业流出,然后冲击楼市,造成房价飞涨。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认为中国政府首先应该予以正确的政策引导,将那些大量的本该投入到制造业的资金从楼市里面给引导出来,消除一部分的楼市泡沫,另外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楼市的监管,土地的买卖,以及首付,银行利率的调控,这样慢慢把楼市的温度降下来。楼市,这个最坚硬的泡沫,虽然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的楼市仍然具有很大的投资空间,但是楼市的泡沫已经很严重了,如果国家不加以正确的宏观调控,一旦这个泡沫破裂,后果将不堪设想。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普惠金融:实践、经验与挑战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普惠金融:实践、经验与挑战中国过去15年间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传统金融服务提供商极大地拓展了正规金融覆盖面,其中包括建立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代理模式(中国称为助农取款服务点模式)。中国同样也是金融科技革命的领头羊,技术驱动的服务提供商正在改变中国消费者支付、借贷、储蓄、保险以及投资行为。 中国的账户拥有率(普惠金融的基本衡量指标)显著增长,已经与其他G20国家大致相当。 报告对中国过去15年间普惠金融发展方法和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报告将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与其他相近经济体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中国普惠金融经验的关键进展和要素。报告也指出了中国普惠金融仍然面临的挑战,并总结了可供其他国家政策制定者借鉴的经验。该报告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世界银行集团联合撰写。 近年来,中国普惠金融的理念和实践发生了明显转变。从21世纪初起,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就将拓展基础金融服务列为优先发展目标,举措包括加强信用和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面向农村消费者的物理服务点以及支持建立新型金融服务提供者等。 2015年,中国出台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标志着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正在向更加协调的方式推进。 中国金融管理部门同样也为数字金融创新预留了空间。中国金融科技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为数以亿计的金融服务不足群体提供一系列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它们通过运用基于网络的线上商业模式将金融服务嵌入了已有的电子商务和社交平台中。 中国持续的金融科技发展也促使传统金融服务提供者积极探索数字驱动的商业模式。 报告指出中国在实现普惠金融长期可持续发展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关键挑战,需要向更为市场导向、更具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完善监管框架和工具来有效管理数字金融风险。鉴于很多消费者的数字和金融知识有限,且数字金融可加剧数据风险,金融消费者保护需格外重视并加以解决。

最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对世界各国都是有利有弊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处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它,在充分的利用其有利的一面的同时将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本文主要就经济全球化的弊端简要地予以评价,并探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经济发展。 1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早在150年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其震撼世界、震撼历史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已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 历史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论断。因为当年的“世界性”,现在已“全球化”了。事实上自20世纪晚期随着冷战告终,“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最时髦的议题。“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

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也有人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 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间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个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笔者认同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得出的结果。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借助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这四个载体,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真正的地球村。使得全球公司、各国企业、经济和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起点是不同的,再加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国际经济组织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操纵,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则“理所当然” 的由发达国家制定。因而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最大的便更加“理所当然”的是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