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历史学专业)..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历史学专业)..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历史学专业)..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历史学专业)..

1、不平等条约中中国被夺走的权利有哪些。

一、《南京条约》

1、时间:1842年8月

2、地点:南京

3、代表:耆英璞鼎查

4、内容及其影响

内容:(1)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

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条约使得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2)赔款。

条约规定中国须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这是对中国人的残酷掠

夺;(3)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香港岛是广州的出海口,地

理位置优越(4)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居住五口的英国商民缴纳进

出口货税,“均以秉公议一定则例”,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这不仅破坏了了中国的

对外贸易主权,而且也便利了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培养买办势力

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

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

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

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马关条约》1895年4月

2、地点:日本的马关

3、代表:李鸿章伊滕博文

4、内容及影响内容有: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②中国割让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③赔偿日本

军费二万万两白银,分八次交清;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⑤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条约还规定,为保证中国履行条款,日军暂时占领威海卫。

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灾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强占了大片领土,破坏了我国的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辛丑条约》:1901年9月

内容:(1)中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扣九亿八千多万两。

(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有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得居住,

(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

(5)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6)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改,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影响: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经济的凋敝,清政府的税收财政几乎被列强控制。山海关一带驻军使得列强控制了京津地区,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外务部的设立使得列强更好

的操控清政府,干涉中国内政。修订商约使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

济侵略加剧。总之,条约的签订使得清政府在政治、财政、军事等

方面遭受列强控制,清廷成了洋人的朝廷,给中国社会带来重大灾

难,也标志着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对近代中

国历史的影响。

历史条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2分)。外国在通商口岸设立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刺激和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分)。19世纪60、70年代,一部分官僚、地方、商人、买办开始投资于新式企业,一些原来的旧式手工工场或大作坊开始采用机器生产,中国开始出现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1分)。

特点:(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过程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大多没有经过从简单协作、工场手工和机器大生产的阶段,而是在外国资本的入侵后,大部分工场手工业遭到破坏和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的情况下,由积累了相当资金的官僚地主、商人、买办,从外国输入机器和技术来创办民族资本主义工业(1分)。(2)民族资本主义大多投资少,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1分)。(3)民族资本主义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是轻工业的某些部门得到一定发展(1分)。(4)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集中,主要设立在沿海沿江等通商口岸,尤其以上海为最,广州、武汉、天津次之(1分)。(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之间,存在既依赖又矛盾的关系。这些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的反映(

3、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及其

代表作。

1.康有为

(1)政治上,要求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为民族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力

(2)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把中国变成近代经济强国。

(3)文化教育上,反对科举八股制度,提倡西学,培养新式人才,提高国民素质。

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

2.梁启超

(1)大力提倡变法,宣传历史进化论。

(2)宣传民权论,主张君主立宪。

(3)开民智,育人才。

(4)宣传维新变法的途径是自上而下,主张改良,反对效法法兰西革命。

代表作:《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说群》

3.谭嗣同

(1)批判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

(2)对君权进行批判。

(3)萌芽中的反清思想。

代表作:《仁学》

4、中国近代史上的几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并对其进行评价。

5、中日甲午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将领。

邓世昌,“致远”号管带(舰长),在黄海海战时毅然下令,要与“吉野”号(敌舰)同归于尽,但不幸被敌舰释放的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丁汝昌(北洋水师提督),刘步蟾(“定远”号管带),在威海卫保卫战中宁死不屈,壮烈殉国。

6. 中华革命党的成立。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认为国民党已失去革命性,决心重新组党。1914年7月,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提出“以实行民权、民生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孙中山鉴于以往国民党的涣散,强调入党者必须按指印、立誓约、绝对服从他一人,引起部分国民党员的不满和反对。中华革命党继续进行反袁斗争,但是,由于提不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广泛团结反袁力量,加上采取单纯的军事冒险行动,以致在广东、湖南、山东等地发动的武装起义相继失败,在反袁护国运动中未能起到中坚作用。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孙中山觉察到过去的革命方式和组织机构不能适应复杂形势的需要,于1919年10月在上海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

国民党(以便区别于1912年成立的“国民党”),废除了中华革命党的总章,颁布中国国民党规约。规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表示要重新开始革命事业,以求根本改革,创造一个全体国民所有的共和国家;规定中国国民党实行总理制,改变了中华革命党那种近似于旧式会党的组织方式。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虽然谈不上彻底的改造,但它体现了孙中山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7.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8.护国运动的主要人物。

护国运动护国运动是指以1915年底云南首义为发端的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捍卫中华民国的正义的、革命的运动。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向全国发出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武力讨袁。按照中华民国成立时的体制和名称,设立都督府,以唐继尧为都督。组织护国军,以蔡锷、李烈钧为护国第一、二军总司令,统兵出征,分别进入四川、广西等地;唐继尧兼任护国。

9、早期维新思想及其代表者

10、京师大学堂的历史(简单)

"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

前身。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奉命更名为北京大学校,旋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

11、评述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产生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即满清覆灭,中国封建帝制彻底被终结的历史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所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是当时代表中华民国的法定政府。这个政府的主要成员都是致力于推翻满清统治、结束帝制,都是辛亥革命的功勋者,所以,这个政府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宣告了一个新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中华民国。在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未被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势力集团窃取之时,南京临时政府就是当时中华民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因为南京临时政府在军队力量、财政实力方面有限,再加上资产阶级政党本身的局限性、妥协性,所以才会对北洋军阀势力作出让步。

12 .太平天国西征、北伐的战略意图。

13 .中国近代各派军阀的共同点。

14 .总理衙门

15.黄兴参与的团体主要有

华兴会中国同盟会

16.《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⑴《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它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得到完全实施,却反映出广大农民的根本愿望,曾经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革命热情。

⑵《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纲领,展示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发展资本主义的宏伟规划。

它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具体实施,其中的一些改革方案和主张却被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所实践。这说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使中国走向富强,以御外侮,是中国各阶级先进代表人物共同的认识和奋斗目标。

17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方式

18.洋务派所创办的军事企业名称

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设备最齐全的一个船舶制造厂

19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⑴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⑵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⑶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二万万两);

⑷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⑸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⑹彼此的最惠国待遇;

⑺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⑻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

⑼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

⑽增辟通商口岸。

20 .中外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几种研究模式、中国近代史“开端说”的不同观点。

一、中国近代史的五种开端说:

1.鸦片战争为开端说(1840年6月说;1839年说;1842年说)

2.明清之际为开端说(1644年;明万历九年(1581年)1567年隆庆帝的开放海禁。始于1600年)

3.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开端说(1861年);

4.辛亥革命为开端说(1911年);

5.1905年同盟会成立为开端说。

*不同的观点体现不同的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社会史史观、内部取向史观。

21、列举洋务派的构成、思想特征

洋务派的构成和思想观点:构成: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恭亲王奕訢成为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势力。地方上的代表人物中,多数与曾国藩有关

- 曾国藩(汉族,道光十八年进士,湘军领导人)

- 沈葆桢曾国藩的属下,进士出身,接替左堗棠创设福建船政,任南洋大臣- 张之洞(汉族,同治二年进士,号称“香帅”)

- 左宗棠(曾国藩的属下,汉族地主,率领军頟收复新疆)

- 李鸿章(曾国藩的门生,汉族,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淮军领导人,清朝后栟的实力派)

- 崇厚(满洲贵族)

- 唐廷枢“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清朝洋务运动的口号和目标

思想观点:开始认识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承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强盛,抛弃了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陈旧观念,主张处理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并向西方学习某些先进的东西,以振兴中国,挽救清朝的危亡。“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概括了洋务派政治主张的两个基本点。

22、门户开放政策

19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的对华政策,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法、俄、德、日、意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内容是: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要求在其他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六国先后表示同意。从此,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逐步扩大。

23、《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地点:南京;代表:耆英、璞鼎查。

内容及影响:

内容:⑴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条约使得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

⑵赔款,条约规定中国须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这是对中国人的残酷掠夺;

⑶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香港岛是广州的出海口,地理位置优越

⑷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居住五口的英国商民缴纳进出口货税,“均以秉公议一定则例”,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⑸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这不仅破坏了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主权,而且也便利了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培养买办势力

⑹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⑺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是它们

并不以最惠国待遇来对待中国。另外,它们还提出了利益均沾问题。

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4、简述辛酉政变的发生及其对晚清政局的影响。

1.北京政变(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帝死后,慈禧、慈安两后联合奕?推翻“八大臣”所发动的一场夺权政变。

2.影响:北京政变是一场由清王朝内外矛盾激化和最高统治层权力斗争而演变成的宫廷政变。政变者由于得到多数文武大臣的支持,又采取了不事诛连的明智政策,在政局没有发生重大动荡的情况下完成了权力的转移。慈禧、奕?上台后,对内,继续依赖曾国藩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对外,改变了以往和战不定、疑惧重重的政策,实行以和为主,保持中外“和局”的新政策。北京政变后,清王朝实现了与西方资本主义侵华势力的“合作”,这使太平天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局面。同时,慈禧从此执掌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近半个世纪之久,其专制腐朽的统治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无穷的灾难。

25、“东南互保”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东南互保”,面对义和团在北部中国的反帝斗争,为保护自己在华的侵略权益,各帝国主义国家与东南督抚相互勾结(1分)。在大买办盛宣怀的联络下,1901年6月,东南各巡抚刘坤一、张之洞等会同各国驻上海领事,制定《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两不相抗”(2分)。“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它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1分)。

27、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1.第一阶段(1901-1905)政治上:改革官制,修订刑律,整顿吏治;

经济上: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军事上:编练新军,停止武试;

文化教育上:废科举,兴学堂,奖励留学。

2.第二阶段:预备立宪(1906-1911);

原因:日俄战争的影响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措施:厘定官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成立资政院和各省谘议局;成立责任内阁;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28、《劝学篇》

《劝学篇》介绍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其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张之洞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以此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他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他在维新变法前夕再次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在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反对政治改革,因而这一主张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反动性。但是,这一教育主张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29、新文化运动

30、府院之争

“府院之争”“府”指总统府,是以黎元洪为代表的政治集团,“院”即国务院,指以段祺瑞为首的政治集团(1分)。1917年,日本与美国都提出要求中国参战,围绕参战问题,日本支持段祺瑞参战,美国支持黎元洪坚决反对,“府”“院”争斗激烈,后黎被段派流氓包围,黎一气之下遂免去段的总理职务(2分)。府院之争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日本与美国争夺在中国的霸权(0·5分)。府院之争引发了“张勋复辟”,段瓦解张勋复辟后,又迫使黎元洪下台,控制中央政权(0·5分)。

31、总税务司

32、简评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首先,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其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再次,为民族资本近代企业和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后,对民主革命运动的展开提供了深刻教训。

33、简述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性质:

1.义和团运动主要反帝而不反封建;

2.称不上一次革命,只能是一次反帝爱国但是不能救国的运动;

3.具有落后性

历史意义:

1.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

2.提升了民族精神;

34、简述甲午战争对于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第一,割占中国大片土地,进一步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第二,勒索了中国的巨额赔款;

第三,适应了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而对华实行资本输出的需要;

第四、中国东北部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35、试论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立统一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已经丧失独立自立的地位(3分)。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中国逐渐被纳入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成为世办资本主义的附庸(3分)。

在遭受外国商品冲击严重的五口通商地区,自然经济开始接解体,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主要是五个通商口岸)于战后迅速畸形繁荣起来,并在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即买办阶层。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五口通商地区投资办企业,中国的无产阶级诞生了(3分)。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从此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3分)。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鸦片战争

是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转折点(3分)。

36、试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而,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没有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⑴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⑵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

⑶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建立一个坚强的政党,同盟会组织松懈,内部派系纷杂,到革命胜利发展时已四分五裂。

⑷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无法通过自己的武装力量建设并巩固新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⑴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赶跑了皇帝,结束了2000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⑵辛亥革命给了封建主义致命一击,使民主主义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历史。

⑶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势力,也就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使它再也找不到在表面上还能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

⑷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和非洲等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对越南、印尼等亚洲国家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高涨,起着明显的作用。

经验教训: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革命必须通过更加先进的阶级力量的领导,才能取得胜利。

37、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大论战

实质:资产阶级内部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20世纪初,在民主运动迅猛发展、革命高潮即将来临之际,以

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仍然极力鼓吹君主立宪,对抗民主革命接连向革命派发动进攻。革命派对改良派的进攻予以有力地回击。

双方围绕着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展开激烈的长达三年之久的大论战。

从1906到1907年,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改良派以《新民丛报》为喉舌,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①是革命,还是保皇;②是推翻清政府,创立民主共和国,还是实行君主立宪,维护清政府;③是否保存封建土地所有制。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的两条政治路线的大搏斗。在论战中,革命派充分揭露了改良派“忠君保皇”的反动实质,捍卫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和原则,夺取了当时思想战线上的领导权,从而为辛亥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准备。但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只停留在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未能把土地改革和反封建主义联系起来,无法真正解决你们土地的问题。

这场声势浩大的论战,终于以革命派获得胜利而告终结。

论战的胜利给辛亥革命以极大的鼓舞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崭新的革命形势

38、19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边疆和邻邦发生危机的概况。

一、美日侵略台湾(东南海疆危机)

(一)“罗佛号事件”与美国侵略台湾

(二)“琉球船民事件”与日美联合侵台

二、英国侵略滇藏(西南、西北)

(一)英国入侵云南

1、马嘉理事件

2、《烟台条约》

(二)英俄对西藏的侵略

1、“隆吐山之战”

2、中英《藏印条约》

3、沙俄侵入西藏

三、俄国侵略新疆(西北)

从19世纪70年代始,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资本主义列强加紧掀起抢夺殖民

地、分割世界领土的高潮,亚洲的中国及其周边藩属国也就成

为其主要侵略目标。日、美出兵侵略台湾,俄、英争夺新疆,英国窥视云南、西藏,造成了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使中国的边疆烽火连天,危机四伏。

39、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长期军阀纷争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40、了解不平等条约体系中的主要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南京条约》

1、时间:1842年8月

2、地点:南京

3、代表:耆英璞鼎查

4、内容及其影响=1内容:(1)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条约使得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2)赔款。条约规定中国须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这是对中国人的残酷掠夺;(3)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香港岛是广州的出海口,地理位置优越(4)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居住五口的英国商民缴纳进出口货税,“均以秉公议一定则例”,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这不仅破坏了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主权,而且也便利了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培养买办势力(6)领事裁判权的规定(7)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是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来对待中国。另外,它们还提出了利益均沾问题。2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4月

2、地点:日本的马关

3、代表:李鸿章伊滕博文

4、内容及影响内容有: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②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③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白银,分八次交清;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⑤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条约还规定,为保证中国履行条款,日军暂时占领威海卫。影响: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灾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强占了大片领土,破坏了我国的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辛丑条约》:1901年9月

内容:(1)中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扣九亿八千多万两。(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有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得居住,(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5)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6)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改,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影响:《辛丑条约》是清政府签订的最不平等条约,这也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工具,中外的反动势力通过互相勾结,全面控制中国。条约的一些列内容像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枷锁,使中国彻底的沦为半殖民地。《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国驻军相对撤离,但俄国在东北的军队却迟迟不撤,妄图把东三省变成他们的“黄俄罗斯”,这样的计划与日本的侵略东三省计划就有了不可避免的冲突。而且由于英、美与俄国的矛盾,他们也积极的怂恿日本与俄国开战。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 By:●潘赫??? 单选题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半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A)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D)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5.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C) 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天津条约》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中日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 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列强之间的矛盾B.国际舆论谴责列强侵略中国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中国的实力 3.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康有为 4.“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B)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天演论》D.《盛世危言》5.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帝国主义的强大B.经济技术的落后C.社会制度的腐败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差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四洲志》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D) A.富国强兵B.均贫富、等贵贱C.维新变法D.中体西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A) A.资产阶级改革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D.工人运动 4.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C) A.民用工业B.新式学堂C.军用工业D.新式农场 5.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主张建立的政治制度是(B) A.封建君主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议会民主制 6.提出“三纲四维之道不可变",ldquo;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的主张是nbsp; (B) A.维新派B.洋务派C.革命派D.立宪派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B)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中国国民党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五五宪草》C.《中华民国约法》D.《变法通议》 3.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D)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4.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B) A.要不要向西方学习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 5.标志着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C) A.新文化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创立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 9 1 9—1 9 4 9)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1919—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A) 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 2.1919—1949年,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依旧占优势的是(C)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封建经济D.官僚资本

初中历史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初中历史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努力提高自身教书育人水平,不断挑战现实,追求卓越,结合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现制定我个人的发展规划,以作鞭策。 二、总体目标: 1、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2、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使自己成为受学生爱戴的教师。 三、阶段目标: 1、坚持不断学习,提高学科功底。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本人力求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求学术前沿的意识,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2、学习信息技术,熟练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 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驱课堂的能力,向45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生动课件,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人计划继续深入学习电脑知识,掌握多媒体教育技术,力争熟练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 3、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既应该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应该是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得心应手的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因此,参与各种培训与评比活动。 四、现状分析 师德目标方面: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教学能力方面: 1、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习惯,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 2、我要掌握三方面的知识,即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宽广的其他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在平时的实践中我要积极努力积累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在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试卷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 A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教思想 2.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 B )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贩卖奴隶 D、掠夺土地 3.帝国主义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的根本目的是( D ) A、宣传自然、科学的思想,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B、帮助中国建立政治制度 C、宣扬“种族优劣论”,攻击污蔑中华民族的愚昧落后 D、为帝国主义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 4.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5.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 )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C、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6.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 D )。 A、失业的农民 B、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 D、工人阶级 7.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 C )。

A、文化渗透 B、经济掠夺 C、军事侵略 D、政治控制 8.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 C )。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 9.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B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B、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帝国主义列强改变了侵略中国的策略 D、西方列强主观上没有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意图 10.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B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1.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的条约是( D ) A、《天津条约》 B、《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近代中国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D ) A、鸿章 B、源 C、观应 D、林则徐 13.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 D ) A、林则徐 B、源 C、康有为 D、 14.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A ) A、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B、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C、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 D、结构稳定、延续,发展缓慢、迟滞 15.鸦片战争爆发前,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优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含义是( B )

初中历史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初中历史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一、个人基本情况: 本人于2011年开始教学工作以来,在工作中我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认认真真工作,勤勤恳恳做事,教学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踏踏实实,也取得了优秀成绩。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努力提高自身教书育人水平,不断挑战现实,追求卓越,结合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现制定我个人的五年发展规划,以作鞭策。 三、总体目标: 1、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2、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使自己成为受学生爱戴的教师。 四、阶段目标: 1、坚持不断学习,提高学科功底。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本人力求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求学术前沿的意识,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2、掌握信息技术,熟练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与讲座 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驱课堂的能力,向45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生动课件,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人计划继续深入学习电脑知识,掌握多媒体教育技术,力争熟练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与讲座。 3、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既应该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应该是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得心应手的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因此,参与和种培训与评比活动。 五、现状分析 师德目标方面: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 教学能力方面: 1、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习惯,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 2、我要掌握三方面的知识,即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宽广的其他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在平时的实践中我要积极努力积累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在研究历史教材、教参和历史读物的同时,还要阅读历史理论著作,关注最新的史学研究动态,积极与其他历史教师或历史教学工作人员、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还要广博地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的获得除阅读有关教育理论专著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体会积累,从其他优秀教师的交流中体会与汲取。勤于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汲取新知,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精湛的教育技能技巧。 学洋思方面: 1.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主动向有经验、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老师学习,多听同行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2.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备好每节课,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后写好教学反思。 3、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课改的精神。使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去体会学习的方法。新课改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就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体验、以及收集到的新的知识信息,开发学生的原始资源,把学生的想法、问题进行交流,达成新的知识资源,不断综合、

初中历史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年度计划和阶段计划

初中历史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年度计划和阶段计划 吴秀娟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2010年,我市开始将历史科目纳入中考必考科目的范畴,对我们从事一线教学的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不可多得的机遇。为使自己能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我针对自己及学校的的特点制定以下个人发展计划: 一、自我分析现状 优势:自1997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了从旧课标到新课标的改革,经过几轮初中历史教学循环,系统掌握初中阶段的历史体系。所教学生在去年及今年的历史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这十多年的教学中,我热爱本职工作,关爱每一位学生;面对课标、学生的变化、中考的要求,认真学习、领悟、贯彻新课标的精神、研究、比较广东中考历史考纲的要求,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学校近两年来设置了多媒体教学平台;今年任教七年级,所教班级比以往少,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育教学工作。 不足:历史科目这两年来才纳入中考,关于如何更有效的做好历史的中考备好教学工作经验还不足,另外,对于多媒体在历史教学的运用还不是很熟悉。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二、年度计划 1.年度目标:成为一名家长放心、学生欢迎的专业化教师 2.具体措施: ①热爱教师职业,关心了解七年级新生的心理、学习需求。 ②做一名学生知识、人生的引路人。 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历史学习,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扎实掌握古代的相关历史知识,能正确的分析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历史中吸取智慧。 ③加强教材、教学理论的学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做一名知识丰富、学习型的教师 ④向同科组教师学习,互相听课评课,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师 ⑤写反思、总结,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撰写两篇小论文 三、三年阶段计划 1.三年阶段目标:结合新课标、中考考纲、学校、家长的要求,化压力为动力。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实践,使自己三年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能熟练、高效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成为一位受学生尊重的研究型、专业型教师,力争成为学校历史学科带头人。三年后,所教学生在中考中历史成绩能达到、或超越学校的要求。 2.具体措施: (1)丰富教育教学知识,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 紧跟时代的步伐,研读教育教学文献,丰富教育教学知识,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读教育名著,如:《陶行知文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订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文史天地》等;通过有关历史网站学习; (2)提高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做一名专业型教师 认真学习《新课标》,不断寻找积累适合自己教学使用的相关新理念,让理论指导实践。 ①每学期上两节展示课堂,邀请领导、老师进行点评。 ②参加各种培训学习,珍惜本次培训机会,认真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③发挥历史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互相听课评课,探讨、解决历史教学难题。 ④寻求远程合作、交流。寻找志同道合的初中历史教师,创建历史QQ群,进行远程交流教

云南省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04年1月10日,上午8:30—10:30,共90分钟】 云南省2014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一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僧徙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军署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行中书省 D、理藩院 3、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某同学以新疆历史为研究主题,他应该选下列哪位人物为研究对象 A、左宗棠 B、邓世昌 C、刘永福 D、张自忠 5、“十年争战后,国共合作又……抗日中心,民主能自救……”陈毅的这首诗反映了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的有关事实。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一届人大召开 C、三大改造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体现这一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民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文宪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甲乙丙 A、甲图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1912年颁布 B、乙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丙图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文件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9、1953年新中国提出的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对外开放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下图是雅典公民大会上自由发言的情形。有资格参与这种场合发言的是 A、外邦人和全部公民 B、成年男性 C、广大奴隶 D、妇女 11、某宪法规定: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统率军队、决定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 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该宪法是 A、英国的1689年《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2、2013年俄罗斯人民迎来了十月革命胜利96周年,十月革命,俄国虽然是帝国主义链条 上最为薄弱的一环,但有着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具有优越的发生革命的成熟条件。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革命相结合 B、沙皇君主专制在政治上十分落后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含答案)on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 A )。 A.《天演论》 B.《穆勒名学》 C.《原富》 D.《法意》 2.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的名义是(D)。 A.“军政” B.“宪政” C.“亲政” D.“训政” 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B )。’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4.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太平天国和捻军 5.冯桂芬对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C)。 A.《仁学》 B.《劝学篇》 C.《校邠庐抗议》 D.《盛世危言》 6.1924~1926年国民党的性质是( B ). A.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B.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 D.官僚资产阶级政党

7.1898年把我国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C)。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8.近代帝国主义侵华,所谓“国中之国”是指(C)。 A.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范围 B.帝国主义强迫我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C.租借地 D.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割让的土地 9.中国的关税权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在(D)。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10.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诸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11.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C)。 A.西京 B.北京 C.天京 D.金陵 12.遵义会议于(A)召开,成为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 A.1935年1月15日 B.1934年8月7日 C.1933年10月26日 D.1927年8月1日 13.1914年7月,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成立于(D) A.旧金山 B.纽约 C.巴黎 D.东京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发表时间:2011-08-22T09:38:28.15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高月新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作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作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单一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教材的新内涵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积淀、熏陶、拓展、深化。 关键词:教师;校本研修;专业成长;策略 作者简介:高月新,任教于江苏省苏州市甪直中学。 笛卡儿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一些历史教师视专业发展为畏途,未能一窥教学研究的门径,不能享受专业发展带来的乐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在于未能真正体会专业发展的内涵。苏霍姆林斯基同样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一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发展自身素养的主要途径。 一、积淀——拓展知识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教师缺乏知识的积淀,而教研是对教学实践工作的总结和提高,是对教学经验的一种深化与挖掘,是积淀知识内涵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共识的情况下,教师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提高自己的教研意识,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积淀知识内涵可以通过“五个一”的制度来养成。 “五个一”是指中学历史教师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主动地完成五项基本工作: 1.每学年,每位教师、每个教研组必须确立一项科研课题,课题的选择要紧紧围绕学校科研的总课题,把学校的每项工作与学校的总体构思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科研场”的氛围。通过课题研究把广大教师从日常的教学杂务中摆脱出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每个学期阅读一本历史理论或教育理论专著。理论学习是一个教师接受先进理念、形成教研意识的基本保证。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一个不注意学习的高中教师,经过几年的教学,他的业务能力会退化到高中学生的水平;一个初中教师则只能与初中学生同日而语,这是非常可悲的。要克服这一现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3.每学年,每位教师上交一篇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是对教学实践的上升性总结和对理论知识实践性运用的反思,通过教学论文的撰写,帮助教师形成关注教改动态,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4.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或记录有代表性的案例。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肯定有很多的思考和灵感,而这些灵感很多时候是稍纵即逝的,教师应该及时加以捕捉。教师可以先实录其中最为得意的一堂课,然后对这堂课的每个环节进行反思,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以便于改进。 5.每学期为学生开设一堂讲座。一个历史教师必须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这是新时期对历史教师的要求。讲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了解社会,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完善知识结构的途径之一。因为讲座与上课有所不同,它对教师的知识面、语言能力和调控能力的要求更高。 这“五个一”的制度,对部分历史教师来说,可能会有压力。但我们说,一旦把这些活动内化为自己的自觉的行为,教师就会从中感受到乐趣,并得到成功的喜悦。 二、熏陶——丰富人文素养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教师亘古不变的责任。然而,时代的发展给这个千古命题注入了新的内涵: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应该给学生传什么道?授什么业?解什么惑?答案就是传人文之道,丰富人文素养,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1.确立大历史意识 这里所说的“大历史”,不单是指学科间的渗透、迁移和贯通,而且还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有机联系,包括历史与现实、历史与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其实,人类社会的历史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纵横交织的。但由于过去的历史教学过于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忽略了历史的人文精神的传递,这是教学的缺陷。应该明确: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知识的传授并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方向,历史教学的真谛应该是传递人文信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加深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养成对历史深刻思考的习惯,这对培养教师的教研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应该确立“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新理念,甚至可以“文理渗透,综合创新”。在教学中恰当适时地引入“诗、联、画”等各种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大历史意识。另外,还可以采用故事会、小品、辩论会等形式,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当然,在这些素材的引入和方法的选择上,应该体现精心选择、巧妙引导、讲究实用的原则,切忌生搬硬套、喧宾夺主。 2.挖掘人文学科的特点 人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依据一切既有的知识,以独特的态度和方法对人和社会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 人文之道是历史学习的精华所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人文学科的特点,挖掘隐含其中的人文要素,给学生以情感、思想的熏陶。 三、拓展——形成理性思维 理性的原初本意是指人类所具有的自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主观心理活动,以及人类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逻辑思维能力。理性是人的一种能力,是最高层次的理智。理性思维的养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熟悉教材 学习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而教材是学生理性思维产生的源泉。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总是先了解历史事件发展、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而从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中得到感悟与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在理解教材显性知识的基础上,内化教材隐性目标,产生理性的火花。 2.得出史识 史识是指一种特有的历史眼光,一种深邃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凭借这种眼光和能力,我们能够从生硬的历史事实中得出理性的启示。例如,人文主义与民本思想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中国民本思想的产生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对民本

2019-2020年高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9-2020年高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共8页,共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分封制 2.中国古代设立军机处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3.《十二铜表法》是人类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成文法,它颁布于古代 A.罗马B.雅典C.中国D.英国 4.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权利法案》的是 A.国王B.议会C.内阁D.总统 5.法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斗争和多次反复,最终于1875年确立了 A.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君主专制D.联邦制 6.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爆发于A.1848年B.1871年C.1917年D.1949年 7.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动这场战争的国家是 A.俄国B.法国C.德国D.英国 8.洪秀全是从广东走出去的一位近代历史人物,他领导了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9.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 A.《人权宣言》B.《资政新篇》 C.《共同纲领》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的历史意义有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C.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11.“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指导思想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指导思想D.“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思想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并将其写入宪法是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真题)

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 本试卷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简答题和探究题四部分,共5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主张 A.民贵君轻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中央集权 2.我国历史上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于 A.夏商时期B.战国时期C.汉唐时期D.宋元时期 3.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针对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B.颁布“推恩令”C.平定“七国之乱”D.实行行省制度 4.汉朝以后,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表现为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集体劳作 5.明清之际,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大胆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B.朱熹C.黄宗羲D.李贽 6.中国古代医药学发达。下列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 7.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 A.林则徐B.魏源C.曾国藩D.李鸿章 8.中国近代史上,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派别是 A.洋务派B.顽固派C.维新派D.革命派 9.随着我国社交礼仪的变迁,“先生”“同志”逐渐代替了“老爷”“大人”等称谓。这一变化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B.辛亥革命后C.五四运动后D.新中国成立后 10.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目标,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旗帜的是 A.旧三民主义 B. “三大政策”C.新三民主义D.马克思主义 11.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在于 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B.推翻了蒋介石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2.“新中国成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国内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为改变这种状况,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A.“一五”计划建设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13.分析下表。表中所示中国农产品产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14.在一次国际会议上,面对与会国家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

2016-2017年度历史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2016-2017年度历史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高效课堂课程改革为契机,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努力提高自身教书育人水平,结合历史教师专业实践水平,现制定初中历史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二、总体目标: 1、努力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2、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使自己成为受学生爱戴的教师。 三、阶段目标: 1、坚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功底。 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与历史有关的书籍,以及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等,改变以往学生对历史的厌学态度。本人力求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不断学习新知识、追求教学上的创新,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去,把理论变成实践。 2、学习信息技术,熟练制作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 历史这门课程向来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要课堂活跃起来,我觉得可以采取课件教学,这不仅让学生有新鲜感,讲起课来也会生动的多,可以让学生看更多的历史图片或是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这能让学习对历史知识加深印象。一定要向45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生动课件,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人计划继续深入学习电脑知识,掌握多媒体教育技术。 3、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既要掌握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去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需要把知识运用得得心应手。因此,需要去听取其他教师的课程,来取长补短。 四、现状分析 教学能力方面: 1、由于本人从教历史的时间较短,很多地方都有待提高,对课堂中有些问题把握的不够好,所以更要努力去资深教师学习。 2、我要掌握三方面的知识,即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宽广的其他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在平时的实践中我要积极努力积累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在研究历史教材、教参和历史读物的同时,还要阅读历史理论著作,关注最新的史学研究动态,积极与其他历史教师或历史教学工作人员、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还要广博地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的获得除阅读有关教育理论专著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体会积累,从其他优秀教师的交流中体会与汲取。 高效课堂课改方面: 1.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主动向有经验、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老师学习,多听同行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教师专业发展历程

单元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 职业与专业 请说出下列词语的涵义 1.我的职业是教师(会计、律师、销售员、保姆等)。 此处的职业主要指获得报酬的工作及工作岗位。 2.请问你在大学修的是什么专业? 此处的专业主要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 3.这位医生的技术很专业。 此处专业之意主要指专门的高深的学问或知识。 4.比赛分为专业(或职业)小组与业余小组两大组。 此处的专业指从事某种学业或职业。

二、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课后,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请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如何理解这位教师的话?说明了什么?

二、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比较系统而全面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70-80 年代兴盛于欧美各国。 ●一般认为,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费朗斯·福乐(Fuller)编制的《教师关注问卷》,被 认为是开始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对教师专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中心和焦点,教师专业发展运 动由此兴起。 ●在这场运动中,各国政府不仅在观念上重视教师专业发展,而且在实践上试图通过改进 教师职前教育,提高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教师在职继续教育,提升教师专业地位等途径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Hargreaves & Fullan (1992)认为,教师发展可以从知识与技 能的发展、自我理解和生态改变三个方面来理解。 ●Hargreaves (1995)还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维度,还应该 广泛考虑道德、政治和情感的维度。 ●Evans (2002)则提出教师发展最基本的是态度上和功能上的发展。前者是教师在态度上 的改变过程,后者是专业表现改善的过程。其中态度上的发展包含智识性发展和动机性发展;功能上的发展体现为程序性发展和生产性发展。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是,一般而言,教师专 业发展从研究取向上可以有两种取向: ●A.将教师所从事的职业作为一门专业,研究其发展的历史过程;尤其是研究教师 群体专业地位和权利的提升; ●B.将“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过程,因此重点 研究教师个体层面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并参照教育部2012年颁发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可将“教师专业发展” 理解为 ●教师在国家相应制度的范畴内,以积极的情感投入与高尚的伦理道德为内在要求, 以制度规约与文化建设为保障,不断发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升华专业品性,增进教育实践智慧,实现教师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服务能力的过程。 ●霍伊尔认为“专业化是指一种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成功地满足某一专业性职业标准的 过程。它涉及到两个一般是同时进行并可独立变化的过程,也就是作为地位改善的专业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复习资料03708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影响: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及革命派在这一问题上的主张: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2.革命派控诉清政府卖国媚外的罪行,强调救国必先推翻清王朝;认为革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治疗社会的捷径;革命就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革命派还反驳了改良派提出的革命会招致天下大乱和帝国主义干涉之谬论。 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特点:1.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2.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1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2.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改造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事并举的总路线,实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1.他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特别是他坚持14年之久。革命势力扩展到18个省,这是以往历次农民起义都比不上的。2.它是旧式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特点。特别是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的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特色的改革方案。3.它对儒家经典给予严厉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4.它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地位。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及意义: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2.五四运动官方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群众性的革命。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山了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1.指导思想:冯桂芬对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的表述。他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洋务事业:a.兴办近代企业。江岸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比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b.建立新式海陆军。

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思考

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6-03-17T14:53:43.77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1月下作者:朱烨 [导读] 合作是现代人立身社会的基本素质,增强教师的共同合作意识,强调教师之间同伴互助、相互欣赏与相互支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摘要: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是多样的。合作教研、跟踪磨课、共同反思是利用执教者的个体智慧、其他参与者的集体智慧和引领者的教学智慧有机整合在一起,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专业成长;思考 合作是现代人立身社会的基本素质,增强教师的共同合作意识,强调教师之间同伴互助、相互欣赏与相互支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沟通和合作,共享资源、共享经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进。本文就合作式教研的探索与实践谈谈粗浅看法。 一、合作教研 在合作式教研中,要特别强调同一个备课组教研组之间的合作与共享,尤其是推广集体备课经验。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形式一直是我们采用的有效形式,也是一种传统的经典的形式。而在当今网络普及的环境下,合作式教研更体现在不同备课组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的同行教师的合作与共享。它打破了学科之间校际之间地区之间的封闭和隔阂,使得资源在最大程度上的得以分享与利用。 在当今的教学中,几乎每一堂课我们都要借助于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发挥网络优势,搜集各种有效的网络资源,对搜集的网络资源分析、加工、整理,并将有关资料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进去,不断提高课堂的时代性、多样性、有效性。我们备课组成员从“我爱课件中心”和“历史与社会教学网”等网站上下载大量的相关课件和资料,下载之后,比较鉴别、对有效资源进行修改,加入自己的思想,融入了自己的理解,经过艰难的整理、加工取舍,最终将网络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上《新航路开辟》这堂课的时候,同一备课组的三位教师分别从网络上下载了优秀的教学资源,储存在备课组建立的资料夹里,供同组教师参考。然后备课组成员将资源加以整合加工,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课堂教学实际和课后反馈看,由于借助了网络资源的优势(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用FLASH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效果非常好。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树立共享意识,丰富网络资源。网络是一个多元的空间,你来、我来、他也来,所以在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树立共享意识,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课件和教学设计,教学经验等放在个人网页上或者上传到相关的教学网站上,作为共享的教学资源,与同行共同学习和探讨,让广大的教师使用,促进教学的发展。 二、跟踪磨课 利用网络资源和备课组的集体力量精心备好一堂课后,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教研形式:磨课。可采用“一课多轮”或者“同课异构”的形式。“一课多轮”就是围绕一节课,由某位教师执教,在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下,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再由这位教师多次重上。“同课异构”是指多位教师上同一课,全组参与教研的螺旋式滚动磨课活动,不管哪种形式都是为了达到执教教师教学业务快速提高,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进步的目的。 有关“一课多轮”的集体合作磨课,比较典型的一次是专家跟踪磨课,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和组员的互助作用,最终打造出一堂精品课的案例。在磨课活动中,教研室教师深入研修一线,和上课的教师以及参与磨课的全组成员一起,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一起交流信息与经验,探讨教学的艺术与方法,教研员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形成“一人上课,多人受益”的良好格局。如:张老师执教的《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这节课,就是经过多次磨课,最终形成一个精品课的。一开始她用一段录象,一副表格,一个活动,一个不到位的小组讨论来完成这课的重点难点,但是试教下来效果不佳,录象中介绍的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并不全面,不能完整的表达雅典的民主政治;那副表格生硬的把雅典民主制给归纳出来,达不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而那个活动则留于形式,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这个游戏到底意味着什么,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最后的小组讨论自然是没话好说,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只好由教师把早已归纳的内容让大家齐读一遍。重点是突出了,但是难点并没有突破,整堂课也没有亮点。 在同组教师的帮助修改下,第二次试教保留录象、表格、小组讨论,把活动换成一个小故事“雅典公民的一天”,效果有提高,但还不够突出。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教研员老师给她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把故事改变成角色扮演。确实这样一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在观赏小品的过程中,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更深刻更直接的认识,而不再是来自课本的纯理论的说教,也为后面的评价雅典民主制做了很好的铺垫,使得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有话可说。再一次试教效果完全不一样了,学生对雅典的民主制明显比前面各班有更深刻的理解,讨论起来也非常热烈,评价起来也头头是道。 此外,合作式教研也是一种参与式研究,强调研究的民主性,包括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学校管理者、其他合作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与支持。在这次教研中也充分体现了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作用,他们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努力把执教者的个体智慧、其他参与者的集体智慧和引领者的教学智慧有机整合在一起。同伴互助离不开专家的引领! 三、共同反思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说,教师成长离不开实践反思。“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 作为教师,一定常会有这样的经历:上完某节课后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或者上完某节课后有特别沮丧感,这就告诉我们要反思一下这节课了,如果感觉特别成功,那么成功在哪里?对今后的教学还有哪些指导意义?这节课感觉特别沮丧,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今后如何避免或者怎样解决?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所以课后的反思显得特别重要。上面案例中提到的王老师的这一堂精品课的打造过程其实也正体现了实践和反思的过程。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也可以反思失败之处。教师可以在总结中,发现自己的教学闪光点和教学缺陷,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反思,要在学习中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他人,反思自己。在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