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工作业指导书

土工作业指导书

土工作业指导书
土工作业指导书

一.引用标准

GB/T50123-1999(200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1-2001《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GJ 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TG 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部分》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市政道路,公路等各类工程的地基土及填筑土料的基本性能试验,包括土粒比重试验、颗粒分析试验、密(压实)度试验、击实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三.试样制备:

3.1一般规定

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差值不得大于±0.01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定义:

3. 原状土—又称不扰动土样。没有物理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改变,相对保持天然结构和天然含水率的土样。

4. 扰动土—扰动土样是天然结构受到破坏或含水率有了改变,或二者兼而有之的土样。

3.2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10kg,最小分值5g;

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

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5g;

称量500g,最小分值0.1g;

称量200g,最小分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

5 击实器、压样器

6 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3.3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腊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土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按第3.4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3.4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土样从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2 对均匀和含有机质的土样,宜采用天然含水率状态下代表性土样,供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试验。对非均质土应根据试验项目取足够数量的土样,置于通风处凉干至可碾散为止。对砂土和进行比重试验的土样宜在105~110℃温度下烘干,对有机质含量超过5%的土、含石膏和硫酸盐的土,应在65~70℃温度下烘干。

3 将风干或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对不含砂和的土样,可用碎土器碾散(碎土器不得将土粒破碎)。

4 散后的粗粒土和细粒土,应按要求过筛。对含细粒土的砾质土,应先用水浸泡并充分搅拌,使粗细颗粒分离后按不同试验项目的要求进行过筛。

3.5扰动土试样的制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试样的数量视试验项目而定,应有备用试样1~2个。

2 将碾散的风干土样通过孔径2mm或5mm的筛,取筛下足够试验用的土样,充分拌匀,测定风干含水率,装入保湿缸或塑料袋内备用。

3 根据试验所需的土量与含水率,制备试验所需的加水量应按下式计算:

m w=m0/ (1+0.01w0)×0.01(w1-w0)

——制备试样所需的加水量(g);

式中:m

w

——湿土(或风干土)质量(g);

m

——湿土(或风干土)含水率(%);

w

——制样要求的含水率(%)。

w

1

4 称取过筛的风干土样平铺于搪瓷盘内,将水均匀喷洒于土样上,充分拌匀后装入盛土容器内盖紧,湿润一昼夜,砂土的湿润时间可酌减。

5 测定湿润土样不同位置处的含水率,不应少于两点,含水率差值应符合本标准6.1.2条的规定。

6 根据环刀容积及所需的干密度,制样所需的湿土量应按下式计算:

m 0=(1+0.01w

d

V

式中:ρ

d

——试样的干密度(g/cm3);

V——试样体积(环刀容积)(cm3)。

7 扰动土制样可采用击样法和压样法。

1)击样法:将根据环刀容积和要求干密度所需质量的湿土倒入装有环刀的击样器内,击实到所需密度。

2)压样法:将根据环刀容积和要求干密度所需质量的湿土倒入装有环刀的击样器内,以静压力通过活塞将土样压紧到所需密度。

8 取出带有试样的环刀,称环刀和试样总质量,对不需要饱和,且不立即进行试验的试样,应存放在保湿器内备用。

(一)压实度现场取样数量及引用标准

(二)土工试验参数、试验方法及样品数量

(三)作业参数及作业步骤

一、含水率试验

1. 适用范围:粗粒土、细粒土、有机质土和冻土。

2. 试验原理:测出试样的湿质量和干质量,通过计算公式求得含水率。

3. 试验方法:

1)烘干法:将试样放入温度能保持在105~110℃的电热烘箱中烘至恒量,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此方法是测定含水率的通用标准方法,精度高,试验简便,结果稳定。故此方法为室内测定含水率的标准方法,列入国家标准。

2)酒精燃烧法:在试样中加入酒精,利用酒精在试样上燃烧,使土中水分蒸发,将土烤干,是快速测定法中较准确的一种,适用于没有烘箱或土样较少的情况。由于此法难以控制105~110℃的恒温条件,与定义不完全符合,故一般在现场使用,或者在制备试样时测定风干土样的含水率,供制样参考。酒精燃烧法测得的含水率略低于烘干法所测的含水率。

3)炒干法:用火炉或电炉将土样炒干,在炒干过程中,随时翻拌试样,至试样表面完全干燥。此法适用于砂性土及含砾较多的土,在工地使用。此法也不符合定义所规定的105~110℃,炒干温度在

100~150℃,所测的含水率略大于烘干法。

注:测量含水率的试验方法还有比重法、实容积法、微波法和核子射线法。

4. 实验步骤:

1)取具有代表性试样15~30g或用环刀中的试样,有机质土、沙类土和整体状构造冻土为50g,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称量盒加湿土重量,准确至0.01g。

2)打开盒盖,将盒放于烘箱中,在105~110℃的恒温下烘至恒量。烘干时间对粘土、粉土不得少于8h,对砂土不得少于6h,对含有机质超过干土质量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烘至恒量。

3)将称量盒从烘箱中取出,盖上盒盖,放入干燥容器内冷却至室温,称盒加干土质量,准确至0.01g

4)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含水率,准确至0.1%。

ω0=(m0/m d-1)x100

m d——干土质量(g);

m0——湿土质量(g)

5)对层状和网状构造的冻土含水率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用四分法窃取200~500g试样(视冻土结构均匀程度而定,结构均匀少取,反之多取)放入搪瓷盘中,称盘和试样质量,准确至0.1g。待冻土试样融化后,调成均匀糊状(土太湿时,多余的水分让其自然蒸发或用吸球吸出,但不得将土粒带出;土太干时,可适当加水),称土糊和盘质量,准确至0.1g。从糊状土中取样测定含水率。

6)层状和网状结构冻土的含水率,按下式计算,准确至0.1%。

ω=[ (1+0.01ωh) m1/m2-1]x100

ω——含水率(%);

m1——冻土试样质量(g);

m2——糊状试样质量(g);

ωh——糊状试样的含水率(%)。

7)本试验必须对两个试样进行平行测定,测定的差值:当含水率小于40%时为1%;当含水率等于、大于40%时为2%,对层状和网状构造的冻土不大于3%。取两个测值的平均值,以百分数表示。

二、密度试验

1.环刀法

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细粒土。

2)实验步骤: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

4)试样的湿密度,按下式计算:

ρ0= m0/V

ρ0——试样的湿密度(g/cm3),准确至0.01 g/cm3。

5)试样的干密度,按下式计算:

ρd=ρ0/(1+0.01ω0)

6)本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0.03g/cm3,取两次

测值的平均值。

2.灌砂法

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现场测定粗粒土的密度。

2)标准砂应清洗干净,洗净宜选用0.25~0.50mm,密度宜选用1.47~1.61 g/cm3。

3)灌砂试验前应先标定标准砂的密度ρs。

4)标定灌砂筒下部椎体体积V1。

5)实验步骤:

①根据试样最大粒径,确定试坑尺寸

②将选定试样处的试坑地面整平,除去表面松散的土层。

③按确定的试坑直径划出坑口轮廓线,在轮廓线内下挖至要求深度,边挖边将坑内的试样装入盛土容器内,称试样质量m p,准确至10g,并应测定试样的含水率ω。

④关闭灌砂筒阀门,向灌砂筒内注一定数量的砂,称灌砂筒和砂的总质量m,准确至10g。

⑤将灌砂筒倒置于挖好的坑口上,打开阀门,使砂注入试坑。在注砂过程中不应震动。当砂注满试坑时关闭阀门,称灌砂筒和余砂的总质量m1,准确至10g,并计算注满试坑所用的标准砂质量m s。

6) 试样的湿密度,按下式计算:

ρ0=m p/(m s/ρs)

m s——注满试坑所用的标准砂的质量(g)。

注:m s=m- m1-ρs V1

7) 试样的干密度,按下式计算。准确至0.01 g/cm3。

ρ d =ρ0/(1+0.01ω)

三击实试验

1. 击实试验分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试验。

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采用三层击实时,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2. 试样制备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1)干法制备试样步骤:用四分法取代表性土样20Kg(重型50Kg),风干碾碎,过5mm(重型过20mm或40mm)筛,将筛下土样拌匀,兵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称取过筛的风干土样平铺于搪瓷盘内,将水均匀喷洒于土样上,充分拌匀后装入盛土容器内盖紧,润湿一昼夜,砂土的润湿时间可酌减。测定润湿土样不同位置处的含水率,不应少于两点,含水率差值应符合: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 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由含水率,制备5个不同含水率的一组试样,相邻2个含水率的差值宜为2%。

注:轻型击实时5个含水率中应有2个大于塑限,2个小于塑限,1个接近塑限。

2)湿法制备试样步骤:取天然含水率的代表性土样20Kg(重型50Kg),碾

碎,过5mm(重型过20mm或40mm)筛,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天然含水率。根据土样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且至少制备5个含水率的土样(应有2个大于塑限,2个小于塑限,1个接近塑限

),分别将天然含水率的土样风干或加水进行制备,应是制备好的土样水分均匀分布。

3. 击实试验步骤:

1)将击实筒与底座连接好,安装好护筒,在击实筒内壁均匀涂一薄层润滑油。称取一定量的试样倒入击实筒内,分层击实,轻型击实试样为2~5kg,分3层,每层25击;重型击实试样为4~10kg,分5层,每层56击,若分3层,每层94击。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两层交界处的土层应刨毛。击实完成时,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2)卸下护筒,用直刮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试样,拆除底板,试样底部若超出筒外,也应修平,擦净筒外壁,称筒与试样的总质量,准确至1g,并计算试样的湿密度。

3)用推土器将试样从击实筒中推出,取2个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2个含水率的差值应不大于1%。

4)对不同含水率的试样依次击实。

5)试样的干密度,按下式计算:

ρ d =ρ0/(1+0.01ωi)

ωi——某点试样的含水率(%)。

四颗粒分析实验

1. 试验方法:筛析法、密度计法、移液管法

2. 适用范围:筛析法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等于60mm,大于0.075mm的

土;密度计法和移液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3. 筛析法的取样数量

4. 筛析法实验步骤:

1)按上述规定称取代表性试样,应准确至0.1g,试样数量超过500g时,应准确至1g。

2)将试样过2mm筛,称筛上和筛下的试样质量。当筛下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细筛分析;当筛上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量的10%时,不作粗筛分析。

3)取筛上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中,筛下的试样倒入叠好的细筛中,进行筛析。细筛宜置于振筛机上震筛,震筛时间宜为10~15min。

再按由上而下的顺序将各筛取下,称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的质量,应准确至0.1g。

4)筛后各级筛上和筛底上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前试样总质量的差值,不得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

注:根据土的性质和工程要求可适当增减不同筛径的分析筛。

5. 含有细粒土颗粒的砂土的筛析法试验步骤:

1)按上述规定称取代表性试样,置于盛水容器中充分搅拌,使试样的粗细

颗粒完全分离。

2)将容器中的试样悬液通过2mm筛,取筛上的试样烘至恒量,称烘干试样质量,应准确至0.1g,进行粗筛分析(同筛析法3、4步骤)取筛下的试样悬液,用带橡皮头的研杆研磨,再过0.075mm筛,并将筛上试样烘至恒量,称烘干试样质量,应准确至0.1g,然后在进行细筛分析(同筛析法3、4

步骤)。

3)当粒径小于0.075mm的试样质量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应按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测定小于0.075mm的颗粒组成。

6.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按下式计算:

X=m A d X/m B

X——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m A——小于某粒径的质量(g);

m B——细筛分析时为所取的试样质量;粗筛分析时为所取的试样总质量(g);

d X——粒径小于2mm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7. 以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为纵坐标,颗粒粒径为横坐标,在单对数坐标上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

8. 级配指标: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

1)不均匀系数按下式计算:

C u=d60/d10

C u——不均匀系数;

d60——限制粒径,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含量占总质量的60%。

d10——有效粒径,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含量占总质量的10%。

2)曲率系数按下式计算:

C C=d230/(d10 d60)

C C——曲率系数;

d30——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含量占总质量的30%。

五界限含水率试验

1. 试验方法: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碟式仪液限试验,滚搓法塑限试验

2. 适用范围:液、塑限联合测定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5mm以及有机质含量不大于总质量5%的土;碟式仪液限试验和滚搓法塑限试验适用于小于0.5mm 的土。

3.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验步骤:

1)本试验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当土样不均匀时,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筛。

2)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采用风干试样时,取0.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过夜;

3)将制备的试样充分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样时不应留有空隙,对较干的土样应充分搓揉,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刮平表面。

4)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上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5)调节零点,将屏幕上的标尺调到零位,调整升降座、使圆锥尖接触试样

表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s 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显示屏幕上),取出试样杯,挖去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椎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10g,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含水率。

6)将全部试样再加水或风干并调匀,重复上述3~5条步骤分别测定第二点、第三点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及相应的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不少于3点。注:圆锥入土深度宜为3~4mm、7~9mm、15~17mm。

4. 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入土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在关系曲线上查的下沉深度为17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查的下沉深度为10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10mm液限,查的下沉深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取值以百分数表示,准确至0.1%。

5. 塑性指数按下式计算:

I P=ωL-ωP

I P——塑性指数;

ωL——液限(%);

ωP——塑限(%)。

6. 液性指数按下式计算:

I L=(ω0-ωP)/ I P

I L——液性指数,计算至0.01。

5土工布撕破强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 《土工布梯形法撕破强力试验方法》GB/T 13763-92 2、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土工布梯形法撕破强力的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类土工布的梯形法撕破强力。 3、职责 材料检测部是本作业文件的执行部门。 材料检测部负责人负责检测试验过程控制,负责编制检测试验报告。 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检测试验报告。 材料检测部部门负责人负责检测试验过程资源配置。 授权签字人批准检测试验报告。 4、仪器设备 等速伸长型(CRE)强力机或等速牵引型(CRT)强力机。 在仲裁检验时采用CRE型仪器。 5、试验方法 根据GB/T 13760的要求取样。 样品应先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24h,或样品在标准大气中,使样品摊开,直至每隔2h样品的连续称重变化不超过%时为止。 将已调湿过的样品按GB/T 13760规定的要求裁取纵、横向各10块试样。在试样上不得有影响试验结果的可见疵点。在每一试样片上的梯形短边的正中处剪一条垂直于短边的15mm长的切口。 校正仪器上夹钳和下夹钳的隔距为25mm。下夹钳的下降速度为50±5mm/min。 如采用CRT强力机时需选择适当重锤,使撕破强力的试验值落在满刻度值的20%~

80%的范围内。 将试样置于上、下夹钳内,使夹持线与夹钳钳口线相平齐,然后旋紧上、下夹钳螺丝,同时要注意试样在上、下夹钳中间的对称位置,以便梯形试样的短边保持垂直状态,最后启动强力试验机,待试样全部撕断,记录最大撕破强力值,以N(牛顿)为单位。 试样从夹钳中滑出或不在切口延长线撕破断裂,则应剔除此次试验数值,并在原样品上在裁取试样,补足试验次数。 6、试验成果整理 纵、横向各10次试验读数的算术平均数,以N(牛顿)表示。计算到小数后一位,按GB 8170修约到整数。 注:必要时,试验次数按n=来决定(CV为变异系数)。 试验记录 表土工布撕裂强度试验记录表 试验人员试验日期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试样制备 1.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 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 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 40mm。 5 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 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 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 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33

通风与空调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

三、通风与空调工程检测 1试验的目的 了解和掌握通风系统风道内风压、风速和风量的测点布置方法及测定方法,测定数据的处理和换算。从而对通风系统气流分布是否均匀作出理论判断。 2实验仪器和设备 2.1微压计一台(测量范围在-100~150Pa) 2.2热球式风速仪一台(测量范围在0.05-5m/s) 2.3外径φ10mm,壁后1mm的橡胶管或乳胶管数米。 2.4蒸馏水500ml 2.5纯酒精500ml 2.6钢卷尺一把,长度值不小于2m 2.8温湿度记录仪:最小分辨率为0.1℃,测量精度±0.5℃,温度-20℃~70℃。 2.9声级计:等级为2级,测量量程为130dB。 3执行标准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60-2011 4检测步骤及注意事项 4.1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空调房间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固定: 1)室内面积不足16m2,测室中央1点; 2)16m2以上且不足30m2测2点(居室对角线三等分,其二个等分点作为测点);3)30m2以上且不足60m2测3点(居室对角线四等分,其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4)60m2以上且不足100m2测5点(二对角线梅花设点); 5)100m2及以上每增加20 m2~50 m2酌情增加1~2个测点(均匀布置) 6)测点应距离地面以上0.7~0.8m,且应离开外墙表面和冷热源不小于0.5m,避免辐射影响。 b.室内环境温度、湿度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检查空调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对于舒适行空调,系统运行时间不小于6h;2)对于舒适性空调系统测量一次。 3)温度和湿度取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4.2 送、回风温度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送、回风温度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风口送、回风温度检测位置应位于风口表面气流直接触及的位置(包含散流器出口); 2)风管内和机组送、回风温度检测位置应位于风管中央或机组预留点。 b.送、回风温度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测量: 1)根据委托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检测状态; 2)检查系统是否运行稳定; 3)确定测点的具体位置及测点的数目; 4)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测。 c.送、回风温度应取各测点温度的平均值。 4.3 风管风量、风速和风压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风管风量、风速和风压测点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矩形风管布置如图

土工布施工方案

土工布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段路基起点桩号为K3+960,终点桩号K5+570,路线总里程1.61公里。计划于2007年4月20日开工,2007年5月20日完工。 二、设计标准 本合同段为平原微丘区路段,按双向四车道设计一级公路标准修建,计算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25.5米,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 三、主要工程数量 本段主要工程数量有:土工布27551m2。 四、人员配备 根据本工程实际需要,配备了相应的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和工程技术人员。二工区配备的主要人员为:现场负责人1名,技术主管1名,质检员1名,试验员1名,安全员1名,施工员1名。所选人员都具有丰富的同类型公路施工经验,且责任心强。 五、土工布施工方法 铺设土工布应按图纸施工,在平整的下承层全断面铺设,铺设时,土工布应拉直平顺,紧帖下承层,用插钉予以锚固,应将强度高的方向置于垂直于中堤轴线方向,同时,应保证其整体性,土工布不允许有褶皱,两端反折2.0m作为锚固段,土工布的接长联结应牢固,其联结叠合长度不应小于15cm。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的下承层表面应平整,表面严禁有碎石、块石等硬凸出物,在距土工合成材料8cm以内的路堤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土工布摊铺以后应及时填筑填料,以避免受到阳光过长时间的直

接暴晒,一般情况下,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8小时,填料时,一切车辆只容许沿路堤的轴线方向行驶,在施工过程中,土工布不应出现任何损坏,以保证工程质量,否则,应予以更换重铺。 加筋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实测项目 隔离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实测项目 六、质量控制 1、质量保证体系 (1)总体质量目标:创精品工程。 (2)项目部成立工程质量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全面负责工程质量的领导工作,由质检部长、试验室主任、施工队长任成员,进行定期或不不期的现场质量抽检。各工区(施工队)分别设置质量管理现场领导小组,在项目部质量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本施工区段的质量负责。

试验检测中心作业指导书

试验检测人员配置要求 1.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质量检测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部门、地 方关于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政策法令、法规、规定;熟悉工程技术标准;熟悉抽样理论,能熟练地应用各类抽样标准,确定其样本大小;具备编制审定检测实施细则、审查检测报告的能力;熟悉掌握检测质量控制理论,具有对检测工作进行诊断的能力;熟悉国内外工程质量的检测方法、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国内外检测仪器设备的信息;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2.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要对整个中心的技术工作全部负责,应有工程师以上职 称,精通所管辖的业务,在业务上应该有较高的水平,并具有十年以上专业工作的经验;另外,由于技术负责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检测工作的质量,因此,当技术负责人变动时,应检查在技术负责人变动后中心的工作水平。 3.质量负责人协助技术负责人对整个中心的全部检测工作的质量负责,在技术负 责人不在时代行其职权;质量负责人不一定要求精通所管辖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但必须熟悉本单位的主要业务,并且有一定的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质量负责人必须是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有助于质量工作中的有关决定能够得到贯彻执行。 4.中心的人员应按所进行的业务范围进行配置,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不得低于 70%。各业务岗位的配置应与所从事的检测项目相匹配,重要的检测项目应有两人,每人可兼作几个项目。 5.检测人员应熟悉检测任务,了解被测对象和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检测人员必 须经过考核合格,取得上岗操作证后,才上岗操作。检测人员应掌握所从事检测项目的有关技术标准,了解本领域国内外测试技术、检测仪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具备制定检测大纲、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进行检测工作的能力。检测人员应了解误差理论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能独立进行数据处理工作。检测人员应对检测工作、数据处理工作持严肃的态度,以数据说话,不受行政或其它方面影响和干扰。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工艺流程图

(二)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方法及要求 1.技术标准和规范: 承建工程变形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率定、埋设安装与施工期观测,应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设计文件、承包合同要求。应执行的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但不限于): (1)《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 (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4)《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2.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 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应按照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设计图纸、仪器设备清单进行。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报送:(1)仪器设备购置、加工计划:(2)仪器设备检验、率定计划。仪器设备运抵施工现场后,应会同监理工程师开箱检查验收,应向仪器设备供应方索取仪器设备出厂合格证,计量检测证。仪器、设备检验合格后应妥善保管。 3.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造孔施工与埋设安装: 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应在施工部位形成后进行。按照设计坐标、高程进行钻孔孔位定位、放样。钻机就位,应认真进行校正。经校正安装固定的钻机,主轴必须严格垂直,钻孔孔位定位精度须满足设计要求。钻孔施工过程中应每进尺1 m~2m,采用倒垂浮体组配合弹性导中器进行钻孔垂直度检测,以控制钻孔质量,进而指导调整钻孔施工。倒垂孔钻孔垂直度应满足保护管安装埋设完成后,其保护管有效孔径必须在大于100mm。钢管标、钢、

1、边仰坡 施工作业指导书

XXX标段隧道工程 编号:SD -001隧道边仰坡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XXXXXXXX标段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5年月日发布 2015年月日实施

洞口边仰坡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XXXXXXXXXXXXXXXXXXXXXXX标段隧道洞口边仰坡作业。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应在开工之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设计文件及图纸,掌握隧道的平面、纵断面,隧道洞口位置,洞门样式,洞身衬砌类型,洞口边坡、仰坡的稳定程度,洞门与洞口段的其它各项工程的衔接方式;了解隧道设计的勘测资料,如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钻探图表等;对接收的控制桩和水准基点内业资料进行分析和计算;编制施工方案,熟悉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上岗。编制材料计划,及时组织材料进场。操作人员熟悉机械设备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进行施工调查,包括施工运输、水源、供电、通信、场地布置、弃碴场地及容纳能力、征地、拆迁;了解当地原材料及半成品的品种、质量、价格及供应能力;地方生活供应、医疗、卫生、防疫和民族风俗。 规划和修建生活、生产用房,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3.1洞口边仰坡应及早完成,施工宜避开雨季及严寒季节。 3.2洞口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上的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处理危石。施工期间实施不间断监测和防护。 3.3洞口土石方工程施工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当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 3.4隧道开挖应力求早进洞,避免出现深路堑或高边坡,尽量减少对山体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 3.5隧道洞口的截、排水系统应与路基排水系统顺接,不得冲刷路基坡面、桥涵

老化测试架作业指导书

电子镇流器 氙气灯老化操作指导书 页码第1页共4页 版次第0次修改 1、目的: 为保证老化测试架的正确使用、测试员的安全以及被测试产品是否符合安全规定的要求,制订本操作指导书。 2、老化范围: 本公司氙气灯泡及电子镇流器等产品。 3.、环境要求: 测试环境温度为20℃~35℃、湿度为55%~95%。 4、测试工具: 老化测试架(配交流电源并安全接地、时控开关)。 5、测试工作流程: 5.1安全规定: 5.1.1老化测试员应具备基本电气常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测试员应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安全意识,不可带病上岗,防火、防电观念强; 5.1.2要防止电击事故,穿绝缘胶鞋作业。接线、通电前确保双手干燥,不能湿手或带电操作。发现电线短路应迅速关闭电源,检查线路及接线,

电子镇流器 氙气灯老化操作指导书页码第2页共4页版次第0次修改 通知电工到场处理,恢复正常后才能继续通电测试; 5.1.3发现火情立即排除并迅速通知安全人员扑救【火警电话119】; 5.1.4老化测试架及测试设备不能渗漏,必须注意防潮防水,测试员应做好工作区域之“6S”工作,保持通道畅通整洁; 5.1.5老化测试人员在亮灯后须佩戴墨镜,防止强光刺激,影响视力; 5.1.6老化测试总功率不可超过变压器负载功率。 5.2作业规定: 5.2.1老化测试员根据生产要求,开“领料单”到仓库领取氙气灯泡和配套镇流器,运至老化测试车间按相应老化货架摆放整齐以备老化; 5.2.2氙气灯泡、镇流器上架前老化测试员须检查电源、电路【电源置于OFF状态,电路连接正常】,额定电压210~230VAC; 5.2.3将氙气灯泡安装在测试架陶瓷灯座上,将电子镇流器电源输入端三芯电缆线中蓝色及棕色线卡在老化架电源输入端子的两端,黄色线为地线空置不接,电子镇流器输出端两芯电缆线接老化架灯泡端子,电线不可飞丝,外露导线不可与其它任何金属件接触。接线如下图示: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 指导书

一试样制备 1.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40mm。 5 其它: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2 对均质和含有机质的土样,宜采用天然含水率状态下代表性土样,供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试验。对非均质土应根据试验项目取足够数量的土样,置于通风处凉干至碾散为止。对砂土和进行比重试验的土样宜在105~110℃温度下烘干,对有机质含量超过5%的土、含石膏和硫酸盐的土,应在65~70℃温度下烘干。 3 将风干或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橡皮锤碾散。 4 对分散后的粗粒土和细粒土,应按本标准表B.1.1的要求过筛。对含

现场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1.1 引用标准: JGJ/T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1.3 回弹仪率定: 率定试验宜在室温5C -35 C的条件下进行,率定时,钢砧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混凝土实体上,回弹仪向下弹击时,取连续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值进行平均,弹击杆分四次旋转,每次旋转约90°。弹击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均符合80± 2的要求。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在-4 C?+40C之间。 1.4 收集资料: a. 工程名称、部位及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名称; b. 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 c. 水泥品种、标号、安定性、厂名;砂、碎石种类、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量;混凝土配合比等; d. 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模板、浇筑、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等; e. 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 f. 检测原因。 1.5 抽样方法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其适用范围及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个检测:适用于单独的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2、批量检测:适用于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构件。随机抽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个。当检验批构件数量大于30 个时,抽检构件数量可适当调整。 1.6 测区数量:

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 个;当受检构件数量大于30 个且不需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度或受检构件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 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 个; 1.7 测区布置: a. 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 b. 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方可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 c. 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受力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d. 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m2; e. 检测面应为原状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f. 对于弹击时会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 g. 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布置应有方案,各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必要时应在记录纸上描述测区布置示意图和外观质量情况。 1.8 回弹值测量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 读数,快速复位。 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读至1。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一般不小于20mm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 1.9 碳化深度值测量: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选择不少于构件的30%测区数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 2.0mm 时, 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测量碳化深度值时,可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然后除净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不得用水冲洗。立即用浓度为1%-2%酚

封锚施工作业指导书说课讲解

封锚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工艺概述 本工艺适用于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封端施工。 二、作业内容 本工艺主要作业内容有:封端钢筋安装、无收缩混凝土拌和及浇筑、表面防水处理。 三、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四、工艺流程图 图1封锚及箱梁封端施工工艺流程图 五、工艺步骤及质量控制 1.施工准备 ⑴检查确认无漏压的孔道。 ⑵将承压板表面的灰浆和锚环外面上部的灰浆铲除干净。 2.凿毛 ⑴为加强封锚混凝土与梁端面原有混凝土的连接,梁端锚穴处应凿毛处理,各处的浮浆、灰碴等杂物应清理干净。 ⑵凿毛应充分均匀,保留的原混凝土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30﹪,但锚穴外沿5~10mm范围可以不凿,以免破坏梁端面。 ⑶锚穴凿毛后应清理干净,封锚混凝土浇筑前先用水清洗湿润。 3.封锚钢筋安装

⑴锚穴内设置钢筋网片,应按设计图纸对封锚钢筋进行下料、成型、焊接,保证尺寸准确,以便放入锚穴中。 ⑵绑扎封锚钢筋时应注意钢筋保护层厚度,避免出现大体积的素混凝土现象。 ⑶为保证封锚钢筋网片的位置准确、牢靠,设置一种一端带螺纹一端带弯钩的短钢筋,将螺纹一端安装在锚垫板螺孔上,将钢筋网片与短钢筋绑扎,形成一体。 ⑷钢筋网片绑扎时,应保证有准确的保护层,并不得小于30mm。 4.封锚混凝土浇筑 ⑴终张拉后,应在三天内封锚。 ⑵封锚混凝土应采用与梁体混凝土同等级的混凝土,应按检验细则要求取得指定检验机构出具的合格的检验报告。 ⑶封锚混凝土可分几次填塞,保证填塞密实,并用钢筋棍捣固密实,不能有空洞、不饱满现象;如有塑性变形造成其与原混凝土之间有缝隙的现象,必须在混凝土未凝固前重新捣固于原混凝土之间达到密实效果。 ⑷封锚混凝土浇筑密实后应将表面收浆抹平,与梁端面平齐,封端混凝土各处与梁体混凝土的错台不超过2mm。 ⑸封锚混凝土浇筑完后,制作二组28d标准养护试件,按标准养护办理。 5.表面防水处理 封锚混凝土养护结束之后,按设计要求在锚穴外部及封锚圆周上涂以1.5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 6.混凝土养护 ⑴封锚混凝土的养护与梁体混凝土相同,在初凝后的12小时之内必须加强养护,充分保持混凝土湿润,防止封端混凝土与梁体之间产生裂纹。 ⑵冬季施工时应对封锚混凝土铺土工布和帆布进行保温。 六、施工机械及工艺装备 1.封锚混凝土配合比一般采用同梁体混凝土配合比,仅在梁体混凝土配合比基础上加入经试验确定的膨胀剂,因此封锚混凝土搅拌使用梁体混凝土搅拌用机械设备。 2.封锚混凝土浇筑采取填塞式,振捣使用钢筋棍捣固密实。 3.涂刷防水涂料使用涂刷。

盖板涵施工作业指导书

盖板涵施工作业指导书 1、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地基处理→垫层施工→测量放样→安装基础模板→浇筑基础混凝土→拆模养生→墙身测量放样→绑扎墙身钢筋→安装墙身模板→浇筑墙身混凝土→拆模养生→台帽测量放样→绑扎台帽钢筋→安装台帽模板→浇筑台帽混凝土→拆模养生→安装盖板模板→现浇盖板预制盖板→吊装盖板 2、施工机械 插入式振捣器、吊车、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发电机组等。 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3.1.1、熟悉和分析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资料,由各合同段总工程师组织工程设计部、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等相关部门向各部部长及技术人员就合同有关条款、设计图、设计文件、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使用的施工方法和材质要求等进行交底。各部长及相关技术人员向现场施工班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操作、安全环保交底,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过程质量和人身安全。 3.1.2、熟悉施工现场环境,排查清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危险建筑等的分布情况。本工程危险源包括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中毒、火灾、职业病等。

3.2、作业条件 3.2.1、施工前场地完成三通一平。 3.2.2、安全防护设施、标志牌全部就位。 3.2.3、人员配备及技能培训 l、人员配备:工区长一名,技术员一名,专职安全员一名。 2、技能培训 ①培训方式:采用会议、授课、观看影像资料及考察观摩的形式。 ②培训内容:施工工艺工法、技术要求、安全文明环保施工要求。 4、盖板涵施工 4.1、清理施工现场,修筑施工便道 施工前对现场进行清理平整,修筑必要的施工便道、排水系统及安装施工用电供应设备 4.2、测量放样 采用全站仪,用坐标法,对盖板涵进行总体定位,根据原地面高程与涵洞基础设计高程确定基坑开挖深度及开挖边线,并洒出白灰线标识。 4.3、基础开挖及基础处理 1、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基坑。开挖宽度比设计宽度宽出50~lOOcm,机械开挖到距设计深度lOcm左右时,改由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避免超挖后回填。清除坑底的浮土,整平。 2、用动力触探仪进行基坑底的地基承载力检测,地基承载力不小于设计要求。若不满足要求,则应根据情况进行换填、夯实或固结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试样制备 1.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40mm。 5 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

土工合成材料施工作业指导书

锡林浩特至芒罕屯段XWTZ-5标段 土工合成材料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锡乌铁路项目部第+++分部 二OO九年四月 土工合成材料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目的 明确地基处理中土工合成材料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土工合成材料作业的施工。 二、编制依据 1、《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2、《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 3、本标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锡乌铁路XWTZ-4标段二分部管区内路基工程中土工合成材料的施工。 四、施工准备 土工合成材料进场时,逐批检查出厂检验单、产品合格证及材料性能报告单,对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进行抽样检验。运至工地后需分批整齐堆放在料棚(库)内,防止日晒雨淋,并保持料棚通风干燥。 五、施工方法与作业流程 1、复合土工膜施工 施工前基底平整碾压,无植物根系和浮土,复合土工膜铺设时铺平,松紧适度,表表不得褶皱或损坏。铺设后严禁直接碾压,严禁运输、碾压机械直接在复合土工膜上行走。待上覆土后采用轻型碾压机械压实,当上覆土填层厚度大于0.6m后方可重型机械压实。 ⑴对设计采取A组填料的基床表层,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铺设复合土工膜。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一般采用静压1遍,微振1遍,强振2--4遍。在强振1遍后即可进行压实度检测。检查不合格

者继续碾压,直至满足要求。 ⑵基床加固的施工程序:基床面验收→砌护肩石→铺反滤层→铺复合土工膜→铺中粗砂→上碴。 基床加固施工操作要点及标准如下: 路基施工至路基面设计标高后,检查其“三线”、“四度”,即“中心线、两条路肩线”,“平整度、拱度、密实度、边坡坡度”;按设计位置及标高砌筑护肩石;先铺反滤层,然后再铺复合土工膜,摆正拉平使表面无褶皱后,再在其上铺10cm厚砂垫层。土工布纵向搭接50cm,并上坡压下坡;铺上层中粗砂与铺土工膜一并进行,以免复合土工布被过往行车碾坏。 2、土工格栅施工 ⑴根据设计的要求,选定土工格栅。 ⑵施工准备:根据路基横断面图,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计算出铺设土工格栅的层数,并进行编号,计算每层铺网位置距中心桩距离及标高,以便控制填土厚度。 ⑶施工工序:土工格栅的铺设作业,是与该段的路堤填筑同步进行的。较普通路基填筑作业,多布置两个施工作业区段:基础处理区和格栅铺设区。相应增加的格栅铺设工序,主要控制基底整平压实,并清除杂物。 a.放线定位:利用路基中心桩控制网格的横向位置,土工格栅外缘位置可按下式计算:d=B+N*(h-hi)-K 其中: d-格栅外缘距路基中心距离; B-路基中心至路肩线距离; h-路肩设计高程; hi-每层的填土标高;

高温老化工艺作业指导书.doc

高温老化工艺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15)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公司产品、半成品、及主要功能模块的高温老化过程及操作规则。本规范适用于公司需进行高温老化的产品。 2、高温老化筛选目的 为提高产品可靠度,消除加工应力和残余溶剂等物质,模拟严酷工作环境,以鉴别和剔除产品工艺和元件引起的早期故障,确保整机优秀品质和期望寿命,进入高可靠的稳定期。 3、基本要求 3.1老化筛选对象 3.1.1进行老化试验的产品应是装配调测合格品; 3.1.2公司产品、半成品、及主要功能模块。 3.2模拟状态要求 3.2.1为保证产品的性能稳定可靠,老化时应模拟产品工作状态; 3.2.2当老化的产品需输入信号时,应在额定输出功率状态下进行,同时做好散热措施。 3.2.3对于射频设备应:

a)设备的信号线和负载线的接入、接出应按照基本操作要求进行,并模拟设备的实际工作状态; b)设备输出端应与阻抗匹配的负载相连,负载的额定功率应不小于整机额定输出功率2倍~3倍; c)在信号源和设备之间,应加上隔离器或环形器; d)严禁将大功率功放的输出信号通过合路器合路再进入负载的连接方式。 4、老化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a)老化前应确认老化室设备是否完好; b)当多台老化产品一起进行试验时,各老化产品之间应有足够的间隙,以使温度有足够的均匀性。 不应将老化产品堆积或摆放无序,以免影响老化效果和对产品造成损坏。 5、老化温度和时间 老化温度、时间如下所示可任选一种: a)室温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96h; b)40℃±2℃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72h; c)45℃±2℃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48h; d)50℃±2℃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24h; e)55℃±2℃条件下通电连续老化不得少于12h。 6、老化程序

电线电缆检测作业指导书

电线电缆 1 范围 1.1本细则规定了电线电缆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定依据、检测环境条件、检测程序、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 1.2本细则适用于电线电缆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GBl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2.2 GB/T2951—2008《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实验方法》 2.3 GB501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2.4 GB502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2.5 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 2.6 GB 8170-1987 《数据修约规则》 2.7 GB/T3048—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3 检测项目参数及仪器设备要求

4接样或抽样 4.1委托检测 4.1.1接样人员检查样品数量及样品技术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4.1.2检查样品是否见证送检或伴送,委托单是否签字盖章齐全等。 4.1.3检查委托单填写是否明确,如产品种类、数量、检测项目、技术要求等。 4.1.4检查样品状态,与委托人进行必要的确认,判定所检测样品是否满足检测标准要求。 4.2抽样检测 4.2.1同一规格电线抽取2x100m作为被测试样,(从被测电缆或软线试样或电缆的护套试样上切取足够长的样段,供制取老化前拉力试验用试件至少5个和供电缆标准对护套材料规定的老化后拉力试验所需试件数量。注意制备每个试件需要长度约100mm。) 4.2.2抽取样品时需有受检方代表及第三方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共同抽取,并在抽样单上签章:一旦抽样完毕,立即对样品贴上加盖本中心公章和受检方代表及第三方代表签字的封条,并对抽取样品采取有效保管、运输措施。 4.2.3如是工程上使用的材料,严格按照<苏建质(1998)270号>的规定进行。 4.2.4检查抽样单、登台账是否要求内容逐项填写清楚明确。 5 检测前检查 5.1检查检测任务(流程)单与样品和有关资料是否相符。被

围护结构实体检测作业指导书

围护结构检测 作业指导书 一.对《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介绍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和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管理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为了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统一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提高建筑工程节能效果。主要突出了工程验收中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并充分考虑了我国现阶段建筑节能的实际情况。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采暖、通风与空调、采暖与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和附属设备及其管网、配电与照明、监测与控制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二. 检测术语、检测方案及检测流程 2.1 检测术语 2.1.1 进场验收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及质量证明文件核查并形成相应验收记录的活动。 2.1.2 进场复验 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等在进场验收合格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抽取试样送至试验室进行部分或全部性能参数检验的活动。

2.1.3 见证取样送检 施工单位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见证下,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试样,送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活动。 2.1.4 现场实体检验 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的见证下,对已经完成施工作业的分项或分部工程,按照有关规定在工程实体上抽取试样,在现场进行检验或送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的活动。简称实体检验或现场检验。 2.1.5 质量证明文件 随同进场材料、设备等一同提供的能够证明其质量状况的文件。通常包括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型式检验报告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等。进口产品应包括出入境商品检验合格证明。适用时,也可包括进场验收、进场复验、见证取样检验和现场实体检验等资料。 2.1.6 核查 对技术资料的检查及资料与实物的核对。包括:对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内容的正确性、与其他相关资料的一致性以及整理归档情况的检查,以及将技术资料中的技术参数等与相应的材料、构件、设备或产品实物进行核对、确认。 2.1.7 型式检验 由生产厂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定型产品或成套技术的全部性能及其适用性所作的检验。其报告称型式检验报告。通常在工艺参数改变、达到预定生产周期或产品生产数量时进行。 2.2 检测方案 (一)墙体节能工程: 1、GB50411–2007条款4.1.6 1.1 工程验收检验批: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墙面,每500~1000m2面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m2也为一个检验批。 1.2也可以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商定。 说明:根据条款4.1.6的第2条规定,在同一天施工条件下,即使施工面积超出1000m2面积,也可以作为一个检验批。(主要在实施条款4.2.7和4.2.9时采用) 2、GB50411–2007条款4.2.2

隧道工程洞门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工程洞门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隧道斜切式洞门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准备 A施工作业层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巳完成。 E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C施工所需电力线路架设巳完成,满足机械所需电力供应需求,并配备适合备用的柴油机。 D用全站仪准确放样。 3技术要求 3.1明确隧道洞门段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规范隧道洞门段施工,保证隧道的洞门安全作业,保证洞门作业质量。 3.2衬砌模板台车按照隧道内净空尺寸进行设计制造,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洞门施工主要包括仰拱、仰拱填充、衬砌等施工,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基底开挖一仰拱钢筋绑扎一立仰拱模板一仰拱從浇注一立仰拱填充模板-仰拱填充独浇注一台车及模板就位-衬砌及洞门钢筋绑扎- 安装外层模板及洞门模板一衬

砌及洞门独浇注-模板拆除一养护一防水

板及保温层铺设-拱墙背后回填-施作洞口排水设施、坡面防护。 4.2斜切式洞门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5施工要求

5.1开挖仰坡5m外先行施作洞顶截、排泄水天沟,有效治理地表水, 确保边仰坡稳定。 5.2洞门和明洞段一次开挖完成,开挖采用分层小切口明挖。洞口段土方采用挖掘机挖装,石方采用钻爆法开挖,装载机装磴,自卸车运输, 土石方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层高2?3tn)。洞门基础开挖后,基础必须置于稳定的基础上,如果地基不符合要求,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换填、注浆加固等方式进行处理,使其达到设计要求。作好排水工作,基础不得被水浸泡,基坑废渣、杂物必须清除干净,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 3仰拱钢筋施工前,应将基底虚磴、杂物、泥浆、积水等清除干净, 并用高压风将隧底吹洗干净,超挖部分采用同等级從回填,并进行检查, 对不符合标准的隧底重新进行处理。 5.4洞门应在明洞衬砌做完之后施作,明洞衬砌施作时应该在洞门方向预埋中埋式止水带以及纵向钢筋,以便与洞门钢筋连接。 5.5洞门钢筋加工 采用洞外加工场集中加工,现场安装绑扎,钢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加工严格按照技术部门所放大样及下料图加工,加工前钢筋应除锈、调直。两排钢筋之间必须设置固定筋,以保证两层钢筋间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固定筋间距lXlmo 钢筋绑扎完毕后全部进行自检,并报监理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到工序施工。 5.6台车定位 首先测量放样,定隧道中线,然后根据中线铺台车轨道,移动台车至预定位置,台车应与已作好的明洞衬砌搭接15?20cmo定位前应进行台车打磨,且刷好脱模剂。台车定好位后应测量复核,保证台车断面与设计断面一致。测量复核无误后采用轨底垫工字钢和立钢柱等措施来加强台车支撐。 5.7模板立设 洞门端头采用钢模。环向外层模板采用木模板。木模板按设计尺寸进行裁截,配模时,纵向模板接头部位不行大于50%,且要交错接头。环向钢筋固定,固定钢筋与环向钢筋焊接固定。木模板根据设计混凝土厚度进行固定。洞门端头钢模板在二衬台车上根据斜切坡度,用测量仪器每隔50cm放点进行控制,确保模

压实度检测试验作业指导书

压实度检测试验作业指导书 室外试验: 压实度试验检测2人,试验用时25-40分钟。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1.2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3.2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⑵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但不大于 3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⑴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主要尺寸见表

T 0921。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上部为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面开口,直径与储砂筒的圆孔相同,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⑵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⑶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⑷玻璃板:边长约500~600mm的方形板。 ⑸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m×500mm×40mm的搪瓷盘存放。 ⑹天平或台秤:称量10~15kg,感量不大于1g。用于含水率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 0.01g、0.1g、1.0g。 ⑺含水率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