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同步练习:《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人教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同步练习:《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人教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同步练习:《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人教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同步练习:《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人教版含答案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人文掌故

断句不当闹笑话

一天,某领导宣读文件,把“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读成了“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台下顿时哄堂大笑。这位领导生气了,他又敲话筒,又拍桌子,喊道:“你们笑什么?年轻人不好好学习可不是好事,现在连和尚也得有文凭,何况干部呢!”

?名句有约

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2.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以身殉国,何事不为?(陆游《夜泊水村》)

?素材积累

201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人物: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杨善洲

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基础达标

1.下列对修辞手法定义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比喻只要有两个有某些相像之处的事物就可以构成。

如:他的眼睛长得像他母亲的眼睛。

B.借代可以分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专称代通称、具体代抽象四种情况。

C.比拟是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这种方法可分为两类:拟人和拟物。

D.象征和借喻的区别在于:借喻一般都可以补出省略的本体和连接词,而象征的本体和象征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也很难补出被象征物。

2.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C)

①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②风风雨雨过日子,炎炎凉凉看世态。

③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

④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不够我走来不够我看

A.①拟人②对偶③对比、引用④夸张

B.①比喻②对偶③对比、引用④夸张

C.①拟人②对偶③对比、比喻④夸张

D.①拟人②比喻③对比、比喻④拟人

3.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①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②这种不良的作风,也传染到我们的党里了。

③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

④从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浴着阳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4.下列对古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表现了诗人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渲染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情景)

C.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不忍离别之情) D.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从琼筵。南风一扫胡人净,西入长安到日边。(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复兴邦家的爱国之情) 5.下列各句对修辞方法的分析,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1)带工的老板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2)我在遐想:中国十几年内,将有自己的“坚持探索真理”的哥白尼,“从上帝手中夺来电”的富兰克林,“把太阳拿在手中”的居里夫人。

(3)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

(4)女人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A.夸张借代比喻拟人

B.夸张借代拟人比喻

C.拟人比喻夸张借代

D.拟人比喻借代比喻

能力提升

6.下面四个比喻,意思连贯,本体、喻体分别含有递降关系。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祖国是一座花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生活是一本书,日子就是书的每一页;每一天是一行字,每小时就是一行中的每一个字。

7.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分别以“挫折”、“真诚”为对象,再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只要你永不放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挫折原来是成功的一块基石,可以垒出希望的丰碑,只要你决不退缩。

(2)真诚原来是沟通的一把钥匙,可以开启人们封闭的心扉,只要你坚持到底。

8.下面一段话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请体味语境,参照画线句的结构和字数拟写出中间两个比喻句的喻体。

朋友,给你一颗青春的种子,把它播进胸膛里。希望它在闹市,是一盏明亮的路灯;在原野,是________;在江河大海,是________;在寒峰之巅,是一株乐观的雪莲。

答案:一棵向上的春苗一朵欢腾的浪花

9.请你以“秋风”为主题,写一个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随着风儿去,我呼唤秋风停,风呀,风呀,请你给我一个说明,是否她也珍惜怀念这一段情;风呀,风呀,不要去得那样匆匆,请你为我去问一问她的芳名。

10.下面是一首校园歌曲《菁菁校园》的一部分歌词,请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补充完整。

菁菁校园

青春和理想,在这里蓊蓊郁郁地生长;

知识和力量,在这里______________;

烦恼和痛苦,在这里______________;

友谊和纯洁,在这里______________。

答案:点点滴滴地汇聚曲曲折折地缠绕纷纷扬扬地撒播

11.秋天在诗人眼里各有不同,请你仿照画线句,在下面的空缺处填上一个类似的描写秋的诗句,并且使前后文语意连贯。

秋属于喷薄的太阳,秋属于崛起的地平线。生命中的秋天没有月圆花好的风情,没有笛短箫长的缠绵,没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长叹,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只是大海般的宽广、高山般的深沉,只有坚韧和执著,以及乐观和自信…

答案:没有“莫道不销魂,人比黄花瘦”的泣诉

1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诗的第三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歌予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借代。如:只轮——战车;海窟——敌人的老巢。

真题演练

13.下面这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是刘璇在自由体操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选两种修辞方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她像一位天使,在五环旗上飞翔;她如一道闪电,在时空之中定格。

14.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心在,情去;情在,爱去;爱在,人去;人在,识他的心去。

示例二:天在,风去;风在,云去;云在,雨去;雨在,听它的人去。

1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自信是一曲昂扬并不聒噪的旋律;自信是一首华丽而不浮华的诗歌;自信是一抹夺目而不媚俗的色彩。

本节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考试说明对于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查点较多,既可与仿句结合,也可与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结合,也可单独考查。

运用修辞仿写的技巧

仿用句式题要求考生按命题者给定的语句形式(包括修辞格)仿造句子,“仿”的是形式,表达的内容是“新”的。一般来说,“仿”形式不难,所以考查侧重在内容上,即新造语句的内容是否合理,形象是否生动,含意是否深刻。这类题目承担着检测考生修辞能力的任务。仿写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一、句式一致

试题往往给出了范例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句句式相同。这样,就使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句式是否一致成了关键。有时候要仿写

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二、内容统一

仿造语句在内容上要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连贯统一,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叙述层次或论述结构。它往往要求仿句与所给语句思想一致,内容贯通,往往还涉及感情一致、风格一致等问题。如果所给语句文采飞扬,充满褒奖之情,那么所仿写语句也应与之一致,否则就会显得不协调,不统一。

三、修辞恰当

高考往往把句式考查与修辞考查结合起来,既要求结构句式相同,又要求运用相同的修辞格。从考题来讲,比喻、排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方法出现的几率较高。修辞恰当这一要求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是谁偷走了你的感动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在他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

前些日子,他开车去沈阳办事,车至中途一处高速入口的地方,看见一个年轻的女人抱着一个宝宝在等车。那天刚好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有些阴冷,他心生恻隐,一个年轻的母亲独自带着孩子出行,本来就是件不容易的事,碰巧天公不作美,又下起雨来,如果再把宝宝冻感冒了,那可真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他减慢车速把车泊至那对母子跟前,开下车窗对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去哪里?我捎你一程吧!”他以为那位年轻的母亲对他的行为即使不会感激涕零,至少也会露出欣喜和感动。

谁知那个年轻的母亲,只是轻轻地抬了下眼皮,打量了一下他的车,然后问了句:“是返程车吗?收多少钱?”他愣了一下说:“我不是返程车,不收你的钱,顺道载你。”

不说这句还好些,说了这句,那位年轻母亲的脸上,立刻露出警觉的表情,仿佛自言自语,又仿佛是问他:“不收钱?有这么好的事?不会是想到了之后宰我一刀吧?或者另有所图?” 朋友哭笑不得,本想跟她解释,看她一个人抱个孩子在路上挺不容易的,想了一想,还是把这个念头压了下去,罢,不解释已把自己的好心当成另有所图,如果解释了,会不会有越描越黑的嫌疑?

朋友跟我抱怨,你说现在的人除了抵御防范,戴着有色眼镜看别人,怎么就不会感动了呢?我一片真诚,她怎么就是看不出来呢?是谁偷走了她的感动?

我笑了,你的脑门上又没有贴着好人的标签,谁会相信一个陌生人?

他走之后,我陷入了沉思,各种虚假广告如烽烟四起,各种骗术花样翻新,防不胜防,一颗原本纯真美好的心灵早已被重重戒心裹住,甚至麻木。

时光有如一只神奇之手,抚过的地方,就再也回不去了。有多久我们都不曾感动过?小时候看电影,会随着剧中的人物亦喜亦悲,泪

流满面,欢呼雀跃。现在看电影,演得再逼真,一想到那些明星的花边新闻、炒作和作秀,顿时就会把那些酝酿了半天的感动毫不留情地击溃。

和女友一起上街,在过街天桥上,看到一个八九岁的孩童,守着一张硬纸牌,上面写着:母亲因病需要钱,希望过路的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将来一定会回报给各位。下面还有一些密密的小字,讲述母亲生病和求医的艰难过程。

经过的时候,心里略微地动了下,然而,也仅仅是动了一下,脚步也只是略微迟缓了一下,便在稀疏的人群中,随着朋友一起走过去了。

我拽着朋友说:“那个孩子真可怜,该上学的年纪上不了学,守着一块纸牌为母亲筹集看病的钱,他也挺不容易的。”女友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说:“你还是地球人吗?亏你连这个也相信,没听说他们都暴发了吗?比你比我,比很多人都有钱。”我无语,因为我不能保证女友说的一定对,或者是一定不对。

感动这两个字,仿佛成了稀有金属,离我们越来越远。

商品时代,物欲横流,当“秀”这个字越来越时尚,越来越被娇宠,浮躁就随之而来。杂志上的文章越来越煽情,却再也骗不到读者一滴眼泪。所谓的大片打造得越来越精致,归根结底都是票房闹腾的。电视上的真情讲述,其实我们也知道,那是给我们讲述的故事,有斧凿的痕迹。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是谁偷走了你的感动?这个伪命

题,我也答不上来,是时光?是缺乏信任?是虚假泛滥?抑或都不是,是我们缺乏一颗发现真诚的眼睛,缺少一颗充满感动和温情的心。

因为感动成为一种奢侈的情感需要,所以我们怀恋那些永恒的经典画面:一对皓发白首的老夫妻相携搀扶,公交车上为老幼孕让座的定格,年轻的情侣羞涩地看着彼此的眼神,稚嫩的小儿天真无邪的笑脸。甚至一株花、一棵草、一滴露,能体现出生命的律动和美好的东

西,都曾经那么真诚地感动过我们。

(选自“名人资料网”)

【免费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荆轲刺秦王》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鸿门宴》 ★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 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 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 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 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离骚》 ★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孔雀东南飞》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经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了状语。) 孔雀东南飞()勤心养公姥() 手巾掩口啼,()卿当日胜贵,() (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综合复习试题(带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综合复习试题(带答案) 语言文字应用综合练习题 1.植树节到来,请你给每位社区居民发送一条短信,倡议号召他们认捐、认种、认养花草,共同美化家园,美化家乡。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答:1.回赠自然一棵树、回护社区一花园、回报家乡一片林,天蓝、地绿、水净,建设美丽家园,有你更精彩! 2.根据下面一则新闻材料,给新落成的国家博物馆正大门拟一幅有横批的对联。据《北京晨报》报道,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历时3年多改造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将在2011年4月1日,重新开馆。国博现拥有展厅49个,所珍藏的文物几乎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所有代表性的都有,在当代藏品中,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台也被收藏。同时还有包括为举办国际展览而设的亚洲厅等四个国际厅。国家博物馆的场馆规模和硬件设施都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博物馆的水平。答: 2.上联:乘火箭到石器,尽览古今珍藏;下联:由四海至九州,通显中外博物;横批:物华天宝 3.仿照下面的例子,在①②处各写一句话,要求与前句内容一致,句式相仿,在③处写一句结论性的话。我渴望智慧,上帝却给我问题,让我解决;我渴望财富,上帝却给我体力和头脑,让我工作; da3我渴望健康,上帝却给我病痛和时间,让我锻炼。上帝不会直接给你你所需要的东西。 4.请用整齐的句式分别点评下面两篇课文的内容。《蜀道难》:4.《蜀道难》:雄健奔放的山川画卷,穿透历史的喟然长叹。《祭十二郎文》:《祭十二郎文》:天人永隔诉骨肉至情,宦海沉浮感人生无常。 5.仿照示例的格式,另选话题写一首小诗。示例: 垂柳没有松柏的挺拔没有梅花的孤傲却以回吻大地的柔情告白 ──什么是感恩!答: 5.示例一:示例二:礁石种子没有高山的巍峨没有鲜花的绚烂没有沙粒的平和没有虬枝的沧桑却以 直面巨浪的姿态告白却以开石破土的力量告白──什么是坚守! ──什么是执着! 6.请按下列情境要求完成试题。高中即将毕业,你的班级欲组织毕业晚会活动。根据节目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伴着优美的旋律荡着双桨,度过了难忘的三年,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单元检测1有答案

单元检测(一)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积累(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46722006】 ①“中国高铁世界第一”绝不是我们自吹自擂 ....,作为中国人,我们真的应该为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技术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感到骄傲和自豪。 ②改革的红利大家都期待,但改革不会一挥而就 ....,保持耐心也是对改革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改革,为改革献计出力。 ③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协作,夙夜在公 ....,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④在很多学校,虽没有公开的“重点班”与“普通班”、“快班”与“慢班”,但实 际上家长和学生心里都十分清楚,只是心照不宣 ....而已。 ⑤“低龄留学”到底有没有价值,确实要因人而异,既不能盲目跟风,只把留学当出 路;也不能投鼠忌器 ....,甘心做井底之蛙。 ⑥昆曲集合了众多审美元素:儒雅的念白,悠长的唱腔,飘逸的舞蹈,唯美的服饰, 加之精美的舞台布景,真是美轮美奂 ....。 A.①③④B.①⑤⑥ C.②③⑤D.③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自吹自擂:自我吹嘘。前面能加否定词“不”修饰。此处使用正确。②一挥而就: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就完成。不合语境,应改为“一蹴而就”。“一蹴而就”指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③夙夜在公:指从早到晚,勤于公务。此处使用正确。④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此处使用正确。⑤投鼠忌器: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常用于打击坏人方面。此处应改为“畏首畏尾”。⑥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此处错用对象。 【答案】 A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__①__

部编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78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灵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

高二语文选修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点拨

第二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学校卧龙寺中学命题人孙虎林 一、社科文阅读(共6分) 中庸”辨析张岱年 ①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以辨析。 ②“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但是说“中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与中庸同义。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孟子?尽心下》)不说中行而说中道,中行、中道,当是同一意义。总之,中庸、中行、中道,应具有同一含义,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③《中庸》篇有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谓执两用中应即对于中庸的解释。《说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孔子尝说:“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后儒解释中庸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 ④“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有些事情,确实如此。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类,确实是“过犹不及”。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例如所谓“君臣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因此,“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⑤近代西方国家都宣扬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法国人民鼓吹法兰西精神,德国人民提倡日耳曼精神等等。中华民族必有作为民族文化的指导原则的中华精神。古往今来,这个精神得到发扬,文化就进步;这个精神得不到发扬,文化就落后。正确认识这个民族精神之所在,是非常必要的。1.本文认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孔子提出“中庸之为德”,而没有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 B.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可以推测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 C.孔子在《子路》中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行应与中庸同义,是较高的品德。 D.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道与中行和中庸含义相同,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2.下面对“中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庸》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所谓执两用中就是对于中庸的解释。B.《说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C.中庸就是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所说的“过犹不及”。 D.后儒提出“无过无不及”,这是对中庸的正确解释。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庸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适中的方法,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这个观念是孔子提出的。 B.所有事情都有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C.在历史上,只有超越传统的限度,才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固守中道,就不可能前进。 D.作者认为,“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共6分)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语文,一个高深莫测的科目,一个让同学们神魂颠倒的科目,一个让大家束手无策、摸不着门路的科目。要想考好语文,必须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 1. 【字音辨析题】 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选择。 2. 【字形辨析题】 常出现“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要注意多积累。 3. 【词语运用题】 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对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1)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2)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 【熟语(成语)辨析题】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成语),运用熟语(成语)结构特点把握熟语(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成语)的褒贬义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让你在字面上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往往特别陌生的熟语是对的。 5. 【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等。 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试着回忆那些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的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看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看是否搭配得当——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看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以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要注意看是否存在主语残缺的情况。 (2)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有可能是句式杂糅。 (3)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看是否存在宾语残缺的情况。 (4)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看是否存在歧义,或者看其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又或者看看是否存在意义上的从属关系。 (5)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看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6)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看是否存在表意相反的情况。 6. 【标点符号题】 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目录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选修五个系列 一.诗歌与散文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二.小说与戏剧 4.《中国小说欣赏》 5.《外国小说欣赏》 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7.《影视名作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 8.《新闻阅读与实践》 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 10.《语言文字应用》 11.《演讲与辩论》 12.《文章写作与修改》 五.文化论著研读 13.《先秦诸子选读》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暂缺) 16.《中国民俗文化》 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游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3)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 (4) 了解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 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 资料链接

-----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 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引导: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感悟词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

和硕一中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4、下列叙述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羊脂球》等等。 B、《家》: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C、《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D、《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虽然是一个

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有三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共计20分。分值超过文言文(19分)、诗歌鉴赏(11分)、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一系列试题。 考纲要求三、语言文字应用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1.识记A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⑵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2.表达应用E⑴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⑵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⑶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⑷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⑸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纲解读1.识记(A)层级的两条内容中,字音多年未考,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重新考查;汉字书写的考查,已纳入到作文的评分标准中。看来,字音字形是不会单独设置试题考查的。 2.表达应用(E)层级中的“正确使用词语”和“辨析并修改病句”在前文已经分析。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主要体现在作文评分标准“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中。(但阅卷时如何酌

情扣分?阅卷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判断标点的问题吗?不得 而知。)此外,在高考试卷的所有阅读中都隐含着这种考查。试题分析1.除成语和语病试题外,2016年之前的语言文字 运用部分客观题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形式为衔接或者排序。2016年考查了关联词的选用,2017年又改为考查“语言表达得体”。有人说“语言文字运用”中的主观题是高考的试验田,题型经常变换。近两年的高考试题,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的考查内容和形式也多样起来。 2.2010年以来,课标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两道主观试题中,考查的形式包括:语句仿写(考查重点是“仿用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段补写(考查重点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图文转换(包括图标和构思框架,考查重点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生动”)、句式变换(具体考查的是长句变短句)(考查重点是“变换句式”), 近几年一直没有考查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这两个内容。 以上内容复习时要点面结合,不能遗漏,同时还要抓住重点。2010年起全国课标卷语言文字运用主观试题统计年份主观 试题类型2010语段补写仿写2011长句变短句仿写2012语段补写仿写2013语段补写图标要素寓意2014语段补写构思框架2015语段补写图标要素寓意2016语段补写构思框架2017语段补写推断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大学》节选(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大学》节选(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 案 通过《大学》的教学,理解《大学》中的“三纲”“八目”并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下面是由为你精心编辑的高二语文《大学》节选(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2.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3.理解《大学》中的“三纲”“八目”并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教学重点 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解释什么叫修齐治平。精炼意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处《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二、知识积累 1.了解文化背景 《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

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 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佑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A.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B.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第一段:经文部分,提出三纲八目。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高二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人教版选修)

高二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王心怡 高二年级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内容来看,今年所选的《新闻阅读与实践》和《中国小说欣赏》这两门课,实用性和趣味性都较强,有利于师生教学的进行。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为参考,我将作出以下的思索与安排。 最后,我再谈谈本学期语文教学的综合计划: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能在生活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张国强 题号 第Ⅰ卷第Ⅱ卷 总分来源:]一二三四五 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评卷人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艺创作:少一点低俗,多一些责任 ①这些年来,创作的尊严面临严峻的挑战。创作成果被随意地歪曲,经典名著被任性地拆分;只要点击率高就好,只要票房收入多就好,只要名利双收就好。这种流行文化的无序 状态正影响着阅读者的视听,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对流行现象的理性判断。其主要原因还是一些文艺创作者责任意识的缺失。 ②历史终会以其特有的坚韧来淘沥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作品价值是要经过历史来证 实的。而时下的创作却越写越粗糙,创作态度越来越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已渐 成势头,迎合与趋从的态势正在蔓延。不少人囿于一室之中,通过网络的便利下载着自己的 梦想,写作状态越来越倾向于闭门造车,仿佛一夜即可成惊世之作。其实电脑网络抓去了你的眼球,也抓走了你的认识和判断力,使你的眼界不宽,胸怀狭窄;没有创意,毫无生机。 这种剪接、拼凑成的“创作”,是丝毫没有生命力和美学价值的。 ③当盛行的风气把消遣和娱乐奉为第一宗旨,那么创作的目的自然是把迎合与趋从当成 立身的准则,结果是投合了市场的趣味,降低了作品的美学标准,丧失了作者的人格魅力、 搅乱了大众的视听评判。大多数人根本不从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神来进行思考和创作,很少有人从民族的世道人心来触摸时代脉搏,透过风云变幻的表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某些 第1页共16页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显然,这一慎重研究、修改后的表述,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千变万化,语文教师千千万万,但都必须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课标《修订稿》又坚守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基本特点”。这样的表述,我以为,就会把大家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的争论中摆脱出来,又引导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去关注和研究语文的特质。叶圣陶先生早就揭示了语文的特质。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两个观念,其一便是“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可忽视,而方法尤其应当注重”。他进一步指出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便是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便是要重视语文的形式和方法”。 语文课程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一一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课程 不像其他课程一样,教材是什么,就要学什么。语文课就是要通过一片片文质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能够准确的明白(听或读)对方的意图,同时还能够恰当、充分的表达(说或者写)出自己的意图。阅读是过程,写作是结果,让阅读为写作服务。不管是阅读、说话、写句,都要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读写结合,引领学生学以致用,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服务。文章所呈现的内容、思想、情感,不需要强加给学生,而是需要通过对文章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涵泳,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正如人们品尝美食一样,我们需要的是用心的感受食物带给我们的享受,而食物带给我们的营养,是在我们品尝时自然而然的被我们吸收了。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要始终围绕学习语言运用这个核心,在这个基础之上来达到其他目标的渗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 目录(1-16)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目录(1-16)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4.《中国民俗文化》 5、《影视名作欣赏》 6、《新闻阅读与实践》 7、《先秦诸子选读》 8、演讲与辩论 9、中国小说欣赏 10、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12、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13、语言文字应用 14、外国小说欣赏 15、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16. 文章写作与修改 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臵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游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推荐作品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 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 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3)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 (4) 了解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 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 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 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

人 资料链接 -----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 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引导: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默写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选修)1 1、 ,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湘夫人》) 2、帝子降兮北渚, 。_________ ___,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3、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 ?(鲍照《拟行路难》) 4、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行路难(其四)》) 5、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6、 __,______ ____。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7、鹿门月照开烟树,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8、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0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2、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3、世间行乐亦如此,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4、 ,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 。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15、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 16、垆边人似月, 。 , 。(韦庄《菩萨蛮》) 17、野哭千家闻战伐, 。卧龙跃马终黄土, 。(杜甫《阁夜》) 18、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____ 。五更鼓角生悲壮,____________ 。(杜甫《阁夜》) 19、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20、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22、小楼昨夜又东风, 。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23、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24、 ,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 25、五月渔郎相忆否? , 。(周邦彦《苏幕遮》)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辛弃疾词两首》教案2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辛弃疾词两首》教案2篇 Teaching plan of "two poems of Xin Qiji" in the second volume of senior two Chinese of PEP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2篇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2、篇章2: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辛弃疾词两首》教案篇章1: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课前准备】 1.结合注释明确两首词的内容,背诵两首词。 2.查找资料,了解辛弃疾及其生活的时代。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引领和自主赏析,体会词作的思想感情;

2.探讨用典在表达中的作用,并能就诗词用典发表自己的见解; 3.能有感情地朗诵。 【教学重点】 1.词作的风格和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词中的用典。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1.提问背诵。 2.了解学生对作者及其时代的认知情况。教师做适当补充。 附:辛弃疾生活的时代

高二语文选修文言文练习题2

高二语文选修文言文练习2 《六国论》 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赂(lù贿赂)秦举(jǔ全部,都)以予人B.暴(bào残酷)霜露奉之弥(mí更加,愈)繁 C.洎(jì自从)牧以谗诛犹抱薪(柴)救火D.秦击赵者再(zài两次) 为(wéi治理)国者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弊在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或曰:……率赂秦耶/或未易量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④内立法度,务耕织⑤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⑥失时不雨,民且狼顾⑦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⑧吞二周而亡诸侯⑨今殴民而归之农⑩而秦兵已西矣 A.①⑥⑦⑩B.③④⑧⑨C.①④⑦D.③⑤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弊在赂秦弊:弊病B.六国互丧互:互相 C.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D.固不在战矣固:本来 5.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①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①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①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②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D.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7.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②不爱珍器重宝/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③始速祸焉/不速之客 ④革灭殆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⑤或曰:六国互丧/或未易量⑥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8.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故不战而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9.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10.下列句中“为”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为秦人积威所劫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邯郸为郡④圣人之所以为圣 A.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 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 C.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互不相同 D.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不一样11.翻译句子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