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课 植物与能量

第9课 植物与能量

第9课 植物与能量
第9课 植物与能量

第9课植物与能量

教学目标:

1、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2、让学生知道光能是怎么转变为化学能的。

3、了解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光能是怎么转变为化学能的。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教学准备:

酒精灯、燃烧匙、淀粉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探究植物体能量的来源。

1、提问:各种生物需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最终来源是什么?

2、植物体的能量又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3、看书上的事实,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

4、小结:植物中的能量来自阳光,并以另一种形式储藏在叶片的淀粉中。

5、学生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假设。

(1)分小组讨论证明方法。

(2)分小组进行实验。

(3)汇报交流总结。

6、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光能和化学能

1、太阳的能量形式是怎么通过植物转化为化学能的?

2、学生看书上的图片试着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

3、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哪些物质参加了这个变化过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如果有,是什么?

4、讨论:

假如自然界没有绿色植物,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二、|保护绿色植物

1、了解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

2、讨论:绿色植物是怎么样被破坏的,提出保护的建议。

第10课动物与能量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2、知道动物之间的食物链的关系。

3、能积极认真的完成课堂游戏,并能协调配合。

4、理解破坏食物链的危害。

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之间的食物链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破坏食物链的危害。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1、看书上的图,说说那些动物活动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2、根据鹰、蛇、青蛙、蝗虫的食性,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类型。

3、找出上述几种动物吃与被吃的关系,并填写在书上。

4、认识食物链

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就象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项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二、结网游戏

1、书上有十种动植物,请你们把它们之间的食物链找出来,越多越好。

鱼、河虾、蛇、水藻、鹰、鸟、松鼠、松树、草、松毛虫

2、每十个人一组,每人分别扮演一种生物。

3、用红领巾将不同食物链连在一起。

4、讨论:每条食物链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5、讨论:如果食物链中的某种生物由于外界因素影响而造成数量的减少或增多,食物链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会受到什么影响?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三、总结

课后小记

第11课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能量是靠一些什么样的装置转化的。

2、会自己制作一个风动小装置。

3、能用文字和图片设计改造风车使它能变成风力发电机。

教学重点:

了解生活中的能量是靠一些什么样的装置转化的。

教学难点:

能用文字和图片设计改造风车使它能变成风力发电机。

教学安排:

两节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科学学具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能量的转化

1、电灯泡、摩托车等是常见的能量转化装置,你知道它们是如何转化的吗/

2、分析电吹风的工作原理。

(1)电池风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是什么形式的能量?填写在书上。(2)你还知道哪些能量转化装置,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电灯、电热水器、风力发电机、摩托车、电视机、自行车。。。。。。

(3)观察书上50页的彩图,分析能量在物体之间是怎样转化的。(4)将能量转化的过程记录在书上。并把自己的发现也填写在书上。

第二课时

一、制作风动小装置

1、设计一个风动的小装置。小组讨论后大家交流。

2、利用学具袋里的材料开始制作。

3、制作完后各组进行交流。

4、讨论:

(1)自制的风动装置是怎样工作的?

(2)在工作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3)怎样改进自己的装置,使它变的更好?

5、研究结果:能量可以通过某种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二、改造风车模型

1、怎样改造风车模型,小组讨论。

2、把自己讨论的想法用图或文字表示出来。画写在书上。

三、师总结。

课后记:

第12课电铃响叮当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电磁铁,并能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分析电磁铁的性质。

2、能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并能设计相关的验证实验。

3、了解电磁铁的用途。

教学重点:

学会制作电磁铁,并能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分析电磁铁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并能设计相关的验证实验。

教学准备:

科学学具中的材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制作电磁铁

1、用手按开关,为什么电铃会发出叮零零的响声?

2、电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看书上的解刨图。

师:在电铃内部有一个将漆包线绕在铁心上的装置,叫电磁铁。下面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做成的。

3、制作电磁铁。

(1)学生拿出学具袋里的制作材料,认识所用材料。

(2)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钉子上。

(3)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小铁钉,观察有什么现象?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

(4)汇报实验中观察的现象,讨论电磁铁有什么性质?

(5)填写实验报告:电磁铁通电,();断电后,()。电磁铁是一种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第二课时:

一、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思考:你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后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

“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的实验

1、实验目的

2、材料和工具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用途

1、电磁铁可以将电能变成磁能,人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做很多的事情。你知道哪些装置用了电磁铁?

2、老师把从网上找到的一些相关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看。

3、科学在线的学习。了解电铃的一些巧妙装置。

第13课能量的控制

教学目标:

1、会自己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装置。

2、学会分析一些常见的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原理。

3、能自己设计一个控制装置来解决实际问题。

4、学习进行专题研究能量转换装置。

5、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会自己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装置。

学会分析一些常见的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能自己设计一个控制装置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进行专题研究能量转换装置。

教学准备:

科学学具袋里的制作材料

教学安排:

两节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装置。

1、能量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需要控制吗?为什么?

2、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控制能量的装置。

3、分析书上的各种控制能量的饿装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并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二、探究常见能量控制装置是怎样工作的

1、关于能量控制装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

2、选择台灯的开关来研究。

3、学生实验后猜想台灯开关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装置应用了实验中的原理?

5、观察书中58页的水管图,思考他们是怎样控制能量的?

6、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设计自控装置

1、思考与观察周围的物体,哪些需要安装自控装置。

2、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事情选择一种进行设计。

3、提示:先选择自控装置的类型(声控、光控、热控、时控等),再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设计。

4、把设计的方案与同学老师交流。

二、科学在线

学生阅读书上的科学在线,了解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

三、专题研究能量转化装置

1、学生根据书上的参考选题,选择所想研究的题目。

2、参考设计制作流程图进行设计制作。

3、制作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的解决办法。制作展示台,介绍自己的模型。

课后小记:

第14课常用能源

教学目的:

1、了解生活生产中的能量是从哪儿来的。

2、认识各种能源,并对能源分类。

3、能利用各种渠道分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4、充分利用想象能力思考没有能源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能源,并对能源分类。能利用各种渠道分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

充分利用想象能力思考没有能源的生活。

教学准备:

学生在家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析能量的来源

1、提问:生活和生产中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看书还是能够的图,分析能量的来源。

3、提问:生活和生产中还需要哪些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4、板书:能源。解释能源的概念。

5、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能源的知识,与同学交流和学习。

6、将自己知道的能源进行分类。

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7、学生分析后思考,你觉得什么能源最好?

第15课节约能源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能通过资料分析,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知道节约能源的方法。

2.能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3.能独立|设计一种节能产品,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作品。

4.能坚持对家中用电量进行观测,利用图表记录自己家中用电情况。

5、能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能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二、教学重点:

1、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知道节约能源的方法。

2、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能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三、教学难点:

1、设计一种节能产品

2、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论——家中能源使用情况

2、学习新课:

A、我国的能源问题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资料分析,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2、能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3、能把本组的方案与其他组交流。。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煤炭最占世

界的66.8%,石油居世界第5位。但我国仍面临众多的能源问题,谁想知

道这是为什么吗?

2、阅读资料,出示阅读提示: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是什么,用数字进行说明。指导学生阅读资料,思考提出的问题。

3、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围绕着“怎样做才能解决这些能源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教材第69

通过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等办法来解决能源问题,对小学生来说,节约能源可能更贴近他们的认知水平,怎样节约能源是学生|设计解决方案的内容,当然学生提到开发新能源会更好。鼓励学生能够针对发现的某一具体的能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交流结果。

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和讨论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解决能

源问题,必须从节能开始。

5、进一步设问: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节能意识是什么样的呢?过渡到下而的活动。

B、生活中的能源浪费

活动目标:

1、找出人们日常生活中浪费能源的现象。

2、能针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解:一些人认为能源是自己或单位花钱买来的,使用多少是自已的事,由此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

2、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浪费能源的。提示学生,浪费能源的现象有两种情况:

a.像运行着的车辆、电器、燃烧的炉火没有得到及时的利用就是浪费

能源

b.像冰糕、饼干、衣物、学习用品等在生产过程中曾经消耗过能源,这些物品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也是能源浪费。

3、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浪费能源的现象。

如不能随手关灯、浪费学习用品和食物等,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4、组织学生针对能源浪费现象找出相应的节能措施。全班同学共同出

谋划策,针对不同小组学生发现的每一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节能措

施,并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C、“节能作品”大赛

活动目标:

1.能独立设计一种节能产品,为自己设计的产品撰写一份说明。

2、能设计一种可以充分展示自己设计产品的方式。

3、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已的作品。

活动过程:

1、明确活动的任务和要求。

(1)阅读第70页“海报”内容.明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阅读第7l页“资料”内容,从工业、农业、交通、建筑、购物、家务、出行等方面,确定自己的参赛项目;

(2)设计节能作品的过程是:先通过观察、阅读资料,收集整理与项目有关的信息;再设计作品的内容,并用某种形式(模型、图、文字)表示出来,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并通过调试、修正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根据作品制作一份介绍作品的说明书。

2、学生独立活动。学生按括动要求,独立设计自己的作品。及时地发现问题为学生排忧解难,要重点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选题、设计内容、制作作品,同时号召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结成活动伙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3、交流评价。举行作品展示会.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用评价表进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寄送到当地有关节能部门,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从小为决策服务的意识。

D、调查自己家中的用电量

活动目标:

1、能提出调查家庭用电量的相关具体问题。

2、能设计出与调查问题相对应的记录表,坚持对家中用电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3、能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

4、能提出自家节约用电或其他能源的措施。

活动过程:

1.提问:你知道自己家中每周用多少度电,每天什么时间用电最

多,什么时间最少吗?

2.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中的用电量,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在一周内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查看、记录家中电表的数值。查看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接触电表、开关等,最好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

(2)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统计图,观察一周内用电量的变化。学生练习如何绘制统计图,并通过分析统计图解释统计结果。

(3)统计家中常用电器的瓦数、使用时间.计算消耗的电量。

3、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调在结果,比较自己家在本组内属于用电

多的家庭,还是用电少的家庭。

4、阅读教材第73页资料,说说平时怎样做,才能节约用电,学生汇报、分析统计结果。

E、小结:

作业: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提出自家节约用电或其他能源的措施。

2019-2020学年度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9 植物与能量练习题第五十一篇

2019-2020学年度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9 植物 与能量练习题第五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对于光合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的生物中,只有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在整个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吸收的物质种类之和大于生物的物质种类 C、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在于它体内有叶绿素 D、光合作用大大缓解了人类对于二氧化碳的消耗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能量是我们常用的一个名词,对于它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要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有外界因素的作用。 B、静止的物体没有能量 C、能量不仅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且会在不同物体之间转移。 D、能量在世界上是客观存在的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验证绿色植物吸收的能量以淀粉形式储存的假设过程中,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所用光线不一定是太阳光,可以是白炽灯发出的光。 B、将植物放在黑暗的环境中,植物将停止任何生命活动。 C、实验可以在只有一盆植物的条件下进行。 D、实验过程中将其中一盆植物罩以黑色袋子是为了阻止光合作用的进行。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玫瑰花从外界吸收能量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根系和叶片。(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植物,它的生长也需要光合作用。(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片里能不断产生大量的______;而在黑暗中,______淀粉产生。【答案】: 【解析】:

植物与能量教学设计

《植物与能量》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9课四各庄小学徐璐琳 一教材分析 《植物与能量》是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的第二课,通过上一节课《生活中的能量》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人类和其他动物取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 本课围绕着植物体内的能量从哪儿来,怎样来的,以及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启发学生对植物体内能量的来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事实提出假设的能力。活动二通过观察、分析,认识植物体内的化学能是怎样通过光合作用由光能转化来的。活动三通过阅读资料认识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意义,使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懂得保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性,从中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各种资料或事实大胆提出关于植物体内能量来源和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能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关于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通过观察、分析,任职植物体内的化学能是怎样通过光合作用由光能转化而来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懂得保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植物体内能量的来源; 四教学难点 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植物体能量的来源、海尔蒙试验、叶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相关网址)、淀粉、酒精灯、燃烧匙、火柴、沙子、搜集有关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的资料。 六教学媒体运用的说明

精选2019-2020年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9 植物与能量冀教版知识点练习第三十四篇

精选2019-2020年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9 植物与能量冀教 版知识点练习第三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在验证绿色植物吸收的能量以淀粉形式储存的假设过程中,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所用光线不一定是太阳光,可以是白炽灯发出的光。 B、将植物放在黑暗的环境中,植物将停止任何生命活动。 C、实验可以在只有一盆植物的条件下进行。 D、实验过程中将其中一盆植物罩以黑色袋子是为了阻止光合作用的进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于光合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的生物中,只有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在整个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吸收的物质种类之和大于生物的物质种类 C、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在于它体内有叶绿素 D、光合作用大大缓解了人类对于二氧化碳的消耗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能量是我们常用的一个名词,对于它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要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有外界因素的作用。 B、静止的物体没有能量 C、能量不仅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且会在不同物体之间转移。 D、能量在世界上是客观存在的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植物,它的生长也需要光合作用。(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玫瑰花从外界吸收能量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根系和叶片。(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绿色植物对人类有益,是因为它吸收______转化为可以被人类利用的______。【答案】: 【解析】:

植物与能量教学设计图文稿

植物与能量教学设计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植物与能量》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9课四各庄小学徐璐琳 一教材分析 《植物与能量》是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的第二课,通过上一节课《生活中的能量》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人类和其他动物取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 本课围绕着植物体内的能量从哪儿来,怎样来的,以及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启发学生对植物体内能量的来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事实提出假设的能力。活动二通过观察、分析,认识植物体内的化学能是怎样通过光合作用由光能转化来的。活动三通过阅读资料认识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意义,使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懂得保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性,从中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各种资料或事实大胆提出关于植物体内能量来源和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能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关于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通过观察、分析,任职植物体内的化学能是怎样通过光合作用由光能转化而来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懂得保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植物体内能量的来源; 四教学难点 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植物体能量的来源、海尔蒙试验、叶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相关网址)、淀粉、酒精灯、燃烧匙、火柴、沙子、搜集有关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的资料。

动物与能量教案

10、动物与能量 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正确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2.能正确分析每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做好结网游戏。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动物的所有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分析出当外界因素影响到食物网中一种生物的生存时,会对食物网中其他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材料袋----小图片:狗尾草、鹰、蛇、青蛙、蝗虫,纸条,胶水;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能量,它能利用光合作用自己制造

能量。那么,动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吗?动物怎样获得能量?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有关动物与能量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动物与能量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一: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1、出示课件(各种动物不同生命活动的图片。) 2、提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这一活动需要能量吗? (老师在上课,同学们在学习,这一过程需要能量吗?) 3、总结:动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二、探究活动: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1、认识生物,知道名称。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材料袋,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分别摆放在桌面上,小组同学观察这些生物,说说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科学的基本特点就是从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这些动植物都是学生了解、熟悉的,更容易激起学习兴趣。) 2、了解动物的食性。 师:如果把这些生物分为两大类,你们有怎样的分法?(绿色植物、动物)我们知道动物的食性不同,有草食性的、肉食性的,你知道这些动物属于哪一类吗?(指导学生语言描述,如:XX是草食性的动物,XX是肉食性的动物。) (通过分类,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动物的食性,初步感知动物的食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植物与能量》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植物与能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植物与能量》是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第二课内容。通过上一节课学生已经知道了人类和其他动物靠食物链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而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本课围绕着植物体内的能量从哪儿来,怎样来的,以及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设计活动:活动1、通过观察、分析、认识植物体内的化学能是怎样通过光合作用由光能转化来。活动2、通过观看课件、阅读资料认识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意义,使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懂得保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性。根据教材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绿色植物可以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释放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能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3、归纳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图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2、观看课件,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懂得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

的重要意义。 重点和难点:认识植物光合作用是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淀粉释放氧气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植物能量的转换,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抽象的过程,而且学生平时接触得也很少,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能量转换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原理,我制作了课件《生活中的能量》,以动画的形式呈现能量转换过程和光合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问题引入,变抽象为直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将抽象的内容变成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情景。课的开始,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这个动画,让学生了解到植物的能量,并引发学生思考植物的能量是怎样转化为小老鼠所需要的能量。 (二)动画激趣,认识植物转化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原理,我展示了光合作用的动画,利用动画很形象地从三维展现出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在平时生活中,氧气、二氧化碳、淀粉(养料),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抽象的概念。这个动画

2019-2020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9 植物与能量冀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一篇

2019-2020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9 植物与能量冀教 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一篇 第1题【单选题】 对于光合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的生物中,只有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在整个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吸收的物质种类之和大于生物的物质种类 C、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在于它体内有叶绿素 D、光合作用大大缓解了人类对于二氧化碳的消耗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能量是我们常用的一个名词,对于它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要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有外界因素的作用。 B、静止的物体没有能量 C、能量不仅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且会在不同物体之间转移。 D、能量在世界上是客观存在的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验证绿色植物吸收的能量以淀粉形式储存的假设过程中,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所用光线不一定是太阳光,可以是白炽灯发出的光。 B、将植物放在黑暗的环境中,植物将停止任何生命活动。 C、实验可以在只有一盆植物的条件下进行。 D、实验过程中将其中一盆植物罩以黑色袋子是为了阻止光合作用的进行。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玫瑰花从外界吸收能量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根系和叶片。(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植物,它的生长也需要光合作用。(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片里能不断产生大量的______;而在黑暗中,______淀粉产生。【答案】: 【解析】:

植物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知识点过关

植物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知识点过关 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 1、根 根的形态与组成:1、主根:由中子中的发育而成 2、侧根:从主根上长处的根 根尖:1、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内有导管,吸收的主要部位) 2、伸长区(细胞,与根的伸长有关) 3、分生区(细胞小,排列很紧密,具有强烈的。) 4、根冠(最外端,细胞形状,排列不整齐。起作用) 变态根:、 根的作用:固着、支持、吸收(真正起吸收作用的是根尖),贮藏和输导 2、茎 表皮:位于茎的最外层,细胞排列紧密,间隙较小,起作用。 皮层:1、韧皮部:其中含有和输导有机物的 2、木质部:位于茎的中央,其中一些管状细胞内的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横壁逐渐消失时,形成中空的长管,叫,导管是运输的通道。 3、维管形成层 维管组织:由几层细胞组成,细胞,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 髓:在茎的中央。细胞壁较薄,常有的功能。 植物的茎由芽发育而来(主茎由发育而来,侧茎由主茎上的发育而来),芽按位置可以分为和,按性质分为、和

洋葱,马铃薯,荸荠,藕都是茎(),因为都有芽或者变态叶或者节间。 茎的功能:支持、输导、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 3、叶 叶的形态:1、单叶(每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 2、复叶(每个叶柄上着生两个及以上小叶片) 叶的组成:1、叶柄:连接叶片和茎的结购,是运输营养物质的通道,并叶片伸展在空间里 2、托叶:着生于叶柄基部的小形叶片,能幼叶。但不是所有的植物都 有托叶。 3、叶片:是叶的主体,通常呈,有利于,进行光合作 用 叶的结构: 1、表皮:表皮细胞排列,无色透明,外有透明不易透水的,起到透光,保护和的作用;表皮上有气孔和保卫细胞,从而使叶肉细胞与外界环境能进行;陆生植物上表皮的气孔数于下表皮的气孔数。某些浮水植物,如睡莲,其气孔全部分布在表皮。 2、叶肉:叶肉细胞里含有大量,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分为 和。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较整齐,含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较疏松,含叶绿体较少。 3、叶脉:构成叶片的"",支持着叶片,有利于叶片充分得到光照;叶脉里有输导组织(和),具有运输作用,筛管把叶片制造的运输到茎和根中,导管将输送到叶肉细胞中。 叶的功能:1、表皮上的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和的窗口 2、叶肉中大量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3、叶脉能支持叶片、叶脉中的导管、筛管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注:根、茎、叶是绿色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是绿色植物的。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 2、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 植物吸水的条件:当细胞外界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外界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总是土壤的浓度,根毛细胞吸水。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植物与能量》说课稿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与能量》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 九课《植物与能量》。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植物与能量》是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第二课内容。通过上一节课学生已经知道了人类和其他动物靠食物链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而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本课围绕着植物体内的能量从哪儿来,怎样来的,以及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绿色植物可以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释放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能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3、归纳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图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2、观看课件,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懂得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光能是怎么转变为化学能的。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我制作了有关的课件,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能量转换过程和光合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说学法:本节课是植物能量的转换,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抽象的过程,而且学生平时接触得也很少,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能量转换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原理,因此以观察法为主(观察书上的图片和课件图片)(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我们人类和动物的能量从哪里获得?(靠食物链获得) 食物的最终来源是什么?(植物) 导入:植物体的能量又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二、新授 让学生观察教材43页的图片,可以得出(植物中的能量来自阳光,并以另一种形式储藏在叶片的淀粉中。) 1、太阳的能量形式是怎么通过植物转化为化学能的? 2、学生看书上的图片试着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 3、学生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哪些物质参加了这个变化过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如果有,是什么? 假如自然界没有绿色植物,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小结:课件图片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4、通过课件图片了解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 课堂练习:学生讨论绿色植物是怎么样被破坏的,提出保护的建议。让学生体会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三、课题小结:问:植物的能量从哪里来的?能量是怎么转化的?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做呢? 四、课后作业:课后做一件保护绿色植物的事情。 五、板书设计: 阳光 ↓↓ 绿色植物→→→→→氧气+淀粉(光合作用) ↑↑ 二氧化+碳水

六年级 植物与能量

植物能量的来源 教学目标: 1.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2.让学生知道光能是怎么转变为化学能的。 3.了解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光能是怎么转变为化学能的。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教学准备: 酒精灯、燃烧匙、淀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探究植物体能量的来源。 1.提问:各种生物需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最终来源是什么? 2. 植物体的能量又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3.看书上的事实,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 4.小结:植物中的能量来自阳光,并以另一种形式储藏在叶片的淀粉中。 5.学生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假设。 (1)分小组讨论证明方法。 (2)分小组进行实验。 (3)汇报交流总结。 6、教师总结。

改造风车 教学难点: 能用文字和图片设计改造风车使它能变成风力发电机。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科学学具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能量的转化 1.电灯泡、摩托车等是常见的能量转化装置,你知道它们是如何转化的吗 2.分析电吹风的工作原理。 (1)电池风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是什么形式的能量?填写在书上。 (2)你还知道哪些能量转化装置,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电灯、电热水器、风力发电机、摩托车、电视机、自行车。。。。。。 (3)观察书上50页的彩图,分析能量在物体之间是怎样转化的。 (4)将能量转化的过程记录在书上。并把自己的发现也填写在书上。 第二课时 一、制作风动小装置 1.设计一个风动的小装置。小组讨论后大家交流。 2.利用学具袋里的材料开始制作。 3.制作完后各组进行交流。 4.讨论: (1)自制的风动装置是怎样工作的? (2)在工作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9.植物与能量--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9.植物与能量--教学 设计

植物与能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各种资料或事实大胆提出关于植物体内能量来源和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 2.能根据图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 3.能发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了自然界的哪些物质以及制造了哪些物质? 4.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探究植物体能量的来源: 1.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人和动物所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食物获得的,而食物最终来源于植物,那么植物体内的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依据事实形成假设。 教师通过投影出示有关资料,让学生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假设。 3.学生的情况设计的指导。 在这里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说一说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估计多数学生会认为,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土壤中来的,因为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准确地说离不开土壤巾的水和养料),可能有部分学生能根据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的事实,会认为植物体内的能量来自阳光,带着你的思考,我们来看三个事实资料,然后提出你的假设。 生:观看后提出自己的假设。 预设:植物体的能量可能来自土壤、空气、太阳……,并以另一种形式储存在淀粉、叶片……中。 在此基础上播放课件:“海尔蒙实验”,说明植物体内的能量不是主要来自土壤,那么又是从哪儿来的,在植物体内以什么形式贮藏起来呢?

讨论:结合以上事实及音像资料,完善我们的假设:植物体的能量可能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储存在淀粉中。 (设计意图: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文字及音像资料,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假设,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培养,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假设要有依据的科学思想。) 4.学生对问题进行假设: 5.实验验证。 假设说植物的能量来自阳光,并以一种形式贮藏在淀粉中,那么怎样证明淀粉中贮藏着能量呢? 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预设:燃烧淀粉的方法、人吃了淀粉类食物后会产生热量、淀粉加工成酒精可以用作汽车的燃料等等。 师:这些方法中,最直接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生:最直接的方法是燃烧,因为燃烧可以是淀粉放出能量(光和热)。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不过我们在做燃烧淀粉的实验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留心观察燃烧时的现象,二要注意用火安全。(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想出证明的方法,并从中寻找出最直接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教师给与引导和指导。) 6.交流结果。 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得出的结论及理解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淀粉中。 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1.教师引导学生形成问题。 太阳光的能量形式主要是光能,贮藏在淀粉中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那么,光能通过绿色植物是怎样转化成化学能的?

九年级科学个性化辅导教案生物与环境(二)

群芳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

C.是最佳方案,最初会出现不平衡,经自动调节后会达到平衡D.不是,应及时捕鱼 4. 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大丰收。这是哪一方面的典型例子() A.维护原有的生态系统稳定性B.破坏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使生态系统朝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D.破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 合理地砍伐一定量的树木,一般不会破坏森林生态平衡的原因是() A.生态系统能进行物质循环B.森林中其他树木能进行光合作用 C.生态系统能进行能量流动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6.1998年,长江发生了特大洪灾,专家分析除了大气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具体表现在() A.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水的供应过于充足 B.长江上游天然森林的过度采伐导致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下降 C.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太快 D.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中断 7、据右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2)要维护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除图中生物的成分外,还必须有不 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3)若鹰、蛇、狐受到保护,数量增加,该生态系统中,的 数量会显著增加,而、的数量会减少。 8.下图所示是某学生做的一个生态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瓶中的生产者是,消费者是,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的最终能量来源是。 (2)水草的光合作用能为动物提供和,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是水草进行光合作用的。 (3)泥沙中的微生物能动物和植物的尸体,为植物的生活提供营养。 (4)要使一个生态系统较长时间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最重要的两类生物 是 和。 9、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 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止沙漠化等。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 素是。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 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 (3)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 为。 (4)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除草、治虫的目的是。 治虫措施中不宜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之一是用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转入农作物,形成新的抗虫作物品 二、知识归纳

第9课 植物与能量

第9课植物与能量 教学目标: 1、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2、让学生知道光能是怎么转变为化学能的。 3、了解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光能是怎么转变为化学能的。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教学准备: 酒精灯、燃烧匙、淀粉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探究植物体能量的来源。 1、提问:各种生物需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最终来源是什么? 2、植物体的能量又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3、看书上的事实,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 4、小结:植物中的能量来自阳光,并以另一种形式储藏在叶片的淀粉中。 5、学生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假设。

(1)分小组讨论证明方法。 (2)分小组进行实验。 (3)汇报交流总结。 6、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光能和化学能 1、太阳的能量形式是怎么通过植物转化为化学能的? 2、学生看书上的图片试着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 3、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哪些物质参加了这个变化过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如果有,是什么? 4、讨论: 假如自然界没有绿色植物,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二、|保护绿色植物 1、了解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 2、讨论:绿色植物是怎么样被破坏的,提出保护的建议。 第10课动物与能量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2、知道动物之间的食物链的关系。 3、能积极认真的完成课堂游戏,并能协调配合。 4、理解破坏食物链的危害。 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之间的食物链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破坏食物链的危害。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1、看书上的图,说说那些动物活动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2、根据鹰、蛇、青蛙、蝗虫的食性,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类型。 3、找出上述几种动物吃与被吃的关系,并填写在书上。

9.植物与能量 教学设计

植物与能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各种资料或事实大胆提出关于植物体内能量来源和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 2.能根据图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 3.能发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了自然界的哪些物质以及制造了哪些物质? 4.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探究植物体能量的来源: 1.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人和动物所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食物获得的,而食物最终来源于植物,那么植物体内的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依据事实形成假设。 教师通过投影出示有关资料,让学生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假设。 3.学生的情况设计的指导。 在这里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说一说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估计多数学生会认为,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土壤中来的,因为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准确地说离不开土壤巾的水和养料),可能有部分学生能根据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的事实,会认为植物体内的能量来自阳光,带着你的思考,我们来看三个事实资料,然后提出你的假设。 生:观看后提出自己的假设。 预设:植物体的能量可能来自土壤、空气、太阳……,并以另一种形式储存在淀粉、叶片……中。 在此基础上播放课件:“海尔蒙实验”,说明植物体内的能量不是主要来自土壤,那么又是从哪儿来的,在植物体内以什么形式贮藏起来呢?

讨论:结合以上事实及音像资料,完善我们的假设:植物体的能量可能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储存在淀粉中。 (设计意图: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文字及音像资料,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假设,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培养,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假设要有依据的科学思想。) 4.学生对问题进行假设: 5.实验验证。 假设说植物的能量来自阳光,并以一种形式贮藏在淀粉中,那么怎样证明淀粉中贮藏着能量呢? 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预设:燃烧淀粉的方法、人吃了淀粉类食物后会产生热量、淀粉加工成酒精可以用作汽车的燃料等等。 师:这些方法中,最直接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生:最直接的方法是燃烧,因为燃烧可以是淀粉放出能量(光和热)。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不过我们在做燃烧淀粉的实验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留心观察燃烧时的现象,二要注意用火安全。(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想出证明的方法,并从中寻找出最直接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教师给与引导和指导。) 6.交流结果。 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得出的结论及理解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淀粉中。 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1.教师引导学生形成问题。 太阳光的能量形式主要是光能,贮藏在淀粉中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那么,光能通过绿色植物是怎样转化成化学能的?

植物与能量

植物与能量 教学目标:1.能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能说出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 2.能根据各种资料或事实大胆提出关于植物体内能量的来源和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 3.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关于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 4.能通过阅读资料和分析图片,发现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了自解界的哪些物质以及制造了哪些物质. 5.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关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认识植物体内能量的来源.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教学准备:有关植物的科学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形成问题 1.谈话导入,引起注意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来上学的时候都吃早饭了呈? 生:吃了 师:看来大家的饮食习惯都很好,俗话说:人是铁,饭是刚,一顿不吃饿的慌.一天三餐一定要吃好.那么,我们人为什么总要吃饭呢?一顿不吃就饿得慌呢? 生:因为我们人体生长和进行各种活动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都是人平时吃的食物中获得的. 师:不仅是人,其他动物也都和人一样通过吃食物获得能量,面这些食物的最终来源是什么? 2提出问题 师:绿色植物是生命世界中很大一部分,它们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消耗能量;看书中绿色植物师:看到这些绿色植物生长,你想到了什么? 生1: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哪里获得的? 生2:是什么力量是植物生长的? 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也可以这样说: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哪里获得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创设情境,形成假设 1、根据经验,进行假设。 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哪里获得的? 生1: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土壤里获得的,因为自然界中大多数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中。 师:谁和他的想法一样,请举手。 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2: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水中获得的,因为多数植物要不断浇水。 生3:太阳、空气、养料。…… 师:大家猜想都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想,还不是科学结论。植物体内的能量到底是从哪里获得的? 2、分析资料,验证假设。 阅读指导。 师:怎样能得到科学的结论呢? 生:做实验。 师: 出了做实验,还有什么方法? 生:阅读资料。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

高二必修3 6.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1(课时1) 一、教材分析 本小节内容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三部分。 关于能量流动的过程,教材以“光合作用”知识为基础,指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清楚地讲述了生态系统中用于能量流动的“能量”来源。接着以图示的形式说明各营养级中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关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教材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例举了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定量分析图例,引导学生用数据来分析能量的流动情况,并归纳总结出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人类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从而引出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并结合“桑基鱼塘”等实例加以阐述。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思维迁移能力,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但在本小节内容学习中,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如关于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中,关于“最多”“最少”“至多”“至少”的理解,教师要安排相应例题帮助学生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②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②学会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并学会应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②站在生态道德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准备。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九年级物理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测试题

第19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例题与习题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能量就是能源[ ] B.电能是一种二次能源 [ ] C.石油是一种常规能源 [ ] 【分析】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但不能说能源就是能量,说法(1)是不正确的。能源的分类方法很多。所谓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是按能源是否由自然界直接提供来分的,如煤、石油、草木燃料、风、流水等都属于一次能源;而电能是一种再造能源,是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转化而来的,属于二次能源,所以说法(2)是正确的。所谓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是按人们发现和利用能源的进程来划分的,石油是人类已经利用多年的一种能源,属常规能源,因而说法(3)也是正确的。 【解答】 A.错误,B.C.正确。 【例2】关于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于我国煤和石油的储量十分丰富,所以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在我国并不十分重要 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C.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D.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能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古代的动植物在长期地质变迁中形成的。古代的动物食用植物,而植物是靠吸收太阳能生长的,所以可以

说,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能来自太阳能。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的仍是煤和石油。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可转化成机械能和电能。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需要各种形式的能,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能源的能量转化成各种形式的能,以供利用。所以,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的转化和传递的过程。我国的煤和石油尽管储量丰富,但终究有限,且利用后不能再生,终有用完的日子。所以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核能和太阳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因此在四个说法中,错误的是(A)。 【例3】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中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得到核能 B.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 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的原理制成的 D.自然界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裂变 【分析】核能是人们在近几十年里才发现和开始利用的新能源。虽然各种物质的原子里都有原子核,但在通常情况下并不能释放能量。只有当原子核发生改变——裂变和聚变时才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弹是利用裂变的链式反应中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原理制成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制成的。自然界除了人为的聚变反应外,太阳和许多恒星内部都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反应,并以光和热的形式将核能辐射出来。故应选B。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植物与能量_冀教版-精选学习文档

9植物与能量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能根据资料和事实大胆提关于植物内能量的来源和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 2,能根据图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 3,能说出绿色植物可以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能和替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植物与能量的知识比较容易接受,贴近学生的生活。 3重点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植物体内能量的来源。 难点是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4.1.2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过程 一,新课导入我们知道人类和其他动物靠食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那么,植物体内的能量又是从哪里获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与能量。

二,新课教学 学生活动:探究植物体内的能量来源。 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生1: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生2:从水中来的,因为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 生3:从阳光、空气、水中来… 师:大家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科学验证。分析资料,验证假设: 师:怎样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生1:做实验 生2:查阅资料 师:我们今天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来验证假设的真伪。(给学生分发一些关于植物的科学书籍,让学生在资料中寻找关于植物的能量的内容)。 学生阅读资料,进行独立的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到各小组聆听学生的讨论并做引导。 交流讨论,整理资料: 师:通过分析资料你们认为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哪里获得的?我们前面的猜想对不对?学生集体交流。 生:植物体内的能量可能来自太阳。 师:植物体内的能量和太阳有什么关系? 生: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的叶片里产生了淀粉。 师:淀粉又与能量有什么关系呢?

六年级科学上册《能量与太阳》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能量与太阳》教案www.5y https://www.doczj.com/doc/714013737.html, 第8课能量与太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过程与方法: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 教师准备: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你们知道这些能源被用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样子?或者关于它们的其他什么信息吗? (二)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知道老师手中这块黑色的岩石是什么吗?(煤)它来自哪里?怎么形成的?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1)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2)我们可以证实你说的这些吗?可以怎么做? (三)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2.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大致相似,都是远古的动植物残骸演变而来。为什么它们可以变成煤、石油和天然气,而与它们埋在一起的其他的东西,比如石头、灰尘却不能? (四)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出示目前人类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情况资料。 2.这些能源会被用完吗?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3.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源? 4.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 www.5y https://www.doczj.com/doc/714013737.html,

植物与能量

河北省石家庄市于底学校王立宁 教学目标 1.能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能说出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 2. 能根据各种资料或事实大胆提出关于植物体内能量来源和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 3. 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关于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 4.能通过阅读资料和分析图片,发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了自然界的哪些物质以及制造了哪些物质。 5.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并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植物体内能量的来源。 难点: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有关植物的科学资料,酒精灯、燃烧匙、淀粉、火柴等。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形成问题 1.谈话导入,引起注意。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来上学的时候都吃早饭了吗? 生:吃了。 师:看来大家的饮食习惯很好。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天三餐一定要吃好。那么,我们人为什么总要吃饭,有一顿不吃饿得慌呢? 生:因为我们人体生长和进行各种活动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都是从平时吃的食物中获得的。 (指定1-3名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完整教师帮助答完整) 师:不仅是人,其他动物也和人一样都要通过吃食物获得能量的,而这些食物的最终来源是什么? 生:绿色植物。 【设计意图:首先教师通过“吃饭”这样的话题与学生谈话引入,使学生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开始本课的学习。其次,提问复习人和动物体内能量的来源,为提出本课的研究主题做铺垫。】 2.播放课件,提出问题。 师:绿色植物是生命世界中很大的一部分,它们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消耗能量。请看这些绿色植物…… (教师播放课件同时说明:这些植物在片子里看起来生长的很快,其实是很慢的,只是为了在短时间内看到植物的生长变化,在制作资料片时使用了一些特技。) 师:看到这些绿色植物的生长,你想知道什么? 生: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哪里获得的? 生:是什么力量使植物生长的? 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也可以这样说: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哪里获得的?(出示研究主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播放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亲眼看到植物也要进行生命活动,更有利于提出问题“植物体内的能量从哪里获得呢”】 二、创设情境,形成假设 1.根据经验,进行假设 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植物体内的能量可能从哪里获得的? 生:植物体内的能量从土壤中得到,因为自然界中大多数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中…… 师:谁和他的想法一样?请举手。 (了解一下是否是多数学生的想法。) 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水中获得的,因为多数植物要不断浇水。 生:太阳、空气、养料。…… (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土壤、水、太阳、空气、肥料……) 师:大家的猜想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想,还不是科学结论。植物体内的能量到底从哪里获得的? 2.分析资料,验证假设。 (1)阅读指导。 师:怎样能得到科学的结论呢? 生:做实验。 师:除了做实验,还有什么方法?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提示:做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但是植物的生长是非常缓慢的,做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还有其它方法进行研究吗?学生应该能想到还可以通过分析资料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生:分析资料 师:今天我们就采用分析资料的方法研究“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哪里获得的”。 【设计意图:猜想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没有猜想,就不会去进行科学验证;没有科学验证,就不能形成对问题的科学解答,从而最终也就没有科学探究活动。这是所有科学家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共同遵循的活动规律。学生提出的猜想越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