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造地质学》思考题总结--备考必看

《构造地质学》思考题总结--备考必看

《构造地质学》思考题总结--备考必看
《构造地质学》思考题总结--备考必看

第二章

1、什么叫岩层产状和产状要素?

产状:泛指面状或线状在三维空间的位态,是以它们与水平参考面及地理方位关系来表示的。产状要素:表示这种空间位态的数据称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也称产状三要素。

2、水平岩层和直立岩层出露形态有何特点

水平岩层(界面):

1)α≤ 5°

2)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3)无构造变动的水平岩层,地层时代下老上新。

4)岩层顶底之间垂距=厚度。

5)厚度一定,露头宽度(岩层顶底面的水平投影距离)与地形的坡度有关。

直立岩层(界面)

1)α≥ 95°

2)地表露头宽度约等于岩层的厚度。

3)在地质图上的投影为直接切割地形等高线的直线,不受地形影响,沿走向延伸,无倾向。4)直立岩层在空间上出露规模不大,往往是组成褶皱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

3、如何在地形判断地层是否水平?

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4、“V”字形法则概念?

由于地质界线通过山谷或山脊时,其平面投影均呈“∨”形,“∨”尖端的指向反映了界面产状与地形的关系,故称“∨”字形法则。

5、地质图上区分倾斜岩层的三种基本露头形态?各有何特点?

1)相反相同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

地形等高线与地质界线弯曲相同;

“∨”字形尖端在河谷中指向岩层的倾斜方向,山脊则相反。

2)相同相反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倾角>坡角;

地形等高线与地质界线弯曲相反;

“∨”字形尖端在河谷中指向岩层的倾斜方向,山脊则相反。

3)相同相同(特殊情况)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倾角<坡角;

地形等高线与地质界线弯曲相同;

“∨”字形尖端在河谷中指向岩层倾斜的相反方向,山脊指向倾向方向。

6 、如何判断沉积岩层的顶面与底面?

交错层理:前积纹层向顶积纹层撒开并被截切,向底积纹层小角度收敛。收敛的指示底面,撒开被截切的指向岩层顶面。

递变层理(粒级层理):顶小,底大。

波痕:(波峰)尖端指顶,(波谷)弧顶指底。

雨痕,雹痕:有凹坑的面为顶面。

泥裂(干裂):张开的裂口指向顶面。

气孔、杏仁构造:半充填的杏仁与层面一致,空隙一侧指向顶面。管状气孔、气泡柱弯曲的方向和蝌蚪状气孔的大头方向指示熔岩流动方向。

熔岩层:集块岩壳在上。

绳状构造:突出方向指示岩浆的总体流动方向。

生物化石:叠层石,植物根茎,介形虫等。

7、不整合概念和构造意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表现特点?

不整合接触:由明显沉积间断期相隔的两套不同时代岩系之间的沉积接触关系。两套岩系之间的接触界面称为不整合面。它在地表的出露线,或在地质图上的正投影线均称为不整合线。不整合的研究意义

1)不整合接触关系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确定构造变形时期的重要依据。

2)是划分地层单位或构造层的重要依据之一;不整合线也是地质填图的重要的地质界线。3)对不整合在空间的展布及其类型变化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古地理环境和古构造状况及其变化。

4)不整合面上及其邻近岩层中常形成铁、锰、磷及铝土矿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矿床;不整合又是构造上的一个软弱带,可成为岩浆及其它含矿热液活动的地带,在此可能形成富矿带。同时,不整合也是石油、天然气储聚的有利场所。

不整合的图面效应

平行不整合:在地质图上或剖面上与正常的地质界线一致。

角度不整合:在地质图上或剖面上表现为,上覆较新地层的底面(一般以其代表不整合面)的地质界线截切下伏较老不同层位的地质界线。

第三章

外力: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另一个物体施加于这个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

面力:是通过物体的接触面并使相邻物体互相作用的力,也叫接触力。如挤压力、拉伸力等体力:是物体内每个质点都受到的外力,它不是通过接触面,而是相隔一定距离相互作用的。内力:是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物体各质点的相互作用使其处于平衡状态。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内部各质点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会发生变化,致使达到新的平衡为止。这种内力的改变量称为附加内力,简称内力。

应力:单位面积上的附加内力

主应力:三个正交截面上没有剪应力,而只有三个相互垂直的正应力作用,这种情况下的正应力称为该点的主应力,分别以σ1、σ2、σ3表示。

主平面:主应力对应的剪切为零的截面。

主方向:主应力作用的方向

第四章

1、何谓均匀应变、何谓非均匀应变?

均匀变形:指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1)原来是直线,变形后还是直线

(2)平行线变形后仍然平行

(3)变形的性质、方向和大小相等(其中的任一个单元体)

(4)变形方式:拉伸、挤压和剪切

非均匀变形: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

(1)直线变形后不呈直线

(2)平行线变形后不再平行

(3)在同一方向的每一个点大小不相等

(4)变形方式:扭曲和弯曲

2、何谓递进变形?举例说明共轴递进变形、非共轴递进变形?

递进变形:岩石在变形过程中,应变状态发生连续变化的过程。即在同一动力持续下,岩石内部的应变状态将随变形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因而在一期变形的全过程中,将依次出现性质或方位不同的变化,从而导致构造变形的发展及其力学性质的转化。

共轴递进变形:递进变形的过程中,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应变轴方位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应变轴的方位始终保持一致。作为主应变轴质线也始终如一,不发生转换。但其它质线都经历了复杂的历史。

实例:在一些变质岩中,常见有黄铁矿压力影(响)构造,假设有一个球体,受压后σ1(Z),σ3(X)发生变形,因黄铁矿粘度大,而不发生变形,周围出现变形,进一步挤压,一致变形,但应变轴始终不发生变形,σ1,σ2,σ3 与Z,Y,X 相对应。在黄铁矿两侧的压力区出现虚脱,并被矿物充填,称压力影。

非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应变轴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应变轴的方向在每一瞬间都是互不平行的。

实例:单剪实验(简单剪切):初始剪切,形成的张裂面与剪裂缝呈45o夹角,持续剪切,发生递进变形和旋转变形。由于受力状态未改变,原来的张裂面与剪裂缝的夹角,经旋转大于45o,而新发育的裂面仍为45o,即出现“S”或反“S”张节理。

3、增量应变、有限应变的概念。

增量应变(瞬时应变):代表在变形历史的某一瞬间正在发生的一个无限小应变。

有限应变(全量变):代表在变形历史的某一瞬间以前已经发生的应变总和。

4、应变椭球体的概念及其在构造分析中的意义?它与应力椭球体之间的关系?

应变椭球体:设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单位的圆球体,其变形后形成椭球体,以它的形状和方向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

地质意义

X轴—最大拉伸方向(物质流动方向,常见矿物沿X轴定向排列)

Y轴—总体讲不伸长、不缩短(某一地方缩短,另一地方伸长)

Z轴—最大缩短方向

5、应变椭球体的XY面、YZ面的地质意义?

XY--最大压扁面,代表挤压面,如褶皱轴面、片理面等,垂直σ1 应力轴;

YZ--最大拉伸面,代表张裂面,如张节理面。垂直σ3应力轴;

两个圆切面,其交线Y σ2应力轴,代表共轭剪切面,如共轭剪节理等。

第五章

1、影响岩石变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岩性控制因素:矿物、岩性、孔隙度、岩体不均匀程度、流体成分等。

物理环境控制因素:应力、温度、时间、应变速率、流体压力、差异应力(σ1-σ3)等。

2、何谓岩石能干性?其地质意义?

岩石能干性:用来描述岩石变形相对强度的差异。

地质意义

根据能干性的差异分成能干的(强的)和不能干的(弱的)。意指在相同变形条件下,能干的岩石比不能干的岩石不易发生粘性流动。

3、何谓剪裂角、共轭角?

剪裂角:σ1与剪切面夹角45°,剪应力最大,理论上应该沿此面剪切破裂。

共轭剪裂角:包含σ1的象限,夹角90o。

4 、剪裂角为什么常小于45o?

5、时间因素在构造变形中的主要意义?

1)应变速率的影响

快→脆性变形;慢→塑性变形。

原因:在快速施力下,物质内质点无调整的机会,在慢速下,质点可以重新调整而稳定。2)重复施力

多次施力、压,即是很小力,亦可引起材料的破坏。

原因:多次施力,可使物体疲劳。

3)蠕变:在应力长期的时间作用下,岩石也会发生缓慢的永久变形。

弹性蠕变——可以恢复变形

永久蠕变——不能恢复变形

松弛——保持应变不变,应力随时间而减小。(相当于降低了岩石的弹性极限)

(1)、应力随时间减小,松弛速度急剧下降。

(2)、应力经很长时间后可趋于一极限值

实践证明:在地质上岩石能否在很长时间的极小差异应力下不断变形,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因为它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层或它具备有利于蠕变之条件的地方,如某些强变形带中。

6、深度、温度、压力因素在构造变形中的主要意义?

岩石处于地壳的深度不同,其变形环境有很大不同,原因是围压和温度随深度而增大。

围压大,增加岩石极限强度,提高岩石的韧性;温度升高,岩石强度极限降低,岩石易于发生剪切流动。因此自地表向下,随围压和温度的增加,岩石由脆性逐渐变为韧性—粘性流动。因而岩石的变形习性及变形机制随深度而变。

第六章

1、什么是透入性和非透入性构造?

透入性:指在观察尺度内的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分布的构造。反之,则称为非透入性。

2、劈理的基本概念?劈理的微观特征之一是什么?

劈理:发育于强烈变形的变质地质体中的一种能按一定方向将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或薄板的平行面状构造。

微观特征(镜下):境域构造

3、劈理的结构分类有哪些?劈理的结构成因分类有哪些?

根据劈理域组构特征分为:连续劈理和不连续劈理。

根据劈理的结构及其成因分为: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

4、什么是劈理域和微劈石?

劈理域(薄膜域):平行或交织状硅酸盐岩或不溶残余物富集形成的三维空间实体。

微劈石(透镜域):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缺乏新生矿物定向组构。

5、劈理的形成机制有哪些?

1)机械旋转

岩石受力后,岩石中的板状、长条状矿物要发生旋转,随应力的加大而优选方位越来越明显。2)压溶作用

劈理域中的石英等易溶矿物迁移成为富层状硅酸盐的云母域或不易溶解的残余构成薄膜域

微劈石中的石英次生增大,并成为拉长形态定向排列。石英物质来自于劈理域析出及颗粒边缘压溶。

3)重结晶作用

垂直于最大压缩方向的生长。

4)晶体塑性变形

岩石中矿物颗粒通过晶体塑性变形作用,如位错蠕变或固态扩散蠕变,促使扁平状或长条状颗粒沿着应变椭球体 XY主应变面平行排列,矿物或颗粒出现优选方位,形成劈理。

6、野外如何识别劈理和层理?

观察平行面状构造是否存在原生沉积标志。

7、简述劈理的研究意义?

劈理的产生主要反映岩石遭受压扁作用而发生的组构调整,因而劈理面一般代表应变椭球的压扁主平面(XY面),它与褶皱发育有关,常构成轴面劈理。

由于岩石力学性质不同,因而其中发育的劈理常以不同角度与层面相交,形成劈理折射现象,强能干层交角大,弱岩层中交角小。

某些劈理的产生与断层或韧性剪切带的发育有关。

确定顶底面,符合层序率的情况下,层理与劈理倾向相同:劈理倾角>地层倾角,正常层位;反之,倒转层序。层理与劈理倾向相反:正常层序。

8、小型线理、粗大线理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

小型线理

1)拉伸(长)线理:是岩石中的某种组分或标志体拉长而显示的平行定向线理。

成因

(1)物质塑性流动过程中生成的伸长变形,它位于运动面(ab)上,指示物质变形的流动方向,代表应变椭球体的X轴方向,A型线理。

(2)碾滚方式形成-搓辗软弱的高塑性粘土一样,使物质垂直于剪切作用的方向拉长,一般情况下线理平行褶皱枢纽,B型线理。

2)矿物生长线理:由针状、柱状等矿物的定向排列显示的平行排列的线理,最常见的是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形成的矿物生长纤维。如压力影、同构造脉中的生长纤维以及在滑动面上的滑膜晶体(类似擦痕)可明确表示岩石的运动方向,B型线理。

3)皱纹线理:早期劈理或片理揉皱的枢纽平行排列显示的线理。或是滑劈理在先存面理上的小褶皱显示出来,B型线理。

4)交面线理:层理与面理(次生)的交线或次生面理与次生面理的交线,B型线理。

大型线理

1)石香肠构造:也称布丁构造。它是在不同性质的岩系中受到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形似香肠,故称石香肠构造。石香肠长轴平行于褶皱枢纽,B型线理。

张裂型石香肠:空间上呈四方柱状,平行褶皱枢纽排列;断面呈矩形。香肠体拉开部位(张裂)常被分泌脉充填。有时被楔入褶皱挤入,褶皱对称。

剪裂型石香肠:垂直层面挤压,强硬层发生脆性剪裂破裂的结果。单体香肠呈菱形或四边形断面的斜方柱体。

粘滞型石香肠:垂直层面挤压下,岩石平距韧性较高,其中相对强层受到拉伸形成。多形成透镜状、藕节状、蝌蚪状等形态。当变形量大时,就可以称构造透镜体。

褶皱式石香肠:岩石韧性更高的条件下,强硬层强烈褶皱的基础上发育的;有时在强硬层被粘滞拉断以后,物质继续流动过程中进一步弯曲,或进一步旋转呈扭动型式,因而呈不规则形态。

2)窗棂构造:是强硬层平行排列的拉长体,外形像哥德式教堂窗棂(圆柱状),B型线理。窗棂构造反映了平行层理的缩短,而石香肠构造则反映了垂直层理的压缩。

节理式窗棂构造:受纵节(张)控制,经常发育在褶皱转折端位置。长轴平行褶皱枢纽。肿缩式窗棂构造:韧性差较大的岩层中,岩层受到挤压缩短时,与软岩层的接触的较厚岩层

面上常著称泼状背形,软岩层则在背形之间相应形成紧闭的褶皱揳入。

褶皱式窗棂构造:发育在较薄的岩层里,是由一系列小圆柱状寄生褶皱组成。

3)杆状构造:是由石英、方解石或其它成分的单一强矿物构成的棒状体。是强烈变质、变形分异作用的联合产物,碾磨而成的杆状构造。杆的长轴多与褶皱轴平行。

4)铅笔构造:是泥质岩石或泥质板岩或粉砂质板岩褶皱岩层中常见的一种线状构造。通常由二组或二组以上平行面状构造交切、分割而成。有的是劈理与劈理交切,有的是层理与劈理交切。其规模一般决定于岩层的厚度和劈理的间隔。由于释荷作用的影响,使铅笔构造的各组交面裂开,从而在露头上呈火柴到棒状碎条,其断面多成菱形到多边形。

9、小型线理类型及其运动学指向?

10、简述石香肠构造及其与应力关系(应力轴、应变轴)?

石香肠构造:也称布丁构造。它是在不同性质的岩系中受到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形似香肠,故称石香肠构造。石香肠长轴平行于褶皱枢纽,B型线理。

11、根据劈理与层理的关系,恢复褶皱转折端。

劈理与层理垂直:褶皱转折端位置

层理与劈理相交的锐角指向褶皱转折端的所在方向。

第七章

褶皱:是指地质界面受力后形成的一个或一系列弯曲。

褶皱要素

翼:泛指褶皱面一个弯曲的两侧部分。

拐点:相邻背形和向形的共用翼在横剖面上曲线由上凸变为下凹的连接点(曲线斜率为零),或平直翼上的中点。连接相邻正交剖面上拐点的线成为拐线。即划分单个褶皱的界线。

对称褶皱:两翼等长或一组褶皱轴面与包络面垂直的褶皱。(包络面:一组褶皱或所有褶皱枢纽的切线面)

不对称褶皱:两翼不等长,可分别描述为长翼和短翼。

波长(W):指同一个褶皱面的一个周期波的长度(即两个相邻背斜或两个相邻向斜褶皱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波幅(A):中间线(拐点线)与枢纽(或包络面)之间的距离。

翼间角:在正交剖面上量得的两翼切线的夹角,可以对褶皱紧闭程度作出定性的描述。平缓褶皱>120°;开启褶皱120°-70°;中常褶皱70°-30°;紧闭褶皱30°-5°;等斜褶皱5°-0°。

转折端:褶皱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的弯折部位

膝折构造:一组不对称尖楞褶皱常用膝折来描述,它不对称时,短翼由两个平直界面所限的窄带为膝折带。若是两个不同方向以固定角度交切为共轭膝折,或共轭褶皱。

枢纽:单一褶皱面上最大曲率点的连线或轴面与褶皱面的交线为枢纽,一条枢纽往往表现为变化而有起伏。因此枢纽可以是直线和曲线。可以用线状构造要素测量和表达。水平褶皱0°-5°;倾伏褶皱5°-85°;倾竖褶皱85°-90°。

倾伏端:倾伏褶皱在平面上表现为两翼通过转折端闭合,称作倾伏端。

轴面:-组相邻褶皱面中枢纽连成的面

轴迹:褶皱轴面与地面、图面或任何指定的面交线。轴面与褶皱面相交的轴迹就是枢纽。三类五型分类法

Ⅰ类:等倾斜线向褶皱面内弧收敛,外弧曲率小于内弧。在细分为:

岩层厚度向转折端变薄,顶薄褶皱

岩层厚度相等,平行褶皱

转折端比翼部略厚,过渡型褶皱

Ⅱ类:等倾斜线平行,内外弧曲率相等,平行轴面厚度不变,相似褶皱

Ⅲ类:等倾斜线向外弧收敛,外弧曲率大于内弧,顶厚褶皱

第八章

弹性:可以恢复应变前原始状态的岩石性质

脆性:变形或应变小于5%就断裂的岩石性质

塑性:在弹性极限后发生永久变形的岩石性质

韧性:变形或应变大于10%的岩石性质(材料在断裂前吸收能量和进行塑性变形的能力)粘度:流动的内阻力(剪应力对剪应变速率的比值)

应力差:σ1-σ3 =Δσ

岩石能干性:岩石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能干层:强硬层—低塑性层—粘度大

非能干层:软弱层—高塑性层—粘度小

第九章

1、节理、节理组、节理系、共轭节理、雁裂张节理的概念

节理:破裂面两侧岩石沿破裂面没有明显位移的一种岩石破裂或断裂变形。

节理组:具有成因联系的,在三度空间上互相平行的或近于平行的一套节理。(或由同一时期,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力学性质相同的一套节理)

节理系:在同一时期、统一应力场下,形成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节理(或者说,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成因成联系的节理组)。如共轭节理等。

雁列节理(雁列脉):常呈平行斜列方式分布,它们本身实际上是代表一个小型剪切带。因为它们常为矿物质充填,故又称雁列脉。

2、怎样区分张节理和剪节理?

剪节理:

1)方位和产状稳定,延伸较远

2)面平直、光滑。

3)常为闭合,有斜向晶族。

4)常见擦痕。

5)穿切砾石和胶结物。

张节理:

1)方位和产状不稳定,形状不规则,伸长不一,短而弯曲。

2)面粗糙不平。

3)多为开口,常被方解石、石英充填,宽窄不一,有梳状晶族。

4)不见擦痕。

5)不切割砾石(绕着砾石)。

3、火炬状张节理的形成过程及应变轴和应力轴方位。

4、研究共轭角剪节理的力学意义和地质意义。

第十章

1、断层由哪些部分(要素)组成?

1)断层面:被断开的岩块或岩层顺之滑动的破裂面,即断层面。

2)断盘:断层两侧沿断层面发生位移的岩块。

如果断层面是倾斜的根据与断层面的空间关系:

上盘:位于倾斜断层面上方的断盘。下盘:位于倾斜断层面下方的断盘,又称底盘。

根据两盘相对运动关系:

上升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断盘。下降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升的断盘。

如果断层面是直立的相对于断层面的地理方位描述:西盘、东盘、北东盘等。

3)断层线(带):断层在地表的出露线。

2、断层的分类有哪些?什么叫断层的滑距和断距?

1)根据断层走向、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之间的几何关系分类

(1)纵断层—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平行

(2)横断层—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直交

(3)斜断层—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斜交

2)按断层走向与所切岩层走向方位的关系分类

(1)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

(2)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直交。

(3)斜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

(4)顺层断层—断层面与岩层面等地质界面基本一致。

3)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

(1)正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的倾向滑动断层。

(2)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倾向滑动断层。

(3)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面水平错动的断层。如果规模大,常称为走向滑动断层。根据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用左旋(行)断层或右旋(行)断层进行描述。

滑距:断层两盘实际位移的距离。

断距:被错开标志面(如岩层)在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间的距离。

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铅直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铅直距离。

水平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水平距离。

3、断层识别(存在)的重要标志有哪些?(请给予系统总结)

1)地貌标志

(1)断层崖:由于两盘岩性、构造不同,会导致差异风化等原因产生构造的高差。使断层一侧出现陡峻的山崖。

(2)断层三角面: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水流侵蚀,切割被改造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

(3)错断山脊和错断河流(突然拐弯)

(4)串珠状湖泊和洼地与带状分布的泉水与现代活动断层分布有关

2)构造标志

(1)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

(2)产状急剧变化,节理化带、劈理化带、揉皱、碎裂岩化带、构造透镜体等指示断层的存在

(3)断层岩是断层带上的岩石在断层作用中被搓碎、研磨而形成的构造岩。

意义:

①.断层的良好标志;

②.可指示断层是脆性还是韧性断层;

③.可分析温度、压力、差异应力、形成环境;

④.为分析断层运动方向提供依据。

3)地层标志

由于断层作用,造成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4、指示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标志有哪些?请给予系统概括。

1)断层效应:是指断层作用引起的各种现象,如:地层的重覆和缺失,岩层的视错动等。(1)走向断层引起的效应

①与地层倾向相反的正断层造成地层重复

②与地层倾向相反的逆断层造成地层缺失

③与地层倾向一致的正断层,断层倾角大,造成地层缺失

④与地层倾向一致的正断层,断层倾角小,造成地层重复

⑤与地层倾向一致的逆断层,断层倾角大,造成地层重复

⑥与地层倾向一致的逆断层,断层倾角小,造成地层缺失

(2)倾向正(逆)断层的上升、下降造成的效应。上升盘地层向倾斜方向移动。(平面上显示平移的假象)。

倾向逆断层规律:上升盘地层向岩层倾斜方向移动。

(3)倾向平移断层地层对应被错开(平面上),但在剖面上可能出现上升或下降(正、逆)的假象(效应)。

(4)平移断层引起的效应

(5)切背斜和向斜时地层效应:背斜上升盘核部地层变宽,向斜上升盘核部地层变窄。(6)平移断层:褶皱轴迹被错开

3)运动学其它标志

(1)擦痕和阶步

正阶步:间歇滑动磨擦所致,陡坎指示对盘运动方向,即从缓坡至陡坡方向或陡坎倾向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反阶步:伴生剪羽列或张裂所致,陡坎指示本盘运动方向或逆向陡坎指示对盘方向,本图示为一组张裂。

(2)牵引构造:弯曲顶端指向本盘运动方向

(3)羽状节理,张裂:与断层面的锐角指向本盘运动方向

(4)断层岩角砾岩的分布特征

(5)断层劈理,挤压透镜

5、根据哪些方面确定断层的形成时代和断层多期活动?

1)断层所切割的地层,尤其是最新的地层。

2)覆盖断层的地层,尤其是其中的最老地层。

3)同位素测年。

4)长期活动的断层,主要考虑对老地层沉积相的控制及对新地层的影响,一些大型断层。5)同沉积断层,边沉积边断。下降盘地层明显增厚,断距随深度增大

6、用E.M.Anderson(安德森)模式解释正、逆、平移断层的形成。

7、请总结一下,野外怎样进行断层研究?应从哪些方面去收集材料。

8、碎裂岩系列的断层岩有哪些?其特征是什么?

1)断层角砾岩:保持原岩特征岩石碎块组成,角砾岩的胶结物为磨碎的岩屑、岩粉、压溶物等。角砾大小不一,一般在2mm以上,可以定向,也可不定向。

2)碎裂岩:研磨更细,具压碎结构,碎裂岩块颗粒一般在0.01—2mm。

3)超碎裂岩:碎裂岩石研磨成近粉状结胶而成,一般颗粒在0.01mm以下。

4)玻化岩:如果在强烈研磨和错动过程中局部熔融,而后又迅速冷却,会形成外貌似黑色玻璃状岩石,这种岩石称玻化岩或假玄武玻璃,常呈细脉分布于断层中。

5)断层泥:研磨成为泥状,单个颗粒一般不予分辨,可见角砾占松散破碎物总量小于30%,这种未固结的断层岩可称为断层泥。

6)断层角砾:可见角砾占松散破碎物总量大于30%,这种未固结的断层岩称为断层角砾。

第十三章

1、什么是飞来峰和构造窗?

大规模的低角度逆断层,由于断层面总体非常低缓而成波状起伏,两盘位移量巨大,造成一种特殊的构造类型—推覆构造。上盘通常为推覆体或外来系统,下盘称原地系统。

飞来峰:推覆体被侵蚀切割后,位于原地系统上的孤立残山(峰)。表现为周围被断层线圈闭的岩块上叠在下盘岩块上。

构造窗:推覆体被侵蚀切穿的部位露出下伏的原地系统。表现为被外来系统围绕着、并四周出露圈闭断层线的孤立下盘露头。

2、逆冲断层的组合形式?

逆冲叠瓦扇:一系列产状相似、凹面朝上的若干条逆冲断层的上盘依次上冲,剖面上表现为叠瓦式。各条断层向上撒开,向下收敛会合于底板逆冲断层上,总体呈帚状。根据叠瓦状逆冲断层中主断面的位置,又可分为锋缘叠瓦扇和后缘叠瓦扇。

由于向一个方向逆冲,也称单冲型逆冲断层。除此之外,还常有背冲式、对冲式和楔冲式。1)背冲型:两组相向倾斜,相背逆冲的扇状逆冲断层,为背冲式逆冲构造。常常表现为由造山带中央向外缘逆冲的断层组合。

2)对冲型:两组相背倾斜,相向逆冲的扇状逆冲断层,为对冲式逆冲构造。大型对冲式逆冲断层,常常表现为自两侧隆起向盆地中心对冲。

3)揳冲型:产状相近的一套逆冲断层和一套正断层共同构成上宽下窄的揳状冲断体。一般产于造山带与盆地之间和盆地内部。

3、逆断层形成的应力状态?

4、正断层的组合形式?

5、正断层形成的应力状态?

6、走滑断层或平移断层形成的应力状态?

7、拉分盆地的概念

拉分盆地是走滑断层系中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

1)几何特征

总体呈菱形,其边界:长边以走滑断层为界,短边以正断层为界,断层多为同沉积断层。2)拉分盆地发育

多数拉分盆地的发育是受雁列式走滑断层控制,

左行左阶(A)或右行右阶(B)走滑断层系是形成拉分盆地的控制因素,前者使拉分盆地呈S形,后者拉分盆地为Z型。

在规模上,变化很大。大者长逾百公里,宽达十余km,小者数百米。世界上已查明拉分盆地的长宽比统计,比值为3,达到3即停止发育。一个大型拉分盆地内部可能存在次级走滑断层和次级拉分盆地…,雁列走滑断层控制下发育的拉分盆地,各盆地先单独发育后,相互联接组成复合盆地。

3)拉分盆地的地质特点:

(1)与其它盆地相比,发育快、沉降快、沉积厚度大、沉积相变化迅速。

(2)在长期拉伸的大型拉分盆地中,地壳相对减薄,发生火山活动,热流值较高。

(3)在富含有机物的海相和湖相沉积→易形成生油层。(高热流值作用)

(4)伸展扭动背景中的拉分盆地,也是地震的多发场所。

8、同沉积褶皱的特点?

同沉积褶皱是在岩层沉积的同时边沉积边褶皱而形成,这类褶皱称为同沉积褶皱,也称为同生褶皱。由于同沉积褶皱是在漫长过程中逐渐变形而形成的,因此,它的形态可以反映在褶皱过程中形成沉积物的岩相、厚度及其某些结构、构造特点等方面变化。

(1)两翼倾角一般上部平缓,向下变陡,褶皱总体为开阔褶皱。

(2)岩层厚度在背斜顶部薄,向两翼厚度增大,向斜中心部位岩层厚度往往最大,沉积等厚线与相应的构造等值线形态基本一致

(3)岩石结构构造明显受构造控制。背斜顶部常沉积浅水的粗粒物质,向斜中心部位岩石颗粒逐渐变细,反映盆地较深处的沉积

(4)常在一侧或两侧伴生有同沉积滑榻褶皱,滑塌一般自背斜隆起中心顺两翼下滑。

确定同沉积褶皱的活动时期

9、同沉积断层?

断层形成和发育与盆地内的沉积作用是同时并持续进行的,称为同沉积断层,因此可知控制断陷盆地边界的断层必须是同沉积断层。

确定同沉积断层的标志有:

1)两盘中同一地层的厚度有较大差异;

2)有时一种地层只出现在断层的一盘中

3)沿断层的上盘(地堑边缘部位)的堆积物粗大,甚至发育大量角砾岩;

4)上盘常出现反牵引现象,岩层倾向盆地边缘断层(A),上盘的重力、脆性,形成次级反向断层

第十四章

1、剪切带、韧性剪切带与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之间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2、如何识别糜棱岩?

糜棱岩的特点:

①与原岩相比,粒度显著减小;

②发育新生的面理和(或)线理;

③分布于狭窄的强应变带内;

④岩石中至少有一种主要的造岩矿物发生了明显的塑性变形

3、如何判断韧性剪切带的剪切方向?

1)被错开的岩脉或标志层

2)不对称褶皱

当岩层受到近平行层面方向的剪切作用时,由于层面的原始不平整或剪切速率的变化,导致岩层被褶皱。随着剪应变的递进增加,褶皱幅度被动增大,形成缓倾斜的长翼和倒转短翼组成的不对称褶皱,由长翼至短翼的方向(褶皱倒向),代表剪切方向

3)鞘褶皱:垂直Y轴剖面上的褶皱倒向指示剪切方向

4)S-C面理

S型面理和C面理所交锐夹角指示邻侧剪切带的剪切方向。随着剪应变加大,剪切带内面理(S)逐渐接近以致平行于糜棱岩面理

5)“云母鱼”构造

多发育于原岩是石英云母片岩的糜棱岩中,在先存云母碎片的(001)解理,处于不易滑动的情况下,在与(001)解理斜交的方向上形成与剪切方向相反的微型犁式正断层,上、下云母碎块发生滑移、分离和旋转,形成不对称的“云母鱼”构造。尾部平行于C面理,与S-C 面理类似,(001)解理与尾部的锐夹角指示邻侧的剪切运动方向。

6)旋转碎斑系

糜棱岩中碎斑及其周缘较弱的动态重结晶的集合体或细碎屑颗粒发生旋转,形成不对称的具有楔形尾部的碎斑系。根据结晶拖尾的形状,分为“σ”和“δ”型两类

7)不对称压力影

坚硬矿物或岩屑单体两侧的纤维状结晶尾呈单斜对称,外形与旋转碎斑系类似

8)“多米诺骨牌”构造

较强硬的碎斑(如长石)破裂并旋转,每个碎片向剪切方向倾斜,形成类似多米诺骨牌,其裂面与剪切带的锐夹角指示剪切方向

9)曲颈状构造

碎斑或矿物集合体、侵入岩中的捕虏体等在递进剪切作用下,一侧被拉长或拉断,形成曲颈瓶状,曲颈弯曲方向指示剪切方向。

4、韧性剪切带一般形成于何种构造层次?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重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1、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 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答:(一)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二)分布广,种类繁多。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三)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四)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3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异同?各有哪些化学组成?答: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结

构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三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是脂蛋白。内壁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化学组成: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肽聚糖,含独磷壁酸,不含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含独脂多糖,不含磷酸壁。 4、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答:将一大类细菌染上色,而另一类染不上色,一边将两大类细菌分开,作为分类鉴定重要的第一步。其染色步骤如下: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2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去掉浮色。3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min,倾去多余溶液。4用中型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酮酸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成无色5用蕃红染液复染1min,格兰仕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格兰仕阴性菌即被区分开。 5、何谓放线菌?革兰氏染色是何种反应?答: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的菌种,成为放线菌。除枝动菌属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红色外,其余全部放线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紫色。 6、什么叫培养基?按物质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哪几类?按试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答:根据各种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

《组织行为学》心得体会

读《组织行为学》有感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十分实用的课程。它是管理学科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以组织系统及其群体、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读此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识人、读人、用人、用好人。更好地了解新生代的员工的需求,怎样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更好的管理,让我在建设团队、管理团队、处理团队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激励团队等工作上有了更加有效的方法可以选择。 学习组织行为学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在一个组织中,领导人很重要,但是领导不是所有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事必躬亲。真正的领导人要会招揽人,会用人,各持其长,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激励原理。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表扬制度、奖金制度等等激励措施的总和。也包括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另外,组织行为的考量需要建设一个高效的团队,而团队的建设贵在坚持。团队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它需要我们所有人在保持相对稳定的企业凝聚力的前提下,不断改进、提高,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将每个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转化为巩固经营成果的安全防护墙;最终保证业务经营的健康持续发展。 团队的真正意义在于找到一群人,他们技能互补、目标相同、工作表现指标一致、具有协调的认知、彼此为对方负责。而我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更要为这个团队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奋斗。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被专性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 BⅠ、BⅡ族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 6、土壤钾元素形态可分为水溶态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态钾。 7、若土壤的容重为,质量含水量为20%,则土壤的孔隙度为 50% , 空隙比为 1:1 ,三相比为固:液:气=50:: 。 8、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与萎焉系数的差值。 9、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 而且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10、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2:1型粘土矿物的表面属于硅氧烷类型。 11、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12、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3、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4、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吃得饱、喝得足、住得好、站得稳。 15、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土壤微生物类型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16、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解离。 1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是总碱度,固相指标碱化度。 18、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壤水贮量。 19、1:1型粘土矿物是由 1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代表矿物是高岭石;2:1型粘土矿物由 2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胀缩型如蒙脱,非胀缩型如伊利石。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微生物、微生物学、纯培养、纯培养物无菌技术、灭菌、消毒、过滤富集培养 简答题: 1、微生物的特点有那些? 2、Mullis的贡献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3、列文虎克对微生物学有什么贡献?4 、巴士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的发展有什么贡献?5、柯赫证病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6 、拂来明对微生物学的贡献是什么?7 、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有那些?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8、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有什么差别?9、举出几种常用的消毒药品和方法?10、纯培养有几种方法?11、为什么活菌记数和直接记数有很大的差别?12、按照功能和营养成分培养基有几种类别?13、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 4、保藏微生物的基本方法有那些?1 5、已发现的微生物的形态有几种?1 6、芽孢杆菌和芽孢梭菌有何异同?1 7、举例说明非芽孢杆菌的特点?1 8、古细菌有那三大类?1 9、根霉、曲霉和青霉的形态特征如何?20、吃什么食用菌可以预防感冒?21、吃什么食用菌可以增加智力?22、原核微生物和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那些?23、球菌的基本形态有几种?24、细菌的基本结构组成有那些?25、细菌的特殊结构有那些?26、细胞壁及其功能是什么?27、肽聚糖的基本组成是什么?28、G+ 和G-细胞壁的结构有和异同?29、Gram染色的基本过程如何?30、细菌为什么可以分为G+ 和G-两种?31、无壁细胞有那几种?32、聚-B-羟丁酸有什么功能?33、气泡有什么功能?34、什么是糖被、根据物理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几类?35、糖被的化学组成和功能是什么?36、鞭毛有何功能和种类?37、鞭毛的一般结构和基体的组成如何?38、什么是芽孢、有何特点?39、芽孢耐热的分子机制如何?40、为什么放线菌介于真菌和细菌之间而更接近于细菌?41、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有几种?42、在什么条件下使用火焰灭菌?43、稀释倒平板法和涂平板法有什么差别?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第一二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 1、微生物:(P1)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 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呗,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2、微生物学:(P2)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 代、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他们的一门科学 3、医学微生物学:(P3)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症状、 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的目的的一门科学 4、代时: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 5、细胞壁:包被于细菌细胞膜外的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6、肽聚糖或粘肽: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由聚糖骨架、四 肽侧链及肽链或肽键间交联桥构成 7、脂多糖:(P13)LPS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毒素。 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3个部分组成 8、质粒:(P15)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双链闭合环状DNA结构,带有遗 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可使细菌或的某些特定形状,如耐药、毒力等 9、荚膜:(P16)某些细菌能分泌粘液状物质包围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 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其主要功能是抗吞噬,并有抗原性

10、鞭毛:(P16)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 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 11、菌毛:(P17)是存在于细菌表面,由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结 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那个观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 12、芽孢:(P18)那个环境条件下,某些革兰阳性菌能在菌体形成一个折光性 很强的不易着色小题,成为生孢子,简称芽孢 13、细菌L型:(P14)即细菌缺陷型。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 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14、磷壁酸:(P12)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 物。为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有两种,即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15、细菌素:(P25)是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或蛋白 质与脂多糖的复合物 16、专性需氧菌:(P 23)此类细菌具有较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 为受氢体,只能在有氧的情况下生长繁殖。 17、热原质:(P25)是细菌产生的一种脂多糖,将它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可引起 发热反应 18、专性厌氧菌:(P23)此类细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在无氧条件下 生长繁殖 19、抗生素:(P25)为某些微生物代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 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 20、兼性厌氧菌:(P23)此类细菌具有完善的酶系统,不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

组织行为学学习感想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结合各种资料、实例,就其中的激励机制与行为影响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十分实用的课程。它是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以组织系统及其群体、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一、对激励机制的概述 《组织行为学》一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激励原理。所产生的激励机制是领导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公司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方法)。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表扬制度、奖金制度等等激励措施的总和。也包括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二、激励机制在团体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国内外许多著名公司、团体无一例外地都拥有非常成熟的激励机制。我就本人搜集的几个具体例子对此进行阐述。 这是国外和国内两个比较著名的公司所运用的激励机制。它们很好地体现了激励机制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在学习《组织行为学》之前,我是一向不去注意这些例子的。但现在通过这两个例子,更加使我了解到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机制的要点。 第一个是GE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GE公司对员工有着一套相当完善的考评制度。公司CEO韦尔奇随身都会携带一本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图表,每个部门都有相关的图表,反映每个员工的情况)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第一类占10%,他们是顶尖人才;次一些的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我们只能辞退他们。根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

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18、当量孔径:是指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 19、毛管持水量:地下水位较浅时,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时土壤的含水量。 20、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先驱)巴斯德(微生物学)科赫(细菌学) 3.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那几大类群?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4.为什么说微生物的“体积小、面积大”是决定其他四个共性的关键? 答:“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细菌与G-细菌在肽聚糖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 答:主要区别为;①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

微生物学总结

微生物学总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二、简答、论述: 1、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⑴体积小,面积大;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适应强,易变异;⑸分布广,种类多。 2、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巴斯德: ⑴彻底否定了“自生说”。(曲颈瓶实验) ⑵免疫学——预防接种。(鸡霍乱病) ⑶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⑷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 ⑴证实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⑵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⑷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 ⑸配制培养基。 原核生物: 根据外表特征把原核生物粗分为6种类型:细菌、蓝藻(蓝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一、名词解释: 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糖被:是包被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分为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是毒性蛋白,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作为消灭昆虫的菌剂,就是利用了该性质。

菌落: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在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 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即菌落。 放线菌: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藻胆素、类胡萝卜素(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 大型原核生物。 细菌L—型: 是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变异型,是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 落。 细菌形成L型大多染成革兰阴性。 古生菌的细胞壁:古生菌如产甲烷杆菌、极端嗜盐菌、极端嗜热菌其细胞 壁含假肽聚糖。 中介体:是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亦称为拟线粒体 菌毛: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 产生芽胞的都是革兰阳性菌。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支原体:一类无细胞壁、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支原体特点: 细胞很小,多数直径为250nm,故光镜下勉强可见,能通过细菌滤器。 无细胞壁,G-,形态易变,对渗透压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 细胞膜含甾醇,比其它原核生物的细胞膜坚韧。 菌落小,在固体培养基上呈特有的“油煎蛋”状。 以二分裂和出芽等方式繁殖 能在含血清、酵母膏和甾醇等营养丰富的加富培养基上生长。 对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等)和破坏含甾体的细胞膜结构的抗生素(两性菌素、制霉菌素等)都很敏感。 衣原体:有细胞壁,但缺肽聚糖,对作用于肽聚糖的青霉素、溶菌酶等不敏感。G- 有核糖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须严格细胞内寄生,称“能量寄生物”。 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须在培养基中加入活的鸡胚等进行活体培养。 立克次氏体:细胞较大,光镜下清晰可见,不能通过细菌滤器。 有细胞壁,G-

组织行为学总结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得基本知识 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得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 组织行为学发展得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得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内容与观点: 1、以泰勒为代表得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 2、以霍桑实验开始得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得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 3、以权变态度与方法来瞧待人及其管理心理与行为得现阶段(1965—2000) 4、积极组织行为学阶段(2000—现在)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知觉特征: 1.整体性:根据知觉对象得特点将其知觉为一定结构得整体形象 2.理解性:以过去得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 3.相对性:根据事物之间得相对关系进行反映 4.恒常性:条件发生变化时,直觉影像仍保持不变,包括对知觉对象得亮度、形体、大小等 颜色方面得恒常性。 内涵:指得就是个体为自己所在得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得过程。一个人就是活在知觉中得。 人们得行为就是以她们对现实得知觉为基础得,而不就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这个世界就是人们知觉到得世界,这对行为十分重要 知觉防卫机制得内涵: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得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得知觉与反应得倾向。 错觉:错觉就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得知觉。 类型:常见错觉、图形错觉:缪勒-莱伊尔错觉、波跟道夫错觉 社会知觉得集中表现形式: 1.对她人得知觉:表情、性格 2.人际知觉 3.角色知觉 4.自我知觉: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社会知觉偏见: 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 归因:人们对自己或别人得行为进行分析,进而解释与推测其原因与动机得过程 归因得参照点: 一致性、一贯性、特殊性 海德得归因理论:内因与外因 (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得人;(2)归因于行为者得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得情境 为难得归因理论: 个人决策当中不确定判断得三种启发: (1)代表性启发式就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就是否能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得概率,对于代表性越高得样本,就判断其出现得概率越高。 (2)可得性启发式就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得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得或容易回想起得客体或事件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3)锚定与调整启发式就是指在判断过程中,人们最初得到得信息会产生“锚定效应”,人们会以最初得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得估计。

微生物学总结16各论部分的复习提纲

Weishengwuxue zhishidianzongjie 三、球菌

主要知识点: 1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存在于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的一种单链多肽,与胞壁肽聚糖共价结合。能与IgG抗体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IgG抗体的Fab段仍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这决定了SPA具有多种生物学意义:1.抗调理吞噬作用;2.协同凝集试验; 2 凝固酶coagulase:是葡萄球菌能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蛋白类物质;有两种:游离凝固酶和结合凝固酶;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作用:有助于抵抗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同时保护细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与葡萄球菌感染容易局限化和形成血栓也有关系; 3葡萄球菌肠毒素作用特点:50%临床分离株产生;耐热(100oC for 30 mins!);是一种超抗原;毒素通过胃肠道吸收入血,进而对呕吐中枢产生刺激,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在进食含肠毒素食物后1-6小时发病,主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属自限性疾病; 4致病葡萄球菌的鉴定:产生金黄色色素、有溶血性、凝固酶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和能分解甘露醇产酸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指葡萄球菌属中不产生血浆凝固酶的葡萄球菌,过去认为CNS不致病,近年来发现CNS已经成为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引起重视。主要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感染、心内膜炎、败血症、术后感染等。 5 链球菌的分类:根据溶血现象分类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按产生溶血与否及其溶血现象分为3类。 (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色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因而这类菌亦称草绿色链球菌(streptococcus viridans)。α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并未完全溶解。这类链球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β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完全溶解,因而这类菌亦称为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hemolyticus)。这类链球菌致病力强,常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疾病。 (3)丙型链球菌(γ-streptococcus):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环,因而亦称不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non-hemolyticus)。一般不致病,常存在于乳类和粪便中。 除此以外,根据胞壁中C多糖抗原不同分群,其中主要为A群致病,两种分类方法并不平行,但A群链球菌大多为乙型溶血。 6 M蛋白(M protein)是A群链球菌细胞壁中的蛋白质组分,,是重要的毒力因子。含M蛋白的链球菌有抗吞噬和抵抗吞噬细胞内的杀菌作用。此外,M蛋白与心肌、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的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损害人类心血管等组织,故与某些超敏反应疾病有关。 7 链球菌促进扩散的侵袭性酶:(扩散因子,spreading factor) 透明质酸酶:能够分解连接结缔组织间以及细胞间的透明质酸,使组织产生空隙,细菌得以迅速在其间扩散、繁殖及进入宿主组织内的酶类物质。 链激酶:水解纤维蛋白;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体会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组织行为学心得体会 对《组织行为学》一点浅薄的理解 李婧 通过陈英葵老师对《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的讲授,让我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陈老师的讲解风趣幽默,让我收获到了很多关于该门课程知识,深深的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针对组织行为学的特色,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共性,作为工作环境在于学校的我们,获得了不少有益的启示。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让教师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自身作为管理者的领导水平,改进了较适合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进步和自身提高。现就本课程心得体会作如下陈述: 对于这么课程的学习,首先我明确了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

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中,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组织行为学当中还囊括了很多学科的知识性和指导性,对于实际的运用,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其次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管理就是:提出问题、规划、决策、执行、检查,这是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用清晰的思维把握好的,是基础。是为管理者对一个问题或者活动做出决策、资源的分配、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便工作目标以高效的、合理的方式完成。在具体的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职能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通过周密、详细的方案设计,布局 承担任务的担当者,如何把任务进行分类,作出怎样的决策,都应该组织好,从而体现一个领导,特别是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能力,体现领导科学管理的决策水平。这一点,在运用到工作当中时,能是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人说《组织行为学》是一种文化,一种魅力,是一种激励机制的体现。但我认为《组织行为学》的学习,不但是对于学科内容的学习,同时也是对之前知识的反思和从新认识。能够有效的改善之前固有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从而

土壤学复习题

土壤学 - 中国大学 mooc 第一讲绪论单元测验 - 绪论 1、土壤指覆盖于的疏松层。 B、地球陆地表面 B、水域底部 A、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 D、浅水域底部 参考答案:A 2、水、肥、气、热是土壤要素 B、肥力 B、环境 A、营养 D、健康 参考答案:B 3、土壤圈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 B、表层 B、交界面上 A、中心 D、底层 参考答案:B 学派。4、提出五大成土因素学说的是 B、农业化学土壤学 B、农业地质土壤学 A、土壤发生学 D、现代土壤学 参考答案:A

5、土壤在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那些方面? B、贮存和供应养分 B、接纳、贮存和供应水分 A、生物支撑作用 D、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 参考答案:AD 6、土壤的固相由组成 B、矿物质 B、有机质 A、空气 D、水分 参考答案: 7、国际土壤年的主题是“健康土壤带来健康生活”,希望唤起全世界对土壤的关注,提高对土壤保护的认识,推进土壤管理工作,促进对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答案:正确 8、德国化学家法鲁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认为田间作物的产量决定于施入土壤中的矿质养料的数量。 参考答案:错误 9、2013年12月第 68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决议,将 12月日定为“世界土壤日”, 2015年定为“国际土壤年”。 参考答案:5 10、土壤学的主要分支为、土壤化学、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土壤地理学。参考答 案:土壤物理##%_YZPRLFH_%## 土壤物理学 单元作业 - 绪论 1、简述土壤健康具有哪些核心指标?(30%)健康的土壤能维持哪些功能?(30%)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第1章绪论 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 2.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3.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它有哪些特点? 4.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5.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6.简述21世纪微生物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2章原核微生物 1.名词解释:肽聚糖、溶菌酶、核区、异形胞 2.根据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来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3.什么是芽孢?它在什么时候形成?试从其特殊的结构与成分 说明芽孢的抗逆性。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 4.立克次氏体有哪些与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有关的特性?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生活方式?衣 原体与立克次氏体都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两者有何差别? 5.螺旋体和螺旋菌有何不同? 6.什么是缺壁细菌?试简述四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践意义。 7.举例说明细菌的属名和种名。 8.试述古生菌和细菌的主要区别。 9.试根据细菌和古生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 泛。 10.细菌(狭义)、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名词解释:真菌、霉菌、酵母菌、真酵母、假酵母。 2.举例说明霉菌与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3.试列表说明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4.试图示真核生物“9+2型”鞭毛的横切面构造,并简述其运动机理。 5.细菌(狭义)、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有何不同? 6.试比较细菌(狭义)、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生 质体的制备方法。 7.丝状真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可以分化出哪些特殊结构? 8.试述真菌的孢子类型和特点。 第4章病毒 1. 名词解释:病毒粒子、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转变、前噬菌体、溶源性细菌、 裂解量、类病毒、朊病毒。 2. 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 根据你的理解,病毒应如何定义? 3. 试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4. 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 毒粒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医学微生物学 总结得跟教材一样的哦 真的省了不少力气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 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 革兰阳性菌 G+ @ 革兰阴性菌 G- 肽聚糖组成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占胞壁干重50~80%仅占胞壁干重5~20% 肽聚糖含量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 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5、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G-菌的外膜是一种有效的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 ■细菌L型的诱发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溶葡萄球菌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溶菌酶: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在一般渗透压环境中科导致细菌死亡。 ■细菌L型需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 G+菌细胞壁缺损形成的原生体,在普通培养基中很容易胀裂死亡,必须保存在高渗环境中。 7、细胞膜: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①物质转运;②呼吸和分泌;③生物合成;④参与细菌分裂: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 8、细胞质: } ①核糖体: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和红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均能干扰其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细菌,但对人体核糖体无害。 ②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 ③胞制颗粒:贮藏有营养物质。异染颗粒(也成迂回体,嗜碱性强,用甲基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9、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 10 ⑴荚膜: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荚膜的功能:①抗吞噬作用;②粘附作用;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⑵鞭毛:包括: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 鞭毛由基础小体、钩状体、丝状体三部分组成。 ■鞭毛的功能: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自由游动,速度迅速。细菌的运动有化学趋向性,常向营养物质处前进,而逃离有害物质。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最新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组织行为学1、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3、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3、组织模型: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系统水平。 4、因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自变量: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组织系统水平变量。 5、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者其他成员的利益的主动行为 7、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回应经济压力、回应全球化、管理劳动力多元化、改善顾客服务、改善人际技能、激发创新和变革、应对“临时性”、在网络化组织中工作、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中的冲突、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改善道德行为 组织多元化1、多元化分层:表面层次多元化,深层次多元化 2、能力: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智力能力,体质能力,情绪能力 态度1、态度: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2、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3、认知失调:个体可以察觉到的两个或更多态度之间或者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一致 4、态度方面最有力的调节变量: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可提取性、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 5、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三个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6、测量工作满意度方法:单一整体评估法,工作要素综合评价法 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主管,同事,人格 8、满意和不满意的员工反应:退出,建议,忠诚,怠工。 情绪1、情感: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的所有感情。包括情绪和心境两个部分。

土壤学复习题

绪论、第一章地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土壤肥力:土壤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肥力具有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不同。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非任何植物。) 土壤的8个特点:1.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2.土壤是个三相系统3.土壤具有巨大比表面积4.土壤具有一定的空间面积5.土壤是个多分散系统6.土壤内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迁徙和交换7.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8.土壤是个生态系统 二、简答题 花岗岩的风化特性: 园林土壤改良的常用措施:1.筛掉粗砾2.加入石灰调节pH值3.加入泥炭增大有效水范围4.施肥 沉积岩最主要的构造是层理构造。 石灰岩既是化学沉积岩又是生物沉积岩。 1.石英(SiO2)石英是最常见的矿物之一。颜色种类多,常见颜色为乳白色,硬度7,贝壳状断口,具脂肪光泽,纯石英不含养分,原生矿物,抵抗风化能力最强。 2.正长石:钾长石,肉红色,晶体为短柱状,硬度6,易化学分解,为土壤提供钾 形状鉴别:角闪石长柱状,辉石短柱状 云母:无色,片状,具弹性,硬度2~3,极完全解理。易发生物理崩解,很难发生化学分解,为土壤提供钾,原生 方解石(CaCO3)晶体菱形,乳白色,完全解理硬度3,与盐酸强烈冒泡。无色透明者称冰洲石。 条痕鉴别:褐铁矿褐色,赤铁矿樱红色,磁铁矿黑色。 沉积岩---岩石中既是化学沉积岩又是生物沉积岩的是石灰岩,遇稀盐酸有泡沸现象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 白云岩——白云石大于50%,粉末遇稀HCl冒泡。 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化学风化: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 同晶代换;阳离子被比它价态低的阳离子代换产生阴离子的过程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凋落物向下挖掘直到母质层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2米以内。 土壤剖面 二、简答题 岩石风化的产物:可溶性盐、合成次生矿物、残余的碎屑 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定积母质、运积母质(坡积母质、洪积母质、冲积母质)、第四纪沉积物(黄土、次生黄土、红土、冰碛物) 4.土壤的剖面规格:宽1.0~1.5m,长2m左右,为便于观察时上下,需挖成逐级台阶式。 剖点选择:关键是代表性,应注意以下几点:1)地面景观上具有代表性2)避免人为扰动3)自然断面可作参考,但不能作正式的土壤剖面4)山地应平行于等高线,无林地应使观察面向阳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的? 气候:能量源泉

微生物理论思考题总结河南科技大学

微生物学思考题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病毒:病毒是在活细胞内增殖、遗传和变异的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是目前已知的体积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生命形式 2.包涵体: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的细胞核和胞浆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斑块,称为包涵体 3.噬菌斑;在涂有敏感宿主细胞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接种的噬菌体反复侵染和裂解大量细胞后,在菌苔上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大小和边缘的透明区域 4.病毒粒子:成熟的或结构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5.主动运输:当细胞内的营养物质浓度低于细胞外若干倍时,这些营养物质在能量的作用下通过逆浓度梯度向细胞内运送的过程 6.基因转位:由复杂运输酶系统参与的既需要载体蛋白又需要消耗能量的一种特殊主动运送方式 7.复制周期:在寄主活细胞中,以自身核酸为模板利用寄主细胞的原料、能量和生物合成场所,合成病毒核酸、蛋白质等成分,然后在寄主细胞的细胞质或细胞核内装配成许多新的、成熟的病毒体,再以裂解宿主细胞、出芽或其他方式释放到细胞外,又开始另一个感染周期,这整个过程称为复制周期。 8.细胞病变效应: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并对细胞产生毒害,引起细胞变形、坏死、破裂等,进而导致细胞死亡的现象。 9.合胞体:在病毒感染细胞后,相邻细胞间的细胞膜溶解,若干个细胞融合入形成具有多个核的大融合细胞 10.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共同感染一种细胞时,可能产生一种病毒增殖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干扰现象是由于前一种病毒在细胞内增殖时产生了干扰素】 11.干扰素:脊椎动物受到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种能够干扰病毒增殖的蛋白质,当释放到细胞外时,具有保护其他未感染细胞免受病毒感染的作用。 12.种:微生物分类上的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形态和生理方面)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的菌株的总称。 13.亚种: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形状,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亚种 14.型:当同种或同亚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15.菌株;一种微生物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16.细菌:是一类形态细小、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微生物 17.L型细菌:在实验室中形成的一种自发进行缺壁突变的缺壁细菌 18.质粒:是核体以外的呈环状闭合的双股DNA 19.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 20.GF动物:用现在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都检测不到任何微生物的动物,称为无菌动物 21:SPF动物: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源性微生物的动物,称为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22:大肠菌群:一群在37℃培养24h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