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补充 个性与管理

补充 个性与管理

第二编个体心理?

?第二章个性与管理?能力、气质、性格与管理

?一、能力

?(一)能力概述

?1、能力的概念

能力指人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

?能力才能天才

2.能力的种类

?(1)按能力的倾向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按能力的创造性程度,可分为再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3)从能力测验的观点看,有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之分

?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4、能力的结构

5、能力差异

?(1)智力的个别差异

?IQ在80—120之间约占全部人口80%左右

?140以上约1%左右

?70以下约3%左右

?心智不足者可分为三类:

?其一是需要养护的智能不足者,智商低于25

?其二是可训练性的智能不足者,智商在25至50之间?其三是可教育性的心智不足者,智商是50至70之间?人的智力差异还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等方面

?(2)特殊能力的个别差异

?音乐、美术、舞蹈、雕刻等艺术型的才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思维型的天资?善于技术操作

?社交、组织管理、教育等社会活动型才能?泰莱

?(3)能力表现的年龄差异

?“早慧”“大器晚成”?25—40岁是成才的最佳年龄

?(4)能力的性别差异

?有研究表明:女性在语言方面,男性在宇航方面各有优势。

?儿童期的智商有女优于男的趋势,但到青春期的智商,常呈现男优子女的趋势

(二)能力与管理

?1、人员选拔、工作安排中要做到人尽其才?2、要按照不同工作、不同能力要求的标准考核干部

?3、职业培训的内容既包括一般能力的发展,也包括特殊能力的提高

?4、录用员工既要考虑到他的知识、技能,也要考虑到其潜在能力。

二、气质

?一、定义与类型

?1.定义气质是一个人出生时所固有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决定了人的心理活动方面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心理活动进行的速度、强度、指向性等特点。

2.类型

?希波克拉底:

?胆汁质

?多血质

?黏液质

?抑郁质

?巴甫洛夫根据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把动物和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划分为四种: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与之相对应的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胆汁质:强不平衡

?攻击性强,易兴奋,不易约束,不可抑制

?多血质:强平衡灵活

?活泼好动,反应灵活,好交际

?黏液质:强平衡不灵活

?安静,坚定,迟缓,有节制,不好交际?抑郁质:弱

?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

?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人在遇到放在凳子上的帽子被他人坐扁时,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和表现:

?第一种情形,大发雷霆,属外向与不稳定,这种人有攻击性,表现出不安和暴躁,属

胆汁质。

?第二种,若无其事,属内向与稳定,表现

出小心,镇定有控制力,属黏液质。

?第三种,伤心,沮丧,属内向与不稳定,

表现出易努、严厉、悲观、属抑郁质

?第四种,一笑置之,属外向与稳定,表现

出随便、活泼、健谈,属多血质。

二、针对不同气质特点

如何来进行管理?1、匹配好处有助于职工扬长避短.发挥特长,提高工作效率

?2、气质与工作安排

?(1)普通职工

?(2)对某些工作

?(3)特殊工种

?3、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组成团体,可以产生互补作用,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

?4、气质类型与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5、气质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影响

?具有A型心理特征的人患心脏病的比例高达98%以上

?易动怒的气质类型的人中有77.3%患高血压、心血管病、良性肿瘤、癌症等。而安静型、开朗型的人只有25%、26、7%患上述疾病。

6、.管理人员的气质

?管理者气质类型主要分布在略偏多血质

(27.1%),多血-粘液混合(23.1%),胆汁-多血混合(10.2%)略偏粘液质(9.3%)没有一个典型抑郁质的管理者。

?结果表明:

?(1)典型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人不适宜做管理者。

?(2)多血质、粘液质,或多血-粘液混合、胆汁-多血混合气质类型的人比较适合做管理者。

三、性格

?(一)性格概述

?1、定义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孔子: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刘助:十二种不同的性格类型

?性格在某种程度上是以道德观点来评断的,所以有好坏之分

2、性格的特征

?(1)态度特征

?1)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

?(如善良、诚实、热俏、残酷、虚伪、冷淡等)?2)对待劳动、生活、学习的性格特征

?(如勤劳、懒惰、认真、负责、粗心、马虎等)?3)对待劳动产品的性格特征

?(如节俭、挥霍、爱惜公物等)

?4)对待自己的性格特征(如自尊、自信、自重、自卑、自高自大、谦虚谨慎等)

(2)意志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行为的目的性明确程度

?(有目的性抑或盲目性)?2)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

?(主动性与被动性)?3)在长期工作中的行为表现

?(有恒心还是见异思迁)

?4)在紧急情况下的行为表现

?(勇敢还是怯懦,是镇定还是惊慌失措等)

(3)情绪特征

?情绪的强度受情绪的感染和波动的程度

?以及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

?情绪的稳定性情绪起伏波动的程度?情绪的持久性表现为一个人情绪保持时间的长短

?主导心境是指不同心境在一个人身上稳定表现的程度,如有的人经常欢乐愉快,有的人经常抑郁低沉。

(4)理智特征

?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各个方面

?感知方面主动观察或被动观察

记忆方面保持时间长或短,记忆速度是快或慢

想象方面主动或被动想象,现实感强或脱离实际

思维方面独立型还是依赖型

第九章 个性倾向性(复习稿、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九章个性倾向性 3、做一做: 一、填空 1、__________是个性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性与选择性。 2、____是个体积极活动的最基本的动力源泉。 3、从需要的对象来看,需要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4、____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它是行为 的____原因。 5、从动机所起作用的主次、大小来看,动机可分为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两种。 6、人的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____、信念和______等。 7、____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性。它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_______态度。 8、从兴趣的起因来看,兴趣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二、判断 1、个性倾向性反映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和选择。() 2、社会性需要是人和动物共有的需要。() 3、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看,有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4、辅助动机和主导动机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5、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主导动机是交往动机。() 6、通常表扬比批评、奖励比惩罚可以更好地激起学习动机。() 7、兴趣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 8、男女两性在兴趣上的差异,更多的是受到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 9、从根本上说,需要是兴趣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10、只有处于很高社会地位的人才能做到自我实现。() 11、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12、人们只会对那些符合自身需要并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事物感兴趣。() 三、选择 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在人的一切需要中,()需要是最优先的。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 个 性

第二章个性 第一节个性的含义及特征 一、个性的含义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心理,而且在具体人身上产生时,还表现出各个人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差异,称为个性差异。 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个性的特征 1.组合性:个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2.独特性:每个人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 3.稳定性:个性是经常出现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4.倾向性:个性表现出人对事物不同的态度、体验和特定的行为模式。 5.整体性:个性是所有心理特征的有机结合。 第二节个性的心理结构 一、个性的心理结构 个性的心理结构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体系,包括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气质、能力、性格等。具体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个性倾向性 这是决定一个人的态度的积极性和选择性的诱因系统。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和世价值观等。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人与人之间个性的不同主要在于倾向性的不同,倾向性集中反映了个性的社会实质。 三、个性心理特征 它是一个人本质的经常的心理活动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个性心理特征在个性结构中是比较稳定的成分,而不是偶然的一时性的心理现象。它保证着一个人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一定质和量的水平。 四、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个性心理特征受个性倾向性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个性倾向性也受个性心理特征促进和影响。任何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个性倾向性,也有这样那样的个性心理特征。 正是这两个方面错综复杂地交织于一个人的身上,成为统一的整体,才构成了人们各不相同的个性。

第九章个性倾向性.doc

第九章个性倾向性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动机的一般概念、种类、动机的理论 教学重点难点: 1、需要层次理论 2、动机的理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的涵义 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节功能 二、动机和需要 (一) 需要及其种类 1.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二)需要的种类 1.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 2.对需要层次论的分析和评价 需要层次论的成功之处: (1) 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一般趋

势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于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提出了在每一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则处于从属的地位。这点对激人的积极性很有启发意义。 (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于人类需要的分类比较细致. 需要层次论的不足。 (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 (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 (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只注意了一个人各种需要之间存在的纵向联系,忽视了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又会互相矛盾,导致动机的斗争。 三、动机和行为效率 (一)动机与行为 1.同一种行为可以有不同的动机. 2.同一种动机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 (二) 动机与工作效率 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是表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有随动机提高而上升的趋势;而在比较困难的课题中,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第二节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说一本能说 (一)基本观点:行为受人体内在的生物模式驱动,不受理性支配。 (二)代表人物:达尔文(最早提出本能概念)、詹姆斯(区分生物本能和社会本能)、麦独孤(将本能理论用于社会心理研究,将本能分类)、弗洛依德(将无意识本能作为人的最原始动力,提出生本能和死本能概念) (三)缺陷:过分强调先天和生物因素,忽略了后天学习和理性因素。 二、驱力理论

第二章教育管理的特点

第一章 ●管理:就是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协调各种关系和各项工作,高效益 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包括领导、指挥活动和协调、组织、运筹的活动。 ●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更重要组织部分。教育管理包括国家教育的行政管理,即宏观管 理,和学校内部的管理,即学校管理,亦称微观管理。 ●教育管理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的作 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地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教育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教育管理学包括(教育行政学)和学校管理两大分支。 ●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运动及其在教育行政中的运用,推动了教育管理学科的发 展。 ●现代教育管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1、主张研究教育管理现象,以 教育管理现象为其研究对象;2、以教育管理过程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对象;3、以教育管理既不是研究对象,也不是研究规律,而是研究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争论虽多,但大家比较认同的是,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 ●教育管理学的学习方法:首先要认真读一点书;其次,要认真研究问题;再次要认真总 结教育管理实践的经验。 第二章教育管理的特点 ●什么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呢?学术办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些专家认为,管理的特点就是 安排;有些专家认为,管理的特点就是处理关系;有些专家认为,管理的特点就是确立目标;有些专家认为,管理的特点就是讲效率;此外,还有一些认识,如认为管理就是一种系统工程,就是信息的输入、存贮和输出,就是一种信息的控制,等等。 ●管理包括三层意思:正确的目标(核心);有合理的组织措施(主体);要讲效率(生命 力所在) ●教育管理的特点:管理内容的教育性;管理对象和“产品”的主体性;管理过程的复杂 性 ●教育管理的主要矛盾: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是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培养目标都 是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是教育管理的主要矛盾。 ●教育管理的基本范畴:(1)主体与客体;(2)共性和个性;(3)质量与数量;(4)有效 与无效;(5)集权与分权;(6)权威与服从。 ●共性:即事物共同具有的性质,它反映了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矛盾的普遍性;个性:即事 物的特性,它反映了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矛盾的特殊性。 ●有效管理(放大效应):科学的教育管理,能使教育的人、财、物形成合理的结构,能 发挥人的潜能,能提高物的使用效率,能使时、空、信息得到充分运用….这就是管理的系统功能和放大效应。 ●无效管理: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付出辛勤劳动而达不到预期管理效果的管理, 叫无效管理。 ●集权:就是大权独揽,统一管理,集中指挥;分权:就是小权分散,向下级科室授权, 充分发挥下级和基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育权威:指教育管理过程中使全体教育人员信服的力量和威望。服从:指教育管理中 遵照和听从教育权威意见的行力。 第三章教育管理目标 ●目标:是人们的行力想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由于目标是在人们行动之前确定的,具有

四川理工学院 心理学教案 第八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第八章个性与个性倾向性(5学时) 一、章节名称及学时分配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个性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2、理解需要的概念,了解需要的种类,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3、理解动机的概念,了解动机的分类 4、理解兴趣的概念及功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需要概念、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概念、动机的功能、兴趣功能兴趣品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法 六、教学组织与设计 1、概述部分由教师讲解,着重讲清楚个性的特征; 2、用实验与实例讲解马斯洛的需要层序理论; 3、动机和兴趣主要采用以自学为主的方式。 七、教学内容: 第一节个性的概述(1学时)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不是指一时表现的心理现象,而是指人在较长时期的社会实践中,由于适应或改

变客观世界经常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因而个性心理都是比较稳定的。比如一个人处事总是很谨慎小心,循规蹈矩,处事稳重,偶尔间也会表现轻率马虎的举动,在这里谨慎稳重是他的个性特征,而不是说马虎轻率是他的个性特征。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不论是如何稳定的个性,在一定社会的影响和教育下,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具有不同程度的可塑性,在青少年时代这种可塑性更大。 2、个性的独特性 由于人的个性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因而人的个性面貌总是千差万别,独具风格,就是再类似的个性也都表现出某些个体的色彩,所以个性具有独特性。 3、个性的社会性 人既包括自然的生物特性,也包括社会的本质特性,而后者是主要的。因为人的个性是作为具有自然生理特征的人在参加到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因而决定个性发展方向的不是抽象的生物因素,而是现实的社会因素。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个性“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还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共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的一切个性形成和发展都受一定社会生活所制约,具有明显的社会制约性。 三、个性的心理结构 个性的心理结构是多水平、多层次、多侧面、十分复杂的有机统一的体系。它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三个因素构成。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它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和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在个性倾向性的诸因素中,世界观居最高层次,决定着一个人总的思想倾向:需要是基础,对其它成分起调节作用。就人的整个心理现象而言,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最高调节者,也是个性的积极性源泉。它直接制约着个性心理特征,又影响人的心理过程,从而使心理现象在每个人具体身上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比较稳定的特征,它表明一个人的比较典型舶心理活动和行为。个性

(完整版)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习题)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道德的出发点是() A.管理者的责任意识B.管理活动的职业特殊性 C.管理系统的整体利益D.社会一般道德原则 2.管理道德是一种( )的规范和制约力量。 A.内在于管理者B.外在于管理者 C.由相关的法律制度确定下来D.适用于一切组织成员的.普遍 3.道德的本质是() A.方法B.手段C.技术D.规则或原则 4.在社会主义国家中,( )是一切管理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 A.国家利益B.集体利益C.经济效益D.社会效益 5.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是()的观点。 A.道德的功利观点B.道德的权利观 C.公平理论道德观D.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点 6.决定管理秩序和管理效益的根本因素是( )。 A.管理者的素质B.管理者的人格 C.管理者的活动D.管理者的道德品质 7.管理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是( ) A.提高管理者的素质B.造就管理者的管理人格 C.促进管理者的自我完善D.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感 8.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是发生在() A.前惯例层次B.惯例层次C.原则层次D.以上都不是 9.大量证据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其长期利润之间有着()关系。 A.正相关性 B.负相关性 C.没有明显关联 D.无法判断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道德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目标是为部分人提供尽量多的利益。

B.道德的权利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 C.公平理论道德观要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 D.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人商业道德中 11.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 A.原则层次 B.前惯例层次 C.惯例层次 D.因人而异12.下列关于价值准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组织的管理者通常有着相似的价值准则 B.价值准则和道德发展阶段看起来相似,实质也一样 C.价值准则是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基本信念 D.一般来说,大部分组织成员都在进人组织后,在具体的组织环境中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 13.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两个阶段。随着道德阶段的上升,个人的道德判断和外部因素的关系是()。 A.个人的道德判断越来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B.个人的道德判断越来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C.个人的道德判断和外部因素的关系没有变化 D.没有确切证据表明两者之间有显著关系 14.()不是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A.积极寻找途径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B.定期会不定期培训员工 C.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D.推行民主管理 15.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的规则或原则。 A.明辨是非 B.纠正行为 C.公正赏罚 D.维护正义16.如果一个企业仅仅履行了经济上和法律上的义务,就意味着该企业履行了它的 (),或达到了法律上的最低要求。 A.社会反应 B.社会责任 C.社会义务 D.社会公德17.()用来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 A.控制中心 B.自我强度 C.个人特征 D.问题强度 18.()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A.控制中心 B.自我强度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个性差异及管理

第四章个性差异及管理 一、个性(人格)个性的概念、个性的特征、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个性的测量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经常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这些特征决定着特定的个人在给定环境下的行为表现,以及他被认可的内在或外在的品质全貌。 (二)个性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 人的个性是社会化的产物,当然这并不排斥个性的先天因素。 (三)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1、个性的形成因素 遗传因素:人的基因不同,在此基础上生长出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感官,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和控制作用。 社会化因素:家庭、学校、同伴、朋友 组织因素:工作设计、领导风格、奖酬制度 偶然因素:突发事件、重大变故 2、个性的发展 个性早期决定论:人的个性的大部分取决于少年以前的生活经历。(佛洛依德) 一个人的个性在他的整个生活经历过程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一阶段的发展都需要成功,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如果受到阻碍将会导致个性上的某种缺陷。 (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 人的个性终生都在发展、变化,即一个人终生处于成长过程,由不成熟到成熟。 (阿吉里斯的个性发展过程理论) (四)个性的测量:问卷测量法、投影测量法 二、价值观 (一)价值观的含义 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是个人对某种特定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价值观系统的两个维度 内容属性:说明某种方式的行为或存在是重要的。 强度属性: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序。这些排列构成价值观体系。 (二)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关系 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客观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 (三)价值观的来源 1、遗传。 2、后天影响:家庭、教育、同伴团体、社会舆论、大众传播媒介和其他社会文化因素。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表示个人与群体间的关联程度。个人主义文化管制自己,自我被认为是独立于周围人际环境的自给自足的统一体,个人目标优于集体目标,因此个人主义意味着更高的竞争取向,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属于典型的个人主义国家,而在集体主义文化则以紧密的社会框架为特征,个人被认为是群体中的一分子,群体规范优于个人目标,个体的主要目标是保持与他人的和谐,如:中国、墨西哥、日本、韩国。 权力距离 表示人们对组织或机构内权力较少的成员对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权力距离大的文化成员视权力为社会的基本因素,强调强制力和指示性权力。而权力差距小的文化成员则认为权力的运用应当合法,重视专家或合法性的权力。 不确定性规避 表示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态度。对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强的文化往往有明确的社会规范和原则来指导几乎所有

第10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第十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 2.个性的特征:(简单题) (1)个性的整体性:个性于人来说是一个整体的结构,是人的整体心理面貌。 (2)个性的独特性:人的个性都是由独特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的。 (3)个性的稳定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是个人的个性表征。个性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个性具有可塑性。 (4)个性的社会制约性和生物制约性:人的个性不仅受生物因素制约,而且受社会因素制约。 3.个性心理结构 (1)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其中,需要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 (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需要 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需要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 需要是人产生和维持情绪和情感的中介 需要推动意志的发展 需要又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 5.需要的种类 (1)生理需要、社会需要 (2)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七层): 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归属和爱需要、 ④尊重需要、 ⑤认知和理解需要、 ⑥审美需要、 ⑦自我实现需要。 ⑴不同需要层次间的关系: 需要从低到高,构成了不同等级 ①需要的满足具有一定顺序。 ②需要层次越低,需要的力量越强。 ③通常先要满足低级需要,然后才满足高级需要。 ④有时候,高级需要产生之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满足就可以了。 ⑤不同的需要同时存在,但只有一种占据主导地位。 ⑥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不再成为激励行为的动机。 ⑵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论述题) 创建性: ①体现了需要的多样性和人与动物的差别。 ②指出需要具有层次和发展过程。 ③指出需要具有递进式发展的性质。 ④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将需要归纳为一个连续统一体,为理解人类需要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

第九章个性倾向性

第九章个性倾向性 教学要求: 1、了解需要、动机、兴趣的概念,需要与动机、兴趣的关系。 2、掌握需要、动机、兴趣的种类、需要的结构、兴趣的品质。 3、掌握青少年合理需要的建立、学习动机、兴趣的培养方法。 第一节需要 一、需要的一般概述 (一)需要的一般概念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二)需要的种类 1.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需要的形成和发展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随着人的生理的成熟,社会对人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使人的需要不断形成和发展。 例:学龄期前儿童:游戏 学龄期儿童:做好学生 少年期:独立自主、自尊和受人尊重、被集体接纳、获得地位 青年期:友情、创新、升学、就业、自我完善等 三、需要的结构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级论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例:“草窝里飞进金凤凰”、公务员职业成新宠、老科学家们的追求 (二)青少年合理需要的建立 1.个人的需要必须符合个人的具体生活状况, 不与个人实际相脱离 (1)个人的需要主导需要必须与个人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发展阶段相一致。 (2)个人需要的满足必须建立在可能的现实的基础之上。 2.必须发展高层次的需要,使个人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一致 第二节动机 一、什么是动机 (一)动机的一般概念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例:考研的动机:找一个好工作,过上好生活、获得别人尊重、自我实现…… (二)动机与需要 其实,人的大部分动机都是需要的动态表现,但需要处于静态时,便不成为动机。 需要化为动机取决于两个条件:

第九章 个性心理概述

第九章个性心理概述 教学资源库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的概念存在着众多的解释,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特质说 心理学家盖茨(A.L.Gates)认为,个性是具有社会意义兼可影响他人的特质。 卡特尔(R.B.Cattell,1950)认为,个性是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在某一情况下所作行为反应的特质。 吉尔福德(1959)认为,个性是构成包含有一个人的智力、性格、需要、态度、兴趣、气质等各种特质的独特模式。 (2)个别差异说 这种观点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个性是个别差异,是每个人具有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是指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方法的特点。个性包括许多因素,如智力、动机、情绪活动、态度、信仰、道德评价等。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产生了不同的个性(个别差异)。 (3)个人说 一些苏联心理学家把个性视为具有一定的社会职能的人。如波果斯洛夫斯基(В.В.Богословского)指出,个性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起一定社会作用的有意识的个体;彼得罗夫斯基也认为个性与个体的分界线是参与社会关系,他指出,个体的概念包含着人类所固有的事实,我们既可以把成年的正常人和新生儿叫做个体,也可以把不能掌握语言和最简单的熟练的白痴叫做个体,但是,只有前一类个体才是个性,也就是参与社会关系并成为社会发展的活动者的社会生物。 (4)总和说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С.Л.Рубинштейн)认为,个性表现为联系在一起的内部条件的总和。 (5)统合机能说 奥尔波特认为,个性是在个体内部中,规定一个人的独特的行为与思想的内部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 (6)综合论 个性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的概念比较多的看法是,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它包括心理活动各方面或组成部分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也有人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特有的行为与思考的概括化的心理活动的系统,因为,个性概念旨在说明人们如何表现(行为与举止)和思考(感知与思维的方式)。 二、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一个多义性的概念。心理学家对人格提出过众多的看法。(1)最广义的人格概念的外延比个性概念的外延宽,它既包括心理特质,也包括身体特质。(2)较广义的人格与个性同义,这是心理学中常见的用法,即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本章即是此种用法)。(3)狭义的人格与性格同义。日常生活中,常有人从道德和伦理观点出发使用“人格”对人进行评价,即属此种用法。 三、个性的特征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个性心理与管理【圣才出品】

第4章个性心理与管理 4.1复习笔记 一、个性倾向性与管理 (一)需要与管理 1.需要的定义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2.需要的分类 需要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其中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最具代表性。 3.需要的特征 (1)多样性 人的需要呈现出无穷多样性,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来看,人的需要都是不可穷尽的。 (2)发展性 人的本质的变化决定了人的需要的变化和发展。 ①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并且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需要也受到人自身因素的制约,需要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

(3)层次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包括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生存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4.需要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1)调查职工的需要情况,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合理地解决职工的需要问题,保护和调动职工生产的积极性。 (2)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不能只考虑如何完成任务,应当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 (3)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不仅要针对职工对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解决好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还应针对职工的精神需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二)动机与管理 1.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2.动机的分类 (1)根据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这一原则,动机可以分为生理性动机和高级的社会性动机。 (2)根据动机的社会意义,动机可以分为合理动机与不合理动机。 (3)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动机可以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4)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动机可以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3.动机的功能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一、个性的概述二、需要三、动机四、动机理论及应用五、学习动机一、个性的概述(一)个性的一般概念 1. 什么是个性个性(individuality)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在西方,个性一词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指演员在舞台上所戴的面具,以表示所扮演的角色。现代心理学中个性一词,沿袭了它的含义,以说明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现代心理学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个性就其本质来说是社会的。每个人作为社会成员处在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及一定的政治关系之内,时时受到物质财富的生产和消费所构成的各种关系的影响,还受到社会上各种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从而成为复杂的社会关系的体现者。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从这个意义来看,个性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因此,在评述个性时,它的社会本质是主要标志。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中,考察社会因素对个性发展的决定作用,才能科学地理解个性。 2. 人格的含义人格这个概念与个性关系密切且容易混淆。为了进一步理解个性概念,有必要对人格概念进行简要的阐释。人格是一个有着颇多歧义、颇多界说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对人格理解不同,对人格所下的定义也很不相同。奥尔波特(Allport,1937)最早对人格的定义做过综述,考察了50个定义。自奥尔波特之后还有不少心理学家综述或分析过人格的定义,又提出新的定义。例如:有人把人格看成是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有人则把人格看成是一种控制行为的内部机制(如自我、特质等),还有人把人格看成是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等。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格定义是为学者们一致认可的。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心理学家对人格的众多探讨与盲人摸象颇为相似,抓住尾巴的说大象和绳子一样,摸着腿的说大象像棵树,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因此,目前在人格研究领域中仍然存在着各种研究类型或研究取向,一时难以统一。根据国内外的各种定义,笔者借鉴叶奕乾的观点,以抛砖引玉。认为,在心理学中,“人格”(personality)一词主要有下列三种含义。 1)最广义的人格概念的外延比个性大该意义上的人格不仅

个性差异与心理管理--案例

题目:个性差异与管理 摘要:人的个性是个体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任何人的心理过程都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过程。个人的心理特征就是指这三个心理过程的倾向性和特征。正是这些稳定的倾向性和特征构成所谓个人的心理面貌,这就是个性。由于各自的不同特征,构成了人们的个性差异,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气质差异、能力差异和性格差异。本论文主要围绕个性差异的三个主要表现来分析。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管理工作如果失去了人这个基本要素,就失去了根本。管理工作只有了解人的个性差异,做到人尽其才,才能达到好的绩效。关键字:个性差异气质能力性格在管理中的应用 目录: 一、气质差异与管理.…( 1 ) 1.1气质的概念.……… ( 1 ) 1.2气质的类型.………( 1) 1.3气质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 2) 二、能力差异与管理 2.1能力的概念.…………( 2 ) 2.2能力的差异.…………( 2 ) 2.3 能力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 2 ) 三、性格差异与管理.…………( 2 ) 3.1 性格的概念.…………( 2 ) 3.2 性格的分类.…………( 2 ) 3.3 性格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 3 ) 四、案例分析——谁当经理更合适 4.1案例简介.…………( 3 ) 4.2企业特征分析 (3) 4.3企业特征分析企业发展规模和阶段.………( 3 ) 4.4个体特征分析.……… ( 3 ) 4.5 个性特征分析——性格.……… ( 3 ) 4.6个性特征分析——能力.……… ( 4 ) 4.7 案例讨论结果.……( 4 ) 五、结论.………… ( 4 ) 六、参考文献.………( 4 ) 一、气质差异与管理: 1.1气质的概念: (1)气质的含义: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2)其特点共4点;1、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2、气质在人的社会实践中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它可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3、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和行动4、气质只反映一个人情感与活动的外部表现形式,而不涉及情绪和活动的动机与内容1.2气质的类型;

心理学第九章

第二部分心理学 第九章个性及个性倾向性 一、名词解释 1、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类。 2、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对现实态度和积极行为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3、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 4、需要:是指生理的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的基本特征是动力性,它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是个性倾向的基础、源泉。 5、动机:是指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它是个体活动的动力和方向。需要和诱因刺激是动机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 6、兴趣:是指人对一定事物和对象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其中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是由新奇的事物直接符合个体的需要所引起的;间接兴趣,是指由活动的目的任务或活动的结果引起的兴趣。 7、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他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填空题 1、个性的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2、人的个性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还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在个性发展中二者的作用是难以分开的。 3、一般认为,个性的任何一种特征都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有些特征受遗传影响大些,有些特征受环境影响大些。 4、个性作为一个系统主要由社会生活条件所决定。 5、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对现实态度和积极行)的动力系统,它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制约所有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习题 一,填充题 1,伦理最初的自然形态是风俗习惯。 2,现代管理道德的发展,使社会责任成为当前管理界最紧迫,最重要的课题。 3,伦理道德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构件,具有特殊的管理意义和文明意义,而道德就是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 4,伦理用管理学家的话语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与原理。5,根据巴纳德(Chester Barnard)的组织理论,组织的形成有三个要素:共同目的,协作的愿望,信息的沟通。 6,有效组织不仅要在客观上存在共同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在主观上认同共同目的,并由此产生协作的愿望,从而使个人行为非个人化。7,科斯洛夫斯基(Peter Koslowski)已经指出,在人身上存在经济的最强的动力与伦理的最好的动力的矛盾,企业管理的深层难题之一就是将两者进行协调,在互动中建立合理的冲动体系或人文力体系。8,伦理道德的着力点,就在于生产者的劳动价值观与管理者的经营价值观,韦伯(Max Weber)所说的“天职”的劳动价值的意义就在于此。 9,企业管理一方面透过伦理道德建立个体与组织相统一的内部伦理关系,另一方面藉此建立企业与社会相统一的外部伦理关系,同时还透过伦理道德的有效合理运作,建立企业的人文力体系,从而形成企

业的伦理精神,构筑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精神”。 10,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11.公平公正道德观认为,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12.权力至上道德观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13.社会契约道德观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是善的。 14,推己及人道德观是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 15,所谓公平公正主要是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 16.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 17.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道德发展要经历前惯例、惯例、原则三个层次。 18.在前惯例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做出道德判断。 19.在惯例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 20.在原则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 21.所谓问题强度,是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

《心理学(修订本)》(人教版)课后习题-个性和个性倾向性(圣才出品)

第9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1.什么是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答:(1)个性的含义 现代心理学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个性就其本质而言是社会的。 (2)个性倾向性 个性具有倾向性,人在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现实事物总有一定的态度和取向。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 2.举例说明个性的心理结构。 答:个性的心理结构是多水平、多层次、多侧面、十分复杂的有机统一的体系。它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自我意识等几个组成部分。 (1)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它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和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中的这些成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但其中总有一个成分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倾向性成分对其他各个成分起支配作用,并影响其他心理活动。在个性倾向性的诸成分中,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它制约着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 就人的整个心理现象而言,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最高调节者,也是个性的积极性的源泉。它直接制约着个性心理特征,又影响人的心理过程,从而使心理现象在每个具体人身上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的认识需要占优势,那他就会积极地注意听讲,主动地记忆和思考,努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和排除各种干扰,认真学习。同时,他的认识需要就会对他的兴趣、理想、信念产生影响,也会相应地引起智力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这时他的自然性需要被抑制,对日常生活的关心就会退居次要地位。在个性倾向性的诸成分中,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它制约着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 (2)个性心理特征是比较稳定的特征,它表明一个人的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性格和气质。 ①能力是保证活动成功的个性心理特征; ②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气质标志着人在进行心理活动时,在神经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等动态性质方面的独特结合的个体差异性; ③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人们存在着差异,这就是个性差异。 例如,在性格特征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人对现实的态度的特征,如责任心、诚实、正直等,还有意志特征,如勇敢、刚毅、果断、自制,以及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 (3)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例如,观察力这一心理特征是在反映客观现实中通过反复知觉和思维等过程形成的。 (4)在人的精神面貌中,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诸成分是由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来调节与控制的,因而使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诸成分形成统一的、完整的个性。 3.兴趣有哪些品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1)兴趣的品质 ①兴趣的倾向性 ②兴趣的广阔性

第四章个性与旅游行为

第四章旅游者的个性 学习重点:了解旅游者的个性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 熟悉个性的含义和特征 资料:元前10世纪,巴比伦的占星士们就已经在根据行星的位置来预测战争和自然灾害了,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占星士们就依据这些数据来解释性格并预测人们的未来。在一个科学幼稚的时代,一个人出生的时候行星所处的位置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他的命运,这种观点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奇怪的是,到现在,现代天文学和行为科学已经表明这是迷信的无稽之谈,可这种观点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个性贯穿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一生。正是人的个性倾向性中所包含的需要、动机和理想、信念、世界观,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道路;正是人的个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影响着和决定着人生的风貌、人生的事业和人生的命运。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个性对于一个人的活动、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前途有直接的作用。 第一节个性概述 个性,也称人格,来自拉丁文面具(Persona)。面具是在戏台上扮演角色所戴上的特殊脸谱,它表现剧中人物的身份 心理测试:你属于哪种性格?

繁忙的街道,人群熙熙攘攘,独自闲荡的你,漫无目的。街角处有一个很奇怪的情景:一个污糟邋遢的孩童正手提一大堆行李,行在前面的母亲却两手空空,非常潇洒。那孩童边哭边叫,讨厌非常,而那母亲也“面目可憎”。看罢,你满心感慨,你有什么感想呢? 1、觉得孩子很可怜。 2、觉得母亲在训练孩子。 3、觉得做母亲的不注重儿童教育。 4、小孩是个不听话的调皮鬼。 ?答案:选择1:由你的选择看来,你很多愁善感,可是敢怒而不敢言,而且是绝对反对暴力的,有时候你的朋友很想推荐你角逐诺贝尔和平奖。 ?选择2:由你的选择看来:你是个"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火爆分子,叛逆性强,像一颗不定时的炸弹,其实你本性不坏,只要记住"忍"字头上一把刀,忍一时之气,必能海阔天空。 ?选择3:由你的选择看来:你是大家公认的小绵羊、好好先生,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发怒,但是一旦爆发,就像决堤的洪流、怒吼的火山,一 发不可收拾。 ?选择4:由你的选择看来:你属于沉默寡言型,处事小心,通常你喜欢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所以会被别人误认为自以为是,所以要多注意人际关系 的培养。 资料: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老教授昔日培养的三个得意门生都是事业有成,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一个在商场上捷报频传,一个埋头做学问如今也苦尽甘

个性和个性倾向

第十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第一节个性的概述 一、什么是个性 个性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在英语中为personality,源于拉丁语的persona。persona最初指演员所戴的面具,而后指演员本人,即指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人。由此理解,个性不仅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而且指一个人的真实的自我。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个性解释为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在心理学中,还经常运用“人格”一词。人格有时与个性同义,我国的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和《教育学卷》都指出,人格也称个性;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人格一词含义很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意思,即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① 人格有时和性格、气质同义,有时却要比个性的外延更广,不仅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质,而且还包括身体方面的特质。而个性一般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只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质。 二、个性的特征 个性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特征,分析这些特征,有助于对个性的了解。 (一) 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于人来说是一个整体的结构,是人的整体心理面貌。也就是说,无论何人,孤立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都是不存在的。心理学史上有些心理学家,如沃伦和弗林斯等人,在个性定义中罗列了许多个性特征,把个性看作个人所有特征的总和。其实,个性并不是许多特征的简单总和,也不是个性特征的大杂烩,而是由各种特征整合而成的有机的心理模式。现在,这种看法已经不流行了。 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等人,一贯强调个性的组织性和整合性。他指出,个性是一种有组织的整合体,在这个整合体内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如果其中一部分发生变化,其它部分也将发生变化。 自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前苏联心理学家倾向于把心理特征简单地罗列和堆砌,使个性失去整合性。后来,研究者引入了结构的概念和系统观点,才使个性研究纳入了整体研究的轨道,这就是所谓的结构观,这一观点认为,个性是由密切联系的不同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结构整体。 (二)个性的独特性 人的个性都是由独特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的。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根本找不出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即便是在遗传方面的差异很小的同卵双生子,也会在个性上各有差别。 但是,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毫无共同之处,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既包括着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的不同方面(差异性),同样也包括了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的相同的方面(共同性),也就是说,个性中的共同部分包括着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民族共同的心理特点,同一阶层、同一性别、同一年龄诸多的共同心理特点,个性中的不同部分包括着每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个人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