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大学文科通讯

北京大学文科通讯

北京大学文科通讯
北京大学文科通讯

北京大学文科通讯

PKU Newsletter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弘扬学术传统

传播学术成果

交流学术思想

推动学术创新

第5期

2014年11月-12月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

投稿信箱:skbpub@https://www.doczj.com/doc/7d2296456.html,

【学术荣誉】

龚祥瑞教授、沈宗灵教授和朱苏力教授的三本著作荣获

“1978-2014影响中国法治图书奖”

2014年11月30日,由凤凰网、法治周末报社共同举办的“法治的突破:1978-2014影响中国法治图书致敬盛典”在深圳举行,在10本荣获“1978-2014影响中国法治图书奖”的书目中,北京大学法学院龚祥瑞教授著作《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沈宗灵教授著作《比较法总论》与朱苏力教授著作《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荣获该项殊荣。长期以来,法学院教师积极投身法律学术研究,出版、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成果,为相关法学领域开创了崭新局面。在本次评选活动最终获奖的十本图书中,有三本是法学院教授的著作,而同时获奖的李步云、季卫东、夏勇等著名专家学者也是法学院毕业生,彰显了北京大学法律人的学术影响力和对中国法治建设所做出的突出贡献。(采自法学院)

社会学系方文教授当选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

2014年11月13-16日,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主办,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承办的“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年会”在南京大学顺利召开,全国400余位社会心理学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参加了会议。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转型中国的社会心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方文教授应邀参会,并受邀为大会做主旨报告。会上,方文教授被续选为中国社会心理学副会长(2014-2018),并被推选为中国社会心理学会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采自社会学系)

【科研成果】

姚洋教授与徐轶青合作论文被美国政治学顶尖期刊接收并发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姚洋教授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硕士毕业生徐轶青(现为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系在读博士生)合作的论文Informal Institutions, Collective Action, and Public Investment in Rural China被美国政治学顶尖期刊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接受发表。文章利用全国200多个代表性村庄1986-2006年的样本,研究了以姓氏家族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对村庄民主制度下公共治理的影响,较为成功地识别了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的辅助作用。(采自国家发展研究院)

贾积有教授英文专著《基于互联网的中学英语智能教学》出版

受美国宾州的著名学术出版机构IGI Global邀请和资助,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贾积有教授撰写的《基于互联网的中学英语智能教学》(Intelligent Web-Based English Instruction in Middle Schools)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已经结题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智能网络系统支撑下的中学混合式英语教学研究(10BYY036)”的研究成果之一,在概括总结信息通信技术对语言教育的影响及其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书重点介绍了智能英语教学系统“希赛可”(CSIEC)的架构和功能、该系统在四所中学英语教学整合的过程、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的关系,阐述了平板电脑支持的数字化教室中的英语教学方案,对该方案进行了费用-效果分析,为英语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课程整合提出了政策性建议。(采自教育学院)

叶朗教授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4)》出版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4)》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共同编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担任主编,于2014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报告秉承以往年度报告的编撰原则,继续以文化产业领域内的微观企业主体为重点分析对象,全力考察那些充满创新精神与进取意识的文化产业企业和企业家们的经营行为。为全面反映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报告还重点探讨我国文化产业领域在2013年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创新行为和商业模式。同时,也在报告中对相关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采自艺术学院)

向勇副教授主编《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年度报告(2014)》出版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年度报告(2014)》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港澳台办)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共同编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担任主编,于2014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报告旨在全面反映和综合评估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年度发展情况。该报告以权威性、专业性和详实的资料,对2012-2013年度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对问题进行梳理,既对文化贸易现状进行整体描述,又对文化贸易的特点和态势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促进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参考意见,并在“海外视角”栏目引入来自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国家政策制定、企业市场实践服务,推进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快速健康的发展。(采自艺术学院)

【科研项目】

“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项目召开中期检查报告会

2014年11月14日下午,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组织协调,杨开忠教授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2014年第1期应急研究项目“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中期检查报告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报告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流动项目主任方德斌主持。报告会伊始,高自友介绍主任基金应急研究项目的设立意义及中期检查要求。在课题中期汇报环节,杨开忠教授作为团队负责人向与会专家汇报了总课题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从京津冀区域功能定位、空间格局战略和具体政策建议三个方面重点汇报了他负责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的进展、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向国务院提出的政策建议。杨列勋宣布了中期检查结果并作了总结讲话。(采自北大新闻网)

“中国古代营造文献中的资治思想研究”获2014年度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2014年11月19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营造文献中的资治思想研究”获批。该课题主要内容是考察华北地区现存的砖石拱券建筑、高层建筑以及古代形胜之地。结合实地调查,整理中国古代各类营造文献,探寻中国古代建筑曾经有过的辉煌,阐明通常所见谦卑节俭的状貌绝非物质匮乏或技术落后所致。通过古代物质遗产和各类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提炼中国古代土木营造活动中隐藏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进而探寻其在当今政治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当日下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办“晚更新世现代人年代研究”研讨会。会议由吴小红教授组织并主持,与会者包括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者、新石器时代考古学者、第四纪年代研究学者以及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等二十余人。(采自考古文博学院)

《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项目需求分析报告》中期汇报会

2014年11月19日,由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项目需求分析报告》中期汇报会在国家信息中心召开,来自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相关部委的信息化部门领导及专家出席了会议。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项目是《“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中重点建设的“十二五”国家重要信息系统之一。与会专家和领导对前一阶段的《报告》编制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认为《报告》框架设计合理,业务目标明确,业务逻辑清晰,继续完善以后可以作为项目科研及初设编制的重要支撑和依据。(采自政府管理学院)

【交流合作】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到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14年11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普惠金融特别代表、荷兰王后马克西玛?索雷吉耶塔女士(MáximaZorreguietaCerruti)到访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园与北京

大学师生进行了亲切交流。李岩松副校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先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院长接待来访。马克西玛王后围绕“全球普惠金融发展”发表了演讲。马克西玛王后指出,中国与荷兰都具有悠久的金融创新历史,她强调了普惠金融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减贫和帮助中小企业方面,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显得尤为重要。她表示,中国正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在经济发展、减少贫困人口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中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演讲结束后,马克西玛王后回答了现场学生的提问。(采自国家发展研究院)

荷兰莱顿大学馆长访问北京大学图书馆

2014年12月2日,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图书馆的Mr. Kurt De Belder 馆长访问北京大学图书馆,受到萧群书记和别立谦副馆长的热情接待。Kurt馆长此次随莱顿大学校方代表团一行15人访问北京大学,希望就两校图书馆的合作达成意向。萧群书记首先对莱顿大学馆长的来访表示欢迎,并转达了朱强馆长对Kurt馆长的问候。双方就各自图书馆的情况进行了介绍。莱顿大学拥有欧洲最大的汉学中心,目前在改建图书馆,并筹备建立一个亚洲图书馆,希望为欧洲地区相关的科研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该馆最具特色的亚洲文献是印尼文献,希望在此基础上加强其他亚洲文献资源的建设。双方探讨了合作共建的可能性,希望能够依托两校三十多年的合作基础,加强两校图书馆的交流与共建共享,促进合作共赢。(采自图书馆)

墨尔本大学图书馆馆长来北京大学图书馆交流访问

2014年12月8日上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图书馆Phillip G Kent馆长访问北京大学图书馆,受到馆领导的热情接待。两馆的交流会由朱强馆长主持,党委书记萧群、副馆长聂华、别立谦,馆长助理姚晓霞以及各业务部门主任参加了会谈。会上朱强馆长首先代表北大图书馆热情欢迎Phillp馆长的来访,向他简要介绍了北大图书馆的整体情况。接着Phillip馆长通过生动PPT详细介绍了墨尔本大学图书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特别是重点介绍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墨尔本大学图书馆的应对举措和战略规划。参会人员还就图书馆的经费预算与管理、特色资源收集、馆际合作、人才交流与培训、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以及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采自图书馆)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教育学院来访

2014年12月9日,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教育学院Bancha Chalapirom院长一行十二位教师代表访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晓宇教授、副院长岳昌君教授、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施晓光教授、院长助理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高等教育教席秘书处主任蒋凯副教授、泰籍博士生努尔潘出席了交流活动。Bancha院长一行此次来访的主要

目的是希望通过与北京大学及教育学院的交流合作,输送更多的学生到北京大学交流学习。在交流环节,宾主双方就教学方式、课堂形式、师生交换、教师互访等内容展开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双方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岳昌君教授、Noawanit Songkram副院长就教学方面的合作交流进行了初步探讨。(采自教育学院)

2014年北京大学-拉筹伯大学跨文化交流项目成功举办

2014年12月11日中午,北京大学-拉筹伯大学跨文化交流项目北京部分闭幕仪式在热闹温馨的氛围中结束。至此,2014年北京大学-拉筹伯大学跨文化交流项目圆满成功。北京大学-拉筹伯大学跨文化交流项目是中国北京大学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校际交流合作的项目之一,此前已经成功举办两届,成为了两校间品牌交流项目。2014年,艺术学院作为校内首家承办院系举办此次活动。2014年11月30日到12月12日,来自拉筹伯大学各专业的二十名学生来到北京大学进行访问交流。艺术学院为拉筹伯同学安排了数场相关学术讲座与课程,并进行了“艺术与城市发现之旅”,让拉筹伯同学全方位地了解北京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艺术生活。(采自艺术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教师赴普林斯顿大学参加第六次“五校会议”

2014年12月11-13日,国关学院贾庆国院长、王正毅教授、查道炯教授、张清敏教授和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教授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参加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北京大学、韩国汉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五所大学国际关系院系组织的第六次国际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东亚安全冲突与合作会议”。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围绕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朝鲜半岛南被关系、以及美国对东亚的政策进行了热烈、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在闭幕会上,贾庆国院长对普林斯顿威尔逊学院为成功举办研讨会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并代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表示愿意承办明年的五校会议。(采自国际关系学院)

【会议讲座】

国际汉学翻译家大会

2014年11月1日,由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办的“国际汉学翻译家大会”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开幕式。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任袁行霈先生主持开幕式。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代表北京大学向远道而来的汉学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大会共收到论文和摘要42篇,主要围绕两大类作品的翻译问题展开讨论,一类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第二类是近代以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专著。会议还颁发了“国际汉学翻译大雅奖”。作为“国际汉学翻译家大会”的一部分,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共同举办“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中国典籍暨传统文化研究著作外译本展览”。与会各国汉学家对展览的设计以及展出的珍贵文献给予高度评价。(采自北大新闻网)

2014北京之秋中世纪哲学系列讲座

2014年11月3至13 日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古典学中心和外国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了“2014北京之秋中世纪哲学系列讲座”。讲座共有6场,邀请了国外中世纪哲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牛津大学的William E. Carroll教授、圣母大学Richard Cross教授、赫尔辛基大学Simo Knuuttila教授、剑桥大学马仁邦(John Marenbon)教授、弗里堡大学(Université De Fribourg)的Michael Sherwin教授、美国天主教大学的Tobias Hoffmann教授主讲。讲座主题涵盖了当前中世纪研究的重点主题,主要有:中世纪宇宙论与当代自然科学的比较、邓?斯各脱的认识理论、中世纪情感理论以及道德心理学、异教徒问题和自由选择问题等。(采自哲学系)

德国瓦格纳教授海外名家讲座

2014年11月5日,来自德国的鲁道夫·瓦格纳教授(Prof. Dr. Rudolf Wagner)应北京大学中文系邀请在人文学苑6号楼B124会议室为北京大学师生作了一场题为“Gützlaff, the British Inland Mission Tracts and the Chinese Missionary Novel(郭实腊:英国内地教会小册子与传教士汉文小说)”的学术讲座。瓦格纳教授为德国著名汉学家,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亚-欧研究中心资深教授。2013年,瓦格纳教授曾受邀于北京大学主讲第四届胡适人文讲座,本次讲座围绕文学的跨文化维度进行,追溯了德国传教士郭实腊的汉文小说与全球视野中的宗教复兴运动以及英国教会小册子(tracts)之间的关联。中文系吴晓东教授、张丽华老师以及20多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采自中文系)

第十二届严复经济学纪念讲座

2014年11月6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第12届“严复经济学纪念讲座”在朗润园万众楼召开。严复经济学纪念讲座的目的既是为了缅怀先贤的贡献,也是为了继承先人的志愿,继续推动中国现代经济学科的发展。本次讲座主讲人是苏黎世大学经济系教授FabrizioZilibotti,演讲主题为“中国的崛起与超越”,主持人为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来自奥斯陆大学的KjetilStoresletten教授、芝加哥大学的宋铮教授以及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采自国家发展研究院)

叶自成主讲“才斋讲堂”第87讲

2014年11月6日晚,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的才斋讲堂第87讲在二教107开讲。北京大学国际与关系学院教授叶自成作了题为“全球视野、中国情怀、北大担当——以人文研究、华夏主义为例”的专题讲座。讲座主要分为“华夏主义与北大担当”、“自然与人文:崇尚科学和与科学对话”、“读书与思考:敬畏大师和与大师对话”、“西方与中国:学习

西方和与西方对话”等主要板块内容。讲座结束后,不少同学来到讲台与叶自成进行了交流。(采自北大新闻网)

“北京大学海外名家讲学暨国家治理论坛:权威问题”报告会

2014年11月11日,“北京大学海外名家讲学暨国家治理论坛:权威问题”报告会在北大廖凯原楼342报告厅举行。应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邀请,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讲座教授米格代尔教授(Joel Migdal)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就权威和治理等政治学核心问题发表演讲。北京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任王浦劬教授主持活动并参与话题讨论,包括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徐湘林教授在内的来自校内外的一百五十多名老师和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并就相关学术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互动。报告结束后,米格代尔就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治理问题,互联网对权威的影响,美国中期选举对美国总统的权威影响,多元文明的交流和冲突等问题与同学展开互动。(采自政府管理学院)

曹凤岐教授“混合所有制与深化国企改革”讲座

2014年11月13日“混合所有制与深化国企改革”讲座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楼阿里巴巴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曹凤岐金融发展基金主办,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协办。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教授担任主讲,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贾春新教授担任主持。曹凤岐教授回顾了我国国企改革的艰难历程,分析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就和问题,讨论了以依法治国精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问题,在总结中指出,随着依法治国方针的贯彻执行、国企改革的深化、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我国企业结构将更加优化,产业结构将更加合理,企业活力将更加增强,经济也将继续平稳发展。(采自北大新闻网)

孝道与养老——第二届儒家与公共政策论坛

2014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与弘道书院在北京大学共同举办了“孝道与养老”——第二届儒家公共政策论坛。本届论坛由儒家学者、政府养老部门人士共同对话,以“孝道与养老”为主题,试图在传统孝道和现代社会政策之间找到融合点。弘道书院副院长任锋副教授、任文利副教授先后做主题发言。任锋副教授指出,孝道在当代中国关乎人口老龄化、人道主义和发展问题。儒家应在中国近代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的古今之变中思考如何安顿孝道。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老年人福利处张晓峰认为应更多地借助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参与养老。与会专家和学者通过对中国目前养老政策和养老问题报告的积极讨论,最后达成一个初步共识,考虑成立“儒家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以便建立有效途径,沟通儒学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采自哲学系)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8次年会

2014年11月16日至17日,“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8次年会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召开。经专家评审,115篇论文入选本次年会。研讨会发起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厦门大学原党委书记吴宣恭教授等老一辈经济学家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研讨会领导小组组长、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教授等来自70多所高校的300多位专家和学者,其中包括40多位经济学院院长和系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章政教授主持开幕式,北京大学校长助理黄桂田教授主持大会的主旨发言。(采自北大新闻网)

冶金技术与中华文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

田野冶金考古信息采集方法专家咨询会

2014年11月17日至19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冶金技术与中华文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田野冶金考古信息采集方法专家咨询会”,进一步明晰冶金技术与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关系,明确冶金考古研究方向,开拓冶金考古研究方法,促进各地冶金考古研究的交流与协作。(采自考古文博学院)

蔡洪滨教授主讲才斋讲堂第89讲:经济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2014年11月20日晚,才斋讲堂第89讲在二教107开讲,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蔡洪滨教授从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在中国做经济学研究的有利条件和在中国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要点三方面为学生们讲解了经济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问题。在主题演讲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中,现场的学生发言积极、反应热烈。蔡洪滨教授十分耐心地回答了学生们关于经济学家和哲学家的思维区别、数据收集、学科交叉研究、行为需求研究体系、数学模型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等五个问题。他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中。(采自北大新闻网)

中国索引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2014年11月20日,以“学术著作书后索引编纂”为主题的“2014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图书馆北配楼报告厅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承办,中国索引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魏海生,复旦大学图书馆分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馆长严峰,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杨光辉,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副馆长聂华等11名学会副理事长,美国索引协会前主席Frances S. Lennie,学会名誉理事、福冈大学松浦崇等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北京、重庆、广东、浙江等省市以及国外近80名会员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刘苏南副理事长主持大会开幕式,并宣读了中国索引

学会创始人、学术顾问葛永庆先生的贺信。朱强馆长代表北京大学图书馆致欢迎辞。(采自图书馆)

媒体融合与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研讨会

2014年11月22日上午,“媒体融合与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原人民日报社社长、原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邵华泽、新华社总编室主任、新华社与北京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建小组副组长刘思扬、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及与会的各位老师共同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新闻传播院系以及社科院新闻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围绕着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以及媒体融合的理论与实践两大议题展开。与会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各抒己见,积极献言献策,热烈讨论了媒体融合大背景下传媒行业的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采自新闻与传播学院)

第六期“黉门对话”专家主题论坛

——汉语国际教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话

2014年11月22-23日,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承办的第六期“黉门对话”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成功举办。“黉门对话”是一场体现学术性、跨学科、对话式、专家参与等方面的对话式论坛。本论坛邀请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专家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者前来“对话”,并有140位各院校老师和研究生同学旁听。本期论坛分别设置了“学科建设问题对话”、“汉字与文化问题对话”及“研究生人才培养问题对话”等三个分议题,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国际化和高端化,二是不同观点与视角碰撞出激烈的思想火花,使人对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与反思。(采自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2014北大-斯坦福-牛津:互联网法律与公共政策研讨会

2014年11月22-23日,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斯坦福大学法学院以及牛津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北京大学互联网法律中心承办的“2014北大-斯坦福-牛津:互联网法律与公共政策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斯坦福、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法学院等专家齐聚燕园,共话互联网的未来。研讨议题分为:“网络治理与网络中立”、“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互联网与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互联网金融”、“公司治理”、“互联网不正当竞争”。与会专家教授高度评价此次研讨会系开创跨洲、跨法系学术研讨的先河,为中美欧学界和产业界搭建起重要的交流平台,对中美欧各国乃至世界各国的互联网法治发展都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采自法学院)

国家治理论坛:詹姆斯?佩里教授北大阐述

“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的起源、发展与未来”

2014年11月24日,詹姆斯?佩里(James L. Perry)教授应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邀请,在北京大学廖凯原楼报告厅作了题为“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的起源、发展与未来”的演讲。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任王浦劬教授主持活动,来自校内外的百余名教师和学生参加此次活动,并就相关学术问题展开深入讨论。(采自北大新闻网)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韦艾德教授学术报告

2014年11月27日晚,应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邀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院韦艾德(Edwin A. Winckler)教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了题为“美国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的学术报告。韦艾德教授首先从思想史、政党历史和政党分歧、公众一般的看法等三个角度介绍了学术界对美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研究。讲座由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杨河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代尧教授作点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访问学者和研究生近百人听取了讲座。(采自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第一届博士生论坛

2014年11月29日上午9点,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第一届博士生论坛在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正式开幕。出席论坛开幕式的有社会学系系主任谢立中教授,社会学系李建新教授、周飞舟教授、刘能教授、张春泥助理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社科院、首都经贸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3级博士生主要承办。总体来说,本次论坛实现了为社会学领域博士研究生搭建一个对话、交流平台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不足方面,未来应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扩大论坛的影响力,力求为全国社会学领域博士生人才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采自北大新闻网)

第二届“实践-反思的教育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

2014年11月29日-12月1日,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和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主办、河南省新乡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实践-反思的教育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新乡学院举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向明教授、吴筱萌副教授、林小英副教授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发言,加拿大亚太教育协会副会长赵丽泓女士应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来自两岸三地和海外的一百

五十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他学者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台湾体育健康运动大学、北京教科院、北京市育英学校、北京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澳门化地玛圣母女校、新乡育才幼儿园等。会议得到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交流基金的支持。(采自教育学院)

北京大学首届“北阁对话”年会

2014年12月2日至3日,由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提供合作的首届“北阁对话”年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参加对话的人士包括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梅农等12位外国前政要、战略家,以及国内相关领域主要智库的负责人的和专家学者。本次年会的主题确定为“国际安全形势与中国”。会议为时两天。据悉,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计划以后每年举办一次“北阁对话”,将之逐步打造成一个高端智库平台,促进国内外国际战略界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准确研判世界安全局势,助力中国国际角色的扮演,推动世界的和谐稳定与共同发展。(采自北大新闻网)

国家治理论坛:“中韩民主改革与治理改革:经验的交流”研讨会

2014年12月4日,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与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九次年度学术会议暨国家治理论坛“中韩治理改革与民主改革:经验的交流”研讨会在韩国首尔举办,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浦劬教授一行出席会议,并对首尔市政府进行了访问。(采自北大新闻网)

中央编译局季正矩研究员讲座

2014年12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和《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编委会主任季正矩研究员应邀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学术讲座。季正矩研究员首先谈到了做学问应当具有的胸怀和境界。其次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季正矩研究员还结合自己的工作学习经历鼓励同学们加强知识积累,拓展知识结构,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潜心从事学术研究,指出只要用心且方法得当必会有所收获。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程美东教授主持,副院长孙代尧教授担任点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访问学者和研究生近百人听取了讲座。(采自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二届全国阿拉伯语专业研究生论坛

2014年12月13日,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化系、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阿拉伯语专业研究生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大连外国语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阿拉伯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青年老师近60人参加此次论坛。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张洪仪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主任、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副会长兼秘书长薛庆国教授,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主任、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副会长兼秘书长付志明教授等高校教师出席论坛并对研究生的发言进行了点评。(采自外国语学院)

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汇丰商学院举行。6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经济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改革创新发展”的主题展开学术研讨和交流。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院长海闻教授,深圳市政府副市长唐杰教授,北京大学副秘书长、深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白志强教授作开幕致辞。年会按惯例组织了会议论文及“女经济学者”、“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等80余场专题研讨,增设了13个英文专场并收录58篇英文论文,举行了经济学学术期刊论坛、经济学书展、CHARLS数据用户专场会议和培训等活动。本届经济学年会新增高校经济学师资招聘会,华中科技大学等15所高校参加了师资招聘。(采自汇丰商学院)

首届低碳与可持续领导力研讨会

2014年12月中旬,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商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低碳与可持续领导力研讨会——低碳发展、碳市场和碳金融”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成功举行。英国爱丁堡大学商学院院长Ian Clarke教授、英国驻华大使馆的吴乔文参赞(John Edwards)也受邀出席本次研讨会。光华管理学院雷明教授在做了主题为“基于增长核算的中国碳排放和低碳发展”的演讲。北京大学与爱丁堡大学已经建立了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本次研讨会就是这一合作的第一份成果,也是两校交流合作更进一步的体现。两所大学有关低碳发展的研究和交流会将共同打造低碳发展与低碳管理国际高水平合作平台,积极开展低碳经济与管理研究领域的国际研究和人才培养,这将使我国低碳经济与管理国际研究与人才培养合作水平再上新台阶。(采自光华管理学院)

文献信息资源战略发展委员会暨图书馆工作委员会

2014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文献信息资源战略发展委员会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2014年工作会议”在教育学院分馆召开。会上向两个委员会新聘委员颁发了聘书,并就促进全校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等议题形成了重要决议,这些决议的实施将为北京大学建设成为一流大学提供一流的文献资源保障。刘伟常务副校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介绍了两个委员会自2009年成立以来在促进全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工作成绩,强调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离不开一流图书馆体系的建设。他同时还强调,学校希望加强两个委员会

的作用,加强其决策力和执行力,因此本次会议提出了“院系分馆向全校师生开放借阅服务”和“总分馆文献资源协调采购”两个提案。(采自图书馆)

“中国与全球治理”第二次论坛

2014年12月19日,“中国与全球治理”高端系列论坛第二次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举行。继第一次“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题论坛之后,本次论坛以“中国外交:新趋势、新挑战”为主题。当今世界,经济总量和军费开支已达到世界第二位的中国,正引人注目地在全球各个角落拓展自身的利益,强化与各大洲的联系尤其是与主要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向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提供日益多样的国际公共产品,对全球治理和区域安全起着越来越活跃和重要的作用。关注当下中国外交所面临的新趋势、新挑战,将有助于人们认清当前中国外交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之道,向世界更好地解释中国外交的内外动因和行为,有助于外界减少和消除对中国外交的误解和疑虑。(采自国际关系学院)

“2014中国电视年度掌声?嘘声”评选发布与对话论坛

2014年12月19日下午,备受中国传媒界关注的“第四届中国电视年度掌声?嘘声”评选发布与对话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中国传媒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莅临现场。出席本届论坛的领导与嘉宾有: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中国青年报》原社长陈小川,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刘昶,新华社音频部主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志君等。论坛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主持。10多家媒体列席并对本次活动进行报道。本次论坛共评选出四个“年度掌声”、两个“年度嘘声”和一个“年度特别致敬”。(采自新闻与传播学院)

“大家写小书,名师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

2014年12月19日上午9时,“大家写小书,名师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阿里巴巴报告厅举行。启动仪式之后,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资深教授厉以宁作了“经济低碳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经济低碳化的内涵和意义,并对我国进一步实现经济低碳化的目标提出了建议举措和期望。“大家写小书,名师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光明日报》教育部主办,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凤凰出版传媒协办。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等领导出席了仪式并致辞。(采自北大新闻网)

“中华美学精神”专题研讨会

2014年12月20日,北京大学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在北大燕南园联合召开“中华美学精神”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庞井君研究员、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朱良志教授主持此次会议,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教授总结发言。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叶朗、中国文联党书记处书记夏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教授等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热烈研讨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基本特征和主要内涵,探讨运用中华美学精神命题去阐释文艺现象、深化文艺批评的美学层次的途径,辨析中华美学精神与外国美学精神的联系与区别。(采自艺术学院)

第六届国际信息资本、产权与伦理学术研讨会

2014年12月20日上午,“第六届国际信息资本、产权与伦理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拉开帷幕。来自中、日、美等多国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研讨会。在主旨发言环节,日本学者杉本重雄回顾和展望了筑波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的发展历程。美国南佛州大学葛瑟吉演讲主题为社会媒体网络共享、隐私、法律的三者平衡问题,庄道明就世新大学信息素养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的实证研究做了精彩演讲,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院长曹树金对学科领域网络信息资源深度聚合的用户需求研究发表了见解。共有来自境内外包括本系30余位学者作了会议发言。(采自北大新闻网)

文化重塑与经济转型:第十六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

2014年12月21日,以“文化重塑与经济转型”为主题的第十六届北京大学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开幕。本届论坛聚焦中国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与硬实力,探讨以创新创业精神重塑文化优势,以经济平稳转型引导结构升级,释放双重动力,筑梦复兴之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常务副校长刘伟教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财政部前副部长金立群先生、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教授及来自海内外经济领域的知名学者、企业家代表出席会议。下午,主题分别为“制度创新与转型升级”、“创新在后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路在何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时代的品牌建设”的奥迪分论坛在光华管理学院举行,嘉宾们在对话中开启了思想碰撞之旅,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路径。(采自北大新闻网)

第十二期“法治与发展高端学术沙龙”

2014年12月26日,法学院第十二期“法治与发展高端学术沙龙”在凯原楼307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期沙龙主题为“电子证据的兴盛与危机”,由法学院刘哲玮老师主讲。法学

院党委书记潘剑锋,副院长薛军、郭雳及多名教师参加了本次沙龙。沙龙由薛军老师主持。从2014年9月起,法学院隆重推出“法治与发展高端系列学术沙龙”,每周五定期举办,截止2014年底已经成功举办了12期。学术沙龙着力打造法学二级学科之间、法学与其它一级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实现北大法学跨学科学术交流的定期化、长期化,涵养学术氛围,促进学术碰撞,拓展北大法学的研究视野。(采自法学院)

“博雅非洲论坛”开幕式暨第一次论坛

——埃博拉与世界:认知和行动

2014年12月26日下午,由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举办的高端论坛“博雅非洲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开幕并举行了第一次论坛,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卫生部国际合作司冯勇处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中心主任李安山教授、中心顾问郑家馨教授、以及中心的特聘研究员外交部前驻几内亚、喀麦隆及毛里求斯许孟水大使和杨立华教授、中国非洲史学会名誉会长宁骚教授、来自工商界的代表—南部非洲上海工商会会长姒海先生,津巴布韦华商联谊会会长李新峰先生、数家在京主要媒体代表、国内非政府组织的代表、来自北京大学及其他在京高校的非洲学生代表及中国同学,共90人全程参加了开幕式及论坛。会议由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刘海方博士主持。(采自国际关系学院)

【专题报道】

第十三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揭晓

2014年11月,第十三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揭晓,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文学等12个学科204项优秀成果获奖。北京大学共27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17项。一等奖数量与获奖总数均居北京市各高校及单位之首。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受理的参评成果是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表的研究成果,或在此期间向实际工作部门提交的研究咨询报告。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鼓励社科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学术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多出精品力作和服务首都发展。我校收到申报通知后,校领导高度重视,社科部积极展开组织工作,经过院系初评、学部复审和材料整理等多个阶段的程序,最终我校共上报50项候选成果,一半以上获奖。

获得一等奖的成果分别是《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奥古斯丁对西方古典文明的终结》、《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希腊古代经济史》、《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1949-1955》、《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市场的挑战》、《批判民法学的理论建构》、《中古医疗与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城市的北京发展趋势研究》、《基于单字的现代汉语

词法研究》、《当代中国艺术学研究(1949—2009)》,其余17项成果获二等奖。

北京大学获奖一览表

以下为一等奖成果简介:

《当代中国艺术学研究》

《当代中国艺术学研究(1949—2009)》由王一川主编、郭必恒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478千字。该成果概要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年间中国艺术学科发展状况,以改革开放时代中国艺术学科发展状况为重点,并对国民艺术素养问题进行了探讨。该成果以艺术学升门前通行的8个二级学科为基础,加上3个相关二级学科,系统论述了艺术学11个二级学科的发展状况,有助于读者了解建国六十年中国艺术学基本发展脉络,感受当代中国艺术学的独特风貌。书中提出当代中国艺术学发展五阶段论,有利于更清晰地呈现当代中国艺术文化的发展线索,以及中国人在艺术创作、接受及评价等方面的变化过程,对重新审视过去六十年艺术发展和艺术学科发展具有史论结合的分析价值。

《批判民法学的理论建构》

作者为北京大学法学院薛军教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1月出版。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分别关注并且系统介绍了社会变迁与民法理论范式的转变、法律行为的基础理论问题、人格权基础理论研究和民法典编纂的理论问题等。第一编中对中国民法的主流话语模式进行了反思和批评;第二编主要讨论了法律行为的合法性问题,作为立法概念的法律行为以及作为学理概念的法律行为的区分问题,以及相应的法律行为立法模式,还对法律行为理论作了知识考古学分析,以及处理了在汉语法律术语中的译名选择问题;第三编讨论了人格权的基本理论模式,一般人格权以及关于法人人格权问题。人格的保护是法律体制的根本任务;第四编讨论了理想层面上的民法典编纂的价值基础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民法典应该表现出何种鲜明的价值判断。

《中古医疗与外来文化》

作者陈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本书以中古时期的医疗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为论述核心,讨论医学领域中的宗教交流、外来的医学理论和药物、医方与中医的密切互动、世俗社会通过医事对胡人及外来宗教的态度、丝绸之路的医药交流与贸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究可以增进对中外医学文化关系史的认识,加深对中古时期的中医发展、社会生活和宗教文化多层面的理解,并且有助于建构中古日常社会生活史和物质文化史的新面貌。本书史料宏富,对细节之详尽考证与微观的精细研究贯穿全书始末,体现了作者跨学科研究的良好意识以及扎实沉潜的学风。本书不仅吸收了国内以“内史”为主的医学史研究优点,又深入开拓了“由外及内”的研究新格局;同时对全球医疗史的研究,提供了中古中国与域外医学文化关系研究的新篇章,为日渐兴盛的生命医疗史研究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基于单字的现代汉语词法研究》

本书收录了王洪君先生1994年至2011年发表的18篇论文,论文大多发表在本领域核

心刊物上。本次结集出版,在每篇论文后增加了补记,说明各篇论文的写作背景、写作过程、主要思路和必要的补正。以单字为研究基点,全书分为语法词法、语音词法、理论阐述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三大部分。本书从理论上阐述了不同语言中语音、语法两层面各自单位层级中的最小交汇点,并在语法语词语音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本书为语言学理论、汉语本体研究、汉语信息处理、对外汉语研究等多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书所提出的淡化汉语词与非词的界线、基于单字控制汉语词法、基于音节数和组合/黏合/等立结构控制汉语节律模式等观点,在汉语信息处理学界得到了一定的重视。

《面向世界城市的北京发展趋势研究》

李国平、王立、孙铁山、刘霄泉、曹红阳、吴爱芝等人编著完成,本书为全景展现未来北京,开展了诸多分析预测工作,以期为北京市及其相关部门制定世界城市发展战略、首都经济圈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提供决策支持。书中分别从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城市空间发展等方面对北京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本书的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系统阐述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经济模式和空间模式,二是系统研究了北京市域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问题,三是采用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希腊古代经济史》

厉以宁作,是一部以希腊古代经济史为考察对象的专著,分上下两编。上编研究希腊城邦制度的兴起和解体,下编研究三个希腊化王朝(安提柯王朝、塞琉古王朝、托勒密王朝)的建立和衰亡过程。本书认为,希腊城邦社会在世界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自由民中的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始终是城邦社会的基本矛盾。本书还分析了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的部分融合,产生了希腊化文化。本书的特点之一是时空范围广阔,上起公元前三千年的爱琴文明,下抵公元30年埃及托勒密王朝为罗马所灭;而空间范围则囊括地中海周围,甚至东到印度河流域。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内容广泛,是熔经济、政治、社会等于一炉的全面的古代希腊的历史。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不只是综合各家研究成果、对希腊古代历史的全面讲述,而且是根据具体材料,精心研究的重大理论创新之作。

《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缘起1949-1955》

本书作者为国际关系学院牛军教授,主要研究1949-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新中国)对外政策的提出、发展和形成等,与冷战之间的互动关系。该书研究的是一个跨学科的课题,在研究方法上将历史学的方法与国际政治的有关研究方法相结合,在严谨、充分地展示历史进程的同时,借助国际政治研究中的中层理论如决策理论、认同理论、国际关系的层次分析等,重点分析了该时期的重大事件,揭示新中国外交思想、对外政策、对外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