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能力目标:

1.能够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实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 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

等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发展状况。

2、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

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

一员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2、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这是歌颂改革开放的歌曲。歌词写到“1979年那

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你知道歌词中的提到的“老人”

指的是谁?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你

知道这个圈指的是中国的哪个地区吗?(深圳)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他打响了改革开

放的第一炮,进而带动整个珠江三洲的层层开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7.1面向海

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本节任务:通过本节课要了我们要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及经济特点。环节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视频)通过这段视频珠江三角洲地区给你的印象如何?(学生发言,经济发达)

引导提问:发达的经济得益于改革开放,它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在教材中找出证

据(学生活动)

引深提问:中国那么大,为什么选择珠江三角洲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呢?(学生发言)

引入:今天就让我们从地理角度剖析这个问题

结合课件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珠三角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平原的地形,稠密

的河网,还有温暖湿润的气候,这是他拥有的自身区位优势,使它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的重

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毗邻港澳。

引导提问: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什么原因呢?看书P51讨论。(吸收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感情引导:这段文字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最后一句他们与我们同根同宗,习俗相同,

语言相通。海外华人、华侨有着不可磨灭的爱国、爱家乡和爱人民的光荣传统。每当祖国危

难之际,他们都会省吃俭用,慷慨解囊,为我们祖国捐钱、捐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

生命,祖国改革开放后,广大华侨、海外华人为了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献计献策,还大量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向祖国内地、家乡投资办厂、捐资助学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为有这么多爱国华侨、华人而自豪.也为我们中华民族而骄傲。

引导提问:从政策因素上讲有什么优势(改革开放)

识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资占全国的比例情况。分析原因(侨乡,对外开放的政策。)承转:,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在改革开放的天时,处在毗邻港澳的地利条件和侨乡的人和条件。天时地利人和。

环节三:外向型经济

读图:珠江三角洲和全国人均GDP增长曲线图

引导提问: 1、1985年是什么原因是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开始腾飞了?(对外开放)

2、对外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在发展经济上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呢?

3、怎样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呢?(招商引资,)

(结合课件)发布招商引资通知,最适合的就是香港,香港地区提供了资金、管理、技术、设计人员,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什么呢?土地、工人,产品运到香港再装出口。

4、我们的产品主要都买到哪里了呢?在教材53页找找

5、象这种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形势叫外向型经

济。

珠江三角洲地区

6、有人称这种模式为“前店后厂”,什么是前店后厂呢?

学生学习P53材料《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前店后厂”》引申:这种“前店后厂”模式充分利用两地的互补优势,实现了强强联手。你认为这种分工合作模式还对哪些地区有借鉴意义?

(讨论后回答如内地和沿海的发达城市)

转折:如今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地方是成片的工厂,已经成了“世界工厂”,走在超市里你随意都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珠三角地区的产品,珠三角的名牌也特别多,从主要的产品类型看主要分为两大类。(电子和日用消费品)这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基地。

从生产部门看主要涉及纺织和服装、电子及通信设备、电气机械与器材、玩具制等制造业,这些产业部门是技术密集型还是劳动力型?

承转:珠江三角洲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港澳投资和销售迅速发展本地经济的是值得借鉴的。

环节四:拓展运用

引导提问:1、结合珠江三角洲发展经验,谈谈东北经济有什么优势呢?(学生讨论:依托条件不同)

2、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大大减慢了,这是怎么回事

呢?请你看看这则资料后发表看法问:

引导提问:a、是什么原因导致东莞吸引资金的优势渐失?

b、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什么吸引资金的优势?

c、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今后要发展应该向哪个方面发展?

(学生回答)

环节五:课堂作业本节我们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从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经济两个方面讲述了珠江三角洲,其发展的前提就是毗邻港澳的位置,侨乡,开放的政策。为了巩固做些题。(见提纲)

对答:

质疑:

青岛海大工程勘察设计开发院有限公司_中标190920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 青岛海大工程勘察设计开发院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18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青岛海大工程勘察设计开发院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702007306339771工商注册号:370200018075449组织机构代码:730633977 法定代表人:赵军成立日期:2001-11-02 企业类型:/经营状态:在业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5号 营业期限:2001-11-02 至 / 营业范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海洋及城镇防灾减灾研究;土地利用及建筑规划;信息与智能技术在工程勘察监测中的应用;海洋测绘;海洋工程勘察;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工程测量、水文地质);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数字城市技术开发;;承包与其实力、规模、业绩相适应的国外工程项目,对外派遣实施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00,对外承包工程资格证书 有效期限以许可证为准)。海洋技术开发;科技与工程技术咨询;船舶租赁、仪器设备租赁、国内劳务派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16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习题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习题 一、填空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_______省的东南部,_______江下游,毗邻_____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与________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xx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x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__________。3.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_________贸易渠道出口至_______、________、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使该地区贸易________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4.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________”为基本模式。 5.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_________等服务业的发展。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______水平不断提高。 二、选择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 A.靠近香港和东南亚 B.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C.许多地方是侨乡 D.自然资源丰富 2.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汕头 C.珠海 D.厦门 3.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是:( ) A.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靠近港澳和东南亚,交通便利 B.许多地方是侨乡 C.这里平原广阔,水网密布,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D.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4.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说法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的轻、重工业都非常发达 B.珠江三角洲利用土地,劳动力优势和港澳地区紧密合作 C.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 D.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对港澳地区有威胁,彼此是竞争对手,不再紧密合作 5.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中,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是:() A.成都平原

国际海洋法公约

在联合国的历史上,至今为止,一共举行过3次海洋法会议。第1次是1958年2月24日至4月27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2次是1960年3月17日至4月26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次从1973年12月3日开始,先后开了11次共15次会议,直至1982年4月30日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简称:UNCLOS)。 第1、2次海洋法会议,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参加会议的国家中,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只占其中半数。会议通过的4项日内瓦海洋法公约,即:《领海和毗连区公约》《公害公约》、《公海渔业与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和《大陆架公约》,不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广大沿海国家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而第3次海洋法会议是一次所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全权外交代表会议,此外还有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成员参加,一共有168个国家或组织参加了会议。也是迄今为止联合国召开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国际立法会议。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斗争的结晶。 该“公约”共分17部分,连同9个附件共有446条。主要内容包括: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国、岛屿制度、闭海或半闭海、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益和过境自由、国际海底以及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与安全、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等等。 其中,有些内容是对旧的法律制度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例如,对领海宽度的确定,对大陆架边缘的界定等;有些则是新建立起来的制度,如群岛水域、专属经济区、国际海底等等。“公约”是国际间多种势力相妥协的产物,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甚至严重缺陷,但就总体而言,仍不失为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综合的管理海洋的国际公约。自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以后,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同霸权主义做了不懈的斗争,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产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该“公约”于1982年12月在牙买加开放签字,我国是第1家签字的国家之一。按照该“公约”规定,公约应在60份批准书或加入书交存之后一年生效。从太平洋岛国斐济第一个批准该“公约”,到1993年11月16日圭亚那交付批准书止,已有60个国家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就意味着该“公约”到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批准该“公约”,是世界上第93个批准该“公约”的国家。 【源流】 海洋法会议与公约的出现,是由于西方强权扩张后,传统“公海自由航行〔Freedom of the Seas〕”原则不敷使用。“公海自由航行”来自荷兰海军舰炮的射程,从陆地起算三海里之外算是“公海”。但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各大国为保护海上矿藏、渔场并控制污染、划分责任归属,传统公海概念已不敷使用。国际联盟曾在1930年召开会议对此讨论,却没有结果。而海上强权美国首先由杜鲁门在1945年宣布,美国领海的管辖延伸至其大陆架,打破了传统公海的认定原则。紧接着,众多国家延伸了领海到12海里或200海里不等。到了1967年,只剩下22国沿用3海里的早期规定。有66国宣告了12海里领海,而有8国宣告200海里管辖。到2006年,仅剩新加坡与约旦继续使用3海里的规定。 一个特殊案例可以说明早年海上管辖的混乱与吊诡:早年当英国奉行3海里政策时,有人在1967年占据了其外海以往海军废弃的一座堡垒,自称成立国家,

国际法中海洋法知识点归纳(自己整理 绝对全面)

海洋法 第一节:概论 首先,海洋的上空可以用于飞行。 第二,海洋的表面可以用于船舶的航行 第三,海洋水体本身是大量的生物资源,潜艇也在水体航行,水体还要接受向海洋倾废。第四,海底可以铺设电缆和管道 第五,底层土有是有和天然气 海洋法是关于海域的法律地位以及知道国家利用不同海域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海洋划分为不同的海域: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 世纪初,荷兰学者宾刻舒克提出了“大炮射程论”,以确定领海的宽度。 年月日至月日,联合国主持的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在日内瓦召开,最后制定了四个公约:《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捕鱼与养护生物资源公约》、《大陆架公约》。 年月,日内瓦第二次海洋法会议,专门讨论领海宽度问题,未果。 年月日,《海洋法公约》终于生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决议和协议》也在公约生效之日起开始临时适用 第二节:基线 一、正常基线与直线基线 基线(起算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是内水、向海的一面是领海。 基线是测算领海宽度、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起算线。 正常基线(低潮线,即退潮时海水推到离岸最远的那条线)多适用于那些海岸比较平直的情况。 直线基线(沿岸向外突出的地方和沿海岛屿上选定一系列的点,将这些点之间连接起来划出的一条线)适用于海岸线曲折的地方。 为适应沿海国不同的情况,《公约》海规定沿海国可交替使用以上各条规定的任何方法的确定基线。

二、群岛基线 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睡眠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岛屿的海域应按照《公约》适用于其他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 所有的岛屿不论其面积大小都可以有自己的领海,而且岛屿拥有其领海的前提条件并不是它必须被人占领。 群岛国可以划定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干礁最外缘各点的直线群岛基线。群岛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宽度从群岛基线量起。 群岛基线划定规则: 、应当包括一个主要岛屿和一个区域,陆地水域比为:到:之间; 、基线长度不应超过海里,最长不超过海里; 、不应在任何位置偏离该岛的一般轮廓。 群岛水域的法律地位 群岛基线划定的范围为群岛水域(群岛水域不是内水)。 群岛国可按照规定划定自己的内水。 群岛水域通过分为“无害通过制度”和“群岛海道通过制度”,所有国家的船舶都享有通过除群岛内水外的无害通过权。 群岛国可在其水域内指定适当的海道和其上空的空中航道,即“群岛海道”,所有船舶和飞机都有权通过这些海道和上空,这就是“群岛海道通过权”。 群岛国制度是一种不同于内水和领海的特殊制度。 三、海湾 海湾的概念 国际海洋法山的海湾与地理上的海湾有不同的概念,并不是所有的水曲都是海湾。 水曲曲口宽度为直径划一个半圆,如果这个半圆的面积等于或少于水曲面积,该水曲即构成海湾。反之则不构成海湾。 湾口不超过海里的,为领湾,是内水。超过海里,直线基线应当划在海湾内;如果超过海里,但是被直线基线包围的,该海湾仍是内水。 历史性海湾的概念 历史性海湾,是指那些湾口超过海里,但历史上一向被认为是沿海国内水的海湾。 没有强制性规定,但普遍以有关国家长期在此行使主权,并且周边国家默认这一事实为根据。我国的渤海湾也是历史性海湾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农业部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规范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区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示范区分类)示范区按照功能分为养护型、增殖型和休闲型三类。 第三条(管理部门)农业部主管示范区工作,负责示范区创建和考核监管的组织管理等工作。沿海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渔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示范区创建和考核管理等工作。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示范区创建申报和日常监管工作。 第四条(技术支撑)农业部组织开展示范区创建和管理等技术培训,提高示范区建设和管理水平。组织建立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参与示范区后续监管工作。 第五条(政策扶持)农业部在有关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对示范区建设予以支持。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功能区划、政策扶持和资金

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海洋牧场,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 第六条(组织协调)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示范区创建与海水养殖、休闲渔业、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渔船改造及涉渔“三无”船舶治理、保护区建设和增殖放流等渔业相关工作,提高示范区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章申报创建 第七条(创建程序)农业部定期组织示范区创建,程序为创建单位申请,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初审和推荐,农业部组织评审并公布。 第八条(申报条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创建示范区。 (一)选址科学合理。所在海域原则上应是重要渔业水域,非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养护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代表性;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符合国家和地方海洋功能区划及渔业发展规划,与水利、海上开采、航道、港区、锚地、通航密集区、倾废区、海底管线及其他海洋工程设施和国防用海等不相冲突。 (二)自然条件适宜。所在海域具备相应的地质水文、生物资源以及周边环境等条件。海底地形坡度平缓或平坦,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案设计二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案设计二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作用八年级下册主要是从全国范围选学不同尺度的区域,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珠江三角洲》作为“省内区域”这一尺度第一个出现,学好它可以为其他省内区域的学习提供可 供借鉴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二)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五、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 六、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请大家考虑:在河流的入海口处往往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河口三角洲)。谁来解释什么叫三角洲?(通常把河口区由沙岛、沙洲、沙嘴的发育而成的冲积平原叫做三角洲) 大家所生活的城市——广州在哪条大河的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谁不说俺家乡美,请大家谈谈自己眼中的珠江三角洲吧。(略)。好,今天我们就把镜头聚焦珠江三角洲,给她来一个特写,详细的看看这里的情况。 关于珠江三角洲,有广义和侠义之别,那么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呢?请大家看

国际海洋法的重点

国际海洋法 海洋法是现代国际法中一个重要分支,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部分海洋法调整和平时期的海洋法律关系,包括航行、捕鱼、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所有海洋活动所发生的法律关系海洋法的内容主要是:各海域的性质、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以及在海洋上从事各种活动所应遵循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 21世纪是开发海洋的世纪,海洋法将显得特别重要, 海洋法的编纂,在国际法上是比较晚的。海洋上适用的规则,大部分是习惯国际法规则。1958年在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制定的四个《日内瓦公约》对这些规则作了初步的编纂并加以发展。 1982年在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签订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以下简称为《公约》)是一部最完全的海洋法法典。此公约已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加入,《公约》所定的规则已为大多数国家接受并已在广泛适用了。本章内容是根据《公约》规定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编写的学习时应该注意:(1)联系历史上形成的习惯规则进行对比研究从中认识海洋法的发展和现状; (2)注意《公约》规定的规则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识《公约》在各国海洋实践中的作用; (3)根据我国的有关立法,把我国的立法的海洋法结合起来研究,把海洋法的规则运用到我国的海洋实践中去。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沿岸面对黄海、东海和南海三个半闭海,有连绵不断的沿岸岛屿和远洋群岛,有丰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由于与相向或相邻国家的海上边界尚未完全划定,学习本章时应尽量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强本学科的实践性。 本章主要内容: 介绍海洋法的概念,历史发展和编纂情况,对海洋法的产生、演变和现状作了系统的说明,其中着重介绍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的召开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订情况,对《公约》生效后的情况作了简要的说明。这是学习海洋法所不可缺少的知识。介绍各海域的名称和分布,有助于读者对海洋法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介绍各海域的性质、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这是本章的主体部分,文内几乎全部是海洋法的基本知识,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和熟记。因受篇幅所限,文内未能更多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了加深了解,读者有必要选读报刊上的有关文章或其他有关参考书,联系实际,加深了解。对国际海底区域的介绍,主要是根据《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内容编写的。《关于执行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的签订和生效后,这部分的内容有了较大的改变。文内有了简单的说明,读者学习这部分时应特别细心领会。 本章的基本概念: 1.海域;2.内水;3.海峡;4.海湾;5.历史性海湾;6.领海;7.毗连区;8.专属经济区;9.大陆架;10.公海; 11.国际海底区域;12.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13.群岛水域;14。群岛国;15.专属渔区;16.基线;17.正常基线与直线基线;18,领水;19.闭海;20.半闭海;21.陆锁国;22.地理不利国;23.沿岸贸易权;24.无害通过权;25.过境通行权;26.群岛海道通过权; 27.自然延伸原则;28.渔业可捕量;29.捕捞能力;30.剩余可捕量;31.传统捕鱼权;32.单一开发制;33.平行开发制;34.公海自由;35.海洋自由论;36。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37.海洋划界; 38.等距离/中间线原则;39.海洋划界的公平原则;40.考虑一切有关情况原则。 本章的基本理论: 1.海洋自由论;2.领海的法律性质、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3.毗连区的性质和法律地位;4.专属经济区的性质、法律地位;5.大陆架的法律概念和范围;6.沿海国在专属经

08海洋区划管理

第八章海洋区划管理 第一节海洋区划 为什么要进行海洋区划: 1.海洋区划是实现海洋经济的区域合理布局,确定不同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基础和依据,是发展海洋区域经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海洋区划为指导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解决海区内各种开发利用活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供了科学方法。科学掌握海洋区划的基本内涵、类型和海洋区划的程序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一、海洋区划概念 1.概念:海洋区划是对一国管辖的全部海域或其他特定海域,根据开发利用的目的,按照海域不同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形成的海域差异而划分的海洋区域。 2.基础:海洋区划的客观基础是在不同类型海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以及在同一类型的海域内又具有其一定的相似性。差异性是进行海洋区划的前提。具体分析: 地理上的:我国的海区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口,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南北跨度为38个纬度,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东西为25个经度,还有大小不同的岛屿,具有独特的区域海洋学特征。 法律上的:邻近海域陆架宽阔,既有内水和领海,又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彼此法律地位不同,海洋开发和管理都有特殊的制度。 经济上的:沿海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 结论:海洋区划,就是在综合研究不同海域的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和科学技术要素的基础上,依据各种海洋开发利用的区域特点和要求,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做出的海域分区,形成的一些相对独立的经济地理单元。 二、海洋区划类型 (一)海洋自然区划 海洋自然区划,是根据海洋区域所处的自然地理位臵不同,把海域划分为不同的海区。中国近海,依传统划分为四个海区,即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二)海洋功能区划 海洋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各种类型海洋功能区的标准,把海洋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功能区。海洋功能区是根据不同的海域固有的自然和社会属性的差异

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

第十二章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 12.1自然环境概况 12.1.1地理位置、区划和岸线 中国近海,依传统分为四个海区,即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一、渤海 渤海是中国内海。是深入中国大陆的近封闭型的一个浅海。它通过东面的渤海海峡与黄海相沟通;其北、西、南三面均被陆地所包围,即分别邻接辽宁、河北、山东三省和天津市。渤海海峡北起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角(老铁山头),南至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角(登州头),宽度约106km。 二、黄海 黄海是全部位于大陆架上的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因古黄河在江苏北部入海时,携运大量泥沙而来,使水色呈黄褐色,从而得名。 三、东海 东海位于中国岸线中部的东方,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东海西有广阔的大陆架,东有深海槽,故兼有浅海和深海的特征。 四、南海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南方,纵跨热带与亚热带,而以热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要特征。也是中国海疆国界伸展最南之处。 12.1.2海底地形、沉积与构造 —、渤海 在四个海区中,渤海深度最浅,小于30m的海域近7.2×l04km2,

因而海底地势最为平坦,地形也较单调。若再细分,可分5部分:渤海海峡、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中央海盆。 二、黄海 海底地势比东海和南海平坦,但地貌形态却比渤海复杂。最突出的特征有黄海槽、潮流脊和水下阶地。 三、东海 东海兼有浅海和深海的特征而不同于渤海和黄梅,但仍以浅海特征比较显著。浅海特征中,尤以大陆架宽广最为突出。 四、南海 南海居于深海。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等形态相当齐全。海底地形的基本特点是由岸边向海盆中心的阶梯状下降,但突出特征是,南、北坡度缓而东、西坡度陡。 12.1.3径流特征 流入中国近海各海区的径流量,彼此相差很悬殊。即使同一海区,在不同季节,差别也很大。

八年级地理下册《7.1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_D珠江三角洲》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7.1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课标分析 人教版教材选取珠江三角洲为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课标中的以下两条:“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珠江三角洲在这两方面代表性很强,教师教学应围绕这两方面展开:指导学生读图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运用有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前两章已学习了区域的划分和部分省级区域,对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的读图分析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自主分析并适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2、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3、认识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能够利用有关事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珠江三角洲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因素 2、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二)教学难点 1、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2、区际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有关地图和景观图片。

国际海洋法发展史的追溯

国际海洋法发展史的追溯 国际海洋法发展史的追溯2017-01-15 郁志荣郁志荣1235839 郁志荣1235839 微信号功能介绍介绍本人对时事政治学习的心得体会,查阅各媒体刊登的时政文章和信息,以互动的形式进行交流。国际海洋法发展史的追溯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基本环境之一。规范人类海上行为的国际海洋法是国际法的一个分支,它和国际法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国际法起源于欧洲,故欧洲有国际海洋法的摇篮之称。若将1493年教皇亚力山大六世裁定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世界海洋的告示作为国际海洋法的开端,那么国际海洋法的诞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纵观500多年来世界海洋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根据其时代特征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493~1894年这个阶段经历了海洋垄断领有——海洋自由与领有的争论——领海与公海二元结构的传统海洋法律制度的形成、稳定及其动摇开始的过程。根据教皇1493年的裁定,海洋通航垄断权以大西洋上的子午线为界,以西归西班牙,以东为葡萄牙所有。从此,其他国家的船舶未经许可不得通行。直到16世纪后半叶,荷兰和英国凭借实力袭击西班牙的贸易船只并将其无敌舰队歼灭,这才使世界海洋垄断领有的格局被打破。接踵而来的是以荷兰

格劳秀斯为首的海洋自由论和以英国塞尔顿为代表的海洋 闭锁论的论战。论战结果,不是整个海洋领有,而是将海洋分成领海和公海并适用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制度。不过当时没有明确领海的范围,英国为了排挤在其近海作业的荷兰渔船,于1609年提出了对周围海域的领有主张。1702年,拜茵盖斯·福克在《海洋主权论》中提倡以大炮射程为领海范围,得到了广泛支持。1782年,咖利阿尼建议将当时大炮极限射程——3海里作为领海宽度。18世纪末,大炮射程距离与3海里同时表示领海界限在国际社会得到公认。19世纪后半叶,制炮技术的进步和渔业引进先进技术,对领海范围的确定影响很大。当时大炮的射程已远远超过3海里,在1864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中,大炮的射程已达到5海里。这标志着大炮的射程和3海里相提并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19 世纪末渔船由帆船变成汽船,底拖捕鱼的方法对沿岸渔业有破坏性影响,3海里已经不能满足保护沿岸渔业的要求。有鉴于此,人们对领海范围3海里的信念开始动摇。第二阶段为1894~1973年这是传统的二元结构海洋法律制度向多元化海洋法律制度的转换时期。这一阶段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相继独立,重视海洋利益的国家越来越多,有关海洋法律制度的争论日益激烈,而且海洋国家的各种提案与日俱增,涉及海洋法律制度的领域日趋广泛。他们不仅限于要求扩大领海宽度,还提出了设立毗连区、

中国近海区域海洋学期末复习

中国近海区域海洋学期末复习 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 我国宣布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我国划定的毗连区为24海里,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至200海里。 中国近海受海雾影响最显著、时间最长的海区为黄海。 渤海的三个海湾是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 水团包括沿岸水系、外海水系以及混合水系。 黑潮主要通过吕宋海峡进入南海。 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类型:正抛物线型、倒抛物线型、西移型。

控制中国近海环流的因素 ●季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季风对表层流影响较大,在不同程度上带有 风海流的性质。 ●沿岸流:沿岸大量的河川径流入海,在当地形成以低盐为特征的沿岸流。 ●来自大洋的黑潮。黑潮及其入侵水是中国近海环流的主干。黑潮源地在吕宋岛以东海域, 贴近台湾岛东岸北上,流经东海后返回太平洋,向东海和南海北部输送大量动量、热量和盐量,影响或制约中国近海的密度场,进而制约中国近海的环流。假如黑潮不流经中国近海,那么中国近海的环流就不是现在的样子;就连温度、盐度、密度分布与结构,水团配置,海洋生物资源及海底沉积物分布,都会是另一个面貌。 ●潮流非线性效应。中国海是潮汐、潮流现象十分显著的海区。对渤海、黄海来讲,潮流 流速约为余流的10倍,因此,潮致余流对某些局部环流至关重要 ●海区的轮廓和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局部环流的格局 对马暖流的可能来源 (1)起源于台湾东北海域,为沿大陆架边缘北流过程中不断变性的一支海流 (2)源于东海南部的混合水,并非是黑潮的一个分支 (3)台湾暖流外侧分支和内侧分支汇合而成的 (4)黑潮的一个分支 (5)多源的

大连市海域经典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投标施组)

目录 第一章工程总体概述 (3) 第一节工程概述 (3) 第二节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及原则 (4) 第三节产品技术参数要求说明 (4) 第二章施工组织机构和人员组成 (6) 第一节施工组织机构的形成 (6) 第二节项目组织机构人员组成表 (7) 第三节劳动力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7) 第三章船舶机械配备及进场计划 (10) 第一节拟投入的机械设备情况 (10) 第二节拟配备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10) 第四章施工场地布置 (12) 第一节施工平面布置原则 (12) 第二节临时设施的布置 (12) 第三节施工临建布置一览表 (14) 第五章施工工艺流程 (15) 第六章施工总体程序及施工方案 (16) 第一节工程总体管理目标 (16) 第二节总体施工设想 (17) 第三节人工鱼礁布局 (17) 第四节施工阶段划分 (19) 第五节供货运输方案 (20) 第六节人工鱼礁投放方案 (21) 第七节售后服务要求 (22) 第七章施工进度计划 (24) 第一节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24) 第八章材料供应和检验 (27) 第一节主要材料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27) 第二节材料供应和检验方案 (28) 第九章施工技术措施 (34) 第一节施工要求及检验措施 (34) 第二节测量仪器的配备管理及测量要求 (34) 第三节预制礁体的制作工艺及技术措施 (35) 第四节人工鱼礁运输技术措施 (39) 第五节礁体投放施工技术措施 (40) 第六节陆上警示牌施工技术措施 (41) 第十章施工重点、难点部位的阐述和解决、保证措施 (43) 第一节施工重点、难点部位的阐述 (43)

近海区域海洋学论文

西北航道的海冰冰况及其对通航的影响分析 文献综述 摘要:近些年,我国实行“海洋强国”战略,西北航道因为其对我国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受广泛关注。而决定西北航道是否能够通航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航道内的冰情,包括海冰密集度、冰厚、冰流量等方面。目前,对海冰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北极国际浮标计划(IABP)、由飞机搭载的空气电磁感应、以及卫星微波或可见光遥感。本文便是通过总结北极海冰的研究情况,来探讨影响西北航道通航的因素。 关键词:西北航道、海冰密集度、冰厚、海冰流出、冰障 一、前言 自新航道开辟以来,无数船队为了减短航程,不惜花费庞大的人力物力来开凿运河,以此来避免绕过好望角、弗罗厄德角等的遥远海上旅途。与此同时,许多冒险家另辟蹊径,梦想不在广阔的太平洋、大西洋上行舟。而他们的目光向北移动,看中了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并且希望开辟出真正的航线。在计划中,从大西洋北部出发,穿越北极海域到达太平洋,然后直抵亚洲。这便是“东北航线”或“西北航线”。东北航道是指西起冰岛,经巴伦支海,沿欧亚大陆北方海域向东,直至白令海峡的航道。现已初具通航规模,而西北航道却仍停留在理论层面。但是由于其巨大的经济、政治影响,目前对其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本文的重点也是对西北航道的研究。 “西北航道”主要包括两条路线,在苏洁[1]等的描述中,靠北的一支航线是从波弗特海东南沿班克斯岛( Banks Island) 西侧,进入麦克卢尔海峡( MCS,M’Clure Strait) ,经梅尔维尔子爵海峡( VMS,Viscount-Melville Sound) 、巴罗海峡 ( BS,Barrow Strait) 和兰开斯特海峡( LS,Lancaster) ,进入巴芬湾,我们称这条线路为西北航道北路,其中从 MCS 至 LS 的水道统称帕里( Parry) 水道。西北航道的南路有多条线路,其中主要的是由波弗特海开始从阿蒙森湾 ( AG,Amundsen Gulf) 进入经科罗内申湾( CG,Coronation Gulf) 、

宁波市“十二五”现代渔业发展规划

宁波市“十二五”现代渔业发展规划 (报批稿) 宁波位于浙江沿海北部,三面环海,沿海有三门湾、杭州湾和象山港。宁波市海域总面积为9758平方公里,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拥有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531个,面积524平方公里;陆域总面积9812平方公里,内陆江河水网纵横,湖塘水库棋布,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为我市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十一五”期间面对来自资源、环境、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等诸方面的挑战,积极转变渔业增长方式,不断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努力实现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我市渔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93.95万吨,实现渔业产值92.74亿元,渔民人均收入14845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2.43%、25.58%和62.32%。 省委、省政府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打造海上浙江”作为我省21世纪发展的一个主导战略,作为加快我省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作为促进城乡、陆海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现代海洋渔业的建设,作为我省海洋经济五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是实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打造海上浙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海洋渔业大市,“十二五”期间,我市渔业将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面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打造海上浙江对建设现代渔业所赋予的重任,面对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增效压力加大和市场对水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等新特点,要进一步加快现代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建设与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社会需求及渔农民致富协调发展的和谐渔业,必须对渔业经济的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根据《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的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210154919.html,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的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作者:陈若冰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3年第06期 摘要:运用案例分析法、图表展示法、"角色扮演"以及"头脑风暴"等活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这一节内容做出相关教学建议,以供大家作为实际 教学中的参考用。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初中地理;珠江三角洲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04-01 1.课标解读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的第一节,主要达成以下课程标准要求:(1)运用有关材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2)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3)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学生要求能初步掌握学习省内区域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并且认识到珠江三角洲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其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代表性。 2.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包括"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外向型的经济"两部分内容:重点是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政策的优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这些优势条件的形成有的是由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更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政策的支持使得珠三角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多尺度、全方位的开放体系。全国著名的侨乡也使得珠江三角洲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先天的人缘优势。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大量引进资金、先进技术设备、以及管理方法,利用本地区位、人文、政策优势,大量出口产品,促进本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第二部分"城镇的发展"一目的学习的重点是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形成原因。城镇的发展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环境和景观发生巨大变化的显著标志。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所以教材紧紧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以及与城镇发展的关系来展开。总之,两部分内容互相联系和作用,通过经济发展这一主线串联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体现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本节内容涉及的地理名词较多,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通俗易懂的方法并联系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环渤海区域海洋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研究

环渤海区域海洋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研究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全区陆域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亿人。环渤海地区共有城市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1 3个。 也有观点认为,环渤海地区是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也就是三省两市的“3+2”经济区域。面积51.8万平方公里;人口2.3亿,占全国17.5%;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万亿元,占全国28.2%。 虽然两者关于环渤海经济区域“外延”的看法不一,但都认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不同的是,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由三个次级的经济区组成,即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和辽宁半岛圈。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将这一地区列为全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式确立了“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单独的区域规划。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为环渤海地区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编辑本段] 比较优势 环渤海地区与全国其他经济区相比,具有五大比较优势。 地理区位 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它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基本条件

附件1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基本条件 一、选址科学合理 所在海域原则上应是重要渔业水域,非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符合生态红线相关管理要求;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养护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代表性;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符合国家和地方海洋功能区划及渔业发展规划,与水利、海上开采、航道、港区、锚地、通航密集区、倾废区、海底管线及其他海洋工程设施和国防用海等不相冲突。 二、自然条件适宜 所在海域具备相应的地质水文、生物资源以及周边环境等条件。海底地形坡度平缓或平坦,水深在6米以上且不超过100米,海底地质稳定,海底表面具备一定的承载力;水体交换通畅,流速宜小于1.5米/秒,淤泥厚度不宜超过0.6米;具有水生生物集聚、栖息、生长和繁育的环境;海水水

质符合二类以上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磷酸盐除外),海底沉积物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三、功能定位明确 示范区应以修复和优化海洋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通过示范区建设,能够改善区域渔业资源衰退和海底荒漠化问题,使海域渔业生态环境与生产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能够吸纳或促进渔民就业,使渔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相互促进。配套的捕捞生产、休闲渔业等相关产业,不影响海洋牧场主体功能。 四、工作基础较好 示范区海域面积原则上不低于3平方公里,使用权属明确或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已建成的人工鱼礁规模原则上不少于3万空方,礁体位置明确,并绘有礁型和礁体平面布局示意图。具有专业科研院所(校)作为长期技术依托单位。常态化开展底播或增殖放流,采捕作业方式科学合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显著。示范区吸纳一定数量转产转业渔民参与海洋牧场管护,周边捕捞渔民合法权益得到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能力目标: 1.能够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实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 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 等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发展状况。 2、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 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 一员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2、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这是歌颂改革开放的歌曲。歌词写到“1979年那 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你知道歌词中的提到的“老人”

指的是谁?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你 知道这个圈指的是中国的哪个地区吗?(深圳)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他打响了改革开 放的第一炮,进而带动整个珠江三洲的层层开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7.1面向海 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本节任务:通过本节课要了我们要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及经济特点。环节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视频)通过这段视频珠江三角洲地区给你的印象如何?(学生发言,经济发达) 引导提问:发达的经济得益于改革开放,它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在教材中找出证 据(学生活动) 引深提问:中国那么大,为什么选择珠江三角洲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呢?(学生发言) 引入:今天就让我们从地理角度剖析这个问题 结合课件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珠三角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平原的地形,稠密 的河网,还有温暖湿润的气候,这是他拥有的自身区位优势,使它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的重 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毗邻港澳。

“国际海洋法”英文部分解读

国际海洋法 第一节概述 一、国际海洋法的概念 The law of the sea is that law by which States regulate their relations in respect of the marine territory subject to coastal State jurisdiction and those areas of the sea and sea bed beyond any national jurisdiction. 三、国际海洋法的编纂 Cod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Sea relevant conventions are: a) Convention on the Territorial sea and the Contiguous Zone 1959 [TSC], (entered into force on Sept. 10,1964); 领海与毗连区公约 b) Convention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1958[CSC], (Jun. 10,1964); 大陆架公约 c) Convention on Fishing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Living Resources of the High Seas 1958[FC],(Mar. 20,1966);捕鱼和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 d) Convention on the High Seas 1958[HSC],(Sept. 30, 1962);公海公约and 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Law of the Sea Convention ) 1982[LOSC],( Nov. 16, 199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四、领海基线baselines of the territorial sea The starting point for establishing the maritime zones. The baselines of a state serve dual functions: They demarcat e the state’s internal waters from external waters. They also provide the lines from which the outer limits of maritime zones will be measured . Thus, all waters of a state that are landward of its baselines are internal waters and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territory of the coastal State, and are treated virtually as if they were part of the state’s land territory. Waters seaward of a state’s baselines are subject to the law of the sea. According to Law of the Sea Convention , there are two types of baselines: 1. 正常基线normal baseline / natural baseline LOSC Article 5 “the normal baseline for measuring the breadth of the territorial sea is the low-water line along the coast as marked on large-scale charts officially recognized by the coastal State. ”测算领海宽度的正常基线是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 2. 直线基线Straight baselines LOSC Article 7 (1)“In localities where the coastline is deeply indented and cut into, or if there is a fringe of islands along the coast in its immediate vicinity, the method of straight baselines joining appropriate points may be employed in drawing the baseline from which the breadth of the territorial sea is measured. ”在海岸线极为曲折的地方,或者如果紧接海岸有一系列岛屿,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的划定可采用连接各适当点的直线基线法。” 第二节主要海域 一、内海internal se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