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

分校(点):

年级、专业:

教育层次: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1、BIM的几大概念及相互关系 (2)

1.1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2)

2、3D参数化设计 (2)

3、协同设计与协同作业 (3)

4、BIM现状与未来发展 (3)

5、行业现状 (4)

6、软硬件技术现状 (4)

7、影响BIM在设计阶段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 (4)

8、BIM在设计阶段的价值 (5)

9、BIM项目类型及介入点 (7)

10、实施BIM的不同设计阶段 (7)

11、BIM实施模式 (9)

12、协同设计 (9)

12.1、2D协同设计 (9)

12.2、3D协同设计 (9)

13、协同作业 (10)

14、BIM服务商 (10)

15、结语 (10)

内容摘要

从BIM服务商的角度,结合多年从事技术支持的经验,从BIM概念、BIM现状与发展、BIM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协同设计与协同作业、服务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BIM在设计院的推广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BIM 3D参数化设计协同设计协同作业服务商

1、BIM的几大概念及相互关系

1.1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不是一个软件,它是一个概念(或理念),是一个可以提升工程建设行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质量和效率的系统工程。BIM的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意思为“建筑信息模型化”(扩展为“工程项目信息模型化”),是在建筑(或工程项目)从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直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内生产和管理工程数据的过程。

BIM的载体: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该模型可以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相协调的、内部保持一致的、并可进行运算分析的信息。该模型及其集成的信息是随着项目的进程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与项目相关各方可以从该模型中提取其需要的信息。这个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即为模型化(Modeling)。

2、3d参数化设计

BIM是一个全产业链的概念,对应到建筑设计阶段,准确的称呼应该为“3D参数化设计”。3D 参数化设计是BIM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日常工作中简称或泛称为BIM。

3D参数化设计是有别于传统AutoCAD等二维设计方法的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是一种可以使用各种工程参数来创建、驱动三维建筑模型,并可以利用三维建筑模型进行建筑性能等各种分析与模拟的设计方法。它是实现BIM、提升项目设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3D参数化设计的特点为:

全新的专业化三维设计工具、实时的三维可视化、更先进的协同设计模式、由模型自动创建施工详图底图及明细表、一处修改处处更新、配套的分析及模拟设计工具等。3D参数化设计的重点在于建筑设计,而传统的三维效果图与动画仅是3D参数化设计中用于可视化设计(项目展示)的一个很小的附属环节。

3、协同设计与协同作业

讲BIM一定要讲到“协同”,它是BIM实现提升工程建设行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质量和效率终极目标的重要保障工具和手段。协同分为协同设计和协同作业。协同设计是针对设计院专业内、专业。

间进行数据和文件交互、沟通交流等的协同工作。协同作业是针对项目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材料供应商、运营商等与项目相关各方,进行文件交互、沟通交流等的协同工作,见图1。设计师常说的协同更多地是指协同设计(详见第13、14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建筑设计阶段的BIM是“狭义的BIM”(3D参数化设计),而广义的BIM是涵盖建筑(或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事关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质量和效率的顾问咨询服务。

4、BIM现状与未来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3D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入影响并决定着大众的生活:影视传媒、移动通讯、互联网、物联网。对工程建设行业和建筑设计而言,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则是BIM。从2003年3D 参数化建筑设计技术进入中国至今已有8年。随着BIM技术的逐步成熟,其最终也被行业所接受。在过去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BIM的发展轨迹如下:少数技术发烧友的热衷→ 企业决策层从企业发展角度逐步认同→ 行业逐步认同并开始建立相关标准→ 开始进入工程项目的业务流程。

5、行业现状

(1)业主: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业主(外资投资方、工厂及公用建筑类业主)提出明确的BIM要求,甚至明确提出需要的3D文件格式。项目准入门槛提高。

(2)设计方:具有总包资质的工业设计院、大型民建设计院因为市场竞争等需要,先后在3D 设计方面进行了局部成功应用(特别是2008年奥运项目的应用),促进了整个设计领域的技术进步。BIM将成为继上世纪90年代“甩图板”工程以来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由此设计行业将从过去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进入真正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这恰恰是“CAD”的真正含义)时代。

(3)施工方:国内几大建设集团公司都开始或已经创建自己的BIM团队,在土建、机电安装等方面尝试3D深化设计、施工模拟,协助施工管理。下游企业的技术进步将给设计方带来更多的技术进步压力。

(4)运营方:目前暂时无明确需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村空间规划及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内唯一一个做到运营层面的BIM项目1。

(5)国家BIM标准初具雏形,但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距离。目前有实力的行业各方都在自行摸索,已经形成局部BIM成果。各方均已经意识到BIM对整个产业链、整个行业的价值。

6、软硬件技术现状

从技术角度来讲,支撑BIM实施的软件、硬件技术都已基本到位。如Autodesk公司已经形成了从设计、分析到模拟全套的BIM系列工具软件:Revit Architecture、Revit Structure、Revit MEP、AutoCAD Civil 3D、AutoCAD Plant 3D、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Ecotect Analysis、Navisworks 等。在此基础上,辅以设计师常用的SketchUp、Rhino,以及高端的Grasshopper、 Catia、Digital Project等设计工具和算法编辑器,以及IES(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Solutions)分析工具,将满足现代各种建筑创意的设计需求。同时64位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则给上述设计工具的稳定运行提供了硬件保障。

7、影响BIM在设计阶段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

上有业主的需求,下有施工方的技术进步,后有软硬件的支持,加上设计企业提升自身综合竞争能力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已经势在必行。但在实际实施中,BIM的推广应用还存在很多阻碍因素需要各位主管领导认识清楚:

(1)外部变革动力与压力不够:业主需求不多,国家标准不完善等。

(2)企业发展成本与风险:设计工具、协同模式的变更所带来的软硬件成本、培训成本、新技术积累与现有设计成果的转化成本、变革的风险等。

(3)现有业务压力:现有业务多、时间紧、压力大,导致设计企业高层领导积极、中层领导反对、设计师没有学习新技术的时间和精力。

(4)个人变革动力与压力不够:3D参数化设计对设计习惯、协同设计模式等的改变,新工具的学习时间成本、变革的风险,单位技术进步的激励措施能否到位等,都将影响BIM的进一步推广。

(5)技术不完善:BIM工具的专业设计功能不够完善、本地化程度不够,以及BIM技术服务商的技术支持能力参差不齐等。

8、BIM在设计阶段的价值

(1)可视化(Visualization):BIM将专业、抽象的二维建筑描述通俗化、三维直观化,使得专业设计师和业主等非专业人员对项目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判断更为明确、高效,决策更为准确。

(2)协调(Coordination):BIM将专业内多成员间、多专业、多系统间原本各自独立的设计成果(包括中间结果与过程),置于统一、直观的三维协同设计环境中,避免因误解或沟通不及时造成不必要的设计错误,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3)模拟(Simulation):BIM将原本需要在真实场景中实现的建造过程与结果,在数字虚拟世界中预先实现,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未来真实世界的遗憾。

(4)优化(Optimization):由于有了前面的三大特征,使得设计优化成为可能,进一步保障真实世界的完美。这点对目前越来越多的复杂造型建筑设计尤其重要。

9、BIM项目类型及介入点

哪些项目适合使用BIM?BIM应该在建筑项目设计的哪个阶段介入?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说BIM只适合于复杂造型设计项目,在前期的概念和方案阶段就要介入,常规住宅项目是杀鸡用牛刀;有的说只有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住宅项目才能充分体现参数化设计的价值,提高出图效率,应该在施工图阶段介入;还有的说复杂的BIM只适合做方案设计,施工图还是使用AutoCAD灵活、效率高等。这些观点其实都没错。心理学讲“需求是决定一切行为的根本”,BIM 也是同理。不同的人、不同的项目、不同目的,将决定BIM的实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时候介入、做到什么深度、得到什么成果,以及实施的费用成本。

10、实施BIM的不同设计阶段

在建筑设计阶段实施BIM的最终结果一定是所有设计师将其应用到设计全程。但在目前尚不具备全程应用条件的情况下,局部项目、局部专业、局部过程的应用将成为未来过渡期内的一种常态。因此,根据具体项目设计需求、BIM团队情况、设计周期等条件,可以选择在以下不同的设计阶段中实施BIM。

(1)概念设计阶段:在前期概念设计中使用BIM,在完美表现设计创意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各种面积分析、体形系数分析、商业地产收益分析、可视度分析、日照轨迹分析等。

(2)方案设计阶段:此阶段使用BIM,特别是对复杂造型设计项目将起到重要的设计优化、方案对比(例如曲面有理化设计)和方案可行性分析作用。同时建筑性能分析、能耗分析、采光分析、日照分析、疏散分析等都将对建筑设计起到重要的设计优化作用。

(3)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复杂造型设计等用二维设计手段施工图无法表达的项目,BIM则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当然在目前BIM人才紧缺、施工图设计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不妨采用BIM + AutoCAD的模式,前提是基于BIM 成果用AutoCAD深化设计,以尽可能保证设计质量。

(4)专业管线综合:对大型工厂设计、机场与地铁等交通枢纽、医疗体育剧院等公共项目的复杂专业管线设计,BIM是彻底、高效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途径。

(5)可视化设计:效果图、动画、实时漫游、虚拟现实系统等项目展示手段也是BIM应用的一部分。

11、BIM实施模式

在目前条件下根据自身的情况,设计企业实施BIM无非以下3种模式:

(1)BIM外包服务:将特定阶段的BIM设计业务外包给有实力的BIM服务商独立完成,设计企业在服务商的成果上进一步深化设计。在此过程中BIM服务商扮演的是“辅助设计”的角色。

(2)BIM项目合作设计:在项目设计的特定阶段,由设计方和BIM服务商合作完成设计。在此过程中BIM服务商更多起着技术培训、设计难题技术支持、局部参与设计的“协助设计”的作用,项目设计依然主要由设计师完成。通过多个项目、不同类型项目的BIM实施,达到在设计师中逐步

推广普及BIM应用的目的。

(3)自建BIM团队:成立专职的BIM团队或部门,使用BIM技术服务于设计院内部所有需要BIM的项目。该方式的重点是团队自身的建设与技术水平的提升,在运作前期,BIM服务商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至关重要。

12、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又细分为2D协同设计与3D协同设计,这是设计软件本身具备的协同功能。

12.1、2D协同设计

2D协同设计是以AutoCAD外部参照功能为基础的dwg文件之间的文件级协同,是一种文件定期更新的阶段性协同设计模式。例如:将一个建筑设计的轴网、标高、外立面墙与门窗、内墙与门窗布局、核心筒、楼梯与坡道、卫浴家具构件等拆分为多个dwg文件由几位设计师分别设计,设计过

程中根据需要通过外部参照的方式将其链接组装为多个建筑平立面图,这时如果轴网文件发生变更,所有参照该文件的图纸都可以自动更新。

12.2、3D协同设计

3D协同设计在专业内和专业间的模式不同。

(1)专业内3D协同设计:是一种数据级的实时协同设计模式。即工作组成员在本地计算机上对同一个3D工程信息模型进行设计,每个人的设计内容都可以及时同步到文件服务器上的项目中心文件中,甚至成员间还可以互相借用属于对方的某些建筑图元进行交叉设计,从而实现成员间的实时数据共享。

(2)专业间3D协同设计:当每个专业都有了3D工程信息模型文件时,即可通过外部链接的方式,在专业模型(或系统)间进行管线综合设计。这个工作可以在设计过程中的每个关键时间点进行,因此专业间3D协同设计和2D协同设计同样是文件级的阶段性协同设计模式。

除上述两种模式外,不同BIM设计软件间的数据交互也属于同设计的范畴。例如在Revit系列、AutoCAD、Navisworks、3ds max、SketchUp、Rhino、Catia、Ecotect、IES、PKPM等工具间的数据交互,都可以通过专用的导入/导出工具、dwg /dxf/fbx/sat/ifc等中间数据格式进行交互。13、协同作业

协同作业是设计之外的各种设计文件与办公文档管理、人员权限管理、设计校审流程、计划任务、项目状态查询统计等的与设计相关的管理功能,以及设计方与业主、施工方、监理方、材料供应商、运营商等与项目相关各方,进行文件交互、沟通交流等的协同管理系统。它是提升全产业链各环节效率的重要手段。

14、BIM服务商

BIM服务商在项目设计中扮演着“辅助设计”、“协助设计”、“技术支持”3种角色。随着BIM在工程建设行业的普及应用,BIM服务将成为继效果图设计服务、模型制作服务等之后又一种新型的服务于建筑设计,且和建筑设计配合更加紧密的服务类型。一个有价值的BIM服务商需要具备以下能力:1)对BIM系统的深刻理解;2)对工程建设行业不同类型用户及其需求的深刻理解;3)具备从设计、分析、模拟、施工、运营到定制、研发、协同管理全套的BIM解决方案,及专业的实施团队和实施能力;4)专业的队伍、各种BIM工具的培训与技术支持能力、各种不同类型建筑项目实施BIM的技术支持能力与实施经验、各专业的技术支持能力等;5)针对软件本地化、提高效率小插件、三维设计构件库与详图图库、各专业样板文件等的程序开发与定制能力等;6)对行业协同有深刻理解,具有适合工程行业的协同管理平台系统。

15、结语

有了实施BIM的行业大环境和设计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动力,以及软硬件厂商成熟的产品技术和BIM服务商的技术支持后盾,相信BIM一定能给广大的设计师、广大设计企业带来更为光明的前景。

从建筑信息模型到城市信息模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b2386703.html, 从建筑信息模型到城市信息模型 作者:王宝令郝聪慧 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21期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在建筑工程领域一系列城市信息化模型技术运用而生,从建 筑信息模型到城市信息模型,一个比BIM更宏大的技术概念——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正兴起。基于“BIM+GIS+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的数字化城市发展需要运用长期积累的丰富BIM建筑建造设施模型资源。随着CIM技术的到来,将为BIM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关键词:BIM;CIM;智慧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迅猛,据统计到2050年我国城市化率有望达到80%。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免暴露的问题也日益显现,智慧城市概念的出现可以有效应对城市发展中暴露的例如人口增长,交通拥挤,资源短缺,医疗教育分配不均等各种难题。如果把智慧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比喻为一个有机体,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就相当于把单个建筑作为城市的细胞。 1 相关理论 1975年,被誉为“BIM之父”来自乔治亚理工大学的伊斯曼(Chuck Eastman)教授最先创建了BIM理念,在其研究课题“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中提出“a computer-based description of-a building”,这一概念的初衷是为实现建筑工程的可视化分析,便于量化分析,进而提升工作效率,它是一种新型实用工具。BIM能够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工作,可以弥补CAD作为二维模型无法提供的很多空间和属性信息,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为行业人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可视、形象、便捷,顺畅沟通的效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BIM的强大功能将为建设行业从业者提供强大的设计功能。就像手机一样,从最初的通讯工具,经过加入QQ、微信、拍照、GPS、导航、手机银行、购物、支付等功能后变成了人类器官的延伸,相信BIM完全具有成为人类一种思维方式的潜质。 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CIM,是一个有机的复合体,它基于城市信息数据构建三维城市空间模型和城市工程建设信息。2015年,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提出了 城市智慧模型。要解决智慧城市的问题,依靠单个小区的建筑信息模型是远远不能满足智慧城市发展需要的,还需要集合各种BIM信息,运用GIS物联网等技术构建一张相互联系的CIM 才是城市发展的未来。

BIM建筑信息模型

简介: 内容介绍: 本教学视频重点讲述如何入门并快速掌握BIM建筑信息模型重要设计软件Revit Architecture和mep。作 为BIM设计中的基础软件之一,也是当今新兴BIM工程所急需要求工程师掌握的最新设计软件,Revit Architecture/mep 以其优秀的性能独居行业鳌头地位。而此教程则带领大家解开BIM神秘的面纱,从零开 始掌握BIM工程。 族简介:BIM项目里面预制好的各种族,直接使用生产厂商给予的参数制作,可以直接导入项目中,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BIM的全拼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中文翻译最为贴切的、也被大家所认可的名称为:建筑信息模型。 这些建筑模型的数据在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存在是以多种数字技术为依托,从而以这个数字信息模型作为各个建 筑项目的基础,去进行各个相关工作。建筑工程与之相关的工作都可以从这个建筑信息模型中拿出各自需要的信息,即可指导相应工作又能将相应工作的信息反馈到模型中。 建筑信息模型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它还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 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 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模拟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为,例如:建筑物的日照、外部维护结构的传热状态等。 同时BIM可以四维模拟实际施工,以便于在早期设计阶段就发现后期真正施工阶段所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来提前处理,为后期活动打下坚固的基础。在后期施工时能作为施工的实际指导,也能作为可行性指导,以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人员,材料使用的合理配置,从而来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合理运用。 当前建筑业已步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引入和普及,例如CAD的引入,解决了计算机辅助绘图的问题。 而且这种引入受到了建筑业业内人士大力欢迎,良好地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设计人员不再用手工绘图了, 同时也解决了手工绘制和修改易出现错误的弊端。在对图”时也不再用落后的将各专业的硫酸图纸进行重 迭式的对图了。这些CAD图形可以在各专业中进行相互的利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工作方式,减轻劳动强度,所以计算机辅助绘图一直在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其他方面的特点,在此就不再列举了。 那么BIM建筑信息模型也同CAD 一样,也只是个设计绘图软件或者出图工具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 需要真正的认识BIM 了。真正的BIM应该符合以下五个特点: 1 .可视化: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的真正运用在建筑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例如经常拿到的施工图纸,只是各个构件的信息在图纸上的采用线条绘制表达,但是其真正的构造形式就需要建筑业参与人员去自行想象了。对于一般简单的东西来说,这种想象也未尝不可,但是现在建筑业的建筑形式各异,复杂造型在不断的推出,那么这种光靠人脑去想象的东西就未免有点不太现实了。所以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现在建筑业也有设计方面出效果图的事情,但是这种效果图是分包给专业的效果图制作团队进行识读设计制作出的线条式信息制作出来的,并不是通过构件的信息自动生成的,缺少了同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然而BIM提到的可视化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在BIM建筑信息模 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为贯彻《关于印发20XX-20XX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20XX]67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XX]92号)的有关工作部署,现就推进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的应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BIM在建筑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 BIM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 BIM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繁荣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对工程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信息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BIM应用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 目前,BIM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还存在着政策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发展不平衡、本土应用软件不成熟、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BIM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为依据,坚持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在建筑领域普及和深化BIM应用,提高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各参与方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工程建设优质、安全、环保、节能。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主导,需求牵引。发挥企业在BIM应用中的主体作用,聚焦于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BIM应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 2。行业服务,创新驱动。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组织优势,自主创新与引进集成创新并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应用软件,建立BIM 数据库及信息平台,培养研发和应用人才队伍。 3。政策引导,示范推动。发挥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的引领作用,研究出台推动BIM应用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坚持试点示范和普及应用相结合,培育龙头企业,总结成功经验,带动全行业的BIM应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 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 四、工作重点

2017-7-24 广东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计价参考依据(官方最新版)

广东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 费用计价参考依据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质函〔2015〕159号)和《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粤建科函〔2014〕1652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我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计价参考依据。 一、费用名称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市政道路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园林景观工程。 其余类型工程和改扩建项目可酌情参考此计价依据。 三、应用要求 (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模型细度、应用阶段、模型交付要求应符合国家和广东省发布的有关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规范与标准;局部应用或者未能符合以及超过国家和广东省发布的有关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规范与标准时,费用由双方商定。 - 1 -

(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单独计列。 四、费用计价说明 (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计价基础×单价或费率。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当建筑面积少于2万平方米时,按2万平方米作为计价基础计算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市政道路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造价少于1亿元时,按1亿元作为计价基础计算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园林景观工程的造价少于1000万元时,按1000万元作为计价基础计算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 (三)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不含聘请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咨询顾问;如需聘请,则可增加10%作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咨询顾问费用。 (四)因工程复杂程度、规模差异和材料设备标准高低造成应用难易程度不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可上下浮动20%。 - 2 -

浅谈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意义与应用

浅谈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意义与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个领域都在强调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建筑信息模型,同时建筑信息模型也带来了,建筑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的改变。我国的建筑师在早期应用这一技术,只是为提高工作效率,然后这只是片面认识了建筑信息模型,该技术的核心不只是提高工作效率,而是造成了建筑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的改变。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意义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BIM,建筑业的信息革命,目前已经逐渐汇集成了一股潮流,席卷世界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国。BIM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一个重要项目,已经列入我国科技部“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同时,我国建筑行业政府与企业在推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开始全面推广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BLM)概念,BLM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趋势和主流技术,而BLM就是以BIM为基础,创建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信息的数字化方法,是建设工程管理的最佳模式。 1.建筑信息模型对我们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建筑信息模型,这种模型技术与现实世界更为接近,通过对真实物体进行模拟,借助计算机将二维设计思想转换为三维计算机设计,从根据改变人脑的主观设计,采用电脑进行设计。采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者可重点关注设计自身,不用再花精力在二维图纸的设计上。建筑信息模型对于二维、三维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但建筑信息模型解决了实体模型设计的缺陷,通过三维数字技术,统一了空间序列与外观模型。设计者利用相机,即可对各个人视点空间进行推敲,可进行动画的快捷制作,借助各种制图软件机械牛虚拟仿真,甚至可对实际的建造过程进行模拟。而建造信息模型,提供的是真实的建筑三维搭建。 二维设计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点是无可磨灭,即使现在的三维设计也是二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二维信息无法同施工过程进行整合,而建筑信息模型却可直接模拟施工,建筑师可将设计直接带入到施工的过程中,这相当于是古人三维构造的回源,属于三维的虚拟现场设计。 从立面设计至空间设计的设计方法改变 我们将表皮化的设计方法分为两类:其一,进行平面布局的二维设计,在CAD软件中绘制立面图,接着在效果图进行三维模型的制作;其二,利用三维造型软件,直接设计成三维形体,待确定形体后,再通过CAD软件绘制平面图。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缺陷,设计者剥离了建筑空间,主要关注平面形象与功能。而建筑空间不只是平面与表皮的副产品,主要是作为建筑控制的设计方法。 建筑信息模型通过参数化实体造型技术使计算机可以表达真实建筑所具有的信息,信息化的建筑设计得以真正实现,突破了千百年来用抽象的视觉符号来表达设计的固有模式。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发展,不仅仅是现有技术的进步和更新换代,它也将间接表现在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型,并更长远的影响人们思维模式的转变。BIM这场信息革命,将不受个人好恶和思维习惯的束缚而向

BIM技术应用方案(建筑信息模型)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方案 第一节 BIM简介与应用设想 1 BIM技术与平台介绍 1.1 BIM技术简介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是21世纪初出现的全新概念,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建筑业产生影响的必然产物。其通过特定工具软件,将建筑内全部构件、系统赋予相互关联的参数信息,直观地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进行设计、修改、分析,并形成可用于方案设计、建造施工、运营管理等建筑全生命周期所参考的文件。 建筑信息模型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它还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 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为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可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模拟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为,如建筑物的日照、外部维护结构的传热状态等。 同时BIM可以四维模拟实际施工,以便于在早期设计阶段就发现后期真正施工阶段所将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进行处理,为后期活动打下坚固的基础。在后期施工时能作为施工的实际指导,也能作为可行性指导,以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人员,实现材料使用的合理配置,从而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合理运用。

1.2 BIM应用现状 在现阶段BIM应用中,各专业应用软件种类不同,标准不统一,造成模型成果信息无法实现共享,难以发挥其整体优势。 1.3 BIM技术总承包集成管理平台 基于此现状,我司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发了具有统一标准的BIM技术总承包集成管理平台。 该平台能够通过国际标准的IFC格式无损识别建筑、结构、钢结构、幕墙、机电各专业、精装修不同软件建立的模型,并能选择性的导入、合并模型数据,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及共享,全面掌控施工各阶段信息,打造施工管理、虚拟建造、物料追踪和后期运维一体化的BIM总承包管理。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技术特点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技术特点 虽然已经有一些建筑设计软件是基于建筑信息模型开发的(以下把这类软件简称为BIM软件),但由于不同软件公司在技术上的差异,所以采用的技术不尽一致。这里介绍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特点是对现有软件所采用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一个归纳。 总的来说,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设计软件系统融合了以下两种主要思想: 1.将设计信息以数字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以便于更新和共享; 2.在设计数据之间创建实时的、一致性的关联,对数据库中数据的任何更改,都马上可以在其他关联的地方反映出来,这样可以提高项目的工作效率和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 正是这非常重要的两种思想,是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工作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应用BIM软件来进行建筑设计时,就会发现和原来应用绘图软件搞设计会有很大的区别。BIM建模工具不再提供低水平的几何绘图工具,操作的对象不再是点、线、圆这些简单的几何对象,而是墙体、门、窗、梁、柱等建筑构件;在屏幕上建立和修改的不再是一堆没有建立起关联关系的点和线,而是由一个个建筑构件组成的建筑物整体。整个设计过程就是不断确定和修改各种建筑构件的参数,全面采用参数化设计方式。应用BIM建模需要大量建筑领域中的具体知识,许多建模的操作都需要建筑师应用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例如门的设计就需要懂得根据使用条件选择门的类型、材质、大小、开启方式等,而不是画几条线就算了。在应用绘图软件搞设计时,对设计内容无需交代得很清楚,而应用BIM软件的设计则相反。当你要放置一个建筑构件到一个模型中,你必须告诉模型这是什么,而不是它像什么。 BIM软件立足于数据关联的技术上进行三维建模,模型建立后,可以随意生成各种平、立、剖二维图纸。无需画一次平面图后,在分别去画立面图、剖面图,避免了不同视图之间出现不一致现象。而且在任何视图上对设计的任何更改,都马上可以在其他视图上关联的地方反映出来,这种关联互动是实时的。 由于建筑信息模型包含了所代表的建筑物的详尽信息,因此,可以生成各种门窗表、材料表以及各种综合表格。这样就为建筑信息模型的进一步应用创造了条件。例如,应用这些表格进行概预算、向建筑材料供应商提供采购清单等。实际上,BIM的应用范围已经超出了建筑设计的范畴。 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为进行各种可视化分析(空间分析、体量分析、效果图分析、结构分析、传热分析、……等)提供了方便,同时还为其他专业要进行的设计分析(结构分析、传热分析、……等)创造了条件。 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BIM软件建模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必须保证建筑产品信息的完整性,能够对不同的抽象层次上的建筑产品信息进行描述和组织; 2.不同的应用能够根据它提取所需的信息,衍生出自身所需的模型,且能添加新的信息到建筑产品模型,保证信息的可重复使用性和一致性; 3.应该支持自顶向下设计,特别是概念设计和设计变更。 建筑设计需要涉及到许多不同的专业,如建筑、结构、设备等。由于BIM具有承载各种信息的能力,整个建筑相关的信息和一整套设计文档存储在集成数据库中,所有信息都已

bim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

BIM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 2016-02-14 来源:医学科普吴海军、林伟明,解放军306医院BIM技术:指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lding )起源:BIM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制造行业集CAD、CAM于一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理念和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与STEP标准的产品信息模型。 BIM是对工程项目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一个完善的信息模型,能够连接建筑项目的关键。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BIM的施工信息集成可以控制模型的设计,建筑信息模型基于一定的工业标准,对施工项目设备的物理属性与功能特征进行数字化、可视化的转换,进而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有价值的信息。BIM是目前最先进的建设行业工具模型,依靠此信息平台,各单位可以及时有效、准确的获得建设信息,为其监督、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总设计思路施工项目涉及业主、设计、施工等各方参与者,各方沟通信息承载量大而且繁琐。BIM信息集成控制模型要以实现信息最大化功效、流通、传递为目标,防止某一环节信息沟通出现纰漏,给其他环节带

来损失的连锁反应。因此,基于BIM的施工项目全过程信息集成控制结构设计包括的3个方面: 一是数据共享与利用施工项目信息集成控制过程中,所承载信息量大,BIM 数据共享可规避不必要重复,BIM信息集成控制数据库要实现各个BIM应用之间信息提取、扩展; 二是信息模型构建在施工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信息数据量逐步增大,此类信息分别有效存储,以满足项目不同阶段的需要,获取已完成施工阶段信息模型数据,并进行扩展和集成以形成全过程信息集成控制模型; 三是模型功能模块设定信息集成控制模型中,设定功能模块与功能子信息模块来实现项目有效控制及应用为主要目的。 根据上述信息结构的设计思路,基于BIM技术,设计施工项目全过程信息集成控制结构,由以下三部分组成:数据层、模型层和功能模块层组成。其中,数据层作为中心数据库,包括施工项目在整个存续周期的各类复杂信息,并以此为载体,实现建筑信息在施工各环节与各个参与方之间的有效传输与共享。模型层桥接数据层与功能模块层,是整个控制结构的核心、关键部分。功能模块层是BIM模型在施工项目全过程中各阶段的应用层,此层中BIM模型与BIM应用一一对应,同时,随着项目控制需求变化,功能模块相应予以扩展或改变。 一、数据层 数据层为BIM数据库,包括基本数据和扩展数据,包含了施工项目中各类有效信息。其中,基本数据是信息模型的图标、几何图形、物理结构

建筑信息模型BIM研究

建筑信息模型(BIM)概述 自20世纪80年代的个人电脑革命和90年代的互联网革命及其普及作用,计算机网络使得信息化所包含的信息收集、传递与共享具备了实现的技术条件。信息技术近十几年来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重要意义和对人类的深远影响举世公认。在工程建设领域,计算机应用和数字化技术已展示了其特有的潜力,成为工程技术在新世纪发展的命脉。 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在过去的20年中,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的普及推广使建筑师、工程师们从手工绘图走向电子绘图。甩掉图板,将图纸转变成计算机中2D数据的创建,可以说是工程设计领域第一次革命。CA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传统的设计方法和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不仅把工程设计人员从传统的设计计算和手工绘图中解放出来,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方案优化、改进和复核上,而且提高设计效率十几倍到几十倍,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 但是二维图纸应用的局限性非常大,不能直观体现建筑物的各类信息,所以建筑设计中,制作实体模型也是经常使用的建筑表现手段。为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沟通设计意图,建筑师有时需要同时用实体模型和图纸两种方式,以弥补单一方式的不足。过去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沟通方式是分别实现的。应用计算机后,设计人员一直在探索如何使用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三维建模。最早实现的是用三维线框图去表现所设计的建筑物,但这种模型过于简化,仅仅是满足了几何形状和尺寸相似的要求。后来出现了诸如3DStudio VIZ、FormZ这类专门用于建筑三维建模和渲染的软件,可以给建筑物表面赋予不同的颜色以代表不同的材质,再配上光学效果,可以生成具有照片效果的建筑效果图。但是这种建立在计算机环境中的建筑三维模型,仅仅是建筑物的一个表面模型,没有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划分,更没有包含附属在建筑物上的各种信息,造成很多设计信息缺失。建筑物的表面模型,只能用来推敲设计的体量、造型、立面和外部空间,并不能用于施工。对于一个可以应用于施工的设计来说,附属在建筑物上的信息是非常多的,以墙体为例,设计人员除了需要确定墙体的几何尺寸、所用的材料外,还需要确定墙体的重量、施工工艺、传热系数、……等很多信息。如果不确定这些信息,建筑概预算、建筑施工等很多后续的工作就无法进行。而原有的建筑物三维表面模型,是无法做到在模型上附加这么多信息的。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附加在建筑工程项目上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当代社会对信息的日益重视,使人们认识到与建筑工程项目的有关信息会对整个建筑工程周期乃至整个建筑物生命周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建筑物用地的地质资料、所用的建筑材料以及材料的各种数据对项目的施工方式、生产成本及工期、使用后的维护都密切相关。对这些信息利用得好、处理得好,就能够节省工程开支,缩短工期,也可以惠及使用后的维护工作。因此,十分需要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快速处理与建筑工程有关的各种信息,合理安排工期,控制好生产成本,尽量消灭建筑项目中由于规划和设计不当甚至是错误所造成的工程损失以及工期延误。鉴于此,就必须在整个建筑工程周期乃至整个建筑物生命周期中,实现对信息的全面管理。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的龙头专业,也是整个建筑工程信息的源头,在建筑业信息化中肩负十分重要的责任。 在整个建筑工程周期中,信息量应当如同图1上面那条曲线那样,是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而实际上,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各个阶段的信息并不能够很好的衔接,使得信息量的增长如同图1下面那条曲线那样,在不同阶段的衔接处出现了断点,出现了信息“回流”的现象。

建质函[2015]15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 通知 建质函[2015]159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总后基建营房部工程局: 为指导和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应用,我部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年6月16日 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为贯彻《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2011]67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的有关工作部署,现就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简称BIM)的应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BIM在建筑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

BIM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 BIM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繁荣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对工程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信息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BIM应用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 目前,BIM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还存在着政策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发展不平衡、本土应用软件不成熟、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BIM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为依据,坚持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在建筑领域普及和深化BIM应用,提高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各参与方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工程建设优质、安全、环保、节能。

浅析建筑信息模型系统(BIM)在工程建设中应用

论文题目:浅析建筑信息模型系统(BIM)在工程建设中应用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 BIM体系概述 (4) 1.1 BIM的概述 (4) 1.2 BIM核心体系特征: (4) 1.3 BIM的发展前景: (4) 第二章 BIM软件介绍及建筑节能的应用价值 (5) 2.1 BIM的相关软件 (5) 2.1.1 BIM建模核心软件 (5) 2.1.2 BIM方案设计软件 (6) 2.1.3 和BIM接口的几何造型软件 (6) 2.1.4 BIM可持续分析软件 (6) 2.1.5 BIM模型框架分析软件 (6) 2.1.6 BIM模型检查软件 (6) 2.1.7 BIM模型碰撞检查软件 (6) 2.1.8 BIM运行维护软件 (7) 2.1.9 BIM发布审查软件 (7) 2.2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应用价值 (7) 2.2.1建筑节能设计的现状 (7) 2.2.2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 (7) 第三章 BIM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及保障措施 (9) 3.1 BIM在工程建设中的各阶段应用 (9) 3.1.1可行性研究阶段 (9) 3.1.2设计工作阶段 (9) 3.1.3建设实施阶段 (10) 3.1.4竣工结算阶段 (10) 3.1.5运维管理阶段 (10) 3.2 BIM系统实施的保证措施 (11) 3.2.1建立BIM系统运行保障措施体系 (11) 3.2.2编制BIM系统运行工作计划 (11) 3.2.3建立BIM系统运行例会制度 (11) 3.2.4建立BIM系统运行检查机制 (12) 第四章 BIM技术在未来建筑工程应用的展望 (12) 参考文献 (12)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指南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指南

目录 1总则 (6) 2基本规定 (7) 2.1一般原则 (7) 2.2应用模式 (7) 2.3实施组织方式 (8) 2.4应用实施方案 (8) 3实施架构体系 (9) 3.1BIM 实施参与方职责 (9) 3.2协同实施 (11) 3.3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与信息化建设 (14) 3.4建筑信息模型管理 (15) 4前期策划与规划阶段 (17) 4.1场地选址 (17) 4.2概念模型构建和比选 (17) 4.3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比选 (18) 4.4项目可研及立项比选 (18) 5岩土工程勘察阶段 (20) 5.1一般规定 (20) 5.2基于BIM 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平台 (21) 5.3基于BIM 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建模 (21) 6方案设计阶段 (24) 6.1场地与规划条件分析 (24) 6.2方案模型构建 (24) 6.3建筑性能模拟分析 (25) 6.4设计方案比选 (25) 6.5项目各项指标分析 (26) 6.6建筑造价估算 (26) 7初步设计阶段 (28) 7.1各专业模型构建 (28) 7.2各专业模型检查优化 (28)

7.3项目各项指标细化分析 (29) 7.4性能化分析 (29) 7.5设计概算 (30) 8施工图设计阶段 (31) 8.1各专业模型构建 (31) 8.2建筑与结构专业模型的对应检测 (31) 8.3机电管线综合检测及优化 (32) 8.4空间净高检测优化 (32) 8.5虚拟仿真漫游 (33) 8.6项目各项指标复核 (33) 8.7性能化分析 (34) 8.8施工图预算 (34) 9施工准备阶段 (36) 9.1基本内容 (36) 9.2施工场地布置 (36) 9.3可建造性分析 (37) 9.4施工深化设计 (37) 9.5施工方案模拟 (38) 9.6预制加工 (39) 10施工实施阶段 (40) 10.1进度管理 (40) 10.2质量与安全管理 (40) 10.3工程量统计及材料管理 (41) 10.4施工监理 (42) 10.5竣工模型 (43) 11运营维护管理 (44) 11.1基本内容 (44) 11.2运营维护管理方案规划 (44) 11.3运营维护系统建设 (45) 11.4运营维护模型构建 (46) 11.5建筑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47) 11.6空间管理 (47) 11.7资产管理 (48) 11.8应急管理 (48)

BIM 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造价

BIM 建筑信息模型 进入21世纪以后,一个被称之为“BIM”的新事物出现在世界的建筑业中。BIM是源自于“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中文译为“建筑信息模型”。该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在计算机中建立出一个虚拟建筑,该虚拟建筑会提供一个单一、完整、包含逻辑关系的建筑信息库。需要注意的是,在这其中“信息”的内涵不仅仅是几何形状描述的视觉信息,还包含大量的非几何信息,如材料的耐火等级和传热系数、构件的造价和采购信息等等。其本质是一个按照建筑直观物理形态构建的数据库,其中记录了各阶段的所有数据信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的精髓在于这些数据能贯穿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对项目的建造及后期的运营管理持续发挥作用。 BIM基本特性 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而建立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是以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协调、项目信息为基础而构建的集成流程,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5大特点。建筑公司通过使用BIM,可以在整个流程中将统一的信息创新、设计和绘制出项目,还可以通过真实性模拟和建筑可视化来更好地沟通,以便让项目各方了解工期、现场实时情况、成本和环境影响等项目基本信息。 (一) 可视化 可视化,即“所见即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真正运用在建筑业地作用非常大。例如,经常拿到的施工图纸只是各个构件的信息,在图纸上以线条绘制表达,但是真正的构造形式就需要建筑业人员去自行想象了。如果建筑结构简单,那么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近几年形式各异、复杂造型的建筑不断推出,那么光靠想象就不太实际了。所以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以前,建筑业也会制作设计方面的效果图,但是这种效果图是分包给专业的效果图制作团队,根据线条式信息识读设计制作出来的,并不是通过构件的信息自动生成的,因此缺少了同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而BIM提到的可视化,则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化。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的,所以可以用于效果图的展示和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筑可视化,可以在项目的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进行沟通、讨论和决策。 (二) 协调性 协调性是建筑业中的重点内容,无论是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还是业主,都在做着协调及相互配合的工作。一旦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需要各相关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协调会议,找出施工中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然后做出相应变更、补救措施等来解决问题。那么,问题的协调就只能等出现问题后再进行协调吗?在设计时,由于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BIM的灵魂是信息,其结果是模型,重点是协作,工具是软件。 建筑数据模型中的信息随着建筑全生命期各阶段的展开,逐步被累积。这些累积信息能被后来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所共享,即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读取,不需要重新录入。考虑到这些信息横跨建筑全生命期各个阶段,由大量的技术或管理人员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产生并共享,有必要制定和应用与BIM技术相关的标准。相关的技术或管理人员在应用相关的软件时只要遵循这些标准,就可以高效地进行信息管理和信息共享。因此,一套开放、可扩展的BIM标准就成为BIM实现更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前提,否则将无法整体实现BIM的优势和价值。 此外,BIM标准对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涉及企业中的业务管理与数据管理的软件,均依赖标准化所提供的基础数据、业务模型,从而促进建筑业管理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化管理。此前下列几个BIM标准被列为国家标准制定项目。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为最高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对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建立、共享和应用进行统一规定,包括模型的数据要求、模型的交换及共享要求、模型的应用要求、项目或企业具

体实施的其他要求等,其他标准应遵循统一标准的要求和原则。 第二层为基础数据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储标准; 《信息模型编码标准》规定模型信息应该如何分类,对建筑信息标准化以满足数据互用的要求,以及建筑信息模型存储的要求。一方面,在计算机中保存非数值信息(例如材料类型)往往需要将其代码化,因此涉及到信息分类;另一方面,为了有序地管理大量建筑信息,也需要遵循一定的信息分类。目前已完成《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对应于BIM分类编码标准OmniClass。 《模型数据存储标准》规定了模型信息应该采用什么格式进行组织和存储。对应于BIM数据模型标准中的IFC标准。

各地建筑信息模型bim收费标准汇总

各地BIM收费标准汇总 一、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文件 关于本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实施BIM应用以及BIM服务定价的最新通知 备注:标准建筑面积小于10万平方米的项目按照10万平方米计算,建筑面积大于30万平方米的按照30万平方米计算。 二、广东省城乡和建设厅文件 关于征求《广东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的指导标准》意见函

说明: (1)全阶段应用时,调整系数A取值为1; (2)非全阶段整体运用,仅为单阶段应用时,按上表系数进行调整; (3)当连续的两阶段应用时,按两个阶段的独立应用调整系数之和的90%计算;(4)当连续的三阶段应用时,按三个阶段的独立应用调整系数之和的80%计算。

说明: (1)全专业应用时,调整系数B取值为1; (2)非所有专业整体运用,仅为部分专业应用时,按上表系数进行调整。 三、浙江省BIM应用费用计价参考依据 2017年9月,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浙江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广应用费用计价参考依据》,根据项目类型、模型深度及应用等级设置了收费标准。 附件2:民用建筑工程(新建项目)BIM技术应用费用计价参考表 单位:元/m2(按建筑面积计取) 注:LOD— 100概念化,等同于概念设计; LOD 200—近似构件(方案及扩初),等同于方案设计或扩初设计; LOD 300—精确构件(施工图及深化施工图),等同于传统施工图和深化施工图层次。此模型已经能很好地用于成本估算以及施工协调包括碰撞检查,施工进度计划以及可视化。LOD300模型应当包括业主在BIM提交标准里规定的构件属性和参数等信息。 LOD 400—加工,此阶段的模型被认为可以用于模型单元的加工和安装。此模型更多的被专门的承包商和制造商用于加工和制造项目的构件包括水电暖系统。

简述建筑信息化模型(BIM)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简述建筑信息化模型(BIM)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信息化管理,简称BIM,是基于工程软件所构建的“可视化”的建筑数字化模型,它为各个环节参与人员提供了清晰明确的交流平台,使整个工程在设计、施工和运营等阶段实现精确控制,从项目的分部分项、资金成本、实施进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为项目施工提供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案,空间排布和提升了整个的设计效率。并通过三维图形的位置设定,可以更直观形象地动态记录和帮助分析,实现BIM在施工管理中的局部应用。 标签: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管理;应用 相对于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建筑信息化模型BlM,可以实施在工程管理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资料归档等方面提供直观、完整、更加及时快捷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判断。通过应用可以涵盖各方面的工程数据库记录,准确及时地完成竣工图纸的提交,以及完善施工资料管理和材料消耗管理等方面的记录。为决策层提供更为准确合理的分析判断,也为打通施工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 建筑信息化管理在工程图纸上的应用 随着企业的发展,设计部门介入业主设计阶段的时间点将会越来越早,不少工程甚至在只有建筑底图的情况下,便开始参与并为业主提供符合使用需求的设计。如果充分应用BIM管理,能为业主提供符合使用需求、审图要求以及施工需求的信息化模型,以模型出具比传统2D图纸更为合理、准确的图纸,并且经过多个项目的经验积累,企业内部符合工程要求的族库也越加全面。并且,相比CAD的传统制图方式,revit建模将更为快捷方便,出图效率高。 2 建筑信息化在空间排布上的应用 洁净工程的安装基本都在夹层空间内,并且随着各类洁净、生产设备安装,将会使管道的安装工作趋向无序,并且需要考虑后期调试、例行维护、运行调整等情况,所以合理的空间排布对于项目而言,既能有效降低施工难度,提高美观,也能方便运营阶段的维护运行。一个完整建筑模型从空间的角度来说,每一节管道和每一个设备都有它相应的空间位置,能在项目开始之前就已经对整个项目进行了一遍虚拟建造,提前发现各种不合理的排布问题并加以解决,能在实际项目施工时,确保各类构件、管道各行其道,确保无交错碰撞等问题发生。 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空间模型,从而减少实际现场一些样板间的制作,变换为虚拟空间内可以变幻不同材料的质感,和不同颜色的材料等变化,让客户多了更多种类的选择,找到符合自身体验的施工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满意效果。同时减少了样板间制作材料的大量浪费。 3 建筑信息化在造价管理上的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

BIM系统简介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1 简介 定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处长对BIM作出了解释。她表示: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国内较为一致的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 由于国内《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还在编制阶段,这里暂时引用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对BIM的定义,定义由三部分组成: 1.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 2.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建设 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 3.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 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拓展 建筑信息的数据在BIM中的存储,主要以各种数字技术为依托,从而以这个数字信息模型作为各个建筑项目的基础,去进行各个相关工作[1]。 建筑信息模型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还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 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