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下七单元《家具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小学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三下七单元《家具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小学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三下七单元《家具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小学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三下七单元《家具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小学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书房和客厅中的小数》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题:信息窗1书房和客厅中的小数-----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76-78页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生活内容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理解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3)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1、谈话引入:(出示情境图)同学家刚装修完房子,一起来参观一下吧。感觉怎么样?这里面还有不少的家居学问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板书:家居中的学问)

2、看完了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一:哦,这里面用了很多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数,是吗?观察一下这些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哦,都多了一个小圆点,是吗?那你知道像这样的数叫什么名字吗?对,像这样的数确实叫做小数。

预设二:哦?小数?哪些是?是这些吗?你为什么说它们都是小数呢?哦,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是吗?

二、发现问题,精讲点拨

1、生活中你看过小数吗?(学生举例)

看来,小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那关于小数,你都知道些什么呢?中间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部分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为

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

2、你会读吗?适时板书:

0.5 (零点五)0.08(零点零八) 1.2(一点二)

小结:读小数时,小数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部分则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无论有几个0,都要一一写出来。

3、写小数: 尝试练习:零点六一点五

师:对于小数的读法我们已经学会了,那小数又该怎样写呢?(出示题目,学生回答)

小结: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依次写出小数部分。

(二)认识小数,感知意义

红点二: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1、认识0.1米。

(1)每个小组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纸条。

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把一米长的纸条平均折一折、画一画,并标出1/10米。(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3)哪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2-3组)

我们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也是1/10米,还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

板书:1分米=1/10米=0.1米

师小结:十分之一米和0.1米表示的的是同一部分,它们都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也就是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板书:十分之几一位小数 1分米=1/10米=0.1米)

练习:1分米用小数表示为0.1米,那么4分米怎么表示呢?要求学生回答并叙述过程。7分米呢?

(板书 4分米=4/10米=0.4米 7分米=7/10米=0.7米)

(2)绿点:出示1米长的米尺课件。

提问: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几厘米?(1厘米)1厘米是几分之几米?

(百分之一米)

师指出:百分之一米还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01米)师板书。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1厘米就是1∕100米,用小数还可以表示为0.01米。

(百分之几两位小数 1厘米=1/100米=0.01米)

练习:1厘米用小数表示为0.01米,那么3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呢?要求学生回答并叙述过程。教师板书0.55米有多长呢?

(板书 0.55米=55厘米=55/100米)

(3)小结:像0.1米、0.4米、0.7米这样的小数因为小数部分只有一位数,所以,我们就称它为“一位小数”。观察:一位小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位小数表示的都是十分之几)同样道理:像0.55米,0.13米这样的两位小数就可以用百分之几来表示。(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表示分米,第二位表示厘米)(4)练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阴影部分。(自主练习79页第5题3、4个)

三、梳理总结,重点训练

1、会读写小数

2、小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四、限时作业,目标检测。

1、课本78页1—3题。

五、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十分之几一位小数百分之几两位小数

1分米=1/10米=0.1米 1厘米=1/100米=0.01米

4分米=4/10米=0.4米 3厘米=3/100米=0.03米

7分米=7/10米=0.7米 55厘米=55/100米=0.55米

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信息窗1书房和客厅中的小数-----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课本77、7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课本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出示情境图)学生找到的数学信息:儿童床长2米,宽1.2米,高0.5米;写字台的高度为0.7米。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二、解决问题,精讲点拨

谈话:刚才,大家提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下面我们来解决“0.5米和0.4米比,那个长?”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比较方法。

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①把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分米为单位的整数进行比较。0.5米=5分米 0.4米=4分米因为5分米>4分米,所以

0.5米>0.4米

②把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分数进行比较。

0.5米=5/10米,0.4米=4/10米因为5/10>4/10所以0.5米>0.4米。

③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比较。0.5米里有5个0.1米,0.4米里有4个0.1米,5个0.1米大于4个0.1米,所以0.5米>0.4米

④利用数轴比较。在数轴上找到0.4和0.5的位置,从图上可以看出0.5在右边,0.4在左边,所以0.5米>0.4米.

3、说出理由。

谈话:选出你最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

4、类化练习:请你比较0.5和1.2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三、梳理总结,重点训练。

1、说一说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小结: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两个数所以数位上的数都相同,那么这两个数就相等。

2、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8、9、10题。

四、限时作业,目标检测。

1、填写小数

9厘米=()分米 7分=()元 18厘米=()米

3角=()元 2分米=()米 3元5角=()元

2、比较大小

0.7○0.9 4.09○4.9 10.27○10.72

0.42元○0.50元 1.01元○0.99元 3.45元○34角

6.04元○60角4分 600克○0.7千克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大小比较

0.5米=5分米0.5米=5/10米

0.4米=4分米 0.4米=4/10米

0.5米>0.4米 0.5米>0.4米

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厨房和卧室中的小数》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课题:信息窗2 (厨房和卧室中的小数)—(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1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简单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教案。

学生准备:课前布置学生实际测量家中灶台的高度、抽油烟机距离灶台的距离,书桌的高度、书柜的高度、椅子的高度。读一读信息窗,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

谈话: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回家实际测量一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出示表格),谁来说说你的测量结果?(学生交流)

测量内容:

灶台的高度

抽油烟机距离灶台的距离

书桌的高度

椅子高度

书柜的高度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从本课的知识点,交流情况加以评价。

谈话: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组数据(出

示信息图及数据),这些数据可都是通过科学验证得来的。

1、独立思考:读一读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小组合作,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可能学生会提出以下问题:

(1)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2)灶台的高度和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一共是多少米?

(3)书柜比书桌高多少米?

(4)书桌比椅子高多少米?……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筛选问题并板书:

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书柜比书桌高多少米?

二、解决问题,精讲点拨

1、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

板书: 0.7+0.6= 问:为什么用加法? 1.5-0.7= 为什么用减法?

2、合作探索小数加法。

谈话:仔细观察这个算式----0.7+0.6=? 你准备怎样计算? 请大家先独立试一试,再在小组内交流。

可能学生会出现如下算法:

(1) 0.7米=7分米0.6米=6分米

7+6=13(分米) 13分米=1.3米

(2)把小数化成分数后计算

0.7米=7/10米0.6米=6/10米

7/10米+6/10米=13/10米=1.3米

(3) 竖式计算:

米、分米

0. 7

+ 0. 6

1. 3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3、教学竖式计算。

以上几种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引导学生关注竖式计算,讨论:这样写对不对呢?

得出:0.7米和0.6米不够一米,所以整数部分是0;根据米和分米的关系把数位对齐写出竖式。

提问: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说明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思考: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4、自主探索小数减法

谈话:你能用我们计算小数加法的方法,试着做一做这道小数减法题吗?书柜比书桌高多少米?1.5-0.7= 做完之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可能学生会出现和计算小数加法同样的方法,注意算法多样化)

学生汇报,自己总结,优化算法,教师重点引导理解小数减法的意义,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重点讨论:5-7不够减,怎么办?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计算小数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5、学习整数减小数

谈话:你知道1米比0.3米长多少吗?(同桌互相讨论,独立解答)

交流:10分米减3分米等于7分米,7分米就是0.7米;用竖式计算

(对“1写成1.0”,学生可能想不到,教师可以借助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三、梳理总结,重点训练。

计算小数加减法和计算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1、算一算(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以比赛闯关的形式,进行计算,哪个小组做得快做得对获胜。

2、解决问题(自主练习第3题)

谈话: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独立解决,集体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限时作业,目标检测。

自主练习第2题。

五、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吗?

2、星期天,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到市场买菜或到超市买东西,并记录、计算家庭支出情况,下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板书设计:

(1) 0.7米=7分米0.6米=6分米

7+6=13(分米) 13分米=1.3米

(2)把小数化成分数后计算

0.7米=7/10米0.6米=6/10米

7/10米+6/10米=13/10米=1.3米

(3) 竖式计算:

米、分米

0. 7 + 0. 6

1. 3

米、分米

1. 5

- 0. 7

0. 8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十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十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短语归纳 1. go for a walk 去散步 2. milk a cow 挤牛奶 3. ride a horse 骑马 4. feed chickens 喂小鸡 5. talk with 与……谈话 6. take photos 拍照 7. quite a lot 相当多8. show… around 带领……参观 9. learn about 了解10. from… to… 从……到…… 11. grow strawberries 种植草莓12. pick strawberries 采草莓 13. in the countryside 在乡下14. go fishing 去钓鱼 15. at night 在夜晚16. a lot of 许多;大量17. come out 出来18. go on a school trip 去学校郊游 19. along the way 沿线20. after that 之后 21. buy sth. for sb.= buy sb. sth为某人买某物22. all in all 总的来说 23. take a / the train 乘火车24. be 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 25. not… at all 根本不……26.go to the zoo 去

动物园 27.climb the mountains 爬山28.visit a museum 参 观博物馆 29.fire station 消防站30.draw pictures 画 画 31.science museum 科学博物馆32.by train 乘火车 33.quite a lot 相当多34.learn about 了解 ◆用法集萃 1. How + be…? + like? ……怎么样? 2. too many + 可数名词复数太多的…… 3. teach sb. how to do sth. 教某人怎样做某事 4. quite + a / an + 形容词+可数名词单数= a + very + 形容词 +可数名词单数一个相当/ 很…… ◆典句必背 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你的学校郊游怎么样? —It was great! 好极了! 2. —Did you go to the zoo? 你去动物园了吗? —No, I didn’t. I went to a farm. 不,没有。我去农场了。 3. —Did you see any cows? 你看见一些牛奶了吗? —Yes, I did. I saw quite a lot. 是的,我看见了,我看见相当多(的牛奶) 4. —Were the strawberries good? 这些草莓是好的吗?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天一大联考)南朝制度方面最主要的变化,是把魏晋以来尚书、中书等中央官制进一步确定,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这一变化() A.使中央权力削弱B.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C.瓦解了宰相制度D.强化了士族的统治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尚书、中书等中央官制进一步确定,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表明南朝主要是分割中枢权力机构的权力,使权力分散,相互牵制和制约,从而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 2.(2019·广西百校联考)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答案 A 解析材料“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体现了豪强大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进步,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不是考试选拔官吏,而是凭借家族势力来选拔官吏,故C项错误;在当时选官重视的是家族的影响力,而不一定局限于经济基础方面的影响力,故D项错误。 3.(2018·福建三明二模)隋朝初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后又改为郡、县两级制。上述改革() A.导致封建国家财政开支增大 B.增强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C.削弱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信息窗2练习题1.docx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2 在()位上,表示();9 在()位上,表示()。 10.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这个数是(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一 )位数。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亿位,这个数是()位数。 A 组 11、一千万是由()个一百万组成的。一千万是由()个十万组成的。 一、填空题12. 2018760500 这个数是由 2 个(),1 个(),()个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 百万,()个十万,()个万和 5 个()组成的。 2.10 个一千万是(),10 个一亿是(),10 个十亿是(), 13.30840000860 是由()、8 个()个千万、 () 10 个一百亿是()。 )个()、( 3.数位有: 个百、6 个( )组成;也可以说是由 ()个亿、()个万、()等等。 个一组成。 4.计数单位有:等等。 二.请先划分下面各数的数级,再读出来。5.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 ()。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亿级的数6207800读作:表示多少个 ()。每()位为一级。分为: ()、 ( )、30000001读作: ()。这些都称为()。98725000读作: 6.读数:从()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或()的数按 7650000000读作: 900750007 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字或()字。数中间有() 读作: 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每级末尾的()都不读。 600500200000读作: 7.写数:先写( 87000000700读作:),再写(),最后写(),哪一位上一个 三.连线。 单位也没有,就写()占位。 2000700020400130607000 8.在整数数位顺序表中,从右向左数,第四位是()位,第九位是() 位,第十一位是()位,亿位的右面是()位。只读一个零读两个零一个零也不读9.3207850009 是()位数,“ 3”在()位上,表示();

六下第三单元信息窗三

六下第三单元信息窗三 信息窗3:啤酒生产计划——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了啤酒生产车间的一角,以表格的形式介绍了每天生产啤酒的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对应数据变化规律,引入对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的学习。这部分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规律。教师要充分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比较、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观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的变化规律,并能初步运用。 2.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合作、探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参观了啤酒的生产情况,并学习了两个量之间可以成正比例的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在啤酒厂参观,看看今天我们能学到哪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 以参观啤酒厂为主线,通过复习正比例的知识来引入新知的学习。然后引导学生看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仔细观察记录表,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啤酒厂一共要生产多少吨啤酒?” (2)“每天的生产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每天的生产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提出的其他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下节课再解决)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每天的生产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红点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发现对应数据的变化规律,引入对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的探索。让学生观察记录表,分析表中的两个量:分别是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需要生产的天数随着每天生产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每天生产的吨数越多,需要的天数就越少,每天生产的吨数越少,需要的天数就越多。 引导学生思考:每天生产的吨数在变化,需要生产的天数也随着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哪个量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进行计算: 100×60=6000(吨) 200×30=6000(吨) 300×20=6000(吨) ……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的积是一定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初一英语第11单元教学反思

Unit 11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SectionA 2d SectionB(1a-1d)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学习一般过去时的构成和运用。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动词过去式以及句型的问答。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在新授词组时,将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般过去时这一时态。同时本节课学习了大量的词与短语,以及询问对于旅游的感受的句子以及回答。通过对形容词的归纳,使学生能够使用恰当的形容词及评价性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引导学生对于谈论过去的情况有较丰富的,深入的体验,帮助他们理解领会一般过去时用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整个课堂气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的情况不错。第一,大多数同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问答,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更多的自信。第二,关注学生的感受,注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本节课无论是复习还是新授课时,都及时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反馈信息,注重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相互结合。第三,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本节课通过对形容词的归纳,引导学生正确去评价How提问的疑问句。 但是学生对于涉及be动词和行为动词的句子结构还是有点模糊。对于涉及be动词的,在具体的语境中与一般现在时还不能清楚的区分开来,对于行为动词的一般过去式,同样也存在不能区分开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另外对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还不能清楚的记得,对于不规则变化的动词,记不清过去式的拼写和发音;学生对

一般过去时的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存在助动词动词还原的规则,也不能充分理解,导致对一般过去式句子结构存在许多错误。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会着重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不会不理解的地方,多加练习巩固。同时应该多去鼓励一些落后生,使他们增加学习英语的信心,克服学习英语的困难。虽然疫情期间教学效果是一种挑战,我会积极利用答疑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保证教学质量。

大学英语第三单元讲解Word版

Unit 3 Text A I. Part Division of the Text II. Further Understanding 1. For Part 1 1. Group Presentation Students work in pairs. One student tries to describe Heidi’s attitudes toward her father according to her speech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play. Then the other student makes a speech to class. 2. For Part 2 1. True or False 1.Diane disliked Kyle and did not want to go to the senior prom with him. (= F Diane liked Kyle and wanted to go to the senior prom with him.) 2.Mother thought the children should respect their father. (= T) 3.Dan Lucas invited Father to have lunch at the French restaurant on Third Road. (= F Father invited Dan Lucas to have lunch at the French restaurant on Third Road.) 4.Dan Lucas promised to ask his son to make a phone call to Diane because Father told him Diane was interested in his son. (= T) 5.As an honor student, Diane was pleased with the result. (= F As an honor student, Diane was humiliated with the result.) 3. For Part 3 1. Group Discussion Students form groups of three to four, and find out what Father said in the office. Then find out the response of Heidi and Mrs. Higgins. Discuss why they seemed to have different topics and what they thought during the interview. (= In the office Father boasted to Mrs. Higgins how bright Heidi was. He listed several examples. He kept on talking even though Mrs. Higgins was not interested in the topic. He showed a typical example of a proud father.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英语第11单元知识点归纳

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重点短语 1. school trip 学校旅行 2. go for a walk 去散步 3. milk a cow 挤牛奶 4. ride a horse 骑马 5. feed chickens 喂鸡 6. talk with a farmer 与农民交谈 7. take some photos 照相 8. ask some questions 问一些问题 9. grow apples 种苹果 10. show sb. around splace. 带某人逛某地 11. learn a lot 学到许多 12. pick some strawberries 摘草莓 13. last week 上周 14.In the countryside 在乡村 15. visit my grandparents 拜访我的祖父母 16. go fishing 去钓鱼 17. sound good 听起来很好 18. climb the mountains 去爬山 19. play some games 玩一些游戏

20. visit a museum 参观博物馆 21. visit a fire station 参观消防站 22.draw pictures 画画 23. go on a school trip 去旅行 24 visit the science museum 参观科技博物馆 25. how to make a model robot 如何制作机器人模型 26. gift shop 礼品店 27. buy sth for sb. 为某人买某物 28. all in all 总得来说 29. be 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 30. be expensive 昂贵的 31. not...at all 一点儿也不 重点句型 1.—Did you see any cows? 你见到奶牛了吗 一Yes, I did. I saw quite a lot. 我见到了而且见到了很多很多 2.—Did Carol take any photos? 罗尔拍照片了吗? —Yes, she did. 是的,她拍了。

江苏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学生作业第三单元第1讲+酶和ATP+Word版含解析

第1讲酶和A TP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6·淮安调研)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分泌功能的活细胞才能产生酶 B. 酶可被水解为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C.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定的反应物发生反应 D. 酶通过为化学反应供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2. (2016·盐城三模)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 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也消耗ATP C.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 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3. (2016·南师附中等四校联考)右图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 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B. 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 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D. 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4. (2016·南京模拟)H2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水和氧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 试管编号加入的底物处理条件 1 2 mL H2O2溶液2滴蒸馏水 2 2 mL H2O2溶液2滴FeCl3溶液 3 2 mL H2O2溶液2滴猪肝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 4 2 mL H2O2溶液2滴煮沸的猪肝研磨液 A. 1号试管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B. 比较1、3号试管的现象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C. 与2号试管相比,3号试管产生气泡的速度快 D. 3、4号试管的现象不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5. (2016·苏北四市三模)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中含有核糖,有些酶也可能含有核糖 B. 活细胞内的酶完成催化反应后立即被降解 C. A TP与ADP相互快速转化依赖酶的高效性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信息窗1

六下第三单元信息窗一 信息窗1:运输大麦芽——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个运输大麦芽的特写镜头,用表格出示了运输大麦芽的有关数据,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学习比例的意义。本信息窗共有3个红点。第一个红点:比例的意义。第二个红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第三个红点:解比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可能回答: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引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让学生“温故”而“启新”,为新课做好准备。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情境图)。 出世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 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

第一天第二天运输次数运输量(吨) 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最多。 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 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16 :2)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 :4)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 :16)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贴于黑板)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会有创新,有发展。本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同时还改变了以往教师对于学生提问“大放手”,让学生漫无边际提出问题所造成的弊端,而是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数学问题,使“提问”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活动,也为后面的教学打好铺垫,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现在就请你观察这两个比(16 :2;32:4)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比值相等)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 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 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 试一试: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用等于号连接?在你的练习本上写写看。(学生独立完成) 介绍: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数学上就把它叫做比例。我们知道,比有前项、后项,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像16、4位于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2、32位于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学生先把2 :16=4 :32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再同桌俩交流它的内项外项分别是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第11单元测试题附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第11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 1. The book was written ______Jerry. (C) A. at B. in C. by D. with 2. Please tell it______! (C) A. like it B. like is C. like it is 3. This is ________. (C) A. What does he think B. he thinks what C. what he thinks 4. Your hands are so dirty. Please go and have a wash with ___. (D) A. beef B. rice C. soup D. soap 5. ______ after dinner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C) A. Eating dessert B. Take a walk C. Taking a walk D. Drink water 6. We climbed to the top of a _____ mountain. (C) A. 2000—meter high meters high —meter—high 7. -Can I ask you ______ questions -Sure. (C) A. any B. much C. some D. a little great weather today! (B) A. What a B. What C. How D. How a 9. Do you agree _________me (B) A. to B. with C. at D. for going out for a walk (B) A. Why not B. What about C. Can you D. Let's 11. His joke made everyone _____ loudly. (A) A. laugh B. laughed C. laughing D. to laugh 12. We had great fun _____ the music. (D) A. listen B. listening C. listen to D. listening to 13. They decided ______ their vacation in Hainan. (B) A. spend spend C. spending 14. What _____ he ____ the sitcom He likes it. (A) A. does, think of B. does, thinks of C. do, thinks of D. do, think of 15. Thanks for _____ us. (A) A. joining B. to joining C. you join D. join 二、用所给词的恰当形式填空 1. He ______________ (say) he did a good thing yesterday. ( said ) 2. My father ________________ (watch) TV at home now. ( is watching ) 3. What about _______________ (see) the film Titanic. ( seeing ) 4. Sometimes Han Mei _______________ (wear) sunglasses. ( wears ) 5. Did you have fun ______________ (listen) to the music ( listening ) 6. He watched his son ______________ (play) with a dog. ( play / playing ) 7. Does he always help her ____________ (do) housework ( do / to do ) 8. -What ___________ (make) you __________ (come) here -Your mum did. ( made come ) 9. Each of us__________ (want) to be happy. ( wants ) 10. Is it time __________ (have) lunch ( to have ) 11. My mother _____ ( feed ) the dog just now. ( fed ) 12. Linda learned a lot about ________ ( farm ) ( farming ) 13. They ______ ( take ) many photos in the zoo. ( took ) 14. Jack didn’t _____ ( go ) for a walk after supper ( go ) 15. Do you know how ______ ( go ) there. ( to go ) 三、句型转换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万以上数的认识》教案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万以上数的认识》教案青岛 版 教材、教法分析 《万以上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大数的认识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拓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之一,也是学生对自然数认识的最后一个阶段。以往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孩子对于大数的读法不够熟练准确,对大数的写法错漏百出。主要是学生对大数的意义缺少深入的理解,对大数的读法和写法缺少足够的认识。经过我们教研组的集体研讨,教学中可借助方块模型和计数器帮助学生认识较大计数单位,通过数位顺序表,将自然数中所有计数单位系统得整理起来,使学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关自然数知识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借助计数器理解数的意义、学习读数,使学生将读数与数的意义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窗一主要分两段编排:第一段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学习数位顺序表,认识十进制计数法。第二段结合实例,教学万以上数的读法。 针对这两段内容,设定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②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数位、数级,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③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提出简单数学问题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能正确地读出万以上的数。 2、过程与方法: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积极探索,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合作成功的乐趣体验。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讲解

六年级上册Uint3 班级:姓名: 一、汉译英。 1.去旅行 2.阅读杂志 3.去看电影 4.今天上午 5.今天下午 6.今天晚上 7.今晚8.下个星期 9.明信片10.字典;词典 11.报纸 12.你打算在周末做什么? 13.这个周末我打算去看望我的爷爷奶奶。 18.你打算买什么? 19.我打算买一本漫画书。 二、单项选择。()1. --- are you going to do on Sunday? --- I am going to clean my room. A.Where B.What C.How ( ) 2.I’m going to the bookstore my friend this afternoon. A. and B.of C.with ( ) 3.She ia going to buy some . A. book B.books C.a book ( )4.What we going to do? A. are B.do C.is ( )5.I’m going to a new computer. A. having B.have

C.has ( )6.---What Mike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He wants to a soldier. A.do, be B. does, be C.does, is ( )7.Let see. A. me B. I C. my ( )8.She is going to buy some magazines cooking. A. about B.in C.for ( )9.I want to be a writer day! A. a B. one C.the ( )10.Fish can’t live water. A. with B.no C.without ( )11.---Are you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Yes, . A. they are B. he is C. we are ( )12.Does he watch TV the evening? A.in B.on C.at ( )13.--- are you going this afternoon? --- I’m going to the nature park. A. What B.When C.Where ( )14.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20 years’time? A. after B.in C.at ( )15.We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A. are B.is C.am 三、按要求写单词。 1.outside(反义词) 2.cake(复数) 3.this evening(同义词) 2. 4.new(反义词) 5.aunt(对应词) 6.book(复数) 7.buy(反义词) 8.sheep(复数)9.where(同音词) 10.free(反义词) 四.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 He is going to buy some comic (book). 2.Are you (go) to use any books? 3.Jack (want) to be a doctor one day. 4.Learn by (do). 5.He (need) some plants. 6.6.Don’t disturb me.I’m (learn) to swim.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整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信息窗一)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页内容。 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分数乘整数》一课是在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讲授法、练习法、联想法等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引入信息窗1。(课件出示信息窗1情境图) (2)交流信息,列出算式。 明确:相同整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那么可以联想到相同分数连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联想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 (3)明确: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尽管乘法简单,乘法是在加法的基础上得到的,所以有了乘法,可不能把加法忘记了。 2、认读分数乘整数算式。 二、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独立计算,尝试计算。

2、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每种算法的计算道理,鼓励学生互相质疑、答疑。 3、探索计算中的简便算法。 4、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三、汇报交流,精讲点拨 1、独立计算 2、组间交流:说说计算的道理。 3、全班交流 4、归纳概括,推广应用。 (1)让学生思考在刚才解决两个问题时是怎样计算分数乘以整数的? (2)总结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为了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3个1/2是多少?列式为 —————————————— 2、3/7的2倍是多少列式为 —————————————— 3、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多媒体出示帮助老师完成十字绣作品——“寿字图”的画面。谈话:老师的妈妈下个月就要过70大寿了,老师想把这幅作品送给她老人家。现在知道了这幅作品的面积大约是45平方分米,如果我每天绣5/4平方分米,40 天能绣完吗?帮老师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同位听。 五、板书设计: 为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新课程理念,教师指导学生板书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第十一单元句子和短语

第十一单元词组 1. school trip 学校旅行 2. go for a walk 去散步 3. milk a cow 挤牛奶 4. ride a horse 骑马 5. feed chickens 喂鸡 6. talk with the farmer 与农民交谈 7. take some photos 照相 8. ask some questions 问问题 9. grow apples 种苹果10. show sb. around sp. 带某人逛某地11. learn a lot 学到许多12. pick some strawberries 摘草莓13. last week 上周14. visit my grandparents 拜访我的祖父母15. go fishing 去钓鱼16. sound good 听起来很好17. climb the mountains 去爬山18. play games 玩游戏19. visit a museum 参观博物馆20. go on a school trip 去旅行21. how to do sth 怎么做某事22. buy sth for sb. 为某人买某物23. all in all 总得来说24. be 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25. not...at all 一点儿也不26. a lot of fun 许多乐趣 【用法集萃】 1. How + be…? + like? ……怎么样? 2. too many + 可数名词复数太多的…… 3. teach sb. how to do sth. 教某人怎样做某事 4. quite + a / an + 形容词+可数名词单数= a + very + 形容词 + 可数名词单数一个相当/ 很…… 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你的学校郊游怎么样?—It was great! 好极了! 2. —Did you go to the zoo? 你去动物园了吗? —No, I didn’t. I went to a farm. 不,没有。我去农场了。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3《有关1和0的乘法》word教案

信息窗3 有关1和0的乘法 课题:变鸽子 教学内容 教材9—1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看魔术,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 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和加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教法 启发式、讨论法、引导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魔术。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由“变鸽子”的话题引入,然后让学生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仔细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二、教学新课,学生小组探索研究。 “你问我说”中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关于1的乘法。 可以让学生根据情景图独立地列出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然后进行交流,知道3个1连加可以写成1×3,也可以写成3×1。 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关于0的乘法。 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问题。 思考: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

帽子?几只鸽子? 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教学小电脑提出的问题,可补充关于1和0的连加算式。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 “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学生只要用自己的话说对意思即可,不做统一要求。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第1题是看图列加法和乘法算式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第2题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第3、4题是巩固乘法意义练习的题目。 第5题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也可以同桌合作提出问题,再解答。 学生既可以提出有关1的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其他的乘法问题。 四、师生评价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互相评价。

必修1 第三单元 第一讲 课时活页作业doc

[课时活页作业] (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2·佛山质检)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TP B.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C.酶与ATP均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 D.ATP含有核糖,而所有的酶均不含核糖 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以不能产生酶,但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ATP;ATP没有专一性;绝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不含核糖,少数酶属于RNA,含有核糖。 答案:B 2.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解析: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反应物的种类或酶的种类。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臵酸性→中性→碱性多组不同pH的实验组,使实验尽可能精确。 答案:C 3.右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曲线,说明酶具有() ①专一性②高效性③催化特性④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A.①②B.② C.②③D.①②④ 解析:由图中曲线可知,加酶的反应最先到达平衡点,加入Fe3+的反应次之,未加酶的反应速度最慢。对三条曲线处理因素的分析可判定,本题考查的是酶的高效性,同时也体现了酶与无机催化剂一样,具有催化作用。 答案:C 4.(2012·江西重点中学联考)下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初中英语七年级下第11单元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七年级下第11单元教学案例 赵玉明 Unit 11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Transportation”,围绕“How do you get to school”,“How long does it take?”,“How far is it?”层层展开,并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编排了一系列凸现“交际功能(Talk about how to get to school)”运用的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活动,让学生学会谈论如何到达某个地方,距离有多远,要花多长时间等等。这些活动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极具真实性,从而使学生的个人经历成为课堂学习的有效图式,有助于学生对所获取的声音和文字英语信息的理解;有助于调动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兴趣和热情;有助于促进他们语言功能的运用;有助于提高他们为应用而主动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词汇和语法结构等)的兴趣。 在教材编排上,Section A是基础,是底线,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语言;而Section B是Section A的扩展和引申,通过任务型听力来讨论交通工具及方式的最佳组合方式,并通过任务型阅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学生上学的交通工具及方式的异同。 二、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 词汇:subway, take the subway, train, minute, how far, quick, leave for, half, past, bus station, bus ride, ) stop, bust stop, north, school bus, by boat, must, car, ill, worry 句式: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 ride my bike. How long does it take? It takes ten minutes. 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It’s about 10 kilometers. 2.能力目标 (1) 能够谈论如何到达目的地。(2) 能够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3)能够有效地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 3.情感目标 (1) 学会关注生命与安全;培养时间观念,学会珍惜时间。(2) 了解朋友及家人的生活。4.跨学科学习 $ (1) 社会实践:学习距离、交通方式的表达。 (2) 个性培养: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培养时间观念,学会珍惜时间。(3) 跨文化研究: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学生上学的交通工具及方式的异同。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目标的学习,学会谈论如何到达目的地,如何表达距离的远近,如何表达到某地花多长时间,并在生活实际中正确运用所学语言。 四、教法与学法 1. 采用情境法、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途径,使“英语学习任务化,学习活动生活化”,通过设置多样化的任务,巧妙注意任务的序列性,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发展,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做的权利交给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